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历史成语故事.
历史成语故事精选5篇
![历史成语故事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2bff952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e0.png)
历史成语故事精选5篇成语故事可以提高语文学习的爱好、扩大视野、增长学问、丰富词汇。
成语故事能有效得进展思想教育,可以从民间成语故事中造就学生的缔造性。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开展,将来社会所须要的正是有缔造思维的人才,也就是说,只有缔造思维的人才能在将来社会里,挑起使祖国旺盛兴盛的重担,所以造就缔造性人才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关于历史成语故事,便利大家学习。
历史成语故事1韩信是汉朝闻名的开国大将,诞生于淮阴(今江苏省淮安市)。
他年轻时生活困顿,人们都很轻视他。
秦末天下大乱,韩信投奔楚人项梁、项羽叔侄率领的军队。
但是在那里,韩信始终没有时机展露锋芒。
项梁战死后,韩信被项羽委任为侍卫官。
他设法为项羽出谋划策,却从未被采纳过。
后来,韩信坚决地离开了项羽,投奔了刘邦。
最初,刘邦并不看重韩信,只是让他做了一个小军官。
有一回韩信违反军法,险些被处死,虽然幸运被救下,也只是被派去掌管军粮,仍旧人微言轻,得不到施展才华的时机。
后来,韩信结识了刘邦的心腹重臣萧何,萧何发觉他有着惊人的军事天賦,因而非常佩服他。
当时,刘邦刚被楚霸王项羽封为汉王,封地为偏僻的汉中地区。
刘邦的手下多来自于关中旁边地区,那些人归乡心切,接连逃亡。
韩信得不到刘邦的重视,也弃官逃跑。
萧何听说韩信逃走后,立刻连夜追逐,最终追上韩信,把他劝了回来。
刘邦知道后,特别生气,责怪萧何不该大张旗鼓地追一个逃兵。
萧何对刘邦说:“韩信之才异于常人。
您要是只满意于汉中王的位置,那就不用管他;但您要是想争夺天下,就必需重用此人!”他竭力夸赞韩信的才能,劝刘邦尽快拜韩信为大将军,并且必须要择吉日良辰慎重地举办拜将仪式。
刘邦非常信任萧何,就按萧何所说的拜韩信为大将军。
韩信为刘邦分析了诸侯割据的局势,并提出了战胜项羽、:统一天下的作战打算。
刘邦听后极为开心。
后来,刘邦依据韩信的策略,举兵东征,歼灭了魏国和赵国,战胜了燕国和齐国,最终与项羽绽开决战,并赢得了成功,实现了统一大业。
中国历史常用成语故事(8篇)
![中国历史常用成语故事(8篇)](https://img.taocdn.com/s3/m/0f230dc4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8e.png)
中国历史常用成语故事(8篇)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
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
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
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大多由四字组成。
简单的说成语就是,说出来大家都知道,可以引经据典,有明确出处和典故,并且使用程度相当高的用语。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中国历史常用成语故事1[开诚布公]三国时,蜀汉的丞相诸葛亮是一个既有能力又有衷心的贤臣,得到皇帝刘备的重用。
刘备临终前,曾将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给他,让他帮助刘禅治理天下。
刘备甚至诚恳地留下遗言:如果刘禅不好好听你的话,做出危害国家的事,你就取而代之,自己做皇帝。
诸葛亮非常感动,表示要好好地效忠少主刘禅。
刘备死后,诸葛亮竭尽全力帮助刘禅治理国家。
有人劝他自封为王,但他严厉地拒绝了。
他对身边的人说:“我已经受先帝委托,担任了这么高的官职。
如今讨伐曹魏又没什么成效,你们却要我加官晋爵,这是不忠不义的事情啊!”诸葛亮为人处世公正合理,不徇私情。
马谡(sù)是他非常器重的一位将军,在攻打曹魏时,因为大意轻敌,失守街亭这个地方。
诸葛亮因为马谡已经立下军令状,所以忍痛杀了马谡。
马谡临刑前上书诸葛亮,说自己虽然死去,在九泉之下也没有怨恨。
诸葛亮自己也为失守街亭主动承担责任,请求后主批准他由丞相降为右将军。
他还特地下令,要下属坦率地批评他的缺点和错误,这在当时是十分罕见的。
所以,后人在写史书时,就用“开诚心,布公道”来形容这位贤臣。
成语“开诚布公”由“开诚心,布公道”缩略而来。
人们常用它来比喻对人态度诚恳,坦白无私。
中国历史常用成语故事2[草船借箭]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
历史成语故事10则
![历史成语故事10则](https://img.taocdn.com/s3/m/0fe67e77e518964bcf847c3b.png)
历史成语故事10则我们日常使用的许多成语,其实都来源于一些成语典故,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历史成语故事,希望能帮助到您。
故事(一)水滴石穿【典故】宋朝时,张乖崖在崇阳当县令。
当时,常有军卒侮辱将帅、小吏侵犯长官的事。
张乘崖认为这是一种反常的事,下决心要整治这种现象。
一天,他在衙门周围巡行。
突然,他看见一个小吏从府库中慌慌张张地走出来。
张乘崖喝住小吏,发现他头巾下藏着一文钱。
那个小吏支吾了半天,才承认是从府军中偷来的。
张乘崖把那个小吏带回大堂,下令拷打。
那小吏不服气:“一文钱算得了什么!你也只能打我,不能杀我!”张乘崖大怒,判道:“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为了惩罚这种行为,张乘崖当堂斩了这个小吏。
【释读】成语“水滴石穿”原比喻小错不改,将会变成大错。
现比喻只要坚持不懈,总能办成事情。
故事(二)卧薪尝胆【典故】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相邻,经常打仗,有次吴王领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的大将灵姑浮砍中了右脚,最后伤重而亡。
吴王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位。
三年以后,夫差带兵前去攻打越国,以报杀父之仇。
公元前497年,两国在夫椒交战,吴国大获全胜,越王勾践被迫————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退居到会稽。
吴王派兵追击,把勾践围困在会稽山上,情况非常危急。
此时,勾践听从了大夫文种的计策,准备了一些金银财宝和几个美女,派人偷偷地送给吴国太宰,并通过太宰向吴王求情,吴王最后答应了越王勾践的求和。
但是吴国的伍子胥认为不能与越国讲和,否则无异于放虎归山,可是吴王不听。
越王勾践投降后,便和妻子一起前往吴国,他们夫妻俩住在夫差父亲墓旁的石屋里,做看守坟墓和养马的事情。
夫差每次出游,勾践总是拿着马鞭,恭恭敬敬地跟在后面。
后来吴王夫差有病,勾践为了表明他对夫差的忠心,竟亲自去尝夫差大便的味道,以便来判断夫差病愈的日期。
夫差病好的日期恰好与勾践预测的相合,夫差认为勾践对他敬爱忠诚,于是就把勾践夫妇放回越国。
越王勾践他回国以后,立志要报仇雪恨。
历史成语故事15篇
![历史成语故事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75acec1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e2.png)
历史成语故事 15篇历史成语故事 11、一鼓作气(曹刿)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吕不韦)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
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师(郑谷)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
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
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4、一饭千金(韩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5、东山再起(谢安)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6、图穷匕见(荆轲)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纸上谈兵(赵括)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8、负荆请罪(廉颇)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9、卧薪尝胆(勾践)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中华成语故事精选(7篇)
![中华成语故事精选(7篇)](https://img.taocdn.com/s3/m/0ab3dc67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c1.png)
中华成语故事精选(7篇)1.中华成语故事: 三折其肱晋国时, 有范氏和中行氏两个集团的人, 准备起兵攻打晋定公;当时有人指出战事成功和失败的关键, 要看民众是否支持, 假如不能取得民众的信任和支持, 便将失败无疑。
范氏和中行氏起兵攻打晋定公是一种反叛行为, 民众自将不会支持也们的。
何况晋定公自己曾经伐君失败, 落得流居异国的田地, 可以说是经历过失败的过来人。
正如一个经过三次折伤手臂的人, 虽经医疗后获得痊愈, 但他已尝透了折臂的滋味;在几次三番的折臂和治疗的经历中, 他已了解到折臂的原因, 和治疗的经过与方法, 换句话说, 他已是个中的老手了。
所以“三折其肱”这句成语的含义, 是颇为深刻的。
不论何人, 只要他是经过多次挫折, 从艰苦中奋斗而得到成功的, 我们都可以说地是与困境奋斗过的“三折其肱”的人。
世界上的伟大人物, 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他一定是经历了不少挫折, 却仍不断地奋斗, 结果才得成功。
失败是成功之母, 我们正可以借用伟人们的“三折其肱”来勉人自勉。
2.中华成语故事: 两败俱伤战国时期, 有一个叫陈轸(zhěn)的人。
他非常聪明, 遇事总是能想出很多好办法。
有一次, 他受到楚王的派遣, 出使到秦国去。
当时, 韩、魏两国互相攻打, 打了一年多, 仍然没有分出胜负。
秦惠王打算出兵干涉, 可一时也拿不定主意。
秦惠王知道陈轸很有见识, 便向他请教。
于是, 陈轸讲了卞(biàn)庄子刺虎的故事。
从前, 有一个叫卞庄子的人看见两只老虎正要咬一头牛, 卞庄子见了, 马上拔出剑来, 想冲过去与老虎搏斗。
旁边的人劝他说: “这两只老虎正在争吃一头牛, 争着争着就会互相撕咬, 结果一定是小的被咬死, 大的也会受伤。
到那时, 你再去刺杀那只受了伤的, 一下子就把两只老虎都解决了。
”卞庄子觉得这个人讲得很有道理, 就远远地看着那两只老虎。
不一会儿, 两只老虎果然互相打斗起来, 小老虎被咬死了, 大老虎也受了很重的伤。
历史经典成语故事(精选16篇)
![历史经典成语故事(精选16篇)](https://img.taocdn.com/s3/m/b882ebd1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89.png)
历史经典成语故事历史经典成语故事(精选16篇)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已经发生事。
或者想象故事。
历史上,有很多名人故事成为了经典,下面是历史经典成语故事,欢迎阅读了解。
历史经典成语故事篇1井底之蛙【典故】《庄子秋水篇》讲了一个浅井的虾蟆和东海之鳖的故事。
一日,一只浅井的青蛙见到一只东海大鳖,便兴致勃勃地对它说:“我可快乐啦!出来就在井栏边跳来跳去,进去就在井壁砖缝中休息;跳入井中,水就泡着我的两腋和腮;游到浅处,泥汤就没了我的脚。
我独占一井之水,螃蟹和蝌蚪都没法跟我相比,你何不也下来看看?”东海之鳖来到井边,左脚还没进去,石膝已经被卡住了。
东海之鳖慢慢退了出去,然后对这只浅井青蛙讲述了大海的样子:“用千里之遥这样的字眼儿,不足以说明大海的广阔;用千仞之高这样的词,不足以量尽它的深度。
大禹时十年九涝,海水没显出增加了多少;商汤时八年七早,海水也并不见减少多少……”浅井的青蛙听得目瞪口呆,惊恐万分,茫茫然若有所失,它何尝想到还有比它的一方水井更大的世界呢!【所属朝代】春秋战国时代【出处】《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释读】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
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历史经典成语故事篇2叶公好龙【典故】鲁哀公经常向别人说自己是多么地渴望人才,多么喜欢有知识才干的人。
有个叫子张的人听说鲁哀公这么欢迎贤才,便从很远的地方风尘仆仆地来到鲁国,请求拜见鲁哀公。
子张在鲁国一直住了七天,也没等到鲁哀公的影子。
原来鲁哀公说自己喜欢有知识的人只是赶时髦,学着别的国君说说而已,对前来求见的子张根本没当一回事,早已忘到脑后去了。
子张很是失望,也十分生气。
他给鲁哀公的车夫讲了一个故事,并让车夫把这个故事转述给鲁哀公听。
然后,子张悄然离去了。
终于有一天,鲁哀公记起子张求见的事情,准备叫自己的车夫去把子张请来。
成语典故简短故事六篇_历史上著名成语典故
![成语典故简短故事六篇_历史上著名成语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de3c291d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10.png)
成语典故简短故事六篇_历史上著名成语典故成语典故是指关于成语产生、形成、流传的故事传说,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有很多著名的成语典故教会了我们生活的启示。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成语典故简短故事六篇_历史上著名成语典故,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成语典故【1】打草惊蛇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王鲁的人,他在衙门做官的时候,常常接受贿赂、不遵守法规。
有一天,有人递了一张状纸到衙门,控告王鲁的部下违法、接受贿赂。
王鲁一看,状纸上所写的各种罪状,和他自己平日的违法行为一模一样。
王鲁一边看着状纸,一边发着抖:这……这不是在说我吗?王鲁愈看愈害怕,都忘状纸要怎么批,居然在状纸上写下了八个大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
意思就是说你这样做,目的是为了打地上的草,但我就像是躲在草里面的蛇一样,可是被大大的吓了一跳了!后来,大家就根据王鲁所写的八个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引伸为打草惊蛇这句成语。
成语典故【2】以逸待劳以逸待劳总诀: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大意是说:迫使敌人处于困窘被动的形势,不需力战,等待敌我双方的强弱态势的转换。
这是刚柔相济的道理,以逸待劳,则柔也能克刚。
孔子曾经说过:强弩之末,其势不能穿鲁缟也。
这个简单的例子,在军事上也非常常见。
所以为大将者,一定要避免自己的军势成为强弩之末。
如果能够利用地理优势,使敌军成为强弩之末,那么不用战斗,敌我双方的刚柔态势就可以发生逆转。
孙子兵法军争第七篇说: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就是这个道理。
经典战例:古时候以逸待劳的例子非常多,通常埋伏计都可算作以逸待劳。
比如孙膑伏击庞涓,李牧大破匈奴等等,关键在于争取掌握战斗的主动权,以调动敌人,达到以逸待劳的目的,这里我们举王翦破楚的例子。
战国末期,秦王起用已告老还乡的老将王翦出兵攻打楚国。
王翦率领六十万军队,陈兵于楚国边境。
楚军发现后立即发兵准备抗敌。
但是,老将王翦毫无进攻之意,只是专心修筑城池,摆出一派打持久战的姿态。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15篇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8a9507d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bc.png)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15篇中国历史成语故事15篇中国历史成语故事1惊弓之鸟战国时期,有个杰出的弓箭手,叫做更赢。
他的射箭本领在当时可称是举世无双。
有一天,他和魏王并肩站着,天空中忽然飞过一群鸿雁。
更赢很自信的对魏王说:“我可以用弓声就把飞鸟给打下来。
”魏王很怀疑。
正在那是,一只孤雁很低很慢的飞过。
鸣声凄惨。
更赢见了,就张着弓,扣着弦,砰的一声,直入云宵。
那孤雁果然应声落地。
魏王惊叹之余,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更赢解释说:“那孤雁飞得低且慢,因为它已经受过伤;它鸣叫的声音悲而哀,因为它离了群。
身伤心碎,使它心跳加速,两翼无力,体重失去平衡,正如人们吃饭时,突然听见雷声,筷子落地的情况一样自然而平常。
”后人根据上面的故事,做成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形容先前多次受过惊吓的人,忽然遇到同样可怕的事物,就吓得魂飞魄散,惊惶失措,不知如何去应付新的环境。
鸟尽弓藏春秋末期,吴、越争霸,越国被吴国打败,屈服求和。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任用大夫文种、范蠡整顿国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使国家转弱为强,终于击败吴国,洗雪国耻。
吴王夫差兵败出逃,连续七次向越国求和,文种、范蠡坚持不允。
夫差无奈,把一封信系在箭上射入范蠡营中,信上写道:“兔子捉光了,捉兔的猎狗没有用处了,就被杀了煮肉吃;敌国灭掉了,为战胜敌人出谋献策的谋臣没有用处了,就被抛弃或铲除。
两位大夫为什么不让吴国保存下来,替自己留点余地呢?”文种、范蠡还是拒绝议和,夫差只好拔剑自刎。
越王勾践灭了吴国,在吴宫欢宴群臣时,发觉范蠡不知去向,第二天在太湖边找到了范蠡的外衣,大家都以为范蠡投湖自杀了。
可是过了不久,有人给文种送来一封信,上面写着:“飞鸟打尽了,弹弓就被收藏起来;野兔捉光了,猎狗就被杀了煮来吃;敌国灭掉了,谋臣就被废弃或遭害。
越王为人,只可和他共患难,不宜与他同安乐。
大夫至今不离他而去,不久难免有杀身之祸。
”文种此时方知范蠡并未死去,而是隐居了起来。
他虽然不尽相信信中所说的话,但从此常告病不去上朝,日久引起勾践疑忌。
历史故事成语精选
![历史故事成语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4b025499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7d.png)
历史故事成语精选历史学习里面其实有很多约定俗成的东西,很多概念我都可以用"三条"或"两条"来总结,比如说了解一个事件我们通常是从"背景(原因),内容(经过),影响和意义(结果)"来记忆,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历史故事成语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历史故事成语(一)1、三顾茅庐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
刘备只得投靠刘表。
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谎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
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南阳邓县隆中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去南阳邓县隆中拜访诸葛亮。
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知什么时候回来。
刘备只好回去了。
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雪又来到诸葛亮的家。
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
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
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走了。
刘备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平定天下。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又一次来到隆中。
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
刘备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
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办法。
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
”刘备一听,非常佩服,请求他相助。
诸葛亮答应了。
那年诸葛亮才27岁。
2、望梅止渴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角,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
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
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集(20篇)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集(20篇)](https://img.taocdn.com/s3/m/4fb102eb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f1.png)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集(20篇)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定型的词。
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中国历史成语故事集1蛇影杯弓【成语故事】传说古代有个人叫杜宣,一次在人家中饮酒,见杯中好像有一条蛇,酒后胸腹作痛,多方医治始终不见好。
朋友询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把那天的情形说了一遍。
朋友笑着告诉他那是墙上的箭影而已,他也大笑一声,病不治而愈。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集2束手就擒【成语故事】公元945年,契丹军将后晋军队围困在阳城,后晋军队的供需被切断,内外隔绝,生活十分困难,军心不稳。
晋将苻彦卿有勇有谋,向主将张彦泽、皇甫遇建议与其在此束手就擒还不如战死,就分析天时地利人和,出其不意绕到契丹军后方发起进攻取得胜利。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集3声色俱厉【成语故事】唐朝翰林学士韦绶的儿子韦温在父亲死后出来做官,但他始终牢记父亲的遗训不能当翰林学士。
唐文宗非常赏识韦温的才干,决定任命他为翰林学士,但韦温拒不接受。
唐文宗声色俱厉去问他为什么,他只好承认是父命难违。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集4上下其手【成语故事】公元前547年,楚国出兵攻打郑国,穿封戍和公子合围郑国大夫皇颉,穿封戍俘获了他。
在战后,公子围争功,穿封戍不服,请太宰伯州犁裁决。
伯州犁有意把手抬高对皇颉介绍公子围,把手降低介绍穿封戍。
皇颉会意说是公子围俘获他的。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集5三纲五常【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碰壁后,在冉求的帮助下回到了鲁国,他与季康子是不相为谋。
于是专心著述,编辑整理《诗》《书》《礼》《乐》《春秋》,同时又开坛讲学,与弟子们坐而论道,正式总结出三纲五常等社会规范。
历史成语故事精选8篇
![历史成语故事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0529f6ee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d7.png)
历史成语故事精选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历史成语故事精选8篇我们学习过许许多多的成语,这些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些历史典故。
古代历史四字成语故事(10篇)
![古代历史四字成语故事(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5f6f551b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bb.png)
古代历史四字成语故事(10篇)大都是两三千年以来流传下来的或陆续产生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演进,根据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表达新思想意识的成语,就自然会不断地陆续地产生,更需要我们现如今的传承下去。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古代历史四字成语故事1利令智昏战国时期,秦国派大将白起出兵攻打韩国。
秦军进攻上党(现山西省东南部)的时侯。
上党的守将冯亭负隅顽抗但仍然守不住,便想把上党献给赵国以谋求保护。
赵国的平阳君赵豹觉得无缘无故得到的好处是祸患的根源,因此他劝赵孝成王深思熟虑。
而平原君赵胜却被眼前的利益蒙住了眼睛,他极力主张接受上党。
赵孝成王派平原君接收了上党,封冯亭为华阳君。
于是,秦王派大将白起率军大举进攻赵国。
这场战争一打就是三年、最后赵国四十万大军在长平全军覆没、被秦军消灭,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秦、赵长平之战。
后来,秦国的军队几乎攻破赵国的都城邯郸。
司马迁在评论这一历史事件时开诚布公地指出:“鄙语曰:‘利令智昏’。
平原君贪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兵四十余万众,邯郸几亡。
’这段话的大意是:俗话说:“利这个东西、能够使聪明人冲昏头脑,丧失理智。
”平原君贪图冯亭的利诱,以致使赵国在长平损失了四十万兵马、甚至连国都邯郸都危如累卵几乎丢掉。
古代历史四字成语故事2开门见山晓亮《十大元帅之谜.徐向前元帅之谜》奇特的性格之谜:1967年1月24日晚饭后,徐向前实在憋不住了,决定要“闯宫”——坐车直趋林彪住地毛家湾。
当时,林彪、陈伯达正在交谈。
徐向前不宣而至,林彪很不高兴。
徐向前开门见山,向林彪讲了目前军队的混乱状况,说:军队要稳定,这样乱下去不行,要搞几条规定,如不能成立战斗组织、不能随意揪斗领导干部、不准夺权等等。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精选(20篇)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精选(20篇)](https://img.taocdn.com/s3/m/a46b7264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d4.png)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精选(20篇)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定型的词。
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中国历史成语故事精选1誓死不二【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典狱官李离为人正直,秉公办案,执法量刑均以律法为准绳,对高官与百姓一视同仁,做到有法必依,有罪必罚。
他发现一起错判死刑的冤案,认为自己有责任,让下属绑了自己去见晋文公。
文公要放他,他则认为应该对律法誓死不二。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精选2三谏之义【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北方的戎国将要侵略曹国,曹伯想亲自去迎敌。
曹羁进谏说:“戎国人最不讲道义,国王您不能亲自去迎战。
”曹伯说不行。
曹羁进谏三次之后,尽到做臣子的道义之后就离开。
后来曹军被戎狄打败。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精选3蜀犬吠日【成语故事】唐朝散文家柳宗元因王叔文失势而被贬到湖南永州当司马,他在永州期间收到韦中立的拜师信,非常感动。
他立即回信《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表达一个观点:少见多怪是常有的事情,就像蜀犬吠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精选4如见肺肝【成语故事】西汉时期,戴圣在《礼记》中解释诚意的含义,他认为一个人如真有诚意就必须慎独。
不慎独的人背后无恶不作,等见到诚意的君子后就想去遮掩自己的罪行劣迹,却不知人家一看他就如见肺肝一样,是万万遮盖不过的。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精选5鼠窃狗盗【成语故事】秦朝末年,各地农民纷纷起义造反。
丞相赵高却指鹿为马说传信人在造谣生事,并把他们投入大牢。
秦二世胡亥问有关农民起义的事情,叔孙通则说是鼠窃狗盗罢了,不必惊慌。
二世升了他的官。
然而不久秦朝就被农民起义所推翻。
历史常见的成语故事(15篇)
![历史常见的成语故事(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a4b901b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04.png)
历史常见的成语故事(15篇)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
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
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历史常见的成语故事1高枕无忧【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齐国丞相孟尝君叫门客冯谖到薛地去收债并顺便带回家里没有的东西,冯谖到了薛地以孟尝君的名义免除了他们所有的债务,回来报告说买回一个“义”字。
孟尝君被免职后回薛地居住,百姓热烈欢迎,冯谖建议还要办两件大事。
历史常见的成语故事2画龙点睛【成语故事】南朝梁代著名书画家张僧繇特别擅长画龙,梁武帝在金陵建安乐寺,让张僧繇在墙上画龙,他画了四条龙栩栩如生,但都没有点眼睛。
众人不解,怂恿他点上龙眼,他刚刚点了两条龙的眼睛,顿时闪电四起,两条龙腾空而去。
历史常见的成语故事3庐山面目【成语故事】庐山因周武王时期高人匡俗结庐而居而得名,它三面临江,山势十分雄伟,山清水秀,风景奇丽。
它临江靠水,山上烟雾缥缈,人们很难看清它的真实面貌。
苏轼写《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历史常见的成语故事4老泪纵横【成语故事】公元757年,杜甫得到唐肃宗的许可回家探亲,在回家途中亲眼看到安史之乱所造成的种种惨境。
邻居问他战争何时才能结束,并诉说家乡的苦难:地没有耕种,孩子们被逼去打仗……说到伤心处,乡亲们老泪纵横,杜甫只好仰天长叹。
历史常见的成语故事5汗马功劳【成语故事】西汉初期,萧何跟随刘邦打天下,出谋划策,刘邦当了皇帝后就让萧何做丞相,其他武将不服,刘邦说:“打猎的时候,追逐野兽的狗,而指明野兽方向的是人,你们只是有功劳的狗,而萧何则是这个猎人。
”历史常见的成语故事6志同道合【成语故事】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即位后,对曹植一直心存疑忌,寻找各种机会加以陷害,由于母后的干预,曹丕才没有把弟弟置于死地。
古代历史成语故事精选(10篇)
![古代历史成语故事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12b281c0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d3.png)
古代历史成语故事精选(10篇)成语是从历史事实来的。
其中有的是把某一历史事件,概括为成语的;有的是截取或改易历史里的著名文句为成语的。
由寓言故事来的成语,往往含有幽默感和深刻的教育意义。
如"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
这类成语,在全部成语中,所占的比重不算大。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古代历史成语故事精选1戴罪图功【成语故事】明朝时期,农民起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皇室风雨飘摇。
马芳东征西剿,升到甘肃总兵,他率军镇压了甘肃大规模的回民起义。
督师孙传庭要调动马芳的军队,马芳不予理睬。
孙传庭上奏皇帝弹劾他。
崇祯允许他戴罪图功,以观后效。
古代历史成语故事精选2木雁之间【成语故事】战国时期,有人问大思想家庄周:昨日山中的树木因为不能成材才得以终其天年,今日主人家里的大雁也因不成材而死,先生你感觉自己怎么样呢?庄子笑着说:“我将处于材与不材之间。
”古代历史成语故事精选3没上没下【成语故事】贾琏经贾珍贾蓉父子的撮合,私自在外娶了贾珍的二姨妹尤二姐为二奶,过起了夫妻生活。
有时贾琏不能自己去,就派家人去送东西。
尤二姐向小童兴儿打听贾府宝玉的情况,兴儿说宝玉高兴时就没上没下与下人玩,不高兴时就谁也不理。
古代历史成语故事精选4胆如斗大【成语故事】三国时期,魏军大举进攻蜀国,姜维放弃阴平而退守剑阁,钟会劝姜维投降。
姜维坚决拒绝。
蜀亡后,钟会暗地里谋划背叛魏国。
姜维认为这是复兴汉室的机会,为他出谋划策,事败被魏军所杀,剖开其肚,见其胆大如斗。
出豕败御【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善于驾车的造父因为没给马带辔筴到了河边而翻车。
王子期接受造父的驾车教训,在为赵简子驾车时就取道而行,改走山路。
快到山沟时,突然钻出一头野山猪,马受到惊吓,车子立即翻下山崖。
古代历史成语故事精选6持刀执棍【成语故事】妙玉自从与宝玉听了黛玉那凄凉的琴声后,恍恍忽忽地回到庵内,念完“禅门日诵”就在禅床上打坐。
中国历史传统成语故事(15篇)
![中国历史传统成语故事(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7a32d2a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4a.png)
中国历史传统成语故事(15篇)成语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几乎都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而习用语和谚语总是松散一些,可多可少,不限于四个字。
这是一些经验之谈,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属于谚语一类。
成语跟习用语、谚语是不一样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中国历史传统成语故事1削足适履【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楚灵王灭掉蔡国,派其弟弃疾管理蔡国。
楚灵王又发兵攻打徐国,大臣朝吴怂恿弃疾乘机夺取王位。
弃疾杀死太子禄。
弃疾让哥哥子比及子哲做国君和令尹,得知楚灵王上吊自杀,弃疾杀死子比和子哲,自立为王。
中国历史传统成语故事2田父之获【成语故事】传说古代天下跑得最快的狗是韩子卢,而跑得最快而且狡猾的兔子是东郭逡。
一天一只韩子卢追逐东郭逡,围绕三座山跑了五圈,韩子卢还是没有追上东郭逡,结果两者都累死了。
一个农夫刚好路过,轻易地捉住韩子卢和东郭逡。
中国历史传统成语故事3天下汹汹【成语故事】楚汉相争时期,项羽派人对刘邦说:“天下汹汹是因我们而起,为了结束这种战争局面,我们两人决一死战分胜负。
”刘邦表示愿意斗智而不是斗力。
项羽命一壮士前去挑战,汉营的神箭手楼烦出来迎战,壮士失败,项羽亲自上阵击败楼烦。
中国历史传统成语故事4头撞南墙【成语故事】从前山东淄川县的王生从小相信道术,跑到崂山学道术。
道士见他娇生惯养认为不是学道的料,让他先砍柴锻炼。
他一心想学道,道士教他穿墙术。
他学成立即回家给妻儿表演穿墙术,结果头撞南墙碰了一个大包。
中国历史传统成语故事5以德报怨【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有人问孔子用恩德去酬报怨恨自己的人是否可行?孔子说:“如果怨恨我的人,我用恩德去酬报他,那么对我有恩德的人该如何酬报呢?因此,怨恨我的人,不如用正直的道理去开导他,对我有恩德的人,才能用思想去报答他。
”中国历史传统成语故事6惟命是从【成语故事】公元前597年,楚庄王率大军讨伐郑国,攻破郑国都城。
精选古代成语故事100篇(值得收藏)
![精选古代成语故事100篇(值得收藏)](https://img.taocdn.com/s3/m/bdc394e4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5d.png)
精选古代成语故事100篇(值得收藏)1、一挥而就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是南宋末年伟大的抗元民族英雄。
同时,文天祥又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在被囚禁期间,他写下了大量诗、词、文章,记录了他的英勇气概。
公元1256年,二十岁的文天祥来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参加进士考试。
考试那天,他根据题目,就当时的一系列政治问题,写了一篇长达一万多字的文章,主张改善朝政。
他作这篇文章的时候,连草稿也没有打,一动笔就写,洋洋洒洒,从头到尾一口气就写成了。
监试官见了,当即向宋理宗推荐这位贤才。
宋理宗看了他的文章,大为赏识,亲自选定他为第一名。
成语“一挥而就”,常用来比喻写文章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2、平易近人西周初,周公旦的儿子伯禽封于鲁,太公望(姜子牙)封于齐,周公仍在朝摄政辅佐成王。
三年后,伯禽入朝向周公汇报政务,周公说:“为什么来得这么晚”伯禽说:“我变革礼俗,费力不小。
比如服丧,必得服满三年方得去除。
”而太公到齐之后,五个月就去汇报政务,周公说:“为什么来得这么快”太公说:“我大大简化了君臣礼仪,一切依从通俗简易。
”太公后来听说了伯禽汇报政务的情况,长叹说:“鲁国后世必定会北面臣服于齐国。
政治如果不简要平易,民众就不愿意接近。
平易近民,民众才会归附。
”“平易近民”本指政治上通俗简易。
到了唐朝,为避太宗李世民讳(huì),凡言“民”处皆改为“人”,此语就改成了“平易近人”。
这样一改,意思也就变了,从指政治变成指为人处世的态度,有时也指文章风格浅显易懂。
3、千金一笑西周末期,周幽王即位后,根本不理朝政,整天吃喝玩乐,醉心于女色。
周朝有个诸侯国叫褒(bāo)国,其国君见天子如此荒唐,就来规劝,幽王根本不听,反而把褒国国君关进大牢。
褒国国君的儿子洪德见父亲被关,非常焦急,就与母亲商量如何营救。
他们听说幽王非常喜欢美女,就用重金买下一年轻漂亮的少女,取名“褒姒(sì)”,教给她宫中礼仪,然后送给幽王。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8篇)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8篇)](https://img.taocdn.com/s3/m/854af380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31.png)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8篇)中国文化,是华夏文明为基础,充分整合全国各地域和各民族文化要素而形成的文化。
不同于中华文化的国际属性,可以称之为"中国的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
受中华文明影响较深的东方文明体系被称为"汉文化圈",特指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政治、经济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反映。
从旧石器时代的发明创造,到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变法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无一不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中国历史成语故事1[雕虫小技]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叫做韩朝宗的人,为人非常热心,常常帮助一些年轻人找到好工作,大家都非常尊敬他。
有一天,一个叫做李白的年轻人写了一封信给韩朝宗,请韩朝宗帮忙介绍工作,信的最后写道:“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
”意思是说,恐怕我写的文章,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伎俩,不夠让大人欣赏。
这个谦虚的年轻人李白,后来可变成了一位鼎鼎大名的大诗人呢!从此以后,大家就用"雕虫小技"来形容写文章或是做事情的时候,用的都是一些小技术而已。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2[对症下药]东汉末年,有一位神医名叫华佗(huàtuó)。
他救死扶伤,医术高超,给人治病的时候总是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作出准确的诊断,并提出正确的治疗方法,深受人们的敬仰。
有一次,两个地方上的小官吏倪(ní)寻和李延一同到华佗那里看病,碰巧的是两人的病情非常相似,都感觉头疼发热。
华佗仔细为两个病人作了检查,然后说:“倪寻应该用泻药,而李延要吃发汗的药。
”这两个小官吏感到很不解,于是便问:“我们两个人的病情是一样的,为什么吃的药却并不相同呢?”华佗解释说:“倪寻的身体外部并没有什么毛病,病是由于身体内部食物消化不良引起的;李延的身体内部很健康,病是由于外感风寒,受了凉而引起的。
所以,虽然你们两位的病情表现是一样的,但是药方却应该根据不同的致病原因而有所不同。
古代历史短小成语故事(10篇)
![古代历史短小成语故事(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317c8109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bd.png)
古代历史短小成语故事(10篇)大都是两三千年以来流传下来的或陆续产生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演进,根据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表达新思想意识的成语,就自然会不断地陆续地产生,更需要我们现如今的传承下去。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古代历史短小成语故事1行将就木春秋时期,晋怀公即位后仍然不许公子重耳返回晋国。
重耳风尘仆仆逃到蒲城,晋国就派军队去讨伐蒲城。
蒲城的百姓打算与晋军决一死战,保卫公子重耳。
重耳为了不使蒲城人民受难,带领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等谋士逃到狄国。
狄国人很尊敬重耳,把婀娜多姿的美女叔隗、季隗献给重耳。
重耳看中了季隗娶她为妾,将叔隗赏给了赵衰。
后来季隗为重耳生了两个儿子,取名伯倏和叔刘。
叔隗也给赵衰生了一个儿子,取名赵盾,后来成为晋国宰相。
重耳在谋士们的敦促下,决定离开狄国寻找回晋国执政的机会。
临别时重耳依依不舍地对季隗叮嘱道:“我处境好了就来接你。
请你等我二十五年,如果我不来你再嫁别人。
”季隗听完此话泪如雨下,她开诚布公地说:‘我今年二十五岁,等上二十五年我怕是行将就木了,你还是早点来接我吧!”古代历史短小成语故事2万人之敌项羽世代都是楚国名将,项羽年少时学文学武都没有什么成就。
叔父项梁开诚布公地责备他说:“你学什么都学不好。
”项羽却理直气壮地说:“识字只不过记记姓名,剑术只能对付一个人,我要学就学可以敌万人(万人之敌)的学问。
”项梁听了很大吃一惊,于是教他兵法。
项羽对兵法爱不释手,可也只从大的方面学,并不深究细节。
有一次秦始皇出巡钱塘江,项羽和项梁也在旁边观看,项羽看到秦始皇的车驾浩浩荡荡,威严盛大,他指着秦始皇说:“此人我可以取而代之。
”项梁吓得如惊弓之鸟,赶紧捂住项羽的嘴巴、从此项梁认为项羽定能成就大事。
叔侄暗暗积蓄力量,以报秦杀祖之仇。
后来陈胜拉起反秦大旗,项羽跟随项梁在会稽举兵响应,项羽勇猛善战,三年内就成为各路诸侯统帅。
当时他威服诸侯,分割天下,分封王侯,一切政事全由项羽一人出令,项羽自称西楚霸王,成就了霸王之业。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有哪些?以下(50篇)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有哪些?以下(50篇)](https://img.taocdn.com/s3/m/7625c83a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29.png)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有哪些?以下(50篇)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中国历史成语故事有哪些?1、班门弄斧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
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
班门弄斧即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
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称“班门弄斧”。
这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其实,“班门弄斧”这句成语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雏形了。
文学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这样一句:“操斧于班郢之门,斯颜耳!”意思是说,在鲁班和郢人(也是一个操斧能手)的门前表现用斧子的本事,脸皮也太厚了。
这句成语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小本领。
2、一鸣惊人战国时代的齐威王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当上了皇帝。
年轻的他因此骄傲自满,每一天饮酒作乐,不但不处理国家大事。
不准大臣劝阻,如果有人不听他的话、或是违反他的规定,就会受到死刑的处罚。
就这样过了三年,国家政治混乱,邻近的魏国也常派兵攻打。
大臣们对国家的安危很担心,却又不敢提出劝告。
大夫淳于髡故意对他说:“宫中有一只大鸟,三年来都不飞不叫,大王明白这是甚么鸟吗”聪明的齐王一听就明白淳于髡的用意。
他说:“这只鸟不是普通的鸟,平时不飞不叫,但只要一飞直往上冲,一鸣叫声惊人。
”齐王还出兵反击魏国的侵略,使魏国割地求和。
之后其它国家都很害怕,不敢再来侵犯,从此齐国持续了二十多年的和平生活。
3、邯郸学步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某地有一位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入木三分——王羲之
相传王羲之在木 板上写字,木工 刻时,发现字迹 透入木板三分 (三分等于1厘米) 深。形容书法极 有笔力。现多比 喻分析问题很深 刻。
纸上谈兵——赵括
• 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 之子赵括,年轻时学 兵法,谈起兵事来父 亲也难不倒他。后来 他接替廉颇为赵将, 在长平之战中。只知 道根据兵书办,不知 道变通,结果被秦军 大败。
魏武帝曹操的第四个儿子曹植,和曹丕是同 母兄弟,从小聪明,深受得曹操的宠爱。
曹操的次子曹丕做了皇帝后,常想借口除掉 曹植。一次,他为难曹植,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 的时间内作出一首诗,并要以兄弟为题,但诗内 不许出现兄弟二字,不然就要被处死。曹植被迫 答应。七步还没走完,曹植的诗已吟出来了:煮 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 急!曹丕听后,又惭愧叉心酸,只得罢休。后来, 曹丕对曹植的监视迫害并未减少,曾经六次变更 其爵位,使其三次迁徒封地。
三顾茅庐——刘备
三顾茅庐本 为汉末刘备 三次诚访诸 葛亮出山辅 顾:拜佐访的;故茅事庐:。草屋。原为
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鞠躬尽瘁——诸葛亮
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 昏庸无能的刘禅继位, 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他只知享乐,不知如何 管理国家,就把国内的 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处 理。诸葛亮一方 面联 吴伐魏,南征孟获,积 极准备第二次北伐,在 第二次北伐前夕给后主 刘禅写《后出师表》表 示自己为国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体现了封建
四面楚歌的寓意:用来比喻被敌人包围, 处于孤立无援的处境。
四面楚歌造句:我们的同胞处于四面楚 歌里,再已无心恋战
煮豆燃萁——曹植
《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成语】: 煮豆燃萁 【拼音】: zhǔ dòu rán qí
【解释】: 燃:烧;萁:豆茎。用豆萁 作燃料煮豆子。比喻兄弟间自相残杀。
(优选)历史成语故事.
一、四面楚歌——项羽
• 比喻陷入四面 受敌,处于孤 立无援的窘迫 境地。
项羽和刘邦是两个很有本事的人,他们为了
争夺地盘,打了起来。刘邦有很多聪明的部下, 给他出了很多主意。一次,他们把项羽逼到了一 个叫“垓下”的地方,把项羽包围了起来。这时, 项羽手下的兵已经很少了,粮食也没有了,可是 他不想认输。刘邦的手下对刘邦说:“不如我们 叫大家唱起楚地的民歌吧!” 一会儿,周围都响 起了楚地的民歌。项羽听到了,很吃惊:“难道 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怎么他那边都是楚人?” 说完,项羽心里已经失去了斗志,再也提不起打 仗的精神了。 最后,他带着军队一直往后退,后 来跳到河里自杀了。
负荆请罪——廉颇
廉颇背着荆杖,表示 服罪,向当事人请罪, 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 歉,给自己严厉责罚。 负荆请罪的故事出自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 传》,讲述了战国时代 赵国廉颇、蔺相如的故 事,故事又称将相和。
完璧归赵——蔺相如
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 将和氏璧完好地从秦 国送回赵国。后比喻 把原物完好地归还物 品主人。记载:“蔺 相如受命带宝玉去秦 国换15座城池,见秦 王没有诚意,便凭着 自己的聪明才智,终 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 国。”
•
破釜沉舟: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 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釜:锅。把饭锅 打破,把渡船凿沉。
项羽前锋军救巨鹿,初战少利,项羽便 率大军渡过漳河,破釜沉舟以激厉士气。 终于杀苏角,虏王离,大败秦军于巨鹿之 野。后以“破釜沉舟”表示下定决心,义 无反顾。
闻鸡起舞——祖逖
闻鸡起舞,原意为听到鸡 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 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典 出自《晋书·祖逖传》: 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 青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 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 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 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 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 拔剑练武,刻苦锻炼。同 义词:发奋图强、自强不 息。
这个成语比喻骨肉间自相残害。
背水一战——韩信
楚汉相争的时候,刘邦命手下大将韩信领兵攻打 赵国。赵王带了二十万大军在太行山的井陉关迎 击。
当时,韩信只带了一万二千人马。为了打败赵军, 他将一万人驻扎在河边列了一个背水阵。另外派 两千轻骑潜伏在赵军军营周围。交战后,赵营二 十万大军向河边的一万汉军杀来。汉军面临大敌, 后无退路,只能拼死奋战。这是潜伏的那两千士 兵乘虚攻进赵营。赵军遭到前后夹击,很快被韩 信打败。 战后有人问韩信:“背水列阵乃兵家大 忌,将军为何明知故犯?”韩信笑着说:“置之 死地而比喻空谈理论, 不能解决实际 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 能成为现实。 近义词:华而 不实。
卧薪尝胆——勾践
薪:柴草。睡觉睡 在柴草上,吃饭 睡觉前都尝一尝 苦胆。原指中国 春秋时期的越王 勾践励精图治以 图复国的事迹, 后演变成成语, 形容人刻苦自励, 发奋图强。
破釜沉舟——项羽
背水一战: 背水布阵,作最后的殊死战斗。
指鹿为马——赵高
相传赵高试图要谋朝篡位,为了试验 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顺从他的意愿, 特地呈上一只鹿给秦二世,并说这 是马。秦二世不信,赵高便借故问 各位大臣。不敢逆赵高意的大臣都 说是马,而敢于反对赵高的人则说 是鹿。后来说是鹿的大臣都被赵高 用各种手段害死了。指鹿为马的故 事流传至今,人们便用指鹿为马形 容一个人是非不分,颠倒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