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马原第1章

合集下载

201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分享版)[优质ppt]

201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分享版)[优质ppt]

2021/6/19
割裂物质和运动辩证统一关系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只承认物质的存在,
而否认物质是运动的; 唯心主义:只承认运动的存在,而否认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相对静止是标志事物在一定条件下、一
定范围内暂时处于稳定状态的哲学范畴。 两种情况: 一是指一事物对于其他事物来说没有发
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021/6/1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二)物质的存在形态
1、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 过程的哲学范畴。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物质是运动 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 运动,没有不是物质的运动。
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社会 运动、思维运动。
—— 牛顿
2021/6/19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克鲁底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四方上下曰宇(空间) 往古今来曰宙(时间)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 特点: 一维性。(一个数量、一个方向)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 特点:三维性。三维空间是唯一真实的空间。
2021/6/1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哲学与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 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021/6/19
“玄学”(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学”(朝闻道,夕死可矣) “理学”(道理,“存天理,灭人欲”) “形上学”(《易传》:“形而上者谓之 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高教出版社,《马原》2018年版

《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高教出版社,《马原》2018年版

--恩格斯
(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 •
“哲学家们只是 用不同的方式解 释世界,问题在 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 革命的运动。 ——列宁
(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深圳
名人名言
• “不登高山,不知 天之高也;不临深 溪,不知地之厚 也。”——荀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 要躬行——陆游
第一节 实践与认识
一、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
1、实践的本质: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 社会性的物质活动。
实践的基本特征:
直接现实性:实践是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 自觉能动性:
实践是人类有意识地活动。
社会历史性: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
2、实践的基本结构: 实践主体: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 识活动的人。 实践客体: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实践中介:工具、手段、程序和方法。
3、实践形式的多样性:
物质生产实践 社会政治实践 科学文化实践
4、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你要有知识,你就 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 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 尝一尝。 ——毛泽东
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农牧业生产
天文学、数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建筑、手工业
战争
力学
孙子兵法 马克思主义
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
改革开放
实践需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认识产生
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列文虎克制造的显微镜-200 倍
电子显微镜 – 300万

2018版马原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2018版马原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一)物质决定意识
狼孩卡玛拉
意识从其起源来看是 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由低等生 物的刺激感 应性到高等 动物的感 觉和心理
由高等动 物的感觉和 理到人类 的意识
一切物质 所具有的反 应特性到低 等生物的刺 激感应性
意识形成过程的三个发展阶段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 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意识一开始 就是社会的产物, 而且只要人类存 在着,它就仍然 是这种产物。”
52
英格兰有一童谣《起风了,小猫 饿死了》:


起风了,风把窗帘掀起来了。窗帘拍倒了花瓶,花瓶的水洒到 地板上了。地板湿了,老婆婆滑倒了。她撞坏了椅子,木匠来 修椅子了。木匠砍倒了一棵树,大树把面包师的房子砸坏了。 面包师搬家了,老鼠没东西吃了。老鼠不来了,小猫饿死了。 下列选项中,对这首童谣的意思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 )。 A.揭示了万事万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B.说明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直接的联系 C.夸张地描述人类社会的“多米诺现象” D.提醒人们要注意身边的任何一件事物的变化
17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理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 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 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 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物质决定意识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在实践中不断增强思维能力
3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8版)第一章 物质 (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8版)第一章 物质 (二)
从意识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这种特殊的物质器官的机能, 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从意识作用上看,意识统一于物质,在统一的物质世界之外, 没有任何非物质的存在或非物质的活动。
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社会的物质性表现在:
第一,人类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二,人类谋取生活资料的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社会历史趋向指的是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和必然性,
主体选择指的是历史主体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性和选 择性。
第叁部分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统一于物质。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体现在: §意识统一于物质; §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首先体现在,意识统一于物质。
从意识起源上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特殊存在。
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PART 13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 的统一
正确认识和把握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还需要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
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有助于我 们树立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为我们进一步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和价值观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有助于我们确立正确的思 想路线和思想方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坚持实 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另一方面,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 利用客观规律。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有三个方面前提和条件:
1、从实际出发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2、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3、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还需要依赖于一定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8版)第一章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8版)第一章知识点

第一章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存在的问题。

3.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①哲学基本问题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②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含义和特点?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主张用独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5.实践的概念?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6.实践的特征?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7.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

8.物质的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9.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①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原元,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辨证论的统一。

④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10.发展与发展的实质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1.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①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②实践集中体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③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12.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或社会生活的实践性的体现?)①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2018版 马原 第一章 第一节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2018版 马原 第一章 第一节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主观唯心主义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 含义:物质=具体物质形态 • 类型: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 中国古代的“五行说”、
“阴阳说”
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
泰勒斯:“水”是万物的始基
中国古代阴阳五行说
阴阳:月亮和太阳 日光向背 事物发展的 两种趋势 五行:《尚书.洪范》
(肝)木 五行相生相克图示 火(心) 土(脾)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唯物史观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规律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哲学是文明的活的灵魂”—马克思《科隆日报》第179号社论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第一节 世界的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第二节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 世界的根本方法
黑格尔
柏拉图
下列说法哪些属于主观(或客观)唯心主义:
•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 存在就是被感知; • 理在事先(朱熹); • 意念移物; • “万物有灵”、“元神不灭”; • 心外无物(王守仁);
•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陆九渊);
• 《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 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 ,仁者心动。”
主观唯心主义
贝克莱:
To be is to be perceived.
贝克莱
王阳明:天下无心外之物
含义:把人的感觉、观念、心 等主观精神作为世界的本原。
客观唯心主义
含义:把脱离人而存在的所谓“客观精神”作为世界 的本原,如理念、理、绝对观念、上帝、命运等。
现实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
“绝对精神”是世界的主 宰
(肾)水

2018版马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2018版马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2018版马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导论部分思考题及答案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具有哪些鲜明的特征?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这些鲜明特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使命,也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象。

(1)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具有科学探索性,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掌握客观规律的过程。

(2)革命性: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是革命的无产阶级。

它是指引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指引无产阶级政党进行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以及指引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事业不断发展的行动指南。

(3)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

从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来看,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形态。

(4)人民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是以阶级性为深刻基础的,是无产阶级先进性的体现。

(5)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并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开放的,它不断吸取人类最新的文明成果来充实和发展自己。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一章试题及答案(2018年5)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一章试题及答案(2018年5)

第一章试题清单(含答案)一.单选题1.哲学是:()A.一切科学之科学 ( )B.各门学科的知识基础 ( )C.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D.特定时代人们的世界观 ( )2.从哲学上看,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结起来无非是两大类现象:()A.矛盾现象与和谐现象 ( )B.运动现象与静止现象 ( )C.物质现象与精神现象(√)D.进步现象与倒退现象 ( )3.哲学基本问题是:()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 (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 )D.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问题 ( )4.从哲学上看,人类的一切活动归纳起来无非是两大类活动:()A.建设活动和破坏活动 ( )B.自由活动和不自由活动 ( )C.生存活动和发展活动 ( )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5.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存在性 ( )B.结构性 ( )C.运动 ( )D.客观实在性(√)6.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A.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 ( )B.物质范畴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C.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它可以被感知 ( )D.物质是自然界中具体的物质形态 ( )7.哲学物质概念与关于具体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自然科学物质概念之间的关系是:()A.本源和派生的关系 (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 )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 )8.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继承和汲取了:()A.以往唯物主义理解物质存在和物质概念的合理内容(√)B.以往唯心主义理解物质存在和物质概念的合理内容( )C.以往辩证法理解物质存在和物质概念的合理内容( )D.以往可知论理解物质存在和物质概念的合理内容( )9.我们认识和把握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前提是:()A.对哲学的正确理解 ( )B.对物质的正确理解(√)C.对意识的正确理解 ( )D.对宇宙的正确理解 ( )10.“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应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版)思考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版)思考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版)思考题参考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版)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1.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范畴是对一切客观存在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和概括,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意义:(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论述: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的胜利。

1.2谈谈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条件下,如何认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意思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意识是特殊的物质,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印象。

人工智能,它的“意识”就基于他所处的躯壳以及其中的代码,这决定了它的“意识”。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这种反作用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人工智能的“意识”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便有可能突破人类的限制而产生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3)要想正确认识和把握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必须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1.3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本科(2018版)第一章课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本科(2018版)第一章课件
三、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一)劳动实践——决定性环节 (二)物质生产实践——基础 (三)实践活动——动力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一、联系与发展的普遍性与多样性 (一)世界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1.联系的涵义和特点 (二)世界的运动发展 1.发展的涵义、实质 2.新事物 (1)涵义 (2)区分的标志 (3)新事物为什么必然战胜旧事物 (4)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三、世界联系与发展的基本环节
(一)原因和结果
1.含义 2. 特点:原因在先,结果在后 3.关系:对立统一关系 4.重要意义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 1.含义 2.关系:对立统一关系 3.两种错误的观点:机械决定论、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 4.重要意义
(三)可能性和现实性 1.含义 2.关系:对立统一关系 3.重要意义 (四)内容和形式 1.含义 2.关系:对立统一、相互作用关系 3.重要意义 (五)本质和现象 1.含义 2.关系:对立统一关系 3.重要意义
(3)扬弃 (4)方法论要求:分析的态度,从实际出发,具体分 析,否定、肯定。
2.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1)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内容:两次辩证的否定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 升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是曲 折的。
(2)对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 义。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涵义、方法论 (2)二者关系
4.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 (1)主次矛盾 (2)矛盾的主次方面 (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二)质量互变规律
1.质、量、度 (1)含义 (2)掌握事物的度的重要意义 2.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1)含义 (2)辩证关系 (3)要求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 1.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主要内容 (1)自我否定 (2)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一章试题及答案 (2018年5月)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一章试题及答案 (2018年5月)

第一章试题清单(含答案)一.单选题1.哲学是:()A.一切科学之科学 ( )B.各门学科的知识基础 ( )C.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D.特定时代人们的世界观 ( )2.从哲学上看,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结起来无非是两大类现象:()A.矛盾现象与和谐现象 ( )B.运动现象与静止现象 ( )C.物质现象与精神现象(√)D.进步现象与倒退现象 ( )3.哲学基本问题是:()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 (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 )D.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问题 ( )4.从哲学上看,人类的一切活动归纳起来无非是两大类活动:()A.建设活动和破坏活动 ( )B.自由活动和不自由活动 ( )C.生存活动和发展活动 ( )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5.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存在性 ( )B.结构性 ( )C.运动 ( )D.客观实在性(√)6.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A.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 ( )B.物质范畴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C.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它可以被感知 ( )D.物质是自然界中具体的物质形态 ( )7.哲学物质概念与关于具体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自然科学物质概念之间的关系是:()A.本源和派生的关系 (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 )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 )8.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继承和汲取了:()A.以往唯物主义理解物质存在和物质概念的合理内容(√)B.以往唯心主义理解物质存在和物质概念的合理内容( )C.以往辩证法理解物质存在和物质概念的合理内容( )D.以往可知论理解物质存在和物质概念的合理内容( )9.我们认识和把握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前提是:()A.对哲学的正确理解 ( )B.对物质的正确理解(√)C.对意识的正确理解 ( )D.对宇宙的正确理解 ( )10.“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应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

2018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018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018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目录导论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二、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三、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四、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第一节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第二节事物的联系和发展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二、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三、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四、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第三节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一、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二、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三、学习唯物辩证法,不断增强思维能力第二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实践与认识一、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二、认识的本质与过程三、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及其规律第二节真理与价值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二、真理的检验标准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第三节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结合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三、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社会基本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二、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三、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四、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第一节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二、价值规律及其作用三、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四、科学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二、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三、资本主义所有制四、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五、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第三节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一、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及其本质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第一节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三、经济全球化及其影响第二节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变化的新特点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第三节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二、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第一节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二、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四、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第二节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一、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及其主要内容二、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第三节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一、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三、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开拓前进第七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第一节展望未来共产主义新社会一、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二节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一、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二、实现共产主义是长期的历史过程第三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一、坚持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的辩证统一二、坚定理想信念,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记导论教学目的和要求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过程和发展阶段,掌握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增强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

2018版马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2018版马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2018版马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总2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导论部分思考题及答案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具有哪些鲜明的特征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这些鲜明特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使命,也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象。

(1)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具有科学探索性,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掌握客观规律的过程。

(2)革命性: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是革命的无产阶级。

它是指引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指引无产阶级政党进行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以及指引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事业不断发展的行动指南。

(3)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

从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来看,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形态。

(4)人民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是以阶级性为深刻基础的,是无产阶级先进性的体现。

(5)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原第一章课件(18版)

马原第一章课件(18版)

• 辩证法既是世界 观也是方法论。
普遍 联系 的观 点
唯物辩 证法 的总 特征
永恒发 展的 观点
实质、 核心: 对立统 一规律
事物 发展 动力 人类 认识 特点
第二节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二、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三、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四、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 的统一,是客体原型(依据)与主体差异(创造)的统一。
马克思: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可知论 不可知论
哲学史上始终存在的两对哲学派别 世界的本原问题 (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哲学派别
世界的状态问题 (重要派别)
辩证法 形而上学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不属于哲学基本问题
·两对派别之间可以相互交叉
唯物主义三大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现代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两大形态:·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第二节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1、联系的含义
联系是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 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 相互转化的关系。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2、联系的特点: 客观性 普遍性 多样性 条件性
1)联系的客观性
原因分类:
·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 ·历史原因与现实原因 ·内因与外因(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 过内因起作用)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一章试题及答案 (2018年5月)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一章试题及答案 (2018年5月)

第一章试题清单(含答案)一。

单选题1.哲学是:()A。

一切科学之科学 ( )B.各门学科的知识基础 ( )C.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D.特定时代人们的世界观()2。

从哲学上看,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结起来无非是两大类现象:()A.矛盾现象与和谐现象()B。

运动现象与静止现象 ( )C。

物质现象与精神现象(√)D。

进步现象与倒退现象 ( )3。

哲学基本问题是:()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 ( )C。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 )D。

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问题 ( )4.从哲学上看,人类的一切活动归纳起来无非是两大类活动:()A.建设活动和破坏活动()B。

自由活动和不自由活动 ( )C.生存活动和发展活动 ( )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5.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存在性()B.结构性 ( )C.运动 ( )D.客观实在性(√)6.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A。

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B.物质范畴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C。

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它可以被感知()D.物质是自然界中具体的物质形态( )7.哲学物质概念与关于具体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自然科学物质概念之间的关系是:()A.本源和派生的关系 (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 )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 )8.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继承和汲取了:()A。

以往唯物主义理解物质存在和物质概念的合理内容(√)B.以往唯心主义理解物质存在和物质概念的合理内容( )C.以往辩证法理解物质存在和物质概念的合理内容( )D.以往可知论理解物质存在和物质概念的合理内容( )9.我们认识和把握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前提是:()A。

对哲学的正确理解( )B。

对物质的正确理解(√)C.对意识的正确理解()D.对宇宙的正确理解()10。

“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应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

2018版 马原 第一章 第二节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

2018版 马原 第一章 第二节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
反对主观联系、 主观臆造联系
直接与间接联系 内部与外部联系 本质与非本质联系 必然与偶然联系
联系 的客 观性
联系 的特点
联系 的多 样性
一切以时间、地点 和条件为转移
对事物存在和发展起 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
联系的条件性
把握条件的复杂性、 可变性、客观性
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 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
二、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五 对 范 畴
内 容 与 形 式
本 质 与 现 象
原 因 与 结 果
必 然 与 偶 然
现 实 与 可 能
一、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内容与形式
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内在要素的总和。 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表现方式。
过度包装
第三,社会领域的新事物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而言,社会领域的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 收到人民群众的拥护。这个规律告诉我们前途是 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
电器、手机、企业竞争、国家兴衰
4.过程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一个过程
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恩格斯
过程:事物自身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
教学案例
动植物间 的食物链
2. 联系的特点+3.方法论要求
事物内部各要素 间相互联系 与周围其它事物 的相互联系 整个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横向与纵向联系
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 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用全面、整体的眼 光看问题 中介
联系的普遍性
事物本身所固 有的客观本性, 不依人的意志 为转移的。
永恒发 展的 观点
实质、 核心: 对立统 一规律

2018版马原理 第一章---第一节世界的物质性

2018版马原理 第一章---第一节世界的物质性

(二)、物质----客观实在性
世界究竟是
什么?
• 1----什么是物质?-------------------------人体本身是物质吗? • 物质为构成宇宙间一切物体的实物和场 • 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形象,都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但它们有其特性,那就是客观存在。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太阳死亡的过程是怎样的?
• 另一方面,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 • 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
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 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形成了社会关系的物质、 政治、精神生活领域。 实践构成客观性 • 1、规律-----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 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向。 • 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
• 奏《九韶》以为乐, • 具太牢以为膳②。 • 鸟乃眩视忧悲③, • 不敢食一脔④, • 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
• 马克思主义哲学 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 哲学基本问题, • 实现了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 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 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 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辩证统一。
三、物质的存在形态
•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 何谓本原----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根源,元素,共同基础。具体事物 有生有灭,本原没有生灭,本原产生万物,万物毁灭后又回到本 原。
• 物质千变万化,变化的只是形式,而最基本的物质还是存在那样 。
哲学的终极问题是-----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要到哪里去?
人类从哪里来 ? 又要到哪里去?人 是什么?人为什么 活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教
尸子
“过去、现在、将来为 世,八方上下为界。”
时间: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
今 久 旦 , 暮 。合 ”古 “
过去
现在
将来
墨子
空间:物质运动的广延性、 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的关系 时间和空间无限性与有限性的关系
古人曰“一尺之棰, 日取其半,万事不竭。”
矛盾的普 矛盾存在于一切 遍性:矛盾的 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共性、绝对性、 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 过程的始终。 无条件性

矛盾着的特殊性:矛盾的个性、相对性、 有条件性
矛盾 的特 殊性 有三 种情 形: 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 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 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 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 质、地位和作用 世界上决没有两片完全 相同的树叶。
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41
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要求
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 的发展规律; 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 本途径;
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 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42
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主体选择是在既定的历 史条件下对社会生活未来 发展的多种可能的方向、 思考题: 目标、方式的选择。
历史唯心主义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回答世界 是怎样存 在的问题
辩证法
坚持联系发 展矛盾的观点
形而上学
坚持孤立的 静止的观点
只有既坚持唯物主义,又坚持辩证法, 才能全面地认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只 有达到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内在统一,才能 有科学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和科学的彻底的辩 证法
(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着 重把握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世界的 物质统一性,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 节与基本规律 , 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和方法论,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和解决 问题,不断增强思维能力。
2
教学要点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物质决定意识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在实践中不断增强思维能力
(一)事物 的普遍联系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 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请 思 考
“猫羊可相及”
联系的特点 客观性 普遍性 多样性 条件性
(二)事物的变化发展
运动:变动不居 变化:运动的多样性 发展:新事物的不断产生,旧事物 的不断灭亡
新事物:指符合历史前进方向、具有 远大前途的东西。
“意识一开始 就是社会的产物, 而且只要人类存 在着,它就仍然 是这种产物。”
古人类使用工具进行劳动
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 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第一信号系统 第二信号系统
条件 反射 语言 文字
意识是物质世 界的主观映象
“观念的 东西不外是移 入人的头脑中 改造过的物质 的东西而已。”
物质 = 具体的物质形态
朴 素 唯 物 主 义 物 质 观
德谟克利特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物质 = 原子
牛顿
物质 = 客观实在性
马 克 思 主 义 物 质 观
“物、物质无非是 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 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 抽象出来的。”
“物质是 标志客观实在 的哲学范畴, 这种客观实在 是人通过感觉 感知的,它不 依赖于我们的 感觉而存在, 为我们的感觉 所复写、摄影、 反映。”
不可知论
德谟克利特
主观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黑格尔
凡以知,人之性;
可知论代表
可以知,物之理也。
不可知论代表
荀 子
康德(1724-1804 )
休谟(1711-1776)
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存在 和社会意 识的关系 问题
主张社会 存在决定 社会意识
主张社会 意识决定 社会存在
3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第一节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第二节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 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第一节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神话世界观
宗教世界观
哲学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
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唯物主义
质量互变规律
Where?
否定之否定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 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 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矛盾的 两种基 本属性
对立属性
斗争性
统一属性
同一性
矛盾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 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意识作用的表现
意识是能动的, 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37
意识活动具有
F=GM1M2/R2
创造性
想象
意识具有指导实践 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 行动和生理活动作用

苏武牧羊
(三)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 律性的辩证统一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
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二者的 关系
物质概念的立体审视
朴素唯物主义唯 物主义物质观 近代形而上学唯 物主义物质观
马克思主义的唯 物主义物质观
物质=具体的物质形态 个性
物质=原子
部分共性
物质=客观实在性
共性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意义
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 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和二元 论划清了界限。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 批判了不可知论。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 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世 界 物 质 的 统 一 性
唯物主义一元论 唯心主义一元论 物质
主观精神
精神 客观精神
物质
二元论 精神
物质世界
多元论 精神世界
客观知识世界
1.物质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
探寻宇宙之砖 人类对物质的认识大体
上分成几个阶段,每一个阶
思 考 题
段各自都有哪些特征?从人
类认识史的角度,谈一谈你
对物质认识过程的理解?
莱布尼茨
2 .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的辩证 关系
一方面,矛盾的 特殊性,即矛盾的个 性包含着矛盾的普遍 性,共性寓于个性之 中;另一方面,矛盾 的特殊性又贯穿于矛 盾的特殊性之中,共
“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 话,还是不能凭空创造, 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 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 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 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 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 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 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 三尺而已。”
(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 西,做或行是主观见之于 客观东西,都是人类特殊 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 我们名之曰‘自觉的能动 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 物的特点。”
辩证法
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
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哲学既 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 重大的基本问题
“全部哲学,特别 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 基本问题,是思维和 存在的关系问题”
唯物主义 思 维 和 存 的 关 系 问 题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 第一性的问题 唯心主义 可知论
思维和存在的 同一性问题
思考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 不可战胜的?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 为世界不是现成事物的集合体, 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 乎稳定的事物同它们在我们头脑 中的思想映象即概念一样都处在 生存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之中,在 这种变化中,尽管有种种表面的 偶然性,尽管有种种暂时的倒退, 前进的发展终究会实现。”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一)物质决定意识
狼孩卡玛拉
意识从其起源来看是 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由低等生 物的刺激感 应性到高等 动物的感 觉和心理
由高等动 物的感觉和 理到人类 的意识
一切物质 所具有的反 应特性到低 等生物的刺 激感应性
意识形成过程的三个发展阶段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 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
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根本 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 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 上学。 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 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 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 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 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 力量。
斗 争 性
(二)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这一共性个 性 、 绝对相对的 道 理 ,是关于事 物 矛 盾问题的精 髓,不懂得它 , 就 等于抛弃了辩证
法。”
(二)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1.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内含
你对主体选择的前提和内 在根据是如何理解的?
43
三、物质世界的统一性
(一)世界的统一性问题
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是回答世界上的万事万
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
原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 本原,世界统一于物质。
(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