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气候特点

合集下载

汉中资料

汉中资料

汉中汉中市,位于中国地理版图中心,地球上同一纬度生态最好和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中国最美十大城镇,国家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涵养地,被誉为“汉人老家”。

汉中地处陕西南部,与西安、宝鸡、安康、广元、巴中、陇南市相连。

古称南郑、兴元、梁州、天汉,是汉王朝的重要发祥地,也与汉族这一称谓的形成有直接不可替代的关系,汉中是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水的源头,秦巴地区三大中心城市之首,是西安天水城市圈和成渝城市圈的重要连接枢纽,也是两汉三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素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的美誉。

汉中北依秦岭,南屏巴山,中部是汉中盆地,自古就被称为“天府之国”和“鱼米之乡”,因境内洋县生存有世界濒危鸟类、“世界珍禽”—朱鹮,故又被称为“朱鹮之乡”。

现辖汉台区、南郑县、城固县、洋县、勉县、西乡县、宁强县、略阳县、镇巴县、留坝县、佛坪县1区10县及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汉中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市[1] 。

主产水稻、小麦、油菜等,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等珍稀动物,自然环境与物产非常丰富。

拥有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8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被公认为地球上同一纬度生态最好和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

汉中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涵养地,2015年被评为“中国最美十大城镇”,中国最美油菜花海城市,是一座山水相依的“千年古城”。

城市百科景点美食文化人物历史自然建设学校中文名称汉中市外文名称Hanzhong City 别名褒国、梁州、天汉、兴元府、南郑行政区类别地级市所属地区中国西南地区,陕西省西南部下辖地区1区10县及1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政府驻地汉台区民主街电话区号0916 邮政区码723000 地理位置中国西南地区、陕西省西南部、汉水上游、秦巴谷地面积27246平方千米人口343.81万人(2015年底抽样公报常驻数据)方言西南官话-成渝片-汉中话[1] 气候条件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著名景点西汉三遗址、褒斜栈道、武侯墓、张良庙、南湖、定军山、黎坪等机场汉中城固机场火车站汉中站、略阳站、阳平关站车牌代码陕F 城市精神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市花旱莲市树汉桂行政区划代码610700 高等学府陕西理工大学、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市鸟朱鹮城市节庆汉中油菜花节、柑橘节地区生产总值1064.83亿元人民币(2015年)人均生产总值31031.04元人民币(2015年)历史名人刘邦张良萧何韩信张骞蔡伦户籍人口385.21万(2016年)目录1 历史沿革? 民国以前? 民国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2 行政区划3 地理环境? 位置? 地貌? 气候? 水文4 资源? 生物? 矿产5 经济6 人口7 交通? 铁路? 航空? 公路8 社会? 对外交往? 市花市树? 科教卫生9 旅游10 荣誉11 文化艺术? 民俗风情? 传统民居? 地方特产12 历史大事汉中历史沿革 编辑汉中位于华夏版图之中心,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是刘邦西汉王朝的发祥地,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的军事要地,杰出的政治、军事人物张良、韩信、萧何、张鲁、诸葛亮、曹操、刘备、夏侯渊、黄忠、姜维、马超、张飞、吴玠、吴璘、方孝孺、李自成等都在汉中留下深深的足迹。

汉中市天气怎么样

汉中市天气怎么样

汉中市天气怎么样
汉中市位于陕西省境内,是西部中部地区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

气候
上属于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夏天平均气温在
22-30℃,冬天平均气温在-5-5℃之间,年平均气温为12.3℃,无霜期比较长,年均降水量为616.6mm。

汉中市春季天气开始暖和,起伏较小,几乎没有雨,也没有严重的深
低温现象。

夏季多雾,湿度大,早晚温差明显,但平均温度不太高,
气压也比较低。

秋季气候温和,但降水量较多,几乎没有狂风暴雨,
雪日较少。

冬季气温低,夜晚经常有大风,但低温不持续得很久,适
合游玩。

汉中市北部山地受雪和寒冷影响更明显,而南部、西部空气
温暖,最温暖的一般是2月份。

汉中市空气质量在过去几年来一直维持在中等水平上,PM2.5年均浓度稳定在58微克/立方米左右,超标率低于15%,危害人体健康的指数也不超标,空气质量较好。

同时,汉中市的空气质量状况总体趋于稳定,全市无空气污染热点,但空气污染水平有待改善,以期达到国家的空
气质量标准。

汉中市的气候宜人,夏热不太闷热,冬暖不太寒冷,降水充沛,空气
质量也不错,是一年四季适宜旅游首选。

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汉中
市很适合度假、休闲和观光游。

这里有着秀丽的自然风光,如那里青
山绿水,河流优美,还有众多珍稀野生动物。

所以,汉中市是一个很
适合游览、旅游度假的绝佳地方!。

汉中森林旅游

汉中森林旅游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森林旅游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本文以汉中市森林公园为例,着重分析汉中市森林旅游的发展和森林旅游的可持续。

关键词:汉中市,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正文:汉中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北倚秦岭、南屏大巴山,地势南北高,中间低,中部是汉中盆地。

汉中市辖10县1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全国双拥模范城。

汉中市位于汉水上游,汉中盆地中部,属于亚热带气候,主产水稻、小麦。

秦巴山区多为原始森林,植被类型多样。

汉中市有中国最大的天坦群落所在地。

森林覆盖率达51.2%,植被覆盖率56%,林地面积居全省第一,活立木蓄积量8781万立方米,可利用草场500万亩。

林区内由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等珍稀动物,洋县为国家稀有动物保护区,森林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一、森林旅游1、森林旅游森林旅游始兴于美国黄石公园,是指以丰富的森林资源为依托,开展开发的一系列围绕衣、食、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形成的一个具有市场营销能力的综合产业,以满足旅游者求奇、求新、求异、求解放的心理需求,拉动当地经济发展,达到生态效应、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的完美结合。

森林旅游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森林旅游是指人们利用业余时间,以森林为背景展开的野营、野餐、登山、赏雪等憩活动,广义的森林旅游则是指在森林中进行的任何形式和方法的野外休憩活动。

2、森林旅游在我国的发展近年来,森林旅游资源越发受到旅游者的青睐,我国森林旅游产业开始渐渐发展起来。

森林旅游之所以开始蓬勃发展,有三个主要原因,一是伴随着社会高度化的发展,人们在闲暇之余,越来越期望能逃离钢筋城市,呼吸自由空气,以达到身体和心灵的双重解放,森林旅游很好的满足的旅游者求奇、求新、求异、求解放的心理需求;二是,开发森林旅游资源能极大从当地经济发展;最后则是因为森林旅游所带来的庞大的人流量,能极大的促进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生物种类丰富,群落类型繁多。

汉中简介及风景名胜区介绍

汉中简介及风景名胜区介绍

汉中简介及风景名胜区介绍西北小江南——汉中一.汉中的基本情况美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1.地理环境: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汉江上流,北倚秦岭、南屏巴山,中部是美丽富饶的汉中盆地。

2.地势环境:南北高,中间低。

北为秦岭山地,南为巴山山地,中间为汉中盆地,最高峰是秦岭山脉的兴隆岭,海拔3000米。

3.河流:素称“小江南”的汉中,以江河纵横奔流,水量丰盈为其特点。

有汉江、嘉陵江两大水系,均为长江主要支流。

汉中境内有汉江、嘉陵江等567条河流,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

4.气候环境: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大区秦巴气候区。

这里是中国南北分界线、江河分水岭,四季分明、气候温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夏季多雨,春冬偏旱,秋多连阴雨。

年平均气温13.5℃。

5.生态环境:“汉中的森林覆盖率为52%,林草的植被率达60%,这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

6.人文环境:战国时,楚国据有汉水中游,设郡,名汉中。

据文献记载:“郡临汉水之阳,南面汉山,故名”。

全市辖十县一区,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人口372万。

汉中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生态示范建设试点地区。

7.矿藏:铁、镍、磷、石膏、石英石、石灰石储量居全省之首,石棉储量居全国前列。

8.景区分布:全市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13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有世界人与自然生物圈1个,国家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水利风景区2个,国家森林公园3个;有省级风景名胜区7个,省级森林公园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6个。

9.历史沿革:西周为褒国。

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公元前312年)攻取汉水中游楚国的汉中郡后,于南郑(今汉中市区东北)置汉中郡。

楚汉之际刘邦受封汉王,都南郑。

二.汉中的风景名胜区。

(一)拜将台陕西的拜将台位于汉中市城南门外,亦称拜将坛。

为南北列置的两座方形高台,各高丈许,相传为汉高祖刘邦拜韩信为大将时所筑,南台上书“韩信拜将坛”碑,北台上建有台亭阁。

陕西汉中常年气候

陕西汉中常年气候

陕西汉中常年气候1、2016夏季汉中气候预测汉中属于亚热带气候区,北有秦岭屏障,寒流不易侵入,气候温和湿润。

[5]气温:区内气温的地理分布,主要受制于地形。

年均气温14℃。

西部略低于东部,南北山区低于平坝和丘陵。

海拔600米以下的平坝地区年均气温在14.2~14.6℃;一般海拔1000米以上的地区年均气温低于12℃;西嘉陵江河谷年均气温高于13℃。

[5]降水:汉中地区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形成全年降水的暖湿空气,主要来自印度洋孟加拉湾,其次是西太平洋。

夏季,在副热带高压影响下,孟加拉湾水汽沿西南低涡下部的西南季风北上,经西藏、云南及四川西北部到达本区上空;西太平洋水汽随副热带高压边缘的东南气流输入本区上空。

冬季,受极地大陆冷气团(主要是蒙古高压)控制,多西北季风,形成寒冷干燥少雨的天气。

春秋为过渡季节,春暖少雨,秋凉多雨,气候湿润。

地面植被、水库、河流、田园等所蒸发于空间的水汽参与降水甚微。

来自西南、东南的暖湿气流受巴山、秦岭阻隔,使得区内雨量充沛,但由于两山位于西南气流的路径上汉中石门栈道,由于中低层云系的水汽系统辐合,以及地形抬升和山地垂直影响,使本区南北承接水汽不等,降水量分布悬殊,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00~1700mm之间。

其中南部米仓山最为丰富,成为陕西之冠。

[5]湿度:整个汉中地区年平均相对湿度分布态势,基本呈南大北小。

汉江平坝、巴山山地70~80%;秦岭山地73%。

一年中冬春两季较小,夏秋较大。

9、10月为全年之冠,均在80%~86%;冬季(12、1、2月)三个月汉江平坝、巴山山地为75%~80%;秦岭山地58%~66%。

2、陕西汉中的人怎么样?友好吗?气候如何?》汉中,简称“汉”,美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

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北倚秦岭、南屏大巴山,中部是汉中盆地。

全市辖十县一区,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人口372万。

汉中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全国双拥模范城汉中人整体是不错的,热情、好客、纯朴、善良。

汉中气候特点

汉中气候特点

在汉中,春夏秋冬四季的概念,和平原地区不一样,在气候学上,通常是指一年中每候(5天)平均气温在22℃-10℃之间为春季和秋季,22℃以上为春季,低于10℃的为冬季。

如果按这个标准,汉中的4-6月份为春季,7-8月为夏季,9-10月为秋季,11-3月为冬季(冬季较长)。

汉中不仅平均气温较低,而且由于汉中地势高耸,其温度又随地势升高而递减。

半山寺、云谷寺一线以下,四季还比较分明;其上(包括光明顶、玉屏楼、北海),春、夏、秋三季只有140天左右,其余皆为冬季。

汉中季节还比平原来得迟,“高处不胜寒”,汉中冬冷,历时又长,春天总是姗姗来迟。

从山麓向上,一般每垂直升高100米,入春期约推迟三天。

温泉区4月3日进入春天,而光明顶则要推迟到5月13日。

正如唐代白乐天在《游庐山大林寺》诗中写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诗人描写的就是山区与平原在季节上的差异。

现在由于地球的温室效应,汉中冬季的时间有所减短,而且冬季普遍不再如古时那般寒冷。

汉中四季皆胜景,汉中的景色不仅一年四季,甚至一日四时,都有不同,汉中的美,就是在这无穷无尽的变化中让游人着迷,如果您想了解汉中的全貌,那么,就应该选择一年的不同的季节,在这自然造化中去领略汉中,感受汉中。

汉中春光“山外春归百卉阑,山中四月春初度。

”汉中四月的平均气温为10℃,比三月份要升高5.6℃。

这时,山麓已经芳草萋萋,野花艳人,秧苗茁壮,桃花落尽,山腰却涧草犹短,杜鹃始华,桃花初开。

大约需要推迟一个星期左右,那桃花峰迤逦十里的桃林,才枝枝献丽,一片粉红。

那时,正像诗人王寅春游此峰时所吟诵的:“河风吹初服,正值桃花时,花开十万树,峰似绛霞披。

”正是春光明媚,助人游兴。

而在那时,汉中的高山峰顶,气候尚寒,春意姗姗来迟,青草才抽芽,花卉才含蕊。

但春的气息已经来到了游人中间。

汉中春光是以妩媚动人见长。

全身着绿,青翠欲滴;万花盛开,娇艳无比;百鸟欢唱,悦耳怡情。

春季,在通往汉中的公路两旁,田野里满目金黄的油菜花,山岭上点点的映山红,让游客还没有到汉中,就已经陶醉于这自然的美景中了。

汉中市情简介(2020年最新版)

汉中市情简介(2020年最新版)

汉中简介汉中是镶嵌在秦巴之间、汉水之源的一颗璀璨明珠,自古就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之美称,辖9县2区和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有152个镇、24个街道办,1903个村、284个社区,总人口386万,总面积2.72万平方公里,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汉中历史悠久。

人类考古可追溯到120万年前,自秦设汉中郡至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刘邦在此称王、开启汉室基业,汉江、汉朝、汉中、汉人、汉语、汉服与汉文化一脉相承,被誉为“全球汉人老家”。

这里是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的故里、四大发明造纸术发明家蔡伦的封地和葬地。

韩信、诸葛亮、曹操等帝王将相曾在这里建功立业,李白、杜甫、苏轼、陆游等伟大诗人曾探访、辗转或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并留下了瑰丽的墨迹诗章。

博望侯张骞墓祠、汉代水利遗址“三堰”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古汉台、武侯祠等名胜古迹驰名中外,褒斜栈道、汉魏十三品摩崖石刻等文化瑰宝誉满全球。

汉中生态秀美。

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4.3℃,降雨量871.8mm,素有西北“小江南”和“金瓯玉盆”之美称。

森林覆盖率达51.2%,植被覆盖率56%,林地面积居全省第一、居西部第二。

境内有汉江、嘉陵江两大水系,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陕西引汉济渭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地,大熊猫、朱鹮、羚牛、金丝猴等珍稀动物在此栖息繁衍,被公认为地球上同一纬度生态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

汉中资源富集。

有元胡、杜仲、天麻等药用植物1600多种;石墨、铁、锌、锰等矿产储量居全国前列,玉资源丰富、品类齐全,镇巴区块天然气储量巨大,略阳、勉县、宁强三县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带,被李四光先生誉为“中国的乌拉尔”,是全国五大黄金生产基地之一;有大小支流500余条,地表径流量217.6亿立方米,地下水综合补给量31.7亿立方米,水能可开发量110万千瓦;拥有覆盖5100平方公里的世界最大天坑群,其中超级天坑2个、大型天坑7个、常规天坑45个。

汉中气候特征及农事注意事项

汉中气候特征及农事注意事项
气象科技
汉中 科 技 2 0 1 4 年 第1 期
汉 中气候特征及农事 注意事项
王春 辉 ,周 红 ,许 凯 ,王朝辉
( 1 . 汉中市气象局 ,陕西汉中 7 2 3 0 0 0 ;2 . 镇巴县气象局 ,陕西汉中 7 2 3 6 0 0 )
摘 要 :本 文通 过对 汉 中气 候特 征及各 季节 农 事注 意事 项进行 系统 的分析 ,为 指导 汉 中农业 生产
半月;春 秋较 短 ,为2 个 月左 右 ;夏季4 个 月左右; 秦 岭 北坡春 秋季 为3 个半 月左 右 ,夏季 较 短为 1 个 月 。本 市季 节 降水量 分 配特 点是 :冬春 少 ,夏 秋
作者简介:王春辉 ( 1 9 6 9 -),主要从事气象服务和应用气象研 究工作。

5 5—
汽增 多 ,全 区雨量 普 遍增加 ,东西 部差 异 小 ,南 北 部差异 大 。
市 春季 从3 月 中下旬 开始 到6 月 中旬 。夏 季 佛坪 、 留坝 较短 ,从 7 月 中旬 到8 月中旬 基本 结束 ,其 余 县区从5 月初到9 月初为夏 季 。秋季 9 月初开 始 ,i i 月上 旬结 束 。冬季 从 1 1 月上 旬后 期开 始 ,到来 年
多 ,其 中夏 季 降水 为冬 季 的l 6 . 5 倍 ,表现 出明显 的季风 气候 特征 。
2 四季气候 特征 和农 事 注意事 项 为 了便于研 究 ,全年3 — 5 月、6 — 8 月、9 — 1 1 月、
1 2 — 2 月 四个 阶段 分别 代表 春 、夏 、秋 、冬 四个 季 节 时段 。
2 - 2 夏季 ( 6 — 8 月 ),湿 热多雨 ,多积云 ,有大 风
2 . 3 秋季 ( 9 — 1 1 月 ) 降温 快 ,湿度 大 ,秋雨 连绵 秋 季 随着 蒙 古高 压加 强和 副 热带 高压 衰退 , 汉 中 随着 两 个 系 统 长 时 间对 峙 , 秋 雨 连 绵 ,特

汉中市气候资源的演变特征分析

汉中市气候资源的演变特征分析

特别重 要 的意义 。
1 热 量
的线性 增温 速率 为每 1 0年 0 . 1 3 o C。我 国 《 气 候 变 化 国家评估 报 告 》 揭 示 I 4 ,在 最 近 的 5 0年 全 国
年平 均 气 温 增 加 1 . 1 o C,增 温 速 率 为 每 l 0 年 0 . 2 2℃ ,高于 全 球 或 北 半 球 同期 平 均 增 温 速 率 , 增 温 主要 发 生 在 冬 季 和 春季 ,夏 季 气 温 变 化 不 明 显 。陈吉琴 等 对 四川 盆地 近 5 0年 的气 候 的年 代
进 行分析 ,得 出浙 江气 温升高 ,降水 增 多 ,光 照减
少 等 明显 特征 。 汉 中市位 于 我 国 的地 理 中心 ,陕西 省 西 南 部 , 北 倚秦 岭 、南 屏大 巴 山 ,汉江 自西 向东 从 中间横贯 8县 1 区 ,境 内有河谷 盆 地 、浅 山丘 陵 和 中高 山 区 3种地 貌 ,属 于典 型的亚 热带 山地气 候 。气 候 资 源 的变化 对农 业 生产 、生 态 环 境都 会 产 生 深 远影 响 , 进 而制 约 着 社 会 、经 济 和 生 态 的发 展 。 因 此 , 摸 清汉 中市 基本气 候 资源 的变化 特点 和规律 ,对趋 利 避 害 ,合 理开 发利 用气候 资源 ,调整 产业 结构及 农 业 生产布 局 ,促进 地方经 济 的可持续 发展 都具 有
分 析 。结 果 表 明 ,随 着全 球气 候 的 变 暖 ,汉 中市 近 3 6年 来 ,平 均 气 温 以 每 1 O年 0 . 3 2 6℃ 的 气 候 倾 向 率 呈 明 显 的 增温趋势 ,自2 0世 纪 9 0年 代 末 期 开 始 ,升 温趋 势更 加 明 显 ;冬 季 降水 呈 弱 递 增 趋 势 ,其 余 各 季 、年 和 汛 期 降 水 量 均 呈 递 减 趋 势 ,其 中年 降水 量 的减 少 趋 势 最 为 明 显 ; 日照 时 数 的年 际 变 化 呈 显 著 减 少 趋 势 ;风 速 年 际 变 化 呈

卡在陕西和四川南北之间的汉中地区...

卡在陕西和四川南北之间的汉中地区...

卡在陕西和四川南北之间的汉中地区...中国疆域辽阔,从地区管理、自然气候等方面,把全国划分成了东北、西南、西北、华北等几个部分。

如果从自然气候来说,又被划分为南方和北方。

有这么几个城市,卡在了南北之间,例如河南省最南部的信阳市。

其实,在陕西省也有同样的问题,那就是不南不北的汉中地区。

那么,在中国历史上,汉中地区到底隶属于陕西省还是四川省?一、汉中地区在语言和文化上更接近四川省在纪实性刑侦电视剧《121大案》中,西安的刑警们在侦破案件的时候,询问了一个犯罪嫌疑人老婆的情况。

按照知情人的说法“她是陕南、四川一带的口音。

”陕南就是陕西省的南部,包括汉中、安康等地。

在这个知情人看来,陕南地区的口音接近于四川话。

其实,这个说法非常真实。

在年轻人中,对汉中人的评价是“吃米饭、说四川话的陕西人。

”在语言上,汉中地区的方言更接近于四川话。

大家在影视剧中经常听到的陕西话,其实应该属于关中话。

汉中并不仅仅在语言上接近四川,在饮食、文化等各个方面也非常明显。

在陕西有这样一句顺口溜:秦岭一条线,南吃米饭北吃面。

过了秦岭以后,由于自然气候的变化,降雨逐渐增多,汉中地区以种植水稻为主。

在文化上,汉中地区的历史印记更接近巴渝文化。

这样的情况在河南省同样存在,豫南人用方言和豫北人交流,估计双方都感觉对方“在说外语。

”豫中各地人表示也听不懂,这就是方言和文化的差异。

在这一点上,陕西省更加明显。

有人形容从陕北到陕南的经历,如同从“内蒙古到四川。

”虽然这个说法并不完全正确,但确实反映了陕西各地的差异。

我们主要聊一下汉中地区,按照行政区划来说,汉中市隶属于陕西省。

但从文化归属、自然气候划分等方面来说,汉中地区更接近于四川省。

那么,为何会出现行政区划和自然区划完全分离的情况呢?这需要从汉中和四川省的特殊关系讲起。

四川省的地形类似于一个大盆地,盆地的核心是著名的成都平原,由于气候适中、土地肥沃,四川省也被称为天府之国。

但由于是盆地的结构,按照古代的交通模式,无论是入川还是出川,都是非常困难的。

汉中天气怎么样了

汉中天气怎么样了

汉中天气怎么样了
汉中位于甘肃省西部,是一个典型的温和季节性内陆气候,四季分明,冬季无霜冻,夏季温暖湿润,春秋过渡季节短暂。

今年春季天气特别晚,夏天来得也比平常要晚,虽然期间有几次暴雨,但是仍然保持着正常的温度,比较适宜户外活动。

现在正值秋季,这里的气候转换不明显,受季节性天气影响,汉中秋季一般温度都较高,但不会太极端,虽然青山绿水,但是空气并不太清澈,湿度也较高。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中的秋天也变得有点凉爽,风稍有些凉,放眼望去,绿意盎然,受到朝阳照射之下,映衬出一片金黄色,可以说是很宜人的气息。

秋天,有时会有几天阴雨天气,但也有时会有几天晴朗的天气,太阳熙熙放晴,一片碧蓝的天空,小鸟嬉戏飞翔。

在这样美丽的日子里,汉中的天气凉爽宜人,有利于户外活动,清新的空气不断地吹拂着这座城市,给这里的居民带来舒适的生活氛围。

天气虽然凉爽,但也有时会很寒冷,霜降频率较高,有时会有几天受到冷空气影响,天气变得寒冷而潮湿,温度差异也会较大,昼夜温差也较大,冬季就会更冷,很多人会穿着保暖的冬衣迎接晚上的降温。

总的来说,汉中的天气大致可分为四个季节,分别是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气候特点及景色,汉中的气候变化较小,令这里可以常年适宜人们居住和旅游。

因此,汉中也是众多游
客所喜爱的旅游胜地。

【余秋雨】话说汉中

【余秋雨】话说汉中

【余秋⾬】话说汉中【余秋⾬】话说汉中 我是汉族,我讲汉语,我说汉字,这是因为我们曾经有过⼀个伟⼤的王朝——汉朝。

⽽汉朝⼀个⾮常重要的重镇,就是汉中。

来到汉中,我最⼤的感受就是,这⼉的⼭⽔全都成了历史,⽽且这些历史已经成为我们全民族的故事。

所以汉中这样的地⽅不能不来,不来就⾮常遗憾了。

因此,我有个建议,让全体中国⼈都把汉中当作⾃已的⽼家,每次来汉中当作回⼀次⽼家。

——余秋⾬ 汉中向以“始封之地、兴王之所”⽽著称,⾃秦惠⽂王设置汉中郡以来,已有2300年历史,这块古⽼的⼟地数度辉煌,为华夏⽂明和世界⽂明作出了贡献。

秦末楚汉相争,汉王刘邦以汉中为发祥地,“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取三秦定天下,建⽴汉王朝,继⽽有汉民族、汉语之称谓。

三国时期,汉中这块军事战略要地,曾是诸葛亮在此施展⽂韬武略,六出祁⼭、北伐中原长达⼋年的根据地。

城内有以汉⽂化为特⾊的汉台、拜将坛、东湖(饮马池)为代表的西汉三遗址,城外有国家级⽂物保护单位——褒斜栈道和摩崖⽯刻及武侯祠、武侯墓,还有南湖、⽯门栈道、天台⼭、圣⽔寺等风景名胜区。

⽬前,全市有国家级重点⽂物保护单位2个,省级⽂物保护单位18个,县(区)级⽂物保护单位93个,国家级⾃然保护区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7个,省级森林公园5个。

汉⽔之畔还养育了张骞、李固、蔡伦等中华英才,李⽩、杜甫、陆游、张良、韩信、萧何、张鲁、吴介、吴磷以及太平天国遵王赖⽂光等都在此留下⾜迹。

1994年1⽉汉中被国务院批准列为第三批国家历史⽂化名城。

 (⼆)汉中名城特⾊与风貌着重表现在以下六个⽅⾯: 1、历史悠久 汉中古城始建于战国,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为史料记载全国最早筑城者之⼀。

公元前312年秦惠⽂王设郡汉中,公元前206年,刘邦定都汉中后,历代均属地域政治、经济、⽂化中⼼,曾发⽣过许多重⼤历史事件,不仅为古城增添了光彩,也在中华民族的史页中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2、丰富的历史⽂化遗存 汉中历史⽂化遗存丰富。

汉中旅游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

汉中旅游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

汉中旅游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摘要:通过对汉中旅游发展所拥有的优缺点进行列举,我们能够发现汉中旅游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尽量避免旅游发展中所存在的不确定和负面因素,充分利用汉中旅游中文化、自然等诸多有利条件,最终明确汉中旅游发展方向关键词:汉中;旅游;存在问题;发展方向一、汉中旅游发展的优势条件(一)汉中发展旅游的自然条件汉中北依秦岭,南靠巴山,汉水横贯全境,形成美丽如画的汉中盆地。

处于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的过渡期,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1℃︿14℃)。

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700︿900←毫米。

无霜期200到250天,生态环境良好,生物资源极其丰富,素有”西北小江南”和”金瓯玉盆”的美称。

野生植物3000多种,其中用途广泛的有600多种,盛产各种名贵药材,其中药用植物1300多种,有”天然药库”之称。

野生动物360多种,列为国家和省级保护的珍惜动物有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等42种。

(二)汉中发展旅游的人文条件汉中历史悠久,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生态示范建设试点单位。

汉高祖刘邦以汉中为基地,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逐鹿中原,完成统一大业,特以”汉”为号,建立汉王朝,奠定了汉朝400年的基业,使拥有”天汉”之美誉的汉中成为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自此,汉朝、汉人、汉族、汉语、汉文化的称谓就一脉相承至今。

(三)汉中旅游发展的基础设施汉中旅游发展迅速,旅游六要素齐全。

目前,全市有国际旅行社1家,国内旅行社27家;旅游星级饭店28家。

有较成熟的旅游景点50多个,全市旅游从业人员近5万人。

二、汉中旅游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一)旅游产业规模小,发展水平比较低旅游开发层次低,主导产品开发深度不够,精品不精;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大交通不畅;旅游开发市场意识淡薄,旅游市场开拓力度不够;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质量需进一步提高,高素质旅游人才缺乏。

(二)经济基础薄弱,旅游季节性强经济总量偏小,经济基础比较脆弱,自我积累和发展能力较弱,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城乡结构都有待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和就业压力较大。

汉中茶区农业气候特征分析

汉中茶区农业气候特征分析

汉中茶区农业气候特征分析胡江波;杨利霞【摘要】为了充分利用汉中茶区的农业气候资源,达到趋利避害、防灾减灾的目的,笔者根据汉中地区1971 ~2010年的气候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学方法,对汉中茶区的光、温、水气候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汉中各茶区年平均气温大部分在14.0℃以上,≥10℃活动积温一般在3941~4554℃·d,持续天数为208~225 d,茶树冻害在汉中表现并不明显,全年平均无霜期在211 ~246 d;各茶区年降水量在779.8 ~1 279.5 mm,在茶树生长期内(4~10月)月均降水量均在100.0 mm以上,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1%~81%,年干燥度在0.57~0.99,空气比较湿润;全年日照百分率为29%~38%.可见,汉中各茶区的光、温、水等农业气候条件比较优越,但冬季低温、伏旱、冬旱对茶树的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茶叶优质高产.%In orderto make use of the local potentiality of agricultural climatic resources,and promote the ability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in tea region of Hanzhong,based on climatic statistic data of Hanzhong area from 1971 to 2010,using climatological statistics method,the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of Hanzhong Tea Region were analyzed,including light,temperature and water.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was above 14 ℃,≥10 ℃ac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was from 3 941 to 4 554 ℃ · d,the frost-free period was from 211 to 246 ; annual precipitation was between 779.8-1 279.5 mm,average rainfall was above 100 mm during April-October,the annual average relative humidity was 71%-81%,the annual aridity 0.57-0.99,the percentage of sunshine was 29%-38%.Thus the agriculturalclimatic condition of Hanzhong Tea Region was satisfied,it is provided favorable climatic condition for tea' s high quality and high yield.But low temperature,summer drought and winter drought had certain influences on tea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therefore,we should tak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ensure tea high quality and high yield.【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3(041)013【总页数】3页(P5864-5866)【关键词】汉中;茶区;农业气候;特征分析【作者】胡江波;杨利霞【作者单位】陕西省汉中市气象局,陕西汉中723000;陕西省汉中市气象局,陕西汉中72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71汉中地区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北依秦岭,南屏巴山,属于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区,境内群山林立,海拔高度悬殊,立体气候资源丰富,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的气候特点,为我国最北缘的优质茶产区,距今已有5 000多年的茶叶种植历史。

汉中市 简介

汉中市 简介

汉中市汉中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北依秦岭,南屏巴山,与甘肃、四川毗邻。

地势南低北高,依次为平原、丘陵和山地。

现辖1个区、10个县,总面积2710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50万。

自古以来,汉中就是连接西北与西南、东南的通道和辐射川陕甘鄂的主要物资、信息集散地之一。

其景色秀丽,气候温和、湿润。

嘉陵江和汉江两大水系,为长江一级支流,是西北地区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汉中生物资源丰富,形成了植物南北共生的特点和生物种群的多样性,素有“生物资源宝库”、“天然物种基因库”之称。

生态环境良好,是全国重要的药用植物生产基地。

被列为国家和省级保护的珍稀动物有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等,世界珍禽朱鹮亦为汉中独有。

汉中矿产资源富集,是全国五大黄金生产基地之一。

铁、锰、镍、钛、锌、磷、蛇纹岩、大理石、石膏、石棉等矿产储量亦位居全国全省前列。

汉中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古汉台、拜将坛、张良庙、蔡伦墓、武侯墓、古褒斜栈道、石门十三品、灵崖寺摩崖石刻等,是两汉、三国旅游热线景区,其中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武侯墓、褒斜道石门及其石刻。

自然景观有南湖、红寺湖、南沙河、天台山、午子山等7处省级风景名胜区。

Situated in the Southwest of Shaanxi Province, Hanzhong lies at the foot of the Qinling Mountain in the north and the Ba Mountain in the south. The Han River, the biggest tributary of the Y angtze River, runs its way from the west to the east of this fertile land. It adjoins Ankang in the east, Xi’an and Baoji in the north, Gansu Province in the west and Sichuan Province in the South. Historically, Hanzhong got its name after the Hanjiang River and has gained the reputation of “the Small South in the V ast Northwest”. Since the first establishment of Hanzhong by the King Huiwen in 312 BC, it has had a history of more than 2300 years. During the long history, it has gone through great changes.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here it established the administration Prefecture of Southern Shaanxi in 1951. It changed to Hanzhong Special Administration Area in 1954. Afterwards, it became Hanzhong Prefecture in 1968 and finally became Hanzhong in 1996. Hanzhong governs one district, 10 counties and one Provin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It covers an area of 27200 square kilometers with a population of 3.82 million.Thanks to the long history and splendid culture, Hanzhong was the cradle for Liu Bang, the first emperor of the Han Dynasty, to establish his kingdom. It was the base for Mr. Zhuge Liang, the Prime Minister of Shu Kingdom and great wise man, to fight against the Wei Kingdom in the north. It was also the birthplace of Mr. Zhang Qian, the founder of the Silk Road and the place where Cai Lun, the inventor of paper making, made the first piece of paper in the world and was granted the domain. All those features enable Hanzhong to win the fame of the National Renowne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as well as China’s Best Tourist City. In Hanzhong, there are 131 historical sites under special protection at different levels such as the Baoxie Plank Road and the Temple of Marquis Wu. The Han Diao Guangguang, the Hanzhong Opera, and the traditional process of making paper in Y angxian County are among 34 national and provincialcultural intangible heritages in Hanzhong. .Geographically, blessed with good eco-environment, Hanzhong is located between the latitude 32°08′54″- 33°53'16" and the longitude 105°30'50”-108°16'45". It is in the transition area from north warm temperature zone to subtropical climate. Therefore, there is neither hot summer nor severe cold winter. It enjoys abundant rainfalls and moist climate. Lying in the transition and division area from the north to the south, this magic land is filled with green mountains, clean water and the fragrance of flowers all year around. So, it is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places with the best eco-environment in the world. Here, there have been established one world man and nature biosphere, 6 national nature reserves, 3 national water conservation scenic zones, 4 national forest parks, two provincial forest parks and 12 national agricultural tourist demonstration zones.Thanks to the great nature, Hanzhong is a land with rich resources. Because of its abundant plants, mineral and water resources, it has gained the reputation of “Gene Bank of Natural Species”and “A Treasure Basin in the Mounts Qingling and Bashan”. It is the home of crested ibises, the eastern pearl. The Gaint Pandas, national treasure, enjoy their life in this paradise; The Golden monkeys, takins and a lot of many other rare species also find their homes here. Here also has a rich product of many precious Chinese medicinal herbs, such as tuber of elevated gastrodia, Eucommia Bark, cornel and American ginseng. The reserves of some minerals such as iron, manganese, vanadium, nickel, titanium, gypsum, and asbestos, rank among the first places in China, and Hanzhong is one of the five biggest gold production bases in China. Hanzhong, a land enjoyed splendid water resources, has 567 small and big rivers like the Hanjiang River and the Jialing River with the water reserves of 2.6 million kilowatts. It is one of the places with very rich water resources in the northwest China. So, it is granted to be one of the central water resources areas for “the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from South to North”. Benefited form its long history and geographical features, Hanzhong is rich in tourist resources. The well-known tourist attractions such as the Changqing Forest Park, the Temple of Marquis Wu, the Scenic Spot of the Nanhu Lake and so on, make Hanzhong an ideal destination for travelling.With its obvious advantages of its geographic location, Hanzhong is the junction point of Sichuan, Shaanxi and Gansu Provinces, the gateway from the north to the south and one of the key transportation routes in China. Along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transportation conditions of highways, railways and airplane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eveloping strategy of “A City with A Population of One Hundred Million & an Area of One Hundred Square Kilometers Project”, Hanzhong will become an important transition hub to connect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the east and the west, and an important intersection city in the West Triangle Zone.Since China’s implementation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policy, especially recent years, the government of Hanzhong has been taking the opportunities from the state strategy of developing China’s western region, it has speeded up its path to adjust economic structure, vigorously practiced the strategy of “To develop green industry, to build a green Hanzhong”. Therefore, a series of key enterprises such as the Hanjiang Machine Tool Company, the Shaanxi Aircraft Manufacture, the Hanzhong Zinc Company, the Hanzhong Steel & Iron Company have beenpositively developed. At the same time, Hanzhong has also attached importance to develop an agriculture mainstay industry with high quality of grains and edible oil, live pigs, tea, orange etc. The eco-tourism industry in Hanzhong has been greatly enhanced based on the extensive development of major tourist attractions, such as the four scenic sports (Huayang Changqing Scenic Spot, the Liping Forest Scenic Spot , the Scenic Spot of the Dingjun Mountains feathered with culture of the Three kingdoms period, the Scenic Spot of the Zhangliang Temple and the Zibo Mountains) and four lakes (the Nanhu Lake, the Xingyuan Lake, the Nansha Lake and the Hongsi Lake), and four gardens (the Cherry Garden in Xixiang County, the Tea garden, the Orange Garden in Chenggu County and the Pear Garden in Y angxian County. Modern logistics service industry has also been raised here. Therefore, Hanzhong has preliminarily established a system concerning four main industries, including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e, copper metallurgy, the green industry and the eco-tourism. It is listed by the state as one of the Accumulation areas of circular economical industry. The whole economy and society of Hanzhong City develops fast and tremendous changes appear with each new day. With stable and harmonious social environment, the people here enjoy a happy and comfortable life.Hanzhong, an opening city, a developing and dynamic city, is striving in its full swing to compose a new chapter of prosperity.。

汉中市48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及原因分析

汉中市48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及原因分析

汉中市48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及原因分析宋佃星【摘要】According to the data of monthly average temperature , extreme maximum temperature , extreme minimum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and sunshine hours of 9 weather stations in Hanzhong city from 1960 to 2007,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asons of climate change in Hanzhong city in recent 48 years were analyzed by regression analysis , trend analysis ,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method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increased by 0.14℃/10 a in recent 48 years, and the warming range in Hanzhong was slower than that in other areas of China .Both annual extreme maximum temperature and annual extreme min-imum temperature presented the trend of increasing , and this trend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changing trend of extreme temperature in Shaanxi province .Annual precipitation significantly reduced by 31.52 mm/10a;relative humidity slowly increased by 0.14%/10 a;sunshine hours reduced by 49.39 h/10 a.The climate changes in Hanzhong city was caused by the combined action of nature and human being , but the role of human being was more obvious .% 基于1960~2007年汉中市气象观测站9个站点逐月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资料,运用回归分析、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的方法,探讨48年来汉中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

汉中的环境优势

汉中的环境优势

汉中的环境优势汉中是位于陕西省中部的一个地级市,拥有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

以下将从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等方面进行阐述。

汉中市的自然环境得天独厚。

该地区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呈现出“一个城,两片山”的独特景观。

南部是秦岭山脉,北部是渭河平原,两者之间是宽广的丘陵地带。

这种地貌结构使汉中的气候和植被条件得到了良好的保障。

汉中市的气候条件宜人。

汉中属于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度适宜。

夏季炎热湿润,冬季寒冷干燥,春秋季温暖宜人。

这种气候条件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也为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提供了便利。

汉中市的地理位置也是其环境优势的重要方面。

它位于陕西省的中部,地处关中平原和巴山腹地之间,东临陕西省会西安,西接川陕边界。

汉中是连接西北地区和中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拥有发达的交通网络。

这一地理位置使得汉中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为其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

汉中市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汉中是中国著名的苹果之乡,盛产高品质的苹果、葡萄等水果。

同时,这里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铅锌、煤炭、铁矿等。

在人文资源方面,汉中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如张骞发现西域的汉中古道、汉武帝陵墓等。

这些资源的丰富为汉中的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的兴旺提供了坚实基础。

汉中市以其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在经济、旅游和生态保护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为汉中市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

相信在各级政府和广大市民的共同努力下,汉中市的环境优势将得到更好的发挥,为城市的繁荣和居民的幸福生活做出更大的贡献。

汉中冬季采暖设计计算温度

汉中冬季采暖设计计算温度

汉中冬季采暖设计计算温度(原创实用版)目录1.汉中地区的气候特点2.汉中冬季的气温情况3.采暖设计的重要性4.采暖设计计算温度的方法5.汉中冬季采暖设计计算温度的实际应用正文汉中地区位于中国陕西省南部,地处秦岭南麓,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

这里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冬季气温相对较低。

在冬季,汉中的气温大致在 -2℃到 12℃之间,降雪量较少,但湿度较高,因此居民在冬季的采暖需求较大。

冬季采暖设计对于汉中地区的居民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一个合适的采暖设计不仅能够保证居民在寒冷的冬季温暖舒适,还能有效地节约能源。

采暖设计的关键在于计算温度,即在采暖期间室内应保持的温度。

计算温度的依据包括室外气温、房屋保温性能、室内热源等因素。

采暖设计计算温度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以下两种:1.根据汉中地区冬季的气温情况,结合房屋的保温性能,确定室内应保持的温度。

这一方法主要参考当地的气象数据,通过对气温的统计分析,得出室内温度的合适范围。

2.另一种方法是通过热负荷计算。

热负荷是指建筑物在单位时间内需要补充的热量。

根据建筑物的热负荷,可以计算出室内应保持的温度。

这种方法较为复杂,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但计算结果较为准确。

在汉中地区,冬季采暖设计计算温度的实际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计算温度选择合适的采暖设备。

例如,如果计算温度较低,可以选择发热量较大的采暖设备,如暖气片、地暖等;如果计算温度较高,可以选择发热量较小的设备,如水暖、电暖器等。

2.根据计算温度合理设置室内温度。

合适的室内温度不仅能够保证居民的舒适度,还能有效节约能源。

3.根据计算温度制定合理的采暖方案。

对于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应根据其特点制定相应的采暖方案,以保证采暖效果和能源利用效率。

综上所述,汉中冬季采暖设计计算温度是居民在寒冷季节保证温暖舒适的关键。

第1页共1页。

汉中地区雷暴的气候特征分析

汉中地区雷暴的气候特征分析

汉中地区雷暴的气候特征分析
胡江波
【期刊名称】《安徽农学通报》
【年(卷),期】2010(16)19
【摘要】利用汉中地区11个测站1971-2000年的雷暴观测资料,对汉中地区雷暴的时间、空间分布特点和初、终期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0a来,汉中地区年平均雷暴日数一般在20~33d,其中西北部分布少,东、南部分布较多;年际变化较大,最多年比最少年一般偏多16~38d;汉中地区年平均雷暴日数减少趋势明显,气候倾向率为-2.3d/10a;雷暴出现的季节变化很明显,5~8月为多发时段;雷暴初日东南部早于西北部,终日东南部迟于西北部,雷暴持续期普遍在154.7~202.9d,其中东南部持续时间长,西北部短.
【总页数】3页(P171-172,178)
【作者】胡江波
【作者单位】汉中市气象局,陕西汉中,72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68.0+28
【相关文献】
1.近63年新疆喀什市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2.贵阳机场近10年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3.包头雷暴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4.盘州市50年雷暴日数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5.宜州近50年雷暴气候特征分析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汉中,春夏秋冬四季的概念,和平原地区不一样,在气候学上,通常是指一年中每候(5天)平均气温在22℃-10℃之间为春季和秋季,22℃以上为春季,低于10℃的为冬季。

如果按这个标准,汉中的4-6月份为春季,7-8月为夏季,9-10月为秋季,11-3月为冬季(冬季较长)。

汉中不仅平均气温较低,而且由于汉中地势高耸,其温度又随地势升高而递减。

半山寺、云谷寺一线以下,四季还比较分明;其上(包括光明顶、玉屏楼、北海),春、夏、秋三季只有140天左右,其余皆为冬季。

汉中季节还比平原来得迟,“高处不胜寒”,汉中冬冷,历时又长,春天总是姗姗来迟。

从山麓向上,一般每垂直升高100米,入春期约推迟三天。

温泉区4月3日进入春天,而光明顶则要推迟到5月13日。

正如唐代白乐天在《游庐山大林寺》诗中写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诗人描写的就是山区与平原在季节上的差异。

现在由于地球的温室效应,汉中冬季的时间有所减短,而且冬季普遍不再如古时那般寒冷。

汉中四季皆胜景,汉中的景色不仅一年四季,甚至一日四时,都有不同,汉中的美,就是在这无穷无尽的变化中让游人着迷,如果您想了解汉中的全貌,那么,就应该选择一年的不同的季节,在这自然造化中去领略汉中,感受汉中。

汉中春光“山外春归百卉阑,山中四月春初度。

”汉中四月的平均气温为10℃,比三月份要升高5.6℃。

这时,山麓已经芳草萋萋,野花艳人,秧苗茁壮,桃花落尽,山腰却涧草犹短,杜鹃始华,桃花初开。

大约需要推迟一个星期左右,那桃花峰迤逦十里的桃林,才枝枝献丽,一片粉红。

那时,正像诗人王寅春游此峰时所吟诵的:“河风吹初服,正值桃花时,花开十万树,峰似绛霞披。

”正是春光明媚,助人游兴。

而在那时,汉中的高山峰顶,气候尚寒,春意姗姗来迟,青草才抽芽,花卉才含蕊。

但春的气息已经来到了游人中间。

汉中春光是以妩媚动人见长。

全身着绿,青翠欲滴;万花盛开,娇艳无比;百鸟欢唱,悦耳怡情。

春季,在通往汉中的公路两旁,田野里满目金黄的油菜花,山岭上点点的映山红,让游客还没有到汉中,就已经陶醉于这自然的美景中了。

春季,是游览汉中最佳的季节之一。

汉中夏凉翠绿的汉中,在南方来的暖湿空气的吹拂下,于7月份进入夏季。

但汉中高处全年无夏日。

温泉区6月29日入夏,夏季56天。

云谷寺、半山寺要到7月20日才进入夏季,云谷寺夏季26天,半山寺夏季仅有8天。

半山寺以上、全年没有夏季,只有冷季(冬)和暖季(春、秋)之分,光明顶、玉屏楼和北
海,冷季都超过7个月,而暖季还不到5个月。

清人曹文埴有诗:“四月始知春,一岁竟无夏。

”描写的正是汉中这种气候清凉的情况。

盛夏季节,汉中7月份平均气温为20.7℃(比平原区低7℃左右),8月份平均气温为20.3℃,温泉区为24.9℃,云谷寺22.9℃,半山寺只有20.9℃,北海则只有18.7℃。

白日可凉爽无汗,晚间盖被方能入睡,且无蚊虫叮咬,是一个理想的避暑胜地。

夏日的汉中,峰峦苍翠欲滴,幽谷浓郁覆盖,林间百鸟鸣噪,一派盛夏的风采。

登山途中,绿树与青藤互相缠扰,搭成一个个天然的“凉棚”,坐下小憩,观山赏景,阵阵凉风袭来,令你登山的疲劳顿消。

夏天的汉中日出更为壮观,跃出的红日如一枝火种,点燃了天宇,也点燃了山峰和树木,仿佛整个世界都沐光溢彩,灿烂辉煌。

盛夏的汉中,更有那看不见的飞瀑,数不清的流泉,特别在暴雨过后,汉中就成了水的世界,水为汉中谱写了一曲曲激昂的乐章。

夏日的云海虽没有秋冬云海那样沉着、浑厚,但也别有一番潇洒、清丽。

在云雾的动静之中,有时还可以看到绚丽的彩虹,如一座七色彩桥,架在两峰之间。

日落并不比日出逊色,火红的晚霞为夏日的汉中披上一层灿烂的暮色,令人如痴如醉。

夏之汉中,是一幅幅浓绿的画,是一杯杯清凉甘甜的果汁,更是一曲曲跌宕起伏、婉转悠扬的乐曲。

元末清初歙县人鲍深有《祥符寺避暑》诗云》:“森森古木覆苔阴,四顾苍山一径深。

六月长廊不知暑,飞泉终日响潮音。


46只手遮天的感言:谢谢2009-05-03
其他回答(3)
杨明陕西地区达人| 13791个满意答案2009-05-02 向TA提问
汉中地处北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的过渡带,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汉水横贯全境,形成汉中盆地。

盆地内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气体湿润,年降水量800-1000毫米,年均气温14℃,生态环境良好,生物资源极为丰富,兼我国南北方之共有;粮食生产一年两熟,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其中水稻、油菜单产是全国最高产区之一。

野生植物有3000多种,其中用途广泛的600多
种。

盛产各种名贵药材,其中天麻、杜仲、枣皮(山茱萸)、西洋参产量居全国前列。

有森林面积131.2万公顷,植被覆盖率56%,森林覆盖率48%,林木蓄积量6781.3万立方米;可利用草场33万公顷,野生动物500多种,其中珍稀动物有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等42种。

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矿藏60种,其中勉县、略阳、宁强三县的“金三角”地带,是全国五大黄金生产基地之一;铁、锰、镍、磷、石膏、石英石、石灰石储量居全省之首,经济开发潜力很大。

汉江、嘉陵江及其支流水资源丰富,总量达146.25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60万千瓦,可开发利用87万千瓦。

@ foxm 4级2009-05-02
很好是晴天
噢嚎。

5级2009-05-02
汉中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辖汉台区、南郑、城固、洋县、西乡、勉县、宁强、略阳、镇巴、留坝、佛坪县,幅员2.7万平方公里,人口368.9万人,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称。

汉中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夏商周代境内有褒国,公元前312年,秦置汉中郡。

近4000年来,遗留下众多的人文景观,褒斜栈道堪称世界奇迹,石门及其摩崖石刻被誉为“国之瑰宝”;刘邦、诸葛亮等曾在这里建功立业,留下了古汉台、拜将坛、饮马池、张良庙、武侯墓、武侯祠等遗址;这里还诞生和长眠着我国汉代伟大的外交家张骞;造纸太发明者蔡伦封侯于此;有众多的西汉、三国、南宋古战场遗迹;南湖、红寺湖、兴元湖、南沙河风景区、午子山及天台山森林公园景色秀丽,风光,是旅游观光的好地方。

如今,汉中市已是国家批准的开放地区和陕南重要的经济开发区,国家级历史文化明城;城固、勉县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汉中交通、通讯网络形成。

现已构成公路、铁路、民航交通体系,有宝成、阳安、襄渝三条铁路过境;公路四通八达,连接陕、甘、川鄂。

108和316、210国道公路穿过市境。

全市99%的乡镇和70%以上的村通公路。

汉中火车客运可直通北京、武汉、西安、成都等地;民航航班直达西安。

国际程控电话已经开通,并
实现县区联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