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动物流行病学(俞东征主编)思维导图
鼠疫流行病学与防控PPT课件
![鼠疫流行病学与防控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528eae3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27.png)
• 消毒(剂) 能清除和杀灭病原微生物的繁 殖体,而不能杀灭其芽孢的药剂。
➢80年代鼠疫病例数102例; 90年代鼠疫病例数371 例;疫情呈明显上升趋势( 3.6倍) 。 ➢进入21世纪疫情形势依然严峻,2000年云南、广 西、贵州、西藏、甘肃5省(区)13个县(市)报 告人间鼠疫254例,死亡3例。其中云南报告122例, 广西42例,贵州88例(死亡1人),西藏、甘肃各1 例均死亡。值得注意的是广西时隔53年重又发生鼠 疫,贵州历史上无鼠疫流行记载。
• 实验室检测人员,血清学检测。 • 鼠疫疫情应急小分队 :处理突发疫情。
鼠疫监测
鼠疫监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预防性工作。 通过监测系统地收集和分析人间鼠疫和动物 间鼠疫的有关信息,对于尽早发现和预报疫 情,掌握疫情动态,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疫 情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灭鼠灭蚤
灭鼠是消灭传染源的重要措施。灭蚤是切断鼠疫 传播途径,预防鼠疫疫情蔓延的基本措施。根据不 同目的,灭鼠可分为:保护性灭鼠,控制性灭鼠和 疫区处理灭鼠。
如 果 一 年 内有 多过一 次真正 的肺炎 (一些 医生误 看X光 片或滥 用了肺 炎的诊 断),原 因可能 是:身 体抵抗 力弱 ( 先天性 或后天 性) 气 管有异 物。尤 其是幼 童。 心肺有其它 病 变 : 如 癌 病、气 管扩张 、肺尘 埃沉着 病、没 有正确 地看医 生、没 有正确 地看服 药,又 或者是 滥用止 咳药止 咳以至 痰和菌 愈积愈 多(Sputum retention) 工 作 环 境 有 问题 。 注 意 改 善 空 气流通 、冷气 系统。
鼠疫防控体系
• 政府领导的部门协作 • 常备不懈的疫情监测 • 灵敏及时的预测预警 • 科学规范的应急预案
鼠疫及其防制最新ppt课件
![鼠疫及其防制最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999f8c66edb6f1afe001f7a.png)
治疗
? 对各型鼠疫的特效治疗一般仍以链霉素为 首选,其次是广谱抗菌素。
? 磺胺类药物作为辅助治疗或预防性投药。
鼠疫的流行状况
第二部分
三次世界人间鼠疫大流行
? 首次大流行发生于公元6世纪,疫情持续了五六 十年,流行高峰期每天死亡万人,死亡总数近一 亿人。
? 加强交通及国镜检疫:对来自疫源地的 外国船只、车辆、飞机等均应进行严格 的国境卫生检疫,实施灭鼠、灭蚤消毒, 对乘客进行隔离留检。
措施
? 保护易感者 ? 预防接种:目前我国选用菌苗是EV76鼠 疫冻干活菌苗,免疫有效期为6个月,在 鼠疫流行期前1-2个月以皮上划痕法进行 预防接种。 ? 预防性投药:磺胺制剂。
配
市政府
合
继
解
续
除
隔
隔
离
离
治
疗
要求有关部门对 密接监控、对疫 点、疫区进行封锁
宣传教育
“三报三不”制度
三报,即发现自毙鼠和其他染疫动物要报告,发现疑似鼠疫病人和原因不明 的急死病人要报告,发现原因不明的急性高热病人要报告。 三不,即不私自捕猎旱獭,不剥食旱獭和其他野生动物,不私自贩运倒卖旱 獭皮张。
世界鼠疫的流行趋势
? 1980-1999 年的20年间,全世界后 10年(19901999)鼠疫病例数是前 10年(1980-1989 )病例 数的2.93倍,说明世界鼠疫疫情呈上升趋势。
? 进入21世纪鼠疫流行有增无减,第一年就有 11个 国家报告人间鼠疫。
鼠疫屠城:1910-1911年东北鼠疫
? 不同的自然环境有其特定的种群分布, 从而决定了不同类型的自然疫源地。
我国鼠疫自然疫源地类型与分布
人兽共患病ppt课件
![人兽共患病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791dd9ecf84b9d529ea7a5b.png)
——我国已发现的有100余种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新发传染病(EID)和
再现传染病(R-EID)约有60多种,
——其中半数以上是人兽共患传染病
8
整理课件
病原微生物
Fungi
E.coli
Ri9ckett整s理ia课件
virus
PrPsc
10
整理课件
11
整理课件
人兽共患传染病分类
病毒病
接触性传染病毒病 虫媒性传染病毒病 朊病毒
➢ 次要宿主:能够感染病原微生物,也能在一定时间内维 持疾病的传播,但不能维持病原微生物在自然界持续存 在的动物,称为次要宿主。
➢ 偶然宿主:偶然感染病原微生物,也可能引起疾病甚至 死亡,但不能实现疾病的传播,这类动物称为偶然宿主 。
44
整理课件
➢ 增强宿主:和储存宿主在同一环境生活,能感染 疾病对疾病感度敏感,可以引起疾病的迅速传播 与猛烈流行,并将疾病传播到人或其他动物,但 无法持久。这类动物称为增强宿主。
✓ 病原体是微生物或寄生虫。
✓ 同一种病原在自然条件下能使人和某种脊椎动物感染或 发病,并可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以及人与动物之间相 互或单向传染。
✓ 病原体在人和动物之间的传播方式可以是直接接触,也 可以是间接传播。
7
整理课件
人类致病病原体1709种
——其中人兽共患的病原体832种
已证实的人兽共患传染病200多种
20
整理课件
③媒介传播性共患病:
在病原体的生活史中需要有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共 同参与。病原体在无脊椎动物体内繁殖或完成某 一发 育阶段,才能传播到一种脊椎动物宿主。如华支睾吸 虫的中间宿主为淡水螺→淡水鱼,终宿主为人、猫、 狗、猪、鼠等。
《2019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通关宝典 预防兽医学和法律法规》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2019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通关宝典 预防兽医学和法律法规》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https://img.taocdn.com/s3/m/47ae39ea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89.png)
第九章 法律责任 第十章 附 则
0 1
第一章 总则
0 2
第二章 检疫申报
0 3
第三章 产地检疫
0 4
第四章 屠宰检疫
0 5
第五章 水产苗种 产地检疫
0 6
第六章 无规定动 物疫病区 动物检疫
第七章 乳用、种 用动物检疫审批
第八章 检疫监督
第九章 罚 则 第十章 附 则
0 1
第一章 总则
0 2
第二章 饲养场、 养殖小区 动物防疫 条件
0 6
第六章 兽药使用
0 3
第三章 兽药生产
0 5
第五章 兽药进出 口
第八章 法律责 任
第七章 兽药监 督管理
第九章 附 则
0 1
第一章 总则
0 2
第二章 场所与设 施
0 3
第三章 机构与人 员
0 4
第四章 规章制度
0 6
第六库
第八章 售后服 务
第七章 销售与 运输
0 5
第十七单 元 动物 病原微生 物菌(毒) 种或...
0 6
第十八单 元 国际 法规
0 1
第一章 总则
0 2
第二章 动物疫病 的预防
0 3
第三章 动物疫情 的报告、 通报和公 布
0 4
第四章 动物疫病 的控制和 扑灭
0 5
第五章 动物和动 物产品的 检疫
0 6
第六章 动物诊疗
第七章 监督管理 第八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病毒 性疾病
第二节 细菌 性疾病
第二节 细菌性 疾病
第一节 病毒性 疾病
第三节 其 他 病
第二节 猪细菌 性疾病
第一节 猪病毒 性疾病
鼠疫PPT演示课件
![鼠疫PPT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9b984b9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e7.png)
采集患者淋巴结穿刺液、血液、 痰液等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离
出病原菌即可确诊。
血清学检查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等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 用于辅助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分子生物学检查
应用PCR等技术检测病原菌特异性 基因片段,具有快速、灵敏、特异 的优点。
03
临床表现与诊断
流行病学史
患者发病前10天内有鼠类接触史或居 住于鼠疫流行区。
临表现
突发高热、淋巴结肿痛、皮肤损害及全 身中毒症状。
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
• 实验室检查:血培养或淋巴结穿刺液培养可分离出鼠疫耶 尔森菌。
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
急性淋巴结炎
常有局部红、肿、热、痛, 但全身症状较轻,无流行 病学史。
败血症
全身中毒症状严重,但无 淋巴结肿痛和皮肤损害。
鼠疫PPT演示课件
contents
目录
• 鼠疫概述 • 鼠疫病原学 • 临床表现与诊断 • 治疗与预防措施 • 鼠疫的流行病学特征 • 总结与展望
01
鼠疫概述
定义与传播途径
定义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烈性 传染病,主要借鼠蚤传播,表现为 发热、严重毒血症症状、淋巴结肿 大、肺炎、出血倾向等。
治疗期间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 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预防控制措施
控制传染源
保护易感人群
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对病死鼠及其 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加强个人防护,避免接触病死鼠及其 污染物;对高危人群进行预防性服药。
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环境卫生整治,消除鼠类栖息场 所,降低鼠密度。
疫苗接种策略
疫苗种类
目前主要有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 苗两种类型。
2024年鼠疫课件(带)
![2024年鼠疫课件(带)](https://img.taocdn.com/s3/m/7639d450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e7.png)
鼠疫课件(带附件)鼠疫课件鼠疫,一种由鼠疫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曾在历史上多次引发大规模疫情,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造成了极大威胁。
本文将详细介绍鼠疫的病原学、传播途径、临床表现、诊断、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以提高大家对鼠疫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一、病原学鼠疫杆菌,学名Yersiniapestis,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呈卵圆形或短杆状,有荚膜,无芽孢。
该菌在自然条件下抵抗力较强,能在土壤、动物尸体和跳蚤等载体中存活较长时间。
鼠疫杆菌主要通过跳蚤叮咬传播,亦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接触传播。
二、传播途径1.跳蚤叮咬:跳蚤是鼠疫的主要传播媒介,感染鼠疫的跳蚤叮咬人类或动物,将鼠疫杆菌传播给宿主。
2.呼吸道传播:患者在咳嗽、打喷嚏等过程中,将含有鼠疫杆菌的飞沫排入空气中,他人吸入后可能感染。
3.消化道传播:食用被鼠疫杆菌污染的食物或水,可能导致消化道感染。
4.接触传播:接触患有鼠疫的动物或人类,如抚摸、宰杀、解剖等,可能感染鼠疫。
三、临床表现鼠疫的临床表现可分为腺鼠疫、败血症鼠疫和肺鼠疫三种类型,具体如下:1.腺鼠疫:患者出现发热、头痛、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常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疼痛。
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败血症鼠疫。
2.败血症鼠疫:患者出现高热、寒战、谵妄、昏迷等症状,全身皮肤和黏膜出现瘀斑和出血点。
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极高。
3.肺鼠疫:患者出现高热、咳嗽、痰中带血、呼吸困难等症状,病情严重时可出现呼吸衰竭。
肺鼠疫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容易在人群中引起传播。
四、诊断鼠疫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实验室检查包括: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
2.病原学检查:取患者淋巴结穿刺液、血液、痰等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阳性者可确诊。
3.免疫学检查:检测患者血清中鼠疫杆菌特异性抗体,有助于诊断。
五、预防预防鼠疫的关键在于加强疫情监测、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具体措施如下:1.加强疫情监测:密切关注鼠疫疫情动态,发现疑似病例及时报告、隔离和治疗。
2024版《鼠疫》医学PPT课件
![2024版《鼠疫》医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390b44b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a5.png)
01鼠疫概述Chapter鼠疫定义与特点定义特点鼠疫具有发病急、病程短、传播快、病死率高、传染性强等特点。
鼠疫历史与地理分布历史地理分布鼠疫危害程度评估对人类的危害鼠疫病情严重,病死率高,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对社会的影响鼠疫的流行和传播不仅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还会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如导致社会恐慌、经济停滞等。
对动物的影响鼠疫不仅危害人类,也对动物种群造成极大影响,可能导致动物大量死亡,破坏生态平衡。
02鼠疫病原学与流行病学Chapter培养特性鼠疫杆菌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缓慢,需在特殊培养基上才能良好生长。
最适生长温度为28-30℃,在4℃条件下仍能存活。
形态与染色鼠疫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两端钝圆,呈短棒状。
经过特殊染色后,菌体两端浓染,具有荚膜。
抵抗力鼠疫杆菌对外界抵抗力较弱,对干燥、热和常用消毒剂均敏感。
在阳光下直射4-5小时即可被杀死,加热55℃15分钟或100℃1分钟也可被杀灭。
鼠疫杆菌生物学特性鼠疫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传播途径易感人群鼠疫呈世界性分布,我国是鼠疫严重流行区之一。
历史上鼠疫曾发生过三次大流行,夺走了数千万人的生命。
近年来,随着卫生条件的改善和防疫措施的加强,鼠疫发病率已大幅下降。
影响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均可影响鼠疫的流行。
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地貌等,如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可导致鼠类大量繁殖和死亡,从而增加人类感染的风险。
社会因素包括人口流动、战争、贫困等,这些因素可导致卫生条件恶化、防疫措施难以落实等,从而加剧鼠疫的传播和流行。
流行特征鼠疫流行特征与影响因素VS03鼠疫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Chapter腺鼠疫肺鼠疫败血症型鼠疫030201鼠疫典型临床表现及分期实验室检查方法与诊断标准细菌学检查血清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诊断标准误诊原因分析对鼠疫缺乏认识、忽视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不典型、实验室检查方法不敏感等均可导致误诊。
与急性淋巴结炎鉴别急性淋巴结炎局部红肿热痛明显,但全身症状较轻,无鼠疫接触史。
流行病学思维导图
![流行病学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f42a5f44c281e53a5802ffd0.png)
病原体
传染病发生与传播的基本条件
宿主
以隐形感染为主
传染过程及其感染谱
感染谱
以显性感染为主
大部分感染者以死亡为结局
传染源
患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流行过程的生物学基础
传播途径
人群易感性
疫源地及流行过程
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
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死亡指标
病死率 生存率
某时期内因某病死亡人数/同期患某病的患者数 接受某种治疗的患者或患某病的患者中,经若干年随访,尚存活的患者数所占比例
累积死亡率
在一定时间内死亡人数占某确定人群中的比例
散发
发病率呈历年一般水平
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 明显联系
-1-
疾病的分布
疾病流行强度 疾病分布的形式
控制方法
限制、匹配、随机化、统计处理
疾病预防和疾病监测
预防控制的策略和措施 疾病监测
宏观水平
卫生工作方针 社会大卫生观念 现代医学模式 影响健康的因素 社区诊断
一级预防
疾病的三级预防
二级预防
三级预防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病因预防,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病因采取的措施 预防、控制、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 三早预防 在疾病的潜伏期(亚临床期)为阻止或减缓疾病的发展而采取的措施 临床预防 在疾病的临床期(发病期)为减少疾病的危害而采取的措施 包括对症治疗和康复治疗
流行病学
病例对照研究
数据整理与分析 偏倚及其控制
优点
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可比性好
可提高统计效率和检验效率
描述性统计
描述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 均衡性检验
指暴露组的疾病危险性为非暴露组的多少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