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诗歌表达技巧综合训练(附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2020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 专题2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含答案

2020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 专题2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含答案

第三节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两船并行”与“八音齐奏”明朝永乐年间的兵部尚书陈洽,自幼聪明过人。

据说他八岁那年,一次随父亲到河边散步,看见两船驶来,有帆的一只比摇橹的一只行驶得快,父亲即景出联:两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陈洽正思索下联时,忽然传来了悠扬动听的牧笛声,于是高声念道:八音齐奏,笛清莫若箫和。

上下联各涉及哪几个历史人物?各有什么含意?答案:此联构思奇巧,巧妙地用了谐音手法,使历史名人在联语中出现。

上联:“橹速”谐“鲁肃”,“帆快”谐“樊哙”,下联:“笛清”谐“狄青”,“箫和”谐“萧何”。

1.从近年的高考来看,对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考查重点是什么?考查重点是诗歌的修辞手法技巧、表达方式技巧和表现手法技巧,结构手法技巧涉及得较少。

从近三年的高考来看,新课标全国卷Ⅰ在2015年、2014年考查了表达方式技巧,2013年考查了表现手法技巧,其他省份的高考对诗歌的修辞手法技巧、表达方式技巧和表现手法技巧涉及了很多。

2.高考对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考查主要有哪几个角度?其中常考角度有:鉴赏古代诗歌的修辞手法技巧、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方式技巧、鉴赏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技巧、鉴赏古代诗歌的结构手法技巧。

3.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可从哪些方面入手?(1)仔细审题,看清题干要求。

看清题目设置的鉴赏角度,是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手法中的哪一个角度。

(2)熟记常见的表达技巧术语。

将鉴赏表达技巧的常用术语熟记于心,做到表达规范。

(3)掌握常见表达技巧的特点及效果。

(4)规范基本的答题步骤。

注意结合诗句分析。

1.(2015·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注】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2020-2021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卷-诗歌阅读(表达技巧)+诗歌鉴赏专项练习

2020-2021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卷-诗歌阅读(表达技巧)+诗歌鉴赏专项练习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卷-诗歌阅读(表达技巧)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卷诗歌阅读(表达技巧)题组一表达方式类1.(·湖北八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8分)访秋①李商隐酒薄吹还醒,楼危望已穷。

江皋当落日,帆席见归风。

烟带龙潭白,霞分鸟道红。

殷勤报秋意,只是有丹枫。

【注】①此诗为诗人客居桂林时所作。

☆(1)颈联与尾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4分)(2)这首诗是如何表现“访秋”之“访”的?请作简要分析。

(4分)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颈联是诗人的所见,“烟带龙潭白,霞分鸟道红”,是说渐起的暮霭,有如轻纱般地笼罩在龙潭上,潭水一片银白;余霞照在只有鸟儿才能飞过的高峻的山上,山岭被映成一片红色。

这两句初看起来,山红水白,好像美景一片,但仔细品味,却不难发现包蕴其中的异乡情调,以及客居异地在日暮时分很容易勾起的乡国之思。

尾联中诗人登楼而访,望不见往年习见的北方秋色,此时此地,那殷勤地报告秋意的,只有一树树红枫。

诗人用“殷勤”和“报”,将丹枫人格化,在一片苍茫寥落中,特别报告了令人忆念而寻访的秋意,显得富有深情。

而“只是”二字,一方面真实地写出了桂林地暖的自然特点,另一方面也婉转地表示出诗人在桂林的孤独处境和落寞情怀,那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倒远不如看似无情实多情的丹枫亲近,诗人在异乡的艰难,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思乡之情,在这里被表达得更为曲折和深沉。

(2)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首联写诗人万里投荒,愁思难已,于是借酒浇愁,谁知酒味淡薄,西风吹来,酒意全消,于是登楼远望,一片苍茫。

一个“望”字,点明了诗题中的“访”,并领起全篇。

中间两联,就是诗人望中所见。

诗人先是使用反衬手法,通过落日归帆的景象,来表现自己有家难归的苦闷。

再写烟白霞红的景象,表明秋色不浓,望不见往年习见的北方秋色。

只有一树树红枫,给人一点难得的慰藉。

答案:(1)①色彩(视觉)描写:烟白,霞红,秋色正丽,色彩对比鲜明。

高中语文2023高考诗歌表达技巧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和解题技巧)

高中语文2023高考诗歌表达技巧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和解题技巧)

高考语文诗歌表达技巧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修辞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登东山寄昌叔①王安石城上啼乌破寂寥,思君何处坐岩峣②。

应须绿酒酬黄菊,何必红裙弄紫箫。

落木云连秋水渡,乱山烟入夕阳桥。

渊明久负东篱醉,犹分③低心事折腰。

【注】①本诗写于1051年,作者时年31岁,担任舒州通判。

昌叔:王安石的妹夫。

②岩晓:高山。

③分:甘愿。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以声衬静,用划破寂静的乌啼之声,渲染出了秋日傍晚的空寂,自然的引出了下文对昌叔的思念之情。

B.第三句想象二人相逢之后,登高赏菊,相对酣饮。

“黄”对“绿”,色彩清新中带着明艳,场面十分欢快。

C.颈联写诗人极目远望,只见流云将“落木”“渡口”连成一片,山峦缭绕,落日依依。

意境开阔,气韵生动。

D.尾联用典,既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高洁品质的钦佩之情,又表达了对陶渊明竟也曾因仕途而折腰的深深遗憾。

2.辛弃疾在《水龙吟》中,有这样的感叹:“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王安石这首诗颔联中的“红裙”与辛弃疾《水龙吟》中的“红巾翠袖”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者表情达意有何不同?二、表现手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二月十九日携白酒鲈鱼过詹使君食槐叶冷淘①苏轼枇杷已熟粲金珠,桑落初尝滟玉蛆②。

暂借垂莲十分盏,一浇空腹五车书。

青浮卵碗槐芽饼③,红点冰盘藿叶鱼。

醉饱高眠真事业,此生有味在三余④。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十月,苏轼被贬惠州。

詹使君,指惠州知州詹范。

②玉蛆,浮在酒面上的白色泡沫。

亦以代酒。

③槐芽饼,即槐叶冷淘,我国古代一种传统凉食。

④三余,典出三国董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意在强调这些被人们忽略的闲暇时间可以用来读书。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既点明时节,又描述美食美酒,引出了下文苏轼与詹使君宴饮情景的描写。

B.颔联写诗人用荷叶杯盏,斟满美酒,痛饮一番,来浇空有满腹经纶的胸中块垒。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必考专题六: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含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必考专题六: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含解析)

专题06 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等)★★考点解读★★表达技巧既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的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考查时,可以就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也可以综合在一起进行。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的高频考点。

★★技巧点拨★★❖常见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

诗歌鉴赏通常涉及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此外还有记叙(多用于叙事诗)和议论(多用于点明诗歌主旨)等。

(2)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对偶、夸张、借代、设问、反问等,其特点和用法跟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大致相同。

(3)谋篇布局:主要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铺垫、层层渲染、先总后分、过渡、先景后情、卒章显志、伏笔、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等。

(4)其他常见表现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象征)、借事抒情、寓理于景、借古讽今、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对比、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白描等。

❖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第二步: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

第三步:指出运用该手法的作用(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传达了怎样的旨趣,产生了怎样的效果等。

)★★经典例题★★一、【2019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韩愈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9.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9.“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

高考诗歌表达技巧综合训练(附答案解析)

高考诗歌表达技巧综合训练(附答案解析)

高考诗歌表达技巧综合训练(附答案解析)一、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1~2题。

(本题共2小题,9分)江南曲沈括新秋拂水无行迹,夜夜随潮过江北。

西风卷雨上半天,渡口微吟含晓碧。

城头鼓响日脚垂,天际笼烟锁山色。

高楼索莫临长陌,黄竹①一声无北客。

时平②田苦少人耕,唯有芦花满江白。

注①黄竹:竹篙,代指撑船人。

②时平:太平时代。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开头两句交代季节特征,描写秋风掠过江水,乘夜随江潮到江北的情景。

B.“笼”“锁”描写清晨时分的景象,天边的云烟笼罩着山峰,像要锁住山色一般。

C.“高楼”句写高楼临近大路本该热闹,但因天色尚早、行人稀少而显得寂静。

D.诗歌最后两句用田野少人和江上芦花白对比,营造出一种孤单、寂寞的意境。

2.从艺术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诗歌第四句。

(6分)答案解析:1.D [“田野少人和江上芦花白对比”分析错误,最后两句描写的画面没有形成对比。

] 2.①拟人手法。

把江波荡漾的声音说成细吟微唱,说渡口含着一泓碧水,形象生动。

②化静为动。

渡口本是静态,但写渡口微微张开嘴巴,含着碧水,使景物富有动感。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

(本题共2小题,9分)秋风(其二)杜甫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代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

B.诗的第二句和“不尽长江滚滚来”一样虽表达了桑榆晚景的感伤,但都营造了磅礴之感。

C.诗的前四句从不同角度写景,写诗人所感、所见,所听,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

D.诗中“白发”代指诗人自己;“庭树”则化用陶潜《归去来兮辞》中的“眄庭柯以怡颜”。

2、请结合诗的后两联,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6分)答案解析:1、B.“但都营造了磅礴之感”错,“不尽长江滚滚来”营造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之感,本诗的第一句“东流之外西日微”表达诗人悲伤苦闷之情,没有磅礴之感。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精选精练卷附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精选精练卷附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精选精练卷南阳期末(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终南别业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进入中年以后即开始厌倦世俗生活,信奉佛教,晚年便归隐于终南山,“南山陲”指他的别墅所在地。

B.作者经常独自一人游山赏景,自得其乐,“胜事”指的是山中美景。

C.颈联具体描写游玩的情景,作者沿着山溪走到水的尽头,便坐下来欣赏白云从山间升起,闲适之情溢于言表。

D.作者在游山过程中偶然遇到一位老人,与之谈笑甚欢,竟舍不得让老人回去了,由此可见作者的悠闲和热情。

'15、颔联中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两个字?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14.D(“舍不得让老人回去”错,“热情”之说不当)15.(6分)两个字是“独”“空”。

(2分,每个1分)“独”,只身一人,诗人独自游山,随兴而为,自由自在,满眼美景不需与人共享,只求自己心会其趣而己。

(2分)两字传神地写出了诗人归隐生活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

(2分)(意合即可)郑州市第一次质量预测试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早发制中石城寺赵嘏暂息劳生树色间,平明机虑又相关。

吟辞宿处烟霞去,心负秋来水石闲。

竹户半开钟未绝,松枝静霁鹤初还。

明朝一倍堪惆怅,回首尘中见此山。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首联写诗人宿于石城寺中暂息尘世奔忙,而次日黎明因要离去内心又为尘世思虑所扰。

B.颔联写诗人辞别山中宿处时烟霞散去,他为辜负这水石静美的秋景而深感遗憾。

C,尾联写诗人辞别之际想象明朝会为离别此地倍加惆怅,只能回望此山以慰藉情怀。

D.作品以时间为序结构全篇,焰叙事、描写、抒情于一炉,情意自远,饶有韵味。

15,请结合全诗,赏析这首诗的颈联。

【答案】14.B15.①写景上视听结合。

竹编的门半开半掩,寺院晨钟声隐隐在回荡,松枝在雨后苍翠而宁静,白鹤刚刚飞回停歇,描绘了一幅山林清晨图景,营造出幽深、静谧、出尘的氛围。

(高频考点)2020高考语文之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专题精练 附解析

(高频考点)2020高考语文之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专题精练 附解析

2018年2017年2016年课标全国Ⅱ卷14,用典,5分9,铺垫,6分北京卷16,写作手法,3分16,听觉+视觉,3分山东卷14(1),修辞,4分天津卷14(3),艺术手法,3分14(2),表现手法,3分江苏卷11,表达效果,5分10,选材效果,5分浙江卷20,点染手法,6分20,叙述+对比,6分22,叙事特色,4分【调研1】(2018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送王昌龄李颀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

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夜来莲花界①,梦里金陵城。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注】①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

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

【答案】①“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

②“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

③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手法的把握。

考生首先要明确何为“点染手法”,再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诗歌标题点明该诗为离别诗,第一句“送君多暮情”点明伤别之情。

接下来详细地描写了景物,把暮景层层铺开,渲染了幽淡惆怅,烘托了离别之情。

诗歌最后“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表达了对朋友远去的依依不舍。

【调研2】(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2020-2021全国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高考模拟和真题汇总及详细答案

2020-2021全国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高考模拟和真题汇总及详细答案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辛弃疾堂上谋臣帷幄,边头猛将干戈。

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与曰可。

此日楼台鼎鼐①,他时剑履山河。

都人齐和《大风歌》,管领群臣来贺。

【注释】①楼台鼎鼐:楼台指相府,古时把宰相治国比作鼎鼐调味。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开篇写堂上有善谋的贤臣,边疆有能战的将士,表达出对朝廷力量的肯定。

B. 诗人化用孟子的名言,指出只要南宋上下齐心,共同抗敌,北伐是可行的。

C. 下片写诗人眼见政治腐败,山河破碎,却依然对北伐的大好前景充满信心。

D. 本词语言晓畅,运用很多口语化的句子,读来朗朗上口,增加了词的魅力。

(2)从对北伐的情感态度上看,本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相比,有什么不同?【答案】(1)C(2)本词上片分析北伐的大好形势,下片鼓励大家积极投入到抗金事业中去,表达了爱国军民企盼北代的共同心声,充满了胜利在握的豪情和壮志。

“元嘉草草”三句诗人借元嘉帝轻率鲁莽,想建立不朽战功,却落得仓皇逃命的故事,提醒南宋统治者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不要冒进。

【解析】【分析】(1)C项“下片写诗人眼见政治腐败,山河破碎”表述错误。

下片先写今日治国,再写明年胜利在握,表达了对北伐大好前景充满信心。

故选C。

(2)本题要求从对北伐的情感态度上看,本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相比,有什么不同?本诗中根据上片“堂上谋臣帷幄,边头猛将干戈。

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与曰可。

”可知上片分析北伐的大好形势;根据下片“此日楼台鼎鼐①,他时剑履山河。

都人齐和《大风歌》,管领群臣来贺。

”可知下片鼓励大家积极投入到抗金事业中去,表达了爱国军民企盼北代的共同心声,充满了胜利在握的豪情和壮志。

而“元嘉草草”三句诗人借元嘉帝轻率鲁莽,想建立不朽战功,却落得仓皇逃命的故事,提醒南宋统治者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不要冒进。

2020-2021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

2020-2021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

2020-2021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①辛弃疾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②,君王得意,一战东归。

追亡事③,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④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

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安得车轮四角⑤,不堪带减腰围。

【注释】①这首词是孝宗淳熙八年(1181)秋天,作者在江西安抚使任上,为原江西路转运判官张仲固奉调兴元知府设宴饯行,有感而作此词。

兴元,汉中。

②指刘邦占领关中事三秦,即雍、塞、翟三国地。

③追亡事:韩信投奔刘邦之初不得重用,趁机逃跑,萧何知道韩信是难得的人才,将韩信追回,并在刘邦面前力荐,韩信遂得刘邦重用。

④一编书是帝王师:张良闲步游下邳,有一老者给他一卷书说,读了这卷书可以辅佐君王。

⑤车轮四角:车轮生出四角,意为使离人无法即刻离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的开篇两句,追忆了汉初三杰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基业的历史往事,既写出了刘邦开创基业的雄豪意气,也表达了自己渴望光复故土,洗去金军侵略耻辱的一腔报国之志。

B. “一编书”,用张良佐汉的故事,写出张仲固可堪帝王之师;“小试”,有微讽之义,既讽刺宋朝不重用大才,又暗含词人勉励张仲固帅兴元只是牛刀小试,今后必能为国大用。

C. 本篇语言颇为精练,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如“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原是唐代李峤的诗句,但词人却能一扫消极情绪,以之恰到好处地描写了热泪纵横的爱国情景。

D. 词的最后两句,以对方思念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词人对友人别后相思的满腹离愁,这种抒情方式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本词的结构颇为紧凑,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答案】(1)D(2)①上阕先追忆刘邦以汉中为据,重用贤才,多谋善战,剑指关中,开创汉朝基业的雄豪意气;接着笔锋一转,以“追亡事,今不见”一句加以过渡;由历史的回顾转向眼下的现实,既感慨再也见不到汉初风云际会,君臣相得的盛况,又痛惜眼前山河分裂、神州陆沉的现状。

2020-2021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综合题含答案解析

2020-2021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综合题含答案解析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其二)杜甫變府①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②。

画省③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⑤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注】①夔府:夔州。

杜甫当时流寓于此。

②八月槎:晋张华《博物志》记载:传说有一个住在海边的人,年年八月海水涨时见有浮槎去来,可达天河。

槎,木筏。

③画省:指尚书省。

汉代这个衙门用胡粉涂壁,上而画有古代贤人烈女,故名。

④伏枕:指生病。

⑤山楼粉堞:指白帝城楼涂着白粉的齿状短墙。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紧承《秋兴》(英一)结句"白帝城髙急暮砧”写起,写出了孤城落日壮阔之景。

B.诗人思念北斗方向的长安,见出思乡之切:“每依"表明这样的遥望凝想已是常态。

C.耳边的猿啼声声可闻,故曰"实",盼望的归舟迟迟未有,故曰"虚",令人悲慨。

D.诗人而对夔州的藤萝月色,想象京华的芦荻光影,不觉百感交集,怅然若有所失。

(2)这首诗将眼前的景物与心中的思念融合在一起,前人论之曰"身居夔府,心在京华”。

试从诗中找两个例子加以分析,并说说这样写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1)D(2)①第一联,由眼前的"孤城落日",联想到"北斗京华”,写出了诗人千里飘零、思念故都的情怀;第二联,"听猿实下"与"奉使虚随”对举,写出了现实情境的凄凉,回归梦想的破火:第三联,"画省”与"山楼”对举,将往昔朝中的荣光与今日荒城的寂寥交织在一起,不胜悲慨。

②这样写,虚(心中念)实(眼前景)交织,时空交错,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开拓了诗歌的意境,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解析】【分析】(I)D项,“诗人而对夔州的藤萝月色,想象京华的芦荻光影"中"想象" 一说错误,从诗中来看,"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意思是"你看,山石上爬满了藤萝。

高考诗歌鉴赏的解题技巧与习题并答案

高考诗歌鉴赏的解题技巧与习题并答案

高考诗歌鉴赏的解题技巧及习题并答案一、表达技巧的种类(一)修辞手法:(二)表达方式:抒情可分为:(三)表现手法:(四)行文构造:(五)材料取舍:。

二、可以推断诗句中用了何种表达技巧(一)修辞手法1.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解析】比方、拟人。

2.苏轼《减字木兰花·己卯儋耳春词》:“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

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解析】反复。

3.王维《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解析】夸大。

4.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木兰诗》“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解析】互文。

5.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解析】设问。

6.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解析】双关。

7.裴迪《送崔九》“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解析】用典。

8.王安石《叠题乌江亭》“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解析】反问,。

9.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解析】对偶。

(二)表达方式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解析】直抒胸臆。

2.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解析】借景抒情。

3.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解析】托物言志。

4.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解析】借古讽今。

5.贾岛《暮过山村》“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解析】多角度描写。

(三)表现手法1.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解析】今昔比照,。

2.李贺《将发》“东床卷席罢,护落将行去。

秋白遥遥空,日满门前路。

”【解析】虚实结合。

3.岑参《寄左省杜拾遗》“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解析】运用反语,。

2020-2021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分类练习 诗歌鉴赏综合解答题附答案

2020-2021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分类练习 诗歌鉴赏综合解答题附答案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各题。

舟过安仁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①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②。

夜宿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注释】①怪生:怪不得。

②使风;本诗中指用伞当帆,促使渔船向前行驶。

(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舟》诗是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被一艘小船上孩子们的行为触动有感而作。

《夜》诗的题目表明了诗歌内容为诗人在徐公店住宿时所看到的景象。

B. 《舟》诗中两个小孩虽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撑船,用的竹竿船桨都收放起来了,令人感到奇怪。

《夜》诗描写了初春时节乡村里盎然的春意和天真可爱的儿童。

C. 《舟》诗中的后两句形象准确地写出了诗人明了真相后的恍然,读完全诗,我们仿佛可以感知到诗人的豁然开朗和哑然失笑。

D. 两首诗语言浅白,形象鲜明,作者描绘不同的生活场景,表现出了同样高超的艺术构思。

(2)杨万里诗中对儿童稚态的描摹,往往能够起到点活全诗的作用。

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对此加以分析。

【答案】(1)B(2)《舟过安仁》是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

“收篙停棹”,“无雨都张伞”,目的不是遮头,而是促使渔船向前行驶。

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童真稚气赞赏有加。

《夜宿徐公店》先写田园风光,再描绘儿童扑蝶图。

“急走”“追”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

“无处寻”写出了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形象,引发人想象。

两首诗对儿童稚态的描摹都很生动有趣,既表明了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又可看出诗人的童心不泯。

【解析】【分析】(1)B项分析不当。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无语都张伞”;“树头花落未成阴”,花瓣从枝头纷纷飘落,嫩叶还未长出。

由此可知,《夜》诗描写的是暮春农村的景色。

选项说“初春时节”是错误的。

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详解与对点练习(附答案解析)

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详解与对点练习(附答案解析)

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详解与对点练习(附答案解析)一、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另一事物,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

运用比喻可以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繁冗为简洁。

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夸张:就是为达到某种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

运用夸张可以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

运用拟人可以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形象。

如:羌笛何需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对偶:就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句子表示两个相对、相近或相关的一种修辞方式。

运用对偶可以使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音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

如: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洲。

——崔颢《黄鹤楼》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法。

运用排比可以使结构紧凑,文意贯通;增强文章的气势,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木兰诗》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

运用反复可以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

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借代:就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而借用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

运用借代可以使诗歌生动活泼,使语言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设问:就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运用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双关:就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的修辞,有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两种。

2020-2021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综合题及答案解析

2020-2021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综合题及答案解析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观兵杜甫北庭①送壮士,貌虎数尤多。

精锐旧无敌,边隅今若何。

妖氛拥白马②,元帅待雕戈。

莫守邺城下,斩鲸辽海③波。

【注】①北庭:都护府名。

②妖氛拥白马:指安史叛賊。

③辽海:叛贼史思明的老巢,今辽河流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中的"虎”是指勇猛的战上,而"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中的"虎"指如猛虎一样的气势。

B. 额联表现部队精锐,气势无敌,对其寄予了厚望:"边隅"指"邺城",是指前线作战之地。

C. 题目“观兵","观"是指观看,"兵"是指正在出征的战士,本诗写了战前的预设与战后的喜悦心情。

D. 本诗综合运用了比喻、对比等艺术手法,融叙事、议论为一体,语言精炼,笔力雄健。

(2)结合全诗,分析"斩鲸"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态度。

【答案】⑴C(2)①斩鲸,就是斩首的意思,是指直剿叛军老巢、平泄叛乱:用了比喻的手法。

②对出兵决战、平泄叛乱充满期待与自信;从诗中"壮士""貌虎”"精锐""元帅”等词语,可以看出战前准备充分,士气髙昂。

③表现出擒贼先擒王、不达目的不罢休、斩草除根的必胜决心和意志:暗含了对和平生活的期待与向往。

【解析】【分析】(1)C项原诗是作者观看将士们岀征,表现了他们的勇猛,主要写了战前的预设,对必胜的信心。

作者写的是战前,还没开始作战,也就无所谓"战后的喜悦心情"。

故选C。

(2)本诗"斩鲸”,是斩首的意思。

"斩鲸”运用了比喻,比喻平立叛乱势力;"斩鲸辽海波”,是指应该率军直捣敌人巢穴,平圮叛乱。

本题要求结合全诗来分析"斩鲸"所表达的情感。

2020-2021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 综合题及详细答案

2020-2021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 综合题及详细答案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海棠(唐)郑谷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

秾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①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

菩萨蛮(唐•五代)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注释】①莫愁:古代美丽女子的代称。

(1)郑谷诗的颔联抓住了海棠在________时秾丽的颜色和娇娆的形态。

(2)郑诗写“莫愁粉黛临窗懒”,温庭筠词写“懒起画蛾眉”,两诗都写到人物之“懒”,作用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新著雨、花待放(2)①本诗写莫愁的懒是表现她临窗欣赏海棠入迷,所以忘记梳妆,从侧面表现出海棠的娇艳美丽,用女子来衬托海棠,能更加突出海棠的形象特征。

②温诗中的“懒”是一种慵懒,表现女子美貌如花却无人相伴、无人赏识的孤寂,是正面描写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1)首先圈出颔联,即“秾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然后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即海棠花最秾丽是在刚刚著雨之时,最妖娆在要开的时候,由此可见,海棠最美最动人之处就在于含苞待放之时。

海棠花蕾“新著雨”而又在“欲开时”,色泽分外鲜红艳丽,看上去有如少女含羞时的红晕,娇娆而妩媚。

海棠显得别具一番风韵,显得异常之美。

(2)首先看郑诗,“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那美丽勤劳的莫愁女为欣赏海棠的娇艳竟懒于梳妆,善画海棠的画家梁广也为海棠的娇美所吸引而迟迟不动笔,不肯轻易点染,唯恐描画不出海棠的丰姿神韵。

海棠的美丽和风韵也就可想而知,真所谓,尽得风流。

此处写美人、梁广其实是为了侧面衬托海棠的特点。

然后再看温词,“懒起画蛾眉”,意思是“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此处的“懒”是“慵懒”,这是直接描写美人的情态,从词中来看,美人美貌如花却无人相伴、无人赏识,故“起”是“慵懒”,“画蛾眉”也是慵懒,这是正面描写人物形象。

2020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修辞与技巧手法”练习(附答案解析)

2020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修辞与技巧手法”练习(附答案解析)

就是落下一根针也仿佛可以听见。夸
36、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年不闻丝竹声
借代
37、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 《钗头凤》 叠字
38、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用典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
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
15.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想象的写作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
【答案】 14.BD
15. ( 1)首联“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洁白画绢
之上,突然腾起风霜气,原来纸上苍鹰,凶猛不同一般,“风霜起”是诗人看画时的
想象。( 2 )颔联“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由画面上鹰“耸身”的情态想象到
鹰想搏击狡兔时的心理状态;由画面上鹰“侧目”联想到鹰搏击前像发怒的猢狲的眼
2020年最新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修辞与技巧手法”练习
(附答案解析)
【典例解析】
1、【 2017 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8 分)
太湖恬亭【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更待夜深同徙倚
【 注 】 ,秋风斜月钓舟归。
14.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诗歌首联用惊讶的口气,一起笔就有力地刻画出画鹰的气势,吸引着读者,极赞绘 画的特殊技巧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B. 颈联描写画鹰身边的物件,正面描写画中的鹰形态逼真,而“可”、“堪”两字又 紧扣“画”字之题。 C. 全诗共八句,可分三层意思:一、二两句为第一层,点明题目,中间四句为第二层, 描写画面上苍鹰的神态,是正面文章,最后两句进到第三层,承上收结,直把画鹰当 成真鹰,寄托着作者的思想。 D. 作者借鹰言志,通过描绘画中雄鹰的威猛姿态和飞动的神情,以及搏击的激情,从 而表现了作者希望像雄鹰一样勇猛,表达他渴望建功立业却不得重用的悲愤心情。 E. 作为一首“题画诗”,本诗既描绘了诗人眼中所见之鹰,又写到了诗人心中所想之 鹰,这样的写法使鹰的形象更加生动、丰满。

2020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冲刺专题19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冲刺专题19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含答案)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考点精讲】【考点精释】考点说明:2020年《考试大纲》对“古诗文阅读”考试内容所作的规定中,“鉴赏评价”能力层级主要针对古代诗歌鉴赏:(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情分析: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营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方式。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构思立意等方面的技巧。

一般设计在客观题或单独的主观题中,在复习中一定借鉴高考题,作为训练材料,注意答题技巧,掌握答题方法,以达到复习的效果。

备考建议:从高考命题角度和命题方式看,高考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考查,主要包括判断技巧名称、分析技巧用法、比较技巧异同和评价技巧效果等。

【典例导引】(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

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作者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

故C错误。

【2017年高考新课标Ⅰ卷】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020-2021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综合经典题附答案解析

2020-2021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综合经典题附答案解析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陆游樵风溪上弄扁舟,濯锦江边忆旧游。

豪竹哀丝①真昨梦,爽砧繁杵又惊秋。

坠枝橘熟初堪翦,浮瓮酪香恰受篘②。

莫道身闲总无事,孤灯夜夜写清愁。

【注】①豪竹哀丝:指管弦乐。

②篘:滤(酒)。

(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自己在樵风溪上和濯锦江边乘船游玩,忆起往日之事,为下面“兴”作铺垫。

B. 颔联写听觉,既有管弦乐声,又有杵击砧石声,“惊”字写出诗人的惊喜之情。

C. 颈联选取熟橘和适合过滤的酒两种意象,分别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勾勒,生动形象。

D. “坠枝橘熟初堪翦”一句紧扣秋的特点,描摹秋的典型景象,语言清新典雅。

(2)请简要赏析尾联。

【答案】(1)B(2)尾联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诗人告诉人们,不要只看到自己非常清闲,谁能看到自己每天晚上孤灯相伴独自抒写内心的愁闷呢,表达出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之情。

【解析】【分析】(1)B项,这里的“惊”字是指夜晚捣衣声惊扰了诗人的梦,让他回到现实之中,对以往生活再生留恋之情,故选项中“写出诗人的惊喜之情”表述不正确。

故选B。

(2)本题中,尾联“莫道身闲总无事,孤灯夜夜写清愁”的意思是:不要说我身闲无事,我还每夜在孤灯下独自一个写抒发凄凉、愁闷情绪的诗。

“清愁”二字直抒胸臆,形象生动地表达出诗人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之情。

故答案为:⑴B;⑵尾联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诗人告诉人们,不要只看到自己非常清闲,谁能看到自己每天晚上孤灯相伴独自抒写内心的愁闷呢,表达出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之情。

【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

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在该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

2020浙江专用高考语文复习考点22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解析版)

2020浙江专用高考语文复习考点22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解析版)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古代诗歌鉴赏常常涉及的内容。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就是考查考生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分析其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的能力。

综观近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可知,高考对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考查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考查形式。

以主观表述题为主,仅极个别地区采用客观题的形式。

2.考查内容。

主要有:(1)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辨析,如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Ⅱ卷第14题;(2)考查辨析诗歌所运用的表达方式;(3)考查诗歌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效果,如2018年高考浙江卷第20题;(4)考查结构上的谋篇布局。

考生在备考时,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审视整首诗歌的内容,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其次,从诗歌的结构入手,理清诗歌的思路,辨析其表现手法;最后,纵览全篇,多角度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即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等多方面去综合分析。

预计2020年浙江高考仍会侧重于综合考查表达技巧,因此,考生不可掉以轻心。

考向一抒情方式1.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菊花【明】唐寅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感遇【唐】李白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

虽言异兰蕙,亦自有芳菲。

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

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

两首诗都刻画了“菊”的形象,但在表达情感时二者的作用却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唐诗借景抒情,通过遥想故园菊花的开放,感知秋天的来临,从而触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菊花是情感的触发点。

李诗托物言志,以菊自喻,通过写菊的“茎疏叶且微”,虽“自有芳菲”却“徒沾清露辉”,正当盛时却无人采摘,来象征自己不得赏识的际遇。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抒情方式。

题干没有明确指出诗中运用了哪种抒情方式,因此,考生在解题时,第一步就是要明确两首诗分别运用了哪种抒情方式,诗歌中的抒情方式一般有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两种。

第二步就是要明确两首诗歌抒发的情感,从唐诗“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中可知,本诗抒发的是游子思归之情,而写菊就是借景抒情;李诗主要展现了“自有芳菲”却“徒沾清露辉”,无人采摘的菊的形象,写菊实则是在写诗人自己,诗人只不过是借菊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情志,因而是托物言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译文: 秋风来了吹动我的衣裳,河川外的太阳逐渐微弱。 天气晴朗都急急忙忙的捣洗煮过的熟绢,路上的行人非常的少。 不知道明月是为了谁照路,反正迟早他会乘坐小舟归来。 头发慢慢白了依靠在庭树旁边,原来的庭院和水池已经和原来不一样。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 2 题。(本题共 2 小题, 9 分)
游襲阳怀孟浩然 白居易
军,曾经有一口吞下敌人的豪迈气魄。浓重的云层高挂在天上,原来是烽火狼烟点着了。红
润的面庞、 头发乌黑 ( 的年轻人 ) ,捧着雕饰精美的戈向西去戍边。 讥笑自古以来的儒生大多
耽误了宝贵的青春时光。 字里行间洋溢着一股豪气, 颇能振奋人心。 下片写老年家居江南水
谢池春 陆游 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烟夜举。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笑儒冠自来多 误。 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漫悲歌、伤怀吊古。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 度。
5
2020年最新
1、下列对这首词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气吞残虏” “拥雕戈西戍”是作者回忆早年的军旅生活,写得极为豪壮,令人振奋。
B.下片一、二句写作者求取功名的愿望落空,被迫隐居家乡,泛舟吴楚以自我解愁消
闷。
C.“望秦关何处”写大好河山没有收复,作者不禁产生了“年华虚度”的伤怀之感。
D.全词思想上始终贯穿着报效国家的主线,笔调上则以沉痛之情起,以慷慨之情结,
动人心弦。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解析 本题所给诗歌是陆游的词作。 上片写的是诗人当年从军的情景, 大意为: 壮年从
出神入化, 抒情感慨淋漓。首联是说,落下一片花瓣让人感到春色已减。如今风把成千上万
的花打落在地, 怎不令人发愁?颔联是说, 且看将尽的落花从眼前飞过, 也不再厌烦过多的
酒入口。第三联就写到了人事。 诗人的目光随着“风飘万点”在移动: 落到江上, 就看见原
来住人的小堂却巢着翡翠——翡翠鸟筑起了窝, 何等荒凉; 落到苑边, 就看见原来雄踞高冢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 1~ 2 题。(本题共 2 小题, 9 分)
秋风 (其二 ) 杜甫
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 3 分) A.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代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 寒意。 B.诗的第二句和“不尽长江滚滚来”一样虽表达了桑榆晚景的感伤,但都营造了磅礴
3 分)( )
A. 该诗从春意正浓写起,所以才有见一片花落,即能体验到春天逝去的凄美。
B. 由“一片花飞”到“万点”飘落,再到花“欲尽”,均寄寓诗人伤春之情。
C. 借“江上小堂”和“苑边高冢”两个特写,主要表现对曾经辉煌美好的追忆。
D. “物理”在颈联的场景里,在花飞欲尽之变里,正如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结情。 诗歌末句以触目所见雾霭云深、 林木莽莽的景象收束全诗, 表达了诗人对孟浩然后继
无人的伤感、失落,更见出诗人对孟浩然的追怀。 (每点 2 分)
四、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 1— 2 题。(本题共 2 小题, 9 分)
台城 韦庄①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D.诗歌最后两句用田野少人和江上芦花白对比,营造出一种孤单、寂寞的意境。
2.从艺术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诗歌第四句。 (6 分 )
答案解析: 1.D [ “田野少人和江上芦花白对比”分析错误, 最后两句描写的画面没有形成对比。 ] 2.①拟人手法。把江波荡漾的声音说成细吟微唱,说渡口含着一泓碧水,形象生动。 ②化静为动。渡口本是静态,但写渡口微微张开嘴巴,含着碧水,使景物富有动感。
2020年最新
高考诗歌表达技巧综合训练
(附答案解析)
一、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 1~ 2 题。(本题共 2 小题, 9 分)
江南曲 沈括 新秋拂水无行迹,夜夜随潮过江北。 西风卷雨上半天,渡口微吟含晓碧。 城头鼓响日脚垂,天际笼烟锁山色。 高楼索莫临长陌,黄竹①一声无北客。 时平②田苦少人耕,唯有芦花满江白。
遥想处士①风流, 鹤随人去, 老作飞仙伯。 茅舍疏篱今在否, 松竹已非畴昔。 欲说当年, 望湖楼下,水与云宽窄。醉中休问,断肠桃叶②消息。
【注】①指西湖处士林逋。他隐居西湖孤山,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②桃叶: 东晋书法家王献之的爱妾的名字。
1. 下列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2. “莫厌伤多酒入唇”全诗结构上和情感表达上有何作用?简要分析。
( 6 分)
【答案解析】
1、C
C 项,“主要表现对曾经辉煌美好的追忆”错误,主要表现对人世有盛就会
有衰、盛衰无常的清醒认识。
2、这句诗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功用:①“伤多”是对前三句写春华由落到尽过程中
诗人伤感之多的概括; ②“莫厌”是一转折, 诗人何以能有“酒入唇”的恬然自安, 其后诗
句有了充分的阐释。 ③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由悲情走向超然: “伤多”是诗人第一阶段的情感
体验,而后பைடு நூலகம்于“何用浮荣绊此身”自觉自省,又有了品美酒的超然与洒脱。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句作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 首先理解诗句的含义,在
结合全诗, 从结构和情感内容两个角度分析作用即可。 这首诗写杜甫在曲江看花吃酒, 布局
蝶恋花②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注 ] ①台城:从东晋到南朝结束,这里一直是朝廷台省(中央政府)和皇宫所在地,既 是政治中枢, 又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 韦庄, 晚唐诗人。 ②此词创作于柳永漂泊异乡之际。
注 ①黄竹:竹篙,代指撑船人。②时平:太平时代。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诗歌开头两句交代季节特征,描写秋风掠过江水,乘夜随江潮到江北的情景。
B.“笼”“锁”描写清晨时分的景象,天边的云烟笼罩着山峰,像要锁住山色一般。
C.“高楼”句写高楼临近大路本该热闹,但因天色尚早、行人稀少而显得寂静。
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
堤。”都使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西湖美景?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6 分)
【答案解析】 1、C C 项,“表达词人想去隐居而不得的无奈”错误,表达词人对林逋这样的风流 处士的仰慕之情。 2、 ①视听结合。 本词从听觉描写雨打荷叶之声, 从视觉描写碧水彩霞、 飞鸟游鱼之景; 白诗从听觉描写黄莺呜叫,从视觉描写春水初涨, 绿杨成阴之景。 ②动静结合。本词既描写 了彩霞映碧水的静景, 又描写了鸟在空中飞、 鱼在水里游的动景; 白诗既有对西湖的水、 云、 杨树、白沙堤的静态描写,又有黄莺争栖、新燕啄泥的动态描写。③色彩映初,本词用红霞 与碧水租映衬,白诗用绿杨与白沙堤相映衬。
楚山碧岩岩,汉水碧汤汤。 秀气结成象,孟氏之文章。 今我讽遗文,思人至其乡。 清风无人继,日暮空襄阳。 南望鹿门山,蔼若有馀芳。 旧隐不知处,云深树苍苍。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 诗歌以山水发端, 赋中含兴, 铺绘出襄阳山水地貌的独特气势, 正是青山绿水的灵气 孕育了孟浩然的诗作。 B. 诗人诵读孟诗,感怀其人,由感怀其人,而旅次襄阳,以追寻孟浩然遗踪。全诗文字 清淡简朴,颇有孟浩然气韵。 C. 诗人南望鹿门,望得深沉、悠远,山林青翠,蔼蔼芬芳,以壮阔清丽之景将孟浩然的 诗风更高一层地表现出来。 D. 诗歌由彼及此, 由景及人, 衔接过渡极为自然, 字句之间深蕴对孟浩然的景仰钦敬之 心,全无萧瑟悲凉之态。
排解内心的春愁之苦恼。
D.韦诗哀叹国运衰败,柳词慨叹春愁无人能解,心中伤感,两首诗词中处处皆衰败之
景,可谓情借景显。
2.请简要指出韦诗与柳词在写法上的异同。 ( 6 分)
3
2020年最新
答案:
1. D(“两首诗词中自然也就处处皆是衰败之景”错)
2.相同点:都借用春天之景来抒发感情(在抒发感情上都善于运用衬托的手法)
之前的石雕墓饰麒麟倒卧在地, 不胜寂寞。尾联是说,仔细推究事物盛衰变化的道理,
那就
是应该及时行乐, 何必让虚浮的荣誉束缚自身呢?分析“莫厌伤多酒入唇”一句,
在结构上
“伤多”承上句的伤感和悲情, “莫厌”启下句的超然与洒脱, 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情感
内容上,“须行乐”表达了作者的超然与洒脱。
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 2 题。
不同点:示例 1:首先,韦诗全诗都是写景之句,融情于景;而柳词上片写景,下片叙
事抒怀,卒章显志。其次:韦诗描绘的是美丽的春天之景(雨中春景)
,借此反衬眼前台城
的荒败,表达对六朝兴亡的感慨和对晚唐将亡的忧虑。而柳词中的景带有衰败之感。
(或:韦诗——动静结合,柳词——静景再现) (或:韦诗——今昔对比,拟人,柳词
1.下列对两首诗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韦庄诗中的“六朝如梦鸟空啼”与杜甫诗中“隔叶黄鹂空好音”两句之中“空”字
有异曲同工之效,都凸显了作者内心的空荡失落之感。
B.韦庄的《台城》与杜牧的《泊秦淮》的诗歌主题相同,都表达出作者对国家命运无
比的关心与深切的忧虑。
C.柳词下片中写到词人对酒当歌图一醉,却只能是强颜欢笑,进一步突出了作者无法
4
2020年最新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 1— 2 题。(本题共 2 小题, 9 分)
曲江二首(其一) 杜甫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