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成才理念的调研

合集下载

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调研及分析

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调研及分析

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调研及分析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

人才培养是高等院校的核心使命,也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如何评价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如何进行有效的调研和分析,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优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调研及分析,来探讨如何促进高等教育的质量提升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改进。

一、调研方法1.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一种常见的调研方法,通过设计和发放问卷,用以了解被调研对象的意见和态度。

在调研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时,可以设计一份针对学生、教师和雇主的问卷调查,以收集他们对人才培养质量的看法和评价。

2.深度访谈深度访谈是一种针对特定人群的调研方法,通过与被访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其对特定问题的看法和感受。

在调研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时,可以选择一些学生、教师和雇主进行深度访谈,以获取他们更深层次的观点和建议。

3.文献资料分析文献资料分析是一种通过对相关文献和资料进行搜集和分析,从中获取信息和数据的调研方法。

在调研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时,可以收集和分析一些相关的研究成果、教育政策文件和学校教学改革方案等资料,以获取更全面和系统的信息和数据。

二、调研内容1.学生素质和能力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可以了解学生在学习、科研和实践能力方面的表现,以及其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也可以收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对学校培养方式的建议,了解他们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认知和期望。

三、分析方法1. 数据统计与分析通过对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获取被调研对象对人才培养质量的看法和评价,了解不同人群的意见和观点,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2. 信息比对与综合通过对文献资料和调研数据的比对和综合分析,可以发现相关信息和数据的衔接点和共性特征,提炼出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方向。

3.专家评估与建议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评估和建议,以获取专业性的意见和建议,为促进高等教育的质量提升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改进提供参考。

吉林省大学生成才意识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吉林省大学生成才意识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吉林省大学生成才意识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主人翁,大学培养的学生成才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大学生就业压力以及竞争环境也越加激烈。

因此,培养大学生积极的成才意识,使其在面对各种挑战时有信心、有勇气,从而取得成功,对于保证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具有深远意义。

然而,目前大学生个体的成才意识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畏惧竞争、缺乏自信心、缺乏实践经验等。

因此,开展大学生成才意识方面的研究,为大学生更好地树立成才目标和提升成才能力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也是我们的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研究旨在探究吉林省大学生的成才意识现状,分析其形成因素及问题,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从而提高大学生自我成才意识的水平,为吉林省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大学生个人成长奠定基础。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梳理现有关于大学生成才意识的文献,对相关研究的主要观点、方法、结论等进行梳理和归纳。

2.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吉林省大学生成才意识的现状,主要包括大学生对成才的定义、成才的渴望程度、成才的具体表现等。

3.从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角度,分析吉林省大学生成才意识的形成因素,包括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等。

4.对吉林省大学生成才意识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改善措施和建议。

5.总结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实践操作指导,以促进吉林省大学生成才意识的提升和发展。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研究采用多种方法研究吉林省大学生成才意识,主要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访谈、文献资料收集、统计分析等。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1.搜集国内外关于大学生成才意识研究的文献资料,进一步了解研究现状和热点问题。

2.通过对吉林省内不同高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成才的理解和期望,分析各个层次之间的差异和主要原因。

3.采用深度访谈、焦点小组等方法,进一步深入了解吉林省大学生的成才意识现状和发展瓶颈,提炼主要的问题和因素。

工作报告-青年人才培养调研报告

工作报告-青年人才培养调研报告

工作报告-青年人才培养调研报告工作报告-青年人才培养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青年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已经成为各个行业和领域的重要任务。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我国青年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次调研旨在深入调查和研究青年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以期提出相关的建议和对策,促进青年人才培养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取了多种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主要包括问卷调查、面访和资料收集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能够全面了解青年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分析和总结提供数据支持。

三、调研结果1. 青年人才培养的现状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我们了解到目前青年人才培养工作在我国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主要包括培养资源不足、培养环境不够良好、培养方式不够多样化等方面的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了青年人才的培养效果不理想,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2. 青年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针对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对青年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主要问题包括学校教育与职业需求脱节、青年人才评价机制不合理、培养方案缺乏个性化等问题。

这些问题对青年人才的培养造成了阻碍,使得培养成果不够理想。

3. 对策和建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主要包括建立青年人才培养的大数据平台,加大对青年人才的培养资源投入,改进青年人才的评价机制等建议。

这些对策和建议旨在提高青年人才培养的效果和质量,促进青年人才的成长和发展。

四、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当前我国青年人才培养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了深入的了解。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根据调研结果提出的对策和建议,进一步加强青年人才培养工作,为培养更多的高素质青年人才做出积极的贡献。

同时,我们也期待通过这次调研能够引起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共同努力推动青年人才培养工作的健康发展。

大学生对成才的认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对成才的认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对成才的认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张敏生(浙江林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浙江临安311300)摘要:调查研究表明,新时期大学生的成才意识普遍增强,但同时也存在成才动机取向功利化、成才目标趋向实用化和成才途径过于崇尚自我奋斗等问题。

应采取的相应教育对策是:端正成才动机,把握成才方向;准确定位成才目标,增强成才的可行性;开辟多种途径,促进大学生成才。

关键词:大学生成才;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 - 0845 (2009) 08 - 0011 - 02收稿日期:2009 - 03 - 09作者简介:张敏生(1961 - ) ,男,浙江东阳人,副教授,硕士,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大学生是推动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力军。

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是高校的历史使命。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成才观念和就业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自我意识进一步觉醒并不断成熟。

他们更加注重自我价值,并有成才的强烈渴望,迫切希望自己能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干出一番事业。

目前,许多高校对学生管理引进竞争激励机制,使大学生意识到,进了大学门并不是进了“保险箱”。

调查显示:多数学生都有风险意识和危机感,从而使成才意识不断强化。

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成才观念,保证他们正确的成才方向,是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

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当下大学生成才的认识问题作以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一、大学生对成才的认识存在的问题人的思想观念总是受所处时代背景的影响。

当前正处于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多元文化交融碰撞和讲究实用及追求功利价值取向的时代。

这一新的时代背景对大学生如何认识成才问题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使大学生的成才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1. 大学生在成才动机上的功利化取向大学生的成才动机是由其成才欲望引起并指向一定成才目标的一种心理倾向和态度。

人才成长调研报告

人才成长调研报告

人才成长调研报告一、引言人才是一个国家或组织发展的重要资源,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对人才成长的调研分析,探讨人才成长的关键因素和对策,以期为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人才成长的关键因素1.教育环境:良好的教育环境是人才成长的基础,包括优质教育资源、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体系。

只有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2.学习方法:合理的学习方法是人才成长的关键,包括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高效的学习方法和灵活的学习策略。

人才应该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技能。

3.实践经验:实践经验对于人才成长至关重要。

通过实践,人才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人才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

人才应该主动与优秀的人才进行交流和合作,通过与他们的互动和学习,提升自身的能力。

三、人才成长的对策1.加强教育投入: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改善教育环境,提高教育质量。

2.推动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要鼓励学校和教师采取创新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加强实践教育:实践教育是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

要加强实践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4.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要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包括人才选拔、培养和使用等环节。

要注重选拔优秀人才,提供良好的培养环境,合理安排人才的使用。

四、结论人才成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

教育环境、学习方法、实践经验和人际关系等因素都对人才成长起到重要作用。

为了促进人才成长,我们应该加强教育投入,推动创新教育,加强实践教育,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人才成长的关键因素和对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青年人才培养调研报告

青年人才培养调研报告

青年人才培养调研报告引言在当今社会发展的快速变革中,培养青年人才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青年人才培养的调研,分析现有的培养模式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推动青年人才培养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一、背景青年人才作为国家的未来建设者和发展希望,对于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然而,当前青年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培养模式过于单一、政策支持不够充分等。

二、现状分析青年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模式单一。

目前,青年人才培养主要以学校教育为主,缺乏多元化的培养途径和机制。

这导致了人才的单一思维和能力,并难以满足社会对全面发展的需求。

2. 政策支持不够充分。

政府对于青年人才培养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缺乏相关资金投入和项目支持。

这限制了青年人才培养的广度和深度,影响了人才培养工作的效果。

3. 缺乏实践机会。

青年人才的培养应当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但现实中缺乏实践机会。

这导致许多青年人才在毕业后面临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无法迅速适应工作环境。

三、解决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推动青年人才培养的持续发展,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1. 推行多元化培养模式。

不仅要注重学校教育的培养,还应鼓励非学校教育机构、企业等提供相关培养项目。

政府可以制定相应政策加大支持力度,为各种培养模式提供支持和指导。

2. 加强政策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青年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在政策层面上为青年人才培养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优惠措施。

3. 拓宽实践机会。

政府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实习岗位,让青年人才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四、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可以看到,青年人才培养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为了更好地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青年人才,我们呼吁加强政策支持、推行多元化培养模式,并加大对实践机会的投入。

希望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构建更加完善的青年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国家的长远发展。

青年大学生成才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汇总三篇

青年大学生成才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汇总三篇

人性最可怜的就是:我们总是梦想着天边的一座奇妙的玫瑰园,而不去欣赏今天就开在我们窗口的玫瑰。

以下是为您推荐青年大学生成才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汇总三篇。

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时下,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打暑期工、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

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挣钱是打工的首要目的。

有的却认为挣钱并不是大学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学把打工看作是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

许多学校也积极鼓励大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一方面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对日后的就业大有裨益。

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看法以及透析大学生生活实践情况,从而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方法,使大学生能正确对待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见真知。

在往后实践中能更好地接触社会、实践自己的专业技能,寻找发展的机会。

调查对象:大学生成长成才,是高等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

而大学生社会实践已成为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决不能忽视或放弃大学生社会实践。

因此这次调查就选择了在读大学生50名,其中广州大学20名,中山大学10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10名,华南理工大学5名,广东工业大学5名。

年级分别为大一学生5名,大二学生30名,大三学生15名。

调查内容:本次调查通过对大学生有否参加过暑期工、兼职或实习,最想参与何种社会实践,所参与的打工或实习是否与所学专业相符,能否体现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以及在工作或实习中获得了什么等问题进行展开。

调查方法: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

(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详见附录)调查结果:从调查中发现,许多大学生都认为兼职是大学生的第二个“课堂”,通过兼职可以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

“存在就是合理”,职业没有高低之分,无论什么职业都有其可取与不可取之处,就看自己的需求。

大学生人生理想调查报告(通用9篇)

大学生人生理想调查报告(通用9篇)

大学生人生理想调查报告(通用9篇)高校生人生抱负调查报告1漫漫人生,唯有激流勇进,不畏艰险,奋力拼搏,方能中流击水,抵达光明的彼岸。

科学的人生抱负,正是当代高校生乘风破浪,搏击沧海的灯塔和动力之源。

高校生追求远大抱负,在为实现社会抱负的过程中实现个人抱负,是自身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是国家和人民的殷切期盼,是实现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客观要求。

因此,进一步了解和分析当代高校生的抱负状况显得非常重要。

为此,我们在广西医科高校范围内绽开了一次关于高校生人生抱负的调查。

本次调查采纳问卷调查形式,样本总量为120份,获得有效样本114份,有效问卷率为95%。

一. 调查者基本状况1. 班级结构:大一占94.7%,大二占3.5%,大三占0.9%,大四占0.9%。

2. 性别结构:男生占53.5%,女生占46.5%。

3. 所属专业:理工类占0.9%,人文社会科学类占2.6%,医科类占95.6%,经营类占0.9%。

二. 本次调查涉及的主要内容本次调查的问题涉及高校生目前的高校生活状态、学习态度和个人抱负的实现状况以及将来的事业等方面,以及与此相关的在实现抱负中的各种问题问题等,相对比较全面。

三. 调查结果与分析1. 人生目的较强,抱负明确。

人生目的,是人对“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价值观问题的熟悉和回答,是人生实践活动的前提和起点,是人的生命活动的总目标,不同的人生目的导出形形色色的人生。

在被问及“你接受高等教育主要是为了什么”和“激励你奋斗得主要缘由是什么”的问题时,有64.9%的同学的答案是“就业谋生”和50%的是“自我价值实现”,都对将来的目标很明确。

但有17.5%的同学被问及“激励你奋斗的主要缘由是什么”时认为是“金钱”。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无可厚非,但也要分得轻重。

总的来说,同学们有明确的人生目的和崇高的人生抱负和信念,这对我们高校生来说的确珍贵。

2. 有抱负,但没有具体方案。

在被问及“你现在有抱负吗?”时,42.1%的同学表示有“短期抱负”,57%的同学表示有“长远方案”。

以人为本的“成人-成才-成功”教育理念探析

以人为本的“成人-成才-成功”教育理念探析

以人为本的“成人\成才\成功”教育理念探析摘要:以人为本是高校“成人、成才、成功”教育取得实效的起点和基础,当前高校“成人、成才、成功”教育成效不明显的原因主要在于没有突出以人为本,在单纯追求部门政绩的过程中,片面强调和关注了看得见摸得着的量化指标。

忽视了广大学生的利益和人的全面发展。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加强和改进高校“三成教育”工作,必须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确认学生在“三成教育”中的根本地位,将学生的发展作为“三成教育”的最高价值目标。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校;“成人、成才、成功”教育十六大以来党的新一届中央集体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地提出以人为本理念,并把以人为本确立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以人为本理念清楚地表明了发展的宗旨、目的和价值取向,对于高校“成人、成才、成功”教育(以下简称“三成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机统一体,“成人教育”就是人格的塑造,引导大学生学会做人,做好人。

“成才教育”就是知识的传授,引导大学生学会学习,学习好。

“成功教育”就是能力的培养,引导大学生学会做事,做成事。

只有确立了正确的教育理念,才会有正确教育行动。

为了增强高校“三成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全面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在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高校“三成教育”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构建“三成教育”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教育模式必将是实现青年大学生加强修养、追求真知、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等全面发展的迫切愿望和有效途径。

一、以人为本是高校“三成教育”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理念就是要在我们的一切工作中处处体现尊重人,理解人,关爱人,依靠人,塑造人,让每个人都能在国家建设和社会生活中各展其能、各得其所,确认人在社会发展中的根本地位,将人的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最高价值目标,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目的。

而“三成教育”是研究大学生如何成长为人、学有所长和学有所成的一门科学,其中心任务是培养理想远大、信念坚定,品德高尚、意志顽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一代新人。

青年人才培养调研报告

青年人才培养调研报告

一、引言青年人才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资源和未来的希望,对于培养和引进优秀的青年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了解青年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开展了此次调研。

二、调研目的1.了解当前青年人才培养的基本状况;2.分析青年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和原因;3.提出青年人才培养的改进措施。

三、调研方法1.网上调查:通过在线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广大青年进行调研,收集意见和建议;2.实地走访:选择几所高校和知名企业进行实地走访调研,深入了解他们对青年人才培养的看法和做法;3.文献资料调研:查阅相关专业书籍、学术论文和政策文件,了解当前青年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导向。

四、调研结果1.青年人才培养的基本状况通过网上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受访青年认为当前的培养方式存在一定问题。

他们认为学校教育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企业培养也存在问题,青年人才普遍认为企业缺乏良好的培养机制和平台,无法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

2.青年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调研发现,青年人才培养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理论与实践脱节:当前的教育体系注重理论教育,缺乏实践环节,导致青年人才在实际工作中面临困难。

(2)培养机制不完善:企业缺乏良好的培养机制,导致青年人才在职业发展上缺乏规划和指导。

(3)人才流失问题:由于社会竞争激烈,许多优秀的青年人才往往会选择出国留学或加入外企,导致人才流失的问题。

3.改进青年人才培养的措施(1)理论与实践结合:加强实践教育,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经验,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建立导师制度:在企业中建立良好的导师制度,让青年人才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更好的指导和培养。

(3)加强国内人才留用政策:改善国内人才发展环境,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良好的待遇,减少人才流失。

五、结论针对青年人才培养的问题和现状,应从加强实践教育、改进企业培养机制和完善人才留用政策等方面着手,提高青年人才的培养质量和能力,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和保障。

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关于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研究摘要:可惜发展观要求高校学生工作要突出发展这一主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要坚持培养、发展和教育的协调发展。

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具有明确的科学性与价值性。

这一发展观,把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提到了一个更全面、更协调的高度,体现了我国社会发展的特点和广大人民的发展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发展性。

经过一段时间我们已完成第一阶段的任务,在组织好理论建设的基础上,深入开展了调研和分析,下面是我把这一阶段的思考总结如下:一、什么是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从本质上说,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促进经济和人类社会全面发展的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发展,就是要全面推进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之路,保证世代永续发展下去。

二、当代大学的存在的问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素质及行为存在的缺陷与不足表现如下:(一)、政治信仰彷徨,缺乏社会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

当前,部分大学生对时事政治漠不关心,缺乏对社会的基本认识,整日沉溺于谈情说爱和网络游戏之中,没有追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积极进取心。

在社会发展中,大学生取向趋于功利性,看问题仅停留在自身利益上,没有服务大众,奉献社会的意识。

(二)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狭隘、模糊,选择多呈现盲目性、功利性和短浅性。

社会实践成才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成才调查报告

一、前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体制也在不断改革,社会实践活动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为了深入了解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成才的影响,本调查报告通过对部分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情况的调查,分析社会实践在大学生成才过程中的作用,为高校和社会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调查方法与对象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某省五所高校的100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

其中,问卷调查发放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50份;访谈对象包括30名大学生、10名高校教师和5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一)社会实践参与情况1. 参与度:调查结果显示,95%的大学生参加过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其中70%的大学生表示每年都会参加2-3次社会实践。

2. 活动类型:大学生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社会调查、创新创业等。

3. 参与动机:调查发现,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主要动机是提升自身能力、拓宽视野、增强社会责任感等。

(二)社会实践效果1. 能力提升:93%的大学生认为参与社会实践有助于提升自身能力,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2. 知识拓展:88%的大学生表示通过社会实践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

3. 人际关系:82%的大学生认为社会实践有助于拓展人际关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4. 就业竞争力:调查结果显示,参加过社会实践的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更强,其中75%的大学生表示社会实践经历有助于求职。

(三)高校社会实践支持情况1. 实践课程设置:调查发现,大部分高校已经开设了社会实践相关课程,但课程内容和形式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创新。

2. 实践基地建设:部分高校与企业、社区等合作建立了社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

3. 指导教师配备:调查结果显示,高校普遍配备了社会实践指导教师,但部分教师对实践指导的经验和技能有待提高。

四、存在的问题与建议(一)存在的问题1. 社会实践课程设置不够完善,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

大学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

大学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

大学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大学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一、引言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任务之一,大学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对于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至关重要。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大学人才培养方案的现状、问题与挑战,以及探讨改进的可能性,提出建议和方案。

二、现状调研1. 教育目标和课程设置在调研样本中的大学中,大部分都将培养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相结合作为教育目标,课程设置相对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然而,在某些学校中,教育目标较为模糊,课程设置缺乏灵活性,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

2. 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调研显示大部分学校都意识到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的重要性,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有相应的安排。

然而,实践教学的质量和与实际需求的对接度方面仍需加强,一些学校在实习实训安排上存在不足。

3. 课外活动和创新创业大部分学校都意识到课外活动和创新创业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有相应的要求。

但是学校之间的差异较大,缺乏具体可操作的指导和支持。

三、问题与挑战1. 一刀切的教育目标和课程设置目前,一些学校的教育目标和课程设置过于统一,缺乏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培养方案,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

这使得一些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模糊不清,缺乏发展方向。

2. 实践教学与实际需求脱节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在大学人才培养中至关重要,然而,一些学校在实践教学环节上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质量参差不齐,与实际需求的对接度不高等。

这使得学生在毕业后往往面临实际工作中的困难。

3. 缺乏具体可操作的指导和支持课外活动和创新创业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一些学校中缺乏具体可操作的指导和支持,使得学生的发展没有得到充分的支持。

四、改进方案与建议1. 个性化的培养方案设计学校应根据不同专业和学生的需求,设计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培养方案。

通过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和培养目标,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并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

2. 加强实践教学的质量和对接度学校应加强实践教学的质量和与实际需求的对接度,提供更好的实习实训机会和资源支持。

关于大学生成长,成才问题报告

关于大学生成长,成才问题报告

关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问题调查报告调查对象:在校和已就业的大学生及其家长和老师。

调查时间:2011年5月15日——5月17日。

调查方式:进行会话式访问,共调查在校学生216名,以就业97名,家长48名,老师29名。

(注:因调查对象均为隶属本校,此研究结果仅供参考,并不能据此完全准确推断全国的大学生成长、成才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广大的大学生面临的压力也随之重大,大学生在这样优胜劣汰,形式残酷的社会中该如何成长起来,该怎样努力才会成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困扰当代大学生的诸多问题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无时无刻都会面对着非常大的压力,从最开始的经济压力:虽然现在的社会已经发展的比较迅速,但是大学生上学交不起学费的事也是屡见不鲜,很大一部分大学生由于没有经济来源,所有的日常生活支出必须向父母索取,然而不是任何时候要钱都是那么的顺利,随着自身的独立,经济独立是必然要求,因此到大学生中后期经济压力增大。

爸妈挣钱很难,微薄的收入很难抵挡子女上大学的各种费用,学费、书费、饭费、住宿费、衣服费等。

自从自己考上大学,自己成为家中几代里出的唯一一个大学生,爸妈为保子女上大学,心里已分不清谁是谁的儿子了。

比如一名学生,他家去年种的粮食都遭了害,整体收获的产值还不够今年的种子钱,于是这位同学在心里上有了很大的压力,他不忍心难为憔悴的父母,但是也不能拖学费,于是他也只能出去兼职赚钱,一边上学一边兼职是很耽误学习的,而且也赚不了多少钱,所以他的生活压力就相当的巨大。

然后就是毕业压力:当前大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压力大,有9.6%的学生表示有厌学心态,但大多数人仍能积极应对考级考证、选修第二专业、在校外接受课外辅导和培训等情况在大学生中相当普遍,调查中有88.3%的学生表示会参与这些活动,另有11.7%的学生认为证书并不代表相应的能力,自己将不会投身这类活动在就业心理方面,由于就业市场竞争加剧,大学生感觉就业压力较大,有超过半数的学生选择先就业后择业。

青年大学生成才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汇总三篇

青年大学生成才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汇总三篇

青年大学生成才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汇总三篇报告一:青年大学生成才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一、引言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青年大学生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青年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本报告通过对某大学青年大学生进行调查,旨在了解他们对于成才的认识和实践情况,为青年大学生的成才之路提供借鉴和建议。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涵盖了学生对于成才的认知、留学意愿、实习经历等方面的内容。

共发放问卷100份,有效回收90份。

三、调查结果1.成才的认知: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青年大学生认为成才不仅仅是指在社会上取得成功,更是指在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

只有少部分学生将成才简单地定义为取得高薪工作或者名利双收等。

2.留学意愿: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青年大学生对留学有很高的意愿。

他们希望通过留学研究更先进的知识和技术,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1页/共6页3.实习经历: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大多数青年大学生都有参加实习的经历。

通过实习,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的运作和行业的实际情况,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四、调查结论根据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青年大学生对于成才具有正确的认知,他们认为成才不仅仅是追求物质上的成功,更是要注重个人的全面发展。

2.青年大学生普遍具有较高的留学意愿,他们希望通过留学来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技能,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3.参加实习对于青年大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实习经历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五、建议1.加强职业教育:加强大学生职业教育,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提高他们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

2.增加留学机会:为有留学意愿的青年大学生提供更多的留学机会,帮助他们提升学术水平和国际视野。

3.推动实习制度改革:通过改革实习制度,加强与企业和社会的合作,为青年大学生提供更多实习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接触和了解社会。

如何促进青年成长成才调研报告

如何促进青年成长成才调研报告

如何促进青年成长成才调研报告加强青年队伍建设奋力担当新时代新使命为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教育,进一步加快营业部青年员工培养步伐,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能吃苦、能拼搏,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青年干部队伍,为营业部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本文根据营业部青年队伍建设现状,和大家探讨青年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并就青年队伍培养的路径提出建议。

一、青年队伍建设现状(一)青年队伍人员结构。

营业部全区目前在岗职工135人,45岁以下青年员工106人,占比79%。

从青年员工队伍情况具体分析:从机构分布看,县级支行63人,占比60%;营业部机关(含营业中心)43人,占比40%,县域营业机构青年员工较多。

从年龄比例看,35岁(含)以下70人,占比66%;36-45岁36人,占比34%,青年员工队伍呈现年轻化趋势。

从学历层次看,研究生14人,占比13%;本科87人,占比82%;大专5人,占比5%,青年队伍学历水平逐步提高,呈现年轻化、高知化、专业化。

从性别比例看,男52人,女54人,性别比例基本持平。

从职务级别看,中层及以上干部(含支行部室负责人)38人,占比36%,呈现比例上升趋势。

(二)青年员工思想情况。

85后、90后已成为营业部队伍的新生力量,这个时代所孕育的青年多为独生子女一代,青年员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到多元化的文化影响,对新事物、新思想、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强,在工作中表现出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崇尚自由、追求自我、创新意识强、愿意主动迎接挑战等优势和特点。

青年在工作和生活中,存在“四期”思想变化:初入职场的磨合期;工作五六年后岗位晋升的缓慢期;初为人父母,生活承担多重角色的适应期;个人或家庭遇到重大变故的突变期。

(三)青年队伍培养情况。

营业部加大青年队伍培养力度,建立“三个机制”,注重培养结构合理的阶梯队伍,充分发挥青年员工干事创业的热情,使青年成为营业部高质量发展、服务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和先锋力量。

青年大学生就业成才状况研究

青年大学生就业成才状况研究

青年大学生就业成才状况研究内容摘要本课题通过详实了解大学生就业成才的自我意识、社会评价,分析就业成才指导中存在的问题,为大学生就业成才探索积极有效的途径。

调研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关于大学生就业成才的自我意识的调研;二是关于社会、企业和市场对青年人才的定位及要求的调研;三是关于当前大学生就业成才的指导状况调研;四是针对大学生就业成才指导中所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构建大学生成才导航体系的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成才导航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青年人才的培养和开发是新形势下的高校青年工作的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

有效引导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使之成为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就必须认真详实地进行针对性的调查研究,了解当前在大学生就业成才培养指导方面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以求深入探索有效的应对措施和解决方法。

为此,我们东华大学团委以青年大学生(本科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实施了此项关于大学生就业成才状况的课题研究。

此次调查通过问卷、个别访谈、随机采访和座谈等多种形式,深入详实地了解当前大学生对就业成才的观念和认识,倾听他们在自身就业成才中的期望和困惑,了解社会、家庭和学校对于大学生人才的要求和定位,分析大学生就业成才现状,探索大学生就业成才的积极有效的途径,探索构建大学生成才导航体系的原则和方法。

调查共涉及上海地区的交大、华师大、东华、上大、华政等7所高校(包括大一到大四的各个专业的大学生),江、浙、沪地区152家企事业单位,涉及政府机关、教育、信息、金融、机械、化工、房地产、纺织、新闻媒介、餐饮服务等各个领域和11家人才市场,共计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87份,问卷回收率为98.7%。

三、相关的对策与建议基于以上调研,我们看到当今青年大学生强烈的成才意识与外界对其就业成才指导,主客体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需求与满足的差异。

构建一个以社会需求为主导的大学生就业成才导航体系,是缓解供需矛盾的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大学生成才理念的调研序:为了更好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理念,化工1001班王静、毛蕾,化工1002班朱闽、陈源远,化工1003班张亚亚于2011年11月15日至2011年12月5日开展了“大学生成才理念”调查。

此次调查采用网上填表的方式收集了部分地区高校学生的问卷共计149份,其中包括:陕西39份,天津25份,安徽15份,山东重庆各10份,吉林黑龙江各5份,湖北广东辽宁四川浙江各4份,云南广西各3份,北京福建上海各2份,内蒙古江苏江西湖南贵州河南河北新疆各1份。

其中,男性88人,女性61人,汉族146人,少数民族3人;109人来自农村,40人来自城镇;大一23人、大二70人、大三25人、大四31人。

文史类学生26人,理工类学生105人,艺术类学生0人,其他18人。

所有回收问卷均为有效问卷。

报告全面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成才理念的理解、影响因素、方式及其发展趋势。

数据统计及分析一、对成才理念的理解:1,关于“成才的标准是什么(多选)”这道题有33人选择了金钱,占22.15%;43人选择社会地位,占28.86%;16人选择名誉,占10.74%;96人选择幸福的家庭,占64.43%;60人选择对社会有贡献,占40.27%;124人选择自我价值的实现,占83.22%;54人选择精神经济情感的独立,占36.24%;7人选择其他,占4.7%,由此可见,大部分人以实现自我价值、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为成才标准,部分人觉得对社会有贡献,让自己精神经济情感独立也是自己的成才标准。

2,关于“成功与成才的关系”这道题7人选择成功等于成才,占 4.7%;67人选择成功不一定成才,占44.97%;54人选择成才不一定成功,占36.24%;21人认为两者无关,占14.09%。

可见,大部分人认为成才与成功没有必然的联系。

3,关于“成才和成功哪一样更重要”这道题,58人认为成才更重要,占38.93%;69人认为成功更重要,占46.31%;22人认为不好说,占14.77%。

4,关于“您认为成才男/女性是怎样的(选择三项)”这道题,此题本为两道题,但是大部分人均认为无论男性女性成才的标志都是有幸福美满的家庭自身的职业理想和过人的能力。

相比之下,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或较高的社会地位并不是首选。

分析:通过对以上几道问题的综合统计及交叉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性别,年纪,所处的环境或多或少的会影响我们对成才这一标准的理解,但是绝大部分人对成才的定义是相似的。

二、关于成才的影响因素:1,第十一题“推动自己成才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多选)”86人选择个人意愿,占57.72%;73人选择了家庭支持,占48.99%;72人选择文化氛围,占48.32%;25人选择了经济发展,占16.78%;11人选择政策支持,占7.38%;3人选择其他,占2.01%。

很显然,大家比较认同个人意愿三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与此同时,家庭的支持和文化氛围也是不可缺少的因素,少部分人也觉得经济发展也是一个影响因素。

2,第十二题“阻碍自己成才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77人认为自己成才受个人能力制约,占51.68%;58人认为受经济水平制约,占38.93%;56人选择文化观念禁锢,占37.58%;23人选择政治干预,占15.44%;6人认为受家庭阻碍,占4.03%;26人认为受其他因素影响。

调查表明,大部分人认为阻碍自己成才的因素是自身,大家也觉得经济水平和文化观念也会阻碍自己成才,与上一道题综合统计分析不难发现,大家认为推动自己成才和阻碍自己成才的因素大致是相同的,可见自身的意愿能极度的影响一个人的发展,同时,家庭,文化观念和经济水平也足以影响大学生的成才的发展,良好的经济基础,家庭氛围和正确的文化观念能推动大学生自身的成才,相反,如果家庭不支持,文化观念淡薄或者经济能力不足都会阻碍大学生的成才发展。

3,就“大学教育对成才是否起决定性作用”这道题而言,57人认为是,占38.26%;46人认为不是,占30.87%;46人认为不好说,占30.87%。

这道题的选择分布比较平均,这表明目前大学生还是不肯定自己现在所受的教育是否能给自己的成才带来决定性的影响.这一问题也表明,即使是上了大学,接受到良好教育的大学生也未必可以成才,相反,一些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也能成材.分析:以上三个问题很直面的告诉我们,成才的影响因素大致是确定的,能有效的推动自己成才的也是制约一部分人成才的关键,这也透漏出,我国的教育制度的一些缺陷,对于经济能力不足的那部分人,他们没办法支付高额的教育支出,所以也就能机会接受更好的教育,继而失去了一些成才的机会。

三、成才的途径:就“什么途径可以成才”这个问题,74人选择根据自身兴趣特长发展,占49.66%;34人认为通过刻苦学习书本及专业知识可以成才,占22.82%;28人认为运用广泛的人际关系也可以成才,占18.79%;而另外13人认为通过其他途径也可成才,这个占8.72%。

分析:这道题说明大部分的人倾向于根据自身兴趣特长发展来成才,还有部分人觉得通过自己刻苦学习书本及专业知识来帮助自己成才,少部分的人觉得运用人际关系可以让自己成才。

可见,通过自身努力及发挥自身的优势是更多的人成才的途径。

四、成才的发展趋势:就大学生更希望培养自己那方面的才能,50人选择了金融界,占33.56%;分别有17人选择了政界和教育,占11.41%;11人选择媒体,占7.38%;7人选择军界,占4.7%;5人选择家庭事务管理,占3.36%;3人选择体育,占2.01%;39人选择其他,占26.17%。

分析:大家选择的方向各有不同,可见,成才的发展趋势更多的是与自己的意愿及所学的专业知识有关。

现状及合理化的建议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讲话中对全国青年学生提出了“三点希望”,即“三个结合”:“希望同学们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胡总书记的“三点希望”既总结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才成长的理论,又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关于青年大学生成长的思想;既为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和用人单位使用培养青年工作指明了方向,又为全国青年大学生指出了一条成人、成才、成业、成功的道路。

明太祖朱元璋说:“构大厦者,必资于众工;治天下者,必赖于群才。

才者,国之宝也。

”日本、德国战败后又迅速崛起,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人才优势没有丧失.人才是推动各行各业迅猛前进的主要动力,是民族、国家的中流砥柱。

人们在自己及其民族和国家的奋斗历程中,认识到一个千古不变的定律: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可见人才的重要性。

成功不一定就成才,成才也不一定能成功,可是怎样才能走向成功与成才之路发人深省,成才首先要明确方向定位,明确了自己的成才方向,就会积极地,有目的地制定自己的计划,自觉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从而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

李大钊曾经说过:“你们临开始运动以前应该定定方向。

比如航海远行的人,必先定下个目的地。

中途的指针总是指着这个方向走,才能达到目的地。

若是方向不定,随风飘转,恐怕永无到达的日子。

”可是如何明确方向定位呢?首先,要适应社会需要。

我们知道,人才的成长不可能脱离社会存在和社会实践。

因此,把握社会发展趋势是确立成才方向的首要问题。

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把个人成才追求与社会需求紧密联系起来,其自身的潜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发挥自身优势,对自己要有客观的把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找准自己的长处和优势,选择最能发挥自己专长和兴趣方面作为自己的成才定位。

大学生成才方向的设定必须立足于现实基础之上,符合现实条件。

当然,我们不仅仅是顺应环境,还要善于改造和创造环境。

要全面分析现实条件提供了哪些可以直接利用,哪些能够改善和转化、哪些需要暂时等待、哪些无法克服,再次基础上明确成才定位。

我们认为成功是成才的一次升华,360行,行行出状元,只要有兴趣就会有动力,就会用心去做,推动自己在这一方面成才。

成功不是失败的简单积累,而是对失败的深刻感悟和不断超越,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积累智慧。

成功是一个艰辛的实践过程,每个目标都是一个台阶。

今天的成就是因为昨天的积累,明天的成功则有赖于今天的努力。

真正的成功是将勤奋和努力融入每天的工作实践中。

成才是成功的关键,成功是成才的升华!国家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就是对于我们大学生成才之路选择的一个很好的契合点。

国家现有的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握全局、放眼世界、面向未来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将自己的眼光与国家的发展战略结合,这其实就是一种对自己负责的态度,是对社会负责的品质,对于当代大学生,这是责无旁贷的。

我们大学生,首先要树立自己的目标,就是所谓立志,这样才能明白前方路在何方,才能明辨有何困难,才能有针对性的消灭一切敢于来犯的成才的天敌――困难。

人只要有志气、肯实干,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理想的大门就会向你敞开,知识的群峰就会向你低头。

由志向向理想的转变是需要有精神支撑的,而理想变为现实又要经过多重的历练。

只有通过重重磨练我们才能到达自己理想的那座高山,才能真正体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豁然开朗。

其次,我们大学生要想在以后的社会中发展、成才就必须要有一定的知识理论水平,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社会公认的资格证书,如:学位证、毕业证、英语等级考试证书,公务员资格认证以及驾驶证和计算机等级证书等。

这一系列的证书都是你相关技能和知识的一种反映。

只有你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水平才能成为成才的先决条件。

除了具备相关的证书外,在大学四年必须掌握相关知识的基本框架,如:必须修完相应的必修课和选修课。

这样才能够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

这些知识都要求掌握得比较牢固,为以后你的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能给自己的未来创造更多的机会我们有必要来完善自己各方面的技能,储备的东西多了,也就不再惧怕什么。

再次,能够成才的人从不缺少对未来的理性预见,也不缺少对创新的执着追求,更不会缺少对学习的强烈欲望。

大学生本来就在走一条学习道路,强烈的学习欲望能激起对创新的追求,而创新有需要有超出常规的远见,所以我们有必要多看,多读,多思考,多动手,思考的多了也就有可能注意到别人注意不到的东西,而多动手实践就可以发现更多的问题也就有更多的机会去创新。

最后,我们还应该加强个人能力的培养。

而个人能力包括你与人沟通的能力、敬业精神、团队合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个人修养和思想品德等各个方面的培养,也就是综合素质的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