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八林分蓄积量的测算
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系列之林分蓄积测定、标准林地

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系列之林分蓄积测定、标准林地林分蓄积量测定(⼀)概念在⼀定⾯积上⽣长着的林⽊总材积叫蓄积量,或简称蓄积。
蓄积的含义包括储蓄、积累和⽣长变化的情况。
(⼆)⽅法林业调查中,为节省⼈⼒和时间,常采⽤局部调查法,以局部⾯积的实测结果推断全林。
这种调查法我们称为“抽样”的⽅法但以局部估计总体的会有⼀定的误差,它的⼤⼩决定于局部⾯积调查的⼤⼩和局部地区反映或代表总体的程度。
因此,抽样调查度有精度要求。
抽样的⽅法有典型抽样⽅法和随机抽样⽅法(⼆)典型抽样⽅法在林分中选择最能代表林分特征的地段或林⽊进⾏调查,测定蓄积量。
这些地段称为“标准地”、林⽊称为“标准⽊”(三)随机抽样⽅法按照统计学原理,在林分中随机选择若⼲地段或林⽊进⾏调查,估测林分蓄积量。
这些地段称为“样地”、林⽊称为“样⽊”或“计算⽊”(四)蓄积量计算⽅法平均标准⽊法材积直线法材积表法形数法(形⾼法)1、⼆元材积表法以胸径和树⾼两个因⼦为材积的函数⽽编制的材积表,叫⼆元材积表。
⼆元材积表法使⽤的⽅法是:在被测林分中,先测定各径级的株数、平均⾼,查⼆元材积表得出各径级单株材积,乘以各径级株数,得出相应的各径级材积,合计各径级材积得出某树种材积,各树种材积之和就是林分的蓄积量2、形数法(形⾼法)单株材积:V= G1.3 ·H · f1.3林分蓄积:M= G ·H · f1.3M林分或径阶蓄积,G林分或径阶总断⾯积,·H · f1.32、形数法(形⾼法)H林分或径阶平均⾼, f1.3 形数。
习惯上,我们把形数与树⾼的乘积叫形⾼(H · f1.3 ),并把不同径阶对应的形⾼展开成形⾼表,便于查阅使⽤。
蓄积量计算⽅法标准地调查(⼀)标准地的概念标准地是⼀块能反映待测林分的平均标志的地段,它应该是整个林分的缩影,严格说,标准地与整个林分只有⾯积上的差别,没有质量上的不同。
实验八 林分蓄积量的测算

实验八 林分蓄积量的测算一、目 的用平均标准木法、径级标准木法、立木材积表法、标准表法及形数法测算林分蓄积量。
二、仪器、用具及资料(一)仪器、用具:计算机、森林调查工作手册、铅笔、橡皮、直尺、方格纸。
(二)资料:1.用实验三标准地调查所得资料;2. 也可用附表8-4~8-6所提供的资料。
三、方法步骤(一)平均标准木法1.根据标准地每木调查资料,分别树种统计各径阶的株数及标准地总株数。
2.计算标准地总断面积,平均断面积及平均直径。
3.确定林分平均高。
4.以平均直径及平均高作为标准木的胸径和树高。
5.实际标准木的大小:根据计算的标准木的直径、树高,在林分内选伐与其大小相近似的树木,一般以林分平均直径Dg(±5%)和平均树高H (±5%)为准,用区分求积法计算实际准木的材积。
6.标准地蓄积量(M)用下式计算:gG V M ∑⋅= (8-1)式中:V ——实际标准木材积;g ——实际标准木断面积;∑G ——标准地总断面积。
7.换算成每公顷蓄积量标准地面积标准地蓄积= (8-2)伐倒的树是实际标准木,用它估计林分蓄积其估计精度完全取决于所选取这棵标准木的代表性。
因此,该法误差较大。
附表8—1为用平均标准木计算林分蓄积量的实例。
(二)径级标准木法为了提高蓄积计算精度,有时需要把标准地树木分成若干径级,在每个径级中选取标准木,以推算林分蓄积量,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其步骤为:1.划分径级,将标准地全部树木分成几个(一般3—6个)径级,使每个径级内的株数相等。
2.计算各径级的平均直径、平均树高。
3.分别径级选取标准木:按各径级平均直径、平均高在林内选伐标准木,用区分求积法计算各标准木材积。
4.按下式计算各径级蓄积量(i M )iii i g C V M ⨯= (8-3) 式中: i V ——径级标准木材积;i g ——径级标准木断面;i G ——径级总断面积。
5.将各径级蓄积量相加,即得标准地蓄积量,除以标准地面积,即为林分每公顷蓄积量。
林分蓄积量测定

第5章 林分蓄积量测定[本章提要]本章主要介绍采用标准木法、数表法测定林分蓄积的具体方法、步骤,以及一些数表的简要编制方法。
另外,在本章中简要介绍了一种较好的3P 样木法,该方法仅供教学中参考。
林分中全部林木的材积称作林分蓄积量(Stand Volume),简称蓄积(记作M)。
在森林调查和森林经营工作中,林分蓄积量常用单位面积蓄积(m 3/hm 2)表示。
林分蓄积和单木材积一样,是由断面积、树高和形数三要素构成,因此,林分蓄积量的基本概念为D GH f 3.1M =。
它又与单株木的材积有区别,因为林分是由树木的群体组成,它具有生长、积累过程。
因此,受林木直径、树高、形数及株数等因子的制约,并受树种、年龄、立地条件和经营措施的直接影响而发生变化。
蓄积是鉴定森林数量的主要指标。
单位面积蓄积的大小标志着林地生产力的高低及经营措施的效果。
另外,在森林资源中,经济利用价值最大的仍是木材资源。
因此,林分蓄积的测定是林分调查主要目的之一,它为森林经营和采伐利用提供重要的数量依据。
林分蓄积的测定方法很多,可概分为实测法与目测法两大类。
实测法又可分为全林实测和局部实测。
在实际工作中,全林实测法费时费工,仅在林分面积小的伐区调查和科学实验等特殊需要的情况下才采用。
在营林工作中最常用的是局部实测法,即根据调查目的采用典型选样的标准砸进行实测,然后按面积比例扩大推算全林分的蓄积。
对复层、混交、异龄林分,应分别林层、树种、年龄世代、起源,进行实测计算。
对极端复杂的热带雨林的调查方法需根据要求而定。
实测确定林分蓄积的方法又可分为标准木法、数表法等,目测法可以用测树仪器和测树数表作辅助手段进行估算林分蓄积,或根据经验直接目测。
5.1 标准木法用标准木测定林分蓄积,是以标准地内指定林木的平均材积为依据的。
这种具有指定林木平均材积的树木称为标准木(mean tree)。
而根据标准木的平均材积推算林分蓄积量的方法称为标准木法(method of mean tree)。
林分蓄积量测定

第5章 林分蓄积量测定[本章提要]本章主要介绍采用标准木法、数表法测定林分蓄积的具体方法、步骤,以及一些数表的简要编制方法。
另外,在本章中简要介绍了一种较好的3P 样木法,该方法仅供教学中参考。
林分中全部林木的材积称作林分蓄积量(Stand Volum e ),简称蓄积(记作M)。
在森林调 查和森林经营工作中,林分蓄积量常用单位面积蓄积(m 3/hm 2)表示。
林分蓄积和单木材积一样,是由断面积、树高和形数三要素构成,因此,林分蓄积量的基本概念为D GH f 3.1M =。
它又与单株木的材积有区别,因为林分是由树木的群体组成,它具有生长、积累过程。
因此,受林木直径、树高、形数及株数等因子的制约,并受树种、年龄、立地条件和经营措施的直接影响而发生变化。
蓄积是鉴定森林数量的主要指标。
单位面积蓄积的大小标志着林地生产力的高低及经营措施的效果。
另外,在森林资源中,经济利用价值最大的仍是木材资源。
因此,林分蓄积的测定是林分调查主要目的之一,它为森林经营和采伐利用提供重要的数量依据。
林分蓄积的测定方法很多,可概分为实测法与目测法两大类。
实测法又可分为全林实测和局部实测。
在实际工作中,全林实测法费时费工,仅在林分面积小的伐区调查和科学实验等特殊需要的情况下才采用。
在营林工作中最常用的是局部实测法,即根据调查目的采用典型选样的标准砸进行实测,然后按面积比例扩大推算全林分的蓄积。
对复层、混交、异龄林分,应分别林层、树种、年龄世代、起源,进行实测计算。
对极端复杂的热带雨林的调查方法需根据要求而定。
实测确定林分蓄积的方法又可分为标准木法、数表法等,目测法可以用测树仪器和测树数表作辅助手段进行估算林分蓄积,或根据经验直接目测。
第三章 林分蓄积量的测定

一、标准地的选定与设置
1.选择标准地的基本原则 1)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3、其它项目调查 如伐标准木,地形、地势、郁闭度、 土壤、植被、坡度、病虫、防火、更新、 年龄等因子调查。 4、标准地各项调查因子的计算。
第二节 标准木法 Method of Sample Tree
一、平均标准木法
凡胸径、树高和形数等于该林分的平均直径、平均树高及 平均形数的树木称为该林分的平均标准木。 求算蓄积的步骤: 1. 根据每木检尺的结果,计算平均直径,并在树高曲线上确定 林分的平均高。 2.寻找1-3株与平均直径、平均高接近(相差〈±5%),且干形 中等的树木作为标准木。 3.伐倒选定的标准木,区分求积。 4.求标准地蓄积
2.等断面积径级标准木法 哈尔蒂希(Hartig R.,1868)首先提出,依径阶顺序,将 林木分为断面积基本相等的3~5个径级,分别径级选标准木 进行测算, 3、径阶等比标准木法 在每个径阶内,按同等株数比例选取标准木。如林分要 选取1/10的标准木,则每个径阶选取的标准木都占该径阶林 木的1/10。株数过少的两端径阶可与相邻径阶合并,累积各 径阶的蓄积即为总蓄积量。
三、三元材积表 三元材积表是分别形率级(形级)编制的二元材积表。 使用时要测定林木胸径、树高和一个上部直径来确定树干 材积的方法,故称为三元材积表。又称通用立木材积表。 虽然三元材积表的理论精度较高,但因使用较烦, 未能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以上三种,第二、三精度高,但使用不便。林业生 产中,广泛应用一元材积表。
林分蓄积量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林分蓄积量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林分蓄积量测算方法的理解,提高林业调查与测量的实践技能。
通过本次实训,我们能够掌握以下内容:1. 理解林分蓄积量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2. 掌握林分蓄积量的测算方法,包括平均标准木法、径级标准木法等。
3. 熟悉林业调查工具的使用,如测树仪、皮尺等。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二、实训时间与地点实训时间:2024年10月15日至2024年10月20日实训地点:XX省XX县XX林区三、实训内容1. 林分蓄积量的基本概念- 林分蓄积量是指在特定面积内,所有林木的材积总和。
- 林分蓄积量是衡量森林资源的重要指标,对于林业资源管理、林业规划等具有重要意义。
2. 林分蓄积量的测算方法- 平均标准木法:在标准地内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树木,通过实测其胸径、树高、形数等参数,计算出标准木的材积,再根据标准木的材积推算整个林分的蓄积量。
- 径级标准木法:将林分内的林木按照胸径大小划分为若干径级,在每个径级内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标准木,按照平均标准木法计算各径级的蓄积量,再将各径级的蓄积量相加得到整个林分的蓄积量。
3. 实训操作- 在林区选择标准地,进行标准地调查,包括测量林分面积、记录每木胸径、树高、形数等参数。
- 根据实测数据,采用平均标准木法或径级标准木法计算标准地的蓄积量。
- 将标准地的蓄积量换算为每公顷蓄积量。
四、实训结果通过本次实训,我们选取了3个标准地进行调查,计算得到以下结果:- 标准地1:面积20亩,蓄积量200立方米,每公顷蓄积量1000立方米。
- 标准地2:面积25亩,蓄积量250立方米,每公顷蓄积量1200立方米。
- 标准地3:面积30亩,蓄积量300立方米,每公顷蓄积量1500立方米。
五、实训体会1. 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深刻认识到林分蓄积量测算在林业调查中的重要性。
2. 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使用测树仪、皮尺等工具,提高了林业调查与测量的实践技能。
林木蓄积量计算公式

林木蓄积量计算公式一、林木蓄积量的概念。
林木蓄积量是指一定面积森林(包括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和枯立木林分)中,生长着的林木总材积(用立方米表示)。
它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资源总规模和水平的基本指标之一。
二、林木蓄积量的计算公式。
1. 单株树木材积计算(适用于计算单株树木对蓄积量的贡献)- 对于树干形状近似圆柱体的树木,材积V = π×((d)/(2))^2× h× f- 其中d为胸径(距离地面1.3米处树干的直径,单位:米);h为树高(单位:米);f为形数(是一个与树木形状有关的系数,不同树种的形数有一定的取值范围,一般通过查阅相关林业资料或实验测定得到);π取3.14。
2. 林分蓄积量计算(针对一片林分整体的蓄积量计算)- 平均标准木法。
- 首先在林分中选取标准木(一般是具有平均胸径、平均树高的树木)。
设标准木的材积为V_0,林分中标准木的株数为n_0,则林分蓄积量M = V_0× n_0。
- 材积表法。
- 根据林分的平均胸径D和平均树高H,查阅相应的二元材积表(这是林业部门根据大量实测数据编制的,不同地区、不同树种可能有不同的材积表)得到单株材积v。
设林分的总株数为N,则林分蓄积量M = v× N。
- 蓄积量回归方程法。
- 通过建立林分蓄积量M与林分因子(如平均胸径D、平均树高H、林分密度N等)之间的回归方程M = a + b_1D + b_2H+ b_3N+·s(其中a、b_1、b_2、b_3·s为回归系数,通过对大量样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
然后将林分的实测因子值代入回归方程,计算出林分蓄积量。
林分蓄积量的测定

第五章林分蓄积量的测定一、名词解释1.林分蓄积量2.标准木3.树高级立木材积表4.3P抽样5.材积表、一元材积表、二元材积表与三元材积表6.树高级7.标准表法8.塔里夫数9.目测法二、填空1.实测确定林分蓄积的方法分为、等。
2.基于调查目的和精度要求不同,标准木法分为和_两类。
3.标准木法测算林分蓄积的准确度取决于。
4.材积表是按_与_之间的函数关系编制,主要有、、。
5.在生产中,一般认为,相对误差小于%,则说明所编的材积表满足精度要求。
6.蓄积是鉴定森林的主要指标。
单位面积蓄积的大小标志着的高低及的效果。
7.一元材积表一般是分别、分别编制。
8.3P抽样属于抽样。
三、简答1.测定林分蓄积的方法有哪些?2.简述平均标准木法测定林分蓄积的步骤。
3.简述直接编制一元材积表的方法、步骤及其应用。
4.简述二元材积表的编制及其应用。
5.如何应用标准表法测定林分蓄积?6.简述目测法的应用情况。
7.简述标准表的编制方法。
8.简述3P样木的特点。
9.比较几种材积表的应用特点。
10.简述分级标准木法测定林分蓄积的方法及步骤。
11.简述平均实验形数法测定林分蓄积的步骤。
12.简评塔里夫表系统。
四、计算1.在面积为10公顷的某杉木林中,设置标准地1块,其面积为0.2公顷。
根据标准地每木检尺结果,标准地林分胸高断面积为5.6771m3,标准地林木株数为330株。
标准地内部分林木测高数据整理后示于表2中,杉木标准表示于表3,请根据以上给出的条件,测算该杉木林分的蓄积量。
表2测高数据表径阶8 10 12 14 16 18 20 22 株数 3 4 6 8 4 3 3 2 平均直径(cm)7.8 10.2 12.4 14.0 15.6 17.8 20.6 21.8 平均高(m)11.2 13.0 15.2 16.4 17.4 19.0 20.0 23.0表3杉木标准表林分平均高(m)每公顷断面积(m2)每公顷蓄积量(m3)14 53.8 40915 56.4 45516 58.7 50117 60.6 54518 62.3 5892.某马尾松林分,总面积为7.9公顷,设置标准地一块0.06公顷,根据标准地每木检尺结果,标准地林分胸高断面积为 2.0144m2,林分平均高为16.0m ,马尾松标准表见表1,计算该林分蓄积量。
林分蓄积生长量的测定

径 阶 材 积
10
0.0323
12
落叶松一元材积表 14 16 18
0.0699 0.0950 0.1245
20
0.1586
22
0.1974
24
0.2411
26
0.2897
0.0491
用表12—3中的第(1)、(2)栏由表12—4转抄; 第(3)栏由表12—5转抄; 第(4)栏为材积差。 材积表上任何一个径阶的材积差都有两个该径阶的材积与其相邻上、 下两个径阶的每一 个材积都可以构成的材积差,即 V V1 与 V2 V . 第(6)栏为平均材积差,即相邻的上、—F两个径阶材积差的平均数:
2. 将 外 业 收 集 的 样 木 测 定 资 料 分 别 树 种 按 径 阶 分 组 , 求 得 各 径 阶 株 数 n、 平 均 2 倍 皮 厚 2B 、 平 均 带 皮 胸 径 D ′ 、 及 最 近 n 个 年 轮 的 平 均 宽 度 L , 如 表 12-2 。 表 12-2 树 4 7 15 24 合 平 计 均 号 胸 径 6.1 5.9 6.4 6.2 24.6 6.2 胸径生长量资料分组统计表 D(cm) 2 倍皮厚 2B(cm) 0.8 0.7 0.9 0.6 3. 0 0.8 径阶 6 株数 4
表 12-3 株 数 (n) (2) 4 9 7 16 17 15 6 9 6 7 4 100 平均带 皮胸径 (D′) (3) 6.2 8.1 9.5 11.7 13.6 15.9 18.1 20.1 21.9 24.1 25.9 2倍 皮厚 (2B) (4) 0.8 0.9 1.1 1.2 1.2 1.3 1.4 1.6 1.8 2.0 2.1
经验方程,并求算回归常数。 将各径阶组中值代人所求带皮胸径连年生长量经验方程,求得各径阶胸 径生长量。按径阶整列即为所编制的胸径连年生长量表 ( 用表 12 - 2) ,对于 慢生树种,亦可编制定期 (5 年 或 10 年 ) 胸径生长量表。 ( 二 ) 用材积 差法测 定林 分蓄 积生长 量 一元材积表是林分内不同胸径的单株立木的平方材积表,所以可以将材 积表上的胸径相差 lcm 时的材积差数,作为现实林分中林木胸径生长 1cm 时所 引起的材积生长量,故可以通过林分胸径生长量表上查出的不周胸径生长量 乘 以 由 材 积 表 所 计 算 出 的 胸 径 每 增 大 1cm 的 材 积 , 得 出 各 径 阶 立 木 的 单 株 材 积的生长量;结合样地实测材料,乘上各径阶的株数得各径阶 的材积生长量 ; 径阶材积生长量合计,得样地蓄积生长量,最后根据林分面积就可以算出林 分蓄积生长量。现结合某林场某树种样地实测资料如表 12 — 4 进 行 计 算 。
第5章林分蓄积量测定(精)

第5章 林分蓄积量测定[本章提要]本章主要介绍采用标准木法、数表法测定林分蓄积的具体方法、步骤,以及一些数表的简要编制方法。
另外,在本章中简要介绍了一种较好的3P 样木法,该方法仅供教学中参考。
林分中全部林木的材积称作林分蓄积量(Stand Volume),简称蓄积(记作M)。
在森林调查和森林经营工作中,林分蓄积量常用单位面积蓄积(m 3/hm 2)表示。
林分蓄积和单木材积一样,是由断面积、树高和形数三要素构成,因此,林分蓄积量的基本概念为D GH f 3.1M =。
它又与单株木的材积有区别,因为林分是由树木的群体组成,它具有生长、积累过程。
因此,受林木直径、树高、形数及株数等因子的制约,并受树种、年龄、立地条件和经营措施的直接影响而发生变化。
蓄积是鉴定森林数量的主要指标。
单位面积蓄积的大小标志着林地生产力的高低及经营措施的效果。
另外,在森林资源中,经济利用价值最大的仍是木材资源。
因此,林分蓄积的测定是林分调查主要目的之一,它为森林经营和采伐利用提供重要的数量依据。
林分蓄积的测定方法很多,可概分为实测法与目测法两大类。
实测法又可分为全林实测和局部实测。
在实际工作中,全林实测法费时费工,仅在林分面积小的伐区调查和科学实验等特殊需要的情况下才采用。
在营林工作中最常用的是局部实测法,即根据调查目的采用典型选样的标准砸进行实测,然后按面积比例扩大推算全林分的蓄积。
对复层、混交、异龄林分,应分别林层、树种、年龄世代、起源,进行实测计算。
对极端复杂的热带雨林的调查方法需根据要求而定。
实测确定林分蓄积的方法又可分为标准木法、数表法等,目测法可以用测树仪器和测树数表作辅助手段进行估算林分蓄积,或根据经验直接目测。
5.1 标准木法用标准木测定林分蓄积,是以标准地内指定林木的平均材积为依据的。
这种具有指定林木平均材积的树木称为标准木(mean tree)。
而根据标准木的平均材积推算林分蓄积量的方法称为标准木法(method of mean tree)。
第八章 林分生长量的测定

(本章教法及学时分配)
一、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二、授课对象: 林学, 本科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对本章学习,使同学掌握
林分生长量的概念、种类及材积差法、林分表法、一元材积指
数法计算林分生长量的理论与方法。理解固定标准地在测算林 分蓄积生长量中的作用,了解林分生长的随机过程及林分表法 的实质。
表 8-1 编 号 1 2 3 4 5 6 7 8 ┇ 合计 带皮 胸径 d 5.8 6.3 8.0 9.O 5.1 5.5 6.7 8.2 ┇ 二倍 皮厚 2B O.6 0.6 O.4 1.2 O.8 0.8 1.4 1.4 ┇ 5 个年 轮宽 L 0.55 1.15 O.78 0.43 O.69 0.63 0.85 0.95 ┇
采伐量(C):至调查期内的间伐量。 进界生长量(I):指在期初调查时没有达到起测径阶的 树木,在期末调查是已达到检尺范围之内,这部分树木的材 积称为进界生长量。
三、各种林分生长量之间的关系: 当林分生长量中包括进界生长量时:
Vt Vt n
Z ne Z gr M 0 C Vt Vt n
胸径生长量计算 期中胸径 去皮 带皮 胸径生长量 去皮 带皮
去皮 胸径 d'
X ' d ' L
4.65 4.55 6.82 7.37 3.61 4.O7 4.45 5.85 ┇
X X ' KB
5.25 5.14 7.70 8.32 4.08 4.60 5.03 6.61 ┇
Z 'd 2 L Z d Z 'd K B
二、林分生长量的种类:
毛生长量:林分中全部林木在调查期间生长的总材积 Z gr。 纯生长量:除枯损量以外生长的总材积。即:毛生长量 减去枯损量( Z ne )。 净增量:期末期初两次调查的材积差,及纯生长量减去 间伐量 ( )。
第三讲林分蓄积量的测定

)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三元材积表
• 三元材积表是分别形率级(形级)编制的二元 材积表。使用时要测定林木胸径、树高和一 个上部直径来确定树干材积的方法,故称为 三元材积表。 • 我国1958年根据B.A.韦斯托夫(ⅢYCTOB)提出 的通用立木材积式:
9 O.008 O.016 O.028 O.042 O.059 O.078 O.100 O.125 O.132 O.182 O.214 O.248 O.285 O.324
10 O.008 O.018 O.030 O.046 O.064 O.085 O.110 O.136 O.166 O.198 O.233 O.271 O.311 O.354 O.399 0.447
• 林分蓄积和单木材积一样,是由断面积、树 高和形数三要素构成.
M=f1.3GH D
• 它又与单株木的材积有区别,因为林分是由树 木的群体组成,它具有生长、积累过程。 • 受林木直径、树高、形数及株数等因子的制约, 并受树种、年龄、立地条件和经营措施的直接 影响而发生变化。
林分蓄积的测定方法
• 实测法与目测法两大类。 • 实测法又可分为全林实测和局部实测。 • 全林实测法费时费工,仅在林分面积小的伐区调查 和科学实验等特殊需要的情况下才采用。 • 在营林工作中最常用的是局部实测法,即根据调查 目的采用典型选样的标准地进行实测,然后按面积 比例扩大推算全林分的蓄积。 • 对复层、混交、异龄林分,应分别林层、树种、年 龄世代、起源,进行实测计算。 • 对极端复杂的热带雨林的调查方法需根据要求而定。
V 0.534d hq2
2
q2=d1/2/d1.3
一元材积表的编制
第四章林分蓄积量测定

δ
4)真方位角:从真子午线北端顺时针方向到一 直线的夹角叫该直线的真方位角 0-360° 5)磁方位角:从磁子午线北端顺时针方向到一 直线的夹角叫该直线的磁方位角。0-360° 6)象限角:从子午线北端或南端起算,与直线 所夹的锐角。0-90° 象限角(R)与方位角(A)的关系: Ⅰ :A=R 象限Ⅰ(北东) Ⅱ :A=180°-R O Ⅲ:A=180°+R E Ⅱ(南东) Ⅳ:A=360°-R
3、径阶等比标准木法 在每个径阶内,按同等比例选 取标准木。工作量大,如林分要选 取1/10的标准木,则每个径阶选取的 标准木都占该径阶林木的1/10。株数 过少的两端径阶可与相邻径阶合并, 累积各径阶的蓄积即为总蓄积量。 以上4种标准木法的精度比较见 p132,Table 5-4.
第三节 立木材积表法 Method of Volume Table
二、二元材积表 使用范围较广,又称为一般材积表 或标准材积表。 V=f(D,H) 其功能主要是根据树高曲线方程导 算一元材积表。P135 三、三元材积表 通用立木材积表,V=f(D,H,Q) 以上三种,第二、三精度高,但使 用不便。林业生产中,广泛应用一元材 积表。
第四节 抽样调查法 Method of Plot Sampling
6 28 4 26 H 27.2m 10
3、其它项目调查 如伐标准木,地形、地势、郁闭度、 土壤、植被、坡度、病虫、防火、更新、 年龄等因子调查。 4、标准地各项调查因子的计算。
第二节 标准木法 Method of Sample Tree
一、平均标准木法 凡胸径、树高和形数等于该林分的平 均直径、平均树高及平均形数的树木称为 该林分的平均标准木。 求算蓄积的步骤: 1. 根据每木检尺的结果,计算平均直径,并 在树高曲线上确定林分的平均高。 2.寻找1-3株与平均直径、平均高接近(相差 〈±5%),且干形中等的树木作为标准木。
林分蓄积生长量的测定

d ' d K B (精 确 到 0 . 001cm)
Zd=Zd · KB ( 精 确 到 0.001cm)
(12-4) (12-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即用 5 年间 的期中去 皮胸径 (d) 及 5 年间去 皮胸径 ( Z d ) 连 年生长 量分别 剩以 K B 值填入表 12-3 第 (9) 、 (10) 栏。 4 .胸径生长量表的编制: 通过上述计算 , 已经把各径阶 5 年间的其中带皮胸径 (d ′) 及 5 年间带皮胸径 连 年 生 长 量 (Z d ′) 都 已 经 求 出 。 即 可 利 用 图 示 法 或 最 小 二 乘 法 的 原 理 , 求 得 各 径阶的理论带皮胸径连年生长量。 这种生长量因林分条件不同可以呈直线,二次曲线或其它复杂的线型 , 用 x 表示 D ′, ( 或径阶中值 ) ,用 y 表示 Z d ′时一般的数学表达方式为 : (12-6) y a bx
0.0100 0.0192
径 阶 材 积
10
0.0323
12
落叶松一元材积表 14 16 18
0.0699 0.0950 0.1245
20
0.1586
22
0.1974
24
0.2411
26
0.2897
0.0491
用表12—3中的第(1)、(2)栏由表12—4转抄; 第(3)栏由表12—5转抄; 第(4)栏为材积差。 材积表上任何一个径阶的材积差都有两个该径阶的材积与其相邻上、 下两个径阶的每一 个材积都可以构成的材积差,即 V V1 与 V2 V . 第(6)栏为平均材积差,即相邻的上、—F两个径阶材积差的平均数:
(2) 5 年 期 中 的 去 皮 胸 径 (d) 的 计 算 ,
林分蓄积量的准确计算公式

林分蓄积量的准确计算公式
E·N·楚里克;孙荣法
【期刊名称】《林业勘查设计》
【年(卷),期】1989(000)004
【摘要】评定森林资源的主要调查指标是林分蓄积量,森林资源调查的全部工作(包括资源清查、经济核算,勘察设计和科学研究等)的主要任务和最终目的是测定林分蓄积量。
通常,林分蓄积量M是通过株数N乘以树干横断面积G和形高HF的平均值的途径求出:M=NGHF (1)用数理统计理论来解释式(1)的林分蓄积量,就是所有树木材积之和,即:M=sum from i=1 to N(qihfi) (2)式中:qi—横断面积。
hfi—形高。
将公式(2)乘以和除以N,根据主要因子两个统计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出:
【总页数】5页(P63-67)
【作者】E·N·楚里克;孙荣法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
【相关文献】
1.雷州刚果12号桉(W5无性系)林分标准表、林分蓄积量表与林分高径比立木材积表的编制 [J], 梁景生;钟福胜;刘国余;吴国莲;温强;黄崇辉;梁学明;杜初发;梁峰
2.森林蓄积量消长变化计算公式 [J], 张效亮
3.基于单木水平和林分水平的杉木兼容性林分蓄积量模型 [J], 张雄清;张建国;段爱国
4.编制林分形高表估测林分蓄积量方法的研究 [J], 余松柏;叶金盛;王登峰;骆期邦
5.林分形高和角规测树估测林分公顷蓄积量有偏的研究 [J], 秦安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测树学》8第八章 林分生长量的测定

第二节 林分蓄积生长量的确定
一、 材积差法 (一)概念 将一元材积表中胸径每差lcm的材积差数,
作为现实林分中林木胸径每生长lcm所引起的材 积增长量,并利用一次测得的各径阶的直径生 长量和株数分布序列,从而推算林分蓄积生长 量,这种方法称为材积差法。
应用此法确定林分蓄积生长量时,必须具备 两个前提条件:
[12] Husch,B.…,1972,Forest Mensuration,New York,309—311,313-319。 (中译本,胡希,B,…,1979,测树学,农业出版社,281—283,285—291)
[13] Meyer,H.A.1953,Forest mensuration pennsylvania,261.263. [14] Spurr,H.S.1952,Forest Inventory,Ronald,New York,333—370。
第八章 林分生长量测定
林分生长量的测算,是研究和揭示森林生长规律 的手段。为了经营好森林,森林经营工作者不仅要求 掌握森林生长量,同时也要求预估一段时间以后的收 获量,并以此两项资料为基础作出森林经营最佳决策。
测定林分生长量的方法较多,但基本上可区分为 固定标准地法和临时标准地法两类。临时标准地法, 又称之为一次调查法,它是通过设置临时标准地
第八章 林分生长量测定
(本章教法及学时分配)
一、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二、授课对象: 林学, 本科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对本章学习, 使同学掌握掌握林分生长量的概念、种类及 林分表法、双因素法计算林分生长量
的理论与方法。理解固定标准地在测算林分蓄 积生长量中的作用,了解林分生长的随机过程 及林分表法的实质。
固定观测法是通过设定固定标准地或样地,重复测定
第8章 林分生长量的测定

用生长锥测定胸径生长量,其测定精度与间隔 期长短有很大关系。取间隔期长些,可相应减 少测定误差,因为生长锥取木条时的压力,使 自然状态下的年轮宽度变窄,尤其是最外面的 年轮宽窄受压变窄最为明显。曾作实验论证, 取10年间隔期比5年间隔期,能较为明显地降低 测定的相对误差。
(3)锥取/测定方向:采用生长锥取样条时, 由于树木横断面上的长径与短径差异较大,
记录及计算公式,可参见表8—1实例。
表 8-1 胸径生长量计算
编 带皮 胸径
号d
二倍
5 个年
去皮
皮厚 2B
胸径 d'
轮宽 L
期中胸径
胸径生长量
去皮
X ' d'L
带皮
去皮
X X ' KB Z'd 2L
带皮
Zd Z 'd KB
1 5.8 O.6 5.2
2 6.3 0.6 5.7
3 8.0 O.4 7.6
应用此法确定林分蓄积生长量时,必须具备 两个前提条件:
(1)要有经过检验而适用的一元材积表;
(2)要求待测林分期初与期末的树高曲线 无显著差异,否则将会导致较大的误差。
用材积差法测算林分蓄积生长量的步骤:
胸径生长量的测定和整列、根据每木检尺的结果得 各径阶株数分布,根据前两项实测资料,应用一元材 积表计算蓄积生长量。
从上面两组公式中可知,林分的总生长量既包括全 部活立木的材积生长量( Vb Va ),这类林木在森林经营 过程中称为保留木,又包括在间隔期内由于林分内林木 株数减少而损失的材积量(C+M0)。这类林木在间隔期内 只生长了一段时间,而不是全过程,但也有相应的生长 量存在。
例如吉林省三岔子林业局1970年、1972年两次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八 林分蓄积量的测算
一、目 的
用平均标准木法、径级标准木法、立木材积表法、标准表法及形数法测算林分蓄积量。
二、仪器、用具及资料
(一)仪器、用具:
计算机、森林调查工作手册、铅笔、橡皮、直尺、方格纸。
(二)资料:
1.用实验三标准地调查所得资料; 2. 也可用附表8-4~8-6所提供的资料。
三、方法步骤
(一)平均标准木法
1.根据标准地每木调查资料,分别树种统计各径阶的株数及标准地总株数。
2.计算标准地总断面积,平均断面积及平均直径。
3.确定林分平均高。
4.以平均直径及平均高作为标准木的胸径和树高。
5.实际标准木的大小:
根据计算的标准木的直径、树高,在林分内选伐与其大小相近似的树木,一般以林分平均直径Dg(±5%)和平均树高H (±5%)为准,用区分求积法计算实际准木的材积。
6.标准地蓄积量(M)用下式计算:
g
G V M ∑⋅= (8-1)
式中:V ——实际标准木材积;g ——实际标准木断面积;∑G ——标准地总断面
积。
7.换算成每公顷蓄积量标准地面积
标准地蓄积= (8-2)
伐倒的树是实际标准木,用它估计林分蓄积其估计精度完全取决于所选取这棵标准木的代表性。
因此,该法误差较大。
附表8—1为用平均标准木计算林分蓄积量的实例。
(二)径级标准木法
为了提高蓄积计算精度,有时需要把标准地树木分成若干径级,在每个径级中选取标准木,以推算林分蓄积量,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其步骤为:
1.划分径级,将标准地全部树木分成几个(一般3—6个)径级,使每个径级内的株数相等。
2.计算各径级的平均直径、平均树高。
3.分别径级选取标准木:按各径级平均直径、平均高在林内选伐标准木,用区分求积法计算各标准木材积。
4.按下式计算各径级蓄积量(i M )
i
i
i i g C V M ⨯
= (8-3) 式中: i V ——径级标准木材积;i g ——径级标准木断面;i G ——径级总断面积。
5.将各径级蓄积量相加,即得标准地蓄积量,除以标准地面积,即为林分每公顷蓄积量。
附表8—2例举了用等株径级标准木法计算林木蓄积量的过程。
(三)材积表法 1.一元材积表法:
根据外业每木检尺得各径阶株数,再查该树种的一元材积表,得各径阶的单株木材积,乘以各径阶株数,即得各径阶材积,总和后,即得标准地蓄积量(M)。
n n v n v n v n M +++= 2211 (8-4)
式中 n n n n ,
,21——为各径阶株数; n v v v ,
,21——为各径阶单株材积。
用一元材积表法计算林分蓄积量的实例是附表8-3。
2.二元材积表法:
在树高曲线图上查出各径阶树高,根据各径阶树高及直径查该树种的二元材积表,得各径阶单株材积,再按式(4)计算标准地蓄积量,然后换算成每公顷蓄积量。
(四)标准表法
1.测出林分平均高和每公顷断面积(测G )。
2.根据林分平均高查该树种的标准表,得标准林分的每公顷断面积(标G )和蓄积量(标M )。
3.按下式求出待测林分的每公顷蓄积量(测M );
标
测标测=G G M M ⨯
(8-5)
计算过程见表7—3。
(五)平均形数法(或平均实验形数法)
根据调查结果求得林分平均高、每公顷断面积,按下列公式之一计算,即可求得林
附表8-1 平均标准木法计算林分蓄积量
注:与材积表法比较,其误差率%98.31
.2411.2415.231-=-
附表8—2 等株径级标准木法计算林分蓄积量表
分每公顷蓄积量(M):
F H
G M ⋅⋅= (8-6) 3)3(f
H G M ⋅+⋅= (8-7)
式中: F ——取平均形数0.472;
3f ——查“森林调查常用数表”63页,根据树种即可查得。
附表8-3为用平均形数法计算林分蓄积量的实例。
附表8—3 不同方法计算林分蓄积量表
四、思考题
1.材积表法的优点?
2.简述上述各法特点及适用场合。
五、实验报告
交用表8—1至8—4。
附表8—4每木调查记录
附表8-5 测高
记录表
_
用表8—1平均标准木法计算林分蓄积量表
计算者:200 年月日3
M
ha
/m 用表8—2等株径级标准木法计算林分蓄积量表
用表 8-3 材积表法计算林分蓄积量表
材积公式:V=0.000050168241D 1.7532894H 1.1496653
H=3.206792+0.89766624D -0.0096925689D 2
/m ha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