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等水准测量记录方法

合集下载

四等水准测量观测记录

四等水准测量观测记录

四等水准测量观测记录一、引言水准测量是地理勘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测量地面高程差来确定地形的起伏情况。

在水准测量中,四等水准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测量等级。

本次观测记录将详细记录四等水准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二、观测设备和仪器1.水准仪:使用相对稳定的激光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

2.掌上电脑:记录测量数据和计算结果。

三、观测路线和目标点本次四等水准测量目标主要是记录A市区域内的路线和目标点高程数据。

观测路线起点为A市政府大楼,终点为A市火车站。

途中设置了多个目标点,包括A市医院、A市中学、A市公园等。

观测路线全长约10公里。

四、观测过程1.设置起始点:在A市政府大楼设置水准仪的起始点,确保水准仪设置平稳。

2.观测目标点:依次观测目标点的高程,每个目标点进行3次观测,求取平均值。

在每个目标点进行观测时,需要确保水准仪的稳定和读数的准确性。

3.记录观测数据:使用掌上电脑记录观测数据,包括每个目标点的高程观测值、水准仪的读数等。

4.检查校核:对每个目标点的观测数据进行校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观测终点:在A市火车站结束本次测量,并确保水准仪的稳定和读数的准确性。

五、观测结果1.观测数据汇总:将每个目标点的观测数据进行汇总,计算每个目标点的平均高程。

2.数据处理:根据观测数据计算出起点到终点的高差,并绘制高程剖面图。

3.分析结果:比较各目标点的高程差异,发现了一些地形特征,如山坡、河谷等。

4.结论:本次四等水准测量结果可信度较高,可以为该地区相关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数据。

六、存在问题和改进方案在本次测量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需要提出改进方案以提高测量精度和效率:1.气象影响:气象条件对水准测量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应该在测量时选择天气晴朗、风力较小的时段进行观测。

2.仪器误差:水准仪的误差对测量结果有一定影响,应定期进行仪器校准和维护,确保测量精度。

3.观测操作:观测操作的技术水平和经验对测量结果也有一定的影响,培训和提高观测员的业务水平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计算过程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计算过程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计算过程操作方法01: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读取两点间垂直放置的水准标尺的读数,以此来确定两点的高差。

通过已知点的高程,可以计算出未知点的高程,四等水准测量就是为了给地形测绘和工程建设提供必要的高程控制点。

技术要求包括:视距不得超过100米,前后视距差需小于3米,累计视距差应小于10米,红黑面读数差应小于3毫米,红黑面高差差应小于5毫米。

步骤1:瞄准后视标尺的黑面,记录下丝、上丝和中丝的读数。

如果是非自动安平水准仪,观测前需要进行精平。

计算后视距离,公式为:后视距离 = 100 × (下丝 - 上丝)。

步骤2:瞄准前视标尺的黑面,记录下丝、上丝和中丝的读数。

如果是非自动安平水准仪,观测前需要进行精平。

计算前视距离,公式为:前视距离 = 100 × (下丝 - 上丝)。

计算视距差,确保其小于3米;计算视距累计差,确保其小于10米;计算黑面高差,公式为:前视黑面中丝读数 - 后视黑面中丝读数。

步骤3:瞄准前视标尺的红面,记录中丝的读数。

如果是非自动安平水准仪,观测前需要进行精平。

计算黑面与红面读数差,确保其小于3毫米。

步骤4:瞄准后视标尺的红面,记录中丝的读数。

如果是非自动安平水准仪,观测前需要进行精平。

计算黑面与红面读数差,确保其小于3毫米;计算红面高差,公式为:前视红面中丝读数 - 后视红面中丝读数;计算红黑面高差之差,确保其小于5毫米;计算高差中数,公式为:((红面高差 ± 100) + 黑面高差) ÷ 2,单位为米。

如果这一站数据合格,可以进行下一站测量。

步骤5:关于限差的解释。

视距限制在100米以内是为了确保读数精度,同时考虑人眼分辨力和望远镜放大倍数的影响;水准面的曲率导致超过100米时高程误差增大,因此视距限制在100米以内。

步骤6:关于观测顺序的解释。

四等水准观测采用“后前前后”的顺序,这有助于减少仪器下沉的影响,并且较小的前后视距差有助于削弱i角的影响。

工程现场水准测量步骤(四等)

工程现场水准测量步骤(四等)

四等水准测量控制测量除了要完成平面控制测量外,还要进行高程控制测量。

小区域地形测图或施工测量中,多采用三、四等水准测量作为高程控制测量的首级控制。

一、三、四等水准测量(leveling)的技术要求1、高程系统:三、四等水准测量起算点的高程一般引自国家一、二等水准点,若测区附近没有国家水准点,也可建立独立的水准网,这样起算点的高程应采用假定高程。

2、布设形式:如果是作为测区的首级控制,一般布设成闭合环线;如果进行加密,则多采用附合水准路线或支水准路线。

三、四等水准路线一般沿公路、铁路或管线等坡度较小、便于施测的路线布设。

3、点位的埋设:其点位应选在地基稳固,能长久保存标志和便于观测的地点,水准点的间距一般为1—1.5km,山岭重丘区可根据需要适当加密,一个测区一般至少埋设三个以上的水准点。

4、三、四等及五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和技术要求列于表中。

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三、四等水准测量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望远镜成像清晰及稳定的情况下进行。

一般采用一对双面尺。

1、三等水准一个测站的观测步骤:(后-前-前-后;黑-黑- 红-红)(1 )照准后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1)、(2)、(3)。

(2 )照准前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4)、(5)、(6)。

3)照准前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7)4) 照准后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 8)这四步观测, 简称为“后一前一前一后 ( 黑一黑一红一红 ) ”,这样的观测步骤可消除或 减 弱仪器或尺垫下沉误差的影响。

对于四等水准测量, 规范允许采用 “后一后一前一前 (黑一 红 一黑一红 ) ”的观测步骤。

2 、 一个测站的计算与检核:观测记录参看书本表 7-11 。

① 视距的计算与检核后视距 (9)=[(1) — (2)]X100m前视距 (10)=[(4) — (5)]Xl00m 前、后视距差 (11)=(9) — (10)前、后视距差累积 (12)= 本站 (11)+ 上站 (12)② 水准尺读数的检核同一根水准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 前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 13)=(6) 十K — (7)后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 (14)=(3) 十 K — (8) 三等≯ 2mm ,四等≯ 3mm( 上式中的 K 为红面尺的起点数,为 4. 687m 或 4. 787m)③ 高差的计算与检核黑面测得的高差 (15)=(3) — (6)或 (17)=(14) — (13)三三等≯ 75m ,四等≯l00m三等≯ 3m ,四等≯ 5m三等≯ 6m ,四等≯ l0rn红面测得的高差 16)=(8) — (7)校核:黑、红面高差之差(17)=(15) —[(16) ±0.100]等≯ 3mm,四等≯ 5mm高差的平均值(18)= [ ( 15)+(16) ±0.100]/2在测站上,当后尺红面起点为4.687m,前尺红面起点为4.787m时,取十0.100 ,反之,取—0.100。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

1.选取闭合水准路线,选点要选择在地面突出点。

2.步子量取两标尺的中点,安置仪器。

观测顺序为:后黑,前黑,前红,后红。

3.四等水准尺的技术限定规定要符合:每站读取8个数,计算十个数,各项计算值应该满族限差要求后才能迁站,否则返工。

整个路线所测的高差闭合差不应超过高差闭合差准许值,否则返工。

4.检核计算。

扩展资料:
为了统一全国的高程系统和满足各种测量的需要,测绘部门在全国各地埋设并测定了很多高程点,这些点称为水准点,简记为BM。

水准测量通常是从水准点引测其它点的高程,水准点有永久性和临时性两种。

国家等级水准点一般用石料或钢筋混凝土制成,深埋到地面冻结线以下。

在标石的顶面,设有用不锈钢或其它不易锈蚀材料制成的半球状标志,有些水准点也可设置在稳定的墙脚上,称为墙上水准点。

三四等水准测量方法

三四等水准测量方法

三等、四等水准测量方法三等、四等水准测量常用于小地区测绘地形图和施工测量的高程基本控制。

1、观测程序以DS3型水准仪及双面水准尺在一个测站上的观测步骤为例:(1)瞄准后视水准尺黑面,精平,读取上、下视距丝和中丝读数,记入记录表2-2中(1)、(2)、(3);(5)、(6);(3)瞄准前视水准尺红面,读取中丝读数,记入记录表中(7);(4)瞄准后视水准尺红面,读取中丝读数,记入记录表中(8)。

这样的观测顺序简称为“后-前-前-后”,其优点是可以减弱仪器下沉误差的影响。

概括起来,每个测站共需读取8个读数,并立即进行测站计算与检核,满足三等、四等水准测量的有关限差要求后方可迁站。

2、测站的计算与校核(1)视距部分视距等于下丝读数与上丝读数的差乘以100。

后视距:(9)=100×[(1)-(2)]前视距:(10)=100×[(4)-(5)]计算前、后视距差(11):(11)=(9)-(10),对于四等水准测量,(11)不得超过5m。

计算前、后视距离累积差(12):(12)=上站(12)+本站(11),对于四等水准测量,(12)不得超过10m。

(2)水准尺读数检核同一水准尺黑面与红面读数差的检核:K1=(13)=(7)-(6)K1=(14)=(8)-(3)Ki为双面水准尺的红面分划与黑面分划的零点差(常数,为4.687m或4.787m)。

三等水准测量不得大于2mm,四等水准测量不得大于3mm。

(3)高差计算与校核按前、后视水准尺红、黑面中丝读数分别计算该站高差:黑面高差:(15)=(3)-(6)红面高差:(16)=(8)-(7)红黑面高差之差:(17)=(15)-(16)=(14)-(13)(17)应为100mm(原因是:使用配对的水准尺,尺常数相差100mm)。

如果观测没有误差,对于四等水准测量,(17)与100mm的误差不得超过5mm。

红黑面高差之差在容许范围以内时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站的观测高差:(18)={(15)+[(16)±100mm]}/2上式计算时,当(15)>(16),100mm前取正号计算;当(15)<(16),100mm前取负号计算。

四等水准测量的记录与计算.pptx

四等水准测量的记录与计算.pptx


5m
前后视 黑红面 黑红面 距累计 读数差 高差之差

附合或环线 允许闭合差 平地 山区



40 L 12 n
10m 3mm 5mm
20 L 6 n
注: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以 km为单位; n为测站数。
作用:多余观测, 检核误差。
K1: 4687mm; k2: 4787mm 黑、红面零点刻画差;
四等水准测量的记录与计算
交通与测绘工程分院
1.四等水准测量的目的
建立小区域测图及工程施工测量的首级高程 控制;提供高精度的点位高程数据,作为测图 与施工测量的高程基准。
2.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
等 水 水 视线 级 准 准 长度
仪尺
普 DS3 单 100m


四 DS3 双 80m


前后 视距
前 上丝 尺
下丝 前视距
视≤距80累m积差
(5)1328 (6)1093
(10)23.5
方向 及
尺号
后K1 前K2 后-前
标尺读数
黑面
红面
(3)1760 (7)1209
(4)6447 (8)5997
(15)+0551 (16)+0450
黑红面 读数差
K+黑红
(13)0 (14)-1
(17)+1
高差 中数
3.四等水准测量测站的观测程序
后视(黑面)上丝读数①,下丝读数②,中丝读数③ 后视(红面)中丝读数④ 前视(黑面)上丝读数⑤,下丝读数⑥,中丝读数⑦ 前视(红面)中丝读数⑧
1.观测:“后-后-前-前(黑-红-黑-红)”; 2.读数:黑面“三丝法”(上、下、中丝)读数,红面仅读中丝。

四等水准测量方法

四等水准测量方法

四等水准测量方法
四等水准测量方法是一种较为简单的高程测量方法,通常用于对地形的初步了解和粗略计算等级较低的水工渠道和灌溉基础设施的高程。

其具体步骤如下:
1. 建立基准点:找到一个稳定、不易移动的标准点,通常采用混凝土柱或钢筋水泥柱。

将基准点的高程作为起始点。

2. 设立测站:选定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地点,称为测站,采用经验估计其高程,记录在记录本上。

3. 连续接测:从基准点出发,逐一到达每个测站,插入水准仪,记录测量数据。

重复该过程,直到测量全部站点。

4. 数据处理:将每个测站的高程值及其上下距离(即高差)记录在表格中。

通过计算和校验,得到最终的高程数据。

注意事项:
1. 选择基准点时,应尽可能选择稳定、不易移动的物体作为标志。

2. 设立测站时,应尽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点,以便后续工作的参考。

3. 连续接测时,应尽可能保证水准仪的平稳和稳定,确保高差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应注意校验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确保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三、四等水准测量方法

三、四等水准测量方法

一、观测方法三四等水准测量仍采用DS3水准仪,水准尺可用双面尺,观测程序可简述为后前前后,即在每个测站上的观测顺序为:1,后视黑面,依次读取下丝、上丝和中丝读数;2,前视黑面,依次读取下丝、上丝和中丝读数;3,前视红面,读取中丝读数;4,后视红面,读取中丝读数。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和计算次序(表1)K 为水准尺常数,即尺底红面分划读数四等水准测量观测顺序也可以采用后后前钱,四等水准测量还可采用单面尺进行观测,其观测顺序为后—前—变更仪器高—前—后 二、计算与检核的方法1,三等和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 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表2)2、计算与检核(1)视距计算后视距离:(9)=[(1)-(2)]X100前视距离:(10)=[(4)-(5)]X100前、后视距差:(11)=(9)-(10)前、后视距差(11)之值应符合表2中之规定前、后视距累积差:(12)=前一站的(12)+本站的(11)(12)之值应符合表2中前、后视距累积差的限差要求。

(2)高差计算①同一水准差红面、黑面中丝读数的校核红、黑面中丝读数差按下式计算:前尺:(13)=(6)+K 前-(7) 后尺:(14)=(3)+K 后-(8)其中:K 前、K 后为水准尺红、黑面的常数差,分别为和。

(13)、(14)之值应符合表2中红、黑面读数差限差的要求。

②计算黑面、红面的高差黑面: (15)=(3)-(6) 红面: (16)=(8)-(7)由于两尺的红面常数差K 分别为和,因此(16)±后才是红面测得的高差。

若后尺为,前尺为,应取“+“号,反之,后尺为,前尺为,则应取”-“号。

校核:(17)=(15)-(16)±=(14)-(13)(17)之值应符合表2中红、黑面所测高差之差的限差要求。

③计算平均高差平均高差:(18)=21[(15)+(16)±]=(15)- 21(17)=(16)±+(17) (3)测段的最终校核 ①高差部分∑[(3)+(8)]- ∑[(6)+(7)]= ∑(15)+(16)]=2∑(18)(±其中,括号中的±在测站数为奇数的情况下才需要。

三、四等水准的测量方法

三、四等水准的测量方法

三、四等水准的测量方法三四等水准测量主要用于普通的铁路和公路建设,采用DS3级水准仪和双面水准尺进行,观测和计算方法如下:1、观测方法:四等水准测量,视线长度不超过100米。

每一测站,按下列顺序进行观测:(1)后视水准尺的黑面,读下丝、上丝和中丝读数(1)(2)(3);(2)后视红面,读中丝(4);(3)前视黑面,读下丝、上丝和中丝读数(5)(6)(7);(4)前视红面,读中丝读数(8)。

以上观测顺序为后后前前,在后视和前视读数时,均先读黑面再读红面,黑面要读三丝读数,用于计算视线长度,红面只读中丝读数,括号内数字为读数顺序。

记录和计算格式见下表。

三等水准测量,视线长度不超过75米,观测顺序为后前前后,观测方法和记录计算格式同四等。

2、计算和检核;计算和检核算内容如下,见下表(一)测站上的计算和检核(1)视距计算;后视距离(9)=(1)-(2),前视距离(10)=(5)-(6)前后视距在表中以米为单位,即(下丝-上丝)*100前后视距差(11)=(9-(10)。

对于四等水准测量,前后视距差不超过5米,对于三等水准测量,不超过3米。

前后视距累积差(12)=本站的(11)+上站的(12)。

对于四等水准测量,前后视距累积差不超过10为米,三等不超过6米。

(二)、同一水准尺红黑面读数差的检核同一水准尺红、黑面读数差为:(13)=(3)+K-(4)(14)=(7)+K-(8)K为水准尺两面的常数差,一对水准尺的常数差分别为4.687和4.787。

对于四等水准测量两面的读数差不得超过3mm。

对于三等水准测量不得超过2mm。

(三)、高差的计算和检核按黑面读数和红面读数测得的高差分别为:(15)=(3)-(7)(16)=(4)-(8)两面的高差之差可按下式计算,±100为两尺常数K之差(17)=(15)-(16)±100=(13)-(14)对于四等水准测量,两面高差之并不大于5mm,三等不大于3mm。

三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薄

三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薄

仪器记录表重要问题记载表页数问题摘要处理结果或意见处理者编号记载由某号水准点至某号水准点或与路线页数联测之三角点其它点的往测或反侧(标出图幅分幅线、水准路线、点位号数及路线联测之三角点或其它点)水准观测说明与规范(一)观测方法1、三等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进行往返测。

当使用有光学测微器的水准仪和线条式铟瓦水准标尺观测时,也可进行单程双转点观测。

2、四等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进行单程观测。

支线必须往返测或单程双转点观测。

(二)设置测站要求三、四等水准测量采用尺台作转点尺承。

观测应在标尺分划线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若成像欠佳,应酌情缩短视线长度。

测站的视线长度、视线高度等按表1规定执行。

表1 (单位:m)(三)测站观测程序和方法1、三等水准测量每测站照准标尺分划顺序为:a. 后视标尺黑面(基本分划);b. 前视标尺黑面(基本分划);c. 前视标尺红面(辅助分划);d. 后视标尺红面(辅助分划)。

2、四等水准测量每测站照准标尺分划顺序为:a. 后视标尺黑面(基本分划);b. 后视标尺红面(辅助分划);c. 前视标尺黑面(基本分划);d. 前视标尺红面(辅助分划)。

3、一测站的操作程序:a. 首先整置仪器竖轴至垂直位置(望远镜绕竖轴旋转时,水准气泡两端分离不大于1cm);b. 将望远镜对准后视尺黑面,用倾斜螺旋导水准气泡准确居中,按视距丝和中丝精确读定标尺读数(四等观测可不读上、下丝读数,直接读距离);c. 照准前视尺黑面,按b款操作;d. 照准前视尺红面,按b款操作,此时只读中丝读数;e. 照准后视尺红面,按d款操作。

使用单排分划的铟瓦标尺观测时,对单排分划进行两次照准读数,代替基辅分划读数。

4、自动安平水准仪的操作程序与气泡式水准仪相同。

每测站观测前,首先将概略整平水准气泡导至中央,然后按规定顺序照准标尺进行读数。

转镜水准仪的操作程序,应按规定顺序照准标尺,而将黑面和红面分划的观测分别在两个镜位(或摆位)进行。

4等水准测量方法

4等水准测量方法
4787
1528
6315
0
1368
454
4687
615
5302
0
913
163+050左14
32.1
32.3
后-前
913
1013
0
44312
-0.2
6
805
3239
4687
654
5342
-1
503
2940
4787
3089
7877
-1
-2435
ZD
30.2
29.9
后-前
-2435
-2535
0
42790
0.3
若测站上有关限差超限,在本站检查发现后可立即重测。若迁站后才发现,则应从水准点或间歇点起,重新测量。
在完成一测段的往返观测后,应立即比较往返测高差,其不符值若在限差内,则取往返测高差的平均值作为合格的外业成果。
在外业成果进行认真的仔细检查,并确信无误后,便可着手进行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
二、内业计算
高差闭合差是指某一段测量高差与其理论高差之差,用fh表示。
2观测结束后的计算与校核:
1)高差部分:
∑(3)-∑(7)=∑(16)=h黑∑(3)-∑(4)=∑(9)
∑(4)-∑(8)=∑(17)=h红∑(7)-∑(8)=∑(10)
H中=1∕2(h黑+h红)
h黑、h红为一测段黑面、红面所得高差。H中为高差中数。
2)视距部分:
末站(15)=∑(12)-∑(13)总视距=∑(12)+∑(13)
7
1386
2749
4787
1235
6021
1
1085

(完整版)三、四等水准测量方法

(完整版)三、四等水准测量方法

一、观测方法三四等水准测量仍采用DS3水准仪,水准尺可用双面尺,观测程序可简述为后前前后,即在每个测站上的观测顺序为:1,后视黑面,依次读取下丝、上丝和中丝读数;2,前视黑面,依次读取下丝、上丝和中丝读数;3,前视红面,读取中丝读数;4,后视红面,读取中丝读数。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和计算次序(表1)四等水准测量观测顺序也可以采用后后前钱,四等水准测量还可采用单面尺进行观测,其观测顺序为后—前—变更仪器高—前—后二、计算与检核的方法1,三等和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表2)2、计算与检核(1)视距计算后视距离:(9)=[(1)-(2)]X100前视距离:(10)=[(4)-(5)]X100前、后视距差:(11)=(9)-(10)前、后视距差(11)之值应符合表2中之规定前、后视距累积差:(12)=前一站的(12)+本站的(11) (12)之值应符合表2中前、后视距累积差的限差要求。

(2)高差计算①同一水准差红面、黑面中丝读数的校核 红、黑面中丝读数差按下式计算:前尺:(13)=(6)+K 前-(7) 后尺:(14)=(3)+K 后-(8)其中:K 前、K 后为水准尺红、黑面的常数差,分别为4.687m 和4.787m 。

(13)、(14)之值应符合表2中红、黑面读数差限差的要求。

②计算黑面、红面的高差黑面: (15)=(3)-(6) 红面: (16)=(8)-(7)由于两尺的红面常数差K 分别为4.687m 和4.787m ,因此(16)±0.100后才是红面测得的高差。

若后尺为4.687m,前尺为4.787m ,应取“+“号,反之,后尺为4.787m ,前尺为4.687m ,则应取”-“号。

校核:(17)=(15)-(16)±0.100=(14)-(13)(17)之值应符合表2中红、黑面所测高差之差的限差要求。

③计算平均高差 平均高差:(18)=21[(15)+(16)±0.100]=(15)- 21(17)=(16)±0.100+(17) (3)测段的最终校核 ①高差部分∑[(3)+(8)]- ∑[(6)+(7)]= ∑(15)+(16)]=2∑(18)(±0.100) 其中,括号中的±0.100在测站数为奇数的情况下才需要。

三、四等水准的测量方法

三、四等水准的测量方法

三、四等水准的测量方法1、观测方法:四等水准测量,视线长度不超过100米。

每一测站,按下列顺序进行观测:(1)后视水准尺的黑面,读下丝、上丝和中丝读数(1)(2)(3);(2)后视红面,读中丝(4);(3)前视黑面,读下丝、上丝和中丝读数(5)(6)(7);(4)前视红面,读中丝读数(8)。

以上观测顺序为后后前前,在后视和前视读数时,均先读黑面再读红面,黑面要读三丝读数,用于计算视线长度,红面只读中丝读数,括号内数字为读数顺序。

记录和计算格式见下表。

三等水准测量,视线长度不超过75米,观测顺序为后前前后,观测方法和记录计算格式同四等。

2、计算和检核;计算和检核算内容如下,见下表(一)测站上的计算和检核(1)视距计算;后视距离(9)=(1)-(2),前视距离(10)=(5)-(6)前后视距在表中以米为单位,即(下丝-上丝)*100前后视距差(11)=(9-(10)。

对于四等水准测量,前后视距差不超过5米,对于三等水准测量,不超过3米。

前后视距累积差(12)=本站的(11)+上站的(12)。

对于四等水准测量,前后视距累积差不超过10为米,三等不超过6米。

(二)、同一水准尺红黑面读数差的检核同一水准尺红、黑面读数差为:(13)=(3)+K-(4)(14)=(7)+K-(8)K为水准尺两面的常数差,一对水准尺的常数差分别为4.687和4.787。

对于四等水准测量两面的读数差不得超过3mm。

对于三等水准测量不得超过2mm。

(三)、高差的计算和检核按黑面读数和红面读数测得的高差分别为:(15)=(3)-(7)(16)=(4)-(8)两面的高差之差可按下式计算,±100为两尺常数K之差(17)=(15)-(16)±100=(13)-(14)对于四等水准测量,两面高差之并不大于5mm,三等不大于3mm。

(四)计算平均高差(18)=1/2[(15)+(16)±100](五)、总的计算和检核每一测段完成后,应作如下检核;(1)、视距计算检核:末站的(12)=∑(9)-∑(10)总视距=∑(9)+∑(10)(2)高差的计算和检核当测站为偶数时,总高差=∑(18)=1/2[∑(15)+∑(16)]=1/2{∑[(3)+(4)]- ∑[(7)+(8)当测站为偶数时,总高差=∑(18)=1/2[∑(15)+∑(16)±100]。

三四等水准测量

三四等水准测量
实施四等水准测量。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和记录方法
双面尺法观测程序


①后视黑面,精平,读取上、下、中丝
面 尺
面 尺
读数,记入(1)(2)(3)中;
②前视黑面,精平,读取上、下、中丝 读数丝读数,记入(7); ④后视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入(8)。
三、四等水准测量记录(双面尺法)
(5) 前 (10) 后-前
(12)
1.030 后1
(6) (15)
1.242
(7) (16)
6.030
(14) (17)
-1
K为尺 (18) 常数:
K1=4.787 K2=4.687
0.442 前2 0.736 5.422 +1
58.8 后-前 +0.506 +0.608 -2 +0.5070
+0.1 +0.1
双面尺
48
00
0.013m
水准测量的测站检核方法 (1)双仪高法: 第一次测得高差:h=1 .236;第二次测得高差:h=1.238;平均高差 为:h=1.237m
(2)双面尺法:h=(h黑+h红±100mm)/2
TP1 h
BM
1.主要技术要求(四等水准测量)
①视线高度: 高于0.2m ②视线长度: 不超过100m ③前、后视距差:△d不得超过5m ④前、后视距累积差: ∑△d不得超过10m ⑤红黑面读数差:(K+黑-红) 不超过3mm ⑥红黑面高差之差:(h红±0.1m)-h黑不超过5mm
TP.12 TP.2
1.954 1.373 58.1
1.276 0.694 58.3
后2 1.664 6.350 前1 0.985 5.773 后-前 +0.679 +0.577

四等水准测量的记录

四等水准测量的记录

四等水准测量的记录四等水准测量是一种常见的地形测量方法,其目的是为了确定地面高程。

在进行四等水准测量时,需要进行详细的记录,以便后续分析和处理。

下面将详细介绍四等水准测量的记录方法。

一、前期准备在进行四等水准测量前,需要进行一些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要确定测区范围和控制点位置,并且对控制点进行标志和编号。

此外,还需要检查仪器是否正常、是否有足够的测量工具、是否有足够的人员参与等。

二、基础数据记录在进行四等水准测量时,需要记录一些基础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日期、时间、天气情况、观测者姓名、仪器型号和编号等信息。

这些数据对于后续分析和处理非常重要。

三、起始点高程记录在进行四等水准测量时,需要先确定起始点高程,并将其作为基准高程。

起始点高程应该由至少两个独立观察者同时观察,并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观察者应该记录自己的姓名和观察时间,并将其写入记录表格中。

四、中间控制点高程记录在进行四等水准测量时,需要在中间设置一些控制点,以便确定地面高程。

对于每个控制点,需要记录其编号、位置、高程和观测者姓名等信息。

观察者需要同时观察,并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如果存在多组观测数据,则需要计算平均值并记录。

五、末端点高程记录在进行四等水准测量时,需要确定末端点的高程,并将其与起始点的高程进行比较。

如果存在差异,则需要重新检查数据并计算平均值。

如果差异较大,则需要重新进行观测。

六、误差分析在进行四等水准测量后,需要对数据进行误差分析。

这包括计算每个控制点的误差和整个测区的误差。

误差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并对后续工作提供指导。

七、数据处理在完成四等水准测量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

这包括将所有数据整理成表格或电子表格,并计算每个控制点的高程和整个区域的平均高程。

此外,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进一步处理和分析。

八、报告撰写在完成四等水准测量后,需要撰写报告。

报告应该包括测区范围、控制点位置、观测数据、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结果等信息。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方法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方法

一、目的和要求(1)进一步熟练水准仪的操作,掌握用双面水准尺进行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与计算方法。

(2)熟悉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掌握测站及线路的检核方法。

视线高度>;视线长度≤80m;前后视视距差≤3m;前后视距累积差≤10m;红黑面读数差≤3mm ;红黑面高差之差≤5mm。

二、仪器和工具DS3水准仪1台,双面水准尺2支,记录板1块。

三、方法与步骤1、了解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双面尺法四等水准测量是在小地区布设高程控制网的常用方法,是在每个测站上安置一次水准仪,但分别在水准尺的黑、红两面刻划上读数,可以测得两次高差,进行测站检核。

除此以外,还有其他一系列的检核。

2、四等水准测量的实验(1)从某一水准点出发,选定一条闭合水准路线。

路线长度200~400米,设置4~6站,视线长度30m左右。

(2)安置水准仪的测站至前、后视立尺点的距离,应该用步测使其相等。

在每一测站,按下列顺序进行观测:后视水准尺黑色面,读上、下丝读数,精平,读中丝读数;前视水准尺黑色面,读上、下丝读数,精平,读中丝读数;前视水准尺红色面,精平,读中丝读数;后视水准尺红色面,精平,读中丝读数(3)记录者在“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中按表头表明次序⑴~⑻记录各个读数,⑼~ ⒃为计算结果:后视距离⑼=100×{ ⑴-⑵ }前视距离⑽=100×{ ⑷-⑸ }视距之差⑾=⑼-⑽∑视距差⑿=上站⑿+本站⑾红黑面差⒀=⑹+K-⑺,(K=或)⒁=⑶+K-⑻黑面高差⒂=⑶-⑹红面高差⒃=⑻-⑺高差之差⒄=⒂-⒃=⒁-⒀平均高差⒅=1/2{ ⒂+⒃ }每站读数结束( ⑴~⑻ ),随即进行各项计算( ⑼~⒃ ),并按技术指标进行检验,满足限差后方能搬站。

(4)依次设站,用相同方法进行观测,直到线路终点,计算线路的高差闭合差。

按四等水准测量的规定,线路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为±20√L mm,L为线路总长(单位:km)。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及示例要求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及示例要求

作业要求
1.44站数据,每一站占一行,八个原始观测数据都是按照四等水准后后前前(黑红黑红)的顺序排列;
2.把每站八个观测数据填入四等水准测量手簿空白表格中,按照要求进行相关计算;
3.每4站为一个测段,测站编号为1,2,3,4,下个测段继续从1编号,视距累计差以测段为单位累积;
4.划改要求:①8个原始观测值的厘米、毫米位为严禁划改,若抄错或记错,整站划掉,重新记录;②8个原始观测值的米、分米位允许划改,但只划改错的数字,不能整体划改;
③严禁涂描数据,严禁就字划改,严禁连环划改;④非原始观测数据(计算数据)每个数字可划改,但必须规范清晰;
5.取位要求:①视距、视距差、视距累积差取小数点后1位,以米为单位;②黑面高差、红面高差取至小数点后3位,以米为单位;③测站高差中数取至小数点后4位,以米为单位;
④测段高差取至小数点后3位,以米为单位,取舍遵循“四舍六入,奇进偶不进”;
6.限差要求:①前后视距≤100米;②前后视距差≤3米;③前后视距累计差≤10米(以测段为单位累积,新的测段重新累积);④K+黑-红≤±3mm;⑤黑面高差与红面高差之差
≤±5mm;
四等水准测量手薄示例
四等水准测量手薄。

四等水准测量正反算(双面尺法)

四等水准测量正反算(双面尺法)

1
1
37.4 -0.2
37.6 -0.2
后-前
0.833
0.932
1
等级 三
水准仪型号
视线长度(m)
前后视距 差(m)
DS1 100 3 DS3 75 DS3 100 四 5 DS3 100 五 大致相等 DS10 图根 ≤100 注:1.当成像显著清晰、稳定时,视线长度可按表中规定放长20%; 2.当进行三、四等水准观测,采用单面标尺变更仪器高度时,所测两高差之差,应与黑红面所测高 。 观测次数 水准 路线长度(km) 与已知点联测 附合或环线 尺 DS1 往一次 因瓦 三 ≤50 往返各一次 DS3 往返各一次 双面 DS3 往返各一次 往一次 四 双面 ≤16 DS3 往返各一次 往一次 五 单面 DS10 往返各一次 往一次 图根 单面 ≤5 注:1.结点之间或结点与高级点之间,其路线的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的0.7倍。 2.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km)n为测站数。 等级 水准仪型号
次数 附合或环线 往一次 往Fra bibliotek各一次 往一次 往一次 往一次

前后视距 视线离地 基本分划、辅助分 累积差 面最低高 划(红黑面)读数 (m) 度(m) 差(mm) 1 6 0.3 2 3 10 0.2
备注 高差中数 距离 (Km)
(18)
入数据部分,其余自动计算, 定后视距离,最后输入黑面高 范要求)。
求。

正,后106前
100为单、双
等于红、黑面 15)+(16)]=2
2
7,(14)
-8=-1
后105 前106
0.8325 表7-14 基本分划、辅助分 划(红黑面)读数 差(mm) 1 2 3

四等水准测量外业记录方法

四等水准测量外业记录方法

的速度。同时在计算中往往考虑使用4687还是4787而无 所适从。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为了加快计算速度,提高 工作效率,我们只算最后一位即可。例如1234+4687- 5920,由于4+7=1,1-0=0或-9,由于-9的绝对值大 于3,所以舍-9而取1为计算最后结果即可。如计算数据 为1234+4687-5925,同样,由于4+7=1,1-5=-4或 6,而-4或6的绝对值都大于3,所以本测站数据不合格而 需重新观测。
二、距离计算 按规范要求,四等水准允许直读距离以提高观测速 度。水准仪观测视线距离为视距丝读数差∣上丝读数-下 丝读数∣×100,即需要计算4位数的减法,对高考平均得 分率为24%的学生而言,要确保计算正确就必须以牺牲速 度为代价。但如果在观测中,我们利用水准仪微倾螺旋, 使下丝读数为整数,则可使计算变得简单,提高观测、计 算速度。
·相关链接·
全站仪使用前注意细节
在使用全站仪前,有一些注意事项,如开工前的检查、 仪器的装卸、搬运和清洁等,下面大致做一些介绍:
1、开工前应检查仪器箱背带及提手是否牢固。 2、开箱后提取仪器前,要看准仪器在箱内放置的方式和 位置,装卸仪器时,必须握住提手,将仪器从仪器箱取出或 装入仪器箱时,请握住仪器提手和底座,不可握住显示单元 的下部。切不可拿仪器的镜筒,否则会影响内部固定部件, 从而降低仪器的精度。应握住仪器的基座部分,或双手握住 望远镜支架的下部。仪器用毕,先盖上物镜罩,并擦去表面 的灰尘。装箱时各部位要放置妥帖,合上箱盖时应无障碍。 3、在太阳光照射下观测仪器,应给全站仪打伞,并戴上 遮阳罩,以免影响观测精度。在杂乱环境下测量,仪器要有 专人守护。当仪器架设在光滑的表面时,要用细绳(或细铅 丝)将三脚架三个脚连起来,以防滑倒。 4、当架设全站仪在三脚架上时,尽可能用木制三脚架, 因为使用金属三脚架可能会产生振动,从而影响测量精度。 5、当测站之间距离较远,搬站时应将全站仪卸下,装箱 后背着走。行走前要检查仪器箱是否锁好,检查安全带是否 系好。当测站之间距离较近,搬站时可将仪器连同三脚架一 起靠在肩上,但仪器要尽量保持直立放置。 6、搬站之前,应检查全站仪与脚架的连接是否牢固,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训三四等水准测量
(双面尺法)
一、目的和要求
(1)进一步熟练水准仪的操作,掌握用双面水准尺进行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与计算方法。

(2)熟悉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掌握测站及线路的检核方法。

视线高度>0.2m;视线长度≤80m;前后视视距差≤3m;前后视距累积差≤10m;红黑面读数差≤3mm ;红黑面高差之差≤5mm。

二、仪器和工具
DS3水准仪1台,双面水准尺2支,记录板1块。

三、方法与步骤
1、了解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
双面尺法四等水准测量是在小地区布设高程控制网的常用方法,是在每个测站上安置一次水准仪,但
分别在水准尺的黑、红两面刻划上读数,可以测得两次高差,进行测站检核。

除此以外,还有其他一系列的检核。

2、四等水准测量的实验
(1)从某一水准点出发,选定一条闭合水准路线。

路线长度200~400米,设置4~6站,视线长度30m左右。

(2)安置水准仪的测站至前、后视立尺点的距离,应该用步测使其相等。

在每一测站,按下列顺序进行观测:
后视水准尺黑色面,读上、下丝读数,精平,读中丝读数;
前视水准尺黑色面,读上、下丝读数,精平,读中丝读数;
前视水准尺红色面,精平,读中丝读数;
后视水准尺红色面,精平,读中丝读数
(3)记录者在“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中按表头表明次序⑴~⑻记录各个读数,⑼~ ⒃为计算结果:
后视距离⑼=100×{ ⑴-⑵}
前视距离⑽=100×{ ⑷-⑸}
视距之差⑾=⑼-⑽
∑视距差⑿=上站⑿+本站⑾
红黑面差⒀=⑹+K-⑺,(K=4.687或4.787)
⒁=⑶+K-⑻
黑面高差⒂=⑶-⑹
红面高差⒃=⑻-⑺
高差之差⒄=⒂-⒃=⒁-⒀
平均高差⒅=1/2{ ⒂+⒃}
每站读数结束( ⑴~⑻),随即进行各项计算( ⑼~⒃),并按技术指标进行检验,满足限差后方能搬站。

(4)依次设站,用相同方法进行观测,直到线路终点,计算线路的高差闭合差。

按四等水准测量的规定,线路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为±20√L mm,L为线路总长(单位:km)。

四、注意事项
(1)四等水准测量比工程水准测量有更严格的技术规定,要求达到更高的精度,其关键在于:前后视距相等(在限差以内);从后视转为前视(或相反)
望远镜不能重新调焦;水准尺应完全竖直,最好用附有圆水准器的水准尺。

(2)每站观测结束,已经立即进行计算和进行规定的检核,若有超限,则应重测该站。

全线路观测完毕,线路高差闭合差在容许范围以内,方可收测,结束实验。

每页计算校核
1、高差部分
在每页上,后视红、黑面读数总数之和与前视红、
黑面读数总和之差,应等于红黑面高差之和
对于测站数为偶数的页:
∑[(3)+(8)]-∑[(6)+(7)]=∑[(15)+(16)]=2∑
[(18)]
对于测站数为奇数的页:
∑[(3)+(8)]-∑[(6)+(7)]=∑[(15)+(16)]=2∑
[(18)]±0.1
2、视距部分
在每页上,后视距总和和前视距综合之差应等于本页末站视距差累计值与上页末站视距值累计差之差。

校核无误后,可计算水准路线的总长度∑(9)-∑(10)=本页末站之(12)-上页末站之
(12),水准路线*-+总长度=∑(9)+∑(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