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合集下载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一、重农抑商1、确立:商鞅变法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发展2、目的直接目的:确保赋税根本目的:保障国家安全,维护政治稳定3、原因(1)是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来源,直接关系到国家兴衰和人民生计(2)可以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来保证财政收入(3)有利于社会稳定,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4)根本原因是落后的自然经济,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反映4、抑商表现(1)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2)发展官营商业。

加强对经济控制(3)对私营工商业加重赋税征收5、评价积极影响(1)经济上:有利于稳定农业人口,推动农业发展,从而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2)政治上:有利于安定人心和对农民的控制,进而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消极影响(1)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2)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3)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社会进步二、海禁政策1、含义: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限制外国人到中国进行贸易2、原因:明:东南沿海面临倭寇的威胁清:应对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根本: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产物3、目的:巩固封建统治4、影响:积极: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的安全和封建统治消极:(1)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使中国长期与世隔绝,逐渐落后了世界,近代处于落后被动的局面三、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1、原因:中国经济进步特别是商品经济发展2、时间、地区: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纺织业率先出现3、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出现4、实质:雇佣关系5、特点:(1)只出现在少数地区少数行业中,自然经济依然占据着统治地位(2)受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6、发展落后的原因资本:大量商业资金买田置地技术:文化专制,缺乏实用性人才市场:国内:自给自足自然经济,购买力有限国外:闭关锁国劳动力:束缚在土地上政策: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

中国历史经济政策

中国历史经济政策

中国历史上的经济政策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领域,涉及到多个朝代和时期。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经济政策及其影响:1. 农业政策:在古代中国,农业一直是国家经济的基础。

许多政策都是为了促进农业生产和提高农民的收入。

例如,实行土地改革,减轻农民的负担,鼓励开垦荒地和种植作物。

这些政策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和生产效率,从而促进农业的发展。

2. 商业政策:在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相对有限。

政府通常实行一些限制商业发展的政策,如征收重税、限制贸易路线和商品种类等。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朝代逐渐放宽了对商业的限制,鼓励商业活动的发展。

这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同时也为政府带来了税收收入。

3. 货币政策:古代中国的货币制度经历了多次变革。

政府通常会控制货币的发行量和流通范围,以保持货币的稳定和价值。

然而,这也可能导致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问题。

一些朝代还实行了货币政策来支持特定行业或地区的发展,如铸造带有特殊图案或文字的货币来促进手工业或贸易的发展。

4. 税收政策:税收是古代中国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政府会根据不同的行业和地区制定不同的税收政策,以平衡收入来源并促进经济发展。

一些朝代实行了轻税政策,以鼓励商业活动和农业发展;而另一些朝代则实行重税政策,以弥补政府的财政赤字或支持特定的项目和行业。

5. 土地政策:土地问题是古代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政府实行了一些土地政策来控制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如土地分封、土地买卖和土地税等。

这些政策在一定时期内促进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使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土地兼并和权贵阶层的影响。

总的来说,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旨在促进农业、商业、手工业和贸易的发展,平衡政府的收入来源,并应对各种经济问题。

这些政策的影响因朝代和时期而异,但也为中国历史上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现代中国,经济政策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

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中国古代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独特的经济政策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主要可以归纳为农业经济政策、商业经济政策和贸易政策三个方面。

首先,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政策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农业一直被中国古代社会的主导产业,绝大部分人口都从事农业生产。

为了调节农业生产、保障粮食供应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古代中国制定了一系列的农业经济政策。

例如,西汉时期的均田制和租税改革,明清时期的水利工程建设,都是为了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的福利。

这些政策的实施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同时也为国家积累了丰富的物资基础。

其次,商业经济政策在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中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商业经济在古代中国起初并不受到重视,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业的重要性逐渐被认识到。

为了促进商业的繁荣和发展,古代中国朝代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商业经济政策。

比如,唐朝的市场规模扩大和商业发达,宋朝的仁宗时期通过推行农商并举政策,明朝的海禁政策的废除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对于商业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推动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最后,贸易政策也是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通过丝绸之路等贸易通道与世界各地进行贸易往来。

为了促进贸易发展和保护国家贸易利益,古代中国制定了一系列的贸易政策。

例如,汉武帝时期的西域都护府的建立和东汉南蛮的开发以及唐朝的海上丝绸之路政策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扩大了古代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贸易往来,促进了中国经济的繁荣和国家的发展。

总之,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包括农业经济政策、商业经济政策和贸易政策三个方面。

这些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商业的繁荣和贸易的发展,推动了中国古代经济的繁荣和国家的发展。

这些经济政策对于中国古代的经济体系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后世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历史感悟: 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它们在明清时 期的社会转型过程中都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 发展,成为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之一。 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世界的 联系日益紧密,中国也已加入世贸组织,这要 求我们必须面向世界,与时俱进;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必须在精神上实现现代化,观念意 识的解放是国家强盛、民族兴旺的关键;必须 不断反省自身的不足,勇于学习先进国家的长 处,才能于世界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
“天下已平,高祖(刘邦)乃命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 ——《史记•平准书》
1381年明政府规定:“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 贬低商人社会地位,对 衣绸、纱。”1506年又“禁商贩、仆役、倡役、下贱不许服用貂 其生活方式进行限制 裘。”1521年还规定:“商贾、技艺之家器皿不许用银。” ——《明史》 清代关卡林立,“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脚之税”。除正税外,还有 重征商税 各种名目的杂税,如康熙年间江西南昌、饶州、吉安、抚州四府,原先的 “岁额无多”,但“有司假以侵渔,吏胥又从而苛之,多征且至一二十 倍”。 ——康熙《江西志》 “……朕(雍正)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 强调农为本,商为末。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 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 《大清会典事例》
第四节
一、重农抑商政策
1、含义:又叫“重本弃末”、“强本弱末”,就是强调要发 展农耕,限制工商业发展的经济思想和政策。 2、来历:开始于商鞅变法,后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汉景帝说:“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
3、原因: 商业影响农业生产,危及封建政权统治。 为什么“重农”?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第四课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一、重农抑商政策 2、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经济和政治基础 3、影响:
初期: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巩固政权; 明清以后:严重阻碍商品经济和资义萌芽发展
二、历朝对工商业的严格管理
秦:统一度量衡、货币
汉初:重租税以困辱之 汉武帝时:盐铁官营
关津之税 市肆之税
三、“海禁”政策(闭关锁国政策)
1、概念: 严禁中国人、限制外国人 仅有广州十三行
(实为官方垄断贸易商行)
2、实行于明清时期
(鸦片战争前)
3、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决定政治)

“滨海居民不许与外洋番人贸易”
“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
“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 3、影响:
扼杀对外贸易, 顺治年间强迫从山东至广东沿海居民内迁 35至 50里,不准商船渔舟片帆出海。 导致极端保守封闭, 落后世界。 唐朝对外政策
画面二: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 息与手摇纺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 时,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 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
画面三:当两鬓飞雪的范进士子因中举登科 而神经错落时,牛顿正在通过自制的反射望 远镜,关注着宇宙间的行星运动规律。
画面四:当我们还沉浸在男耕女织的“幸福” 时,西方的蒸汽机船肆无忌惮横行于世界各地 , 响声彻天地驶入了全新的时代!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 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 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 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 的决斗中被打垮„„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 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马克思
四、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1、出现:明中后期江南地区丝织业 2、方式:&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中国古代财政和经济政策

中国古代财政和经济政策

中国古代财政和经济政策中国古代是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经过漫长的时间发展,中国不断地形成出一套独属于自己的财政和经济政策。

正是这些财政和经济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的财富和经济得以长时间地繁荣。

1. 财政政策(1)货币制度货币制度是一个国家经济的基础,能够控制货币流通的好坏和经济供求趋势的发展。

在中国古代,货币制度的演变和发展也是历经了很长时间。

在公元前11世纪的殷商时期,已经有了铜钱,而到了汉朝时期,铜钱已经成为国内贸易和税收的主要货币。

到了唐朝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银元的出现对中国货币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唐朝一部分繁荣的原因。

(2)徭役制度徭役制度旨在调剂国库收入和社会劳动力的供求关系。

在中国古代,徭役制度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赋税形式,社会各阶层都有义务进行劳役。

在春秋时期,徭役制度的规定比较简单,主要是进行军事动员和修建水利工程。

而到了汉代,徭役制度的累赘和统计规定越来越严格。

(3)等比税法唐朝时期,中国实行了一种与徭役制度相对的等比税法。

等比税法是根据田地的面积和耕种数量的不同,进行相应等级的税收,并完成了从徭役制度向税收制度的转换。

这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对财政管理的一次革新。

2. 经济政策(1)官营商业中国古代的商业是相对落后的,尤其是民营商业。

为了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和控制商品的质量,中国古代曾尝试了官营商业政策。

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中国明代的官营茶叶局。

从此,各类象牙、丝绸、瓷器等各类手工艺品逐渐成为国宝并推向世界。

(2)国有产业中国古代的国有产业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早在当时中国就给国家财政的管理加强了一定的控制。

到了宋朝时期,国家开始在煤炭、铁路等重要领域进行控制。

而在明朝时期,钦定为“厂”、独立发展、营利性强的企业,这种政策意味着国家开创了公营经济的先河。

(3)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是至关重要的,而在中国古代,这一政策也是严格规定的。

在唐朝时期,中国开始实行“当钱”政策,即颁布命令使百姓必须用铜钱。

古代的经济政策知识点总结

古代的经济政策知识点总结

古代的经济政策知识点总结古代的经济政策必考知识点(一)重农抑商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含义: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后历代封建王朝都推行这种政策。

(1)原因:直接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

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

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2)表现:① 明清统治者沿袭“重本轻末”的治国理财思想。

② 明清两代继承传统的专卖制度,独占专利,限制了民营商业范围。

专卖制度是指国家对某种产品的买卖、生产进行垄断的一种制度。

明清两代由官府垄断盐、茶等重要商品的经营,限制了民营商业的经营范围,从而阻碍了工商业发展。

③ 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

明清两代对民营商业征税不仅税率高,税目繁多而且关卡林立。

④ 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

⑤ 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3)后果:“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强化了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明清封建统治,违背了历史潮流。

(二).区域经济政策的倾斜(1)原因:在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结构中,不同地区的发展条件是不同的。

最高执政集团施行的区域经济管理政策,有时会出现偏差。

一般说来,统一王朝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多在首都及少数重镇,只有这些地方才有优先的发展机会。

(2)秦统一后,对关中秦国本土和新征服的六国故地实行了不同政策,使关东地区的经济结构遭受了破坏。

而秦王朝关东政策的失败,是秦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3)西汉时,关中地方享有特殊地位。

(4)东汉六朝全国经济重心向东南地区转移之后,扬州、益州等地成为了中央财政的主要支撑,也承受了更为沉重的经济压力。

(三).工商业的管理(1)秦:统一度量衡,秦律中的《均工律》体现了使劳役人员才尽其用的原则。

(2)汉:征收重税;盐铁官营;王莽时期推行加强工商业管理的经济政策,对一些经济活动实行管制。

(3)明清:“海禁”政策,使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画面四:当两鬓飞雪的范进士子因中举登科而神经错 乱时,牛顿正在通过自制的反射望远镜,关注着宇宙 间的行星运动规律。
近代前夜的危机
明清之际的中国在哪些方面已经显露出危机?
中国
政治 经济 对外关系 思想文化 封建制度顶峰 农耕经济繁荣 闭关锁国 鄙薄科技,文化专制 开始资产阶级革命 完成近代工业国转变 越洋抢滩、海外殖民 重视科技,思想解放
养蚕图 施复是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的人物。他们夫妇 二人住在苏州盛泽镇上,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 由于他们织的丝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卖得很好,赚了许 多银子。 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不到十年,积累了 几千两金子,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 雇人织绸,成为机户。 施复夫妇由小手工者发展成为机户。 请思考:以上材料反映我国明朝在经济领域出现什么变化? 反映出在明朝中后期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资金
国际 市场
土地买卖制度 和高额地租吸 引商业资本买 田置地,影响 了资本的积累
闭关锁国政策 阻碍了国际市 场的扩大
国内 市场
劳动力
国家 政策
农民极端贫困, 无力购买商品, 缺乏国内市场。
国家重农抑商 政策,农民被 局限在土地上
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自今以后,各该督抚镇,著申饬沿海一带文武各官, 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有将一切粮食货物等项,与逆贼(指郑 成功等抗清势力) 贸易者,或地方官察出,或被人告发,即将 贸易之人,不论官民,俱行奏闻正法,货物入官。本犯家产, 尽给告发之人。 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清世祖实录》卷102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明清实行海禁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 出实行该政策造成的影响。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隔绝了中国与外界的联系, 阻断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阻碍了生产力发展,使 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第四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一、重农抑商政策(一)含义:中国历代王朝采用的基本经济政策,主张重视农业,限制和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

以农为“本”,商业被称作为“末”业。

(二)演变商周时期:国家采取鼓励政策,支持商业发展。

后来社会上出现日益严重的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和危及政权统治等问题,出现重农抑商思想。

1、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

因弃本求末,或游手好闲而贫穷者,全家罚为官奴。

商鞅还招募无地农民到秦国开荒。

为鼓励小农经济,还规定凡一户有两个儿子,到成人年龄必须分家,独立谋生,否则要出双倍赋税。

这些政策有利于增殖人口、征发徭役和户口税,发展封建经济。

措施:重农抑商、奖励耕战作用:增强秦国的国力,维护和巩固了秦国的封建制度,为秦统一中国奠定基础。

2、西汉:汉武帝大规模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西汉初经过长期战乱,民生凋敝,而商人却囤积牟利。

实行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发展农业生产,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并严禁商人购置土地;汉朝政府规定商人的地位低于一般的编户齐民,凡从事商业者需向政府登记,并缴纳市租,其专门的户籍称为市籍,商人应入市籍,一入市籍则不得为官。

措施: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作用:这些政策有效地避免了因商人非法牟利对恢复经济造成阻碍。

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促进西汉国力的强盛。

3、中唐以来,重农抑商的政策有了某种松动。

唐太宗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同时朝廷对海外贸易的鼓励,使商人地位得以提高,但是商人实际上没有取得自由民的平等地位。

4、宋代:商人遭歧视开始转变(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宋朝手工业的发展促使商业繁荣,统治者改变了西汉以来的抑商政策,商人社会地位得到提高,富商地位显赫,官吏兼营商业者很多,促使了商业的繁荣。

唐代安史之乱后,吐蕃、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相继崛起,隔断了宋朝与国外的陆路联系,东南海路成了宋朝对外贸易的唯一通道,海路贸易更加兴盛,促进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宋代是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的时期。

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国家的繁荣与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些例题来深入理解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重农抑商政策例题:在古代中国,统治者一直强调重农抑商。

以下哪一项最能体现这一政策?A 商人不得穿丝绸衣服B 对商业征收高额赋税C 限制商人的政治权利D 实行盐铁专卖制度答案:B知识点:重农抑商政策始于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长期推行的一项基本经济政策。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农业是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能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和兵源。

2、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的流动性,不利于封建统治的稳定。

3、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商品经济发展缓慢。

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形式多样:1、在政治上,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限制商人的政治权利。

2、在经济上,对商业征收高额赋税,实行专卖制度,限制商业活动的范围和规模。

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前期,对于保护农业生产、促进经济发展和稳定社会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在封建社会后期,尤其是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二、均田制例题:均田制是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土地制度。

以下关于均田制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B 农民可以自由买卖土地C 目的是限制土地兼并D 主要分配对象是官僚贵族答案:C知识点:均田制是封建国家把控制的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耕种的土地制度。

其目的是限制土地兼并,保证国家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

均田制的实施条件包括:1、国家掌握大量无主荒地。

2、政府有较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均田制的主要内容:1、男子授田,女子一般不授田。

2、所授之田分为露田和桑田,露田死后归还国家,桑田可以世袭。

均田制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但随着土地兼并的加剧,均田制逐渐瓦解。

三、租庸调制例题:租庸调制是唐朝前期实行的赋税制度。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税收政策
税收种类Biblioteka 税收优惠古代中国的税收主要包括田赋、人头 税等,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农作物制 定不同的税率。
政府为了鼓励农业生产,会给予农民 一定的税收优惠,如减免税收、缓征 等。
税收征收
税收由地方政府负责征收,征收时要 考虑农民的负担能力,避免过度征税 。
02
商业政策
商业管制
商业管制政策
古代中国政府对商业活动实施 了严格的管制,包括商人的身 份限制、经营范围限制以及税
04
财政政策
税收政策
农业税
古代中国以农业为主,农业税是政府的主要税收来源。
商业税
随着商业的发展,商业税逐渐成为政府的重要税收来源。
盐铁专卖
为了控制重要的资源,政府实行盐铁专卖制度,对盐和铁进行垄 断经营。
国家财政支
军事开支
古代中国的战争频繁,军事开支 是财政支出的重要部分。
官吏俸禄
为了维护官僚体系的运转,政府需 要支付大量官吏的俸禄。
土地税制
政府根据土地面积和产量 征收土地税,以保障国家 的财政收入。
水利政策
水利建设
古代中国重视水利工程建 设,修建大量水利工程以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水资源管理
政府设立专门机构管理水 资源,制定用水计划,确 保农业灌溉用水。
水权分配
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分配水 资源,优先满足农业灌溉 需求,确保农业生产稳定 。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汇报人:
202X-01-01
• 农业政策 • 商业政策 • 手工业政策 • 财政政策 • 人口与资源政策
01
农业政策
土地政策
01
02
03
土地分配
在古代中国,政府采取均 田制,将土地按人口数量 平均分配给农民,确保农 民拥有一定的土地资源。

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中国古代是一个经济发展相对独立、政治与经济相互渗透的社会形态。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对于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影响深远。

本文将从农业、商业、货币、税收和贸易等层面,介绍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农业是中国传统经济的主要支柱。

古代的中国,农业在国家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农业政策主要包括土地制度、赋税政策和农业技术等方面。

土地制度是农业政策的基础,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权制度对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产生了一定的限制。

在土地赋予政策方面,政府采取了土地赋予和耕地保护等政策,以保障农民的生存和开发土地的积极性。

此外,政府还推广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商业在古代中国的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商业政策方面,国家实行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促进商业发展,如统一市场、鼓励城市建设、商业税收等。

为了保障商业贸易的顺利进行,政府设立了市场管理机构、市场监管法规和市场准入制度等,以确保商业的有序运行。

货币在古代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货币政策主要包括货币发行和货币政策的制定等方面。

货币发行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中国,货币主要以铜钱为代表,政府通过发行货币来维持经济的正常运转。

此外,货币政策的制定也是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通过调整货币供给和对外贸易等手段来控制经济的发展。

税收是古代中国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税收政策主要包括赋税制度和税收征收等方面。

古代的税收主要依靠农民的赋税来支持国家的开支,政府通过税收政策来调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贸易是古代中国经济政策的重点领域之一。

贸易政策主要包括进出口政策、关税政策和贸易监管等方面。

国家通过对外贸易来发展经济、扩大国际影响力,并通过贸易政策来调节进出口的平衡,保护国内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对于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福祉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农业、商业、货币、税收和贸易等方面,政府通过制定合适的政策来调节和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

历代统治者的经济政策)

历代统治者的经济政策)

历代统治者的经济政策(或促农措施)●知识梳理▲经济政策:1、春秋:(略)。

2、秦国:商鞅变法规定: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禁止弃农经商。

3、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

4、西汉:刘邦实行休养生息,士兵复员生产,归还逃亡者田宅;释放奴婢为平民;减轻田租。

文帝、景帝继续实行。

汉景帝说:“农业是天下的根本,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

5、东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田租;废除王莽时的苛捐杂税。

6、三国:蜀国诸葛亮实行减轻赋税、奖励农耕政策;曹魏重视保护农桑。

7、南北朝:刘宋注意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负担;北魏孝文帝推行均田制,保证农民得到一定土地。

8、唐朝:唐太宗“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即民本思想)。

沿用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

武则天奖励农业生产。

唐玄宗前期重视农业生产。

9、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推行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政府积极推广占城稻,促进南北农作物的交流。

10、金:金世宗推行一些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利用黄河故道屯田;减免受荒地区的租税。

11、明朝:明初奖励垦荒,减免赋役,实行屯田;推广植棉。

12、清朝:奖励垦荒;宣布“更名田”;实行“摊丁入亩”。

同时实行抑商政策:对商品征收重税,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的规模;禁止海外贸易,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认识1、以农立国思想的原因分析:①有利于安定民生,从而有利于稳定和巩固统治地位。

②农业是国家富强的基础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源泉。

③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和市场。

④农业有利于稳定人员,保证兵源,为战争提供物质基础。

2、重农抑商政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①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起了推动作用,②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特别是在战国时期对小农经济、封建社会的确立起了积极作用。

③使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处于自然经济的闭塞状态,对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特别是在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以后,重农抑商政策就严重阻碍了社会发展,成为中国近代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广泛涉及农业、商业、税收和贸易等方面。

历史上,中国的统治者采取了多种政策来推动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

本文将对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进行探讨,以了解这些政策对中国古代社会和经济产生的影响。

一、农业政策古代中国一直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支柱。

为了鼓励农民生产,统治者通过一系列政策推动农业发展。

首先,他们采取了农田制度,将土地分配给农民,确保他们有足够的土地来种植粮食和蔬菜。

其次,他们实施了减税和免税政策,以减轻农民的负担,鼓励他们增加农作物的种植。

此外,统治者还颁布了农业技术和灌溉政策,以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土地的利用率。

二、商业政策古代中国的商业在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促进商业发展,古代中国的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商业政策。

他们设置了交易市场和商业中心,为商人提供了交流和贸易的场所。

此外,他们颁布了商业法规,以确保商人的财产和权益得到保护。

还规定商业税收和关税政策,既融资国家开支,又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三、税收政策税收在古代中国的经济中起到重要的角色。

统治者通过税收来融资,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事业的发展。

古代中国的税收政策包括苛捐杂税、农业税、商业税和人头税等。

这些税收政策对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税收加重了农民和商人的负担,导致了社会不安和经济萧条。

另一方面,税收又为国家提供了财政支持,促进了政府的运作和社会的发展。

四、贸易政策古代中国的贸易政策主要集中在海外贸易和丝绸之路贸易两个方面。

在海外贸易方面,统治者通过设立港口和贸易站点,鼓励外国商人来华贸易。

同时,他们还实施了海禁政策,限制外国对中国商品的进口,以保护国内产业。

在丝绸之路贸易方面,统治者积极倡导和支持丝绸之路的发展,通过这条贸易路线与西方国家进行贸易往来,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综上所述,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涉及农业、商业、税收和贸易等多个领域。

这些政策为中国古代社会带来了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

然而,也有一些政策对农民和商人造成了一定的负担。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三)影响: 影响: 积极: 积极:
是一种消极自卫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暂时维 是一种消极自卫措施, 护了国家安全和封建统治。 护了国家安全和封建统治。
消极: 消极: 但是它扼杀了中外交往的正常发展, 但是它扼杀了中外交往的正常发展,阻碍
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使中国开始大大落后 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于西方。 于西方。
第四节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一、重农抑商
这是我国古代的基本经济政策
一、 重农抑商政策
1.含义: 1.含义: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 含义 和政策,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和政策,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后历 代专制王朝沿用。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 代专制王朝沿用。 2.原因、目的: 2.原因 目的: 原因、
(1)统一度量衡货币 1 、秦: 全面、具体、 全面、具体、严密 均工律》 (2)设《均工律》
汉初:征收重税 汉初:
2 、汉:
汉武帝:盐铁官营 汉武帝 盐铁官营 王莽:管制、 王莽:管制、专卖
3、唐代: 市的设立和废止 都由朝廷决定 唐代: 市的设立和废止,都由朝廷决定 4、宋朝: 好转 宋朝:
5.明清: 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使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5.明清 明清: 重农抑商和 海禁”政策,使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摘录《战国英雄吕不韦传奇》 读后感 •……他在当朝为宰相时,搞了 ……他在当朝为宰相时, ……他在当朝为宰相时 一个“本末倒置”,要把当时 一个“本末倒置” 农商颠倒过来,带动农业发展, 农商颠倒过来,带动农业发展, 在几千年前来说, 在几千年前来说,吕不韦敢于 创新,大胆尝试,这是伟大的。 创新,大胆尝试,这是伟大的。
请思考:以上材料反映我国明朝在经济领域出现什么变化? 请思考:以上材料反映我国明朝在经济领域出现什么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自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
由于缺少资金,工商业规模难以扩大、 发展,导致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阻碍资 本主义萌芽发展。
一、“重农抑商”政策 二、“海禁”政策
1.含义 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
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称 为“海禁”。
一、“重农抑商”政策 二、“海禁”政策
1.含义 2.原因
(政治)社会不安定;(经济) 国家赋税徭役受到影响。
一、“重农抑商”政策
1.含义 2.原因和目的:P22
3.表现
(1)农业为“本业” ,商业为“末业”。 ——战国
(2)上农除末。 ——秦朝
(3)(汉初)“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
重租税以困辱之”;(汉武帝)推行打击富商
大贾、发展官营商业的政策;商人应入市籍;
——《史记•商君列传》 从秦国的发展情况看,商鞅变法的这一措 施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重农抑商使秦国农业获得了发展,增强了国 力,所以能够统一六国。
(雍正帝说)市肆(商业)之中多一工作 之人,即田亩(农业)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大清会典事例》

对 立

市场
农业 发展
农民 积极性
(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 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课标要求 了解“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及
其影响,分析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一、“重农抑商”政策
1.含义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 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概括指出材料体现的经济思想。
重农抑商,即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 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
商人的赋税加倍;盐铁官营。
——汉朝
“困”是从经济方面;“辱”是从社会地 位方面。
(4)“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
用貂裘”,商人贩卖货物必须取得路引,否则
“重则杀身……”;承担名目繁多的商税,禁
止民间出海贸易。
——明朝
(5)初期海禁很严,前期仅四口通商,后
只有广州一处准许通商。
——清朝
下列言论中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思想的是 A.“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
A.强调重农意识 B.关心百姓疾苦 C.申饬官员无能 D.关注地方稳定
(2015·全国卷Ⅰ·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 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 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 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 扩大。这反映出( )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本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一、“重农抑商”政策 二、“海禁”政策 三、资本主义萌芽
1、概况:时间、地点、部门 2、实质:雇佣关系 3、缓慢发展的原因
材料一 近日(注:乾隆年间)富商巨贾,挟 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 材料二 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 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 缴税亦极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致各 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 没收财货。……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 如赴汤蹈火之苦”!
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闭关政策障碍了中外的交流,造成中国 的贫困和落后。
当时,西方殖民者大举东来,已把侵略的 矛头号指向了中国,我们国家的安全面临着危 机,这时,我们首要任务是保护国家的安全, 防止殖民者入侵,有快捷有效的办法不是等待 自己的将来的强大,而是闭关锁国不让殖民者 进来,不给任何机会。所以,闭关锁国政策抵 制了西方殖民者的入侵。
按图索骥
“海禁” 延续 “闭关锁 政策 对外关系 国”政策
中体现
重农抑商政策
自然经济高度发展
阻碍资本 造成近代 主义萌芽 中国落伍、 的发展 挨打
中外贯通
中西方近代历史对比
画面一:当乡里人家赶着牛车,挑着扁担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单调的生活时, 西方的蒸汽机车已经响声彻天地驶入新时代!
画面二:当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 峰时,英国的查理一世和法国的路易十六正躺 在断头台上以十倍的绝望与百倍的仇恨诅咒着 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 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 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 桥以待。缎工立花桥,纱工立广化寺桥。
——《苏州府志》卷三 据材料,概括明代苏州地区丝织业中出现的 新现象。这些现象集中反映了这一时期生产方式 发生了什么本质变化?
现象: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丝织业兴起; 出现早期资本家(机户)和早期雇工;生产分 工更加细密;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 市场。
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着外资入侵,自然经济开
而产生
始解体,地主、官僚、商
人投资近代企业而产生
生产方式 手工工场
机器大生产
规模分布 规模小,分布于江 规模较大,分布于沿海和 南个别生产部门 沿江地区
管理者 手工作坊主(机户)民族资产阶级
劳动者 早期工人(机工) 工业无产阶级
面临问题 腐朽落后的封建制 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 度和自然经济阻碍 主义的双重压迫
——彭雨新《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三 由于海疆屡生事端,清廷又封锁了海 疆,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决定取消 其他贸易口岸,只允许广东一口通商。
——《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据材料分析,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原因和 表现。
资本主义萌芽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区别
资本主义萌芽
民族资本主义
背景
封建社会内部。随 产生于半殖半封社会。随
画面三:当两鬓飞雪的范进士子因科举 登科而神经错乱时,牛顿正在通过自制的反射 望远镜,关注宇宙时的行星运动规律(传统科 技与近代科技)
1856年眺望广州十三洋行

荷兰东印度公司商站
画面四:当雍正皇帝颁布“抑商手谕”乾 隆津津乐道于“康乾盛世”而实行闭关锁国政 策时,西方国家正在殖民扩张开辟世界市场。
作用:“边境安,主位尊”“重徙则死处 而无二心”,即达到维护政权稳定。
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商贾……因其富厚,交通(交结)王侯,力 (势力)过吏执(官僚),以利相倾。……此商 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汉)晁错:《论贵粟疏》 据材料分析统治者“抑商”的原因和根本目 的?
阅读材料,分析指出清初实行“海禁”原 因。
为了防止沿海的反清势力;防范西方的殖 民扩张(直接原因)。
材料一 君臣们对“天朝”的地大物博与 繁荣强盛极尽夸张之辞,并沉醉其中。乾隆帝 在给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 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材料二 “外邦之丸泥尺土,乃中国之飞 埃;异域之勺水蹄涔,原属天家滴露。”
一、“重农抑商”政策
1.含义 2.原因和目的
(资料卡片P22)农(务农)则朴,朴则易 用(驱使),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贵)。 民农则重(稳重),重则少私义(情),少私 义则公法立(确立),(精)力专一。民农则 其产复(繁多、丰厚),其产复则重徙(迁 徙),重徙则死处而无二虑(心)。
——《吕氏春秋·上农》 民众务农有什么好处?,据此可知其实行 的经济政策?
材料说明什么?
在一定程度上起了防范自卫的作用。
重点5 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P74
一、“重农抑商”政策 二、“海禁”政策 三、资本主义萌芽
1、概况:时间、地点、部门
2、实质:雇佣关系
机户:早期的资本家(拥有大量资金、生 产资料、机房;靠工人生产获得利润)
机房:早期的手工工场 机工:早期的雇佣工人(靠给机户工作,领 取工资)
(材料阅读与思考)清顺治十三年(1656) 颁布“海禁令”,宣布:“今后凡有商民船只 私自下海,将粮食货物等项与逆贼贸易者,不 论官民,俱奏闻处斩。货物入官,本犯家产尽 给告发之人,其该管地方文武各官不行盘缉, 皆革职从重治罪。地方保甲不行举首,皆处死。 凡沿海地方口子,处处严防,不许片帆入江, 一贼登岸。”
这二则材料各说明了什么问题?
自大心理的反映 ——统治者妄自尊大。
一、“重农抑商”政策 二、“海禁”政策
1.含义 2.原因 3.影响
“迁海令”:清代强迫山东至广东沿海居民 内迁三十五至五十里,制造了大片无人区,福建 也深受其害。
“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 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有四五 千斤所造之洋船,系维朽烂于断港荒岸之 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 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学以致用
(2017·浙江·7)清初两淮和两浙的盐商家 庭总共不及1000家,而到乾隆末年,盐商家庭 却已产生了280余名进士,占全国进士总数的 1.88%。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商人谋求转变社会地位 B.盐商经济实力迅速提高 C.士贵商贱观念已被打破 D.商人得到政府优厚待遇
(2015·海南·8)雍正帝指责地方官员:“此 当青黄不接之际,朕待报湖南雨水情形,既特 使人来奏,何雨水粮价竟无一语及之,汝任地 方之责,试思宁有大于此事乎?”雍正帝意在 ()
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B.“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
困辱之” D.“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一、“重农抑商”政策
1.含义 2.原因和目的 3.表现 4.评价
僇力(齐心合力)本业,耕织致(交纳) 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 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没收其妻子为官奴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