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工程实验报告经典控制部分 南理工

合集下载

南京理工大学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报告

南京理工大学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报告

《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报告姓名欧宇涵 914000720206周竹青 914000720215 学院教育实验学院指导老师蔡晨晓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2017年1月实验1: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学习构建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2、研究阻、容参数对典型环节阶跃响应的影响;3、学习典型环节阶跃响应的测量方法,并计算其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二、实验内容:完成比例环节、积分环节、比例积分环节、惯性环节的电路模拟实验,并研究参数变化对其阶跃响应特性的影响。

三、实验步骤与方法(1)比例环节图1-1 比例环节模拟电路图比例环节的传递函数为:K s U s U i O =)()(,其中12R RK =,参数取R 2=200K ,R 1=100K 。

步骤: 1、连接好实验台,按上图接好线。

2、调节阶跃信号幅值(用万用表测),此处以1V 为例。

调节完成后恢复初始。

3、Ui 接阶跃信号、Uo 接IN 采集信号。

4、打开上端软件,设置采集速率为“1800uS”,取消“自动采集”选项。

5、点击上端软件“开始”按键,随后向上拨动阶跃信号开关,采集数据如下图。

图1-2 比例环节阶跃响应(2)积分环节图1-3 积分环节模拟电路图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ST V V I I O 1-=,其中T I =RC ,参数取R=100K ,C=0.1µf 。

步骤:同比例环节,采集数据如下图。

图1-4 积分环节阶跃响应(3)微分环节图1-5 微分环节模拟电路图200KRV IVoC2CR 1V IVo200K微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K S T S T V V D D I O +-=1,其中 T D =R 1C 、K=12R R。

参数取:R 1=100K ,R 2=200K ,C=1µf 。

步骤:同比例环节,采集数据如下图。

图1-6 微分环节阶跃响应(4)惯性环节图1-7 惯性环节模拟电路图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为:1+-=TS K V V I O ,其中2T R C =,21RK R =-。

控制工程实验报告

控制工程实验报告

控制工程实验报告1. 引言控制工程是一门研究如何通过设计和操作系统来达到预期目标的学科。

实验是控制工程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控制理论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本实验报告旨在总结和分析在进行控制工程实验时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 实验背景本次实验旨在研究单输入单输出(SISO)的控制系统。

通过建模、设计和实施控制器,我们将探讨如何使系统达到期望的性能指标。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了控制工程中常用的方法和工具,如PID控制器、校正方法和稳定性分析等。

3. 实验目标本实验的主要目标是设计一个PID控制器来控制一个特定的系统,使其满足给定的性能要求。

具体目标如下: - 理解PID控制器的原理和工作方式; - 利用实验数据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 - 利用系统模型设计优化的PID控制器; - 分析和评估实验结果,判断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4. 实验过程实验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 4.1 建立系统模型首先,我们需要对所控制的系统进行建模。

使用传感器收集系统的输入和输出数据,并通过系统辨识方法分析这些数据,得到系统的数学模型。

常用的辨识方法包括最小二乘法和频域分析法。

4.2 设计PID控制器基于系统模型的分析,我们可以设计PID控制器。

通过调整PID控制器的参数,如比例增益、积分时间常数和微分时间常数,我们可以优化控制系统的性能。

4.3 实施控制器将设计好的PID控制器实施到实际系统中。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将传感器和控制器与被控对象连接,并配置合适的控制策略。

4.4 性能评估通过收集系统的输入和输出数据,并利用系统模型进行仿真和分析,我们可以评估控制系统的性能。

常见的评估指标包括超调量、上升时间和稳态误差等。

5.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 - PID控制器可以有效地控制被控对象,使其稳定在期望值附近; - 通过适当调整PID控制器的参数,我们可以优化控制系统的性能; - 预测模型与实际系统存在一定差异,可能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校正。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报告姓名::指导教师 5月南京理工大学 2015 年传感器、执行器实验实验二一、实验目的 1了解传感器、执行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它们在实际过程控制中的应用。

二、实验要求编程实现系统液位、温度、流量等模拟量的数据采集以及模拟量的输出。

三、实验步骤1、液位传感器的测试在水箱内按要求注入不同高度的纯净水,利用万用表和USB-4711A板卡的A/D 口分别测出液位传感器的输出电压,并在计算机内将电压转换成对应的高度。

将测量数据填入下表。

高250 mm200 mm150 mm100 mm50 mm0mm输-2.45.533.684.913.074.30万用表测量值(伏-2.45.563.714.324.923.09)口测量A/D192 296.48345.31444.92 393.36 246.88)(mm机内转换高度77.97% 130.21% 196.48% 393.76% 96.68% / 相对误差(%)相对误差(%)2.21%0.68%/1.17%4.68%8.76%)(消除仪器误差因为我们使用的实验仪器测高计有明显的机械误差,通过实际0mm时测量高度为192mm,表测电压为-2.4V。

所以实际相对误差应是消除高度计所造成的机械误差之后的值,一并在表中列出了。

2、温度传感器的测试用温度计测量出水温,同时利用万用表和USB-4711A板卡的A/D口测出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电压,并在计算机内将其转换成相应的温度。

将测量数据填入下表。

3、比例阀的控制比较机内控制电压与实际口输出控制电压,板卡的D/A通过四、思考题、用传感器测量过程变量的准确性如何?如果有误差,可以采取什么1 方法进行修正?答:在测量过程变量时大量被测量是随时间变化的动态信号,传感器的输入与输出信号是一个时间函数,随着输入信号变化,实际传感器输出与输入不具有相同时间函数,将会产生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随机误差可以采用统计学对于系统误差,可以采用差动法补偿来修正,中的方法如算数平均或求标准偏差。

控制工程实验报告

控制工程实验报告

图2-4 =1时的阶跃响应曲线
(3)当K 0.625时, 1,系统工作在过阻尼状态,它的单位阶跃响应 曲线和临界阻尼时的单位阶跃响应一样为单调的指数上升曲线,但后者 的上升速度比前者缓慢。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根据图2-2,调节相应的参数,使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将调节后的电路图画出,并标出所选各元器件的参数值。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分别画出比例、惯性、积分、比例微分环节的电子电路; 2、熟悉实验设备并在实验设备上分别联接各种典型环节; 3、按照给定的实验参数,利用实验设备完成各种典型环节的阶跃特性 测试,观察并记录其单位阶跃响应波形。
五、实验报告
1、画出四种典型环节的实验电路图,并标明相应的参数; 2、画出各典型环节的单位阶跃响应波形,并分析参数对响应曲线的影
4、各种长度联接导线。
三、实验原理
图2-1为二阶系统的原理方框图,图2-2为其模拟电路图,它是由惯
性环节、积分环节和比例环节组成,图中K=R2/R1, T2=R3C2。
T1=R2C1,
图2-1 二阶系统原理框图
图2-2 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
由图2-2求得二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
(2-1) 而二阶系统的标准传递函数为: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二阶模拟系统的组成;
2、 研究二阶系统分别工作在=1, 0< <1, 和 1三种状态下的单
位阶跃响应;
3、 分析增益K对二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超调量P、峰值时间tp
和调整时间ts。
二、实验仪器设备
1、控制理论电子模拟实验箱一台;
2、超低频慢扫描数字存储示波器一台;
3、数字万用表一只;
对比式(2-1)和式(2-2)得 。调节开环增益K值,不仅能改变系统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ωn和的

南京理工大学机电系统综合实验报告

南京理工大学机电系统综合实验报告

实验一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综合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单片机在数控系统中的应用,并根据相关知识绘制数控系统控制电路图。

学会设计键盘和显示电路的,掌握单片机扩充ROM和RAM的方法以及其他辅助功能的使用。

二、实验要求控制系统采用8位单片机,并在该系统下完成下列实验中的三个实验:(1)扩展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程序存贮器至少扩充16K,数据存储器至少扩充8K。

(2)设计显示电路和键盘电路显示电路至少由6个七段显示器组成,键盘至少由32个按键开关组成。

(3)扩充I/O 接口电路扩充I/O 接口电路包括:I/O接口的扩充、复位电路光电隔离电路、越界限位电路、报警电路等。

(4)其他辅助控制电路设计其他辅助控制电路包括:译码电路及其他控制电路。

(5)伺服系统控制电路设计伺服系统控制电路包括步进电机接口及驱动电路。

三、实验结果控制原理电路图如图1.1:图1.1 控制原理电路图(1)扩充ROM本次实验采用ATMEL 89c31单片机,因该单片机有128BRAM,内部无ROM,为了使其能正常工作,需要对其进行扩容。

EPROM选用的是2716共16K ROM,能够满足绝大部分的工作需要。

EPROM 与单片机之间需要有寄存器芯片做缓冲,故采用74LS373芯片连接单片机的P0口和2716的A0-A7口,片选信号CS接P2.7,设计不采用译码电路,直接用P2端口控制。

端口的连接情况如图1.2所示:图1.2 ROM的扩充(2)扩充RAM因8031只有128B的数据存储空间,显然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故选用外部存储器6264扩容。

6264共有64K的存储空间。

与扩充ROM类似,在单片机与6264之间也需要寄存器74LS373做缓冲。

各端口具体接线情况如图1.3所示:图1.3 RAM的扩充(3)显示器驱动部分送往显示器的数据需经过并行输入输出口8155和驱动器才能到达led 显示器。

8155的功能是将单片机内串行的数据集中后并行输出,因为经8155输出的信号都很微弱,所以需要驱动器放大这些信号,使其正常工作。

控制工程实验报告经典控制部分 南理工

控制工程实验报告经典控制部分 南理工

成绩:《控制工程基础》课程实验报告班级:111020021110200208 学号:姓名:汤国苑南京理工大学12月年20131《控制工程基础》课程仿真实验25分)已知某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如下(一、10?)G(s225ss??5 Simulink完成以下要求:借助MATLAB和转换成零极点形式的传递函数,判断开环系统稳定性。

把(1)G(s)程序:MATLABclear;num=[10];den=[1 5 25];sys=tf(num,den);[Z,P,K]=tf2zp(num,den)10零极点形式的传递函数:?s)(G).43301j?2.5?0j?(s2.5?4.4401)(s由于极点均在左半平面,所以开环系统稳定。

秒内的~10(2)计算闭环特征根并判别系统的稳定性,并求出闭环系统在0 脉冲响应和单位阶跃响应,分别绘出响应曲线。

10?s)T(闭环传递函数235?s?5s2特征方程35s)???5s(qs115?jj115?5?5?特征根?s?s2122由于根在左半平面,所以系统稳定。

用simulink仿真:脉冲响应:2阶跃响应:结果:3搭建系统并仿真,用示波器观Simulink当系统输入时,运用(3)t sin5)(rt察系统的输出,绘出响应曲线。

曲线:4(25分)某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二、??)G(s,100][0.1?频率范围2320?6?26ss6s?2342s?4?s?2?s3s。

Nyquist图)Bode1()绘制频率响应曲线,包括图和幅相曲线(Matlab语句:clear;num=[6 26 6 20];den=[1 3 4 2 2];sys=tf(num,den);bode(sys,{0.1,100})图:Bode52Matlab语句:clear;num=[6 26 6 20]; den=[1 3 4 2 2];sys=tf(num,den);[z , p , k] = tf2zp(num, den) nyquist(sys)图:Nyquist6判据判定系统的稳定性。

南理工单片机实验报告

南理工单片机实验报告

MCS-51单片机实验报告实验一P1口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P1口的使用方法;(2)学习掩饰子程序的编写和使用。

二、实验元件A T89C51、LED-YELLOW、SW-SPDT、CAP、CAP-ELEC、CRYSTAL、RES三、实验内容(1)P1口做输出口,接八只发光二极管,编程使发光管循环点亮;①硬件连接图由于受软件限制,无法通过调节晶振的频率来控制单片机的始终频率,只能通过调节单片机自身属性中的时钟频率来达到调节单片机时钟频率的目的,单片机默认的始终频率为12MHZ,将单片机的外部连接完成后,单击电气报告,经软件检查硬件连接无误之后即可开始编程。

②程序编写ORG 0SJMP STARORG 0030HSTAR: MOV P1,#1 ;点亮二极管D1LCALL DELAY ;调用延时子程序MOV P1,#2 ;点亮二极管D2LCALL DELAY ;调用延时子程序MOV P1,#4 ;点亮二极管D2LCALL DELAY ;调用延时子程序MOV P1,#8 ;点亮二极管D2LCALL DELAY ;调用延时子程序MOV P1,#10H ;点亮二极管D2LCALL DELAY ;调用延时子程序MOV P1,#20H ;点亮二极管D2LCALL DELAY ;调用延时子程序MOV P1,#40H ;点亮二极管D2LCALL DELAY ;调用延时子程序MOV P1,#80H ;点亮二极管D2LCALL DELAY ;调用延时子程序SJMP STAR ;循环DELAY: MOV R0,#5 ;延时子程序NEXT1: MOV R1,#200 ;延时时间约为0.2sNEXT2: MOV R2,#200NEXT3: NOPNOPNOPDJNZ R2,NEXT3DJNZ R1,NEXT2DJNZ R0,NEXT1RET ;返回主程序END创建新的源文件后,将程序输入源文件中,保存后选择全部编译,经软件检查程序无语法错误后即可单机运行按钮开始运行程序。

南昌大学控制工程实验报告

南昌大学控制工程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实验课程: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学生姓名:周栋学号:5902110054专业班级:热能101班实验一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与软件仿真研究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熟悉并掌握实验装置和上位机软件的使用方法。

2.通过实验熟悉各种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及其特性,掌握电路模拟和软件仿真研究方法。

二.实验内容1.设计各种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

2.完成各种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的阶跃特性测试,并研究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阶跃特性的影响。

3.在上位机界面上,填入各个环节的实际(非理想)传递函数参数,完成典型环节阶跃特性的软件仿真研究,并与电路模拟研究的结果作比较。

三.实验步骤1.熟悉实验箱,利用实验箱上的模拟电路单元,参考本实验附录设计并连接各种典型环节(包括比例、积分、比例积分、比例微分、比例积分微分以及惯性环节)的模拟电路。

注意实验接线前必须先将实验箱上电,以对运放仔细调零。

然后断电,再接线。

接线时要注意不同环节、不同测试信号对运放锁零的要求。

在输入阶跃信号时,除比例环节运放可不锁零(G可接-15V)也可锁零外,其余环节都需要考虑运放锁零。

2.利用实验设备完成各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的阶跃特性测试,并研究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阶跃特性的影响。

必须在熟悉上位机界面操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上位机提供的虚拟示波器与信号发生器功能。

以比例环节为例,此时将Ui连到实验箱 U3单元的O1(D/A 通道的输出端),将Uo连到实验箱 U3单元的I1(A/D通道的输入端),将运放的锁零G连到实验箱 U3单元的G1(与O1同步),并连好U3单元至上位机的并口通信线。

接线完成,经检查无误,再给实验箱上电后,启动上位机程序,进入主界面。

界面上的操作步骤如下:①按通道接线情况完成“通道设置”:在界面左下方“通道设置”框内,“信号发生通道”选择“通道O1#”,“采样通道X”选择“通道I1#”,“采样通道Y”选择“不采集”。

②进行“系统连接”(见界面左下角),如连接正常即可按动态状态框内的提示(在界面正下方)“进入实验模式”;如连接失败,检查并口连线和实验箱电源后再连接,如再失败则请求指导教师帮助。

南京理工大学电类综合实验报告

南京理工大学电类综合实验报告

题目: 电类综合实验报告院(系): 自动化学院专业年级: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研一)姓名: coolkid 学号: coolkid_idxx年x月x 日失真度测试实验摘要失真度表征一个信号偏离纯正弦信号的程度,是无线电信号的一个重要参数。

在无线电计量测试中,许多参数的准确测量都涉及失真度测量问题。

例如:在检定电压表、功率表和交流数字式电压表时,为了减小不同检波式仪表的波形误差、提高检定的准确度,就必须减小信号源的失真。

本次实验通过函数/任意波形发生器(EE1661)产生1MHZ的正弦波,基于FPGA开发板(DE2-115)和AD/DA板(THDB-ADA)设计数字化失真度测量仪,实现方法上采用加窗的FFT法。

在Quartus中工具栏里的signalTap观察记录相应的输出结果。

一.实验目的1.熟练掌握一种硬件描述语言,能用硬件描述语言实现较为复杂的时序逻辑电路;2.掌握失真度测量的原理,了解模拟法和数字化方法的优缺点,基于FPGA 设计数字化失真度测量仪;3.掌握EDA电路设计软化和电路仿真软件的使用,能够熟练运用FPGA的IP核来设计电路,增强时序电路的稳定性,提高设计效率。

二.实验内容本实验基于FPGA开发板(DE2-115)和AD/DA板(THDB-ADA)设计数字化失真度测量仪,实现方法上采用加窗的FFT法,其基本信号处理流程如图1所示。

被测信号AD采样加窗FFT求模找最大值对应的索引求基波功率和总功率计算失真度显示失真度图1 数字化失真度测量仪的流程图1、AD采样DE2-115提供三个50MHz时钟,利用任意一个时钟,通过PLL可以产生任意频率时钟提供给ADC作为采样时钟,AD采样得到14位偏移码,将高位取反即可得到信号的补码形式。

2、信号加窗选用汉宁窗或三角窗对AD采样信号做加权处理。

3、加窗后的信号做FFTAltera提供FFT的核,该核为串行输入串行输出,设置输入输出为自然数顺序。

控制工程实习报告

控制工程实习报告

控制工程实习报告一、引言控制工程是现代工程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其应用广泛涵盖了制造业、交通运输、能源系统等众多领域。

为了提高学生在控制工程方面的实践能力,我校设立了控制工程实习课程。

本实习报告就是基于我在实习期间的实际操作与体验,对这门课程进行总结和反思,以期对学科的进一步学习与应用能够有所帮助。

二、实习内容1. 实习项目:PID控制器调参与优化在实习期间,我与同学们一起进行了PID控制器调参与优化的实习项目。

我们首先了解了PID控制器的基本原理与算法,然后通过实际操控设备,对PID参数在不同控制单位下的作用进行了实际观察,并通过数据分析得出控制器的最佳参数。

2. 实习设备与工具为了完成我们的实习项目,我们使用了以下设备与工具:- 控制器:我们使用了一台先进的控制器设备,该设备具备了多种控制模式,能够灵活应对不同的控制需求。

- 传感器:为了获得控制设备的反馈信号,我们使用了传感器来监测设备的相关参数,如温度、压力等。

- 软件工具:我们使用了MATLAB等软件工具进行PID参数的计算与优化,并对实际运行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

三、实习过程与心得1. 实习过程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首先进行了理论学习,并对PID控制器的各种参数进行了了解与分析。

随后,我们开始实际操作设备,调整PID参数并记录数据。

通过多次试验与数据分析,我们逐渐掌握了PID控制器调参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最后,在实践操作中,我们成功找到了最佳的PID参数组合,并实现了对设备的良好控制。

2. 实习心得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刻认识到了控制工程在现代工程中的重要性。

掌握了PID控制器调参与优化的基本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在实践操作中的困难与挑战,如如何准确地选取PID参数、如何分析实际数据等。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与实践,才能够更好地应对。

四、实习总结与展望通过这次控制工程实习,我不仅在理论知识上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实际操作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能力。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报告姓名:指导教师:南京理工大学 2015 年 5月实验二传感器、执行器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传感器、执行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它们在实际过程控制中的应用。

二、实验要求编程实现系统液位、温度、流量等模拟量的数据采集以及模拟量的输出。

三、实验步骤1、液位传感器的测试在水箱内按要求注入不同高度的纯净水,利用万用表和USB-4711A板卡的A/D口分别测出液位传感器的输出电压,并在计算机内将电压转换成对应的高度。

将测量数据填入下表。

因为我们使用的实验仪器测高计有明显的机械误差,通过实际0mm时测量高度为192mm,表测电压为-2.4V。

所以实际相对误差应是消除高度计所造成的机械误差之后的值,一并在表中列出了。

2、温度传感器的测试用温度计测量出水温,同时利用万用表和USB-4711A板卡的A/D口测出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电压,并在计算机内将其转换成相应的温度。

将测量数据填入下表。

3、比例阀的控制通过USB-4711A板卡的D/A口输出控制电压,比较机内控制电压与实际输出电压,并将结果填入下表。

四、思考题1、用传感器测量过程变量的准确性如何?如果有误差,可以采取什么方法进行修正?答:在测量过程变量时大量被测量是随时间变化的动态信号,传感器的输入与输出信号是一个时间函数,随着输入信号变化,实际传感器输出与输入不具有相同时间函数,将会产生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对于系统误差,可以采用差动法补偿来修正,随机误差可以采用统计学中的方法如算数平均或求标准偏差。

实验三 系统动态特性的测试一、实验目的学习单容对象动态特性的实验测定方法。

二、实验要求通过实验的方法建立液位对象的过程数学模型。

三、实验步骤利用液位对象的液位与输出流量的关系建立其模型 ⑴ 测试系统结构如图3-1所示。

图3-1 利用液位—输出流量关系建立模型的实验原理图⑵ 原理对于液位系统,根据动态物料平衡关系有dt hd A Q Q O i ∆=∆-∆ 式 3-1式中: i Q —输入流量; O Q —输出流量; h —液位高度; A —水箱截面积;i Q ∆、O Q ∆、h ∆分别为偏离某一平衡状态0i Q 、0O Q 、0h 的增量。

南理工 机械院 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报告

南理工 机械院 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报告

实验1 模拟控制系统在阶跃响应下的特性实验一、实验目的根据等效仿真原理,利用线性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分立元件构成电子模拟器,以干电池作为输入信号,研究控制系统的阶跃时间响应。

二、实验内容研究一阶与二阶系统结构参数的改变,对系统阶跃时间响应的影响。

三、实验结果及理论分析1.一阶系统阶跃响应a.电容值1uF,阶跃响应波形:b.电容值2.2uF,阶跃响应波形:c. 电容值4.4uF ,阶跃响应波形:2. 一阶系统阶跃响应数据表电容值 (uF ) 稳态终值U c (∞)(V ) 时间常数T(s) 理论值 实际值 理论值 实际值 1.0 2.87 2.90 0.51 0.50 2.2 2.87 2.90 1.02 1.07 4.42.872.902.242.06元器件实测参数U r = -2.87VR o =505k ΩR 1=500k ΩR 2=496k Ω其中C R T 2=r c U R R U )/()(21-=∞误差原因分析:①电阻值及电容值测量有误差;②干电池电压测量有误差;③在示波器上读数时产生误差;④元器件引脚或者面包板老化,导致电阻变大;⑤电池内阻的影响输入电阻大小。

⑥在C=4.4uF的实验中,受硬件限制,读数误差较大。

3.二阶系统阶跃响应a.阻尼比为0.1,阶跃响应波形:b.阻尼比为0.5,阶跃响应波形:c.阻尼比为0.7,阶跃响应波形:d.阻尼比为1.0,阶跃响应波形:4.二阶系统阶跃响应数据表ξR w(Ω)峰值时间t p(s)U o(t p)(V)调整时间t s(s)稳态终值U s(V)超调(%)M p震荡次数N0.1 454k 0.3 4.8 2.8 2.95 62.7 60.5 52.9k 0.4 3.3 0.5 2.95 11.9 10.7 24.6k 0.4 3.0 0.3 2.92 2.7 11.02.97k 1.0 2.98 1.0 2.98 0 0四、回答问题1.为什么要在二阶模拟系统中设置开关K1和K2,而且必须同时动作?答:K1的作用是用来产生阶跃信号,撤除输入信后,K2则是构成了C2的放电回路。

IO口控制实验,单片机,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实验报告

IO口控制实验,单片机,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实验报告

单片机实验报告实验名称:I/O口控制实验姓名:学号:班级:通信时间:2013.11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电光系一、实验目的1、Keil C51软件的介绍,Proteus软件的应用,及结合使用。

2、学习I/O的使用;3、学习延时子程序的编写和使用;4、掌握单片机编程器使用和芯片烧写方法。

二、实验原理1、灯闪烁实验(1)电路原理图如图3.1.1所示。

在P1.0端口上接一个发光二极管L1,使L1在不停地一亮一灭,一亮一灭的时间间隔为0.2秒。

电路原理图如图3.1.1所示。

图3.1.1 P1.0口闪烁实验电路原理图(2)系统板上硬件连线把“单片机系统”A2区的J61接口的P1.0~P1.6端口与D1区的J52接口相连。

(3)程序设计流程本实验程序设计可参考程序流程图3.1.2开始P1.0输出“0”LED灯亮延时0.2秒P1.0输出“1”LED灯熄灭延时0.2秒图3.1.2 程序流程图2、广告流水灯实验(1)做单一灯的左移右移,硬件电路如图3.1.3所示,八个发光二极管L1-L8分别接在单片机的P1.0-P1.7接口上,输出“0”时,发光二极管亮,开始时P1.0→P1.1→P1.2→P1.3→┅→P1.7→P1.6→┅→P1.0亮,重复循环。

图3.1.3 P1口广告流水灯实验电路原理图(2)系统板上硬件连线把“单片机系统”A2区的J61接口的P1.0~P1.6端口与D1区的J52接口相连。

要求:P1.0对应着L1,P1.1对应着L2,……,P1.7对应着L8。

(3)程序设计流程本实验程序设计可参考程序流程,如图3.1.4所示开 开R2 开开8开ACC 开开FEHP1=ACC 开开0.2开ACC 开开开开开R2=R2-1开开R2=0开开开开图3.1.4 广告流水灯实验流程图3、模拟开关实验(1)监视开关K1(接在P3.0端口上),用发光二极管L1(接在单片机P1.0端口上)显示开关状态,如果开关合上,L1亮,开关打开,L1熄灭。

2020控制工程原理实验报告

2020控制工程原理实验报告

(理工类)课程名称:控制工程原专业班级:17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学生学号: 1704021025 学生姓名:吴林凌所属院部:机电工程学院指导教师:刘祥建20 19 ——20 20 学年第二学期金陵科技学院教务处制实验项目名称:Matlab软件使用及典型控制系统建模实验学时: 2 同组学生姓名:实验地点: C306 实验日期: 2020.5.5 实验成绩:批改教师:批改时间:一、实验目的和要求目的:1. 学习 Matlab 的数据表示、基本运算和程序控制语句。

2. 学习用 Matlab创建控制系统模型。

要求:1. 掌握 Matlab 软件使用的基本方法。

2. 掌握用 Matlab产生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

3. 记录程序和运行结果。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电脑、Matlab软件三、实验过程(1)用Matlab 软件显示如下传递函数的有理多项式模型和零极点增益模型。

(2)用Matlab 软件显示如下传递函数方框图的有理多项式模型和零极点增益模型。

四、实验数据1、实验内容(1)程序及结果记录。

程序有理多项式模型>>num=[12,24,0,20],den=[2 4 6 22];>>sys=tf(num,den)num=[1,3,2,1,1],den=[1,4,3,2,3,2];sys1=tf(num,den)sys=zpk(sys1) 零极点增益模型2、实验内容(2)程序及结果记录。

程序有理多项式模型num1=10;den1=[1,2,0];num2=[5,7];den2=[1,4,2,5];[num,den]=series(num1,den1,num2,den2);sys=tf(num,den)num1=10;den1=[1,2,0];num2=[5,7];零极点增益模型den2=[1,4,2,5];[num,den]=series(num1,den1,num2,den2);sys=tf(num,den)sys1=zpk(sys)实验项目名称:系统时间响应分析仿真实验学时: 2 同组学生姓名:实验地点: C306实验日期: 2020.5.7 实验成绩:批改教师:批改时间: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 学习瞬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σ、ts、tp)。

南京理工大学现代控制实验报告(倒立摆实验)

南京理工大学现代控制实验报告(倒立摆实验)

倒立摆控制系统实验报告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同组人:指导老师:_________2014年4月实验一建立一级倒立摆的模型1. 实验目的建立一级倒立摆系统的数学模型,并进行Matlab仿真。

2 .实验内容写出系统的传递函数与状态空间方程,并用Matlab进行仿真3 .实验步骤实际系统参数如表1.1所示变■&变量名变量参数M小车盛量L32 Kg Hi摆杆质量0.132 Kg b小车摩擦系数(LI X/m/sec I摆杆转动轴心到杆质心的长度0.27 mI F摆杆惯量加在小车上的力0.1XJ32 kgm2X小年位置0摆杆与垂直向下方向的夹角T采样时间0.02 ser表1.1:系统参数表实验步骤如下:(1)将数据代入公式,求出系统的传递函数;2) 将数据代入公式,求出系统的状态空间方程;( 3)将实际系统的状态空间方程转化为传递函数,与 1 进行比较( 4)求出传递函数的极点和状态方程A 的特征值,进行比较;( 5)进行系统开环脉冲响应和阶跃响应的Matlab 仿真。

4.实验代码系统传递函数gs(输出为摆杆角度)和gspo(输出为小车位置)构建:M=1.32;m=0.132;b=0.1;l=0.27;I=0.0032;g=9.8;T=0.02;q=(M+m)*(l+m*L2)-(m*IF2num=[m*l/q 0];den=[1 b*(I+m*I A2)/q -(M+m)*m*g*l/q -b*m*g*l/q];gs=tf(num,den)numpo=[(I+m*lA2)/q 0 -m*g*l/q];dempo=[1 b*(I+m*lA2)/q -(M+m)*m*g*l/q -b*m*g*l/q 0]; gspo=tf(numpo,dempo)相应的状态方程为:p=I*(M+m)+M*m*lA2;A=[0 1 0 0;0 -(I+m*lA2)*b/p mA2*g*lA2/p 0;0 0 0 1;0 -m*b*l/p m*g*l*(M+m)/p 0]; B=[0;(I+m*lA2)/p;0;m*l/p];C=[1 0 0 0;0 0 1 0];D=0;sys=ss(A,B,C,D)实际系统仿真:1)由系统传递函数仿真系统开环脉冲响应:t=0:T:5;y1=impulse(gs,t);y2=impulse(gspo,t);figure(1);plot(t,y2,'b',t,y1,'r');xlabel('t/s');ylabel('Position/m or Angle/rad'); axis([0 2 0 80]); legend ('Car Position','Pendulum Angle');2)由状态方程求系统开环脉冲响应:t=0:T:5;y=impulse(sys,t);figure(2);plot(t,y(:,1),t,y(:,2),'r');xlabel('t/s');ylabel('Position/m or Angle/rad');axis([0 2 0 80]);legend('Car Position','Pendulum Angle');将状态方程转换为传递函数gs0: gs0=tf(sys);3) 由传递函数求系统的开环阶跃响应:t=0:T:5;y1=step(gs,t);y2=step(gspo,t);figure(3);plot(t,y2,'b',t,y1,'r');axis([0 2.5 0 80]);xlabel('t/s');ylabel('Position/m or Angle/rad'); legend('Car Position','Pendulum Angle');4) 由状态空间方程求系统的开环阶跃响应:t=0:T:5;y=step(sys,t);figure(4);plot(t,y(:,1),t,y(:,2),'r');xlabel('t/s');gs gspogs 二ylabel('Positi on/m or An gle/rad'); axis([0 2.5 0 80]);lege nd('Car Positi on ','Pe ndulum An gle');5 .系统的传递函数和状态方程5.1给出系统的传递函数和状态方程在Matlab 的Comma nd Win dow 内运行上面的源程序,会得出系统的传递函_2.054s =s 3 + 0.07391s 2- 29 23s - 2.013_ _______ 0.7391s 2- 20.13 =s 4 + 0.07391s 3- 29.23s 2- 2.013s以及状态方程sys(A,B,C,D):0 1 0 0 A = 0 -0.073910.7175 0 0 0 0 1 0 -0.205429.23B : = 0.7391n0 2.054C = 1 0 0 00 0 1 05.2将实际系统的状态空间方程转化为传递函数:____________ 2.054ss 3+ 0.07391s 2 - 29.23s - 2.013gspo '-16=0.7391s2+ 6.565 X10 s- 20.13=s4+ 0.07391s 3 - 29.23s2- 2.013s0.7391s2- 20.13s4 + 0.07391s 3 - 29.23s2- 2.013s可见,由实际系统的状态空间方程转化为的传递函数与仿真的传递函数相一致5.3传递函数极点和系统状态矩阵A的特征值:传递函数gspo的极点:Po = 05.4042-5.4093-0.0689系统状态矩阵A的特征值:E = 0-0.0689-5.40935.4042可见A的特征值与传递函数gspo的极点一致6 .系统开环响应曲线6.1由系统传递函数所得系统开环脉冲响应和阶跃响应由系统传递函数求得开环脉冲响应曲线如下图 1.1所示,开环阶跃响应曲线如下图1.2所示ao图1.1开环脉冲响应曲线PeB UIAJ2-SQIX图1.2开环阶跃响应曲线e c gn6.2由系统状态方程所得系统开环脉冲响应和阶跃响应由系统状态方程所得开环脉冲响应曲线如下图1.3所示,开环阶跃响应曲线如下图1.4所示。

南理工单片机实验报告

南理工单片机实验报告

南理⼯单⽚机实验报告单⽚机实验报告姓名:学号:指导⽼师:其他⼩组成员:实验⼀、P1⼝实验⼀、实验题⽬(1)利⽤查表指令控制P1⼝输出,实现流⽔灯先左移后右移并循环进⾏。

(2)设ACC的初值为10101010,利⽤循环移位指令,将ACC的每⼀位数据移到CY中,并从P1.0⼝输出CY中的数据,并循环进⾏。

⼆、实验⽬的(1)学习P1⼝的使⽤⽅法;(2)学习延时⼦程序的编写和使⽤⽅法;(3)学习查表指令和循环移位指令的使⽤⽅法。

三、实验元件(1)AT89C51、LED-YELLOW、LED-BLUE、LED-RED、RED-GREEN、RESPACK-8。

(2)AT89C51、LED-YELLOW、RES。

四、硬件设计(1)五、程序流程图1.建⽴数据表格2.建⽴坐标指向表格⾸地址3.对所指数进⾏读取并加以显⽰4.指向坐标加⼀指向下⼀地址5.回到3六、汇编程序查表法控制流⽔灯:ORG 0000H ;汇编起始地址0000HSJMP MAINORG 0030HMAIN:MOV DPTR , @TABLE ;表⾸址送DPTRLOADTABLE: CLR AMOVC A, @DPTR+A ;查表CJNE A,#88H, DISPLAYJMP MAINDISPLAY: MOV P1 , A ;ACC数据送P1⼝显⽰CALL DELAYINC DPTRJMP LOADTABLETABLE: ;数据表格DB 0FEH,0FDH,0FBH,0F7H,0EFH,0DFH,0BFH,07FH ;左移DB 07FH,0BFH,0DFH,0EFH,0F7H,0FBH,0FDH,0FEH ;右移DB 88H ;结束码DELAY: MOV R4,#4 ;延时⼦程序LP1: MOV R5,#255LP2: MOV R6,#255LP3: DJNZ R6,LP3DJNZ R5,LP2DJNZ R4,LP1RETEND七、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法怎样进⾏信号的循环:可对A的⼤⼩进⾏判断来确定右移是否完成,当右移完成后对A进⾏清零处理。

控制系统实习报告总结

控制系统实习报告总结

控制系统实习报告总结首先,我要感谢学校和实验室提供这次控制系统实习的机会,让我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能够通过实践加深对控制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这次实习,不仅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也锻炼了我的解决问题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实验室的控制系统项目,主要是基于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工控机的自动化控制系统。

实习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理论学习阶段在实习开始前,我们首先进行了控制理论的学习,包括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

通过学习,我对控制系统的原理和算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后续的实践操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设备认识和操作阶段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们开始接触各种控制设备,包括PLC、变频器、传感器等。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习了这些设备的结构和原理,并进行了实际的操作练习。

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我对控制系统的硬件有了直观的认识,并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能。

三、控制系统设计和实施阶段在掌握了基本的设备操作技能后,我们开始进行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施。

这一阶段,我们需要根据实际的需求,设计合适的控制算法,并利用PLC和工控机来实现。

在设计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快速性和精确性等性能指标,并能够根据这些指标进行参数调整。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很多问题,但通过团队的协作和导师的指导,我们逐一解决了这些问题,最终完成了控制系统的搭建。

四、系统调试和优化阶段控制系统搭建完成后,我们需要进行调试和优化。

这一阶段,我们通过实际运行,发现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调整。

通过不断的调试和优化,我们最终使系统运行稳定,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学到了控制系统的理论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我认识到,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施,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持,还需要良好的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了工程实践的艰辛和乐趣,更加坚定了我继续学习和深入研究的决心。

控制工程实验报告

控制工程实验报告

实验一、实验装置的基本操作与仪表调试一、实验目的1、了解本实验装置的结构与组成。

2、掌握压力变送器的使用方法。

3、掌握实验装置的基本操作与变送器仪表的调整方法。

二、实验设备1、THKGK-1型过程控制实验装置GK-02 GK-03 GK-04 GK-072、万用表一只三、实验装置的结构框图图1-1、液位、压力、流量控制系统结构框图四、实验内容1、设备组装与检查:1)、将GK-02、GK-03、GK-04、GK-07挂箱由右至左依次挂于实验屏上。

并将挂件的三芯蓝插头插于相应的插座中。

2)、先打开空气开关再打开钥匙开关,此时停止按钮红灯亮。

3)、按下起动按钮,此时交流电压表指示为220V,所有的三芯蓝插座得电。

4)、关闭各个挂件的电源进行连线。

2、系统接线:1)、交流支路1:将GK-04 PID调节器的自动/手动切换开关拨到“手动”位置,并将其“输出”接GK-07变频器的“2”与“5”两端(注意:2正、5负),GK-07的输出“A、B、C”接到GK-01面板上三相异步电机的“U1、V1、W1”输入端;GK-07 的“SD”与“STR”短接,使电机驱动磁力泵打水(若此时电机为反转,则“SD”与“STF”短接)。

2)、交流支路2:将GK-04 PID调节器的给定“输出”端接到GK-07变频器的“2”与“5”两端(注意:2正、5负);将GK-07变频器的输出“A、B、C”接到GK-01面板上三相异步电机的“U2、V2、W2”输入端;GK-07 的“SD”与“STR”短接,使电机正转打水(若此时电机为反转,则“SD”与“STF”短接)。

3、仪表调整:(仪表的零位与增益调节)在GK-02挂件上面有四组传感器检测信号输出:LT1、PT、LT2、FT(输出标准DC0~5V),它们旁边分别设有数字显示器,以显示相应水位高度、压力、流量的值。

对象系统左边支架上有两只外表为蓝色的压力变送器,当拧开其右边的盖子时,它里面有两个3296型电位器,这两个电位器用于调节传感器的零点和增益的大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绩:
《控制工程基础》课程实验报告
班级:11102002
学号:1110200208
姓名:汤国苑
南京理工大学
2013年12月
《控制工程基础》课程仿真实验
一、 已知某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如下 (25分)
2
10
()525
G s s s =
++ 借助MATLAB 和Simulink 完成以下要求:
(1) 把G(s)转换成零极点形式的传递函数,判断开环系统稳定性。

MATLAB 程序: clear; num=[10]; den=[1 5 25]; sys=tf(num,den); [Z,P,K]=tf2zp(num,den)
零极点形式的传递函数: )
43301.05.2)(4401.45.2(10
)(j s j s s G ++-+=
由于极点均在左半平面,所以开环系统稳定。

(2) 计算闭环特征根并判别系统的稳定性,并求出闭环系统在0~10秒内的
脉冲响应和单位阶跃响应,分别绘出响应曲线。

闭环传递函数 35510
)(2++=s s s T
特征方程355)(2++=s s s q 特征根 211551j s +-=
2
115
52j s --= 由于根在左半平面,所以系统稳定。

用simulink 仿真: 脉冲响应:
结果:
012345678910 -0.04
-0.02
0.02
0.04
0.06
0.08
0.1
仿真时间(s)


阶跃响应:
结果:
123
45678910
0.050.10.150.20.250.30.350.4仿真时间(s )
幅值
(3) 当系统输入()sin5r t t 时,运用Simulink 搭建系统并仿真,用示波器观
察系统的输出,绘出响应曲线。

曲线:
二、 (25分)某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32432
626620
()3422
s s s G s s s s s +++=++++ 频率范围[0.1,100]ω∈ (1) 绘制频率响应曲线,包括Bode 图和幅相曲线(Nyquist 图)。

Matlab 语句: clear;
num=[6 26 6 20]; den=[1 3 4 2 2]; sys=tf(num,den); bode(sys,{0.1,100}) Bode 图:
Matlab语句:
clear;
num=[6 26 6 20];
den=[1 3 4 2 2];
sys=tf(num,den);
[z , p , k] = tf2zp(num, den) nyquist(sys)
Nyquist图:
(2)根据Nyquist判据判定系统的稳定性。

P=0 N=0 Z=P+N=0 所以系统稳定
以及幅值裕度与相位裕度。

(3)根据Bode图求出系统的截止频率
c
Matlab语句:
clear;
num=[6 26 6 20];
den=[1 3 4 2 2];
sys=tf(num,den)
margin(sys)
图形:
-
30
-20-1001020
30M a g n i t u d e (d B )10
-210
-1
10
10
1
10
2
-180
-135-90
-450P h a s e (d e g )
B ode D i agr am
G m = I nf , P m = 82.8 deg (at 6.87 r ad/s)
Fr equency (r ad/s)
由图可得截止频率 =6.87rad/s ,幅值裕度无穷大,相位裕度为82.8deg
三、 (25分)某单位负反馈系统如下图所示,
(1) 当比例控制器增益K =1时,在Simulink 中搭建系统,当输入为阶跃函
数时,用示波器观察系统的输出,绘出响应曲线,并求出系统在阶跃输入下的超调量(% )和峰值时间(p t )。

Simulink 仿真:
结果:
123
45678910
00.10.20.30.4
0.5
0.6
0.7
仿真时间(s )
幅值
求超调量和峰值时间: 程序如下: num=[10]; den=[1 5 10];
[num2,den2]=cloop(num,den,-1) sys2=tf(num2,den2); [y,t,x]=step(sys2) mp=max(y); tp=spline(y,t,mp) cs=length(t);
yss=y(cs) ct=(mp-yss)/yss 结果:
系统阶跃响应的超调量 为11.84%。

系统的峰值时间tp 为0.8393s
(2) 绘制当0K =→∞变化时,闭环系统的根轨迹。

Matlab 语句: clear; num=[10]; den=[1 5 10]; sys=tf(num,den); [r,K]=rlocus(sys) rlocus(sys) 根轨迹图:
(3) 根据以上根轨迹,为使闭环系统在阶跃输入下超调量%30%<σ且稳态
误差2.0<ss e ,确定控制器增益K 的范围。

由稳态误差公式1
κ1
e +=
ss 可知,要使ess<0.2,则K>4。

而由下图可知,当K=3.92时, %σ=30.2% >30% 且σ随K 增大而增大,所以不存在符合的K 值。

四、 (25分)若某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0.51)
K G s s s s =++ (1) 借助MATLAB 和控制工具箱设计串联滞后校正网络,使校正后系统的
静态速度误差系数3v K =,且相角裕度不低于045。

由题意得K=3,取相角裕度为50,利用matlab 画出bode 图
Matlab 程序:
clear;
num=[3];
den=[0.5 1.5 1 0];
sys=tf(num,den);
margin(sys)
Bode 图:
由上图得20log α=14.5→α=5.309 , z=0.1*0.491=0.0491 , p=z/α=0.00924
矫正后开环传递函数为1)0.00924s 1)(1)(0.5s s(s 1)0.0491s 3(
++++=)(s G 验证此时的相位裕度和幅值裕度。

Matlab 程序如下:
num=[3];
den=[0.5 1.5 1 0];
[num2,den2]=series(num,den,[20.367 1],[108.225 1]);
G1=tf(num,den);
G2=tf(num2,den2);
figure(2);
margin(G1);
grid on
hold on
margin(G2);
grid on
hold on
[Gm1,Pm1,Wcg1,Wcp1]=margin(G1)
[Gm2,Pm2,Wcg2,Wcp2]=margin(G2)
结果如下:
此时相角裕度为45度,符合要求。

(2)绘制系统在校正前后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计算校正前后的时域性能指标t t t 等)并进行对比分析。

(,,,%
r p s
校正前的单位阶跃响应:
Matlab程序如下:
num=[3];
den=[0.5 1.5 1 0];
G1=tf(num,den);
step(feedback(G1,1),10)
grid on
结果如下:
可见峰值时间t p为2.53s,由于响应不稳定所以无超调量和调节时间
校正后:
Matlab程序如下:
num=[3];
den=[0.5 1.5 1 0];
[num2,den2]=series(num,den,[20.367 1],[108.225 1]); G2=tf(num2,den2);
step(feedback(G2,1))
grid on
结果如下:
p r
间t s为27.5s。

由此可看出,采用串联滞后网络校正系统后截止频率变小,单位阶跃响应的峰值时间增大,并且响应变为稳定。

实验总结:
通过matlab仿真实验,我对于经典控制理论这门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体悟。

学会了如何利用matlab工具设计开环与闭环系统,如何画出它们的Bode图和在各种输入量下的响应曲线,如何设计串联超前和滞后网络来满足系统传递函数需要达到的要求。

同时我也体会到了matlab强大的运算能力。

此次实验,提高了我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我受益匪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