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演化

合集下载

(新教材)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演化 课件——湘教版地理必修一

(新教材)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演化 课件——湘教版地理必修一

境变迁 形基本形成
早期 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
生物 进化
中期 出现了脊椎动物——鱼类 一部分鱼类逐渐演化成两栖类;动物从
后期 海洋向陆地发展;重要的造煤时期
陆地上蕨类 植物繁生
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脊椎动物中的原 末期
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全部灭绝,蕨类植物明显衰退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课前篇必备知识
课前篇必备知识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2.选择题
地层和化石是研究地球历史的重要依据。据此完成第(1)~(2)题。
(1)关于化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地层中化石基本相同
B.不同地层中化石相同
C.化石不能用来确认地层时代
D.化石只是古生物遗体
(2)关于地层沉积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红色岩层指示氧化环境
第四节 地球的演化
-1-
课标导引
知识建构

程 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
标 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1.结合景观图或示意图,说出
地层与化石的研究对认识地
目 标
导 引
球历史的作用。(综合思维) 2.运用地质年代表,说出地球 地质历史的年代划分。(地理 实践力) 3.结合相关资料及地质年代
表,说出地球的演化过程。
提示:哺乳类动物和被子植物大发展,出现灵长类,后来出现人类。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课前篇必备知识
1.判断题 (1)化石只是地层中存在的古生物遗体。( ) (2)红色岩层指示还原环境。( ) (3)元古宙时期出现了藻类、海绵等低等的多细胞生物。( ) (4)古生代早期海生无脊椎动物繁盛且出现了两栖类。( ) (5)新生代形成了现代的海陆分布格局。( ) 答案:(1)× (2)× (3)√ (4)× (5)√

【新教材】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演化 课件

【新教材】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演化 课件

26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2.大气层的演变 (1)原始大气: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缺少 氧气。 (2)现代大气: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3)演变原因: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 地球上生命的出现和演化与大气中氧气的增多密不可分。
3.生物的演化 科学家对全球各地的地层和古生物化石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地 球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生物的演化呈现出从低级到高级、从 简单向复杂进化的特征。如下为不同地质年代的生物演化表:
提示:死亡后遗体迅速被沉积物掩埋,后来经石化而形成。
5
自主预习
自我检测
二、地球的演化史 地质年代:地壳中不同地质时代地层的具体形成时间和顺序。 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地壳运动和岩石年龄等将地球 历史划分为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和显生宙。宙下分出代,代下 分出纪。 1.前寒武纪 (1)时间:古生代寒武纪以前,大约经历了40亿年。 (2)划分: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 (3)冥古宙:初生地球阶段。
18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2.化石在地质学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1)有些化石,其特征显著、延续时间较短而分布范围较广,并且 数量多而较易发现,常常可以作为划分对比地层的重要依据。这些 化石被称为标准化石。 (2)不同的生物或生物组合中,有些对生活环境、生存的自然地理 条件有较严格的要求。根据这些生物所形成的化石往往可以相当 准确地推断出当时各地的环境条件。这种化石被视为指相化石。 以上两种化石也可以笼统称为标志化石。 (3)在地层学中可以用来作为划分最小地层单位的生物带的依据 的化石称为带化石。 (4)有些化石延续时间很长,被称为持久化石,相关的生物叫作进 化缓慢型生物。
珊瑚等;中期,出现脊椎动物——鱼类;后期,演化成两栖类,动物从海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1.4 地球的演化(共21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1.4 地球的演化(共21张PPT)
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演化
一、地层和化石 地层是指地壳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时代含义的成层的 岩石和堆积物。
美国科罗拉多峡谷出露的地层
化石是岩石形成过程中保存下来的石化的古代生物遗体或遗迹。在
地层中保存有各种化石,它们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
三叶虫化石
大羽羊齿化石
1.生物是从简单向复杂、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地进化的。 不同时代的地层一般含有不同的化石,而相同时代的地 层往往保存着相同或近似的化石。
中期,出现了脊椎动物——鱼类;
后期,鱼类逐渐演化成两栖类,动物从海洋向陆地发展。
中后期,陆地上出现了大片植物,特别是蕨类植物繁生,从海滨地带到大 陆内部,出现了万木参天、郁郁葱葱的景象。
晚古生代时期,陆地上的蕨类植物繁茂、形成广阀森林,这是当时主要的造煤植物。石 类一二叠纪成为地质史上一个重要的成煤时代。
(二)显生宙 按照早晚顺序,显生宙依次划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1. 古生代
古生代是地壳发生剧烈变动的时期,许多地方反复上升和下沉。到 了中后期,陆地面积大大增加,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的雏形基本形 成,我国东北、华北抬升成陆地。
古生代早期,是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的时代,海水中出现 了许多种动物,如三叶虫、珊瑚等;
澳大利亚沙克湾的叠 层石由原始藻类在周 期性生长过程中.黏 结泥沙后层层相叠而 成
3、在元古宙,现在的陆地仍大部被海洋所占据。那时地壳运动剧烈。 元古宙晚期,出现了若干大片陆地。
元古宙时,海水中的生命活动明显加强,除单细胞生物外,还出现了 藻类、海绵等低等的多细胞生物。地球进入了一个生命大发展的阶段。
元古代(距今25亿~5.41亿年)元古代的 地壳经过多次构造运动,在太古代小规模陆地 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在元古代末期,已经形 成了许多稳定的古陆地。元古代的地层中含有 比较丰富的矿产,主要是铁矿。元古代的藻类 日益繁盛,它们通过光合作用,不断吸收二氧 化碳,释放氧气。因此,地球上的大气从缺氧 状态发展到存在较多游离氧的状态。元古代中 期,地层中开始出现紫红色石英砂岩和赤铁矿 层,这说明大气和水体中已存在相当多的游离 云台山元古代紫红色石英砂岩 氧。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地球的演化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地球的演化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四节地球的演化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知道地层和化石在确定地质年头和复原古地理环境中的意义。

2.结合“地质年头表”示意图相识地球历史阶段性时间单位划分。

3.运用地质年头等资料驾驭不同地质时期重要的地壳运动和生物演化。

学问导引第一步·新课学前预习——学习新知挑战自我新知预习一、地层和化石1.地层是地壳上部呈________展布的________岩石或积累物。

2.地层中的化石,多数是古生物的________;少数是古生物活动的________。

生物是从________向________、从________向________不断地进化的。

不同时代的地层一般含有不同的化石,而相同时代的地层往往保存着________或________的化石。

这样,我们就可以依据地层中保存下来的化石,来确定地层的________和________。

例如,含三叶虫、大羽羊齿化石的,为________地层;含恐龙化石的,为________地层。

3.依据地层组成物质的性质和化石特性,可以追溯地层沉积时的环境特征。

例如,红色岩层指示________环境,黑色页岩并含黄铁矿指示________环境;珊瑚化石指示澄澈暖和的________环境,破裂的贝壳指示________环境。

二、地球的演化史1.科学家依据地层依次、生物演化阶段、地壳运动和岩石年龄等,将地球历史划分为冥古宙、________、________和显生宙。

在宙之下,又分出____;在代之下,再分出____。

地壳中不同地质时代地层的详细形成时间和依次,称为____________。

2.前寒武纪(1)前寒武纪指________代寒武纪以前的时期,大约经验了40亿年。

依据早晚依次,前寒武纪依次划分为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

其中,冥古宙为________地球阶段,地球经验了困难而有序的发育与改变。

(2)在太古宙,地球上是一片深浅多变的广袤________,没有宽广的大陆。

《地球的演化》课件PPT

《地球的演化》课件PPT
地球的演化
矿产
生物演化
——
——
一片海洋
成铁
无生命
蓝藻等原核生命
成矿(铁、金、镍、铬)
若干陆地
冥古宙
太古宙
元古宙
真核、多细胞生物(如海绵、藻类)
地球的演化史
蓝藻在生长过程中能黏附海水中细小的沉积物,当沉积物增多,蓝藻需要移动到表层来寻找光源进行代谢。蓝藻大爆发这样,沉积物一层一层地堆积,就形成了垫状或垛状的岩石结构,称为叠层石
地质历史时期
海陆演化
矿产
生物演化
蕨类—裸子
海洋无脊椎动物—鱼—两栖—爬行
成煤
大面积增加
显生宙
古生代
地球的演化史
海洋无脊椎动物
原始鱼类
两栖动物
爬行动物
蕨类植物
裸子植物
地球的演化史
古生代末期,发生地球史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几乎95%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
时间:距今2.52亿年-6600万年
生物
生物
地层和化石
1.根据地层中保存下来的化石,来确定地层的时代和顺序
古生代地层
中生代地层
地层和化石
2.根据地层组成物质的性质和化石特征,可以追溯地层沉积时的环境特征
氧化环境
还原环境
清澈温暖的浅海环境
滨海环境
地球的演化史
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地球运动、岩石年龄等,科学家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编排.
海陆演化
矿产
生物演化
蕨类—裸子
海洋无脊椎动物—鱼—两栖—爬行
成煤
大面积增加
显生宙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陆地空前大
成煤
爬行动物兴盛(恐龙)—始祖鸟

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地球的演化课后训练含解析1

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地球的演化课后训练含解析1

第四节地球的演化课后·训练提升合格考过关检验生物总是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进化的,而且演化的过程是不可逆的.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2题.1.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的动物是()A.原核细胞生物B.爬行动物C.真核细胞生物D。

无脊椎动物2.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是()A。

中生代和新生代B。

古生代寒武纪和中生代末期C。

古生代和新生代第三纪D。

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答案:1。

D 2.D解析:第1题,从古生代寒武纪开始,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由此揭开了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第2题,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的时期。

3。

下列关于化石和地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B.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高级、越复杂生物的化石C。

研究地层和它们包含的化石,是研究地球生命历史和地理环境的重要途径D.在沉积岩形成过程中,生物的遗体或者遗迹保留下来形成化石答案:B解析: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A项叙述正确。

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B项叙述不正确。

研究地层和它们包含的化石,是研究地球生命历史和地理环境的重要途径,C项叙述正确。

在沉积岩形成过程中,生物的遗体或者遗迹保留下来形成化石,D项叙述正确。

4.地球的演化史也可以近似地说是生物的进化史.下列关于各时期与期间生物的匹配,不正确的是()A。

古生代——鱼类和蕨类B.前寒武纪--蓝藻C。

中生代-—鸟类D.中生代-—三叶虫答案:D解析:地球的演化史也可以近似地说是生物的进化史.古生代的泥盆纪生物是鱼类和蕨类,石炭纪和二叠纪是两栖类的繁盛时代,A项正确。

前寒武纪是蓝藻繁盛时代,B项正确。

中生代是爬行动物和鸟类时代,C项正确。

三叶虫出现在寒武纪、奥陶纪时代,D项不正确。

延庆干家店镇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核心区内,发现了大批珍贵的、距今约1。

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演化(会考知识点和习题)

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演化(会考知识点和习题)

1.4地球的演化【知识点回顾】1、地层与化石(1)地球的年龄约为46亿年(2)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地层(沉积岩层)和化石。

2、岩石根据成因分为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

(1)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有生物化石存在,例如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等;(2)岩浆岩:岩浆冷凝形成,如花岗岩、玄武岩等;(3)变质岩:高温高压下形成,例如大理岩,3、地球演化史【训练题】读某地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地层中动物化石经历的演化过程是()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B.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2.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的环境特点为() A.干燥,冷热多变B.全球气候分带明显C.湿润,森林茂密D.寒冷,冰雪广布在山西某矿层区,某同学被邀请下矿井参观,在矿灯照耀下,看见夹在岩石地层中的煤层乌黑发亮,隐约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

完成下面小题。

3.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大约是()A.前寒武纪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4.对于该地质时代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联合古陆最终解体,人类出现B.以恐龙为代表的的爬行动物盛行C.以三叶虫为代表的的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D.生物从原核生物演化到真核和多细胞生物,这个时代同时是重要的成矿时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关于甲、乙两个地质年代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是古生代,乙是中生代B.甲是中生代,乙是古生代C.甲是古生代,乙是元古代D.甲是新生代,乙是古生代6.关于地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层只有空间差异B .地层中一定含有生物化石C .越古老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的化石D .先沉积的地层在上,后沉积的地层在下7.某类岩石能够记录地球的历史,关于该类岩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含有生物化石B .是外力作用形成的C .是岩浆活动形成的D .具有层理构造地球自形成到现在,经过漫长的演化历程,在地壳、动物、植物等方面,都发生了有规律的变化。

第1章 第4节 地球的演化 课件-湘教版(2019)必修一高中地理

第1章 第4节 地球的演化 课件-湘教版(2019)必修一高中地理
下面的结构图表示:
在掌握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简史中,应重点抓住以下几条线索:
(1)时间变化: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2)动物演化: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海生无脊椎 动物时代→鱼类时代→两栖动物时代→爬行动物时代→哺乳 动物时代→人类时代。
(3)植物变化:海生藻类时代→陆上蕨类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 代→被子植物时代。
阶段
演化特点
环境变迁 地壳运动剧烈,晚期出现若干大片陆地
①海水中的□12 __生__命____活动明显增强; ②除出现
元古宙
生命发展 了单细胞生物外,还出现了藻类、海绵等低等的□13
_多__细__胞___生物
3.显生宙
(1)时间范围:□14 _寒__武__纪___以来的时期,包括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
确的人地协调观。
体长十几米的蜥脚类恐龙正昂起长长的脖子,漫不经心地吞食 高处的树叶;个体较小的食草恐龙在草丛中咀嚼着低矮植物 的叶片;一只体长1米左右,身披绒毛,前肢很短而后肢较 长的兽脚类恐龙,甩动两条强劲有力的后腿,疾奔几步,追 上一只拼命逃跑的蜥蜴,将其一口吞下;身材很小的哺乳动 物捕食着各种昆虫……
的炭化作用等石化作用才能形成化石。
2.生物演化与化石应用 (1)运用序列法记忆灭绝的生物种类
(2)巧用化石判断地层
理论依据
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不断进化的,而且演化 的过程又是不可逆的,即每一个生物种属在地球上只能出现一 次,灭绝之后就不再重复出现
一定种类的生物总同种属的化石群
(3)演化过程
阶段
演化特点
冥古宙 _初__生__地__球___阶段,地球经历了复杂而有序的发育与变化
①深浅多变的广阔海洋,没有宽广的大陆; ②岩浆

《第四节 地球的演化》课堂教学教案教学设计(统编湘教版)

《第四节 地球的演化》课堂教学教案教学设计(统编湘教版)
教学重点、难点:
化石的形成过程及作用
地质年代划分的依据及各阶层的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技术应用
时间安排
创设情境
以“走进柳江国家地质公园”为情景,引入新课
看柳江国家地质公园地层剖面图,用笔画出地层的界限并用字母标注生成顺序
新课引入
PPT、视频影像
5
温故知新
以“日心说”取代“地心说”的历程引入
课题名称:必修一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四节地球的演化(3课时)
教学方法:探究式的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以地球起源的恐龙灭绝为案例导学,依据课程标准和高考考纲为指导,以相关题目为案例进行分析,理解生物在地理环境发展变化中的作用,了解地质史上的环境变迁导致生物灭亡,落实章节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唯物观和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人地观。
培养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
PPT、视频影像
5
新课讲解
对于弥勒实验的解读(模拟原始地球环境)
学生阅读相关材料
动态辨证的看问题
PPT、视频影像
7
承转过渡
原始生命结构毕竟相对简单,那地球现在多样的生物是什么时候开始存在的呢
讨论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PPT、视频影像
5
实践操作
给出三叶虫、海口鱼、奇虾、怪诞虫等相关资料
相关练习作业
落实章节知识
板书设计
第四节地球的演化
一、地层、化石与地质年代
1、地球的早期演化
2、地层和化石
3、地质年代
课题名称: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地球的演化(2课时)
教学方法:探究式的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以地球的起源的生命起源及生命大爆发为案例导学,依据课标和高考考纲为指导,以相关题目为案例进行分析,通过解释弥勒实验的原理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归纳生命起源的进化顺序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落实章节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唯物观和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人地观。

1.3地球的演化过程课件

1.3地球的演化过程课件

形成原始大气圈
地球的演化历程
(3)原始海洋形成:
火山喷发释放大量水蒸气形成厚厚云层,云层凝云致雨,雨水汇聚到低洼地带,形成原始海洋。
沉积岩
裸露地表的岩石在风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渐崩解成为砾石、沙子和泥土,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
岩层是沉积形成的一层层的层状岩石。
2019年,我国地质学家在内蒙古自治区距今1.2亿年的中生代地层中,发现了罕见的两栖动物化石。该化石完美展现了古青蛙及其吞食的蝶螈,有助于了解古蛙类的食性及古地理环境。图为该化石照片。
C
D
3. 皇龙沟、库沟村斜坡恐龙生活时期的地理环境是( )A. 气候温暖湿润 B. 皇龙沟的地面泥泞松软C. 被子植物繁盛 D. 库沟村斜坡地势高且陡4. 据材料推测,库沟村恐龙被掩埋后该地可能发生的变化( )A. 地层倾斜抬升 B. 生物圈变薄 C. 横波无法通过 D. 气候变得干冷
地球46亿年浓缩为一天
地球周围逐渐形成大气,出现阴晴雨雪等天气变化,原始海洋慢慢形成。出现单细胞生命。
原核生物出现,海藻、细菌繁盛,出现无脊椎动物。
古生代·奥陶纪(4.85亿年~4.43亿年前)21:28~21:4121:41分,地球上发生第一次生物大灭绝奥陶纪生物大灭绝
中生代·侏罗纪( 2亿年~1.45亿年前)22:57~23:14 恐龙鼎盛期
(1)概念:
思考:什么是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是怎样演变的?
按时代早晚顺序把地质年代进行编年,形成地质年代表。
(2)地质年代表:
前寒武纪
显生宙
冥古宙
太古宙
元古宙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寒武纪
奥陶纪

1.4地球的演化课件高一地理

1.4地球的演化课件高一地理
子植物迅速发展。因此,中生代也是一个重要的造 煤时期。
中生代末期, 除盛极一时的恐龙从地球上突然销声 匿迹外,海洋中 50% 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也灭绝 了。
地球的演化史
中生代
地球的演化史
• 新生代——
新生代发生了一次规模巨大的造山运动,现在世界上的
许多高山是在这次运动中造成的,由此形成现代地貌格
补充内容: 依据地层和化石推测地质年代及地理环境
• (3)确定地理环境特征。 • 沉积地层是由沉积物组成,因此沉积地层中 保持着原有地层组成物质。依据地层组成物质可 以确定当时的地理环境特征,如石灰岩地层形成 的环境是温暖的浅海环境等。
地球的演化史
地球的演化史
• 科学家将地球历史划分为冥古宙、太古宙、元古
宙和显生宙。在宙之下,又分出代;在代之下, 再分出纪。地壳中不同地质时代地层的具体形成
时间和顺序,称为地质年代。 常用地质年代单位有三级,由大到小依次是 ___________。
地球的演化史
• 前寒武纪指古生代寒武纪以前的时期,大约经
历了 40 亿年。按照早晚顺序,前寒武纪依次划分
为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对照地质年代
A.深海环境
B.温暖浅海
C.火山活动
D.静水环境
(2)什邡能够出售当地珊瑚化石说明什邡( )
A.地壳下沉
B.地壳上升
C.曾经是海洋
D.曾经是陆地
下图为某地地层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2) 题。
(1)图中岩层最早形成的是( ) A.① B.② C.⑤ D.⑥ (2)图中不可能存在化石的岩层或岩石是( ) A.① B.② C.⑤ D.⑥
下图是淘宝网上出售的什邡珊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石商品。据此 完成(1)、(2)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堆积物 。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3.化石 (1)含义: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的 遗体 或古生物活动的 遗迹 。 (2)存在特征 ①不同时代的地层一般含有 不同 的化石。 ②相同时代的地层往往保存着 相同或近似 的化石。 (3)作用:确定地层的 时代 和 顺序 。 4.研究意义:根据地层组成物质的 性质 和 化石 特征,可以追溯地层沉积 时的 环境特征。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读某地地质剖面略图,回答4~6题。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4.图中属于古生代地层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5.根据图中化石,动物在这一时期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 A.海生无脊椎动物 爬行动物 脊椎动物 B.海生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 爬行动物 C.爬行动物 海生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 D.爬行动物 脊椎动物 海生无脊椎动物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课堂小结]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读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示意图,完成1~3题。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1.在①时期以前,地球表层的主要发展过程是( )
A.物理演化
B.化学演化
C.大气演化
D.生物演化
2.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的动物是( )
(3)新生代 ①海陆演化:发生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形成现代 地貌格局 及海陆分布。 ②生演物化第哺四乳纪出动现物人和类被子,是植生物物大演发化展史,上出的现重灵大长飞跃类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思考] 在海陆演化过程中,不同时代的主要内力作用表现形式有什么不同? 提示:前寒武纪多岩浆活动,古生代和新生代地壳运动剧烈,中生代板块运动 剧烈。
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 生物物种越多。读图,完成(1)~(2)题。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1)下列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 )
A.爬行类
B.鸟类
C.两栖类
D.鱼类
(2)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 )
A.古生代
B.中生代
C.元古代
D.新生代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2.连线 把下列地质年代与其生物演化特点进行连线。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探究 地球的演化历史
《侏罗纪公园》是一部1993年的科幻冒险电影,于1993年6月11日在美国 上映。影片主要讲述了哈蒙德博士召集大批科学家利用凝结在琥珀中的史前 蚊子体内的恐龙血液提取出恐龙的遗传基因,将已绝迹6 500万年的史前庞然 大物复生,使整个努布拉岛成为恐龙的乐园,即“侏罗纪公园”。但在哈蒙 德带孙子孙女首次游览时,恐龙发威了。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推测地层年代的方法 生物的进化由低级到高级,在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的化石,根据这些 化石的判断分析可以推断出这些化石的地层年代。
பைடு நூலகம்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6.关于地层和化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叶虫化石存在于元古代地层中 B.各类岩石组成的地层中都有化石 C.化石是埋藏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 D.元古宙地层中常含有恐龙化石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解析:第4题,三叶虫是古生代的海生无脊椎动物,另外还有脊椎动物中的原始 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动物在古生代同时灭绝,所以属于古生代地层的是含三叶虫 和鱼类化石的地层。第5题,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出现在海洋中的单细胞生物, 称为原核生物;经历了大约20亿年的漫长演化,在距今约14亿年前,从原核生物 细胞中演化出了真核细胞生物。从古生代寒武纪开始,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 球表层。以后又依次出现了原始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人类。 第6题,化石是指经过自然界的作用,保存于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一般 存在于沉积岩中。不同时代的地层里往往含有不同种属生物的化石,恐龙化石所 在的地层属中生代,三叶虫化石所在的地层属古生代。 答案:4.A 5.B 6.C
代之下分纪。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3.前寒武纪 (1)时间:古生代 寒武纪 以前,大约经历了 40亿 年的时间。 (2)演化过程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4.显生宙——寒武纪以来的时期 (1)古生代 ①海陆演化: 地壳运动 剧烈,陆地面积增加,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雏形形成。 ②生物演化
A.原核生物
B.爬行动物
C.真核细胞生物
D.无脊椎动物
3.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解析:第1题,在①时期以前,生命尚未出现,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化学演 化过程。第2题,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 的是无脊椎动物的大量出现。第3题,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古生代 后期。 答案:1.B 2.D 3.C
动物
早期
无脊椎
海生
动物
中后期
两栖
脊椎动物(鱼类→
类)
蕨类
末期 大部分动物灭绝
植物

植物繁生
蕨类植物明显衰退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②生物演化 (2)中生代 ①海陆演化: 陆地 面积空前扩大,环太平洋地带 地壳运动 剧烈,形成高大山系。
②生物演化动物 末期 :恐爬龙行灭绝动物盛行,后期向鸟类发展, 植物: 裸子 植物占主要地位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问题探究] 问题1 科幻电影《侏罗纪公园》中的恐龙这种物种主要出现在地质历史上的 哪个时代,距今约多少年? 提示:恐龙这种物种主要出现在中生代的侏罗纪和白垩纪,距今约2.52亿年 ~6 600万年。 问题2 恐龙早已灭绝了,我们人类是如何认识这种早期的爬行动物的? 提示:通过对地层和化石的研究,使我们人类获知了恐龙的基本信息以及其 生活的古地理环境。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问题3 在恐龙繁盛的时代,地球上主要以什么植物为主?对于我们目前的人 类社会有何影响? 提示:中生代裸子植物极度繁盛,在陆地植物中占主要地位。中生代是主要 的成煤期,因此可以说该时代茂密的植物,为我们目前的人类社会发展提供 了大量的化石能源。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地球环境的演化历史 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法可知,地球形成约有46亿年的历史了。从其形成到现 在,地球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可以通过对地层的研究认识其环境 的演变过程: 1.海陆的演变 (1)地球形成,原始海洋出现,形成最初的海洋、陆地分布状况。 (2)古生代,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一块联合古陆。 (3)中生代,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解体,各大陆漂移。 (4)新生代,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了现代地势起伏的 基本面貌。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解析] 第(1)题,从纵向上看由下而上时代越来越近,图中生物出现的顺序 应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和鸟类。第(2)题,生物物种的多少则需 要关注图中阴影部分的横向宽度,如爬行类动物在中生代中后期最宽,表明 物种种类最多。 [答案] (1)D (2)B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2.大气层的演变 (1)原始大气: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缺少氧气。 (2)现代大气: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3)演变原因: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地球上生 命的出现和演化与大气中氧气的增多密不可分。 3.生物的演化 科学家对全球各地的地层和古生物化石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地球演化呈现 明显的阶段性。生物的演化呈现出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特征 。如下为部分地质年代表: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第四节 地球的演化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目标设定 1.了解地球地质历史的年代划分。 2.理解地层与化石研究对地球历史认识的作用。 3.能结合地质年代表,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一、地层和化石 1.地球的历史:约有 46亿 年。 2.地层 (1)含义:地壳上部成 带状 展布的层状岩石或 (2)特点:地层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思考] 形成时代越早的地层,其保存下来的生物化石反映出的生物有何特 点? 提示:因生物是从简单向复杂,从低级向高级不断进化的,因此形成时代越 早的地层中的化石反映出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级。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二、地球的演化史 1.划分依据:地层顺序、 生物演化阶段 、地壳运动和岩石年龄等。 2.地球历史的划分:冥古宙、 太古宙 、元古宙和 显生宙 。宙之下分代,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练习小测] 1.判断正误 (1)地层中的化石是指沉积物中的生物的遗体。( × ) (2)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地层多形成于中生代。( × ) (3)我们可以在一些煤层中找到被子植物化石。( × ) (4)人类的出现是生物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 √ )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