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研究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实验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1)提出背景
语言是实现人际交流的重要手段,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很重要,是一个人思想外在表现。此外,语言对孩子的个性也有很大的影响。语言发展得比较好的孩子,往往思想活跃,性格开朗,喜欢同别人交往,活动能力比较强。相反,语言发展比较差的孩子则往往沉默寡言,比较胆小,活动能力比较差。语言表达能够促进孩子情感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而小学阶段是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最佳时期,是学生获得语感,领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发展思维的良好时期。口头表达能力作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人们的生活、工作、社会交往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不但要善于表达、精于表达,更要使口语表达得简练、正确、规范。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2)现实意义
对学校的意义:在新一轮课改实验中,在倡导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中,在给学生搭建的这个自主学习的平台上,让孩子们能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畅所欲言,在教师的引领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真正的做到以生为本,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对教师的意义:改变自己陈旧的教学方式,用新的理念和方法引领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课堂中多想、多说,而我们自己则做一个好的倾听着适时的进行点拨指导。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中收获更多。
对学生的意义:在小组合作中,给了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不必害怕自己说错很多人会听到,不必因为发言的机会少而失落。畅所欲言,最后很可能因为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小组同学帮助完善后而成为一个勇敢的汇报发言人。
2、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与本课题相关研究的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杰夫·舍伍德是美国富乐顿高中的历史教师,有30多年的教学经验。他主张课堂以小组学习为主,因为这样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表达机会。他相信,学生通过“说”能比“听”学到更多。更重要的是当每个人都有发言机会时,人
们对事情的看法才能更全面。学生们通过与集体合作的体验,在交流和交往中激发和培养其自信心和成就感及对别人的关注,促进其心理、社会意识的成长及成熟。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在讨论中(特别是在小组讨论中),在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鼓励下,也能从小范围内的参与逐步培养自信心。
(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从学生的自身发展需要也在小学语文大纲中关于口语交际教学要求完成三方面的任务:①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②提高口语交际能力;③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3、本研究的创新点
(1)本课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语文的学科特点。
(2)课题研究对象是小学低段学生,在培养策略中体现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3)关注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也关注教师“在学生语言表达过程中点拨指导”的意义。
4、概念的界定
语言表达能力是指在口头语言(说话、演讲、作报告)及书面语言(回答申论问题、写文章)的过程中运用字、词、句、段的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具体指用词准确,语意明白,结构妥贴,语句简洁,语言平易,合乎规范,能把客观概念表述得清晰、准确、连贯、得体,没有语病。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认为从自身教学用语的规范性来实现示范作用、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并能用语言表述自己思维过程、以教材为蓝本学习语言表达等途径让学生多方位感受规范的语言表达,并使其学以至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发展良好的表达能力。
二、研究依据:
1、理论依据: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古文合言之。”口语,是人的内在思想、品德、文化、修养等的外在表现,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因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口语训练,改变重文轻语的传统习惯,已是刻不容缓。本课题的研
究以小组合作理论和激励理论为理论依据。因为“口头表达”离不开人与人的交流,所以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就凸现了出来,而现在不少学生之所以口头表达出现欠缺不是因为不会说而是因为不敢说,所以激励手段的应用也尤其重要。用激励的手段,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平台上,让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够有一定提高是我们的目标。
2、政策依据:新大纲要求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意见。
3、实践基础:课题主持人刘爽利,34岁,女,现任莲花小学一年级班主任。
三、研究原则
1、全体性原则: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小组中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就要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才能更好的表达本组同学的见解。
2、基础性原则: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在语言文字的训练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字最基本,说的功夫差不多,听、读、写三项就容易办了。"由此看来,听说是语言交流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提高听说能力,才能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小学低年级阶段正是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最佳时期,所以要从这个时期为孩子打下扎实的基础。
3、长期性原则: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贯穿于我们每天的教学活动中,主要的就是使学生知道如何说话,如何表达自己意思。在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方式中清楚知道自己汇报的流程,要明确先说什么,再说什么,在说的过程中要说出自己个人的理由和探究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就能很流利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语言表达能力逐渐养成。虽然这需要一个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孩子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4、一致性原则:教师、学生对研究实践的目的、意义以及目标要有统一的认识,在实践中要保持行动的一致性,特别是赢得各科老师的配合和支持,共同合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研究目标
1、科研目标:制定培养学生良好语言表达能力有关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策略。制定一、二年级学生具有良好语言表达能力的标准。
2、育人目标:使低年级学生建立语言表达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健康的交际心理,这样才能为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提供可靠的保证。让学生在表达中传递信息,更有将信息进行整理,在内部消化吸收和情感体验过程。
3、工作目标:使低年级教师掌握基本的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实施方法。让低年级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语言激发起学生想要发表自己见解的欲望,创设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讨论交流和汇报。
五、研究内容:
1、小学生语言表达的发展情况
研究一、二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水平的差异以及发展的情况,以及男女生语言表达能力存在的差异情况。根据一、二年级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情况制定一、二年级学生具备良好语言表达能力合适的标准。良好语言表达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能力增长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而实际的标准,使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
2、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
3、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和维持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相关的教学策略。
4、纠正教学中教师对语言表达能力的误解,如何关注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鉴赏性思考、主动性理解、批判性接受等要素。
六、研究对象
小学低年级学生
七、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方法:查阅、收集与本研究课题有关的国内外学者专著、论文和资料。通过学术期刊网、上网搜索等方式查找有关导入设计及相关的文章,了解前人或他们已经做的研究工作,明确研究课题的科学价值,找准突破口,取得更新、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