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修订稿
简易科学学具的制作与改进
《 热》 一单元 时 , 学生明确 了液体 、 气体 的 热胀 冷缩 变化 比较 明显 , 而 固体 的变化
相对 就不 明显 , 需 要 较 长 的 时 间 。 采 用
般情 况下 , 滚动摩 擦力 要 比滑 动摩擦 力 小得 多 。在整个 活 动过程 中 , 学 生 目标
充学 校科 学学 具 的不足 、 改进 传统仪 器
简 易科学 学 具 的制 作 与改进
口江 苏丰县人民路 小学 潘德顺 李长周
【 关键词】 学具制作 小学科学 仪器 【 中图分类号 】 G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 编 号 】 0 4 5 0 — 9 8 8 9 ( 2 0 1 6 ) 0 8 A -
008 4 -01
中抽 出空气 , 昆虫 马上死去 , 说 明动 物生 存需要空气 。
传统 学具 即 “ 通过 铜环 的铜 球 ” 实验 : 用 酒精 灯加 热铜 球 , 加 热后 铜球 不能 通过 铜环 了 , 说 明金属热胀 ; 再将铜 球放入冷 水 中冷却 后 又能通 过铜 环 了 , 说 明金属 冷缩 。这一实验用 时较长 , 至少要用 4 分 钟左 右才 能看 到结 果 , 而 如果 用酒 精加 热金 属棒 需要 的 时间较 短 。为此 , 我们
出现 的细节性缺 陷 , 对其 加 以改进 , 将会
收到 事半功倍 的实验效果 。比如 , “ 白糖
在教 学 过程 中 , 有 的 学 习 内 容 因 为
没有 实 验材料 , 学生 很难 理解 。如果 能
重复 多次 , 而且实验效果 非常 明显 , 这 就
够借 助 实验材 料辅 助教 学 , 则 可使 抽象
号 注射 器作 为抽 气泵 , 用 废 旧 的 输 液 器
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
自制教具名称
昼夜交替演示器
学校
团结小学
制作人
范耿平
使用学科
科学
制成日期
2016、10
制作成本
5.3元
使用的主要材料
地球仪、小电珠、电池、导线、开关、层板
自制教具介绍(原理及操作)
在五年级《科学》下册地球运动单元有《昼夜交替的解释》这一课时,为了让实验效果更加明显、生动,我制作了昼夜交替演示器的自制教具。
介绍我将该实验方法做了一些改进磁铁由手操作改为用细线悬挂通过调整悬线的长度使磁磁体不断来回摆动铁屑一上一下形同跳舞从而将铁棒被磁化而具有磁性的现象生动有趣地演示出来昼夜交替演示器使用说明自制教具名称昼夜交替演示器使用学科科学201610制作成本53使用的主要材料地球仪小电珠电池导线开关层板在五年级科学下册地球运动单元有昼夜交替的解释这一课时为了让实验效果更加自制明显生动我制作了昼夜交替演示器的自制教具
1、观察蜗牛的嘴和运动方式时,由于水晶板是透明的,当把蜗牛放上去以后,可以直接把蜗牛观察板拿起来从下面进行观察;
2、蜗牛在上面运动后,能够留下清晰的痕迹,易于学生进行观察;
3、蜗牛的赛跑可以通过3种方式解决,第一、在蜗牛观察板上雕刻有4个同心圆,把蜗牛放在圆心附近,哪只蜗牛最先跑出最大的一个圆圈,哪只蜗牛就取得胜利;第二、水晶板上有4根圆柱形的钢丝(等高),可以把蜗牛放在钢丝的底部,哪只蜗牛最先爬到钢丝的顶端,哪只蜗牛就取得胜利;第三、在钢丝的顶端有2根等长的毛线,把蜗牛放在毛线的一端,哪只蜗牛最先爬到毛线的另一端,哪只蜗牛就取得胜利。
教具制作时,我采用了用地球仪代替了原来常用的乒乓球球,地球仪可以较方便的转动,使演示效果更加的直观,解释昼夜交替的现象就更加的容易。
浅谈小学科学教具的自制与改进.doc
浅谈小学科学教具的自制与改进谭艳双宜章县迎春镇中心小学摘要: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教学实践证明,实验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好的实验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有效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有些实验,尤其是实验教具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这需科学教师适当的改进。
关键词:实验自制教具改进一、教具自制与改进的必要性教具在教学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教师在传授知识、进行实验的同时,需要借助教具、标本、模型以及多媒体去组织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广大教育工作者也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利用新材料、新教学工具和新方法,改善教学过程,改进甚至开发研制符合课改要求的教具、标本、模型等。
[1]另外,对于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山区小学,比如迎春镇中心小学,由于学校的经费有限,购买的教具有限,加上每年有损耗,故可以利用的教具就真的不多了。
更令人困惑的是,有些教具在科学实验课上的使用效果不佳,学生不能通过这些教具迅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如此种种,实验室现有的教具已经达不到科学课的预期目标。
因此,教具的自制与改进势在必行。
二、改进和自制教具的意义(一)提高科学教师的科学素养随着科学这门学科的普及,科学教师不能再像自然教师那样随便敷衍了事。
因为如今的科学不再是以前的副科,而是核心课程。
科学课程如今承担着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众人,在整个小学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加上科学课程的实践性很强,教师需带领和指导学生进修大量的观察使用、动手操作等活动。
因此提高科学教师的素质与水平就显得非常紧迫。
[2]而自制或改进教具恰好能锻炼科学教师,能在改进与制作的过程中不断提供科学教师的科学素养,使科学教师的水平不断提升。
(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1、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精神讲“简单机械”一课时,课上要有斜面、杠杆、齿轮、滑轮等实验器材,斜面、杠杆、齿轮等材料好收集,滑轮很难找得到。
创新,让科学实验教学更精彩——利用自制教具突破实验教学重难点案例
创新,让科学实验教学更精彩——利用自制教具突破实验教学重难点案例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竞争异常激烈而残酷,创新已成了一个十分流行的名词。
因循守旧,重复前人的工作(无论是低水准复制,还是高水准重复),都是无法创新的。
不能争朝夕,捷足先登,就会坐失良机,居人之后,成果的优先权就会失之交臂,胜券旁落。
小学科学以其独特的内容和形式,在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方面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
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科学教师必须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具是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手段,但在实验教学中仅靠现成的实验仪器是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的。
因此改进教学方法,就地取材,创造性地构思制造更加科学的、具体的、形象化自制教具往往比原有的更易于突破教材中的重难点。
案例1: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小车的运动》中“小车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教学。
我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生活经验思考:汽车的快慢和哪些因素有关?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说“和汽车引擎(拉力大小)有关”、“和路面好坏有关”、“和载重有关”、“和坡度有关”。
然后,提出疑问:我们如何来验证小车的运动快慢与这些因素有关呢?学生异口同声的说:“实验”。
最后,引导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实例进行实验,在桌面上确定起点和终点,线绳一端绑在小车上,线绳另一端绑着勾码,通过改变勾码的数量,由勾码重力产生的拉力让小车运动起来,通过计算小车行驶完全程所用的平均时间,然后分析比较实验数据得出“直线运动的小车的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
但是,在分组实验时,学生不时的发出“又跑歪了,又跑歪了”、“ 哎呀,翻车啦”的声音。
于是,我不失时机的问:“有什么办法能克服刚才同学们出现的失误呢?”各组同学都积极讨论,有一个喜欢玩四驱车的同学提出可以像四驱车那样做成轨道,那样小车既不会跑偏,又不会翻车。
同学们纷纷表示赞同,我当即对这名同学的想法作出了肯定,并鼓励学生继续讨论,同时,我也加入到学生的讨论当中。
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说明书
一、教具名称:“水结冰时的温度观察”实验装置
二、教材实验分析
教科版(修订版)《科学》(三下)第三单元第三课时《水结冰了》一课,安排了一个让学生观察“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的活动。教材是这样设计活动的:拿一只保温杯(或在普通塑料杯外包裹一块干毛巾),在杯内装满碎冰,把装有10毫升水的试管插入碎冰中,用温度计观察试管里水温的变化。按照这样的方式进行实验,会出现一个这样的问题:也就是因为要准确地观察水温的变化情况,温度计的感温泡就不能接触到试管的内壁及试管的底部,而试管又比较细,学生就很难控制温度计,因此学生的主要精力将会集中在控制温度计上,从而影响了对试管中水温变化的观察(几位老师的课堂教学都出现了这样的问题),结果导致实验数据的不科学甚至失败。
三、材料与制作
1.材料与工具
15×180㎜试管一只、2号软木塞一个(上钻二孔:其一直径为1㎜,另一直径为5㎜)、温度计一只。
2.制作过程
①先将2号软木塞钻直径分别为1㎜和5㎜的直孔(5㎜的直孔居中)各一个;②再将温度计插入5㎜的孔中(使温度计最下端距离软木塞的下端大约16厘米);③最后将温度计(带软木塞)插入试管中,调节好温度计插入试管中的深度,使温度计的感温泡不要接触到试管的内壁及底部(感温泡的下端验方法,材料简单、制作方便,学生就可以集中精力去观察试管里的水温变化情况,而不必去担心温度计的感温泡会不会接触到试管的内壁及试管的底部,从而使活动中得到的实验数据更加准确、科学,提高了实验的科学性和课堂教学有效性。
3.装置图
四、教具使用说明
进行实验时,小组中实验操作员先将试管上的软木塞连同温度计一起拿下来,再往试管里注入大约10毫升的水后将软木塞连同温度计插入试管口(使温度计的感温泡完全浸没在水中),在确定温度计的感温泡没有接触到试管壁及试管底部后,实验操作员手持本装置,将试管的底部插入杯里的碎冰中保持不动,然后小组各成员一起观察温度的变化情况。钻1㎜的直孔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当试管里的温度逐渐下降时,由于热胀冷缩而可能造成温度计的下滑而接触到试管的底部。
温州市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说明书(样稿)
温州市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说明书(样稿)一、教具名称:“布料的防水性”实验装置二、教材实验分析教科版《科学》(五上)《雨天中的布料》一课,安排了几种不同布料的防水性强弱的比较活动。
教材设计的活动是:把四块不同的布料用橡皮筋扎在大小相同的4个塑料杯口,放进水槽中;然后用洒水壶在上面洒水。
通过观察渗入4个塑料杯中的水量的多少来判断四种布料的防水性的强弱。
按照这样的方式进行实验,有许多问题:首先是用喷壶洒水,水量的大小很难控制,一洒往往过多,会使水槽中的杯子浮起甚至倾斜。
另外,很难保证洒到每块布上的水量是一样的,影响了实验变量控制的难度,导致实验结果的不科学。
三、材料与制作1.材料与工具20×20cm的吹塑板一块、上大下小的一次性透明塑料杯四个、缝衣针、带刻度的塑料杯8个、布料四种(13×13cm)、橡皮筋4根、水槽一个、水240毫升。
2.制作过程先用烧红的缝衣针把四个上大下小的塑料杯底戳出大小相同、密度一样的小孔,再把吹塑板挖出四个和塑料杯底一样大的圆孔;然后把戳好小孔的漏杯分别套在吹塑板上,最后架在已经放置好四个蒙上布料的水槽上。
3.装置图(数码照片)四、教具使用说明进行实验时,小组4位同学各用刻度杯装好60毫升的水,同时分别往4个漏杯中倒下;漏杯中的水就会以同样的高度、同样的速度、同样的水量同时“淋”到4块不同的布料上。
经过相同的时间,再去观测渗入杯中的水量,就可以科学地比较出四种布料的防水性强弱。
五、效果分析用这样的装置取代原有的实验方法,材料简单、制作方便,提高了对比实验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水量相同、水位高度一致、“淋雨”时间相同、“雨量”大小一样等变量得到很好的控制,也避免了让水洒到水槽之外的负面影响,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设计者:温州市建设小学饶正辉温州市龙湾区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比赛推荐名单。
小学科学自制教具工作总结
小学科学自制教具工作总结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自制教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
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学校开展了小学科学自制教具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和经验,现在我来对这项工作进行总结。
首先,自制教具工作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
在这项工作中,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的指导者和帮助者。
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利用简单的材料和工具,动手制作各种科学实验器材和模型,让学生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增加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学生则需要积极参与,认真学习和动手实践,从中获取乐趣和成就感。
其次,自制教具工作需要注重实用性和创新性。
教具的制作不仅要简单易行,而且要符合教学需要。
在这项工作中,我们鼓励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需求,进行创新设计和改进,制作出更加实用和有效的教具。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在动手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最后,自制教具工作需要与课程紧密结合。
教具的制作不是孤立的活动,而是要与具体的科学课程内容相结合。
在这项工作中,我们要求学生根据教学要求,制作出符合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教具。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总的来说,小学科学自制教具工作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通过这项工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这项工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
大象版(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自制乐器》教学设计
大象版(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自制乐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自制乐器》是大象版(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
本单元以“声音”为主题,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学生探索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自制乐器》这一课是在学生对声音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动手制作乐器,进一步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材首先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乐器,如吉他、钢琴、鼓等,让学生了解乐器的种类和特点。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乐器是如何发声的,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接着,教材详细介绍了制作乐器的方法和步骤,包括选择材料、设计乐器、制作乐器和调试乐器等。
最后,教材鼓励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乐器,并与同学们分享制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二、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目标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知道不同的乐器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掌握制作简单乐器的方法和步骤。
2.科学探究目标能够提出关于乐器发声的问题,并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进行探究。
能够设计并制作简单的乐器,并对其进行调试和改进。
能够与同学们合作完成乐器制作任务,并进行交流和分享。
3.科学态度目标对科学探究保持好奇心和兴趣。
勇于尝试和创新,不怕失败。
尊重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善于合作。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乐器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乐器制作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鼓励学生利用废旧物品制作乐器。
三、教学重点1.掌握制作简单乐器的方法和步骤。
2.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四、教学难点1.设计并制作出能够发出不同声音的乐器。
2.对制作的乐器进行调试和改进。
五、教学策略1.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自主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制作乐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情境教学法:创设乐器制作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4.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小学科学优秀自制教具演示教案
小学科学优秀自制教具演示教案教案标题:小学科学优秀自制教具演示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自制教具的演示,提高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激发他们对科学实验和探索的兴趣。
3. 提供一个互动和合作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教学内容:1. 科学概念:通过自制教具演示,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有关科学概念,如物体的浮力、电路的导通等。
2. 自制教具:介绍学生如何使用简单的材料制作自制教具,如水平仪、电路模型等。
3. 演示过程:指导学生展示自制教具的使用方法和实验过程,鼓励他们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
教学步骤:引入:1. 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科学概念的兴趣,如浮力的应用、电路的作用等。
探究:2.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制教具进行探究和演示。
3. 自制教具制作:指导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和步骤,制作自己选择的自制教具。
4. 实验演示:每个小组轮流进行实验演示,其他小组成员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5. 分享和讨论: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和观察,其他小组提出问题或给予反馈。
总结:6. 教师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表现,强调科学实验的重要性和自制教具的应用价值。
7. 学生反思: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分享他们的体会和收获。
拓展:8. 拓展活动:鼓励学生在家中或课余时间继续制作和使用自制教具,进行更多的科学实验和探索。
9. 展示和评选:组织学生展示他们制作的自制教具,并评选出最优秀的作品。
评估:10. 评估方式: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演示中的表现、学生分享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反思,评估他们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自制教具的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1. 引入部分的故事、图片或视频资源。
2. 自制教具制作的材料和步骤指导。
3. 学生分享和讨论的记录表格或工具。
4. 拓展活动的参考材料和指导。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通过自制教具的演示,更深入地理解科学概念,并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说明书
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说明书一、教具名称:“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二、教材实验分析教科版《科学》(五下)《昼夜交替现象》一课,本课安排了让学生在借助手电筒光照射到乒乓球上,会在球上形成亮面和暗面,来模拟昼夜交替现象。
希望通过模拟实验提出有根据的多种可能的解释,并对这些解释进行分析。
但是这个实验也存在较大的缺陷:一是教材中选用手电筒来模拟太阳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实验材料与模拟对象的相似性,但手电筒的光也只是局限在一定范围之内,并非向四周传播。
二是在学生自由交流发表有关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说时有学生提出“地球自转并绕这太阳转”的假说,这时候让学生拿乒乓球去模拟地球一直自转操做起来比较困难,如果像书本中那样让乒乓球自由转动起来很难做到绕着太阳转,且转得太快不利于学生观察。
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用以下方法进行实验效果较好。
三、材料与制作1(材料与工具电线、纸板盒(面大)、小灯泡(带灯座)、开关、电池、乒乓球、小竹签(一头粗一头细)2(制作过程?组装电路,将小灯泡露出纸板盒,开关装于侧面,其他元件放于纸板盒内。
?在乒乓球上钻一小孔,将竹签细的一头插入乒乓球直至固定。
3(装置图四、教具使用说明进行实验时,先将开关闭合,小灯泡亮,模拟“太阳”。
一些老师在教学中使用蜡烛来模拟太阳,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且学生实验时由于过分小心翼翼却忽视了观察。
通过转动竹签带动乒乓球自转。
此处之所以选用乒乓球而不用地球仪原因有:?乒乓球的反光能力比较强,就算“阳光”比较弱也能观察到比较明显的现象,也能清晰地观察到明暗交界线,而地球仪却很难。
?教师用书中还提到使用“地球仪”,“地球仪”是科学家对地球的运动有了一定的认识以后才发明的,在《北极星“不动”的秘密》一课中才对地球仪进行简单观察。
这里过早的使用不利于后面的研究。
有人会问“为什么不用工具箱中的白色小球,”,原因是:工具箱中的白色小球时,观察到的明暗现象并不明显。
五、效果分析用这样的装置取代原有的实验方法,提高了模拟实验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很好的控制了实验过程中的干扰因素,如:阳光是像四面八方照射的,避免了用手电筒时的局限。
丹徒区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说明书
丹徒区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说明书学校丹徒实验学校教师解正平
一、教具名称
水的表面张力演示器
二、教材实验分析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第三课《神奇的水》,课文中的“会‘团结’的水”这部分是让学生了解水的表面张力现象。
教材中安排了两个实验,一是在1元硬币上滴水,二是往装满水的杯子里放回形针,通过这两个实验让学生发现水有表面张力并理解表面张力有多大。
三、材料与制作
1.材料与工具
材料:Φ1.5mm的铜丝65cm、Φ0.5mm的铜丝10cm、棉线30cm
工具:尖嘴钳
2.制作过程
①取Φ1.5mm的铜丝60cm平均分成三截,分别做成如图。
②把Φ0.5mm的铜丝10cm,套接在
③在两个
④再用Φ1.5mm的铜丝5cm,做成一个小环,把三个装置套在一起。
3.装置图
四、教具使用说明
本教具的制作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看到水的表面张力产生的力量。
使用前先配制吹泡泡的肥皂水,再准备一只酒精灯,一个回形针。
再把两个圆环分别放入肥皂水中,再用加热后的回形针,刺破一边或中间的泡泡膜,可以看到另一边的
或周围的泡泡膜会把棉线拉过去。
再把沾上肥皂水,用手把中间的细铜丝往下拉,再松手,可以看到细铜丝会往上缩,这也是表面张力产生的力量把它拉回去的。
五、效果分析
本教具把看不见的水的表面张力产生的力量变得看的见,比较直观形象,便于学生理解教材内容的难点,实验效果好。
教具制作所用材料易得,制作简单,造价低廉,结构简单,外形美观,易于操作。
有趣的不倒翁教案设计修订稿
有趣的不倒翁教案设计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WORD文档,可下载修改
脑动手去探究,从互联网上选取了大量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给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究获取科学知识,了解“解暗箱”的科学探究法,课堂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教学体会:通过教学实际,我感觉到在教学中,利用互联网搜索,确实非常方便。
现在的网络非常发达,网上的资源特别丰富,我们教师可以根据自己课堂教学的需要,随时在网上选取图片、视频、课件等可用的教学资源,这样就极大地减少了自己备课、查阅资料的时间,同时也没有了制作课件的麻烦,极大地方便了自己的课堂教学。
同时,我们的这些资源可以上传到网上,供其他教师使用,方便了教师之间的网上教研交流。
另外,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一一教给学生,但是,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课下利用互联网自己去搜索,去继续学习相关的知识,以此来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获取更丰富的知识。
总之,我觉的,“利用互联网搜索”进行教学,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对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效率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对于促进学生学习、开阔学生视野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去参与、推广和应用。
小学科学教具修订稿
模拟变质岩
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塑料垫板
观察矿物的颜色、透明度、光泽、硬度、形状
赤铁矿、石墨、方解石、白云母、方铅矿、石膏、滑石、小刀、钥匙、石英、萤石、放大镜
人体的司令部
味觉和嗅觉的联系
牛奶、醋、雪碧等不同味道的液体
理解阻力
研究如何减小物体的阻力
测力计、木板、毛巾、铅笔、橡皮泥、洗洁精(油)、饮料瓶、重物
制作降落伞
探究降落伞下降的快慢和哪些因素有关
50厘米长的线四段、手帕、金属夹子
调查与预测
对着间隔5厘米的两张纸用力吹气对着漏斗口吹气,乒乓球会怎样粉笔下落不容易破碎
两张纸漏斗、乒乓球粉笔、纸、塑料袋
苏教版科学小学五年级上册实验目录
试管、橡皮泥、植物油、根系发达的植物、水、直尺
水的毛细现象
烧杯、纸巾(或棉布条)、红墨水
水的表面张力
胶头滴管、硬币、热水、冷水、糖水、盐水、烧杯
水的溶解现象
烧杯、高锰酸钾、盐、面粉、细沙、玻璃棒
水有浮力
烧杯、钩码、橡皮泥、水槽
它们是什
么做的
比较纸的纵向横向结实度
报纸、作业纸、纸巾等不同质地的纸、放大镜
光线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激光笔(或手电筒)、塑料管、白纸
光线在水中延直线传播
激光笔、方形水槽、水
小孔成像
筒状纸盒、针、透明纸、剪刀、胶水
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纸、彩笔
制作潜望镜
硬纸盒、剪刀、小镜子两面
万花筒
纸筒、彩色纸屑、镜子、玻璃片、卡纸
研究透镜
凸透镜、凹透镜、蜡烛、激光笔
望远镜
凸透镜、凹透镜、纸筒
制造彩虹
水槽、平面镜、手电筒
巧用自制教具 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巧用自制教具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率2013论文评比巧用自制教具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率单位:河北省廊坊市大厂县邵府小学姓名:宋俊香邮编:065300内容摘要:打造高效课堂一直是教师们坚持不懈的追求,也是在课改中进行“减负”的一种重要途径,要想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就必须注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这就需要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自制教具以其直观形象、成本低廉等优点,在现在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巧用自制教具,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中,帮助他们在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新课程自制教具高效课堂打造高效课堂一直是教师们坚持不懈的追求,也是在课改中进行“减负”的一种重要途径,要想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就必须注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不但要改善学习方式,还倡导学生主动参入、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还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这就需要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自制教具以其直观形象、成本低廉等优点,在现在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自制教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望浓,好学、好问、好动手是他们天生的心理品质,他们对周围事物有强烈的敏感性和认识上的积极性,而这正是主的使用和读数时,就可以制作成水表刻度盘演示器,增大了可见度和直观性,克服了常见固定仪器的一些缺点,便于学生观察和读数。
这样的教学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体现了为学生创设教学情景的教学模式。
形象直观,教学效果达到极佳。
三、自制教具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科学课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自制教具活动满足了新课标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求,自制的科学教具、仪器一般都比较简单,其特点是就地取材、易制易修。
这一特点决定了它们在教学过程中大可以放心地让学生充分接触。
自制教具缺少工具,可以引导学生研究自制工具如:锤子、小钢锯及画线工具等。
小学科学:自制教学具
案例:斜面上的物体运动方式探究仪
--省三等奖
2、理清原理,正确设计
正确、科学的实验操作可以清晰地揭示要研 究的科学原理。课堂上要能正确、高效地引 导学生从实验中得出正确的科学原理,在设 计自制教学具前必须要深入研究,了解、理 清此实验的原理,从原理上反过来指导设计 自制教学具。
案例:浮标式水钟--省一等奖
--省二等奖
教具促进思维进阶:
常规:点燃蜡烛,热空气上升,旁边冷空气流过来补充,从而形成风。 (教材、课标要求学生达到的)
进阶:原来冷空气的位置,冷空气流走了,怎么办?又是谁来补充这年 地方的空间呢?
更远处的位置又是谁来补充?……可以不断延伸) 不断延伸的管道通过弯头改变方向,说明不同地方的空气也能流过来补
自制教学具
一、自制教学具的作用及意义
自制教具的意义
(自制)教学具是实验教学的需要 自制教学具是教学研究的需要 自制教学具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弥补了学校教学具配备上的不足 弥补了学校已有教具功能上的不足
自制教具的作用
使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从而帮助 学生更好地学习与理解
启迪师生的创新思维,锻炼师生的动手能力,培养 创新能力
案例:热传播演示套材
案例:能量转换装置
案例:数字显示、记忆合金金属条中热传递
探究仪
--省三等奖
5、关注学生思维,精准设计
教具要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能引导学生在 实验中思维不断得到提升与进阶,关注学生 的思维特点,利用教具能一步步操作的优势, 逐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进 阶。
案例:风的成因模拟仪
案例:空气占据空间演示套材
--省三等奖
案例:光的直线传播探究仪
3、触类旁通,巧妙设计
肖老师 平原县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说明书
平原县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说明书2012.4 单位_ 王庙镇苏集小学_____ 教师______肖瑞华_____一、教具名称:“斜面”实验装置二、教材实验分析:青岛版科学(五下)《斜面》一课,课本中利用两幅图画启发学生,当斜面在不同的高度和不同的长度情况下,提拉重物时弹簧秤的读数是否一样。
但是这样的实验有点缺憾:在对两个斜面省力情况进行比较时,由于不是同时进行实验的,所以提拉的力不能保持一致,而且提拉重物的速度也不能保持一致,这样就有点失去失实验严谨性。
还有学生只能通过数据或记忆印象来体验。
三、材料与制作:1.材料与工具:10×20cm的木板板一块、15cm的木棍两个、小车两个、弹簧两个、40cm的木板两个(做斜面用)、20cm的木板两个(做斜面用)、100克勾码若干,缝衣线两根、小滑轮一个、22厘米长的铁丝三根。
2.制作过程:(1)把两根木棍固定在木板上,木板上横穿三根不同高度的铁丝。
其中最低的一根上安一个小滑轮。
(2)木棍的顶端用铁丝固定一较粗的能转动的管子,管子上缠绕两根细绳(一根长、一根短)(3)四个长短不同的木板上标上统一刻度,其中长短各一个的一端固定一铁片,把铁片弯折。
(4)两根细绳的另一端分别拴上小车。
3.装置图(数码照片)四、教具使用说明:1、把两个不同长度的木板搭在同一铁丝上,两边分别把拴好的小车放在底端。
转动最上顶的粗管,两车在斜面上上行,注意观察两弹簧的长度。
发现长木板上的弹簧比短木板上的弹簧拉伸的要短,说明长木板省力,即同一高度,斜面越长,越省力。
2、把两个相同长度的木板搭在不同高度铁丝上,两边分别把拴好的小车放在底端。
转动最上顶的粗管,两车在斜面上上行,注意观察两弹簧的长度。
发现低的木板上的弹簧拉伸的要比高度木板上的弹簧拉伸的短。
即斜面长度相同,高度越低,越省力。
五、效果分析用这样的装置弥补原有的实验的不足,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到:斜面高度相同,长度长的省力;斜面长度相同,高度低的省力,从而让学生总结出:斜面越平缓,越省力;斜面越陡峭,越费力,材料简单、制作方便,提高了对比实验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避免了不同时进行实验带来的负面影响。
小学科学自制获奖教具
小学科学自制获奖教具篇一: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太阳和一、教具名称:“太阳和影子” 三合一实验装置二、教材实验分析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第一课“太阳和影子”一课,本课有三个活动,分别达到以下目的:1.认识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和高度变化;2.发现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3.模拟太阳视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引导发现规律。
观察太阳在天空中高度时教材设计的是叠拳法,拳头数就是太阳的高度,叠拳法由于学生本身主观性和拳头大小的差异,实验结果不统一,误差比较大。
观察太阳的位置时原有教具是在底盘前端放一个指南针,指南针四周标明东、南、西、北方向,物体再放另一处,分隔开来,个人觉得不如把物体放在中心,四周注明东、南、西、北方向比较符合学生平常的认知经验,也比较形象直观,不管好生、差生一眼能看明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
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实验目的是得出一天中,影子变化由长至短再至长,温度变化由低→高→低的的规律,教材设计2个活动,活动1.早晨,在校园里找一个物体,给它的影子做上记号。
下课的时候再去画一画。
由于场地不能专有,实验记录得不到保证,另外受到时间、课程设置的限制,实验并不顺利。
原有教具干脆没有活动1只测量影子的长度。
我认为活动1很重要,影子是随着时间变化的,每一节下课,把同一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画下来,进行比较,更能直观的得出同一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变化规律。
至于活动2.每到课间话画出白纸上铅笔影子,并在影子的顶端记下当时的温度和时间,完全可以在活动1的影子旁标上当时的温度和时间,合二为一!为了方便学生还可以集成电子表和温度计。
教材设计了模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实验,目的是得出太阳高度越高,影子越短;反之影子越长的规律,教材设计用手电筒代表太阳,竹篾代表太阳运动的轨迹,小标杆代表地球上能产生影子的物体。
实际是竹篾不容易找到,而且易变形,时间一长就发黄干枯,又不能重复使用。
小学科学实验课程自制教具的改进研究——以《肺是怎样呼吸的》为例
小学科学实验课程自制教具的改进研究——以《肺是怎样呼吸的》为例摘要:在小学科学的实验教学中,实验教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以杜威“做中学”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先分析自制教具的研究进展,并设计关于自制教具应用现状的调查问卷,结合郑州市部分学校的科学教师对自制教具的建议,指出可以从简便性、安全性和科学性三个原则来改进自制教具;最后以《肺是怎样呼吸的》为例,设计出五种改进方案,经过反复实验与比较,分别选择出适合学生制作的方案和适合教师演示的方案两种方案作为最终方案,并将两种方案应用到课堂中去,以促进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关键词:小学科学;自制教具;改进研究一、引言(一)研究背景及意义《中国大百科全书》对教具的定义是“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感知材料的实物、模型、图表等教学用具”,自制教具就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达到学生学习目标、提高教师课堂效率为目的,师生共同参与,挖掘身边材料,进行简单的设计制作和加工并应用到课堂中去的教学用具[1]。
自制教具可以弥补学校实验设备短缺陈旧等缺陷,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大自然,使科学实验更贴近生活,促进科学实验课程的发展]。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让他们参与设计制作自制教具,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概念,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设计和制作自制教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科学素养。
在2017年印发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鼓励教师收集和自制学具,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物质条件”。
2019年《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指出“开展优秀自制教具评选、鼓励教师自制实验教具”,可见国家大力倡导教师和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教具。
目前,面对实验设备短缺等问题,大多数教师未使用自制教具的方法,而是使用网络上的实验视频、动画、希沃白板或仿真虚拟实验等方法来解决问题。
这种方式没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只能被动地接受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
既不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也不利于加深学生对实验现象以及科学知识的深刻理解,未能突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相悖。
自制教具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自制教具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一、引言小学科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而教具则是加强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传统教具价格昂贵、内容单一,且不适应教学需求。
而自制教具具有价格低廉、易于制作和改进,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和理解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使得学生能够更深入全面地体验科学知识。
本论文旨在探讨自制教具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二、自制教具的优点1. 价格低廉自制教具的价格相比传统教具更为低廉。
传统教具往往需要制造商进行设计、制造、包装和运输等多项环节,从而造成较高的成本,而自制教具则是通过自行设计、采购、组装等环节制作而成,成本较低。
2. 易于制作和改进自制教具设计制作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学生自行思考和进行实践,能够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同时也在操作和调试自制教具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此外,自制教具还易于修改和改进,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进行一定的改进和优化,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教学需要。
3. 提高学习兴趣自制教具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学生在制作和使用自制教具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感受到科学中奥妙和乐趣,同时还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更好地吸收和掌握科学知识。
三、自制教具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自制教具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可以运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课堂引领自制教具能够在课堂上引领学生,让学生在教学的命题中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同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例如,在小学生物教学中,通过制作制作一些类似于化肥等肥料营养成分的饵料,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了解及营养成分对生物生长的关系,从而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
2. 课后拓展自制教具也可以在课后进行拓展。
例如,学生可以用制作的自制教具去探究和研究一些科学现象,如光学、声学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并发现在实际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也都与科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制教具名称
昼夜交替演示器
学校
团结小学
制日期
2016、10
制作成本
5.3元
使用的主要材料
地球仪、小电珠、电池、导线、开关、层板
自制教具介绍(原理及操作)
在五年级《科学》下册地球运动单元有《昼夜交替的解释》这一课时,为了让实验效果更加明显、生动,我制作了昼夜交替演示器的自制教具。
用有机板加工一个25*30*25的长方体,并在左右上面三面上加工四个圆孔(如图)
3、特点:
(1)改进型的风的形成演示箱有一个抽拉式门,更便于清洁、放置蜡烛;且四周上下透明,使学生更容易观察。
(2)改进型的风的形成演示箱在原有仪器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孔,不同位置的孔能演示不同角度的空气流动。
通过使用,教学效果明显,生动有趣。
风的形成演示箱使用说明
申请人单位:大坪小学填表时间:年11月2日
自制教具名称
风的形成演示箱改进型
使用学科
科学
制作人
童林伟
制成日期
2017、7
使用的主要材料及估价
废玻管、有机板等20元
教具的简单结构图及特点说明:(可附页)
1、原理:利用气压差使空气发生流动而形成风。
2、说明:
1、观察蜗牛的嘴和运动方式时,由于水晶板是透明的,当把蜗牛放上去以后,可以直接把蜗牛观察板拿起来从下面进行观察;
2、蜗牛在上面运动后,能够留下清晰的痕迹,易于学生进行观察;
3、蜗牛的赛跑可以通过3种方式解决,第一、在蜗牛观察板上雕刻有4个同心圆,把蜗牛放在圆心附近,哪只蜗牛最先跑出最大的一个圆圈,哪只蜗牛就取得胜利;第二、水晶板上有4根圆柱形的钢丝(等高),可以把蜗牛放在钢丝的底部,哪只蜗牛最先爬到钢丝的顶端,哪只蜗牛就取得胜利;第三、在钢丝的顶端有2根等长的毛线,把蜗牛放在毛线的一端,哪只蜗牛最先爬到毛线的另一端,哪只蜗牛就取得胜利。
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
团结小学自制教具统计
磁化现象演示器使用说明
自制教具名称
磁化现象演示器
学校
团结小学
制作人
李恒之
使用学科
科学
制成日期
2016、10
制作成本
0元
使用的主要材料
磁铁、废塑胶、细线、铁棒、铁屑
自制教具介绍(原理及操作)
小学科学课中有关于磁铁性质的实验,其中要求学生理解铁棒被磁化的不同方式,如果磁铁与铁棒的距离用手来控制,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磁铁离铁棒稍远,铁棒获得的磁性较弱,只吸起少许甚至不能吸起铁屑;磁铁离铁棒稍近,又容易一下子吸合在一起,削弱了该种磁化方式的说服力。
学校
制作人
唐光琴
使用学科
科学
制成日期
2017.3
制作成本
3元
使用的主要材料
水晶板、钢丝、毛线
自制教具介绍(原理及操作)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有观察《蜗牛》一课,教材中提到了观察蜗牛的嘴、运动方式、爬行的痕迹,以及蜗牛赛跑的活动,但在实际的操作中,都有一定的困难。
我通过用水晶板、钢丝、毛线(见图纸),制作出蜗牛观察板,较好的解决了以上难题:
教具制作时,我采用了用地球仪代替了原来常用的乒乓球球,地球仪可以较方便的转动,使演示效果更加的直观,解释昼夜交替的现象就更加的容易。
在使用时(暗室效果更佳),由于我采用了集成电池,直接按下开关,产生光源后,再转动地球仪,学生就可以较清楚的看到昼夜交替的现象了。
蜗牛观察板使用说明
自制教具名称
蜗牛观察板
我将该实验方法做了一些改进,磁铁由手操作改为用细线悬挂,通过调整悬线的长度,使磁体尽可能靠近而又不接触铁棒。由于磁铁的位置受到悬线的限制,。实验的时候,不论磁铁靠近或者离开铁棒,操作时均轻松自如,方便妥当。若使磁体做到后摆动(摆幅不宜过大),则磁体每摆到铁棒上方时,铁棒被标准化而吸起铁屑;磁体离开铁棒上方时,铁棒失去磁性,铁屑落下。磁体不断来回摆动,铁屑一上一下形同“跳舞”,从而将铁棒被磁化而具有磁性的现象生动有趣地演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