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欧洲文学
十八世纪欧洲文学
量,注重描写平民形象,创造了一些新的小说形式。
法国文学
• 18世纪的法国是革命的 时代,封建王权急剧衰 落,封建势力同第三等 级的矛盾特别尖锐。古 典主义文学成为歌功颂 德的工具,启蒙文学却 最富战斗精神。
法国启蒙文学的特点
1、 法国启蒙文学作为整个启蒙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直接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准备。
启蒙运动与启蒙主义
• 十八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 想革命运动,是文艺复兴的继续和发展;
• 它比文艺复兴具有更强的政治革命性质,是 直接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制造舆 论; • 启蒙运动中形成的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称为 启蒙主义。
• 狄德罗说:宗教迷信和专制制度是“拴在人 类脖子上的两大绳索。” 启蒙主义的矛头 主要是对准宗教迷信和封建专制制度的。
18世纪启蒙文学特征总结:
• 第一,鲜明的倾向性; • 第二,强烈的现实性; • 第三,深刻的批判性; • 第四,人物形象的平民化; • 第五,形式的通俗化; • 第六,明确的教诲性; • 第七,明显的功利性。
英国文学
• 英国17世纪资产 阶级革命失败后,王权 复辟,建立起君主立宪 政权。英国迅速发展成 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 英国的启蒙文学主要成 就是现实主义小说。
• 斯威夫特(1667—1745)爱尔兰 人。是英国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杰出的讽刺作家,也是一位积极 的政治活动家。斯威夫特的思想 倾向与笛福有所不同,他没有象 笛福那样维护“光荣革命”的成 果,当资本主义制度还处在早期 上升时期,就看出了它的弊病, 并且在自己的作品中予以揭露和 讽刺,其代表作是《格列佛游记 》。
启蒙文学
• ③在理论上主张要真实、要自然,具有现实性和 哲理性:
•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渐成主流,且批判成分日益增 强,直接影响到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形成和 发展。法国启蒙文学注重表达哲理,不重文学性, 有较强的功利色彩 • ④创造了多种新的文学形式,形式通俗
18,19世纪欧洲的文学和哲学
18,19世纪欧洲的文学和哲学18世纪和19世纪是欧洲文学和哲学领域的重要时期,这两个时期见证了文学和哲学的重大变革和发展。
这篇文章将重点介绍18世纪和19世纪欧洲的文学和哲学,探讨其中的重要思想和作品。
一、18世纪欧洲的文学和哲学18世纪欧洲的文学和哲学呈现出了启蒙运动的特点。
启蒙运动强调理性、自由和人权,对传统的宗教和政治权威进行了批判和挑战。
在文学方面,启蒙运动推崇现实主义和理性主义,主张以真实的生活为题材,以理性的思考为基础。
1. 文学作品:《哥白尼传》(1764)是法国启蒙运动作家伏尔泰的作品,以描写哥白尼的科学思想和对抗教会的斗争为主线,展现了启蒙运动的精神。
《鲁滨逊漂流记》(1719)是英国作家笛福的作品,以一个船员在荒岛上生活的经历为主线,探讨了人性、社会制度和宗教信仰等问题,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2. 哲学思想:伏尔泰是18世纪欧洲哲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强调理性和人权,主张宗教和政治权威的分离。
他的思想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
休谟是苏格兰的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强调经验主义和概率推理,对于认识论和伦理学有重要贡献。
二、19世纪欧洲的文学和哲学19世纪欧洲的文学和哲学呈现出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对立。
浪漫主义强调感性、个人主义和想象力,追求超越现实的美和真理;现实主义强调客观、实证和社会批判,追求真实的描写和分析。
1. 文学作品:《悲惨世界》(1862)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作品,以描写法国社会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为主线,批判社会不公和人性的黑暗面,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威尼斯商人》(1843)是英国莎士比亚戏剧的改编作品,通过描写商人安东尼奥与犹太人贾宝的冲突和妻子波西娅的忠诚,探讨了人性、爱情和复仇等主题,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2. 哲学思想:黑格尔是德国的哲学家,他提出了辩证法的思想体系,强调历史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矛盾和冲突,人类的认识和自由是在不断的对立和统一中实现的。
十八世纪欧洲文学
幻灯片1第五章十八世纪文学第一节概述一、十八世纪欧洲文学的基本特点时代背景:十八世纪的欧洲已处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的社会转型期。
新旧两种力量的对抗表现在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
英国虽然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但是由于此次革命的不彻底性,导致当权的新贵族和上层资产阶级对于下层人民以及殖民地的掠夺,在这种掠夺中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便力图保存种种封建残余。
因此,一场推翻封建制度铲除封建残余,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任务,便提到了欧洲各国的历史日程上来。
为了顺应这一历史任务,在思想文化领域里便出现了被称为“启蒙运动”的思想文化运动。
幻灯片2影响十八世纪欧洲文学的诸要素:⑴科学生产力的发展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和瓦特的蒸汽机发明,促进了全欧性的工业革命的到来。
⑵哲学思潮的影响霍布斯的反对“君权神授”洛克的“白板说”反对笛卡尔的“天赋观念说”法国启蒙思想家“百科全书”派⑶“理性崇拜”“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思想核心,也是启蒙文学的思想基础。
⑷对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和超越幻灯片3十八世纪的文学主潮和代表作家本世纪文学主潮为启蒙主义文学(同时并存古典主义,18世纪后期感伤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相继出现)。
启蒙运动的参加者和拥护者本身大多是文学家。
比如:法国的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和卢梭;英国作家笛福、斯威夫特和菲尔丁;德国作家莱辛、歌德和席勒;意大利的哥尔多尼以及俄国的拉吉舍夫。
幻灯片4启蒙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和艺术特征⑴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深刻的民主性是启蒙主义文学最重要的思想特征。
⑵强烈的政论性、教诲性和浓烈的哲理色彩是启蒙主义文学最鲜明的艺术特征。
局限:启蒙作家往往不能将思想孕育在生动的艺术形象之中,人物成了作家的代言人,使哲理往往游离于艺术形象之外,带有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单纯的传声筒的“席勒化”倾向。
幻灯片5(插页)‚席勒化‛倾向:是指席勒的部分作品中存在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创作倾向。
即:以‚不能实现的理想‛代替客观现实,以抽象概念的演绎替代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描写,犯了‚为了概念的东西而忘掉现实主义的东西‛的错误,理想化、抽象化、概念化的创作倾向,导致人物‚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
18世纪欧洲文学概述
《鲁滨孙漂流记》 鲁滨孙漂流记》
鲁滨孙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一个“ 鲁滨孙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一个“真正 的资产者” 恩格斯语)的典型。 的资产者”(恩格斯语)的典型。 《鲁滨孙漂流记》以当时流行的个人游 鲁滨孙漂流记》 记传说的方式写成,它之取得第一部英 记传说的方式写成, 国小说的地位,靠的是它的主题, 国小说的地位,靠的是它的主题,而不 是它的技巧。 瓦特《小说的兴起》 是它的技巧。 (瓦特《小说的兴起》)
– 为便于宣传启蒙思想,启蒙文学中出现了多种新的 为便于宣传启蒙思想, 文学形式,如哲理小说、正剧、游记体讽刺小说、 文学形式,如哲理小说、正剧、游记体讽刺小说、 书信体小说、对话体小说、教育小说等。 书信体小说、对话体小说、教育小说等。
英国文学: 英国文学:特点
① 英国的启蒙运动是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之后发生的 。 英国的启蒙运动是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之后发生的。
英国文学: 英国文学:现实主义小说
十八世纪的现实主义小说是在流浪汉小 说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说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它以社会中下 层人物为主人公;以日常生活和社会风 层人物为主人公; 习为题材;以日常语言和严格的写实为 习为题材; 主要表现手段。 主要表现手段。
英国文学: 英国文学:现实主义小说
情节 人物 时间 地点 读者
史诗
历史或传说
无时间, 无时间, 三一律, 类型化 三一律, 时间的永 恒 个性化 具体化
对环境的 忽略
少数有教 养的读者 中产阶级 甚至佣人, 甚至佣人, 有闲的妇 女
当代性,特 当代性, 殊性, 现实主义 殊性,个人 经验占首要 小说 地位
环境描写 精细化
小说兴起 新闻出版的发展;印刷术的发明应用;普通读者群的出 新闻出版的发展;印刷术的发明应用; 的原因 现;书商的作用,经济利益的驱动。中产阶级的强大和 书商的作用,经济利益的驱动。 自信。 自信。
外国文学讲义-十八世纪的欧洲文学
外国文学讲义-十八世纪的欧洲文学一、启蒙运动1、定义启蒙运动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广大人民反封建斗争高涨的历史条件下,在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影响下产生的,它是欧洲继文艺复兴之后的第二次思想革命运动。
主要内容:一是反对宗教蒙昧主义,宣扬理性与科学;二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宣扬民主与法制。
它提倡用近代文化启迪人们的理性和智慧,照亮愚昧、落后、黑暗的封建社会,破除封建迷信,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本主义社会。
2、启蒙主义文学的特征(1)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强烈的哲理性和社会分析性(2)塑造新人物,以资产阶级和平民为作品的主人公(3)创造新体裁,文学形式多样化哲理小说(书信体小说、对话体小说、教育小说)、游记体小说、家庭世态小说、正剧等,都是启蒙文学的新创造。
二、代表作家与作品1、英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成就最高(1)丹尼尔•笛福: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鼻祖。
代表作是《鲁滨逊漂流记》,1719年,英国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
塑造了“一个真正的资产者”鲁滨逊的形象。
笛福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言人。
他的中心思想是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特别是贸易;他主张扩充殖民地,反对专制政体、等级制度,为资产阶级争取政治权利和社会地位。
(2)江奈生•斯威夫特:杰出的讽刺作家。
代表作是《格列佛游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慧马国等故事是通过格列佛的游历串联起来的,这是继承了流浪汉小说的结构方法。
这部作品的语言朴实清晰,准确有力。
(3)亨利•菲尔丁:十八世纪最杰出的小说家。
“散文中的荷马”代表作是《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是一部“喜剧性的散文史诗”,对十九世纪的英国小说影响很大。
小说通过弃儿汤姆•琼斯和乡绅女儿苏菲亚•魏斯顿的恋爱故事,描绘了十八世纪中叶英国社会生活的广阔、真实的图画。
全书由三部分组成,分别叙述主人公在乡村、在逃往伦敦的路上和在伦敦的活动。
2、法国:主要艺术形式是哲理小说哲理小说是启蒙文学的主要艺术形式,属于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新品种。
18世纪欧洲文学
“我爱你,你的美貌使我喜欢。 你要是不肯,我就要动用武力。” 爸爸,爸爸,他现在抓我来了! 魔王抓得我疼痛难熬! 父亲心惊胆战,迅速策马奔驰, 他把呻吟的孩子紧抱在怀里, 好容易赶到了他家里, 他怀里的孩子已经断气。
二、歌德 《浮士德》
• 基本情节:一幕序曲(剧情的正式开端)、两个赌赛(上帝 与摩非斯特、摩非斯特与浮士德)、五幕悲剧。 • 五幕悲剧: 【学者生活】走出书斋、投身社会 :知识的追求和知识 的悲剧-否定了脱离实际的追求。 【爱情生活】追求个人幸福的阶段 :感官的追求和爱情 的悲剧-否定了仅仅迷恋情欲的爱情(玛加蕾特,或玛甘 泪)。 【政治生活】为宫廷服务的阶段 :权势的追求和从政的 悲剧-否定了与王朝相妥协的道路。 【追求古典美】追求古典艺术的阶段 :美的追求和寻美 的悲剧-否定了以古典美来改造世界的理想(欧福良) 【改造大自然】在改造自然中找到真理 :事业的追求和 事业的悲剧-肯定创造和劳动,要人们“每天每日去开拓 生活和自由,然后能作自由和生活的享受。”
浮士德的形象及其意义
• 2、具有人身上鲜明的两重性:一方面受生命本能情欲的 驱使,常常沉迷于名利、地位、权势、女人和美等现实欲 望中;另一方面,他又未被这些所迷惑,不断的超越自我, 走向新生活。一方面追求真理创造事业,一方面又迷恋儿 女私情。他一方面是理想社会的追求者,一方面又是王权 的支持者。这种“灵与肉”,“善与恶”的矛盾。体现了 歌德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思想,也展示了人类复杂性和真实 性。也反映了人类追求真理的艰巨性。 意义:向人们指出了精神净化的道路,指出了人生的 意义和人们应追求的生活理想,把人们引向崇高的理想而 奋斗不息的伟大道路。
18世纪欧洲文学
本章目录
• 【一、概说】
• • • • • 启蒙运动-----------------------------------------03 启蒙文学的特点 ------------------------06 英国文学-----------------------------------------09 法国文学 --------------------------------------14 德国文学 --------------------------------------19
5第五章 十八世纪欧洲文学
第五章十八世纪欧洲文学(3学时)[学习提示]学习本章,要了解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的关系,启蒙运动文学的基本特征,要掌握英、法、德等国启蒙运动文学代表作家的成就,重点掌握歌德追求真理、不断探索的一生和他的代表作《浮士德》中的典型形象、思想意义和美学价值。
第一节概述十八世纪是欧洲各国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反封建斗争空前激烈的时期。
在这时,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先导,出现了全欧性的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是发生在十八世纪的一场以法国为中心的全欧性的思想文化革命运动。
因它提倡用近代科学文化知识和资产阶级新思潮启迪民众的头脑,以消除长期以来基督教会和封建统治者所散布的迷信和偏见,使人们摆脱蒙昧状态,故有“启蒙”之名。
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不过由于革命的发展阶段不同,两次运动的任务也不尽相同。
启蒙运动文学是十八世纪欧洲文学的主潮。
欧洲各国的启蒙运动文学,作为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战斗武器,在从封建意识的禁锢中把人的思想解放出来的斗争中,在促进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斗争中,起了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
正因为如此,各国启蒙文学尽管各有其独自的发展进程和不同特点,但仍具有一般性的特征。
第一,具有明确的政治倾向性和强烈的战斗性。
第二,具有深刻的政论性和浓厚的哲理性。
第三,具有鲜明的民主性。
第四,重视作品的写实性。
第五,创造了各种新的文学形式。
第六,思想性强而艺术感染力较差。
欧洲各国的启蒙运动文学,由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情况和文学传统的不同,又各有其独自的发展过程和特点。
英国启蒙运动文学的特点:英国的启蒙文学是在资产阶级革命之后出现的,其间还经历了工业革命这一重大的历史变革,它的特点是:第一,从任务和目的来看:它以“理性”为武器,反对封建势力的残余;歌颂资产阶级的个人进取精神,鼓吹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在一些最先进的作家的作品中,也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建立起来后所暴露出来的种种弊端。
第二,从成就来看;它以现实主义的长篇小说成就最高。
十八世纪欧洲文学
主张:强调感情与理智、理想与现实、人类和自然的和谐统一
以希腊艺术为标准,借鉴民间文学的长处,形式完整、语言纯洁
在18世纪的文献中,没有“德国古典文学”这一概念,更没有人把歌德和席勒的作品 称为“德国古典文学”。1839年德国文学史研究的创始人盖尔维努斯第一次提出 “古典文学”这个概念,把歌德和席勒于1800年左右创造的文学称为“古典文 学”,称这一时期为“古典文学时期”,从此以后,“德国古典文学”这一概念就 正式被人沿用。 歌德最伟大
第四卷:智马(慧骃)国 ,这里的马是高雅贤良的,而人却是一种野蛮粗俗
的动物(名为“耶胡”),马是该国有理性的居民和统治者 ,格列佛向他们 讲述外面的世界,使他们非常震惊
格列佛:是个正面的理想的人 ,勤劳勇敢、 机智善良
主题:通过奇遇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社会的一些矛盾,揭露批判了英国统治阶级 的腐败和罪恶,和英国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疯狂掠夺和残酷剥削。 第一卷:小人国乃是当时大英帝国的缩影:政客勾心斗角,对外的战争 第二卷:通过大人国国王对格列佛引以为荣的英国选举制度、议会制度以及种种政教 措施所进行的尖锐的抨击,对当时英国各种制度及政教措施表示了怀疑和否定 第三卷:作者把讽刺的锋芒指向了当时的英国哲学家,脱离实际、沉溺于幻想的科学 家,荒诞不经的发明家和颠倒黑白的评论家和史学家
对汤姆嫉妒、诬陷、算计,故意隐瞒汤姆的真实身份
苏菲亚:完美的女性形象,美丽温柔、善良宽厚,感情真挚,善解人意,
宽宏大度,能明辨是非
艺术成就:
一、作者忠于自己“严格模仿自然”的原则,同时以讽刺
性的手法,喜剧式地描写现实生活的本来面目。
二、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这在小说史上具有开创性质,
18世纪欧洲文学概述
理性崇拜是启蒙运动的思想核心: 理性崇拜是启蒙运动的思想核心: 用理性和符合理性的知识去照亮人 们的头脑,启迪人们的蒙昧无知, 们的头脑,启迪人们的蒙昧无知, 打破封建专制和教会偏见对人们的 束缚。 束缚。
二 18世纪欧洲文学基本特征 世纪欧洲文学基本特征
1.分类 分类 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仍占据一定地位 启蒙文学: 启蒙文学:独领风骚 感伤主义: 世纪中后期流行 感伤主义:18世纪中后期流行
2.启蒙文学特征 启蒙文学特征 ①思想内容上:反对封建专制和宗 思想内容上: 教迷信,宣扬唯物主义思想,要求 教迷信,宣扬唯物主义思想, 自由平等博爱,具有强烈的政治倾 自由平等博爱, 向性和哲理色彩。 向性和哲理色彩。
②题材方面:以资产阶级和平民为 题材方面: 正面主人公, 正面主人公,而将王公贵族作为嘲 讽批判的对象。 讽批判的对象。
③体裁方面:平等广泛地采用各种 体裁方面: 文体进行创作, 文体进行创作,开创文学史上的散 文时代。 文时代。
④艺术局限:人物类型化、公式化、 艺术局限:人物类型化、公式化、 概念化,常常是作者观念的传声筒。 概念化,常常是作者观念的传声筒。
三 启蒙文学发展概况
1.英国 英国 英国启蒙文学以现实主义小说 成就最高。 成就最高。 笛福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开创 者之一,代表作《 者之一,代表作《鲁宾逊漂流 记》。 斯威夫特: 格列佛游记》 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18世纪中期 世纪中期 狄德罗《拉摩的侄儿》《宿命论者 狄德罗《拉摩的侄儿》《宿命论者 》《 雅克和他的主人》 雅克和他的主人》 博马舍《赛维勒的理发师》《 》《费加 博马舍《赛维勒的理发师》《费加 罗的婚礼》 罗的婚礼》
3.德国 德国 莱辛《拉奥孔》《汉堡剧评》 》《汉堡剧评 莱辛《拉奥孔》《汉堡剧评》 《萨拉萨姆逊小姐》《艾米丽亚加 萨拉萨姆逊小姐》《艾米丽亚加 》《 洛蒂》 洛蒂》
18世纪欧洲文学
影响: 提供了革命理论。
孟德斯鸠所提出的学说及其影响
学说: 三权分立。 意义: 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孟德斯鸠名言录
自由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力。 孟德斯鸠
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 纽,这就是美德。 孟德斯鸠
美德本身也需要限制。 孟德斯鸠 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
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孟德斯鸠
启蒙文学
①强烈而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战斗性
启蒙文学家往往同时是启蒙思想家和活动家,他们 把文学创作视为反封建和宣传启蒙思想的武器,在 理论上强调文艺的社会功能和教育作用。
②是典型的资产阶级文学
以第三等级为主人公,把他们作为表现和歌颂的对 象。如费加罗、鲁滨逊、维特等,反映了启蒙文学 的民主性和进步性。
3. 卢梭:社会契约、人民主权
祖籍法国,出生在瑞士日内 瓦一个钟表匠家庭。幼年辍学 当过佣人和家庭教师,饱尝人 间的辛酸。他同情民众疾苦, 不满特权阶级的专横,对人间 的严重不平等现象极为愤慨, 他用自己的笔同特权社会抗争 一生写下了许多不朽名著。
卢梭的“社会契约”、“人民主权”及其影响
概括: 人生而平等、自由,但受专制暴君压 迫,其靠暴力进行的统治,违背人民意志,人 民有权用暴力推翻暴君。
十八世纪欧洲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一、 启蒙运动兴起 启蒙:用光明驱散黑暗,以理
1.启蒙运动的含义
18世纪欧洲文学
第五章十八世纪文学第一节概论一、启蒙运动1. 时代状况18 世纪的欧洲已处于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的社会转型时期。
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新旧力量撞击十分剧烈。
就当时的整个欧洲来说,封建的社会和政治制度仍处于统治地位,只是更加反动腐朽了。
因此,封建势力同包括一般资产阶级在内的人民群众的矛盾日益尖锐化,推翻封建制度,铲除封建残余,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任务,先后提到了欧洲各国的历史日程上。
顺应这一历史要求,在文化领域,全欧范围便产生了被称为“启蒙运动”的思想文化革新运动。
2. 思想准备第一,自然科学的成就使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有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当时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和地质学等自然科学已经各自形成了独立的学科。
牛顿(1642―1727) 的万有引力理论为其他许多学科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瓦特(1736―1819) 于60 年代发明高热效率的蒸汽机,并使之成为工业可用的发动机,于是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法国稍后也开始使用机器生产。
科学运用于生产实践,大大扩大了国际贸易,提高了工农业的生产力,资本主义经济和资产阶级力量空前壮大。
人的视野更加开阔,人的价值进一步被发现,人们从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世界,反封建的情绪空前高涨。
第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所建立的君主立宪政体和代议制,英国自17 世纪以来的哲学、社会科学等进步思想文化的发展,对欧洲启蒙运动的诞生产生了直接影响。
霍布斯(1588―1679) 反对“君权神授”、关于“自然状态”和社会契约的理论,洛克(1632―1704) 关于知识来源于人的后天经验的经验主义哲学,托兰德(1670―1722) 反对传统宗教的自然神论和无神论等等,实际上就是18 世纪启蒙运动的序幕。
3. 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发生在十八世纪欧洲的一次具有全欧性质的、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
启蒙主义者崇尚理性,反对迷信和盲从,要求建立一个自由、平等的理性王国;他们宣传唯物论或自然神论,从理论上深刻批判封建蒙昧和宗教神秘主义,号召人们用自己的真实感觉和“自然理性”去认识世界。
18世纪欧洲文学
第五章18世纪文学/第一节
启蒙运动与启蒙文学
◇启蒙运动的“理性”:以“天赋人权”为标尺, 审视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切原则规范,包括道德观 念、政治权威、法律制度、宗教思想等等。启蒙思 想家的“人权”不仅要求摆脱神权的统治,而且对 封建特权和封建等级制度的天然合理性提出了质疑 和挑战,故而是欧洲近代史上进步意义最大的一次 思想革命运动。
情节:第一部分:鲁 滨逊不安于小康生活, 三次出海冒险;第二部 分:荒岛28年生活;第 三部分:回到英国,成 为富翁。第二部分是主 体。
11
★参考对比:同时期同题材文学作品的取向 ◇ 理查·斯梯尔写了赛尔柯克的故事。结论:‚要 求仅限于生活必需品的人是最快乐的。‛并引用赛尔 柯克的话:‚我现在有800镑,但我永远不会像我一 文不名时那么快乐了。‛ ◇维廉·库柏的以赛尔柯克的口吻写的诗,主人公成 了一个安于淡泊、笃信宗教的隐士:‚海鸥回到巢 里安栖,/野兽回到穴中酣卧,/就是在这里也有休息, /我也想回到我的茅舍。/什么地方都有慈悲,/慈悲, 这鼓舞人的概念,/它甚至给苦难以恩惠,/使人们安 于一切事变。‛ ※《鲁滨逊漂流记》的思想取向恰恰相反——
d、反语:与大人国国王的对话,表面上是在夸 耀自己的祖国,实际上是用反语揭露英国历史和 现实中的丑恶现象。
25
18世纪英国文学/(二)第二阶段(四、五十年代) 1、撒缪尔理查生(1689—1761) ◇书信体小说《帕美拉》,副标题:“美德有报”。 女仆帕美拉坚决抵御主人对她的美色的无礼占有企 图,最终得了一个明媒正娶的美满结局。 ○思想:①等级观念的冲破;②清教道德:忠贞。 ○艺术:①“灰姑娘”模式;②感情描写细腻,第 一个把感伤主义带进欧洲文学;③首创书信体。 ◇书信体小说《克拉丽莎·哈娄》。克莱丽莎逃婚备 受磨难而死。妇女婚姻悲剧,情调感伤。 2、托比亚斯斯摩莱特(1721—1771)的《兰登传》。 自传体流浪汉小说。
18,19世纪欧洲的文学和哲学
18和19世纪是欧洲历史上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这对文学和哲学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这两个时期欧洲文学和哲学的一些重要特点:文学:18世纪文学特点:1. 启蒙运动:18世纪启蒙运动强调理性、科学和个体权利,这一思想在文学中得到了反映。
作家们致力于揭示社会弊端、提倡人权,如《百科全书》的普遍知识。
2. 小说的兴起:小说成为18世纪文学的主流形式。
代表作品包括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和塞缪尔·理查森的《帕梅拉》。
3. 哲学小说:一些作家尝试用小说形式传达哲学思想,如让-雅克·卢梭的《忏悔录》。
19世纪文学特点:1. 浪漫主义: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兴起。
作家强调感情、个体自由和对自然的热爱。
代表作品包括弗朗茨·舒伯特的《冬之旅》和伊万·杰尼奥的《巴尔扎克》。
2. 现实主义:随着19世纪的发展,现实主义逐渐替代浪漫主义。
作家开始关注社会问题、人类行为和生活的真实面貌。
居伊·德·莫泊桑和荷马·巴尔扎克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
3. 维多利亚时代文学: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文学包括查尔斯·狄更斯、夏洛蒂·勃朗特、艾米丽·勃朗特等作家的作品,涵盖了社会变革和道德问题。
哲学:18世纪哲学特点:1. 启蒙思想:18世纪的哲学以启蒙思想为主导,强调理性、科学、个体自由和人权。
伊曼努尔·康德和约翰·洛克等思想家对人类理性和社会合同进行了深入探讨。
2. 德国古典哲学:康德、黑格尔和费希特等德国哲学家的思想对后来的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德国古典哲学的重要阶段。
19世纪哲学特点:1. 德国浪漫主义哲学:19世纪初期,德国浪漫主义哲学家如弗里德里希·席勒和弗朗茨·冯·巴登等提倡超越理性的个体体验和对心灵深处的关注。
2.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的唯物史观和辩证法对社会和历史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欧美文学史:十八世纪文学
参考书目
《伏尔泰时代》(美)威尔.杜兰,东方 出版社,2007 《重读伏尔泰》刘绍学,四川人民出版 社,1997 《伏尔泰与孔子》孟华,新华出版社, 1993
(二)法国文学
4、让-雅克卢梭(1712-1778):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 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 隶。” 论文:《论科学与艺术》、《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 基础》、《社会契约论》 小说:《新爱洛绮丝》、《爱弥儿》 自传性作品:《忏悔录》、《孤独散步者的遐思》 5、博马舍(1732-1799) 剧作:《塞维勒的理发师》、《费加罗的婚姻》
野蔷薇
少年看到一朵蔷薇, 荒野的小蔷薇, 那样的娇嫩可爱而鲜艳, 急急忙忙走向前, 看得非常欢喜。 蔷薇,蔷薇,红蔷薇, 荒野的小蔷薇。 少年说:“我要采你, 荒野的小蔷薇!” 蔷薇说:“我要刺你, 让你用不会忘记。 我不愿被你采折。” 蔷薇,蔷薇,红蔷薇, 荒野的小蔷薇。
野蛮少年去采她, 荒野的小蔷薇; 蔷薇自卫去刺他, 她徒然含悲忍泪, 还是遭到采折。 蔷薇,蔷薇,红蔷薇, 荒野的小蔷薇。 钱春绮 译
二、文学发展概况
(一)英国文学 1、丹尼尔.笛福(1660-1731):《鲁滨逊漂流记》 2、江奈生.斯威夫特(1667-1745):《格列佛游记》 3、亨利.菲尔丁(1707-1754):《汤姆.琼斯》 4、劳伦斯.斯特恩(1713-1768):《感伤旅行》 5、墓园派诗人:《死亡夜吟》、《墓园挽歌》 6、哥特式小说:《奥特朗托堡》
3、德尼.狄德罗(1713-1784):《百科全书》的组织 者和主编。小说《拉摩的侄儿》、《宿命论者雅克》
纪念伏尔泰的讲话 (雨果,1878)
一百年前的今天,一颗巨星陨落了,但他是永生 的。……他不仅是一个人,他是整整一个时代。…… 让我们向他请教吧。让我们也向其他伟大的思想 家请教,向卢梭、狄德罗和孟德斯鸠请教,他们是光 荣的伏尔泰的辅翼者。……我们的先驱哲人都是真理的 倡导者。让我们唤起那些光辉的亡灵,请他们在策划 战争的君主面前公开宣布人类生存的权利,良知争取 自由的权利,请他们宣布理性支配一切;宣布劳动神 圣;宣布和平应受到祝福。……
第五章 十八世纪欧洲文学
第五章十八世纪欧洲文学第一节概述•一、影响文学的因素•1.启蒙运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到18世纪,推翻封建制度的政治革命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历史的必然。
由此产生了启蒙运动。
它是文艺复兴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继续和发展,是资产阶级自觉的政治要求,标志着资产阶级政治上的成熟,具有巨大的历史进步意义。
•启蒙主义者将斗争的矛头直指封建社会的全部上层建筑,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憧憬在封建社会的废墟上建立一个“理性王国”。
“理性崇拜”是启蒙运动的思想核心,也是启蒙文学的思想基础。
•2.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是促使启蒙运动诞生的社会内驱力。
•牛顿(1642-1727)的万有引力理论奠定了其他许多学科发展的基础、瓦特(1736-1819)发明蒸汽发动机导致工业革命。
•霍布斯(1588-1679)、洛克(1632-1704)、托兰德(1670-1722)等的唯物主义哲学传至法国和欧洲大陆,促进了启蒙运动的诞生。
•“百科全书派”用30年时间(1751-1780)编著37卷《百科全书》(全名《各种科学、艺术和技艺的根据理性而制定的词典》,集近代知识之大成,使唯物主义“成了法国一切有教养的青年的信条”,改变了人们原有的思维方式。
•3.东西方文化交流•18世纪欧洲与东方民族特别是与中国的文化交流比较频繁。
孔孟儒家的“理性”、“性善论”、“仁爱论”等成为启蒙思想的重要基础。
•罗珂珂艺术:法国路易十五统治时期产生并于18世纪上半叶在欧洲流行的一种艺术风格。
其特征是,缺乏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公民感,具有华丽外表以及精巧的装饰图案(弯弯曲曲的线条、有意的不匀称和繁杂)。
在建筑艺术中表现尤甚。
在绘画艺术中,神话、田园题材、沙龙色情形象和情节占优势,具有戏剧装饰性和矫揉造作的特点。
作品结构松散,大部分不对称。
色调柔和、典雅、清淡。
•“中国风”和罗珂珂艺术节和形成一种新的艺术风格:讲究色调淡雅、追求飘逸闲适的情趣,又戴上一种对远方事物的幻想、神往的缥缈意境。
十八世纪的欧洲文学
狄德罗(1713—1784) 狄德罗(1713—1784)是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 家和作家,资产阶级现实主义美学的早期代表。 家和作家,资产阶级现实主义美学的早期代表。 拉摩的侄儿》是狄德罗最优秀的文学作品。 《拉摩的侄儿》是狄德罗最优秀的文学作品。 这是一部对话体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写法, 这是一部对话体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写法,叙 述作为哲学家的“ 述作为哲学家的“我”在巴黎一家咖啡馆里同 宫廷乐师拉摩的侄儿的对话。 宫廷乐师拉摩的侄儿的对话。 马克思说它是“无与伦比的作品” 马克思说它是“无与伦比的作品” ,恩格斯称 它是“辩证法的杰作” 它是“辩证法的杰作” 。 百科全书派” “百科全书派”是指十八世纪以狄德罗为代表 的一批法国启蒙思想家。 的一批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和数学家达朗 贝担任《百科全书》 工作。 百科全书》 贝担任《百科全书》的编纂 工作。《百科全书》 全名《科学•艺术百科全书》 全名《科学•艺术百科全书》。
菲尔丁(1707-1754) 菲尔丁(1707-1754)是十八世纪英国 最重要的小说家。 最重要的小说家。 菲尔丁的代表作品是长篇小说《汤姆• 菲尔丁的代表作品是长篇小说《汤姆•琼 斯》。代表了十八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 的最高成就。反映了十八世纪中叶整个英 的最高成就。 国的社会生活。 国的社会生活。
2.启蒙时期欧洲各国文学概况: 2.启蒙时期欧洲各国文学概况 启蒙时期欧洲各国文学概况: 英国启蒙运动文学 笛福( 1661—1731) 笛福( 1661—1731)英国现实主义小说 的开创者 《鲁滨孙漂流记》(1719)是笛福在59 鲁滨孙漂流记》 1719)是笛福在59 岁出版的第一部小说。 岁出版的第一部小说。 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征服 世界、占有世界的雄心。 世界、占有世界的雄心。 恩格斯曾称这部作品的主人公鲁滨逊 是一个真正的‘资产者’” ’”。 “是一个真正的‘资产者’”。
18世纪欧洲文学和启蒙主义(Rationalism)
第五章18世纪欧洲文学和启蒙主义(Rationalism)18世纪文学的主要成就是启蒙文学。
它主要包括法国启蒙运动文学、英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和德国民族文学。
18世纪是个过渡世纪,自古以来的各种创作方法在这儿都有长足的发展。
其中的卢梭传统、英国感伤主义文学、哥特式小说、前浪漫主义、德国的狂飙突进文学等直接成为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的前奏;而狄德罗传统,菲尔丁传统,又直接预示了19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并为长篇小说的成熟做了最后一次的努力。
莱辛完成了德国文学的转变;席勒和歌穗以其独特的古典主义把德国民族文学推上高峰,迎来了德国文学的古典时代。
第一节18世纪欧洲文学特征1.古典主义仍占有重要地位,但以启蒙文学成就最高。
两种主要创作方法在该时期都有质的飞跃,直接为19世纪两种主要思潮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继英(16世纪)、法(17世纪)后,德国在18世纪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文学。
2.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要求文学为社会政治服务,它与17世纪古典主义同属市民性质的文学思潮,但古典主义拥护国王,启蒙主义反对国王。
3.自觉地把第三等级和平民作为主人公来正面歌颂,写普通人的普通生活,普通情感,这在文学的人民性方面前进了一大步。
4.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文体来表现启蒙思想,如哲理小说、正剧等等。
第二节18世纪英国文学18世纪英国文学的主要成就是长篇小说。
此外,还有感伤主义文学、古典主义文学、哥特式小说、前浪漫主义文学等。
古典派启蒙作家有斯梯尔、艾狄生和蒲泊。
斯梯尔(1672—729)和艾狄生(1679—1719)通过他们主办的《闲谈者》和《旁观者》,用优美的随笔写世态人情,进行道德说教,为新兴市民提供了新的道德标准。
他们的散文的叙述和描绘传统,也对现代英国文学有一定影响。
蒲柏(1688一1744)自幼残疾,他发愤写作,20岁出头便用英雄双韵体写了诗歌批评《论批评》。
其语言机智幽默,充满哲理,为后代英国人所继承下来。
他还把荷马史诗译成英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 (三)德国文学 • 高特何德· 埃夫拉姆· 莱辛(1729—1781)是德国启蒙运 动的伟大代表,德国民族文学的真正奠基人,现实 主义美学家和剧作家。 • 他以美学名著《拉奥孔》(1766)、戏剧评论辑集 《汉堡剧评》及一系列剧作把德国文学引向正确的 发展轨道,并使德国民族文学终于形成。 • 剧作《萨拉· 萨姆逊小姐》(1755)是德国也是欧洲文 学中第一部市民悲剧。 • 代表作《爱米丽亚· 迦洛蒂》(1772)写的是封建小邦 的“国君”对于民的强暴。莱辛为了该剧能在国内 演出,施展了“为了享用火,必须忍受烟”的策略, 把戏剧冲突的背景设在意大利,用的是罗马故事, 但人们一望便知剧本是对德国小暴君的最尖锐的抨 击。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 3.启蒙运动 • 启蒙运动是发生在十八世纪欧洲的一次具有全欧性质的、资 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启蒙主义者崇尚理 性,反对迷信和盲从,要求建立一个自由、平等的理性王国; 他们宣传唯物论或自然神论,从理论上深刻批判封建蒙昧和 宗教神秘主义,号召人们用自己的真实感觉和“自然理性” 去认识世界。他们激烈反对基督教的专制和传统的宗教教义, 提倡信仰自由和宗教容忍,主张建立“自然宗教”、“理性 宗教”,致力于把宗教人文化。他们热切期望发展商业和工 农业生产,为此而主张自由竞争,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 他们更是重视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并要求把教育从贵族和 教会控制下解放出来,培养新时代的“新人”。他们弘扬人 的价值和个性尊严,宣传以自由、平等、博爱为核心内容的 人道主义,创立了“天赋人权”理论,把生存、财产、自由 和平等视为“自然”所赋予人的不可剥夺的“人权”。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 • • •
2.现实主义小说 英国的启蒙文学以现实主义小说成就最高。 (1)笛福 但尼尔· 笛福(1661—1731)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开创者之一。 他的启蒙思想较为温和,但他的小说创作却是一次真正的文学 革命。他不顾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发表了《鲁滨逊飘流记》、 《辛格顿船长》(1720)等一系列小说,主要描写社会中下层出 身的青年航海或其他冒险,为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发展开辟了 道路。 • 代表作《鲁滨逊飘流记》(第一部,1719)通过青年商人鲁滨逊 海上冒险和滞留并开辟岛国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英国“真正资 产者”的著名艺术典型,体现了资产阶级向上发展时期的奋发 进取和创业精神。鲁滨逊虽是资产阶级文学幻想的产物,一位 理想的英雄,但却丝毫没有被神化拔高;小说虽是幻想传奇式 的故事,但却运用写实手法,对一系列细节的描写真实具体, 虽是无中生有,但却曲尽其妙。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 (二)法国文学 • 法国启蒙文学是在资产阶级积极酝酿革命的背景下诞 生和发展的,所以批判力度最强,最富于民主战斗精 神。 • 查理· 路易· 德· 瑟贡达· 孟德斯鸠(1689—1775)是法国 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启蒙作家。他的理论著作《法的 精神》(1746)把法制提高到国家政治生活的首位,并 详细论证三权分立学说,该书成为关于国家学说的世 界名著。他的书信体小说《波斯人信札》(1721)是第 一部著名的启蒙哲理小说,为法国启蒙文学开辟了道 路。作品假托波斯大贵族郁斯贝克到法国游历,通过 他同家人和朋友们的互相通信,暴露波斯东方专制制 度和贵人后房制度的惨无人道,同时猛烈批判了法国 的黑暗现实,宣传启蒙理想,令读者耳目一新。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 伏尔泰(原名弗兰索瓦—玛丽· 阿鲁埃,1694—1778) 是法国启蒙运动中具有领袖威望的作家。他倡导文艺 为社会改良和宣传启蒙思想服务,但又强调古典主义 的规则应该遵守,极想使自己成为高乃依和拉辛的后 继者。他据此而创作的史诗《亨利亚特》(1778)和悲 剧《俄底浦斯王》(1718)、《中国孤儿》(1718)等都 缺乏持久的艺术生命力。他不顾古典主义清规戒律而 创作的中短篇哲理小说26篇,却是他文学遗产中最 优秀的部分。其中最著名的有《如此世界》(1746)、 《查第格》(1747)、《天真汉》(1767)等,而以《老 实人》(1759)最为脍炙人口。 • 伏尔泰的艺术才能尤其表现于讽刺,拜伦称赞说: “那简直像一阵狂风,随心所欲地飘刮,拔起了一切 事物的根,有时教蠢材出丑,有时把皇座也震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 约拿旦· 斯威夫特(1667—1745)在思想上是比笛福激 进得多的启蒙作家,《格列佛游记》(1726)是他享誉 世界的讽刺名著。作品假托主人公格列佛医生自述他 数次航梅遇险,飘流到小人国、大人国和智马国等几 个童话式国家的遭遇和见闻,全面讽刺、挪揄了英国 的社会现实。其中通过“大人国”和“智马国”社会 所体现的社会理想虽然保存宗法社会的原始特点,但 却包含着启蒙主义的社会原则和价值观。作者往往把 讽刺的对象夸张变形到残酷甚至荒诞的地步,与现代 的“黑色幽默”有相通之处,法国现代作家布勒东在 编辑作品集(黑色幽默)(1950)时,就把斯威夫特的作 品列于榜首。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 四、墓园诗派 • 墓园诗派是18世纪中期英国出现的一个诗歌派别, 属于英国感伤主义文学的一个分支,得名于当代诗人 托马斯· 葛雷(1716—1771)的诗作《墓园哀歌》 (1750)。这一流派诗人常以死、坟墓为创作题材,格 调低沉,充满悲剧失望的感伤情绪和神秘主义思想, 令人窒息,它虽然具有感伤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但 只是更多地反映了感伤主义文学的消极面。 墓园诗 派的创始人是爱德华· 杨格(1683—1765),其代表 诗作有《哀怒,或关于生、死、水生的夜思》;代表 作家还有托马斯· 葛雷、奥立佛· 哥尔斯密等。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 2.思想准备 • 第一,自然科学的成就使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有了坚实的科学基 础。当时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和地质学等自然科学已经 各自形成了独立的学科。牛顿(1642—1727)的万有引力理论 为其他许多学科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 瓦特(1736—1819)于60年代发明高热效率的蒸汽机,并使之 成为工业可用的发动机,于是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法国稍后 也开始使用机器生产。科学运用于生产实践,大大扩大了国际 贸易,提高了工农业的生产力,资本主义经济和资产阶级力量 空前壮大。人的视野更加开阔,人的价值进一步被发现,人们 从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世界,反封建的情绪空前高涨。 • 第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所建立的君主立宪政体和代议制, 英国自17世纪以来的哲学、社会科学等进步思想文化的发展, 对欧洲启蒙运动的诞生产生了直接影响。霍布斯(1588—1679) 反对“君权神授”、关于“自然状态”和社会契约的理论,洛 克(1632—1704)关于知识来源于人的后天经验的经验主义哲 学,托兰德(1670—1722)反对传统宗教的自然神论和无神论 等等,实际上就是18世纪启蒙运动的序幕。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 博马舍(1732—1799)是法国18世纪最后一位著名 的启蒙作家。他在论著《论严肃的戏剧体裁》 (1767)中宣传和发挥狄德罗“市民剧”的理论主张, 创作了《欧也妮》(1767)、《两个朋友》(1770)、 《有罪的母亲》(1792)等市民剧,并按市民剧的精 神创作了传世佳作《塞维勒的理发师》(1775)和 《费加罗的婚姻》(1781)两部喜剧。《塞》剧中的 老医生霸尔多洛,《费》剧中的大贵族阿勒玛维华 同为封建势力的代表,是被嘲弄的对象;被歌颂的 主人公却是理发师、仆人费加罗,他是第三等级的 代表。这出喜剧描写的是“受着压迫”的人们用 “种种方式行动起来”。 • 路易十六下令禁演此剧,认为它会“毁掉巴士底 狱”。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 三、感伤主义文学 • 感伤主义又名“前浪漫主义”或“主情主义”, 出现于18世纪后期的英国,得名于英国作家斯 泰恩的小说《感伤的旅行》。其主要特点是: 在创作上突出地强调感觉和感情,着力描写个 人内心的感觉,渲染中下层人物的痛苦和不幸, 作品充满感伤情调。感伤主义表现了作家们面 对大变动的社会现实,痛感自己生活的失败, 既不满地主资产阶级的掠夺,又无力反抗,因 而只好徒然怀恋已逝的宗法社会的“田园生 活”。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 德国启蒙文学在70—80年代的狂飚突进运动中得到迅猛发展, 这是德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全德规模的文学运动,其名称来源 于运动参加者克林格的剧本《狂飚与突进》。“狂飚”作家 多是市民阶级出身的青年,青年歌德和席勒以其高水平的创 作成为这一运动的中坚。赫尔德(1744—1803)是这一运动的 理论家,他于1770年在斯特拉斯堡与歌德相会,后人认为这 是运动的开端。运动参加者反对封建枷锁,鼓吹个性,崇拜 天才,主张民族统一和创作具有民族风格的文学。他们重视 学习中世纪留传下来的民歌和民谣;他们接受卢梭“返归自 然”的口号,把现实社会的文明视为假文明,要建立合乎 “自然人性”的理想社会,歌颂大自然、儿童和淳朴的普通 人民;他们受英国感伤主义和卢梭的影响,虽不反对理性, 但更强调感情,有时歌颂放纵本能的狂热的人。狂飚突进运 动在德国促进了民族意识和个性的觉醒,把启蒙文学推向更 为繁荣的新阶段。由于德国社会落后,该运动未能发展为政 治革命,到80年代中期之后便沉寂下来。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18世纪欧洲文学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 • •
•
• 第五章 十八世纪文学 • 第一节 概论 一、启蒙运动 1.时代状况 18世纪的欧洲已处于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 的社会转型时期。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等新旧力量撞击十分剧烈。就当时的整个欧洲来说, 封建的社会和政治制度仍处于统治地位,只是更加反 动腐朽了。因此,封建势力同包括一般资产阶级在内 的人民群众的矛盾日益尖锐化,推翻封建制度,铲除 封建残余,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任务,先 后提到了欧洲各国的历史日程上。 顺应这一历史要求,在文化领域,全欧范围便产生了 被称为“启蒙运动”的思想文化革新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