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中学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静中学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
(二)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
(1)王之蔽甚矣蔽:
(2)时时而间进间:
10.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11.邹忌是采用什么方法劝谏成功的?(2分)
(三)
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锻黄金之钩,错①以银碧,垂翡翠之纶②,其持竿处位即是③,然其得鱼不几矣。

故曰:“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


(节选自《太平御览》)【注】①错:镶嵌。

②纶(lún):钓鱼绳。

③是:正确。

12.下列句子中“以”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A.以桂为饵 B.皆以美于徐公
C.错以银碧 D.醒能述以文者
13.读了这则寓言,你受到什么启发?(2分)
9.答案:①受蒙蔽②间或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

10.答案: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

评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11.答案: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说服力强,让人易于接受。

评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12. 答案:B
评分:答对得2分。

13. 答案:做事情不能片面追求形式,要讲究实效。

评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淄博
(二)阅读甲乙两个有关“人物对话”的文言文段,做8—10题。

(8分)(甲)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乙)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①立有间.②臣是以无请
..
③达于汉.阴.④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
..
9、翻译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子。

(2分)
甲:
乙:
10、(1)甲文刻画了蔡桓公什么样的形象?(1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1分)
(2)乙文刻画人物给我们什么启示?(2分)
(三)阅读下列课外文言文,做11—13题。

(5分)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

一日与棐①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③也!”崇宁、大观②间,海外诗④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

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⑤,而人或谓之不韵⑥。

注释:①棐: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

②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

③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

④海外诗:指东坡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

⑤气索:气短。

⑥不韵:不雅。

1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正确停顿。

(1分)
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12、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2分)
①前后类.如此②是.时朝廷虽尝禁止
⑵翻译下列句子。

(1分)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

13、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

”这句话中你感受到欧阳修怎样的品格?(1分)
8、(1)有一会儿(2)不问,不再说话(3)汉水南岸(4)用箕畚运
9、(1)扁鹊远远地看到蔡醒公就转身跑了(2)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10、(1)“讳疾忌医”的人(掩饰错误,顽固坚持、不愿改正错误的人);要点: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

(2)要点:正视困难,战胜困难
11、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12、⑴①像②这⑵士大夫没有熟读过东坡诗文的,便觉得没有面子(气短)。

13、要点:开阔的胸怀。

临沂市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做6—9题。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尖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两章》)[乙]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选自《论语》)
6.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2分)
①兵.革非不尖利也兵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
③足兵.兵
④民信.之矣信
7.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8.[甲] 文中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乙]文重点强调的观点是什么?(3分)
9.你认为[甲] [乙]两文重点强调的内容有什么关系?(3分)
二、6.①兵器②疆界(答“限制”也算对)③军备(军队)④信任,信用
7.①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②从古到今,人都有一死,(如果)不取信于民,国家就无以立足。

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或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民无信不立(或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9.[甲] 文重点强调的“人和”(“得道”)与[乙]文重点强调的“民信”(“取信于民”),二者有密切的相关性。

“民信”(“取信于民”)是“人和”(“得道”)的重要条件(或“内容”)之一。

潍坊市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一12题。

(10分)
人非上智,其孰无过。

过而能知,可以为明;知而能改,可以跂圣①。

小过不改,大恶形焉;小善能迁,大善成焉。

夫人之过无他,惰慢也,嫉妒也,邪僻也。

惰慢则骄,孝敬衰焉;嫉妒则刻,灾害兴焉;邪僻则佚,节义颓焉。

是数者,皆德之弊而身之殃。

或有一焉,必去之如蟊螣,远之如蜂虿②。

蜂虿不远则螫身,蟊螣不去则伤稼,己过不改则累德。

若夫以恶小而为之无恤③,则必败;以善小而忽之不为,则必覆。

能行小善,大善攸④基;戒于小恶,终无大戾。

(选自《内训·迁善》,有删节)注:①跂圣:向圣人看齐。

②蟊螣、蜂虿:害虫、毒虫。

③恤:担心、忧虑。

④攸:所。

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过.而能知,可以为明过:
(2)己过不改则累.德累: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①人非上智,其.孰无过①惰慢则.骄,孝敬衰焉
A B
②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②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①以.善小而忽之不为①戒于.小恶,终无大庚
C D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②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11.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或有一焉,必去之如蟊螣,远之如蜂虿。

(2)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12.这段选文的主旨十分明显,你还能记起一些与之相关的名句吗?请写出两条。

(2分)
三、(10分)
9. (1)过:有过错(或犯错误)。

(2)累:连累,损害。

(2分。

每词1分)
10.C(2分。

A①副词,表反问;②代词,他。

B①连词,表因果,就;②连词,表转折,却。

C均为连词,因为。

D①介词,指明对象;②介词,比)
11. (1)如果有其中的一个方面,就一定象(除掉)蟊螣一样去掉它,象(远离)蜂虿一样远离它。

(2分。

“或”“远”各0.5分;状语后置1分。

语句不通顺可酌情扣分)
(2)现在(我)即使死在捕蛇上,与我乡邻们的死相比也已经算晚了,又怎么敢仇恨呢?(2分,“虽”“乎”“安”“毒”各0.5分。

语句不通顺可酌情扣分)
12.示例: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荀子))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
(2分。

每句1分,凡与“改过”“向善”有关的名句皆可)
泰安市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2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元丰六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庭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者耳。

两人耳。

7.解释加点的词。

(4分)
①陶后鲜有闻鲜:②濯清涟而不妖濯:
②亭亭净植植:④相与步于庭中步:
8.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译: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
9.甲文运用了的表现手法,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乙文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心情。

(4分)
(一)
7.[答案] (1)少(2)洗涤(3)竖立(4)走
[评分]4分。

每小题1分。

8.[答案] (1)我惟独喜爱莲花,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一点沾染。

(2)庭院地面,沐浴在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的月色之中,“水”中有像藻、荇似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

[评分] 4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9.[答案]托物言志壮志未酬的苦闷
[评分] 4分。

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

烟台市
(一) (25分)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7分)
(1)河曲智叟亡.以应
(2)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 ( )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 )
(4)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 )
(5)叶徒相似,其实
..味不同 ( )
(6)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 )
(7)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 )
8.翻译下列句子。

(6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译文:
(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译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日:“吾孰与徐公美?”妾日:“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日:“吾与徐公孰关?”客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关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下列朗读停顿标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C.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0.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美
A. B.
.甚,徐公何能及君也.视之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D.
.而往,暮斋归未若.复喜赋不幸之甚也
11.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文:
12.选文首先叙写了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情况,然后写邹忌由己及君,说明“
”的事实(用原文回答);接着叙写齐王纳谏的态度、决心和措施;最后写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2分) 13.邹忌讽谏齐威王与扁鹊规劝蔡桓公,劝谏结果有何不同?试从邹忌和扁鹊的角度简要分析其原因。

(3分)
三、阅读(共52分)
(一)(25分)
7.(1)通“无”,没有(2)去,往(3)像北斗星那样(4)小孩儿(5)它的果实(6)比(7)因为(评分:7分。

每小题1分)
8.(1)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土气,第二次击鼓土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枯竭了。

(2)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

(3)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戚也会背叛他。

(评分:6分。

每小题2分。

重点词语要落实,主要意思对即可) 9.B(2分)
10.D(3分)
11.满一年之后,即使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2分)
12.“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大意对即可)(评分:2分。

每空1分)
13.答案示例:邹忌讽谏成功,而扁鹊规劝失败。

原因:邹忌采用了设喻说理的方式,使人易于接受,而扁鹊规劝时没有考虑到对方的身份,直言不讳,让其难以接受。

(评分:3分。

答出结果1分,原因2分)
聊城市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10题。

(一)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2分)
①齐人也,坐.盗
②叶徒.相似
6.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7.各用一个成语或俗语概括楚王和晏子的形象特点。

(2分)
(二)
甲与乙相善,甲延乙理家政。

及官抚军①,并使佐官政,惟其言是从,久而赀财皆为所干没②,始悟其奸,稍稍谯③责之。

乙挟甲阴事,遽反噬④。

甲不胜愤,乃投牒诉城隍。

夜梦城隍语之曰:“乙险恶如是,公何以信任不疑?”
甲曰:“为其事事如我意也。


神喟然曰:“人能事事如我意,可畏甚矣!公不畏之,而反喜之,不公之绐⑤而绐谁耶?渠⑥恶贯将盈,终必食报,若公则自贻伊戚⑦,可无庸诉也。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释:①官抚军:做官至抚军。

抚军,官职名。

②干没:吞没。

③谯:责备。

④反噬:反咬一口。

⑤绐(dai):哄骗,欺骗。

⑥渠:他。

⑦自贻伊戚:自作自受。

8.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组。

(2分)
及.官抚军乙险恶如是.
A.B.
及.郡下,诣太守是.进亦忧,退亦忧
公不畏之.渠恶贯将盈.
C.D.
悍吏之.来无乡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9.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人能事事如我意,可畏甚矣!
10.从“甲”的经历中,你能得到怎样的做人道理?(2分)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5.答案:①犯罪。

②只。

说明:本题2分。

6.答案: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说明:本题2分。

7.答案示例:自作聪明自作自受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能言善辩才辩双全能说会道不卑不亢
说明:本题2分。

答出其中一个即可。

8.答案:C
说明:本题2分。

9.答案:一个能事事都顺着我心意的人,可怕得很啊!
说明:本题2分。

10.答案:人们都希望别人顺从自己,喜欢听奉承的话。

但遇事不讲原则,遇挫错不及时纠正,必将害人害己。

时时事事顺从你、奉承你的人,不一定是真正的朋友。

说明:本题2分。

威海市
阅读下列甲、乙两个语段,完成7——11题。

(12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①之供,父母岁有裘葛②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③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注】①廪稍:官府发给的粮食。

②葛:夏天穿的衣服。

③天质:天资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2)黑质.而白章
B.(1)色愈恭,礼愈至.(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C.(1)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2)诚宜.开张圣听
D.(1)不必若.余之手录(2)若.皆罢去归矣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B.(1)余因.得遍观群书(2)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C.(1)今诸生学于.太学(2)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D.(1)不必若余之.手录(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9.下列对甲、乙两段文字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甲、乙两段文字均选自《送东阳马生序》,“序”是一种文体,分“书序”和“赠序”。

B.甲段文字作者叙述自己年轻时的经历,以此来勉励东阳马生。

C.甲、乙两段文字中作者与诸生的学习条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A.从甲、乙两段文字来看,学习成功的关键不在于客观条件的优越。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3分)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③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译文:
11.从学习的角度,谈谈上面两段文字给你的启示。

(3分)
答: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7.C (2分)
8.A (2分)
9.A (2分)
10.(共3分)(如果)他们的学业还有不精通,品德还没有养成的,那么不是天资低下,而是用心不像我那样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
(意思对即可)
11.(共3分)答案要点:勤奋刻苦,克服困难,坚持不懈,虚心好问,专心致志。

(每点1分,答对3点给3分)
济宁市
(二)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

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喧④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⑤刀裂其织,以此诫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注释:①诵:背诵。

②方:正在。

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

辍,停止,废止。

④喧:遗忘。

⑤引:拿来。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①人恒过
..然后能改恒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母引刀裂.其织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10.【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4分)
11.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
8.①常常犯错误②割断
9.①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②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10.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乙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

11.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

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的道理。

(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意思对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