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一位普通申请者的EECS深度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美本申请Berkeley EECS之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美本申请Berkeley EECS之申请总结背景: UCLA EE; GPA 3.758; GRE 159 170 3.5申请方向:EE MasterOffer:Berkeley EE Meng, UCSDwith $5,000.00 fellowship, Columbia, Duke, WUSTL, Cornell, Upenn, Umich, NWU首先,我要谢谢世毕盟留学(ggu)指导我的孙老师,何老师以及mentor韩老师在我申请过程中给与我的指导,真的很感恩一路走来所有帮助过的人,谢谢!关于我我是ucla的2016届的毕业生,主修电子工程。
现在还是我们学校honor society的professor relation officer 所以大三的时候有很多的机会和我的教授以及系主任交流,了解了一些ucla以及有些学校的招生规律,并且结合我这次申请的轻身经历,想分享一些自己的体会,可能有些并不客观,更多的是我的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关于本科我如果是一般国内大学或者USnews很一般的海本,我是否还有机会?我觉得肯定是有的但真的是因学校而异。
就拿stanford和berkeley作比较吧。
他们两家的招生原则可以说非常不同。
Stanford每年都被申爆因为大家知道他好像不怎么看出身,如果你是你们学校的top1%然后有着不错的三维,可以没有科研,你是有一定的几率被录取的(地里俗称彩票)。
没有说这不好,每年那么多人申请大S,最硬的指标无非是gpa,如果大家有着3.9以上的gpa,大可不必在意本科学校,放心去申请,希望是有的。
反观ucb的ms或者meng项目,ms每年只会录取10+的ee学生(未经证实),并且比较青睐ucb的本科学生,即使是外校说实话都是美国eecs专业排名前十的1%并且人均一篇paper以上和超牛的推荐信。
Ucb的eecsmeng去年了解下来入学的也只有四个大陆学生。
所以说相对而言,伯克利喜欢海本的程度远胜于斯坦福,大家如果想申请他家的ms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即使是meng我交流下来普遍都有海外交流的背景。
从普通背景到CMU ECE PhD,我的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从普通背景到CMU ECE PhD,我的申请总结不知不觉本科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告一段落,回首这段时光,确实充满了为出国申请而忙碌的日日夜夜,故作此总结,且追忆且明志。
由于个人背景不怎么看得下去,所以对申请结果还算比较满意:本科: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GPA:89/100Ranking: 80/240TOEFL:100GRE:150+170+3科研:2段@清华+1段when交换@新加坡+1段美帝暑期研修+1段美帝远程。
无Publications.录取结果:UMichCSE PhD, CMU ECE PhD, USC EE PhD, UW-Madison ECE PhD, UCSD CSE(PhD->MS), Columbia CS(PhD->MS)很早就做好出国的决定了,但真正开始认真做科研已基本上是大三大四的时候了,所以也曾经历过在有限的时间内同时参与并推进多个科研项目的苦逼处境。
个人感觉对于PhD的申请者来说,如果有个还算过得去的GPA的话申请主要还是靠科研实力来吃饭,当然特别top的学校可能会卡GPA,而科研实力的呈现无外乎就是publications、推荐信以及PS/CV上描述的项目经历。
在确定好喜欢的科研领域后,就要开始着手了解该领域比较top的一些期刊和会议,这样的话一方面在找文献读时能有更好的针对性,另一方面在科研导师和未来导师的选择上也能依据所发paper所在刊物进行比较筛选。
关于推荐信,有种说法是只有牛强推才是有用的,其他的都是为了用来凑齐三封这个硬性要求的,从提交完申请后的面试环节我也感受到了这种说法的合理性:我当时有两封都是牛强推,而给我发面试的老师在面试时都提到了自己认识或者听说过这两位推荐人中的至少一位。
所以说一定要想法设法拿到大牛教授的强烈推荐,当然这里的牛和强都是相对的,我个人感觉由能在最top的会议/期刊或者低一档的刊物上发表文章的faculty 写出的top10%强度的推荐信应该就算是真正有用的了。
从上交出发,到Stanford PhD,我的2018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我的背景↓↓↓✦GPA: 研88, 本84✦T: 104(22)✦G:V153, Q170, AW3.5✦科研: transactions文章, A类会议文章, 其他文章✦推荐信:导师、暑研导师、系主任。
强推。
Offer: Stanford CEE PhD、Cornell ECE PhD、UW Seattle EE PhD前言刚上研究生时,我决定毕业后出国,由于我做事习惯先开个头,就报名了当时刚进入上海的世毕盟。
世毕盟不管何时报名,都可以一直咨询到申请季结束,这点给了习惯拖延的我漫长的准备时间(一个曾经把学车给拖过期的我)。
在此需要感谢我的咨询师与mentor,咨询师定期的督促基本是我开始行动的标志,mentor的指导则总是恰到好处的及时与强力。
得益于许多朋友的帮助,我能顺利走过申请季,因此也想将我申请中遇到的一些事、一些问题写出来分享,希望能有只言片语帮助到大家。
一、作为硕士生申请PhD国内的硕士研究生基本都是以科研为导向培养的,所以研究生同学如果想要申请,对自己的科研方向、目标教授等应该是更加明确了的。
同时,研究生也会有更多的老师、同学可以去咨询本领域的研究、申请、甚至教职的情况,尤其是方向较小的同学。
此外,研究生同学一般都已有过一些研究经历,发表过一些论文,这些都是申请中可以直接利用的优势。
另外可能的一些劣势:本科成绩的欠缺——这可以通过科研强项弥补;暑期出国导师不放人——这需要与导师沟通,可以考虑将海外的研究内容与大论文想办法结合;教授们对研究生的材料期待更高——是的,但如果研究足够匹配,可以化劣势为优势。
总的来说,我认为研究生申请PhD会比本科生要更容易一些,尽管部分老师确实更倾向于招科研习惯还未固化的本科生。
二、充分利用国际会议机会积极投稿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不管从积累圈内人脉还是为申请准备的角度都是十分值得的。
国际会议的日程一般都能提前从会议官网上查询,这基本保证了我们可以在确定的时间和地点见到想见的教授。
一个菜鸡的申请总结, 2018!(世毕盟学员)
前言从15号收到哥大的offer看到页面上飘下的彩带,到今早打开applyweb页面看到Brown MPA waiting list转正的消息,想说的太多。
我作为一个全方面渣渣完全没有一个亮点的弱鸡,能有这样的结果实属来之不易。
因为有了GGU,我才能收获这两个难得的offer。
跟其他自谦的大神不同,从WES认证出来低到下水道的GPA到刚刚过线达标的GRE,我各方面是真的菜。
还记得WES认证出结果的那天,我心一下凉了,平常非常淡定的我爸也打电话跟我说:完了没得搞了,我看你这个样子要失学,国内找找MBA读读吧。
感谢培训师晓奇姐和mentor龚老师没有对我放弃治疗,为我写出了完美的文书,化腐朽为神奇,让我免受失学的苦恼。
1.关于选校GGU是最专业的,没有之一。
我的mentor龚老师对各个学校不同项目每年在大陆地区的招生情况了如指掌,对项目的课程设置和target group也了然于胸,所以根据我的情况为我定下的选校列表非常科学,即选择了我感兴趣的专业,也最大程度降低了我失学的可能。
2.关于申请✦三围GPA越高越好,越高越好,TG也是。
但如果作为文科生在临近申请季还没能考出一个非常有竞争力的托福分数,就要通过其他方面来证明自己的英语能力。
如参加过的会议,对语言要求高的实习,writing sample等等。
✦文书PS一定不能硬套模板,在PS中要体现出出于什么样的原因想要申请该专业,你为此付出了哪些,为什么你是最合适这个项目的人。
龚老师出给我的文书表面看起来波澜不惊,实则有一条清晰的逻辑主线贯穿始终。
本GPA渣认为我能有offer有7成要感谢GGU提供给我的文书。
✦CVCV一定要简练准确,同时能够升华一下自己的经历,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展现个人能力。
对于经历实在丰富的同学,不同的项目要有所取舍,不能一个通版用于所有项目,感谢我的培训师晓奇姐一直为我把关。
3.Gong boss的申请课程GGU提供详尽且实用的全套申请课程,申请培训课程非常重要,它能帮助学员规避许多在申请中容易被忽略却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雷点的同时,对PS 和CV的写法进行深度的分析和剖析,让申请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客观情况和个人偏好写出one of a kind的PS,避免出现会让committee 厌倦的千篇一律的文章。
从国科大第一届本科生到横扫斯坦福, 牛津, 哥大——我的2018申请总结(世毕盟申请)
从国科大第一届本科生到横扫斯坦福, 牛津, 哥大——我的2018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近几年来本科毕业出国读研究生已经非常普遍,我也是比较早就有了这个想法。
尤其是个人比较喜欢科研,也比较喜欢探索不同的文化,所以想要去美国读PhD。
我起初是打算DIY的,但是在大四开学后,由于一些原因,忽然很没有自信,也在文书写作上面也感到没有参考,难以下手,于是在同学的推荐下加入了世毕盟半DIY项目。
和GGU的指导团队的几次通话使得我在文书写作上茅塞顿开,同时Mentor哥哥和培训老师的鼓励也给了我很大的自信,使得我在后面的多次面试过程中,以及被教授主动联系时,能够更加从容冷静的对待。
我的本科专业是材料,“硬件条件”比较一般。
但是科研相关的实践经历比较丰富。
也正因此,我同时申请的项目包括了材料、物理、EE三个专业,也都收到了若干录取。
在此说明,PhD专业的名字并不重要,在学科交叉的今天,很多研究都是可以被分到不同的系里面的。
申请时大家要多筛选专业周边的系的老师,来找出感兴趣的科研项目和导师,不要拘泥于自己本科专业名称对应的项目。
举个热门的例子,二维材料,其相关的老师就可能属于物理系、材料系、化学系、电子工程系,甚至机械工程系等等。
申请时我对自己的定位相对保守,在了解了排名在自己前面的同学申请的学校后,放弃了久仰的伯克利、普林斯顿、加州理工、哈佛等的申请。
在前面的学校里,只申请了MIT (reject),Stanford (EE MS offer), Oxford (Materials Science, DPhil offer)和Columbia(Materials Science, PhD offer)。
我觉得我对自己的定位还是比较准确的,因此在对学术上比较中意的学校中,收到了比预料多的offer,例如密歇根安娜堡和匹兹堡的物理PhD全奖, 明尼苏达和南加大的材料PhD全奖等,最终决定去哥大。
在申请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把握好节奏。
超详细版美国EE-MSE-ME-IE博士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美国EE/MSE/ME/IE博士申请总结一:申请项目及套磁录取结果申请项目:EE: UCLA, UW Madison, USC, UT Austin, Brown, Northwestern, Yale, VT, WUSTL, U of Toronto, RiceMSE: UCF, UCSD, Columbia, Cornell, UIUC, UMN, Upenn, PSU, CMUME(Mechanical Engineering): Purdue, GatechIE(Industrial Engineering): Purdue套磁回复情况:积极回复:EE: UCLA, UW Madison, USCMSE: UCF, UIUCME: Purdue, Gatech一般回复/模板回复:EE: UT Austin, Brown, Northwestern, U of TorontoMSE: UCSD, ColumbiaIE: Purdue套磁后未回复:EE: Yale, WUSTL, RiceMSE: Upenn, Cornell, UMN, CMU未套磁:EE: VTMSE: PSU发面试情况(我的全是教授私人面试,一个committee 面试都没有):EE: UCLA, UW Madison, USC, VTMSE: UIUC, PSUME: Purdue, Gatech录取结果:Offer:EE: UW Madison(RA), USC(Fellowship)MSE: UIUC(RA)ME: Purdue(RA)Withdraw:EE: VT, U of TorontoMSE: UCF, PSUME: GatechRejection:EE: UCLA(Waiting List 转), UT Austin, Brown, Northwestern, Yale, WUSTL, RiceMSE: UCSD, Columbia, Cornell, Upenn, CMUIE: PurdueNo respond:MSE: Columbia, UMN二、个人硬件本科成绩:Major: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Member of Yan Jici Talent Student Program, School of Physics GPA(overall): 3.89/4.30 Ranking: 21/286 (Top 8%)GPA(major): 4.00/4.30英语成绩:TOEFL:104/120 Reading 29 Listening 26 Speaking 22 Writing 27 GRE: Verbal 150 Quantitative 170 Writing 3.0Sub:没考科研经历:大一暑假:Program: 低温等离子体治疗癌细胞Institution: 合肥科学岛等离子体实验室大三期间:Program: 硒化铋纳米带的合成及表征Institution: 微尺度国家实验室Program: 核壳结构上转换材料的合成及表征Institution: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大三暑假:Program: 利用太赫兹光谱研究高聚物材料的低能量振动Institution: University of Waterloo三、关于本科平时的学习平心而论,科大物理学院的现在课程设置并不是特别特别困难,至少没在出现过某门课程全班总评及格的才个位数的情况。
美国化学博士申请经验总结(世毕盟学员)(范文模版)
美国化学博士申请经验总结(世毕盟学员)(范文模版)第一篇:美国化学博士申请经验总结(世毕盟学员)(范文模版)美国化学博士申请经验总结Offer: Northwestern,TAMU,UMich(Interview)Decision:Northwestern Chemistry PhD, 2016 fall 关于选择对于所有申请者而言,首先要确定自己的选择:是否要转行,决定工作、出国还是保研,若出国,读master还是PhD…诸如此类的问题不胜枚举,对于身在其中的我们而言,做出选择并不容易,选择也因人而异。
我的感悟是遵从本心即可。
其实这些选择没有绝对的优劣,有的只是合适与否。
对于申请者而言,更重要的是尽早做出合理的决定,并发自内心地认同、坚持下去。
我在做出这些选择的过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毕竟做出决定用五年时间读化学博士是需要勇气的。
在此期间,世毕盟的龚老师提供了各个专业的详细资料以及申请难度方面的信息。
可以想象,若是没有龚老师的帮助,仅凭我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想要搜集这么完整的信息几乎是不可能的。
此外,世毕盟微讲座平台也对了解不同专业的发展有很大帮助。
关于标准化考试标准化考试在整个申请过程中不会成为加分项,然而却可以成为申请中的硬伤,或者在申请过程中耽误很多宝贵时间。
对于英语功底较弱的同学,提前准备好足够的标准化考试成绩可以避免它占用其他申请材料的准备时间。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化学专业的申请而言,标准化考试还包括GRE sub考试。
一般会选择在大四时参加sub考试,但是如果大三及海外科研期间时间方便的话,选择这段时间参加考试可以多一次考试机会。
关于选校和套瓷在此我想着重分享我对选校和套瓷的看法。
选校和套瓷是一脉相合成的。
对绝大多数PhD申请者而言,套瓷是申请中最重要(没有之一)的一步,也应当是最费心力(没有之一)的一个过程。
它贯穿整个申请过程,其中的trick很多。
多数所谓“逆袭”的申请者都是凭借套瓷中的优异表现得到对方教授的认可的。
从上交到MIT PhD,我的2018申请总结(世毕盟教育)
从上交到MIT PhD,我的2018申请总结(世毕盟教育)申·请·总·结↓↓↓突然之间,申请季就这样结束了。
拿到梦校offer之后,仿佛这四年来的努力,申请道路上的焦虑失眠,都已经成为深埋心底的记忆,已经淡然。
感谢一路以来所有人的帮助,尤其是在我迷茫时及时点醒我,让我振作的老师和朋友。
回顾拿到offer的历程,我就分“申请前和“申请时”两部分,挑重点地谈谈。
(由于我是全Ph.D申请,所以只能详细谈谈Ph.D啦)事实上,自己刚进入大学就隐隐有了出国的想法,但还不明确,所以在大一自己只是把成绩稳定住了。
等到大一暑假正式确定想出国后,一直到申请之前,我逐步有了下面的规划和行动:1、尽早考完GT考虑到G和T不同的有效期,我采取先G后T的模式,在不太忙的大二上学期11月份考出了G,在刚刚符合有效期的大三上学期11月份考出了T,很幸运地都是一次拿下。
G和T我分别用了4个月和2个月准备,但都是零碎时间。
我觉得英语考试战线不宜过长,提高准备的效率最关键,背单词要及时滚动复习否则很容易忘,考试前1个月每天都要做题找感觉。
但事实上,英语考试在申请中只是配角,只要过线即可,所以尽量在还不太忙的时候解决掉,会给申请中更主要的环节留下更充裕的时间。
2、科研要尽早在考出G之后,我立刻加入了实验室。
从有利于出国申请的角度,我认为选择实验室主要依据(从高到低):兴趣、导师是否愿意帮助学生、导师声誉。
“兴趣”是研究能做长久的关键(尤其是Ph.D阶段),“导师是否愿意帮助学生”反映其是否会辅导学生思考、积极帮助学生修改论文、愿意帮学生写强推荐信等等,“导师声誉”决定机会的多寡以及推荐信的级别。
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和学长学姐交流获取。
在确定实验室后,我在大二下和学长合作完成了一个课题,在大三上和大三下平均各自完成一项自己独立开展的工作,三项工作均有论文产出,后两项均是一作。
可以说,越早确定实验室,积累的科研经历会越多,但前提是选择到合适的实验室和导师。
从北大政管到MIT城规全奖offer,我的2018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从北大政管到MIT城规全奖offer,我的2018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基本背景本科:北大政府管理学院专业:城市管理专业GPA:90/100一、决定出国现在回想起来,一切都是从前年9月某个再平凡不过的夜晚开始的。
那天我下决心放弃了保研,开始正式为出国做准备,并在电话里将这一决定告诉了妈妈。
或许是因了从外国语学校毕业的经历,或许是由于之前已经经历了耶鲁暑校和两次托福考试的洗礼,我在那个时候终于决定不再犹犹豫豫,从为本校保研做准备转向出国申请之路。
然而当我第一次找到世毕盟时,王老师的一席话先给我泼了盆“冷水”:耶鲁暑校经历不错,但时间太短,对申请意义不大;之前的出国实践经历都不会成为申请时有力的筹码。
在细致分析了我的优劣条件后,他建议我通过申请交换来充实经历,同时争取获得教授的推荐信和科研机会。
在那之前,我甚至从未听说过还可以自己申请藤校的交换,但当时立马就决定去做。
后来证明王老师当时的判断十分英明,通过哥大交换,国外学习经历、科研经历和推荐信我都得到了。
大三上是非常忙碌的一学期,在修了不少学分的情况下,既要保GPA又要学G,同时还要申请交换,经常感到力不从心。
在这里需要感谢世毕盟的CY老师,为我申请的材料反复修改,帮了我许多忙。
最后我收获了哥大、宾大的交换offer,决定了去哥大。
二、交换与暑研来哥大交换的一学期是与在北大完全不同的学习体验,在课程方面最突出的一点体会是课程数量比在北大时少了很多,但每门课的要求也相应地提高了不少。
因此,在选课方面我就决定更加慎重一些。
世毕盟的CY老师当时给我立下目标,每门课必须拿到A,因为成绩对于申请非常重要;在老师此类的敲打和督促下我在学习上也更加努力,最后幸运地达成了原先的目标。
此外,找科研方面也是有劳CY老师不断的督促,让我一直没有放弃地海投简历。
有戏剧性的是,由于大部分我投出的科研申请都石沉大海,因此我在学期后期本已打算回国找实习,但在买机票之前我还是决定再问问CY老师的意见,得到的回应是坚定地鼓励我再碰碰运气。
从华中科技大学到Stanford EECS,一段有温度的申请故事(世毕盟学员)
前言申请季终于过去了。
也是一路跌跌撞撞的走过来,这中间的跌宕起伏,比过山车可刺激多了。
好在,最终也拿到了斯坦福的eecs小硕,也不枉和世毕盟相爱一场。
对,你没看错,其实我今天只是单纯的来秀恩爱的,前面的总结不是关键,敲黑板,最后的秀恩爱才是今天的重点。
1、GPAGPA这个东西还是要认真刷的,不管是保研,考研,出国还是找工作,基本上都绕不开它。
除非你有自信,有其他的杀手锏能一瞬间闪亮全场,比如随便开个小公司啊,不大,完成万达老总小目标即可,或者发篇小论文啊,要求不高,science就差不多了。
哈哈,其实只是想说,如果没把握真的能在其他事情上一鸣惊人,还是要认真对待GPA的,毕竟大学的GPA和智商关系已经不太大了,只要花时间认真对待,还是会有挺不错的回报的。
2、Toefl&GRE我觉得出国的小伙伴们可能不会有人比我更憎恶英语的了。
如果说,我的工作战斗力可以让我对着屏幕敲一天的代码还心情愉悦的话,那对于英语,就是看它第一眼就开始思考人生,思考出国意义了。
毫不客气地讲,英语是我从小到大的噩梦,听说读写,无一不渣。
渣到什么程度呢,我托福考了5次才到100(捂脸逃走)。
英语考试是我的血泪史,直到现在都是我的短板。
那这个时候就要感谢我亲爱的世毕盟了,感谢他们手中强大的资源,帮我筛选出了一个网课让我托福在没什么时间准备的最后阶段从89飞跃到了卡线的100。
我托福出分的时候都10.24了,大家可以自行感受一下我在十月初拿到89分的心情。
3、科研基本上,这是三围的最后一个指标了。
我申请的时候只有一篇在投的一作,一篇会议的四作。
不过我进入实验室比较早,从大一下混了两年到现在,还是积累了很多搬砖能力的。
顺便也帮我在转专业申请上增加了点筹码。
我本科的专业是生物医学工程,强申EE。
泡过实验室的小伙伴都知道,工程类的实验室出成果还是要难很多的,优点是好找工作,我还是心心念念冲进硅谷的。
4、心态如果说,我有哪一项比英语还渣,那怕就是我的心态了。
从厦门大学到CMU,我的2018 CS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从厦门大学到CMU,我的2018 CS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基本背景专业:软件工程GPA:3.4/4.0TOEFL:105,R29+L25+S24+W27GRE:150 + 170,AW3.0实习:中兴(大三暑假,Android开发),科技谷(大四上, WEB全栈)申请情况Admission:CMU MSIT-SE,WUSTL CS, Rochester CS,Georgetown CSReject:UCB, UCSD, USC, Uchicago, Columbia, Duke, JHU, UMichPending:UCI一、没有故事的同学看到我的背景大家就会知道,我和“大神”一词真的相去甚远,这篇回顾也是希望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情况,能为奋斗路上像我一样背景和GPA较弱的同学做出些微小的贡献。
因为大一花了太多时间在“享受大学生活”上面,我的GPA成为了自己巨大的劣势,虽然经过了大二下半年和大三的努力,最终绩点只有3.4/4.0,也没有突出的科研或者奖项,除了对计算机、软件的热爱以外,我就是那个没有故事的路人同学,QAQ。
不同于大神们的各种花式收割offer姿势,我很清楚自己只能稳扎稳打,依靠科(套)学(路)的方法完成自己的申请。
我属于那种不是很积极的人,是一个总是在追逐deadline的拖延少年。
作为一位拖延症患者,找人敦促自己是最基本的自我修养。
我也没有辜负自己的期望,整个申请都是在GGU培训师姐姐的不断催促中完成的,也谢谢培训师姐姐始终如一的陪伴。
二、早做打算,后期也不要放弃不同于大多数在大三暑假前已经有深厚科研背景的同学,我两段最重要的实习经历(中兴和科技谷)都是在大三暑假后才得到的。
如果你现在是大一或者大二,那尽有大把时间去强化自己的GPA等背景。
但即便现在到了大三这个时候,没有很好的背景,也不要放弃,我自己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不论是申请暑期科研还是实习,这个时候还来得及,多花点心思去申请,总是能找到的。
从中科大出发,到MIT,我的2018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从中科大出发,到MIT,我的2018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背景条件GPA: 4.0/4.3 Ranking: 3/323TOEFL: S: 22 L: 29 R: 30 W: 29GRE: V: 158 Q: 170 AW: 4.0Sub: Physics 980 Percentage: 93%Summer Research: Yale University Electric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Final Decisio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 MITOffer: ME @MIT, MSE @ Berkeley, Physics @Purdue, MSE @UMichDecline: (出结果前婉拒面试,告诉对方不去)EE @Yale, MSE @UT Austin, Physics @U of Washington, MSE @U of Madision一、关于成绩1. GPA对于申请来说,GPA还是越高越好.本人历程: 3.85,3.88(大一), 4.16 ,4.10 (大二), 4.09,4.15(大三). GPA的提升是个过程,大二大三的课相对容易一些,平时认真完成作业,考前一个月制定复习计划,梳理知识点,以放松的心态去考试. Tips:不建议用参考书,以老师上课的教材,课件,讲义为主,熟读内容方可发现熟悉的世界有更多的精彩.建议大家多利用Wiki, Google,知网,百度文库去解决自己不懂的问题.2. EnglishTOEFL:如果平时学有余力,越早准备越好,但是也要集中强化,不要把备考周期拖的太长.个人历程:大一背过CET4,6后直接背TOEFL词汇,与此同时开始准备考试,做TPO的题,对TOEFL的题型要熟练的掌握. 备考建议: 阅读,听力,写作个人准备就可,均容易到30,口语可以请教专业的口语老师进行强化,口语不仅仅是说的问题,它是听,都,写的综合表达,更加体现综合能力,因此在口语上找专业老师给自己指导还是必要的.同时,口语大家要放平心态,因为口语提分比较慢,很可能练了很久口语还是稳定在22,23的档,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GRE:准备时间两个月,以考满分网站的网课为主,集中背5遍再要你命3000词汇,刷考满分的机经,阅读,填空命中率很高,一次性158+170+4. GRE中很多词汇是平时用不到的,所以这就要求要集中准备,在短时间内增强记忆,加深对考点的理解,词的特殊用法等.写作要多看指导,GRE最重要的的是思维的深度,说理的逻辑性.与TOEFL写作摆例子,凑字数完全不同.Physics Sub:把大纲里提出的知识点过一遍,之后做几套题就好了.如果怕失误,大三可以报考一次.二、关于科研1. 校内科研在大二下学期通过世毕盟机会结识徐学长(神级人物),在他的引领下,我懂得了本科生应该如何去着手科研,如何处理好学业与实验室工作的关系.其实,实验室的东西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高大尚,很多东西都是从基层做起,从零开始积累.只有当你投入了一定的时间,作出一点东西再回头看的时候,才会理解到科研其实与学业是并行的,甚至是相辅相成的.而且,做科研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要“无脑搬砖”,一般进组老板都会安排一个高年级博士生带自己,但是我们在积累实验室经历,基本实验技能,实验流程的过程中不要迷失自己的方向,心里要清楚自己在干什么,为什么这么干,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只有这样自己才会进步,才会在problem面前有自己的unique idea,而不是师姐让你这么干你就要像完成homework一样去完成.科研道路没有安排好的homework,只有自己给自己的motivation.建议:尽早联系自己感兴趣的老师进入实验室,充分利用寒假,暑假的课余时间,争取在实验室有自己的代表性工作.比如经常参加校内举办的学术沙龙,学术讲座,多听一听一些老师对自己领域的介绍.学物理的人也可以做化学,不要被自己专业的名词所限制,感兴趣就去试试.我的专业是凝聚态物理,但是我从事了硫化锌纳米材料制备和锂硫电池电极材料的制备,都是在化学实验室完成的,这种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更加丰富了我的背景,更能够在申请时助我一臂之力.2.暑期科研我所做的暑期科研是有关纳米光学的方向,集中在超导电光调制器的设计上。
从南开到CMU,我的2018美国CS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从南开到CMU,我的2018美国CS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背景本科:南开计算机GPA:87.76G:162(V)+170(Q)+3.0T:27(L)+30(R)+23(S)+26(W)=106最终去向:CMU MITS前言刚刚走过申请季,即将于今年八月入读 CMU 的 MITS 项目,在这里给大家分享我的一些申请心得,希望我的经历能给大家带来帮助~一、我的背景首先介绍一下我自己的背景以及申请中一些硬件上的要求~绩点:按照南开的百分制是 87.76,换算成 4.0 后是 3.7,major 是 88+,这个绩点在申 CS 的人里面只能说是刚好达标吧,不能算很突出,不过好在也没拖后腿。
所以大一大二的同学要好好利用时间,GPA 永远不会嫌高~GPA 对于审材料的组委会来说,永远是最快了解你的学习能力的方式。
对于大三的同学,可能现在有些已经没有时间再弥补 GPA 上的缺陷。
除了提升自己的软实力外,例如实习暑研拿到一封好的推荐信,等下我会详细讲这部分,有些同学的 GPA 弱只是因为体育呀,政治呀之类的课拉了下来,这种时候一定要善用自己的 major GPA,特别是理工科,对专业能力还是很看重的。
GT 成绩G:162(V)+170(Q)+3.0T:27(L)+30(R)+23(S)+26(W)=106我的 G 成绩可以说是挺逗的了,V 和 Q 都考得很好,但是 AW 确实也很低。
一般在各个学校的admission requirement里面,都不会对G做明确要求。
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讲,达标GRE 应该是 325+3.5,这个成绩就不会因为 G 影响你的申请了。
AW3.0 对于大部分学校还是够用的,但是例如宾大的 CIS 项目,至少 3.5+,好多人说今年要求是 4.0,宾大对这个卡得还蛮严的,基本就是没达标的话直接在系统里就筛掉了,所以我很早就收到了宾大的 rej 所以还是建议各位把 AW 刷到 3.5 及以上是最保险的。
从上交日语,到Stanford,我的2018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从上交日语,到Stanford,我的2018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本科:上海交大日语系GPA: 91.7/100TOEFL: 113 (S24)GRE: V164+Q168+AW4.0三段交换,两段RA,两封海外牛推申请方向:适合申请社科类博士的硕士项目offerStanford: Center for East Asian Studies (最终去向)Duke: MA in Political ScienceChicago: MA in Social Sciences (1/2 奖), MA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1/3 奖)Columbia: Weatherhead East Asian InstituteNYU: MA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UCSD: Master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GWU: MA in Political Science, MA in Asian Studies ($28, 000)一、关于选择——“When making a small decision, use game theory to analyze. When making a big decision, follow your heart.”一位耶鲁的前辈在面临艰难的选择时,她的教授对她讲了这样一句话。
在为选择而无比煎熬的时刻,我也认识到,不管是谁,每一个人的建议都是建立在有缺陷的假设之上的,我应该理智地、批判地分析每一个人的建议;而充分吸取了外界信息后,要做决定,或许你只能follow you heart. 我们往往找不到也不该试图去找“正确选择”,只需要努力不让自己对所做的选择后悔。
二、关于转专业既不要怕转专业,也不要标榜自己转专业。
大一时,出于某种理想,我原本有在某个国家的某个特定行业就业的愿望。
但是实地考察之后,我认识到这个行业太过特殊,短期内我得不到就业机会。
【申请】世毕盟留学申请经验分享从非大牛到MITEEPhD末了的一篇申请总结
【关键字】申请从非大牛到MIT EE PhD末了的一篇申请总结作者:张果话说为什么要写这篇申请总结呢?一是响应一些学弟学妹的要求,造福未来的学弟学妹以及实验室的后辈;二是聊作为近几年的生活的一个阶段性总结吧,感谢在这一路上帮助我走下来的亲朋好友,由于感觉阵容太过庞大,就不一一@了,否则好好的总结便变成了一个点名,多没意思。
最后决定下来是要去大M了,前两天也才刚刚同学校发去了回执,做下了最终的决定。
对于未来希望来找我玩的朋友,以及或许会到M 进行类似暑期实习等等的学弟学妹,也欢迎来寻求我的帮助。
我在暑期去UCLA实习的时候,全靠了一群愉快的小朋友以及非常helpful的一群学长,才在太平洋的西岸快乐生存了下来。
所以我也希望自己能在未来将类似的温暖带给别人。
作为总结的比较核心的内容,我先说说自己申请的学校,结果,与背景吧。
主申方向:electronic deviceOffer: Berkeley EECS PhD, MIT EECS PhD Rejection:MIT ME, Harvard SEAS, Stanford EE, Caltech EE, Princeton EE, UIUC MSE Still No News: Cornell EE, Umich EE, UCLA MSE本科学校与专业:THU 微电GPA:91.7GRE:151+169+3 Toefl:R L S W 29 27 22 22科研经历(申请前):3 段publication(申请前): 1 一作 journal publicated (IEEE Trans. on Elec. Dev.), 1 二作journal manuscript, 1 3作 journal submitted ( Phys. Chem. Chem. Phys.)海外经历: UCLA 暑期科研推荐信: 1 THU 科研大BOSS, 1 UCLA 暑期科研大BOSS, 1 THU 任课老师三封推荐信都是很正面的强推,其中前两个BOSS在我主申方向里,也是很有影响力的从整体的结果来看,个人对于今年的申请是很满足的,虽然其中也有一些不明白或者出人意料的地方,比如我从头到尾就只有俩offer。
从Purdue到MIT,一份2018普通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从Purdue到MIT,一份2018普通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一、总结恍恍惚惚的申请季就这么结束了,此刻波士顿也终于送走了漫天大雪,迎来了春天。
回顾我的整个申请季,可以算是很波澜不惊很普通了。
我一直十分向往能够在MIT、斯坦福这样的世界顶级理工科大学学习和学术,因此申请graduate school就成了我的四年大计。
我的最终GPA是3.9/4.0,这个成绩在美本中还算凑合。
在研究上,申请截止日期前有一篇一作水会议发表和一篇二作在审稿中。
我的GRE并没有特别出众,仅仅是过线偏上的成绩,而美本不需要托福(部分学校如MIT需要提交以前已经过期的托福证明language proficiency)的优势却让我省去了一些时间。
总之,申请季落下了帷幕,我也如愿以偿地将在今年九月前往MIT MechE项目就读。
二、提前规划,尽可能尝试多的方向我觉得自己在申请季中度过得有惊无险,最终收获理想地offer,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提前规划。
规划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标准化的成绩和推荐信,比如GPA、GRE以及托福;另一方面是科研本身。
因为很早就意识到了GPA的重要性,在本科四年间我一直在学习上没有过懈怠,除去一些听天由命的坑课,成绩基本上都是A。
当然,就结果而言,GPA 并不值得花费过分多的时间。
参照身边的例子,3.9/4.0的成绩足以在申请名校中不成为劣势,申请PhD的话教授也都是完全认可的。
GRE和托福,说实话还是因学校而异,只是申请不应当寄托于某一个学校、某一个项目,所以花费充分的时间在这两项所谓语言类考试上还是有必要的。
以上的这些想要完成好,如果没有足够好的基础,提前以及充分的计划必不可少。
对于GRE来说,大二暑假或许会是个很好的时间,毕竟这个时候学业、科研的压力没有很大,能够匀出足够的时间来解决掉G。
在这之后,T就不会是太大的问题了。
推荐信的问题也得及时考虑,到底什么老师对我的申请会是有帮助的?很显然,和你申请方向匹配,非常了解你和相信你,是你的目标学校的毕业生或者和你想申请的导师特别熟,都可能成为一封让你申请势如破竹的有力推荐信的充分条件。
从北邮国院放弃保研,到CMU INI,我的2018申请之路(世毕盟学员)
从北邮国院放弃保研,到CMU INI,我的2018申请之路(世毕盟学员)基本背景本科:北邮国院物联网GPA: 91.78GRE: 326+3.5TOEFL: 不到100录取结果CMU INI MSIT-MOB,CMU ECE,Columbia CS,USC CS&DS,Purdue CS前言也许我出国的路和大多数人不同,从一个未考虑过留学申请的保研党,再到退学重新申请。
大概只有200天的时间留给我完成申请的准备。
所以希望能够给大家分享一下这200天内我为出国申请所做的准备以及完成的背景提升。
❐ GRE/TOEFL的考试❐继续之前科研的工作❐相关实习的背景提升一、GT的准备TOEFL和GRE考试是每个想要出国留学的同学不得不去完成的任务。
对我而言,基本上是贯穿了整个申请准备的过程,GRE的考试从4月持续到8月,TOEFL从9月持续到12月2日完成最后一场考试。
我考完TOEFL和GRE的时间算非常晚的了,正常情况下,建议在大二暑假完成GRE的考试,大三上学期完成托福的考试,这样后面就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科研和实习的背景提升。
同时也能为文书的准备减轻负担。
对于GRE而言,单词是最难的一关,建议从大二寒假开始背单词,并坚持下来。
暑假前一个月开始集中刷题,一般问题就不大。
在完成GRE考试之后,TOEFL考试中的阅读和写作就会轻松很多,主要需要攻克的难关是听力和口语。
听力建议大家可以每天练3篇保持感觉,口语要针对性的准备自己的语料库。
另外,试着去享受备考的过程,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二、持续推进的科研在科研方面,我自始至终都只在THU自动化系的一位老师组里做科研,从大二暑假投了简历发了邮件开始过去,一直在做车路协同以及无人驾驶方向的研究。
在大三寒假的时候,跟着我的老板和几位实验室的师兄师姐一起开始了创业,我在团队中主要负责算法的改进和移动端的实现,并在后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总体而言,一份真正投入进去的科研,对我们后期的申请乃至于master期间中工作和找实习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从CS到MFE,美国金融工程硕士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五篇范例)
从CS到MFE,美国金融工程硕士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五篇范例)第一篇:从CS到MFE,美国金融工程硕士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Wednesday, 11 May 2016 从CS到MFE,美国金融工程硕士申请总结背景:北京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系GPA: 3.38 TOEFL: 106 GRE: 157+170录取结果:Cornell MFE, Baruch MFE, Umich Quantitative Finance and Risk Management写在前面当心痛地看着Deposit从我的卡中流逝时,申请可算告一段落了。
尽管大二的时候就已经决定走上出国的道路,由于拖延症的作祟,总觉得时间也还是有的,就一味的任性把申请的事宜放在了脑后,时不时回想却总不警觉。
直到去年5月份加入了世毕盟留学(GGU),极富个人魅力的鹏哥和眼神深藏如无底洞般的龚老师给我敲响了警钟,我才更好的知道自己的规划,决计将警钟转化成鼓声而非丧钟。
选择GGU于我个人而言,选择GGU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在申请之初,我遇到的最大的问题不是如何准备考试,如何逼迫自己付出努力,而在于缺乏一种全局的视角,对申请流程大局的把控。
缺乏相应的全局观,就会迷失在此起彼伏滔滔不绝的申请准备的森林中,光靠蛮力而非智取,自然体会不到柳暗花明的快乐。
如许多人toefl,gre一味的刷分,找了一份份的实习却总觉得不再找几份对不起自己,科研亦是如此,恨不得一生下来就开始拼命准备申请让自己的简历琳琅满目。
GGU于我的意义就在它给我打了强心剂,利用其众多成功申请案例的经验去指导你如何去准备,并指出申请的康庄大道,让我更游刃有余地度过申请的时光。
关于GPA有一点不得不提一下,就是GPA。
由于大一太过于放松,我大一的GPA接近3,毋庸置疑,这的确给我的申请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哥大MFE与CMU MSCF都没有给我面试机会。
关于GPA想说两点,一是尽管美国学校审查材料是全方位衡量一个学生的,但它们在录取过程中拥有的你手头的材料主要就是成绩单,简历,文书以及推荐信,而成绩单是最客观的评价标准,是申请人无法修改的指标,所以若GPA低,申请确实是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一位普通申请者的EECS深度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基本背景学校:武汉大学申请方向:EE Master申请结果CMU ECE, UT-Austin ECE, Umich ECE, Cornell ECE, UCSD ECE, Duke ECE, USC EE (有一些在选校单上的学校因为ddl比较晚,在2月份拿到别的学校的AD后就没有申请了。
)一、与GGU结缘和大多数同学一样,我也是很早就定下了出国读研的目标。
可我身边同专业出国的学长学姐太少了,每当我想向他们了解一些信息的时候,得到的回应总是要我去报一个留学中介。
那时的我只知道出国要考TOEFL/GRE,对这两项考试的备考也一无所知。
出国读研的准备工作一直拖到了大二下学期,我尝试着去给自己报了一次托福,由于报名的时候填写了个人信息,电话号码曝光给了很多留学中介,从那以后我几乎每天都可以接到各种机构的电话。
在电话中,我尝试着问了他们关于出国这一块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可最后总会被高昂的中介费吓到,于是我下定了自己DIY的决心,不再看任何留学机构的广告。
直到大二暑假,我和一个朋友去北京旅游,通过她认识了GGU的一位老师。
我从这位老师那里了解到了GGU这几年来非凡的申请战绩,其中有背景特别厉害的学生申请到top项目的案例,也有很多小弱在他们的帮助下逆袭拿到top项目的案例。
带着一份好奇心,我走进了GGU宇宙中心办公室与一位老师进行了一对一的咨询。
接待我的老师十分nice,对我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毫无保留地做了解答,让我感受到了GGU的专业与细心。
整个咨询持续了将近3个小时,结束后,我发现自己对申请美研的规划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是那个只知道出国要考TOEFL/GRE的伪DIY出国者啦hhh。
回来后,我就直奔GGU武汉的办公室与温柔可爱的cc姐又进行了一次咨询,初步确定了要申请的专业以及申请前该做的准备工作,然后报名了GGU性价比超高的A项目。
二、关于三维1、GPAGPA可以说是三维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它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你的学习能力。
作为本科生,最首要的任务是好好学习,因此招生委员会在审材料的时候,是一定会关注你的GPA的。
一旦某个学校的某个项目申请人数过多,招生委员会看不过来材料想省点事的话,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用硬指标先筛掉一些人,特别是对于master的申请者。
教育部去年出台的新规定要求国内学校真实、完整地记载、出具学生学业成绩,也意味着未来的出国党们,必须自大一入学起就做好自己未来几年的学业规划,认真对待学习考试,重视每门课程的绩点,防止后期无法补救。
我个人觉得大家只要坚持做到每堂课前按时预习,课后及时复习巩固,把课后习题仔细研究研究,考试是没什么大问题的。
2、TOEFL&GRETOEFL对于理工科的申请者而言100就够了(要求口语和写作分数的学校相对来说会多一点,当然也有学校对四个单项的分数都有要求)。
当然近几年特别火热的CS专业最好考到105+(我有同学在今年申请季的时候给Cornell CS 的小秘发过邮件问申请master项目的语言要求,对方回复的是托福不到105他们不会审材料)。
GRE的话,我个人觉得申请理工科其三个单项的重要性是Q>AW>V. Q的话,中国学生一般要考到166+才比较有竞争力(中国学生数学好,在外国人眼中的期望分数高)。
AW的话,以前大家都没怎么重视,觉得考到一个及格的分数3.0就够了。
但是现在来看,AW3.0在18%的位置,这个百分比并没有什么竞争力。
而且现在有一些学校的EECS项目会明确说明卡AW3.5。
我第一次考GRE的分数是V152+Q170+AW3.0,虽然V,Q都够用了,但后面还是觉得这个AW的百分比略低,就又报考了几次把AW考到了4.0。
V的话,我觉得理工科的申请者考到153就没什么大问题了,如果实在是时间上来不及了,150+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三、关于海外暑研海外暑研总的来说分为两种吧,第一种是官方暑研,一般需要通过官方途径进行申请,像Stanford UGVR,UCLA CSST等。
但这类暑期科研项目竞争非常激烈而且也只针对部分学校,同时如果项目中没有和你的科研方向match的教授的话,也很难入选。
第二种是自联暑研,一般都是通过直接发邮件套磁的形式跟教授确定去做暑研的时间和内容,这也是目前绝大多数同学寻找暑研的方式。
在具体操作层面,官方暑研需要你根据他们的具体要求提供材料(包括成绩单、语言能力的证明、CV、PS以及推荐信等);而自联暑研往往比较随意,主要准备好CV和联系邮件。
自联暑研的申请一般集中在申请那一年的3月份,差不多是大家大三过完寒假回到学校的时候。
但由于现在申请人数越来越多,而且大家准备的也越来越早,我建议想要申请海外暑研的同学们寒假的时候就应该开始着手准备暑研的申请材料。
申请暑研最重要的就是CV和套辞信了,CV需要简洁突出重点:教育背景紧接着重点突出你的research experience,包括本科在组里做的大小项目,各种沾边工作(甚至可以包括学年论文和大作业),突出工作细节和意义,而不是记流水账。
关于邮件,建议越简洁越好,突出你自己的重点,然后表达强烈兴趣,最后指向CV。
重点要落到research:你想来做什么以及你对于能/想做的东西是否有扎实的学术背景。
邮件里还有一点关键的内容就是要尽可能的告诉对方,你是自己支付费用的,不需要他为你的参与承担经济上的支出。
另外不要盲目地套辞,要结合自己的背景与能力选择合适的组,如果一开始就从专排第一的学校往下套(除非你是清北的超级大神),很可能你发了很多很多封邮件后得不到一个教授的回复。
海外暑研最重要的是能否拿到教授的强推而不是你去了哪个学校暑研。
建议大家选择套词的学校的时候,先暂时忘记宗排与专排,重点是找到与自己的背景match的组。
我在大三下的时候自己申请海外暑期科研,在发了50多封邮件后,套到了Rice,UCDavis,HKU的EE的暑研。
最后因为J签的流程太复杂加上时间有限就没有去,选择了留在国内进行暑研。
关于海外暑研是否必须有,我觉得之前看到的一篇GGUer申请总结里面写的一段话很有道理,那位同学在没有海外经历的情况下申请到了MIT的EECS PhD。
摘录如下:关于海外暑期科研,我想说2点,首先要明确,暑期科研之于申请的最主要目的是拿到强推。
我认为暑研与否关键在于所在的实验室能否提供自己兴趣方向的强力推荐信:如果能,可以选择不暑研而拿本实验导师的强推(我自己是申请网络优化,实验室导师在这个领域有一定知名度,且有认识的资源,所以我没有申请暑研);如果不能,则必须要进行海外暑研,可以参与学校官方的暑研合作项目(而不是去上课的项目),最好在12月之前就开始联系兴趣方向的导师。
当然,对于还不确定是否出国深造的同学,也可以通过暑研感受国内外科研的差异,从而进行选择。
所以最后没有找到海外暑期科研的各位同学也不要灰心,在国内好好跟着老师做,一步一个脚印,能做出好的成果也是很棒的。
四、关于世毕盟A项目课程刚来GGU的时候,我没有考语言,也没有科研,只有一个勉强看得过去的GPA。
我一开始对自己半DIY申请一点信心都没有,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写出能打动招生官的文书。
但cc姐告诉我,她们指导过的很多A项目学生也拿到了特别厉害的录取,她坚信以我的努力跟着她们一步步走下去是完全可以hold住的,于是我就放心地选择了A项目。
后来所经历的一切真的让我觉得报A项目是一个性价比非常高的选择。
世毕盟A项目最核心的理念是老师传授给学生方法,学生自己去动手实践,它最大的亮点是由世毕盟讲师每年在GGU各地办公室亲自讲授的一整套申请课程,里面有很多关于申请的经典案例的分析。
虽然后期课程的PPT和录屏会发给每一位学员,但我还是建议大家尽量去现场听课,这样听课效率会高很多,也可以与世毕盟讲师在现场进行一对一的交流。
记得申请季的时候,有几位培训师小姐姐发了这样一条票圈:Mentor说他当年申请的时候世毕盟申请培训课听了6遍!6遍!6遍!!!每次都有新收获!感觉至今没还没听过的你们损失了一个亿,快去好好听课吧!这足以证明GGU 的申请培训课干货满满,事实也确实如此。
世毕盟讲师会用一个个真实的案例为我们分析申请中的每一个因素,一步步引导我们去思考如何将自身的优势充分地展现出来,如何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自己的背景,课程中还不时地穿插一些互动环节,整个课程听下来一点都不会觉得枯燥无味反而是回味无穷。
我的文书动笔的时间比较晚,我清楚地记得我是11月18日那天下午开始动笔写文书的。
但当我开始敲第一个词的时候,我心里已经非常清楚文书的结构和要点了。
最大的原因,我觉得是我在9月底的时候把之前所有的申请培训课的录屏和PPT重新看了2遍,还反复研读了夏老师发给我的几篇与EECS有关的优秀文书,之后我平时走路吃饭都会在心里构思文书的内容。
所以当我把自己写完的第一稿文书给我在世毕盟的培训师看时,他觉得我的第一版SOP写的比他预期中要好hhh(虽然还是比较糙),这让我挺有成就感的,毕竟一年前的我完全不懂写文书的要点,如果真的让我纯DIY,恐怕今年的申请结果会跪的很惨。
在这里我真心建议每一位GGU的学员多多地参与到申请中来,无论你是A项目还是B项目,毕竟申请是自己的事情,只有你自己清楚地知道自己在每一段科研或实习中到底做了什么,当你看到由自己亲自打磨出来的CV,PS时,你会非常有成就感。
另外,把整个申请的流程走一遍,你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英语水平也提高了自己对于申请的认知,当以后有学弟学妹来请教你时,你也能给出他们一些中肯的建议。
不要害怕去看英文的网站填写英文的表格,将来去了国外,大家必然要面对各种英文的材料与网申页面,求职期间也要靠自己来制作个人简历,所以经历一次完整的申请流程也相当于是对我们进行了一次未来求职前的培训。
五、关于选校和选项目在选校和选项目这一块,有几点我想特别地强调一下。
今年申请季的时候,身边很多出国的朋友都和我交流过,我结合自己和他人的经历总结出了一些比较重要的建议吧:1、多和培训师以及mentor沟通GGU的培训师们和mentor们都有着丰富的指导学生申请的经验,他们给出的选校建议一定要认真对待,毕竟每位培训师都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在不失学的前提下拿到更好的录取对自己选校的定位既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彩票是一定要买的(万一圆梦了呢),保底学校也必须有(不然明年三月份大家都有了好的录取后你还在苦苦地等待)。
EE master的话,每个学校的ddl都不一样,大致集中在12.1, 12.15, 1.1, 1.15, 2.15以后这些时间点(越好的项目ddl越早)。
建议大家把ddl 2.15以前的学校都集中在12.15前交完网申,有些ddl 在3.1以后的学校可以先不交,因为2月份的时候部分学校的结果会出来,如果拿到了满意的录取的话,后面的那些学校就可以不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