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的运动1课时习题和答案-地理高一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人教版
第一节大气的受热过程练习题一、选择题2013年10月22日、23日,鹤岗市经历了严重的雾霾天气。
大气能见度很低,对鹤岗市交通产生很大的影响。
回答1、2题。
1.雾霾天气使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A.雾霾浓雾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B.雾霾削弱了地面辐射C.雾霾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D.雾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2.深秋初冬时节也是该地大雾多发期,这其中的道理是()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好天气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中字母表示大气逆辐射的是()A.AB.BC.CD.D4.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A.AB.BC.CD.D读图,完成5、6题。
5.利用人造烟雾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A.减弱①B.增强②C.减弱③D.增强④6.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能使图中变化相对明显的是()A.①增强B.②增强C.③减弱D.④减弱下图是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据图分析可知()A.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相比,②更大B.青藏高原与浙闽丘陵相比,②更大C.黄土高原与四川盆地相比,⑥更大D.黄土高原与浙闽丘陵相比,④更大8.下列地理事象与⑥相关的是()A.温室效应B.巴山夜雨C.深秋多霜D.城市热岛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做甲、乙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甲底部放一层土,乙底部不放土。
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甲箱比没有放土的乙箱足足高了3℃。
据此回答下面2题。
9.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A.大气的温室效应B.大气的热力运动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10.甲箱温度计比乙箱温度计高的原因是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 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11.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一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练习题及答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蚀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薆1.大气的根本热源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___,大气的直接热源来自薆。
__________________蒁)2.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蒀三圈环流 C.大气环流 D.A.季风环流 B.热力环流蚇)3.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蚅B.地区间的冷热不均A.太阳辐射袀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 D.C.膀4.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虿B.大气辐射太阳辐射A.螃D.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薄5.下图为对流层大气某要素等值面垂直分布图(图2-1-1),若a、b、c、d、e为不同温螂度值,则气压值的大小比较,正确的是()芇图2-1-1羇A.甲>乙>丙>丁B.乙>甲>丁>丙螄乙>甲>丙>丁C.甲>乙>丁>丙 D.蒂)6.有关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荿A.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引起空气上升或下沉受热使空气膨胀下沉 B肅高空形成高 D.近地面受冷多的地方,C.近地面受热多的地方,近地面形成高芄压7.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地面摩擦力的作用下,风向应()罿B.垂直于等压线A.与等压线平莀D.无法确定与等压线斜交C蒈)8.下面关于大气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蚃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空气并不能产生运动A.虿实际上空气不可能沿着等压线运动B.膇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的方向,不能改变风的速度C.薆D.摩擦力可以改变风的速度,不能改变风的方向肃说明为什么地球表面温度昼夜变化不像月球那样强2-1-2观察图9.,仅从大气的热力作用,蒀烈。
艿图2-1-2蚄10.图2-1-3为“北半球某地的气压状况示意图”,由热力作用引起,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蒂膀图2-1-3莀(1)图中近地面_________________点是高压区,_________________点是低压区。
2.1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二章第1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练习题 专题练习 带详解答案解析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练习题一、选择题近年来,山东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之一。
下图为“山东某蔬菜基地塑料大棚生产示意图”,根据下图和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A.光照太强B.热量不足C.日温差较小D.年温差较小2.在冬季为了保温,菜农一般在傍晚往大棚内洒水,其原理是()A.增强地面辐射B.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C.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D.增强地面保温北京时间2016年9月15日22时4分9秒,“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由“长征二号FT2”火箭发射升空,“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距离地面390千米的高空运行。
结合材料回答3~4题。
3.“长征二号FT2”火箭在飞行过程中先后穿越的地球大气层依次是() A.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B.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C.对流层高层大气平流层D.平流层高层大气对流层4.当“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返回舱降落至万米高空,继续往下降落时,经历大气层气温的变化趋势是()A.一直下降B.一直上升C.先下降后上升D.气温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读“合肥的城市热岛示意图”,完成5~6题。
5.热岛效应形成了市郊之间的热岛环流,称为城市风系,在近地面的风又称为乡村风。
A地乡村风的风向是()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北风D.西南风6.正确表示N地近地面在垂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配置的是()下图中箭头表示气流的运动方向,图中M点海拔为241米,N点海拔为480米。
读甲、乙两幅图,完成7~8题。
7.图中气流运动体现的地理现象是()A.海陆风B.焚风C.山谷风D.季风8.下列关于图中地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图发生在白天,乙图发生在夜晚B.甲图发生在夜晚,乙图发生在白天C.甲图发生在冬季,乙图发生在夏季D.甲图发生在夏季,乙图发生在冬季读下面四幅“气压分布图”,回答9~10题。
9.如果四图都位于北半球,a、b、c、d四地风向都正确的是()A.西北风东北风东南风西南风B.东北风西北风西南风西南风C.东南风西南风东北风西北风D.西南风东南风西北风东北风10.四幅气压分布图中,风力最大的点是()A.a B.bC.c D.d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hPa)分布图”,回答11~12题。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二章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时精练试题(含解析)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一、选择题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完成1~2题。
1.现在我们都在提倡低碳生活,实现低碳生活会使图中( )A.①减少B.②减少C.③减少D.⑤减少解析:(1)低碳生活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减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中起保温作用的大气逆辐射是图中序号③。
答案:C2.与青藏高原小麦产量高、质量好有关的是( )A.①小②大B.①大③小C.③小⑦大D.④大⑥小解析:由图可知⑦①②为太阳辐射,⑤⑥为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大气辐射射向宇宙空间的部分;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③、⑤较小使其气温比同纬度的四川盆地低,同时由于①大、③小导致当地太阳辐射强、气温日较差大而使小麦产量高,质量好。
答案:B下图为成都和拉萨某时段气温变化曲线图。
读图完成3~4题。
3.与成都相比,拉萨( )A.白天大气辐射强B.夜晚大气逆辐射强C.白天太阳辐射强D.夜晚地面辐射强4.成都和拉萨气温日较差差异较大的根本原因是两地( )A.纬度差异较大B.经度差异较大C.地面状况不同D.人类活动的差异3~4.解析:第3题,拉萨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因而白天太阳辐射强。
第4题,拉萨位于青藏高原上,成都地处四川盆地,白天拉萨的太阳辐射强,气温上升快;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气温下降快。
答案:3. C 4. C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某时刻的地面天气形势图。
读图完成5~6题。
5.甲、乙、丙、丁四地中风速最大的是( )A.甲B.乙C.丙D.丁6.据图判断a、b、c、d四地天气描述正确的可能是( )A.b地为阴雨天气B.c地区天气晴朗C.a地吹西北风D.d地吹西北风5~6.解析:第5题,比较甲、乙、丙、丁四地等压线密集程度,可知乙地等压线最密集,故乙地风速最大。
第6题,图中a地为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而不是西北风;b地为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c地位于低压槽多阴雨天气;d地按画风向的方法,可知该地吹东北风。
高一地理: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练习与解析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例题解析【例1】读“等压线图”,回答问题。
(1)假设本图是近地面等压线图,A处吹东北风,则A点位于_________(南或北)半球。
(2)假设本图是高空等压线图,A处吹正南风,则A点位于_________(南或北)半球。
(3)如果本图位于中国山西省,在不考虑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情况下,A点吹_________风。
解析:风是指大气的水平运动,其方向受三种力的影响,即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当三种力平衡时,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1)题已知风向为东北风,逆向推理可知A点位于南半球。
(2)题假设条件是“高空等压线”,因此可以不考虑摩擦力,根据已知风向同样可以逆向推理得知A点位于北半球。
(3)题解答的关键是排除定向思维的干扰,因为题干已说明不考虑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在这个假设条件下,风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吹向低压。
点评:作为读图分析题,本题三个小题都有各自独立的假设条件,分析过程中注意不要互相干扰。
答案:(1)南(2)北(3)东【例2】读“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条曲线表示阴天气温变化的是_________。
(2)白天阴天时,气温比晴天时较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夜晚阴天时,气温比晴天时较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上图可以得知,同一地区阴天的温差比晴天_________。
解析:多云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气温较低;多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强,气温较高。
所以,阴天的温差较晴天小。
点评:统计图表是地理学习非常重要的一环,一定要学会读图方法及步骤,这是解题的关键。
答案:(1)A (2)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3)高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强(4)小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练习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为()①青藏高原距离太阳近②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高度角大③地势高,空气稀薄④白天太阳辐射强⑤云层厚⑥夜晚大气逆辐射弱A.①②③B.④⑤⑥ C.③④⑥D.②⑤⑥解析: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河湖众多,大气密度大,云雾天气多。
高一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练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1 .大气的根本热源主要来自 ,大气的直接热源来自2 .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A.季风环流B. 热力环流3 .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A.太阳辐射B.C.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D.4 .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A.太阳辐射B.C.地面辐射D.5 .以下图为对流层大气某要素等值面垂直分布图〔图值,那么气压值的大小比拟,正确的选项是〔〕C. 大气环流D. 三圈环流地区间的冷热不均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2-1-1 〕,假设a、b、c、d、e为不同温度图2-1-1A.甲>乙>丙>丁B. 乙>甲>丁>丙C.甲>乙>丁>丙D. 乙>甲>丙>丁6 .有关热力环流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引起空气上升或下沉B. 受热使空气膨胀下沉C.近地面受热多的地方,近地面形成高压D. 近地面受冷多的地方,高空形成高压7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地面摩擦力的作用下,风向应〔〕A.与等压线平行B. 垂直于等压线C.与等压线斜交D. 无法确定8 .下面关于大气运动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空气并不能产生运动B.实际上空气不可能沿着等压线运动C.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的方向,不能改变风的速度D.摩擦力可以改变风的速度,不能改变风的方向9 .观察图2-1-2,仅从大气的热力作用,说明为什么地球外表温度昼夜变化不像月球那样强烈.图 2-1-210 .图2-1-3为“北半球某地的气压状况示意图〞 ,由热力作用引起,读图完成以下问题.图 2-1-3〔1〕图中近地面 点是高压区, 点是低压区. 〔2〕用“一〞完成图中的热力环流. 〔3〕如果不考虑摩擦力, B 点吹 风.〔4〕 A 、 B 、C 三点都位于同一纬度上,此时假设地球位于远日点,那么 A 点处在 __________________ 〔陆地或海洋〕. 30分钟练习〔稳固类练习,可用于课后 〕图 2-1-5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J.b. b.大气 上界大大气逆辐射彳勺 ,地Ifr辐射一太阳痛射.1.图2-1-4的四种情况,昼夜温差最小的是〔图 2-1-42.在“地面和高空等压面分布示意" 〔图2-1-5〕中,正确的选项是〔〕HI3 .图2-1-6中几种环流形式不正确的选项是( )图 2-1-64 .(2021广东,14)假设在北半球各高度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同,自地面向上一定高度内,风的 变化情况为( A.风速变小,风向不变C.风速加大,风向逆时针方向偏转5 .图2-1-7中四个箭头,正确反映南半球风向的是(图 2-1-76 .在实际大气水平运动中,近地面风的风向与等压线有个交角,这主要是由于( A.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 C.太阳辐射的影响7 .读图2-1-8,完成以下问题.(1)填出以下大气削弱作用所对应的字母: 大气吸收(2)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三种削弱作用中,最强的是 ,最弱的是 (3 ) A 是 辐射,经过大气时,几乎全部被大气中的 吸收,所以 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 (4) B 是 辐射,该辐射的作用是 . (5)以上示意图说明的是 原理. (6)说明大气的热力状况对地球的影响.8.读“北半球热力环流示意图〞 (图2-1-9),完成以下问题.■lil<DB.风速变大,风向不变D.风速加大,风向顺时针方向偏转 )B.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D.地面摩擦力的作用C□司 口户]郊区图 2-1-8(D) (E) (F)(8) M (A) N (C)?南) ——、富―IGWL―3居、a \ <(北)图2-1-9(1) A地气温比B、C两地 , 气压比B、C两地, D、E、F中,属于高压区的是.(2)用“一〞画出高、低空大气水平运动方向,完成热力环流示意图.(3)图中M、N两地实际风向分别为和.(4)热力环流是指由于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形式.(5)从以上可看出,空气水平运动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直接原因9.读图2-1-10,完成以下问题.图2-1-10(1)假设用a代表地转偏向力,b代表水平气压梯度力,c代表摩擦力,请在图中的3个箭头旁正确标注出来.(2) 水平气压梯度力总是垂直于 , 并指向压.(3)水平地转偏向力只能改变风的方向,不能改变风的.10.读“北半球某地区等压线图〞(图2-1-11),完成以下问题.图2-1-11(1)在图中标出高压中央和低压中央的位置.(2)在图中画出高压脊线(-------------- )和低压槽线(————)的位置.(3) 图中甲地的风向是风 , 乙地的风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4)甲地的风力较乙地的风力 ,原因是.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5分钟练习〔预习类练习,可用于课前 〕 1 .大气的根本热源主要来自 ,大气的直接热源来自思路解析: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水平比拟弱, 绝大局部太阳辐射到达地表, 被地面所吸收,其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局部转化为热能,局部转化为化学能储藏于生物体内.地面同时又通过地面辐射的形式散失能量,这局部能量绝大局部保存在大气中,被大气吸收.由此可知, 大气的根本热源是太阳辐射,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 答案:太阳地面2 .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 〕 A.季风环流B.热力环流思路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大气运动形式的问题. 于地区冷热不均匀形成的热力环流. 答案:B3 .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A.太阳辐射B.C.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D.思路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大气运动的原因问题. 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地区间的冷热不均, 直接原因是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也就是存在水 平气压梯度力.C.大气环流D.三圈环流大气运动的形式有很多,但是最简单的是由地区间的冷热不均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解题时要分清大气运动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答案:B10分钟练习〔强化类练习,可用于课中〕1 .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A.太阳辐射B. 大气辐射C.地面辐射D. 大气逆辐射思路解析:大气保温作用的原理是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返还给地面, 从而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答案:D2 .以下图为对流层大气某要素等值面垂直分布图〔图2-1-1 〕,假设a、b、c、d、e为不同温度值,那么气压值的大小比拟,正确的选项是〔〕------------ d图2-1-1A.甲>乙>丙>丁B. 乙>甲>丁>丙C.甲>乙>丁>丙D. 乙>甲>丙>丁思路解析:假设代表温度,按对流层温度分布规律,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a>b>c>d>e,再根据等温线的分布,乙为热源,气流上升,为低压,甲为冷源,气流下沉,为高压,气压值甲〉乙>丁>丙. 答案:C3 .有关热力环流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引起空气上升或下沉B. 受热使空气膨胀下沉C.近地面受热多的地方, 近地面形成高压D. 近地面受冷多的地方, 高空形成高压思路解析:此题考查热力环流的根本内容. 热力环流是由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近地面受热,气体便会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少,形成低压,高空空气密度增加,形成高压;受冷那么相反.答案:A4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地面摩擦力的作用下,风向应〔〕A.与等压线平行B. 垂直于等压线C.与等压线斜交D. 无法确定思路解析:由于地面摩擦力的影响, 近地面的风向不能偏转到与等压线平行, 而是偏转到一定程度后三个力就到达了平衡,风向将沿这个方向继续做匀速运动.答案:C5 .下面关于大气运动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空气并不能产生运动B.实际上空气不可能沿着等压线运动C.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的方向,不能改变风的速度D.摩擦力可以改变风的速度,不能改变风的方向思路解析:此题在于考查形成风的三个力对风的影响.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产生大气运动的直接原因,是原动力;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的方向, 不能改变风的速度;摩擦力阻碍空气的运动,减少风速,可以改变风的方向;高空大气摩擦力很小,可以沿等压线运动.答案:C6.观察图2-1-2 ,仅从大气的热力作用,说明为什么地球外表温度昼夜变化不像月球那样强烈.大气上界大图2-1-2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 这一问题从两个方面〔月球与地球〕,分两个层次〔白天与黑夜〕来分析,核心是抓住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两个关键.答案: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白天太阳辐射强烈,夜晚月面温度骤降,所以温度变化剧烈.地球上有大气存在, 大气的热力作用,即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减小了地球外表的昼夜温差,使之不像月球那样剧烈.(1)图中近地面 点是高压区, 点是低压区. (2)用“一〞完成图中的热力环流. (3)如果不考虑摩擦力, B 点吹 风.(4)A 、曰C 三点都位于同一纬度上, 此时假设地球位于远日点, 那么A 点处在(陆地或海洋) 思路解析:因1、2、3三点位于同一等压面上,所以 1、2、3三点气压相等;又因在垂直方向上,高度越高,气压越低,所以 1>5,4 >3,故5点气压比4点气压小,在高空产生自东向 西运动的气流,形成近地面气压的差异 C> Ao 答案:(1) C A(2)图略(为逆时针方向运动) (3)偏北 (4)陆地 快乐时光借鉴酒馆经理正因生意不好而一筹莫展.一天,他偶然到一家书店买书,见书店墙上贴着大横幅:“为好书找读者,为读者找好书.〞他眼睛一亮,立即奔回家,叫人写了一条大横幅, 贴在酒馆正面墙壁上.第二天,店门口围了不少人指指划划,原来横幅写的是: “为好酒找酒鬼,为酒鬼找好酒.〞7.图2-1-3为“北半球某地的气压状况示意图〞 ,由热力作用引起,读图完成以下问题.图 2-1-330分钟练习(稳固类练习,可用于课后)图2-1-4思路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海陆热力差异等知识点. 根据海陆的热力差异, 海洋的昼夜温差要比陆地的昼夜温差小. 在海洋上:白天由于有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所以温度低, 晚上有云,大气的逆辐射强,温度高.所以白天晚上都有云的海洋昼夜的温差最小.答案:B2 .在“地面和高空等压面分布示意" 〔图2-1-5 〕中,正确的选项是〔〕图2-1-5A.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思路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受地面的冷热不均引起近地表及高空等压线的分布状况. 当近地面受热时,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那么等压面向低空弯曲. 近地面遇冷那么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气压增高,等压面向高空凸出.高空的等压面与近地表相反.所以正确图为②③.答案:B3 .图2-1-6中几种环流形式不正确的选项是〔〕图2-1-6思路解析:此题注意问的是不正确选项.受热地区空气膨胀上升,冷却地区收缩下沉,从而形成热力环流.所以A图是错误的.山谷之间,白天吹谷风,晚上吹山风, B图是正确的. 晚上,海洋降温慢,温度高,气压低,陆地降温快,气压高,所以近地表吹陆风, C图也是正确的.在城市与郊区之间,受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市区温度高,气压低,近地表风从郊区吹向市区,所以D图也是正确的.答案:A4 .〔2021广东,14〕假设在北半球各高度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同,自地面向上一定高度内,风的变化情况为〔〕A.风速变小,风向不变B. 风速变大,风向不变C.风速加大,风向逆时针方向偏转D. 风速加大,风向顺时针方向偏转思路解析:自地面向高空,摩擦力减少,风力变大,地转偏向力变大,北半球向右偏,呈顺时针方向. 答案:D5 .图2-1-7中四个箭头,正确反映南半球风向的是〔〕思路解析:此题首先看清高压区与低压区,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风从高压吹向低压,所以可排除选项C、Do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向左偏,注意是背风而立向左偏.所以正确答案为B.答案:B6 .在实际大气水平运动中,近地面风的风向与等压线有个交角,这主要是由于〔〕A.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B. 地转偏向力的作用C.太阳辐射的影响D. 地面摩擦力的作用思路解析:只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下, 风向最终会偏转到与等压线平行, 但在近地面由于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风向不能偏转到与等压线平行, 三个力到达平衡,风向与等压线斜交.答案:D7 .读图2-1-8 ,完成以下问题.图2-1-8〔1〕填出以下大气削弱作用所对应的字母:大气吸收, 大气散射, 大气反射(2)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三种削弱作用中,最强的是 ,最弱的是(3 ) A是辐射,经过大气时,几乎全部被大气中的吸收,所以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4) B是辐射,该辐射的作用是.(5)以上示意图说明的是原理.(6)说明大气的热力状况对地球的影响.思路解析:此题以示意图的形式考查了太阳的热状况, 要求正确理解太阳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的类型和意义. 如下图,可以看到代表太阳辐射的箭头在到达地面过程中, 受到大气的削弱作用一一吸收、反射、散射,然后到达地面,地面接受热后,向外辐射被大气吸收,产生大气逆辐射,返回地面,产生保温效应,由此对地球上的生命产生积极意义.答案:(1) G F E(2)反射作用吸收作用(3)地面水汽和二氧化碳地面(4)大气逆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 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5)大气的保温效应(6)大气的热力状况主要表现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能降低白天的气温, 使白天气温不至于过高;大气的保温作用能使地面散热速度减慢,夜间气温不至于过低.这两种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是缩小气温的日较差,使地面附近气温变化缓慢,从而为生物的生长发育和人类的活动提供适宜的温度条件.8.读“北半球热力环流示意图〞(图2-1-9 ),完成以下问题.(D) (E) (F)d ।n(B) M (A) N (C)(南)\NWiA1yAWin*一4三立+工(-It)图2-1-9(1)A地气温比B、C两地,气压比B、C两地,DX E、F中,属于高压区的是.(2)用“一〞画出高、低空大气水平运动方向,完成热力环流示意图.(3)图中M N两地实际风向分别为和(4)热力环流是指由于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形式.(5)从以上可看出,空气水平运动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直接原因思路解析:由图中A处气流上升,日C两处气流下沉可断定, A处受热形成低压, 日C变冷形成高压.高空气压名称和近地面相反, 判断M N两处风向要注意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三力的共同作用,最后得出M为西南风,N为东北风.答案:(1)上下E(2)见以下图(D) (C) (F). ----- --- 1 1 ---------------- *-m M (A) N (C)(I ) V s x\\w\\s.x\\\\vtsx x\'ixx.'s'iwvv (_匕j(3)西南风东北风(4)地面冷热不均最简单(5)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水平气压梯度力9.读图2-1-10 ,完成以下问题.图2-1-10(1)假设用a代表地转偏向力,b代表水平气压梯度力,c代表摩擦力,请在图中的3个箭头旁正确标注出来.(2)水平气压梯度力总是垂直于 ,并指向压.〔3〕水平地转偏向力只能改变风的方向,不能改变风的思路解析:第〔1〕题,图中与风向相反的为摩擦力,垂直于等压线的为水平气压梯度力, 垂直于风向的为地转偏向力.第〔2〕题,水平气压梯度力总是从高压指向低压,并垂直于等压线.第〔3〕题,地转偏向力在风的形成中的作用是只改变风的方向,不改变风的速度.答案:〔1〕见以下图〔2〕等压线低〔3〕速度10.读“北半球某地区等压线图〞〔图2-1-11 〕,完成以下问题.图2-1-11〔1〕在图中标出高压中央和低压中央的位置.〔2〕在图中画出高压脊线〔一一一一〕和低压槽线〔I————〕的位置.〔3〕图中甲地的风向是风 ,乙地的风向是风.〔4〕甲地的风力较乙地的风力 ,原因是.思路解析:第〔1〕题,考查对气压形势的判断.等压线闭合,中央气压高的为高压中央,中央气压低的为低压中央.第〔2〕题,高压脊线应画在高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上等压线弯曲最大的点的连线上,低压槽线应画在低压中央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上等压线弯曲最大的点的连线上.第(3)题,判断风向要掌握两点:首先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其次根据北半球右偏的原理,大致判断风向.第(4)题,比拟两地风力大小,主要比拟等压线疏密.等压线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就大,从图中看出甲地比乙地等压线疏,故风力较乙地小.答案:(1) (2)题见以下图(3)西北偏南(4)小甲地比乙地等压线疏,气压梯度力小。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时作业(含解析)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F图为地球六地点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年变化图。
读图,完成1〜2题。
X1187J/ d)1.①〜⑥曲线中,代表北极点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年变化的是()A. ①B .③C .⑤D .⑥解析:北极点从3月21日至9月23日为极昼,有太阳辐射,而其他时间为极夜,没有太阳辐射,且从3月21日至6月22日,太阳高度增大,太阳辐射增强,6月22日太阳辐射最强,从6月22日至9月23日,太阳高度减小,太阳辐射减弱,对比图中曲线,故选Db 答案:D2•至U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小于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其主要原因是()A. 太阳高度角,地面较大气上界小B. 太阳活动影响,地面较大气上界强C. 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D. 地面对太阳辐射反射作用更强读下图,完成3题。
太阳\ 2二即丙自昨 X b b甲:轴囲dJ45L乙化础藏解析:太阳辐射到达地面需经过地球大气层,大气对太阳辐射通过吸收、反射、散射等,对太阳辐射进行削弱,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而太阳高度角的大小相同;地面的太阳活动较大气上界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与地面的反射作用无关。
故选C。
答案:C3. 图中()A. 晴朗天气,a大部分为大气吸收B. 湖泊湿地,b能和缓地加热大气C. CQ增多,c较少补偿地面失热D. 冰雪地面,a^b的转化率增加解析:a为太阳辐射,晴朗天气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大部分到达地面;湖泊湿地比热容较大,升温和缓,故地面辐射b能和缓地加热大气;CQ增多,大气逆辐射作用增强,c较多补偿地面失热;冰雪地面,地面反射作用增强,吸收太阳辐射量减少,a f b的转化率减少。
答案:B(2013 •新课标全国卷n)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产品质量。
据此完成4〜5题。
4. 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地膜覆盖主要在于()A.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解析:地膜使用在作物播种期,所以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地膜覆盖主要在于春季。
第1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同步测试答案
第1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同步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 B【解析】从图中箭头方向可判断出,a表示太阳辐射,b表示地面辐射,c表示大气逆辐射。
其中b是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其辐射的热量主要被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阴天时,c辐射增强。
2.【答案】 C【解析】燃烧柴草可放出大量温室气体及大量烟尘,可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增强,从而保护作物免受冻害。
3.【答案】 B【解析】沿海地区白天吹海风,夜晚吹陆风。
.4.【答案】 D【解析】近地面受热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
受冷则相反。
5.【答案】 C【解析】在比例尺相同的地图上,相同距离条件下气压差越大,风力越大。
6.【答案】B【解析】根据等压面凹凸判断气压高低,再根据气压高低判断温度高低,然后根据温度高低判断空气的垂直运动。
由此可知,②地气压低,温度高,空气上升运动。
7.【答案】D【解析】由上可知,②④⑥为低压,①③⑤为高压。
8.【答案】B【解析】根据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垂直气流是气温高上升,气温低下沉,形成热力环流。
9.【答案】D【解析】根据等压面的凸向可判断气压的高低。
地表受热,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等压面向下凹,高空相反;地表冷却,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等压面向上凸,高空相反。
10.【答案】B【解析】根据温度与空气垂直运动的特点,容易判断出正确的热力环流。
【答案】11.B 12.A【解析】第11题,地膜覆盖类似温室效应,允许太阳光透射,将热量保存在地面附近,大气通过逆辐射把热量补偿给地面,从而有效提高地温。
故选B。
第12题,地膜可以反射部分太阳辐射,能增加光效;也允许太阳光透射,会增加地温;地面辐射的强弱取决于地温的高低;夏季不需要增加地温。
故选A。
【答案】13.B 14.A【解析】第13题,从图中可见近地面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是因为晚上海洋放热慢,形成低压,陆地放热快,形成高压。
高空与近地面气压相反。
高中地理 专题2.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练)(提升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读下图,回答1~3题。
1.图中( )A.晴朗天气,a大部分为大气吸收 B.湖泊湿地,b能和缓地加热大气C.CO2增多,c较少补偿地面失热 D.冰雪地面,a→b的转化率增加2.甲、乙、丙代表太阳辐射能在自然界常见的三种类型,则( ) A.甲包括水能B.乙包括沼气C.乙包括石油D.丙包括煤炭3.下列能源类型属于太阳辐射能且最为清洁的是( )A.天然气B.地热能C.风能D.潮汐能【答案】1.B 2.C 3.C4.读某岛略图,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判断出( )A.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地形以高原为主 B.河流流程短,落差小C.图中A地每年有一次的阳光直射机会 D.全年晴好天气西南部多于东北部【答案】D读沿某一理想大陆45°N所作的剖面示意图,回答5-6题。
5.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各地气温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1月均温③地大于②④两地B.7月均温③地小于②④两地C.②④两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③地D.②④两地的气温年较差小于③地【解析】②④位于沿海,受海洋影响大,③位于内陆受海洋影响小,故②④的气温年较差小于③地。
【答案】D6.若图中M、N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则该季节盛行风向,正确的是( )A.②吹向①B.④吹向⑤C.⑤吹向④D.④吹向②【解析】从等压面上可以看出,在近地面陆地上气压高于海洋,故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答案】B读下图,完成7-9题。
7.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丙处气压比甲处高B.甲处气压比乙处高C.丙处气压比丁处低D.甲处气温比乙处低8.若此图代表“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图,则正确的是()A.③气流比较湿润B.乙处多锋面雨C.甲是副热带高气压D.④气流由于热力上升9.若此图为东亚夏季季风环流图,则图中所示情况是()A.甲处是海洋,乙处是陆地B.④气流动力作用上升C.①气流较③气流湿润D.②气流热力作用下沉【答案】7.C 8.A 9.D读非洲某月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和非洲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10-11题。
第1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第1课时 练习题答案
第1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1课时练习题一、选择题1.【答案】B【解析】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以地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
2.【答案】C【解析】根据物体温度与波长关系可知,大气温度越高,大气逆辐射越强。
3.【解析】据题意可见离地面越高,气温越低,由此可见近地面大气的热量来自于地面辐射。
【答案】B4.【解析】题文“晒水”时,覆盖在桶口的薄膜在白天太阳辐射最强时,强烈吸收太阳辐射。
当太阳辐射变弱时,薄膜把吸收的热量以逆辐射的方式又还给水桶,提高了水的温度,D正确。
【答案】D【解析】第5题,图示为近地面等压面分布状况,由冷热不均导致,读图分析,A地气压高,温度低。
A错。
垂直方向气流,A处下沉,B处上升,B错。
B地气压低,温度高,C 错。
水平方向气流由A流向B,D对。
第6题,若A位于海洋,B位于陆地,则海洋是高压,陆地是低压,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陆地白天升温快,形成低压。
风从高压吹向低压,所以为白天,吹海风,A对。
【答案】5.D 6.A【解析】第7题,近地面气压最高,同一竖线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根据图中等压面可知,c处气压最低。
第8题,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图中四地只有d处海拔最低,故气温最高。
【答案】7.C8.D【答案】9.B 10.C【解析】第9题,从图中可知:①是太阳辐射,②是地面辐射,③是大气逆辐射,④是经过大气削弱作用后的太阳辐射,按照大气受热过程可以简单的表述为“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可见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①—④—②,B 对。
第10题,“露重见晴天”,说明云层少,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幅度大,水汽因降温快而大量凝结成露,预示着第二天白天为晴天。
11.【解析】第(1)题,地势越高,空气越稀薄,气压越低。
第(2)题,海拔越高,距地面越远,获得的地面辐射越少,气温越低。
第(3)题,在山顶与山谷之间形成热力环流,白天吹谷风,晚上吹山风。
【答案】(1)P A>P B>P C。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练案[6] 第二章 第1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练案[6]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单项选择题(2022·河北衡水模拟)霜冻是大范围的农业气象灾害,危害大小主要与霜冻出现的时间、强度、作物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有关,苹果树遭受冻害程度与树冠高度也相关,遭受冻害的苹果树坐果少。
我国北方某苹果园内果树树冠高度在1米~4米之间(如下图)。
据此完成1~2题。
1.该果园内苹果树最易遭受冻害的树冠高度是(A)A.1米B.2米C.3米D.4米2.下列可预防霜冻的措施有(B)①矮化栽培②燃烧柴草③提前灌水④增施无机肥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第1题,由大气受热过程相关知识可知,大气增温直接能量来源于地面辐射,霜冻灾害来临时,距地面越近,降温越快,霜冻越重,随树冠部位的升高,冻害减轻,故该果园内苹果树最易遭受冻害的树冠高度是1米。
第2题,燃烧柴草可使近地面笼罩一层烟雾,增强大气逆辐射,提高贴近地面的空气温度;对麦田、果树进行适时合理灌溉,可增大土壤比热容,使土壤和贴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下降缓慢,达到减轻或防御霜冻的目的;矮化栽培的植物更易遭受冻害;能否减轻植物遭受冻害的程度与增施无机肥无关。
(2022·江苏无锡模拟)近年来,滑翔伞运动成为国内年轻人追捧的极限运动之一。
滑翔伞需要借助自然上升气流达到滑翔与滞空目的。
图1示意滑翔伞运动的部分自然动力原理,图2是我国某大型滑翔伞训练基地(30°N,120°E)附近地形图。
据此完成3~4题。
3.图2中滑翔伞训练基地的自然条件特别适合这项运动,因其(C)①起飞场位于山谷,地形较低平开阔②三面环山,风向较稳定③起飞场高度适中,与山麓落差约370米④全年气候暖湿适合训练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4.图2中甲、乙两地驾滑翔伞滑翔和滞空需要借助不同的上升气流,其中(B) A.在甲地主要借助山脊气流上升B.乙地上升气流白天比夜晚强烈C.甲地气流不会受人类活动影响D.在乙地主要借助热气流上升[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图中滑翔伞训练基地的起飞场位于山脊上,三面环山,风向较稳定,起飞场海拔约410米,山麓海拔在0~50米之间,两地落差约370米;该地位于北纬30°附近,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高一】高一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训练试题(有答案)
【高一】高一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训练试题(有答案)
j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典例解析】
例1。
(04)对流层的上升气流将使飞行中的飞机颠簸。
对流层气流上升的原因是上
层的实际温度低于理论温度(根据垂直下降率计算的温度)。
下图显示了四个对流层的温
度分布。
基于此,回答以下问题。
(1)图①表示的气温降低速率在()
a、 3000以下,低于垂直下降率
b.3000~6000高于垂直递减率
c、低于6000等于垂直下降率
d.6000以下均低于垂直递减率
(2)飞机可在5000高度平衡飞行()
a.①b.②c.③d.④
分析:(1)要正确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对流层温度的垂直下降率是每上升
1000度下降6℃。
A在选项中,温度在3000℃内降至30℃以上;平均温降约为10℃/1000,高于温度的垂直下降率。
在方案C和D中,6000内的温降大于50℃,温降率也高于垂直
下降率。
在B项中,高差为3000至6000,温度下降约20℃,这也高于垂直下降率。
(2)①图中近地面气温20℃左右,按理论垂直递减率5000高度应为-10℃左右,实
际在-30℃左右,低于理论气温,接材料所示,飞机在此层不能平稳飞行。
同时②、③两
图也不符合题意。
④图中,地面气温10℃左右,5000高度理论气温值应为-20℃(每上
升1000气温下降6℃,上升5000共下降30℃),实际气温值为-10℃,高于理论气温值,故飞机可以在5000高度平稳飞行。
回答:(1)B(2)d
j。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选择题1、关于热力环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热的地方在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为高压B、在热力环流形成后,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C、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D、在热力环流系统中,气流不一定由高压流向低压2、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A、地面辐射B、大气辐射C、太阳辐射D、大气逆辐射3、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A、太阳辐射B、大气辐射C、地面辐射D、大气逆辐射4、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A、太阳辐射B、地区间的冷热不均C、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D、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5、下列辐射中波长最短的是( )A、地面辐射B、太阳辐射C、大气逆辐射D、大气辐射6、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为()①青藏高原距离太阳近②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高度角大③地势高,空气稀薄④白天太阳辐射强⑤云层厚⑥夜晚大气逆辐射弱A、①②③B、④⑤⑥C、③④⑥D、②⑤⑥7、以下现象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无关的是()A、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气温不太高B、臭氧能够防止紫外线对地表生物的危害C、夜晚多云比白天多云气温高D、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温暖8、北半球高空一架飞机自西向东飞行,飞机的右侧是高压,左侧是低压。
下面的叙述正确的是()A、飞机逆风飞行B、飞机顺风飞行C、风从南侧吹来D、风从北侧吹来9、下列四个箭头能表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A、aB、bC、cD、d10、下列四幅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A、B、C、D、二、综合题11、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量,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从而引起城市和郊区之间的小型的热力环流,称之为城市风。
读“城市风示意图”,回答问题。
(1)市区与郊区相比,近地面( )A、气温高,气压高B、气温高,气压低C、气温低,气压低D、气温低,气压高(2)若在图中布局化工厂,为了减少城市风对市区空气的污染,应选择( )A、甲B、乙C、丙D、丁(3)根据城市风的原理,今后城市造林的重点应该在( )A、市区B、近郊区C、远郊D、农村12、倒春寒是指春季回暖过程中由冷空气活动造成的气温持续低于同时期气温平均值,并对农业生产等造成影响的气象灾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时知能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射。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黄河流域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等值线图(单位:MJ/m2) 1.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B.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增加
C.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D.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减少
2.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
B.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弱
C.空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
D.空气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
3.(2010·广州模拟)如图所示,该地当天的地理环境最可能出现()
我国某地某日气温变化曲线示意图
A.白天多云,夜间晴朗B.大气逆辐射较强
C.夜间风力较大D.昼最短夜最长
(2011·银川模拟)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悬浮体。
2010年入冬以来,华北地区遭遇多次大雾天气,有些地区的能见度甚至只有50米左右。
气象台也多次发布大雾黄色预警。
据此完成4~5题。
4.深秋、初冬时节是该地大雾的多发期,这其中的道理是() 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
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
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
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干燥空气又提供了足够的扬尘颗粒
5.白天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A.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
B.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
C.大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D.大雾增强大气逆辐射
读图,回答6~7题。
6.若上图表示热力环流形势,则a地与b地的气压(P)和气温(T)的大小关系是()
A.P a>P b;T a<T b B.P a<P b;T a<T b
C.P a<P b;T a>T b D.P a>P b;T a>T b
7.若图示地区在北半球,理论上,c、d两地间的稳定水平气流方向(风向)为()
A.南风B.东北风C.东风D.西南风
2010年8月28日至9月8日中国水上运动会在山东省日照市举行,海上风力适中,帆船项目顺利完成。
读下图,回答8~10题。
8.影响海上风力大小的主要因素有()
①地转偏向力②摩擦力
③水平气压梯度力④惯性离心力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9.导致图示现象发生的大气运动形式,最可能是()
A.城市热岛环流B.海陆风
C.季风环流D.山谷风
10.图中大气污染危害较大的是()
A.春季B.秋季C.白天D.夜间
在水库及其周围,由于热容量的差异,导致了局部小气候的产生。
回答11~12题。
11.若该水库旁建有一度假村,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该水库与度假村之间风向的是()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2.关于水库对库区周边地区的影响,正确的是()
A.风力减弱
B.雷电、阵雨等天气现象减少
C.气温年较差增大,日较差减小
D.增加周边地区空气湿度
右图示意某一等高面。
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 M、P N,M、N之间的气压梯度力相同。
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
据此回答13~15题。
13.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 M>P N,则O点风向为()
A.⑥或⑦B.②或⑥C.④或⑧D.③或④
14.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 M<P N,则O点风向为()
A.③或④B.②或⑧C.③或⑦D.⑥或⑦
15.近地面,空气作水平运动时,所受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合力方向()
A.与空气运动方向是180°角
B.与空气运动方向成90°角
C.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90°角
D.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180°角
二、综合题(共40分)
16.读“大气热量传递与平衡示意图”,回答问题。
(20分)
(1)据图分析下列现象产生的原因,并说明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哪一过程相关。
①冬半年的霜冻多发生在晴朗的夜间。
②塔里木盆地的昼夜温差大。
(2)一般情况下,就多年平均而言B=A+C+D。
但是近若干年来,上述平衡被打破,“=”变成了“>”。
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②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水汽难以进入,云量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少,大量太阳辐射到达地面,近地面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气温低。
甲,丙。
(2)化石燃料的燃烧,森林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温室气体吸收并保存地面辐射和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使大气热量收入大于支出。
17.读北半球某地面水平气压分布图,回答问题。
(20分)
(1)就气压状况而言,图中A与B中低压中心是________,B与C中高压中心是________。
(2)若该地气压只受温度影响,则A、B、C中地面温度最高的是________。
(3)右图为沿AB作的剖面图,完成AB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气压值P A、P B、P A
′、P B′的大小顺序是________,气温值T A、T B、T A′、T B′的大小顺序是________。
(4)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AB高空等压面状况的示意图是()
(5)在图中甲处画出风向及其所受的力。
答案及解析
1-2【解析】第1题,分析甲、乙、丙三地附近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等值线分布状况可知,甲、乙两地的有效辐射介于2 600~2 700之间,丙地小于2 000。
从图示有效辐射的变化看,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从乙地向丙地逐渐减少,从丙地向乙地逐渐增加,从甲地向乙地变化不大,比较选项叙述,只有C项正确。
第2题,地面辐射的强弱除与地面温度有关外,还和下垫面的性质有关。
地面温度
越高,地面辐射越强;天空云量越多,湿度越大,大气逆辐射也越强。
【答案】 1.C 2.B
3【解析】白天多云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较低,如夜晚晴朗则大
气逆辐射弱,气温下降明显,日出前后应达到最低,但图中夜间气温变化不大较平稳,说明大气保温作用强,故夜晚可能是多云或阴天,A项错,B项正确;夜间气温变化较小故风力较小;昼最短夜最长应是冬至日,该地整体气温高,不可能是冬季。
【答案】 B
4-5【解析】第4题,雾的形成是气温降低水汽凝结的结果,此过程需凝结核。
第5题,大雾天气能见度低的表现是天空昏暗,原因在于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
【答案】 4.D 5.B
6-7【解析】第6题,根据垂直方向上气流运动状况分析:T b >T a,P b<P a。
第7题,根据P b<P a判断P c>P d,水平气压梯度力由c指向d,该地区为北半球,高空中不受摩擦力影响,故c、d间的风向是东风。
【答案】 6.A7.C
8-10【解析】第8题,水平气压梯度力及摩擦力影响风力的大小。
第9题,由图示中烟尘飘移可判断风向,此现象发生的原因是由
海陆风导致。
此现象的发生与昼夜变化有关,故不是季风环流。
第10题,白天吹海风,沿海企业排放的烟尘飘向城市,带来大气污染。
【答案】8.B9.B10.C
11-12【解析】第11题,根据温压定律来判断,近地面温度高,气压低;温度低,气压高;大气由气压高的地区流向气压低的地区。
白天水库温度低,夜间
水库温度高,由此判断③④正确。
第12题,水库改变局部地区的地面状况,使气温变化减小,日、年变化减小,湿度增大,降水量增多,水面摩擦力小,风力增大。
【答案】11.B12.D
13-15【解析】第13题,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 M>P N,则O 点风向应考虑两种情况,近地面为⑥,高空由于忽略摩擦力的作用,向右偏转至与等压线平行,即⑦。
第14题,高空空气不考虑摩擦力,所以风向应与等压线平行。
由于不确定此图所在半球,所以在北半球高空应为③,在南半球高空应为⑦。
第15题,在近地面,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共同影响风向和风速,两力的合力与另一力的方向成180°角。
【答案】13.A14.C15.D
16【解析】第(1)题,结合大气的热力作用分析。
第(2)题,从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和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分析。
【答案】(1)①晴夜少云,大气逆辐射弱,大气保温效应差,
气温低。
丙。
17【解析】第(1)题,由图中等压线数值即可确定。
第(2)题,根据热力环流中上升气流形成的原理可知,地面温度越高,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越多,近地面气压越低。
第(3)题,热力环流的形成根据所学知识可确定。
A、B、A′、B′气压大小的判定,A、B大小明确,其对应高空的A′、B′相反,且越向高空气压越低,即高空的气压低于近地面。
气温判断时注意高空气温比近地面气温要低,而高空两处大小与近地面两处大小一致。
第(4)题,高空等压面弯曲状况与地面相反。
第(5)题,根据风向判断步骤及各个力的特点绘制。
【答案】(1)B C(2)B
(3)逆时针方向画箭头P A>P B>P B′>P A′(或P A′<P B′<P B<P A )T B>T A>T B′>T A′(或T A′<T B′<T A<T B)
(4)B(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