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模设计实例

合集下载

小中见大,四个压铸模具设计改善实例赏析

小中见大,四个压铸模具设计改善实例赏析

小中见大,四个压铸模具设计改善实例赏析通过几个模具实例,论述了改进压铸模具的设计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有时,对于模具做出的一些小小的改进,在今后的批量生产中就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改变思路、从小事做起,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提高,才能使我们设计出的模具日臻完善压铸是一种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的、能够批量提供尺寸精密、表面质量优良、基本上不加工或少加工的铸件的生产工艺。

由于铸件的质量和生产效率主要受压铸模具的设计和制作的影响,因此不断提高和改善压铸模具的设计和制作水平,对后续的铸件生产大有裨益。

下面针对生产实践中的对压铸模具进行的一些改善和提高的实例,作简要分析。

一、铸件二次脱出,提高缓冲体铸件精度和生产效率如图1所示的摩托车缓冲体铸件,该铸件平均壁厚2.5mm左右,机械加工后再配一个适当的链轮即为缓冲体组件。

为保证摩托车后轮的平稳行驶,该组件装配时,缓冲体的4个链轮安装孔与中心的轴承孔之间有较高的位置度要求。

1.原有铸件的缺陷及改进由图1可以看出,因铸件结构所限,铸件在脱模时的抱紧力较大,为顺利地脱模,早期的压铸模具的顶杆设计如图2所示。

为放置顶杆,铸件上的4个链轮安装孔的底孔便无法在模具上做出,需通过后续的机械加工的方式完成。

但铸件在后续的机械加工过程中,因安装孔处壁厚较厚,铸件的内部缩孔严重,严重影响产品质量。

同时,由于螺纹安装孔没有底孔,对机加定位要求较高,稍有疏忽,机加后的铸件则位置度超差,无法满足使用要求,且生产效率极低,满足不了批量供货的需求。

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对压铸模具在结构上做出改进和提高,螺纹安装孔有必要在毛坯件上做出底孔,要在毛坯上做出底孔,就必须改变顶出杆的位置。

经过分析讨论,决定将顶出位置更改为如图3所示的部位,同时由原来的4根顶杆增加到8根。

生产过程中发现,由于顶杆所在位置铸件壁厚较薄,加之铸件抱紧力较大,铸件不能顺利地被顶出,时常会发生铸件顶出时底面被顶穿的现象,造成铸件报废。

压铸模具 毕业设计

压铸模具 毕业设计
① 优点:1)可以制造形状复杂、轮廓清晰、薄壁深腔的金属零件。 2)压铸件的尺寸精度高。 3)材料利用率高。 4)可以将其他材料的嵌件直接嵌铸在压铸件上。 5)压铸件组织致密,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 6)可是现在自动化生产。 ② 缺点:1)由于高速充填,快速冷却,型腔中气体来不及排出,使压铸件 常有气孔及氧化夹杂物,导致压铸件的质量低。 2)压铸机和压铸模费用高,不适合小批量生产。 3)压铸件尺寸受到限制。 4)压铸合金种类受到限制。 模具作为重要的工艺装备,在消费品、电器电子、汽车、飞机制造等工业部 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工业产品零件粗加工的 75%,精加工的50%及塑料零 件的90%是由模具完成的。 本次 CG125左后盖,模具设计基于 UG 平台进行三维造型与仿真加工。UG 是一 套集 CAD、CAM 于一身的大型软件,其功能强大,造型过程简单而且方便快捷,同 时还可以对三维零件进行仿真加工,动画演示,相应可生成数控加工程序,直接 传输到数控铣机床即可对零件进行加工。使用该软件进行设计,能直观、准确地 反映零、组件的形状、装配关系,可以使产品开发完全实现设计、工艺、制造的 无纸化生产,并可使产品设计、工装设计、工装制造等工作并行开展,大大缩短了 生产周期。 模具制造的工艺方法可以分为锻造、热处理、切削加工、表面处理和装配等, 其中以切削加工为主要的加工方法。切削加工大体可以分为切削机床加工、钳加 工和特殊加工等,通常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艺路线一般应遵循普通机械加工工艺的 基本原则。压铸模零件的加工大体可以分为模板加工、孔及孔系加工、成型零件 加工等,对不同的模体应根据其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 随着世界科技进步和机床工业的发展,数控机床作为机床工业的主流产品, 已成为实现装备制造业现代化的关键设备,是国防军工装备发展的战略物资。数

压铸型(模)设计

压铸型(模)设计

压铸型(模)设计压铸型(模)是进行压铸生产的主要工艺装备。

压铸件的质量和生产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型(模)具结构的合理性和技术上的先进性。

在设计和制造型(模)具过程中,充分利用一切型(模)具设计的知识和实践经验,会达到更好的使用效果。

第一节压铸型(模)设计概述一、设计的依据(1)产品分析根据产品的零件图、压铸合金种类、技术要求,了解产品的用途、产品的批量、产品的经济价值、产品的装配关系、产品的压铸和后加工过程。

站在压铸型(模)设计和制造角度上,对产品进行压铸工艺分析,使其符合压铸工艺、压铸件结构的要求。

在型(模)具设计过程中,为满足产品的要求而选择相应的压铸工艺和型(模)具各种参数,对于作结构用途的产品,需要保证其机械强度、致密性、尺寸精度;而对于作装饰用途的产品,则对外表面质量要求更高。

因此,对产品作细致的分析是型(模)具设计的基础。

(2)压铸机选用产品的质量,要靠压铸机所能提供的压铸能量来满足压铸型(模)所需的充型能量来保证,以生产出合乎要求的优质压铸件。

型(模)具结构、安装尺寸、锁型(模)力、相关的参数都必须与所选用的压铸机相匹配。

传统的方法是根据锁型(模)力选用压铸机。

根据压铸件的投影面积,所需要的比压,计算出所需要的锁型(模)力,确定选用多大吨位的压铸机最合适,以充分发挥压铸机的能力和生产效率。

新的方法是以压射能量为基础选用压铸机。

应用压射系统的最大金属静压与流量的关系-PQ2图,根据压铸件需要的压射能量,压铸机所能提供的压射能量,把压铸机和压铸型(模)组成一个压铸系统,这个系统具有较大的"柔性",能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调整工艺参数,以适应多变的生产条件,获得优质压铸件。

(3)技术经济性合理在保证压铸件质量和安全生产的前提下,使型(模)具结构尽量简化,型(模)具材料选择合理,型(模)具制造技术先进,制造周期短,型(模)具使用寿命长。

型(模)具的经济效益体现在型(模)具的寿命上,而决定型(模)具寿命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型(模)具材料、热处理、压铸生产过程控制。

压铸工艺与压铸模案例

压铸工艺与压铸模案例
钢材
常用的有45钢、50钢、3Cr2W8V钢等,适用于大型、复杂 、精密的压铸模。
硬质合金
常用的有YG6、YG8、YG15等,适用于耐磨、耐高温的压铸 模。
压铸模材料选择与热处理
• 其他材料:如锌合金、铝合金等,适用于小型、 简单的压铸模。
压铸模材料选择与热处理
01
02
03
退火处理
消除材料的内应力,提高 韧性。
锌合金压铸工艺案例
锌合金压铸工艺
锌合金是一种以锌为主要成分的合金,具有良好的铸造性能、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锌合金压铸工艺 适用于小型、薄壁、复杂结构的制品。
案例
某电子产品制造企业采用锌合金压铸工艺生产手机外壳,手机外壳需要具有良好的外观、手感、强度 和耐摔性能。通过锌合金压铸工艺,企业实现了外壳的高精度、高强度、美观大方的生产,提高了产 品的市场竞争力。
模具钢
采用高硬度、高耐磨性和高耐热性的模具钢,提高模 具使用寿命和产品质量。
智能化与自动化的压铸生产
自动化生产流程
通过自动化设备实现模具快速更换、压射控制、取件和检测等环节的自动化,提高生产 效率。
智能化监控与管理
采用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实时监控生产过程,优化生产计划和资源调度,提高生 产效益。
压铸工艺的分类与特点
分类
根据压铸机的结构和运动方式,压铸 工艺可分为热室压铸和冷室压铸两类 。
特点
压铸工艺具有高效率、高精度、低成 本等优点,适用于大批量生产小型、 复杂、精密的金属零件。
压铸工艺的应用范围
汽车工业
汽车发动机、变速器、 底盘等零部件的制造。
家电行业
家用电器中的小型金属 零件,如电风扇、空调
05 压铸工艺与压铸模的发展 趋势

金属压铸模设计技巧与实例

金属压铸模设计技巧与实例

金属压铸模设计技巧与实例
金属压铸模是金属压铸成型的重要设备,其设计质量对产品的质量和成本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金属压铸模设计的技巧和实例:
一、设计前要了解产品的材料、尺寸、形状和特殊要求。

根据产品的要求确定金属压铸模的材料、结构和加工工艺,确保其满足产品的成型要求。

二、在金属压铸模的设计中,要注意减少浪费和成本,尽可能降低模具的复杂度和加工难度,同时保证产品的精度和质量。

三、设计金属压铸模时,要考虑到模具的强度和耐磨性,确保其长期使用不会出现断裂、变形等问题,同时要注意表面光洁度和粘附性,避免对产品表面造成影响。

四、在金属压铸模的设计中,要考虑到工艺性和可维修性,充分考虑维修保养和更换模具的情况,以便在必要时可以进行及时的维护和更新。

五、设计金属压铸模时,可以借鉴已有的经验和技术,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和创新,以便不断提高模具的质量和效率。

六、金属压铸模设计的实例包括汽车发动机缸盖、电子产品外壳、机械零件等,这些产品都需要高精度的成型,因此金属压铸模的设计和制造质量对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上是关于金属压铸模设计技巧和实例的介绍,希望能对压铸模的设计和制造有所帮助。

- 1 -。

压铸工艺及模具设计 第9章 压铸模设计实例

压铸工艺及模具设计 第9章 压铸模设计实例
(5) 根据压铸机的技术特性,准确选定安装尺寸,使 压铸模与压铸机的连接安装既方便又准确可靠,能充分发 挥压铸机的技术功能和生产能力。
(6) 在条件许可时,压铸模的零部件应尽可能实现标 准化、通用化和系列化,以缩短设计和制造周期。
压铸工艺及模具设计
3. 压铸模设计的步骤 压铸模的设计步骤主要有: (1) 根据产品使用的材料种类、产品形状、结构和 精度等各项技术指标进行工艺分析,制定工艺规程。 (2) 确定型腔数量、铸件在模具内的放置位置,进 行分型面、浇注系统和排溢系统的设计。 (3) 确定镶块与型芯的镶拼形式和固定方法,进行 成型零件的设计。 (4) 确定抽芯距和抽芯力,进行抽芯机构的设计。 (5) 确定推出元件的位置,进行推出机构的设计。 (6) 选定压铸机,进行模架、加热和冷却系统的设 计。 (7) 校核模具与压铸机的相关尺寸,设绘模具总装 图及零件图。 (8) 编制技术文件。 。
压铸工艺及模具设计
9 压铸模设计实例
• 9.1 压铸模设计的依据与步骤 • 9.2 典型压铸件的模具实例分析 • 9.3 屏蔽盒压铸模设计
压铸工艺及模具设计
9.1 压铸模设计的依据与步骤
压铸模是进行压铸生产的主要工艺装备,生产过程能 否顺利进行,铸件质量有无保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模 具结构的合理性和技术上的先进性。压铸生产时,压铸工 艺参数的正确采用,是获得优质铸件的决定因素,而压铸 模则是正确地选择和调整有关工艺参数的基础。压铸模与 压铸工艺、生产操作存在着极为密切而又互为制约、互相 影响的特殊关系。其中,压铸模的设计,实质上是对生产 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因素的综合反映。所以,在设计压 铸模时,必须全面分析铸件结构,熟悉压铸机操作过程特 性及工艺参数可调节的范围,掌握在不同压铸条件下金属 液的充填特性和流动行为,并考虑到加工性和经济性等因 素。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实际、满足生产要求的压 铸模。

压铸模具设计实例(散热器模具设计到试模整个流程分析)

压铸模具设计实例(散热器模具设计到试模整个流程分析)

散热器模具设计到试模整个流程分析看到网上一个求助信息,故做了个类似产品的分析.散热器(¢140X68)产品理论单重:300克(铝合金压铸铝密度一般取2.65)依据客户要求:一出一1.顶点分析:首先一拿到这个产品给我们第一感觉就是筋比较多,并且前后模都有粘模的可能性.那我们就要分析哪方更适合做后模,顶点认为筋多的一方更容易粘模,碰穿位少压铸问题不大。

再次我们去分析产品后模的小牙孔M3深8,由于太深我方建议一定只能做定位点后加工,客户考虑到人工贵后模必需将孔做出,最后按照客户的意思先做出来看下效果。

最后我们分析到此产品散热片都是尖角,很容易粘模,且三牙孔位做了镶针,此产品下顶针的位置就剩下内外的平面上,而包紧力主要是在异形的散热片上,顶针光下在内外平面上根本没用,散热片小端1.8若下扁顶针,一是受力不大,二是容易断掉,顶点想到了在散执片上加圆柱,最后客户确认了加了圆角、脱模斜度、圆柱的如下方案:2.简易模具排位:分析些产品一出一,重量为300克,带流道渣包大概为600克左右.通过计算得出冲头应为¢50.我方建议模芯用上五H13电渣,普架为订普通模架.依据客户提供的成本控制得到如下简易排位:简易排位过程中,我们当然必需考虑模具的几处另类地方:首先分析此产品的形状,流道应放在前模,若如普通一样放在后模,则需反冲压力损失过大,前模则是顺冲低压快速填充产品.再次分析此模具的镶针及镶件,前模中间圆和三镶针太近,只能选择镶三镶针,后模中间圆和五镶针也是很近,但两者又必需都镶才好加工及粘模后好处理.那我们又不能按常理出牌了,顶点思维是将镶针镶通,镶件不镶通做反台阶,保证了整个模具的强度.3.客户确认简易排位及订料顶点与客户达成模具结构及尺寸的大体共识,马上要求客户订模芯及模架材料.在订料的过程中顶点有比较充足的时候设计出整套模具.4.模具设计的3D分模顶点依据排位,快速的将模具三维分出.达到如下图片效果:5.客户确认模具部件细节顶点考虑到每个企业,模具个别部件做法可能会有所差异,固需客户快速商看细节位置.6.顶点出详细的模具部件图顶点采用了最实用的标图方法,让一个生手看到图纸后都一目了然.绘出详细的组装图及散件图,一般还包括线割图和车床数.如下图所示:顶点会针求客户意愿,用客户的图框,还是用顶点自身的图框,顶点专门针对模具设计自创了非常实用的图框.7.整套模具的加工很明显只要稍微懂些加工的就知道,依据模具设计的2D及3D图,加工已经一目了然了.前模芯:电脑锣后线割配合镶针就好. 后模芯:车镶件后配到模芯,多个铜公打火花.结论就是此产品的型腔尺寸主要靠火花和电脑锣来保证.模芯和铜公做好后一定要测量重要尺寸.8.第一次试模情况顶点看过第一次试模后发现问题如下:未压的很满,后模镶针包紧力大.如顶点早期分析,后模五镶针太小太深,稍微加压就会难顶出。

压铸模案例研究

压铸模案例研究

压铸模案例研究
案例一:解决嵌件安装问题
某模具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产品尺寸长短不一的问题。

经过现场排查,发现模具底孔与嵌件的配合公差较小,操作者快速将嵌件安装进去后,底孔内的空气无法排除,形成一个空气压缩后的气垫,将嵌件从安装孔中弹出。

为了解决此问题,模具的底部增加了一个排气通道,使孔内的空气能从此通道顺利排出,从而杜绝了类似问题的发生,保证了产品质量。

案例二:优化轮毂压铸模具设计
轮毂是摩托车上一个常用的零部件,过去一段时期,轮毂压铸模具常在短期内发生局部龟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企业采用了先进的模拟仿真技术,成功预测了汽车零部件在不同工况下的应力和变形情况,从而通过优化设计,减轻了零部件的重量,提高了燃油效率。

这不仅提高了铸件的外观质量,还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案例三:引入增材制造技术
在电子行业,某企业成功引入增材制造技术,打破了传统模具制造的限制。

通过这一技术,企业创造出了更为精巧复杂的外形,使产品更具竞争力。

这种创新的压铸模具设计实现了产品的质的飞跃,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商业价值。

总结:
压铸模的设计和制造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任务,需要深入理解材料、工艺和生产需求。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创新,企业可以解决各种挑战,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

在未来的工业生产中,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压铸模的设计和制造将更加精密、高效和环保。

压铸工艺及模具设计 第9章 压铸模设计实例

压铸工艺及模具设计 第9章 压铸模设计实例

压铸工艺及模具设计
7. 注意事项 由于左右滑块成型面积较大,所以在 计算机床的锁模力时应充分考虑,否则锁模力不够,压铸 时将出现涨型,甚至损坏模具;由于滑块需配作,同时还 应考虑温度升高对模具的影响,故设计及制造精度要求较 高;模具特别是滑块部位应经常清洗,以防压铸时金属液 的窜入而出现滑块卡死,另外,导块及楔紧块磨损后也应 及时更换,该模具设计使用寿命8~10万次,实际使用寿 命达10万次以上。
5. 冷却系统 该模具在定模型芯、动定模衬上均设 计了水循环冷却系统(图中未画出),当模具温度升高时可 对模具进行冷却,提高铸件品质,延长模具使用寿命。
6. 模具特点 由于滑块的作用,开模时利用开模力 使铸件自动脱离定模型芯而留在动模内,铸件顶出力较小, 铸件易于脱模;由于滑块采用滚珠结构,故滑块虽较大, 但运动平稳,不会出现卡死现象。
距尺寸将直接影响装配性能的好坏,因此该模具设计制 造难度较大,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中要充分考虑各方面因 素的影响。
压铸工艺及模具设计
图9-3 抗扭支架
模具结构如图9-4所示。
压铸工艺及模具设计
图9-4 模具结构
1-定模座板 2-浇口套 3-导柱 4-定模镶块 5-定模套板 6-推杆 7-导套8-动模套板 9-分流锥 10-推杆 11-动模镶块 12-支承板 13-推板导柱 14-垫铁 15-复位杆 16-推杆固定板 17-推板导套 18-动模座板 19-推板 20-复位拉杆 21-限位钉 22-拉杆 23-抽芯滑块 24-楔块 25-斜销 26-压板 27-型芯
压铸工艺及模具设计
(3) 预复位 为解决合模时侧型芯与推杆干涉的问题, 合模时,在液压抽芯器动作前,与机床复位缸联动的复 位杆带动模具推杆固定板(包括顶杆)退回,然后抽芯 器再带动侧型芯合模,实现预复位动作。

压铸工艺及模具设计 压铸5-p82-2

压铸工艺及模具设计 压铸5-p82-2

压铸工艺及模具设计
5.4.1 溢流槽设计
设置溢流槽除了作为接纳型腔中的气体、气体夹杂物 及冷污金属外,还可用作调节型腔局部温度、改善充填条 件以及必要时作为工艺搭子顶出铸件。
1. 溢流槽的设计要点 一般溢流槽设置在分型面上、 型腔内、防止金属倒流的位置。溢流槽的设计要点如图539所示。
(1) 设在金属流最初冲击的地方,以排除端部进入型 腔的冷凝金属流。容积比该冷凝金属流稍大一些(见图539a)。
图5-35 门锁铸件及浇注系统图
压铸工艺及模具设计
5.3.4 浇注系统设计举例分析 图5-36为凸缘外套的铸件图。该铸件为带有方法兰圆
筒,有铸出的外螺纹,壁厚为2~4mm。要求有较高的同轴 度和圆柱度,材料为ZL401铝锌合金。
图5-36 凸缘外套铸件图
根据凸缘外套的工艺特点,有五种浇注系统设计方案 (见图5-37)。
压铸工艺及模具设计
5.4.2 排气槽设计 排气槽是充型过程中型腔内受到排挤的气体得以逸出
的通道。设置排气槽的目的是为了能排除浇道、型腔及溢 流槽内的混合气体,以利于充填、减少和防止压铸件中气 孔缺陷的产生。
排气槽一般与溢流槽配合,布置在溢流槽后端以加强 溢流和排气效果。在某些情况下也可在型腔的必要部位单 独布置排气槽。排气槽不能被金属流堵塞,排气槽相互间 不应连通。排气槽的设计要点如下:
(1) 采用曲折的排气槽时,为了减少排气阻力,在转折处 宽度可取正常排气槽宽度的两倍。正常排气槽的长度不小于 15~25mm,见图5-42a。
压铸工艺及模具设计
(2) 直通的排气槽可做成阶梯状,加深到1.5δ,如
图5-42b所示,或制成带0°15′的斜度,如图5-42c所示, 或在分型面上的投影形状制成扩大的喇叭形状,如图542d所示。

压铸模总体设计

压铸模总体设计
下一页 返回
10.1 模体的基本类型
• 3.
• 如图10-3所示,带卸料板的结构是在二板式结构的基础上,增设推出 压铸件的卸料板5。动模部分由卸料板5、动模板8和支承板9组成。 开模时,首先从主分型面分型,使压铸件脱离型腔后,推板16推动卸 料推杆10、卸料板5以及推杆11共同作用,使压铸件脱模。合模时, 定模板推动卸料板及卸料推杆带动推出机构复位,不必另设复位杆。
体推荐值如表10-2所示。 • 3. • 当压铸件、溢流槽及浇注系统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较大而垫块的间
距L较长或动模支承板厚度h较小时,为了加强支承板的刚度,可在 支承板和动模座板之间设置与垫块等高的支柱;也可以借助于推板上 的导柱加强对支承板的支撑作用,如图10-9所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0.2 结构零部件的设计
• h 2——模具与压铸机移动模板和固定模板之间的传热系数,W/ (m2·℃),其值与动、定模座板的材料有关,采用碳素钢时可取 140 W /(m2·℃),
• A 2——动、定模座板与压铸机移动模板及固定模板之间安装的接触 面积,m2
• θm——模具的平均温度,℃ • θr——室温,℃。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h • Q2——单位时间内通过压铸机上的特定部位传走的热量,kJ/h,
特定部位指模具的动、定模座板与压铸机的移动模板和固定模板的接 触部位,以及压铸模和压铸机上原来常设冷却通道的部位,如浇口套、
• Qw——单位时间内需要用冷却水传走的热量,kJ/h。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0.3 压铸模的冷却

• Qw=Q-Q1-Q2 (10-8 • (1)熔融金属传给模具的热量
10.3 压铸模的冷却
• ② 由压射冲头等传走的热量。单位时间内由压铸机的压射冲头等传 走的热量Q”2

UG压铸模具设计2

UG压铸模具设计2

2.8 UG典型压铸件建模过程本节以如图2-104所示的滚轮、基座和衬套压铸件为例,详细讲解综合运用UG NX4.0建模功能创建压铸件的过程。

(1)滚轮压铸件(2)基座压铸件(3)衬套压铸件图2-104 典型压铸件2.8.1 滚轮压铸件建模过程(1)小直径圆柱体的创建按2.1.3操作,进入UG建模环境后,单击工具栏的圆柱体图标,在出现的【圆柱体】对话框中选【高度,直径】,在出现的【矢量构成】对话框中选择ZC为正方向,如图2-105所示。

单击确定,在出现的【圆柱】对话框中输入直径12.5、高20,如图2-106所示,单击确定完成圆柱体的创建。

此时,系统将构建如图2-107所示的圆柱体,其底面圆心位于坐标原点。

图2-105 矢量构成器图2-106 圆柱对话框图2-107 创建圆柱体素(2)大直径圆柱体的创建单击工具栏的圆柱体图标,在出现的【圆柱体】对话框中选【高度,直径】,在出现的【矢量构成】对话框中选择ZC为正方向,并单击确定。

在【圆柱】对话框中输入直径27.5、高15,并单击确定,如图2-108所示。

在【点构造器】输入ZC为2.5,如图2-109所示:图2-108 圆柱对话框图2-109 点构造器图2-110 创建圆柱体(3)实体求和运算选择菜单命令【插入】【联合体】【求和】或单击工具栏在的按钮,选择两个实体后,单击确定,完成的圆柱体创建,如图2-110所示;(4)草绘选择菜单对话框中的【草图】,系统将弹出如图2-111所示的【草图】对话框,选择xc-yc为绘图平面,单击确定进入草图界面。

图2-111 草图对话框绘制如图2-112所示的二维轮廓图,并单击【完成草图】按钮,返回实体编辑状态。

图2-112 绘制的草绘轮廓图图2-113 实体拉伸(5)拉伸移动光标选择上步所绘制的轮廓呈高亮显示,然后在【成型特征】工具条中单击【拉伸】,通过拉伸特征构建高为20的实体,如图2-113所示;(6)实体求差运算绕一点旋转变换复制的八个特征体后,选择菜单命令【插入】【联合体】【求差】或单击工具栏的按钮,选择旋转体为目标体,选择八个特征体为工具体,单击确定,完成零件创建,如图2-114所示:图2-114 实体模型(7)内孔圆柱体创建单击工具栏的圆柱体图标,在出现的【圆柱体】对话框中输入直径6,高25,如图2-115所示,单击确定;在出现的【矢量构成】对话框中选择ZC为正方向,单击确定;在【点构造器】中单击重置,如图2-116所示:图2-115 圆柱对话框图2-116 点构造器(8)实体求差运算选择菜单命令【插入】【联合体】【求差】或单击工具栏的按钮,选择已完成的圆柱体,单击确定,完成实体的创建,如图2-117所示:图2-117 实体模型 图2-118 倒圆角 (9)倒圆角 单击边倒圆图标,选择所要倒的圆角,输入圆角半径为1,确定完成倒圆角,如图2-118所示。

压铸工艺与压铸模案例

压铸工艺与压铸模案例
02
模具结构:一模一腔或多腔,分型面设计在侧面,设有浇注系统和排 溢系统。
03
工艺特点:采用高压铸造,模具温度和充型速度控制适中,以获得尺 寸稳定、外观精美的外壳。
04
应用效果:生产的电器产品外壳尺寸精度高、表面质量好、结构美观, 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05
压铸工艺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高效节能的压铸设备
新型合金材料
研发新型合金材料,提高其导热性、耐磨性和耐高温性能,以满足不同领域对 压铸产品的特殊要求。
智能化的压铸工艺控制
数字化控制技术
采用先进的数字化控制技术,如计算机数控(CNC)、工业物 联网(IIoT)等,实现压铸工艺的精准控制和优化。通过实时 监测和数据分析,及时调整工艺参数,提高产品质量和稳定性。
确定模具尺寸
根据压铸件的大小和生产批量 ,确定模具的尺寸,包括模具 的厚度、浇口位置和尺寸等。
设计模具零件
根据模具类型和结构,设计模 具的各个零件,如型腔、浇口 、顶杆、冷却系统等。
绘制模具图纸
将设计完成的模具零件绘制成 图纸,用于指导模具制造。
压铸模材料的选择
80%
耐பைடு நூலகம்性
压铸模材料应具备较高的耐热性 ,以承受压铸过程中产生的高温 。
01
02
03
04
压铸材料:铝合金
模具结构:一模一腔,分型面 设计在顶部,设有浇注系统、
排溢系统和顶出系统。
工艺特点:采用高压铸造,充 型速度快,模具温度控制严格
,以获得高质量的缸体。
应用效果:生产的发动机缸体 尺寸精度高、表面质量好,有 效提高了汽车发动机的性能和
寿命。
案例二:摩托车铝合金车架压铸模
100%

压铸模类毕业设计电梯踏板的压铸模具设计含全套CAD图纸

压铸模类毕业设计电梯踏板的压铸模具设计含全套CAD图纸

中国矿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姓名:学号:学院:专业:设计题目:电梯踏板的压铸模设计专题:指导教师:职称:20**年6月徐州摘要随着与国际接轨的脚步不断加快,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产品质量、成本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的重要性。

而模具制造是整个链条中最基础的要素之一,模具制造技术现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的生存空间。

虽然中国模具工业在过去十多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但许多方面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例如,CAD/CAE/CAM技术的普及率不高;许多先进的模具技术应用不够广泛等等,致使相当一部分大型、精密、复杂和长寿命模具依赖进口。

本说明书结合电梯踏板的模具设计系统地阐述了压铸与模锻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压铸与模锻工艺主要参数的确定方法,论述了压铸模与锻模主要零部件设计方法,并介绍了模具的加工制造及维修保养。

关键词:压铸模具加工制造维修保养With the nation ofABSTRACTfootstep join to the world continuously,marketcompetition is turning worse,people is already known the important of quality,cost,and the ability of develop new product.but the manufacturing to the molding is one of the most basal factors in the whole chain,the molding tool manufacturing technique has become to measure the important marking of a nation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level now,and decide the existence space of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to a large extent.Although in the passed ten years of development,the Chinese molding tool industry gain the harvest,but compare to developed country we still have something to study.for example,the universality rate of the technical of CAD/CAE/CAM is not high;many of molding tool technique is not applied enough etc,caucus to import a larger number the complications and the longevity life molding tool.This manual systematically combined the molding tool to die-casting with the mold technical basic principle by introduce the design of the elevator pedal,analyze the method to make certain to the main parameterof die-casting and the mold craft,introduce the method to process and maintain.Keyword:Die-casting mould process maintain目录1 压铸工艺概论 (1)1.1 压铸生产过程和特点1.1.1 (1)121.21.31.4压铸生产过程…………………………………………………………1.1.2压铸特点 (1)压铸合金的基本要求和种类 (2)1.2.1对压铸合金的基本要求 (2)1.2.2压铸合金的种类 (2)压铸件的结构工艺性 (4)1.3.1壁厚 (4)1.3.2铸孔 (4)1.3.3铸造圆角和脱模斜度 (4)1.3.4螺纹、齿轮和槽隙 (5)1.3.5图案、文字和标志 (6)1.3.6镶嵌件 (6)压铸主要工艺参数的选择与调整 (7)1.4.1压力 (7)1.4.2速度 (9)1.4.3温度 (10)1.4.4时间 (12)1.4.5涂料 (12)14压铸机…………………………………………………………………………2.1 压铸机的种类和工作原理 (14)2.1.1压铸机的型号和种类 (14)2.1.2压铸机结构形式和压铸过程 (13)2.1.3压铸机的主要技术参数 (18)3踏板的压铸模具设计3.1 (20)20压铸机的选用……………………………………………………………3.1.1锁模力计算3.1.2 (20)223.1.3 3.1.4 压室容量开模距离装模尺寸…………………………………………………………… (23) (23)3.2浇铸系统和溢流、排气系统的设计 (23)3.2.1 3.2.2 内浇口的设计直浇道的设计 (24) (26)3.2.3 横浇道的设计 (27)43.2.4溢流槽和排气槽的设计 (28)3.2.5动、定模导柱和导套的设计 (29)3.2.6模板的设计 (30)3.2.7抽芯结构的设计 (34)3.2.8推出机构的设计 (35)3.2.9模具厚度与动模座板行程的核算 (37)压铸模的技术要求及选材 (3939)4.l压铸模总装的技术要求 (39)4.1.1压铸模装配图上需注明的技术要求 (39)4.1.2压铸模外形和安装部位的技术要求 (40)4.1.3总体装配精度的技术要求 (41)4.2结构零件的公差与配合 (41)4.2.1结构零件轴与孔朗配合和精度 (41)4.2.2滑动零件的配合 (41)4.3零件的表面粗糙度 (42)4.4压铸模零件的材料选择及热处理要求 (43)4.4.1压铸模所处的工作状况及对模具的影响 (43)4.4.2影响压铸模寿命的因素及提高模具寿命的措施 (44)4.4.3压铸模材料的选择和热处理 (46)模具的加工制造及维修保养 (47)5.1 金属模具的加工制造 (47)5.1.1 金属模县毛坯的获取方法 (47)5.1.2模样及铸型 (47)5.1.3 金属模具的机械加工 (50)5.2模具的快速制造 (60)5.2.1 5.2.2快速成形技术的原理、主要方法及特点……………………………模具毛坯的快速制造方法…………………………………………60625.3 铸造模具的维护保养 (64)5.3.1铸模的预防性维护保养 (64)5.3.2铸模的修复性维护 (65)5.3.3工装模具的清洗技术 (68)参考文献 (71)1压铸工艺概论压力铸造是将熔融合金在高压、高速条件下充型,并在高压下冷却凝成形的精密铸造方法,简称比铸。

压铸模设计第11章压铸模设计步骤及图例[补充new]

压铸模设计第11章压铸模设计步骤及图例[补充new]
若生产工厂有现成的压铸机,则尽可能在现有压铸机中 选用合适的。
(2)校核压室容量
查手册,可知J116型压铸机,其压室直径为40mm时, 压室内铝合金浇入量为0.7kg。经计算(计算从略),压 铸件、浇注系统及排溢系统总重量小于0.7kg,故J116型 压铸机能满足要求。
据此,初步确定选用J116型卧式冷式压铸机.
第十一章 压铸模设计步骤及图例
• 由于压铸件的品种繁多,模具的结构特征和要求各不 相同,而且不同的设计者和加工单位也有各自的特点 和习惯,因此压铸模设计程序也会有些差异。不过,
基本的设计程序应该是相同的。
• §1 压铸模设计步骤 • §2 压铸模设计举例 • §3 压铸模结构图例
§1 压铸模设计步骤
• 压铸模设计步骤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取得必要的资料和数据
设计前,设计者必须向模具用户取得如下资料和数据: (1) 压铸件的零件图。图中零件的尺寸、尺寸公差、形位
公差、表面粗糙度、材质、热处理要求以及其他技术要求 等应该齐全。 (2) 压铸件的生产数量及交货期限。 (3) 压铸件生产单位的设备情况(即压铸机的型号)。 (4) 模具加工单位的加工能力和设备条件。 (5) 用户的其他要求。
5.参数的计算与校核
模具结构形式确定后应对有关参数进行计算或校核。
1)成型零件成型尺寸计算。
成型零件尺寸分为:型腔径向尺寸、型芯径向尺寸、型
腔深度尺寸、型芯高度尺寸及中心距尺寸或位置尺寸。
按第7章的规定和图纸要求,零件尺寸公差为IT12级,这
些尺寸可用式7-5、6、7等计算。
零件最大外形尺寸为80mm,标上公差后为800-0.30mm,
§1 压铸模设计步骤
2.分析压铸件的结构、合金材料的性能及技术要求 (1) 分析压铸件的结构能否保证铸件质量及有利成型。如压铸件的壁厚是

改善压铸模具设计的实例

改善压铸模具设计的实例
设 置 顶杆 处 ( 处) 共8
Hale Waihona Puke 二 、增加 排气通 道 ,稳定 镶件 尺 寸
如图 5 所示 的减 速器壳 体铸 件 ,该产 品共有 5 件 嵌 件 ,且大 部 分 一 次 成 形 ,不 再 进 行 二 次 加 工 ,对 嵌 件 的尺寸 要 求 较 严 。在 生 产 过 程 中发 现 ,产 品 的 嵌 件长 短不 一 ,且 不 合 格 品 分 布 完 全 没 有 规 律 性 , 每个操 作工 、每个 班次 都会产 生 大批 的不合格 品 。
( )模 具 材料及 热处 理 。 1
( ) 模具 结构设 计不 当。 2
( )模具 使用不 当,缺乏 必要 的维护 。 3
( 4)脱模 剂使用 不 当 。
限 ,此处 不能 依 据 常 规方 法 即加 大 脱 模 斜度 的方 式 来 解决 。因此 ,除 对 模 具 进 行 适 当的 处 理 以 减 少粘 模 外 ,如何在 粘 模 发 生 时尽 快 取 出粘 模 的铸 件 ,成
模 具 圆周 开 裂部 分
了要解决 的一个 主要 问题 。
图6 1 0 0型前轮毂示意
从 模具 结构 上我 们 可 以看 到 ,圆周 上 的 l 8个辐
条孔 及辐 条沉 头 孔 是 由整体 的 1 8个 小 型 芯 成 形 的 , 这样 ,模具 的 动 模 、定 模 方 芯便 可 以采 用 车床 加工 的方 式完 成 ,降 低 了模 具 加 工 难 度 。但 是 ,这 种 结 构从 动模 芯上来 看 ,就 造 成 了模 具 上 1 辐 条 孔 型 8个
三 三
() a 改进前的辐条孔型芯

I J 一
() b 改进 后 的 辐条 孔 型芯

压铸模设计实例

压铸模设计实例

这是一个摩托产品盖,其外形为442X170X112。

1出1,下面来谈谈模芯布局。

首先我们得先确定进料位置,此产品后面和尾部都需做滑块。

开流道时先考虑下滑块位置,能避开尽量避开。

故而流道选者无滑块正面进,如上图所示。

确定好方向后,以大圆心为基准定点。

我将进料深度分为3段。

主流道进口62宽,20深。

中间段支流道30宽,17深。

分叉小段15宽,14深在加斜度,皆与此产品较大内浇进料口深2。

如何计算进料道的长度,我设计的理论将其设3段,以左边黄尺寸为例。

假设小叉支流道斜度长为15—20,延长与转者处设15—20。

支流道宽30在略斜35左右,然后底下R角转折。

R20+延长,总长25—30。

这样算下流道长度从产品到模芯边距离为100左右。

渣包尺寸为30宽以上,长40以上,距离足够的话。

深度13—15,出模度数8—10度,底下R3—5过度。

假设渣包宽35,进料边口为5,预设渣包后留25。

那么产品到模芯边为60余量。

如有滑块得根据抽出距离另行计算或者加宽余量边,祥见以下图所示。

对于有滑块面的余量放置,假设模内抽芯距离为70,那么后面的距离为70+余量,使之滑块滑出绝对距离后始终在模芯内,余量15—20最起码。

另外边也同样的道理,这样我们可以计算出模芯的大小,然后去小归整。

设计好大小后,然后来设计模芯的厚度。

厚度的设计准则以模芯最低出开始算余量50以上。

因为底下通10水管,水管位置离产品模芯底面下来20—25距离,底下留余量为25—30,然后以分型面为定点基准,凑整数。

绿色为水管,红色,蓝色为点冷却。

一般模芯不是很厚的,如果中间没有孔位,可以直通,或环绕试。

如果无法通水管,那就采取点冷却。

一般在型腔的镶快出,凸起出,热聚处。

其深度离腔体最深出低20—30左右。

滑块的设计,皆如此产品的滑芯不是很大。

宽度方面一般滑座比滑芯大5一边,然后凑整数。

滑块高度的设计,首先确定此滑块是用油泵。

如油泵接头最大处为32,那我设置尾座面比接头高4,底下留9,这样尾座高度为45。

压铸模具设计实例

压铸模具设计实例

压铸模具设计实例前言:本章将藉由几个例子,介绍压铸模具设计的程序,及设计时所应考虑的一些因素。

经由实际的计算,读者可以知道一些设计参数的来源,最后每个例子都会有一套模具图供读者参考,以便了解压铸模具的实际结构。

1铝合金气压缸盖模具设计实例1.1.1 方案设计1. 铸件基本数据体积=116cm3(由计算得知)材质=ADC12铸件投影面积=65mm× 65mm=4225mm2图1.1 铝合金气压缸盖铸品图2.模具设计参数铝合金气压缸盖最薄处平均厚度为3mm。

根据前面章节所述充填时间范围在0.05~0.10秒之间(表2.2),在此取充填时间为0.06秒。

依据前面章节所述浇口速度范围在34m/sec~43m/sec(表 2.5),在此取浇口速度为36m/sec。

所需浇口面积Ag:依据前面章节所述浇口厚度范围1.5~2.5mm(表2.8),因为在分模面浇口处铸件壁较厚,在此取浇口厚度为2.5mm,浇口长度25mm。

所需逃气道面积Av:3.射出条件计算锁模力:此铸件属于有气密性要求之耐压铸件,故铸造压力选定为800kg/cm2(表2.1)所需锁模力=铸造压力×铸造投影面积(包含铸件、料头、流道、溢流井等,约略估算相当于铸件投影面积的两倍)=800(kg/cm2)× 42.25(cm2)× 2=67600(kg)=76.6 吨据此数据可选择锁模力适当的压铸机。

考虑压铸锁模力安全系数,在此例中我们选择125吨冷室压铸机,使用直径50mm之柱塞头。

压铸机柱塞头高速速度Vp:4. 流道设计图7.5 铝合金气压缸盖模具,组合断面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是一个摩托产品盖,其外形为442X170X112。

1出1,下面来谈谈模芯布局。

首先我们得先确定进料位置,此产品后面和尾部都需做滑块。

开流道时先考虑下滑块位置,能避开尽量避开。

故而流道选者无滑块正面进,如上图所示。

确定好方向后,以大圆心为基准定点。

我将进料深度分为3段。

主流道进口62宽,20深。

中间段支流道30宽,17深。

分叉小段15宽,14深在加斜度,皆与此产品较大内浇进料口深2。

如何计算进料道的长度,我设计的理论将其设3段,以左边黄尺寸为例。

假设小叉支流道斜度长为15—20,延长与转者处设15—20。

支流道宽30在略斜35左右,然后底下R角转折。

R20+延长,总长25—30。

这样算下流道长度从产品到模芯边距离为100左右。

渣包尺寸为30宽以上,长40以上,距离足够的话。

深度13—15,出模度数8—10度,底下R3—5过度。

假设渣包宽35,进料边口为5,预设渣包后留25。

那么产品到模芯边为60余量。

如有滑块得根据抽出距离另行计算或者加宽余量边,祥见以下图所示。

对于有滑块面的余量放置,假设模内抽芯距离为70,那么后面的距离为70+余量,使之滑块滑出绝对距离后始终在模芯内,余量15—20最起码。

另外边也同样的道理,这样我们可以计算出模芯的大小,然后去小归整。

设计好大小后,然后来设计模芯的厚度。

厚度的设计准则以模芯最低出开始算余量50以上。

因为底下通10水管,水管位置离产品模芯底面下来20—25距离,底下留余量为25—30,然后以分型面为定点基准,凑整数。

绿色为水管,红色,蓝色为点冷却。

一般模芯不是很厚的,如果中间没有孔位,可以直通,或环绕试。

如果无法通水管,那就采取点冷却。

一般在型腔的镶快出,凸起出,热聚处。

其深度离腔体最深出低20—30左右。

滑块的设计,皆如此产品的滑芯不是很大。

宽度方面一般滑座比滑芯大5一边,然后凑整数。

滑块高度的设计,首先确定此滑块是用油泵。

如油泵接头最大处为32,那我设置尾座面比接头高4,底下留9,这样尾座高度为45。

上面厚度的则应跟尾座差不多,设置为40。

压条需淬火处理,滑块长度的设计。

先计算尾座的长度。

接头进去尺寸为25和20,加15余量,加10磨插块。

最后设置最高面宽度为30,以上端拔模22度,40高度求出宽度,然后全部加起来,取整数。

按此计算尾侧滑块长为120左右。

压铸模框宽度的设计,先从上模框开始。

首先计算料桶边宽度,假设料桶180偏心45。

大概150+30余量,180宽。

然后计算2边宽,先确定2边可否有滑块,有滑块则需更宽。

2边的宽度设定,先定出压板槽的深度,如40。

然后定出导柱大小如45,则导套为60,为最大计算。

导套离模芯边余量15至少,然后离开槽边余量至少10,这样算来60+40+15+10,为125。

最后背面宽度的计算如背后宽度在没滑块的情况下,如果导套有足够的位置,可薄一点。

在此产品右边后尾部各有1个滑块,根据滑块距离,适当加长压条。

上模框厚度的设计,如图所示为246,留底80。

那么依据又是什么设置80厚度留底。

首先有2方面,1是料桶的深度。

像这样大的模具压机环深设置15—20,第二台阶料桶环厚20—25,这样算来有50左右,如果上模芯通水管那就从上模框上面接出来,那上模框得挖槽深度为40—50,然后在留底余量30,故而80数据是这么来的。

下模框厚度的设计,假设下模芯下座,模框留底厚度为下座深度1.5—2倍.取整数此下模框总厚200.然后在四角落打导柱位置避空掉,翻砂模框可先将油泵基座做好.模脚高度和宽度设置,模框边125宽,模脚最好比模框边宽一点,这样模芯的受力可分散在模脚上。

高度的设置,假设顶出距离为110,下顶板厚40,上顶板厚30,加底扣板15,加余量10,为205高。

顶板的宽度设计离开模脚边5,顶板撑柱在底面空的位置打2个或4个。

为减轻重量模脚长中间挖孔减重。

最后此模芯尺寸为,下570X320X175 上570X320X165上模框630X820X245 下模框630X820X200 第一实例完毕,谢谢阅读。

这是一个壳子产品,其外形尺寸为134X96X17,正反面都有翻边。

首先模芯布局,我个人设计流道布局定格为3段。

第一段为主流,第二段为支流,第3段为进流道。

对于此产品不是很大,我就设进流段为15左右,支流道20左右,主流道25左右,这样算来流道总长为65左右。

180T压机最大外形480X480,此产品适合。

我设置主流道深度为10,支流道为8,进料口边1。

渣包大小,对小产品来讲,25X30差不多了。

深度10,出模度数8—10度。

这样可以计算出模芯的大小了。

长度=流道长+产品宽+渣包+余量=65+96+5+25+25=211取整210,宽度=产品+渣包+余量=134+25+25+25+25=234取整235,最后模芯尺寸为210X235。

对于此产品正反面都翻边,故而采取镶块做,以便于加工。

上模开浅渣包,深度3—5。

水管方面,模芯不大可直通。

厚度方面,产品分型线差不多一半,故而产品进型腔10左右,考虑到通水管,因此上下模芯厚度设置为55厚。

水管尺寸从底面往上扣,25高处,8贯穿。

上模框厚度的设计,先考虑背面是否挖槽,水管从上面接出的。

如果是从2侧接出,那就考虑下料桶深度可以。

假设料桶总60深,那留底60+55模芯厚度,因此上模框厚度115。

下模框深度设计,如模芯下座55,那留底是模芯下座深度的1.5—2倍.得此下模厚度55+80=135计算模框大小,先从上模框开始.收先定出料桶边宽,设置料桶139大,偏心20-25,求得数据100+30—40余量算出边宽130左右.然后计算左右和后面,没滑块的3边可设置相等厚度.首先定出压板槽深度为30-40,导柱为35,出于考虑成本控制模框大小故而将此模导柱和导套上下对调下.35导柱位置55X60然后画线测量大概要处于模芯边和开槽边的中心位置,各放余量为10至少,通过计算35+10+10+30=85,90宽左右.下模和上模一样.下模框导套位置均避空5,借与此产品不高,上模框厚115,特而分流锥高度设置为30.分流锥的水管采取底进,侧出.料桶的冷却水槽为螺旋性,上段和结束端,均以整圆环切.槽宽8,深4—5.然后在头段和尾段各打孔侧面从模框接出.水套的长度离上模芯面20—30,如模芯厚的距离在多些.此产品外形尺寸为134X96X17. 模芯尺寸245X220,模框尺寸425X445.模芯与模框间隙0.1.导柱38大,导套52大,压盖58大。

撑柱58大,顶板导柱45大下座40长65,后面延长30大,顶板导套40大,环46大。

分流锥78大,料桶138大,30深,底延长80大,内孔50大。

环内孔大110,深10,内孔离边3避空0.5.水套108大.底下倒角.第二实例完毕,谢谢阅读.这是一款曲轴箱体,产品不便公布,我就大致的讲下此模的设计方案。

产品305X210X75,3边滑块。

模芯布局,以红色边为基准。

本人流道长依据依旧是3段原理。

料桶130大偏心35,进去边30。

然后设置进料流道25左右,中间段相接35左右。

这样可定出流道长度从基准边到模芯边距离为90 前段深度为16宽30左右,进料段为12深,22宽左右,开口30,进料边口2—2.5。

然后放左右2边和后面距离,渣包离开产品边5,宽度30,加25接排气,为60。

右边是个大滑块考虑到滑块距离适当加长模芯放边距离,最后尺寸取整为450X370。

其中有一个撇角,垂直与抽芯,以便与对基准。

对于上模芯的设置,分型最底处90,底下通水管则留余量50以上,则140厚。

下模厚度设置,分型面高63,渣包深度15,底下通环绕水管。

留底余量50以上,取整130厚。

上模有很多销柱,不便于直通和环绕。

就采取点冷却。

兰色为点冷却位置,深度离型腔底20—30。

滑块的设计,进料从主体滑块上进料,因而整体做。

对于2个小滑块可镶块做。

其实在模芯放边时还得考虑抽芯距离,必须保证足够滑开距离后,滑芯依据在模芯里。

滑块大小计算,我先设置尾座高度。

假设油泵接头为32,放上余量,尾座高度为45。

在定出尾座长度,还是以油泵接头为准。

21宽接头+30余量+10模擦快,然后设定上段高度,如45。

然后以最上段宽如40拔模下来20—22度求出距离加尾座距离,取整就是滑块的长高,宽度一般比滑芯大5一边。

在没个滑座下都按装磨擦块,压条需淬火处理。

在保证滑块的滑开距离足够,压条尽量不开穿,在模框内便于定位。

下模框的厚度设定,以知下座深度为73。

一般底余量是下座的1.5—2倍厚度,然后取整数,总厚为180。

如何来计算上模框的厚度呢,首先我们先从料桶环深度开始计算。

假设环50深,底下在接水套这么大模水套70—80长要的这样就120,由于此模比较特殊是从滑块上进料,大滑块锁紧深度为70,然后加锁紧底面厚度余量50以上。

最后得出上模框需要240厚。

对模框放边宽度,此模是3边滑块。

2边小滑块长120,3边模框就比滑块多放10一边,130宽。

然后排一下导柱位置,如位置合理那就可以了。

导柱48大,导套62大。

一般导柱设计,下座深度和高出距离加起来等于长度,下座深度一般70—80。

其长度要比上模芯高出15—30。

导套也不用那么长,如导套孔深100,导套的长度做到80即可,前段可避空掉。

最后计算进料面宽度,进料桶130大,模框边偏心35。

计算得出100距离加余量10-15其尺寸必须在滑块面上,然后加磨插块厚15—20,再加锁紧块厚度80以上。

如果省料在确保滑块上面距离下可做到150,然后在后面加凸台80以上,这样算起来有220左右。

在排的下回杆孔的位置,顶板可短点,2边各打22个撑柱,中间打顶板导柱。

模脚宽度比模框边厚10—15,140。

高度计算,顶出距离加压块厚,加2块顶板厚度,加余量。

模脚长度很长的话中间做挖孔处理,来减轻重量。

补充说明,挖槽深度一段40深,后段35深,根据出水孔边外连线挖槽,以R相连。

在头处还需的挖个压口,20深。

10X20,离开模框边15—20距离。

料桶口1边拉直做定位用。

此产品305X210X75,3边滑块。

模芯尺寸370X450模框尺寸660X730。

导柱尺寸48,导套62,压盖98-15。

撑柱98,顶板导柱58大---90深下座50,底延长38大。

底导套48大,58环。

料桶尺寸178大环40深,底延长130大,内孔90大,环内孔150大深15,底贴面离开3避空深0.5,底下后上面均倒斜角.水套大158.此模模芯和模框边间隙为0.15。

模芯分型面高出模框平面,以分型面来受力。

在下料方面,一般60大的最大能车圆尺寸为58因此在设计时也应做58大,如设计60大那得买65大料来车了。

在孔位设计方面的注意点,如孔5.05应按5来做,7.8大孔直接做8加斜度或做10大在车,除特别要求的孔位,其他一般去小归整,去非化标.料桶,压盖应放配合间隙,以免过紧,顶针特别是在弧面上底下应做基准,一面撇直来防转.第三实例完毕,谢谢阅读.此产品120X135X71,1出1,四面滑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