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__秦帝国的兴亡.教学设计doc(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从以上材料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学生小组讨论发言) (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只有统一才能有利于经济发展, 人民才能安居 乐业等)
教师总结:经济的发展、 民族关系的融合以及兼并战争造成的灾难, 使广大 人民迫切希望有一个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 因此,战国后期,统一成为大势所趋。
4、哪一个国家能顺应历史潮流,肩负起统一大业?为什么? 生:(1)秦国能完成统一大业,因为秦国在商鞅变法后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 的国家。
一、秦王扫六合(板书)秦自商鞅变法以来建立了比较巩固的中央集权的封建政权,经济发展迅速, 军事力量壮大, 在与其他国家交战中越战越强, 领土不断扩大, 而关东六国则一 个一个地衰败下去,长平之战后,六国再无力与秦国抗衡。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中关于“六合”的注释,了解六合并非六国,而是指上、 下、东、南、西、北,泛指天下。
示意图等均可)。各小组内评选出最佳绘图能手。
师:在秦完成统一大业中, 秦王嬴政的功绩是不可忽视的。 下面我们进行一 个小活动,同学观看课本上“秦始皇像”及李白的诗,摹仿并描述一下秦始皇千 古一带的风貌和神韵(亦可打出幻灯)。
生:每组选出两位学生,一位表演,一位描述。
区交换,这给统一局面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
从民族关系讲, 经过春秋、 战国长期的民族融合, 华夏族像滚雪球一样越滚 越大,在中国境内形成了一个相当巩固的民族共同体, 且有较高的经济文化水平, 能够作为一个核心民族,促进各民族进一步融合。
因为诸侯争霸, 战争不断, 人民遭受了难以忍受的痛苦和灾难, 人民渴望统 一,地主阶级也希望建立一个统一的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国家, 以保证对农民的剥 削与压迫。
教师自制“战国七雄形势图”和各诸侯国国名卡(“齐、楚、燕、韩、赵、 魏、秦”)、时间卡(“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2年”)、朝代卡(大字“秦”“西 汉”)。
学生预习课文,收集有关成语典故及秦王朝的资料。
教学方法:
通过阅读资料、分组讨论、分析问题、动手绘图进行探究式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通过复习战国形势进行导入我国奴隶社会历经夏、商、周三个时代,其中周分两段,西周与东周,东周 历时多少年(前771年到前221年)即为春秋战国时期,春秋争霸战国争雄,连 年战事延续了长达五百多年, 那么大家认为其中受害最大的是谁? (人民) 人民 经过长期战乱,渴望统一。 (学生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成语“纸上谈兵”就是从这个故事发展而来的,比喻只会空发议论,不能解
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概括出这一意思)
师:以上几位同学回答得很好。 他们从商鞅变法后的富国强兵, 秦王嬴政的 雄心壮志,以及长平之战使与秦国抗衡的赵国一败涂地等几个方面说明了七国中 秦国最有可能完成统一的大业。由秦来完成封建统一,是历史的必然。
(引导学生回忆: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国进行了富国强兵、加强中央集 权的变法,主要内容是:奖励生产,承认土地私有;奖励军功;编制户口,加强 刑罚;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通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兼并六 国打下了基础)
(2)秦能够兼并六国,是因为秦始皇是一个有雄心壮志的国王,并且得到了 李斯、吕不韦等人的辅助。
1、请同学们回忆战国时有哪几个大的诸侯国?(战国七雄:齐、楚、燕、 韩、赵、魏、秦)
2、谁能把七个诸侯国名称贴入老师绘制的战国形势图中相应的位置上?(由一学生将七个诸侯国名称贴入图中,其他同学进行验证、巩固七个诸侯 国名称及位置)
教师出示秦统一前的历史背景材料: 从经济条件看,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各地的经济联系已有一定程度的加强, 北方的马匹、吠犬,南方的象牙、朱砂,东方的鱼盐,西方的皮革都运到中原地

知识与能力 了解秦统一的背景, 说出秦兼并六国的顺序, 完成统一并建立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时间;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 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知道陈胜、 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 民起义;通过阅读、绘制“秦朝疆域图” ,掌握识读、绘制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过程与方法 学习收集成语典故的方法,通过讨论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认识秦始皇统一中国, 开 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 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积极 贡献;通过对陈胜、吴广起义的学习,认识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 暴统治,知道秦的暴政是导致人民反抗和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教学重点:秦兼并六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意义。教学难点:对秦统治的正确评价和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价值取向。教学准备:
再请同Leabharlann Baidu们根据书中所述回答:
1、秦国在什么时间内兼并了六国?
(选一学生回答:公元前230—前221年)
2、谁能把七国形势图中其他六国名称,按秦灭六国的顺序撕下? 选一学生撕国名,其他同学比赛记忆。
老师将大字“秦”贴到图中央,并贴上时间“公元前221年”。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教师绘制形势图的方法, 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按老师绘制 的方法或用自己掌握、喜欢的其他方法动手绘制一幅“秦朝疆域图”(形势图、
(3)讲述长平之战(纸上谈兵)。
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叫赵括, 他从小读了不少兵书, 很能谈用兵之 道,别人往往说不过他,有时他的父亲也难不倒他,赵括因此很得意,自以为天 下无敌,但赵奢很替他担忧,认为他只知兵书,不知变通,只是“纸上谈兵” 。 并且说:“将来赵国若用他为上将,肯定会大败。 ”后来,秦军进犯赵国,赵军在 长平坚持抵抗, 那时,赵奢已经去世, 由老将廉颇指挥作战。 廉颇虽然上了年纪, 但身经百战,很懂用兵之道,他见秦军势力强大,便采取持久之计,打算把秦军 拖垮,于是下令坚守营垒,不理睬秦军的挑战。秦将白起知道廉颇善于用兵,僵 持下去对秦军不利,便派人散布谣言,说秦军最怕赵括,别的人都不在乎。赵王 正嫌廉颇没有速战速胜, 不顾别人的劝告,派赵括接替了廉颇。 赵括到了长平后, 死搬兵书,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计划,结果被秦军包围,赵军粮绝,赵括在突 围时被乱箭射死,赵国四十万军队全做了俘虏,并被活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