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诗三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天末怀李白》
拓展延伸
“雁”意象的寓意
2、借雁叹孤寂之苦
凝泪眼,杳杳神京路,断鸿声远长久暮----柳永《夜半乐词》 孤雁不饮啄,飞鸿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杜甫《孤雁》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阮籍《咏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 客中过。----李颀《送魏万之京》
②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
“唯有牡丹真国色”这句话用比喻 的手法,从正面描写牡丹。“国色”,诗 人把牡丹比喻为国中最美丽的女子,写出 了牡丹的姿色远在其他诸花之上。突出牡 丹的高贵富丽。
写三种花都用拟人手法,使物性的 花具有了人情味,全诗也就有了较强的艺 术感染力。
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2003年北京春季高考]
闻 雁 韦应物
寒 塘 赵 嘏(gǔ)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1)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五__言__绝__句__。这两首都是抒 发__思__乡__之__情___。
1、分析意象。
芍药:艳丽、妩媚,但是格调不 高。 芙蕖:纯洁,但是寡情,孤芳自 赏。
——牡丹:国色天香,高贵富丽。
2、分析情感
诗人突出了牡丹的高贵富 丽,表达了对牡丹的喜爱之情。
3、分析手法
①反衬(烘托)手法的运用。 写芍药的“无格”,芙
蕖的“少情”,来反衬牡丹的 高贵富丽,令人喜爱。
3、分析手法
艺术特色:才思俊逸活泼,风调清 丽悠远 ,声情意蕴并佳。
早 雁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武帝会昌二年(842)八 月,北方回纥部族大举南侵大同太原等 地,大肆掳掠,边地人民流离失所,痛 苦不堪。诗人当时在黄州任上,听到这 个消息,对边地人民的命运充满关切。 农历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故此时南 飞的大雁为“早雁”,诗人目送征雁, 触景感怀。
明确:屈原开创了以香草美人等美好事物象征自我高 尚情操的先河,以后很多咏物诗都运用了象征手法, 以物自喻,表达诗人心志。
南宋诗人郑思肖的《画菊》:“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 中”。以傲霜独立、至死不堕的菊花,象征坚守大 义、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鸽子、橄榄枝之于和平,松菊之于高洁,杨柳之 于离别等等。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古诗十九首之《西北有高楼》
子规
顾况
杜宇冤亡积有时, 年年啼血动人悲。 若教恨魄皆能化, 何树何山著子规?
诗人笔下的子规有何特点?
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 ——长久冤怨、啼血、悲哀
“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
化:化为杜鹃鸟 著:栖息
2
赏析探究
明确3:⑴胡人的骑兵还纷纷布满金河一带;⑵ 虽然南方人烟稀少,但是食物充分,菰米和莓苔 处处都有。3
明确4:对这些雁儿们是深切同情的。从“须 知”、“岂逐”可以看出,这是一种在无可奈何 中发出的劝慰和嘱咐。哀怜大雁的惊飞离散,想 到它们的无家可归。4
写法鉴赏
《早雁》一诗表面写雁,实际写人,这是一种 什么手法?你能再举出相似的例子吗?
象征为局部,托物言志是整体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拓展延伸
“雁”意象的寓意
1、借雁抒离思之情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渔家傲》范仲淹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秋风引》刘禹锡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明确:表面上似乎句句写雁,实际上,却句句 写时事,句句写人,即把逃避回纥南侵的边民 写作四散的早雁。这是象征的表现手法。通过 写边地人民的苦况,既有对人民的同情,又隐 含着对朝廷未能抵抗强敌、安抚百姓的不满, 表现了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写法鉴赏
《早雁》一诗表面写雁,实际写人,这是一种 什么手法?你能再举出相似的例子吗?
拓展延伸
“雁”意象的寓意
3、借雁表凌云壮志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嵇康《赠秀才入军》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
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揽明月。
------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拓展延伸
“雁”意象的寓意
4、借雁表忠贞
元好问 《摸鱼儿•雁丘词》序:太和五年乙丑岁赴试并州,道 逢捕雁者,云:今曰获一雁杀之亦,其一脱网者悲鸣不能去, 竟自投于地而死.余因买得之,葬于汾水之上,累石为识,号 曰雁丘,并做《雁丘词》。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 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 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问题三:本来春回大地,正是雁儿飞回家乡的好时节, 可诗人为什么劝雁儿留在南方?3
问题四:综观全诗,可以看出作者对这些流离失所的 雁儿们持什么态度?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的感情? 请说出理由。4
赏析探究
明确1:因为有胡人拉弓控弦射雁。 1
明确2:起到烘托作用。清凉的月色映照着宫 中孤耸的仙掌,在这静寂的画面上飘过孤雁飘 渺的身影,失宠者幽居的长门宫,灯光暗淡, 在这种氛围中传来几声失群孤雁的哀鸣。这样 就把大雁失群后那种凄凉的景象描写出来了。
(2)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明确: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 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 。因此诗人 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托物言志与象征的区别
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或借物抒情, 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喻、拟人等手法,通过 描摹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 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诵读吟咏
早雁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赏析探究
问题一: 秋高气爽时节,本是大雁翱翔长空、无拘无 束之时,可诗中却用“惊”“哀”来形容,为什么?1
问题二:颔联中,诗人写汉代的“仙掌”、“长 门”,对写景有什么作用?2
杜牧诗三首
了解诗人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 西西安)人。大和二年进士。在江西、淮南诸使 幕做过十年幕僚,后任黄州、池州等地刺史。曾 内调为司勋员外郎,终迁中书舍人。一生仕途并 不得意,始终未能施展抱负。 他的诗、赋和古文 都极负盛名,而以诗的成就最高。杜牧晚年居长 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杜樊川”。
《锦瑟》)
——哀怨、凄凉或思归
如何鉴赏咏物诗
步骤:
1、分析意象。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 析物象的内外特征。
2、分析情感。挖掘物象内在品格和精神,联系诗 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 所言之志。
3、分析手法。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赏牡丹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和李商隐齐名,后人并称“小李杜”。杜牧 以七言律绝见长,俊爽圆淳,并能寓讽喻、感慨 于景物之中。咏史诗成就颇高,其中多有诗人深 沉的历史感。
杜牧的诗歌
1)咏史绝句 针对晚唐政治现实的黑暗腐朽,杜牧
常用诗歌品评历史,借古讽今。 《过华清宫三绝句》、《赤壁》
特色:构思新颖,意味深长。
2)纪行咏物、写景抒怀之作 利用七绝这样短小的体制,创造鲜 明生 动的意象,寄寓悠远真挚的情 思。 《清明》、《山行》
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物象特征 啼血积冤、
诗人经历,社会环境 蒙冤屈死之人多、
社会黑暗
“子规”意象: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
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
《琵琶行》) •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