MRI脂肪肝
MRI、超声和CT诊断脂肪肝的临床对照
MRI、超声和CT诊断脂肪肝的临床对照字数:2552来源:健康之路(医药研究)2015年2期字体:大中小打印当页正文【摘要】目的:对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超声、CT 和MRI)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方法:选择2012 年1月至 2014 年6月我院收治的脂肪肝患者90例,90例患者经肝脏穿刺活检或部分肝切除确诊为脂肪肝,患者分别行超声(以下简称US)、CT 和MRI检查。
根据所获得的US、CT 和 MRI 图像,观测多个变量指标,并测定肝脏脂肪含量(以下简称LFC)。
比对患者的影像学诊断结果和病理检查结果。
结果:90例研究对象的影响学检查结果与经肝脏穿刺活检或部分肝切除结果相比,诊断准确率最高的是CT 检查,为90.0%(81/90);US 诊断结果准确率次之,为 83.3%(75/90)。
与MRI相比,CT 与 US 诊断准确率较高,差异显著(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MRI检查中,轻度脂肪肝表现为正常,敏感度较差,而US检查具有脂肪肝敏感性高、无放射性、费用低廉等优势,对临床诊断脂肪肝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脂肪肝 X 线计算机超声【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042-02 在我国,脂肪肝发病人数随生活水平的上升而上升,近年来,更是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
过去我们对脂肪肝的研究较少,而脂肪肝发病率上升,让我们不得不重视这一疾病。
作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前期病变之一,脂肪肝危害性极大,其早期诊断对脂肪肝的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 年1月至 2014 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90例患者后经肝脏穿刺活检或部分肝切除确诊为脂肪肝。
90例患者中,男性62例,女性28例,年龄(42.6±12.6)岁,平均年龄42.5 岁,病程(9.2±6.7)年,排除其他疾病干扰;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脂肪肝的磁共振检测与对照分析
脂肪肝的磁共振检测与对照分析钟唬;陈洁;程杰军;王文晶;李磊;姚秋英;李岚;路青【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年(卷),期】2008(024)012【摘要】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和氢质子波谱分析对脂肪肝定量榆测的影像技术和临床廊用.方法收集弥漫性脂肪肝病例27例,同期进行体重指数(BMI)测量、血清总胆固醇(TCH)、甘油三脂(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化验以及(CT、MR检查和氢质子波谱分析(1H-MRS).CT平扫计算肝/脾CT 密度比值(L/S)MR检查包括T1WI快速梯度回波(TFE)序列同相位(IP)和反相位(OP)双扫描,T2WI采用快速自旋同波(TSE)序列和谱线衰减翻转恢复序列(SPAIR)脂肪抑制技术.应用图像分析软件MRIcro测定T1WI,T2WI各图像上的MR信号值.分别汁算肝脏脂肪含量.1H-MRS应用单体素PRESS序列,采用jMRUI软件包测定水峰和脂质峰峰值,计算肝细胞内脂肪含量.结果 MR T1WI IP/OP序列、T2WITSE/SPAIR序列和1H-MRS测定的肝脏脂肪含量与CT测定的L/S比值均呈显著性负相关,r值分别为-0.85(P<0.0001)、-0.71(P<0.0001)和-0.47(P=0.014).血清ALT与CT、MR检查和1H-MRS测定的肝脏脂肪含量之间均有显著相关性.结论MRI和氧质子波谱分析是脂肪肝定量诊断的有效检测办法;1H-MRS能够更精确地反映脂肪肝的严莺程度.【总页数】4页(P1984-1987)【作者】钟唬;陈洁;程杰军;王文晶;李磊;姚秋英;李岚;路青【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放射科,上海,20000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放射科,上海,20000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放射科,上海,20000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放射科,上海,20000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放射科,上海,20000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放射科,上海,20000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放射科,上海,20000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放射科,上海,20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5.5;R814.42【相关文献】1.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分析与社会综合性防治措施(附248例脂肪肝对照研究) [J], 范建高;曾民德;李继强;沈镭;罗国豪;王兴筑;刘天舒2.磁共振成像双回波同反相位与磁共振质子波谱成像定量诊断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对比研究 [J], 何瑶;李丹;黄博豪;刘建民3.磁共振波谱成像检测肝内脂肪浸润水平诊断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价值 [J], 刘小玲;阮君;朱敬松4.分析扩散加权成像联合磁共振波谱图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何瑶;黄博豪;李丹;陈昆涛5.磁共振多技术扫描检测活性心肌与病理结果对照实验研究 [J], 朱海云;王莉;田建明;曾浩;黄盛东;徐驯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肝脏、胆道MRI报告内容
肝脏MRI报告内容1.肝血管瘤MRI平扫肝表面光滑,各叶比例协调,T1WI像于肝叶可见一类圆形低信号病灶,大小×cm,边缘较清晰。
T2WI像上病灶为高信号,呈灯泡征。
T1WI增强扫描早期可见病灶边缘呈结节状强化,其后强化向中央扩展,延迟期病灶大部分强化呈等信号。
胆囊不大,壁不厚,胰腺、脾脏形态正常。
意见:肝叶占位性病变,肝血管瘤可能性大。
2.肝细胞癌MRI平扫示肝表面不光整,左叶、尾叶增大,肝裂增宽,T1WI像于肝叶可见一类圆形稍低信号病灶,边界欠清,大小× cm。
T2WI像上病灶信号稍高于正常肝实质组织。
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和肝实质期病灶信号迅速下降,逐渐低于正常肝实质信号。
延迟期包膜强化,门脉左支内可见低信号影,注入造影剂后也见强化。
胆囊不大,壁有增厚,胰腺正常,脾脏增大,达个肋单元。
食管下段与胃底静脉增粗,迂曲。
腹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
意见:肝叶占位性病变,肝cancer可能性大3.肝转移瘤MRI平扫示肝表面光滑,各叶比例协调,肝内多发大小不等类圆形结节影,T1WI像上病灶呈边缘较清楚的均匀低信号灶,T2WI像上病灶呈高信号。
最大者位于肝叶,大小× cm。
增强扫描病灶边缘环形强化,中心强化不明显,呈牛眼征。
胆囊不大,壁不厚,胰腺、脾脏形态正常。
腹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
意见:肝内多发占位性病变,肝转移cancer可能性大4.肝细胞腺瘤MR平扫肝表面光滑,各叶比例协调,T1WI像上于肝叶可见一类圆形略低信号灶,大小×cm,边缘较清,T2WI像上病灶呈高信号。
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延迟扫描信号接近肝脏。
胆囊不大,壁不厚,胰腺、脾脏形态正常。
腹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
意见:肝叶占位性病变,肝细胞腺瘤可能性大5.局灶性结节增生MR平扫肝脏表面光滑,各叶比例协调,于肝叶可见一类圆形T1WI像上呈低信号,T2WI 像上呈高信号病灶,大小× cm,边缘较清晰,其内可见星芒状更长T1长T2信号影。
磁共振质子密度脂肪分数
磁共振质子密度脂肪分数
(实用版)
目录
1.磁共振质子密度脂肪分数的定义与意义
2.磁共振质子密度脂肪分数在诊断和评估脂肪肝中的应用
3.磁共振质子密度脂肪分数的诊断标准与优势
4.磁共振质子密度脂肪分数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临床试验中的应
用
5.总结
正文
磁共振质子密度脂肪分数(MRI-PDFF)是一种以磁共振为基础的评判肝脏脂肪含量的方式。
它通过测量肝脏组织中质子密度和脂肪分数,从而准确地评估肝脏的脂肪含量。
在门诊上,磁共振质子密度脂肪分数可称为MRI 肝脏脂肪定量。
磁共振质子密度脂肪分数在诊断和评估脂肪肝中具有重要应用。
一般来说,使用 MRI-PDFF 诊断脂肪肝时,6.5%-17.5% 为轻度脂肪肝、
17.5%-22.2% 为中度脂肪肝、22.2% 以上为重度脂肪肝。
相较于传统的肝脏生物组织检查,MRI-PDFF 具有无创、安全、快速等优点,能够更加准
确地评估脂肪肝的程度。
磁共振质子密度脂肪分数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临床试验中也具有潜力作为替代终点。
NASH 是一种严重的肝病,其特征为肝细胞脂
肪变性和炎症反应,可导致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由于 NASH 的病程进展缓慢,且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手段,因此寻找可靠的替代终点对于评估药物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磁共振质子密度脂肪分数可以反映肝脏脂肪含量的改变,从而为 NASH 临床试验提供有力的评估手段。
总之,磁共振质子密度脂肪分数作为一种评判肝脏脂肪含量的方式,在诊断和评估脂肪肝以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临床试验中具有广泛的应
用前景。
磁共振质子密度脂肪分数(MRI-PDFF)在肝脂肪定量中的应用
磁共振质子密度脂肪分数(MRI-PDFF)在肝脂肪定量中的应用杨晨1,余上海1,徐飞鹏1,张华1,21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硬化科,上海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所,上海 2012032 肝肾疾病病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203通信作者:张华,****************(ORCID:0000-0001-5926-0999)摘要:不同病因的慢性肝病均可出现肝脂肪变性。
引起肝脂肪性病变的主要诱因包括慢性病毒性肝炎、胆汁淤积性肝病、酒精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
肝脂肪变性初期表现为单纯性脂肪性肝病,继而出现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磁共振质子密度脂肪分数(MRI-PDFF)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于脂肪性肝病(FLD)的诊断。
MRI-PDFF因具有精确性高及可重复性好的优点,逐步成为FLD无创诊断的“金标准”。
本文对MRI-PDFF在肝脂肪定量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脂肪肝;磁共振成像;质子密度脂肪分数;诊断基金项目:2019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临床医学领域科技支撑项目(19401972700)Application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proton density fat fraction in liver fat quantificationYANG Chen1,YU Shanghai1,XU Feipeng1,ZHANG Hua1,2.(1. Department of Liver Cirrhosis,Shugua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nstitute of Liver Diseases,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nghai 201203, China; 2. Key Laboratory of Liver and Kidney Diseases, Ministry of Education, Shanghai 201203,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ZHANG Hua,****************(ORCID: 0000-0001-5926-0999)Abstract:Hepatic steatosis can be observed in chronic liver diseases of different etiologies. The main predisposing factors for hepatic steatosis include chronic viral hepatitis,cholestatic liver disease,alcoholic liver disease,and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Simple fatty liver disease is the initial manifestation of hepatic steatosis, followed by steatohepatitis, liver fibrosis, liver cirrhosis, and eve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proton density fat fraction (MRI-PDFF)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diagnosis of fatty liver disease (FLD) in clinical practice. MRI-PDFF is gradually becoming the gold standard for the noninvasive diagnosis of FLD due to its high accuracy and good repeatability.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MRI-PDFF in liver fat quantification and related research advances.Key words:Fatty Live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Proton Density Fat Fraction; DiagnosisResearch funding:Shanghai Municip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ssion 2019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ction Plan”(Clinical Medicine)(19401972700)脂肪性肝病(fatty liver disease,FLD)是多种疾病和病因引起的、病变主体在肝小叶,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蓄积过多为主的临床病理综合征。
肝脏CT、MRI诊断
(2)脓肿内出现气泡(20%)具有确诊意义;
(3)环绕脓腔可见脓肿壁(密度低于肝而高于脓腔)和水肿带
增强扫描:典型脓肿由内向外分,
内 坏死区:低密度,不强化
脓肿壁及分隔:环形强化及蜂房状强化
水肿带:低密度
外 周围反应带:动脉期一过性强化(汇管区炎症导致肝内 门静脉狭窄,门静脉血流减少,肝动脉血流代偿性增加所致)
螺旋CT动态增强多期扫描:分别在肝动脉期、 门静脉期行全肝扫描,称肝脏双期扫描;双期 扫描后加作平衡期扫描,称三期扫描
.
5
肝脏动态增强技术
动脉期:腹主动脉的强化已到峰值,肝实质的强化尚未开 始或轻微,脾脏的强化开始,呈不均匀斑点或斑片状,标 志着动脉期的开始。起始时间约为注射造影剂后的20~25s, 持续时间约15~25s,故动脉期的中止时间是40~45s。
门静脉:主干长4.8~8.8cm,在第一肝门处为最粗的 管状结构,位于肝动脉(偏左)与胆总管(偏右)的 后方。肝门静脉分左右两支。
肝动脉:平扫时,肝动脉的肝内分支不能分辨,增强 后动脉期,肝固有动脉及左、右肝动脉分支的起始部 可呈高密度影。
肝内胆管:正常肝内胆管直径为1~3mm,伴随门静
脉和肝动脉走行。增强后. 胆管呈低密度管道。
提高恶性肿瘤分期准确性 确定并显示病变是否为血管性病变
.
3
对比剂选择和使用
使用水溶性碘对比剂 尽可能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 使用前必须做碘过敏试验 对比剂团注
80100ml 速度:3ml/s
.
4
肝脏动态增强技术
肝脏双重血供:肝动脉血供占25%,门静脉血 供占75%。静脉快速注入对比剂,短期内肝动 脉、门静脉和肝实质内对比剂浓度按先后顺序 在相应时间内上升,并保持一段时间的峰值, 称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平衡期
脂肪肝百度百科汇总
脂肪肝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
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
其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病情凶猛。
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
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
其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病情凶猛。
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
脂肪肝的发病率近几年在欧美和中国迅速上升,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
在某些职业人群中(白领人士、出租车司机、职业经理人、个体业主、政府官员、高级知识分子等)脂肪肝的平均发病率为25%;肥胖人群与Ⅱ型糖尿病患者中脂肪肝的发病率为50%;嗜酒和酗酒者脂肪肝的发病率为58%;在经常失眠、疲劳、不思茶饭、胃肠功能失调的亚健康人群中脂肪肝的发病率约为60%。
近年来脂肪肝人群的年龄也不断下降,平均年龄只有40岁,30岁左右的病人也越来越多。
45岁以下男性脂肪肝明显多于女性。
脂肪肝早期无症状,好多年青人在体检时检查出自已患了脂肪肝而就医.所以人人都要注意体检,有效地把疾病控制在早期阶段。
疾病分类按病理分类1、单纯性脂肪肝:肝脏的病变只表现为肝细胞的脂肪变性。
根据肝细胞脂变范围将脂肪肝分为弥漫性脂肪肝、局灶性脂肪肝,以及弥漫性脂肪肝伴正常肝岛。
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复杂,各种致病因素可通过影响以下一个或多个环节导致肝细胞甘油三酯的积聚,形成脂肪肝:①由于高脂肪饮食、高脂血症以及外周脂肪组织分解增加导致游离脂肪酸输送入肝细胞增多。
②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肝细胞消耗游离脂肪酸的氧化磷酸化以及b氧化减少。
③肝细胞合成甘油三酯能力增强或从碳水化合物转化为甘油三酯增多,或肝细胞从肝窦乳糜微粒,残核内直接摄取甘油三酯增多。
磁共振及超声瞬时弹性成像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定量评估的研究进展
176·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1月 第22卷 第1期 总第171期【通讯作者】蒋昊翔,男,副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腹部影像学。
E-mail:**************Research Progress of Magnetic Resonance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 JAN. 2024, Vol.22, No.1 Total No.171Lab、GE的IDEAL-IQ序列及Philips的mDixon序列。
目前,肝脏放置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获取PDFF方法尚无统一标准,一般建议避开大血管、肝脏边缘、裂隙和胆囊窝,在肝脏第V段或肝脏多段放置多个ROI。
有学者提出在不均匀性脂肪肝中使用全肝分割法可以更加准确的量化肝脂肪含量。
全肝分割法虽包含了血管、胆管,但对检测结果无明显影响[21]。
MRI-PDFF 诊断轻度脂肪肝的敏感度为90%,特异性为93%;诊断中度脂肪肝的敏感度为79%,特异性为84%;诊断重度脂肪肝的敏感度为74%,特异性为81%[22]。
有学者表明,无论以肝穿刺组织学结果还是以MRS作为参考标准,MRI-PDFF对肝脏脂肪变性的评估均具有很高的准确性[23]。
与肝穿刺相比,MRI-PDFF不仅无创伤,还可动态检测脂肪肝进展,对全肝脂肪含量进行测定,减少抽样误差。
与MRS相比,MRI-PDFF操作简单,可重复性较高[21]。
并且,MRI-PDFF在评估脂肪变性方面比TE-CAP更准确,在诊断S1-3脂肪变性时,敏感度和特异性均高于TE-CAP[24]。
2 MAFLD纤维化评估 肝纤维化是指在肝脏慢性炎症和肝细胞损伤时,通过在细胞外基质生成胶原纤维进行修复,然而胶原纤维的过度沉积会导致肝脏正常结构改变及肝功能损伤[25]。
MAFLD包括多种组织学特征,从简单的脂肪变性到伴有小叶炎症和肝细胞气球样变的脂肪变性,都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
脂肪肝的影像诊断
a
9
脂肪肝
脾脏CT 值相对较固定 正常人不同个体的肝CT 值总是高于脾的CT
值 肝的CT 值低于同一层面脾的CT 值(肝/ 脾
密度比值< 1) 即可诊断为脂肪肝 肝/脾CT 值的比值-诊断、衡量、随访疗效
的依据。
a
10
CT 定量诊断
轻度表现为肝衰减值轻度低于脾
中度表现为肝衰减值明显大于脾,对比明 显,肝内血管不显示;
化学位移成像必须同时观察IP 和OP 像
a
29
弥漫性脂肪肝内正常肝岛_OP呈相对高 信号 局灶性肝脂肪变性灶_OP呈低信号
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高 X射线
a
14
MRI?
a
15
SE T1WI 上正常肝脏信号即呈中等 信号,高于脾脏
a
16
MRI
1984 年Dixon首先提出化学位移成
像
水(-OH) 和脂肪(-CH2) 氢质子有不 同的共振频率,在一定条件下,脂肪 和水以相同或相反相位发生共振,所 获的相应图像为In phase(IP) 和 Out phase (OP) 像
由于SE 成像时间长且OP 像须有特殊软 件支持,所以目前都用梯度回波序列完成 IP 和OP 成像。
a
20
梯度回波序列(GRE) 没有180°重聚脉冲, 水和脂肪中氢质子的相位随TE 改变而成
同方向或反方向。
在1. 5T 磁场内
当TE 约为2. 2ms时,可获
得O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像
获得IP 像
TE 约为4. 4ms 时,
a
18
同相位上两者矢量相加,信 号强度增高
反相位上两者矢量相减,信 号强度减低
a
19
脂肪肝_百度百科
脂肪肝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
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
其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病情凶猛。
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
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
其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病情凶猛。
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
脂肪肝的发病率近几年在欧美和中国迅速上升,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
在某些职业人群中(白领人士、出租车司机、职业经理人、个体业主、政府官员、高级知识分子等)脂肪肝的平均发病率为25%;肥胖人群与Ⅱ型糖尿病患者中脂肪肝的发病率为50%;嗜酒和酗酒者脂肪肝的发病率为58%;在经常失眠、疲劳、不思茶饭、胃肠功能失调的亚健康人群中脂肪肝的发病率约为60%。
近年来脂肪肝人群的年龄也不断下降,平均年龄只有40岁,30岁左右的病人也越来越多。
45岁以下男性脂肪肝明显多于女性。
脂肪肝早期无症状,好多年青人在体检时检查出自已患了脂肪肝而就医.所以人人都要注意体检,有效地把疾病控制在早期阶段。
疾病分类按病理分类1、单纯性脂肪肝:肝脏的病变只表现为肝细胞的脂肪变性。
根据肝细胞脂变范围将脂肪肝分为弥漫性脂肪肝、局灶性脂肪肝,以及弥漫性脂肪肝伴正常肝岛。
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复杂,各种致病因素可通过影响以下一个或多个环节导致肝细胞甘油三酯的积聚,形成脂肪肝:①由于高脂肪饮食、高脂血症以及外周脂肪组织分解增加导致游离脂肪酸输送入肝细胞增多。
②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肝细胞消耗游离脂肪酸的氧化磷酸化以及b氧化减少。
③肝细胞合成甘油三酯能力增强或从碳水化合物转化为甘油三酯增多,或肝细胞从肝窦乳糜微粒,残核内直接摄取甘油三酯增多。
脂肪肝为什么会疼痛
脂肪肝为什么会疼痛脂肪肝为什么会疼痛?脂肪肝是一种肝脏疾病,是由于长期高脂肪、高热量、高糖分饮食和缺乏运动等引起的肝脏脂肪积聚过多,导致肝细胞受损的情况。
疼痛是脂肪肝的常见症状之一,但并不是所有的脂肪肝患者都有疼痛的症状。
脂肪肝疼痛的原因有:1. 肝脏肿大:脂肪肝可能导致肝脏的肿大,从而使周围的组织和神经受到压迫而引起疼痛。
2. 肝细胞损伤:脂肪肝可能导致肝脏细胞损伤,从而触发炎症和其他反应,导致疼痛。
3. 胆囊炎:长期患有脂肪肝可能会增加患上胆囊炎的风险,而胆囊炎常常伴随着腹痛。
治疗方法治疗脂肪肝的关键是改善生活方式以减少脂肪肝的进一步发展,包括以下方法:1. 改变饮食:遵循低脂、低糖、高蛋白的饮食习惯,同时避免酗酒和过度使用药物。
2. 增加运动:增加体育锻炼量有助于减轻体重和改善身体代谢状况。
3. 控制血糖水平:对于肥胖和代谢综合征患者,控制血糖水平非常重要。
4. 必要时采用药物治疗:有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考虑给予药物治疗,如维生素E、草药制剂等。
注意事项1. 饮食:不吃过多脂肪、高糖以及精制食品;增加蛋白质摄入,增加水果蔬菜摄入。
2. 运动:每周至少进行3次,每次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
3. 控制体重:通过改善饮食和增加运动,减少脂肪肝风险。
4. 避免酗酒:过度饮酒是导致脂肪肝的主要原因之一。
5. 戒烟:吸烟会加重肝脏的负担,增加肝脏疾病的风险。
6. 遵医嘱定期复查:定期进行脂肪肝的检查,以了解其进展情况。
总之,脂肪肝是一种常见但可逆的肝脏疾病,需要注意生活方式改变以及定期体检,以预防和治疗脂肪肝。
怎么凭借彩超判断脂肪肝程度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其主要表现为肝细胞内积累大量脂肪,导致肝脏功能异常。
随着富贵病和肥胖症的增加,脂肪肝的患病率也在逐年增加。
因此,正确地评估其程度、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是非常重要的。
彩超是一种常用的诊断脂肪肝的方法,本文将介绍如何利用彩超评估脂肪肝的程度、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梯度回波化学位移MRI诊断脂肪肝的价值
C ) A A' N I I , 3 N I , O F G 嗣 , D D S e a T e f o oe te , . h f r pr i t1 d p e av
bo dsJ g r uo g w bo dd mt o ra uk 理 1 T t l v e8 a tl o l a i nt d s o aa d o o  ̄ a m 五日 H1
脉瘤等 ; 妇产科手术 : 异位 妊娠破裂大 出血等 。禁 忌
症: 污染手术和恶性肿瘤手术等血液 。
体血回输的方法能够明显减少 异体血输入量 , 是一种
安全 、 有效地术 中补充失血的输血方法。 Nhomakorabea参考文献
C ) VA KA . t — n l io n o zdcn r l a 1 MV SE c Me a a s f a d mi t l dt l a ys r e o o e r s i
例 , 限性脂 肪肝 1 例 ) 局 2 均行常规 S E序列 、 度回波同相(n— h s,P 和反相 (u — f h s, P 序列 扫描 , 比观 梯 i p ae I) o t o —p a e0 ) 对
察这些病灶在 常规 S I 、 ET WI P和 0 像上 的显示情况 。结果 : I P 全部 的脂肪肝 在 O P像 上信 号强度 比 I 像 有 明显 下 降 , I ) 而在常规 S 1 上信 号强度无 明显变化 结 论 : Er WI r 梯度 回波化学位 移 MR 对于诊断脂 肪肝具有 较高的 临床 应用价值 。 I
s v rtc n q ei u g r flu e n h r ecs ia u in a e h iu s r e yo mb r d t o a i p n l s e n o a f o
脂肪肝的治疗效果如何评估和监测
脂肪肝的治疗效果如何评估和监测脂肪肝是一种以肝细胞脂肪蓄积为主要特征的肝脏疾病,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
脂肪肝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手术治疗等多种方法,但如何准确评估和监测治疗效果一直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难题。
为了评估和监测脂肪肝的治疗效果,医生通常会采用一系列的检查和指标来进行综合评估。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评估和监测方法。
1. 临床症状和体征观察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可作为治疗效果的监测指标之一。
透过患者的主观反应和观察肝脏是否有肿大、压痛等症状,对治疗效果进行初步评估。
然而,由于脂肪肝在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这种方法的准确性比较有限。
2.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常用的非侵入性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评估肝脏的脂肪蓄积情况。
超声图像能够清晰地显示肝脏内部组织的特征,通过计算肝脏的脂肪含量,可以对脂肪肝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和监测。
此外,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也可以用于评估肝脏的脂肪含量,并进一步评估脂肪肝的治疗效果。
3. 生化指标检测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可以作为评估脂肪肝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见的生化指标包括肝功能指标(如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等)、脂质代谢相关指标(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以及肝纤维化指标(如胶原蛋白、透明质酸等)。
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反映治疗效果和肝脏病理的改变程度。
4. 组织学检查肝穿刺活检是一种常用的组织学检查方法,可以直接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变化,并评估脂肪肝的治疗效果。
通过观察肝细胞内脂肪含量的减少情况、炎症程度的改善以及纤维化程度的变化等指标,可以判断治疗效果的优劣。
然而,由于肝穿刺活检是一种有创性的检查方法,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5. 专业评估量表近年来,一些专业评估量表也被引入用于评估脂肪肝的治疗效果。
例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活动指数(NAFLD Activity Score,NAS)可以评估脂肪肝病理变化的活动程度和病程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