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及足部的手术12
足踝外科手术操作与技巧-目录
足踝外科手术操作与技巧-目录《足踝外科手术操作与技巧》目录第一章足踝外科手术基础第一节手术器械及其使用一、足踝外科常用手术器材二、足踝外科常用固定器材三、其它辅助设备第二节足踝外科手术几项基本技术一、踝部Esmarch绷带止血带二、肌腱穿过骨孔的技术三、跟骨取骨技术四、低应力植骨技术五、足踝部神经阻滞麻醉技术第二章拇外翻常用手术第一节骨赘切除及软组织手术一、第一跖骨头内侧骨赘切除术二、第一跖趾关节软组织手术第二节第一跖骨头、颈部截骨术一、Chevron截骨术二、Reverdin截骨术三、Mitchell截骨术第三节第一跖骨干和基底截骨术一、 Ludloff截骨术二、Scarf截骨术三、第一跖骨基底闭合性楔形截骨术第四节拇趾近节趾骨截骨术第五节 Keller手术第三章拇僵直症常用手术第一节第一跖骨头背侧骨赘切除术第二节近节趾骨基底楔形截骨术第三节跖骨远端截骨术第四节改良Juvara截骨术第四章拇趾其它手术第一节拇趾籽骨切除术第二节医源性拇内翻的软组织平衡手术第三节拇趾Jones手术第五章锤状趾、槌状趾、爪形趾和跖痛常用手术第一节趾间关节成形术第二节趾间关节融合术第三节跖趾关节软组织松解术第四节 Weill截骨术第五节跖骨近端楔形截骨术第六节屈趾长肌腱移位术第七节伸肌腱移位治疗交叉趾畸形第八节跖骨髁部分切除术第六章第五趾畸形和小趾滑囊炎第一节小趾背侧内翻畸形的手术治疗一、DuVries手术二、Wilson手术三、Lapidus手术第二节 Thompson手术纠正小趾跖侧内翻畸形第三节 Ruiz-Mora手术治疗小趾仰趾畸形第三节四、五趾并趾术第四节小趾滑囊炎的手术治疗第七章类风湿性关节炎前足重建术第八章平足症手术第一节先天性足副舟骨切除术第二节屈趾长肌腱移位术第三节跟骨内移截骨术第四节足外侧柱延长术第五节跗骨联合骨桥切除术第九章关节融合术第一节第一跖趾关节融合术第二节内侧跖楔关节融合术第三节三关节融合术第四节踝关节融合术第五节锁定髓内针固定融合胫距跟关节第十章足踝人工关节置换术第一节 STAR人工踝关节置换术第二节 Swanson可屈曲双柄铰链式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术第十一章踝关节韧带修复重建术第一节Bröstrom-Gould手术第二节改良Chrisman-Snook手术第十二章肌腱手术第一节新鲜和陈旧跟腱断裂修复手术一、跟腱断裂的直接修复术二、跟腱腱膜“V-Y”滑移修复术三、拇长屈肌腱移位修复跟腱第二节止点性跟腱炎手术第三节跟腱及腓肠肌延长术第四节腓骨肌腱脱位、半脱位修复手术一、腓骨上支持带直接修复术二、Thompson腓骨外踝窝加深术三、Jones跟腱瓣修补术四、外踝骨阻挡术第五节胫前肌腱断裂修复手术一、肌腱直接缝合术二、胫前肌腱延长缝合术三、腓骨短肌腱移植术修复胫前肌腱四、伸拇长肌腱移位修复胫前肌腱五、胫前肌腱固定术第六节肌腱移位术一、胫前肌腱移位术二、胫后肌腱移位术三、腓骨肌腱移位术第十三章神经卡压减压术第一节踝管切开松解术第二节跖间神经瘤切除及松解术第十四章足踝部骨折手术第一节新鲜跟骨骨折手术第二节陈旧跟骨骨折手术一、跟骨丘部重建距下关节融合术二、保留距下关节的跟骨截骨矫形术第三节 Lisfrac 关节损伤手术第四节距骨骨折手术一、距骨颈骨折手术二、距骨体骨折手术三、距骨软骨损伤手术四、马赛克骨骨软骨移植术治疗慢性距骨骨软骨损伤第四节 Pilon骨折手术第五节足部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减压术第十五章足踝关节镜手术第一节踝关节镜基本手术原则第二节踝关节滑膜疾病活检、切除术第三节踝关节不稳的关节镜手术第四节前踝撞击症的关节镜手术第五节骨软骨损伤的关节镜手术第十六章足踝部外固定技术第一节骨外固定现状第二节适应证与禁忌证第三节基本操作技术第四节临床应用一、治疗足踝部骨折二、关节加压融合术三、足踝畸形矫正第五节并发症的防治第六节规范使用骨外固定技术第十七章足踝部软组织损伤的修复第一节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一、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二、足背皮肤缺损的修复三、足底全部或大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四、前足套状及全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五、踝部皮肤缺损的修复第二节跟腱缺损的显微修复一、吻合血管大收肌腱组织瓣移植二、吻合血管髂胫束移植修复三、带血管蒂趾伸肌腱移植修复四、吻合血管腹直肌前鞘皮瓣移植修复第三节合并骨骼缺损的足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一、肩胛复合瓣修复前足内侧缺损二、小腿外侧复合瓣修复前足外侧缺损三、带血管蒂皮瓣联合髂骨瓣修复前足缺损第四节小腿外侧腓骨皮瓣修复足跟缺损第十八章足踝部截肢术第一节足踝部截肢术的适应症第二节足踝部截肢术的术前准备第三节足踝部截肢术的并发症第四节足部截肢术一、足趾截肢术二、近节趾骨基底部截肢三、跖趾关节离断术四、第一趾或第五趾列截肢术五、中间趾列截肢术六、经跖骨截肢术七、经跖跗关节截肢术八、中跗关节截肢术第五节踝部截肢术一、Syme截肢术二、两阶段Syme截肢术三、Boyd截肢术。
『8分钟创伤』?踝关节骨折治疗的手术技巧
『8分钟创伤』踝关节骨折治疗的手术技巧踝关节骨折是骨科中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它是一种关节内骨折,治疗需要精确地解剖复位和坚强的内固定,以确保关节早期活动以及促进关节软骨的修复。
今天,就来全面了解一下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技巧。
手术入路的选择•外侧入路:•对于外踝的骨折,采取该入路固定;•如果合并Chaput骨折,可以采取腓骨前外侧切口;•如果决定将钢板放置在腓骨后外侧,可以采取腓骨后外侧切口。
•内侧入路:•如果内踝为垂直骨折,需要向近端延伸切口,可采取前内侧入路,该入路皮瓣血供来自胫后动脉;•如果内踝骨折合并胫骨后侧骨折,可采取后内侧切口,该切口可以显露后内侧骨折块,行拉力螺钉固定。
体位及术前准备•全麻、硬膜外麻醉。
•平卧于可透视的手术台上。
•采取外侧入路时,患侧髋关节体位垫略垫高,抵消患肢的外旋,便于暴露腓骨;若同时需要内侧入路,则完成外踝固定后撤掉体位垫,方便复位内踝。
•患肢大腿根部扎止血带。
•术中C形臂透视。
切口体表投影及手术入路外侧切口体表投影•多采用腓骨后外侧切口,沿腓骨后缘切开,可根据软组织情况适当调整切口位置。
•如果需要固定Chaput骨块,可沿腓骨前方切开。
•注意在腓骨前方的腓浅神经,特别是在切口近端,该神经损伤可能形成痛性神经瘤;在腓骨后方注意保护腓肠神经和小隐静脉。
•如果需要增加关节的显露,切口远端可向前弧形延伸至外踝尖。
外侧切口手术入路•在切口正下方切开深部组织,于腓骨长短肌后方和第三腓骨肌前方间隙暴露腓骨。
•应注意保持皮瓣的全层厚度,减少分层剥离;•腓浅神经位于切口前方,分离时应注意保护,尤其在切口近端操作时需特别注意;•在解剖后方时,应当注意小隐静脉和腓肠神经的保护。
•在骨折部位剥离骨膜。
•为保护腓骨血供,只剥离开骨折断端周围骨膜,足够直视下复位骨折即可,而不需要大面积剥离。
•Volkmann骨块的显露:•通常采取间接复位Volkmann骨折块,当无法间接复位该骨块时,可经外侧入路切口手术进行显露。
踝关节及足部手术PPT课件
3、距骨向外侧移位1mm,胫距关节的接 触面积减少约42%。
分型Ⅰ(Lauge-Hansen)
Lauge-Hansen分型的优缺点
• 优点:没有对直接外力造成的损伤进行分型。
• 缺点:1、按损伤机制进行分类,对手法复位 及固定有指导意义。
•
2、按损伤机制推理,可以发现隐形损
• E、先将趾长伸肌 腱向背侧牵开, 切开跟骨膜,作 锐性剥离,则跟 骨得以显露
• F、在将腓骨长 短肌腱向跖侧 牵开,接着在 其下方切开跟 骰关节囊、骰 骨骨膜,作锐 性剥离,使跟 骰关节、骰骨 得以显露
说明
• 目前跟骨骨折开放复位较常用 • 术中注意勿损伤腓骨长短肌腱
足部和踝关节部分手术
伤-韧带损伤。
•
3、对术后复位不良查找原因有一定的
指导作用。
分型Ⅱ(Danis-Weber)
折 线 低 于 踝 关 节 水 平
位 于 韧 带 复 合 体 水 平
位 于 韧
• 根据腓骨
带 复
骨折的水
合 体 水
平分为A、
平 以 上
B、C型
分型Ⅲ(OAT分型)
复合体以下 位于复合体
复合体以上
123
后根
踝据
骨单
折纯
又外
分踝
为骨
、
折 是
、否
个 亚 型
合 并 有 内
踝
或
(
和
)
术前摄X光片
需 摄 正 位 、 侧 位 和 足 内 旋 度
度 位
15 ~20
根据X光如何进行评估
• 正位评估:①下胫腓重叠小于10mm为异常,提示下胫腓韧带复 合体损伤;②下胫腓关节透亮间隙大于5mm为异常,提示下胫腓 韧带复合体损伤;③距骨的内外侧斜面与内外踝顶部的关节间隙 相差超出2mm为异常,提示内侧或完成结构断离损伤。
骨科踝关节手术课件
03 踝关节手术适应症与禁忌症
手术适应症
踝关节骨折
包括内踝、外踝、后踝 骨折,需要手术复位和 固定。
踝关节韧带损伤
如前交叉韧带、后交叉 韧带断裂等,需手术修 复或重建。
踝关节骨关节炎
严重的踝关节骨关节炎 ,保守治疗无效,需手 术治疗。
踝关节肿瘤
良性或恶性骨肿瘤,需 手术切除。
手术禁忌症
严重心肺功能不全
腓骨位于小腿外侧,较细, 主要起辅助支撑作用。
距骨位于足部上方,与胫骨 和腓骨形成关节,起到负重 和活动的作用。
踝关节韧带结构
01
内侧韧带群
包括三角韧带、胫距韧带等,主要防止距骨向内移位。
02
外侧韧带群
包括腓距韧带、腓跟韧带等,主要防止距骨向外移位。
03
前后韧带
连接跟骨与距骨,防止距骨前后移位。
踝关节肌肉与神经
01
踝关节周围的肌肉主要有小腿三 头肌、屈趾肌和伸趾肌等,它们 通过收缩和舒张来控制踝关节的 活动。
02
踝关节周围分布着丰富的神经末 梢,主要来自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它们负责感知踝关节的痛觉、 温觉、触觉等。
02 踝关节损伤与疾病
踝关节扭伤
总结词
踝关节扭伤是最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通常是由于突然的扭转或落地不稳所致 。
踝关节炎
总结词
踝关节炎是由于关节退行性变、 长期慢性劳损或创伤引起的炎症 反应。
详细描述
踝关节炎的症状可能包括疼痛、 肿胀、僵硬和活动受限。治疗通 常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 术治疗。
其他踝关节疾病
总结词
其他踝关节疾病包括踝关节脱位、跟腱断裂和距骨坏死等。
详细描述
这些疾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各不相同,但都可能导致踝关节 功能受限或疼痛。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恢复踝关节的正常功 能至关重要。
经后路踝关节融合术
经后路踝关节融合术1. 适应症暂无可参考资料。
2. 禁忌症1、14岁以下足未发育成熟的儿童。
2、下肢足底感觉障碍及有神经营养异常者。
3、严重足内翻畸形。
3. 最佳时间当前手术最佳时间谨遵医嘱。
4. 术前准备暂无可参考资料。
5. 术前注意暂无可参考资料。
6. 手术步骤1、切口沿跟腱后侧做一长10~12cm波状切口,下至跟腱止点。
切开深筋膜,游离跟腱,用肌腱刀插入跟腱,前后各占1/2,自上而下呈Z形劈开,近跟腱止点处,刀刃呈90°转向前,横断跟腱前1/2,在切口近侧横断跟腱后1/2。
2、显露胫骨下端及踝关节跟腱劈成前后两半,上下翻开,切开脂肪蜂窝组织,显露胫骨下端及距跟后面。
在切口深面位于内踝后方可见屈趾和胫后肌腱,向内拉开可见胫后动脉和神经,注意保护。
切开胫骨下端骨膜,上下剥离,扩大显露踝关节、距下关节和跟骨。
3、植骨固定先在胫骨下端凿一4cm×2cm骨片,切除关节软骨面,在跟腱附丽前方凿一骨槽,将骨片下移,远端嵌在骨槽内,保持踝关节90°中立位,骨片上下端各固定螺丝钉1枚。
Sward主张用螺钉从后面固定。
选用后路关节踝距下关节融合术,方法简便可靠,手术创伤小,融合率高,有创伤性关节炎作关节内、外融合,否则做关节外融合。
4、缝合切口冲洗伤口,放松止血带,彻底止血,按层次缝合。
保持踝关节90°,屈膝30°,行长腿管形石膏固定。
7. 并发症暂无可参考资料。
8. 后遗症暂无可参考资料。
9. 术后饮食病人需要吃些易消化、富有营养、清淡的食物,宜采用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可多食用些动物的肝、肚,以及排骨汤、鸡肉、蛋、鱼、豆制品、牛奶等,并且多吃些蔬菜、水果等。
10. 术后护理经后路踝关节融合术术后将患肢抬高,一般手术反应很少,疼痛反应消失,即可扶拐下地,患肢不负重。
14d拆线更换石膏,12周经X线摄片检查达到骨性愈合后,去除固定,行足部功能锻炼。
11. 注意事项暂无可参考资料。
踝关节镜下软骨修复术手术流程
踝关节镜下软骨修复术手术流程
踝关节镜下软骨修复术是一种通过关节镜手术技术修复踝关节软骨损伤的手术。
手术流程如下:
1. 麻醉:患者会接受麻醉,通常是局部麻醉加泛麻醉。
2. 准备手术区域:医生会用抗菌溶液彻底清洁手术区域,然后用无菌物质涂抹。
3. 受创口:医生会在踝关节处做一个小切口,作为关节镜插入的入口。
4. 插入关节镜:医生会通过切口插入一个关节镜,该仪器可以将关节内部的显像传输到一个屏幕上,供医生观察。
5. 查看损伤:医生使用关节镜检查踝关节内部的软骨损伤情况,并确定需要修复的区域。
6. 摄影和记录:医生会对损伤区域进行摄影和记录,以备后续手术时参考。
7. 手术器械插入:医生会插入其他手术器械,如清理器、吸引器和修复器等,用于清理软骨碎片和准备修复区域。
8. 软骨修复:医生会使用特定的器械修复软骨损伤。
修复方式可以根据损伤的类型和程度而有所不同,如通过注射或植入软骨移植物、使用刺激素刺激软骨生长等。
9. 软骨修复结束:一旦修复完成,医生会检查修复情况,确保软骨正常连接、光滑。
10. 关节清理和冲洗:医生会用生理盐水清洗踝关节,以确保没有残留的碎片或血液。
11. 关节镜移除:手术结束后,医生将关节镜从切口中取出。
12. 缝合切口:医生会用可吸收的缝线或胶带缝合切口。
13. 敷药和包扎:对手术区域进行敷药,并使用绷带或压力袜包扎。
详解11种踝关节手术入路,图文结合轻松掌握!
详解11种踝关节手术入路,图文结合轻松掌握!踝关节骨折损伤机制复杂,其治疗方式选择是骨科医师面临的巨大挑战。
踝关节骨折常规采用手术治疗为主,而手术入路选择至关重要。
恰当的手术入路选择不仅可以获得良好的术中显露,使骨折的复位固定事半功倍,亦可避免不必要的软组织剥离,减少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出现。
前外侧入路前外侧入路可充分显露踝关节、距骨及大部分其他跗骨和跗骨间关节,同时这样可避免损伤所有重要的神经、血管。
由此切口显露结构可完成很多重建手术和其他手术,因此该切口被誉为足部及踝关节的'万能切口' 。
通过该切口可将整个距骨切除,该切口唯一不能显露的关节是足舟骨与第1 、第2楔骨之间的关节。
切口起自腓骨内侧、踝关节近端5cm 处的小腿前外侧面,向远端延长跨过踝关节、距骨体前外侧及跟骰关节,终于第4 跖骨基底部。
切口可向两端延长.如果有必要,也可使用切口的任一部分。
1、切开筋膜和上、下方支持带,直至胫骨骨膜及踝关节的关节囊。
2、在此解剖过程中,常会切断踝前外侧动脉和跗外侧动脉.向切口两侧牵开皮肤时,要找到腓浅神经的足背中皮支并加以保护。
3、沿肌纤维方向分离趾短伸肌或将其自起点剥离,向远端翻转。
4、将伸肌腱、足背动脉及腓深神经向内侧牵开,切开关节囊。
5、然后,在肌腱深面解剖分离,横行切开距舟关节囊显露距舟关节,继续向外分离切开跟骰关节囊,该关节与距舟关节位于同一平面。
6、切除距骨颈外下方的脂肪组织团可显露距下关节。
继续向远端剥离,显露骰骨与第4 、第5 距骨之间的关节和足舟骨与第3 楔骨之间的关节。
前侧入路通过前外侧入路行踝关节融合术时,显露内踝和距骨体内侧关节面之间的踝关节部分常非常困难。
然而,通过前侧入路显露内外踝均较容易。
通常前侧入路经过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但也可从胫前肌与拇长伸肌腱之间进入。
选择后者时,将神经血管束和趾长伸肌、拇长伸肌一起牵向外侧,而把胫前肌向内侧牵开。
1、切口起自小腿前面踝关节近端7.5 - 10 cm 处,向远端切开至踝关节远端5cm 处,切口长度依手术需要而定。
成人足踝关节手术操作及评分标准
成人足踝关节手术操作及评分标准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成人足踝关节手术的操作步骤和评分标准。
足踝关节手术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足踝关节疾病和损伤,正确的手术操作和评分标准对手术结果和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操作步骤1. 麻醉:根据患者的特点和手术难度,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
常用的方法包括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和局部麻醉。
2. 术前准备:彻底清洁和消毒手术部位,使其符合无菌要求。
准备好必要的手术器械和材料。
3. 切口定位:根据手术需要和病变位置,在足踝关节区域进行骨切口的定位。
4. 骨切开:利用适当的工具和技术,在切口位置进行骨切开,以达到手术的目的。
5. 病变处理:对于病变的处理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如骨切除、软组织修复等。
6. 再造和稳定:根据手术需要,利用内固定物(如钢板、螺钉等)对骨骼进行再造和稳定。
7. 切口缝合:在手术结束后,将切口进行逐层缝合,确保伤口愈合。
8. 术后处理:对于术后患者,及时进行必要的抗感染和止痛治疗,以及恢复性康复训练。
评分标准为了对足踝关节手术进行评价和比较,我们可以采用以下评分标准:1. 手术时间:记录手术的总时间,以评估手术的效率。
2. 出血量:记录手术中的出血量,以评估手术的出血情况。
3. 骨切口合并症:记录手术过程中是否出现切口感染、骨不愈合等并发症。
4. 疼痛评分:术后根据患者的主观感受,评估手术后的疼痛程度。
5. 功能恢复: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评估手术对足踝关节功能的恢复程度。
6. 满意度:根据患者的满意度调查,评估手术的整体效果和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
通过以上的操作步骤和评分标准,可以帮助医生规范足踝关节手术的操作和评价,提升手术效果和患者康复质量。
外侧入路踝关节融合术
外侧入路踝关节融合术1. 适应症1、外伤性踝部粉碎型骨折关节面破坏、缺损,陈旧性骨折脱位,关节不能重建者。
2、关节结核骨关节破坏者。
3、化脓性关节炎,关节强直在非功能位。
4、马蹄足畸形,成年期已有骨骼发育变形,软组织手术不能纠正。
5、小腿肌肉缺血性挛缩,关节僵硬伴跖屈畸形。
6、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软组织手术不能矫正足部畸形。
2. 禁忌症1、14岁以下足未发育成熟的儿童。
2、下肢足底感觉障碍及有神经营养异常者。
3、严重足内翻畸形。
3. 最佳时间当前手术最佳时间谨遵医嘱。
4. 术前准备暂无可参考资料。
5. 术前注意暂无可参考资料。
6. 手术步骤1、腓骨后缘入路融(1)切口:自腓骨下段8cm,沿腓骨后缘弧形绕过外踝,延伸到骰骨前缘。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深筋膜。
(2)切断腓骨向下翻转:牵开腓骨肌腱,切开骨膜,骨膜下剥离腓骨至外踝,距腓、跟腓韧带保留不做剥离,在切口近端切断腓骨,向远端翻转显露关节。
(3)切除关节软骨面:在骨间膜处纵行切开胫骨骨膜,骨膜下剥离胫骨外侧面。
将踝前伸肌腱和血管牵开,切除前方的滑膜或结核组织,再切除后方滑膜,将足内翻,显露踝关节,清除关节内病灶,冲洗伤口。
切除胫骨和距骨的关节软骨面(距骨外侧部分切除,保留用以植骨),将腓骨胫侧面皮质凿成粗面,在胫骨腓侧面凿一骨槽,把腓骨嵌在槽内。
(4)固定腓骨:用持骨器夹住胫腓骨,自踝和足底上下加压,达到胫距、距腓和胫腓各松质骨面紧密接触,选3枚螺丝钉将腓骨固定在胫骨和距骨上。
(5)缝合切口:冲洗伤口,放松止血带,彻底止血。
把切除的距骨咬成碎块,充填在间隙中,分层缝合伤口,行长腿石膏管形外固定。
2、腓骨前缘入路融合(1)切口:自腓骨下端沿腓骨前缘做直切口,长约12cm,远端延伸到外踝尖以下。
(2)切除腓骨暴露关节: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显露腓骨。
切开骨膜,由前向后骨膜下游离腓骨。
切开胫骨前外侧骨膜,剥离胫骨外侧面,用电锯或骨刀垂直切除胫腓骨邻面皮质,包括下胫腓关节、外踝关节面和距骨外侧部分,在踝上6cm处横断腓骨。
手术讲解模板:踝关节修补术
谢谢!
手术资料:踝关节修补术
术前准备:
5.如关节有软组织挛缩,在术中畸形将不 易被矫正,关节复位也会有困难,即使勉 强复位也难以保持稳定;如术中强力矫正, 会引起神经、血管等的损伤,也会引起术 后肌肉的痉挛,甚至造成再脱位等并发症。 因此,术前应先行牵引,尽量克服挛缩; 并设计在术中解除挛缩的步骤。
手术资料:踝关节修补术
手术资料:踝关节修补术
适应证:
2.成人全关节结核,关节面破坏,估计不 能保留关节功能,可在病灶清除的同时施 行关节融合术;并有畸形者,可同时矫正 畸形。
手术资料:踝关节修补术
适应证:
3.由于神经病变或损伤而致肌肉瘫痪,引 起关节严重不稳,影响整个肢体功能,而 单纯肌腱转移又不足以维持关节稳定和恢 复足够的有效功能,固定局部关节可以改 善肢体功能者,宜施行关节融合术。如脊 髓前角灰质炎后遗三角肌瘫痪,上肢不能 上举,若将肩关节固定于功能位,可借肩 胛胸间的滑动而改善上肢的功能。
手术资料:踝关节修补术
手术步骤: 切除软骨面
手术资料:踝关节修补术
手术步骤:
在骨间膜处纵行切开胫骨骨膜,骨膜下剥 离胫骨下端的外侧面,备承受植骨。如有 病灶,应作病灶清除,在前方应将伸肌腱、 足背动、静脉、神经拉开保护后清除病灶, 切除关节囊,然后将足内翻,使踝关节脱 位,继续清除关节腔内病灶。伤口内冲洗 后,凿除胫距关节的软骨面。
手术资料:踝关节修补术
术前准备:
1.关节融合术实际上可能包括病灶清除、 关节融合、骨移植、矫正畸形等一系列手 术,故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手术。所以,应 根据这些手术要求决定手术方案,全面考 虑,尽量争取一次手术、一个切口解决问 题,务求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好的效果。
手术资料:踝关节修补术
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方式及临床应用效果探究
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方式及临床应用效果探究踝关节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关节之一,它连接了下腿和脚部,对于人体的支撑和运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踝关节也是比较容易受伤的关节之一,尤其是踝关节骨折。
踝关节骨折是指在踝关节处发生骨折,该损伤通常由于扭伤、摔倒或重型撞击而造成。
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方式有很多种,其中手术治疗是一种比较常见且有效的方式,本文将对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方式及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究。
一、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方式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开放性复位内固定手术,另一种是关节镜下手术。
1. 开放性复位内固定手术:这是目前治疗踝关节骨折最常用的手术方式。
在手术中,医生会通过开放性手术的方式将骨折的骨头复位,然后通过内固定的方式固定住骨折的部位,通常使用金属板和螺钉进行固定。
这种手术方式可以确保骨折部位的准确复位,同时固定的效果也比较好,能够更快地进行康复训练。
开放性手术也存在一定的创伤,术后可能需要进行一定时间的恢复和康复训练。
2. 关节镜下手术:这种手术方式是通过关节镜的方式进行治疗。
医生会先通过小切口将关节镜插入到踝关节内部,然后通过关节镜进行骨折复位和内固定。
这种手术方式相比于开放性手术来说,创伤更小,恢复时间也相对更短。
由于操作空间相对较小,对医生的技术要求也比较高,同时受伤者的骨折类型和状态也要符合关节镜手术的适用条件。
二、临床应用效果探究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方式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下面将分别从两种手术方式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
1. 开放性复位内固定手术的应用效果2. 关节镜下手术的应用效果关节镜下手术是一种创伤比较小、恢复时间相对短的踝关节骨折治疗方式,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
首先是手术的创伤比较小,关节镜手术可以通过较小的切口和操作空间进行治疗,这对于受伤者的术后恢复和康复也是非常有利的。
其次是手术的成功率比较高,关节镜手术虽然操作空间较小,但医生可以通过关节镜对骨折进行准确复位和内固定,治疗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
踝关节骨折的治疗选择及方法,很顺畅!
踝关节骨折的治疗选择及方法,很顺畅!来源:骨科文献踝关节骨折的治疗目的是重建正常的关节解剖关系。
对于稳定骨折采用石膏或支具固定,早期行功能锻炼。
如果手术治疗对于患者的风险很大,对于不稳定骨折或潜在不稳定骨折也可采用保守治疗方法,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一类型的损伤仍主张手术治疗。
有一种简单且具有临床意义的分类方案是:将踝关节想象成一圈环绕距骨的支持结构(图1),支持结构可为韧带或骨骼。
仅导致环形支持结构某一部位破损的损伤属于稳定伤,可以采用非手术疗法;环形支持结构至少有两处破损时为不稳定损伤,需要手术治疗。
图1 踝关节可以想象为距骨周围的一个支撑结构环(A)。
如果环在一个部位断裂(B),损伤是稳定的,一般可以非手术治疗。
如果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位断裂(C),则说明损伤不稳定,需要手术治疗。
骨折或韧带破裂构成环内骨折。
一治疗原则01踝关节骨折脱位的初步处理踝关节骨折脱位后,如果全身情况允许,应尽早治疗,以便及时复位。
一旦因故暂不能立即手术者,要做初步闭合复位,不然严重移位的骨片会压迫皮肤、产生水疱甚至引起皮肤坏死,从而继发感染而影响手术。
02踝关节骨折脱位的治疗目的在于恢复踝关节的功能,避免后期发生创伤性骨关节炎。
这就要求良好的骨折复位,促进韧带愈合。
治疗措施应是最简单、损伤最小且能维持复位的方法。
一般Ⅰ度、Ⅱ度损伤,保守治疗和手术内固定的治疗结果是相同的。
而对于Ⅲ度和Ⅳ度骨折脱位,切开复位治疗的结果优于闭合复位。
踝关节损伤后,功能恢复是优是劣随复位好坏而异。
在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时,应尽量使外踝解剖复位。
一般出现以下情况必须手术治疗:(1)闭合复位后距骨及外踝向外移位超过2mm;(2)闭合复位后距骨与内踝的间隙超过3~4mm;(3)胫骨后唇骨折片超过关节面1/4~1/3,闭合复位后关节面不平整,距骨向后脱位。
二治疗方法01保守治疗对于Ⅰ度、Ⅱ度骨折,应首先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固定,多数病例结果相当满意。
在做闭合复位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损伤后应尽早复位,争取在损伤后几小时内实施。
踝关节骨折手术技巧
踝关节骨折手术技巧如下:
1.暴露踝关节:患者躺在手术床上,露出患肢;麻醉、消毒完成后,
先在一侧踝关节皮肤处做切口,然后逐层分离,暴露骨折部位。
2.复位及钢板内固定:使用复位钳将骨折端对好位;然后先在骨折
端上下打孔,再置入螺钉进行固定;必要时在骨折端外侧使用钢板再次进行固定。
3.髓内钉固定:根据病情需要可置入髓内钉固定,先使用复位钳夹
住胫腓骨,调整踝关节保持90度;然后打孔置入髓内钉进行固定。
如踝关节另一侧也出现骨折,使用相同方法切开、复位后,进行固定。
4.缝合包扎:结束后依次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必要时再使用外固
定架进行固定。
足部四关节融合术
足部四关节融合术一概述足部四关节融合术适用于连枷足,足踝部关节极度不稳;严重的马蹄内翻畸形,超过170°以上者;三关节融合术后,踝关节疼痛,有退行性变,创伤性关节炎或距骨缺血性坏死者。
二麻醉方式及术前准备1.麻醉方式腰麻或硬膜外麻醉。
2.术前准备配备充气止血带;合适的固定器械如克氏针。
三适应证连枷足,足踝部关节极度不稳;严重的马蹄内翻畸形,超过170°以上者;三关节融合术后,踝关节疼痛,有退行性变,创伤性关节炎或距骨缺血性坏死者。
四禁忌证12岁以下儿童;同一侧肢体踝关节或对侧肢体踝关节已有强直者。
五手术步骤手术大体步骤:①切口从踝关节沿胫前肌腱外侧到第3、4跖骨基底部做一纵行切口。
②在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切开深筋膜,小腿横韧带,显露踝关节及距舟关节。
③将前足内收及外展,分别切断距骨周围的关节囊及韧带,切断附着距骨后突的韧带,撬出距骨,将距骨的软骨面全部切除。
依次切除胫腓骨下端,跟骨上面的软骨面和舟骨、骰骨的软骨面,再将距骨放回踝穴内。
④将足背伸,保持踝关节背伸,用克氏针从足底经跟骨、距骨至胫骨下端固定足于功能位。
⑤按层次缝合。
六术后并发症距骨缺血性坏死。
七术后护理术后用石膏托固定踝关节于功能位,待肿胀消退和拆线后,更换管形石膏固定。
经X线摄片,证明距骨无缺血性坏死和截骨部位确已骨性融合后才能拆除石膏固定。
八注意事项因术后距骨血液供给必须从周围骨组织和软组织重建获取,因此术后固定时间一般需半年。
九术后饮食多饮水,新鲜水果蔬菜,高蛋白、高维生素、高含钙质食物。
踝关节置换术
踝关节置换术踝关节置换术是⽤假体组件代替⼈踝关节受损关节表⾯的外科⼿术程序。
对于需要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来说,这种⽅法正在成为⼀种选择的治疗⽅法,从⽽取代了传统的关节固定术,即⾻头融合术。
活动范围的恢复是关节置换术中有利于关节关节置换术的关键特征。
然⽽,前者的优越性的临床证据仅在特定的单独植⼊物设计中得到了证明。
[1]内容1 历史2 假肢设计3 适应症4 结果5 参考历史⾃1970年代初以来,踝关节固定术的弊端以及在其他⼈体关节的关节置换术所获得的优异结果,也⿎励了许多⽤于踝关节的假体设计。
在接下来的⼗年中,开创性设计的长期随访临床研究[2] [3]令⼈失望的结果使脚踝关节固定术成为这些患者的⾸选⼿术治疗⽅法。
更现代的设计产⽣了更好的结果,在过去的⼗年中引起了⼈们对全踝关节置换术的重新关注。
先驱⼏乎所有的设计都具有两个组成部分:根据两个关节⾯的形状,这些设计被分为不⼀致和⼀致。
在两件式设计的早期结果不尽⼈意之后,⼤多数较新的设计都包含三个组件,在两个⾦属⾻锚定组件之间插⼊了聚⼄烯半⽉板轴承。
这种半⽉板轴承应在所有关节位置的关节⾯完全融合,以最⼤程度地减少组件的磨损和变形。
[4]对指导⾃然关节(韧带和关节表⾯)中踝关节运动的结构功能的理解不充分,以及在替换后的关节中这些功能的恢复不佳,可能会导致并发症和修复。
[5]假肢设计踝关节置换假体设计的主要⽬标是:通过在被替换的关节处恢复适当的运动学来复制原始的关节功能;允许对组件进⾏良好的固定,这将包括适当的载荷转移到⾻骼上,并使松动的风险降到最低;保证植⼊物的寿命,这主要与耐磨性有关;在关节尺⼨较⼩的情况下实现植⼊的可⾏性。
与其他联合替换⼀样,必须解决流动性与⼀致性之间的传统难题。
[6]⽆约束或半约束的设计允许必要的移动性,但需要不适当的接触,从⽽导致较⼤的接触应⼒和潜在的⾼磨损率。
相反,⼀致的设计会产⽣较⼤的接触⾯积,且接触应⼒较低,但会传递不希望的约束⼒,从⽽使固定系统在⾻-组分界⾯处过载。
踝、足部创伤骨折怎么治疗?
特别关注踝、足部创伤骨折怎么治疗?吕剑 (游仙区人民医院,四川绵阳 621004)踝、足部创伤骨折为临床常见疾病,主要集中在青壮年群体当中。
在此期间,如果损伤情况较为严重,就会留下一定的后遗症,降低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针对踝、足部创伤性骨折,应当如何采取相应的治疗呢?1踝部创伤骨折治疗1.1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1.1.1 单纯外踝骨折临床研究显示,创伤性关节炎最先发生在外踝关节面,在患者出现单纯外踝骨折后,会在各种致伤力的作用下出现移位。
而在此期间,借助手术治疗可对腓骨长度复位,并应用钢板、拉力螺钉、可吸收螺钉进行固定。
1.1.2 单纯内踝骨折单纯内踝骨折如果无移位的情况,采取石膏固定即可。
如果出现移位的情况,可借助闭合固定以及开放内固定的方式进行解剖复位。
此间针对骨折间隙当中有软组织以及肌腱的患者,可借助透撬拨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
1.1.3 双踝骨折在手术治疗期间,双踝骨折患者尽可能采取内外固定治疗,但是后期很容易出现内侧不稳的情况,致使三角韧带功能出现障碍。
因此,在采取手术治疗后,还要将踝关节固定于内侧韧带松弛位置,以促进骨折更好地愈合。
1.1.4 后踝骨折临床当中较为少见,在进行内外踝复位的过程当中,可使用后踝复位。
而在此期间,是否要采取内固定,还需根据骨折块对关节面产生的影响进行决定。
如需内固定,通常选取可吸收钉棒以及金属松质骨螺钉。
1.1.5 下胫腓联合损伤对于下胫腓联合损伤,在临床治疗当中还存在一定的争议。
相关研究显示,下胫腓联合分离而内外踝完整,对踝关节负重功能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如此时踝穴增宽,通过固定下胫腓联合可增加胫距关节面负荷。
大部分研究人员认为,在踝关节最大背伸位时进行下胫腓联和固定,可有效避免穴位过紧对术后背伸产生的影响,在术后12周负重下床前拆除内固定物。
1.2 保守治疗部分研究显示,保守治疗方法的应用在踝部创伤骨折治疗当中发挥着显著的效果。
通过手法复位闭合穿针内固定的治疗方法,对患者带来的损伤较小,疼痛较低,固定牢靠,可规避非手术治疗对患者造成的损伤以及临床并发症,且患者在实施治疗后可尽早展开关节功能锻炼,促进骨折以及关节功能更好地愈合以及恢复。
踝后关节囊切开术
踝后关节囊切开术1. 适应症非手术疗法失败、生后6个月以上者或年龄较大未经治疗者均需手术治疗。
2. 禁忌症病人年龄过大,全身条件差者应填重。
3. 最佳时间当前手术最佳时间谨遵医嘱。
4. 术前准备1、术前浸泡、清洁皮肤。
治疗胼胝。
2、摄足部x线片,了解骨关节变位和变形情况。
3、术前练习足外翻活动,牵松内侧紧张的皮肤。
5. 术前注意暂无可参考资料。
6. 手术步骤1、体位:侧俯卧位。
2、显露、延长跟腱:同跟腱延长术。
缝合跟腱应在后关节囊切开后进行。
3、显露后关节囊:切断跟腱,上下翻开后,将腓骨长、短肌腱向外侧牵开,将胫后血管神经束、胫后肌腱和屈长肌腱向内侧拉开,即可显露踝关节和跟距关节的后关节囊。
4、切开后关节囊:顺胫骨后面向下触摸,同时将足伸屈,即可确定胫距关节的后关节囊,直视下将其横行切开,需要时切断后距腓韧带。
对较大儿童,常有跟距关节后关节囊挛缩,可一并横行切开,必要时将其内、外侧前方的三角韧带后部的胫跟韧带和跟腓韧带的后部切断。
强屈踝关节,同时下压跟骨结节使后关节囊充分分开,以矫正跖屈畸形。
5、延长跟腱:在保持足背屈10°的位置下,将跟腱上下两半吻合于适当张力。
6、缝合、外固定:维持足背屈,按层缝合切口。
在踝关节背屈10°位和足跟轻度外翻位用石膏托固定。
7. 并发症趾端血运。
8. 后遗症暂无可参考资料。
9. 术后饮食1、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含纤维素丰富易消化饮食,补钙为主。
2、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3、忌饮酒。
10. 术后护理1、注意趾端血运,如有障碍应即拆除石膏,减少背屈程度。
待恢复后再逐渐矫正和固定。
2、术后2周拆线。
石膏固定6周。
11. 注意事项手术方法选择:1、跖屈畸形:婴幼儿用跟腱切断延长术,3岁以上须用跟腱延长术(见跟腱延长术),严重畸形须加用踝关节和距下关节后关节囊切开术。
2、高弓足:跖腱膜切断术(见跖腱膜切断术)。
并切断屈、屈趾短肌的跟骨起点。
3、内翻畸形:切断所有致内翻的软组织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合体以上
术前摄X光片
需 摄 正 位 、 侧 位 和 足 内 旋 15 度 ~20 度 位
根据X光如何进行评估
• 正位评估:①下胫腓重叠小于10mm为异常,提示下胫腓韧带复 合体损伤;②下胫腓关节透亮间隙大于5mm为异常,提示下胫腓 韧带复合体损伤;③距骨的内外侧斜面与内外踝顶部的关节间隙 相差超出2mm为异常,提示内侧或完成结构断离损伤。 • 侧位评估:①距骨穹窿顶应位于胫骨远端关节面中央并与踝 相 匹配;②鉴别胫骨后结节骨折和腓骨损伤的方向;③识别因前关 节囊牵拉引起的胫骨撕脱性骨折。 • 内旋15°~20°评估:①内侧透亮间隙超出4mm为异常,提示距 骨外移;②分别画出距骨顶部平行线和踝 顶部平行线,正常两 线平行,若两线夹角超出2°,提示距骨倾斜;③内外踝尖端的 连线与胫骨远端关节面的平行线的夹角正常8°~15°,小于提 示腓骨短缩;④下胫腓重叠小于10mm为异常,提示下胫腓复合 体损伤;⑤偏移超出1mm为异常。
四、后踝骨折的处理
• 1、小的后踝骨折片,可在胫腓解剖复位 后自动复位。 • 2、后踝骨折手术适应症:后踝骨折片较 大,超出胫骨远端关节面的25%,应复 位固定。尤其是合并胫骨后方半脱位或 脱位。处理:通过拉力螺钉固定,获得 后踝稳定。
通过后外侧入路,经 腓骨长短肌腱和拇长 屈肌腱之间,显露后 方胫骨远端。
适应症
• 踝关节融合术
• 胫骨下关节面前缘骨折合并距骨前移位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 踝关节前方游离体摘除术 • 踝关节结核病灶清除术
手术步骤
• A、于踝关节 前方纵切口 8~10cm,沿 胫前肌腱外缘 向下越过踝关 节。
• B、沿切口切开皮 肤皮下组织,将 皮瓣适当游离, 向两侧牵开,按 切口切开深筋膜、 小腿横韧带、小 腿十字韧带,显 露胫前肌、胫前 动脉、腓深神经、 拇长伸肌腱、趾 长伸肌腱等,并 用橡皮保护。
踝关节及足部的手术
重点
• 踝关节的内、外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术的适应症、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方法。 • Lauge-Hansen分型及优缺点。 • 踝关节前、内侧及外侧手术入路层次。
应 用 解 剖
足骨
足部的韧带
小 血腿 管前 、外 肌侧 肉面 和及 神足 经背 的
1
小 血腿 管前 、外 肌侧 肉面 和及 神足 经背 的
手术步骤
• A于足背外侧,自 外踝后方1cm,将 皮瓣向前弧形至骰 骨作切口
• B、沿切口切开 皮肤平行组织, 将皮瓣向两侧游 离并牵开,显露 腓骨支持韧带和 腓骨长短肌腱鞘。
• C、在腓骨长短肌 腱鞘前方,按切 线方向作腓骨支 持韧带、趾短肌 腱鞘附着处切线
• D、沿切线切开 腓骨支持韧带和 腓骨长短肌腱鞘, 显露出腓骨长短 肌腱
一、踝骨折内固定术
解剖
1、外踝比内踝于冠状面上低1cm左右,较 内踝偏向后方约1cm。 2、距骨体前宽后窄,横径之差为2.4mm。
应用解剖
1、下胫腓复合体:下胫腓前韧带、下胫腓 后韧带、骨间韧带。 2、内外侧副韧带系统 外: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距腓后 韧带 内:胫跟韧带(浅)、胫距韧带(深)
• ⑶内旋15°~20°评估: • ①内侧透亮间隙超出4mm 为异常,提示距骨外移; ②分别画出距骨顶部平行 线和踝 顶部平行线,正常 两线平行,若两线夹角超 出2°,提示距骨倾斜; ③内外踝尖端的连线与胫 骨远端关节面的平行线的 夹角正常8°~15°,小于 提示腓骨短缩; • ④下胫腓重叠小于10mm 为异常,提示下胫腓复合 体损伤; • ⑤偏移超出1mm为异常。
2
小 腿 后 肉侧 和的 神血 经管 、 肌
足的腱滑膜鞘
足踝常见手术入路切口
• • • • • • • 踝关节前方手术入路 踝关节内侧手术入路 踝关节外侧手术入路 踝关节、距骨、跟距关节外侧弧形手术入路 跟距、距舟、跟骰关节外侧弧形手术入路 跟骨内侧手术入路 前足手术入路
一、踝关节前方手术入路
2、剥离内踝软组织,显露骨折。注意:保护大隐 静脉及与其伴行的隐神经。
• 3、骨折端两侧的骨膜需剥离 2~3mm,以便观测骨折复位情况。
• 4、显露踝关节前内侧角,评估关节面损 伤情况,并清除所以的骨软骨踤片。
5、用锐口牙刮匙或小的点式 复位钳行复位,用两枚克氏针 临时固定,如位置良好,可以 其为导针植入空心拉力钉。 注意:植入拉力螺钉应与骨折 线垂直。
• 6、安放2.5/3.5mm的 钻头导向套筒, 在对侧皮质用¢2.5钻头钻孔。
• 7、测量所需螺钉长度,丝攻对侧皮 质扩孔,旋入拉力螺钉。
X线评估拉力螺钉植入情况
1/3管型接骨钢板预弯后放置 在腓骨的外侧或后外侧,固 定到骨折的两端 注意:①接骨板预弯应与腓 骨局部解剖形态相匹配;② 应避免螺钉侵入关节面。
关节的稳定性
1、外踝和外侧韧带 2、内踝和内侧韧带 3、前胫腓联合韧带及其相应的骨性结构 (即胫骨和腓骨的前部) 4、后胫腓联合韧带或后踝
运动
1、踝关节背伸时距骨有外旋,跖屈距骨有 内旋活动。 2、围绕横轴:背伸、跖屈 围绕纵轴:内旋、外旋 围绕矢状轴:内外翻
1、活动范围:屈伸:60°-70 ° ,背 伸约20 ° ,跖屈40 ° -50 ° 。 2、踝关节背伸时,踝关节可增宽1.5- 2.0mm。 3、距骨向外侧移位1mm,胫距关节的接 触面积减少约42%。
适应症
• • • • • • 内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踝关节内侧剥脱性骨软骨游离体摘除术 内踝部良性破坏病损切除术 距骨骨折脱位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距骨剥脱性骨软骨游离体摘除术 距骨骨肿瘤刮除植骨术
手术步骤
• A、以内踝为 中心,向上 下各延长 3cm
• B、沿切口切 开皮肤、皮下 组织,将皮瓣 适当游离,并 向两侧牵开, 显露内踝和前 方关节囊
• ⑴正位评估: • ①下胫腓重叠小于10mm 为异常,提示下胫腓韧 带复合体损伤; • ②下胫腓关节透亮间隙 大于5mm为异常,提示 下胫腓韧带复合体损伤; • ③距骨的内外侧斜面与 内外踝顶部的关节间隙 相差超出2mm为异常, 提示内侧或完成结构断 离损伤。
• ⑵侧位评估: • ①距骨穹窿顶应位 于胫骨远端关节面 中央并与踝 相匹配; • ②鉴别胫骨后结节 骨折和腓骨损伤的 方向; • ③识别因前关节囊 牵拉引起的胫骨撕 脱性骨折。
• 术后一周内尽可能抬高患肢。然后指导 患者在患肢不负重状况下进行行走功能 锻炼。6周后可下地负重锻炼。 • 下胫腓韧带复合体固定的患者,术后8周 取出螺钉后方可下地负重行走。 • 当患者负重行走后,可以逐步开始阻力 对抗锻炼。
二、踝关节融合术
手术指征
• 踝关节融合的重要适应症是踝关节持续疼痛。 明显影响日常生活,且其他治疗方法如非甾体 抗炎药、穿矫形鞋、支具以及关节腔清理等不 能缓解。 • 踝关节感染也是关节融合指征。 • 严重畸形是踝关节融合的相对指征。 • 踝关节融合是踝关节置换失败术后唯一的选择。
用扳手对钢板进行预弯, 使之与骨折解剖面相匹配。
X线评估植入情况
二、内踝骨折内固定术
• 适应症:内踝骨折经闭合手法复位外固 定失败,或陈旧性外踝骨折。 • 术前准备、麻醉等同外踝骨折。 • 体位:仰卧、患肢屈髋屈膝外旋位。
步骤
• 1、切口 • 内侧切口稍带 弧形,并以内 踝为中心。切 口应足够长以 满足骨折复位 和固定需要, 避免软组织过 度撑开。
• C、按切口先切 开内踝骨膜和筋 膜,作骨膜和筋 膜下剥离,显露 出 内踝和下方 的三角韧带。在 切开关节囊,显 露关节腔的前内 侧分裂韧带和距 骨。如需进一步 显露,可再内踝 关节面、分裂韧 带下缘、三角韧 带上缘作内踝横 行切骨。
• 用骨刀切断内踝 (注意保护内踝 后方的胫后肌 腱)。然后将内 踝向下翻转,则 踝关节内侧得以 显露。
说明
• 此切口系Koenig和Schaefer切口的改良。 便于作深筋膜和骨膜的纵行切开和骨膜 下剥离。 • 可切断内踝,但保留三角韧带。 • 不通过踝部的血管、三角、肌腱到达内 踝内部。但要切断内踝,术后需复位螺 钉固定。
三、跟骨和跟骰关节外侧 弧形手术入路
适应症
• • • • 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跟骰关节融合术 跟骨、骰骨肿瘤切除术 跟骨、骰骨慢性骨髓炎死骨清除术
工具箱
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
• 手术的目的是重建踝关节的解剖关系。 • 非手术治疗指征:严重骨质疏松、动脉功能不 全、对行走功能要求有限的患者;或预期寿命 很短的患者。 • 手术指征:对移位的踝关节不稳定性骨折。 • 注意:对于伴有内踝疼痛而没有胫骨移位的单 纯腓骨骨折,应摄踝关节应力位像。将足外旋、 踝关节背伸,应力下摄踝关节正位片,如内侧 透亮线增宽大于4mm并出现距骨移位,则需 固定腓骨骨折。
• E、先将趾长伸肌 腱向背侧牵开, 切开跟骨膜,作 锐性剥离,则跟 骨得以显露
• F、在将腓骨长 短肌腱向跖侧 牵开,接着在 其下方切开跟 骰关节囊、骰 骨骨膜,作锐 性剥离,使跟 骰关节、骰骨 得以显露
说明
• 目前跟骨骨折开放复位较常用 • 术中注意勿损伤腓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短肌腱
足部和踝关节部分手术
A
B
• 2、在腓骨的外侧切开,向后外侧剥离骨膜A, 充分显露后方骨折尖端,以便评估骨折复位情 况。蝶形骨折片注意保护软组织B。
• 3、清除骨折端之间 的凝血块
4、通过简单的钳夹对骨折进行复位,并矫正骨折的短缩和旋转
• 5、骨折复位后,用1~2枚螺钉从前向后 跨越骨折端旋入,近端皮质用¢3.5钻头 打出滑动孔。
• C、于拇长伸肌腱与 趾长伸肌腱之间作 适当分离,将拇长 伸肌腱、胫前动脉、 腓深神经、胫前肌 连同内侧的筋膜、 韧带、皮瓣牵向内 侧,将趾长伸肌腱 连同外侧的筋膜、 韧带、皮瓣牵向外 侧,显露出胫骨下 段与踝关节囊。
• D、沿皮肤切口 的方向,切开骨 膜和关节囊,于 骨膜下作剥离, 则胫骨下端、踝 关节腔和距骨得 以显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