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早搏治疗指南
早搏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解读PPT课件
指南中强调了早搏的诊疗应以患者为中心,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 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制定了更为科学合理的诊疗流程。
治疗手段丰富
除了传统的药物治疗外,本次指南还介绍了射频消融、起搏器治疗等 新型治疗手段,为基层医生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介绍
01
早搏发病机制研究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早搏的发病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了一些新
改善生活方式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戒烟限酒,合理 饮食;适当锻炼,增强心肺功能。
定期随访
早搏患者应定期接受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检查 ,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处理方法及时机把握
药物治疗
导管消融术
根据早搏类型及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 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的患者,可 考虑导管消融术治疗,通过射频能量破坏 异常兴奋灶,达到根治早搏的目的。
早搏基层诊疗指南 (2019年)解读
汇报人:xxx
2023-12-19
目录
Contents
• 早搏概述与流行病学 • 早搏诊断方法与标准 • 早搏治疗原则与策略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早搏概述与流行病学
早搏定义及分类
早搏定义
早搏,又称期前收缩,是指异位 起搏点发出的过早冲动引起的心 脏搏动,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放松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 松弛等,以缓解紧张情绪和身体症状。
3
积极心态培养
鼓励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 信心,同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家属参与和支持体系建设
室性早搏临床路径(文书特制)
室性早搏临床路径一、室性早搏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室性早搏(ICD-10:I49.300)(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ACC/AHA/ESC 2003年室上性心律失常治疗指南》(JACC 2003,42卷,第8期)等国内外治疗指南。
心电图表现:1)提前发生QRS波群,时限通常超过0.12s、宽大畸形,ST段与T波的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其前无P波;2)室性期前收缩与其前面的窦性搏动之间期恒定;3)完全性代偿间期,即包含室性期前收缩在内前后两个下传的窦性搏动之间期,等于两个窦性RR之和;4)有室性并行心律的心电图表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ACC/AHA/ESC 2003年室上性心律失常治疗指南》(JACC 2003,42卷,第8期)等国内外治疗指南。
1.查找引起房速的病因,确定治疗方案。
2.治疗诱因(包括洋地黄过量、电解质或代谢紊乱、慢性肺部疾病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49.300室性早搏疾病编码。
2.除外洋地黄过量、电解质或代谢紊乱和慢性肺部疾病等造成的房速。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2.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3.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血气分析、凝血功能、心肌血清生化标记物;4.超声心动检查、胸片,对于持续性局灶性房速和折返性房速,应当排除左房血栓的存在。
(七)选择治疗及用药1.根据基础疾病情况对症治疗。
2.抗心律失常药物(包括静脉和口服)。
(八)出院标准。
1.生命体征平稳。
2.无其他需要继续住院的并发症。
中医辩证治疗频发室性早搏3例
中医辩证治疗频发室性早搏3例
潘丽君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
【年(卷),期】2015(000)034
【摘要】室性早搏,亦称室性期前收缩,是一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当室性期前收缩连续出现或频发时,可使心排血量下降及重要器官血流灌注减少,则出现心悸、气短、胸闷、胸痛等症状。
室性早搏频发给患者带来情绪紧张、焦虑、痛苦,影响生活质量,严重可造成生命危险。
本文报道3例经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所致频发室性早搏采用中医辩证治疗收到明显疗效,报道如下。
【总页数】2页(P179-179,180)
【作者】潘丽君
【作者单位】湖北省蕲春县马畈卫生院,湖北黄冈 43531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4
【相关文献】
1.频发性室性早搏中医辩证治疗体会 [J], 贺华
2.频发性室性早搏中医辩证治疗体会 [J], 贺华
3.针刺辅助参松养心胶囊对频发室性早搏患者室性早搏指数的影响 [J], 霍梦逸;加媛;任莲芳
4.王行宽教授治疗频发性室性早搏临床经验 [J], 喻远霞;余桂枝;张稳;范建民
5.自动心肌运动定量技术评价射血分数保留型频发室性早搏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价值 [J], 肖莉莉;宋静;陈晓乐;林玲玲;董雁雁;吴道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室性早搏的治疗指南医学ppt课件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部署
心力衰竭预防措施制定和执行情况回顾
01
02
03
04
严格控制液体入量,避免过度 输液。
合理应用利尿剂,保持出入量 平衡。
监测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
评估患者心功能,根据病情调 整药物治疗方案。
心律失常并发症识别及应对方法分享
持续心电监测,及时发现心律失常。
多学科协作模式的建立,包括心血管内科、心脏外科、影像科、心理 科等,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治疗和支持
04
加强室性早搏的预防和公众教育,提高人们对心律失常的认识和重视 程度
THANKS
感谢观看
生活方式调整
改善生活方式,如避免过度劳累、保 持情绪稳定、减少刺激性饮食等,有 助于减少室性早搏的发作。
导管消融联合起搏器植入
对于复杂室性早搏或多形性室性心动 过速患者,可采用导管消融联合起搏 器植入的综合治疗策略。
04
患者管理与教育指导
心理干预在室性早搏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01
02
03
减轻焦虑和压力
通过心理咨询、认知行为 疗法等方法,帮助患者减 轻焦虑和压力,改善心理 健康状况。
提高生活质量
心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 情绪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促进康复。
降低复发风险
心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建 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应对 方式,降低室性早搏复发 的风险。
生活方式调整建议提供
适量运动
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 慢跑、游泳等,提高心肺功能和免疫力。
危险因素
高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精神压力等均可增加室性早搏的发生风 险。
室性心动过速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
室性心动过速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室性心动过速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一、概述一)定义与分类1.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SVT):指心电图上连续出现3个及以上室性期前收缩,频率一般100~200次/min,在30秒内自行终止。
2.持续性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SMVT):同一心电图导联中QRS波形态一致,发作持续时间超过30秒,或虽然少于30秒,但伴随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室性心动过速。
分为结构性心脏病的单形室性心动过速和不伴有结构性心脏病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3.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QRS波形态可以清楚识别但连续发生变化,频率超过100次/min的室性心律失常。
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
持续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可蜕变为心室扑动或心室颤动。
发生在QT间期延长患者的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QRS波常围绕心电图等电位线扭转,被称为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dP)。
TdP常与药物和电解质紊乱所致的延迟复极密切相关,因此,发生TdP时应积极寻找并纠正相关诱因。
4.心室颤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是心脏骤停的常见形式。
5.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风暴:指24小时内自发的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超过3次,并需紧急治疗的临床症候群。
二)流行病学1.NSVT:临床上常见的无症状性心律失常。
在结构性心脏病与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中都较常见,也可见于表面健康的人群。
在伴有心悸症状的所有患者中,约有6%为NSVT。
由于大多数NSVT患者无症状,仅有50%左右的NSVT患者可重复记录,所以难以得到可靠的NSVT流行病学资料。
在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中,约有3%的健康、无症状的个体发现有NSVT,男性和女性没有显著差别。
有报道显示11%的表面健康的老年人有NSVT。
多数情况下,NSVT发生短暂,无临床症状。
因此,临床上对NSVT患者的主要问题是甄别这些看似正常而实际上有潜在疾病的人群,并对合并有NSVT的患者进行危险分层。
在结构性心脏病患者中,NSVT是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脏性猝死(SCD)危险性增加的信号,所以对于NSVT患者,治疗患者的基础心脏病比治疗心律失常更重要。
中医药治疗室性早搏进展
文章编号:1673 2995(2021)01 0070 02·综 述·中医药治疗室性早搏进展张天阳,陈 颖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长春 130021)摘 要:室性早搏现属临床常见病。
西医在治疗室性早搏方面存在其局限性,中医药具不易复发、安全性高等一定优势。
关 键 词:中医药;室性早搏;经方;中成药中图分类号:R541.7 文献标志码:A 室性早搏是心室内的异位起搏点提前激动导致的整个心室提前除极的心室搏动,属中医心悸病范畴。
现代研究表明,长期的室性早搏会引起心脏结构改变。
中医药在室性早搏的治疗方面有其独有立法特点,经方及中成药的应用均取得良好疗效。
1 应用经方治疗室性早搏心悸病名首见于《黄帝内经》。
在《伤寒论》中有“脉结代”“心动悸”的描述,炙甘草汤也成为治疗心悸病的常用方剂。
《金匮要略》中也记载了相关的症状及治疗方剂。
经方在治疗室早方面疗效显著,现广泛运用于临床。
1.1 炙甘草汤姜宝山[1]将120例患者随机分组,以炙甘草汤为治疗组,给予可达龙口服进行对照,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苗灵娟[2]等在胺碘酮基础上应用炙甘草汤治疗室早,与仅应用西药治疗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联合中药治疗有明显优势。
许红艳[3]将炙甘草汤联合美西律与单纯口服西药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应用炙甘草汤有明显优势。
张绍开[4]纳入204例患者,将口服炙甘草汤设置为治疗组,应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进行对照,结果表明口服中药治疗效果占优势。
1.2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路瑞华[5]等纳入84例患者,观察组给予桂甘龙骨牡汤,给予稳心颗粒进行对照。
治疗后两组的总有效率无明显区别,中医症候积分及室早减少数量方面,治疗组均有明显优势。
黄培培[6]等以常规治疗联合桂甘龙牡汤为观察组,经治疗患者心脏功能得到作者简介:张天阳(1994—),女(汉族),硕士研究生.通信作者:陈 颖(1966—),女(汉族),主任医师,博士.有效改善,其早搏减少数量较常规治疗组有优势。
室性早搏治疗指南幻灯片课件
多种因素有关,尤其与心脏基础状态
、交感神经的活性,以及患者室颤发
生的阈值等相关。
19
危险分层
心室的易颤指数 – 有学者进一步根据室早的联律间期计算心室的易颤指数 – 该指数= RR´×QT/RR – 判定:易颤指数>1.4的室早易引发室颤 易颤指数为1.1-1.4的室早易引发室速。
• 扩张型心肌病与室早:几乎所有的患者都有,且近50%患 者有短阵室速,随疾病的恶化而增加
• 二尖瓣脱垂与室早:室早发生率43%~56%(乳头肌异常 张力、腱索增厚而导致心内膜机械性激惹、血儿茶酚胺的 异常增高和复极异常)
• 先心病与室早:法乐氏四联征术后室早频发
7
临床表现和诊断
• 临床表现: 1. 因人而异,多无明显症状。
– 1月后~1年内室早发生率约为6.8%
– 有研究发现,冠心病病人的VPB检出率随心功能减退而 增加,当EF小于40%时VPB的发生率为15%~18%,而 心功能正常者仅5%~7%。
• 室早与左心功能不全:Holter显示随着LVEF下降,室早和
短阵室速发生率上升,CHD伴LVEF正常患者室早发生率
≥30次/h(6次/min)、 ≥1000次/24h、>10%所有 心搏数
• 形态:单形和多形 • 起源部位:单源和多源
多形性与多源性有什么区别?
• 联律间期:R on T室早和舒张晚期室早
• 预后:功能性和病理性
10
如何判断室早性质
四个步骤
临床表现 常规心电图 室早形态
室早起源
11
从临床表现上判断
17
R ON T
• 在室早的危险分层中,R on T室早 是最具潜在危险的室早
• T波的峰顶是心室两种不应期的分界 线,其前为有效不应期,其后为相 对不应期。在相对不应期,心室肌 的兴奋性从零正在逐渐恢复到100% ,而T波峰顶前20~30ms被称为心 室易颤期落入此期的室早如同导火 索,可引发室颤
早搏 病情说明指导书
早搏病情说明指导书一、早搏概述早搏,又称过早搏动、期前收缩,是指在规则的心脏节律的基础上,异位起搏点发放冲动而提前发生的心脏搏动。
早搏是最常见的异位心律,可发生在窦性或异位心律的基础上。
几乎所有的心脏疾病患者和90%的健康人群均可出现早搏。
早搏可偶发或频发,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常见症状包括心悸、胸闷、失重感、心跳停搏感等。
原有心脏病患者可因此而诱发或加重心绞痛、心力衰竭。
甚至有发生猝死的风险。
英文名称:暂无资料。
其它名称:过早搏动、期前收缩。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目前尚未有证据表明其会遗传给下一代。
发病部位:心脏。
常见症状:心悸、胸闷、心跳停搏感。
主要病因:早搏可能与多种病理、生理改变或外界因素刺激等有关。
检查项目: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血常规、甲状腺激素测定、电解质检测、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磁共振检查、电生理检查。
重要提醒:早搏是最常见的异位心律,正常人也常出现。
但若出现心悸等不适症状,特别是合并器质性心脏病者,应及时就医咨询。
临床分类:临床上对早搏的分类方式比较多。
1、根据异位起搏点的位置分类心脏由四个腔室组成,分别是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根据异位起搏点的所在位置,早搏可以分为房性早搏、房室交界性早搏和室性早搏。
(1)房性早搏是指起源于窦房结以外心房任何部位的过早搏动。
(2)交界性早搏是指起源于房室交界区的过早搏动。
(3)室性早搏亦称室性期前收缩,是指His束及分支以下心室肌的异位兴奋灶提前除极而产生的心室期前收缩,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各种心脏疾病患者和健康人群均可发生,临床症状变异性大。
2、据发作的频率分类根据早搏发作的频率可以将其分为偶发早搏和频发早搏。
(1)偶发早搏是指在多个心跳周期中偶尔出现一次早搏,尚未达到频发早搏的诊断标准。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参考模板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心律失常-室性早搏,病情分级 Myerburg ≤3 级的患者。
一、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悸(TCD 编码:BNX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律失常-室性早搏(ICD-10 编码:I49.3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 Y Y XH/T 19-208)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 2006 年 A CC/AHA/ESC 制定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指南》 进行诊断。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 诊疗方案”。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临床常见证候: 气阴两虚证 心脾两虚证 阴阳两虚证 痰瘀互阻证 气滞血瘀证 痰火扰心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 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 ZYYXH/T65-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心悸(TCD 编码:BNX010)和心律失常-室性早搏(ICD-10 编码:I49.302)的患者。
2.病情分级:Myerburg 分级≤3 级。
3. 患者同时具有其它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4.心脏超声提示心脏收缩功能不全(EF 值<45%)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20169室性早搏治疗指南
非结构性心脏病症状性室早的治疗: 1. 原则上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2. 治疗目的:改善症状、宣传教育、去除诱因,若症状持续及
阶段性左室收缩功能下降者,予药物治疗。 3. 药物: 受体阻断剂或非二氢吡啶类CCB,仅10-15%患
• 风心病与室早:无心功能不全发生率7% • 肥厚型心肌病与室早:Holter:47%~64%,与心肌肥厚
程度有关 • 扩张型心肌病与室早:几乎所有的患者都有,且近50%患
者有短阵室速,随疾病的恶化而增加 • 二尖瓣脱垂与室早:室早发生率43%~56%(乳头肌异常
张力、腱索增厚而导致心内膜机械性激惹、血儿茶酚胺的 异常增高和复极异常) • 先心病与室早:法乐氏四联征术后室早频发
室性早搏的诊断与治疗
2020/4/28
目录
• 定义、流行病学 • 病因和机制 • 临床表现和诊断 • 分型、预后评估和危险
分层 • 治疗策略和方法
定义
即室性期前收缩,指HIS及分支以下心室肌的异位兴奋灶提前除极 而产生的心室期前收缩
流行病学
• 健康人和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均可发生 • 普通人群1-4%(ECG)~40-75%(Holter) • 随年龄增长,>75岁,发病率高达69%。反应过度、如临大敌 • 男性比女性40%,成对室早高60% • 心律失常发病率:室早、房颤、房早 • 有昼夜节律变化,多在日间交感N兴奋性较高时 • 临床症状的有无或轻重与预后呈非平行关系 • 室早本身的特点与基础疾病共同决定预后
R ON T
• 在室早的危险分层中,R on T室早 是最具潜在危险的室早
• T波的峰顶是心室两种不应期的分界 线,其前为有效不应期,其后为相 对不应期。在相对不应期,心室肌 的兴奋性从零正在逐渐恢复到100% ,而T波峰顶前20~30ms被称为心 室易颤期落入此期的室早如同导火 索,可引发室颤
冠心病合并室性早搏:从临床意义到治疗方案(全文)
冠心病合并室性早搏:从临床意义到治疗方案(全文)室性早搏是冠心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室性早搏是希氏束分叉以下部位心室提前除极引起的心脏搏动。
室性早搏是冠心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急性心肌缺血可引起室性早搏,缺血缓解后早搏数量可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最初的数小时内室性早搏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可达70%~100%,高龄、梗死面积大、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常见频发、成对、多源性、R-on-T室性早搏,可能诱发恶性心律失常;室性早搏同时也是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常见征象之一。
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室性早搏非常常见,复杂性室性早搏发生率可达87%。
此外,洋地黄中毒、感染或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镁血症)可诱发室性早搏。
怎样识别室性早搏?偶尔的室性早搏,尤其是心功能良好的患者,可无任何不适。
如早搏频发,患者可感到心悸不适,心脏有较长的停歇,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如患者已有左室功能减退,室性早搏发作可加重心力衰竭,引起晕厥、心绞痛与低血压。
心脏听诊时,室早的第一心音增强,第二心音减弱或消失,其后有一较长间歇。
需要注意的是,室性早搏的症状严重程度、发作频度与心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并非完全一致。
室早的心电图表现为:①提前出现的QRS-T前无相关P波;②提前出现的QRS波宽大畸形,时限>0.12秒;③T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④常为完全性代偿间歇。
应注意观察早搏发生的同时是否伴随心率波动、ST-T改变、QT间期延长等现象,也可以用Holter记录协助诊断,并指导治疗。
室性早搏的临床意义取决于基础心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在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中即使频繁发生的室性早搏预后也一般良好;相反,心肌梗死合并左室射血分数下降的患者,即使室性早搏偶发其猝死风险也将显著升高。
ACS患者的室早治疗:纠正潜在诱因是关键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应重点寻找并纠正室性早搏的潜在诱因,包括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合并心力衰竭等。
心肌缺血是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根本原因,治疗措施包括基本药物治疗(抗血小板、抗凝治疗和抗心肌缺血治疗)和再灌注治疗(溶栓、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
室性早搏需要药物治疗
室性早搏需要药物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非常常见,很多患者会来医院求治。
然而,并非所有的室性心律失常都需要药物治疗。
临床上对于室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室性早搏)过度治疗的情况较为突出。
本文将2014年欧洲心律协会等学术机构联合颁布的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的要点汇总如下,并对其进行简要解析,供大家参考。
1. 对于所有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应进行12导联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检查,以评估是否存在包括遗传性或获得性心肌病变在内的心脏基础疾患。
——虽然目前拥有更多的先进检查设备,但心电图与心脏超声仍然是性价比最佳的检查方法,可为心律失常的诊断、评估与病因分析提供大量有价值的信息;2. 对于部分患者,特别是表现为持续性心律失常者,可考虑进行磁共振、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或超声心动图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结构性心脏疾患。
——与非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相比,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存在器质性心脏病的可能性更大。
由于是否存在器质性心脏病可直接影响到持续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原则,因此有必要对此部分患者进行更为深入的辅助检查;3. 若患者的临床表现或心律失常类型提示冠心病时,应进行心肌缺血方面的检查。
——对于大多数患者而言,心脏事件的风险常由基础心脏疾患所致,而非心律失常本身。
因此,对于存在明显器质性心脏病者应首先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对于伴有冠心病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也同样如此,首先应针对心肌缺血进行治疗,以降低心律失常的频度与不良事件风险。
此外,缺血性心脏病基础上所发生的室性心律失常与其他病因的心律失常的治疗原则有所不同,因此明确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是否存在心肌缺血对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4. 若暂不能明确宽QRS心律失常的性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兼顾室性心律失常与室上性心律失常。
——虽然室性心律失常多表现为宽QRS,但部分室上性心律失常也可有此表现,因此不能仅将QRS形态作为区分室性或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依据。
对于暂时不能准确判定心律失常起源者,应选用对于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均有治疗作用的药物;5. 若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且排除遗传性心律失常,无症状的偶发性室性早搏、二联律或三联律应被视为正常变异。
早搏基层合理用药指南解读PPT课件
早搏患者教育和管理
患者教育
向患者详细解释早搏的原因、症 状、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 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
力。
生活方式干预
指导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 限酒、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以减少早搏的诱发因素。
定期随访
建立患者随访制度,定期了解患者 病情变化和药物治疗效果,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
适应症
对于症状明显、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治疗的早搏患者,尤其是室性早 搏患者,射频消融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起搏器植入术治疗策略
起搏器植入术原理
通过植入心脏起搏器,发放电脉冲刺激心脏收缩,从而改善心脏功能,减少早搏的发生 。
治疗策略
起搏器植入术主要用于治疗心动过缓引起的早搏,通过起搏器发放适当频率的电脉冲, 提高心率,减少早搏的发生。同时,起搏器还具有抗心律失常功能,可自动识别和抑制
并发症预防
积极采取措施预防早搏相关并发 症的发生,如心力衰竭、心律失
常性心肌病等。
并发症识别与处理
及时发现并处理早搏相关并发症 ,如严重心律失常、心脏骤停等
,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与上级医院协作
与上级医院建立紧密的协作关系 ,对于复杂或严重的早搏患者,
及时转诊并接受专业治疗。
04 药物治疗原则及药物选择
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体征及心电图检查, 可作出早搏的诊断。具体标准包括提 前出现的异位搏动,其后有一长间歇 ,且代偿间歇完全等。
鉴别诊断
需与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不齐、 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进行鉴别。主要 通过心电图特征、发作频率及持续时 间等方面进行区分。
03
基层医生在早搏治疗中的角色 与职责
冠心病合并室性早搏治疗(2)
器质性早搏次数变化值
10000 室早 (次/24h) 有效率 (%) 8000 6000 4000 2000 0 70 60 50 40
器质性早搏次数减少总有效率
65.8% p=0.001
p=0.001
参松养心 n=298 美西律 n=298
p=0.001
50.7%
基线
4周
8周
30
参松养心 n=298
主要疗效: 24小时动态心电图室早次数下降率 次要疗效: NYHA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 NT-proBNP、 明尼苏达生活质量量表、复合终点事件等 研究结果:治疗组显著增加患者24h动态心电图中室早次数下降率,改善心功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增加左室射血分数,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窦性心动过缓伴室性早搏多中心 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330例临床研究
改善心功能
逆转电重构
心 律 失 常
逆转神经重构
改善微循环、心功能、神经重构,参松养心优于胺碘酮
参松养心治疗器质性室早疗效优于美西律
唯一大规模、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双盲、与西药对照的抗心律失常中成药临床研究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牵头,国内36家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共同参与
病例
• 患者,女,59岁,反复胸闷、心悸2年 余,加重半月。 • 现病史:患者近2年出现活动后或劳累 后胸闷、心悸、气短,休息后可减轻 ,无明显呼吸困难,无发热、畏寒, 无心前区疼痛,近半月不适加重入院 ,目前精神可、饮食、睡眠欠佳,二 便正常。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现服降 压药物治疗。
病例
• 入院查体:血压130/75mmHg,神清,双肺 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不齐,各瓣膜听诊 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腹部无压痛 、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 ,病理反射未引出。
室性早搏治疗指南ppt课件
• 普通人群1-4%(ECG)~40-75%(Holter)
• 随年龄增长,>75岁,发病率高达69%。反应过度、如临大敌
• 男性比女性40%,成对室早高60%
• 心律失常发病率:室早、房颤、房早
• 有昼夜节律变化,多在日间交感N兴奋性较高时
• 临床症状的有无或轻重与预后呈非平行关系
• 室早本身的特点与基础疾病共同决定预后
• 1月后~1年内室早发生率约为6.8%
• 有研究发现,冠心病病人的VPB检出率随心功能减退而 增加,当EF小于40%时VPB的发生率为15%~18%,而 心功能正常者仅5%~7%。
• 室早与左心功能不全:Holter显示随着LVEF下降,室早和
短阵室速发生率上升,CHD伴LVEF正常患者室早发生率
室性早搏的诊断与治疗
PPT学习交流
1
目录
• 定义、流行病学 • 病因和机制 • 临床表现和诊断 • 分型、预后评估和危险
分层 • 治疗策略和方法
PPT学习交流
2
定义
即室性期前收缩,指HIS及分支以下心室肌的异位兴奋灶提前除极
而产生的心室期前收缩
PPT性心脏病患者均可发生
PPT学习交流
4
病因
• 病因 1.无结构性心脏病者:精神紧张、过度劳累、过量
烟酒、咖啡等均可诱发。 2.结构性心脏病者:冠心病、心肌病、瓣膜性心脏
病、二尖瓣脱垂 3.其它:药物中毒、电解质紊乱
PPT学习交流
5
室性早搏与心血管疾病
• 室早与冠心病:
• 心肌梗死(MI)最初2~3天中VPB的发生率可达 85%~91%,随病程的后延VPB的发生率显著下降10% 左右。
• 扩张型心肌病与室早:几乎所有的患者都有,且近50%患 者有短阵室速,随疾病的恶化而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因
病因 1. 无结构性心脏病者:精神紧张、过度劳累、过量
烟酒、咖啡等均可诱发。 2. 结构性心脏病者:冠心病、心肌病、瓣膜性心脏
病、二尖瓣脱垂 3. 其它:药物中毒、电解质紊乱
室性早搏治疗指南
室性早搏与心血管疾病
室早与冠心病: 心肌梗死(MI)最初2~3天中VPB的发生率可达 85%~91%,随病程的后延VPB的发生率显著下降10% 左右。 1月后~1年内室早发生率约为6.8% 有研究发现,冠心病病人的VPB检出率随心功能减退而 增加,当EF小于40%时VPB的发生率为15%~18%,而 心功能正常者仅5%~7%。
如室早为qR型或QR型伴有ST段抬高及T波呈“冠状T”, 则为心肌梗塞之征!(尽管在窦性波形上尚无心肌梗塞之 征)
成对性室早、R ON T、多源性、多形性、双向性、尖端 扭转等等。
室性早搏治疗指南
联律间期
联律间期(或称偶联间期、联律间距):早搏前的QRS波群 的开始点与室性早搏的开始点之间的时间称之为偶联间期。 又如连续两个心房性早搏,它们的P-P时间距离也称为 “偶联间期”
从室性早搏以外的心电图表现判断,如 1. 窦性搏动的QRS波形态 2. 心室复极有否异常 3. Q—T间期有否延长 4. 房室传导有否阻滞等
如窦性搏动的形态或节律异常,同时并发的室性早搏多为 病理性。
室性早搏治疗指南
从室早形态上判断
心电图表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功能性
病理性
QRS波群
振幅
≥20mm
<10mm
时限
<0.14s
室早与左心功能不全:Holter显示随着LVEF下降,室早和 短阵室速发生率上升,CHD伴LVEF正常患者室早发生率 5%,伴LVEF<40%患者室早发生率升至15%,Holter发 现心衰患者室早二联律或室性多早搏形治疗性指南可达71~95%
室性早搏与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与室早:伴LVH心功能正常者,室早和短阵室速发 生率2%~10%
室性早搏治疗指南
从临床表现上判断
病理性室早
生理性室早
年龄
儿童、老年人
青壮年
症状
可无症状
症状明显
运动相关性
运动或心率快时增多
运动、激动后减少
诱因 基础疾病或危险因素
心绞痛发作、心功能不全、洋地黄 应用中出现
多有心血管危险因素或结构性心脏 病
劳累、吸烟、饮兴奋性饮 料、失眠等
无
室性早搏治疗指南
从心电图上判断
室性早搏治疗指南
R ON T
发生率很低,
急性心梗前24小时:R on T室早仅占 2%。而且不是所有R on T室早都能 引发室速和室颤
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后10min内:R on T室早的发生率为8%,但此期仅 有4%的室速或室颤被R on T室早引 发。
R on T室早是否能引发室速与室颤与
室性早搏的诊断与治疗
室性早搏治疗指南
目录
定义、流行病学 病因和机制 临床表现和诊断 分型、预后评估和危险
分层 治疗策略和方法
室性早搏治疗指南
定义
即室性期前收缩,指HIS及分支以下心室肌的异位兴奋灶提前除极 而产生的心室期前收缩
室性早搏治疗指南
流行病学
健康人和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均可发生 普通人群1-4%(ECG)~40-75%(Holter) 随年龄增长,>75岁,发病率高达69%。反应过度、如临大敌 男性比女性40%,成对室早高60% 心律失常发病率:室早、房颤、房早 有昼夜节律变化,多在日间交感N兴奋性较高时 临床症状的有无或轻重与预后呈非平行关系 室早本身的特点与基础疾病共同决定预后
风心病与室早:无心功能不全发生率7% 肥厚型心肌病与室早:Holter:47%~64%,与心肌肥厚
程度有关 扩张型心肌病与室早:几乎所有的患者都有,且近50%患
者有短阵室速,随疾病的恶化而增加 二尖瓣脱垂与室早:室早发生率43%~56%(乳头肌异常
张力、腱索增厚而导致心内膜机械性激惹、血儿茶酚胺的 异常增高和复极异常) 先心病与室早:法乐氏四室性联早搏征治疗术指南后室早频发
多种因素有关,尤其与心脏基础状态、
室性早搏治疗指南
多形性室早与多源性室早
多源性室早:室性期前收缩的QRS波形态不一,偶联间期亦不相等 多形性室早:室性期前收缩的QRS波形态不一,但偶联间期相等
室性早搏治疗指南
R ON T
在室早的危险分层中,R on T室早 是最具潜在危险的室早
T波的峰顶是心室两种不应期的分界 线,其前为有效不应期,其后为相 对不应期。在相对不应期,心室肌 的兴奋性从零正在逐渐恢复到100%, 而T波峰顶前20~30ms被称为心室 易颤期落入此期的室早如同导火索, 可引发室颤
>0.14s
切迹
少见
多见
ST段
等电位线
无
存在
T波
非对称性
呈高尖
根据室早的QRS-ST-T形态,Schamaroth提出了功能性室早和病理性 室早的心电图鉴别要点,其也适用于动态心电图。
室性早搏治疗指南
从室早形态上判断
生理性室早表现为宽R波或QS型,病理性室早可在心外膜 导联上表现为qR型,不论该q波多么少,均系心肌损伤之 征。
临床表现和诊断
临床表现: 1. 因人而异,多无明显症状。
焦虑、心慌,担 心死,战略上藐 视,战术上重视
2. 最常见的症状:心悸、胸闷、心跳停搏感;严重 者出现乏力、气促、出汗、头晕、晕厥、心绞痛
诊断:形态、数量、起源部位及与运动关系,依 赖常规ECG及动态心电图,注意与室上性激动伴 差异传导及间歇性心室预激
室性早搏治疗指南
心电图特征
1.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QRS波群,时限≥0.12s,其前无相关P波;
2.大多数联律间期固定,即同一份心电图上如有多个室性早搏,其联律 间期的差值不超过0.08s;
3.在规则的窦性节律下,代偿间歇绝大多数呈完全性。如果室早侵入窦 房结使之重建周期,则代偿间歇也可以不完全;
4.ST-T呈继发性改变,即室早的T波与室早的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其
ST段亦有改变。
室性早搏治疗指南
分型
• 频率:偶发和频发
≥30次/h(6次/min)、 ≥1000次/24h、>10%所有 心搏数
• 形态:单形和多形 • 起源部位:单源和多源
多形性与多源性有什么区别?
• 联律间期:R on T室早和舒张晚期室早
• 预后:功能性和病理性
室性早搏治疗指南
如何判断室早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