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影响下的中国新音乐
抗日救亡歌曲简介
抗日救亡歌曲简介《抗敌歌》原名《抗日歌》,抗敌歌是中国最早一首以抗日救亡为题材的歌曲是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音乐家黄自有感于神州山河遭敌寇侵略荼毒,欲唤起人民抗敌爱国意志所作。
作者黄自是中国创作第一首抗日歌曲的人。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东北三省,激起我国人民的无比愤慨。
当时只有27岁的音乐家黄自义愤填膺,想用歌曲把这种心情表达出来。
但等了一个多月,没有合适的歌词。
他按捺不住汹涌澎湃的激情,便自己拿起笔,一口气写下歌词:“中华锦绣江山,谁是主人翁?我们四万万同胞!强虏入寇逞凶暴,快一致永久抗敌将仇恨。
家可破,国须保;身可杀,志不挠。
一心一力团结牢,努力杀敌誓不挠。
”(后由韦瀚章填写了第二段歌词)。
整首歌曲为黄自所谱曲、韦瀚章作词,于同年11月9日由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生在上海的广播电台中首次播唱,并由胜利公司灌制成唱片,是中华民国第一首抗日爱国歌曲。
抗敌歌的谱曲优美而流畅,主调雄壮澎湃,节奏紧凑有力,层次分明、气势磅礴。
整首歌主要由两个乐段组成,第一乐段的音调豪迈而肯定,领唱与合唱一问一答,仿佛群众集会上宣传鼓动的热烈场面,第二乐段的合唱采用反复轮唱的方式,形成一呼百应的效果。
其歌词充份展现了当时国人同仇敌忾、团结抗日的爱国热情,也唱出了中国人民誓死报国的抗日心声,可谓抗战期间最有名的爱国歌曲之一。
《救亡进行曲》周钢鸣,孙慎曲。
作于1936年。
"一二?九"运动后,作者根据在抗日救亡运动中斗争生活和群众歌咏活动的体验和需要,在上海创作此曲。
曾由业余合唱团首次演唱。
同年4月刊载于《生活知识》第一卷第12期"国防音乐特辑",是具有代表性的抗日救亡歌曲之一,极大地鼓舞了游行示威群众的斗争,并迅速传遍祖国各地。
歌曲表现了当时中国人民不分工农学兵商,团结一致,奋起求亡的爱国热情和要求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收复失地的坚定决心。
这是一首富有战斗性的进行曲。
中国音乐史1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影响下的新音乐
第三节冼星海及其音乐创作 一、 生平与艺术简历 二、 创作概况与特点 歌曲、合唱曲-大合唱 歌剧、 大合唱、 歌曲、合唱曲 大合唱、歌剧、管弦乐 曲 三、 主要贡献 1、音乐创作 、 2、音乐教育 、 3、音乐活动 、
第二节贺绿汀及其音乐创作歌曲嘉陵江上游击队歌垦春泥四季歌管弦乐曲森吉德
《中国音乐史之1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影 响下的新音乐》 响下的新音乐》
第 一节 新形式下的抗日音乐运动 一、文艺界的抗日民族统一一、 生平与艺术简历 二、 创作概况与特点 歌曲《嘉陵江上》 游击队歌》 歌曲《嘉陵江上》、《游击队歌》、 垦春泥》 四季歌》 管弦乐曲《 《垦春泥》、《四季歌》,管弦乐曲《森吉德 玛》。 三、 主要贡献 1、音乐创作 、 2、音乐教育 、
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3版)【课后习题】第5章~第8章【圣才出品】
第5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影响下的中国新音乐1.简述贺绿汀的创作特色、成就和影响。
答:(1)创作特色钢琴曲保持着民族化、大众化的传统,以其十分通俗、亲切的风格而受到群众广泛的欢迎。
抗日歌曲结构严谨,音乐语言质朴流畅,手法冼练。
合唱曲格调清新,乡土气息浓郁,充满革命乐观主义。
独唱曲具有强烈悲愤的激情、接近于歌剧咏叙调,表现了鲜明的革命倾向和完美的艺术技巧。
电影音乐注重通过优美、抒情的旋律对人物的内心做深入细致的刻画,注重歌曲风格的民族化和大众化。
(2)成就①钢琴曲:《牧童短笛》和《摇篮曲》,带有清新质朴的民族风格和创意的钢琴织体。
《闹新年》,带有创造性的民族特色。
②抗日歌曲:代表作品有《游击队歌》《上战场》《保家乡》等。
③合唱曲:进行曲性质的合唱曲《游击队歌》《胜利进行曲》,无伴奏混声合唱《垦春泥》,④独唱曲:代表作品有《嘉陵江上》。
⑤电影音乐:代表作品有《秋水伊人》《怨别离》《春天里》《天涯歌女》和《四季歌》。
⑥音乐理论研究和批评:编译出版了英国著名音乐理论家普劳特的《和声学理论与实用》;撰写了一系列富于现实意义的评论,如《音乐的时代性》《中国音乐界的现状及我们对音乐艺术所应有的认识》《从“学院派”、古典派、形式主义谈到目前救亡歌曲》等。
(3)影响鲜明地表示了他对提高抗战歌曲创作的关注,也对当时进步音乐界某些不利于音乐界团结的“左”的观点进行了及时的批评。
2.简述吕骥的创作特色、成就及影响。
答:(1)创作特色吕骥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战斗性和群众性。
在题材、形式、音调的构成上显示了他的创作个性。
他创作的民歌风格的作品,吸收了民间音调,在结构上采用了新的手法。
八声部及四声部混合使用的5个乐章的大型合唱《凤凰涅》,是他对以戏剧性、叙事性为主导的一类音乐体裁,在曲调创作、结构形式、风格特点以及音乐内涵等方面进行了一次新的探索。
(2)成就吕骥为后人留下了400余篇理论、学术文章,创作了近300首歌曲。
代表作品有《自由神》《新编“九一八”小调》《中华民族不会亡》《抗日军政大学校歌》等,以及根据郭沫若长诗《凤凰涅盘》谱写的大合唱等歌曲。
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对“新音乐”的理解与探讨
同时还要作为解放大众的武器。
显然,在吕骥的眼里音乐已被“无产阶级的革命音乐”或“抗日救亡音乐”所替代。
在上述文字中,青主的美学思想体现着音乐“至上主义”,他将音乐作为一种神秘、且不受任何物质所决定的艺术。
与这种观点类似的还有陈洪,“音乐到底是音乐,他在姊妹艺术中最主观最自由,所以我们对战时音乐要求,绝不能同于战时文学或戏剧,功利的眼光时永远不能用以看音乐的。
”④可以看出,陈洪对音乐的革命性存在着一定的质疑,显示出音乐“至上主义”对“功利主义”的批判。
但在革命当前,这种以“小我”的个人情感却难以融入“大我”的时代主题。
在陈洪发表这篇文章后,立即受到李绿永、天风等人的批判。
在李绿永《略论新音乐》中,对音乐不同其他艺术这种观点,他分别从表现方式、创作手法,以及题材三个方面进行反驳,并积极肯定了音乐与其他艺术一样是可以给社会带来功利效果。
在文章后半部分,他接着阐述了自己对“新音乐”的理解:“中国新音乐是反映中国现实,表现中国人民的思想情感与生活要求,积极地鼓励组织中国人民起来争取建造自己的自由幸福的国家的艺术。
”⑤可见,多数的作曲家均表达出一个共同的心声——人们渴望和追求的是新兴的无产阶级音乐,那些以陶冶情操为主的传统音乐已被时代所抛弃。
“新音乐”它体现着音乐与抗战相结合,通过革命性的音乐作品,以达到救亡的目的。
在这共同的意识形态下,由于思想观念不同,音乐家对音乐与抗战的关系,即“新音乐”的认识,还有着不同的见解,其主要体现在音乐“至上主义”和“功利主义”之间的批判与反批判。
他们围绕音乐是否与其他艺术体裁一样,通过和革命相结合,起到激励人心的作用展开了讨论。
不可否认,在反侵略的非常时期,以音乐为武器,替群众呐喊,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时代进步的体现。
音乐“至上主义”是五四时期美学思想的延续。
但从聂耳、吕骥等人的观点可以看出,他们不仅间接否定了五四时期的进步思想,同时还使音乐的创作形成了局限化和机械化。
他们认为那些群众歌曲以外的作品都应被抵制和批判,并灌输了人们只有那些曲调激昂具有斗争性音乐才是好音乐,这使得其他题材的音乐在此后发展中陷入了一定的困境。
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3版)[章节题库](第4章 “抗日救亡”时期的中国新音乐)【圣才出品】
第4章“抗日救亡”时期的中国新音乐一、选择题1.歌曲《义勇军进行曲》的指挥图示是()。
A.二拍子B.三拍子C.四拍子D.五拍子【答案】A【解析】《义勇军进行曲》是2/4拍,故为二拍子。
2.《义勇军进行曲》是()电影的主题歌。
A.《聂耳》B.《英雄儿女》C.《风云儿女》D.《中华儿女》【答案】C【解析】《义勇军进行曲》是聂耳于1935年,为“上海电通公司”拍摄的故事影片《风云儿女》所作的主题歌,后于1949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3.下面的歌曲片段出自作品()。
A.《可怜的秋香》B.《黄河怨》C.《西风的话》D.《毕业歌》【答案】D【解析】这首由田汉词、聂耳曲的《毕业歌》,是电影《桃李劫》插曲,内容讲述的是号召有为青年走上抗日救亡的战场。
4.周小燕是()。
A.花腔女高音歌唱家B.戏剧女高音歌唱家C.抒情女高音歌唱家D.通俗女高音歌唱家【答案】A【解析】周小燕,上海音乐学院终身教授,是中国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和声乐教育家。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词作者是()。
A.聂耳B.田汉C.郭沫若D.集体创作【答案】B【解析】《义勇军进行曲》原是故事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由聂耳作曲、田汉作词,后于1949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6.民族管弦乐曲《金蛇狂舞》的作者是()。
A.冼星海B.聂耳C.彭修文D.刘天华【答案】B【解析】《金蛇狂舞》是民族管弦乐曲,取材于民间器乐曲《倒八板》,1934年聂耳根据民间乐曲《倒八板》整理改编,易名《金蛇狂舞》,并且亲自指挥制成唱片。
7.被称为“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开路先锋”的作曲家是()。
A.聂耳B.冼星海C.王洛宾D.黄自【答案】A【解析】聂耳开辟了中国新音乐的道路,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先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
他被称为“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开路先锋”。
新音乐运动名词解释
新音乐运动名词解释新音乐运动Movement of New Music1935年以来国民党统治区内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音乐运动,是左翼音乐运动的继续和更广阔的发展。
“新音乐”和“新音乐运动”新音乐一词,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出现很早,使用者颇多,含义不同。
如:1904年,曾志在其《乐典教科书》的“自序”中提出“为中国造一新音乐”,是将其作为倡导学堂乐歌的终极目标1919年“五四”运动后,萧友梅曾将新音乐(他谓之“新乐”或“今乐”)用作“旧乐”(指中国传统音乐)的对称;柯政和则用以泛指当时欧美初起的现代派音乐(《新音乐》,《新乐潮》1卷2期,1927年4月);30年代初期,黄自提出发展“民族文化的新音乐”(《怎样才可产生吾国民族音乐》,《晨报》1934年10月21日),是主张效法俄国的榜样,建立中国的民族乐派。
左翼运动兴起后,在左翼文艺书刊的文章中,广泛使用“新兴音乐”以及后来称之为新音乐等提法,主要是指无产阶级的革命音乐。
但当时尚未就此提出正式的口号。
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八一宣言”,号召组成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6年“左联”和各左翼文化团体自动解散后,为团结广大音乐界人士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吕骥等人提出了国防音乐的口号;同时吕骥又通过《中国新音乐的展望》、《伟大而贫弱的歌声》(《光明》1卷5号、2卷2号;1936年8月、12月)和周钢鸣发表的《论聂耳和新音乐运动》、《从“九一八”说到新音乐运动》(《生活知识》2卷5期、9期,1936年7月、9月)等文章,正式提出了“新音乐运动”的口号,并对其性质、任务作了说明。
其主要精神是:新音乐要成为人民大众民族解放斗争的武器,要采用新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要具有大众化的作风。
从此以后新音乐就成为进步音乐运动的总的标帜和前进方向;国防音乐则是处在抗日救亡阶段的一个统一战线性质的口号。
正是在这些思想影响下,全国出现了抗战歌曲创作和群众救亡歌咏活动的高潮,开创了全国音乐界在抗日救亡旗帜下团结前进的新局面(见抗日救亡歌咏运动)。
九一八事变中的中国人民的抗战音乐与歌曲
九一八事变中的中国人民的抗战音乐与歌曲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九一八事变被认为是中国人民抵抗外侮的标志性事件之一。
这场震撼全国的侵略战争,也催生了许多描绘抗战壮举的音乐和歌曲。
这些作品以动人的旋律和激昂的歌词,表达了中国人民顽强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意志与坚定信念。
本文将着重探讨九一八事变中中国人民的抗战音乐与歌曲,以展示他们的力量与对抗精神。
一、《义勇军进行曲》:催生了坚定的战斗精神《义勇军进行曲》无疑是中国抗战期间最具代表性的歌曲之一。
由聂耳作曲,天津大学学生田汉填词,该歌曲于1935年首次推出。
歌词中“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表达了中国人民反抗武装侵略的决心与勇气。
《义勇军进行曲》不仅成为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军歌,更成为了全民共唱的抗战主题歌曲,激励了亿万中国人民的斗志。
二、《黄河大合唱》:凝聚起众志成城的力量在九一八事变后,由于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犯下了种种暴行,黄河成为了中华民族对敌人展开抵抗的象征。
《黄河大合唱》是在这个特殊历史背景下创作的一部巨大音乐作品,由邓中夏作曲,尹世铎、金武林等人填词。
这首歌曲具有宏大的格局,声称中华民族必将战胜一切困难与敌人。
《黄河大合唱》通过紧凑的音乐结构和声势浩大的合唱,凝聚起全国各族人民的众志成城之力,成为了中国抗战中的另一首经典之作。
三、《保卫黄河》:赞颂黄河壮丽与中华民族的团结《保卫黄河》是一首赞美黄河壮丽和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抗战歌曲。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的侵略行动对中国的黄河流域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为了保卫黄河,保卫祖国,许多中国人民主动加入抗战队伍。
这首歌曲以嘹亮的旋律和歌词,赞美了黄河的雄伟壮丽,同时表达了中国人民保家卫国,拼死抵抗的决心。
四、《如果还有明天》:痛彻心扉的悼念与悲愤《如果还有明天》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最具感染力的悼念歌曲之一。
由姚敏作曲,颜丙涛填词,该歌曲讲述了一个老兵战场上即将牺牲的心情和对亲人的告别。
歌曲中流露出无比深沉的悲壮情怀,使人们体会到战争带来的无尽痛苦和悲愤。
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3版)-第5章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影响下的中国新音乐【圣才出品】
第5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影响下的中国新音乐5.1 复习笔记一、新形势下的抗日音乐运动及其创作1.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成(1)组成背景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引发了“国共合作”的、全民性的抗日战争的爆发,新文艺工作者和广大民间艺人自觉拿起文艺武器,热情地进行团结抗日的宣传。
(2)爱国剧作者和剧目①剧作者各地的戏剧工作者以及梅兰芳、程砚秋、周信芳、王天民、沈云陔等著名戏曲演员。
②爱国剧目活报剧《放下你的鞭子》,话剧《卢沟桥》,京剧《江汉渔歌》《抗金兵》《亡蜀鉴》《文天祥》《洪承畴》《徽钦二帝》,秦腔和楚剧《投笔从戎》《李秀成》等。
(3)文艺工作者投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式①吕骥、周巍峙等音乐家先后奔赴陕北、晋察冀等地,开辟各敌后根据地的音乐运动。
②冼星海、贺绿汀等音乐家参加到各地自发组成的各种文艺宣传队,开展团结抗日的宣传工作。
③应尚能、赵梅伯、马思聪等原来分散在沿海大城市的专业音乐家积极投入抗日音乐运动和后方各项音乐工作的建设。
④蔡继琨、萧而化等音乐家刚从国外留学回国即投向“大后方”的抗日音乐工作。
⑤李惟宁、张霄虎等音乐家暂时留守平津一带,或在上海租界坚持“孤岛”的音乐工作。
(4)主要活动①1938年1月在武汉成立音乐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群众组织——中华全国歌咏协会。
②1938年3月,在武汉成立更为广泛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
③1938年4月,组建了以郭沫若为首的“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作为国统区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高行政领导,大力推动国统区的抗日文艺宣传活动。
④1938年4月,在抗日民主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歌咏活动。
2.抗战初期的音乐创作(1)主题“为民族存亡而斗争”。
(2)形式①形式特点a.民族化、大众化的问题开始引起了音乐工作者的普遍重视。
b.利用民歌、小调填词的歌曲大量涌现。
②代表形式a.合唱形式的群众歌曲比抗战前大大增多。
时代的最强音:爱国歌百首大家唱-第五章
第五章41、我们走在大路上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毛主席领导革命队伍披荆斩棘奔向前方向前进!向前进!革命气势不可阻挡向前进!向前进!朝着胜利的方向三面红旗迎风飘扬六亿人民奋发图强勤恳建设锦绣河山誓把祖国变成天堂向前进!向前进!革命气势不可阻挡向前进!向前进!朝着胜利的方向我们的朋友遍天下我们的歌声传四方革命风暴席卷全球牛鬼蛇神一片惊慌向前进!向前进!革命气势不可阻挡向前进!向前进!朝着胜利的方向我们的道路多么宽广我们的前程无比辉煌我们献身这壮丽的事业无限幸福无上荣光向前进!向前进!革命气势不可阻挡向前进!向前进!朝着胜利的方向《我们走在大路上》是由李劫夫于1962作词谱曲的一首红色经典歌曲。
这是一首鼓舞人们士气的歌曲,周恩来总理非常喜欢这首歌。
42、娘子军连歌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共产主义真,当是领主人;奴隶要翻身,奴隶要翻身;)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要翻身。
(向前进,向前进,革命战士的责任重,妇女要翻身。
)43、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为什么这样红?哎红得好像,红得好像燃烧的火,它象征着纯洁的友谊和爱情。
花儿为什么这样鲜?为什么这样鲜?哎鲜得使人,鲜得使人不忍离去,它是用了青春的血液来浇灌。
哎鲜得使人,鲜得使人不忍离去,它是用了青春的血液来浇灌。
哎红得好像,红得好像燃烧的火,它象征着纯洁的友谊和爱情。
作曲家雷振邦先生的电影音乐常以民间音乐素材构成音乐主题,也有根据民歌改编发展的,所以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区特色。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本来是一首古老的塔吉克民歌,后来由雷振邦先生改编成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插曲。
插曲表现的是电影故事中,一名驻守新疆唐古拉山的解放军边防战士,同当地一名美丽的姑娘的一段爱情故事。
主要参考了一首古老的塔吉克族民间歌曲《古力碧塔》。
抗日战 争胜利对中 国音乐发展的影响是什么
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国音乐发展的影响是什么《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国音乐发展的影响是什么》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座伟大丰碑,它不仅改变了中国的政治格局和社会进程,也对中国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在抗日战争期间,音乐成为了一种强大的宣传和鼓舞工具。
广大的文艺工作者深入前线和后方,创作出了大量充满激情和战斗精神的歌曲。
这些歌曲以其简单易记的旋律、激昂的节奏和鼓舞人心的歌词,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和抗战决心。
例如《义勇军进行曲》,其激昂的旋律和豪迈的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的新长城!”成为了那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声音,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了国家的尊严和自由奋勇向前。
抗日战争胜利后,这种以音乐为武器的传统得到了延续和发展。
音乐不再仅仅是为了战争服务,而更多地开始关注社会的重建和人民的生活。
随着社会环境的相对稳定,音乐创作的题材更加丰富多样。
一方面,胜利带来了对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的提升。
在音乐创作中,更多地融入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使得中国音乐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不断创新和发展。
许多音乐家开始深入研究民间音乐,将民间的旋律、节奏和演唱方式引入到现代音乐创作中,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
这种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为中国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抗日战争的胜利也促进了音乐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在战争期间,由于局势动荡,教育事业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但胜利后,国家开始重视教育的重建和发展,音乐教育也逐渐纳入了正规的教育体系。
学校、社会音乐团体纷纷成立,为培养音乐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更多的年轻人有机会接受音乐教育,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为中国音乐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同时,抗日战争的胜利也为中国音乐与国际音乐的交流打开了新的局面。
在抗战期间,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同情。
胜利后,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逐渐增多,音乐作为一种无国界的艺术形式,成为了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3版)[章节题库](第5章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影响下的中国新音乐)【圣才
第5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影响下的中国新音乐一、选择题1.黄河大合唱中的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是()。
A.女声合唱B.混声四部合唱C.男声合唱D.童声+男声合唱【答案】B【解析】黄河大合唱全曲由:《序曲》(管弦乐)、《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黄河颂》(男声独唱)、《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黄水谣》(女声合唱)、《河边对口曲》(对唱、轮唱)、《黄河怨》(女声独唱)、《保卫黄河》(齐唱、轮唱)和《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八个乐章组成。
2.《保卫黄河》是钢琴协奏曲《黄河》的第()乐章。
A.二B.四C.六D.七【答案】B【解析】《黄河》钢琴协奏曲取材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救亡歌曲《黄河大合唱》,第一乐章为《黄河船夫曲》,第二乐章为《黄河颂》,第三乐章为《黄河愤》,第四乐章为《保卫黄河》。
3.冼星海创作的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其中有两首分别是男声独唱和女声独唱,它们是()。
A.黄河船夫曲、黄河怨B.黄河颂、黄水谣C.黄河船夫曲、黄水谣D.黄河颂、黄河怨【答案】D【解析】《黄河大合唱》完成于1939年3月31日,是冼星海最杰出的、影响最大的一部大型声乐套曲。
全曲包括序曲和八个乐章,以朗诵及乐队为背景将它们全部串联了起来。
其中《黄河颂》由男声独唱,《黄河怨》由女声独唱。
4.创作有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被称为“人民音乐家”的我国著名音乐家是()。
A.聂耳B.马思聪C.安波D.冼星海【答案】D【解析】冼星海,祖籍广东番禹,我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
1938年任延安鲁艺音乐系主任,教学之余,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
5.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故乡是()。
A.山东B.丹东C.辽东D.广东【答案】D【解析】冼星海是中国近代作曲家、钢琴家,1939年所作的《黄河大合唱》是其最广为人知的作品。
6.1934年获齐尔品“征求有中国风味的钢琴曲”比赛头奖的钢琴曲名是()。
25820042_《义勇军进行曲》:从抗战最强音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5《义勇军进行曲》:从抗战最强音 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刘小兰《义勇军进行曲》,从1935年5月问世,开始在海内外广泛传播,到被确定为代国歌、入宪、立法,直到今天走过了86年的历程。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传播的历史,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回顾这一历程,有极为特殊的意义。
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最初是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的主题曲。
电影《风云儿女》公映于1935年5月,由上海电通影片公司拍摄。
电通影片公司成立于1934年,虽然存续的时间只有一年多,但背景很不一般,它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电影小组领导和筹划下建立的进步影片拍摄基地,共拍摄了四部电影:《桃李劫》《风云儿女》《自由神》《都市风光》。
《风云儿女》以九一八事变后在全国风起云涌的抗日救亡运动为主题,讲述了流亡到上海的青年知识分子,从苦闷彷徨中断然奔向东北地区,勇敢地走向抗日前线参加民族解放斗争的故事。
当时电影《风云儿女》马上就要上映了,但主题曲还没录好。
电影公司没有自己的歌队,也没钱请专业的演唱队,就临时在厂里找了几位工作人员一起参加录音。
首版《义勇军进行曲》的唱片由当年上海百代唱片公司灌制,参加录制的有司徒慧敏(录音师)、施超(演员)、郑君里(导演)、顾梦鹤(本片演员)、盛家伦(作曲家)、金山(演员)、袁牧之(本片主演),由于司徒慧敏、郑君里、顾梦鹤是广东人,所以我们现在在电影或是唱6片里还能依稀地听到里面夹杂着广东的 口音。
1935年5月24日,《风云儿女》首映。
从电影上映第一天起,就场场爆满,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更是进一步激发了各界民众的爱国热情,开始大范围传唱,一时出现了哪里有电影放映,哪里就有歌声的盛况。
《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
田汉与聂耳都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现代音乐史和电影史上的一对“黄金搭档”。
两人不但是忘年交,而且有着非常深厚的革命友谊,田汉是聂耳走上革命道路的领路人,也是他的老师和伯乐。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3
“左翼”音乐运动和聂耳的音乐创作“左翼”音乐运动(新音乐运动)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以左翼音乐工作者为骨干的并团结爱国主义民主音乐力量的无产阶级革命音乐运动。
“左翼”音乐运动是在左联(左翼作家联盟)的影响下形成的,在组织上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其活动主要是进行有关苏联的文艺、音乐理论学习,并展开群众革命歌曲的创作和研习,同时组织革命音乐者参加当时进步电影和戏剧的创作活动。
左翼活动受到舆论的支持,产生了极其广泛的音乐影响力,尤其是“左翼”音乐的传播给当时泛滥成灾的庸俗歌舞音乐以有力的抵制。
“左翼”音乐运动的兴起与发展造就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第一支自觉接受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革命音乐队伍,在革命歌曲创作和群众歌咏运动的组织方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代表人物有聂耳、冼星海、贺绿汀等人。
(MCJS)聂耳:聂耳是“左翼”音乐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云南人。
他的创作主要集中在群众歌曲和抒情歌曲等方面,其作品大多是为当时的进步电影和戏剧创作的配乐插曲。
在群众歌曲方面,以《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前进歌》等最为重要,这些歌曲鲜明的反映了当时最迫切的主题——人民大众的反帝爱国斗争,聂耳在这些作品中以强烈的感情表达了当时中国人民空前高涨的斗争感情,以及对胜利的希望和信心,给予当时各阶层民众以极大的鼓舞,其中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采用主导动机贯穿发展的手法,以引子中的大三和弦分解的号角式音调作为全曲旋律发展的基础,带有呐喊的音调造成了一种特有的紧迫感,聂耳创造性的将这部作品谱写成了一首传遍中国和世界的民族解放战歌,这首歌在抗日救亡运动中以巨大的感召力鼓舞着中国人民,建国后被定为国歌,至今仍感召着中国人民前进。
在聂耳的电影歌曲创作中,有些是描写工人阶级思想感情生活和斗争的,如《开路先锋》等,生动反映了我国工人阶级的痛苦生活,更生动描绘了他们迫切要求自由解放的意志和坚韧的力量。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抗日战争歌曲与音乐作品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抗日战争歌曲与音乐作品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而艰难的时期,也是中华民族为了保卫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而进行的一场伟大抗战。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抗日战争歌曲和音乐作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成为团结民众、鼓舞士气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主要作品和影响三个方面来讨论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抗战歌曲和音乐作品。
历史背景中国抗日战争始于1937年,由于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的侵略行为日益加剧,全国爆发了大规模的抗日斗争。
这场战争成为中国人民共同抗击外敌入侵的统一战线,也成为全国人民团结一心的象征。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抗战歌曲和音乐作品得以迅速发展,并且迅速流行起来。
主要作品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抗战歌曲和音乐作品,它们以鲜明的抗战主题和催人奋进的旋律赢得了广大民众的喜爱。
其中最为著名的作品包括《义勇军进行曲》、《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把火烧到敌人身上》等。
《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国抗战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一首歌曲,它的歌词激励人心,旋律铿锵有力,成为了全国人民抗战斗争的最强音。
这首歌曲以其激昂的节奏和坚定的口号,动员了无数中国人民投身抗战,表达了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决心和意志。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首歌曲充分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顽强和坚定,歌词激励人心,旋律铿锵有力。
它以坚定的信念鼓舞人们,引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怀,使得整个中国社会形成了抗战的浪潮。
《把火烧到敌人身上》这首歌曲以动情的歌词和悠扬的旋律,唤起了民众对日本侵略者的恨意和愤怒。
它激发了人们的斗志,在战斗中以火焰般的热情燃烧,冲破重重敌阵。
影响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抗战歌曲和音乐作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于士气的鼓舞和民族团结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些作品通过歌词和旋律给予人们力量和信心,使他们坚定地投身到抗战中去。
这些歌曲和音乐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经典作品,留存至今。
中国抗战歌曲和音乐作品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它们的力量一直延续至今。
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3版)[课后习题](第5章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影响下的中国新音乐)【圣才
第5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影响下的中国新音乐1.简述贺绿汀的创作特色、成就和影响。
答:(1)创作特色钢琴曲保持着民族化、大众化的传统,以其十分通俗、亲切的风格而受到群众广泛的欢迎。
抗日歌曲结构严谨,音乐语言质朴流畅,手法冼练。
合唱曲格调清新,乡土气息浓郁,充满革命乐观主义。
独唱曲具有强烈悲愤的激情、接近于歌剧咏叙调,表现了鲜明的革命倾向和完美的艺术技巧。
电影音乐注重通过优美、抒情的旋律对人物的内心做深入细致的刻画,注重歌曲风格的民族化和大众化。
(2)成就①钢琴曲:《牧童短笛》和《摇篮曲》,带有清新质朴的民族风格和创意的钢琴织体。
《闹新年》,带有创造性的民族特色。
②抗日歌曲:代表作品有《游击队歌》《上战场》《保家乡》等。
③合唱曲:进行曲性质的合唱曲《游击队歌》《胜利进行曲》,无伴奏混声合唱《垦春泥》,④独唱曲:代表作品有《嘉陵江上》。
⑤电影音乐:代表作品有《秋水伊人》《怨别离》《春天里》《天涯歌女》和《四季歌》。
⑥音乐理论研究和批评:编译出版了英国著名音乐理论家普劳特的《和声学理论与实用》;撰写了一系列富于现实意义的评论,如《音乐的时代性》《中国音乐界的现状及我们对音乐艺术所应有的认识》《从“学院派”、古典派、形式主义谈到目前救亡歌曲》等。
(3)影响鲜明地表示了他对提高抗战歌曲创作的关注,也对当时进步音乐界某些不利于音乐界团结的“左”的观点进行了及时的批评。
2.简述吕骥的创作特色、成就及影响。
答:(1)创作特色吕骥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战斗性和群众性。
在题材、形式、音调的构成上显示了他的创作个性。
他创作的民歌风格的作品,吸收了民间音调,在结构上采用了新的手法。
八声部及四声部混合使用的5个乐章的大型合唱《凤凰涅》,是他对以戏剧性、叙事性为主导的一类音乐体裁,在曲调创作、结构形式、风格特点以及音乐内涵等方面进行了一次新的探索。
(2)成就吕骥为后人留下了400余篇理论、学术文章,创作了近300首歌曲。
代表作品有《自由神》《新编“九一八”小调》《中华民族不会亡》《抗日军政大学校歌》等,以及根据郭沫若长诗《凤凰涅盘》谱写的大合唱等歌曲。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抗战歌曲与音乐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抗战歌曲与音乐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重要的历史时期,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为了保卫国家的尊严和独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
中国抗战歌曲和音乐在这个时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表达了人民的愤怒、坚持和勇气,激励着更多人融入到抗战的行列中。
一、时代背景与音乐文化发展抗日战争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末期至40年代中期,当时的中国正面临着列强的压迫和侵略。
这一时期也是中国现代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国音乐的创作风格开始多元化,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并融入了地方民间音乐的特色。
二、抗战歌曲的特点抗战歌曲直接而真实地反映了人民的爱国情怀和对侵略者的愤怒。
它们通常采用朗诵式的歌唱方式,歌词内容饱含激情与决心,旋律简洁明快,易于传唱,容易让人产生共鸣与情感共振。
三、代表作品赏析1.《义勇军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被誉为中国抗战时期的“国歌”,歌曲的歌词鼓舞人心,表达了民众的抗日斗志和忠诚于祖国的情感。
2.《八路军歌》《八路军歌》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的抗日歌曲,歌词讴歌了八路军的英勇抗击日寇的斗争。
3.《抗战十年》《抗战十年》通过歌词细腻地描绘了抗战这一长时间里国家和人民所经历的艰辛与困苦,展现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精神。
四、抗战歌曲的影响与意义抗战歌曲是中国抗日战争的真实写照,它们在战争期间起到了鼓舞士气,激励人们奋勇抗敌的作用。
这些歌曲不仅展现了人民的坚决抵抗,更传递了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的精神,激发了更多人民的爱国情感,形成了全民抗战的磅礴力量。
五、抗战歌曲的传承与发展中国抗战歌曲对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们的艺术风格和表达方式在后来的音乐作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借鉴和传承。
同时,这些歌曲也成为研究抗日战争历史和抗日武装斗争的重要材料。
六、结语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勇敢坚决抵抗侵略的历史见证,抗战歌曲和音乐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时代气息,记录了人民的苦难和付出,展现了中华民族非凡的抗战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浅谈音乐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浅谈音乐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70年前,中国人民在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之后,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中国军民在抗战中所表现出来的英勇不屈、前赴后继的伟大精神是取得这场胜利的重要保证。
而在抗战期间涌现出来的音乐作品,无疑是夺取抗战胜利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对于凝聚人心、鼓舞士气,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正是那一首首抗战歌曲引起了听众的强烈共鸣,唤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黄河大合唱》是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的作品。
它诞生于抗战时期,在当时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
如同一篇好的文学作品能振奋人心一样,《黄河大合唱》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唤醒了千千万万劳苦大众的灵魂,它激励人们团结起来,共同消灭日本侵略者,重建美好家园。
这部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同时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
它表达了人民的心声,唤醒了人民的灵魂,激起了人民的斗志。
认真聆听《黄河大合唱》,你会不自觉中感受到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更能感受到中华民族在困境中怒吼的力量。
另一首每个中国人都非常熟悉的抗战时期诞生的音乐作品 ----《义勇军进行曲》,已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它的创作者是被誉为“人民音乐家”的聂耳。
1934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在广大的国土上践踏,中华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
然而,国内的反动腐朽势力却沉溺于纸醉金迷中,尤其是名流云集的大上海。
著名剧作家田汉有感于此,决心写一首鼓舞全国人民抗日斗志的好歌。
聂耳主动要求为田汉写就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谱曲。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后,就像插上了翅膀,在祖国的大地上传唱开来。
伴随着“一二·九”运动的学潮,救亡运动的巨浪,抗日战争的烽火,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这是一首表现中华民族的刚强性格,充满同仇敌忾、团结御敌豪迈气概的革命战歌。
中国人民高唱着这首雄壮的乐曲,激昂的旋律动人心魄,爱国激情在胸中奔涌。
浅析战时语境下的新音乐本质的思潮争辩
浅析战时语境下的新音乐本质的思潮争辩作者:刘畅来源:《北方音乐》2016年第03期【摘要】在1931 年到1949 年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战时语境下,以左翼音乐家为首的“救亡派”以自己的理论主张与以黄自、萧友梅为首的“学院派”展开了关于“新音乐”本质问题的激烈论战。
本文则从这场争辩中探究不同派别的音乐家对于“新音乐”的不同理解。
【关键词】救亡音乐;新音乐;理解中国乐坛上存在着两种“新音乐”,即由共产党人领导的“新音乐运动”以及自萧友梅、黄自以来的专业新音乐。
这两种新音乐在抗战、民主的旗帜下结成同盟,但在音乐观念和创作风格上两者又存在较大不同。
随着以聂耳、冼星海、吕骥代表的左翼新音乐运动及其作品和理论的出现,一些音乐家对其中的片面性认识提出不同意见。
1935年,以聂耳为首的救亡派音乐家提出反映进步的大众要求意义上的“新音乐”。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战时语境下,“新音乐”所涉及的内容,题材被无限缩小,其实质则成为“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专属代名词,也成为了抗日战争中最重要的精神武器和唤醒大众思想,密切联系全国各族人民爱国热潮的催化剂。
而最早对左翼音乐运动中“新音乐”的本质提出对抗的是汀石。
他在1934年发表的《从音乐艺术说到中国的实用主义》一文中提出:要谋中国民族的音乐及其他艺术生活之发展以诱导民族情绪之焕发而增强其活力以克服环境,首先必须终止我们祖先所遗留的实用主义。
处于社会变革与战争革命残酷考验下的人民群众显然更倾向于这种爱国主义思潮中的“实用主义”,音乐的客观功能性被大大加强。
反之,汀石的反抗也并非毫无道理。
音乐作为一种与上帝交流的语言,也应保留其一定的艺术性,既不能成为单纯的政治斗争工具,也不应成为摧残中国音乐文化的陈词滥调。
的确,被扣以“形式主义”帽子的以专业院校为主的“学院派”在对音乐的写作内容与思想价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种要求被激进的救亡派看做是一种社会的“毒瘤”,是错误引导大众的不正风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奏、旋律、调性上与其他各句形成明显对比,全曲音域集中,形像鲜明,
语言通俗,这也是这首歌能在群众中久唱不衰的原因。
第二节 冼星海及其音乐创作
• (1905~1945),广东番禺人
• 1928年考入国立音乐院 • 1930年留学巴黎 • 1935年回国从事音乐创作与救 亡宣传Leabharlann • 1938年10月奔赴延安
• 民族风格方面 • 《黄河大合唱》在引用了民间曲调(如 《黄河船夫曲》)的同时,创造了许多富 有民族特点的旋律,如《黄水谣》、《河 边对唱》、《保卫黄河》等,整个作品简 练明快,通俗易解。与此同时,作者还成 功地运用了富于辩证的交响性发展原则, 丰富的合唱手法运用与交响性乐队的发挥, 使全曲气势宏伟,成功地塑造了中华民族 能战胜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
反映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和悲痛,以及反映在民族解放斗 争中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的抒情独唱曲,也受到了广 泛的重视。夏之秋的《思乡曲》、吕骥的《大丹河之歌》、 贺绿汀的《嘉陵江上》等,就是抗战初期这类抒情歌曲的 代表作。当时还有不少抒情歌曲是通过对祖国的大好河山 歌颂,以及通过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等,来抒发人民群众 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如刘雪庵的《长城谣》、张曙的《日 落西山》、冼星海的《战时催眠曲》、郑律成的《延水谣》 等。 大型合唱曲的创作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当时不少作曲 家都对这一体裁进行过探索,取得较大成功的还是冼星海 所写的《黄河》、《生产》、《九一八》等大合唱。
在大型的声乐体裁方面,最先引人注目的 作品是《生产运动大合唱》,简称《生产大 合唱》。这是一部有人物、有布景、有简单 情节的大型歌舞活报剧。全曲共分:春耕、 播种与参战、秋收、丰收四场。整个作品的 音乐主要是建立在民歌及民间歌舞的音调基 础上,同时加入了一些对农村情景的造型性 的描绘。其中的《二月里来》、《酸枣刺》 两曲,后来常常单独抽出来演唱。
《游击队歌》
贺绿汀作词作曲
歌曲通过对抗日游击队战斗生活的写照,表现出游击队健儿在敌后艰
苦环境中蔑视敌人、机智英勇、战胜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音乐轻快活泼,充满了昂扬的斗志、乐观的情绪和革命的自豪感。词 曲配合贴切,小军鼓般的节奏型贯穿全曲,富有弹性,适于部队行军时演 唱。 在一个冰冷的煤仓里,作曲家贺绿汀(1903-1999)一夜之间连词带曲 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军旅歌曲——《游击队歌》,“献给八路军全体将士”。 这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群众歌曲。其曲调轻快、流畅、生动、活泼, 以富于弹性的小军鼓般的节奏贯穿全曲,既给曲调以进行感,又表达了游 击战士们巧妙、灵活地与敌人周旋,伺机消灭敌人的典型形像。歌曲以ABA 再现二部曲式为结构。第一、二、四句相似,第三句则完全不同,它在节
钢琴曲《牧童短笛》贺绿汀
•
钢琴曲《牧童短笛》是一首驰名中外的优秀作品。多 年以来,一直作为中外著名钢琴大师音乐会上常备的演奏 曲目之一,经久不衰。 • 该曲由我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先生于1934年创作, 适时欧洲著名作曲家亚历山大.齐尔品来我国举办征集 “中国风味的钢琴作品”的评选活动,这首作品荣获头奖。 此曲短小精致,旋律优美生动,具有浓郁的江南地方色彩 和淳朴的田园风味。 《牧童短笛》的曲式结构为带再现的三段体: A段采用我国传统的民族调式,同时又将西洋调式中 复调的创作手法进行了非常巧妙的结合。 B段在情绪上与A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采用了民间 舞蹈的节奏,旋律欢快有趣,描绘了天真无邪的牧童在愉 快的玩耍、嬉戏的情景,由A段的复调音乐变为了主调音 乐。 再现段又回到了A段的旋律,但在保持A段骨架的基 础上又添加了一些装饰性的音符,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加花, 其方式是多在二八的节奏中加入两个音符变成了四十六的 节奏,使得主题的旋律更加优美动听。
冼星海不断地通过创作实践努力使自己与群众密切地结合, 努力使自己的音乐真正达到深刻性与易解性的统一。他很认真 地向民间音乐学习,并努力从中去掌握它们在形式、结构、音 调、调式等方面的特点;同时他又努力地去体会蕴藏成间音乐 中的民族精神和气质,并且用它们来表现新的时代、新的生活 和新的思想内容。正是他的音乐既富于鲜明的民族特点、又富 于强烈的时代精神和生活气息。他基本实现了有志于创作出民 族新音乐的宏愿,以自己的努力为我国民族新音乐的发展做出 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1938年1月17日在武汉成立了音乐界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的群众组织——中华全国歌咏 协会;同年3月,在武汉成立了更为广泛的文 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中华文艺界抗 战协会”。同年4月,组建了以郭沫若为首的 “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作为国统区文艺 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行政领导,大力推动 国统区的抗日文艺宣传活动。
二 抗战初期的音乐创作 • 在作品的体裁方面,占主导地位的是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其中 绝大多数是没有伴奏的。主要代表作有: • 吕骥的《武装保卫山西》、《毕业上前线》; • 贺绿汀的《干一场》; • 陈田鹤的《巷战歌》; • 江定仙的《打杀汉奸》; • 向隅的《反投降进行曲》, • 沙梅的《打回东北去》; • 郑律成的《八路军进行曲》、《八路军军歌》; • 何士德的《新四军军歌》; • 吕骥的《抗日军政大学校歌》; • 舒模的《武装上前线》; • 贺绿汀的《保家乡》; • 张寒晖的《去当兵》等。
• 2内容 • 全曲由9个乐章组成,每个乐章的开始均 有配乐朗颂,分别是:①《序曲》(乐 队);②《黄河船夫曲》(合唱);③ 《黄河颂》(男声独唱);④《黄河之水 天上来》(配乐诗朗诵);⑤《黄水谣》 (女声合唱);⑥《河边对口唱》(对唱、 合唱);⑦《黄河怨》(女声独唱);⑧ 《保卫黄河》(齐唱、轮唱);⑨《怒吼 吧,黄河》(合唱)。
第五章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影响的的中国新音乐
教学目标: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影响的的 中国新音乐 教学重点及难点:1 贺绿汀及其音乐创作 2 冼星海及其音乐创作
第一节 新形势下的抗日音乐 运动及其创作
一 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成
“七七”芦沟桥事变,揭开了“国共合作”全面领导抗日战争 的序幕。当时全国各地,无论是新文艺工作者,还是广大的民间 艺人,都自觉拿起文艺武器,热情地投入团结抗日的宣传。各地 的戏剧工作者演出了活报剧《放下你的鞭子》、话剧《芦沟桥》 和京剧《江汉渔歌》等宣传抗日的文艺作品。梅兰芳、程艳秋、 周信芳等爱国的京剧演员先后编演了《抗金兵》、《亡蜀鉴》、 《文天祥》等爱国剧目。绝大多数音乐工作者,不管过去是在学 院的,还是致力于“左翼音乐运动”的,都先后在救亡抗日的旗 帜下团结了起来,纷纷投入抗日宣传的实际斗争。
冼星海第三部大合唱是《九一八大合 唱》,写于1939年9月。这是为纪念“九一 八”八周年而创作的叙事性大合唱。全曲由 五个乐章组成。这部作品在运动民族打击乐 器和民族乐队的配器方面,也有不少成功的 探索,作品的音调也更富于民间气息。 冼星海在陕北还写了歌剧《军民进行曲》、 《三八歌舞活报》等。
•
出生于农民家庭。幼时喜听民歌、戏曲,小时候爱 弹风琴、吹箫。解放前参加了多次革命,并担任文 工团团长。解放后担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后 为名誉主席,上海音乐学院院长,中国文联副主席。 • 作品主要有《游击队之歌》、《垦春泥》,钢琴曲 《牧童短笛》等。 • 他一生作有200多首歌曲,3部大合唱,6部歌剧, 25部电影音乐,5部话剧音乐,7首管弦乐曲,140 多篇音乐论文。
《黄河大合唱》完成于1939年3月31日,同年,先后由当 时正在延安的“三厅”抗敌演剧三队和“鲁艺”音乐系首演。 作品初稿写作时间实际仅一个星期,但它却是冼星海最杰出 的,影响最大的一部传世之作。这部作品除了最初的“延安 版”外,他后来在苏联初期曾改写了一个以大型合唱及管弦 乐所配置的“修订版”。全曲包括序曲和八个乐章,以朗诵 及乐队为背景将它们全部串连起来。在20世纪50年代后历 次演出的《黄河大合唱》,一般都不单纯运用上述这两种版 本,而是根据具体演出条件又做必要的调整而形成许多新版 本,如有李焕之改编的版本、瞿维改编的版本,及严良堃改 编的版本,等等。其中以严良堃改编的版本演出次数最多, 影响最大。
• 1940年5月赴苏联
• 代表作:《黄河大合唱》《夜半 歌声》《在太行山上》等
第二节 冼星海及其音乐创作
• 冼星海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中一位罕见的多产作 曲家。他一生创作了200多首群众歌曲,4部大合 唱,2部歌剧,2部交响乐,4部交响组曲,1部交 响诗,1部大型管弦乐曲,以及许多器乐独奏、重 奏和声乐独唱曲。 冼星海的音乐创作绝大部分都取才于现实生活, 选取与当时政治斗争密切联系的、具有深刻社会 意义的题材。无论是交响音乐、大合唱、歌剧、 群众歌曲、抒情歌曲、艺术歌曲,以及儿童歌曲 等等,都鲜明地贯穿着爱国、救亡、抗日、反帝、 反封建等革命斗争的主题。
• 器乐创作方面: • 马思聪的小提琴曲《第一回旋曲》、《内蒙 组曲》, • 贺绿汀的管弦乐《晚会》, • 陈田鹤的钢琴曲《血债》 • 郑志声的《朝拜》、《早晨》等。 • 当时所有这些比较成功的器乐曲都是具有 鲜明标题性和一定民族风格的小型作品。
第二节贺绿汀及其音乐创作
• 贺绿汀(1903——1999)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黄河大合唱简介
• 1背景 • 这部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地歌颂了具有悠 久历史的伟大祖国,歌颂了勤劳勇敢、不屈不挠 的中华民族,描述了抗日战争前后黄河两岸人民 生活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痛诉了日寇的残暴和人 民所遭受的深重灾难,并向全中国和全世界人民 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报,最后又以惊人的笔 墨勾画出一幅幅人民群众纷纷起来保卫祖国,反 抗日寇侵略的壮丽情景。作品自始至终围绕着表 现中华民族解放斗争这一主题展开,充满了激动 人心的情感力量和雄伟浑厚的气魄。
冼星海在他短促的一生中曾创作了一定数量的 器乐作品,他在这个领域也进行了大胆的探索。这 些探索曾为我国现代器乐创作的发展提供他有益的 经验。 首先,在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中,洗星海是最先坚 定地站在革命的立场上力图以器乐来反映人民群众 反帝斗争的生活现实和思想感情,来为当时的革命 斗争服务的。如在他的《民族解放交响曲》、《满 江红》、《牧马词》、《中国狂想曲》等作品中, 他力图从各个角度表现中国人民对日本帝国主义的 斗争,反映他们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并且表现了斗 争必将获得最后胜利的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