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钢结构的塑性设计和抗震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章
钢结构的塑性设计和抗震设计
§10-1 塑性设计的基本概念
钢材具有良好的延性,在保证结构构件不丧失局部稳定和侧向稳定的情况下,可以在超静定结构中的若干部位形成具有充分转动能力的塑性铰,引起结构内力的重分配(redistribution of internal forces ),从而发挥结构各部分的潜能。这种以整个结构的极限承载力作为结构极限状态的塑性设计(plastic design )方法具有如下的优点:
(1)与通常的弹性设计方法相比,可以节约钢材(10%~15%)和降低造价; (2)对整个结构的安全度有更直观的估计。通常的弹性设计方法在弹性范围内可以给出精
确的内力和位移,但给不出整个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 (3)对连续梁和低层框架的内力分析较弹性方法简便。
1914年匈牙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塑性设计的建筑物,随后英、加、美等国均在本国建立了塑性设计的工程。英国在1948年第一个把塑性设计方法引进了BSS499规范。随后,以英国和美国为中心,迅速地普及塑性设计。现已公认,塑性设计简单、合理,而且可以节约钢材,所以英国和荷兰的低层建筑几乎全部采用塑性设计,美国和加拿大的大部分低层建筑也应用塑性设计。
我国1988年的《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88)开始列入塑性设计,新修订的GB50017规范又进行了局部修改。
10.1.1 简单塑性分析方法
一、塑性铰的性质
本书§4-2和§7-2节分别介绍了受弯构件和压弯构件全截面屈服的条件,当其截面满足了屈服条件时,就认为在该截面形成了塑性铰。实际的塑性铰附近截面均发展了一定的塑性(见图10.1.1a ),形成了一个塑性区域。为了简化计算,认为塑性区仅集中在塑性铰截面,杆件的其它部分都保持弹性。
(a) (b)
图10.1.1 塑性铰及其性质
由图
10.1.1b 可见,当在外荷载作用下,杆件的某一截面达到塑性弯矩M p 以后,该截面除可以传递该弯矩外,在力矩作用方向上允许有任意大小的转动,但不能传递大于M p 的弯矩。当荷载反向作用(或卸载)时,塑性铰恢复弹性,可以传递反方向弯矩,但不能任意转动,只有当反方向弯矩达到塑性弯矩时,才会形成反向的塑性铰。
二、简单塑性分析的基本假设
M p s M
简单塑性分析(simple plastic analysis )也称为极限分析(limit analysis ),其基本假设如下:
(1)结构构件以弯曲为主,且钢材是理想的弹塑性体,不考虑强化效应; (2)所有荷载均按同一比例增加,即满足简单加载条件;
(3)假设结构平面外有足够的侧向支撑,构件的组成板件满足构造要求,能保证结构中塑
性铰的形成及充分的转动能力(rotation capacity ),直到结构形成机构(mechanism )之前,不会发生侧扭屈曲,板件不会发生局部屈曲。 (4)采用一阶分析方法,不考虑二阶效应。
分析时假设变形均集中于塑性铰处,塑性铰间的杆件保持原形。
三、极限分析方法
1. 极限分析定理
根据塑性力学,结构的极限分析定理如下:
(1)上限定理 对于一个给定的结构与荷载系,只要存在一个满足运动约束条件的机动场(运动可能场),使外荷载所做的功率不小于内部塑性变形所消耗的功率,由此所得的荷载值,总是大于或等于真正的极限荷载。
(2)下限定理 对于一个给定的结构与荷载系,只要存在一个满足平衡条件,且不破坏屈曲条件的内力场,由满足平衡条件的内外弯矩所求得的荷载值,总是小于或等于真正的极限荷载。
(3)极限分析的全解 在极限分析中,如所求的内力场和机动场能同时满足平衡条件、破坏机构条件和屈服条件,则所求得的解答,即为极限分析的全解。如果所求荷载既是极限荷载的上限,又是其下限,则该荷载便是真实的极限荷载。 2. 极限分析方法
针对上述极限分析定理,可有相应的二种分析方法:破坏机构法和极限平衡法。 (1)破坏机构法
当不考虑平衡方面的要求,而只考虑机动与屈服条件,用上限定理求出荷载的上限解,称为破坏机构法。其步骤为:
① 确定结构上可能出现塑性铰的位置,一般塑性铰出现在集中力作用处、嵌固支座处和均布荷载作用时剪力为零的地方;
② 画出可能的破坏机构,并找出各塑性铰处的位移关系; ③ 运用虚功原理逐一计算各破坏机构的破坏荷载,其中最小的即为极限荷载的上限值。虚功原理的公式为:
∑∑===m
j j pj n
i i i M P 1
1
θδ (10.1.1)
式中:i P ,i δ为结构所受的第i 个外力和相应该外力方向的虚位移;
pj
M
,j θ为某破坏机构中出现的第j 个塑性铰处的塑性弯矩和相应的虚转角。
④ 用平衡方程求出弯矩图,并检查是否满足pj
pj
M
M M ≤≤-的塑性弯矩条件。
[例题10-1] 图10.1.2示门式刚架的所有杆件均具有相同的塑性弯矩M p ,求其极限荷载P u 。 [解] 可能出现塑性铰的位置是点1、2、3、4和5处。有三种可能的破坏机构如图10.1.2中的(b)、(c)和(d)所示。
运用虚功原理,对机构(1)有θθp M l
P
P 42
=⋅=∆,则l
M P p
81=
。
图10.1.2 例题10-1图
对机构(2)有)(2
θθθθθ+++=⋅P M l
P
,则l
M P p
82=
对机构(3)有)22(21θθθθ+++=∆+∆P M P P ,即θθp M l P 6=,则l
M P p
63=
故l
M P P p
u 63=
=
图10.1.2(e)为弯矩校核,对机构(3),所有弯矩pj
pj M
M M
≤≤-,故u P 为该结构的极限荷
载的上限。图中虚线是弯矩最大点(5点)的弯矩达到屈服弯矩M y =0.89M p 时弹性状态下结构
的弯矩图,由图中可以看出,塑性弯矩的出现顺序是5→4→3→1。 (2)极限平衡法(静力法)
当不考虑机动方面的要求时,只考虑平衡与屈服条件,用下限定理求出极限荷载的下限解,称为极限平衡法。其步骤为:
① 去掉多余约束,并用未知力代替,将超静定结构化为静定结构(基本体系); ② 分别按外荷载和未知力在基本体系上画弯矩图;
③ 将弯矩图迭加,并使最大或最小弯矩达到塑性弯矩M p 或-M p ; ④ 解平衡方程组,并求出极限荷载; ⑤ 检查是否满足破坏结构条件。
[例题10-2] 试用极限平衡法,求例题10-1的极限荷载P u 。
[解] 取基本体系如图10.1.3(a)所示。外荷载和未知力引起的弯矩图如(b)、(c)所示。针对1、2、3、4、5各点弯矩迭加如下:
Pl Vl M M -+=1 ①
2
2
2
Hl Pl Vl M M
-
-
+= ②
(a) 门式刚架 (b) 梁机构(1) (c) 侧移机构(2) (d) 组合机构(3) (e) 弯矩图校核
M p
p =M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