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练习

合集下载

八年级数学下册《二次根式计算题》练习题与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二次根式计算题》练习题与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二次根式计算题》练习题与答案(人教版)一、选择题1.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 A.9-4= 5 B.5×3=15 C.9=±3 D.(-9)2=-92.计算2(6÷3)的结果是( )A. 3B. 2C.2D.2 23.下列变形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4.关于8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数轴上不存在表示8的点B.8=2+ 6C.8=±2 2D.与8最接近的整数是35.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2+3= 5B.6×2=2 3C.6÷122=12 3D.32﹣2=3 6.已知a ,b 分别是6﹣13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则2a ﹣b 的值为( ) A.3﹣13 B.4﹣13 C.13 D.2+13二、填空题7.计算:8+2= .8.计算:(2﹣3)2+26= .9.计算:(2-23)2= .10.计算(1-2)2+18的值是________. 11.计算28﹣312+2= .12.比较大小:2+6________3+ 5.三、解答题13.计算:12×68.14.计算:(212-313)× 615.计算:(46-42+38)÷2 2.16.计算:6×(13﹣1)17.计算:(2+1)2﹣8+(﹣2)2.18.计算:(27+72)2﹣(27﹣72)2.19.先化简,再求值:(2x +y)2+(x -y)(x +y)-5x(x -y),其中x =2+1,y =-1.20.已知x ,y 为实数,且y =x -12+12-x +12,求4x +|2y ﹣1|﹣y 2-2y +1的值.21.已知a=5+2,b=5﹣2,求a 2+b 2﹣2ab 的值.22.已知121121-=+=y x , ;3x 2+4xy+3y 2求的值.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在实数这章中,遇到过这样的式子,我们把这样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根号下的数叫做被开方数.如果一个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中有的因数能开得尽方,可以利用a ·b =a ·b(a ≥0,b ≥0);a b =a b (a ≥0,b>0)将这些因数开出来,从而将二次根式化简.当一个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中不含开得尽方的因数或者被开方数中不含有分母时,这样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例如,13化成最简二次根式是33,27化成最简二次根式是33,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如上面的例子中的13和27就是同类二次根式.(1)请判断下列各式中,哪些是同类二次根式?(2)二次根式中的同类二次根式可以像整式中的同类项一样合并,请计算:2+75-18-150+127- 3.24.阅读下列解题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上面解题过程,请直接写出的结果为 .(2)利用上面所提供的解法,请化简:的值.(3)不计算近似值,试比较(13-11)与(15-13)的大小,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B2.C.3.C.4.D.5.B6.C7.答案为:3 2.8.答案为:5.9.答案为:16-8 3.10.答案为:42﹣1.11.答案为:3 2.12.答案为:<.13.解:原式=12×68=9=3. 14.解:原式=9 2.15.解:原式=4+ 6.16.解:原式=6×13﹣6=2﹣ 6.17.解:原式=3+22﹣22+4=7.18.解:原式=(27+72+27﹣72)×(27+72﹣27+72) =47×142=5614.19.解:原式=4x 2+4xy +y 2+x 2-y 2-5x 2+5xy =9xy当x =2+1,y =2-1时原式=9(2+1)(2-1)=9×(2-1)=9×1=9.20.解:∵x ﹣12≥0且12﹣x ≥0 ∴x =12,∴y =12∴原式=4x +|2y ﹣1|﹣(y -1)2=4x +|2y ﹣1|﹣|y ﹣1|=2﹣12=32. 21.解:∵a=5+2,b=5﹣ 2∴a﹣b=2 2∴a2+b2﹣2ab=(a﹣b)2=(22)2=8.22.解:x=2-1,y=2+1,原式的值为2223.解:(1)75=5 3 18=3 21 50=210127=39∴ 2 18150是同类二次根式;751273是同类二次根式.(2)原式=2+53-32-210+39-3=-21210+3739.24.解:(1);。

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答案人教版
圆心角度数46.47.737.1140.839.788.2
(2)图略
(3)身高(cm)频数
154.5~159.52
159.5~164.54
164.5~169.56
169.5~174.510
174.5~179.55
179.5~184.53
(4)图略结论:只有少数人对自己工作不满。
(5)①200.16②略
填空
(1)1(2)y=2x+1-1(3)my1(5)y=-2x+10025
(6)9
3.解答题
(1)①Q=200+20t②(0≤t≤30)
(2)①y=80(0≤x≤50)
y=1.9x-15(50≤x≤100)
②y=1.6x
③选择方式一
(3)①在同一直线上y=25/72x
②当x=72时,y=25
当x=144时,y=50
20
(3)①-2≤x≤3
②当x=3,y有最小值为1/2
③当-2≤x≤0,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0≤x≤3,y随x的增大而减小
(4)①`v=800-50t
②0≤t≤16
③当t=8时,v=800-50x8=400
④当v=100时,100=800-50t
T=14
第5页—第7页
选择题
1B 2C 3C 4B 5B 6A 7B 8D
∴BE=DE
∵∠C=∠AED∠CAD=∠DAEAD=AD
∴△ACD≌△AED
∴AC=AE
∴AB=AE+BE=AC+CD
(2)∵OD平分AOB
∴∠1=∠2
∵OB=OA
∠1=∠2
OD=OD
∴△OBD≌△OAD(SAS)
∴∠3=∠4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折叠问题的技巧》练习题(附带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折叠问题的技巧》练习题(附带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折叠问题的技巧》练习题(附带答案)类型一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三角形的折叠问题1.如图 △ABC 中 ∠ACB =90° AC =8 BC =6 将△ADE 沿DE 翻折使点A 与点B 重合 则CE 的长为 .思路引领:设CE =x 则AE =BE =8﹣x 在Rt △BCE 中 由勾股定理可得62+x 2=(8﹣x )2 即可解得答案.解:设CE =x 则AE =BE =8﹣x在Rt △BCE 中 BC 2+CE 2=BE 2∴62+x 2=(8﹣x )2解得x =74故答案为:74. 总结提升:本题考查直角三角形中的折叠问题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折叠的性质 熟练应用勾股定理列方程解决问题.2.(2021秋•介休市期中)如图所示 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 ∠C =90° AC =8cm BC =6cm 将斜边AB 翻折 使点B 落在直角边AC 的延长线上的点E 处 折痕为AD 则CE 的长为 cm .思路引领:根据勾股定理可将斜边AB 的长求出 根据折叠的性质知 AE =AB 已知AC 的长 可将CE 的长求出.解:在Rt △ABC 中∵∠C=90°AC=8cm BC=6cm∴AB=√AC2+BC2=10cm根据折叠的性质可知:AE=AB=10cm∵AC=8cm∴CE=AE﹣AC=2cm即CE的长为2cm故答案为:2.总结提升:此题考查翻折问题将图形进行折叠后两个图形全等是解决折叠问题的突破口.3.(2020秋•金台区校级期末)如图在△ABC中∠ACB=90°点E F在边AB上将边AC沿CE翻折使点A落在AB上的点D处再将边BC沿CF翻折使点B落在CD的延长线上的点B′处(1)求∠ECF的度数;(2)若CE=4 B′F=1 求线段BC的长和△ABC的面积.思路引领:(1)由折叠可得∠ACE=∠DCE=12∠ACD∠BCF=∠B'CF=12∠BCB' 再根据∠ACB=90°即可得出∠ECF=45°;(2)在Rt△BCE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BC=√41设AE=x则AB=x+5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E2+CE2=AB2﹣BC2即x2+42=(x+5)2﹣41 求得x=165得出AE的长和AB的长再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得出S△ABC.解:(1)由折叠可得∠ACE=∠DCE=12∠ACD∠BCF=∠B'CF=12∠BCB'又∵∠ACB=90°∴∠ACD+∠BCB'=90°∴∠ECD+∠FCD=12×90°=45°即∠ECF=45°;(2)由折叠可得:∠DEC=∠AEC=90°BF=B'F=1 ∴∠EFC=45°=∠ECF∴CE=EF=4∴BE=4+1=5在Rt△BCE中由勾股定理得:BC=√BE2+CE2=√52+42=√41设AE=x则AB=x+5∵Rt△ACE中AC2=AE2+CE2Rt△ABC中AC2=AB2﹣BC2∴AE2+CE2=AB2﹣BC2即x2+42=(x+5)2﹣41解得:x=16 5∴AE=165AB=AE+BE=165+5=415∴S△ABC=12AB×CE=12×415×4=825.总结提升:本题主要考查了折叠变换的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面积等知识;熟练掌握折叠变换的性质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4.(2022秋•安岳县期末)如图在△ABC中∠C=90°把△ABC沿直线DE折叠使△ADE与△BDE 重合.(1)若∠A=34°则∠CBD的度数为;(2)当AB=m(m>0)△ABC的面积为2m+4时△BCD的周长为(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3)若AC=8 BC=6 求AD的长.思路引领:(1)根据折叠可得∠1=∠A=34°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计算出∠ABC=56°进而得到∠CBD=22°;(2)根据三角形ACB的面积可得12AC•BC=2m+4 进而得到AC•BC=4m+8 再在Rt△CAB中CA2+CB2=BA2再把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可得CA+CB的长进而得到△BCD的周长;(3)根据折叠可得AD=DB设CD=x则AD=BD=8﹣x再在Rt△CDB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得x2+62=(8﹣x)2再解方程可得x的值进而得到AD的长.解:(1)∵把△ABC 沿直线DE 折叠 使△ADE 与△BDE 重合∴∠ABD =∠A =34°∵∠C =90°∴∠ABC =180°﹣90°﹣34°=56°∴∠CBD =56°﹣34°=22°故答案为:22°;(2)∵△ABC 的面积为2m +4∴12AC •BC =2m +4 ∴AC •BC =4m +8∵在Rt △CAB 中 CA 2+CB 2=BA 2 AB =m∴CA 2+CB 2+2AC •BC =BA 2+2AC •BC∴(CA +BC )2=m 2+8m +16=(m +4)2∴CA +CB =m +4∵AD =DB∴CD +DB +BC =m +4.即△BCD 的周长为m +4故答案为:m +4;(3)∵把△ABC 沿直线DE 折叠 使△ADE 与△BDE 重合∴AD =DB设CD =x 则AD =BD =8﹣x在Rt △CDB 中 CD 2+CB 2=BD 2x 2+62=(8﹣x )2解得:x =74AD =8−74=254.总结提升:此题主要考查了图形的翻折变换 以及勾股定理 完全平方公式 关键是掌握勾股定理 以及折叠后哪些是对应角和对应线段.5.(2021秋•章丘区期中)(1)如图① Rt △ABC 的斜边AC 比直角边AB 长2cm 另一直角边BC 长为6cm 求AC 的长.(2)拓展:如图②在图①的△ABC的边AB上取一点D连接CD将△ABC沿CD翻折使点B的对称点E落在边AC上.①AE的长.②求DE的长.思路引领:(1)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可求AB的长即可求解;(2)①由折叠的性质可得∠DEC=∠DBC=90°DE=DB EC=BC=6cm于是得到答案;②在Rt△ADE中由勾股定理可求DE的长.解:(1)设AB=xcm则AC=(x+2)cm∵AC2=AB2+BC2∴(x+2)2=x2+62解得x=8∴AB=8cm∴AC=8+2=10(cm);(2)①由折叠的性质可得∠DEC=∠DBC=90°DE=DB EC=BC=6cm∴∠AED=90°AE=AC﹣EC=4(cm);②设DE=DB=ycm则AD=AB﹣BD=(8﹣y)cm在Rt△ADE中AD2=AE2+DE2∴(8﹣y)2=42+y2解得:y=3∴DE=3(cm).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折叠的性质勾股定理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是本题的关键.类型二利用勾股定理解决长方形的折叠问题6.(2022•纳溪区模拟)如图在矩形ABCD中AB=5 AD=3 点E为BC上一点把△CDE沿DE翻折 点C 恰好落在AB 边上的F 处 则CE 的长为 .思路引领:利用勾股定理得出AF 的长度 再利用折叠的性质 在△BEF 中求解BE 的长 即可得出CE 的长度.解:在矩形ABCD 中 AB =5 AD =3 由折叠的性质可得:DF =DC =AB =5∴AF =√DF 2−AD 2=√52−32=4∴BF =AB ﹣AF =5﹣4=1设CE =x 则:EF =CE =x BE =BC ﹣CE =3﹣x在Rt △BEF 中 由勾股定理可得:12+(3﹣x )2=x 2解得:x =53∴CE =53故答案为:53. 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等知识点 解题的关键是利用AF 求出BF 的长度.7.(2021•郯城县校级模拟)如图 在长方形ABCD 中 AB =3cm AD =9cm 将此长方形折叠 使点D 与点B 重合 折痕为EF 则△ABE 的面积为( )cm 2.A .12B .10C .6D .15思路引领:由长方形的性质得BAE =90° 再由折叠的性质得BE =ED 然后在Rt △ABE 中 由勾股定理得32+AE2=(9﹣AE)2解得AE=4(cm)即可求解.解:∵四边形ABCD是长方形∴∠BAE=90°∵将此长方形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BE=ED∵AD=9=AE+DE=AE+BE∴BE=9﹣AE在Rt△ABE中由勾股定理得:AB2+AE2=BE2∴32+AE2=(9﹣AE)2解得:AE=4(cm)∴S△ABE=12AB•AE=12×3×4=6(cm2)故选:C.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翻折变换的性质和矩形的性质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8.(2020春•余干县校级期末)如图把长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使点B落在边AD上的点B'处点A落在点A'处.(1)试说明B'E=BF;(2)设AE=a AB=b BF=c试猜想a b c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思路引领:(1)根据折叠的性质、平行的性质及等角对等边即可说明;(2)根据折叠的性质将AE、AB、BF都转化到直角三角形△A'B'E中由勾股定理可得a b c之间的关系.(1)证明:由折叠的性质得:B'F=BF∠B'FE=∠BFE在长方形纸片ABCD中AD∥BC∴∠B'EF=∠BFE∴∠B'FE=∠B'EF∴B'F=B'E∴B'E=BF.(2)解:a b c之间的关系是a2+b2=c2.理由如下:由(1)知B'E=BF=c由折叠的性质得:∠A'=∠A=90°A'E=AE=a A'B'=AB=b.在△A'B'E中∵∠A'=90°∴A'E2+A'B'2=B'E2∴a2+b2=c2.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等知识;灵活利用折叠的性质进行线段间的转化是解题的关键.9.(2020秋•罗湖区校级期末)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折叠起来使其对角顶点A与C重合D 与G重合若长方形的长BC为8 宽AB为4 求:(1)DE的长;(2)求阴影部分△GED的面积.思路引领:(1)设DE=EG=x则AE=8﹣x在Rt△AEG中根据AG2+EG2=AE2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2)过G点作GM⊥AD于M根据三角形面积不变性AG×GE=AE×GM求出GM的长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即可.解:(1)设DE=EG=x则AE=8﹣x在Rt△AEG中AG2+EG2=AE2∴16+x2=(8﹣x)2解得x=3∴DE=3.(2)过G 点作GM ⊥AD 于M则12•AG ×GE =12•AE ×GM AG =AB =4 AE =CF =5 GE =DE =3 ∴GM =125∴S △GED =12GM ×DE =185.总结提升:本题主要考查了折叠的性质、勾股定理以及三角形面积不变性 灵活运用折叠的性质、勾股定理等几何知识点来分析、判断、推理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三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正方形的折叠问题10.(2019•黔东南州一模)如图 将边长为6cm 的正方形纸片ABCD 折叠 使点D 落在AB 边中点E 处 点C 落在点Q 处 折痕为FH 则线段AF 的长为( )A .32B .3C .94D .154思路引领:由正方形的性质和折叠的性质可得EF =DE AB =AD =6cm ∠A =90° 由勾股定理可求AF 的长.解:∵将边长为6cm 的正方形纸片ABCD 折叠 使点D 落在AB 边中点E 处∴EF =DE AB =AD =6cm ∠A =90°∵点E 是AB 的中点∴AE =BE =3cm在Rt △AEF 中 EF 2=AF 2+AE 2∴(6﹣AF )2=AF 2+9∴AF=9 4故选:C.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利用勾股定理求线段的长度是本题的关键.11.如图将边长为8cm的正方形纸片ABCD折叠使点D落在BC边的中点E处点A落在点F处折痕为MN则线段CN的长是()A.3cm B.4cm C.5cm D.6cm思路引领:由折叠的性质可得DN=NE由中点的性质可得EC=4cm结合正方形的性质可得∠BCD=90°;设CN的长度为xcm则EN=DN=(8﹣x)cm接下来在直角△CEN中运用勾股定理就可以求出CN的长度.解:∵四边形MNEF是由四边形ADMN折叠而成的∴DN=NE.∵E是BC的中点且BC=8cm∴EC=4cm.∵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CD=90°.设CN的长度为xcm则EN=DN=(8﹣x)cm由勾股定理NC2+EC2=NE2得x2+42=(8﹣x)2解得x=3.故选:A.总结提升:本题考查翻折变换的问题折叠问题其实质是轴对称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找到相应的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解是解决本题的关键.第二部分专题提优训练1.(2022秋•慈溪市校级期中)在Rt△ABC中∠B=90°AB=4 BC=8 D、E分别是边AC、BC上的点将△ABC沿着DE进行翻折点A和点C重合则EC=.思路引领:设EC =x 在Rt △ABE 中 由勾股定理得42+(8﹣x )2=x 2 即可解得答案.解:设EC =x 则BE =8﹣x∵将△ABC 沿着DE 进行翻折 点A 和点C 重合∴AE =EC =x在Rt △ABE 中 AB 2+BE 2=AE 242+(8﹣x )2=x 2解得x =5∴EC =5故答案为:5.总结提升:本题考查直角三角形中的翻折问题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翻折的性质 能应用勾股定理列方程解决问题.2.(2021秋•靖江市期中)如图 在Rt △ABC 中 ∠C =90° D 是AB 的中点 AD =5 BC =8 E 是直线BC 上一动点 把△BDE 沿直线ED 翻折后 点B 落在点F 处 当FD ⊥BC 时 线段BE 的长为 .思路引领:分点F 在BC 下方 点F 在BC 上方两种情况讨论 由勾股定理可BC =4 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可得BD AD =BP BC =DP AC =12 求出FP 由勾股定理可求BE 的长. 解:若点F 在BC 下方时 DF 与BC 交于点P 如图1所示:∵D 是AB 的中点∴BD =AD =5∴AB =2AD =10∵∠C =90° BC =8∴AC =√AB 2−BC 2=√102−82=6∵点D 是AB 的中点∵FD ⊥BC ∠C =90°∴FD ∥AC∴BD AD =BP BC =DP AC =12 ∴BP =PC =12BC =4 DP =12AC =3∵△BDE 沿直线ED 翻折∴FD =BD =5 FE =BE∴FP =FD ﹣DP =5﹣3=2在Rt △FPE 中 EF 2=FP 2+PE 2∴BE 2=22+(4﹣BE )2解得:BE =52;若点F 在BC 上方时 FD 的延长线交BC 于点P 如图2所示:FP =DP +FD =3+5=8在Rt △EFP 中 EF 2=FP 2+EP 2∴BE 2=64+(BE ﹣4)2解得:BE =10故答案为:52或10.总结提升:此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 熟练掌握翻折变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3.如图 在Rt △ABC 中 AC =6 BC =8 D 为BC 上一点 将Rt △ABC 沿AD 折磨 点C 恰好落在AB 边上的E 点 求BD 的长.思路引领:由勾股定理求出AB=10 由折叠的性质得出CD=DE∠C=∠AED=90°AE=AC=6 得出BE=AB﹣AE=4 ∠BED=90°设CD=ED=x则BD=8﹣x在Rt△BDE中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解:∵Rt△ABC中AC=6 BC=8∴AB=√62+82=10由折叠的性质得:CD=DE∠C=∠AED=90°AE=AC=6∴BE=AB﹣AE=4 ∠BED=90°设CD=ED=x则BD=8﹣x在Rt△BDE中由勾股定理得:x2+42=(8﹣x)2解得:x=3∴BD=8﹣3=5.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翻折变换的性质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4.(2018秋•襄汾县校级月考)如图在Rt△ABC中∠C=90°AC=8 BC=6 按图中所示方法将△BCD沿BD折叠使点C落在边AB上的点C'处求AD的长及四边形BCDC′的面积.思路引领: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AB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可得BC′=BC C′D=CD然后求出AC′设AD=x表示出C′D、AC′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即可求出AD;然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求出四边形BCDC′的面积.解:∵∠C=90°AC=8 BC=6∴AB=√AC2+BC2=10由翻折变换的性质得BC′=BC=6 C′D=CD∴AC′=AB﹣BC′=10﹣6=4设CD=x则C′D=x AD=8﹣x在Rt△AC′D中由勾股定理得AC′2+C′D2=AD2即42+x2=(8﹣x)2解得x=3即CD=3∴AD=8﹣x=5;由折叠可知:S△BCD=S△BC′D∴四边形BCDC′的面积=2S△BCD=2×12×CD•BC=3×6=18.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勾股定理此类题目熟记性质并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5.(2021春•厦门期中)在矩形ABCD中AB=3 BC=4 E是AB上一个定点点F是BC上一个动点把矩形ABCD沿直线EF折叠点B的对应点B′落在矩形内部.若DB′的最小值为3 则AE=53.思路引领:连接DE则DB′+EB′≥DE由EB′=EB为定值故当D E B′三点共线时DB′最小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即可求解.解:如图1 连接DE由折叠性质可得:EB′=EB∵DB′+EB′≥DE∴DB′≥DE﹣EB′=DE﹣EB∵点E为定点∴EB为定值∴当D E B′三点共线时DB′最小且最小值为3∴DB′=3如图2∵四边形ABCD 为矩形∴∠A =90° AD =BC =4设AE =x 则:EB ′=EB =AB ﹣AE =3﹣x∴ED =EB ′+DB ′=3﹣x +3=6﹣x在Rt △AED 中 由勾股定理可得:x 2+42=(6﹣x )2解得:x =53∴AE =53故答案为:53. 总结提升:本题考查折叠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点 解题的关键是运用方程思想.6.(2021秋•城阳区校级月考)把一张矩形纸片(矩形ABCD )按如图方式折叠 使顶点B 和点D 重合 折痕为EF .若AB =3cm BC =5cm 则重叠部分△DEF 的面积是( )cm 2.A .2B .3.4C .4D .5.1思路引领:由矩形的性质得AD =BC =5cm CD =AB =3cm ∠A =90° 再由折叠的性质得A 'D =AB =3cm ∠A '=∠A =90° AE '=AE 设AE =xcm 则A ′E =xcm DE =(5﹣x )cm 然后在Rt △A 'DE 中 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 解方程 进而得出DE 的长 即可解决问题.解:∵四边形ABCD 是矩形 AB =3cm BC =5cm∴AD=BC=5cm CD=AB=3cm∠A=90°由折叠的性质得:A'D=AB=3cm∠A'=∠A=90°AE'=AE 设AE=xcm则A′E=xcm DE=(5﹣x)cm在Rt△A'DE中由勾股定理得:A′E2+A′D2=ED2即x2+32=(5﹣x)2解得:x=1.6∴DE=5﹣1.6=3.4(cm)∴△DEF的面积=12DE•CD=12×3.4×3=5.1(cm2)故选:D.总结提升:此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以及三角形面积等知识熟练掌握翻折变换的性质和矩形的性质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7.(2017秋•金牛区校级月考)如图在矩形ABCD中E是AD的中点将△ABE沿BE折叠后得到△GBE 延长BG交CD于点F结果发现F点恰好是DC的中点若BC=2√6则AB的长为?思路引领:连接EF由折叠性质得AE=EG∠A=∠EGB=90°BG=AB则∠EGF=90°易证EG=DE由矩形的性质得AB=CD∠C=∠D=90°推出∠EGF=∠D=90°由HL证得Rt△EGF≌Rt△EDF得出FG=FD求得CF=DF=FG=12CD=12AB BF=BG+FG=32AB由勾股定理得出BC2+CF2=BF2即可得出结果.解:连接EF如图所示:由折叠性质得:AE=EG∠A=∠EGB=90°BG=AB ∴∠EGF=90°∵点E是AD的中点∴AE=DE∴EG=DE∵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D∠C=∠D=90°∴∠EGF =∠D =90°在Rt △EGF 与Rt △EDF 中 {EG =ED EF =EF∴Rt △EGF ≌Rt △EDF (HL )∴FG =FD∵F 点恰好是DC 的中点∴CF =DF =FG =12CD =12AB∴BF =BG +FG =AB +12AB =32AB在Rt △BCF 中 BC 2+CF 2=BF 2即:(2√6)2+(12AB )2=(32AB )2 解得:AB =2√3.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 熟练掌握折叠的性质 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8.(2018春•新抚区校级期中)如图 在矩形ABCD 中 已知AD =10 AB =8 将矩形ABCD 沿直线AE 折叠 顶点D 恰好落在BC 边上的F 处 求CE 的长.思路引领:先根据矩形的性质得AD =BC =10 AB =CD =8 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得AF =AD =10 EF =DE 在Rt △ABF 中 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BF =6 则CF =BC ﹣BF =4 设CE =x 则DE =EF =8﹣x 然后在Rt △ECF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到x 2+42=(8﹣x )2 再解方程即可得到CE 的长.解:∵四边形ABCD 为矩形∴AD =BC =10 AB =CD =8∵矩形ABCD 沿直线AE 折叠 顶点D 恰好落在BC 边上的F 处∴AF=AD=10 EF=DE在Rt△ABF中∵BF=√AF2−AB2=6∴CF=BC﹣BF=10﹣6=4设CE=x则DE=EF=8﹣x在Rt△ECF中∵CE2+FC2=EF2∴x2+42=(8﹣x)2解得x=3即CE=3.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也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9.(2018秋•通川区校级期中)将一张边长为2的正方形纸片ABCD对折设折痕为EF(如图(1));再沿过点D的折痕将∠A翻折使得点A落在线段EF上的点H处(如图(2))折痕交AE于点G则EG 的长度是()A.8﹣4√3B.4√3−6C.4﹣2√3D.2√3−3思路引领:由于正方形纸片ABCD的边长为2 所以将正方形ABCD对折后AF=DF=1 由折叠的性质得出AD=DH=2 AG=GH在Rt△DFH中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HF的长进而求出EH的长再设EG=x在Rt△EGH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解.解:∵正方形纸片ABCD的边长为2∴将正方形ABCD对折后AE=DF=1∵△GDH是△GDA沿直线DG翻折而成∴AD=DH=2 AG=GH在Rt△DFH中HF=√HD2−DF2=√22−12=√3∴EH=2−√3在Rt△EGH中设EG=x则GH=AG=1﹣x∴GH2=EH2+EG2即(1﹣x)2=(2−√3)2+x2解得x=2√3−3.∴EG=2√3−3.故选:D.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勾股定理关键是学会用方程的思想方法解题.10.(2020秋•新都区校级月考)如图AD是△ABC的中线∠ADC=45°把△ADC沿着直线AD对折点C落在点E的位置.如果BC=6 那么以线段BE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为()A.6B.72C.12D.18思路引领:由题意易得BD=CD=DE=3 再求出∠BDE=90°然后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E最后由正方形的面积进行求解即可.解:∵D是BC中点BC=6∴BD=CD=3由折叠的性质得:CD=DE=3 ∠ADC=∠ADE=45°即∠CDE=90°∴BD=DE=3 ∠BDE=90°在Rt△BDE中由勾股定理得:BE=√BD2+DE2=√32+32=3√2∴以BE为边的正方形面积为:(3√2)2=18故选:D.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勾股定理、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等知识熟练掌握勾股定理及折叠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二次根式化简》专项练习(附带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二次根式化简》专项练习(附带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二次根式化简》专项练习(附带答案)类型一、利用被开方数的非负性化简二次根式例. )A .1x ≥B .1x ≥-C .1x ≥或1x ≤-D .1x ≠±【变式训练1】已知m n 为实数 且3n -= =________.【详解】依题意可得m -2≥0且2-m ≥0 ∴m =2 ∴n -3=0∴n =3【变式训练2】已知a b c 是ABC 的三边长 ||0b c -=ABC 的形状是_______.【详解】解:2220a b c b c 2220a b c 0b c222a b c ∴=+ 且b c =∴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故答案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变式训练3】3x =- 则x 的取值范围是( )A .3x >B .3x ≥C .3x <D .3x ≤【变式训练4】已知a 、b 、c 为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三条边长 并且a 、b 满足7b = 求此等腰三角形周长.【答案】17 【详解】解:由题意得:3030a a -≥⎧⎨-≥⎩ 解得:a =3 则b =7 若c =a =3时 3+3<7 不能构成三角形.若c =b =7 此时周长为17.类型二、利用数轴化简二次根式例.实数a b c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图所示 化简a b a -+-的结果是是( )A .b c --B .c b -C .222b c -+D .2b c ++ 【答案】A【详解】解:由数轴知:00c b a <,<<∴0b a -<∴原式=a b a c ----()=a b a c --+-=b c --.故选:A .【变式训练1】已知实数m n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图所示 ||m n +=_____【变式训练2】实数a b 在数轴上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 化简||a 的结果是( )A .2a b -+B .2a b -C .b -D .b 【答案】A【解析】根据数轴上点的位置得:a <0<b ∴a -b <0则原式=|a |+|a -b |=-a +b -a = -2a +b .故选:A .【变式训练3】已知实数a 、b 、c 表示在数轴上如图所示 a b -【变式训练4】如图 a b c 是数轴上三个点A 、B 、C 所对应的实数.a b b c ++.类型三、利用字母的取值范围化简二次根式例1.已知 化简:25m -<<5m -=__________.【答案】23m -##32m -+【详解】解:2m -<<例2.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1、k 、3 则化简723k -=_____. ∴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90-<812k +-()23k --A B C .D .【详解】解:20b a -≥0ab > 所以a 和b 同号22b b b a a a a a---=-【变式训练2】若35x << _______; 【答案】【变式训练3】化简:2-=_______. 【答案】0【解析】由题意可知:3-x ≥0 ∴23x -=33x x ---=33x x -+-=0故答案为:0.【变式训练4】7=-b .(1)求a 的值;(2)若a 、b 分别为一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和一直角边长 求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 )解:25a -+2525≥≤ a ∴)解:25225a -+-a 、b 分别为一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和一直角边长∴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为:类型四、双重二次根式的化简例.阅读下列材料 然后回答问题.在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运算时其实我们还可以将其进===1=以上这种化简的步骤叫做分母有理化.(1;(2【答案】(1(2【详解】(13133333333;(2222(53)2(53)5353(53)(53)53.【变式训练1】阅读理解“分母有理化”7==+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用平方之后再开方的方式来化简一些有特点的无理数设x=故0x>由22x=33=-2=解得x==根据以上方法【答案】5-【详解】解:设x∴0x<∴266x =-+ ∴212236x =-⨯= ∴x =2532==-- ∴原式55=--【变式训练2】先阅读材料 然后回答问题.(1)小张同学在研究二次根式的化简时经过思考 小张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如下:①===④在上述化简过程中 第 步出现了错误 化简的正确结果为 ;(2)请根据你从上述材料中得到的启发 化简【变式训练3】先阅读下列解答过程 然后再解答:437+= 4312⨯= 即:227+= 所以2==+问题:(1=__________ =____________﹔(2)进一步研究发现: 只要我们找到两个正数a b (a b >)使a b m += ab n = 即22m += =__________.(3【答案】(11 (2)a b >;(3【详解】解:(11;(2)a b =>;(3. 【变式训练4】阅读材料:小明在学习二次根式后 发现一些含根号的式子可以写成另一个式子的平方 如(231+ 善于思考的小明进行了以下探索:设()2a m +=(其中a 、b 、m 、n 均为正整数) 则有222a m n =++∴a =m 2+2n 2 b =2mn .这样小明就找到了一种把部分a 的式子化为平方式的方法.请你仿照小明的方法探索并解决下列问题:(1)当a 、b 、m 、n 均为正整数时 若()2a m =+ 用含m 、n 的式子分别表示a 、b 得:a = b = ;(2)若()2a m ++ 且a 、m 、n 均为正整数 求a 的值;(3课后作业120b -= 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 A .8B .10C .8或10D .9 【答案】B【详解】解:20b -=∴40a -= 20b -= 解得4a = 2b =当腰长为2 底边为4时 ∴224+= 不满足三角形三边条件 不符合题意; 当腰长为4 底边为2时 ∴2464+=> 4402-=< 满足三角形三边条件 此时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44210++=.故选:B2.化简二次根式- )A BC .D .x x x -=--3.已知a 、b 、c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则||a c b ++ )A .2b c -B .2b a -C .2a b --D .2c b -4.若()230a -= 则a b +的平方根是______. 【详解】解:(5.设a b 是整数 方程20x ax b ++= 则a b +=___________.∴113060a b a ++=⎧⎨+=⎩解得67a b =-⎧⎨=⎩∴671a b +=-+=.故答案为:16.已知x 、y 为实数 4y = 则x y 的值等于______.7.已知实数a b c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且a b = 化简a a b ++8.阅读: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 a b =+.根据这一性质 我们可以将一些“双重二次根式”去掉一层根号 达到化简效果.解:设24+=(a b 为非负有理数) 则4a b +++ ∴43a b ab +=⎧⎨=⎩①② 由①得 4b a =- 代入②得:()43a a -= 解得11a = 23a =∴13b = 21b =∴224(1+=+1=请根据以上阅读理解 解决下列问题:(1)的化简结果是__________;(2)(3) 如果能化简 请写出化简后的结果 如果不能 请说明理由.9.在二次根式的计算和比较大小中有时候用“平方法”会取得很好的效果例如比较a=b=的大小我们可以把a和b分别平方∴a2=12 b2=18 则a2<b2∴a<b.请利用“平方法”解决下面问题:(1)比较c=d=c d(填写><或者=).(2)猜想m=n=并证明.(3)=(直接写出答案).10.(1)已知a、b为实数4b+求a、b的值.(2)已知实数a 满足2021a a -= 求22021a -的值.。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专题训练(二)中点四边形(练习题)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专题训练(二)中点四边形(练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专题训练(二)中点四边形(146) 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C=BD=6,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求EG2+FH2的值.2.四边形ABCD为边长等于1的菱形,顺次连接它的各边中点组成四边形EFGH(四边形EFGH称为原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再顺次连接四边形EFGH的各边中点组成第二个中点四边形……则按上述规律组成的第八个中点四边形的边长等于.3.如图所示,E,F,G,H分别是四边形ABCD的边AB,BC,CD,AD的中点.(1)当四边形ABCD是矩形时,四边形EFGH是形,并说明理由;(2)当四边形ABCD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并说明理由.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BC,AD,BD,AC的中点.(1)求证:EF与GH互相平分;(2)当四边形ABCD的边满足条件时,EF⊥GH.5.顺次连接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的各边中点,所得四边形是()A.矩形B.平行四边形C.菱形D.任意四边形6.顺次连接菱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是()A.梯形B.矩形C.菱形D.正方形7.若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则顺次连接这个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A.平行四边形B.矩形C.菱形D.正方形8.如图,顺次连接任意四边形ABCD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EFGH是中点四边形.下列四个叙述:①中点四边形EFGH一定是平行四边形;②当四边形ABCD是矩形时,中点四边形EFGH也是矩形;③当中点四边形EFGH是菱形时,四边形ABCD是矩形;④当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时,中点四边形EFGH也是正方形.其中正确的是(填序号).9.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CD,AB=CB,E,F,G,H分别是AD,AB,CB,CD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FGH是矩形.10.若顺次连接四边形ABCD四边的中点,得到的图形是一个矩形,则四边形ABCD一定是()A.矩形B.菱形C.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D.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11.若顺次连接四边形的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菱形,则该四边形一定是()A.矩形B.正方形C.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D.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1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BC,AC,AD,BD的中点,要使四边形EFGH是菱形,四边形ABCD的边AB,CD应满足的条件是.13.如图所示,E,F,G,H为四边形ABCD各边的中点,若对角线AC,BD的长都为20,则四边形EFGH的周长是()A.80B.40C.20D.1014.如图,已知E,F,G,H分别为菱形ABCD四边的中点,AB=6cm,∠ABC=60∘,则四边形EFGH的面积为cm2.15.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垂足为O,点E,F,G,H分别为边AD,AB,BC,CD的中点.若AC=8,BD=6,则四边形EFGH的面积为.16.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C=8,BD=6,且AC⊥BD,E,F,G,H分别是AB,BC,CD,DA 的中点,则EG2+FH2=.参考答案1.【答案】:如图,连接EF ,FG ,GH ,EH ,∵E ,H 分别是AB ,DA 的中点,∴EH 是△ABD 的中位线,∴EH =12BD =3. 同理可得EF ,FG ,GH 分别是△ABC ,△BCD ,△ACD 的中位线, ∴EF =GH =12AC =3,FG =12BD =3,∴EH =EF =GH =FG =3,∴四边形EFGH 为菱形,∴EG ⊥HF ,且垂足为O ,∴EG =2OE ,FH =2OH .在Rt △OEH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OE 2+OH 2=EH 2=9,等式两边同时乘4得4OE 2+4OH 2=9×4=36,∴(2OE)2+(2OH)2=36,即EG 2+FH 2=36.【解析】:连接EH,HG,GF,FE ,根据题目条件提供的四个中点,结合中位线的性质,证明四边形EFGH 为菱形,再根据菱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求出结果.2.【答案】:116【解析】:根据题意,结合图形寻找规律:第二、四、六、八个中点四边形为菱形,第一个菱形边长为12,第二个菱形边长为14,第三个菱形边长为18,第四个菱形边长为116,即为第八个菱形的边长3(1)【答案】当四边形ABCD 是矩形时,四边形EFGH 是菱形.理由:∵四边形ABCD 是矩形,∴AC =BD .∵E ,F ,H 分别是AB ,BC ,AD 的中点,∴EF=12AC,EH=12BD,∴EF=EH.同理可得EF=GH=GF,∴四边形EFGH是菱形【解析】:利用矩形及中位线的性质,结合菱形的判定方法进行推导证明.(2)【答案】当四边形ABCD满足AC=BD且AC⊥BD时,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理由:∵E,F分别是四边形ABCD的边AB,BC的中点,∴EF∥AC,EF=12AC,同理,EH∥BD,EH=12BD,GF=12BD,GH=12AC.∵AC=BD,∴EF=EH=GH=GF,∴四边形EFGH是菱形.∵AC⊥BD,∴EF⊥EH,∴菱形EFGH是正方形【解析】: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等于第三边的一半,先判断出AC=BD,又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可以得到正方形的邻边互相垂直,然后证出AC与BD垂直,得到四边形ABCD满足的条件.4(1)【答案】证明:连接GE,GF,HF,EH.∵E,G分别是BC,BD的中点,∴EG=12CD.同理FH=12CD,FG=12AB,EH=12AB,∴EG=FH,GF=EH,∴四边形EHFG是平行四边形.∴EF与GH互相平分【解析】:根据题中提供的四个中点,得到几组中位线,利用中位线的性质,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推导出四边形EHFG是平行四边形,进而推导出结论(2)【答案】当四边形ABCD的边满足条件AB=CD时,EF⊥GH.【解析】:理由如下:当EF⊥GH时,四边形EGFH是菱形,此时GF=EG.∵EG=12CD,FG=12AB,∴AB=CD.∴当四边形ABCD的边满足条件AB=CD时,EF⊥GH5.【答案】:C【解析】:顺次连接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的各边中点,所得四边形是菱形.如图,∵E,F,G,H分别为四边形ABCD各边的中点,∴EH为△ABD的中位线,FG为△CBD的中位线,∴EH∥BD,EH=12BD,FG∥BD,FG=12BD,∴EH∥FG,EH=FG=12BD,∴四边形EFGH为平行四边形.又∵EF为△ABC的中位线,∴EF=12AC.又∵EH=12BD,且AC=BD,∴EF=EH,∴平行四边形EFGH为菱形.故选C.6.【答案】:B【解析】:利用菱形的性质、矩形的判定方法及中位线的性质推导出结果.7.【答案】:B【解析】: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C⊥BD,连接各边的中点E,F,G,H,则EH∥AC,FG∥AC,EF∥BD,GH∥BD.又因为对角线AC⊥BD,所以GH⊥EH,EH⊥EF,EF⊥FG,FG⊥HG.故可判定该四边形是矩形.故选B.8.【答案】:①④【解析】:如图四边形ABCD,连接AC,BD.∵E,F,G,H分别是四边形各边的中点,∴EF∥AC,HG∥AC,EH∥BD,GF∥BD,∴EF∥GH,EH∥FG,∴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故①正确.若四边形ABCD是矩形,则AC=BD.∵EF=12AC,EH=12BD,∴EF=EH,∴平行四边形EFGH是菱形,故②错误.若四边形EFGH是菱形,则AC=BD,但四边形ABCD不一定是矩形,故③错误.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则AC=BD,AC⊥BD,∴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故④正确.∴正确的叙述是①④.9.【答案】:连接AC,BD,交于点O,如图.∵E,F,G,H分别是AD,AB,CB,CD的中点,∴EF∥BD∥GH,EH∥AC∥FG,EF=GH=12BD,EH=FG=12AC,∴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AD=CD,AB=CB,∴点D,B都在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上,∴DB垂直平分AC,∴DB⊥AC,OA=OC.∵EF∥DB,∴EF⊥AC.∵FG∥AC,∴EF⊥FG,∴四边形EFGH是矩形【解析】: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解题.10.【答案】:D【解析】:若得到的四边形是矩形,那么邻边互相垂直,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故原四边形的对角线必互相垂直,由此得解.11.【答案】:C【解析】:若得到的四边形是菱形,那么四条边都相等,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故原四边形的对角线必相等,由此得解.12.【答案】:AB=CD【解析】:若四边形EFGH是菱形,则GH=EH,又根据题中条件所给的四个中点,利用中位线的性质推导出AB=2GH,CD=2EH,所以AB=CD.13.【答案】:B【解析】:∵E,F,G,H是四边形ABCD各边的中点,∴HG=EF=12AC,GF=HE=12BD,∴四边形EFGH的周长=HG+EF+GF+HE=12(AC+AC+BD+BD)=12×(20+20+20+20)=40 14.【答案】:9√3【解析】:连接AC,BD,相交于点O,如图所示, ∵点E,F,G,H分别是菱形四边的中点,∴EH=12BD=FG,EH∥BD∥FG, EF=12AC=HG,∴四边形EHGF是平行四边形.∵菱形ABCD中,AC⊥BD,∴EF⊥EH,∴平行四边形EFGH是矩形.∵四边形ABCD是菱形,∠ABC=60∘,∴∠ABO=30∘.∵AC⊥BD,∴∠AOB=90∘,∴AO=12AB=3cm,∴AC=6cm.在Rt△AOB中,由勾股定理,得OB=√AB2−OA2=3√3cm, ∴BD=6√3cm.∵EH=12BD,EF=12AC,∴EH=3√3cm,EF=3cm,∴矩形EFGH的面积=EF·EH=9√3cm2. 故答案为9√315.【答案】:12【解析】:∵E,F,G,H分别为边AD,AB,BC,CD的中点,∴HE=12AC=4,HE∥AC,GF∥AC,∴HE∥GF.同理,HG∥EF,HG=12BD=3,∴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AC⊥BD,∴∠EHG=90∘,∴四边形EFGH是矩形,∴四边形EFGH的面积为3×4=1216.【答案】:50【解析】:连接HG,EH,EF,FG,∵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HG=EF=12AC=4,EH=FG=12BD=3,∵E,H分别是AB,AD的中点,∴HE∥BD,HE=12BD,同理FG∥BD,FG=12BD,∴四边形HEFG是平行四边形.∵AC⊥BD,∴HG⊥EH,∴四边形HEFG为矩形,∴EG2+FH2=EF2+FG2+EF2+EH2=52+52=50。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 平行四边形 专题练习(附答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  平行四边形   专题练习(附答案)

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专题练习专题1平行四边形的证明思路类型1若已知(已证)四边形中边的关系(1)已知一组对边平行,可以证这一组对边相等或另一组对边平行;(2)已知一组对边相等,可以证这一组对边平行或另一组对边相等1.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B上,过点D作BC的平行线,与AC相交于点E,点F在BC上,EF=EC.求证:四边形DBFE是平行四边形.2.如图,在▱ABCD中,点O是对角线AC,BD的交点,点E是边CD的中点,点F在BC的延长线上,且CF=12BC,求证:四边形OCFE是平行四边形.3.如图,点B,E,C,F在一条直线上,已知AB∥DE,AC∥DF,BE=CF,连接AD.求证:四边形ABED是平行四边形.4.如图,在▱ABCD中,分别以AD,BC为边向内作等边△ADE和等边△BCF,连接BE,DF.求证: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5.如图,已知点D,E,F分别在△ABC的边BC,AB,AC上,且DE∥AF,DE=AF,将FD延长到点G,使FG=2DF,连接AG,则ED与AG互相平分吗?请说明理由.6.如图,在▱ABCD中,E,F分别是AD,BC的中点,AF与BE交于点G,CE与DF交于点H,求证:四边形EGFH是平行四边形.类型2若已知条件(已证结论)与对角线有关,则可以通过证明对角线互相平分得到平行四边形7.如图,▱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直线EF经过点O,分别与AB,CD的延长线交于点E,F.求证: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8.如图,在▱ABCD 中,点O 是对角线AC 的中点,EF 过点O,与AD,BC 分别相交于点E,F,GH 过点O,与AB,CD 分别相交于点G,H,连接EG,FG,FH,EH.求证:四边形EGFH 是平行四边形.专题2与正方形有关的四个常考模型模型1正方形中相交垂线段问题——教材P68复习题T8的变式与应用1.如图,ABCD是一个正方形花园,E,F是它的两个门,且DE=CF.要修建两条路BE和AF,这两条路等长吗?它们有什么位置关系?为什么?【探究】若去掉“DE=CF”这一条件,将两个结论中的一个作为条件能推出另一个结论成立吗?(1)若已知BE=AF,则BE⊥AF成立吗?正方形内,分别连接两组对边上任意两点,得到的两条线段(如:图1中的线段AF与BE,图2中的线段AF与EG,图3中的线段HF与EG)满足:若垂直,则相等.模型2正方形中过对角线交点的直角问题2.如图,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O又是正方形A1B1C1O的一个顶点,OA1交AB于点E,OC1交BC于点F.(1)求证:△AOE≌△BOF;(2)如果两个正方形的边长都为a,那么这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等于多少?为什么?【变式1】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O在对角线DB上运动(不与点B,D重合),连接OA,作OP⊥OA,交直线BC于点P.判断线段OA,OP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变式2】如图,将n个边长都为2的正方形按如图所示摆放,点A1,A2,…,A n分别是正方形的中心,则这n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之和是( )A.n B.n-1 C.4(n-1) D.4n正方形ABCD中,O为两条对角线的交点,点E,F分别在AB,BC上.若∠EOF为直角,OE,OF分别与DA,AB的延长线交于点G,H,则△AOE≌△BOF,△AOG≌△BOH,△OGH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S四边形OEBF=14S正方形ABCD.模型3正方形中三垂直全等模型——教材P69复习题T14的变式与应用3.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6,点P在对角线BD上,点E是线段AD上或AD的延长线上的一点,且PE⊥PC.(1)如图1,点E在线段AD上,求证:PE=PC;(2)如图2,点E在线段AD的延长线上,请补全图形,并判断(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模型4正方形中的半角模型4.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是AB上一点,F是AD延长线上一点,且DF=BE.(1)求证:CE=CF;(2)若点G在AD上,且∠GCE=45°,则GE=BE+GD成立吗?为什么?(1)如图,正方形ABCD中,若∠EAF=45°,则:①EF=BE+DF;②△CEF的周长为正方形ABCD边长的2倍;③FA平分∠DFE,EA平分∠BEF.(2)如图,正方形ABCD中,若∠EAF=45°,FA平分∠DFE,则EF=DF-BE.专题3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1.如图,在菱形ABCD中,点P是BC边上一点,连接AP,点E,F是AP上的两点,连接DE,BF,使得∠AED=∠ABC,∠ABF=∠BPF.求证:(1)△ABF≌△DAE;(2)DE=BF+EF.2.如图,四边形ABCD,BEFG均为正方形,连接AG,CE.求证:(1)AG=CE;(2)AG⊥CE.3.如图,在菱形ABCD中,AB=2,∠DAB=60°,点E是AD边的中点,点M是AB 边上一点(不与点A重合),延长ME交射线CD于点N,连接MD,AN.(1)求证:四边形AMDN是平行四边形;(2)请求出AM的长为何值时,四边形AMDN是矩形,并说明理由.4.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四条边上的中点分别为E,F,G,H,顺次连接EF,FG,GH,HE,得到四边形EFGH(即四边形ABCD的中点四边形).(1)四边形EFGH的形状是,证明你的结论;(2)当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满足条件时,四边形EFGH是矩形;(3)你学过的哪种特殊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矩形?.5.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在边CD上,将△BCE沿BE折叠,点C落在AD边上的点F处,过点F作FG∥CD交BE于点G,连接CG.(1)求证:四边形CEFG是菱形;(2)若AB=6,AD=10,求四边形CEFG的面积.6.如图所示,在▱ABCD中,E,F分别是AB,CD的中点,AF与DE相交于点G,CE与BF相交于点H.(1)你能说明四边形EHFG是平行四边形吗?(2)当四边形ABCD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EHFG是一个菱形?(3)四边形EHFG会成为一个正方形吗?专题4四边形中的动点问题——教材P68复习题T13的变式与应用【例】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B=90°,AB=8 cm,AD=12 cm,BC =18 cm,点P从点A出发,以1 cm/s的速度向点D运动;点Q从点C同时出发,以2 cm/s 的速度向点B运动.规定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端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点P,Q运动的时间为t s.(1)CD边的长度为cm,t的取值范围为;(2)从运动开始,当t取何值时,PQ∥CD?(3)从运动开始,当t取何值时,PQ=CD?【拓展变式1】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t值,使得四边形PQCD是菱形?若存在,请求出t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拓展变式2】从运动开始,当t取何值时,四边形PQBA是矩形?【拓展变式3】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t值,使得四边形PQBA是正方形?若存在,请求出t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拓展变式4】是否存在t,使得△DQC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t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专题5特殊平行四边形中的折叠问题——教材P64“数学活动”的变式与应用【例】如图1,对折矩形纸片ABCD,使AD与BC重合,得到折痕EF,把纸片展平;再次折叠纸片,使点A落在EF上,并使折痕经过点B,得到折痕BM,同时得到线段BN,MN.请你观察图1,猜想∠MBN的度数是多少,并证明你的结论.图1【拓展延伸】再沿MN所在的直线折叠,点B落在AD上的点B′处,得到折痕MG,同时得到线段B′G,展开如图2.探究四边形MBGB′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图2在折叠问题中,原图形与折叠后图形中所隐含的相等线段与相等角常常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注意翻折变换的性质的灵活运用,折叠前后,重叠部分是全等形,另外注意勾股定理等知识在求折叠图形的线段中的适当运用.1.如图,将矩形ABCD 折叠,使点C 和点A 重合,折痕为EF ,EF 与AC 交于点O.若AE =5,BF =3,则AO 的长为( )A . 5B .32 5 C .2 5 D .452.如图,将边长为6 cm 的正方形纸片ABCD 折叠,使点D 落在AB 边中点E 处,点C 落在点Q 处,折痕为FH ,则线段AF 的长是 cm .3.如图,将一张菱形纸片ABCD 的四个角向内折起,恰好拼成一个无缝隙无重叠的四边形EFGH.若EF =4,EH =3,则AB = .4.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AD ,把矩形沿对角线AC 所在直线折叠,使点B 落在点E 处,AE 交CD 于点F ,连接DE.求证: (1)△ADE ≌△CED ; (2)△DEF 是等腰三角形.专题6特殊平行四边形中的最值问题【例】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E为BC上的一点,BE=1,F为AB的中点,P 为AC上一个动点,求PF+PE的最小值.【思路点拨】(1)先确定点P的位置:作点E关于AC的对称点E′,连接FE′,交AC于点P,则点P即为所求;(2)求E′F的长度:将E′F放到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E′F的长,即求出了PF+PE的最小值.求线段和最小时,若已知的两点在动点所在直线的同侧,将动点所在直线当作对称轴,作出其中一点的对称点,再将另一点与这个对称点连接,则其与直线的交点即为所求动点所在位置,再求出所连接的线段长即为所求.1.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为2,∠DAB=60°,点E为BC边的中点,点P为对角线AC上一动点,则PB+PE的最小值为.2.如图,在矩形ABCD 的边AD 上找一点P ,使得点P 到B ,C 两点的距离之和最短,则点P 的位置应该在 .3.如图,四边形ABCD 是菱形,AB =8,且∠ABC =60°,M 为对角线BD(不含B 点)上任意一点,则AM +12BM 的最小值为 .4.如图,以边长为2的正方形的对角线的交点O 为端点,引两条相互垂直的射线,分别与正方形的边交于A ,B 两点,求线段AB 的最小值.参考答案:专题1 平行四边形的证明思路1.证明:∵AB =AC ,∴∠B =∠C. ∵EF =EC ,∴∠EFC =∠C. ∴∠B =∠EFC. ∴AB ∥EF. 又∵DE ∥BC ,∴四边形DBFE 是平行四边形.2.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点O 是BD 的中点. 又∵点E 是边CD 的中点, ∴OE 是△BCD 的中位线. ∴OE ∥BC ,且OE =12BC.又∵CF =12BC ,∴OE =CF.又∵点F 在BC 的延长线上, ∴OE ∥CF.∴四边形OCFE 是平行四边形. 3.证明:∵AB ∥DE ,∴∠B =∠DEF. ∵AC ∥DF ,∴∠ACB =∠F.∵BE =CF ,∴BE +CE =CF +CE ,即BC =EF. 在△ABC 和△DEF 中,⎩⎨⎧∠B =∠DEF ,BC =EF ,∠ACB =∠F ,∴△ABC ≌△DEF(ASA ).∴AB =DE. ∵AB ∥DE ,∴四边形ABED 是平行四边形.4.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CD =AB ,AD =CB ,∠DAB =∠BCD. 又∵△ADE 和△BCF 都是等边三角形,∴DE =AD =AE ,CF =BF =BC ,∠DAE =∠BCF =60°. ∴BF =DE ,CF =AE.∵∠DCF =∠BCD -∠BCF ,∠BAE =∠DAB -∠DAE , ∴∠DCF =∠BAE. 在△DCF 和△BAE 中,⎩⎨⎧CD =AB ,∠DCF =∠BAE ,CF =AE ,∴△DCF ≌△BAE(SAS ). ∴DF =BE. 又∵BF =DE ,∴四边形BEDF 是平行四边形. 5.解:ED 与AG 互相平分. 理由:连接EG ,AD. ∵DE ∥AF ,DE =AF , ∴四边形AEDF 是平行四边形. ∴AE ∥DF ,AE =DF. 又∵FG =2DF , ∴DG =DF. ∴AE =DG. 又∵AE ∥DG ,∴四边形AEGD 是平行四边形. ∴ED 与AG 互相平分.6.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D ∥BC ,AD =BC.∵E ,F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 ∴AE =12AD ,FC =12BC.∴AE ∥FC ,AE =FC.∴四边形AECF 是平行四边形. ∴GF ∥EH.同理可证:ED ∥BF 且ED =BF. ∴四边形BFDE 是平行四边形. ∴GE ∥FH.∴四边形EGFH 是平行四边形.7.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OD =OB ,OA =OC ,AB ∥CD. ∴∠DFO =∠BEO ,∠FDO =∠EBO. 在△FDO 和△EBO 中,⎩⎨⎧∠DFO =∠BEO ,∠FDO =∠EBO ,OD =OB ,∴△FDO ≌△EBO(AAS). ∴OF =OE . 又∵OA =OC ,∴四边形AECF 是平行四边形.8.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D ∥BC. ∴∠EAO =∠FCO. ∵O 为AC 的中点, ∴OA =OC.在△OAE 和△OCF 中,⎩⎨⎧∠EAO =∠FCO ,OA =OC ,∠AOE =∠COF ,∴△OAE ≌△OCF(ASA ). ∴OE =OF.同理可证:OG =OH.∴四边形EGFH 是平行四边形.专题2 与正方形有关的四个常考模型1.解:BE =AF 且BE ⊥AF ,理由: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 =AD =CD ,∠BAD =∠D =90°. 又∵DE =CF ,∴AE =DF. ∴△ABE ≌△DAF(SAS ). ∴BE =AF ,∠ABE =∠DAF.∵∠DAF +∠BAF =90°,∴∠ABE +∠BAF =90°. ∴∠AGB =90°,即BE ⊥AF.【探究】解:成立.理由:∵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BAD =∠D =90°,AB =AD. 在Rt △ABE 和Rt △DAF 中,⎩⎨⎧AB =DA ,BE =AF ,∴Rt △ABE ≌Rt △DAF(HL ). ∴∠ABE =∠DAF.∵∠DAF +∠BAF =90°,∴∠ABE +∠BAF =90°.∴∠AGB =90°,即BE ⊥AF. (2)若已知BE ⊥AF ,则BE =AF 成立吗? 解:成立.理由:∵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AB =AD ,∠BAD =∠D =90°. 又∵BE ⊥AF ,∴∠AGB =90°. ∴∠ABE +∠BAF =90°.∵∠DAF +∠BAF =90°,∴∠ABE =∠DAF. ∴△ABE ≌△DAF(ASA ). ∴BE =AF.2.解:(1)证明:在正方形ABCD 中,AO =BO ,∠AOB =∠A 1OC 1=90°,∠OAB =∠OBC =45°. ∴∠AOE +∠EOB =90°,∠BOF +∠EOB =90°. ∴∠AOE =∠BOF. 在△AOE 和△BOF 中,⎩⎨⎧∠OAE =∠OBF ,OA =OB ,∠AOE =∠BOF ,∴△AOE ≌△BOF(ASA ).(2)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等于14a 2.理由如下:∵△AOE ≌△BOF ,∴S 四边形OEBF =S △EOB +S △BOF =S △EOB +S △AOE =S △AOB =14S 正方形ABCD =14a 2.【变式1】 解:OA =OP ,理由:过点O 作OG ⊥AB 于点G ,过点O 作OH ⊥BC 于点H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ABO =∠CBO ,AB =BC. ∴OG =OH.∵∠OGB =∠GBH =∠BHO =90°, ∴四边形OGBH 是正方形. ∴∠GOH =90°.∵∠AOP =∠GOH =90°,∴∠AOG =∠POH. ∴△AGO ≌△PHO(ASA ). ∴OA =OP. 【变式2】 B3.解:(1)证明:过点P 作FG ∥DC 分别交AD ,BC 于点F ,G. 易得∠PFD =∠CGP =90°. ∵BD 为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 ∴∠BDF =∠FPD =45°. ∴PF =FD.又∵FG ∥DC ,FD ∥GC ,∠ADC =90°, ∴四边形FGCD 为矩形. ∴DF =CG. ∴PF =CG. ∵PE ⊥PC ,∴∠FPE +∠GPC =90°. ∵∠FEP +∠FPE =90°, ∴∠FEP =∠GPC. ∴在△PFE 和△CGP 中,⎩⎨⎧∠PFE =∠CGP ,∠FEP =∠GPC ,PF =CG ,∴△PFE ≌△CGP(AAS ). ∴PE =CP.(2)成立.理由:过点P 作FG ∥DC 分别交AD ,BC 于点F ,G. 同理可证△PFE ≌△CGP(AAS ). ∴PE =PC.4.解:(1)证明:∵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BC =CD ,∠B =∠CDF.又∵BE =DF ,∴△CBE ≌△CDF(SAS ).∴CE =CF.(2)GE =BE +GD 成立.理由:由(1)得,△CBE ≌△CDF ,∴∠BCE =∠DCF.∴∠BCE +∠ECD =∠DCF +∠ECD ,即∠BCD =∠ECF =90°.又∵∠GCE =45°,∴∠GCF =∠GCE =45°.∵CE =CF ,∠GCE =∠GCF ,GC =GC ,∴△ECG ≌△FCG(SAS ).∴GE =GF.∴GE =DF +GD =BE +GD.专题3 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1.证明:(1)∵四边形ABCD 是菱形,∴AB =AD ,AD ∥BC.∴∠BPF =∠DAE.∵∠ABC =∠AED ,∴∠BAF =∠ADE.∵∠ABF =∠BPF ,∴∠ABF =∠DAE.∵AB =DA ,∴△ABF ≌△DAE(ASA ).(2)∵△ABF ≌△DAE ,∴AE =BF ,DE =AF.∵AF =AE +EF =BF +EF ,∴DE =BF +EF.2.证明:(1)∵四边形ABCD ,BEFG 均为正方形,∴AB =CB ,∠ABC =∠GBE =90°,BG =BE.∴∠ABG =∠CBE.在△ABG 和△CBE 中,⎩⎨⎧AB =CB ,∠ABG =∠CBE ,BG =BE ,∴△ABG ≌△CBE(SAS ).∴AG =CE.(2)设AG 交BC 于点M ,交CE 于点N.∵△ABG ≌△CBE ,∴∠BAG =∠BCE.∵∠ABC =90°,∴∠BAG +∠AMB =90°.∵∠AMB =∠CMN ,∴∠BCE +∠CMN =90°.∴∠CNM =90°.∴AG ⊥CE.3.解:(1)证明:∵四边形ABCD 是菱形,∴ND ∥AM.∴∠NDE =∠MAE ,∠DNE =∠AME.又∵点E 是AD 边的中点,∴DE =AE.∴△NDE ≌△MAE(AAS ).∴ND =MA.∴四边形AMDN 是平行四边形.(2)当AM 的长为1时,四边形AMDN 是矩形.理由如下:∵AM =1=12AD =AE ,∠DAB =60°, ∴△AEM 是等边三角形.∴∠AME =∠AEM =60°,EM =AE =ED.∴∠EMD =∠EDM =30°.∴∠AMD =∠AME +∠EMD =90°.∴四边形AMDN 是矩形.4.(1)四边形EFGH 的形状是平行四边形,证明你的结论;(2)当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满足互相垂直条件时,四边形EFGH 是矩形;(3)你学过的哪种特殊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矩形?菱形.证明:连接BD.∵E ,H 分别是AB ,AD 中点,∴EH ∥BD ,EH =12BD. 同理FG ∥BD ,FG =12BD , ∴EH ∥FG ,EH =FG.∴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5.解:(1)证明:由题意得△BCE ≌△BFE ,∴∠BEC =∠BEF ,FE =CE.∵FG ∥CE ,∴∠FGE =∠BEC.∴∠FGE =∠BEF.∴FG =FE.∴FG =EC.∴四边形CEFG 是平行四边形.又∵CE =FE ,∴四边形CEFG 是菱形.(2)∵矩形ABCD 中,AB =6,AD =10,BC =BF ,∴∠BAF =90°,AD =BC =BF =10.∴AF =BF 2-AB 2=8.∴DF =2.设EF =x ,则CE =x ,DE =6-x.∵∠FDE =90°,∴22+(6-x)2=x 2.解得x =103.∴CE =103. ∴S 四边形CEFG =CE·DF =103×2=203. 6.解:(1)能说明四边形EHFG 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 綊CD.而AE =12AB ,CF =12CD , ∴AE 綊CF.∴四边形AECF 是平行四边形.∴GF ∥EH.同理可得GE ∥HF.∴四边形EHFG 是平行四边形.(2)当四边形ABCD 是矩形时,四边形EHFG 是菱形.由(1)知,四边形EHFG 是平行四边形.连接EF.当四边形ABCD 是矩形时,四边形EBCF 也是矩形,∴EH =FH ,∴四边形EHFG 是菱形.(3)当四边形ABCD 是矩形且AB =2AD 时,四边形EHFG 是正方形.由(2)知,当四边形ABCD 是矩形时,四边形EHFG 是菱形.又由AB =2AD 可知,四边形EBCF 是正方形.根据正方形的性质知,EC⊥BF,即∠EHF=90°,∴四边形EHFG是正方形.专题4四边形中的动点问题【例】(1)CD边的长度为10cm,t的取值范围为0≤t≤9;解:(2)设经过t s时,PQ∥CD,此时四边形PQCD为平行四边形,则PD=CQ.∵PD=(12-t)cm,CQ=2t cm,∴12-t=2t.∴t=4.∴当t=4时,PQ∥CD.(3)设经过t s时,PQ=CD,分别过点P,D作BC边的垂线PE,DF,垂足分别为E,F.当CF=EQ时,四边形PQCD为梯形(腰相等)或者平行四边形.∵∠B=∠A=∠DFB=90°,∴四边形ABFD是矩形.∴AD=BF.∵AD=12 cm,BC=18 cm,∴CF=BC-BF=6 cm.①当四边形PQCD为梯形(腰相等)时,PD+2(BC-AD)=CQ,∴(12-t)+12=2t.∴t=8.∴当t=8时,PQ=CD;②当四边形PQCD为平行四边形时,由(2)知当t=4 s时,PQ=CD.综上,当t=4或t=8时,PQ=CD.【拓展变式1】解:不存在.理由:要使四边形PQCD是菱形,则四边形PQCD一定是平行四边形.由例知当t=4 s时,四边形PQCD是平行四边形.此时DP=12-t=8≠10,即DP≠DC,所以按已知速度运动,四边形PQCD只能是平行四边形,不可能是菱形.【拓展变式2】解:如图,由题意,得AP =t ,DP =12-t ,CQ =2t ,BQ =18-2t.要使四边形PQBA 是矩形,已有∠B =90°,AD ∥BC ,即AP ∥BQ ,只需满足AP =BQ ,即t =18-2t ,解得t =6.所以当t =6时,四边形PQBA 是矩形.【拓展变式3】 解:不存在.理由:要使四边形PQBA 是正方形,则四边形PQBA 一定是矩形.由变式2知,当t =6时,四边形PQBA 是矩形.此时AP =t =6≠8,即AP ≠AB ,所以按已知速度运动,四边形PQBA 只能是矩形,不可能是正方形.【拓展变式4】 解:△DQC 是等腰三角形时,分三种情况讨论:图1 图2 图3①如图1,当QC =DC 时,即2t =10,∴t =5.②如图2,当DQ =DC 时,过点D 作DH ⊥CQ ,则QH =CH =12CQ =t. 在矩形ABHD 中,BH =AD =12,∴CH =BC -BH =6,∴t =6.③如图3,当QD =QC 时,过点D 作DH ⊥CQ ,DH =8,CH =6,DC =10,CQ =QD =2t ,QH =|2t -6|.在Rt △DQH 中,DH 2+QH 2=DQ 2.∴82+|2t -6|2=(2t)2.解得t =256. 综上,当t =5或6或256时,△DQC 是等腰三角形专题5 特殊平行四边形中的折叠问题【例】 解:∠MBN =30°.证明:连接AN .∵直线EF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点N 在EF 上,∴AN =BN .由折叠可知,BN =AB ,∴△ABN 是等边三角形.∴∠ABN =60°.∴∠MBN =∠ABM =12∠ABN =30°. 【拓展延伸】 解:四边形MBGB′是菱形.证明:∵∠ABM =30°,∠A =∠ABC =90°,∴∠MBG =∠AMB =60°.根据折叠的性质,得BM =MB′,BG =B′G ,∠BMN =∠AMB.∴∠BMN =∠MBG =60°.∴△MBG 是等边三角形.∴BM =BG.∴BM =MB′=BG =B′G.∴四边形MBGB′是菱形.1.C2. 94cm . 3.5.4.证明:(1)由折叠相关性质可知,AE =AB ,CE =CB.∵四边形ABCD 是矩形,∴AE =AB =DC ,CE =CB =AD.在△ADE 和△CED 中,⎩⎨⎧AD =CE ,AE =CD ,DE =ED ,∴△ADE ≌△CED(SSS ).(2)由(1)知,△ADE ≌△CED ,∴∠AED =∠CDE.∴△DEF 是等腰三角形.小专题(十) 特殊平行四边形中的最值问题【例】 解:作点E 关于直线AC 的对称点E′(易知点E′在CD 上),连接E′F ,交AC 于点P.则PE =PE′,CE ′=CE.∴PE +PF =PE′+PF =E′F.∴P 即为所求的使PF +PE 最短的点.∵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BE =1,F 为AB 的中点, ∴BF =2,CE =CB -BE =3.∴CE ′=CE =3.过点F 作FG ⊥CD 于点G ,则∠FGE′=∠FGC =90°.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B =∠BCD =∠FGC =90°.∴四边形FBCG 是矩形.∴CG =BF =2,FG =BC =4.∴E ′G =E′C -CG =1.∴在Rt △E ′FG 中,E ′F =FG 2+E′G 2=42+12=17. ∴PF +PE 的最小值为17.12.AD 的中点.34.解:∵四边形CDEF 是正方形,∴∠OCA =∠ODB =45°,∠COD =90°,OC =OD. ∵AO ⊥OB ,∴∠AOB =90°.∴∠COA +∠AOD =90°,∠AOD +∠DOB =90°. ∴∠COA =∠DOB.在△COA 和△DOB 中,⎩⎨⎧∠OCA =∠ODB ,OC =OD ,∠COA =∠DOB ,∴△COA ≌△DOB(ASA ).∴OA =OB.∵∠AOB =90°,∴△AO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由勾股定理,得AB =OA 2+OB 2=2OA ,要使AB 最小,只要OA 取最小值即可,根据垂线段最短,得OA ⊥CD 时,OA 最小,∵四边形CDEF 是正方形,∴OD =OC.又∵OA ⊥CD ,∴CA =DA.∴OA =12CF =1.∴AB = 2.∴AB的最小值为 2.。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含答案)

16.1 分式同步测试题1、式子①x 2 ②5y x + ③a -21 ④1-πx 中,是分式的有(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①②③④2、分式13-+x a x 中,当a x -=时,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分式的值为零 B.分式无意义 C. 若31-≠a 时,分式的值为零 D. 若31≠a 时,分式的值为零 3. 若分式1-x x 无意义,则x 的值是( ) A. 0 B. 1 C. -1 D.1±4. (2008年山西省太原市)化简的结果是( ) A .B .C .D . 5.使分式x++1111有意义的条件是( ) A.0≠x B.21-≠-≠x x 且 C.1-≠x D. 1-≠x 且0≠x6.当_____时,分式4312-+x x 无意义. 7.当______时,分式68-x x 有意义. 8.当_______时,分式534-+x x 的值为1. 9.当______时,分式51+-x 的值为正. 10.当______时分式142+-x 的值为负. 11.要使分式221y x x -+的值为零,x 和y 的取值范围是什么?12.x 取什么值时,分式)3)(2(5+--x x x (1)无意义?(2)有意义? (3)值为零?222m n m mn-+2m n m -m n m -m n m +m n m n-+13.2005-2007年某地的森林面积(单位:公顷)分别是321,,S S S ,2005年与2007年相比,森林面积增长率提高了多少?(用式子表示)14.学校用一笔钱买奖品,若以1支钢笔和2本日记本为一份奖品,则可买60份奖品;若以1支钢笔和3本日记本为一份奖品,则可买50份奖品,那么这笔钱全部用来买钢笔可以买多少支?15.用水清洗蔬菜上残留的农药.设用x (1≥x )单位量的水清洗一次后,蔬菜上残留的农药量与本次清洗前残留的农药量之比为x+11. 现有a (2≥a )单位量的水,可以一次清洗,也可以把水平均分成两份后清洗两次.试问用哪种方案清洗后蔬菜上残留的农药量比较少?说明理由.16.1 分式第1课时课前自主练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称为整式.2.23表示_______÷______的商,那么(2a+b )÷(m+n )可以表示为________. 3.甲种水果每千克价格a 元,乙种水果每千克价格b 元,取甲种水果m 千克,乙种水果n 千克,混合后,平均每千克价格是_________.课中合作练题型1:分式、有理式概念的理解应用 22是有理式的有_________.题型2:分式有无意义的条件的应用5.(探究题)下列分式,当x 取何值时有意义.(1)2132x x ++; (2)2323x x +-.6.(辨析题)下列各式中,无论x 取何值,分式都有意义的是( )A .121x +B .21x x +C .231x x + D .2221x x + 7.(探究题)当x______时,分式2134x x +-无意义. 题型3:分式值为零的条件的应用8.(探究题)当x_______时,分式2212x x x -+-的值为零. 题型4:分式值为±1的条件的应用9.(探究题)当x______时,分式435x x +-的值为1; 当x_______时,分式435x x +-的值为-1. 课后系统练 基础能力题10.分式24x x -,当x_______时,分式有意义;当x_______时,分式的值为零. 11.有理式①2x ,②5x y +,③12a -,④1x π-中,是分式的有(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②③④12.分式31x a x +-中,当x=-a 时,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分式的值为零; B .分式无意义C .若a ≠-13时,分式的值为零; D .若a ≠13时,分式的值为零 13.当x_______时,分式15x -+的值为正;当x______时,分式241x -+的值为负. 14.下列各式中,可能取值为零的是( )A .2211m m +-B .211m m -+C .211m m +- D .211m m ++ 15.使分式||1x x -无意义,x 的取值是( ) A .0 B .1 C .-1 D .±116.(学科综合题)已知y=123x x--,x 取哪些值时:(1)y 的值是正数;(2)y 的值是负数;(•3)y 的值是零;(4)分式无意义.17.(跨学科综合题)若把x 克食盐溶入b 克水中,从其中取出m 克食盐溶液,其中含纯盐________.18.(数学与生活)李丽从家到学校的路程为s ,无风时她以平均a 米/•秒的速度骑车,便能按时到达,当风速为b 米/秒时,她若顶风按时到校,请用代数式表示她必须提前_______出发.19.(数学与生产)永信瓶盖厂加工一批瓶盖,甲组与乙组合作需要a 天完成,若甲组单独完成需要b 天,乙组单独完成需_______天.20.(探究题)若分式22x x +-1的值是正数、负数、0时,求x 的取值范围.21.(妙法巧解题)已知1x -1y =3,求5352x xy y x xy y +---的值.22.(2005.杭州市)当m=________时,分式2(1)(3)32m m m m ---+的值为零.16.1分式第2课时课前自主练1.分数的基本性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把下列分数化为最简分数:(1)812=________;(2)12545=_______;(3)2613=________. 3.把下列各组分数化为同分母分数:(1)12,23,14; (2)15,49,715.4.分式的基本性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中合作练题型1:分式基本性质的理解应用5.(辨析题)不改变分式的值,使分式115101139x y x y-+的各项系数化为整数,分子、分母应乘以(• ) A .10 B .9 C .45 D .906.(探究题)下列等式:①()a b c --=-a b c -;②x y x -+-=x y x -;③a b c -+=-abc +; ④m nm --=-m nm -中,成立的是(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7.(探究题)不改变分式2323523x xx x -+-+-的值,使分子、分母最高次项的系数为正数,正确的是(• )A .2332523x x x x +++-B .2332523x x x x -++-C .2332523x x x x +--+D .2332523x x x x ---+题型2:分式的约分8.(辨析题)分式434y x a +,2411x x --,22x xy y x y -++,2222a abab b +-中是最简分式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9.(技能题)约分:(1)22699x x x ++-; (2)2232m m m m -+-.题型3:分式的通分10.(技能题)通分:(1)26xab ,29ya bc ; (2)2121a a a -++,261a -.课后系统练基础能力题11.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a a b--可变形为( ) A .a a b -- B .a a b + C .-a a b - D .a a b + 12.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 .x y x y -+--=x y x y -+;B .x y x y -+-=x y x y ---;C .x y x y -+--=x y x y +-;D .x y x y -+-=x y x y-+ 13.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 .a m a b m b +=+B .a b a b++=0 C .1111ab b ac c --=-- D .221x y x y x y -=-+ 14.(2005·天津市)若a=23,则2223712a a a a ---+的值等于_______. 15.(2005·广州市)计算222a ab a b +-=_________. 16.公式22(1)x x --,323(1)x x --,51x -的最简公分母为( ) A .(x-1)2 B .(x-1)3 C .(x-1) D .(x-1)2(1-x )317.21?11x x x -=+-,则?处应填上_________,其中条件是__________. 拓展创新题 18.(学科综合题)已知a 2-4a+9b 2+6b+5=0,求1a -1b 的值.19.(巧解题)已知x 2+3x+1=0,求x 2+21x的值.20.(妙法求解题)已知x+1x=3,求2421x x x ++的值.16.1分式同步测试题A一、选择题(每题分,共分)1、把分式y x x +中的、都扩大3倍,那么分式的值( ) A 、扩大3倍 B 、不变 C 、缩小3倍 D 、缩小9倍2、把分式xy y x +中的、都扩大2倍,那么分式的值 ( )A 、扩大2倍B 、扩大4倍C 、缩小2倍D 不变3、下列等式中成立的是 ( )A 、B 、C 、D 、4、(2008年株洲市)若使分式2x x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 .2x ≠ B .2x ≠- C .2x >- D .2x <5、已知,则 ( )A 、B 、C 、D 、A 、①③④B 、①②⑤C 、③⑤D 、①④二、填空题(每题分,共分) 1、分式392--x x 当x __________时分式的值为零. 2、当x __________时分式x x 2121-+有意义.当________________x 时,分式8x 32x +-无意义. 3、①())0(,10 53≠=a axy xy a ②()1422=-+a a . 4、约分:①=ba ab 2205__________,②=+--96922x x x __________. 5、已知P=999999,Q=911909,那么P 、Q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

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练习题与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练习题与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练习题与答案(人教版)一、选择题1.由线段a 、b 、c 组成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A.=7,b =24,c =25;B.a =13,b =14,c =15;C.a =54,b =1,c =34; D.a =41,b =4,c =5;2.根据图形(图1,图2)的面积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能说明勾股定理,图2能说明完全平方公式B.图1能说明平方差公式,图2能说明勾股定理C.图1能说明完全平方公式,图2能说明平方差公式D.图1能说明完全平方公式,图2能说明勾股定理3.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10,底长为12,则其底边上的高为( )A.13B.8C.12D.104.在Rt △ABC 中,∠C =90°.如果BC =3,AC =5,那么AB =( )A.34B.4C.4或34D.以上都不对5.如图所示:数轴上点A 所表示的数为a ,则a 的值是( )A. 5 +1B.5﹣1C.﹣ 5 +1D.﹣5﹣16.如图,在4×4的方格中,△ABC 的形状是(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7.△ABC 中,∠A ,∠B ,∠C 的对边分别记为a ,b ,c ,由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BC 为直角三角形的是( )A.∠A:∠B:∠C=l:2:3B.三边长为a,b,c的值为1,2, 3C.三边长为a,b,c的值为11,2,4D.a2=(c+b)(c﹣b)8.《九章算术》第九章有如下题目,原文:今有垣高一丈,倚木于垣,上与垣齐.引木却行一尺,其木至地.问木长几何?译文是:今有墙高1丈,倚木杆于墙.使木杆之上端与墙平齐.牵引木杆下端退行1尺,则木杆(从墙上)滑落至地上.间木杆长是多少?(1丈=10尺,1尺=10寸)( )A.5尺5寸B.1丈1尺C.5丈5寸D.5丈5尺9.如图,小明在广场上先向东走10米,又向南走40米,再向西走20米,又向南走40米,再向东走70米.则小明到达的终止点与原出发点的距离是( )A.90米B.100米C.120米D.150米10.如图一只蚂蚁从长宽都是3cm,高是8cm的长方体纸箱的A点沿纸箱爬到B点,那么它所行的最短路线的长是( )A.13cmB.10cmC.14cmD.无法确定11.如图,已知∠AOB=60°,点P是∠AOB的角平分线上的一个定点,点M、N分别在射线OA、OB上,且∠MPN与∠AOB互补.设OP=a,则四边形PMON的面积为( )A.34a2 B.14a2 C.38a2 D.18a212.如果将长为6 cm,宽为5 cm的长方形纸片折叠一次,那么这条折痕的长不可能是( )A.8 cmB.5 2 cmC.5.5 cmD.1 cm二、填空题13.若三角形三边之比为3:4:5,周长为24,则三角形面积.14.如图,等边△OAB的边长为2,则点B的坐标为.15.如图,在Rt△ABC中,∠C=90°,AD平分∠BAC交BC于点D,过点D作DE⊥AB于点E,若CD=2,BD =4,则AE的长是_____.16.如图,运载火箭从地面L处垂直向上发射,当火箭到达点A处时,从位于地面R处的雷达测得AR的距离是40 km,此时测得∠ARL=30°,n(s)后,火箭到达点B处,此时测得∠BRL=45°,则火箭在这n(s)中上升的高度是 km.17.如图,已知长方体的三条棱AB、BC、BD分别为4,5,2,蚂蚁从A点出发沿长方体的表面爬行到M的最短路程的平方是.18.如图,已知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是2,以BC边上的高AB1为边作等边三角形,得到第二个等边三角形AB1C1;再以等边三角形AB1C1的B1C1边上的高AB2为边作等边三角形,得到第三个等边三角形AB2C2;再以等边三角形AB2C2的B2C2边上的高AB3为边作等边三角形,得到第四个等边三角形AB3C3……记△B1CB2的面积为S1,△B2C1B3的面积为S2,△B3C2B4的面积为S3……则S n= .三、解答题19.观察下列勾股数:3,4,5;5,12,13;7,24,25;9,40,41;…,a,b,c根据你发现的规律,请写出(1)当a=19时,求b、c的值;(2)当a=2n+1时,求b、c的值;(3)用(2)的结论判断15,111,112是否为一组勾股数,并说明理由.20.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中,AB⊥BC,AB=1,BC=2,CD=2,AD=3,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21.如图,在△ABC中,∠ABC=90°,∠A=30°,D是边AB上一点,∠BDC=45°,AD=4,求BC的长.(结果保留根号)22.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13,D是AB上一点,且CD=12,BD=8.(1)求△ADC的面积.(2)求BC的长.23.小王剪了两张直角三角形纸片,进行了如下的操作:操作一:如图1,将Rt△ABC沿某条直线折叠,使斜边的两个端点A与B重合,折痕为DE.(1)如果AC=6cm,BC=8cm,可求得△ACD的周长为;(2)如果∠CAD:∠BAD=4:7,可求得∠B的度数为;操作二:如图2,小王拿出另一张Rt△ABC纸片,将直角边AC沿直线AD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上,且与AE重合,若AC=9cm,BC=12cm,请求出CD的长.24.已知△AOB和△MON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OB=∠MON=90°.(1)如图1,连接AM,BN,求证:△AOM和△BON全等:(2)如图2,将△MON绕点O顺时针旋转,当点N恰好在AB边上时,求证:BN2+AN2=2ON2.25.如图,C为线段BD上的一个动点,分别过点B,D在BD两侧作AB⊥BD,ED⊥BD,连结AC,EC.已知AB =5,DE=9,BD=8,设CD=x.(1)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AC+CE的长.(2)请问:点C满足什么条件时,AC+CE的值最小?(3)根据(2)中的结论,请构图求出代数式x2+4+(12-x)2+9的最小值.参考答案1.B.2.B3.B.4.A.5.B6.B.7.C.8.C9.B.10.B.11.A.12.A13.答案为:24.14.答案为:(1,3).15.答案为:2 3.16.答案为:(203﹣20).17.答案为:61.18.答案为:38(34)n-1.19.解:(1)观察得给出的勾股数中,斜边与较大直角边的差是1,即c﹣b=1 ∵a=19,a2+b2=c2∴192+b2=(b+1)2∴b=180∴c=181;(2)通过观察知c﹣b=1∵(2n+1)2+b2=c2∴c2﹣b2=(2n+1)2(b+c)(c﹣b)=(2n+1)2∴b+c=(2n+1)2又c=b+1∴2b+1=(2n+1)2∴b=2n2+2n,c=2n2+2n+1;20.解:连接AC.∵∠ABC =90°,AB =1,BC =2∴AC = 5在△ACD 中,AC 2+CD 2=5+4=9=AD2∴△ACD 是直角三角形∴S 四边形ABCD =12AB •BC +12AC •CD =12×1×2+12×5×2=1+ 5.故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1+ 5.21.解:∵∠BDC =45°,∠ABC =90°∴△BD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D =BC∵∠A =30°∴BC =12AC 在Rt △ABC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C 2=AB 2+BC2 即(2BC)2=(4+BD)2+BC 2 解得BC =BD =2+23.22.解:(1)∵AB =13,BD =8∴AD =AB ﹣BD =5∴AC =13,CD =12∴AD 2+CD 2=AC 2∴∠ADC =90°,即△ADC 是直角三角形∴△ADC 的面积=12×AD ×CD =12×5×12=30;(2)在Rt △BDC 中,∠BDC =180°﹣90°=90°由勾股定理得:BC =413,即BC 的长是413.23.解:操作一:(1)14 (2)35º操作二:∵AC =9cm ,BC =12cm∴AB =15(cm)根据折叠性质可得AC =AE =9cm∴BE =AB ﹣AE =6cm设CD=x,则BD=12﹣x,DE=x在Rt△BDE中,由题意可得方程x2+62=(12﹣x)2解得x=4.5∴CD=4.5cm.24. (1)证明:∵∠AOB=∠MON=90°∴∠AOB+∠AON=∠MON+∠AON即∠AOM=∠BON∵△AOB和△MON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A=OB,OM=ON∴△AOM≌△BON(SAS)∴AM=BN;(2)证明:连接AM∵∠AOB=∠MON=90°∴∠AOB-∠AON=∠MON-∠AON即∠AOM=∠BON∵△AOB和△MON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A=OB,OM=ON∴△AOM≌△BON(SAS)∴∠MAO=∠NBO=45°,AM=BN∴∠MAN=90°∴AM2+AN2=MN2∵△MO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MN2=2ON2∴BN2+AN2=2ON2.25.解:(1)AC+CE=(8-x)2+25+x2+81.(2)当A,C,E三点共线时,AC+CE的值最小.(3)如图,作BD=12,过点B作AB⊥BD,过点D作ED⊥BD(点A与点E在BD的异侧),使AB=2,ED=3,连结AE交BD于点C设BC=x,则AE的长即为x2+4+(12-x)2+9的最小值.过点E作EF⊥AB,交AB的延长线于点F.在Rt△AEF中,易得AF=2+3=5,EF=12∴AE=13即x2+4+(12-x)2+9的最小值为13.。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题18.1.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4)——三角形的中位线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题18.1.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4)——三角形的中位线

18.1.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4)一一三角形的中位线课堂学习检测一、填空题:1.(1)三角形的中位线的定义:连结三角形两边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2)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是三角形的中位线三边,并且等于2.如图,△43。

的周长为64,E、F、G分别为WA AC.■的中点,』'、6'、C分别为研EG、GF的中点,△/'B'C的周长为.如果及7、4EFG、△』'B'C分别为第1个、第2个、第3个三角形,按照上述方法继续作三角形,那么第〃个三角形的周长是•3.中,D、E分别为45、"。

的中点,若座=4,AD=3,AE=2,则■的周长为—二、解答题4.已知:如图,四边形/列中,E、F、G、日分别是/以Ba CD、以的中点.求证:四边形麽诳是平行四边形.5.已知:网的中线初、堡交于点。

F、G分别是缪、%的中点.求证:四边形力碰是平行四边形.综合、运用、诊断6.已知:如图,E为6BCD中庞'边的延长线上的一点,代CE=DC,连结如'分别交应;刃于点尺G,连结4C交初于。

连结必求证:AB=20F.7.已知:如图,在曲时中,£是⑦的中点,尸是/的中点,FC与BE交于G.求证:GF=GC.E CAD.8.已知:如图,在四边形曲%中,AD=BC, E 、尸分别是力C 、/边的中点,死'的延长线分别与如、BC的延长线交于〃、G 点.求证:/AHF=/BGF.拓展、探究、思考9.已知:如图,网中,力是此'边的中点,北'平分ZBAC, BELAE 于E 点,若AB=5, AC=7,求应Z 10.如图在中,D 、E 分别为』弥上的点,巨BD=CE, < "分别是庞、,的中点.过刎的直线交AB 于P,交如于。

线段#、40相等吗?为什么?A参考答案1.(1)中点的线段;(2)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的一半.2.16,64X(-)71-1.3.18.24.提示:可连结刃(或AC).5.略.6.连结庞CE』ABnUABECnBF=FC.DABCD=>AO=OC,:.AB=20F.7.提示:取座的中点R证明四边形庭烈'是平行四边形.8.提示:连结』G取』C的中点M再分别连结依MF,可得£¥=成9.ED=\,提示:延长冏?,交/C于尸点.10.提示:AP^AQ,取网的中点&连接洌NH.证明zMW是等腰三角形,进而证明/AP4ZAQP.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中综合检测卷考试用时: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若式子后3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A.xN3B.xW3C.x>3D.x<32.下列各组数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4,5,6B.l,1,a/2C.6,8,11D.5,12,233.下列各式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A.炯B.V7C.a/20D,V034.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yfs-=B.=2?C.-'Jl=^2D.』(2一赃V=2-sf55.方程I 4x-8 I +Jx-y-m=O,当y>0时,m 的取值范围是()A.O<m<lB.mN2C.mW2D.m<26.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为6,8, x,则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时,x 的值是()A.8 B.10 C.2a /7 D.10 或 2妗7. 将直角三角形的各边都缩小或扩大同样的倍数后,得到的三角形( )A.可能是锐角三角形B.不可能是直角三角形C.仍然是直角三角形D.可能是钝角三角形8. 能判定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的题设是( )A.AB〃CD, AD=BCB.AB=CD, AD=BCC.ZA=ZB, ZC=ZDD.AB=AD, CB=CD 9.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当AB=BC 时,它是菱形C.当ZABC=90°时,它是矩形 B.当ACLBD 时,它是菱形D.当AC=BD 时,它是正方形第9题图 第10题图第13题图 第15题图10.如图,E 、F 分别是正方形ABCD 的边CD 、AD 上的点,且CE=DF, AE 、BF 相交于点O, 下列结论:(1)AE=BF ; (2) AE±BF ; (3) AO=OE ; (4)S aaob =S 四边形 deof 中正确的有( )A.4个B.3个C.2个D.1个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已知最简二次根式』4a+3b与'刈2a-b+6可以合并,则ab=.12.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为a、b,且满足V«2-6a+9+I b-4I=0,则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2513.如图所示,分别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直径作半圆,其中两个半圆的面积S1=—n,8S2=2n,则S3=.14.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C±BD,且OB=OD,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使四边形ABCD成为菱形(只需添加一个即可).15.如图,^ABC在正方形网格中,若小方格边长为1,则^ABC的形状是16.已知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ZBAD=120°,AC=4,则该菱形的面积是•17.AABC中,若AB=15,AC=13,高AD=12,则AABC的周长是.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四边形OABC是矩形,点A,C的坐标分别为A(10,0),C(0,4),点D是OA的中点,点P为线段BC上的点.小明同学写出了一个以OD为腰的等腰三角形ODP的顶点P的坐标(3,4),请你写出其余所有符合这个条件的P 点坐标■三、解答题(共66分)19.(8分)计算下列各题:(1)(a/48-4J-)-(3J--2^5);(2)(2—迅严比•(2+V3)2016-2X|-^|-(-V3)°.220.(8分)如图是一块地,已知AD=4m,CD=3m,AB=13m,BC=12m,且CD±AD,求这块地的面积.21.(8分)已知9+血与9—应的小数部分分别为a,b,试求ab~3a+4b~7的值.22.(10分)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ZABC=90°,D为AC边上中点,过D点作DEXDF,交AB于E,交BC于F,若AE=4,FC=3,求EF的长.23.(10分)如图,^ABC是直角三角形,且ZABC=90°,四边形BCDE是平行四边形, E为AC的中点,BD平分ZABC,点F在AB上,且BF=BC.求证:(1)DF=AE;(2)DF±AC.24.(10分)如图,四边形ABCD是一个菱形绿地,其周长为402m,ZABC=120°,在其内部有一个四边形花坛EFGH,其四个顶点恰好在菱形ABCD各边的中点,现在准备在花坛中种植茉莉花,其单价为10元/r^,请问需投资金多少元?(结果保留整数)25.(12分)(1)如图①,已知△ABC,以AB、AC为边向^ABC外作等边AABD和等边△ACE,连接BE,CD,请你完成图形,并证明:BE=CD;(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如图②,已知△ABC,以AB、AC为边向外作正方形ABFD和正方形ACGE,连接BE,CD,BE 和CD有什么数量关系?简单说明理由;(3)运用(1)、(2)解答中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完成下题:如图③,要测量池塘两岸相对的两点B,E的距离,已经测得ZABC=45°CAE=90°,AB=BC=100米,AC=AE,求BE的长.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综合检测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二次根式而i 、屈、应、Jx + 2、j40f 、J/ +》2中,最简二次根式有()A.1个B.2个C.3个D.4个2.若式子目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为()A.xN4B.x 尹 3C.x34 或 x 乂3D.x34 且 x 尹3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a /4 X ^/6=4a /6B 疝+痴=应C.何:屁22 D.J(-15)2=-154.在 RtAABC 中,ZACB=90° , AC=9, BC=12,则点 C 到 AB 的距离是( )A 36「12A,—— B.—5 25厂 9、30C. — D.----4 45.平行四边形ABCD 中,ZB=4ZA,则ZC=()A.18° B.36° C.72° D.144°6.如图,菱形ABCD 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O,菱形的周长是20 cm, AC : BD=4 : 3,则菱形的面积是()A.12 cm 2 B.24 cm 2 C.48 cm 2 D.96 cm 2第6题图第8题图第10题图X =-17.若方程组(2工+*=3的解是.贝I直线y=—2x+b与y=x—a\x-y=a的交点坐标是()A.(-l,3)B.(l,-3)C.(3,-1)D.(3,1)8.甲、乙两人在一次百米赛跑中,路程s(m)与赛跑时间t(s)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人的速度相同B.甲先到达终点C.乙用的时间短D.乙比甲跑的路程多9.在我市举行的中学生春季田径运动会上,参加男子跳高的15名运动员的成绩如下表所示:成绩(m) 1.50 1.60 1.65 1.70 1.75 1.80人数124332这些运动员跳高成绩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A.1.70, 1.65B.1.70, 1.70C.1.65, 1.70D.3,410.如图,在^ABC中,AB=3,AC=4,BC=5,P为边BC上一动点,PE±AB于E,PF±AC 于F,M为EF中点,则AM的最小值为()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当x=时,二次根式x+1有最小值,最小值为12.已知a,b,c是^ABC的三边长,且满足关系式yjc2-a2-b2+\a-b\=O,则Z^ABC的形状为13.平行四边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B=13,AC=10,DB=24,则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14.如图,一次函数"灯x+bi y2=k2x+b2的图象相交于A(3,2),则不等式(k2—/ci)x+b2 -bi>0的解集为第14题图第16题图第18题图15.在数据一1,0,3,5,8中插入一个数据X,使得该组数据的中位数为3,则x的值为16.如图,3XBCD中,E、F分别在CD和BC的延长线上,ZECF=60°,AE〃BD,EF1BC, EF=2,则AB的长是.17.(山东临沂中考)某中学随机抽查了50名学生,了解他们一周的课外阅读时间,结果如下表所示:时间(小时)4567人数1020155则这50名学生一周的平均课外阅读时间是小时.18.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AEF的顶点E、F分别在BC和CD 上,下列结论:①CE=CF,②ZAEB=75°,③BE+DF=EF,④S正方形ABCD=2+0,其中正确的序号是.(把你认为正确的都填上)三、解答题(共66分)19.(8分)计算下列各题:(1)12V2-31-+a/18(2)先化简,再求值:"+。

八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折叠问题》练习题与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折叠问题》练习题与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折叠问题》练习题与答案(人教版)一、选择题1.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沿BD折叠,得到△BC′D,C′D与AB交于点E.若∠1=35°,则∠2的度数为( )A.20°B.30°C.35°D.55°2.如图是一张矩形纸片ABCD,AD=10cm,若将纸片沿DE折叠,使DC落在DA上,点C的对应点为点F,若BE=6cm,则CD=( )A.4cmB.6cmC.8cmD.10cm3.如图,将▱ABCD沿过点A的直线l折叠,使点D落到AB边上的点D′处,折痕l交CD边于点E,连接BE.若BE平分∠ABC,且AB=5,BE=4,则AE=( )A.2B.3C.4D.54.在△ABC中,AB=10,AC=12,BC=9,AD是BC边上的高,将△ABC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使点A与点D重合,折痕为EF,则△DEF的周长为( )A.9.5B.10.5C.11D.15.55.如图,将三角形纸片ABC沿直线DE折叠后,使得点B与点A重合,折痕分别交BC,AB于点D,E.如果AC=5cm,△ADC的周长为17cm,那么BC的长为( )A.7cmB.10cmC.12cmD.22cm6.如果将长为6 cm,宽为5 cm的长方形纸片折叠一次,那么这条折痕的长不可能是( )A.8 cmB.5 2 cmC.5.5 cmD.1 cm二、填空题7.如图,在▱ABCD中,E为边CD上一点,将△ADE沿AE折叠至△AD′E处,AD′与CE交于点F.若∠B=52°,∠DAE=20°,则∠FED′的大小为.8.如图,将菱形ABCD折叠,使点A恰好落在菱形的对角线交点O处,折痕为EF.若菱形的边长为2 cm,∠BAD=120°,则EF的长为 .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矩形AOCD沿直线AE折叠(点E在边DC上),折叠后端点D恰好落在边OC 上的点F处.若点D的坐标为(10,8),则点E的坐标为10.把一张矩形ABCD纸片按如图方式折叠,使点A与点E重合,点C与点F重合(E、F两点均在BD上),折痕分别为BH、DG.若AB=6cm,BC=8cm,则线段FG的长为11.如图,有一块矩形纸片ABCD,AB=8,AD=6,将纸片折叠,使得AD边落在AB边上,折痕为AE,再将△AED沿DE向右翻折,AE与BC的交点为F,则△CEF面积为________.12.把图一的矩形纸片ABCD折叠,B、C两点恰好重合落在AD边上的点P处(如图二).已知∠MPN=90°,PM=3,PN=4,那么矩形纸片ABCD的面积为______.三、解答题13.如图,折叠长方形ABCD的一边AD,使点D落在BC边的点F处,已AB=32cm,BC=40cm,求CE的长.14.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BC=8.将矩形ABCD沿CE折叠后,使点D恰好落在对角线AC上的点F 处.(1)求EF的长;(2)求四边形ABCE的面积.15.如图①,将矩形ABCD沿DE折叠使点A落在A′处,然后将矩形展平,如图②沿EF折叠使点A落在折痕DE上的点G处,再将矩形ABCD沿CE折叠,此时顶点B恰好落在DE上的点H处.(1)求证:EG=CH;(2)已知AF=2,求AD和AB的长.16.如图,将长方形OABC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0,4),点C的坐标为(m,0)(m>0),点D(m,1)在BC上,将长方形OABC沿AD折叠压平,使点B落在坐标平面内,设点B的对应点为点E.(1)当m=3时,点B的坐标为_________,点E的坐标为_________;(2)随着m的变化,试探索:点E能否恰好落在x轴上?若能,请求出m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17.如图,在△ABC中,∠BAC=45°,AD⊥BC于D,将△ACD沿AC折叠为△ACF,将△ABD沿AB折叠为△ABG,延长FC和GB相交于点H.(1)求证:四边形AFHG为正方形;(2)若BD=6,CD=4,求AB的长.18.如图,矩形ABCD中,点E在边CD上,将△BCE沿BE折叠,点C落在AD边上的点F处,过点F作FG∥CD交BE于点G,连接CG.(1)求证:四边形CEFG是菱形;(2)若AB=6,AD=10,求四边形CEFG的面积.19.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为BC、CD的中点,AE与BF相交于点G.(1)如图1,求证:AE⊥BF;(2)如图2,将△BCF沿BF折叠,得到△BPF,延长FP交BA的延长线于点Q,若AB=4求QF的值.20.如图1,在△OAB中,∠OAB=90º,∠AOB=30º,OB=8.以OB为一边,在△OAB外作等边三角形OBC,D是OB的中点,连接AD并延长交OC于E.(1)求点B的坐标;(2)求证:四边形ABCE是平行四边形;(3)如图2,将图1中的四边形ABCO折叠,使点C与点A重合,折痕为FG,求OG的长.21.如图1,在矩形纸片ABCD中,AB=12 cm,AD=20 cm,折叠纸片使B点落在边AD上的E处,折痕为PQ,过点E作EF∥AB交PQ于F,连接BF.(1)求证:四边形BFEP为菱形;(2)当点E在AD边上移动时,折痕的端点P,Q也随之移动;①当点Q与点C重合时(如图2),求菱形BFEP的边长;②若限定P,Q分别在边BA,BC上移动,求出点E在边AD上移动的最大距离.图1 图2参考答案1.A.2.A3.B.4.D.5.C.6.A7.答案为:36°.8.答案为:3(cm).10.答案为:3cm.11.答案为:2.12.答案为:28.8.13.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40cm,DC=AB=32cm;∠B=90°由题意得:AF=AD=40cm;DE=EF(设为x),EC=40﹣x;由勾股定理得:BF2=402﹣322=576∴BF=24,CF=40﹣24=16;由勾股定理得:x2=162+(40﹣x)2,解得:x=23.2∴EC=32﹣23.2=8.8.14.解:(1)设EF=x依题意知:△CDE≌△CFE∴DE=EF=x,CF=CD=6.∵在Rt△ACD中,AC=10∴AF=AC﹣CF=4,AE=AD﹣DE=8﹣x.在Rt△AEF中,有AE2=AF2+EF2即(8﹣x)2=42+x2解得x=3,即:EF=3.(2)由(1)知:AE=8﹣3=5∴S梯形ABCE=(5+8)×6÷2=39.15.解:(1)证明:由折叠知△AEF≌△GEF,△BCE≌△HCE∵AE=A′E=BC,∠AEF=∠BCE∴△AEF≌△BCE∴△GEF≌△HCE∴EG=CH;(2)∵AF=FG=2,∠FDG=45°∴FD=2,AD=2+2;∵AF=FG=HE=EB=2,AE=AD=2+ 2∴AB=AE+EB=2+2+2=2+2 2.16.解:(1)(3,4);(0,1)(2)点E能恰好落在x轴上.理由如下:∵四边形OABC为长方形∴BC=OA=4,∠AOC=∠DCE=90°由折叠的性质可得DE=BD=BC﹣CD=4﹣1=3,AE=AB=OC=m.如图,假设点E恰好落在x轴上.在Rt△CDE中,由勾股定理可得EC=22,则有OE=OC﹣CE=m﹣2 2.在Rt△AOE中,OA2+OE2=AE2,即42+(m﹣22)2=m2,解得m=3 2.17.证明:(1)∵AD⊥BC∴∠ADB=∠ADC=90°;由折叠可知,AG=AF=AD,∠AGH=∠AFH=90°∠BAG=∠BAD,∠CAF=∠CAD∴∠BAG+∠CAF=∠BAD+∠CAD=∠BAC=45°;∴∠GAF=∠BAG+∠CAF+∠BAC=90°;∴四边形AFHG是正方形解:(2)∵四边形AFHG是正方形∴∠BHC=90°又GH=HF=AD,GB=BD=6,CF=CD=4;设AD的长为x则BH=GH﹣GB=x﹣6,CH=HF﹣CF=x﹣4.在Rt△BCH中,BH2+CH2=BC2∴(x﹣6)2+(x﹣4)2=102,解得x1=12,x2=﹣2(不合题意,舍去) ∴AD=12∴AB=6 5.18.证明:(1)由题意可得,△BCE≌△BFE∴∠BEC=∠BEF,FE=CE∵FG∥CE∴∠FGE=∠CEB∴∠FGE=∠FEG∴FG=FE∴FG=EC∴四边形CEFG是平行四边形又∵CE=FE∴四边形CEFG是菱形;(2)∵矩形ABCD中,AB=6,AD=10,BC=BF∴∠BAF=90°,AD=BC=BF=10∴AF=8∴DF=2设EF=x,则CE=x,DE=6﹣x∵∠FDE=90°∴22+(6﹣x)2=x 2,解得,x =103 ∴CE =103∴四边形CEFG 的面积是:CE •DF =103×2=203. 19.证明:(1)∵E ,F 分别是正方形ABCD 边BC ,CD 的中点 ∴CF =BE在△ABE 和△BCF 中∴Rt △ABE ≌Rt △BCF(SAS)∴∠BAE =∠CBF又∵∠BAE +∠BEA =90°∴∠CBF +∠BEA =90°∴∠BGE =90°∴AE ⊥BF ;(2)解:∵将△BCF 沿BF 折叠,得到△BPF∴FP =FC ,∠PFB =∠BFC ,∠FPB =90°∵CD ∥AB∴∠CFB =∠ABF∴∠ABF =∠PFB∴QF =QB设QF =x ,PB =BC =AB =4,CF =PF =2∴QB =x ,PQ =x ﹣2在Rt △BPQ 中∴x 2=(x ﹣2)2+42解得:x =5,即QF =5.20.解:(1)∵在△OAB 中,∠OAB =90º,∠AOB =30º,OB =8 ∴OA =43,AB =4.∴点B 的坐标为(43,4).(2)∵∠OAB =90º∴AB ⊥x 轴∴AB ∥EC.又∵△OBC 是等边三角形∴OC =OB =8.又∵D 是OB 的中点,即AD 是Rt △OAB 斜边上的中线∴AD =OD∴∠OAD =∠AOD =30º∴OE =4.∴EC =OC -OE =4.∴AB =EC.∴四边形ABCE 是平行四边形.(3)设OG =x ,则由折叠对称的性质,得GA =GC =8-x. 在Rt △OAG 中,由勾股定理,得GA 2=OA 2+OG2 即,解得,x =1. ∴OG 的长为1.21. (1)证明:∵折叠纸片使B 点落在边AD 上的E 处,折痕为PQ ∴点B 与点E 关于PQ 对称∴PB =PE ,BF =EF ,∠BPF =∠EPF.又∵EF ∥AB∴∠BPF =∠EFP ,∴∠EPF =∠EFP∴EP =EF ,∴BP =BF =EF =EP ∴四边形BFEP 为菱形.(2)解:①∵四边形ABCD 是矩形∴BC =AD =20,CD =AB =12,∠A =∠D =90°.∵点B 与点E 关于PQ 对称∴CE =BC =20.在Rt △CDE 中,DE =CE 2-CD 2=16∴AE =AD -DE =20-16=4.在Rt △APE 中,AE =4,AP =12-PB =12-PE∴EP 2=42+(12-EP)2.解得EP =203∴菱形BFEP 的边长为203cm. ②当点Q 与点C 重合时,点E 离点A 最近,由①知,此时AE =4. 当点P 与点A 重合时,如图点E离点A最远,此时四边形ABQE为正方形,AE=AB=12 ∴点E在边AD上移动的最大距离为8 cm.。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计算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计算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计算题数学是一门需要不断练习和计算的学科,通过计算题的练习,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

下面是一些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计算题,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思考和解答。

1. 计算下列各式的值:(1) 3 × 5 + 2 × 4(2) 7 × 8 - 4 × 3(3) 12 ÷ 4 + 5 × 2(4) 18 ÷ 3 - 2 × 42. 计算下列各式的值,并写出计算过程:(1) 3 × (4 + 5) - 2 × 3(2) 6 × (8 - 3) + 4 ÷ 2(3) 12 ÷ (4 + 2) + 5 × 3(4) 18 ÷ (3 - 2) - 2 × 43. 计算下列各式的值,并写出计算过程:(1) 3 × (4 + 5) - 2 × (3 + 1)(2) 6 × (8 - 3) + 4 ÷ (2 + 1)(3) 12 ÷ (4 + 2) + 5 × (3 - 1)(4) 18 ÷ (3 - 2) - 2 × (4 + 1)4. 计算下列各式的值,并写出计算过程:(1) 3 × (4 + 5) - 2 × (3 + 1) ÷ 2(2) 6 × (8 - 3) + 4 ÷ (2 + 1) × 2(3) 12 ÷ (4 + 2) + 5 × (3 - 1) ÷ 2(4) 18 ÷ (3 - 2) - 2 × (4 + 1) ÷ 2通过以上的计算题,我们可以锻炼自己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

在计算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运算符的优先级,先计算括号内的式子,再进行乘除法,最后进行加减法。

八年级数学下册《函数的图像》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函数的图像》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函数的图像》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班级姓名考号1.小明的父母出去散步,从家走了20分钟到一个离家900米的报亭,母亲随即按原来的速度返回,父亲在报亭看报10分钟,然后用15分钟返回家,下面给出的图象中表示父亲离家距离与离家时间的函数关系是()A.B.C.D.2.下列各曲线中不能..表示y是x的函数的是()A.B.C.D.3.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近来,每天登录“学习强国”APP,学精神增能量、看文化长见识已经成为一种学习新风尚.下面是爸爸上周“学习强国”周积分与学习天数的有数据,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学习天数n(天)1234567周积分w(分)55110160200254300350A.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学习天数是自变量,周积分是因变量B.周积分随学习天数的增加而增加C.从第3天到第4天,周积分的增长量为50分D.天数每增加1天,周积分的增长量不一定相同4.函数图象是研究函数的重要工具.探索函数性质时,我们往往要经历列表、描点、连线画出函数的图象,然后观察分析图象特征,概括函数性质,小明在探索函数284x y x =-+的性质时,根据如下的列表,画出了该函数的图象并进行了观察表现.x … 4- 3-2- 1- 0 1 2 3 4 … y … 85 2413 a 85 0 b 2- 2413- 85- … 小明根据他的发现写出了以下三个命题:①当22x -≤≤时,函数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①2x =时,函数有最小值,最小值为2-;①11x -<<时,函数y 的值随x 点的增大而减小.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①5.“利用描点法画出函数图像,探究函数的一些简单性质”是初中阶段研究函数的主要方式,请试着探究函数3y x =-,其图像经过( )A .第一、二象限B .第三、四象限C .第一、三象限D .第二、四象限.6.小明和小强两个人开车从甲地出发匀速行驶至乙地,小明先出发.在整个行驶过程中,小明和小强两人的车离开甲地的距离y (千米)与行驶的时间t (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有下列结论:①甲、乙两地相距300千米;①小强的车比小明的车晚出发1小时,却早到1个小时;①小强的车出发后1.5小时追上小明的车.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①7.科学家就蟋蟀鸣叫的次数与室外温度的数量关系做了如下记录:温度/① 76 78 80 82 84蜂每分钟鸣叫的次数 144 152 160 168 176如果这种数量关系不变,那么当室外温度为88①时,蟋蜂每分钟鸣叫的次数是( )A .178B .184C .190D .1928.如图,在长方形ABCD 中,动点P 从点B 出发,沿BC 、CD 、DA 运动至点A 停止,设点P 运动的路程为x ,ABP 的面积为y ,y 关于x 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若25b a -=,则长方形ABCD 的周长为( )A .20B .18C .16D .249.如图1,点P 从矩形ABCD 的顶点A 出发,沿A →D →B 以2cm/s 的速度匀速运动到点B ,图2是点P 运动时,PBC 的面积y (cm 2)随时间x (s )变化的关系图像,则a 的值为( )A .8B .6C .4D .310.将盛有凉牛奶的瓶子放在热水中(如图甲所示),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牛奶的内能,图乙是凉牛奶与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假设热水放出热量全部被牛奶吸收,下列回答错误..的是( )A .08min 时,热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增加逐渐降低;B .08min 时,凉牛奶的温度随时间的增加逐渐上升;C .8min 时,热水和凉牛奶的温度相同;D .0min 时,两者的温度差为80C ︒.二、填空题11.一空水池深4.8m ,现以均匀的速度往进注水,注水时间与水池内水的深度之间的关系如表,由表可知,注满水池所需要的时间为______h . 注水时间()h t0.5 1 1.5 2 2.5 … 水的深度()m h0.8 1.6 2.4 3.2 4 …12.李玲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2y a bx c =++的图象时,列了如下表格,根据表格上的信息回答问题:该二次函数2y a bx c =++当3x =时,y =________.13.甲、乙两车沿同一平直公路由A 地匀速行驶(中途不停留),前往终点B 地,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S (千米)与甲车行驶的时间t (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___________.①A 、B 两地相距210千米;①甲车速度为60千米/小时;①乙车速度为120千米/小时;①乙车共行驶132小时.14.如图1,在菱形ABCD 中,∠A=60°,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折线AD DC CB →→方向匀速运动,运动到点B 停止.设点P 的运动路程为x ,APB △的面积为y ,y 与x 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AB 的长为_______.15.育红学校七年级学生步行到郊外旅行.七(1)班出发1h 后,七(2)班才出发,同时七(2)班派一名联络员骑自行车在两班队伍之间进行联络,联络员和七(1)班的距离s (km )与七(2)班行进时间t (h )的函数关系图象如图所示.若已知联络员用了2h 3第一次返回到自己班级,则七(2)班需要_________ h 才能追上七(1)班.三、解答题16.如图所示的是一辆摩托车从家里出发,离家的距离(千米)随行驶时间(分钟)变化而变化的图像.(1)摩托车从出发到最后停止共经过了多长时间?离家最远的跑离是多少?(2)摩托车在哪一段时间内速度最快?最快速度是多少?17.在一次实验中,马达同学把一根弹簧的上端固定,在其下端悬挂物体,所挂物体的质量与弹簧长度的几组对应值如下:x012345所挂物体质量/kgy182022242628弹簧长度/cm(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并指出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2)不挂物体时,弹簧长________cm;(3)当所挂物体的质量为7kg时,弹簧长度是多少?(4)当弹簧长度为34cm(在弹性限度内)时,所挂物体的质量是多少?18.上海磁悬浮列车在一次运行中速度V(千米/小时)关于时间t(分钟)的函数图象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列车共运行了___分钟(2)列车开动后,第3分钟的速度是___千米/小时.(3)列车的速度从0千米/小时加速到300千米/小时,共用了___分钟.(4)列车从___分钟开始减速.19.测得一弹簧的长度L (厘米)与悬挂物体的质量x (千克)有下面一组对应值:悬挂物体的质量x (千克) 01 2 3 4 5 6 7 8 弹簧的长度L (厘米) 12 12.5 13 13.5 14 14.5 15 15.5 16试根据表中各对对应值解答下列问题:(1)用代数式表示挂质量为x 千克的物体时的弹簧的长度L .(2)求所挂物体的质量为10千克时,弹簧的长度是多少?(3)若测得弹簧的长度是18厘米,则所挂物体的质量为多少千克?20.如图1,在Rt ABC △中,AC=BC ,点D 在AC 边上,以CD 为边在AC 的右侧作正方形CDEF .点P 以1cm/s 的速度由F 点出发,沿F E D A B →→→→的路径运动,连接BP ,CP ,BCP 的面积2/cm y 与运动时间/s x 之间的图象关系如图2所示.根据相关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判断EF 的长度;(2)求a ,b 的值;(3)当10x =时,连接,此时与的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1---10CCCCD DDBCD11.312.113.①①①14.2315.216.(1)解:根据距离(千米)随行驶时间(分钟)变化而变化的图像可知摩托车从出发到最后停止共经过了100分钟,离家最远的距离是40千米.(2)解:当020t <≤时,S=10速度为100.5(km /min)20=; 当2050t <≤时401030S =-=速度为40101(km /min)5020-=-; 当50100t <≤时,S=40,速度为400.8(km /min)10050=-; ①20~50分钟这一时段内速度最快,最快速度为1千米/分钟.17.解:表格中反映的是弹簧的长度随所挂物体质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其中所挂物体的质量是自变量,弹簧的长度是因变量;(2)解:当所挂物体质量为0时,所对应的弹簧长度是18cm故答案为:18;(3)解:由表格中弹簧的长度随所挂物体质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可知,当所挂物体质量每增加1kg ,弹簧的长度就增长2cm ,所以当所挂物体质量为7kg 时,弹簧的长度为18+2×7=32(cm )答:当所挂物体的质量为7kg 时,弹簧长度是32cm ;(4)解:由弹簧的长度随所挂物体质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可知,当弹簧长度为34cm 时,所挂物体的质量为34182-=8(kg )答:当弹簧长度为34cm (在弹性限度内)时,所挂物体的质量是8kg .18.(1)解:列车共运行了8分钟;故答案为:8;(2)列车开动后,第3分钟的速度是300千米/小时;故答案为:300;(3)列车的速度从0千米/小时加速到300千米/小时,共用了2分钟;故答案为:2;(4)列车从5分钟开始减速.故答案为:5.19.(1)解①由表格可知,弹簧的长度L 的初始值为12厘米,当弹簧称所挂重物质量x 每增加1千克,弹簧长度L 就增加0.5厘米①L =0.5x +12 ;(2)解:当x =10时,L =0.5x +12=17=0.5×10+12=17(厘米)答①当所挂物体的质量为10千克时,弹簧的长度是17厘米;(3)解:当L = 18厘米时,则18=0.5x + 12 解得①x =12(千克)答①所挂物体质量是12千克.20.(1)解:由图2可知,点P 从点F 到点E 用了5秒 ①()155cm EF =⨯=.(2)解:①四边形CDEF 是正方形①5cm DE EF CD ===①()()55110s a =+÷=由图2可知,点P 从点D 到点A 用了()1313103s a -=-= ①()133cm AD =⨯=①()8cm AC CD AD =+=①8cm AC BC ==当点P 在DE 上时,()2118520cm 22BCP SBC EF =⋅=⨯⨯= ①20b =综上:10,20a b ==;(3)解:当10x =时,如图,点P 和点D 重合 ①四边形CDEF 是正方形①,90CD CF BCD ACF =∠=∠=︒在BCD △和ACF △中 90AC BC BCD ACF CD CF =⎧⎪∠=∠=︒⎨⎪=⎩①()SAS BCD ACF ≌①AF BD =①点P 和点D 重合①AF BP =.。

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班级姓名考号A.3条B.2条C.1条D.0条A.嘉嘉对,淇淇错B.嘉嘉错,淇淇对C.两人都对D.两人都错1131-A .12mB .13mC .15mD .24m若ACDA .12B .15C .24D .30A .2B .5C .223+D .256+11.如图,在ABC 中1AB AC ==,若45B ∠=︒,则线段BC 的长为__.12.如图所示的网格由边长相同的小正方形组成,点A 、B 、C 、D 、E 、F 、G 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则表示ABC 重心的点是__________;13.如图,小华将升旗的绳子拉倒竖直旗杆的底端,绳子末端刚好接触地面,然后将绳子末端拉到距离旗14.如图,在Rt ABC △中90C ∠=︒,∠B=60°,按以下步骤作图:△以点A 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作弧,15.如图,在△ABC 中,△C =90°,BA =15,AC =12,以直角边BC 为直径作半圆,则这个半圆的面积是三、解答题.如图,ABC中,∠的平分线,交BC于点D.(1)请利用直尺和圆规作BACAD=,求10,620.定义:三边长和面积都是整数的三角形称为“整数三角形”.数学学习小组的同学从32根等长的火柴棒(每根长度记为1个单位)中取出若干根,首尾依次相接组成三角形,进行探究活动.小亮用12根火柴棒,摆成如图所示的“整数三角形”;小颖分别用24根和30根火柴棒摆出直角“整数三角形”;小辉受到小亮、小颖的启发,分别摆出三个不同的等腰“整数三角形”.(1)请你画出小颖和小辉摆出的“整数三角形”的示意图;(2)你能否也从中取出若干根摆出等边“整数三角形”,如果能,请画出示意图;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C2.C3.B4.A5.D6.C7.D8.B9.B17.(1)解:如图,AD即为所求;∠(2)解:△AB=AC,AD平分BAC .解:如图,在AB ED=,即60AB=.10△又在Rt ABC2AB=-BC的长度是1122ABC S AC AB AB CD ∆== 238230525AC BC CD AB ⨯∴=== 20.(1)小颖摆出如图1所示的“整数三角形小辉摆出如图2所示三个不同的等腰“整数三角形”:(2)不能摆出等边“整数三角形”.。

八年级下数学练习册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下数学练习册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下数学练习册答案人教版菱形第2课时[基础知识]1、b2、 b3、d4、 b5、d6、5/27、22[能力提升]8、∠c=100°9、 24厘米10、提示:菱形,可证明四边相等[探索与研究]11、提示:利用对称点,∵ A和C关于BD对称。

当AE在点F与BD相交时,EF+FC最短,也就是说,最小值是AE和AE的长度=函数的图象第2课时[基础知识]1、b2、 d3、c4.提示:请注意绘制图像的三个步骤:① 列表② 追踪点;③ 连接,省略图表5、16239.5; 三十六点八3第一天6~12时下降最快,第三天12~18时比较稳定6、 1c2a3b【能力提升】7.1任何实数2y≤2328、1共4段时间加速,即12~13时,15~16时,19~20时,2~2.5时2匀速有5个周期,即13~15、16~17、30~22、23~24和2.5~3.5;速度分别为50km/h、60km/h、80km/h、60km/h和45km/h3共有4段时间减速,即17~18时,22~23时,24~1时,3.5~4时4战略【探索研究】9.稍微正比例函数第3课时[基础知识]1、c2、 a3、a4、 b5、>-2;一、三;<-2;二、四6、 y=50x7、y=4/3x8、 m>6【能力提升】9、 y=2x+210、11002A38[探索与研究]11、115、4/152s=4/45t0≤T≤45。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数据分析》练习题附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数据分析》练习题附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数据分析》练习题附答案-人教版一、选择题1.将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减去50后,所得新的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2,则原来那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A.50B.52C.48D.22.为鼓励市民珍惜每一滴水,某居委会表扬了100个节约用水模范户,8月份节约用水的情况如下表:每户节水量(单位:吨) 1 1.2 1.5节水户数52 30 18那么,8月份这100户平均节约用水的吨数为(精确到0.01t) ( )A.1.5tB.1.20tC.1.05tD.1t3.某校把学生的纸笔测试、实践能力、成长纪录三项成绩分别按50%、20%•、•30%的比例计入学期总评成绩,90分以上为优秀.甲、乙、•丙三人的各项成绩如下表(单位:分),学期总评成绩优秀的是( )纸笔测试实践能力成长记录甲 90 83 95乙 98 90 95丙 80 88 90A.甲B.乙丙C.甲乙D.甲丙4.某校男子足球队的年龄分布如图所示,则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这些队员年龄的平均数,中位数分别是( )A.15.5,15.5B.15.5,15C.15,15.5D.15,155.如图所示为根据某市某天七个整点时的气温绘制成的统计图,则这七个整点时气温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A.30 ℃,22 ℃B.26 ℃,22 ℃C.28 ℃,22 ℃D.26 ℃,26 ℃6.“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应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下表是某小区随机抽查到的10户家庭的月用水情况,则下列关于这10户家庭的月用水量说法错误的是( )月用水量(吨) 4 5 6 9户数(户) 3 4 2 1A.中位数是5吨B.众数是5吨C.极差是3吨D.平均数是5.3吨7.已知A组四人的成绩分别为90、60、90、60,B组四人的成绩分别为70、80、80、70,用下列哪个统计知识分析区别两组成绩更恰当( )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D.方差8.2022年将在北京﹣张家口举办冬季奥运会,很多学校开设了相关的课程.如表记录了某校4名同学短道速滑选拔赛成绩的平均数与方差s2:队员1 队员2 队员3 队员4平均数(秒)51 50 51 50方差s2(秒2) 3.5 3.5 14.5 15.5)A.队员1B.队员2C.队员3D.队员49.甲、乙两班举行电脑汉字输入速度比赛,参赛学生每分钟输入汉字的个数经统计计算后结果如下表:班级参加人数中位数方差平均数甲 55 149 191 135乙 55 151 110 135(1)甲、乙两班学生成绩的平均水平相同;(2)乙班优秀的人数多于甲班优秀的人数;(每分钟输入汉字≥150个为优秀)(3)甲班成绩的波动情况比乙班成绩的波动小上述结论中正确的是( )A.(1)(2)(3)B.(1)(2)C.(1)(3)D.(2)(3)二、填空题10.某日天气预报说今天最高气温为8℃,气温的极差为10℃,则该日最低气温为_____.11.一组数据2,4,a,7,7的平均数x=5,则方差s2=.12.某计算机程序第一次算得m个数据的平均数为x,第二次算得另外n个数据的平均数为y,则这m+n个数据的平均数等于 .13.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英文翻译,对甲、乙两名应试者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测试,他们各项的成绩(百分制)如下:应试者听说读写甲85 83 78 75乙73 80 85 82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口语能力较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照3∶3∶2∶2的比确定,则甲的得分为,乙的得分为,应该录取 .14.春节期间,重庆某著名旅游景点成为热门景点,大量游客慕名前往,市旅游局统计了春节期间5天的游客数量,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折线统计图,则这五天游客数量的中位数为.15.将5个整数从大到小排列,中位数是4;如果这个样本中的惟一众数是6,则这5个整数可能的最大的和是_____.三、解答题16.饮料店为了了解本店罐装饮料上半年的销售情况,随机调查了8天该种饮料的日销售量,结果如下(单位:听):33,32,28,32,25,24,31,35.(1)这8天的平均日销售量是多少听?(2)根据上面的计算结果,估计上半年(按181天计算)该店能销售这种饮料多少听?17.某公司招聘人才,对应聘者分别进行了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三项测试,其中甲、乙两人的测试成绩(百分制)如下表:(单位:分)(1)若根据三项测试的平均成绩在甲、乙两人中录用一人,那么谁将被录用?(2)若将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三项测试得分按1:3:1的比确定每人的最后成绩,谁将被录用?18.某中学对全校学生60秒跳绳的次数进行了统计,全校学生60秒跳绳的平均次数是100次,某班体育委员统计了全班50名学生60秒跳绳的成绩,列出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每个分组包括左端点,不包括右端点).(1)该班学生60秒跳绳的平均次数至少是多少?是否超过全校平均次数?(2)该班一个学生说:“我的跳绳成绩在我班是中位数.”请你给出该生跳绳成绩所在的范围.19.某校举办“校园唱红歌”比赛,选出10名同学担任评委,并事先拟定从如下四种方案中选择合理的方案来确定演唱者的最后得分(每个评委打分最高为10分).方案一:所有评委给分的平均分;方案二:在所有评委中,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再计算剩余评委的平均分;方案三:所有评委给分的中位数;方案四:所有评委给分的众数.为了探究上述方案的合理性,先对某个同学的演唱成绩进行统计实验,下图是这个同学的得分统计图:(1)分别按上述四种方案计算这个同学演唱的最后得分.(2)根据(1)中的结果,请用统计的知识说明哪些方案不适合用来确定这个同学演唱的最后得分?20.某中学的国旗护卫队需从甲、乙两队中选择一队身高比较整齐的队员担任护旗手,每队中每个队员的身高(单位:cm)如下表及图1所示:甲队178 177 179 179 178 178 177 178 177 179图1分析数据:两组样本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如表所示:整理、描述数据: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甲队178 178 b 0.6乙队178 a 178 c=,=,=;(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选择哪个队比较好?请说明理由.21.今年五一旅游黄金周期间,某旅游区的开放时间为每天10小时,并每小时对进入旅游区的游客人数进行一次统计,下表是5月2日对进入旅游区人数的7次抽样统计数据.记数的次数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第6次第7次每小时进入旅游区的人318 310 310 286 280 312 284 数(1)(2)若旅游区的门票为60元/张,则5月2日这一天门票收入是多少?(3)据统计,5月1日至5月5日,每天进入旅游区的人数相同,5月6日和5月7日这两天进入旅游区的人数分别比前一天减少10%和20%,那么从5月1日至5月7日旅游区门票收入是多少?22.某年级共有150名女生,为了解该年级女生实心球成绩(单位:米)和一分钟仰卧起坐成绩(单位:个)的情况,从中随机抽取30名女生进行测试,获得了他们的相关成绩,并对数据进行整理、描述和分析.下面给出了部分信息.a.实心球成绩的频数分布如表所示:分组 6.2≤x<6.6 6.6≤x<7.07.0≤x<7.47.4≤x<7.87.8≤x<8.28.2≤x<8.6频数 2 m 10 6 2 1b.实心球成绩在7.0≤x<7.4这一组的是:7.0,7.0,7.0,7.1,7.1,7.1,7.2,7.2,7.3,7.3c.一分钟仰卧起坐成绩如图所示: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①表中m的值为;②一分钟仰卧起坐成绩的中位数为;(2)若实心球成绩达到7.2米及以上时,成绩记为优秀.①请估计全年级女生实心球成绩达到优秀的人数;②该年级某班体育委员将本班在这次抽样测试中被抽取的8名女生的两项成绩的数据抄录如表所示:女生代码A B C D E F G H实心球8.1 7.7 7.5 7.5 7.3 7.2 7.0 6.5一分钟仰卧起坐* 42 47 * 47 52 * 49其中有3名女生的一分钟仰卧起坐成绩未抄录完整,但老师说这8名女生中恰好有4人两项测试成绩都达到了优秀,于是体育委员推测女生E的一分钟仰卧起坐成绩达到了优秀,你同意体育委员的说法吗?并说明你的理由.参考答案1.【答案】B2.【答案】C3.【答案】C4.【答案】D.5.【答案】B6.【答案】C7.【答案】D.8.【答案】B9.【答案】B. 10.【答案】﹣2•℃ 11.【答案】3.6. 12.【答案】mx +nym +n13.【答案】81,79.3,甲 14.【答案】23.4. 15.【答案】21,20.16.【答案】解:(1)18×(33+32+28+32+25+24+31+35)=30(听).(2)181×30=5 430(听). 17.【答案】解:(1)∵=(85+90+80)÷3=85(分),=(95+80+95)÷3=90(分)∴<,∴乙将被录用;(2)根据题意得:==87(分),==86(分);∴>,∴甲将被录用.18.【答案】解:(1)该班学生60秒跳绳的平均次数至少是:(60×4+80×13+100×19+120×7+140×5+160×2)÷50=100.8(次). 因为100.8>100 所以超过全校平均次数.(2)这个学生的跳绳成绩在该班是中位数由4+13+19=36,可知该生跳绳成绩一定在100~120次范围内.19.【答案】解:(1)方案一最后得分为110(3.2+7.0+7.8+3×8+3×8.4+9.8)=7.7(分);方案二最后得分为18(7.0+7.8+3×8+3×8.4)=8(分);方案三最后得分为8分;方案四最后得分为8分或8.4分.(2)因为方案一中的平均数受极端数值的影响,不能反映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所以方案一不适合用来确定最后得分.因为方案四中的众数有两个,众数失去了实际意义所以方案四也不适合用来确定最后得分.20.解:(1)乙队共10名队员,中位数落在第3组,为178,即a=178;甲队178出现的次数最多,故众数为178,即b=178;c=110×[(176﹣178)2×2+(177﹣178)2+(178﹣178)2×4+(179﹣178)2+(180﹣178)2×2]=1.8;(2)选甲队好.∵甲队的方差为0.6,乙队的方差为1.8∴甲队的方差小于乙队的方差∴甲队的身高比乙队整齐,故选甲队比较好.21.【答案】解:(1)=17(318+310+310+286+280+312+284)=300(人);(2)300×10×60=180 000(元);(3)5月1日至5月5日每天进入旅游区的人数为300×10=3 000(人);5月6日进入旅游区的人数为3 000×90%=2 700(人);5月7日进入旅游区的人数为2 700×80%=2 160(人);5月1日至5月7日进入旅游区的人数共为3 000×5+2 700+2 160=19 860(人);门票收入为19 860×60=1 191 600(元)22.【答案】解:(1)①m=30﹣2﹣10﹣6﹣2﹣1=9,故答案为:9;②由条形统计图可得,一分钟仰卧起坐成绩的中位数为45,故答案为:45;(2)①∵实心球成绩在7.0≤x<7.4这一组的是:7.0,7.0,7.0,7.1,7.1,7.1,7.2,7.2,7.3,7.3∴实心球成绩在7.0≤x<7.4这一组优秀的有4人∴全年级女生实心球成绩达到优秀的人数是:65答:全年级女生实心球成绩达到优秀的有65人;②同意理由:如果女生E的仰卧起坐成绩未到达优秀,那么只有A、D、F有可能两项测试成绩都达到优秀,这与恰有4个人两项成绩都达到优秀,矛盾,因此,女生E的一分钟仰卧起坐成绩达到了优秀.。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全册题目册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全册题目册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全册题目册
本文档含有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全册的题目册,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复和练数学知识。

第一章有理数
1. 加法和减法的计算
2. 乘法和除法的计算
3.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4. 有理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5. 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
6. 有理数的运算性质
第二章代数式
1. 代数式的概念和运算
2. 同类项的合并
3.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第三章相交与平行
1. 直线与平面的相交情况
2. 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3. 平行线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相似
1. 图形的相似
2. 相似比的计算
3. 图形的放缩
第五章几何作图
1. 绘制线段和角
2. 绘制平行线和垂直线
3. 绘制三角形和四边形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2. 数据的图表示法
3. 数据的分析和解读
第七章几何体
1. 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分类
2. 空间几何体的展开图
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第八章概率
1. 概率的基础概念
2. 概率计算的方法
3. 事件之间的关系
以上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全册的题目册。

希望这份题目册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掌握数学知识。

祝大家学业进步!。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专题复习及练习(含解析):最短路径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专题复习及练习(含解析):最短路径问题

专题13.4最短路径问题1.最短路径问题(1)求直线异侧的两点与直线上一点所连线段的和最小的问题,只要连接这两点,与直线的交点即为所求. 如图所示,点川,万分别是直线2异侧的两个点,在2上找一个点G使CA^CB最短,这时点Q是直线』与初的交点.⑵求直线同侧的两点与直线上一点所连线段的和最小的问题,只要找到其中一个点关于这条宜线的对称点, 连接对称点与另一个点,则与该直线的交点即为所求.如图所示,点月,万分别是直线2同侧的两个点,在』上找一个点G使CA+CB最短,这时先作点〃关为了证明点C的位置即为所求,我们不妨在直线上另外任取一点C',连接EG、BC「、证明M -\-CB<AC f +C* 3 如下:证明:由作图可知,点万和万‘关于直线/对称,所以直线/是线段宓’的垂直平分线.因为点Q与C'在直线上,所以BC=B' G BC =B f r C f・在G 中,AB' <AC r +B f C ,所以AC+B' C<AC r +B f C ,所以AC+BC<AC f+C‘ B.2.运用轴对称解决距离最短问题运用轴对称及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将所求线段之和转化为一条线段的长,是解决距离之和最小问题的基本思路,不论题目如何变化,运用时要抓住直线同旁有两点,这两点「到直线上某点的距离和最小越个核心,所有作法都相同.利用轴对称解决最值问题应注意题目要球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通过比较来说明最值问题是常用的一种方法.解决这类最值问题时,要认真审题,不要只注意图形而忽略题意要求,「审题不淸导致答非所问.3.利用平移确左最短路径选址选址问题的关键是把各条线段转化到一条线段上.如果两点在一条直线的同侧时,过两点的直线与原直线的交点处构成线段的差最大,如果两点在一条直线的异侧时,过两点的直线与原直线的交点处构成的线段的和最小,都可以用三角形三边关系来推理说明,通常根据最大值或最小值的情况取其中一个点的对称点来解决.解决连接河两岸「的两个点的最短路径问题时,可以通过平移河岸的方法使河的宽度变为零,转化为求直线异侧的两点到直线上一点所连线段的和最小的问题.在解决最短路径问题时,我们通常利用轴对称、平移等变换把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两条线段转化到一条直线上,从而作出最短路径的方法来解决问题.4.生活中的距离最短问题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或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知,求距离之和最小问题,就是运用等量代换的方式,把几条线段的和想办法转化在一条线段上,从而解决这个问题,运用轴对称性质,能将两条线段通过类似于镜而反射的方式转化成一条线段,如图,AO+BO=AC的长.所以作已知点关于某直线的对称点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Cy __-7 B5.运用轴对称解决距离之差最大问题利用轴对称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解决几何中的最大值问题的关键.先做出其中一点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然后连接对称点和另一个点,所得直线与对称轴的交点,即为所求.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三角形中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易证明这就是最大值.破疑点解决距离的最值问题的关键运用轴对称变换及三角形三边关系是解决一些距离的最值问题的有效方法.对点例题解析【例题1】在图中直线/上找到一点M使它到儿万两点的距离和最小.A【例题2】如图,小河边有两个村庄出B.要在河边建一自来水厂向川村与万村供水.(1)若要使厂部到心万村的距离相等,则应选择在哪建厂?(2)若要使厂部到川,万两村的水管最短,应建在什么地方?【例题3】如图,从川地到万地经过一条小河(河岸平行),今欲在河上建一座与两岸垂直的桥,应如何选择桥的位置才能使从A地到万地的路程最短?【例题4】如图所示,A, 3两点在直线2的两侧,在/上找一点G使点C到点月、万的距离之差最大.如JII练题1 •直线』左侧有两点只Q,试在直线上确左一点Q使得防%最短.2•如图,△月氏与△处关于某条直线对称,请画岀对称轴.A DC F3•如图,A.万为重庆市内两个较大的商圈,现需要在主要交通干道』上修建一个轻轨站只问如何修建,4•如图,四边形ABCD 中,ZBAD=120° , ZB=ZD=90°,在BC、CD ±分别找一点M、N,使Z\AMN 周长最小时,则ZAMN+ZANM的度数为()C. 110°D. 100°5•如图,两条公路0A. 0B相交,在两条公路的中间有一个汕库,设为点P,如在两条公路上各设置一个加油站,,请你设计一个方案,把两个加油站设在何处,可使运汕车从油库出发,经过一个加油站,再到另一个加汕站,最后回到汕库所走的路程最短.专题13.4最短路径问题1.最短路径问题(1)求直线异侧的两点与直线上一点所连线段的和最小的问题,只要连接这两点,与直线的交点即为所求. 如图所示,点川,万分别是直线2异侧的两个点,在2上找一个点G使CA^CB最短,这时点Q是直线』与初的交点.⑵求直线同侧的两点与直线上一点所连线段的和最小的问题,只要找到其中一个点关于这条宜线的对称点, 连接对称点与另一个点,则与该直线的交点即为所求.如图所示,点月,万分别是直线2同侧的两个点,在』上找一个点G使CA+CB最短,这时先作点〃关为了证明点C的位置即为所求,我们不妨在直线上另外任取一点C',连接EG、BC「、证明M -\-CB<AC f +C* 3 如下:证明:由作图可知,点万和万‘关于直线/对称,所以直线/是线段宓’的垂直平分线.因为点Q与C'在直线上,所以BC=B' G BC =B f r C f・在G 中,AB' <AC r +B f C ,所以AC+B' C<AC r +B f C ,所以AC+BC<AC f+C‘ B.2.运用轴对称解决距离最短问题运用轴对称及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将所求线段之和转化为一条线段的长,是解决距离之和最小问题的基本思路,不论题目如何变化,运用时要抓住直线同旁有两点,这两点「到直线上某点的距离和最小越个核心,所有作法都相同.利用轴对称解决最值问题应注意题目要球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通过比较来说明最值问题是常用的一种方法.解决这类最值问题时,要认真审题,不要只注意图形而忽略题意要求,「审题不淸导致答非所问.3.利用平移确左最短路径选址选址问题的关键是把各条线段转化到一条线段上.如果两点在一条直线的同侧时,过两点的直线与原直线的交点处构成线段的差最大,如果两点在一条直线的异侧时,过两点的直线与原直线的交点处构成的线段的和最小,都可以用三角形三边关系来推理说明,通常根据最大值或最小值的情况取其中一个点的对称点来解决.解决连接河两岸「的两个点的最短路径问题时,可以通过平移河岸的方法使河的宽度变为零,转化为求直线异侧的两点到直线上一点所连线段的和最小的问题.在解决最短路径问题时,我们通常利用轴对称、平移等变换把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两条线段转化到一条直线上,从而作出最短路径的方法来解决问题.4.生活中的距离最短问题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或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知,求距离之和最小问题,就是运用等量代换的方式,把几条线段的和想办法转化在一条线段上,从而解决这个问题,运用轴对称性质,能将两条线段通过类似于镜而反射的方式转化成一条线段,如图,AO+BO=AC的长.所以作已知点关于某直线的对称点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Cy __-7 B5.运用轴对称解决距离之差最大问题利用轴对称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解决几何中的最大值问题的关键.先做出其中一点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然后连接对称点和另一个点,所得直线与对称轴的交点,即为所求.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三角形中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易证明这就是最大值.破疑点解决距离的最值问题的关键运用轴对称变换及三角形三边关系是解决一些距离的最值问题的有效方法.对点例题解析【例题1】在图中直线/上找到一点M使它到儿万两点的距离和最小.A【答案】见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变量与函数同步练习卷(含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变量与函数同步练习卷(含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9.1 函数 同步练习卷一、选择题1.小李驾车以70km/h 的速度行驶时,他所走的路程()km s 与时间()h t 之间可用公式70s t =来表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数70和s ,t 都是变量 B .s 是常量,数70和t 是变量 C .数70是常量,s 和t 是变量D .t 是常量,数70和s 是变量2.函数2y x =-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A .2x ≠B .2x <C .2x >D .2x ≥3.下列关系式中y 不是x 的函数是( ) A .()0y x x =±> B .()20y x x =-> C .2yxD .()()20y x x =>4.当2x =时,函数的21y x =-+值是( ) A .2B .2-C .12D .12-5.刘老师每天从家去学校上班行走的路程为1200米,某天他从家去学校上班时以每分钟40米的速度行走了前半程,为了不迟到他加快了速度,以每分钟50米的速度行走完了剩下的路程,那么刘老师距离学校的路程y (米)与他行走的时间t (分)(15t >)之间的函数关系为( ) A .501350y t =-+ B .50150y t =- C .401350y t =-+D .101350y t =-+6.如图所示能表示y 是x 的函数是( )A .B .C .D .7.下列关系不是函数关系的是 ( ) A .长方形的宽一定时,它的长与面积. B .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D.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与底角的度数.8.点燃的蜡烛每分钟燃烧的长度一定,长22cm的蜡烛,点燃10分钟,变短了4cm,设点燃x分钟后,还剩y cm,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蜡烛每分钟燃烧0.6cmB.y与x的关系式为y=22﹣4xC.第23分钟时,蜡烛还剩12.8cmD.第51分钟时,蜡烛燃尽9.小明的父亲饭后出去散步,从家中走20min到一个离家900m的报亭看10min报纸后.用15min返回家里,图中表示小明父亲离家的时间与距离之间的关系是()A.B.C.D.10.甲、乙两地之间是一条直路,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王强跑步从甲地往乙地,李刚骑自行车从乙地往甲地,两人同时出发,李刚先到达目的地,两人之间的距离s(km)与运动时间t(h)的函数关系大致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两人出发0.5小时后相遇B.李刚到达目的地时两人相距8kmC.甲乙两地相距12kmD.王强比李刚晚0.75h到达目的地11.对于圆的周长公式c=2πr,其中自变量是______,因变量是______.12.在男子1000米的长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v=1000,则这个关系式中自变量是___.t13.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x,此三角形的面积S表示成x的函数为______.14.校园里栽下一棵小树高1.8m,以后每年长0.4m,则n年后的树高L与年数n之间的关系式为______.15.已知A,B两地相距80km,甲、乙两人沿同一条公路从A地出发到B地,乙骑自行车,甲骑摩托车.图中DE,OC分别表示甲、乙离开A地的路程s(km)与时间(h)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则甲与乙的速度之差为______,甲出发后经过______小时追上乙.16.今年“五一”节,小明外出爬山,他从山脚爬到山顶的过程中,中途休息了一段时间,设他从山脚出发后所用时间为t(分钟),所走的路程为s(米),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序号为______.①小明中途休息用了20分钟;②小明休息前爬山的平均速度为每分钟70米/分钟;③小明在上述过程中所走的路程为6600米;④小明休息前爬山的平均速度大于休息后爬山的平均速度三、解答题17.科学家认为二氧化碳2CO的释放量越来越多是全球变暖的原因之一.下表1950~1990年全世界所()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年份1950 1960 1970 1980 1990CO释放量/百万吨6002 9475 14989 19287 22588 2(2)说一说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18.如图所示,一个四棱柱的底面是一个边长为10cm 的正方形,它的高变化时,棱柱的体积也随着变化. ①在这个变化中,自变量、因变量分别是______、______;②如果高为()cm h 时,体积为()3cm V ,则V 与h 的关系为______;③当高为5cm 时,棱柱的体积是______;④棱柱的高由1cm 变化到10cm 时,它的体积由______变化到______.19.周末,小明坐公交车到滨海公园游玩,他从家出发0.8小时候达到中心书城,逗留一段时间后继续坐公交车到滨海公园,小明离家一段时间后,爸爸驾车沿相同的路线前往海滨公园,如图是他们离家路程()km s 与小明离家时间()h t 的关系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自变量是_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_; (2)小明家到滨海公园的路程为______________km ;(3)小明从家出发____________小时后爸爸驾车出发,爸爸驾车经过_____________小时追上小明.20.心理学家发现,学生对概念的接受能力y 与提出概念所用的时间x (单位:分)之间有如下关系:提出概念所用时间257101213141720()x对概念的接受能力47.853.556.359.059.859.959.858.355.0()y(1)上表中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2)当提出概念所用时间是7分钟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是多少?(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提出概念所用时间为几分钟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4)从表中可知,当时间x在什么范围内,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增强?当时间x在什么范围内,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降低?21.小华骑自行车上学,当他骑了一段路时,想起要买本书,于是又这回到刚经过的某书店,买到书后继续去学校,以下是他本次上学所用的时间与离家距离的关系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小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______m,小华在书店停留了_____min.(2)在整个上学的途中哪个时间段小华的骑车速度最快?最快的速度是多少?(3)本次上学途中,小华一共骑行了多少米?(4)如果小华到校后立刻以300m/min的速度回家,请在原图上画出小华回家所用时间与离家距离的关系图象.22.甲、乙两车分别从B,A两地同时出发,甲车匀速前往A地;乙车匀速前往B地,到达B地立即以另一速度按原路匀速返回到A地;设甲、乙两车距A地的路程为y(千米),乙车行驶的时间为x(时),y(1)求乙车从B地到达A地的速度;(2)求乙车到达B地时甲车距A地的路程;(3)求乙车返回前甲、乙两车相距40千米时,乙车行驶的时间.参考答案1.C根据常量和变量的定义(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称为变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称为常量)即可得. 【详解】解:在70s t =中,数70是常量,s 和t 是变量,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了常量和变量,熟记定义是解题关键. 2.D 【解析】 【分析】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求解即可. 【详解】 解:∵20x -≥ ∴2x ≥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函数的定义,掌握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3.A 【解析】 【分析】根据函数的定义逐项分析即可. 【详解】在选项B,C,D 中,每给x 一个值,y 都有1个值与它对应,所以B,C,D 中y 是x 的函数, 在A 中,给x 一个正值,y 有2个值与之对应,所以y 不是x 的函数.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定义,掌握函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假设有两个变量x 、y ,如果对于任意一个x 都有唯一确定的一个y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 4.B将2x=代入函数解析式即可求得.【详解】当2x=时,21yx=-+2221-+==-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的值,正确的计算是解题的关键.5.A【解析】【分析】由题意可得前半程所需时间为15分钟,则剩下路程所需时间为(t﹣15)分,再由1200﹣y=600+50(t ﹣15),可求函数关系式.【详解】解:∵以每分钟40米的速度行走了前半程,∴以每分钟40米的速度行走了600米,∴600÷40=15(分),∴剩下路程所需时间为(t﹣15)分,∴1200﹣y=600+50(t﹣15),整理得y=﹣50t+1350,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函数关系式,能够通过题中条件获取信息,并能将所得信息转化为数学关系式是解题的关键.6.D【解析】【分析】对于自变量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函数值有且只有一个值与之对应,根据函数的概念即可求出答案.【详解】根据函数的意义可知:对于自变量x的任何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之相对应,所以能表示y是x的函数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的概念.函数的意义反映在图象上简单的判断方法是:作垂直x轴的直线在左右平移的过程中与函数图象只会有一个交点.7.C【解析】【分析】根据函数的概念可直接进行排除选项.【详解】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当宽一定时,它的长与面积成函数关系故A正确;正方形面积=正方形的周长的平方的十六分之一,故B正确;等腰三角形的面积=底边长×底边上的高×0.5,当底边上的高不确定时,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与面积不成函数关系,故C不正确;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是180与底角的度数2倍的差,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与底角的度数成函数关系,故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概念,熟记掌握函数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8.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得这根蜡烛总长度是22cm,燃烧10分钟后变短了4cm,可得每分钟燃烧410cm,据此可得各选项答案.【详解】解:A、燃烧10分钟后变短了4cm,可得每分钟燃烧4100.4cm,故不正确,不合题意;B、点燃的蜡烛每分钟燃烧的长度一定,长22cm的蜡烛,点燃10分钟,变短了4cm,设点燃x分钟后,还剩C、第23分钟时,蜡烛还剩y=22﹣0.4×23=12.8cm,故正确,符合题意;D、第51分钟时,蜡烛还剩y=22﹣0.4×51=1.6cm,故不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求出相应的函数关系式,利用函数解析式解答问题.9.D【解析】【分析】根据函数图象的横坐标,可得时间,根据函数图象的纵坐标,可得离家的距离.【详解】解:20分钟到报亭离家的距离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看报10分钟,离家的距离不变;15分钟回家离家的距离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少,故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图象,根据横轴和纵轴表示的量,得出时间与离家距离的关系是解题关键.10.B【解析】【分析】根据图象可得两地之间的距离,再分别算出两人的行进速度,据此可得各项数据进而判断各选项.【详解】解:由图可知:当时间为0h时,两人相距12km,即甲乙两地相距12km,故C不符合题意.当时间为0.5h时,甲乙两人之间距离为0,即此时两人相遇,故A不符合题意;∵李刚比王强先到目的地,∴王强全程花费的时间为1.5h,∴王强的速度为12÷1.5=8km/h,∵12÷0.5=24km/h,∴李刚的速度为16km/h,∴李刚到达目的地时两人相距0.75×8=6km,王强比李刚晚0.75h到达目的地,故B选项符合题意,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题时要充分理解题意,读懂函数图象的意义.11.r c【解析】【详解】试题解析:∵圆的周长随着圆的半径的变化而变化,∴对于圆的周长公式2πC r=,其中自变量是r,因变量是C.故答案为,.r C12.t【解析】【分析】分析:根据函数的定义:设x和y是两个变量,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我们就说y是x的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据此解答即可.【详解】解:在男子1000米的长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v=1000t,则这个关系式中自变量是t,故答案为:t.【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定义,理解掌握函数的定义是解体的关键.13.2=S【解析】【分析】作出三角形的高,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可求得高,那么三角形的面积=12×底×高,把相关数值代入即可求解.【详解】解: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边长为x,作AD⊥BC于点D,则∠ADB=90°,∵ABC 为等边三角形 ∴BD =CD =12BC =12x在Rt △ABD 中,∠ADB =90°,AB =x ,BD =12x ∴223AD AB BD x =- ∴2113322S BC AD x =⨯⋅⋅==,∴S 表示成x 的函数为23=S x . 故答案为:23=S x .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面积的求法,找到等边三角形一边上的高是重点. 14.L =0.4n +1.8 【解析】 【分析】由小树每年长0.4m,则n 年长0.4n m,再由栽下时小树高1.8 m,据此求解即可. 【详解】解:∵每年长0.4m ∴n 年长0.4n m ∵栽下时小树高1.8 m∴n 年后的树高L 与年数n 之间的关系式为 L =0.4n +1.8. 故答案为: L =0.4n +1.8.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列函数关系式,正确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 15.1003km /h 1.8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函数图象中的数据可以计算出甲乙的速度,从而可以解答本题.解:由题意和图象可得,乙到达B 地时甲距A 地120km , 甲的速度是:120÷(3-1)=60km /h , 乙的速度是:80÷3=803km /h , ∴甲与乙的速度之差为60-803=1003km /h , 设乙出发后被甲追上的时间为x h , ∴60(x -1)=803x ,解得x =1.8, 故答案为:1003km /h ,1.8. 【点睛】本题考查函数的图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 16.①②④ 【解析】 【分析】根据函数图象可知,小明40分钟爬山2800米,40~60分钟休息,60~100分钟爬山(3800−2800)米,爬山的总路程为3800米,根据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解:小明中途休息用了60−40=20分钟,故①正确;小明休息前爬山的速度为2800÷40=70(米/分钟),故②正确; 小明在上述过程中所走的路程为3800米,故③错误;小明休息前爬山的速度为2800÷40=70(米/分钟),小明休息后爬山的速度是(3800−2800)÷(100−60)=25(米/分钟),小明休息前爬山的平均速度大于休息后爬山的平均速度,故④正确; 故答案为:①②④. 【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图象,读懂函数图象,从图象中获取必要的信息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7.(1)2CO 释放量与年份;(2)2CO 释放量的随着年份的增加而增大 【解析】 【分析】(1)分别根据变量、因变量的定义分别得出即可; (2)根据图表分析得出答案.解:(1)上标反映的是2CO 释放量与年份之间的关系; (2)2CO 释放量的随着年份的增加而增大. 【点睛】本题考查了常量与变量的定义以及利用图表得出正确方案等知识,利用图表获取正确数据是解题关键.18.①高、棱柱的体积;②100V h =;③3500cm ;④3100cm ,31000cm 【解析】 【分析】①在这个变化中,棱柱的体积随着高的变化而变化可知自变量、因变量; ②根据棱柱的体积公式:h V S =可得答案;③利用待定系数法把高为5cm 代入函数关系式即可;④利用待定系数法把高为1cm 代入函数关系式,高为10cm 代入函数关系式计算即可. 【详解】解:∵棱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长方体的体积随着高的变化而变化,①在这个变化中,自变量、因变量分别是高、棱柱体积, 故答案为:高、棱柱体积; ②由题意得:1010100V h h =⨯⋅=, 故答案为:100V h =; ③由②得31005=500cm V =⨯, 故答案为:3500cm ; ④∵100V h =, ∴V 随h 的增大而增大,∴当1cm h =,3100cm V =,当10cm h =,31000cm V =∴棱柱的高由1cm 变化到10cm 时,它的体积由3100cm 变化到31000cm , 故答案为:3100cm ,31000cm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因变量和自变量,求因变量,函数关系式等,熟练掌握棱柱的体积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19.(1)时间t ; 离家路程s (2)30(3)2.5;23【解析】 【分析】(1)根据图象进行判断,即可得出自变量与因变量; (2)根据图象中数据即可得到路程;(3)根据图象直接可得到爸爸驾车出发的时间;先算出小明坐公交车到滨海公园的平均速度和爸爸驾车的平均速度,设爸爸出发后x h 追上小明,根据在x 这段时间内,爸爸通过的路程比小明乘公交车通过的路程多12km 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 (1)由图可得,自变量是时间t ,因变量是离家路程s ; 故答案为:时间t ;离家的路程s . (2)由图可得,小明家到滨海公园的路程为30km ; 故答案为:30. (3)由图可得,小明出发2.5小时后爸爸驾车出发; 爸爸驾车的平均速度为()3030km/h 3.5 2.5=-,小明乘公交车的平均速度为:()3012=12km/h 4 2.5--, 设爸爸出发后x h 追上小明,根据题意得:301212x x -=,解得:23x =. 故答案为:2.5;23h . 【点睛】本题考查了路程时间的图象,以及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的运用,解答时理解清楚图象的意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0.(1)提出概念所用的时间x 和对概念的接受能力y 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提出概念所用时间x 是自变量,对概念的接受能力y 是因变量;(2)56.3;(3)提出概念所用时间为13分钟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3)当2x 13<<时,y 值逐渐增大,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增强;当13x 20<<时,y 值逐渐减小,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降低 【解析】 【分析】(1)根据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定义即可求解;(2)根据表格中数据即可求解;(3)根据表格中13x时,y的值最大是59.9,即可求解;(4)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即可求解.【详解】解:()1提出概念所用的时间x和对概念的接受能力y两个变量;提出概念所用时间x是自变量,对概念的接受能力y是因变量.()2当x7=时,y56.3=,所以当提出概念所用时间是7分钟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是56.3.()3当13x时,y的值最大是59.9,所以提出概念所用时间为13分钟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4由表中数据可知:当2x13<<时,y值逐渐增大,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增强;当13x20<<时,y值逐渐减小,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降低.【点睛】准确理解函数的概念:在运动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y是x的函数,x是自变量.21.(1)1500,4;(2)从12分钟到14分钟的速度最快,速度是450m/min;(3)小华一共骑行的路程是:2700m;(4)5min,图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图象可以直接求得;(2)求得各段的速度,然后进行比较即可;(3)求得各段的路程,然后求和即可;(4)求得回来时所用的时间,即可补充图象.(1)小华到学校的路程是1500m,在书店停留的时间是12﹣8=4(min).故答案是:1500,4;(2)从开始到6分钟的速度是12006=200m/min,从6分钟到8分钟的速度是:120060086-=-300m/min;从12分钟到14分钟的速度是:15006001412-=-450m/min.则从12分钟到14分钟的速度最快,速度是450m/min;(3)小华一共骑行的路程是:1200+600+(1500﹣600)=2700(m);(4)小华回家的时间是1500300=5(min)..【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图象,正确根据图象理解运动过程是关键.22.(1)100千米/小时;(2)100千米;(3)1.3小时或1.7小时【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列算式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题意求出n的值以及甲车的速度为即可解答;(3)求出甲车的速度以及乙车返回前的速度,再根据题意列方程解答即可.【详解】解:(1)m=300÷(180÷1.5)=2.5,∴乙车从A地到达B地所用的时间为2.5小时,∴乙车从B地返回A地所用时间:5.5-2.5=3(小时),∴乙车从B地到达A地的速度:300÷3=100(千米/小时);(2)n=300÷[(300﹣180)÷1.5]=3.75,甲车的速度为:(300﹣180)÷1.5=80(千米/时),故乙车到达B地时甲车距A地的路程为:80×(3.75﹣2.5)=100(km);(3)甲车的速度为80千米/时,乙车返回前的速度为:180÷1.5=120(千米/时),设乙车返回前甲、乙两车相距40千米时,乙车行驶的时间为x小时,根据题意得:80x+120x=300﹣40或80x+120x=300+40,解得x=1.3或x=1.7,故乙车返回前甲、乙两车相距40千米时,甲车行驶的时间为1.3小时或1.7小时.【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图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理解题意,能从图象中获取相关联信息,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的运用是解答的关键.。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练习册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练习册

1、二次根式的概念及性质姓名: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1、要使有意义,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3 B .x ≤3 C .x >3 D .x <32、下列各式中,一定是二次根式的是( )A .B .C .D .3、已知0<x<1时,化简()21--x x 的结果是( )A 2X-1B 1-2XC -1D 14、如果m =﹣2,n =+2,那么m 和n 的关系是( )A .互为相反数B .互为倒数C .相等D .互为负倒数 5、下列二次根式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A 、a 16 B 、b 3 C 、a b D 、45 6、若x ,y 是实数,且y =++3,则的值为 . 7、若二次根式是最简二次根式,则最小的正整数a = .8、若1a b -+)-(2022b a =_______。

9、计算:(1)144262⨯⨯ (2).10、先化简,再求值:,其中.2、二次根式的运算姓名: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1、与根式不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 A . B . C . D .﹣22、若x =3﹣,则代数式x 2﹣6x ﹣8的值为( ) A .2004 B .﹣2004 C .2021 D .﹣20213x ,小数部分为y y -的值是( )A. 3B.C. 1D. 3 4、已知x +y =﹣5,xy =4,则的值是( ) A . B . C . D .510=,则x 的值等于( ) A. 4 B. 2± C. 2 D. 4±6、若m =2+,则代数式m 2﹣4m ﹣7的值为 . 7、计算:+÷= .8、已知x y ==33_________x y xy +=。

9、计算:(1)2+9+|2|﹣. (2)﹣+(+1)(﹣1);10、(1)若x 、y 是实数,且y =++,求•+的值. (2)已知x 2﹣3x +1=0,求的值.3、勾股定理姓名: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1、若△ABC中,AB=30cm,AC=26cm,高AD=24cm,则BC的长为()cm.A.28或8 B.8 C.28 D.以上都不对2、如图,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边长为1),点A,B,C均落在格点上,下列关于△ABC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三边长都是有理数B.是等腰三角形C.是直角三角形D.面积为6.53、如图,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直径作3个半圆,若半圆B、C的面积分别是4、5,则半圆A的面积是()A.1 B.3 C.4.5 D.94、如图,将△ABC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B、C两点在x轴上,点A在y轴上,已知AC=BC,AB=5,点A的坐标为(0,3),则点C的坐标是()A.B.C.(﹣1,0)D.(﹣2,0)5、△ABC在下列条件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A.b2=a2﹣c2B.a2:b2:c2=1:2:3C.∠A:∠B:∠C=3:4:5 D.∠A=∠B﹣∠C6、如图,一个梯子斜靠在一竖直的墙AO上,测得AO=4m,若梯子的顶端沿墙下滑1m,这时梯子的底端也下滑1m,则梯子AB的长度为()A.5m B.6m C.3m D.7m第2题图第3题图第4题图第6题图第7题图7、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C=120°,AB⊥AD,BC⊥CD,AB=5,CD=3.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8、为维护海洋权益,中国海监定期开展维权执法.某时刻,两般海监船分别在A、B两处巡查,B位于A的正西方向10海里处,可疑船只P位于A的北偏西60°方向上,且P位于B的北偏西30°方向上.此时,A处的海监船与可疑船只P相距海里.9、如图,△ABC中,AB=BC,BE⊥AC于点E,AD⊥BC于点D,∠BAD=45°,AD与BE交于点F,连接CF.(1)求证:BF=2AE;(2)若CD=3,求AD的长.10、如图,某港口O位于东西方向的海岸线上,“远航”号、“海天”号轮船同时离开港口,各自沿一固定方向航行,“远航”号每小时航行16海里,“海天”号每小时航行12海里.(1)若它们离开港口一个半小时后分别位于A、B处,且相距30海里.如果知道“远航”号沿东北方向航行,能知道“海天”号沿哪个方向航行吗?说明理由.(2)若“远航”号沿北偏东60°方向航行,经过两个小时后位于F处,此时船上有一名乘客需要紧急回到PE 海岸线上,若他从F处出发,乘坐的快艇的速度是每小时80海里.他能在半小时内回到海岸线吗?说明理由.4、平行四边形姓名: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E平分∠BAD交BC边于点E,若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是24,EC=2,则AB的长为()A.4 B.5 C.5.5 D.62、已知在同一平面内,直线a,b,c互相平行,直线a与b之间的距离是3cm,直线b与c之间的距离是5cm,那么直线a与c的距离是()A.2cm B.8cm C.8或2cm D.不能确定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CE平分∠BCD交AD于点E,DE=CD,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一定能判定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是()A.AD=BC B.AB=CD C.CE=BC D.∠A=∠D4、如图,△OAB的顶点O、A、B的坐标分别是(0,0)(3,0),(1,1),下列点M中,O、A、B、M为顶点的四边形不是平行四边形的是()A.(1,﹣1)B.(2,﹣1)C.(﹣2,1)D.(4,1)5、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点P是对角线BD的中点,E、F分别是AB、CD的中点,若∠EPF=130°,则∠PEF的度数为()A.25°B.30°C.35°D.50°第1题图第3题图第4题图第5题图6、如图,已知AD∥BC,CE=5,CF=8,则AD与BC间的距离是.7、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B、DC上的点,请添加一个条件,使得四边形EBFD为平行四边形,则添加的条件是(答案不唯一,添加一个即可).8、如图,AD是等腰三角形ABC的顶角平分线,BC=10,点E,F分别是AD,AC边的中点,连结EF,则EF=.9、如图,在▱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点E,F分别在CA和AC的延长线上,且AE=CF,连接DE,BF.求证:DE=BF.10、如图,已知点A,F,C,D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AB=DE,AC=DF.求证:(1)EC=BF.(2)四边形BCEF是平行四边形.5、矩形姓名: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1、如图,要使▱ABCD为矩形,则可以添加的条件是()A.AC⊥BD B.AC=BD C.∠AOB=60°D.AB=BC2、在Rt△ABC中,∠ACB=90°,D为AB中点,连结CD,若CD=3,则AB=()A.5 B.6 C.7 D.83、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相交点O,AC=10,P、Q分别为AO、AD的中点,则PQ的长度为()A.10 B.5 C.2.5 D.2.254、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长方形OABC的顶点O为坐标原点,顶点A的坐标为(0,2),顶点B在第二象限.若长方形OABC的面积为6,则点B的坐标为()A.(﹣3,2)B.(﹣2,3)C.(3,2)D.(﹣3,﹣2)5、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3,BC=6,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D、AC于点M,N,连接CM,则CM的长为()A.B.C.﹣D.﹣6、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 交于点O,AB=6,BC=8,过点O作OM⊥AC,交BC于点M,过点M作MN⊥BD,垂足为N,则OM+MN的值为()A.B.C.D.第1题图第3题图第4题图第5题图第6题图7、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上的高为6,则其斜边上的中线长为5,则它的面积为.8、如图,在Rt△ABC中,AC=3,BC=4,D为斜边AB上一动点,DE⊥BC,DF⊥AC,垂足分别为E、F,则线段EF的最小值为;9、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F在BD上,BE=DF.(1)求证:AE=CF;(2)若AB=4,∠AOB=60°,求矩形ABCD的面积.10、如图,AD是▱ABDE的对角线,∠ADE=90°,延长ED至点C,使DC=ED,连接AC交BD于点O,连接BC.(1)求证:四边形ABCD是矩形;(2)连接OE,若AD=4,AB=2,求OE的长.11、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C边的中线,过点A作BC的平行线,过点B作AD的平行线,两线交于点E.(1)求证:四边形ADBE是矩形;(2)连接DE,交AB与点O,若BC=8,AO=,求△ABC的面积.6、菱形姓名: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1、菱形具有而平行四边形不一定具备的是()A.对角线互相平分;B.邻角互补;C.对角相等D.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2、菱形ABCD的周长是8cm,∠ABC=60°,那么这个菱形的对角线BD的长是()A.cm B.2cm C.1cm D.2cm3、如图,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M为边AB的中点,若MO=4cm,则菱形ABCD的周长为()A.32cm B.24cm C.16cm D.8cm4、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C=8,BD=6,OE⊥AD于点E,交BC于点F,则EF的长为()A.B.C.D.5、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互相平分,要使四边形ABCD为菱形,需添加的条件是()A.∠A=∠C B.AB⊥BC C.AC⊥BD D.AC=BD6、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C=90°,AB=AD,连接BD,∠BAD的角平分线交BD,BC分别于点O、E,若EC=3,CD=4,则BO的长为()A.4 B.3C.D.27、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且点O是BD的中点,若AB=AD=5,BD=8,∠ABD=∠CDB,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A.40 B.24 C.20 D.158、如图,分别以直角△ABC的斜边AB,直角边AC为边向△ABC外作等边△ABD和等边△ACE,F为AB的中点,DE与AB交于点G,EF与AC交于点H,∠ACB=90°,∠BAC=30°,给出如下结论:①EF⊥AC;②四边形ADFE为菱形;③AD=4AG;④4FH=BD;其中正确结论的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第3题图第4题图第6题图第7题图第8题图9、如图,在菱形ABCD中,过点C作对角线AC的垂线,交AB的延长线于点E,连接BD.(1)求证:四边形DBEC是平行四边形;(2)如果∠E=60°,CE=2,求菱形ABCD的面积.10、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DC,AB=AD,对角线AC、BD交于点O,AC平分∠BAD,过点C作CE⊥AB交AB的延长线于点E.(1)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2)若AB=6,BD=8,求CE的长.7、正方形姓名: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1、如图,点P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的一点,且BP=BC,则∠PCD的度数是()A.22.5°B.45°C.60°D.67.5°2、下列条件中,能判定四边形是正方形的是()A.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B.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C.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D.对角线互相平分且垂直的四边形3、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当AC⊥BD时,它是矩形B.当AC⊥BD时,它是菱形C.当AC=BD时,它是正方形D.当AC⊥BD时,它是正方形4、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点F分别在AD、CD上,且AE=DF,若四边形OEDF的面积是1,OA的长为1,则正方形的边长AB为()A.1 B.2 C.D.25、如图,将正方形OACD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是坐标原点,点D的坐标为(3,4),则点A的坐标为.6、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情况下,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矩形ABCD是正方形.7、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DF分别是△BAD和△ACD的高,得到下列四个结论:①OA=OD;②AD ⊥EF;③当∠A=90°时,四边形AEDF是正方形;④AE+DF=AF+DE.其中正确的是(填序号).第1题图第4题图第5题图第6题图第7题图8、如图,E是正方形ABCD内一点,△BCE是等边三角形,连接DE,AE,延长DE交AB于点F.(1)求证:△ABE≌△DCE;(2)求∠AFD的度数.9、已知:在Rt△ABC中,∠BAC=90°,D是BC的中点,E是AD的中点.过点A作AF∥BC交BE的延长线于点F.(1)求证:△AEF≌△DEB;(2)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CF是正方形?请说明理由.8、函数及函数图象姓名: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1、在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A.B.C.D.2、一本笔记本5元,买x本共付y元,则5和x分别是()A.常量,变量B.变量,变量C.常量,常量D.变量,常量3、从A地向B地打长途,不超过3分钟,收费2.4元,以后每超过一分钟加收一元,若通话时间t分钟(t≥3),则付话费y元与t分钟函数关系式是()A.y=t﹣0.6(t≥3)B.y=2.4t+3(t≥3)C.y=2.4+3t(t≥3)D.y=t+0.6(t≥3)4、已知甲、乙两地相距40米,汽车从甲地匀速行驶到乙地,则汽车行驶时间t(单位:小时)关于行驶速度v(单位:千米/小时)的函数关系式是()A.t=40v B.C.D.5、在某次试验中,测得两个变量m和v之间的4组对应数据如表:m 1 2 3 4v 3 5 7 9则m与v之间的关系最接近于下列各关系式中的()A.v=2m+1 B.v=m2+2 C.v=m+2 D.v=3m6、在槐荫区“勾股数学”杯初中校际联赛中,小明的队伍在第一轮中获得积分50分,第二轮共10道题,每答对一道题得10分,则两轮总积分y(分)与第二轮答对题目数量x(道)之间的关系式为(0≤x≤10,x为正整数).7、王刚同学步行从家里到距他家2000米的体育场参加活动,如果他步行的速度是每秒2.5米,那么王刚同学距体育场的路程y(米)与行走时间x(秒)的函数关系式为.8、某校在研学旅行活动中,一名老师带领x名学生到北京中国科学技术馆参观.已知成人票每张30元,团体学生票每张15元.设门票的总费用为y元,则y与x的关系式为.9、看图填空.(1)小明去图书馆每小时行驶千米,用了分钟.(2)他在图书馆用去分钟.(3)小明从图书馆返回家中的速度是每小时千米.(4)小明从图书馆返回家中用了分钟,小明去图书馆与返回家中的时间比是.10、在国内投寄平信应付邮资如表:信件质量x(克)0<x≤20 20<x≤40 40<x≤60 邮资y(元/封) 1.20 2.40 3.60 (1)根据函数的定义,y是关于x的函数吗?(2)结合表格解答:①求出当x=48时的函数值,并说明实际意义.②当寄一封信件的邮资是2.40元时,信件的质量大约是多少克?9、一次函数图象及性质姓名: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1、下列函数中,一次函数是()A.y=﹣4x+5 B.y=x(2x﹣3)C.y=ax2+bx+c D.2、若函数y=(k﹣2)x+2k+1是正比例函数,则k的值是()A.k≠2 B.k=2 C.k=﹣D.k=﹣23、关于函数y=2x﹣1,下列结论成立的是()A.当x<0时,y<0 B.当x>0时,y>0C.图象必经过点(0,1)D.图象不经过第三象限4、已知点P(3,y1)、Q(﹣2,y2)在一次函数y=(2m﹣1)x+2的图象上,且y1<y2,则m的取值范围是()A.m≥1 B.m<1 C.m>1 D.m<5、已知如图是函数y=kx+b的图象,则函数y=﹣kbx+k的大致图象是()A.B.C.D.6、已知点(﹣2,y1),(﹣1,y2),(1,y3)都在直线y=﹣3x上,则y1,y2,y3的大小关系是()A.y1>y2>y3B.y1<y2<y3C.y3>y1>y2D.y3<y1<y27、已知直线上y=(3m﹣2)x+1的两点A(x1,y1),B(x2,y2),当x1<x2时,有y1>y2,那么m的取值范围是;8、函数y1=|x|,y2=x+的图象如图所示,当y1<y2时,x的范围是.9、已知,点P(2,m)是第一象限内的点,直线PA交y轴于点B(0,2),交x轴负半轴于点A.联结OP,S△AOP=6.(1)求△BOP的面积;(2)求点A的坐标和m的值.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由函数y=﹣2x的图象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1)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当x<4时,对于x的每一个值,函数y=mx(m≠0)的值小于一次函数y=kx+b的值,直接写出m的取值范围.10、一次函数解析式及应用姓名: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1、已知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2),那么这个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A.y=﹣2x B.y=﹣x C.y=2x D.y=x2、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M(0,2),N(1,3)两点,则k,b的值分别为()A.﹣1,﹣2 B.1,2 C.﹣2,﹣1 D.2,13、甲、乙两车从A地出发,沿同一路线驶向B地,甲车先出发匀速驶向B地,40min后,乙车出发,匀速行驶一段时间后,在途中的货站装货耗时半小时.由于满载货物,为了行驶安全,速度减少了50km/h,结果与甲车同时到达B地.甲乙两车距A地的路程y(km)与乙车行驶时间x(h)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①a=4.5;②甲的速度是60km/h;③乙刚开始的速度是80km/h;④乙出发第一次追上甲用时80min.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4、如图,直线y=x+5和直线y=ax+b相交于点P(20,25),根据图象可知,方程x+5=ax+b的解是()A.x=20 B.x=5 C.x=25 D.x=155、若关于x的不等式组有解,则一次函数y=(a﹣3)x+2的图象一定不经过的象限是()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6、如图所示,直线l1:y=k1x与l2:y=k2x+b直线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则关于x的不等式k1x>k2x+b 的解集为()A.x>﹣1 B.x<﹣1 C.x<﹣2 D.无法确定第3题图第4题图第6题图7、一辆轿车和一辆货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匀速相向而行,相遇后继续前行,已知轿车比货车每小时多行驶10千米,设行驶的时间为x(小时),两车之间的距离为y(千米),图中的折线表示从两车出发至轿车到达乙地这一过程中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甲乙两地的距离为450千米;②点A的实际意义是两车出发2小时相距150千米;③x=3时,两车相遇;④货车的速度为90千米/小时8、已知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经过(﹣1,﹣3),(2,3)两点,则它的图象不经过第象限.9、如图所示,直线AB与x轴交于A,与y轴交于B.(1)请直接写出A,B两点的坐标:A,B;(2)求直线AB的函数表达式;(3)当x=5时,求y的值.10、如图,l1表示某产品一天的销售收入与销售量的关系;l2表示该产品一天的销售成本与销售量的关系.(1)求销售收入y1与销售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求销售成本y2与销售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当一天的销售量超过多少时,生产该产品才能获利.(提示:利润=收入﹣成本)。

八年级数学下册《函数的图象》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函数的图象》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函数的图象》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班级姓名考号一、单选题1.小明步行到学校参加联欢会,到学校时发现演出道具忘在家中,于是他马上按照原来的速度步行回家取道具,随后骑自行车加快速度返回学校,下面是小明离开家的距离S(米)和时间t(分)的函数图象,那么最符合小明实际情况的大致图象是()A.B.C.D.2.小明晚饭后出门散步,行走的路线如图所示.则小明离家的距离h与散步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可能是()A.B.C.D.3.一天晚饭后,小明陪妈妈从家里出去散步,下图描述了他们散步过程中离家的距离s(米)与散步时间t(分)之间的函数关系,下面的描述符合他们散步情景的是【】A.从家出发,到了一家书店,看了一会儿书就回家了B.从家出发,到了一家书店,看了一会儿书,继续向前走了一段,然后回家了C.从家出发,一直散步(没有停留),然后回家了D.从家出发,散了一会儿步,到了一家书店,看了—会儿书,继续向前走了一段,18分钟后开始返回4.下列是y关于x的函数是().A.B.C.D.5.甲、乙二人从学校出发去新华书店看书,甲步行一段时间后,乙骑自行车沿相同路线行进两人均匀速前行,他们之间的距离s(米)与甲出发时间t(分)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乙的速度是甲速度的2.5倍B.a=15C.学校到新华书店共3800米D.甲第25分钟到达新华书店6.小明从家骑车上学,先上坡到达A地后再下坡到达学校,所用的时间与路程如图所示.如果返回时,上下坡的速度仍然保持不变,那么他从学校回到家需要的时间是().A .8.6分钟B .9分钟C .12分钟D .16分钟7.A ,B 两地相距30km ,甲乙两人沿同一条路线从A 地到B 地.如图,反映的是两人行进路程y (km )与行进时间t (h )之间的关系,①甲始终是匀速行进,乙的行进不是匀速的;①乙用了4.5个小时到达目的地:①乙比甲迟出发0.5小时;①甲在出发5小时后被乙追上.以上说法正确的个数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8.如图1,点P 从菱形ABCD 的顶点A 出发,沿着折线ABCDA 匀速运动,图2是线段AP 的长度y 与时间x 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像(不妨设当点P 与点A 重合时,y =0),则菱形ABCD 的面积为( )A .12B .6C .5D .2.59.铅笔每支售价0.20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表示小明买1支到10支铅笔需要花费的钱数的图像是( ) A .一条直线 B .一条射线 C .一条线段 D .10个不同的点10.如图,60MAN ∠=︒,点B 在射线AN 上,2AB =.点P 在射线AM 上运动(点P 不与点A 重合),连接BP ,以点B 为圆心,BP 为半径作弧交射线AN 于点Q ,连接PQ .若,AP x PQ y ==,则下列图象中,能表示y 与x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A.B.C.D.13.如图,在矩形ABCD中,动点P从点B出发,沿BC,CD,DA运动至点A停止,右图为P运动的路与ABP的面积14.学校“青春礼”活动当天,小明和妈妈以不同的速度匀速从家里前往学校,小明害怕集合迟到先出发2分钟,随后妈妈出发,妈妈出发几分钟后,两人相遇,相遇后两人以小明的速度匀速前进,行进2分钟后,通过与妈妈交谈,小明发现忘记穿校服,于是小明立即掉头以原速度的2倍跑回家中,妈妈速度减半,继续匀速赶往学校,小明到家后,花了3分钟换校服,换好校服后,小明再次从家里出发,并以返回时的速度跑回学校,最后小明和妈妈同时到达学校.小明和妈妈之间的距离y与小明出发时间x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小明家与学校之间的距离是_____米.15.小明放学后步行回家,他离家的路程s(米)与步行时间t(分钟)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则他步行回家的平均速度是____米/分钟.三、解答题16.写出下列各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1)如果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度数为α,另一个锐角的度数β与α之间的关系;(2)一支蜡烛原长为20cm,每分钟燃烧0.5cm,点燃x(分钟)后,蜡烛的长度y(cm)与x(分钟)之间的关系;(3)有一边长为2cm的正方形,若其边长增加xcm,则增加的面积y(cm2)与x之间的关系.17.小明骑单车上学,当他骑了一段路时,想起要买某本书,于是又折回到刚经过的新华书店,买到书后继续去学校.他本次上学所用的时间与路程的关系示意图如图所示.(1)小明在书店停留了______分钟;(2)本次上学途中,小明一共行驶的路程为______;(1)在上升或下降过程中,无人机的速度是米/分;20.小雪和小松分别从家和图书馆出发,沿同一条笔直的马路相向而行.小雪开始跑步,中途在某地改为步行,且步行的速度为跑步速度的一半,小雪先出发5分钟后,小松才骑自行车匀速回家.小雪到达图书馆恰好用了35分钟.两人之间的距离()m y 与小雪离开出发地的时间()min x 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请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1)小雪跑步的速度为多少米/分?(2)小松骑自行车的速度为米/分?(3)当小松到家时,小雪离图书馆的距离为多少米?参考答案1.C2.C3.D4.C5.C6.C7.C8.B9.D10.C(3)由图象可知:图象关于直线x =2对称;故答案为:图象关于直线x =2对称;(4)进一步探究函数图象发现:①函数图象与x 轴有2个交点,对应的方程2|x ﹣2|﹣1=0有2个实数根; ①若关于x 的方程2|x ﹣2|﹣1=a 有两个实数根,则a 的取值范围是a >﹣1 故答案为2,2;a >﹣1.20.(1)解:由函数图象可知小雪跑步5分钟的路程为450035001000m -= ①小雪跑步的速度为10005200m /min ÷=;(2)解:由(1)得小雪步行的速度为100m/min设小雪在第t 分钟改为步行①()200100354500t t +-=解得10t =①由函数图象可知,当第10分钟时,小雪改为步行,此时两人相距1000m ①小松骑车的速度为()()4500200101000105300m /min -⨯-÷-=; (3)解:由(2)得小松到家的时间为4500300520min ÷+= ①小雪离图书馆的距离为()45002001010020101500m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二次根式定义一、基础知识1(a >0)的式子叫二次根式.2.举几个不同类型的二次根式 . 3a ≥0?45.到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三个类型的非负数,请写出已学过的三个类型的非负数.二、能力提升1.二次根式2+x ,有意义的条件是( ) A .2x >- B . 2-≥x C .2x ≠-D . 2-≤x2.使代数式43--x x 有意义的x 的取值范围是( )A .x >3B .x ≥3C .x>4D .x ≥3且x ≠43.二次根式的最小值是 .4.写出一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分别满足下列条件时才有意义.(1)2x >-; (2)2≤x ;(3)2≥x 且x ≠3; (4)x >0;(5)x <0; (6)x =0;(7)x 为一切实数.5.当x = 时,510--x 有最大值为 .6.当x = 时,1211++x 有最小值为 . 7.已知a 为实数,求代数式294a a a -+--+的值.8.已知5y =,求x 、y 的值.9.已知2a a -+=,求a 的值.100=,求a 、b 、c 的值.11.已知)0(753>=+a b a,3s b = (1)用sb ; (2)求s 的范围.122008c d --,求a b c d +++的值.13.已知3523199x y m x y m x y +-++-=-+⨯199x y --,求m 的值.二 次 根 式 的 混 合 运 算1.公式=2)(a a .2.填空①=2)2( ;②=2)21(;③=2)35( ;④=-2)33( . 3.公式=2a a .4.填空(1)9= ; (2)2(4)-= ; (3)25= , (4)2(3)-= ;(5)2)1(-m (m >1)= ;(6)221a a ++(a <-1) = .5.已知x ≥2,则=-2)2(x . 6.(1)如图,化简()2b a += ;(2)如图,化简=-2)(a b .7.(1)已知1)3()2(22=-+-x x ,求x 的范围;(2)已知22(2)(4)x x -+-的值是常数2,求x 的范围.8.(1)已知x x -=-5)5(2,求x 的范围; (2)如果2693x x x +-+=,求x 的范围.9.计算:(把分母中的根号化去) (1)22; (2)515;(3)yx y x --.10.在实数范围内因式分解: (1)32-x ; (2)44-x ;(3)2222+-x x ;(4)243x x --.11.化简:(1)8; (2)12;(3)24; (4)28;(5)32; (6)40;(7)45; (8)54;(9)108; (10)243;(11)864; (12)845.12.化简二次根式: (1)21; (2)853;(3)536; (4)b a 4-( a >0) .13.化简二次根式:要求:把根号外面的式子移到根号内. (1)212; (2)854-;(3)5310-; (4)aa 1-.14.化简二次根式:要求:把根号内的式子移到根号外. (1(2)xx --51)5(;(3); (4)aa b a ba 1-+-.15.计算:(1; (2(3; (4)22×432;(5)b a a 331275⋅ ; (6)54×223.16.化简:(1; (2; (3(4(5(6)810.17.计算: (1)324; (2)18132÷; (3; (4)8128.18.化简:(1)1003; (2)2925yx; (3(419求x 的值.20.(1)已知:整数x 、y=,求x 、y 值.(2) 已知整数x 、y 满足425=+y x ,求x 、y值.21.已知m -18是整数,则自然数m = . 22.已知m 24是整数,(1)求自然数m 的最小值为 ; (2)求自然数m 的最小的四个值为 ; (3)写出第n 自然数m 的值为 .23.已知n 是整数,且n -123是正整数,则正整数n 的最小值是: ,最大值是: .24.若关于x的方程240200x -+=存在整数解,则正整数m 的所有取值的和为 .25.若关于x的方程2100x m -+=有整数解,又已知m 是正整数,则x 可能取值的的和等于 .26.n为自然数,求n 的值.27.计算: (1);(2)caa bc ab a b 41)41(3÷-⨯;(3))150(302153-÷⨯;(4))631(205315-÷⨯;(5)2⋅(6)b ba b a x bx b a -÷+⨯--543322322;(7))3192(3222xy y x xy xy ÷⨯;(8)6)32(÷+;(9)(1++;(10)20082009(2(2+⨯-;(11)20012002(7(7-⋅--;(12))3121(6+÷;(13)22-.28.(1)已知2x =求2(7(2x x ++的值.(2)已知120132012-=m ,求201520122345+--m m m 的值.(3)已知56+=a ,56-=b .求20522-++ab b a 的值.29.观察下列各式,通过分母有理数,把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化成最简二次根式:=-1,=-,-……从计算结果中找出规律,并利用这一规律计算(+++……的值.30.比较23-与32-的大小关系.31.已知a >b >0,a +b== .32.a 表示5的整数部分,b 表示5的小数部分.计算2)(b a ba-+.33.已知2310x x -+=值.34.请你巧算2225064114--.35.36.有一架不等臂的天平,当一物体放在右边时称得质量为180克,当这一物体放在左边时称得质量为175克.求这一物体的重量?杠杆平衡原理:右盘内的重量乘以右臂长度等于左盘内的重量乘以左臂长度即am=bn.37.阅读与计算:请阅读以下材料,并完成相应的任务.斐波那契(约1170﹣1250)是意大利数学家,他研究了一列数,这列数非常奇妙,被称为斐波那契数列(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着的一列数称为数列).后来人们在研究它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在实际生活中,很多花朵(如梅花、飞燕草、万寿菊等)的瓣数恰是斐波那契数列中的数.斐波那契数列还有很多有趣的性质,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斐波那契数列中的第n个数可以用:n n⎡⎤-⎥⎦表示(其中,n≥1 ).这是用无理数表示有理数的一个范例.任务:请根据以上材料,通过计算求出斐波那契数列中的第1个数和第2个数.38.设ma≤2)求m10+ m9+ m8+…+ m2+ m-29的值.39.已知0<x<140=,的值.41.已知x=y>0,求x︰y的值.42.观察下列等式:=….写出第n个等式并证明它的正确性.43.先观察下列等式,再回答问题:=(1)根据上面三个等式提供的信息,试写出第④个等式,并进行检验.(2)请按照上面各等式反映的规律,试写出第n个等式,并证明.44.观察下列等式11112=+-,11123+-,11134+-,….回答下列问题(1)请猜想第10个等式为;(2)第n个等式并证明它的正确性.勾股定理一、基本概念1.定义: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讲例:在Rt△ABC,∠C=90°⑴已知a=b=5,求c;⑵已知a=1,c=2,求b;⑶已知c=17,b=8,求a;⑷已知a ︰b =1︰2,c =5,求a ;⑸已知b =15,∠A =30°,求a ,c ;⑹已知直角三角形中两边长为3、4,求第三边长度.2.勾股定理的推导方法一:如图,用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的图形,利用面积证明. ∵S 正方形=c 2S正方形=4×12ab +(b -a )2∴4×12ab +(b -a )2= c 2∴a 2+b 2=c 2.方法二;已知:在Rt △ABC 中,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求证:a 2+b 2=c 2.分析:左右两边的正方形边长相等,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相等. 左边S =4×12ab +c 2右边S =(a +b )2左边和右边面积相等,即 4×12ab +c 2=(a +b )2 化简可得.方法三:以a 、b 为直角边,以c 为斜边作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则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12ab .把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形状,使A 、E 、B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 Rt ΔEAD ≌ Rt ΔCBE , ∴ ∠ADE = ∠BEC . ∵ ∠AED + ∠ADE = 90º, ∴ ∠AED + ∠BEC = 90º. ∴ ∠DEC = 180º-90º= 90º. ∴ △DEC 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它的面积等于12c 2. 又∵ ∠DAE = 90º, ∠EBC = 90º, ∴ AD ∥BC .∴ ABCD 是一个直角梯形,它的面积等于12(b +a )2. ∴12(b +a )2=2×12ab +12c 2. ∴a 2+b 2=c 2.二、勾 股 数例1.(1)常见勾股数的识记:3,4 ; 6, 8 ;5,12 ; 7, 24 ; (2)15是一组勾股数中的一个数,请写出其它的两个勾股数,至少写出3组.(要求写出推理过程)(3)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均为整数,已知它的一条直角边长为14,求另两边的长.例2.如下表,表中所给的每行的三个数a 、b 、c ,有a <b <c .(1)试根据表中已有数的规律,写出当a =19时,b ,c 的值;(2)并把b 、c 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出来;(3)写出第n 组数据.例3.已知①4,3,5;②12,5,13;③24,7,25…找出它们的规律用含m 、n (m >n ,m 、n 是互质且一奇一偶的任意正整数)的式子表示这组勾股数.(2mn , 22n m -, 22n m +)三、勾股定理解决应用题例4.如图,是一扇高为2m ,宽为1.5m 的门框,李师傅有3块薄木板,尺寸如下:①号木板长3m ,宽2.7m ;②号木板长2.8m ,宽2.8m ;③号木板长4m ,宽2.4m .可以从这扇门通过的木板是( )A .①号B .②号C .③号D .均不能通过例5.如图,每个小方格的边长都为1.求图中格点四边形ABCD 的周长和面积.例6.如图,小明在广场上先向东走10米,又向南走40米,再向西走20米,又向南走40米,再向东走70米.求小明到达的终止点与原出发点的距离.四、勾股定理与方程例7.在△ABC 中,已知AB =39,AC =25,BC =56,求△ABC 的面积.3、4、5 32+42=52 5、12、13 52+122=132 7、24、25 72+242=252 9、40、41 92+402=412 …… …… 19,b 、c 192+b 2=c 2 a ,b 、c a 2+b 2=c 210 40 2040 出发点 70 终止点 A例8.如图,铁路上A ,B 两点相距25km ,C ,D 为两村庄,DA ⊥AB 于A ,CB ⊥AB 于B ,已知DA =15km ,CB =10km ,现在要在铁路AB 上建一个土特产品收购站E ,使得C ,D 两村到E 站的距离相等,则E 站应建在离A 站多少km 处?五、勾股定理在数形结合中的应用例9.(1)如图,分别以Rt △ABC 三边为边向外作三个正方形,其面积分别用S 1、S 2、S 3,则S 1、S 2、S 3之间有的关系式: .(2)如图,分别以Rt △ABC 三边为边向外作三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其面积分别用S 1、S 2、S 3表示,已知AC =4,利用上题结论求S 1+S 2+S 3的值.练习:1.求下列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2.图示是一种“羊头”形图案,其作法是,从正方形1开始,以它的一边为斜边,向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再以其直角边为边,分别向外作正方形2,和2′,…,依次类推,若正方形7的边长为1cm ,则正方形1的边长为__________cm .3.学校有一块长方形的花圃,经常有同学为了少走几步而走捷径,于是在草坪上开辟了一条“新路”,他们这样走少走了几步?(每两步约为1米)4.小明的妈妈买了一部29英寸(74厘米)的电视机.小明量了电视机的屏幕后,发现屏幕只有58厘米长和46厘米宽,他觉得一定是售货员搞错了.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六、立体图形中的勾股定理应用A D EB CS1S 2 S 3 A B C D EF路例9.如图,是一个三级台阶,它的每一级的长、宽和高分别等于55cm,10cm和6cm,A和B是这个台阶的两个相对的端点,A点上有一只蚂蚁,想到B点去吃可口的食物,请你想一想,这只蚂蚁从A点出发,沿着台阶面爬到B点,最短线路是多少?例10.在一个棱长为10cm正方体两个相距最远的顶点处有一只苍蝇B和蜘蛛A,蜘蛛可从哪条最短的路径爬到苍蝇处?并出蚂蚁爬行的最短线路长度.例11.如图,一个圆柱,底圆周长6cm,高4cm,一只蚂蚁沿外壁爬行,要从A点爬到B点,则最少要爬行cm .七、勾股定理与古诗词例12.印度数学家什迦逻(1141年-1225年)曾提出过“荷花问题”:“平平湖水清可鉴,面上一尺生红莲;出泥不染亭亭立,忽被强风吹一边,渔人观看忙向前,花离原位二尺远;能算诸君请解题,湖水如何知深浅?”请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回答这个问题. 八、面积法求高例13.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D,AB=25,E为AB上一点且∠CED=90°,DE=8,CE=6,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练习:1.填空:在Rt△ABC,∠C=90°,⑴如果a=7,c=25,则b= .⑵如果∠A=30°,a=4,则b= .⑶如果∠A=45°,a=3,则c= .⑷如果c=10,a b=2,则b= .A BA BCDE⑸如果a 、b 、c 是连续整数,则a +b +c = .⑹如果b =8,a ︰c =3︰5,则c = .2.△ABC 中,AB =AC =25cm ,高AD =20cm ,则BC = ,S △ABC = .3.△ABC 中,若∠A =12∠B =13∠C ,AC =23cm ,则∠A = 度,∠B = 度,∠C = 度,BC = ,S △ABC = .4.如图,△ABC 中,AB =AC =20,BC =32,∠DAC =90°,求BD 的长?5.在Rt △ABC 中,∠C =90°,CD ⊥AB 于D ,∠A =60°,CD =3,AB = .6.如图是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现请你只有无刻度的直尺画出下列线段:AB =2, CD =5, EF =22, GH =10, MN =13, PQ =25.7.在数轴上画出表示 5,2+5的点.8.请在方格内画△ABC ,使它的顶点都在格点上,且三边长分别为2,25,412.求:(1)△ABC 的面积;(2)求出最长边上高.9.如图,山坡上两株树木之间的坡面距离是43米,则这两株树之间的垂直距离是米,水平距离是米.10.如图,一根12米高的电线杆两侧各用15米的铁丝固定,两个固定点之间的距离是.11.如图,原计划从A地经C地到B地修建一条高速公路,后因技术攻关,可以打隧道由A地到B 地直接修建,已知高速公路一公里造价为300万元,隧道总长为2公里,隧道造价为500万元,AC=80公里,BC=60公里,则改建后可省工程费用.12.如图,欲测量松花江的宽度,沿江岸取B、C 两点,在江对岸取一点A,使AC垂直江岸,测得BC=50米,∠B=60°,则江面的宽度为.13.有一个边长为1米正方形的洞口,用一个圆形盖去盖住这个洞口则圆形盖半径至少为米.14.一根32厘米的绳子被折成PRQ如图所示的形状钉在P、Q两点,PQ=16厘米,且RP⊥PQ,则RQ= 厘米.15.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2,则该三角形的面积为()A.4 3 B. 3 C.2 3 D.316.如图,大正方形中有两个小正方形,若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S1、S2.①S1︰S2;②若S1+S2=17,求大正方形的边长.17.已知,如图长方形ABCD中,AB=3cm,AD=9cm,将此长方形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折痕为EF,则△ABE的面积为()A.3cm2B.4cm2 C.6cm2D.12cm2ABEFDC18.如图,将长方形ABCD沿直线AE折叠,顶点D恰好落在BC边上F处,已知CE=3,AB=8,则BF=___________.19.如图是一株美丽的勾股树,其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若最大正方形M的边长是3,则正方形A、B、C、D、E、F的面积之和是.20.一只蚂蚁从长AC=4cm、宽DE=3 cm,高AD=5 cm的长方体纸箱的A点沿纸箱爬到B点,那么它所行的最短路线的长是____________cm.21.将一根长为15cm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5cm,高为12cm的圆柱形水杯中,设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为hcm,则h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22.如图,四边形ABCD中,∠BAD=∠BCD=90°,AB=AD,若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24cm2,则AC长是_____________cm.23.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90°,CD⊥AD,2222ABCDAD=+.(1)求证:AB=BC;(2)当BE⊥AD于E时,试证明:BE=AE+CD.AB CDE24.等边三角形的面积为483,求该三角形的边长?25.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为:a b,a,a+b,且a、b都为正整数,则三角形其中一边的长可能为()A.61 B.71 C.81 D.9126.在△ABC中,AB=22,BC=1,∠ABC=45°,以AB为一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D,使∠ABD=90°,连结CD,则线段CD的长为.2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长方形OABC的顶点A、C的坐标分别为(10,0),(0,4),点D是OA的中点,点P在线段BC上运动,当△ODP是等腰三角形时,点P的坐标为.28.如图,小红用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进行折纸,已知该纸片宽AB为8cm,•长BC•为10cm.当小红折叠时,顶点D落在BC边上的点F处(折痕为AE).想一想,此时EC有多长?•29.在每格边长为1的5×5网格中,与点A的距离是13的所有格点数为()A.1 B.2 C.3 D.430.一个无盖的纸盒,底面是面积为100cm2的正方形,高是15cm.小丽将一小木棒如图放置,量得露出纸盒外面部分长是2cm.请求出小丽的小木棒总长度.(精确到0.1cm)31.如图阴影部分是一个正方形,则此正方形的面积为.第31题100cm15cm2第30题第29题A第28题备用图32.两只小鼹鼠在地下打洞,一只朝前方挖,每分钟挖8cm,另一只朝左挖,每分钟挖6cm,10分钟之后两只小鼹鼠相距()A.50cm B.100cm C.140cm D.80cm33.有两棵树,一棵高6米,另一棵高3米,两树相距4米.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至少飞了___米.34.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的坐标为( 0,1 ),点B的坐标为( 3,2),在x轴上有一点P使得三角形ABP为直角三角形,求点P的坐标.35.如图,有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6cm,BC=8cm,现将直角边AC沿直线AD 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上,且与AE重合,你能求出CD的长吗?36.如图,要将楼梯铺上地毯,则需要米的地毯.37.如图,长方体ABCD—A’B’C’D’中,AB=3,BC=4,B B’=12,问在长方体中能放下一根最长为多少的小的木棍?38.如图,有一根高为2.1m的木柱,它的底面周长为40cm,在准备元旦联欢晚会时,为了营造喜庆的气氛,老师要求小明将一根彩色细绳从底柱向柱顶均匀地缠绕7圈,一直缠到起点的正上方为止,小明需要准备的这根彩色细绳的长至少为.39.如图,长方体的底面边长分别为1cm和3cm,高为6cm.如果用一根细线从点A开始经过4个侧面缠绕一圈到达点B,那么所用细线最短需要cm;如果从点A开始经过4个侧面缠绕n圈到达点B,那么所用细线最短需要cm.BA6cm3cm1cm实物图放大的侧面展开图AB40.图1所示的正方体木块棱长为6cm ,沿其相邻三个面的对角线(图中虚线)剪掉一角,得到如图2的几何体,求一只蚂蚁沿着图2的几何体表面从顶点A 爬行到顶点B 的最短距离.41.如图,圆柱形玻璃杯高为12cm 、底面周长为18cm ,在杯内离杯底4cm 的点C 处有一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杯外壁,离杯上沿4cm 与蜂蜜相对的点A 处,则蚂蚁到达蜂蜜的最短距离为______cm .4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Rt △OAB 的顶点A 在x 轴上.顶点B 的坐标为(3,3),点C 的坐标为(12,0),点P 为斜边OB 上的一个动点,则P A +PC 的最小值为( ) A .132 B .312C .3192D .243.如图,在△ABC 中,∠BAC =120°,AB =AC =4,点M ,N 分别在边AB ,AC 上,将△AMN 沿MN 翻折,点A 的对应点为A ′,连接BA ′,则BA ′长度的最小值为 . 44.在Rt △ACB 中,∠ACB =90°,AC =6,BC =8,P 、Q 两点分别是边AC 、BC 上的动点,将△PCQ 沿PQ 翻折,C 点的对应点为C ′,连接AC ′,则AC′的最小值是 .45.如图,在△ABC 中,∠ACB =90°,AB =5,BC=3,P 是AB 边上的动点(不与点B 重合),将△BCP 沿CP 所在的直线翻折,得到△B ′CP ,连接B ′A ,则B ′A 长度的最小值是 .46.在四边形ABCD 中,DA ⊥AB .DA =2cm ,∠B +蚂蚁AC 蜂蜜图1图2A C ′∠C =150°.CD 与BA 的延长线交于E ,A 刚好是EB 中点,P 、Q 分别是线段CE 、BE 上的动点,求BP +PQ 最小值.47.如图,已知直线a ∥b ,且a 与b 之间的距离为4,点A 到直线a 的距离为2,点B 到直线b 的距离为3,AB =230.试在直线a 上找一点M ,在直线b 上找一点N ,满足MN ⊥a 且AM +MN +NB 的长度和最短,则此时AM +NB =( )A .6B .8C .10D .1248.已知△ABC 中,AB =25,AC =17,BC 边上的高AD =15,求S △ABC .49.已知如图直角三角形OAB 中,OA =3,OB =4,在x 轴上有一点C (m ,0),使△ABC 为等腰三角形,求m 的值.50.小明家的餐桌长120cm ,宽为80cm ,桌布的长为180cm ,宽为120cm ,将桌布按长与宽相同的方向铺在桌面上,使桌面相对两边桌布下垂的宽度各自相等.求此时桌布四个角下垂的尺寸.51.小明把一块桌布平铺在长方形的桌子上,桌子的宽为3尺,长比宽多4尺,桌子高3.6尺,当他铺好后,发现桌布四边刚好比桌子多出2尺同样的宽度,你能求出桌布垂下时离地面多高?52.图1是一面矩形彩旗完全展平时的尺寸图(单位:cm ). 其中矩形ABCD 是由双层白布缝制的穿旗杆用的旗裤,阴影部分DCEF 为矩形绸缎旗面,将穿好彩旗的旗杆垂直插在操场上,旗杆旗顶到地面的高度为220cm .在无风的天气里,彩旗自然下垂,如图2. 求彩旗下垂时最低处离地面的最小高度h .53.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M ,N 分别为AC ,BC 的中点,AN =5,BM =6,求AB 的长.AB 图1图2 AB a b A Ba b备用图54.如图直角三角形中,∠C=90°,AC=8,BC=6,现△ABC扩大成一个等腰三角形,扩充部分是以AC为直角边的一个直角三角形,求扩充后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勾股定理综合练习:1.在直线l上依次摆放着七个正方形(如图所示).已知斜放置的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1、2、3,正放置的四个正方形的面积依次是S1、S2、S3、S4,则S1+S2+S3+S4=_______.2.已知如图,在△ABC中,∠C=90°,∠B=30°,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D,垂足为E,BD=4cm.求AC的长.3.如图,某学校(A点)与公路(直线l )的距离为300米,又与公路车站(D点)的距离为500米,现要在公路上建一个小商店(C点),使之与该校A及车站D的距离相等,求商店与车站之间的距离.数形结合1.C为线段BD上一动点,分别过B、D作AB⊥BD、ED⊥BD,连结AC、EC,已知AB=5、DE=1、BD=8、设CD=x.①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AC+CE的长;②求AC+CE的最小值?2.已知0<x<24,求22226(24)1x x+-++的最小值.l3.求222248x x x x +++-+的最小值.4.已知△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3、10、13,求三角形最长边上高的值. 5.(1)a 、b 、c 、d 都是正数,求证:()()222222b a d c b d c a ++>++++.(2)a 、b 都是正数,求以22b a +、224a b +、224a b +为三边的三角形的面积.6.⑴如图一个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用图形比较5+10+13与62的大小;⑵用图形验证56-与23-的大小关系.7.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 求∠ABC +∠ACB 的大小.8.在等边△ABC 中,D 为三角形内一点,且BD =3,DA =4,DC =5,将△BDA 绕点B 沿顺时针旋转60°,使点D 到D ′,求∠B D ′C 的度数.A BC9.问题背景:在△ABC 中,AB 、BC 、AC 三边的长分别为5、10、13,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小辉同学在解答这道题时,先建立一个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再在网格中画出格点△ABC (即△ABC 三个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处),如图1所示.这样不需求△ABC 的高,而借用网格就能计算出它的面积.(1)请你将△ABC 的面积直接填写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拓展:(2)我们把上述求△ABC 面积的方法叫做构图..法..若△ABC 三边的长分别为5a 、22a 、17a (a >0),请利用图2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a )画出相应的△ABC ,并求出它的面积. 探索创新:(3)若△ABC 三边的长分别为2216m n +、2294m n +、222m n +(m >0,n >0,且m ≠n ),试运用构图法...求出这三角形的面积.10.已知△ABC 中,AB =AC =2,点D 在BC 边的延长线上,AD =4,则BD•CD =( )A .16B .15C .13D .1211.如图,在△ABC 中,AB =AC =m ,点P 为BC 上任意一点,则P A 2+PB ⨯PC 的值为( ) A .m 2 B .m 2+1 C .2m 2 D .(m +1)212.已知如图,△ABC 中,AB >AC ,AD 是BC 边上的高.求证:AB 2-AC 2=BC (BD -DC ).13.如图,∠C =90°,AM =CM ,MP ⊥AB 于点P ,求证:BP 2=AP 2+BC 2.图1 图21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C =90°,CD ⊥AD ,AD 2+CD 2=2AB 2. 求证:AB =BC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一、基本概念1.定义: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满足a 2+b 2= c 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且∠C =90°. 例1.以6,8,10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三边为5,6,7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例2.根据下列条件,分别判断a ,b ,c 为边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1)a =7,b =24,c =25; (2) a =32,b =1,c =32.例3.若△ABC 的三边a 、b 、c 满足a 2+b 2+c 2+50=6a +8b +10c ,求△ABC 的面积.例4.如下图中分别以△ABC 三边a ,b ,c 为边向外作正方形,正三角形,为直径作半圆,若S 1+S 2=S 3成立,则△ABC 是直角三角形吗?例5.已知的三边分别a 、b 、c ,a = m 2 n 2,b =2mn ,c = m 2+n 2 (m >n ,m ,n 是正整数),△ABC 是直角三角形吗?说明理由.例6.如图,小明的爸爸在鱼池边开了一块四边形土地种了一些蔬菜,爸爸让小明计算一下土地的面积,以便计算一下产量.小明找了一卷米尺,测得AB =4米,BC =3米,CD =12米,DA =13米,又已知∠B =90°,请你帮助小明计算出四边形土地的面积.例7.如图,∠B =∠D =90°,∠A =60°,AB =4,CD =2.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2.命题与逆命题、定理与逆定理(感悟: 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它逆命题却不一定是真命题. )例8.说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这些命题的逆命题成立吗?(1)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如果两个实数相等,那么它们的平方相等; (3)如果两个实数相等,那么它们的绝对值相等; (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练习:1.判断由下列各组线段a 、b 、c 的长,能组成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1)a =6.5,b =7.5,c =4;(2)a =11,b =60,c =61;(3)a =38,b =2,c =310.2.如图,在△ABC 中,AB =5,AC =13,BC 边上的中线AD =6,则BC 的长是 .3.一根24米绳子,折成三边为三个连续偶数的三角形,则三边长分别为 ,此三角形的形状为 .4.一根12米的电线杆AB ,用铁丝AC 、AD 固定,现已知用去铁丝AC =15米,AD =13米,又测得地面上B 、C 两点之间距离是9米,B 、D 两点之间距离是5米,则电线杆和地面是否垂直,为什么? 5.若△ABC 的三边a 、b 、c ,满足(a -b )(a 2+b 2-c 2)=0,则△ABC 是( )A .等腰三角形B .等腰直角三角形C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D .直角三角形 6.如图所示,△ABC 中,∠C =90°,两直角边AC =6,BC =8,在三角形内有一点P ,它到各边的距离相等,则这个距离是( )A .1B .2C .3D .无法确定7.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AB⊥BC,AB=1,BC=2,CD=2,AD=3,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8.已知△ABC的三边为a、b、c,且a+b=4,ab=1,c=14,求△ABC 的面积.9.如图,正方形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边长都是1,每个小格的顶点叫做格点,以格点为顶点分别按下列要求画直角三角形.(1)在图1中,画一个三角形,使它的三边长都是有理数;(2)在图2中,画一个三角形,使它的二边长都是有理数一边长为无理数;(3)在图3中,画一个三角形,使它的二边长都是无理数一边长为有理数;(4)在图4中,分别画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它的三边长都是无理数.(两个三角形不全等) 10.如图,有一个透明的直圆柱状的玻璃杯,现测得其内径CD=6cm,高BC=8cm,今有一支长12cm 的吸管任意斜放于杯中,若不考虑吸管的粗细,则吸管露出杯口外的长度最少为cm.11.如图,已知在△ABC中,CD⊥AB于D,AC=20,BC=15,DB=9.(1)求DC的长;(2)求AB的长;(3)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12.若△ABC的三边a,b,c满足条件a2+b2+c2+338=10a+24b+26c,试判定△ABC的形状.13.一个三角形三边长分别是15、20、25,则25边上的高为.图1 图214.边长为7、24、25的△ABC 内有一点P ,点P 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则这个距离是 .15.五根小木棒,其长度分别为7、15、20、24、25,现准备用他们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请你画出图形摆出的图形,证明你画出图形的正确性.16.如图,正方形ABCD 中,F 为DC 的中点,E 为BC 上一点,且BC CE 41=.你能说明∠AFE是直角吗?17.若一个三角形的周长123cm ,一边长为33cm ,其他两边之差为3cm ,则这个三角形是_____.18.如果△ABC 的三边长a 、b 、c 满足关系式3018)602(2=-+-+-+c b b a ,则a = ,b = ,c = , △ABC 是 三角形.19.已知如图,△ABC 中,∠C =90°,D 为AB 的中点,E 、F 分别在AC 、BC 上,且DE ⊥DF .延长FD 到G ,使DG =DF ,连结GE ,GA . 求证:(1)GE =FE ;(2)∠EAG =90°; (3)EF 2= AE 2+BF 2.P 图1图220.在一平直河岸l 同侧有A 、B 两个村庄,A 、B 到l 的距离分别是3km 和2km ,AB=akm (a >1).现计划在河岸l 上建一抽水站P ,用输水管向两个村庄供水. 方案设计某班数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两种铺设管道方案:图1是方案一的示意图,设该方案中管道长度为d 1,且d 1=PB +BA (km )(其中BP ⊥l 于点P );图2是方案二的示意图,设该方案中管道长度为d 2,且d 2=P A +PB (km ) (其中点A '与点A 关于l 对称,A B '与l 交于点P ). 观察计算(1)在方案一中,d 1 = km (用含a 的式子表示);(2)在方案二中,组长小宇为了计算d 2的长,作了如图3所示的辅助线,请你按小宇同学的思路计算,d 2= km (用含a 的式子表示). 探索归纳(1)①当4a =时,比较大小:d 1 d 2;②当6a =时,比较大小:d 1 d 2;(2)请你就a (当a >1时)的所有取值情况进行分析,要使铺设的管道长度较短,应选择方案一还是方案二?21.如图,直线l 是一条河,P 、Q 两地相距8千米,P 、Q 两地到l 的距离分别为2千米、5千米,欲在l 上的某点M 处修建一个水泵站,向P 、Q 两地供水,则铺设的管道最短的是 千米.22.如图,△ABC 中,∠ACB =90°,CD ⊥AB ,设AC =b ,BC =a ,AB =c ,CD =h . 求证:(1)c +h >a +b ;(2)21a +21b =21h; (3)以a +b 、c +h 、h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图323.在△ABC中,∠ACB=90°,AC=BC,P是△ABC 内一点,且P A=3,PB=1,PC=2,求∠BPC的度数?24.如图,在Rt△ABC中,∠C=90°,AB=10cm,AC=6cm,动点P从点B出发沿射线BC以2cm/s的速度移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1)求BC边的长;(2)当△ABP为直角三角形时,求t的值;(3)当△ABP为等腰三角形时,求t的值.25.(贵阳中考题改编)在△ABC中,BC=a,AC=b,AB=c,设c为最长边,当a2+b2 =c2时,△ABC 是直角三角形;当a2+b2 ≠c2时,利用代数式a2+b2和c2的大小关系,探究△ABC的形状(按角分类).①当△ABC三边分别为6、8、9时,△ABC为三角形;当△ABC三边分别为6、8、11时,△ABC为三角形.②猜想,当a2+b2c2时,△ABC为锐角三角形;当a2+b2c2时,△ABC为钝角三角形.并说明猜想成立的理由.③判断当a=2,b=4时,△ABC的形状,并求出对应的c的取值范围.26.刘同学在一次课外活动中,用硬纸片做了两个直角三角形,见图1、2.图1中,∠B=90°,备用图图1∠A=30°,BC=6cm;图2中,∠D=90°,∠E=45°,DE=4cm.图3是刘同学所做的一个实验:他将△DEF的直角边DE与△ABC的斜边AC重合在一起,并将△DEF沿AC方向移动.在移动过程中,D、E两点始终在AC边上(移动开始时点D与点A重合).刘同学经过进一步地研究,编制了如下问题:问题1:当△DEF移动至什么位置,即AD的长为多少时,F、C的连线与AB平行?问题2:在△DEF的移动过程中,S△ADB+S△CEB 的值是否为一定值?如果是,求出此定值;如果不是,请说明.问题3:当△DEF移动至什么位置,即AD的长为多少时,以线段AD、FC、BC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请你分别完成上述三个问题的解答过程.平行四边形(一)一、定义: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2.边的性质有:①对边平行,②对边相等.3.角的性质有:对角相等,邻角互补.4.对角线的性质有:互相平分.5.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底乘以高.二、一组与平行四边形有关的面积试题1.在□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写出图中的全等三角形.2.在□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F过点O,写出图中的全等三角形.3.在□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F过点O,填空:①S△ABC= == =14S□ABCD.②S△ABC= = = =12S□ABCD;③S△AOE= ;④S△DOE= .4.如图,画一条直线,把图中的□ABCD分成面积相等的部分.这样的直线有多少条?5.如图,在平行四边形中挖去一个矩形,请用无刻度的直尺,准确作出一条直线将剩下图形的面积平分.6.□ABCD中,EF∥AC,S△ADE=4,则S△DCF= .7.如图若连结FC,则四边形ABCF和CDEF都是平行四边形,请用一条直线平分该图形面积.ABCFE第5题图第4题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