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高等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艺术培养

合集下载

浅议民族民间艺术教育与大学生民族情感培养

浅议民族民间艺术教育与大学生民族情感培养
和培养作用。
来, 也就是说 , 先 祖将从 早期对 自然万物 的崇拜敬仰 之情 ,
到对亲人的关切之 情 , 再到对 自己国家、 社会和 整个民族命
运 的责任感 等各 种 情感 , 都 通过 各种 民间艺术 展示 出来 。
1 1 2
民族 民间艺术教育 以本 身所蕴含的 多种信息和 丰富内
仰, 从 民族思维 习惯到 民间信仰直至 民族情感的形 成。
其次 , 民族 民间艺术是 民族情感 的重要载体 。 民族 民 间艺术产 生于历代普通 劳动者 的生产 生活实践 中, 它不仅 记 录 了人们 的所作 所为 , 更表达 了人们 的所思所想 、 所爱所
因为一个 民族的根本 标志 不是血统和 地域 , 而是 独具特征 的民族文化 , 我们若远 离 自己的 民族 文化就意 味着 民族特
观念 。 民族情 感是 一种 对 自己祖 国 、 民族 的最 深厚 、 最纯
粹、 最真 挚的感情 , 这 种情感 不是个别 人心绪 的反映 , 而是
深藏于个人心 中的整个 民族 情感 的体现。
三是 多数民 间艺 术创作使 用材料普 通廉价 , 创作 方法简单
易学 , 大学 生更容易产生兴趣并学习掌握。
术课 程。这 当中要特 别关注 本地 区民族 民间艺术课程 的
开发 , 因为本地 区民族 民间艺术课程存在 于本地 区特 有的
志的人文历史意识越 来越淡漠 , 这容易造 成内在 心灵 的真
空, 从而导 致 民族 元气 的丧 失、 精神 的颓废 、 道德 的沦丧 、
文 化氛 围当 中, 学 生学习 时更容 易从 多角度 、 多方 面获 得 对 学 习内容 的感 受和认 识 , 更容 易产 生亲近 感 , 从 而在 一

如何加强艺术类高校中的民族艺术教育

如何加强艺术类高校中的民族艺术教育

如何加强艺术类高校中的民族艺术教育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民族艺术教育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艺术类高校作为培养艺术人才的重要基地,也需要不断深化和加强民族艺术教育,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

本文就如何加强艺术类高校中的民族艺术教育这一主题进行探讨。

一、重视课程设置,优化教学资源配置首先,要加强艺术类高校中的民族艺术教育,关键是要重视课程设置。

现在许多艺术类高校的课程设置,往往忽略了民族艺术这一领域。

因此,有必要加强课程建设,将民族艺术教育纳入到高校课程体系中。

同时,在民族艺术教育的教学上,应重视实践性和实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还应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国家级、省级和校级民族艺术资源的共享,促进各级艺术院校之间资源的互通有无,加强艺术教育共识,共同营造有益于艺术教育发展和提高的氛围。

二、优化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其次,优化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也是加强艺术类高校中的民族艺术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主体,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优秀的教学能力,尤其是在民族艺术教育领域。

他们不仅应该教学生如何掌握技能,还要教授学生们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内涵。

应加强学生与民族艺术大师、知名专家、评弹传承人等的交流合作。

选派优秀教师到各地实践民间艺术,搜集资料,深入挖掘民间艺术的内涵和特点。

借鉴相关国家、地区的实践经验,推动其适合中国的民族艺术教育模式的创新。

三、扩大校外实践,加强实际操作和创作最后,扩大校外实践,加强实际操作和创作也是实现艺术类高校民族艺术教育的必要手段。

现在,许多高校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理论,忽略了实际操作和创作。

因此,高校应该积极推动校外实践,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们走出课室,亲身体验民族艺术。

在实践中,学生们不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民族艺术,还可以感受到民族艺术所带来的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进而产生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

同时,高校还应加强学生们的实际操作和创作。

在民族艺术领域,只有实际操作和创作才能真正帮助学生们掌握民族艺术的技能和精髓。

浅谈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中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融入

浅谈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中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融入

浅谈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中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融入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中,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融入是非常重要的。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和独特的表现风格,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修养和创造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把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融入到高校声乐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的跨文化素养,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培养他们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包容,同时也能够促进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融入高校声乐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

传统的声乐教学主要以西方古典音乐为主,而忽略了国内外其他音乐文化的传统。

通过引入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广泛的音乐素材,让他们接触到不同音乐文化的风格和特点,从而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他们的音乐敏感性和表现力。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融入高校声乐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跨文化交流。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表达方式和艺术形式。

通过学习和演唱少数民族音乐作品,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增进对其他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在实践中,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少数民族音乐节、音乐展演等活动,与少数民族音乐团体进行互动,促进学生与少数民族音乐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跨文化素养。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融入高校声乐教学可以推动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面临着丧失和沉寂的危险。

通过将少数民族音乐纳入高校声乐教学的内容中,可以唤起学生对于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对传统音乐文化的认识和重视,从而为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要实现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融入高校声乐教学的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声乐教师。

要完善教材和教学内容,增加少数民族音乐的比重,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和了解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还要加强校内外的资源整合和合作,与少数民族音乐家、团体建立密切联系,组织交流学习和合作演出等活动。

浅谈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中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融入

浅谈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中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融入

浅谈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中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融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高校声乐教学也面临着不断的改革和创新。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如何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融入声乐教学中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少数民族音乐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内涵为声乐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特点、融入声乐教学的意义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案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特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不同的少数民族拥有各自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如藏族的嘎达梅林、蒙古族的长调歌、哈萨克族的马头琴等,这些音乐作品都以其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旋律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少数民族音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它们传达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和民间故事的感人内涵,被誉为“活化石”,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精神。

二、融入声乐教学的意义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融入声乐教学中有助于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传统的声乐教学注重学习西方经典音乐作品,忽视了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导致学生对于传统音乐的理解和认知能力欠缺。

融入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可以为学生提供新的思维视角,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声乐艺术,培养出独特的音乐感悟和审美情趣。

融入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也有助于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变得尤为重要。

通过声乐教学,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融入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的多元文化,增强对少数民族的认同感和尊重感,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为构建多元文化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三、具体的实施方案要实现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与声乐教学的融合,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具体举措来加以推进。

高校声乐教学机构应当增加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教学内容,开设相关的专业课程。

通过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体验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浅谈当代少数民族艺术教育的教化与共性培养

浅谈当代少数民族艺术教育的教化与共性培养
me h d a ay. to sm yv r
Ke r y wo ds: no t r d c to mi r y a e u ain;c li ain;un v ra i i t u tv to ie s l y;i e l g ss e e t n t d o o y ba i ;r f c i l o
品 的展示 、 赏 与批 评 , 鉴 或是 通 过某 种 特定 的艺 术
响 和传 承少 数 民族 艺术 的 现 实语 境 下 , 对 当代 针
民族 艺术 教育 中教 化 与共性 培 养 的价 值 取 向 的传
传 统 、 术史 的学 习 , 是通 过 某种 艺术 氛 围的营 艺 或 造 , 是通 过 秉 承 某 种价 值 取 向所 进行 的艺 术 创 或
文 章 编 号 :0 9— 1 X(0 0 0 0 2 0 10 3 5 2 1 )6— 59— 4
浅谈 当代 少 数 民族 艺 术 教 育 的 教化 与 共 性 培 养
王 永 强
( 大连 民族 学 院 设 计 学院 , 宁 大连 16 0 ) 辽 1 6 5
摘 要: 少数 民族艺术教育 具有教化与共性培养 的价值 取 向。试从 该价 值取 向形成 的思想 基础 、 主要 体
On t li a i n a d i e s l y he Cu tv to n Un v r a i t
i h e e tM i o iy A r uc to n t e Pr s n n r t tEd a i n
W AN G ng — qi g Yo — an
少 数 民族艺 术在 历史 长河 的不 断沉 淀 与 洗涤 中 , 受着 政 治 、 济 、 经 经 文化 、 会 变迁 等多 种 因素 社

浅议少数民族民间美术对高校美术教育的必要性

浅议少数民族民间美术对高校美术教育的必要性

学 的一大缺 憾。从教 育 的本身 出发 , 高校也 有必 要对 美术 专业 学生进行少数 民族 民间美术教 学。 高校少 数 民族 民 间美 术教育 的提 出与开展 , 一方 面可拓展
位 。我 国少数 民族 高等美术教育 的发展 水平直接 影响着我 国当 代 艺术、 少 数民族文化艺 术、 少数 民族 原生态艺术保 护等众 多领 域 的建设和 发展 , 其教 学 与科研 成果 也是支 撑 国家整 体文 化发 展 战略的一个关键性环 节。少数 民族 民 间的美术 艺术在 高校美 术教 育 中同样 占有非 常重要 的地 位 , 同时少 数 民族 民 间美 术也 是高校 美术教 育 中一个具 有特 色 的领域 。文章主要从少 数 民族
保 留着春秋 战国 时期 楚绣 的艺术风格 , 最重要 的意义在 于 它是 有 图无字 的史 书 , 是彩 线绣成 的史诗 , 是穿 在身上 的 图腾 , 它记
录 了贵州各少 数 民族 的历 史、 宗教 和文化 , 像 族徽一样保持 了这 些 民族 的 自我身份认 同, 彰 显 了少数 民族人 民的 自由精神和 艺 术才 华 , 也 见证 了中华文 化 的多样 性和举 世罕 有 的 艺术成就 。 但是 , 现代 从事刺绣 的女性越来越少 , 这种独特 的文化渐渐远 离 群众 , 以一种艺术 品的形式存在 。人们 只是在模仿前人 , 缺少创 新和 发展。少 数 民族 民间美术 艺术作为一种 非物质文化遗产越
来 越 得到人 们 的重视 , 不 管是 剪纸 、 泥人 等还是 那 些 民间艺术 画, 都是 我 国美术 的组成 部分 , 这 些艺术 与中国 当代 美术 的结合
化土壤遭到破坏 , 正逐步走 向萧条 、 衰退和消亡。 以贵 州刺绣 为例 。贵州 民族 民问刺绣 有悠久 的历史 渊源 , 与宋 、 明 以来 的 中国主 流刺绣 相 比具 有独特 的面貌 。有 的绣 品

浅析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素质培养现状及对策

浅析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素质培养现状及对策

沿 用 ,没有形成地方特有的人才培养体系 ,教育思想相对 落后 。
另外 ,学历 职称较低 、教学经验少 、实践能力弱 ,专业教师多为
年轻教师 , 没有将各少数 民族地 区的精华设计元素应用到教学之 中,教学手段单一 ,教学 内容陈旧 。少数 民族地 区的设计教育水 平一直处于落后状态 。 再加上高水平教授专家难 以被引进西部高 校, 导致 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领域高质量专著少 , 高水平专家稀缺 , 致使少数 民族地域特 色文化艺术研究不够深入 , 没有师资专家 能 够将少数 民族文化艺术 的精华进行深入研究 、系统整理 。地域 文 化方 面 ,西 部民族 高校地处偏 远经 济落后地 区 ,文化底蕴浅薄 ,
教育 。 譬如英语专业 的学生在艺术类研究生考试 中占据很大的优
贝克 《 高等教 育哲 学》的解读Ⅱ 】 ,教 育探 索. 2 0 1 4 ( 0 1 ) f 3 1 焦建平 ,王 星飞 ,多雏价值取 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探 索—— 以连 云港财
经分 院为例 Ⅱ 】 ,中国电力教 育,2 0 1 3 ( 3 2 ) [ 4 ] 陈志芳 ,童慕兰 ,姝瑁 ,论教 育规律Ⅱ 】 ,中国证券期货. 2 0 1 3 ( 0 9 )
艺术 容 易 。
目 前, 我国大部分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 基本 上都 大同小异 , 教学 目标过于集 中, 其他相关领域的 内容涉及 的 不多 。通过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人文知识 ,提高 了他们的人文素养 , 对学生整体素质 的提高起到 了较大 的促进作 用。 在教学过程 中, 我们可以适 当调整专业模块, 加大人文素质课 程 的分量, 在专业选修课 的开设上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 的培养 。 他 们开设 了一些人文 内容丰富 的专题讲座 ,增设文史类 的课程 , 推 荐人文方面 的课外 阅读 书籍 。 3 . 加强师资 队伍建设 民族 地 区普通高校 的师资 队伍相对 于其他 地区来讲 要薄 弱 些, 艺术设计专业尤为 突出 , 因此 , 加强师资 队伍建设很重要 。 在这 一方 面 ,我们通过学历学位培训 、课程进修 、学术访问等形 式提高教 师队伍 整体水 平 ,从 而在教学中取得 了更好 的效果 。 【 参考文献 】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介绍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介绍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介绍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是一门深入研究中国各少数民族艺术形式、历史、文化和理论的学科。

这个专业旨在传承和发扬中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通过艺术这一独特的视角,展现各个民族独特的审美观念、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

少数民族艺术是中国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形式和风格各异,如壮族的铜鼓、维吾尔族的花毡、藏族的唐卡等,都代表了各民族独特的艺术创造力和智慧。

学习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艺术理论知识和技巧,还需要深入了解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知识。

在这个专业中,学生将接触到各种少数民族的艺术形式,如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等。

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各种艺术形式的创作技巧和表现方法,同时了解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如何运用现代艺术理念和技术手段,对少数民族艺术进行创新和发展。

除了艺术实践外,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

学生将学习艺术史、艺术批评、艺术社会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掌握艺术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通过参与科研项目、撰写学术论文等活动,学生将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就业前景方面,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的学生可以在文化艺术机构、博物馆、美术馆、演艺团体等单位从事艺术研究、创作、教育和管理等工作。

同时,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的重视和支持,少数民族艺术的市场价值也日益凸显,学生还可以通过自主创业或参与文化产业项目等方式,实现自己的艺术梦想。

总之,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是一门充满魅力和挑战的学科,它不仅能让学生深入了解各民族的艺术瑰宝,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传承和发展中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贡献力量。

浅析如何加强艺术类高校中的民族艺术教育

浅析如何加强艺术类高校中的民族艺术教育

任, 还承担着实施科教兴 国和人才强 国战略 的重要使命 。 艺术 人才培养和艺术类科研 的重任 ,在 社会 艺术人才培养和提 高 等层面上有着举足轻重 的作用 。如何 提高和加强少数 民族地
区 民族艺术 的教育成为该地 区艺术类 高校教育 中重要 的教学 环节 。 但是 , 艺术类教育在教学与表演 实践中具有其 自身的独
化结构办出特色 ,实现从高等教育大 国向高等教育强 国跨越
样更好地坚持社会 主义办 学方 向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
引领 多元文化思 潮 , 既 尊重差异 、 包容 多样 , 又批评 和抵制错
学 习和体验 民间艺术的魅力 。所 以, 引领高校师生走出校园 , ( 二) 改 变单一的教学模式 , 加 强教 学与舞 台实践 的结合 艺术类高校不仅承担着教 书育人 、科学研究 和服务社会
和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 的不 断发 展 ,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 了巨
大 的变化 。 高校师生思想 的独立性 、 选择性 、 多样性 、 差异性显 得 日益 明显 。特别是在少数 民族 聚居地 区,文化渗透尤为严 生活和审美取 向。 学 习压力 、 情感压 力 、 就业压力 、 经济压力等 方方面面 的外界 因素 引起 当代 大学 生普遍的心理 问题 。加强 党政和师德师风建设在 当代艺术类 高校 中显得尤为重要 。怎
提高 ,传统民间艺术 和表演者所依 附的生活 和生产方式 以及 生态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民族艺术 的保护和传承濒 临

在艺术类高校 中加强思想建设 , 强化办学特色
( 一) 发 挥 基 层 党组 织 的作 用
艺术类高校与其它部 门和组织 一样 ,党组织和党员 的先 普遍接触和接受新文化 、 新事物 比较快 , 随着改革开放 的深入

如何加强艺术类高校中的民族艺术教育

如何加强艺术类高校中的民族艺术教育

浅析如何加强艺术类高校中的民族艺术教育摘要:高校担负着教书育人、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学术活动交流等多种责任和义务,艺术类高校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艺术类院校更是在民族艺术办学上有着独特的地方民族艺术资源和办学优势。

如何彰显民族地区艺术类院校办学特色,弘扬地区艺术文化,用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规划来发展少数民族地区艺术类高等教育,来推进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并将“争先创优”活动的精神运用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本文就少数民族地区音乐类高校教学建设提出具体三方面策略,供大家探讨。

关键词:艺术类;民族艺术;教育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3-0247-02高校不仅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责任,还承担着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使命。

艺术类高校作为普通高等教育中的学科分支,肩负着艺术类高等人才培养和艺术类科研的重任,在社会艺术人才培养和提高等层面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何提高和加强少数民族地区民族艺术的教育成为该地区艺术类高校教育中重要的教学环节。

但是,艺术类教育在教学与表演实践中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必须适应当前新形势新任务下对艺术人才和文化取向的要求,对开展创新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找准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着力点。

尤其是在艺术类高校中深入开展民族艺术教育,更是应该立足艺术类办学的自身特点,坚持从师生思想特点和学校管理工作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活动主题和内容,积极和探索师生互动、教学带实践的学习形式,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艺术资源优势和教学特色,以创先争优活动推进学校教学建设,促进艺术类高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在艺术类高校中加强思想建设,强化办学特色(一)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艺术类高校与其它部门和组织一样,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和优秀首先体现在思想上和政治上。

艺术类高校中的学生普遍接触和接受新文化、新事物比较快,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论少数民族学生特长的培养

论少数民族学生特长的培养

论少数民族学生特长的培养让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成才是民族教育的核心,而发现和培养优秀的特长人才则是实现民族教育核心的有效手段之一,引导少数民族学生,抓住重点发展特长,使少数民族学生成才的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做好调查、宣传、引导,使具有特长天分的少数民族学生发展特长。

自2007年以来,我校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异地办学的试点之一后,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就深深的落在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心里。

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不仅是家长们的厚望,更是加深民族团结和感情的大事。

学校不但从生活、学习上做了很多工作,更是在发现每一位民族生特长的潜力上,做了很细致的计划,在每学年开学之初,学校都会对每一位的少数民族学生进行个人才能调查,并根据每一位学生的潜质和才能为其量身制定高中学习生活奋斗的目标,同时做好特长的教育的宣传,以我校的特长生的培养机制,师资配备,教学设施情况,以及每年的特长人才的培养、输送进行宣传。

往往,高一的时候,好多民族学生对特长教育并不是很感兴趣,经过特长辅导老师们耐心而细致的分析和劝说,终于使我校的民族特长生从无到有、从有到多,开启了民族生特长发展成才的良好局面。

二、做好民族特长生的双重管理和情感教育。

每一位民族特长生都会面临高考时专业和文化课的压力,对民族特长生,我们专门制定了少数民族特长生培养机制和管理条例,做好双重管理,就是在特长训练中制定一套适宜,而且具有约束性的管理奖惩制度,提高他们自我约束能力;在文化课的学习中,做到和班主任一周一沟通,让他遵守班级管理制度,了解他们的学习表现,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大多民族特长生因为远离居住地,很少能够回家,而特长训练又很辛苦,身为特长辅导老师的我们,既是严师,又是益友,利用班级的管理制度和特长训练的管理制度相结合,用理性去管理他们,用人性去教育他们,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训练。

当他们出现问题后要像朋友一样和他们分析原因,解决问题;当他们违犯纪律和奖惩制度的时候,要为严师,不能姑息;当他们前进一小步的时候,要像前进一大步的鼓励他们;当他们远离集体的时候,要像慈父一般鼓励他们要融入生活等等。

民族地区高校如何开展艺术教育

民族地区高校如何开展艺术教育

民族地区高校如何开展艺术教育【摘要】艺术教育是民族地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民族地区高校艺术教育的关键就是针对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的差异特点,结合民族地区的文化优势,探索艺术教育的新途径,增强艺术教育实效性就是要做到六个结合:艺术教育与人文素质培养结合、艺术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结合,大众教育与精英专才培养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开展结合、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文化教育结合,教师素养提高与学生素质培养相结合,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与水平。

【关键词】民族地区高校艺术教育素质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

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地处民族地区的高校因地域特点,少数民族学生较多,特别是针对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举办的教学单位,少数民族学生占绝对优势。

地处民族地区的高校的定位的要求,就是为民族地区培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民族骨干和优秀人才的重任人才。

民族骨干和优秀人才的全面培养,需要针对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的实际,加强素质教育。

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教育途径之一就是加强艺术教育。

民族地区高校如何开展艺术教育?多年来,我们认为应结合民族地区高校的实际,把握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的特点,针对民族地区学生的思想敏感性,思想活动的差异性,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以深化高校艺术教育思想和理论研究为指导,探索在正确价值导向下丰富高校学生精神生活的有效途径,特别是挖掘民族文化优势,普及高雅艺术,探索民族地区高校艺术教育的规律和途径,构建“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构建为促进大学生的和谐发展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促进民族地区人才的培养。

一、重视艺术教育在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中的作用艺术教育是普通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地区的高校要充分认识艺术教育在校园文化中的作用,已经使之成为教育者的共识。

200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提出“公共艺术课程是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而设立的限定的选修课程,对于提高审美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民族艺术为载体,创新少数民族学生素质培养理念-5页文档资料

以民族艺术为载体,创新少数民族学生素质培养理念-5页文档资料

以民族艺术为载体,创新少数民族学生素质培养理念一、项目主题与意义(一)民族学生发展现状我校作为国家民族直属的高等民族院校,培养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促进各民族团结是学校的办学宗旨。

一直以来,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在我校备受关注,然而由于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来自民族地区,教育水平相对薄弱,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上不占优势,语言上普通话不标准使得他们不爱开口与师生交流。

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有时常不被汉族学生理解。

综上,少数民族学生在大学校园里融入感低,自卑心理强烈。

如何发挥少数民族学生优势,建立少数民族学生信心,让少数民族学生在大学校园里找到存在感、自豪感,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全面发展是我们民族高校学生工作者的主要课题之一。

(二)文法学院少数民族学生工作文法学院作为大连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学生人数居多的院系之一,少数民族学生占学生总人数的60%以上,其中来自新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83人,藏族学生11人。

管理这些少数民族学生是学生工作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带给学院的是挑战与机遇共存。

一直以来,文法学院学生工作者积极组织少数民族学生参加学校“一帮一”互组小组,金石滩少数民族风情展示周等以少数民族学生为活动主题的系列活动,并且探索具有文法学院特色的少数民族活动,例如“新疆美”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等。

(三)民族艺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近日一部文艺电影《百鸟朝凤》引起电影届的广泛关注,影片讲述一个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唢呐的兴衰和传承。

已故导演吴天明希望借助此片呼吁大家对民族传统艺术的重视。

民族艺术有音乐、舞蹈、曲艺、书法等形式。

这些真正的民族艺术往往只流传在国家的少数民族地区,因此少数民族学生是民族艺术的最好传播者和传承者。

建立并发展文法学院民族艺术团,在丰富校园文化的同时,调动少数民族学生的积极性。

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学生独特的优势,树立少数民族学生的信心,实现各民族交互交融,促进民族团结的最终目标。

二、项目实施方法(一)民族器乐大赛(2016年10月)文法学院有众多少数民族学生,具有民族器乐特长的学生数十人,其中有马头琴、笙、冬不拉、葫芦丝、巴乌、扬琴、二胡、高胡等。

对高等院校艺术教育运用少数民族艺术资源的思考

对高等院校艺术教育运用少数民族艺术资源的思考

对高等院校艺术教育运用少数民族艺术资源的思考摘要:当前,高校正在开展关于艺术课程构建的相关研究。

发展和完善高校艺术教育,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艺术教育,必须重视开发利用少数民族艺术资源。

高校艺术教育开发利用少数民族艺术资源能够使艺术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传承民族文化三个方面获益。

具体开发利用少数民族艺术资源的方式,以及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应该着重思考的诸问题值得探讨。

关键词:高校艺术教育;本土民族资源;开发利用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1-0-01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全国高校相继开设了艺术教育课程。

但是,目前高校艺术教育还基本上处于探索阶段。

几年来,笔者通过构建本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的课题研究逐渐认识到,要发展和完善高校艺术教育,还必须要重视开发利用少数民族艺术资源,在教育实践上对高校艺术教育的模式进行有益的探索。

一、高校艺术教育开发利用少数民族艺术资源的必要性我们认为,在高校艺术教育中强调对本土民族艺术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本质上是民族主体意识对当今全球化进程的一种回应。

但是总体而言,当代大学生审美意识中的民族主体意识是缺乏的。

有识之士指出,艺术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在于“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传统和外国的优秀艺术成果,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而当前大学生民族审美主体意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失”。

当下流行歌曲、街舞、个性化的服饰以随处可见的日常生活形式深入到人们的灵魂深处,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特别是民族审美意识在主体性上明显的缺乏。

这种缺乏带来的问题是复杂而严重的。

今天文化环境中的这些现象值得我们深省,同时,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留下的文化遗产、精神财富的传承和延续正面临着后继乏人、付之东流的境地和危机。

浅谈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中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融入

浅谈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中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融入

浅谈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中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融入随着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被融入到教学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融入到声乐教学中,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新能力。

融入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可以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由于中国的少数民族众多,各具特色的音乐文化不同于传统的汉族音乐,因此融入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从而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少数民族音乐,了解到中国传统音乐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从而对于音乐的发展和演变有更全面的了解。

这对于声乐教学的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理解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融入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中国传统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包含了丰富的音乐表达方式和情感传递。

学习少数民族音乐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中蕴含的情感和艺术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少数民族音乐还注重即兴发挥和创新,学生在学习少数民族音乐的过程中可以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和表演技巧,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

融入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可以促进声乐教学的多元发展。

传统的声乐教学主要侧重于西方古典音乐的学习和演唱,而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融入进去可以丰富声乐教学的内容,使其更加多元化。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不同的音乐风格和音乐形式,发展自己的音乐素养和表演技巧。

多元的声乐教学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融入到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中,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还可以促进声乐教学的多元发展。

我们应该重视并积极推行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声乐教学中的融入,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浅析高职院校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开展

浅析高职院校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开展

浅析高职院校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开展【摘要】高职院校开展少数民族音乐教育有利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有利于高职院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开展存在缺少少数民族音乐教学课程、缺少专门的少数民族音乐教材、授课形式单一的问题。

本文正对这几个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一、高职院校开展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必要性高职院校开展少数民族音乐教育有利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有利于高职院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一)有利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少数民族音乐在历史长河中先辈们为我们留下来的无价之宝。

我国少数民族众多,五千年来各民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音乐文化,涵盖了原汁原味的民歌、各式各样的民族乐器、戏曲等等。

这些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是民族智慧的结晶。

在物质文化当道的今天,很好有青少年重视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相比之下,他们更喜欢流行音乐,更喜欢所谓的快餐音乐。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与众多传统文化一样正在消逝。

高职院校开展少数民族音乐教育有利于高职学生深入了解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激发学生对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喜爱,有利于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

(二)有利于高职院校复合型的培养高职院校办学的最大宗旨是为社会培养职业型人才。

当前高职院校办学模式上更加注重学习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知识的教学,忽视了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高职院校开展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教育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利于高职院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二、高职院校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现状当前高职院校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开展存在较大问题,主要集中在这样三个方面:一是缺少少数民族音乐教学课程;二是缺少专门的少数民族音乐教材;三是授课形式单一。

下面就这三点做具体说明。

(一)缺少少数民族音乐教学课程当前高职院校基本上都会开设音乐课程,音乐课程主要以辅修的形式出现。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音乐课程。

在高职院校音乐课程的设立中我们可以发现,其音乐课程涵盖的种类主要有:中西方音乐史、音乐鉴赏、艺术概论、中国音乐史等等。

对少数民族艺术教育探讨

对少数民族艺术教育探讨

对少数民族艺术教育探讨正是基于这种研究,我们在长时期的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教师的实践过程中,坚持把民族文化、民族艺术作为少数民族地区教师教育的重要内容、方法和途径,特别是将少数民族艺术教育贯穿于教师教育的全过程。

民族艺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更是民族文化的关键载体。

如果说民族文化是抽象的、广泛的,那么,民族艺术则是具体的、鲜活的。

我们在民族地区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中,增设了诸多民族艺术教育的课程和内容。

如藏族祥巴(版画)、纳啵艺术、藏族舞蹈、羌族舞蹈、藏羌歌曲、藏羌体育等等。

每年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果桌比赛、沙朗比赛、大体舞比赛等。

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多种形式进行民族艺术教育,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民族情结。

方便他们将来在少数民族地区工作能够尽早、尽快地被民族同胞所接纳,融入民族生活习惯、习俗,出色地完成民族教育工作。

一、少数民族艺术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不可或缺的要素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世界各国教育普遍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创新型人才与普通型人才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思维。

人类思维是非常复杂的问题,思维的性质、特点也相当广泛,很难研究或探讨。

换一种方式,从人们日常生活的角度来说,思维可能又变得非常简单,思维就是人开动脑筋思考(想)问题。

当然,每个人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各不相同。

如果说普通人是顺向思维,那么,创新型人才就是逆向思维;如果说普通人是聚合思维,那么,创新型人才就是发散思维;如果说普通大学生、知识分子具有较丰富的形象思维和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那么,创新型人才就必须还要具有灵感、顿悟和直觉思维能力。

创新型人才的思维应具有独立性,不能人云亦云;创新型人才的思维应具有敏捷性,不能反应迟缓,思维迟钝;创新型人才的思维应具有批判性,凡事应有挑剔的眼光,不能不加审视一概而论的“拿来主义”;创新型人才的思维应具有广泛性,不能思路狭窄,一叶障目,以偏概全。

思维的性质复杂而广泛,但创新型人才最突出的特征是创新思维。

论民族高校中艺术类学生的管理

论民族高校中艺术类学生的管理

知识文库 第12期270论民族高校中艺术类学生的管理冯一然 朱学鹏民族高校的艺术类学生与普通艺术类学生相比有其共性,但民族高校的艺术类学生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在民族文化百花齐放的今天,民族院校的艺术类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对其合理的管理是高校培养优秀学生的重要环节。

本文从民族高校艺术生的特点和管理的特殊因素出发,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思考。

一、民族高校的艺术类大学生的特点 1.文化习俗方面的特点不同的少数民族较为集中的聚集在民族高校中,因文化、风俗和成长环境的差异,少数民族的学生进入高校容易产生两种心理状况,第一是不能理解多元文化并存并且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情况下,来到多元文化并存的校园,开始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不同,较为敏感的少数民族同学,容易感到自卑紧张,难以适应新的生活,心理上缺乏身份认同;第二是因对本民族强烈的认同感和对其他民族风俗习惯不够理解,对其他民族同学的文化、习俗产生心理或行为上的排斥,从而造成一些摩擦、冲突和情感上的损伤。

2.与非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专业功底的差异特点 虽然少数民族大多数能歌善舞,但少数民族地区专业课学习资源有限,少数民族学生通常在高考前来到艺术类学校所在城市参加两至三个月的专业集训,通过考试进入高校。

相比于拥有较为丰富的学习资源的非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专业功底不如非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从小学习专业课来得扎实、优秀,较难从专业学习中获得自信和快乐,因此容易产生心理落差,以逃避的方式面对心理落差,从而放弃对专业的学习和提升,高校的课程设置相对于中学又较为自由,管理也不如中学时期集中,放弃对专业提高的少数民族同学由于价值观还没有稳定的形成,第一,容易产生对校园生态形成不稳定的情况,第二,容易对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产生较大影响。

3、成绩优劣的评价标准的问题目前民族高校的艺术教育也是追随全国其他普通艺术类高校的教育和考评模式,全国艺术类考试是以欧洲艺术体系为主的考试评价体系,比如音乐学专业入学考试科目为乐理、视唱练耳、声乐、钢琴,然而从小受民族文化熏陶的少数民族,也许能唱出非常动人的原生态歌曲,却没有建立起欧洲音乐艺术知识系统的条件,因此以乐理、钢琴、视唱练耳这样的欧洲音乐体系为主的理论体系来考评少数民族学生,也是少数民族学生的薄弱环节。

浅谈民族高校音乐学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浅谈民族高校音乐学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浅谈民族高校音乐学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音乐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音乐领域中,民族音乐更是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特色。

培养具备自我效能感的民族音乐学专业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其音乐表演和创作的能力,还可以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本文将浅谈民族高校音乐学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评价,是认知情感动机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能够成功完成某项任务的信念。

而在音乐学专业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对其学习和表演的成功至关重要。

学生具备了自我效能感,能够更加自信地面对挑战和困难,勇敢地尝试各种音乐表演和创作。

自我效能感能够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学习和实践,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成果。

自我效能感还可以促使学生在音乐领域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表现,从而提高其对音乐学专业的热爱和信心。

培养民族音乐学专业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是影响学生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民族音乐学专业的学生需要一个宽松、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这样他们才能更加自信地表达自己的音乐创作和表演。

学校和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这样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音乐想法,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发挥空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信心。

2. 提供专业的音乐教育专业的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基础。

学校应该提供系统全面的音乐教育课程,包括音乐理论、乐器演奏、音乐创作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音乐技能和知识基础。

学校还可以邀请专业的音乐家和演奏家来校进行讲座和指导,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音乐经验和技巧,从而增强其对音乐学专业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3. 鼓励学生多参与音乐活动参与音乐活动是学生培养自我效能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校和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参加音乐比赛、演出、音乐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展示和表演机会,提高其音乐表演和创作的能力。

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音乐活动,如音乐沙龙、座谈会等,让学生有机会与音乐界的专业人士交流和学习,从而增强其对音乐专业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国高等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艺术培养发表时间:2010-10-19T10:35:14.857Z 来源:《学园》2010年第7期下作者:晏磊[导读] 作为民族的未来与希望,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否感兴趣?晏磊湖南工业大学【摘要】21 世纪将是中华民族完成复兴和腾飞的世纪。

民族的复兴离不开民族文化的发展和繁荣,而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离不开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艺术培养工作,更是我国高等院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民族文化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艺术培养【中图分类号】G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0)07-0025-02 在中华文明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我国55 个少数民族形成了独具特色、风格各异的文化艺术。

但长久以来,我国一些少数民族艺术基本上停留在纯粹的民间艺术形式上,它们身上所代表的艺术创造精神以及与整个中华文化息息相通的历史文化沉淀,由于生活空间的限制默默封闭在大山和边疆,并随着各个民族的兴衰存亡而自生自灭。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把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发展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更加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工作,为了解决少数民族文艺衰退的趋势,党和政府从培养人才入手采取种种积极有效的措施,保证了民族传统文学艺术后继有人。

经过几十年不断的努力,目前全国有专门培养少数民族艺术人才的高等和中等艺术院校24 所,民族院校和民族自治地方的一些高等、中等院校开设有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专业,北京、上海的一些著名艺术院校还根据民族地区的需要不定期地开办培训班和专业班。

一少数民族艺术的现状当前我国很多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品种正慢慢衰退或消失,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体系逐渐解体,并丧失其原有的文化功能。

例如大部分劳动歌、特定的风俗歌都已看不见了,甚至蒙古族长调在科尔沁等许多牧区也很少有人会唱了。

尽管总的形势不容乐观,原有的民间传承体系遇到解体的危机,但仍有不少民族和地区中的传统文化艺术或因保护措施得力,或因出现新的传承、传播方式而呈现上升和兴旺的现象。

湖南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从1990 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起,少数民族总人口在全国一直居第六位。

第五次人口普查机器汇总数据显示:2000 年湖南省少数民族总人口为641.07 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0.13%。

少数民族个数增加到55 个,在55 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土家族,有263.95 万人,占全省少数民族总人口的41.17%;其次是苗族,有192.15 万人,占全省少数民族总人口的29.97%。

总人口超过1 万人的少数民族还有:侗族(84.21 万人)、瑶族(70.46 万人)、白族(12.56 万人)、回族(9.74万人)、壮族(2.36 万人)、蒙古族(1.59 万人)。

这8 个民族人口总数达到了637.01 万人,占少数民族总数的99.37%,而其他47 个少数民族总人口仅有4.06 万人。

以在湖南省人口排名第二位的苗族为例,以前不少苗人会用镰刀剃发,举行成年礼仪式,而现在愿意举行成年礼的青年人越来越少了;以前不少苗族人穿的衣服都是用靛蓝染布,而现在的年轻人却很少穿这种布料制的衣服了,像传统的刺绣、织布等手艺大部分年轻人都不会了;以前不少苗族女孩都会传统的苗家刺绣艺术,经常会用几个月的时间去绣一件作品,然后拿到市场上去卖,而现在大部分青年人为了生存,都走出苗寨打工去了——与此对应的是,会各种苗族手艺的老人们也找不到接班人了。

作为民族的未来与希望,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否感兴趣?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又了解多少呢?笔者调查了解部分在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

在接受调查的34 位同学中,只有3 位同学表示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兴趣一般,1 位同学表示不感兴趣,其余同学都表示很感兴趣。

其中,50%以上的同学都表示很喜欢音乐、舞蹈,13%的同学则喜欢本民族的文字和习俗。

在调查中,不少同学表示,他们对本民族的精粹都很感兴趣,而且也曾接触过很多,如音乐、舞蹈等。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逐渐成了生活的主要内容,也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再继续深入了解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了。

二我国高等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艺术培养国内高等院校除普遍开设了“中国传统音乐概论”等课程外,不少院校还在本科阶段开设了“少数民族音乐”课程,在硕士生与博士生阶段设置了“少数民族音乐”研究方向,并为许多少数民族培养出了优秀的高学历人才。

各地的高等院校也大多创设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专业及特色班,如新疆艺术学院与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维吾尔木卡姆研究”以及新疆各民族的乐器演奏,内蒙古大学音乐学院的长调、马头琴以及新增的二人台专业等。

还有一些院校尝试开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课程。

尽管这些现象令人感到欣喜,但在新形势下也出现了不少值得关注的问题。

例如,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在高校的发展存在着不平衡的问题。

有的院校尽管身处民族地区,但在其开设的课程、专业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均与当地的民族艺术无关;有的院校招收了优秀的少数民族民间歌手进入声乐系,但如何根据歌手的实际情况,对其实施既能保持原有风格,又能提高演唱水平的教学方面遇到了很多困难;有的院校开设了“少数民族学习班”,但从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到教学的方式方法均与一般院校相似,因而使学生远离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所以,对我国高等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艺术培养,应注意以下几点: 1.应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比如,学校将少数民族艺术作为办学特色纳入教学机制的同时,应研究采取具体方法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实施教学,既能保证学生不脱离原来的母语文化、保持学生原来掌握的音乐风格,又能扩大视野、提高音乐素养和音乐技能。

2.按学科要求规划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教育与研究由于我国高等院校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教育长期以来借鉴欧洲院校的办学模式,教学内容与方法与我国的实际情况不相适应,我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教育和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随机现象较严重。

需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按学科建设的要求予以制度化与规范化,形成良性运转机制。

3.高等院校中的少数民族教育应以培养少数民族音乐人才为中心现今,仅占全国人口8%~9%的少数民族保存着近一半已被国家确认的音乐文化遗产。

在继承和发扬优良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基础上,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自我教育能力文化是一种教育资源。

文化所具有的教化、激励和导向功能,在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因此,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要立足各民族文化传统,围绕民族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活动。

4.加强正面教育,使他们树立唯物主义的、无神论的世界观在这个教育中首先要加强三个教育,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心理学、科学知识的普遍宣传,揭露宗教的真正面目。

大学生处于幼稚到成熟的转折期。

尤其对于那些想逃避现实、摆脱社会的大学生而言,虚幻、超现实的宗教神明是良好的“避风港”。

对此,必须深入研究并掌握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心理机制和规律。

从重建理性认识,完善自我意识,锻炼优良的意志品质,学会情绪调节,塑造健全、健康的人格等方面入手,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建立起强大、坚固的内在心理机制。

另外要加强科学知识的宣传,让学生认清宗教和鬼神迷信的本质,搞清他们在这方面的模糊认识,引导他们远离迷信的误区。

同时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重视优化教育环境,加强校风建设。

坚持从严治校的方针,完善管理机制,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提高育人质量。

三少数民族艺术培养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精神的陶冶1.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艺术文化是千百年来各民族文明积淀的结果,在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的团结和安定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民族精神、思想、感情、意志、行为等都有巨大的影响。

蔡元培认为,“美能超越实际,通过它可消除人的损人利己观念与功利主义观念。

”少数民族艺术之美不仅令人陶醉,更使人在审美过程中忘却现实功利得失,进入纯真的情感世界。

在这一审美过程中,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情感、道德规范和理想追求,都将注入为少数民族艺术所承载的民族情感,极大地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

在当前提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环境下,我们要建立面向21世纪、面向世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艺术培养教育体系,就不可能抛弃少数民族艺术的丰厚传统,抛弃民族艺术文化在教育中能够发挥的巨大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

明确了这一点,对培养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保持国家、民族的独立兴旺,都有着积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2.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我国少数民族艺术培养的发展强大,离不开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作为精神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构建一代新人的文化观念、思维方式、人格定位及各种精神气质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就是文化的民族性。

中华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最主要的就在于精神文化层面,刚强、进取的民族性格,是创造和支撑中华文明的支柱。

因此,少数民族大学生应通过了解、学习少数民族艺术,更多地感受少数民族的文化及蕴藏在里面的强悍、进取的民族精神。

这种民族精神不断激励少数民族大学生勇于开拓、勇于进取,培养其刚毅顽强的性格,掌握控制自己的命运,从而使中华民族更强大,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四少数民族艺术审美价值对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艺术培养的启示1.教学过程中的审美体验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说,通过艺术感受生活中美的哲理,感受少数民族人民崇尚美、追求美的圣洁情怀,以及古朴的伦理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具有潜移默化的审美功效。

这种源自少数民族艺术自身的、与人类本性相一致的内在感染力,是其他任何形式的教育都无法比拟的。

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说,学习家乡的本土艺术,会使他们更了解家乡和热爱家乡,形成对家乡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意识,会让他们开阔文化视野、了解当地富有地域个性的艺术形式,认识到中国地域文化的丰富多彩。

2.课余活动中的审美体验民族传统的节日文化,都包含内容丰富的艺术活动,民族艺术在其中无不体现出强大的凝聚力,这种功能绝非任何行政手段所能比拟的。

如果我们能够对民族艺术文化的深刻感召力有充分认识,将其自觉引入公共艺术教育的课堂,或直接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亲身参与到这些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活动中来,无疑可极大地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起到一般思想道德教育所不能实现的效果。

五结束语在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共同体中,各民族艺术别具特色,既相互交流借鉴,又各自发展,形成中华民族艺术文化百花盛开、姿态万千的多彩景象。

我国少数民族艺术文化有着重要的史学价值、美学价值和多元丰富的特点,这些都为普通高等院校开展以“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艺术培养”为主题的教育,提供了独特而丰厚的文化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