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际战略和新世纪中国的外交政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际战略和新世纪中国的外交政策电子信息工程(1)班1002034 周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政府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多边外交能力,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我国的外交政策大致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一、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中期的外交

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根据当时的国际环境和中国民主革命几十年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新中国将奉行和平外交政策。其基本方针是:第一,“另起炉灶”。即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第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首先是清除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第三,“一边倒”。也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在当时世界分为两大阵营的特定历史条件和国际环境下,中国政府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将发展与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的外交关系放在第一位。

根据上述基本方针,建国之后,我国的外交工作逐步开展。一是与苏联、东欧及亚洲人民民主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二是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型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三是同美国的侵略政策和侵略行径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如在朝鲜战场上给美国以沉重打击,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就是典型例子;四是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解决了印度支那地区的发展前途问题;五是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二、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末的外交

20世纪6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苏联对外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社会主义阵营动荡、分化;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第三世界崛起。在这一形势下,中国外交经历了严峻的考验,同时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压力下,开拓前进。其表现在:一是展开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面对苏联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压力和威胁,中国政府为捍卫自己的神圣主权与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霸权主义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二是反对美帝国主义的斗争。针对美国唆使蒋介石集团反攻大陆,支持印度与中国作战,使越南战争升级等事件,中国政府发出了“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口号。三是大力支持世界民族解放运动。这一时期中国和亚非民族独立国家普遍建立了外交关系,扩大了中国在世界的影响。

三、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

进入20世纪70年代之后,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美苏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苏联的变化。为了对付与苏联的争夺,美国不得不调整其对外政策,积极谋求改善美中关系,以遏制苏联。针对形势的变化,中国政府也及时调整了对外战略,在毛泽东提出的“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改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促进了中国对外关系的重大发展。四、20世纪70世纪末——80年代初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美苏双方由于各自经济、军事实力的消长变化,出现了互有攻守的战略态势。与此同时,西欧、日本、

第三世界国家的力量发展迅速,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在深入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我国的外交政策于80年代初进行了重大调整。一是确立了战争与和平的新观念。从当前世界总的形势来看,世界和平是可以维护的,虽然战争的危险还存在,但是制约战争的力量有了可喜的发展,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有了可能。因此,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成为我国的国策。二是制定了全面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从对外关系来说,就是要进一步实行开放政策。几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这一政策的推行,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继续起到积极的作用。三是赋予了独立自主原则于新的内容。具体的表现为不结盟的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任何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共同为维护和平,促进发展而努力。四是提出“一国两制”的新构想。“一国两制”不仅为世界各国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模式,而且也为以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国际争端,发展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地区间的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经验。上述政策的适时调整为我国外交工作开创了新的局面,从而使对外关系呈现出新的形势。我国与周边国家、第三世界国家以及西方各国的关系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彼此在经济、贸易、科技和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都得到了加强。在国际舞台上,中国正在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五.当代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1、“和平崛起”战略的提出

进入21世纪后,总结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外交战略的成功经验,分析当前国际形势特点,面对多数国家对中国迅速发展的未来走向的疑虑,郑必坚教授(原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首先提出“和平崛起”的理念,并被中央接受。2005年中国发表“中国和平发展白皮书”,进一步将和平崛起改为“和平发展”。和平发展理论的提出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体现,是中国国家政治体制性质的必然要求,也是顺应时代潮流和面对国际形势发展现状的必然战略选择。2、中国和平崛起的模式选择

由于时代和国情的原因,中国必然要跳出历史巢臼,探索符合中国国情,避免传统模式弊病的“崛起”(或发展)模式。纵观以往发达国家崛起的传统模式,不论欧美和日本,虽然国情与历史条件不同,却都有几个共同特征,一是通过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的高消耗来支撑经济的高增长;二是以生活资料的高消费来刺激经济的高增长;三是以政治强权,军事扩张和经济掠夺为实现“崛起”的战略手段。

中国的崛起在政治外交手段和经济发展模式上都不能再重复历史上大国崛起的道路。当今时代是和平发展的时代,人民反对霸权和以武力相威胁。中国人口众多,自然条件不好,不具备欧美日等国的历史条件,也与苏联不同,前苏联是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重工业模式,西方发达国家是高消费、高消耗、高排放的现代化模式,中国如承袭这两种模式不仅对中国将是灾难,对世界也是灾难,都不可能持续发展,因此中国要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低消耗、高效率的现代化模式。

中国的“和平崛起”模式综合表述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化理念,以国力的协调发展为动力,以社会和谐进步为基础,以共同富裕和促进人类普遍繁荣为目标,以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适度消费、公平消费、绿色消费的生活体系为途径,以民主与法制为手段,确保中国崛起的可持续性和和平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