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师表读后感

合集下载

师德修养心得体会(15篇)

师德修养心得体会(15篇)

师德修养心得体会(15篇)师德修养心得体会1通过此次的远程网络通识培训,使我受益匪浅,尤其是《教书育人是师德修养的核心》这一主题。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是教书育人,教书对象是学生,我们不但教学生专业知识,还要教学生做人的原则。

教书育人是对教师这一特殊职业的专业要求,它是教师工作的具体内容,是师德的载体。

为人师表是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所承担的职责具有的特殊性而提出的比一般职业道德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人格、品行所具有的感召力,在此得到充分表现,故而它是师德的支柱。

三者形成有机整体,缺一不可。

师德修养应是一个教师最基本最崇高的素养,更是教师教书育人的灵魂;学科知识教学是教师最基本的技能,也是教书育人的核心。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认为作一位教育教学工作者,要充分意识到自己对后代、对社会的重要责任,意识到加强师德修养的重要性。

在工作中要把坚持以学生为本,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就是要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关心学生安危冷暖,关注学生健康成长,着力解决好关于他们切实利益的具体问题。

在教学活动中,时时刻刻要注意维护自己的形象,加强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自我调节、自我磨练,为每一位教育教学工作者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不断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使自己真正成为新一代的模范和表率。

师德修养心得体会2师德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它的核心是什么呢?通过学习我认为那就是二位一体的“爱与责任”,《新时期师德素养》读后感。

爱与责任就是师德素养的核心,就是师德之魂。

首先,教师要有“爱”于胸。

“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要热爱儿童。

”“教师不热爱儿童,就如同歌唱家没有嗓子,音乐家没有听力,绘画家没有色彩感,都将一事无成。

”爱是教师影响孩子精神世界的关键因素。

这种爱建立在以真诚炽热的情感、理智、智慧、丰富思想和高尚情操为基础上的正确的爱、明智的爱、人道的爱。

苏霍姆林斯基曾断言,精神空虚,思想枯竭,志趣低沉,愚昧无知等等,绝对不会孕育出真正的爱。

为人师表学习心得感受

为人师表学习心得感受

为人师表学习心得感受作为一名老师,成为一个“为人师表”的榜样是我的追求,我深知作为一名教育者,应当具备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道德标准。

为了提高自己的教育素质,我不断学习和反思,下面是我关于学习“为人师表”的心得和感受。

首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和言行是学生们学习的榜样,我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举止和言辞。

我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在与学生的日常交往中,我努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举止,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我深知教育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为此,我要时刻警醒自己,保持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为学生树立正面的榜样。

其次,我认为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至关重要。

为了塑造“为人师表”的形象,我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我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意见,尊重他们的权益。

我希望通过与学生的真诚交流,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互信和友谊。

只有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影响和引导他们,让他们受到良好的榜样的感染。

再次,我认为终身学习是成为一名“为人师表”的必备条件。

教育是一个不断进步的领域,只有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育理念,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好地教育学生。

我要利用各种途径和资源,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拓宽自己的教育视野。

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

此外,我认为坚持自我反思也是成为一名“为人师表”的关键。

我要时刻反思自己的行为和言语是否符合教育道德规范,是否符合学生的期望。

只有不断追问自己并批判性地分析自己的行为,才能做到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育行为和教育效果。

我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寻找更好的方式去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最后,我认为要成为一名“为人师表”的教育者,我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除了学术知识,我还要关注他们的品德修养和个性发展。

我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创新精神、团队合作能力、社会责任感等。

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读后感

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读后感

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读后感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读后感《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选自《叶圣陶教育名著》,集中体现了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对当下教育有着启发意义,是教育工作者的优秀读本。

文章从三方面谈了自己对"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这一命题的认识。

第一、"言教"和"身教"是统一的,教育者的一言一行都要足以为受教育者的模范。

"身教"就是以身作则,教育者自己做出榜样,让受教育者自动仿效,收到的效果当然比光凭嘴说深切的多。

当然,"言教"也是有用的,还是需要的。

但是,只有教师的话跟他的实际生活完全一致,学生才会非常信服,愿意照着教师的话积极的实行。

由此可见,"言教"并非独立的一回事,而是依附于"身教"的。

"身教"就是"为人师表",就是一言一行都是受教育者的模范。

归根到底一句话,就是"凡是希望学生去时间的,我自己一定要实践;凡是劝诫学生不要做的我一定不做,读后感《61中王塞青必读书目读后感》。

"第二、教育工作者要适应当代的发展要求,不断学习新知识,加强品德修养。

叶圣陶大力倡导教育工作者本着"德才兼备,知能日新,一心为公,实事求是"的原则,更新知识、修养品德、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好榜样去训练、熏陶受教育者,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引导受教育者积极投身于时代建设的洪流中去,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三、"知也无涯"。

世界上没有全知全能的人,教育工作者要坚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准则,不断探索新知。

叶圣陶从人类文明进步的视角,主张教育工作者以"身教"引导受教育者"事事不马虎,样样问个为什么",是受教育者看在眼里、印在心里,自然而然养成钻研探索的良好习惯,为日后攀登新高峰,窥见新奥秘打下坚实的基础。

师德师风经典书籍读后感

师德师风经典书籍读后感

师德师风经典书籍读后感师德师风经典书籍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师德师风经典书籍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师德师风经典书籍读后感1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

怎样才能不辜负“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的称号,怎样才能完成党赋予的培养人才的责任,这是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并要用实践作出回答的问题。

我认为,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

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

地区与地区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区力的竞争,综合区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

只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去。

教师的具体工作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教师要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懂得、各种事理。

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学而不厌,悔人不倦”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与此同时,教师要有崇高的理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品质,并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浅够默化的影响和熏陶。

这样,才能培养出祖国需要的,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竞争形势的有用之才。

其次,必须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

教师应该是一位雕塑大师,能将一块坯材,用自己的思想与感情,将它雕塑成一件艺术精品。

从本质上看,学生并不存在好与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于他们潜能被种种主客观因素所束缚,而未得到充分的释放而已。

来自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和来自客观的影响。

主客观的因素,都会严重束缚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都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障碍。

为人师表的心得体会

为人师表的心得体会

为人师表的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体会到了作为人师表的重要性。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时刻以身作则,努力成为学生们的楷模和榜样。

在这个过程中,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首先,作为人师表,我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成为学生们的榜样。

我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成长。

其次,我要注重言传身教。

我要用自己的行动和言行来影响学生,让他们在我身上看到一个积极向上、正直诚实的榜样。

我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言行一致,言传身教,让学生在我的身上看到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再次,我要关心学生,关爱学生。

作为人师表,我要以学生为本,关心他们的成长、关爱他们的心灵。

我要倾听他们的心声,关注他们的需求,给予他们关爱和帮助,让他们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最后,我要努力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作为人
师表,我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激励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体会到了作为人师表的重要性。

我将不断努力,以身作则,成为学生们的榜样,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师德师风经典书籍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师德师风经典书籍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师德师风经典书籍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师德师风经典书籍读后感范文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师德师风经典书籍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师德师风经典书籍读后感1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

怎样才能不辜负“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的称号,怎样才能完成党赋予的培养人才的责任,这是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并要用实践作出回答的问题。

我认为,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

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

地区与地区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区力的竞争,综合区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

只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去。

教师的具体工作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教师要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懂得、各种事理。

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学而不厌,悔人不倦”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与此同时,教师要有崇高的理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品质,并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浅够默化的影响和熏陶。

这样,才能培养出祖国需要的,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竞争形势的有用之才。

其次,必须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

教师应该是一位雕塑大师,能将一块坯材,用自己的思想与感情,将它雕塑成一件艺术精品。

从本质上看,学生并不存在好与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于他们潜能被种种主客观因素所束缚,而未得到充分的释放而已。

来自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和来自客观的影响。

主客观的因素,都会严重束缚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都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障碍。

教师职业道德读后感

教师职业道德读后感

教师职业道德读后感教师职业道德读后感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德读后感。

”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

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我更加深刻地认识了光辉的事业离不开崇高的师德。

师德 ,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教师的自我修养!首先,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

有一名普普通通的山区教师,为了偏僻、贫穷、落后的山里娃,他和家人省吃俭用,休息时他到煤厂去背煤,挣来的钱给山里的孩子交学费,十几年来他坚持不懈,在他的帮助下村子里没有一个学生因家境贫寒而失学。

作为一名山区教师默默无闻的奉献着自己的精神,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把毕生献给山区的教育事业,献给了山区的贫苦的学生们。

为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形象。

其次,关爱每位学生。

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花10年时间,将一名有偷窃习惯的学生培养成一名成功的农庄主席。

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性格,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热爱学生,不仅是一名教师人品、学识、情感与亲和力的展现,实际上更多的是倾注了我们教师对祖国、对人类、对未来的热爱。

因为有爱,我们才有耐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和同学贴心。

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的“闪光点”,实际上是我们教师最大的乐趣。

但是教师的爱也不是盲目的,爱是一门艺术,我们不仅要能爱,而且要善爱。

“爱”要一视同仁.爱心好比是冬日里的一束阳光,好比是沙漠里的一泓清泉,把爱施予学生,是与学生最好的沟通方法。

《叶圣陶教育名篇》的读后感5篇

《叶圣陶教育名篇》的读后感5篇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当代卓越的文学家、教育家,他在教育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被誉为一代宗师。

下面是《叶圣陶教育名篇》的读后感,欢迎阅读。

《叶圣陶教育名篇》的读后感1陶行知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

20世纪过去了,在新的世纪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具有现实意义。

本人读罢《陶行知教育名篇》,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

“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一语道出我们应该做一个怎样的老师。

世界上有两种不合实际的教学方式1、只会教书,只会拿一本书要学生读它、记它。

2、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注意的中心点是从书本上移到学生身上来。

这两种教学方法学生都是处在被动的地位,知识是无限的,老师能教给学生的也是有限。

想想自己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想得更多的就是如何把知识教给学生,或者说把学生看成一只鸭子,把知识当作粮食,只知道把鸭子喂饱,今天看来这就是典型的填鸭式教学,只注重了老师的教,没有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

那我们到底需要的怎样的课堂教学呢?陶行知先生为我们指出了课堂教学的出路就是要把教与学联系起来一方面要教师负指导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

他又为我们指出了具体的做法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教师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妥当,指导他,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经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

我仔细思量,他的想法含义深刻,不仅为我们指出了教师教的方法,还为我们指出了学生该如何去学,同时也告知我们学生到底要学什么。

想想我们开展的活动教学,要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教师要提出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的问题,正是学生解决问题所要进行得的手续、程序,一此讨论问题设置得恰到好处,学生就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出解决问题提的方法,同时也就是依靠了自己的能力解决了问题,掌握了新知,最后还能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教师职业道德读后感

教师职业道德读后感

教师职业道德读后感(三)
读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这本书后,因此了解和弄清什么是教师职业道德,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从而形成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是非常必要的。

现阶段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是: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和为人师表。

其内容的核心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依法执教是调整教师职业道德和法律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判断教师行为是非善恶的首要标准。

在各道德规范的联系中,爱岗敬业是基础,其他规范都是爱岗敬业的体现。

教师爱岗敬业必然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因为学生是教师工作的对象,传授知识是教师工作的主要方式;教师爱岗敬业,必然期望自己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而人的培养教育都不是孤立进行的,要取得成效必然要与他人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人格的主要特征。

依法执教、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热爱学生、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及廉洁从教都是为人师表应有的重要方面。

作为一名教师,教师的职业道德无比重要,只有谨记职业道德,才能够真正规范自己的行为,赢得学生的尊重,教出好的学生。

总之通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学习,使我收获很大,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一定把这次的学习收获尽快地运用到我的工作实践中,严格要求自己,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师道的读后感(精选15篇)

师道的读后感(精选15篇)

师道的读后感师道的读后感(精选15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师道的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师道的读后感篇1这本书是一本教育教师读物,其主旨正如书的封皮上所写:“审视教育本真,倾听教师忧思,分享成长策略,明晰教师立场,重塑教师信仰。

”这本书共五章:立场,信念,冷眼,策略,忧思。

标题简洁而概括。

这本书都是收录一线教师的教育评论和随笔,正如前言所说:“让教师说话,为教师说话,说教师的话”远比对教师说话更重要,也能更有效的促进教师的发展。

何为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没有多少新的话题,教育更不需要多少‘创新’,只需要教师始终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学生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学生,教育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

教育就是开启智慧,健全人格,要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进而达到独立行动,成为一个心灵博大,精神坚强的人。

简言之,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像人一样生活,像人一样活的美好。

”这本书中的文章给了我很多启迪和思考,也使我感受到智慧的快乐,也从另一个角度审视,思考如何有效指引学生的正确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在《师道》中有一个章节讲的是功夫在“分数”之外。

我们现在的教育太注重孩子的分数了,总是想尽办法,用尽手段让学生提高分数。

可我们使尽浑身解数后会发现孩子的成绩没有丝毫的提高。

老师督促其多做作业,家长督促其上补习班,我们都尽到自己的职责了,为什么结果是这样呀!我的班级中有一个小男孩名叫蒲永军,学习成绩不是很好,我经常找他聊天,问他你这样聪明为什么学习不好呀?督促他努力学习,可是半年了,一直没有什么改变。

但在交谈中我知道了一些他的家庭情况。

他的爸爸不在身边,忙于工作,他的妈妈过世不久,他觉得世界上没有一个亲人了,孤独无助。

他说他是多么的不幸呀!是呀!蒲永军真得不幸呀!这样不幸的孩子学习不好也是正常的,他自己这样认为,大家都这样认为。

《知心育人》读后感

《知心育人》读后感

《知心育人》读后感
教师岗位是一种辛苦。

一种付出,也是一种收获,一种享受。

教师的工作艰辛又繁琐,平凡又伟大,教师的工作是良心活,它需要我们艰辛的付出,不屑的努力,持之以恒,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甘为人梯,热爱学生,热爱教育,在普通的教学岗位上,恪尽职守,呕心沥血,淡泊名利,执着追求,把所有的光和热倾注到教书育人的事业中。

我也要做有心人,平时多观察了解学生,并正确引导,做学生的朋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实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目的。

在做人方面我更要发挥榜样的作用,为人师表,表里如一,身体力行。

以身作则,以德施教。

以德育人,要坚定信念,志存高远,以人民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作为教师,应该有一颗情大的责任心,爱教育事业,最终满脚点在爱学生,爱孩子。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准”。

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师爱是每一个教师的精神财富,也是人类的精神财富。

教师要有无私的爱,以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

博大无私的爱去感染学生,成为学生心中的楷模。

作为一名教师,我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用满腔的热忱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好,更好的为社会服务,从而不负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光荣称号。

教师职业道德读后感 教师职业道德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职业道德读后感 教师职业道德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职业道德读后感教师职业道德的理解和感悟教师职业道德读后感(一)通过学习,我认为教师的职业道德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进一步明确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及作用,对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尤其是进行新课改具有推动作用。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1、先进性。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道德应比其他职业道德有更高、更先进的要求。

教师教育学生,不仅通过言教,而且通过身教,不仅要用渊博的知识教人,更要用自己的高尚品格教人,即以自己的良好道德行为去影响、启迪和感化学生的心灵。

2、示范性。

师者,人之楷模。

教师的教育对象可塑性大。

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处世,乃至气质、性格等,都对其起着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3、继承性和稳定性。

教师的道德规范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长期积淀、继承、发展的结果。

从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到今天的春蚕、红烛、园丁、人梯精神。

两千多年来,教师道德已成为我们民族宝贵伦理道德的财富。

4、奉献性。

教师的工作是育人工程,功在千秋,但却难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收效。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无私的高尚品质,特别是在当今体制转轨,各种利益调整、碰撞的改革形势下,更需要以无私奉献为基础的职业道德情操。

二、师德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教师职业道德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一是导向作用。

良好的师德,对于引导、启发、教育学生成为四有新人,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是凝聚和约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进一步明确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及作用,对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是继承性和稳定性。

教师的道德规范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长期积淀、继承、发展的结果。

从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到今天的春蚕、红烛、园丁、人梯精神,两千多年来,教师道德已成为我们民族宝贵的道德伦理财富。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师之大者,育德启智————《做个好老师并不难》读后感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师之大者,育德启智————《做个好老师并不难》读后感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师之大者,育德启智——读《做个好老师并不难》有感时光若水,总是无言。

一路走来,欣悲交集。

自2010年参加工作至今,时光倥偬中,已走过10年,贾岛有诗曰“十年磨一剑”,回想这10年光阴,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苦涩。

其中滋味,可谓是五味杂陈,一言难尽,又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在这个大背景下,假期中有幸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个好老师并不难》一书,感慨颇多。

今日提笔,写下此文,其中既有个人真切的亲身感受,又有读后的点滴感悟,二者已融为一体,不分彼此。

金庸老先生是中国现代“侠文化”的开创者,他曾借郭靖之口说过“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句话,似乎是给“大侠”下了一个完美的定义。

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师之大者”,又该如何描绘呢?思忖良久,得出结论:师之大者,育德启智。

“小胜靠智,大胜靠德”,德育为先,智育居后。

俗话说德才兼备,德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

我们是要教书,但更要育人。

一个人良好的品德修养是其宝贵的个人素质,没有高尚的品德,则很难做出一番伟大的事业;即使侥幸获得成功,也犹如建在流沙之上的高塔,难得长久。

在书中,我读到了一个个师生相处的故事,深深地被老师们崇高的师德师爱所折服。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首先要有高尚的品德,热爱学生,真诚待人,爱岗敬业,为人师表。

力争做学生成长的人生导师与领路人;不但行为世范,更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将德育渗透到每一个角落,氤氲到每一个生命,浸染到每一个灵魂,滋润到每一个心灵,方成大器。

而学生的品德教育,也不是每星期搞一次升旗仪式,每周开一次主题班会,每学期举办几次德育活动便可水到渠成。

用书中李老师的话说“最好的教育莫过于感染,最好的管理莫过于示范”。

我们需要将德育落实到日常教学中,深挖其中的德育元素;充实到班级管理中,提升情感体验,长久坚持,必见其功。

做好德育工作,是一个有责任心的老师、成功老师的第一步,下一步的任务就是以思维点燃思维,以智慧开启智慧,用心做好智育工作。

与黄宗贤书读后感

与黄宗贤书读后感

师德师风心得体会500字(精品7篇)师德师风心得体会500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师德师风心得体会500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师德师风心得体会500字(精品7篇)】,供你选择借鉴。

师德师风心得体会500字篇1在这次师德师风学习中,我进一步体会到了老师职业的时代性与创造性,进一步体会到了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重大意义。

现将学习心得表述如下:一、教师是教育的根本,师德是教师的灵魂从本次学习中,我认真品味了“教师是教育的根本,师德是教师的灵魂”这句话。

是啊,“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敬业奉献,教师要想干好教书育人这一工作,就必须要有良好的师德与高尚的修养。

我们常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良好的职业修养是教师职业道德最基本的要求,教师师德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

因此,身为教师就要严格要求自己,在师德修养上不断鞭策与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干好、干实。

二,教书育人“爱”字当先,做好学生的良师益友常言说“无德无以为师”,良好的师德就是教师爱学生的体现。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

身为教师要对孩子有深深的爱,这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如果一个人没有爱心,那他如何能够担当教师的职责?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

因此,身为教师,就必须用爱心去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灵,这样才不愧为师。

总之,本次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严格要求自己,用一颗赤诚之心去工作,去奉献,以高尚的师德去教育学生影响学生。

师德师风心得体会500字篇2当代社会对高质量幼儿教育的追求最终会转化为对具有崇高教育理想和较高专业化水平的幼儿教师的呼唤。

一名过硬的教师,既要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养,同时也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和师德师风,这是为师之本。

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一、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增强教工师德素养几年来,我园坚持每月进行一次政治思想教育专题学习,每学期举办一次党风廉政专题报告,每年举行一次以师德为重点的集中整训,临时工教工一律参加整训。

小学教师读后感

小学教师读后感

小学教师读后感小学教师读后感(精选13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教师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教师读后感篇1近日,我读了陶行知先生教育名著,顿觉收益匪浅,充分认识到,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和理论充分体现了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教育理念,陶行知先生说:“爱满天下”。

“热爱每一个学生”“为了孩子,甘为骆驼”陶行知先生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师爱,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学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产物。

师爱是包含教育目的的爱,而且通过这爱以受到教育效果。

称学生“爱人”,说明他的教育思想,是把爱和教育视作天生的结缘,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于是教育产生好的教育效果。

孩子是稚嫩的,孩子是天真的,他们的思想和行为都需要我们精心地护理,教师对幼儿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爱孩子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幼儿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积极情感,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同时热爱幼儿也是师德中至为重要的一点,陶行知先生在书中强调教育模式的核心是告诉我们怎样去爱,目的是为提高孩子的素质提供所需要的个性和能力,培养幼儿成为身心健康的人,读了陶行知先生文章后,我更感到正是陶行知先生有一颗博大、无私、奉献的爱心,更让我体会到要成为一名好幼儿教师,不仅要爱事业,更要爱孩子,爱是教书育人的源泉,我们更应敞开爱的大门,用爱接纳每一个孩子,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书中提出许多教育观点,陶行知先生对学生的爱还应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思想、生活上全面关心爱护,这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体现,也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实践,符合幼儿园现代教育的理念。

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爱岗敬业、严谨治学、廉洁从教、要为人师表、尽职尽责、让家长放心。

伟大教育陶行知是“万世师表”,他的教育思想将继续影响着幼儿教育的改革,在幼儿园开展师陶学陶的活动中,进一步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充分挖掘陶行知教育思想在素质教育中的现代价值,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指导我们的工作很有必要,陶行知将教育立为人生大事的信念、毕生奉献于教育、我们要紧密联系实际,挖掘陶行知的新教育思想,更新观念,用新教育理念指导我们的行动,只有抓住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神内涵,才能充分发挥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现代化价值,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努力实践,开拓创新,不断进取。

《道德经》读后感——上善若水对为人师表的启示

《道德经》读后感——上善若水对为人师表的启示

上善若水对为人师表的启示——读《道德经》有感老子在《道德经》中,呈现了许多关于天、地、水、风、自然等自然主义思想,自然主义思想是老子思想智慧中的基本精神, 并以此为基础, 在宇宙、社会、人生等各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智慧内涵,道家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借鉴中国传统优秀哲学思想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道德经》开篇提到“道可道, 非常道”。

通俗地理解, 道者, 物之所由,讲的是事务发展的方向、道路和规则;而德者, 则为物之所得, 也就是只有按照道去做和具有良好的品质, 才能够有所得, 如我们熟悉的“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因此, 《道德经》所讲的重心问题是如何按照规律和规则行事。

在阅读完本书后,令我感受最深的是《道德经》所主张的三大重要思想之一的“上善若水”的七个品质以及其体现出的“为而不争”的哲学思想, 联系到我身为一名师范生,是一名未来的人民教师,我希望能塑造这些优良品质,在未来的教育过程中真正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

首先,“上善若水”是《道德经》的重要思想之一。

“上善若水”的品质包含了“居善地, 心善渊, 与善仁, 言善信, 政善治, 事善能, 动善时”。

“水利万物而不争”体现了宽广无私的胸襟, 但不争不等于无为, 体现了老子提倡的是以柔克刚, 以退为进的“为而不争”的辩证思想。

水的优良品质和为而不争的辩证思想, 对于成就一名优秀的教师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从物质利益上来看,选择教师这个行业,就意味着平凡和付出,但是平凡的职业并不意味着平凡的事业,教师和其他行业不一样,教师最大的成绩不是工资有多高,收获了多少名誉地位,而是更多的来自在你的教导下,学生成才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以及社会各界对于教师这个身份的尊敬,成为一名教师,注定会收获更多来自社会的善意,同时也意味着你也要带着善意变得更加敬业、优秀,所以深刻体会、培养“上善若水”这份优良的品质,对于成就一名优秀的教师具有很好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为人师表读后感【精品文档】

为人师表读后感【精品文档】

为人师表读后感篇一:为人师表读后感为人师表“身教”为贵读《教童子法》有感今年寒假,我拜读了《每周一读》2010年卷,看芸芸佳作,品句句妙言,颇有感触。

在教学中,书本即是无言之师,读书即是聆听教诲,我默默享受着这一切。

莫待“书到用时方恨少”,我当“书山有路勤为径”。

当我读到第四单元的《教童子法》时,眼前豁然开朗,真是如沐春风,如逢故交。

我斟酌了一番,感悟颇丰。

闲话少叙,感悟如下:《教童子法》是研究语文蒙学教育的专著,在培养人的问题上,作者认为“须望子弟为鼎甲”, 确立了“学生是人”这一教育观念,但作者并没有把研究的目光停留在一般的语文教育问题上,而是更深一层地探讨语文教育要培养什么样人才的问题。

王筠提出了培养理想人才的标准——“功名、学问、德行”三者并重,并且认为蒙学语文教育具有全面综合育人的条件,应该努力达到这个标准。

《教童子法》认识到,蒙学教育毕竟是基础教育,多数儿童并无接受大学教育进而取得功名的可能,因此,教他们掌握最实用的知识,掌握日常最必需的读写能(转自: 千池锝范文网:为人师表读后感)力,学以致用,这应是蒙学教育最基本的目标。

如果无视这一特点,单纯追求功名,不务实学,那就成了于社会百无一用的“废才”。

就这一点来看,王筠确实是非常开明而务实的。

为了使学生全面发展,王筠针对当时重智轻德、以名代德的不良风气,特别强调德育的重要。

他痛斥“以功名为学问,几几并以为德行”的欺世哲学,他反对写内容于“身心性命、国计民生,全没交涉”的文章,他呼吁学生家长要做到“应对进退,事事教之;孝悌忠信,时时教之”,他要求学校教者“讲书时,常为之提倡正史中此等事,使之印证”。

《教童子法》主张:“做诗文必须放,放之如野马,踶跳呛嗥,不受羁绊,久之必自厌而收束矣”。

这就是说,初教学生做诗文,要让学生放开思想,只要言之有物,不说空话,就让其尽量表达。

开始学作文,教师不要给予学生框框太多,但要时时“加以衔辔”,最好只对学生使用虚词不当之处“少改易之”,但不要对作文改动过多,否则会挫伤学生的创造性。

教师观后感(必备)

教师观后感(必备)

教师观后感(必备)作为一所普通中学平行班的班主任,我的学生不仅平凡,他们中有很大一部分,在小学的时候开始就是办公室的“常客”了。

他们大错不犯,小错不断。

他们不怕老师批评,更听不进去老师的教育。

到底怎么说他们才会真的听,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最近,读了戴尔·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这本书,给了我一点启发。

这是一本很有实操作用的书,里面讲到了这样与人交谈才会更能让人接受。

人在与人交往的时候都会选择自己愿意听,喜欢听的内容去进行交流。

在这其中,青少年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于人生中一个特殊的时期,这个年龄的孩子的一个重要特点,他们对于父母以及老师的话其实他们是有抵触的,他们更愿意去相信一个要好的同学,或者一个社会上网络上认识的一个人的话都比父母老师的话更容易让他们接受。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一种情况呢?我想这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很大关系。

每个人其实都渴望建立亲密关系,不愿交流都是一种防御,所以我们首先要尝试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要卸下一个人的防御就需要建立良好的关系,而这本书正是告诉我,怎样与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就如书中序言所说,他是一本实操性质的书,它教会了我很多实用技巧。

比如,书中提到发自内心的不做作的赞美对方。

看上去似乎就是一个表扬,挺简单的,但是初中的孩子已经不再满足于“你真厉害”、“你真棒”之类的简单的表面化的表扬了,这对他们不能起到任何作用。

所以想要表扬他们,并不能是概括性的,而应该是务实的,有实际内容的,针对其中一件事情的表扬。

这样的表扬才能是发自内心的,有意义的。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关注学生,了解学生。

其实只要我们用心关注,就会发现即便是平时最糟糕的学生也总能发现一点什么。

当有那么一次,学生发觉你是关注他,并且发现了他的优点,真心的赞赏他们,那么我们和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就有了一个好的开端了,而良好的关系就是以后的教育的开端。

当然每个学生的性格,情况有所不同,所以要使用的建立关系的方法也并不相同。

《为人师表》读后感

《为人师表》读后感

《为人师表》读后感《〈为人师表〉读后感》读了《为人师表》这本书,就像在心底种下了一颗温暖而充满力量的种子。

书里的那些故事和理念,让我不断地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为人师表。

这可不是仅仅站在讲台上讲讲书本知识就了事的。

就好比盖房子,你以为只是把砖头一块一块垒起来就行啦?那可大错特错。

为人师表,就像是给这房子打地基,这地基得打得又深又稳,才能支撑起学生们知识的大厦。

老师得用自己的品德、自己的言行,给学生塑造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可不是件轻松的事儿,就像雕刻家雕琢一件艺术品,得一点点精心打磨,容不得半点马虎。

我想起我上学的时候,有一位老师。

他每次上课都穿戴得整整齐齐,脸上总是带着温和的笑容。

他的板书永远是工工整整的,就像印刷出来的一样。

那时候不懂事,只觉得老师这样做是理所当然的。

现在想想,这就是为人师表的一种体现啊。

他用自己对工作的认真态度,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

他从来没有说过你们一定要认真对待自己的事情这样的话,可是我们看到他的样子,就不由自主地想要像他一样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这难道不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吗?为人师表还得有一颗包容的心。

学生们就像一群性格各异的小动物,有的调皮捣蛋像小猴子,有的文静内向像小兔子。

老师不能因为小猴子太调皮就不喜欢它,也不能因为小兔子太安静就忽略它。

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这就好比在花园里种花,不能只喜欢那些开得艳丽的花朵,那些含苞待放的小花苞说不定会绽放出更美的花朵呢。

书里有很多例子也让我感触很深。

有的老师为了学生放弃了自己更好的发展机会,就守在那一方小小的讲台上。

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奉献精神啊。

这让我想到了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老师不就是这样的蜡烛吗?在这个物质的世界里,有多少人能做到这样的牺牲呢?可是那些真正的好老师就做到了。

他们把自己的青春、自己的心血都倾注在了学生身上。

再看看现在的社会,有一些不良现象。

有些老师可能只看重学生的成绩,忽略了对学生品德的培养。

《新纲要 新师德》读后感

《新纲要 新师德》读后感

《新纲要新师德》读后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通过学习《新纲要新师德》,我对于教师所承担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俗话说:“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教师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引导者、教育者。

教师的世界,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者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

教师就像是学生的一面镜子,一定程度上我们甚至可以说,什么样的老师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

因此,育人之本,关键在于师德。

教师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要做到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

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新纲要新师德》一书,就从七个方面为我们很好地阐释了新时期教师师德修养的基本目标。

一.崇高使命,爱岗敬业使命感,是人对自身使命的所思所想,是人在一定社会、一定时代,对社会和国家赋予的使命的一种感知和认同。

一个人只有充分意识到社会赋予自身的使命时,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并创造自我价值。

做个好教师,需要源源不断的动力,而使命感就是这种动力;做个好教师,需要坚定不移的信念来支撑,而使命感可以使教师产生这种顽强的使命。

所以,当教师把教育事业作为一种使命,不仅会让自己做好,还能把学生带好。

爱岗敬业就是要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

爱岗不是加班加点,敬业也不是任劳任怨。

爱岗敬业就是要做好本职工作,把一点一滴的小事做好,把一分一秒的时间抓牢。

现今,有许多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就满腹牢骚,怨天尤人,真正爱岗敬业的人应该做的是自我反省,加倍努力,攻克难关。

二.严于律己,身正为范董仲舒说:“善为人师,既美其道,又慎其行。

”意思是当一名好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高尚的品德,更加要有良好的品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因此,教师在不断加强专业文化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人格、习惯以及品质方面的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人师表“身教”为贵读《教童子法》有感今年寒假,我拜读了《每周一读》2010年卷,看芸芸佳作,品句句妙言,颇有感触。

在教学中,书本即是无言之师,读书即是聆听教诲,我默默享受着这一切。

莫待“书到用时方恨少”,我当“书山有路勤为径”。

当我读到第四单元的《教童子法》时,眼前豁然开朗,真是如沐春风,如逢故交。

我斟酌了一番,感悟颇丰。

闲话少叙,感悟如下:《教童子法》是研究语文蒙学教育的专著,在培养人的问题上,作者认为“须望子弟为鼎甲”, 确立了“学生是人”这一教育观念,但作者并没有把研究的目光停留在一般的语文教育问题上,而是更深一层地探讨语文教育要培养什么样人才的问题。

王筠提出了培养理想人才的标准——“功名、学问、德行”三者并重,并且认为蒙学语文教育具有全面综合育人的条件,应该努力达到这个标准。

《教童子法》认识到,蒙学教育毕竟是基础教育,多数儿童并无接受大学教育进而取得功名的可能,因此,教他们掌握最实用的知识,掌握日常最必需的读写能力,学以致用,这应是蒙学教育最基本的目标。

如果无视这一特点,单纯追求功名,不务实学,那就成了于社会百无一用的“废才”。

就这一点来看,王筠确实是非常开明而务实的。

为了使学生全面发展,王筠针对当时重智轻德、以名代德的不良风气,特别强调德育的重要。

他痛斥“以功名为学问,几几并以为德行”的欺世哲学,他反对写内容于“身心性命、国计民生,全没交涉”的文章,他呼吁学生家长要做到“应对进退,事事教之;孝悌忠信,时时教之”,他要求学校教者“讲书时,常为之提倡正史中此等事,使之印证”。

《教童子法》主张:“做诗文必须放,放之如野马,踶跳呛嗥,不受羁绊,久之必自厌而收束矣”。

这就是说,初教学生做诗文,要让学生放开思想,只要言之有物,不说空话,就让其尽量表达。

开始学作文,教师不要给予学生框框太多,但要时时“加以衔辔”,最好只对学生使用虚词不当之处“少改易之”,但不要对作文改动过多,否则会挫伤学生的创造性。

他反对当时一味模仿时文的套写方法,主张作文训练贵在学生自有思想,以掌握基本功为要旨,只有掌握真本领,“凡功名无论大小,得之必学业长进”。

《教童子法》还指出,初学作文时,要注意循序渐进,如属对诗文,应由两字对仗学起,逐步三四字,以至提高到一句诗。

学会对仗的基本功后,再教以声韵技巧,由此掌握做诗的本领。

这种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训练方法,是符合语文教学原则的。

《教童子法》强调教学要启发诱导,循序渐进;要求学生在学习时事事专心,步步踏实。

作者还特别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反对当时强迫儿童呆读死背的教学方法。

《教童子法》要求教师注意教学的方法与技术,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因材施教,而不能使用体罚威吓学生。

教师是良师还是庸师,作者认为观察学生学习时的表现就可以分辨出来。

如果学生学习时欢欣鼓舞,积极认真,这是由于良师的教导,如果学生学习时疾首蹙额,呆若木鸡、形同笨牛,教师必是庸师。

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做?首先要为人师表,即用好的言行去影响学生,例如教师有好的读书习惯就会影响学生爱读书,俗话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所以教师要多读书,不断积累知识,充实自己。

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

其次要用现实的事例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教师应因势利导的教育,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精神成长打下一定的基础。

同时在教育过程中,要时刻注重方式方法,多和学生交朋友,多尊重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对于教育理论书刊的众多的优秀的论文,从来都是能带给我们美妙的启迪的,从来就是能带给我们精神的愉悦的——我觉得阅读如果不能与自己的精神发展相联系的话,阅读便会成为一件苦差使。

我愿一次次地走进教育名著,从那里去寻找灵感,寻找智慧,寻找胸襟,寻找精神!提高教师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是教师的精神需要。

而我呢,大部分时间忙于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教育孩子,有多少时间煞有其事地捧着教育名著或教育杂志阅读呢?读完王筠先生的《教童子法》,我觉得书里闪光的思想尽是宝藏,让我对小学教育有了新的思路,从中汲取了营养,促使我在教育理念上“更上一层楼”。

在今后漫漫教育路上,我会秉着王筠先生的教育思想,不断完善自我,上下求索。

篇二:为人师表心得体会为人师表心得体会板桥中学林俊英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教师应主动成为为人师表的表率。

新时代的教师,首先要拥有对事业的执着和热爱,有了这份执着和热爱,那份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才会油然而生;有了这份执着和热爱,才会发自内心地热爱学生,用师爱建立与学生间崇高、无私、美丽的情感;有了这份执着和热爱,才会成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一面旗帜。

教师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教育影响着学生,要教育学生成为一个高尚的人,我们自己首先应该是一个高尚的人。

人们把教师誉为不辞劳苦、辛勤耕耘的园丁,不仅是对他们教书育人丰硕成果的十分赞许,更是对他们为人师表高尚师德的充分肯定。

用美国著名作家萨克雷的一段话来评价为人师表的意义是再恰当不过了:“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

”教师的言行、学识、情趣等都是为人师表的载体,但最重要的是两个方面。

第一,品德修养。

现今教师的品德修养从大处看应充分体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六十四字创业精神”,从小处看应努力使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到“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

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应该让学生懂得,完善品德修养的过程,也就是挥斤运斧、凿璞成玉的过程,这是一个漫长的、艰难的、有时甚至是痛苦的过程。

正因如此,教师本身更要努力做到“品德、应该高尚些;处世,应该坦率些;举止,应该礼貌些”(孟德鸠斯语)。

言谈举止不是区区个人小事,而是一种对于学生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因素。

对于教师言谈举止应文明健康、真诚和谐,亲切得体。

第二,治学态度。

提倡教师应成为“职业学习者”、“终身读书人”,这样才能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并在课堂上给学生打开一个新的天地。

早在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初,列宁就号召青年人要“用人类已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丰富自己的头脑”,这对每个教师如何治学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古人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一个教师有了这种“知不足”、“知困”的精神,就会端正治学态度,锲而不舍、孜孜不倦地学习新知识、探索新问题,教学相长,从而为学生作出榜样。

总之:作为一名深受孩子们喜欢的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我们的教育在当下更多的体现出无私奉献,少一点功利追逐。

在此我想说:我将永不愧对教师——这个平凡而伟大的名字!虽然有时累得腰酸背疼,心中却很踏实,因为有一群喜欢我的孩子每天都在等着我。

他们纯洁的就像一张白纸,需要老师的精心呵护与教育,这样才会成为一幅绚丽的画卷。

篇三:《教师人文读本》读后感教师应该为人师表——《教师人文读本》读后感读了《教师人文读本》之后,我的感触颇深。

尤其是第四单元“夫子循循然善诱人”中中外名师的形象与言行更让人难忘。

众多名师的教诲以及那些和我们一样的老师的心得体会都让我的心灵受到了洗礼和教育,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师应该是为人师表的,其内涵应该是多方面的。

其次,教师应该是学生的榜样。

在读“夫子循循善诱人”这组文章之时,第一篇文章《名师》就深深打动了我。

文章中记述到的几位老师,都是一些知名的大师,从一些零碎小事,从不同的角度,表现出老师的不俗之处,让人备受教育和启迪。

从这几位老师事例中我们不但真正理解“老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这句话的内涵,而且深切感到教师应该是每一个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榜样。

自从参加教育工作开始,我就希望自己做一个好老师。

我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传递文明、光耀民族也许说不上,但是为人师表深刻记在我的心中,总希望能够尽自己的一些微薄之力去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孩子,让他们的生活能够丰富多彩一些,对社会多做一些有益的事,国家尽可能少一些负担,他们的后代同样能够得到爱和幸福。

如果做到了这些,那我就无愧“人民教师”这光荣称号。

虽然我无法成为一个伟大的名师,但是我可以做一个合格的好老师。

再次,教师应该具有高尚的人格力量。

教师的爱心,教师的责任感也是我人生中的一张对照表,如果让我的学生要去做什么,自己首先要能够做到。

所以我必须具备合格的人格。

这样,我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我才能够理直气壮,让他们能有个明确的道德方向,能够有辨明是非的能力,成为一个正直的人。

虽然我不能保证我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永远不犯错,每个人做什么事都讲原则,但我希望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气质的同时,同样不失人格。

一个老师,不是能够回答学生的所有问题,而是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出很有效的独特的建议。

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渐渐发现这才是学生最需要的,并且能够感觉到学生什么时候需要什么帮助,因为学生往往不习惯去请教老师。

这是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矛盾。

找学生谈话时,偶尔也能够给学生帮助,让他改变了一段时间。

可是正当我有成就感而感到满足时不禁感叹,一个学生不是只有教师在教育,而是全社会在教育,是人类的共同责任。

只有这样,人类文明才能得到延续、进步和发展总之,读《教师人文读本》给我的启发良多,尤其是让我明白了如何为人师表。

篇四:《老师的力量》读后感《老师的力量》读后感新密市金凤路小学位利霞《老师的力量》一书收录了梁实秋、丰子恺、季羡林等一些文化名家追忆恩师、怀念学生时代的文章近四十篇。

文章的作者五花八门,各自的回忆也是相去甚远。

但是,读着他们的小学生活,眼前影动着他们的老师身影,我渐渐开始反思对照。

诚然,他们那个年代的学习环境和现在截然不同,但是,不管是哪个人,但凡他有过求学的经历,这一生中总有那么几位老师是让他们终身难忘的。

正如书中所言:“每一个学生都有他的老师;每一个学生都有和老师的特殊因缘,以及故事。

”经年累月之后,难忘的不见得是老师的名和姓,更多的是这个老师带给他们这一生的影响。

他们记忆里的老师,和蔼可亲,令人佩服,对他们的人格的塑造有着深深的痕迹,给他们以深远的影响,为他们奠定了稳固的人生基石。

那些老师有影响学生的力量,有传播文化的力量,有塑造人才的力量。

那些老师的“力量”,推动他们不断地向上。

通过读这本书,我体会到了一名好老师应该拥有的高尚情怀,充分认识到教师职业的崇高意义,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的职责所在。

什么样的老师是有力量的好老师呢?下面谈谈我读这本书之后的一些感想。

首先我觉得有“力量”的老师应处处为人师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

作为一个人民教师,负担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责任。

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