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习题含答案(供参考)
农业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oc

农业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oc 第一章1、农业生产中主要的生产要素有哪些,各自的功能是什么,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科学技术。
自然资源:影响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自然资源的分布状况决定了不同作物和动物对光热水气条件要求不同农业自然资源的分布导致了农业地理分工的形成;自然资源的分布对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资本:为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劳动力:对农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发现和创造新的生产要素,提高现有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水平,进而提高产出水平。
科学技术: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物质装配水平、改良生产工具、变革生产流程等;扩大劳动对象的种类和范围,使原来不能用的资源得到利用;改造传统产业和产品,创造新的产业和产品,从而促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高级化。
2、简述要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要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一种要素的边际产品会随着该要素使用数量的增加而递减。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当通过增加某一要素的投入量来代替另一种要素时,这种替代的能力到一定限度后呈现越来越低的趋势。
3、简述图能圈理论。
屠能的农业圈理论是建立在如下5个假设的基础之上的:全国的土壤质量是完全一致的;全国的土地都是平坦的;全国只有一个城市从事工业品生产,其余城市从事农业品生产;从农村到城市的唯一交通工具为陆路;这个国家与外界没有任何国际交流。
其一:农地利用类型和农地经营集约化程度,不仅取决于天然特性,更重要的是其经济状况,特别是到农产品消费低(市场)的距离。
其二:在什么地方种植何种作物最为有利完全取决于利润。
4、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有哪些,加快中小城镇建设,以就业和城市功能为导向布局城镇产业。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乡镇企业是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渠道和蓄水池,已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活跃农村市场,带动农村经济协调发展,促进农村就业。
?结合小城镇建设,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
休闲农业经营与管理考试题库及答案

休闲农业经营与管理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1.在乡村旅游中,主要存在①垃圾和固体废弃物污染②建设项目污染③()④与经营活动造成的污染。
A、噪声污染B、环境污染C、水分污染D、物质污染参考答案:A2.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是生态合理、社会适宜、()的。
A、原生态B、经济可行C、经济发展D、旅游发展参考答案:B3.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
A、气候因子B、地球因子C、非生物因子D、外来因子参考答案:A4.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
A、综合因子B、一般生态因子C、替代因子D、限制因子参考答案:D5.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种群是物种进化的单位B、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具体形式C、种群是群落的构成单位D、种群内各种生物的关系为斗争参考答案:D6.关于群落与环境关系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群落只是被动受环境制约B、群落在环境制约下具有一定的分布和特征C、群落可形成内部特殊环境D、需要特殊环境的群落对环境具有指示意义参考答案:A7.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
A、维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B、保持生态平衡C、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料D、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参考答案:A8.长日照植物是()。
A、日照时间超过一定数值时才开花B、日照时间短于一定数值时才开花C、只有当昼夜长度的比例接近于相等时才能开花的植物D、在任何日照条件下都能开花参考答案:A9.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时,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无影响,二者之间的关系属于()。
A、原始合作B、竞争C、中性作用D、偏利作用参考答案:D10.不符合增长型的种群年龄结构特征的是()。
A、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B、生产量为正值C、年龄锥体下宽、上窄D、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参考答案:D11.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来看,沿海的“赤潮”现象,属于()。
A、周期性波动B、种群爆发C、不规则波动D、季节性消长参考答案:B12.种群平衡是指()。
农业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oc

农业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 o c-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农业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oc 第一章1、农业生产中主要的生产要素有哪些,各自的功能是什么,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科学技术。
自然资源:影响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自然资源的分布状况决定了不同作物和动物对光热水气条件要求不同农业自然资源的分布导致了农业地理分工的形成;自然资源的分布对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资本:为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劳动力:对农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发现和创造新的生产要素,提高现有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水平,进而提高产出水平。
科学技术: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物质装配水平、改良生产工具、变革生产流程等;扩大劳动对象的种类和范围,使原来不能用的资源得到利用;改造传统产业和产品,创造新的产业和产品,从而促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高级化。
2、简述要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要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一种要素的边际产品会随着该要素使用数量的增加而递减。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当通过增加某一要素的投入量来代替另一种要素时,这种替代的能力到一定限度后呈现越来越低的趋势。
3、简述图能圈理论。
屠能的农业圈理论是建立在如下5个假设的基础之上的:全国的土壤质量是完全一致的;全国的土地都是平坦的;全国只有一个城市从事工业品生产,其余城市从事农业品生产;从农村到城市的唯一交通工具为陆路;这个国家与外界没有任何国际交流。
其一:农地利用类型和农地经营集约化程度,不仅取决于天然特性,更重要的是其经济状况,特别是到农产品消费低(市场)的距离。
其二:在什么地方种植何种作物最为有利完全取决于利润。
4、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有哪些,加快中小城镇建设,以就业和城市功能为导向布局城镇产业。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乡镇企业是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渠道和蓄水池,已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农业生物实用技术试题(参考答案)

农业生物实用技术试题1.请阐述细胞全能性与植物组织培养的关系。
(10分)答:植物细胞全能性(totipotency):指植物的每个细胞都包含着该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从而具备发育成完整植株的遗传能力。
在适宜条件下,任何一个细胞都可以发育成一个新个体。
植物细胞全能性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植物的组织培养是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这个理论,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无性繁殖的新技术。
植物的组织培养广义又叫离体培养,指从植物体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
器官或细胞,原生质体等,通过无菌操作,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
2.原生质体杂种细胞的筛选方法。
(10分)答:杂种细胞的筛选方法有:①细胞系互补的选择方法,包括叶绿素缺失互补、营养缺陷互补和抗性互补等;②利用物理特异性差异的选择方法:这是利用两个原生质体物理特异性差异的一种选择,包括原生质体的大小、颜色、浮密度等的不同来选择;③利用生长特异性差异的选择方法。
3. 简单说明DNA重组技术中的蓝白斑筛选原理。
(10分)答:蓝白斑筛选是重组子筛选的一种方法:是根据载体的遗传特征筛选重组子,如α-互补、抗生素基因等。
现在使用的许多载体都带有一个大肠杆菌的DNA 的短区段,其中有β-半乳糖苷酶基因(lacZ)的调控序列和前146个氨基酸的编码信息。
在这个编码区中插入了一个多克隆位点(MCS),它并不破坏读框,但可使少数几个氨基酸插入到β-半乳糖苷酶的氨基端而不影响功能,这种载体适用于可编码β-半乳糖苷酶C端部分序列的宿主细胞。
因此,宿主和质粒编码的片段虽都没有酶活性,但它们同时存在时,可形成具有酶学活性的蛋白质。
这样,lacZ基因在缺少近操纵基因区段的宿主细胞与带有完整近操纵基因区段的质粒之间实现了互补,称为α-互补。
由α-互补而产生的LacZ+细菌在诱导剂IPTG的作用下,在生色底物X-Gal存在时产生蓝色菌落,因而易于识别。
农业技术员-蔬菜嫁接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农业技术员-蔬菜嫁接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1.常用的人工嫁接方法不包括()A、靠接B、插接C、劈接D、磁力压接参考答案:D2.一般连栋温室的保温比为()。
A、0.2B、0.3C、0.5D、0.7参考答案:D3.在晴朗的冬夜,使用内遮阳保温幕的不加温温室比不使用该幕的平均增温()。
A、0℃B、4C、10D、20参考答案:B4.下列关于早春西葫芦栽培品种选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早熟丰产B、节间粗短,瓜码密C、耐寒,耐湿,耐低温、抗病性强D、晚熟丰产参考答案:D5.中国传统习惯上规定的发芽标准是()。
A、胚根长度为种子一半B、胚根长度与种子等长C、胚根长度为种子D、胚根长度为种子参考答案:B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营养液人工增氧的方法是()。
A、搅拌B、压缩空气C、间歇供液D、长期放臵参考答案:D7.一日中,设施内的最高温度值一般出现在()。
A、7B、8C、10参考答案:D8.在早春季节,果菜类幼苗容易出现沤根现象。
沤根的主要症状是()。
A、根部腐烂,有白色霉状物B、根部褐色腐烂,C、不发根或很少发新根,根皮呈锈褐色,逐渐腐烂D、根前端黄褐色水浸状黄褐至栗褐色腐烂参考答案:C9.营养液的B母液以下列哪种盐为中心()。
A、硝酸盐B、碳酸盐C、磷酸盐D、硫酸盐参考答案:C10.瓜类蔬菜的种子是属于()种子。
A、双子叶有胚乳B、双子叶无胚乳C、单子叶有胚乳D、单子叶无胚乳参考答案:B11.西瓜幼苗发生立枯病,在茎基部产生()的病斑。
A、白色C、暗褐色D、退绿色参考答案:C12.下列元素在植物体内属于大量元素的是()。
A、钙B、铁C、锌D、铜参考答案:A13.同等条件下,硝酸钙比硝酸钾的溶解度()。
A、大B、小C、相等D、无法比较参考答案:A14.复合基质的数量一般为()。
A、4B、5C、2D、5参考答案:C15.下列不是植株调整措施的是()。
A、绑蔓B、搭架C、摘叶D、灌溉参考答案:D16.一天内从早到晚大棚内空气相对湿度的变化趋势为()A、没有变化B、比较高C、低—高—低D、高—低—高参考答案:D17.下列()蔬菜在第一片真叶出现时就开始花芽分化。
农学试题及答案

农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农业发展的目标是()。
A. 只追求农产品数量的增加B. 只追求农产品质量的提高C. 追求农产品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D. 只追求生态环境的改善2. 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是()。
A. 实现农业社会化B. 实现农业机械化C. 实现农业规模化D. 实现农业科技化3. 下列哪项属于机械化播种模式()。
A. 手工直播B. 人工秧苗移栽C. 机械插秧D. 人工播种4. 土地利用中,绿化用地属于()。
A. 建设用地B. 调整用地C. 耕地D. 未利用地5. 随着科技进步,下列哪项不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A. 生物技术的应用B. 农药的大量使用C.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D. 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二、填空题1. 农业现代化的三个阶段是()。
答案:生产力发展阶段、技术发展阶段、管理发展阶段2.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框架是()。
答案: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三、简答题1. 请简要描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以及重要性。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农产品需求的基础上,保持农业生产持久健康地发展,并维护生态环境的一种农业发展模式。
它涉及到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等方面。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业可持续发展可以保证农产品的稳定供应。
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科学种植管理和农业技术革新,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确保农产品能够持续供应给人们。
其次,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助于维护生态环境。
农业生产对土壤、水源、空气等自然资源有着重要的依赖,如果不进行可持续发展,过度的农业生产活动可能会导致土地退化、水源污染等环境问题。
因此,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最后,农业可持续发展对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农民可以获取更好的经济收益,提高生活水平。
农业昆虫学习题及部分参考答案

1植物检疫:依据国家法规,对调入和调出的植物及其产品等进行检疫和处理,以防止人为传播的危险性病、虫、杂草传播扩散的一带有强制性的防治措施.1.地下害虫:指活动为害期或主要为害虫态生活在土壤中,主要为害作物种子、地下根、茎等的一类害虫.2.两查两定:一般指查害虫发育进度卵块孵化进度、虫龄或发蛾期等,定防治适期;查虫情虫量、虫口密度或苗情,定防治对象田.3.“虫花”与“双连籽”:棉红铃虫幼虫为害棉花时,吐丝牵住花瓣,使花瓣不能张开,开成风车状“虫花”或称“扭曲花”、“玫瑰花”;为害棉籽时,有时吐丝将两个棉籽连在一起,叫“双连籽”.4.“红砂”与“垮杆”:朱砂叶螨在棉叶背面吸食,轻者造成红叶,称“红砂”;重者导致落叶形成光杆,称“垮杆”.5.“花叶”与“排孔”:玉米螟初孵1龄幼虫啃食玉米心叶叶肉,留下表皮,使叶面呈现许多半透明斑,称“花叶”.2龄后咬穿纵卷的心叶,心叶展开后呈一横排圆孔,称“排孔”.6.世代交替:在生物的生活史中,有性世代和无性世代交替出现的现象.7.“枯心”与“枯鞘”:水稻螟虫以幼虫蛀入稻株茎杆中取食,在苗期或分蘖期为害造成“枯心”;二化螟和大螟还可在叶鞘内蛀食,形成“枯鞘”.8.“蚁螟”与“蝗蝻”:水稻螟虫的初孵幼虫称为蚁螟;蝗虫的若虫称为蝗蝻.9.“丝囊”与“脱出孔”:大豆食心虫幼虫多从豆荚边缘合缝附近蛀入,先吐丝后结成细长白色薄丝网,于其中咬破荚皮,穿孔蛀入荚内,荚面丝网痕迹长期留存,可作为调查幼虫入荚数的依据.荚内幼虫老熟后在荚上咬一长椭圆形孔,从孔中脱荚入土,此孔为“脱出孔”.10.“麦蚕”与“剃枝虫”:小麦粘虫幼虫背面有5条彩色纵线,叫五色虫;3龄后蚕食叶片成缺刻,俗称“麦蚕”;高龄幼虫常将叶片吃光,穗部咬断,似给小麦剃头,又叫“剃枝虫”.11.经济损失水平和经济阈值:经济阈值economic threshold,简称ET又称防治指标,是指害虫的某一密度,对此密度应采取防治措施,以防害虫达到经济危害水平economic injury level,简称EIL,即引起经济损失的最低虫口密度. 12.稻田赶蛾:稻纵卷叶螟的测报方法之一,每天清晨用竹竿赶蛾,拨动稻株目测起飞蛾的数量,查出发蛾高峰日,结合发育历期,预报防治适期.13.“杨树枝把诱蛾”:用来测报和防治棉铃虫、粘虫等的一种方法.在发蛾期,用70cm左右的半萎蔫的杨树枝条,每10枝捆成一把,倒挂于木棍顶端,竖插在田间,每公顷105~150把,每天清晨用塑料袋套把,计数或捕杀成虫,6~7天更换1次树枝把.14.“草把诱卵”:根据粘虫等具有趋向枯黄物产卵的习性,用稻草扎成小把,在成虫产卵盛期前定田定量插好,对粘虫进行发生期预测和防治.15.“干母”与“干雌”:棉蚜的越冬卵孵化出的无翅蚜虫,称为“干母”;干母营孤雌胎生产下的1代为“干雌”.16.“苗蚜”与“伏蚜”:5~6份棉花上发生的棉蚜称为“苗蚜”;7、8月份发生的小型蚜称为“伏蚜”.17.“冒穿”:稻飞虱成、若虫在稻丛下部刺吸汁液,严重时造成水稻成团、成片死杆倒伏,俗称“冒穿”.二大题:填空题共X小题,每小题Y分,共Z分黑体四号1.我国目前的植保工作方针是“预防为主 , 综合防治”.2.昆虫的田间分布型常分为随机分布和聚集分布两大类.3.利用发育进度预测害虫发生期时,当某虫态数量出现百分率达到 16% 时称为该虫态始盛期,达到 50% 时为高峰期,达到 84% 为盛末期.4.“IPM”的三个基本观点是生态学、经济学和社会学观点.5.根据杀虫剂的作用机理,可以将它们划分为胃毒剂、触杀剂、内吸剂和熏蒸剂.6.目前防治地下害虫蝼蛄和蛴螬效果较好的药剂有辛硫磷、甲基异硫磷、呋喃丹、毒死蜱等,常用的施药方法是施毒饵、撒毒土、药液灌根、种子处理药剂拌种 .7.与化学防治相比,生物防治具有以下优点:不污染环境、对人畜安全、不会引起害虫产生抗性 .8.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主要途径有天敌昆虫保护利用、繁殖释放、引进移殖 .9.作物抗虫性机制包括不选择性、抗生性、耐害性 .10.蝼蛄是典型地下害虫,其为害方式包括直接取食为害作物根部和钻成隧道,使作物根与土壤分离,失水干枯 .11.蛴螬是金龟子幼虫总称,其中植食性种类幼虫为害作物下部的根 ,成虫为害作物上部的茎叶 .12.影响三化螟发生的主要环境因素有栽培制度食料 ,推广中稻,三化螟为害严重的原因是为转移为害提供了桥梁田 .13.在三化螟综合防治中,常用的农业措施有处理稻桩 , 调整水稻栽培布局 , 设置诱集田 .14.有利于三化螟为害的水稻生育期是分蘖期和孕穗期 ,水稻受害表现症状不一样,前者形成枯心 ,后者形成白穗 .15.水稻螟虫的初孵幼虫称为蚁螟;蝗虫的若虫称为蝗蝻 .16.引起稻纵卷叶螟迁飞的生态因素:春夏季北迁主要是由于逐渐上升的高温 ,秋季南迁主要是由于秋季光照逐渐缩短 , 温度逐渐降低 .17.稻纵卷叶螟迁飞性害虫,可以通过蛾同期突增 , 空中、海面捕 ,迁飞生殖滞育 , 蛾源同型区分析 , 染色标放回收等试验加以证实.18.在我国每年春末夏初,稻纵卷叶螟的迁飞方向是由南向北 ,而到秋天,它的迁飞方向是由北向南 .19.水稻不同生育期对褐飞虱影响不同,其中孕穗到开花期对褐飞虱生长发育和繁殖最为有利.20.稻飞虱成、若虫在稻丛下部刺吸汁液,严重时造成水稻成团、成片死杆倒伏,俗称“冒穿”.21.影响褐飞虱翅型分化的主要因素是营养条件食料中水溶性蛋白质尤其是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和虫口密度 .在水稻上出现短翅型较多的生育期是孕穗至开花期 .22.棉花苗期害虫主要有蚜虫、蓟马、棉叶螨等;蕾铃期害虫主要有棉铃虫、棉红铃虫、金刚钻等.23.棉蚜的越冬卵孵化出的无翅蚜虫,称为“干母”;7、8月份发生的小型棉蚜称为“伏蚜”.24.为害小麦的麦蜘蛛主要有麦叶爪螨和麦岩螨 .25.小麦吸浆虫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圆茧越夏、越冬.26.蝗区可分为四种类型,包括滨湖蝗区、沿海蝗区、河泛蝗区、内涝蝗区 .27.飞蝗调查中搞好“三查”,明确蝗情中的“三查”,是指查残、查孵化和查蝻 .28.玉米螟对玉米集中为害有三个时期,分别是心叶期、抽雄初盛期、雌穗抽丝吐露期 .29.写出下列害虫的越冬虫态和场所:暗黑鳃金龟多以3龄老熟幼虫少数以成虫在土中、大黑鳃金龟以成虫或幼虫为主交替越冬、铜绿丽金龟以幼虫越冬单刺蝼蛄、东方蝼蛄以成虫和若虫在土中小地老虎幼虫和蛹、三化螟以老熟幼虫在稻桩、二化螟以老熟幼虫在稻桩、稻草、茭白及杂草、大螟以老熟幼虫在稻桩、稻草、茭白及杂草、稻蓟马以成虫在麦类及禾本科杂草的心叶中或叶鞘间、金针虫以成虫和幼虫在土中、麦红吸浆虫以老熟幼虫在土中、麦长管蚜以成、若蚜在麦田、麦岩螨以成螨和卵在麦田土块下或枯枝烂叶中、棉蚜以卵在木槿等植物上、棉铃虫以蛹在土中、红铃虫以幼虫在籽棉中、玉米螟以老熟幼虫在寄主的茎秆和穗轴中、东亚飞蝗以卵在土中、大豆食心虫老熟幼虫在豆田或晒场及附近土内 .30.写出下列害虫的主要调查方法:稻纵卷叶螟、稻飞虱、棉铃虫、小麦粘虫、小地老虎.31.稻田赶蛾和白瓷盘拍查法的调查对象分别是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32.杨树枝把诱蛾可诱杀粘虫、棉铃虫等,糖醋液诱蛾可诱杀粘虫、小地老虎33.写出下列害虫的主要产卵场所:棉红铃虫棉花嫩头、嫩叶和青铃萼片内侧、褐飞虱水稻叶鞘肥厚部分的中肋、小麦粘虫在枯黄的叶尖处、单刺蝼蛄在土中做窝产卵34.写出下列害虫的主要为害状或为害方式1-3种蛴螬切口整齐、作物黄萎、蝼蛄将根咬成麻丝样、在土中打洞挖隧道、三化螟枯心、白穗、二化螟枯心、枯鞘、白穗、麦红吸浆虫麦穗成“毛笔状”瘪粒、麦长管蚜黄萎、瘪粒、麦岩螨“黄叶塘”以至整片枯死、棉蚜棉叶反卷、棉铃虫缺刻、孔洞、落蕾、落花、落铃和烂铃等、红铃虫风车状虫花、烂铃、僵瓣、双连籽、玉米螟花叶、排孔、风折枝、大豆食心虫节咬食豆粒成免嘴状缺刻35.写出下列害虫在我国每年可能发生的世代数:暗黑鳃金龟 1代、华北大黑鳃金龟 ~1代、单刺蝼蛄代、东方蝼蛄 ~1代、小地老虎 1~7代、三化螟 2~7代、二化螟 2~5代、大螟 3~7代、褐飞虱 1~12代安徽3~5代、白背飞虱 2~11代、灰飞虱 3~8代、麦红吸浆虫 1代、麦长管蚜 20~30代、麦叶爪螨 2~3代、麦岩螨 3~4代、粘虫 1~8代、棉蚜 10~30代、棉铃虫 3~8代安徽3~4代、红铃虫 2~7代安徽2~3代、朱砂叶螨 12~20代、玉米螟 1~6代安徽3代、东亚飞蝗 1~4代安徽2代、大豆食心虫 1代、豆荚螟 3~8代、中华稻蝗 1~2代 .36.写出下列害虫的药剂防治适期:暗黑鳃金龟成虫出土高峰至产卵始盛期、大黑鳃金龟成虫出土高峰5月上、中旬、华北蝼蛄、东方蝼蛄春季蝼蛄上升至表土层20cm左右时、沟金针虫春季幼虫上升至表土层2~3cm 时、小地老虎幼虫3龄盛发前、三化螟防治枯心在螟卵孵化高峰前1~2天,防治白穗在螟卵盛孵期内破口5%~10% 、二化螟防治枯鞘、枯心应在卵孵化高峰后至枯心形成前、稻纵卷叶螟 2龄幼虫高峰期、稻飞虱 2、3龄若虫高峰期、麦红吸浆虫化蛹盛期和成虫盛期抽穗扬花前、小麦粘虫2、3龄幼虫盛期、麦长管蚜抽穗前百茎蚜量1500头,抽穗后1000~1200头、麦岩螨每33cm麦垄有成螨200头,上部叶10%以上叶面有被害斑点时、棉蚜播种期、苗期、蕾铃期、棉铃虫卵期和初孵幼虫期、红铃虫成虫尚未大量产卵或卵高峰期至幼虫孵化尚未侵入蕾铃时、棉红蜘蛛5月中、下旬和6月中、下旬两次扩散期、1代玉米螟春玉米心叶末期和抽雄吐丝盛期、东亚飞蝗蝗蝻3龄盛期、大豆食心虫 8月中旬成虫始盛期 .37.写出下列害虫的科名:玉米螟螟蛾科、大螟夜蛾科、小麦粘虫夜蛾科、小地老虎夜蛾科、棉小造桥虫夜蛾科、棉红蜘蛛叶螨科 .1.蛴螬主要为害大田作物和蔬菜、果树、林木的幼苗,成虫不为害任何作物和林木. ×2.蝼蛄为害的典型症状是幼苗根茎部切口整齐. ×3.蝼蛄可将植物根咬成纤维状,并且在地下打洞挖隧道. √4.大螟产卵具有明显的趋边习性. √5.三化螟和褐飞虱都是单食性害虫. √6.灰飞虱可传播水稻条纹叶枯病等多种病害. √7.稻田内短翅型成虫的大量出现为褐飞虱虫量迅速增加的预兆. √8.棉铃虫为兼性滞育昆虫,食物和湿度是影响其滞育的两个重要条件.×9.稻象甲和稻水象甲均是我国水稻上的重要害虫,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的水稻产区. ×10.一般说来,施肥水平较高,长势好的棉田,受棉花朱砂叶螨的为害会重些.×11.绿盲蝽的越冬卵主要产在棉田内,而中黑盲蝽的卵主要产在棉田外的寄主如杞柳的茎髓内等. ×12.玉米螟是多食性的昆虫,能为害玉米、高粱、黍、棉花、麻等,为害时均能在寄主叶片上形成整齐的横排圆孔. ×13.东亚飞蝗种群中,有的能作远距离飞行,有的则不能,翅型分化为长翅型和短翅型两种. ×14.粘虫在我国东半部地区的越冬北界为1月份4℃等温线,在越冬线以南的地区,冬季粘虫以蛹和幼虫越冬. ×15.二化螟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虫,它寄主单一,以幼虫蛀茎为害,形成枯心、枯孕穗和白穗等症状. ×16.田间调查当短翅型白背飞虱比例较大时,种群数量将增大. √17.粘虫的成、幼虫都具有趋化性. ×18.小地老虎幼虫主要取食为害作物根部. ×19.对玉米螟来说,玉米中抗生素含量生育前期低于生育后期. ×20.经济阈值与防治指标含义相同. √21.稻纵卷叶螟产卵量的大小仅取决于补充营养,与温湿度无关. ×22.三化螟中、长期预测使用平均期距预测法和相似年份同期期距预测法. √23.抗褐飞虱的水稻品种必然也抗白背飞虱. ×24.药剂拌土是防治地下害虫的一种常用方法. √25.玉米生育后期对玉米螟抗性比前期强. ×26.白背飞虱可在多种禾本科杂草上越冬繁殖后代. √27.蝼蛄的虫口密度与土壤类型有关,盐碱地虫口密度大,壤土次之,粘土最小.√28.地老虎和蛴螬都是夜出性的,它们的为害部位是相同的. ×29.玉米螟卵是块产,大多产在玉米茎秆上. ×30.褐飞虱在多种禾本科杂草上越冬繁殖后代. ×31.影响飞蝗发生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土壤. ×32.三化螟防治适期是卵盛孵期. √1.东方蝼蛄Gryllotalpa orientalis Burmeister2.华北蝼蛄单刺蝼蛄 Saussure3.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 Motschulsky4.华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oblita Faldermann5.Pleonomus canaliculatus Faldermann 沟金针虫6.Agriotes subvittatus Motschulsky 细胸金针虫7.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Rottemberg8.三化螟Scirpophaga incertulas Walker9.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 二化螟10.Sesamia inferens Walker 大螟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稻纵卷叶螟12.Nilaparvata lugens Stl 褐飞虱13.Sogatella furcifera Horvath 白背飞虱14.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én15.Sitodiplosis mosellana Gehin 麦红吸浆虫16.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17.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18.Pectinophora gossypiella Saunders 棉红铃虫19.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oisduval 朱砂叶螨20.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21.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Meyen22.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 Matsumura五大题:简答题共X小题,每小题Y分,共Z分黑体四号1.简述IPM的基本原理和观点,并分析其理论和实践依据.实践依据:早期,人们对有害生物采取自然防治和农业防治的方法,但防治水平较低.19世纪末,美国从澳大利亚引进澳洲瓢虫防治吹绵蚧的成功,促进了生物防治的大量研究和应用,但成功的例子并不很多.到20世纪40年代,出现了人工合成有机杀虫剂,由于其高效、快速、广谱、使用方便等优点,而成为防治害虫的主要手段.但经长期大量使用后,产生了一系列的副作用,如引起人、畜中毒,污染环境,造成公害,害虫产生抗药性,杀伤天敌,导致害虫的再猖獗和将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等.人们终于从害虫防治的实践中得出结论:每一种防治方法既有优点,又有缺点.依赖任何单一方法都不能解决复杂的害虫防治问题,必须进行害虫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简称IPM 理论依据:1967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出IPM的定义为:综合治理是一种有害生物的管理系统,依据有害生物的种群动态及与之相关的环境关系,尽可能协调地运用一切适当的技术和方法,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损害允许水平之下.基本原理和观点:IPM的基本哲学是容忍哲学,共存哲学.认为没有必要彻底消灭害虫,只要把害虫控制在经济损害允许水平之下就行.保留一点害虫可以作为天敌的食料,维持生物多样性,以达到利用自然因素调节害虫数量的目的.IPM包含三个基本观点:即生态学观点,要建立最优的农业生态系统;经济学观点,防治措施要节省成本,经济、有效;环境保护观点,必须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2.图示小麦吸浆虫的生活史并简述其特点.生活史:3/中、10℃ 4/中、15℃ 4/下~5/上、20℃小麦拔节孕穗抽穗扬花、灌浆小麦黄熟幼虫蛹成虫卵幼虫幼虫老熟8~12d 6~7d 3~5d 15~20d破茧上升至表土茧越冬茧越夏幼虫离穗入土结茧以上每一环节分,共5分特点:小麦吸浆虫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圆茧越夏、越冬,第二年随气温上升而上升到表土层化蛹、羽化.其发生期与小麦生育期具有密切的物候关系.2分3.从玉米螟发生与环境的关系,简述植物与害虫的关系.从玉米螟的发生与耕作制度和玉米品种的关系中看出,植物与害虫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方面,植物为害虫提供食料和发育场所,供害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需要,食料充足,则害虫发生量大,对植物为害重;反之害虫死亡率高,发生为害轻.另一方面,植物在与害虫长期相互作用相互进化中,在植物体内产生了一定量的抗虫素,会使害虫表现出厌食、生长发育受抑制,甚至死亡,即对害虫产生了一定的抗性,但作物的抗性的抗虫性会因品种和生育阶段的不同而变化.4.为害棉花蕾铃的害虫主要有哪几种其为害各有何特点为害棉花蕾铃的害虫主要有:棉铃虫、红铃虫、金刚钻、棉盲蝽.1分为害特点:棉铃虫:初孵幼虫先食叶形成缺刻、孔洞,2龄后钻蛀蕾铃,蛀孔大,孔外有粪,造成蕾、花、铃脱落和烂铃.2分红铃虫:初孵幼虫即蛀食花蕾,幼蕾受害后不久脱落;幼虫常吐丝缀合花瓣形成“风车”状虫害花,青铃受害,造成烂铃或僵瓣,棉籽受害,造成空壳或“双连籽”.2分金刚钻:初孵幼虫取食嫩头,造成枯萎折断;稍大后蛀食蕾铃,造成脱落、烂铃或僵瓣.1分棉盲蝽:刺吸为害蕾铃,造成褐斑或脱落僵桃.1分5.迁飞性害虫的验证方法稻飞虱迁飞的主要依据主要有哪些写出你所学的主要迁飞性害虫. 同期突增、突减,高空网捕,标记释放回收,卵巢发育进度分析,异地虫源同质分析等.小地老虎、东亚飞蝗、小麦粘虫、褐飞虱、白背飞虱、稻纵卷叶螟6.图示棉蚜的生活史并简述其特点.棉蚜生活史与习性的特点:1多寄主多食性:寄主多达74科258种.常见越冬寄主第一寄主有花椒、木槿、石榴、夏枯草、月季、菊花等;夏季寄主第二寄主有棉花、瓜类、麻类、菊科、茄科、豆科等.2多型性:如雌蚜有有翅型和无翅型的.3趋黄性:有翅雌蚜对黄色有较强的趋性.4迁飞性:有两次棉田内扩散和两次大迁移春季由越冬寄主迁移到夏寄主,晚秋由夏寄主迁回到越冬寄主.5繁殖快:夏季5天可繁殖1代,1年可繁殖20~30代..造成农作物虫必须具备以下3个条件:一是必须有一定的虫源: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虫源基数越多,发生为害的可能性越大;二是必须有一定的种群密度和适于害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生态环境条件,条件适宜时,虫口密度就大.三是必须具备适宜的寄主植物和生育阶段,如寄主植物易受害生育期等.8.害虫防治的基本途径有哪些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何在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各有何利弊害虫防治的基本途径有植物检疫、农业防治法、生物防治法、物理机械防治法和化学防治法.农业防治法的优缺点:优点:1、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2、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3、对害虫的发生具有预防作用;4、易于被群众接受,防治规模大.缺点:1、有些措施与丰产要求有矛盾,或与耕作制度有矛盾.2、一些措施地哉性、季节性较强,限制其大面积推广;3防治效果慢,特别是在大面积发生时不能及时解决问题.生物防治法:优点:对人畜及农作物安全,不杀伤天敌及其他有益生物,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往往能收到长期的控制效果,天敌资源丰富,一般费用较低.缺点:杀虫作用效果慢,杀虫范围较窄,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一般不容易批量生产,贮存运输也受限制.物理机械防治法:有些能杀死隐蔽性害虫;无化学防治所产生的副作用;费力、费时,有时对天敌也有影响.化学防治法:优点:收效快,防治效果显着.可预防,可急救;使用方便,受地区及季节性的限制较小;可以大面积使用,便于机械化;杀虫范围广;可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远距离运输,且可长期保存.缺点:常会造成人畜中毒,植物药害.杀伤有益生物以及污染环境,使害虫产生抗药性.9.小麦上主要发生哪两种害螨麦岩螨的发生条件与其他叶螨相比有何特点麦叶爪螨和麦岩螨.麦岩螨喜温暖干燥,能耐夏季的高温、多湿和冬季的干旱严寒,有多年滞育习性.故秋雨少、春暖干旱及砂壤土麦田发生重.10.小麦吸浆虫的危害特点、生物学特性和综合防治措施,并指出其化学防治的两个关键时期和方法.以幼虫为害花器和麦粒,被害麦穗后期形成“毛笔状”,籽粒瘪瘦.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圆茧越夏、越冬.害虫发生期与小麦生育期有密切的物候关系.幼虫3龄,最后一龄不食不动.成虫怕强光和高温,故早晨和18~20时活动最盛,于18~21时选择抽穗而示扬花的麦穗产卵.栽培措施:调整作物布局,实行轮作倒荐,避免小麦连作,麦荐翻耕暴晒.推广抗虫品种:如徐州211等.药剂防治两个关键时期是化蛹盛期和成虫盛期.蛹盛期以撒毒土为主,选用50%辛硫磷EC、或40%甲基异柳磷EC、或80%敌敌畏EC、或48%乐斯本EC,每公顷1500ml,加水15~30kg,喷拌于300 kg细土中制成毒土,16时以后均匀撒于麦田.成虫期防治除可撒毒土外,也可喷雾和熏蒸.喷雾可用50%辛硫磷EC、或40%乐果EC、或80%敌敌畏EC、或48%乐斯本EC等1500~2000倍液;%敌杀死EC3000~4000倍液等.熏蒸可用80%敌敌畏EC拌麦糠撒施或堆于田间.11.如何进行棉蚜的药剂防治棉蚜的药剂防治:1、播种期防治1药剂拌种:可用70%吡虫啉拌种剂3~4.5kg 与碑帖粒子90kg拌种;2颗粒剂盖种:可用3%呋喃丹GR2.5kg/667m2,与一定量的细土拌和,播种时先开沟溜种,后溜施颗粒剂,再盖土.2、苗期防治1内吸剂涂茎:用40%氧乐果EC1份、聚乙烯醇份,水5~6份,先将水烧开,加入聚乙烯醇,搅动使之溶化,冷至30~40℃倒入空瓶中,再按量倒入原液,摇匀即成涂茎剂.用毛笔涂刷于棉苗红绿交界处;2滴心:每667m2用40%氧乐果EC10ml,对水1~1.5L,每株3~5滴.3喷雾:常用药剂有40%乐斯本EC、%溴氰菊酯EC、10%吡虫啉WP、50%抗蚜威WP、%阿维菌素EC等稀释2000~3000倍,喷雾.3蕾铃期防治:防治伏蚜的方法同苗期.还可用80%敌敌畏EC拌麦糠熏蒸. 12.粘虫在安徽发生几代/年以何虫态在何处越冬防治指标各是多少粘虫各代为害何作物最重全国2~8代/年,安徽4~5代/年.以蛹和幼虫越冬.防治指标:一类小麦田为3龄幼虫25头/m2,二类麦田15头/m2.安徽第一代发生重,4~5月为害高峰期,主要为害小麦、玉米等.13.稻田主要发生哪3种飞虱哪2种属迁飞性害虫哪种可传播小麦的哪种病毒病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灰飞虱,小麦丛矮病.14.稻飞虱怎样为害水稻征状如何有哪些习性可用来测报稻飞虱成、若虫皆能为害.在稻丛下部刺吸汁液,虫量大时引起稻株基部变黑、腐烂发臭,短期内水稻成团、成片死杆倒伏.远距离迁飞习性;长翅型成虫具有趋光性,趋绿习性,处于分蘖盛期——乳熟期,且生长嫩绿茂密的稻田虫量大.短翅型成虫大量出现是褐飞虱虫量迅速增加的预兆.卵多产于叶鞘肥厚部分的中肋.15.水稻钻心虫主要指哪几种害虫二化螟的防治应从哪几方面考虑三化螟、二化螟、大螟.应采用“防、避、治”的综合防治措施;药剂防治则采取挑治轻害代,普治重治重害代应“狠治1代,挑治2代”.一消灭越冬虫源,压低虫口基数,控制1代螟虫发生量:如翻耕灌水淹没稻桩;清除稻桩;春前处理完玉米、高粱赞茎杆;铲除田杂草;处理菱白残株.二调整水稻布局,改进栽培技术:改单、双混栽为大面积双季稻或一季稻,减少“桥梁田”.选用纯种,适时栽插,使水稻生长整齐.重用抗虫品种.避免氮肥过量.三药剂防治:第 1 代在水稻初见枯鞘时施药,或在螟卵孵化高峰后3天施药.20%杀虫双AS、或90%杀虫单WP、或20%三唑磷EC、或5%锐劲特EC、或48%乐斯本EC、或三唑磷与阿维菌素复配剂.六大题:论述题共X小题,每小题Y分,共Z分黑体四号1.试述地下害虫的综合防治策略和技术体系.14答:1、地下害虫的综合防治策略:地下害虫的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根据虫情,因地因时制宜,将各项措施协调运用,做到地下害虫地上治,成虫、幼虫结合治,田内田外选择。
农业推广学试题及答案

农业推广学试题及答案农业推广学是研究如何将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的学科。
它涉及到农业知识、技术、信息的传播、教育和应用。
以下是一组模拟的农业推广学试题及答案,供参考。
一、选择题1. 农业推广的最终目的是()A. 提高农业科技水平B. 增加农民收入C.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D. 丰富农产品种类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农业推广的基本原则?()A. 以农民为中心B. 以市场为导向C. 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D. 以科学为依据答案:C3. 农业推广中的“参与式推广”方法强调的是()A. 单向传播B. 双向互动C. 技术指导D. 信息收集答案:B二、填空题1. 农业推广的三个基本要素包括知识、技能和______。
答案:态度2. 农业推广的“4H”模式是指家庭、健康、______和家园。
答案:幸福3. 在农业推广中,农民是______的接受者,也是推广活动的参与者。
答案:知识三、判断题1. 农业推广只关注技术传播,不涉及社会经济因素。
(对/错)答案:错2. 农业推广的目的是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对/错)答案:对3. 农业推广过程中,农民的主动参与是提高推广效果的关键因素。
(对/错)答案:对四、简答题1. 简述农业推广的主要内容。
答案:农业推广的主要内容包括:农业新品种的推广、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农业新机械的推广、农业经营管理知识的推广、农业政策和法规的宣传、农业市场信息的传递等。
2. 描述农业推广中的“参与式推广”方法。
答案:参与式推广是一种以农民为中心,强调农民参与和互动的推广方法。
它通过组织农民参与决策、实施和评估推广活动,提高农民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从而提高推广效果。
这种方法注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需求,使推广活动更加贴近农民的实际。
五、论述题1. 论述农业推广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农业推广在现代农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能够将最新的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大田作物栽培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大田作物栽培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45题,每题1分,共45分)1.玉米结合中耕培土,在()施穗肥。
A、大喇叭口期B、分蘖期C、抽雄穗时D、拔节前后至小喇叭口期正确答案:A2.水稻的雄蕊是()枚。
A、6B、3C、1D、2正确答案:A3.玉米籽粒肥宜在籽粒期施用,才有利于防止早衰、提高光合效率、促进籽粒饱满。
()A、灌浆B、乳熟C、形成D、黄熟正确答案:C4.下列选项中属于棉花地膜覆盖作用的是()A、防止种子霉变B、保墒、提墒C、防止气象灾害D、隔绝空气,闪死杂草和种子正确答案:B5.玉米苗期地下害虫有()A、玉米螟B、蚜虫C、粘虫D、地老虎正确答案:D6.含支链淀粉多,几乎不含直连淀粉的水稻是()A、早稻B、糯稻C、黏稻D、晚稻正确答案:B7.下列不属于种子生产任务的是()A、良种繁殖B、推优更新C、配方施肥D、提纯复壮正确答案:C8.分蘖成穗为主的高产麦田,分蘖成穗比例为()A、50%B、60-80%C、80%以上D、90%正确答案:B9.玉米苗期第二次中耕的时间为()A、定苗前B、拔节前C、定苗后D、出苗前后正确答案:B10.我国南方的偏春性小麦引种到北方,将()A、迟抽穗或冻害B、迟抽穗或不抽穗C、早抽穗或不抽穗D、早抽穗或冻害正确答案:D11.世界农业和栽培植物最早、最大的起源中心为()A、中亚起源中心B、印度起源中心C、近东起源中心D、中国起源中心正确答案:D12.下列种子类型,纯度最高的是()A、良种B、育种家种子C、原种D、杂交种正确答案:B13.油菜在早播、稀植、高肥条件下,容易形成()分枝。
A、下生分枝型B、混生分枝型C、上生分枝型D、多生分枝型正确答案:A14.水稻()生长特点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是穗粒数的定型期。
A、穗分化期B、幼苗期C、结实期D、分蘖期正确答案:A15.着生于主茎中部的伸长茎段上的为()A、短柄叶B、长柄叶C、都可以D、无柄叶正确答案:A16.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九成收。
农业专业综合理论试卷及参考答案

农业专业综合理论试卷及参考答案注意事项:本试卷分为生物学、种植及养殖三部分,其中(A)生物学部分为每位考生必答内容,(B)种植部分和(C)养殖部分考生可报据所学专业选答。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A)生物学部分1、经化学分析后推断某物质不含有任何矿质元素,则该物质可能是( C )A.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物质B.能够催化新陈代谢过程中各项反应的活性物质C.人体主要能源物质的代谢终产物D.幼年缺少时,会引起人类呆小症的物质2、将下列细胞或细胞器置于蒸馏水中,不会破裂的是( D )A.人的红细胞B.叶绿体C.线粒体D.洋葱表皮细胞3、下列有关新陈代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A.抑制膜上载体活性或影响线粒体功能的毒素都会影响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B.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一定含有叶绿体,含叶绿体的细胞时刻在进行光合作用C.按同化作用的方式不同,新陈代谢可以分为自养需氧型和异养厌氧型两类D.所有的植物都是自养型的,都是生产者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通过氨基转换作用可以形成新的氨基酸B.人体中糖类和脂肪不能相互转化C.人体合成糖元的主要器官是肝脏和肾脏D.蛋白质中储能少,所以不能作为遗传物质5、下列属于生殖的是( C )A.红骨髓不断产生新的血细胞B.根尖生长点细胞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C.细菌经分裂形成新的细菌D.鸡蛋孵化成小鸡6、某一生物体细胞内有四对同源染色体,假设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在产生卵细胞的过程中,其中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在分裂后期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则这个初级卵母细胞产生正常卵细胞和异常卵细胞的比例为( D )A.1∶1B.1∶2C.1∶3D.0∶17、甲乙两生物的体细胞中,DNA分子数、碱基总数量与种类均分别相同,与之相关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甲乙的遗传信息完全相同B.甲乙是同种生物的后代C.甲乙细胞中的基因数相同D.不足以得出以上任何一种结论8、下列有关单倍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A.未经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植物,一定是单倍体B.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一定不是单倍体C.生物的精子或卵细胞一定都是单倍体D.含有奇数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9、下列各项依次采用哪种方法最适宜 ( C )①鉴别一只羊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度④检验杂种基因型的方法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B.测交、测交、自交、测交C.测交、杂交、自交、测交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10、下列生物之间属于寄生关系的是( D )A.根瘤菌与大豆根B.水稻和稗草C.鹿和羊D.大豆和菟丝子11、下列生理现象受其他部位产生的生长素影响的是( C )①棉花顶芽的生长②番茄子房壁细胞的发育③雪松侧枝生长的抑制④燕麦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的弯曲生长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12、下列动物中,属于变态发育,体细胞中又可能含有ZW性染色体的是( D )A.青蛙B.金龟子C.蝗虫D.螟虫(B)种植部分:13、植物茎的横切面结构从外至内的顺序是( D )A.皮层→中柱→表皮B.中柱→皮层→表皮C.表皮→中柱→皮层D.表皮→皮层→中柱14、下列花的各组成部分,能够产生花粉的部分是( C )A.子房B.柱头C.花药D.花柱15、下列不属于植物学种子的是( D )A.棉花B.大豆C.油菜D.小麦16、郑州从辽宁省引种水稻,应引种的品种类型为( C )A.早熟B.中熟C.晚熟D.A、B、C均可17、摇树振落金龟子进行捕杀,是利用了昆虫的( A )A.趋光性B.趋化性C.假死性D.迁飞性18、农业生产中,迟效性的有机肥一般用作( B )A.种肥B.基肥C.追肥D.叶面喷肥19、防止品种混杂退化,长期保持品种纯度及种性的根本措施是( B )A.严格去杂去劣和选择B.严格生产种子规程C.采取隔离措施D. 品种定期更新20、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B )A.大气受热膨胀B.温度在水平方向上分布不均匀C.大气遇冷收缩D.气压在水平方向上分布不均匀21、小麦光照阶段中起主导作用的外界条件是( B )A.光照强度B.光照长短C.温度高低D.水分多少22、下列几种家畜粪肥,分解腐熟快,发热量最大的粪肥是( D )A.猪粪B.羊粪C.牛粪D.马粪23、提高化肥利用率最有效的措施是( D )A.少量施用化肥B.深施化肥C.集中施用化肥D.与有机肥配合施用24、比较土壤空气与大气组成成分,土壤空气比大气( A )A.氧气少、二氧化碳和水汽多B.氧气多、二氧化碳和水汽多C.氧气少、二氧化碳和水汽少D.氧气、二氧化碳、水汽相同25、下列花序中,玉米雄花序属于( C )A.总状花序B.肉穗状花序C.圆锥花序D.复穗状花序26、病毒传播的主要方式是( D )A.气流B.雨水C.苗木D.昆虫27、下列作物宜采用分期分批收获的作物是( D )A.水稻B.玉米C.小麦D.棉花28、在正常天气条件下,一日内土壤表面最高温度出现在( B )左右。
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农业生态学复习题一、名词释义1、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不断吸收物质,经转化后合成能量,在转化过程中有一定损但损耗的部分最终进入环境被生物利用这个过程。
2.图书馆和物资流通流程:图书馆是物资在运输过程中临时固定和储存的场所;流动是物质在储层之间转移的运动状态。
3、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农业生态系统是在人类生产活动的干预下,农业生物群体与其周围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彼此联系、相互作用而共同建立起的固定、转化太阳能和其它营养物质,获取一系列农副产品的经过人工驯化的生态系统。
4.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臭氧、氟氯化碳和水蒸气可以使短波辐射几乎不衰减地通过,但可以吸收长波辐射。
因此,这些气体具有类似于温室效应的效应,因此它们被称为“温室气体”,由此产生的效应被称为温室效应。
5、生态效率:即食物链各环节上的能量转化效率。
6.生态金字塔:这意味着每次通过一个营养层时,能量的净同化部分都比之前的营养层少得多。
在埃及,当营养水平从低到高时,其个体数量、生物量或能量含量呈金字塔状分布。
7、林德曼的十分之一定律:在自然条件下,每年从任何一个营养级上能收获到的生产量,按能量计只不过是它前一个营养级生产量的十分之一左右。
8.生态效益:指农业在保护和增加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方面的作用。
9.农业资源:用于或可用于农业生产或农业经济活动的各种资源。
农业资源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如劳动对象:动植物生产资料:土地生产条件:水、热、气。
10、生态入侵:生态入侵是指外源生物引入本地区,种群迅速蔓延失控,造成其他土著种类濒临并伴生其他严重危害的现象。
生态入侵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影响很大,有时甚至能使整个生态系统发生不可逆转的崩溃。
11、农业效益:农业满足人类利益的效果,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2.能量转移:绿色植物利用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产生食物能量。
食物可以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从营养水平转移到另一个营养水平。
《农业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练习题及答案

《农业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练习题及答案一、判断题1、农民个人不能从事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活动。
(×)2、可能危害人畜安全的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经营,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实行登记或者许可制度。
(∨)3、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
(∨)4、农业保险实行自愿原则。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制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参加农业保险。
(∨)5、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用于农业的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
审计机关应当依法加强对用于农业的财政和信贷等资金的审计监督。
(∨)6、农业生产资料使用者因生产资料质量问题遭受损失的,出售该生产资料的经营者应当予以赔偿,赔偿额包括购货价款和有关费用。
(×)7、对在国务院批准规划范围内实施退耕的农民,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予以补助。
(∨)8、任何机关或者单位不得以任何方式向农民或者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进行摊派。
(∨)9、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所属单位不得以任何方式向农民或者农业生产经营组织集资。
(∨)10、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与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在机构、人员、财务上彻底分离。
(∨)11、农村土地承包后,土地的所有权性质不变。
(∨)12、承包期内,承包方全家迁入小城镇落户的,应当将承包的耕地或者草地交回发包方,承包方不交回的,发包方可以收回承包的耕地和草地。
(×)13、承包方在承包期内交回承包地的,在承包期内不得再要求承包土地。
(∨)14、承包方对其在承包地上投入而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流转时有权获得相应的补偿。
(∨)15、在《农村土地承包法》施行前,已经按照国家有关农村土地承包的规定承包,其耕地的承包期限长于三十年的,在《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后继续有效,不得重新承包土地。
(∨)16、农村土地承包,妇女与男子享有平等的权利。
(∨)17、在承包期间,承包方不能将承包地用于非农建设。
(∨)18、实行家庭承包的,承包方通过登记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
农业习题含答案(供参考)

农业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9小题,共分)1. 青藏高原上有一些著名的蓄种,其中被称为“高原之舟”的是()A. 细毛羊B. 牦牛C. 三河马D. 滩羊2. 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散布在()A. 北方地域B. 南方地域C. 西北地域D. 青藏地域3. 北方地域的丛林资源丰硕,主要散布在()A. 华北平原B. 东北平原C. 黄土高原D. 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4. 东部地域是我国种植业、林业、渔业的主要散布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种植业主要散布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域B. 人工林集中散布在东北大兴安岭地域C. 沿海地域淡水渔业发达D. 南方地域是我国的主要旱作农业区5. 下列因素不属于影响我国“东耕西牧”农业特色的是()A. 地形不同B. 纬度不同C. 降水量的不同D. 距离海洋的远近6. 《晏子春秋》中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造成这一不同的主要因素是()A. 市场因素B. 土壤因素C. 地形因素D. 气候因素7. 下列发展农业生产的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A. 东北平原利用肥沃的土地发展林业B. 西北地域开垦草原发展种植业C. 四川盆地发展热带作物生产D. 东部沿海地域发展海洋渔业8. 长城以北的北方地域的主要农作物有()A. 春小麦、大豆、甜菜B. 春小麦、水稻、棉花C. 冬小麦、玉米、大豆D. 冬小麦、大豆、甜菜9. 东北地域主要粮食作物是()A. 春小麦B. 冬小麦C. 水稻D. 青稞10. 下列商品粮基地中,不在南方地域的是()A. 松嫩平原B. 江汉平原C. 鄱阳湖平原D. 洞庭湖平原11. 下列关于牧区和优良畜种的组合,错误的是()A. 西藏牧区-牦牛B. 青海牧区-阿拉善骆驼C. 内蒙古牧区-三河马D. 新疆牧区-新疆细毛羊12. 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从有关部门获取了一张我国北方某地域图,如图,读图完成11-12题.依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图中甲地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是()A. 种植业B. 渔业C. 林业D. 畜牧业13. 南方地域主要的农作物有()A. 水稻、花生、甘蔗、棉花B. 水稻、油菜、甘蔗、棉花 C. 小麦、花生、甜菜、棉花 D. 小麦、油菜、甜菜、甘蔗14. 青藏地域的著名畜种是()A. 骆驼B. 三河马C. 滩羊D. 牦牛15. 央视以“推行生态增产,打造绿色粮仓”为主题,报导了山东省农科院培育瓢虫吞食蚜虫,使化肥和农药的利用量大幅减少,该报导表现了我国农业此后的发展方向是()①推行生态农业②走科学兴农的道路③成功经验可照搬推行④加大化肥、农药的利用量⑤因地制宜发展农业.A. ①②⑤B. ①③⑤C. ②③④D. ③④⑤16. 东北平原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的最主要原因是()A. 人口稀少,粮食产量大B. 河湖密布,地域广漠C. 地势高峻,海拔适宜D.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17. 适宜发展畜牧业的是()A. aB. bC. cD. d18. 四大区域中农田多为旱地、以种植小麦和大豆为主、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的区域是()A. ①B. ②C. ③D. ④19. 广东省主要的粮食作物是()A. 玉米B. 水稻C. 小麦D. 大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分)20. 在农业生产中,各地按照不同的自然条件,把农业生产部门布局在最适宜它发展的地域,称为“ ______ ”.【答案】1. B2. A3. D4. A5. B6. D7. D8. A9. A 10. A11. B 12. D 13. B 14. D 15. A16. D 17. D 18. A 19. B20. 因地制宜【解析】1.解:牦牛是青藏地域代表性的畜种,它的毛厚而长,耐寒力强,体矮身健,擅长登山负重,被称为“高原之舟”.故选:B.青藏地域的农作物主要有青稞(大麦的一种)、豌豆、小麦、油菜等.由于太阳光照强,小麦等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比较高.本区又是全国重要的牧区,主要牲畜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青藏地域的畜牧产品,牢记青藏地域的农牧产品是解题的关键,学生应熟记基础知识,提高答题效率.2.解:我国的三大林区是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和东南林区,其中最大的天然林区是东北林区,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域.故选:A.我国的三大林区是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和东南林区.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最大天然林区的位置.3.解:我国天然林地主要散布在东北、西南的边远山区,东南部山区的林地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西北和华北的大部份地域林地很少.除一部份山地外,北方地域的年降水量大致在400~800毫米之间,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是我国丛林资源的宝库.故选:D.东北地域夏日气温较高,降水集中,光照充沛,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典型植被有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和草甸草原等.东北针叶林的树种以落叶松占多数,红松次之;阔叶林树种以杨、桦、栎为主.长期以来,东北地域一直是中国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考查我国丛林资源的散布,要理解记忆.4.解:我国的种植业主要散布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域,该地域地形平坦,降水较多,故A正确;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是东北林区,故B错误;我国的沿海地域海水渔业发达,淡水鱼业发达的地域是长江中下游平原,故C错误;南方地域的耕地类型是水田,故D错误.故选:A.我国的耕地主要散布在半湿润、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地域,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主要散布在东北、西南、东南山区.我国的草地主要散布在内蒙古高原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和南部.本题考查我国农业的散布,熟记讲义知识点理解答题即可.5.解:我国的农业地域散布主要表现为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的不同.由于距离海洋的远近的不同,加上山脉(地形)的阻挡,造成降水有较大的不同.东部和西部的农业分界限以400毫米年降水量线为界,划分为种植业和畜牧业(东耕西牧).故选:B.农业生产除受地形、水源、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外,还受与城市和工矿区的距离、市场需求量、交通条件、农业技术等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各地域应按照本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状况,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6.解:南方地域与北方地域由于气候的不同,造成物产种类的不同.故选:D.橘在南方生长得得很好,在北方生长不好.主如果南方、北方温度不同造成的,橘是热带水果适宜生长在高温的南方,北方温度低不适宜橘子的生长,故淮南的橘子移种到淮北,就结不出甜美多汁的果实,主如果温度不同造成的.本题考查影响农业的因素,理解解答即可.7.解: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发展种植业,故A错误;西北地域降水稀少,适宜发展畜牧业,故B错误;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故C错误;东部沿海地域适宜发展海洋渔业,故D正确.故选:D.农业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业的发展既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又受市场需求量、与城市和工矿区的距离、农人文化技术水平等社会条件的影响.利用本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域,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题考查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理解解答即可.8.解:我国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长城以北为春小麦,以南为冬小麦;棉花主要集中在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域;甜菜主要散布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和新疆北部;水稻、甘蔗、油菜是我国南方的主要作物;北方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花生、甜菜、大豆等.故选:A.牢记我国农作物的散布特点是解题关键.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农作物的散布特点,学生应结合地图对我国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的散布熟练掌握,提高答题效率.9.解:春小麦春播秋收,散布在长城以北,主要散布在东北平原.故选:A.春小麦春播秋收,散布在长城以北,主要散布在东北平原.东北平原由东北角的三江平原、北部的松嫩平原和南部的辽河平原组成.此题考查主要粮食作物的散布,属于基础题目.10.解:我国的九大商品粮生产基地是: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成都平原、江汉平原、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淮地域.南方地域主要的商品粮基地有成都平原、太湖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淮地域、珠江三角洲等.故选:A.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粮食生产历史悠长,具有明显的地域散布特征.南方属水稻集中产区,北方属小麦集中产区,玉米、豆类、薯类的种植则相对分散.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地,是重要的粮食产区.在一些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粮食商品率较高的地域,国家成立了商品粮基地.此题主要考查我国商品粮基地的位置,要对照地图,便于记忆.11.解:我国的四大牧区是: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和西藏牧区,我国四大牧区各自都有自己的优良畜种:内蒙古的三河牛、三河马、阿拉善骆驼,新疆的细毛羊、青海和西藏地域的牦牛,另外宁夏的滩羊也是我国著名的畜种之一.故选:B.中国西部、北部草原辽阔,牧场宽广.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是中国的四大牧区,这里的许多地方水草肥美,适宜放牧,具有悠长的畜牧业生产历史.该题考查了我国的牧区和优良畜种,学生在学习时要结合牧区的特点和优良畜种一路记忆.12.解:读图可得,图中甲地周围是草地的散布范围,该地域适宜发展畜牧业.故选:D.农业的发展既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又受市场需求量、与城市和工矿区的距离、农人文化技术水平等社会条件的影响.利用本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域,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题考查影响农业的因素,读图解答即可.13.解:我国南方地域的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油菜、甘蔗等.故选:B.我国的粮食作物,北方主要以小麦为主,南方主要以水稻为主,所以又有“南稻北麦”之称.我国糖料作物主要包括甘蔗和甜菜,其中甘蔗主要散布在南方沿海各省区,甜菜散布在北方各省区,所以有“南蔗北菜”的特点.油菜主要为我国南方的油料作物,主要种植区为长江中下游平原.本题考查南方地域的农作物,牢记即可.14.解:我国有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三河牛、三河马),新疆牧区(新疆细毛羊),青海牧区(青海牦牛),西藏牧区(西藏牦牛).按照题意.故选:D.我国的四大牧区是: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和西藏牧区,我国四大牧区各自都有自己的优良畜种:内蒙古的三河牛、三河马,新疆的细毛羊、青海和西藏地域的牦牛,另外宁夏的滩羊也是我国著名的畜种之一.我国牧场的性质和优良畜种是考试的重点,是常见题目.15.解:我国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实行科学种田,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农业,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按照题意.故选:A.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平均每人占有的土地面积约相当于世界人均土地面积的1/3.因此,“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大体国情.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状况,理解解答即可.16.解:东北平原发展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有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人口密度较低,人均占有耕地多等,其中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东北平原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最主要原因.故选:D.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有:充沛的水源,便利的交通,光照充沛,气候适宜,土壤肥沃,地形平坦,农业基础好,劳动力丰硕,其中东北平原的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就是我国的两个商品粮基地.本题考查东北地域发展农业的优势,理解解答即可.17.解:如图d所示,中国西部、北部草原辽阔,牧场宽广.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是中国的四大牧区,这里的许多地方水草肥美,适宜放牧,具有悠长的畜牧业生产历史.故选:D.中国土地资源类型齐全,拥有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这有利于因地制宜,对土地进行多样化的开发利用.各地域应按照本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状况,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18.解:读图可知,①是北方地域,②是南方地域,③是西北地域,④是青藏地域.四大区域中农田多为旱地、以种植小麦和大豆为主、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的区域是北方地域.按照题意.故选:A.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限结合起来,并按如实际情况作必然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域、南方地域、西北地域和青藏地域.该题主要考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概况.读图解答即可.19.解:广东省位于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域,是我国水稻的集中产区.故选:B.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粮食生产历史悠长,具有明显的地域散布特征.南方属水稻集中产区,北方属小麦集中产区,玉米、豆类、薯类的种植则相对分散.各地域应按照本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状况,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20.解: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域,表现了农业发展要因地制宜的思想.故答案为:因地制宜.农业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业的发展既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又受市场需求量、与城市和工矿区的距离、农人文化技术水平等社会条件的影响.利用本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域,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题考查农业的发展,理解解答即可.。
农业知识竞赛试题及参考答案(农机推广类)-推广站.

农业知识竞赛试题(农机推广类一、单选题(40题1、《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自2004年(起施行。
A、6月25日B、7月25日C、10月1日D、11月1日2、从事农业机械维修经营及相关的维修配件销售活动,应当遵守(A、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管理办法B、产品质量法C、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D、农业机械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3、《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所称农业机械,是指用于(及其产品初加工等相关农事活动的机械、设备。
A、种植业生产B、农副业生产C、农业生产D、农田作业4、制定《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是为了鼓励、扶持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使用(的农业机械,促进农业机械化,建设现代农业。
A、大型高档B、先进适用C、小型节油D、技术尖端5、柴油的牌号是根据柴油的(来确定的。
A、凝点B、沸点C、含铅量D、含水量6、拖拉机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A、发动机、后桥、电气设备B、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C、发动机、传动系、行走系7、根据排气管烟色判断故障,当发动机冒蓝烟时(A、烧机油B、烧水C、柴油燃烧不完全8、根据排气管烟色判断故障,当发动机冒黑烟时(A、烧机油B、烧水C、柴油燃烧不完全9、拖拉机按行走装置分有(三种类型。
A、轮式、履带式和方向盘式B、轮式、履带式和半链轨式C、操纵杆式、履带式和半链轨式10、联合收割机在清选时,谷物中有较多断草、杂草混入,风扇的风量应(A、调弱B、调低C、调强11、(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鼓励农业生产经营者共同使用、合作经营农业机械,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服务组织,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产业化”。
A、2004B、2005C、2006D、200712、农业机械补贴资金可以向(发放。
A、农民B、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C、农业生产经营组织D、经纪人13、联合收割机在收割较潮湿的作物或筛面上脱出物较多时,清粮机构鱼鳞筛或振动筛的调整筛的间隙调整应(A、加大B、减少C、自由控制14、《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第三条,补贴资金的使用应遵循(的原则。
(完整版)农业经济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_______地位。
A.基础产业B.引导产业C.核心产业D.尖端产业2、我国农业的两个转化包括_______。
A.由原料型农业向加工型农业转化B.由家庭经营型向集体合作经营转化C.由自给性农业向商品性农业转化D.社会主义农业的自我完善3、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的支柱是_______。
A.种植业B.畜牧业C.农业和乡镇企业D.经济开发区4、农产品市场划分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是根据_______。
A.农产品交易的性质不同B.农产品交易的空间不同C.农产品市场的供求状况不同D.农产品交货的时间不同5、农产品购销差价是由商业企业在组织农产品的购销活动中的流通费用、利润和_______构成。
A.税金B.利息C.生产成本D.交易费用6、农业概念的内涵是指_______。
A.划定农业与非农业的界限B.农业产业部门具有的本质属性和特点C.种植业D.通过农作物生长发育和繁殖以取得生物性产品的部门7、生态系统结构有_______组成部分。
A.动物、植物和微生物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环境系统D.土壤、水、空气、营养元素等8、农业基本建设是指_______。
A.比较长期固定在土地上的资金投放,并且要形成固定资产B.水利设施建设C.建设农业高等院校D.增加农业投入9、作为资源的土地_______。
A.是纯粹的自然产物,没有价值B.虽是经济综合体,但不体现价值C.虽是经济综合体,但不能增值D.具备价值属性,而且不断增值10、级差地租是_______。
A.等量资本投入到同一土地所获得收益不同由此产生的超额利润部分B.等量资本投入到不同土地所获得收益不同由此产生的超额利润部分C.同一块地连续投资,各次投资生产率不同所产生的超额利润部分D.不同块地连续投资,各次投资生产率不同所产生的超额利润部分11、提高农业劳动力利用率的途径有建立合理的农村就业结构和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9小题,共38.0分)1.青藏高原上有一些著名的蓄种,其中被称为“高原之舟”的是()A.细毛羊B.牦牛C.三河马D.滩羊2.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分布在()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3.北方地区的森林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A.华北平原B.东北平原C.黄土高原D.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4.东部地区是我国种植业、林业、渔业的主要分布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B.人工林集中分布在东北大兴安岭地区C.沿海地区淡水渔业发达D.南方地区是我国的主要旱作农业区5.下列因素不属于影响我国“东耕西牧”农业特色的是()A.地形差异B.纬度差异C.降水量的不同D.距离海洋的远近6.《晏子春秋》中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市场因素B.土壤因素C.地形因素D.气候因素7.下列发展农业生产的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A.东北平原利用肥沃的土地发展林业B.西北地区开垦草原发展种植业C.四川盆地发展热带作物生产D.东部沿海地区发展海洋渔业8.长城以北的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有()A.春小麦、大豆、甜菜B.春小麦、水稻、棉花C.冬小麦、玉米、大豆D.冬小麦、大豆、甜菜9.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A.春小麦B.冬小麦C.水稻D.青稞10.下列商品粮基地中,不在南方地区的是()A.松嫩平原B.江汉平原C.鄱阳湖平原D.洞庭湖平原11.下列关于牧区和优良畜种的组合,错误的是()A.西藏牧区-牦牛B.青海牧区-阿拉善骆驼C.内蒙古牧区-三河马D.新疆牧区-新疆细毛羊12.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从有关部门获取了一张我国北方某地区图,如图,读图完成11-12题.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图中甲地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是()A.种植业B.渔业C.林业D.畜牧业13.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有()A.水稻、花生、甘蔗、棉花B.水稻、油菜、甘蔗、棉花C.小麦、花生、甜菜、棉花D.小麦、油菜、甜菜、甘蔗14.青藏地区的著名畜种是()A.骆驼B.三河马C.滩羊D.牦牛15.央视以“推行生态增产,打造绿色粮仓”为主题,报道了山东省农科院培育瓢虫吞食蚜虫,使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大幅减少,该报道体现了我国农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是()①推广生态农业②走科学兴农的道路③成功经验可照搬推广④加大化肥、农药的使用量⑤因地制宜发展农业.A.①②⑤B.①③⑤C.②③④D.③④⑤16.东北平原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的最主要原因是()A.人口稀少,粮食产量大B.河湖密布,地域广阔C.地势高峻,海拔适宜D.地势平坦,土壤肥沃17.适宜发展畜牧业的是()A.aB.bC.cD.d18.四大区域中农田多为旱地、以种植小麦和大豆为主、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的区域是()A.①B.②C.③D.④19.广东省主要的粮食作物是()A.玉米B.水稻C.小麦D.大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20.在农业生产中,各地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把农业生产部门布局在最适宜它发展的地区,称为“ ______ ”.【答案】1. B2. A3. D4.A 5. B6. D7. D8. A9.A 10. A11. B 12. D 13. B14. D 15. A16. D 17. D 18. A19. B20. 因地制宜【解析】1.解:牦牛是青藏地区代表性的畜种,它的毛厚而长,耐寒力强,体矮身健,善于爬山负重,被称为“高原之舟”.故选:B.青藏地区的农作物主要有青稞(大麦的一种)、豌豆、小麦、油菜等.由于太阳光照强,小麦等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比较高.本区又是全国重要的牧区,主要牲畜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青藏地区的畜牧产品,牢记青藏地区的农牧产品是解题的关键,学生应熟记基础知识,提高答题效率.2.解:我国的三大林区是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和东南林区,其中最大的天然林区是东北林区,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故选:A.我国的三大林区是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和东南林区.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最大天然林区的位置.3.解:我国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的边远山区,东南部山区的林地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西北和华北的大部分地区林地很少.除一部分山地外,北方地区的年降水量大致在400~800毫米之间,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是我国森林资源的宝库.故选:D.东北地区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集中,光照充足,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典型植被有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以及草甸草原等.东北针叶林的树种以落叶松居多,红松次之;阔叶林树种以杨、桦、栎为主.长期以来,东北地区一直是中国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考查我国森林资源的分布,要理解记忆.4.解:我国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该地区地形平坦,降水较多,故A正确;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是东北林区,故B错误;我国的沿海地区海水渔业发达,淡水鱼业发达的地区是长江中下游平原,故C错误;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是水田,故D错误.故选:A.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地区,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山区.我国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和南部.本题考查我国农业的分布,熟记课本知识点理解答题即可.5.解:我国的农业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由于距离海洋的远近的不同,加上山脉(地形)的阻挡,造成降水有较大的差异.东部和西部的农业分界线以400毫米年降水量线为界,划分为种植业和畜牧业(东耕西牧).故选:B.农业生产除受地形、水源、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外,还受与城市和工矿区的距离、市场需求量、交通条件、农业技术等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各地区应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状况,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6.解: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由于气候的差异,造成物产种类的差异.故选:D.橘在南方生长得得很好,在北方生长不好.主要是南方、北方温度不同造成的,橘是热带水果适宜生长在高温的南方,北方温度低不适宜橘子的生长,故淮南的橘子移种到淮北,就结不出甜美多汁的果实,主要是温度不同造成的.本题考查影响农业的因素,理解解答即可.7.解: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发展种植业,故A错误;西北地区降水稀少,适宜发展畜牧业,故B错误;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故C错误;东部沿海地区适宜发展海洋渔业,故D正确.故选:D.农业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业的发展既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又受市场需求量、与城市和工矿区的距离、农民文化技术水平等社会条件的影响.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题考查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理解解答即可.8.解:我国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长城以北为春小麦,以南为冬小麦;棉花主要集中在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甜菜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和新疆北部;水稻、甘蔗、油菜是我国南方的主要作物;北方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花生、甜菜、大豆等.故选:A.牢记我国农作物的分布特点是解题关键.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农作物的分布特点,学生应结合地图对我国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的分布熟练掌握,提高答题效率.9.解:春小麦春播秋收,分布在长城以北,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故选:A.春小麦春播秋收,分布在长城以北,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东北平原由东北角的三江平原、北部的松嫩平原和南部的辽河平原组成.此题考查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属于基础题目.10.解:我国的九大商品粮生产基地是: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成都平原、江汉平原、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淮地区.南方地区主要的商品粮基地有成都平原、太湖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淮地区、珠江三角洲等.故选:A.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粮食生产历史悠久,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南方属水稻集中产区,北方属小麦集中产区,玉米、豆类、薯类的种植则相对分散.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地,是重要的粮食产区.在一些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粮食商品率较高的地区,国家建立了商品粮基地.此题主要考查我国商品粮基地的位置,要对照地图,便于记忆.11.解:我国的四大牧区是: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和西藏牧区,我国四大牧区各自都有自己的优良畜种:内蒙古的三河牛、三河马、阿拉善骆驼,新疆的细毛羊、青海和西藏地区的牦牛,另外宁夏的滩羊也是我国著名的畜种之一.故选:B.中国西部、北部草原辽阔,牧场宽广.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是中国的四大牧区,这里的许多地方水草肥美,适宜放牧,具有悠久的畜牧业生产历史.该题考查了我国的牧区和优良畜种,学生在学习时要结合牧区的特点和优良畜种一起记忆.12.解:读图可得,图中甲地附近是草地的分布范围,该地区适宜发展畜牧业.故选:D.农业的发展既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又受市场需求量、与城市和工矿区的距离、农民文化技术水平等社会条件的影响.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题考查影响农业的因素,读图解答即可.13.解:我国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油菜、甘蔗等.故选:B.我国的粮食作物,北方主要以小麦为主,南方主要以水稻为主,所以又有“南稻北麦”之称.我国糖料作物主要包括甘蔗和甜菜,其中甘蔗主要分布在南方沿海各省区,甜菜分布在北方各省区,所以有“南蔗北菜”的特点.油菜主要为我国南方的油料作物,主要种植区为长江中下游平原.本题考查南方地区的农作物,牢记即可.14.解:我国有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三河牛、三河马),新疆牧区(新疆细毛羊),青海牧区(青海牦牛),西藏牧区(西藏牦牛).根据题意.故选:D.我国的四大牧区是: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和西藏牧区,我国四大牧区各自都有自己的优良畜种:内蒙古的三河牛、三河马,新疆的细毛羊、青海和西藏地区的牦牛,另外宁夏的滩羊也是我国著名的畜种之一.我国牧场的性质和优良畜种是考试的重点,是常见题目.15.解:我国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实行科学种田,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农业,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根据题意.故选:A.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平均每人占有的土地面积约相当于世界人均土地面积的1/3.因此,“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状况,理解解答即可.16.解:东北平原发展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有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人口密度较低,人均占有耕地多等,其中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东北平原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最主要原因.故选:D.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有:充足的水源,便利的交通,光照充足,气候适宜,土壤肥沃,地形平坦,农业基础好,劳动力丰富,其中东北平原的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就是我国的两个商品粮基地.本题考查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理解解答即可.17.解:如图d所示,中国西部、北部草原辽阔,牧场宽广.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是中国的四大牧区,这里的许多地方水草肥美,适宜放牧,具有悠久的畜牧业生产历史.故选:D.中国土地资源类型齐全,拥有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这有利于因地制宜,对土地进行多样化的开发利用.各地区应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状况,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18.解:读图可知,①是北方地区,②是南方地区,③是西北地区,④是青藏地区.四大区域中农田多为旱地、以种植小麦和大豆为主、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的区域是北方地区.根据题意.故选:A.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该题主要考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概况.读图解答即可.19.解:广东省位于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是我国水稻的集中产区.故选:B.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粮食生产历史悠久,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南方属水稻集中产区,北方属小麦集中产区,玉米、豆类、薯类的种植则相对分散.各地区应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状况,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20.解: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体现了农业发展要因地制宜的思想.故答案为:因地制宜.农业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业的发展既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又受市场需求量、与城市和工矿区的距离、农民文化技术水平等社会条件的影响.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题考查农业的发展,理解解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