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谱例题解析
知识点19-碳谱谱图解析举例
v 1.鉴别谱图中的溶剂峰和杂质峰 v 2.由分子式计算不饱和度 v 3.分析的分子对称性
若碳谱上的谱线数目等于分子式中给出的碳原 子数目,说明分子无对称性;若谱线数目小 于分子式中碳原子的数目,则说明分子可能 具有一定的对称性,导致某些碳原子谱峰重 叠
4.根据化学位移值推测基团类型
v
基团 CH3 CH3 CH2 2个 =CH 2个 =CH C C-O C=O
结构单元 CH3-C CH3-C CH2-O (可能是
由已知的结构单元推导可能的化合物 结构有:
23.8ppm的CH3-C表明,该甲基没有 与杂原子NH直接相连,所以化合物结 构应该是(a)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进行指认,确定正确的结构。化合物结构复 杂时,还需要结合其它谱(MS,1H NMR, IR,UV)来综合解析
例: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10H13NO2,其质子宽带去偶及 偏共振去偶谱如下图所示,试推导其结构
C10H13NO2的13CNMR谱(溶剂DMSO-d6)
v 化学位移值40.9ppm处的多重峰为
v
如果碳原子化学位移值δ>200ppm,可能是醛、 酮类化合物的羰基碳;如果靠近160-170ppm,则 可能是连接有杂原子的羰基;化学位移值δ出现在 90~160ppm,可能是不饱和碳原子,如苯环和烯烃 (炔碳除外);炔碳碳原子δ在70~100ppm;δ< 55ppm可能是饱和碳原子;饱和碳原子如果和氧、 氮、氟等杂原子连接,δ值可能会大于55ppm
DMSO-d6的溶剂峰。 v 由分子式C10H13NO2计算不饱和度n= 1+10+1/2-13/2=5,推断分子中可能 有苯环存在。 v 从质子宽带去偶谱图中可以看出,谱峰 有8条,而分子式中有10个碳原子,由此 推测分子可能具有一定的对称性
第十章碳谱解析
取代环己烷的计算:
C ( k ) 27. 6 Zks ( R i ) K
i
s: a(直立)和e(平伏) K: 仅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甲基取代的空间因素校正项 Ra Re 大基团的取代使被取代碳原子的值有较大增加
3.2.4 烯烃及取代烯烃
1. 的范围及影响因素 1)乙烯:123.3ppm,取代乙烯:100 ~ 150ppm;
3.4 驰豫
3.4.1 驰豫与饱和(Relaxation and Saturation)
3.4.2 纵向驰豫和横向驰豫 (Longitudinal Relaxation and Transverse Relaxation)
M // : M 0 M '// M : 0 M '
驰豫
M // 0
Anisotropy of molecular movement
5.5 5.5 5 4 45 3.5 6 3 2 N N 5.5 T1(s) H3C
Sequence of measurements to determine the spin-lattice relaxation times of the 13C nuclei of the pyridine ring in L-nicotine [(CD3)2CO, 25º C, inversion-recovery sequence, 20MHz].
第三章
核磁共振碳谱
3.1 概述 优点:1) 掌握碳原子(特别是无氢原子连接时)的信息 2) 化学位移范围大(可超过200ppm) 3) 可确定碳原子级数 4) 容易实现双共振实验 5) 准确测定驰豫时间,可帮助指认碳原子 难点:灵敏度低、信噪比差 13C天然丰度:1.1%; S/N 3, 3/ 3 1/64 C H (在同等实验条件下是氢谱的1/6000)
核磁资料:核磁共振碳谱
18
4、文献②
4.3 图谱解析
P3
M. Jeyapriya, B. Meenarathi,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ano Ag End Capped L-Cysteine Bridged Diblock
Copolymer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Vol. 33, No. 10, (2015), 1404-1420
19
4、文献②
M. Jeyapriya, B. Meenarathi,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ano Ag End Capped L-Cysteine Bridged Diblock
Copolymer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Vol. 33, No. 10, (2015), 1404-1420
30% MEA 溶剂 200g 在 313K 下吸收 CO2的低场13C NMR 谱图
25
5.3 图谱分析
随着解吸的进行,MEA 的两个碳峰开始向低场 进行偏移,并且面积越 来越大,说明 MEA 的 浓度越来越多,质子胺 MEAH+的浓度减少。
30% MEA 溶剂 200g 在 393K 下解吸 CO2的高场 13C NMR 谱图
30 % MEA 溶剂 200g 在 313K 下吸收 CO2的高场13C NMR 谱图
24
5.3 图谱分析
随着吸收CO2量的增加,最终出 现两个峰,先出的峰6归属为 MEA氨基甲酸盐中的羧根,后出 的峰7归属为碳酸氢根和碳酸根 离子。MEA与CO2反应时先生成 氨基甲酸盐,当溶液吸收的CO2 担载量较高时才生成HC03/C032-。 出现的峰7也向高场移动,并且 面积有增大的趋势,说明HC03/C032-的量增多。
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在CH3-CH2-COOH的氢核磁共振谱图中可观察到其中有四重峰及三重峰各一组.(1)说明这些峰的产生原因;(2)哪一组峰处于较低场?为什么
2、简要讨论13C-NMR在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中的作用.
3、红外光谱产生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
4、在质谱中亚稳离子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在碎片离子解析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
5、何谓自旋偶合、自旋裂分?它有什么重要性?
二、解析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13H18O7,碳谱及氢谱如下,试解析其结构,需写出解析步骤。
δ(ppm):158.3,136.5,129.3,117.6,102.3,77.9,78.0,74.8,71.3,64.7,62.4
δ(ppm):7.26,(2H, d, J=8.7);7.07(2H, d, J=8.7);4.87(1H,d,J=7.6);4.53(2H,s);
3.3-3.9(6H)
2、分子式为C2H3Br3,试根据氢谱推测其分子结构。
3、分子式为C4H10O,试根据氢谱推测其分子结构。
4、根据红外光谱,推导化合物C8H7N的分子结构。
5、下图是分子式为C8H8O的一个化合物的IR光谱,试由光谱解析,判断其可能的结构。
并
写出推测过程。
有机波谱分析课件 四 核磁共振碳谱(含习题)
顺磁离子效应
顺磁物质对碳谱谱线的位移和线宽有强烈的影响。一些位移试剂 如镧系元素铕(Eu)、镨(Pr)、钇(Yb)等的盐类,包括氯化 物、硝酸盐、过氯酸盐等,以及它们的 -二酮的络合物,也都可 以作为13C 的位移试剂,使碳谱谱线产生位移。
烯烃及取代烯烃的化学位移
C 100~150 ppm 对于取代烯烃: (>C=)> (-HC=)> (H2C=)
核磁共振碳谱特点
弛豫时间长。13C 的弛豫时间比1H 慢得多,有的化合物中的一些碳原子的 弛豫时间长达几分钟,这使得测定 T1、T2等比较方便。另外,不同种类的 碳原子弛豫时间也相差较大,这样,可以通过测定弛豫时间来得到更多的 结构信息。
共振方法多。13C NMR 除质子噪声去耦谱外,还有多种其它的共振方法, 可获得不同的信息。如偏共振去耦谱,可获得13C-1H 耦合信息;门控去耦 谱,可获得定量信息等。因此,碳谱比氢谱的信息更丰富,解析结论更清 楚。
诱导效应
苯环取代因有共轭系统的电子环流,取代基对邻位及 对位的影响较大,对间位的影响较小。芳环上有杂原 子时,取代效应也和饱和环不同。
空间效应
13C化学位移还易受分子内几何因素的影响。相隔几个键的碳由于空间上的 接近可能产生强烈的相互影响。通常的解释是空间上接近的碳上 H 之间 的斥力作用使相连碳上的电子密度有所增加,从而增大屏蔽效应,化学位 移则移向高场。如甲基环己烷上直立的甲基 C(7)和环己烷 C(3)和 C (5)的化学位移比平伏键甲基位向的构象异构体的化学位移各向高场移 4 和 6 ppm左右。
图谱简单。虽然碳原子与氢原子之间的耦合常数较大,但由于它们的共振 频率相差很大,所以-CH-、-CH2-、-CH3等都构成简单的 AX、AX2、AX3体系 。因此即使是不去耦的碳谱,也可用一级谱解析,比氢谱简单。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_有机波谱分析 课后习题答案参考
第二章 质谱习题及答案1、化合物A 、B 质谱图中高质荷比区的质谱数据,推导其可能的分子式解:分子离子峰为偶数62=•+M表明不含氮或含有偶数个氮。
对于A ,1:3)(:)2(≈+M RI M RI ,所以分子中含有一个Cl 原子,不可能含氮。
则根据8.41.1100)()1(==⨯+x M RI M RI ,得3,2==y x ,所以A 分子式C 2H 3Cl ,UN=1合理;对于B ,4.4)2(=+M RI ,所以分子中可能含有一个S 原子,不可能含氮。
则根据8.38.01.1100)()1(=+=⨯+z x M RI M RI ,6,2==y x ,所以B 分子式C 2H 6S ,UN=0合理。
2、化合物的部分质谱数据及质谱图如下,推导其结构解:1:6:9)4(:)2(:)(≈++M RI M RI M RI ,所以分子中含有两个Cl ,m/z=96为分子离子峰,不含氮。
根据4.21.1100)()1(==⨯+x M RI M RI ,2,2==y x ,分子式为C 2H 2Cl 2,UN=1,合理。
图中可见:m/z 61(M-35),RI(100)为基峰,是分子离子丢失一个Cl 得到的; m/z=36, 为HCl +;m/z=26(M-Cl 2), RI(34),是分子离子丢失Cl 2得到的,相对强度大,稳定,说明结构为CHCl=CHCl 。
解:分子离子峰m/z 185为奇数表明含有奇数个氮。
基峰m/z 142=M -43,丢失的碎片可能为(⋅C 3H 7,CH 3CO ⋅),若丢失碎片为(CH 3CO ⋅),则来源于丁酰基或甲基酮,结合分子中含氮元素,很有可能为酰胺类物质,那么就应该有很强的分子离子峰,而m/z 185峰较弱,所以,丢失的中性碎片应该是(⋅C 3H 7),来源于长链烷基,谱图中有而则m/z 29,43,57的烷基m/z 142=A 的组成, C x H y N z O w S S 3.1037.01.1100)()1(=+=⨯+z x A RI A RI ,设z=1,则x=9.0,若z=3,则x=8.35,不合理。
波普分析复习
实验条件:0.917mg/10mL,正己烷溶液,0.2cm样品池; 实验结果:最大吸收峰位于230nm处,吸光度为0.80。
表明分子中可能含有苯环
波谱例题解析
(2)红外光谱:
实验条件:液膜法
1500,1450cm-1 吸收,对应于苯环
770,700cm-1有吸 收可能为单取代苯
波谱例题解析
(4)1H核磁共振谱:
δ2~3,峰 强度9,对 应-CH3
δ=7左右,吸 收峰强度3,对 应苯环上氢
波谱例题解析
(5)质子去耦13CNMR谱:
δ=140左右,一种 碳,对应苯环上碳
δ=130左右,一 种碳,苯环上碳
δ=20左右, 一种碳,对 应甲基
波谱例题解析
(6)偏共振13CNMR谱
苯环。
② IR表明1690 cm-1有吸收,有羰基,吸收与正常羰基有红移,
羰基可能与双键或л键体系共轭。1600,1580,1450cm-1有吸 收,有苯环存在。700,770cm-1有吸收可能为单取代苯。推测化 合物有C6H5CO基团(C7H5O)剩余基团为C2H5。 ③ UV表明有苯环。
波谱例题解析
波谱例题解析
(3)1HNMR谱:
δ=7~8,吸
收峰强度5,对 应苯环上氢
δ=4~5,吸收峰强 度2,对应-CH2
波谱例题解析
(4)质谱(下图)
M/z=91峰对应于
[
对应-CH2
CH2 +
]
δ=140~120,四种
碳,对应苯环上的碳
δ=40~20,一种碳,
波谱例题解析
(5) 碳谱:δ=140~120处显示有4种碳,δ=30处一种有1
波谱解析 第四章 碳谱作业参考答案
E : (3)用 D PT-135°谱区别 第四章 核磁共振碳谱参考答案3.(1)用 DEPT-135°谱区别:1 个正峰(CH 3),3 个倒峰(CH 2)。
:3 个正峰(2 个 CH 3,1 个CH ),1 个倒峰(CH 2)。
(2)用常规碳谱可区别:有 6 个峰。
有 8 个峰。
:有 4 个正峰(2 个 CH 3,2 个 CH ):2 个正峰(2 个 CH 3),1 个倒峰(CH 2)6.1)由分子式C5H9O2Br 计算不饱和度Ω=1,结构中可能含一个双键或一个环。
2)1H NMR 解析:1.25(t):CH x-CH2- ;2.85(t): 弱吸电子基团-CH y-CH2- ;3.55(t): 弱吸电子基团-CH z-CH2- ;4.20(q): -CO2-CH m-CH3(该基团CH m必定与吸电子基团相连。
根据化学位移和分子式可初步判断是与酯基氧原子相连) 3)13C NMR 解析:共有五条峰,与结构式中碳数一致,说明分子中不含对称元素。
178.2(s): 羧酸或其衍生物的C=O;60.8(t): -CH2-,与氧原子相连37.8(s): -CH2-,可能与弱吸电子原子相连26.5(t): -CH2-,可能与弱吸电子原子相连14.2(q): -CH34)推断过程:碳谱表明分子中有1 个羰基,3 个亚甲基和1 个甲基,因此氢谱中4.20ppm 处必定为亚甲基,所以分子中含CO2CH2CH3片段,再结合氢谱,该片段中CH3出峰应该在1.25ppm 处。
这样一来,可以进一步推断2.85 和3.55ppm 处的信号必然是剩余两个亚甲基,由于都为t 峰,这两个亚甲基必定相连,所以推测出分子含有片段CH2CH2,且两端都连有弱吸电子基团。
至此,分子中含有如下片段:一个B(r(端基),因此该化合物的结构为:端基),一个CH2CH2,一个CO2CH2CH38.1)由分子式C8H5NO2可算出不饱和度Ω=7,结构中可能含有苯环。
第四章核磁共振碳谱习题2
第四章核磁共振碳谱一、判断题[1]自由衰减信号(FID)是频率域信号。
()[2]碳谱的化学位移范围范围较宽(0-200),所以碳谱的灵敏度高于氢谱。
()[3]在宽带去耦碳谱中,不同类型的碳核产生的裂分峰数目不同。
()[4]氢质子在二甲基亚砜中的化学位移比在氯仿中要小。
()[5]在13C NMR谱中,由于13C-13C相连的概率很低,所以通常不考虑13C核只见到耦合。
()[6]含19F的化合物,可观测到19F对13C核的耦合裂分,且谱带裂分数符合n+1规律。
()[7]但在固相核磁共振波谱中,分子运动受到限制,由于磁各向异性作用将是谱线带变宽,分辨率大大下降。
()[8]在碳谱中,13C-1H会发生耦合作用,但是13C-1H的耦合常数远比1H-1H之间的耦合常数小.()[9]在135°DEPT试验中,CH、CH2和CH3均出正峰,季碳原子不出现谱峰。
()[10]在APT实验中,CH和CH3均出正峰,CH2出负峰,季碳原子不出现谱峰。
()二、选择题(单项选择)[1] 下列原子核没有自旋角动量的是哪一种?()。
A. 14N7B. 12C6C. 31P15D. 13C6[2] 在13C NMR波谱中在化学位移125-140产生两个信号的化合物是()。
A. 1,2,3,-三氯苯;B. 1,2,4,-三氯苯;C. 1,3,5,-三氯苯[3] 在13C NMR波谱中在化学位移125-140产生六个信号的化合物是()。
A. 1,2,3,-三氯苯;B. 1,2,4,-三氯苯;C. 1,3,5,-三氯苯[4] 在13C NMR波谱中在化学位移125-140产生三个信号的化合物是()。
A. 对二氯苯;B. 邻二氯苯;C. 间二氯苯。
[5] 在13C NMR中在化学位移0-60产生3个信号;在1H NMR中在化学位移0-5产生3个信号(最低场信号为多重峰)的化合物是()。
A. 1,1-二氯丙烷;B. 1,2二氯丙烷;C. 2,2-二氯丙烷;D. 1,3二氯丙烷。
核磁共振碳谱解析
36 18 14
SH
2.5 1.6 1.0
27 27 13
NH2
பைடு நூலகம்
2.6 1.5 0.9
Ph
2.6 1.6 0.9
44 27 11 39 25 15
Br
3.4 1.9 1.0
36 26 13
Cl
3.5 1.8 1.0
47 26 12
OH
3.6 1.6 0.9
64 26 10
NO2
4.4 2.1 1.0
越大 3) 与未取代相比,取代碳原子峰高减弱:取代后缺少质子,T1(纵向
驰豫时间)增大,NOE减少 4) 取代基烷基分枝多,被取代碳原子值增加较多 5) 重原子效应:碘、溴取代碳原子值向高场位移 6) 共振效应:第二类取代基使邻、对位碳原子值向高场位移,第三
类取代基则使邻、对位碳原子值向低场位移 7) 电场效应:如硝基取代的邻位碳原子值移向高场
取代链状烷烃C值的近似计算
C (k) C (k, RH) Zki (Ri )
i
Zki: 取代基对k碳原子的位移增量
取代链状烷烃:示例
环烷烃及取代环烷烃
四员环到十七员环的 值无太大变化
取代环己烷的计算:
C (k) 27.6 Zks(Ri ) K
i
s: a (直立)和e (平伏);K仅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
20.3 ppm
H3C
H
14.0 ppm
H3C
COOH
HOOC
COOH
HOOC
H
空间效应:示例
苯乙酮中若乙酰基邻近有甲基取代,则苯环和羰基
的共平面发生扭曲,羰基碳的化学位移与扭曲角
有关
= 0º
综合解谱18题(详)
Problem 1答案:CH 3CH 3O步骤:1、从分子式计算不饱和度Ω=12、分析红外谱图,在1718cm -1处有一强吸收,判断为羰基。
结合2900~2800cm -1处无明显吸收,确定为酮。
3、观察碳谱,从δ=210的季碳峰再次确认分子为酮。
同时,从偏共振谱图中得知另三个碳原子的存在形态分别为CH 3、CH 2、CH 3。
而且观察知,除一个CH 3外,另两个碳原子化学位移都偏向低场,猜测可能与羰基直接相连。
4、分析氢谱,可看到δ=2处的CH 3无裂分现象,确定其与另两个碳原子分居羰基两边。
再根据δ≈1处的CH 3裂分为三重峰、δ≈1处的CH 2裂分为四重峰确定羰基另一边为乙基。
至此可确定分子结构如答案所示。
5、最后,用质谱验证。
M=43的基峰为CH 3CO +,而另一较强吸收峰M=29为CH 3CH 2。
Problem 2答案:C H 3O CH 3O步骤:1、计算不饱和度Ω=1 2、分析红外谱图,在1741cm -1处有一强吸收,判断为羰基。
结合1243cm -1处的吸收峰,初步确定为酯。
3、观察碳谱,从δ=170的季碳峰确认分子为酯。
同时,从DEPT 图中得知另三个碳原子中有一个CH 2,且该仲碳原子δ偏大,推测其与氧原子相连。
再由剩下C 、H 数目知另两个只能为甲基。
4、分析氢谱,可看到δ=2处的CH 3无裂分现象,确定其与另两个碳原子分居酯基两边。
再根据δ≈1.5处的CH 3裂分为三重峰、δ≈4处的CH 2裂分为四重峰确定酯基另一边为乙基。
至此可确定分子结构如答案所示。
5、最后,用质谱验证。
M=43的基峰为CH 3CO +,而另一较强吸收峰M=29为CH 3CH 2。
Problem 4答案:Br Br步骤:1、计算不饱和度Ω=02、分析红外谱图,无明显线索。
3、碳谱上只有一个CH 2的吸收峰,得知分子为高度对称结构,由此确定分子结构。
4、用氢谱验证,只有一个吸收峰,从而验证了分子结构。
碳谱
• 影响δ值的因素
①取代基电负性对C-1δ值的影响很有规律性
②取代烷基的分枝越多,使C-1δ值增加越多
③重原子效应:可产生高场位移,碘的取代会 对C-1的共振产生很大的高场位移,溴的取代 也使C-1原子有高场位移
(5)羰基化合物
各类羰基化合物在13C NMR谱的最低场共振。 从低场到高场的次序是:
1. 碳谱的特点
• δ:13CNMR: 0~250 (1HNMR:0~10) • 可获得季碳、C=O、C=C、C=N和C=C等不
与氢相连碳的信息(吸收峰) • 可区别碳原子级数(伯、仲、叔、季),信息
比氢谱丰富 • 灵敏度低 • 邻近质子的偶合作用使谱峰变得非常复杂,必
须采用标识技术(去偶技术),13C 谱若不去偶 就不能解析。 • 13C谱化学位移的决定因素是顺磁屏蔽( 1H谱 化学位移的决定因素是抗磁屏蔽)
4.3 核磁共振碳谱
13C Nucleus Magnetic Resonance
% OF BASE PEAK
主120讲:何慧教授
100
90
80
70
65
60
92
50
40
30
165
M
137
93
20
10
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170
3
4.2
0
-8.1
算
0
值
138.5 113.6 159.9 117.7 129.4 120.0
137.4 111.4 158.5 118.5 128.4 118.5
• 苯的δ值为128.5ppm
有机波谱分析要点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有机波谱分析要点例题和知识点总结一、有机波谱分析简介有机波谱分析是有机化学中非常重要的分析手段,它能够帮助我们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常见的有机波谱分析方法包括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核磁共振谱(NMR,包括氢谱 1H NMR 和碳谱 13C NMR)以及质谱(MS)。
二、红外光谱(IR)(一)原理分子中的化学键在不同频率的红外光照射下会发生振动和转动,从而产生吸收峰。
不同的官能团具有特定的吸收频率范围。
(二)要点1、官能团的特征吸收峰例如,羰基(C=O)在 1700 1750 cm⁻¹有强吸收峰;羟基(OH)在 3200 3600 cm⁻¹有宽而强的吸收峰。
2、影响吸收峰位置的因素包括诱导效应、共轭效应、氢键等。
(三)例题例 1:某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在 1720 cm⁻¹处有强吸收峰,可能含有什么官能团?答:可能含有羰基(C=O)。
三、紫外可见光谱(UVVis)(一)原理基于分子中的电子在不同能级之间跃迁产生吸收。
(二)要点1、生色团和助色团生色团如羰基、双键等能产生紫外吸收;助色团如羟基、氨基等能增强生色团的吸收。
2、影响吸收波长的因素包括共轭体系的大小、取代基的种类等。
(三)例题例 2:某化合物在 250 nm 处有强吸收,可能的结构是什么?答:可能具有共轭双键结构。
四、核磁共振谱(NMR)(一)氢谱(1H NMR)1、原理氢原子核在磁场中的自旋能级跃迁产生信号。
2、化学位移不同环境的氢原子具有不同的化学位移值。
例如,甲基上的氢通常在 08 12 ppm 处出峰。
3、峰的裂分相邻氢原子的个数会导致峰的裂分,遵循 n + 1 规律。
例题 3:一个化合物的氢谱在 12 ppm 处有一个三重峰,在 36 ppm 处有一个单峰,可能的结构是什么?答:可能是 CH₃CH₂OH。
(二)碳谱(13C NMR)1、化学位移不同类型的碳原子具有不同的化学位移范围。
碳谱例题解析
解析: 1)不饱和度 : U=1+6‐10/2=2
O C
C C
2) 谱峰归属: 6个碳,13C谱产生6个峰,分子没有对称性。 16.7 22.4 49.4 123.9 130.6 207.1
峰形 归属 推断
q q t d d s
CH3 CH3 CH2 CH CH C
C=C-CH3 O=C-CH3 C=C-CH2-C=O CH=CH CH=CH C=O
峰形 归属 推断
17.6 128.0 136.1 173.7
q t s s
CH3 CH2 C C C=O
例5.化合物C7H14O,根据如下 NMR谱图确定结构。
O CH3 CH2 C CH2 CH2 CH3
解析: 1)不饱和度 :U=1+7‐14/2=1 2) 13C谱谱峰归属:7个碳,13C谱产生4个峰,分子有对称性. 12 18 43 210
例1.化合物C5H10O2 ,根据如下13C NMR谱图确定结构。
Shift 180.8 33.8 26.8 22.4 13.58 Mult. s t t t q
O CH3 CH2 CH2 CH2 C
13.58 22.4 26.8 33.8 180.8
OH
解析: 1)不饱和度 : U=1+5‐10/2=1 2) 谱峰归属:5个碳,13C谱产生5个峰,分子没有对称性。 13.58 24.9 26.8 33.8 180.8
4.综合分析:除已知的 ‐NO2 和 ‐SO2‐ 基团外,推断出 有苯环;在氢谱高场的10 个氢对应碳谱高场的 5 个碳, 应该是 5 个 CH2;氢谱中没有两个或以上的 CH2相连的 偶合信号,可以断定 5 个 CH2 是彼此隔开的:再考虑 剩余元素 4 个 N 和两个环,很可能是 5 个 CH2 和 4 个 N 组成的两个环,固定环上的 CH2 两个氢化学不等价, 彼此偶合会形成 AX 或 AB 自旋系统,这与氢谱高场部分 的图形是符合的,高场部分的五组峰是由两个 AX 自旋 系统和一个 AB 自旋系统组成。 5. 按照结构片段构建结构式。
碳谱例题解析
128 132
138 206
d d
s s
CH CH
C C
苯环上没有取代的 碳
苯环取代的碳 C=O
3) 1H NMR谱图谱峰归属:
d= 2.1 ppm 3H ,单峰,CH3基团。
d= 3.6ppm 2H,单峰, CH2基团。 d = 7.2 ppm 5H,单峰,烷基单取代。
O C CH3
O C CH2 C
例9. 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11H15N5O4S,1H和质子宽带去 偶13C-NMR谱见下图。IR 图谱显示分子结构中含-NO2和 -SO2-基团,试推导其结构。
解析: 1.计算不饱和度:U=11+1+ (5 − 15)/2=7 。注意该不饱 和度不包括 -SO2- 的两个不饱和度,因为在计算时没有 考虑高价硫对不饱和度的影响,二价硫和氧一样,对计算 不饱和度无影响; 2.氢谱分析:计算积分高度,由低场至高场依次为 2 : 1 : 2 : 2 : 2 : 2 : 2 : 2 ,与分子式中的氢数目相 等;低场的三组峰共 5 个氢,可初步判断为单取代苯, δ 4∼5.3 的五组峰,尚不能断定;硝基和苯环为 5 个 不饱和度,还剩余 2 个不饱和度,可能为碳碳双键、三 键或环。
例8. 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13H8O,其红外光谱中,3045cm-1有中 等强度的吸收,1705cm-1有强吸收,3000~2800cm-1范围内无吸 收,试推测其分子结构。
O
解析: 1)不饱和度 :U=10 2) 红外归属: 3045cm-1有中等强度的吸收:芳香环的νC-H 1705cm-1有强吸收: νC=O 3000~2800cm-1范围内无吸收:无甲基、亚甲基 3) 13C谱谱峰归属: 13个碳7个峰,分子具有高度对称结构; d=193.1,羰基,且是酮; d=120.1,123.8,128.8, 133.9,134.4,144.1,两个对称苯环 4) 1H NMR谱图谱峰归属: 芳香区一簇峰,为苯环上的氢 还有一个不饱和度则只有可能是环
波谱分析碳谱化学位移
*
表4-8 Lindeman和Adams参数
B1 6.8
B2 15.34
B3 23.46
B4 27.77
A12 0.56
A22 9.75
A32 6.60
A42 2.26
A13 17.83
-0.1
0
4.2
COCH2CH3
8.8
-1.3
-1.3
3.1
COC6H5
9.4
1.7
-0.2
3.6
CN
-15.4
3.6
0.6
3.9
OH
26.9
-12.7
1.4
-7.3
OCH3
31.4
-14.4
1.0
-7.7
OCOCH3
23
-6
1
-2
OC6H5
29
-9
2
-5
NH2
18
-13.3
0.9
-9.8
NO2
20
*
4.4.8 胺
4.4.7 醇
醇中由于氧原子的吸电子性质,与相应烷烃比较,-C、-C、-C分别向低场位移35~52, 5~12及0~6 ppm。
01
伯胺基沿烷基链中各取代效应的平均值分别为位29.3 ppm;位11.3 ppm;位4.6 ppm;位0.6 ppm。
02
*
4.4.9 羰基化合物
*
有机波谱分析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4.4 各类碳的化学位移
1
2
sp3-C在-2.1~43 ppm
碳谱、氢谱的解析
碳谱、氢谱的解析碳谱与氢谱一般解析分析氢谱有如下的步骤。
(1)区分出杂质峰、溶剂峰、旋转边带。
杂质含量较低,其峰面积较样品峰小很多,样品和杂质峰面积之间也无简单的整数比关系。
据此可将杂质峰区别出来。
氘代试剂不可能100%氘代,其微量氢会有相应的峰,如CDCl3中的微量CHCl3在约7.27ppm处出峰。
边带峰的区别请阅6.2.1。
(2)计算不饱和度。
不饱和度即环加双键数。
当不饱和度大于等于4时,应考虑到该化合物可能存在一个苯环(或吡啶环)。
(3)确定谱图中各峰组所对应的氢原子数目,对氢原子进行分配。
根据积分曲线,找出各峰组之间氢原子数的简单整数比,再根据分子式中氢的数目,对各峰组的氢原子数进行分配。
(4)对每个峰的δ、J都进行分析。
根据每个峰组氢原子数目及δ值,可对该基团进行推断,并估计其相邻基团。
对每个峰组的峰形应仔细地分析。
分析时最关键之处为寻找峰组中的等间距。
每一种间距相应于一个耦合关系。
一般情况下,某一峰组内的间距会在另一峰组中反映出来。
通过此途径可找出邻碳氢原子的数目。
当从裂分间距计算J值时,应注意谱图是多少兆周的仪器作出的,有了仪器的工作频率才能从化学位移之差Δδ(ppm)算出Δν(Hz)。
当谱图显示烷基链3J耦合裂分时,其间距(相应6-7Hz)也可以作为计算其它裂分间距所对应的赫兹数的基准。
(5)根据对各峰组化学位移和耦合常数的分析,推出若干结构单元,最后组合为几种可能的结构式。
每一可能的结构式不能和谱图有大的矛盾。
(6)对推出的结构进行指认。
每个官能团均应在谱图上找到相应的峰组,峰组的δ值及耦合裂分(峰形和J值大小)都应该和结构式相符。
如存在较大矛盾,则说明所设结构式是不合理的,应予以去除。
通过指认校核所有可能的结构式,进而找出最合理的结构式。
必须强调:指认是推结构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如果未知物的结构稍复杂,在推导其结构时就需应用碳谱。
在一般情况下,解析碳谱和解析氢谱应结合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0.6
207.1
d
s
CH
C
CH=CH
C=O
例3.化合物C2H3OBr3,根据如下13C NMR谱图确定结构。
Shift 79.9 46.7
Mult. s t
Br Br C Br CH2 OH
解析:
1)不饱和度 :U=1+2-(3+3)/2=0
2) 谱峰归属:2个碳,13C谱产生2个峰,分子没有对称性。
128 132
138 206
d d
s s
CH CH
C C
苯环上没有取代的 碳
苯环取代的碳 C=O
3) 1H NMR谱图谱峰归属:
d= 2.1 ppm 3H ,单峰,CH3基团。
d= 3.6ppm 2H,单峰, CH2基团。 d = 7.2 ppm 5H,单峰,烷基单取代。
O C CH3
O C CH2 C
16.7 123.9 130.6 49.4 207.1
CH3
24.9
解析: 1)不饱和度 : U=1+6-10/2=2
O C
C C
2) 谱峰归属: 6个碳,13C谱产生6个峰,分子没有对称性。 d 16.7 22.4 49.4 123.9
峰形 归属 推断
q q t d
CH3 CH3 CH2 CH
C=C-CH3 O=C-CH3 C=C-CH2-C=O CH=CH
3. 碳谱分析:在低场出现 4 条谱线,结合氢谱可以断定 是芳碳的共振吸收,处于最低场的一条谱线比较弱,可 断定为季碳 (138.3) ,其余为叔碳,其中δ 132.9 的谱线 为取代苯对位的一个碳, δ 129.4 的谱线为取代苯邻位 的两个碳, δ126.4 的谱线为取代苯间位的两个碳;处于 高场 δ 68.1 、 66.8 和 65 的 3 条谱线属于与杂原子相连 的碳;没有发现烯碳和炔碳的共振吸收,由此可判断, 另外两个不饱和度来源于除苯之外的另外两个环;计算 碳数,苯环 6 个碳加上高场的 3 个碳,共 9 个碳,与分 子式相比,还少 2 个碳,可以判断分子还具有某种对称 性 ( 苯环的对称性已考虑 ) ,即 δ 68.1 和 66.8 的 2 条谱 线各自为 2 个碳。高场 5 个碳加上苯环的 6 个碳,共 11 个碳,与分子式中碳数相符。
例8. 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13H8O,其红外光谱中,3045cm-1有中 等强度的吸收,1705cm-1有强吸收,3000~2800cm-1范围内无吸 收,试推测其分子结构。
O
解析: 1)不饱和度 :U=10 2) 红外归属: 3045cm-1有中等强度的吸收:芳香环的νC-H 1705cm-1有强吸收: νC=O 3000~2800cm-1范围内无吸收:无甲基、亚甲基 3) 13C谱谱峰归属: 13个碳7个峰,分子具有高度对称结构; d=193.1,羰基,且是酮; d=120.1,123.8,128.8, 133.9,134.4,144.1,两个对称苯环 4) 1H NMR谱图谱峰归属: 芳香区一簇峰,为苯环上的氢 还有一个不饱和度则只有可能是环
d 峰形 归属 推断
17.6 128.0 136.1 173.7
q t s s
CH3 CH2 C C C=O
例6.化合物C7H14O,根据如下 NMR谱图确定结构。
O CH3 CH2 CH2 C CH2 CH2 CH3
解析:
1)不饱和度 :U=1+7-14/2=1 2) 13C谱谱峰归属:7个碳,13C谱产生4个峰,分子有对称性.
峰形 归属 推断
q s s
CH3 CH2 C
C-CH3 -C-O C=O
例5.化合物C4H6O2,根据如下13C NMR谱图确定结构。
Shift 173.7 136.1 128.0 17.6 Mult. s s t q
O HO C
CH3 C CH2
解析:
1)不饱和度 :U=1+4-6/2=2
2) 谱峰归属:4个碳,13C谱产生4个峰,分子没有对称性。
d
峰形 归属 推断
46.7
79.9
t
s
CH2
C
C-CH2-O
-C-Br
例4. 化合物C4H8O3,根据如下13C NMR谱图确定结构。
q
OH CH3 C CH3
O C OH
s
s
178.6
71.6
28.1
解析: 1)不饱和度 :U=1+4-8/2=1 2) 谱峰归属:4个碳,13C谱产生3个峰,分子有对称性。 d 28.1 71.6 178.6
组成的两个环,固定环上的 CH2 两个氢化学不等价, 彼此偶合会形成 AX 或 AB 自旋系统,这与氢谱高场部分
的图形是符合的,高场部分的五组峰是由两个 AX 自旋
系统和一个 AB 自旋系统组成。 5. 按照结构片段构建结构式。
5.核对高场部分的化学位移,确证结构的合理性:与 N硝基相连的 2 个 CH2应处于相对低场, δH 5.3 和 4.8( 对 应 δC6 8.1) 的 4 条谱线是 CH2 同 C 两个 H 相互偶合形成
例9. 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11H15N5O4S,1H和质子宽带去 偶13C-NMR谱见下图。IR 图谱显示分子结构中含-NO2和 -SO2-基团,试推导其结构。
解析: 1.计算不饱和度:U=11+1+ (5 − 15)/2=7 。注意该不饱 和度不包括 -SO2- 的两个不饱和度,因为在计算时没有 考虑高价硫对不饱和度的影响,二价硫和氧一样,对计算 不饱和度无影响; 2.氢谱分析:计算积分高度,由低场至高场依次为 2 : 1 : 2 : 2 : 2 : 2 : 2 : 2 ,与分子式中的氢数目相 等;低场的三组峰共 5 个氢,可初步判断为单取代苯, δ 4∼5.3 的五组峰,尚不能断定;硝基和苯环为 5 个 不饱和度,还剩余 2 个不饱和度,可能为碳碳双键、三 键或环。
的 AX 系统,化学位移相差约 0.5 ;与 N-.3( 对应 δC 66.8) 的 4 条谱线是 CH2 同 C 两个 H 相互偶合形成的 AX 系统, 化学位移相差约 0.6 ;与另外两个 N 相连的 1 个 CH2 应 处于最高场,即 δH 4( 对应 δC 65) 附近的 AB 四重峰, 确证结构正确。
d 12
峰形 归属 推断
q
CH3
C-CH3
18 43 210
t t s
CH2 CH2 C
C-CH2-C C-CH2-C=O C=O
3) 1H NMR谱图谱峰归属: d = 0.9 ppm 6H ,三重峰,邻接CH2基团。
d = 1.5ppm 4H,多重峰,邻接多个H。
d = 2.3 ppm 4H,三重峰,邻接CH2基团
4.综合分析:除已知的 -NO2 和 -SO2- 基团外,推断出 有苯环;在氢谱高场的10 个氢对应碳谱高场的 5 个碳, 应该是 5 个 CH2;氢谱中没有两个或以上的 CH2相连的 偶合信号,可以断定 5 个 CH2 是彼此隔开的:再考虑
剩余元素 4 个 N 和两个环,很可能是 5 个 CH2 和 4 个 N
例1.化合物C5H10O2 ,根据如下13C NMR谱图确定结构。
Shift 180.8 33.8 26.8 22.4 13.58 Mult. s t t t q
O CH3 CH2 CH2 CH2 C
13.58 22.4 26.8 33.8 180.8
OH
解析:
1)不饱和度 : U=1+5-10/2=1
CH2 CH2 CH3
例7. 化合物C9H10O,根据如下 NMR谱图确定结构。
O CH2 C CH3
解析: 1)不饱和度 :U=1+9-10/2=5 2) 13C谱谱峰归属:9个碳,13C谱产生7个峰,分子有对称性. d 30 43 122
峰形 归属 推断
q t d
CH3 CH2 CH
O=C-CH3 O=C-CH2-C=C
2) 谱峰归属:5个碳,13C谱产生5个峰,分子没有对称性。
d
峰形 归属 推断
13.58
24.9 26.8
q
t t
CH3
CH2 CH2
C-CH3
C-CH2-C C-CH2-C
33.8
180.8
t
s
CH2
C
C-CH2-C=O
C=O
例2.化合物C6H10O ,根据如下13C NMR谱图确定结构.
O CH3 CH CH CH2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