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江苏高考作文题审题指导

合集下载

2019高考语文作文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山登绝顶我为峰“七法”

2019高考语文作文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山登绝顶我为峰“七法”

第七部分 作 文
[例 3] (2016·高考北京卷)书签,与书相伴,形式多样。 设想你有这样一枚神奇的书签:它能与你交流,还能助你实 现读书的愿望……你与它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请展开想象,以“神奇的书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表现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有细节,有描写。 本题的题眼: 写作的重心:
第七部分 作 文
2.动宾式命题。在动宾短语的题目中,宾语一般规定 了写作的范围、对象,而动词一般是写作的重点所在,它也 往往就是题眼。如“看家乡”,题眼就是“看”,“看”是 视觉的感受,题目规定了是从视觉写家乡,写出来的应该是 自己眼中所见的家乡的独特的风土人情,或家乡的变迁。文 章中当然能写思索,但一定是由“看”而引发的思索。
第七部分 作 文
[例 4] (高考江苏卷)不避平凡,不可平庸。为人不可平 庸,平庸则无创造,无发展,无上进;处世不可平庸,因此 要有原则,有鉴识,有坚守。
请以“拒绝平庸”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不必面面俱到;④ 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本题的题眼: 写作的重心:
也可以在词语后面添加一定的内容:尝试投稿、尝试游 泳、尝试自立等。
再如《北京的符号》:可以在短语前再添加内容,使命 题更明确,如“留住北京的符号”“创新北京的符号”“设 计北京的符号”“什么可以称为北京的符号”等;
也可以在短语后添加内容,使命题更具体,如“北京的 符号是什么”“北京的符号有什么特点”等。
第七部分 作 文
请以“虚掩着的门”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 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800 字。
审题立意:
第七部分 作 文
[参考示例] 命题作文题“虚掩着的门”是一个偏正式 短语,“门”是中心词,它的本义是指房屋、车辆等的出入 口,它的比喻义(寓意)是指人生、事业等的出入口。“虚掩 着”是修饰语,点明了“门”的特点——只要去推,便可打 开。如果你的写作选择了本义实指的“门”,那么这扇“虚 掩着的门”在文中就可以作为一个意象、一个道具、一个细 节等,由此来生发出为文、为事、为人之道,文章的中心可 能还要升华到“门”的比喻义、象征义、双关义上。如果你

2019年-2020年江苏省高考语文作文写作指导+满分范文+名师点评

2019年-2020年江苏省高考语文作文写作指导+满分范文+名师点评

2020年高考语文江苏卷作文原题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

智能互联网时代,这种环绕更加紧密,这种塑造更加可感。

你未来的样子,也许就开始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

【审题分析】材料中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一句出自《易经》,意在说明同类事物、志趣相投的人容易产生共鸣、互相吸引。

整段材料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讨论,最后落脚在今天的信息时代,每个人的样子都被自己喜爱和关注的信息环绕和塑造。

材料揭示了一种现象,即在智能互联网时代,每个人的形象都被身边所环绕的信息塑造,而这一塑造在未来将会更加可感。

考生在写作时,可以聚焦于在此时代背景下,人们是如何通过同类信息寻找“同好”,在群体中找到归属感,从而更好地悦纳自我、塑造自我。

另外,考生也可以从“信息茧房”的角度来思考解读这段材料,我们在享受着“志同道合”所塑造的和谐温情氛围时,不应该忽略甚至拒绝其他的信息。

总体来说,今年江苏卷的高考作文充分体现了贴近时代脉搏、注重思辨能力的命题特点。

【优秀作文】01在低俗的网络中访我高雅之灵魂孙中山曾告诫世人顺应时代:“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我们现在这一代人,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呢?无疑是大数据时代,它能根据我们的喜好,推送给我们爱看的资讯和内容。

这是科技带给我们的便利,也是大数据时代的弊端,一旦我们陷入低俗趣味的审美中,它就会向我们源源不断地推送类似的视频、文章,让我们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乐此不疲,茫然不自知。

但它同样是机遇,一旦我们总是爱听高雅的音乐、看深刻的书籍、进行高雅的活动、看着别人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进行深度的思考,大数据也会对应推送类似的内容,让我们的审美更上一层楼。

哔哩哔哩在2020年五四青年节之际,发布了一个《后浪》的视频,里面有这样一句话:“你们只凭相同的爱好,就能结交千万个值得干杯的朋友,你们拥有了,我们曾经梦寐以求的权利,选择的权利”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又满是诱惑的时代,我们可以自由选择我们所热爱的东西,并能找到趣味相投的朋友,一起爬山,一起滑雪,一起冲浪,一起跳伞,一起健身,一起旅行。

灵动如水,沉稳如山——简评2019年江苏高考作文题

灵动如水,沉稳如山——简评2019年江苏高考作文题

年第期———简评2019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灵动如水,沉稳如山江苏木渎高级中学陈祥书伴随着高考的钟声,2019年江苏高考作文题新鲜出炉。

上网搜索,获得文题。

第一段,是写作要求: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第二段,为作文材料: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

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

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

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读完命题,掩卷思考,忽闪一感:今年文题,灵动如水,富于变化;沉稳如山,一如既往。

就灵动而言,自主开放,新颖鲜活。

首先,层次多样,角度多种,发散思维。

细读材料,分为三层:第一层,物各有性,同类同性;第二层,物性调和,共存相生;第三层,推而广之,和而不同。

由此开去,角度多种:就味道而言,可谈滋味,说味道,借味明道,演绎有滋有味的生活;可讲调味,论品味,寻味述理,阐述有调有品的人生。

从中心来说,可从局部到整体,表现调和的生活;可从具体到抽象,展现共生的人生;可从个性到共性,展示融合的事业。

由推论去说,可扣住物性,谈物物有性,调合生辉;可抓住物融,说同存共生,纷呈百味;可紧扣物合,讲合作融合,相和不同。

源此自选,角度多样:可任选人事,在记叙中体现协调,在议论中强调和合;可扣住道理,倡导尊重多元、兼容并包,提倡多边共生、融和大同;也可智慧发挥,强调做好自己、各显其美,注重取长补短、美人之美,突出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还可评价挖掘,尊重个性、珍视共性,做好自己、悦纳他人,融入群体、共生共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其次,关系多多,思辨种种,追求辩证。

感悟材料,关系辩证:材料起点,是事物与本性:不同事物原本就各具特性,同类事物相处而不改其性,异类事物调和而共存共生。

材料核心,是物性与调和:五味调和,相存相生,百味纷呈;异物调和,物性改变,和而有异;各美其美,共美其美,互利共赢。

材料推论,是事物与人事:物物有本性,事事有特性:有的顺手,有的棘手;有的正常,有的蹊跷;有的平庸,有的非凡。

2019江苏高考作文解析与范文

2019江苏高考作文解析与范文

2019江苏高考作文解析与范文【真题】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

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

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

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人间有味是清欢试题解析2019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再次体现了其贴近生活的特色,请看:“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

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

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

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从内容层面看:材料以“水”和“盐”两个物象为载体,托出关键词“味”。

材料共48个字,“味”字出现了4次,与味道直接相关的有“淡、咸、酸、甜、苦、辣、咸”等7个字。

这就充分体现了材料作文中“类话题”作文的特点,因此,这道题的实质就是以“味道”为话题进行写作。

从语言层面看:材料句子简短,语言简洁,略带浅显的文言味道。

读材料,犹如品尝一碟美味快餐。

高中语文新课标的核心素养第一点是“语言建构与运用”,命题中的语言表达为考生做了漂亮的示范。

从主题层面看:类话题作文的取材范围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写内容确定立意。

材料中的“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是在警醒人:不要孤军奋战,不要做孤胆英雄,更不用搞个人主义,要懂得一加一大于二的道理。

“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是在提示考生:要懂得合作,要增进友谊,要创建和谐。

如果把格局放大一点,那就是“一带一路”,那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样的试题既有享受生活的情韵,还有放眼天下的胸怀,也有充满能量的哲理。

从主体(考生)层面看:写作时,无论写记叙文,还是写议论文,你都要扣住一个“味”字,或者扣住一个词:“味道”。

江苏前两年的作文题也是“类话题”型,所以,今年的考生拿到这样的试题,一定会在心里笑着说:“这个题,不难。

”是的,不难,而且有味。

试题意味深长,耐人寻味;但愿考生兴味盎然,写出人间清欢!阅读审题认真阅读材料,圈出材料中的“味”字,认清题型,明确写作的大方向。

2019年江苏卷高考作文解析及范文

2019年江苏卷高考作文解析及范文

2019年江苏卷高考作文解析及范文题目: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

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

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

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权威专家解析】该作文类型属于材料作文,材料内容的解读逻辑清晰,先是提供了世间万物都有各自的秉性: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

接下来谈到了各自发展境界的局限: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

前面的这两句话实际为后面的内容张本,很自然地为转折作了铺垫: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

这些话语是本次作文的解读关键:“万物共存相生”是因,“百味纷呈”是果,由果溯因这则材料的所揭示的中心就跃然而出:万物只有互联互通,共存相生,才能百味纷呈,异彩纷呈。

在具体写作过程中,“事犹是,人亦然”,自然过渡到谈论人的成长过程中所必需“共存相生”才能使得我们的人生异彩纷呈的问题,可以谈互相借力、合作的重要性,既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别人,或者谈双赢的智慧。

作文秉承了“立德树人”的总则,注重社会飞速发展时期人与人之间、群体与全体之间,乃至国家与国家之间通力合作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是由“小我”走向“大我”,由“有我”至“无我”之境迈进的不二途径。

范文:【01】萝卜烧萝卜,还是萝卜烧肉?牧羊人汤姆所有的羊群都是纯白的,非常纯粹,如同一大团白云。

所以极厌恶其中的一头黑羊,老想除掉它。

后来天降大雪,白色的羊群散布在大雪中根本无法找到。

最后是借助那头黑羊,使得汤姆的羊群失而复得。

由此,汤姆明白了一个道理,纯粹固然不错,但和谐共生更加美好。

事实也是如此。

物各有性,各有其美。

老虎易怒,猴子急躁,绵羊温顺,但这就是它们的特性。

植物就更有意思了,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连同样的物都不是一成不变,更何况是迥然不同的物性?物性如此,人性亦然。

《左传》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人心何所想,当然与其性相关。

如果要尊重人性,就要学会宽容,不要妄想统一思想,思想是无法统一的。

五味调和,共存相生——2019年江苏省高考作文解析

五味调和,共存相生——2019年江苏省高考作文解析

五味调和,共存相生——2019年江苏省高考作文解析■江苏省盐城市大冈中学/李凤成● 真题回放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

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

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

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 真题解析 ■■■■■■■■■■■今年的江苏作文题依然是该考区考生熟悉的“文艺小清新范儿”。

材料以“水”“盐”设喻,贴近考生日常生活,可谓接地气。

整个文题着眼于“味”,耐人寻味,其多义性能够有效激发考生进行辩证思考,由“共存相生”一词引申开去,让人又很容易联系起近期发生的中美贸易摩擦事件,所以,本道试题又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材料共由四个复句构成,第三句话为试题的立意中心,即:不同事物的个性特点的融合达到“多姿多味”的境界。

最后一句话将第三个层面的核心内涵上升到普遍性层面,在立意方向上进一步拓展了考生的思维,给考生灵活、多样的立意空间。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试题立意落脚点清楚,在选材方面容易撞车,所以选材应走小众化路线,诸如选择音乐领域中将双排键与各种风格的演唱方式融合到一起的王小玮、美术领域中熔多种艺术元素于一炉的《千里江山图》、王维将诗画融合到一起的独特艺术风格都是能让人眼前一亮的素材。

在文体难易度上,记叙文叙述不同个性的人共同干好一番事业比较容易;散文写多元文化的交流、互通有无较容易;议论文写成证明文(证明命题人观点的正确)较容易。

具体立意、构思如下:着眼于文化。

每种文化都有各自的魅力→不同文化互相融合→共存相生→本民族文化获得新鲜血液,得到更新、发展。

着眼于自然。

自然万物各有特点→存在即是合理,共生共存→形成自然美景→环境更加美好,世界更为美丽。

着眼于团队。

每个个体都有自身的优势→通过调和,各自发挥最大的作用→团队力量变强→个体、团队进入良性循环发展轨道。

● 高分作文 ■■■■■■■■■■■■■■■■■■■■■■双排键的千种音色■江苏一考生两千多年前横空出世,你的第一声气势雄伟的鸣响回荡在古罗马;两千多年后你随着著名的器乐演唱组合玖月奇迹走进了中国民众的视野。

2019年高考江苏卷作文的审题和选材

2019年高考江苏卷作文的审题和选材

2019年高考江苏卷作文的审题和选材作者:刘步春来源:《求学·素材版》2019年第08期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70分)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

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

酸甜苦辣成,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

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2019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仍然是熟悉的材料作文。

材料中“水”“盐”的设喻,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富有时代气息。

整个文题借“味”说理,启发考生深思,能够激发考生的辩证性思维,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2019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简洁明快,直截了当,一改以往高考命题作文老面孔,作文题型令人耳目一新。

首先,内涵深邃,体现传统文化精髓。

“物各有性”,此之谓坚守、本质与初心,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是为物各有性,体现的是中华民族所推崇的大丈夫风范。

“五味调和”“共存共生”则彰显中华民族坚守海纳百川、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民族精神。

寥寥数语,字字珠玑,“秒显”民族文化之璀璨。

其次,观点鲜明,毫不隐晦。

材料以“物各有性”和“共存共生”明白无误地点明了题旨,并没有给考生设置审题障碍。

最后,立意开阔。

区区五十个字,就给考生提供了极开阔的立意空间,考生既可以就宏观的国际关系高谈阔论文化互鉴,也可以就微观的人际关系娓娓道来,还可以就企业、团队之间的关系谈自己的看法——既坚守自己,又包容借鉴他人。

命题材料共有四句话,层次清晰,表意明确。

审题立意时可逐句分析,以准确把握材料内涵。

第一句话,选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水”和“盐”,指出“水至淡”“盐得味”,交代两者性质不同,各有其特点,旨在强调“物各有性”。

换句话说,“物各有性”是观点句,水和盐只是两个例子,突出的是不同之物有不同的个性与特质。

第二句话,“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点明水不会因数量改变而变其本性,盐也不因数量变化而改其味道。

此句意在点明同类事物简单相加并不能带来质的变化,强调事物本身的稳定性和纯粹性。

2019江苏高考作文五味

2019江苏高考作文五味

高考真题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70分)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

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

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

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专家评析2019年的江苏省高考作文命题搭建了很好的思维平台。

讲到了物各有性,这是个体性,如果五味调和,那就不同了。

这就告诉我们要有一个辩证的思维方式。

同时,这个题目还体现了当下广为倡导的创新思维。

百味纷呈就是创新,两个味道、三个味道融合调和起来,就变成了新的味道,五味凝聚起来就形成了百味。

所以,作文就是要提倡从思维的角度透视材料,才能使作文有灵气,有生气。

这道题目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人可写,有事可记。

考生可以发挥想象力,根据自身的生活选取素材和有趣味的故事,无论写议论文抑或记叙文,都能写出好文章。

这个题目给善于思考的人,善于捕捉自己生活细节的人提供高分。

如果泛泛而谈,不可能得高分。

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题目的重点在后面: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

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这个“人亦然”其实可理解为“人生亦然”,酸甜苦辣咸是人对生活的体味。

题面上在说物,说物的彼此关系,其实包含着立身处世的大道理。

小至身边,大到国际,都存在着类似的关系。

但是,这样深奥的含义,却以一种间离的、隐喻的方式表达出来,深合语文艺术的真谛。

相对来说,这个题目可能写记叙文比较好,可以从历史和现实中遴选生动的故事。

抓住平等、互鉴、沟通、坚持、互利等合乎题目主旨的关键词,可以找到很多事例;如果写议论文,也能在一些国际事件中看到符合题意的典型事例,从而找到合适的切角。

故而,在作文过程中大致应注意以下方面:首先,拿准材料的核心。

材料从“物各有性”说到“五味调和,共存相生”,所以在写作时要辩证地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即“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其次,定位材料的引申义。

材料表面谈的是物,也可引申至事或人。

2019年江苏高考语文作文题目解析

2019年江苏高考语文作文题目解析

2019年江苏高考语文作文题目解析根据以下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拟一个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了诗歌,你可以选择自己的风格。

万物皆有其性,水淡,盐好。

水还是水,盐还是盐。

甜、酸、辣、咸,五味和谐,相互共存,多种口味。

所以,事情还是一样,人也是一样。

【文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今年的江苏卷依然选取材料作文这种形式,而且选取的材料依然是一段富有哲理性的话,“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

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

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

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与原来不同的是,之前直接以“车”“语言”“智慧”为载体来折射观念,彰显个性,今年则是以“水”和“盐”设喻,以二者关系的调和来喻指人事。

材料一共由四句话构成,第一句话“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是选取生活中最常见的两种事物,至淡之“水”和得味之“盐”,生动地说明了“物各有性”这个生活常识;中间两句话“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构成对比,将水、盐同物简单叠加和“五味”异物之间“调和”“共存”两种生活现象进行比照,目的在于提示材料的核心内涵,即在肯定“物各有性”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事物之间共存相生的关系,从而达到“和而不同”的境界;最后一句话“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则由“物”及“事”至“人”,强调了前面所说的道理既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是人类社会普遍适用的原则,这就点明这一道理存在的常识性和普遍性,在立意方向上进一步拓展了考生的思维空间。

【审题立意】:整个材料由此及彼、由局部到整体、由具体到抽象,逐步引申发散,可以说是意味深长。

综合来看,“和而不同”是整个材料的核心。

“和而不同”是事物存在的基本常识,是为人处事的智慧之举,是文明、文化得以延续发展的精神之基,更是人类社会交流互鉴的融合之道。

“和而不同”追求的终极价值是美美与共,互利共赢。

考生写作时可钩沉历史,探求“和而不同”的典范事例,以古鉴今;可以比照中外,智慧“拿来”,思考“和而不同”的积极意义;可以关注身边现实,以小见大,反映“和而不同”的现实价值……从写作的体裁来看,考生可根据个人感悟和写作特长,或记叙,或议论,或抒情,来彰显自己的个性,呈现“百味”。

2019年高考作文江苏卷题及多篇范文

2019年高考作文江苏卷题及多篇范文

2019年高考作文江苏卷题及多篇范文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

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

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

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命题方向人文底蕴:人文积淀、审美情趣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勇于探究学会学习:勤于反思健康生活:健全人格责任担当: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社会责任审题限制性1.审题立意限制。

考生在审题立意时,思考的基点应是材料内容。

材料共有四句话,第一、二句话,强调水与盐代表两个单独的个体,有各自的特性;第三句话强调的是“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第四句话是重要的引导性语句,要求考生的思考不可止于“物”,要由物及人及事,实质就是要求考生进行联想和思考。

2.价值取向限制。

从价值取向看,命题者有意引导考生由物及人,倡导“和而不同”的价值观,由此可以谈及“美美与共”“共建共享”的理念等。

3.文体选择限制。

“除诗歌外,文体自选”,表明除诗歌外,其他文体皆可选。

诗歌不可作为写作体裁选项的主要原因在于评价标准难以统一和评卷实操有较大难度。

诗歌尚含蓄,评价难度极大,对诗歌体裁的限制属于技术上的限制。

4.思维限制。

材料强调“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提示考生要展开联想,这里的联想特指相似联想。

开放性1.选材范围是开放的。

材料最后一句说“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这很符合江苏高考作文“说开去”的命题特点,考生可以体物,可以叙事,可以写人;也可以把人、事、物融合到一起写。

但细读要求后发现,考生还是应将侧重点放在对人的书写上。

2.联想和思考的方向是开放的。

考生要由“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展开相似联想,对“物”“事”“人”的联想是自由的。

但若能展开宏大联想,表达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则立意更高、角度更佳。

3.文体选择在限制中有自由。

只要不写诗歌,其他文体如记叙文、议论文、抒情文、小小说等可以自由选择。

需要强调的是,一旦选定文体,就要致力于写出文体特征来,不能写成“四不像”作文。

2019江苏高考卷作文“共存相生,百味纷呈”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

2019江苏高考卷作文“共存相生,百味纷呈”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

2019江苏高考卷作文“共存相生,百味纷呈”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原题呈现(2019江苏,21,70分)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

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

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

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语言综合表达的能力,重点考查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沟通的能力,涉及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学科素养,充分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材料由“物各有性”引导考生进入情境,以“水至淡,盐得味”具体说明“物各有性”。

“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既是说“物”的量的积累不能改变“物性”,也暗含着“味”的单调,从而引出后文。

“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是说“五味”共生共存的意义。

“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则是引导考生发散思维,联想到“事”和“人”的方面,开阔考生的写作视野。

对于寓意型材料作文,抓住了材料的寓意,也就找到了写作的切入点。

材料引导考生进行“自我内省”,品味与人相融之道,感悟人人共处之美和对世界的“外在观照”,理解文明、文化、经济的共存和世界的和谐与大同等。

若记叙,则应该展现个人生活场景,细致描摹个体的风采,体验感悟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注重真挚情怀的抒发,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若议论,则应该观照现实,观照文明、文化、经济,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的历史。

现实世界经济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文化的交流证明着世界因共存而精彩丰富,人类因共鉴而发展进步。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说明了跨越时空的交流能使世界更加和谐、美丽。

[例文1]调和人生百味呈一个人即使在大地上毫无作为,仅凭那自由而高贵的调和改变,也足以与世界同在。

静言思之,调和人生确能给予你我温热濡润,使人即使在孤独和荒凉之中仍能无畏茁长。

最新-2019高考江苏卷作文题导写及素材运用示范 精品

最新-2019高考江苏卷作文题导写及素材运用示范 精品

2019高考江苏卷作文题导写及素材运用示范2019高考江苏卷作文题导写及素材运用示范江苏时鹏寿【真题回放】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

因对洞中环境不熟悉,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

进入洞穴后不久,发现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地附在洞壁上栖息。

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些美丽的精灵。

数日后再去,却发现这些大蝴蝶已不在原地,而是远远地退到了山洞的深处。

大家若有所悟,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这则材料涉及三个对象探险者、蜡烛、蝴蝶。

对每个对象都可以肯定、否定或辩证思考。

关于蜡烛。

探险者出于安全考虑,每隔一段就点燃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这不经意的举动却大大影响了蝴蝶的生存环境和生存习惯。

所以探险者第二次进洞,这群蝴蝶早巳不在原处,而是进入洞穴深处。

于是,探险者若有所悟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这个揭旨句是命题者给考生的立意提示,也是材料中最关键的句子,句中的小大影响又是关键旬中的关键词。

由此可以从不要忽略小事,不要忽略细节,不要忽略小人物的角度切入作文。

这应该是这则材料审题的主要角度。

关于小事细节和小人物的影响既可以谈其正能量,也可以论其负面影响。

关于探险者。

探险者入洞之后发现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地附在洞壁上,他们没有捉它们,也没有赶它们,而是屏住呼吸,放轻脚步,之后悄悄地离开,因为他们不想惊扰蝴蝶。

这说明探险者懂得尊重小生命,懂得与其它生物和谐共处。

但他们的探险行为在客观上影响了蝴蝶,也影响了蝴蝶的生存环境,虽然是无心之失,毕竟是失。

由此角度切入,可以从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从人与其它物种、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从警惕无心之失,避免好心办坏事等角度立意。

关于蝴蝶。

蝴蝶在受到人类的惊扰之后,选择到更深更黑的地方栖居,这实际上是自我保护,由此可以从自我保护学会随机应变的角度立意。

2019年江苏卷高考作文及解析

2019年江苏卷高考作文及解析

2019年江苏卷高考作文及解析2019年江苏卷高考作文:物各有性,事犹是,人亦然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

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

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

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权威专家解析】该作文类型属于材料作文,材料内容的解读逻辑清晰,先是提供了世间万物都有各自的秉性: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

接下来谈到了各自发展境界的局限: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

前面的这两句话实际为后面的内容张本,很自然地为转折作了铺垫: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

这些话语是本次作文的解读关键:“万物共存相生”是因,“百味纷呈”是果,由果溯因这则材料的所揭示的中心就跃然而出:万物只有互联互通,共存相生,才能百味纷呈,异彩纷呈。

在具体写作过程中,“事犹是,人亦然“,自然过渡到谈论人的成长过程中所必需“共存相生”才能使得我们的人生异彩纷呈的问题,可以谈互相借力、合作的重要性,既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别人,或者谈双赢的智慧。

作文秉承了“立德树人”的总则,注重社会飞速发展时期人与人之间、群体与全体之间,乃至国家与国家之间通力合作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是由“小我”走向“大我”,由“有我”至“无我”之境迈进的不二途径。

2019年江苏卷高考作文2019年江苏卷高考作文:物各有性,事犹是,人亦然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

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

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

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2019年浙江卷高考作文及解析2019年浙江卷高考作文:作家与读者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

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

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江苏省2019高考作文试题解析及精品范文一

江苏省2019高考作文试题解析及精品范文一

江苏省2019高考作文试题解析及精品范文一【作文试题】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

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

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

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试题解析】一、审题材料讲了一种现象,两种思想。

1.一种现象:自然万物和人类社会是丰富多彩的。

“多样性”是材料的核心潜台词。

“物各有性”,是多样性。

“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是对“物各有性”中“性”的进一步强化说明,说明“各有”的意思。

第三句,“共存”,是说多样性。

“相生”,促进“多样性”。

第四句,三个代词,此,是,然。

三个代词指代同一个意思,即材料前三句里的“多样性”。

“物,事,人”,是多样性呈现的不同领域,提醒我们“多样性”的广泛性。

2.两种思想:第一种,共存。

第二种,相生。

共存,是肯定多样性。

对立面就是否定多样性(人类历史上有例子)。

相生,是说这种多样性的个体之间的关系——互相促进,更好地繁荣。

文章的立意应当在这两种思想当中。

二、立意示例立意的本质是传达一种价值观。

我试着从价值观出发,我们来给这则材料立意。

1.科学和理性【立意】生命的演化没有方向,保持多样性,能增加存活的几率。

2.效率优先【立意】社会是一个多样性并存的网络。

这个网络呈现出幂律分布的特点——它告诉你社会是不公平的,网络的生长遵循优先连接的原则。

这意味着酸甜苦辣咸在社会网络中并不是均匀分布的。

掌握了该特点和原则,可以用来指导做事。

3.个人价值【立意】承认人和人的不同,尊重个体的不同。

人人专注于自己的“长板”,社会分工协作。

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分工不断精细化的历史。

学校和家庭不能用单一标准来培养孩子。

(感觉写这一点的考生会多)4.社群【立意】什么是中国味道?中国味道不应该是“区别”于世界的味道,中国味道应该是“融入”世界的味道。

【精品范文】亦说“一枝独秀不是春”“一枝独秀不是春”语出明代《增广贤文》,原比喻缺少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作品就不算繁荣。

2019年高考(江苏卷)试题分析(作文部分)

2019年高考(江苏卷)试题分析(作文部分)

2019年高考(江苏卷)试题分析(作文部分)八、作文(70分)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

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

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

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难易度】中。

区分度高。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写作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今年的作文题仍是材料作文。

材料延续江苏卷关注日常生活的特点,立足于平稳平和、稳中有进的原则,着力于感悟生活、关怀社会、回应时代,提升思维能力,聚焦语文本质,引导写作教学。

材料共四句话。

第一句话,选取生活中最常见的两种事物,至淡之“水”和得味之“盐”打开“物各有性”这一思考的原点。

第二句话,化用《左传》中“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这一典故,语言朴实而富于哲理,既紧扣上句,又为下文做好铺垫。

第三句话,正面指出“五味调和”“共存相生”,以及所达到的“百味纷呈”的效果。

在肯定事物各有其特性和独立性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事物之间互相调和、共存相生的关系,从而实现和而不同、互利共赢。

第四句话,从“物”拓展到“事”与“人”,指出前面所说的道理,既是万物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是人类社会普遍适用的原则。

材料是一个有机整体,借生活中的“味”,以“和而不同”为核心,逐步打开“物各有性,不可淆乱”“以同裨同,同则不继”“调匀适度,各得其当”“融而遂通,和实生物”等多个维度,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启发性。

考生可以展开联想,围绕万物共生、人际交往、社会和谐、文明互鉴等主题,选取适合的角度,自主立意,自选文体,充分发挥写作水平。

材料设喻平常,状难尽之理于目前,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启人深思,引人寻绎。

在立意引导上,使得考生尽快聚焦,进而深入思考。

而且,维度多元,材料在诸多核心问题上给予广大考生以很大的自主选择空间,具有较强的可写性、选择性、导向性和探究性。

围绕万物共生、思想贯通、社会和谐、文明融合等主题,考生既可以叙写人生百态、情味杂陈等“和”“同”交错的生活故事,也可表达对人类与自然、自我与他人、个体与群体等碰撞融合的辩证思考。

最新-2019年高考作文江苏卷全解析 精品

最新-2019年高考作文江苏卷全解析 精品

2019年高考作文江苏卷全解析
心怀隐忧,只缘大爱-2019年高考作文江苏卷全解析
供稿/毛伟[江苏省苏州中学]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70分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孟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
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量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

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就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的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

罗曼·罗兰
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试题解析
与学生考前约定考试期间不讨论考试情况。

而语文考试结束后,倒是一向冷静、淡定的何奇忍不住问我老师,你怎么不想问问作文呢?看来,大家心情不错。

忧与爱是典型的关系型题目,自江苏省高考自主命题以来,此题为继山的沉稳,水的灵动凤头、猪肚、豹尾人与路后,第四次考查关系型标题;加之平时有所训练,考生对今年作文题型自不会生疏。

看来,命题者并不想在审题上过多为难考生。

既为关系型标题,就需要考生弄清忧与爱可以构成哪些关系,结合材料判断出其中最合理最合情的一组关系。

从此角度来说,降低审题难度,并不是说考生就无须审题。

首先看三则材料,涉及诗人、作家,孟郊诗句寓含亲情——忧与爱交织而成。

2019年高考江苏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展示

2019年高考江苏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展示

2019年高考江苏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展示文题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

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

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

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解析文题材料中的“味”是材料表述的中心。

总而言之,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中,检测工作关系着其施工质量和使用安全,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无损检测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检测中的应用,能够切实保障工程质量,延长工程使用寿命,还可以有效节约成本,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对于检测人员而言,应该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熟悉无损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针对道路桥梁工程的实际情况,对无损检测技术进行合理选择,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为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材料由四句话组成,句间关系显示出严密的层次性和逻辑性,需要仔细推敲。

首句“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是材料的引子,以“物各有性”领起,紧接着以水和盐两种生活中常见物品的鲜明特性形象地对“物各有性”进行诠释。

也就是说,第一句话承认了事物各有其特性,暗示事物之间具有差异性,世间万物总体而言具有多元性。

青年有担当,企业有发展,国家有力量。

中国石化青工委积极发挥共青团作为党联系青年桥梁和纽带作用,结合中国石化35年来的光辉历程,将企业愿景目标、战略部署及时传递,让爱岗敬业、拼搏奉献成为石化青年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广泛开展“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主题活动,引领青年坚定信念,强化担当,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当好生力军,发挥突击队作用,为建设基业长青的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展汇聚青春力量。

第二句话“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考生应该把握“还是”二字中的情感与态度倾向。

也就是说,同类事物的简单叠加不会带来质变,简单的重复只会导致单调。

可以联系个体,也可以从群体、国家、文明与文化等角度展开联想,丰富这句话的内涵,为立意拓展空间。

江苏省2019年高考语文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6写作含解析130

江苏省2019年高考语文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6写作含解析130

写作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网上一段《黄河大合唱》的恶搞视频引发了关注,表演者夸张的表情、浮夸的肢体语言,颠覆了这首传唱了79年的民族抗日救亡代表作。

对此,人们纷纷表示愤怒,认为“血与火的战歌不能被侮辱”“民族精神不容亵渎”“人民的苦难不能被当成笑料来调侃”。

材料二被恶搞的经典革命歌曲不只有《黄河大合唱》,随意改编红色歌曲的单位有私营企业、各类学校,也有卫视频道、影视公司。

近几年,娱乐至上的雷人“抗日神剧”走红国内,甚至受到日本人的追捧消费,“手撕鬼子”也成为日本的畅销漫画。

材料三美国动画电影《狮子王》,爱与责任的主题,小狮子王辛巴的成长,亲情、爱情、友情的完美演绎,音乐与剧情的绝佳契合,深深地打动了无数的国人。

日本动画《聪明的一休》,斗智的主题,内涵的哲理,聪明过人、爱动脑筋、热心助人、富有正义感的小和尚一休,深深地影响了一代中国人。

以上现象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选好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立意: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

首先审读材料,近年来,红色经典歌曲被恶搞、调侃和丑化的二、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媒体报道,2017年10月8日,河南南阳某中学举行手机销毁大会。

几十部从学生那里没收来的手机被扔进水桶,用锤子砸烂。

对此,学校工作人员称,他们也是没办法,一切为学生好。

这件事引起网友争议,有的网友表示:“只要家长同意,该砸就砸,我表示支持。

”有的网友表示:“不赞成用这种砸手机的方法,毕竟这是辛苦钱血汗钱啊。

看着我都觉得心疼啊。

难道就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吗?一定要用这种偏激的方法?”对于这件事,作为高中生的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试题,首先应当把握材料,这是一则时事新闻,中心事件是学校三、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肯定“物各有性”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事物 之间共存相生的关系,从而达到“和而不同” 的境界。最后一句话由“物”及“事”至 “人”,强调了前面所说的道理既是事物发展 的基本规律,也是人类社会普遍适用的原则, 点明这一道理存在的常识性和普遍性,在立意 方向上进一步拓展了考生的思维空间。
整个材料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言说情境,让考 生由此及彼、由局部到整体、由具体到抽象的 引申发散,进而谋篇成文。
材料共有四句话构成,从三个层面进行解说, 引导考生展开联想,打开写作思路。第一句话 选取生活中最常见的两种事物,至淡之“水” 和得味之“盐”,形象地说明了“物各有性” 这一生活常识。中间两句话构成对比,即将水、 盐同物简单叠加和“五味”异物之间“调 和”“共存”两种生活现象进行比照,意在提 示材料的核心内涵:
可比照中外,智慧“拿来”,思考“和而不同” 的积极意义;可关注身边现实,以小见大,反 映“和而不同”的现实价值……考生可根据个 人感悟和写作特长,或记叙,或议论,或抒情, 自由选择,彰显个性,做到“百味纷呈”。
2019年江苏高考作文题审题指导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 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 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今年的作文题仍是考生熟悉的材料作文。材料 以“水”“盐”设喻,贴近考生日常生活,富 有时代气息。整个文题借“味”说理,意“味” 深长,启人深思,能够激活考生思辨,有着很 强的现实意义。
文题启示考生,面对多元文化和多彩文明的 社会现实,个体应该以何种姿态融入其中,智 慧生存。综合分析,“和而不同”是整个材料 的核心。“和而不同”是事物存在的基本常识, 是为人处事的智慧之举,
是文明、文化得以延续发展的精神之基,更是 人类社会交流互鉴的融合之道。“和而不同” 追求的终极价值是美美与共,互利共赢。材料 看似明白如话,实则意蕴丰厚。写作时可钩沉 历史,探求“和而不同”的典范事例,以古鉴 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