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乘数资料

合集下载

货币(政策)乘数效应

货币(政策)乘数效应

货币(政策)乘数效应货币乘数是基础货币与货币供应量扩张关系的数量表现,即中央银行创造或缩减一单位的基础货币货币供应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

完整的货币(政策)乘数的计算公式是:k=(Rc+1)/(Rd+Re+Rc)。

其中Rd、Re、Rc分别代表法定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和现金比率。

而货币(政策)乘数的基本计算公式是:货币供给/基础货币。

货币供给等于通货(即流通中的现金)和活期存款的总和;而基础货币等于通货和准备金的总和。

银行提供的货币和贷款会通过数次存款、贷款等活动产生出数倍于它的存款,即通常所说的派生存款。

货币乘数的大小决定了货币供给扩张能力的大小。

而货币乘数的大小又由以下四个因素决定:(1)法定准备金率。

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均由中央银行直接决定。

通常,法定准备金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反之,货币乘数越大。

(2)超额准备金率。

商业银行保有的超过法定准备金的准备金与存款总额之比,称为超额准备金率。

显而易见,超额准备金的存在相应减少了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因此,超额准备金率与货币乘数之间也呈反方向变动关系,超额准备金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反之,货币乘数就越大。

(3)现金比率。

现金比率是指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

现金比率的高低与货币需求的大小正相关。

因此,凡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都可以影响现金比率。

例如银行存款利息率下降,导致生息资产收益减少,人们就会减少在银行的存款而宁愿多持有现金,这样就加大了现金比率。

现金比率与货币乘数负相关,现金比率越高,说明现金退出存款货币的扩张过程而流入日常流通的量越多,因而直接减少了银行的可贷资金量,制约了存款派生能力,货币乘数就越小。

(4)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间的比率。

由于定期存款的派生能力低于活期存款,各国中央银行都针对商业银行存款的不同种类规定不同的法定准备金率,通常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要比活期存款的低。

这样即便在法定准备金率不变的情况下,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间的比率改变也会引起实际的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改变,最终影响货币乘数的大小。

货币乘数——精选推荐

货币乘数——精选推荐

货币乘数提到货币乘数,就要先从银⾏的货币创造开始谈起,⽽货币创造⼜要先说银⾏的的部分准备⾦制度。

银⾏是以盈利为⽬的的企业,之所以吸引存款是要把存款以⾼于存款利率的价格贷出,赚的是存贷利差。

所以银⾏不可能把所有的钱搁在⼿⾥,等储户来取钱。

但也要预留⼀部分以防提取。

这就是银⾏的部分准备⾦制度。

国家规定的有个法定准备⾦率纪为rr,也就是银⾏的准备⾦率不得低于这个数。

那么假设某⼈甲存⼊A银⾏1000元,法定准备⾦率为20%,则银⾏A留下200做准备⾦,将800贷出给⼄。

⼄将这800元存⼊银⾏B,银⾏B将160元留作准备⾦,贷出640元给丙。

如此循环下去,银⾏中的存款就多倍的被创造。

⼀共是1000 * 1 / 20%(等⽐数列求和1000+800+640+...)当然银⾏的信誉不同,⾯临的提款的压⼒也不同,所以不妨银⾏还要多放⼿⾥⼀些钱,这些超出的货币和银⾏总资产之⽐就是超额准备⾦率,记为e,那么显然货币被创造的总是就变成1000*1/(20%+e)当然⾮⽀票存款如活期和定期的存款和⽀票存款⾯临的提款压⼒也不⼀样,那他们的法定存款准备⾦率也就不⼀样,⼀般⾮⽀票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备⾦率要低。

假设⾮⽀票存款与⽀票存款之⽐为t,⾮⽀票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备⾦率为RR,则记⼊⾮⽀票存款分母上要加上RR*t。

⽽且⼈们不可能把所以的现⾦存⼊,⽽要留下部分现⾦,则留下的现⾦和⽀票存款之⽐为c的话,也称为现⾦漏损率,则分母上再要加⼀个c。

基础货币就是流程中的现⾦加上银⾏⾥的准备⾦,记为C+R,货币供给M就是流通中的现⾦加上银⾏⾥的⽀票存款(这⾥指侠义货币M1)记为C+D,那么货币乘数定义为货币供给⽐上基础货币记为m,则m=(C+D)/(C+R),这⾥R=D rr(⽀票存款法定准备⾦)+D**RR t(⾮⽀票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备⾦)+D e(⽀票存款的超额存款准备⾦)且C/D=c(现⾦漏损率),则m=(1+c)/rr+RR t+e+c所谓货币乘数也称为货币扩张系数或货币扩张乘数,是指在基础货币(⾼能货币)基础上货币供给量通过商业银⾏的创造存款货币功能产⽣派⽣存款的作⽤产⽣的信⽤扩张倍数,是货币供给扩张的倍数。

8.3 货币乘数与货币供给

8.3 货币乘数与货币供给

1234商业银行与货币创造中央银行与基础货币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货币供应第八章货币供应货币乘数与货币供给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8.3货币乘数与货币供应货币乘数货币乘数:(money multiplier,m),又称基础货币的扩张倍数,是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与货币供应量之间扩张的数量表现。

货币乘数的基本公式为: m = Ms /BC RC D货币乘数与存款派生倍数区别存款扩张倍数商业银行存款创造的角度货币乘数中央银行视角:基础货币与全社会货币供应量货币乘数及其影响因素货币供给的完整模型C R CD M = m B BM=C+DB=C+R R=D ×r d +E+T ×r t思考:央行扩张资产业务规模100亿元人民币, 令 r d=10%,r e=6%,c=4%,计算ΔD与ΔMs?(未区分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的准备金率)思考:央行扩张资产业务规模100亿元人民币,令r d=10%,r e=6%,c=4%, 计算ΔD与ΔMs?法1:ΔD =100×(1/(10%+6%+4%))=500ΔMs= ΔD +ΔC = ΔD×(1+c) = 500×(1+4%)=520(亿)分析:B增加100亿元 ->ΔR=100 ->ΔD1(存款乘数倍增加)->Ms成倍(货币乘数倍)增加法2 :M = m BΔB = 100, m = ( 1+4%)/ (10%+ 6% + 4%)= 5.2ΔMs= ΔB ×m =520(亿)THANKS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货币乘数 现金漏损率 法定存款准备率 超额准备率

货币乘数 现金漏损率 法定存款准备率 超额准备率

货币乘数现金漏损率法定存款准备率超额准备率货币乘数(money multiplier),也被称为货币乘子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在银行体系中,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进行控制的方式和途径。

货币乘数是用来衡量中央银行通过进行货币政策调控来影响和控制经济活动的一种指标。

货币乘数指的是金融体系中货币的最终供应量与金融机构中所拥有的基础货币计数单位之间的乘数关系。

货币乘数是理解货币供应量如何通过银行系统进入经济的关键概念之一。

在现代货币体系中,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来控制货币供应量,对于控制货币供应量的理解和途径对于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非常重要。

货币乘数的核心理念是:通过控制银行的准备金,可以控制银行体系中的存款余额,从而进一步影响和控制经济体系中的货币供应量。

准备金率是指银行要求银行持有一定比例的估值准备金作为储备金存储以应对存款的提取需求。

准备金率与贷款的关系是一个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

现金漏损率(Currency leakage rate)是指在货币旋转中,由于现金的磨损、损坏、丢失等原因而流失的比率,即对货币持有量的衰减系数。

现金漏损率的大小直接影响着货币的流通效率和货币供应量的实际实现情况。

货币供应量不仅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有关,还受到现金漏损率的影响。

法定存款准备率(Reserve Requirement Ratio, RRR)也叫作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是指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在法定时期内合法归集的存款金额形成的储备金占该时期内法定存款金额的比率。

法定存款准备率是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进行管控的一种手段,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率,中央银行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流动性水平,进而对整个金融市场进行调控。

超额准备率(Excess Reserve Ratio)是指银行准备金与法定存款准备金之间的差额与法定存款的比率。

超额准备率是一个衡量银行或金融机构储备金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水平的指标,超额准备率的大小代表了金融机构的流动性状况。

货币乘数_宏观经济学_[共3页]

货币乘数_宏观经济学_[共3页]

宏观经济学(一)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是一国最高金融当局,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最高主管机构。

它统筹管理全国金融活动,实施货币政策以影响经济。

中央银行的经营目的不是赚取利润,而是为了公共利益,特别是要保证完成法律规定的任务。

当今世界除了少数国家和地区,几乎所有已独立的国家和地区都设立了中央银行。

它在美国是联邦储备银行,在英国是英格兰银行,在法国是法兰西银行,在德国是联邦银行,在日本是日本银行。

一般认为,中央银行主要有三大职能。

(1)作为发行的银行,中央银行负责发行货币。

(2)作为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是商业银行的最终贷款人,为商业银行提供贷款(用票据再贴现、抵押贷款等办法),又为商业银行集中保管存款准备金,还为各商业银行集中办理全国的结算业务。

(3)作为国家的银行,中央银行代理国库,向政府提供所需资金,对外代表国家,与外国发生金融业务关系,对内监督、管理全国金融市场活动,并依法执行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的负债项目主要有纸币发行准备券、商业银行及政府在中央银行的存款等。

在负债项目中,准备券是最大的项目,它是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

资产项目主要有黄金券、政府债券及向商业银行等发放的贷款、贴现和预付等。

在资产项目中,政府债券是其中最大的项目,它受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调节;贷款、贴现和预付是中央银行贷给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它受中央银行信贷、贴现政策的调节。

资产数额与负债数额之间的差额就是中央银行的资本项目,主要包括中央银行的办公设备、房产、汽车等。

中央银行的日常业务管理大多由金融及工商界专家组成的董事会负责。

西方国家的中央银行一般只向立法机关比如国会负责,但在工作中也与政府的财政部密切配合。

例如,在美国,联邦储备银行是中央银行,其管理部门是联邦储备委员会。

在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成员由总统任命并经议会批准,但在法律上总统并无权干涉他们管理货币的政策。

在联邦储备委员会下设的两个机构中,公开市场委员会负责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的操作;而联邦咨询委员会负责向政府和各商业银行解释货币运行状况及货币政策。

货币乘数的概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货币乘数的概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货币乘数的概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货币乘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机构通过提供信贷和存款服务,将初始投入的货币量扩大化的现象。

它是金融体系对初始存款进行再利用的指标,反映了金融体系对经济的放大作用。

货币乘数的概念对于理解和解释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以及货币政策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货币乘数的计算基于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率是指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占存款的比例,它是央行用来调控金融体系的货币供给和信贷投放的一种工具。

通过改变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对经济产生影响。

当存款准备金率较低时,金融机构可以放大初始存款的投入,从而形成更多的贷款和存款,进一步扩大货币供应。

这种现象被称为货币乘数效应。

简而言之,货币乘数是指初始存款经过金融机构的放大作用后所能产生的货币量。

货币乘数的重要性体现在它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上。

随着货币乘数的增大,金融机构的贷款投放也随之增多,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特别是在需求不足的情况下,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央行可以通过调节存款准备金率来刺激经济活动,促进就业增长和通货膨胀。

然而,货币乘数也可能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当金融体系出现不稳定因素时,如金融危机或信贷风险增加,货币乘数的效应可能逆转,导致金融机构的信贷紧缩和经济衰退。

因此,对货币乘数的理解和监测对于央行和金融机构来说都至关重要,以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货币乘数是一个关键的概念,它描述了金融机构对初始存款进行放大的现象。

了解货币乘数的计算方法以及它对经济的重要性和影响,有助于我们理解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并为货币政策的实施提供指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旨在给读者一个清晰的导览,以让他们了解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

本文将通过以下章节来探讨货币乘数的概念:1. 引言:本节将对货币乘数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的结构与目的。

2. 正文:2.1 货币乘数的定义:本节将详细解释货币乘数的概念,并介绍它在经济学中的作用。

货币乘数

货币乘数

怎么计算货币乘数详细的公式补充: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500亿。

商业银行吸收活期存款6000亿,其中600亿交存中央银行作为存款准备金,计算货币乘数满意答案奇甜大圣 8级 2009-07-04货币乘数的计算公式是:货币供给/基础货币。

货币供给等于通货(流通中的现金)和活期存款的总和;而基础货币等于通货和准备金的总和。

货币乘数=(500亿+6000亿)/(500亿+600亿)=5.91追问:正确?回答:你可以验算下!评论(0)40其他回答(1)热心问友 2009-07-04完整的货币(政策)乘数的计算公式是:k=(Rc+1)/(Rd+Re+Rc)。

其中Rd、Re、Rc分别代表法定准备率、超额准备率和现金在存款中的比率。

而货币(政策)乘数的基本计算公式是:货币供给/基础货币。

货币供给等于通货(即流通中的现金)和活期存款的总和;而基础货币等于通货和准备金的总和。

银行提供的货币和贷款会通过数次存款、贷款等活动产生出数倍于它的存款,即通常所说的派生存款。

货币乘数的大小决定了货币供给扩张能力的大小。

而货币乘数的大小又由以下四个因素决定:(1)法定准备金率。

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均由中央银行直接决定。

通常,法定准备金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反之,货币乘数越大。

(2)超额准备金率。

商业银行保有的超过法定准备金的准备金与存款总额之比,称为超额准备金率。

显而易见,超额准备金的存在相应减少了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因此,超额准备金率与货币乘数之间也呈反方向变动关系,超额准备金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反之,货币乘数就越大。

(3)现金比率。

现金比率是指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

现金比率的高低与货币需求的大小正相关。

因此,凡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都可以影响现金比率。

例如银行存款利息率下降,导致生息资产收益减少,人们就会减少在银行的存款而宁愿多持有现金,这样就加大了现金比率。

现金比率与货币乘数负相关,现金比率越高,说明现金退出存款货币的扩张过程而流入日常流通的量越多,因而直接减少了银行的可贷资金量,制约了存款派生能力,货币乘数就越小。

考研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货币的层次与乘数

考研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货币的层次与乘数

考研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货币的层次与乘数基础货币是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通货)和银行体系的储备之和。

我们用B表示基础货币,C表示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R表示银行体系的储备,则B=C+R。

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就是公众持有的纸币和硬币,也就是货币供给口径中的M0,是货币供给中的重要部分。

反映为中央银行负债中的现金发行。

银行体系的储备包括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还有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

经济学家利用M1,M2,M3指标来观察货币供给需求的变动情况,讨论调节经济的对策。

M1,M2,M3是依据不同的流动性特点对货币存量提出的范围界定指标。

M1是各国普遍采用的狭义货币标识,它包括现金、活期存款、其他支票存款和旅行支票等流动性最强的金融资产。

由于M1可以直接用于支付,因而在货币量中居于核心地位。

另外,M1以外的某些金融资产也可能较快地转换为狭义货币形态。

例如,长期储蓄存款流动性很强,能够以很小的成本快速转变为现金或短期支票存款,因而各国一般在M1基础之上增加储蓄存款获得M2。

依据类似道理,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等金融资产,也能以较小成本较快变现,所以在M2基础上增加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等短期流动资产得到M3。

不同国家货币种类具体划分细节不尽相同,但基本原则和方式一致:都以资产流动性强弱作为确定标准,并以M字母加数字下标表示不同货币层次。

我国货币量指标设计采用了国际通用规则,即依据金融资产对象流动性强弱划分狭义和广义货币,并采用M字母加数字下标表示不同货币层次。

然而,与我国现阶段国情特点相适应,货币量具体分类方法也有特殊之处。

我国货币量度量分为以下四个层次:M0——流通中的现金,是指经济中企业和居民手持的现金。

单独设置现金层次是我国货币量度量体系的特色,它反映出我国金融业仍处于发展中,信用制度不够发达,现金在M1中所占比例较高,具有特殊重要性。

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

m1货币乘数公式

m1货币乘数公式

狭义货币m1=流通中现金+活期存款
狭义货币乘数为:m=M1/B=(k+1)/(rd+rt.t+e+k),B为基础货币。

(现金漏损率一般在计算广义货币乘数时使用)活期存款准备率为rd,定期存款准备率为rt,t为定期存款比率,e为超额准备金率,k为通货比率=现金C /活期存款。

通过设方程计算,可以计算出活期存款为1000亿元;
因此,通过带入数据,m=2.7左右
还有一种简便算法m===(C + D)/(C + R)=(200+1000)/(200+200)=3
所谓货币乘数即货币供给与基础货币的比率。

衡量单位货币承担的平均交易量,如果经济中货币流通速度是稳定的,那么通过简单地设定总量的口标,货币政策可以获得任何理想的收入水平。

现实中,货币流通速度是不稳定的,经济总收入和各种货币总量之间的关系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

在实际经济生活中,银行提供的货币和贷款会通过数次存款、贷款等活动产生出数倍于它的存款,即通常所说的派生存款。

货币乘数的大小决定了货币供给扩张能力的大小。

银行货币乘数计算公式

银行货币乘数计算公式

银行货币乘数计算公式银行货币乘数计算公式是宏观经济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描述了银行系统如何通过存款和贷款的循环流动来创造货币。

本文将介绍银行货币乘数计算公式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货币供应的形成机制。

银行货币乘数计算公式是一种经济学模型,用于计算银行系统创造货币的能力。

它基于存款和贷款的循环流动,揭示了银行系统如何通过放贷和存款来扩大货币供应。

根据银行货币乘数计算公式,货币乘数(M)等于存款(D)与存款准备金率(r)的倒数之积。

即M = 1/r。

其中,存款准备金率是银行根据法律规定所需留存的存款比例。

在理想情况下,银行系统通过以下方式创造货币:当一个人将100单位的现金存入银行时,银行需要根据存款准备金率留存一部分现金,比如20%。

剩下的80%就可以作为贷款发放给其他人。

这些贷款又会作为存款被其他人存入银行,然后又可以发放更多的贷款。

这个过程不断重复,最终可以得到一个总的货币供应量,即货币乘数。

例如,假设存款准备金率为0.2,一个人存入100单位的现金,银行留存20单位作为存款准备金。

剩下的80单位可以作为贷款发放给其他人。

这80单位存入银行后,又可以发放出64单位的贷款。

以此类推,根据货币乘数计算公式,总的货币供应量为100 / 0.2 = 500单位。

然而,在现实中,银行货币乘数计算公式并不是完全准确的,因为银行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资本充足率、信贷需求等。

此外,央行也会通过制定货币政策来调控银行系统的贷款规模,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

总结起来,银行货币乘数计算公式是描述银行系统如何通过存款和贷款循环流动来创造货币的重要工具。

它揭示了银行系统的货币创造能力,帮助我们理解货币供应的形成机制。

我国货币乘数分析

我国货币乘数分析

我国货币乘数分析一、货币乘数原理及模型货币乘数是指货币供应量对基础货币的比率,表示货币供应量与基础货币之间存在的倍数扩大的关系。

它是中央银行有效控制和预测货币供应量的重要依据。

根据货币供应量界定层次①的不同,货币乘数也可以相应地划分为狭义货币乘数(K1)和广义货币乘数(K2),其中狭义货币乘数是指基础货币②(B)与狭义货币供应量(M1)之比,而广义货币乘数则是基础货币( B)与广义货币供应量(M2 )之比。

广义货币乘数公式推导如下:K■ = ■ = ■=■=■其中,其中R和E分别为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和备付金, G 为中央银行存款(包括财政存款、机关团体存款以及邮政储蓄存款), r为金融机构的实际存款准备金率, e为备付金率,g为中央银行存款比率,h为现金漏损比率。

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并且由于1998年人民银行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将金融机构法定准备金存款和备付金存款两个账户合并为“准备金存款”账户(即R + E),因此直接采用下式计算出广义货币乘数后推算出D、h、e、g。

K■ = ■ = ■D = M■- M■e = ■ - r二、我国货币乘数的实证分析从我国经济金融运行的实际情况看, M■可以大体反映投资和消费的增长情况,是社会总需求变化的总体体现,是货币政策的重要监测目标,因此,本文计算的货币乘数分析以M■计算出的广义货币乘数K■为主,以M■计算出的狭义货币乘数K1为辅。

首先将给出我国货币乘数的统计资料,接下来通过对影响货币乘数的三大主要因素逐一进行分析,最后综合比较了这些因素对我国货币乘数变动的效应,指出我国货币乘数的剧烈变化对货币政策有效性提出了严峻挑战。

h = ■g = ■- r - e - h从而得到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118组数据,并求得对应的K1 、K■,如下图所示,其中2001年9月和2001年11月的统计数据缺失。

应用Eviews对它们进行回归得到K■= 6.52 - 10.01r - 6.39g - 15.21h + 0.25e可以得知,货币乘数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现金漏损率、中央银行存款率都是负相关的。

m2口径的货币乘数公式

m2口径的货币乘数公式

M2口径的货币乘数公式前言货币乘数是指通过金融体系的存款创造能力来实现货币供给扩张的比例关系。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货币供应量的计算方法存在差异。

本文将重点介绍M2口径的货币乘数公式,揭示M2货币供应的形成过程。

一、什么是M2货币M2货币是指广义货币供应中的一种货币定义,通常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等。

M2货币作为一种更广义的货币概念,能更全面地反映金融体系中流通的货币量。

二、M2货币乘数公式M2货币乘数公式描述了当金融体系中的某一部分存款发生变化时,相应的M2货币供应量将发生多大程度的变化。

M2货币乘数公式的一般形式如下:M2货币乘数=1/存款准备金率其中,存款准备金率是商业银行存款的一部分必须以准备金的形式存放在央行的比例。

三、M2货币乘数公式的解读M2货币乘数公式表明,当存款准备金率固定时,存款的作用远大于准备金,它在金融体系中发挥着很大的杠杆效应。

具体解读如下:-存款准备金率越低,M2货币乘数越大,货币创造能力越强。

当存款准备金率较低时,相同数量的注入准备金可以创造更多的存款,从而扩大货币供应量。

-存款准备金率越高,M2货币乘数越小,货币创造能力越弱。

当存款准备金率较高时,相同数量的准备金只能创造较少的存款,从而限制了货币供应的扩张。

四、M2货币乘数公式的实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M2货币乘数公式的作用,我们举一个简单的实例进行分析。

假设某国家的存款准备金率为10%,并且现有1,000个单位的准备金。

根据M2货币乘数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货币乘数为:M2货币乘数=1/0.1=10意味着每个单位的准备金可以创造出10个单位的存款,从而扩大M2货币供应量。

那么,假设当准备金增加100个单位时,M2货币供应量将如何变化呢?根据M2货币乘数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M2货币供应量=10*100=1,000即M2货币供应量将增加1,000个单位。

这说明,通过增加准备金,金融体系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存款,实现货币供给的扩张。

货币乘数

货币乘数

所谓货币乘数也称之为货币扩张系数或货币扩张乘数,是指在基础货币(高能货币)基础上货币供给量通过商业银行的创造存款货币功能产生派生存款的作用产生的信用扩张倍数,是货币供给扩张的倍数。

货币乘数是指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简单地说,货币乘数是一单位准备金所产生的货币量。

在货币供给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初始货币提供量与社会货币最终形成量之间客观存在着数倍扩张(或收缩)的效果或反应,这即所谓的乘数效应。

货币乘数主要由通货—存款比率和准备金—存款比率决定。

通货—存款比率是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

它的变化反向作用于货币供给量的变动,通货—存款比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通货—存款比率越低,货币乘数越大。

准备—存款比率是商业银行持有的总准备金与存款之比,准备—存款比率也与货币乘数有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完整的货币(政策)乘数的计算公式是:k=(Rc+1)/(Rd+Re+Rc)。

其中Rd、Re、Rc分别代表法定准备金率、超额准备率和现金在存款中的比率。

而货币(政策)乘数的基本计算公式是:货币供给/基础货币。

货币供给等于通货(即流通中的现金)和活期存款的总和;而基础货币等于通货和准备金的总和。

决定因素银行提供的货币和贷款会通过数次存款、贷款等活动产生出数倍于它的存款,即通常所说的派生存款。

货币乘数的大小决定了货币供给扩张能力的大小。

而货币乘数的大小又由以下四个因素决定:(1)法定准备金率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均由中央银行直接决定。

通常,法定准备金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反之,货币乘数越大。

货币乘数(2)超额准备金率商业银行保有的超过法定准备金的准备金与存款总额之比,称为超额准备金率。

显而易见,超额准备金的存在相应减少了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因此,超额准备金率与货币乘数之间也呈反方向变动关系,超额准备金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反之,货币乘数就越大。

(3)现金比率现金比率是指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

货币供应、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

货币供应、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

货币供应、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一)货币供应1。

货币供应量的内涵和外延根据传统的定义,货币供应量包括现金和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在现代的意义上,货币供应量是一个国家某一时点上中央银行和金融机构所持有的货币和执行货币职能的金融资产的总和。

从统计上看,货币供应量包括中央银行的现金发行和金融机构的负债项目。

现金具有绝对的流动性,金融机构的负债项目的流动性较低。

货币层次的划分:世界各国对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以便中央银行控制有所侧重,具体为:M0=现金(通货)M1=M0+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M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包括定期储蓄存款)M3=M2+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M4=M3+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s)M6=M5+短期商业票据其中,对M1到M3的监测和调节被大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所采用,比如美国联邦储备体系最看重M2,英格兰银行则注意M3,而日本银行强调的是M2+CDs。

2。

决定货币供应量的主要因素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是决定货币供给的主体:传统和现代货币理论有的认为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有的认为是内生变量。

但是大多数经济学家承认,货币供应量并不仅仅取决于中央银行的意愿和决策,也取决于作为货币需求者的大量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的行为决策,货币供应量主要是由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共同创造出来.因为,第一,现代的现金由中央银行发行的(个别国家由财政部发行)。

第二,商业银行本身具有存款货币的创造能力;第三,商业银行的存款货币创造能力受中央银行决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限制;第四,中央银行直接决定商业银行的基础货币。

(二)基础货币1. 基础货币的定义指流通中的现金加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之和。

表现在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是货币性负债总额。

根据复式记账原理,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对应的是,基础货币=流通中的现金+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对外资产净额+政府债权资产净额+对商业银行的债权+其他金融资产净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中国货币乘数及预测公式分析
(马明白雅娟)
摘要:本文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重要变量———货币乘数着眼,研究我国应对世界金融危机期间货币乘数及其构成因子的变动情况,以货币乘数和基础货币共同作用下的货币供给量的变化来反映货币政策机制的传导效果。

根据从2006 年3 月到2009 年10 月的数据,发现中国货币乘数总水平有所缩小,但相对美国货币乘数的巨幅收缩则仍然显得比较平稳,使我国得以运用相对较少的基础货币增幅换取了较大的货币供给增幅。

同时,尽管在这段特殊时期我国货币乘数的变化较大,但预测公式仍然保持了基本稳定。

针对货币乘数理论,夏斌和孙玉琦(1990)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中的中央银行如何运用西方货币供给理论进行宏观决策这一现实问题进行了辩证的讨论。

马明(1996)对我国货币乘数进行过预测,并强调了货币乘数对调控货币供应量的重要作用。

指出为了把货币供应量控制在一个目标区间内,就要把基础货币控制在一定数量限度内,而这就需要搞清货币乘数的变化,否则基础货币的吞吐就可能适得其反。

谢平和唐旭(1996)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货币供应量与基础货币的规范定义推导出了中国货币乘数理论模型,得出中国的货币乘数可预测且预测精度很高等结论。

陈学彬(1998)、刘斌和邓述慧(1999)、胡援成(2000)、黄燕芬(2006)对我国的货币乘数的运行规律和稳定性进行研究。

李治国(2007)认为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结构对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产生重要影响。

邢哲(2009)对影响我国货币乘数变化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近年来我国面对世界金融危机,经济与金融有新的特点,但是从基础货币、货币乘数、货币供应量等货币相关变量本身来考察危机影响的研究及应对政策效果的角度进行研究的论文还比较少。

鲁政委(2009)认为在当前特殊的经济环境下我国货币乘数扩张有难度。

本文就是以货币乘数和基础货币共同作用下的货币供给量变化来反映我国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并且分别剖析了货币乘数各因子的变动对货币乘数本身的影响。

然后针对2006 年3 月至2009 年10 月的数据,运用ARIMA 分析方法拟合出中国货币乘数的预测公式,试图比较在这段特殊时期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是否有本质的变化。

当基础货币增长率发生变化时,货币乘数的变化将直接增强或减弱其对货币供给增长率的影响,从而直接影响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基础货币增长率来控制货币供给量的能力。

(一)中国货币乘数、基础货币、货币供给量变动分析由图1 看出,期间货币乘数m2 整体表现为下降趋势,其间,基础货币表现为显著上升趋势,于2007 年12 月,2008 年6 月和12 月分别出现了三次相对较大增幅9.85%、6.26%和8.30%。

对应于以上货币乘数和基础货币的变化,货币供应量表现为在平稳中上升。

从总体形势来看,其增幅低于基础货币增幅,根据公式推导和数据变化,这是货币乘数收缩的整体趋势所导致的结果。

由图1 看出货币乘数增长率与基础货币增长率的反向变动关系也是较为明显的。

(二)金融危机期间我国货币乘数变化,以及与美国货币乘数对比所表现出的特点
自2008 年3 月救市至2009 年10 月,美国基础货币投放量已由857.573(十亿美元)增加到1883.631(十亿美元),增幅高达119.65%,对应货币供应量由7628.3(十亿美元)增加到8359.8(十亿美元)仅仅增加9.59%,而由于危机起源于美国,然后逐渐扩散至全球,影响到中国,自2008 年9 月起我国央行采取相应的对策,我国基础货币投放量由11.73 万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09 年10 月的13.34 万亿元人民币,增加13.73%,同期的货币供给量M2 由45.289871 万亿元人民币增加到58.6643 万亿元人民币,增幅29.53%。

很明显,中国用更少的基础货币增幅换取了更大的货币供给增幅,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流动性投放取得了更加显著的成效。

就货币乘数而言,中国货币政策传导表现相比美国呈现出明显的特点:美国货币乘数剧烈收缩,从2008 年3 月的8.90 降为2009 年10 月的4.44,降幅高达50.11%,而同期中国的货币乘数从4.06 变为4.39,走势相对平稳。

中国货币供应量取得了比美国更高的增幅,一方面是我国央行以比美联储以更快速度向市场投放基础
货币,另一方面是我国货币乘数下降较缓慢。

在金融危机时期这一点实际上更为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