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黄土地区路基设计要点

合集下载

(高速公路黄土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甘肃省交通运输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高速公路黄土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甘肃省交通运输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甘肃省地方标准《高速公路黄土路基施工技术规范》(2017—T—165)编制说明甘肃省地方标准《高速公路黄土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编制组二〇一八年四月目录目录 (1)一、地方标准制定的目的意义 (2)二、工作简况 (2)三、标准所涉及的产品、适用范围等的基本情况 (4)四、编制的原则和主要内容的依据 (4)五、主要技术内容说明 (5)六、国际标准的采用情况 (5)七、与现行法律、法规、国家相关标准和产业政策等一致情况的说明. 6八、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6)九、标准性质的建议说明 (6)十、有关专利的情况 (6)十一、废止现行相关标准的建议 (6)结束语 (6)一、地方标准制定的目的意义我省黄土分布面积广、厚度大、湿陷性强烈,且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在黄土地区修建公路因黄土湿陷造成路基不均匀沉降、桥头跳车、路面开裂等病害,严重影响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

为了更好的总结我省黄土地区高速公路建设的成功经验及教训,提高黄土地区路基施工技术水平和工艺标准,甘肃省交通运输厅组织编写了《甘肃省黄土地区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本规范旨在消除湿陷性黄土地区公路路基质量通病,提升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在现行公路路基设计、施工、验收规范的基础上,针对黄土地区公路工程质量通病和施工薄弱环节,充分吸纳了甘肃省内黄土地区建设项目的施工经验和科研成果,补充、深化了现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中黄土地区路基施工内容。

重点针对地基处理、路基压实、特殊部位、路床处理、沉降观测、路基防排水等关键性问题做了相应的技术要求。

二、工作简况任务来源:本规范由甘肃省交通运输厅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关于下达甘肃省交通运输厅2016年第一批标准化工作项目计划的通知》(甘交技术﹝2016﹞2号)文件提出;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2017年度第6批地方标准修订技术的函》(甘质监函[2017]158号)批准立项。

主编单位:甘肃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协作单位:无。

甘肃省黄土地区特殊路基设计要点

甘肃省黄土地区特殊路基设计要点

甘肃省黄土地区特殊路基设计要点孙瑞【摘要】黄土是第四纪的一种特殊堆积物.由于黄土具有易溶蚀、易冲刷、湿陷性,各向异性等工程特性,使得黄土地区的路基容易产生多种特有的问题和病害.黄土路堑边坡容易吐现剥落、冲刷、滑坍、泥流等变形破坏;黄土路堤工坡面易遭雨水冲刷,形成沟槽,路肩和坡面容易发生滑坍.本文介绍了甘肃地区的黄土特性,论述了特殊路基的设计要点.【期刊名称】《价值工程》【年(卷),期】2010(029)018【总页数】1页(P57-57)【关键词】湿陷性黄土;特殊路基;黄土陷穴【作者】孙瑞【作者单位】新疆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乌鲁木齐,8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161 甘肃省湿陷性黄土的特性陇西地区:低阶地黄土湿陷系数平均为0.027~0.090,自重湿陷系数平均为0.005~0.052;高阶地黄土湿陷系数平均为0.039~0.110,自重湿陷系数平均为0.007~0.059,属中强至极强(Ⅱ~Ⅳ级)湿陷性黄土和自重湿陷性黄土;河西走廊地区,分布有少量的非自重湿陷性黄土,湿陷土层厚度小,呈轻微或中等(Ⅰ~Ⅱ级)湿陷性,分布不连续。

2 黄土地区路基设计的原则①黄土地区路基设计,应查明黄土分布范围、厚度及其变化规律;沿线黄土的成因类型和地层特征;路线所处的地貌单元及地表水、地下水等情况,各种不同地层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湿陷性类型和温陷等级。

②路基应避开有滑坡、崩塌、陷穴群、冲沟发育、地下水出露的晾梁边缘和斜坡地段。

如必须通过,应有充分依据和切实可行的工程措施。

③位于冲沟沟头和陷穴附近的路基,应分析评价其发展趋势及对路基的危害程度,并在设计中考虑冲沟和陷穴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

④位于湿陷性黄土地段的路基,宜设在温陷等级轻微、温陷土层较薄、排水条件较好的地段。

⑤黄土地区路基设计应特别注意加强排水,采取拦截、分散的处理原则,设置防冲刷、防渗漏和有利于水土保持的综合排水设施及防护工程,并妥善处理农田水利设施与路基的相互干扰。

浅谈甘肃地区农村公路路基路面设计要点

浅谈甘肃地区农村公路路基路面设计要点

202015/309浅谈甘肃地区农村公路路基路面设计要点陶鹏摘要本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结合公路路基路面设计的基本思路,对路基设计要点进行了总结,包括路基横断面、路基高度、路基边坡、路基防护、路基排水等要点,提出了路面设计的基本要求,从路面结构、路面排水设计等方面进行分析,更好地确保甘肃地区农村公路路基路面设计的质量,促进公路工程的发展。

关键词甘肃地区;农村公路;路基路面;设计要点中图分类号:U416.02文献标识码:ADOI :10.19694/ki.issn2095-2457.2020.15.074陶鹏兰州路德勘察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兰州730000)近年以来,各地已有多条公路由于频繁受到雨水侵蚀,导致损坏了固有的路面构造与路基构造。

探析以上现状的根源,主要在于公路本身欠缺较好的排水性能,因此容易造成公路的运行年限缩短。

如果要达到优化设计的目标,那么作为工程设计人员必须着眼于公路排水层的合理布置,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思路来优化设计公路的路面与路基排水层,确保达到最佳的公路使用性能。

1公路路基路面设计的基本思路路面地表一旦出现积水,会导致公路路面遭受程度较为显著的损毁。

情况严重时,公路路基还会由于渗入雨水导致的频繁侵蚀,造成减损路基固有的性能。

具体针对路面排水设计而言,基本思路在于构建横向排水管,或者借助软式透水管以及分隔带来达到有效排水的目的。

通过运用上述的路面排水方式,应当能做到彻底排除现有的公路路面积水。

对于布置路面部位的排水层还应格外关注桥面水的排除,据此可以布置必要的泄水孔。

通过运用引出积水的方式,对于面层积水应当能够予以全部引出,在此过程中需要用到排水沟、碎石盲沟或者沥青封层。

例如对于土路肩在布置排水层时,主要可以选择布置排水沟与碎石盲沟的措施加以处理。

此外,路基排水设计的基本思路在于保证路基强度与稳定性,同时还要格外关注农田灌溉水以及地下水导致的显著影响。

通常情况下,设计人员可以选择运用隔水垫层的方式,或者对于现有的路基填土高度予以适当增高。

兰州项目湿陷性黄土地基强夯设计说明

兰州项目湿陷性黄土地基强夯设计说明

湿陷性黄土地基强夯设计说明一、强夯处理适用路段强夯主要适应于道路附近无建筑物影响的Ⅲ~Ⅳ级湿陷性黄土高路堤地基加固处理,为控制路堤工后沉降,对一般填方高度大于4m的路堤基底湿陷性黄土采取强夯处理。

二、强夯的设计参数强夯设计单位夯击能暂定为2500KN.m,对路堤基底及两侧坡脚外不小于3m(无边沟时)或边沟外1m范围进行强夯,强夯处理的有效加固深度不小于5m,强夯夯击遍数为3遍,前2遍点夯间距为2D(D为夯锤直径),交错正方形布置,锤印搭接¼D;每遍8~10击(暂定),单点夯击次数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并符合下列规定;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不应出现夯坑过深而提锤困难的现象。

第三遍为满夯(满夯夯击能为600KN.m),每遍2击。

三、强夯的机具要求起重机采用起重能力大于25吨的单缆或起重能力大于40吨的复缆(利用滑轮组)履带式起重机均可,并配有辅助门架等缓冲消能支撑构造,防止吊臂过大振动、后仰,造成事故。

若选用复缆起重机时应配有自动脱钩装置,起重机最大提升高度应大于10米。

夯锤选用弹性模量高的圆柱形钢质夯锤,或选用厚钢壳内浇钢筋砼制作的圆柱形夯锤。

在夯锤底部必须对称设置4~6个与其顶面贯通的排气孔,以利夯锤着地时坑底空气迅速排出和减小起锤时坑底的吸力,排气孔的直径25~30厘米。

四、强夯的施工顺序试夯确定夯击遍数及距建筑物安全距离,然后再进行大范围夯击。

试夯时应选择一个工程范围内区域,表面应整平。

按设计的夯点排列方式及间距,实地放出该范围的夯击点并测量场地标高,然后根据设计夯击参数进行试夯,记录夯沉量。

夯弯一遍后,测量夯击面标高,若第一遍夯击的夯沉量大于5cm,则进行第二遍夯击,记录第二遍夯击的夯沉量,并测量第二遍夯击后的夯击面标高;若第二遍夯击的夯沉量小于5cm,则该场地可仅夯击一遍;若第二遍夯击的夯沉量大于5cm,则进行第三遍夯击,记录相应的夯沉量及测量第三遍夯击后的夯击面标高,若第三遍夯击的夯沉量小于5cm,表明该场地可夯击二遍即可;以此类推,确定适宜的夯击遍数,及距建筑物安全距离等工艺参数。

高速公路黄土路基施工注意事项的几点探究

高速公路黄土路基施工注意事项的几点探究
路桥建 设
高速公路黄土路基施 工注意事项 的几点探 究
摘要 : 目前, 我国不断利用 自身资源和外部资源发展和壮大 自己, 在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和奋斗后 , 我国在国际中的地位明显提 升。在这样的大发展 中, 我国对于基础设施的建设也逐渐关注起来, 而高速公路的修建和管理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本文主要 针对 甘 肃省平 定 高速公 路 的一 些黄 土地 貌进 行 分析 和研 究 , 以此来 探 究高速 公路 黄 土路基 施 工 的注 意事项 。 关键 词 : 高 速公 路 ; 黄 土高 原 ; 基 础设 施 第二、 对于边缘地段 的湿陷性黄土地貌 , 我们则应该使用重力压实的办
主要有 以下步 骤 :
第一 , 将 排水 问题 优先 处理 。 排 水 问题在 饱 和性 黄土 地貌 中极 为重 要 , 其 中 的积水 问题 致使 在 大规模 的挖掘 中 , 形成 了巨大 的 阻碍 问题 。 第二、 严 格保 证施 工 的质 量 。 质 量作 为 目前公 路施 工 的最 重要 因 素 , 我们 必须在 尽 可能 的范 围 内保 障它 。 所以, 在 经 过一 系列 的研 究 的探 讨后 , 得 出以 下结论 : 1 、 在 挖掘 过程 中 , 遵 循 自上而 下 、 分 层挖 掘 的挖掘 顺 序 。 2 、 在 挖掘 期 间一旦 遇 见不 能驾 驭 的地质 地 貌状 况 , 施 工 人员 不 要擅 自盲 目施 工 , 而要 上 报相 关部 门, 经 商讨 后进 行相 应 的施 工 。 3 、 在 施 工过 程 中 , 一 旦 出现 不 能改 造 的 土壤 , 如 果 面积 不 大要 进 行 系 统 的挖 孔施 工 , 将 孔清 空后 填人 新 的泥 土 , 保证 土 壤 的承压 能力 。 ( 三) 关于滑坡 泥 石流 行黄 土地 貌 的解 决措 施

甘肃省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甘肃省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无显著附加下沉的黄土。
2.1.4 自重湿陷性黄土 loess collapsible under overburden pressure
在上覆土的自重压力下受水浸湿,发生显著附加下沉的湿陷 性黄土。
2.1.5 非 自 重 湿 陷 性 黄 土 loess nocollapsible under overburden pressure
单位厚度的环刀试样,在一定压力下,下沉稳定后,试样浸 水饱和所产生的附加下沉。
2.1.10 自重湿陷系数 coefficient of collapsibility under overburden pressure
单位厚度的环刀试样,在上覆土的饱和自重压力下,下沉稳 定后,试样浸水饱和所产生的附加下沉。
天然湿度和结构的黄土或其他土,在一定压力下所产生的下 2
沉。
2.1.8 湿陷变形 collapse deformation
湿陷性黄土或具有湿陷性的其他土(如欠压实的素填土、杂 填土等)。在一定压力下,下沉稳定后,受水浸湿所产生的附加下 沉。
2.1.9 湿陷系数 coefficient of collapsibility
前言
甘肃省是黄土分布较为广泛的地区之一,黄土分布面积约为 12 万 km2,东起甘、陕省交界,西至乌鞘岭,覆盖庆阳、平凉、天 水、定西、白银、兰州、临夏、武威等八个地市,普遍具有湿陷 性。湿陷性黄土是一种非饱和的欠压密土,具有大孔和垂直节理, 在天然湿度下,其压缩性较低,强度较高。但遇水浸湿时,土的 强度显著降低,在附加压力或在附加压力和土的自重压力下引起 的湿陷变形,是一种下沉量大、下沉速度快的失稳性变形。在黄 土地区修建公路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由于黄土湿陷造成的不均匀 沉降导致路基沉降、路面开裂,从而严重影响行车的安全性和公 路的正常使用。因此,在项目建设中需要从设计到施工全方位控 制,结合合理的设计指标,采取有效的施工工艺达到理想的效果, 预防黄土湿陷性带来的危害,保证黄土路基、路面的正常使用。

(完整版)黄土路基规范

(完整版)黄土路基规范

7.9黄土地区路基7.9.1一般规定1黄土地区路基设计,应查明黄土分布范围、厚度及其变化规律;沿线黄土的成因类型和地层特征;路线所处的地貌单元及地表水、地下水等情况;各种不同地层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湿陷性类型和湿陷等级。

2黄土塬梁地区,路基应避开有滑坡、崩塌、陷穴群、冲沟发育、地下水出露的塬梁边缘和斜坡地段。

如必须通过,应有充分依据和切实可行的工程措施。

3位于冲沟沟头和陷穴附近的路基,应分析评价其发展趋势及对路基的危害程度,并在设计中考虑冲沟和陷穴对路基稳定性影响。

4位于湿陷性黄土地段的路基,宜设在湿陷等级轻微、湿陷土层较薄、排水条件较好的地段。

5 黄土地区路基设计应特别注意加强排水,采取拦截、分散的处理原则,设置防冲刷、防渗漏和有利于水土保持的综合排水设施及防护工程,并妥善处理农田水利设施与路基的相互干扰。

7.9.2 填方路基1 在黄土地区修筑填方路基时,填料的强度、基底的压实和处理等应符合第3.2节、第3.3节的规定。

高路堤的地基允许承载力低于车辆动力荷载和路堤自重的压力时,还应按承载力要求对地基进行处理。

2当路堤地基情况良好或经过处理、边坡高度不大于30m时,路堤的断面形式及边坡坡率可按表7.9.2选用。

阶梯形断面适用于年平均降水量大于500mm的地区,在边坡高20m处设宽为2.0m~2.5m的边坡平台,边坡平台宜设截水沟,并作防渗加固处理。

表7.9.2 路堤断面形式及边坡坡率3当路堤边坡高度大于30m时,宜与桥梁方案相比较,并按照第3.6节规定进行个别设计。

路堤边坡形式及边坡坡度应根据路堤本体及地基土的性质、边坡高度、公路等级,采用力学分析法经稳定性验算确定,并结合所处地形、地层及水文等不同条件论证采用。

4边坡稳定检算宜采用圆弧法,其稳定系数不得小于表3.6.8规定值。

填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值应按设计填筑压实度的要求,采用压实后快剪试验测定。

5对高度大于20m的路堤,应按工后沉降量预留路基顶面加宽值;工后沉降量可按路堤高度的0.7%~1.5%估算。

黄土地区路基施工规范

黄土地区路基施工规范

黄土地区路基施工规范一、在黄土地区填筑路堤时,路基基底处理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并应符合以下要求:1、若基底为非湿陷性黄土,且无地下水活动时,可按一般粘性土地基进行基底处理,同时做好两侧的施工排水、防水措施。

2、若地基为湿陷性黄土,应采取拦截、排除地表水的措施,防止地表水下渗,减少地基地层湿陷性下沉。

其地下排水构造物与地面排水沟渠必须采取防渗措施。

3、如果路堤建造时发现地基土层有很强的湿陷性或很高的压缩性,并且能够承受的承载力低于路堤自身的重量所产生的压力,就必须考虑到在自身重量和外力作用下地基所产生的压缩下沉。

除了要采取措施防止地表水下渗,还可以使用重锤夯实、石灰桩挤密和更换填土等方法来加固地基。

二、用黄土填筑路堤应符合下列要求:1、新、老黄土均为路堤适用填料。

老黄土透水性差,干湿难以调节,大块土料不易粉碎,使用前应通过试验决定措施。

路床填料不得使用老黄土。

新黄土为良好填料,可用于填筑路床。

黄土路堤应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大于10m的块料,必须打碎,并应在接近土的压实最佳含水量时碾压密实。

2、黄土路堤施工时,应做好填挖界面的结合(纵向),清除坡面杂草,挖好向内倾斜的台阶。

如结合面陡立,无法挖成台阶时,可采用土工钉加强结合。

3、黄土路堤的边坡应刷顺,整平拍实,并应及时予以防护,防止路表水冲刷。

4、不应使用黄土填筑浸水路堤。

必须使用时,应采取措施,并报请审批。

三、黄土路堤的压实要求与一般粘性土相同,应按7章有关规定执行,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黄土含水量过小,应均匀加水再行碾压;如含水量过大,可翻松晾晒至需要含水量再进行碾压,也可掺入适量石灰处理,降低含水量。

掺灰后应将土、灰拌匀,其最大干密度应通过击实试验确定。

2、路堤的填筑应按1~8条的规定办理。

3、黄土地区路床的土基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对原土进行技术处治。

四、在高路堤路基的施工期间,需要在路堤的两侧或超高段的一侧设置临时的阻水和拦水设施,以防止雨水冲毁边坡。

黄土地区公路路基设计要点分析

黄土地区公路路基设计要点分析

黄土地区公路路基设计要点分析发布时间:2021-11-02T10:12:11.286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1期作者:金海键[导读] 摘要:公路是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咨海外咨询有限公司北京市 100048摘要:公路是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建设的不断推进,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勘测手段和技术的不断完善,我国西部地区公路路况得到不断改善,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黄土是西部地区分布最广,对工程影响最大的地质因素之一。

本文编制过程中,参照了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借鉴国内黄土地区公路路基设计的成功经验与科研成果,依托前房子至龙口(魏家峁)高速公路,主要介绍了黄土的特征,阐述了黄土地区路基设计内容以及设计原则,探讨了黄土地区路基设计的要点。

关键词:黄土;公路;路基设计;设计原则;要点前言:我国黄土的总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以上。

其中以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太行山以西、日月山以东的黄河中游地区的关中、陕北、宁夏、豫西、陇东及陇中的黄土高原的黄土最为典型,具有分布连续、土层厚度大等特点[1]。

一、黄土的定义及特征黄土是指在干旱和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特殊沉积物,颜色多呈黄色、淡灰黄色或褐黄色。

黄土按其成因可分为原生黄土和次生黄土。

湿陷性是黄土的显著特征之一。

在天然含水量状况下,具有比较高的强度和较低的压缩性,但浸水后土的结构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变形。

湿陷性黄土浸水后,在其自重应力下发生湿陷的,称为自重湿陷性黄土。

而在其自重应力与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才发生湿陷的,称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二、黄土地区公路设计1.依托项目背景前房子至龙口(魏家峁)高速公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起点与准兴重载高速公路前房子连接线 (大路至永兴段公路)进行顺接;终点位于魏家峁村北侧与纳龙高速顺接。

项目公路等级为高速公路,设计速度80km/h,路线长度55.43公里,以下简称“本项目”。

本项目地处吕梁山西部黄土梁、峁发育。

浅谈黄土路基施工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浅谈黄土路基施工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1 黄土地区黄土土质及水质 影响
秦快速路忠和至水阜段属于甘肃省重点建设项 目, 该项 目
起点位于 忠和镇 , 终点位 于皋 兰县水阜 乡, 路 线全长 1 3 . 5 k m, 该 土壤的含水量, 如果含水量 过小或过大 , 都会使土壤 的压实不能 项 目为兰 州市通往 兰州新 区的快速通道 ,采用双 向六 车道标准 得到保证。但我省位于黄土高原地区, 地表上面几十米 都是次生 建设, 路基宽度 3 3 m, 平均填土高度 1 5 . 5 m, 路基均 由黄土填筑而 黄土 , 土质 不易压实 , 并且 存在较为严 重的风化 现象 , 所 以含水 成。黄土按照成因可以分为原生黄土和次生黄土 , 原生黄土 的产 量不高 , 给施工带来 了很大 的困难 。为了保证路基 的压 实, 一 定 生是依靠 风的强力作用 而形成的,次生黄土是 原生黄 土在流水 要使土的含水量达 到有关标准 。
交通建设
建材发展导向 2 0 1 4 年 1 月
浅谈黄土路基施工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刘 宽 江
( 白银新世 纪路业公 司 甘肃 白银 7 3 0 9 0 0 )
摘 要 : 路基是路 面结构的基础 , 坚固稳 定的路基 为路 面长期承受汽车荷载提供 了重要 的保证 。公路路基 质量的好 与
公 路 路基 工程 质 量 具 有 重 要 意义 。
2 备料方面
在公路的设计 方案 当中, 已经确 定了土方量的调配办法 和取 土地点 , 但在 实际施工过程 中, 根据工程建 设的实 际情况 , 为了 节约工程成本, 应该选择较近 的地区 , 并且保证土 的含水量 较为 适宜。由于运输距离较 近, 可 以节省大量 的运输资金 。再来研究
坏, 直接关 系到整个公路质量 的优劣。本 文主要论述 了在 黄土地 区修建公路时 , 黄 土路基施工应该注意的哪些 问题等方面 去谈如何控制公路路基质量 , 旨在为相关的人 员提供参考与借鉴作用。

甘肃某县黄土山道路路面设计研究

甘肃某县黄土山道路路面设计研究

科学技术创新2019.22甘肃某县黄土山道路路面设计研究王治政(兰州路德勘察设计有限责任公司,甘肃兰州730030)近几年,随着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甘肃某县人民生活有了很大提高,很多人已有了自己的私家车,外出从事商品贸易的人也增多,对路面的服务功能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该县原路线平面线性很差、纵面起伏不平,平纵面指标达不到三级公路技术指标,路基宽度6-8m ,路基坑槽大,每逢下雨,公路无排水设施以至于路基湿滑,路面积水现象非常严重,超载车辆增多,在本无排水设施的情况下加速沥青路面“老化”,导致路基产生沉陷、翻浆,路面发生损坏,出现龟裂、推移、拥包等病害[1]。

为解决路面病害和适应该县的气候水文特征,本研究通过调查研究的方法,选择三种路面设计方案,分别进行对比分析,优化设计方案,选出最适合该地区的路面结构方案,同时提出了路面施工技术方法,可以给未来该县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为周边人民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也有利于全县路网的建设。

1工程概况根据公路自然区划标准,该工程属于黄土山地区(Ⅲ3),典型的黄土塬梁峁地貌类型,沿线地形起伏,沟壑纵横,沿线地层比较单一,从老至新有上第三系(N )泥岩及砂质泥岩、第四系(Q )黄土及黄土状土[1,2];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6.4摄氏度,7月温度最高,高达18摄氏度,1月份温度则最低,只有零下七摄氏度;年降雨量首次出现超过10mm 的月份为4-5月;风量比较大,全面80%以上的时候在吹风。

该县大部分为黄土覆盖,黄土层分布连续,厚度大,是主要的孔隙含水地层,由于黄土高原沟谷深切、地形破碎,干旱少雨,导致地下水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含水层具有较大的区域性分布和小面积断续分布的特点[3]。

通过调查该县路面的使用情况,随着车辆的超重载,该县路面出现严重的病害现象,四级公路的技术标准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下的交通需求。

道路的服务水平是道路使用者在不同的交通流状况下,根据速度、舒适性、经济性等方面的服务程度,确定公路服务水平是非常必要的[4,5]。

甘肃省黄土地区特殊路基设计要点

甘肃省黄土地区特殊路基设计要点
a ld ,mu o n t e eoma in;le se a k n lp r n o wae r so ,t e fr to fgo v s ad a l p r lp r n o nd si e d f ws a d oh rd fr to l o s mb n me tso e p o e t tre o in h o main o r o e ,h r nd si ey so e p o e t p
Vaue En i e rn l gn eig

5 ・ 7
甘 肃 省 黄 土地 区特 殊 路 基 设 计 要 点
De i n Pont n pe i lRo be fLoe sAr a i sg i so S ca ad d o s e n Gan u o i e s Pr v nc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6 4 1 ( 00)8 0 5 一 1 10 — 3 1 2 1 1- 0 7 O
1 甘 肃省 湿 陷性 黄 土 的 特性 黄 土 路 段 挖 方 边 坡 应 一 次开 挖 成 型 , 免 原 状 土 的 扰 动 , 禁 超 挖 避 严 陇西 地 区 : 阶地 黄 土 湿 陷 系 数 平 均 为 007 000 自重 湿 陷 后采用 回填 方式修 整边坡。 同~挖 方段土质均 为黄 土时边坡坡率 低 . ~. , 2 9 系 数平 均 为 0 0 ~ .5 . 阶 地 黄 土 湿 陷 系数 平 均 为 00 9 010 l 0 5 每 6 m 高 设 置 平 台 , 台 宽度 3 m。 . 5 00 2 高 0 .3 ~ .1 , :. , . 7 O 平 . O 自重 湿 陷 系数 平 均 为 0 0 — . 9 属 中 强 至极 强 ( Ⅳ级 ) 陷 性 . 70 5 , 0 0 Ⅱ~ 湿 33路基跨越黄土段冲沟的处理 黄土路段 . 中沟发育 ,多见几 黄 土 和 自重 湿 陷 性 黄 土 : 西 走 廊 地 区 , 布 有 少 量 的 非 自重 湿 陷 米 至 十 几 米 深 的冲 沟 , 时 干 涸 , 水 易崩 坍 。 以 采用 土 桥 跨 越 ; 河 分 平 遏 可 中 性黄土 , 湿陷土层厚度小 , 呈轻微 或中等(I~Ⅱ级 ) 湿陷性 , 分布不 沟 , 土桥位 置的选择应综合 考虑当地的地形 、 地质及水文地质 等情 连续。 况 , 须 与 路 线布 设 彼 此配 合 。 跨 越 深 而宽 的冲 沟 及 出 要 明 时 , 并 在 路 2 黄土 地 区 路 基 设计 的 原 则 线 应 服 从 桥 位 跨 越 较 小 的冲 沟 时 , 以桥 位 配 合 路 线 。 在 有 滑 而 则 ① 黄 土 地 区路 基 设 计 , 查 明黄 土 分布 范 围 、 度 及 其 变 化 规 坡 、 泥 等 不 良地 质 现 象 及 陷穴 、 洞 较 多 处 , 般 不 宜 设 置 土桥 。 应 厚 流 溶 一 律 ; 线 黄 土 的成 因类 型和 地 层 特 征 ; 线 所 处 的 地 貌 单 元及 地 表 沿 路 土桥 的边坡 设计应考虑 : 低土桥边坡 可陡些 ① 高土桥边坡应 水、 下水等情况 , 地 各种 不 同 地 层 黄 土 的物 理 、 学 性 质 、 陷 性 类 缓 些 。 ② 用 老 黄 土填 筑 的土 桥 边 坡 可 陡 些 ; 新 黄土 填 筑 的边 坡 应 力 湿 用 型 和 温 陷等 级 。 路 基 应避 开 有 滑 坡 、 塌 、 穴群 、 沟 发育 、 下 缓 些。 塬上的土桥边坡可 陡于梁、 ② 崩 陷 冲 地 ③ 峁区的土桥边坡 ; ④高等级公路 水 出 露 的 晾梁 边 缘 和斜 坡 地 段 。 如 必 须 通 过 , 有 充 分依 据 和 切 实 的边 坡 应 适 当放缓 。 应 可 行 的 工程 措 施 。③ 位 于 冲沟 沟 头 和 陷 穴 附 近 的 路 基 , 分析 评 价 应 34黄 土 段 路 基 排 水 水 是 黄 土 地 区路 基 产 生 边 沟 ; 刷 、坡 面 . 中 其 发展 趋 势 及 对 路 基 的危 害 程 度 , 在 设 计 中考 虑 冲 沟和 陷穴 对 路 冲 蚀 、 坡 滑 坍 、 底 陷 穴 、 基 湿 陷 等病 害 的 主 要 原 因 , 并 边 基 地 良好 的 排 基稳定性 的影响。④位于湿陷性黄土地 段的路基 , 宜设在温 陷等级 水工程是保 证黄土路基稳定 的首 要措 施 , 应遵循迅 速引离、 分散径 轻微、 温陷土层较薄、 排水 条件较好的地段。 ⑤黄土地区路基设计应 流 、 降低 流 速 , 固沟 渠 等 原 则 进 行 设计 。 加 特别注意加强排水 , 取拦截、 采 分散 的处理 原则 , 设置防冲刷、 防渗 由边沟 、 水沟、 水槽、 截 泄 急流 槽 、 ( ) 及 桥 涵 结 构 物 等 组 渗 盲 沟 漏 和 有利 于 水 土 保持 的综 合 排 水 设 施 及 防 护 工程 , 妥 善 处理 农 田 成 路 基 排 水 系统 , 沟 、 水 沟等 排 水 系 统 均 采 用 浆 砌 石 或 混 凝 土 并 边 截 水利 设 施 与 路基 的相 互 干 扰 。 预 制砌 护。路 堑边 沟底 部 设 纵 向 碎 石 渗 沟 。路堤 边 沟 、 截水 沟 、 泄水 3 黄 土地 区特 殊 路 基设 计 要 点 槽 、 流 槽 等 用 于 排 水 构造 物 底 部 设 置 1c 厚 灰 土 垫层 隔 水 。 路 急 5m 31黄 土 路 段 的 路 基 基 底 处理 根 据 规 范要 求 , 处于 湿 陷 性 黄 基 排 水 系统 与 自然 地 表排 水 系统 必须 通 畅 连 接 : 沟 必 须 设 置 到 冲 . 边 土 路段 的路 基 , 要 根 据 填 土 高 度 及 黄 土 湿 陷等 级 , 黄 土 地 基 处 沟底部排水沟 内, 需 对 禁止边沟于桥 头或冲沟坡顶截止 ; 挖方段要保证 理 一 定 的 深度 ; 与桥 台相 邻 路 基 ( 浅 基 础 地 基 )高 挡 土 墙 路 基 ( 含 、 墙 截 水 沟 、 台流 水 槽 、 坡 急 流 槽 的 设 置 数 量 、 度 及 与边 沟 的顺 畅 平 边 长 高 大 于 6 m) . ,应 消 除 地 基 的 全 部 湿 陷量 或穿 透 全 部 湿 陷 性 土 层 。 连 接 , O 保证 顺 利 排 水 。 针对湿陷等级 、 填方高度等影响因素对 黄土 路段 的路基基底确定 处 35黄 土 路 基 边 坡 防 护 黄 土 边 坡 的防 护 与 加 固 ,应 根 据 当地 . 理 方案 , 并应根据路基所在路床位置提出压 实度控 制要求。应根据 降 雨 量 及 边 坡 的 具体 情 况 , 取 不 同 的措 施 。 常用 的 防护 加 固措 施 采 不 同路 段 的黄 土 特 性 , 用 适 合 的 处理 方 式 : 基 基 底 为 不 湿 陷 的 有 : 坡坡 面 拍 实、 面 绿 化 、 选 路 边 坡 浆砌 和 干 砌 片石 护 坡 、 合 土 护 面 、 三 土 黄 土地 段 , 基底 采 用 正 常 清表 碾 压 , 进 行 其他 处理 : 基 基 底 为 I 钉 墙 等 。 不 路 级 非 自重性 湿 陷 的 黄 土地 段 , 路基 基 底 清 表 后 采 用 冲 击碾 压 的 处理 36黄 土 陷 穴 的

浅析黄土地区公路路基施工技术

浅析黄土地区公路路基施工技术

工 程 技 术66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DOI:10.16661/ki.1672-3791.2018.06.066浅析黄土地区公路路基施工技术①孙丽娟(甘肃圆陇路桥机械化公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甘肃兰州 730000)摘 要:在黄土地区,公路路基施工需要高度重视加固等环节,采用合适的施工技术,减少问题的发生,针对黄土的特点,规避其弱点,保证路基施工的质量。

本文主要探讨了黄土地区路基施工技术要点和黄土地区路基加固途径。

关键词:黄土地区 公路 路基 施工技术中图分类号:U41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2(c)-0066-02公路路基是公路施工中的重要内容,因为路基是公路得以支撑的基础,建筑需要打好基础,方能立足,而这正是路基施工要面临的问题。

影响路基施工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在黄土质的施工之中,路基施工则很容易因黄土的性能而降低质量,因此,本文主要针对黄土地区的路基施工进行探讨。

1 黄土地区路基施工的重要性路基施工牵涉的范围比较广泛,如果其质量不到位,就可能会直接影响到公路建设。

公路路基施工条件比较复杂,很容易遇到各种情况,这就更需要保证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技术。

在黄土地区开展路基施工,加大了路基施工的难度。

因为黄土的空隙大,具有很高的粘性,遇到水容易膨胀,凝聚力差,很容易出现沉降。

而且,黄土的透水性较差,也不利于路基施工开展。

为了顺利实现路基施工,避免水对黄土的影响,需要设置合理的排水结构。

2 黄土地区路基施工技术要点2.1 填筑材料黄土如果不经过有效处理,就很难适应路基施工。

根据黄土的各种问题,则需要排除将陈年的黄土作为路基施工的材料,而是尽量使用新的黄土,确保土粒细碎。

不能将新旧混合使用,否则就可能会出现积水现象。

在填筑的时候,要交替进行,确保每一层厚度均匀。

2.2 清除降水为了提升路基施工质量,减少路基被破坏的现象,需要对路基范围内的降水进行排除,进一步降低因降水带来的黄土问题。

黄土地区公路工程路基施工的要点分析

黄土地区公路工程路基施工的要点分析

黄土地区公路工程路基施工的要点分析前言: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公路工程施工项目逐渐增加,相应的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问题引起了行业与社会的高度重视。

基于陕北地区公路建设规模的不断壮大,对于黄土地区公路工程的施工而言,需要强化对路基施工质量的重视程度,抓住相应施工要点,以确保公路工程整体施工质量。

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黄土地区公路路基施工的难点在排水结构与加固防护,以实现对不利影响因素的规避,提高路基施工的质量。

1、黄土地区对于公路路基施工质量的影响基于黄土地区,因受到黄土特性的影响,作为一种特殊的黏性土壤,其粉粒含量较高,且空隙较多,同时,易溶盐类物质的存在会在遇到水的情况下产生冲蚀的现象,并且黄土也会随之发生裂解的现象,相应土粒结构本身的凝结力随之降低,进而产生湿陷现象;此外,遇水后不容易干燥,并会因收缩而致使土层开裂。

因此,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一旦施工技术落实不到位,就会导致路基发生下沉的现象,进而因路基失稳而导致公路的质量下降,进而影响到了公路的安全性。

2、基于黄土地区下公路工程路基施工的要点分析2.1路基填料、断面以及高度的施工第一,在填料施工上。

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基于老黄土本身的性能下降,在实际用来填筑路基时,需要将其进行碾压破碎,以形成小于十厘米的块料,同时,由于其难以满足路床填筑的需求,需要以新黄土进行替换,而由于新老黄土无法进行混合应用,所以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把握好老黄土所占的路拱比,并要保证填筑的厚度要保持平均,以在便于排水的同时,确保填筑质量。

第二,在路基断面的施工上。

为了避免路基发生变形,需要确保断面施工能够满足快速降水的要求,并确保横坡要大于百分之零点三,同时,要针对路肩与路面间所存在的接缝,实现良好的处理以避免发生渗水的问题;此外,基于填挖交界面容易产生开裂的问题,需要以土工钉等来强化结合处。

第三,在路基高度的施工上。

基于路基会因温湿度变化的影响,在实际施工中,为了避免路基发生下沉的问题,需要在高度的设计上合理留出下沉量,并以加夯措施来进一步强化路基的整体承载力,并且高路堤的施工需要尽早落实,以留出沉降时间,确保施工质量。

[地基处理,路基,黄土]黄土地区道路的地基处理与特殊路基设计

[地基处理,路基,黄土]黄土地区道路的地基处理与特殊路基设计

黄土地区道路的地基处理与特殊路基设计摘要:黄土是一种在我国分布较为广泛的特殊土体,由于其特殊的工程性,在黄土地区的道路建设中经常要涉及到地基处理和特殊路基设计。

本文主要介绍了黄土的基本特性,并总结了在黄土地区修建道路时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及常见的特殊路基形式。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路基形式一、黄土的概念1.1 黄土的定义黄土指的是在干燥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多孔性具有柱状节理的黄色粉性土,黄土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土结构迅速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下沉的性质,叫黄土的湿陷性。

(1)湿陷性黄土在自然状态下受到地表水的侵蚀,黄土中的易溶盐类溶解,颗粒间的胶合作用力遭到破坏,土粒在水中悬浮再次沉积过程中,碰上已沉积的土粒时,容易形成蜂窝状结构,该结构为水的进一步侵蚀创造了条件,使空隙之间连通、扩展,形成大孔隙陷穴,在自重或外荷载作用下,土体结构遭到破坏,发生大量而剧烈的变形,产生所谓的湿陷性。

(2)直立性在天然含水量状态下,湿陷性黄土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小的压缩性,能支撑垂直边,天然陡壁多呈近90°的边坡。

(3)膨缩性湿陷性黄土遇水膨胀,干燥后收缩,多次反复形成裂纹并剥落,影响路基稳定。

(4)崩解性湿陷性黄土浸入水中,很快就会崩解,进而影响路基强度和稳定。

(5)难压实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较高,较难达到规范要求的碾压密实条件。

(6)受含水量影响大湿陷性黄土对含水量影响相当敏感,含水量小,则容易扬尘,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则容易翻浆。

二、黄土地区道路的地基处理从治理湿陷性黄土和提高基础强度的角度,都应对结构物地基作相应处理。

在设计中常采用如下措施:(1)加强排水,将基础周围的水排出。

首先在桥头增设排水沟,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加长,若排水沟大短,可能造成黄土逐级湿陷、坍塌危及桥涵。

其次,加长涵底的铺砌,涵洞接急流槽的,急流槽的长度一定要够,防止涵底基础从下被掏空。

为防止冲刷造成湿陷,可将涵洞孔经适当扩大。

黄土地区路基施工质量控制

黄土地区路基施工质量控制

2、认真分析总结,从细节着手对施工工艺进行优化。项目办在总 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随时关注施工中的细节,认真进行分析讨论, 通过调整施工工艺,保证了工程的质量,例如路基填土采用方格法,在 路基两侧钉入红白相间的钢筋桩并挂线严格控制松铺厚度不超过30cm; 针对黄土的难于碾压特点, 碾压必须采用25T的T以上 凸钢轮振动压路机施工;为 保证排水工程的实体质量, 对开槽、模板等工艺工法 进行了要求等。总之,形 成了一种人人用心抓质量 的氛围,力争将工程做的 更好。
6、碾压:碾压采用两台25T以上凸钢轮振动压路机施工,根据试 验路段确定的压实参数,进行压实。碾压时,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 快的原则全幅进行碾压,即第一遍不振动静压,然后先慢后快,由弱振至 强振,碾压速度2~4km/h,碾压8~10遍;每层压实度经检验全部合格后, 进行上层路基填筑。压实后的基层应平整、竖实、结成板体,无松散 现象,表面无明显粗细分离现象。
天定高速公路位于陇西黄土高原中西部,地貌划分属黄土梁峁地貌和 河谷阶地地貌,普遍遭受切割剥蚀,冲沟发育,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 重,地表大部分被厚层黄土覆盖,东端与G30连霍高速宝天高速段相接, 经甘泉、关子、甘谷、武山、陇西,在定西十八里铺以互通立交接G30 连霍高速巉柳段和G22青兰高速平定段,全长271.944Km(含天水过境段、 渭源连接线),于2010年12月通车运营。在项目建设中路基填料多用黄 土,在运营期间部分路段湿陷性黄土发生沉降。 雷西高速位于黄土高原陇东黄土高原亚区,沿线黄土高原被分割成 塬、梁、峁、丘陵、沟壑等不同地貌,地面切割密度极大,十分破碎。 黄土沟壑纵横交错,V型冲沟发育,下切深度很大。沿线地表大部分地段 被马兰黄土覆盖,一般具有湿陷性,湿陷等级为Ⅱ~Ⅳ级,局部沟壑边 缘还发育有黄土陷穴及落水洞等不良地质体。局部路段经过处的居民区, 分布有地坑院和窑洞。项目起自合水县太白镇雷家角(陕甘界),接青岛至 兰州高速公路陕西段,止于西峰区李家寺,接西长凤高速公路,全长 128.057km,于2013年11月通车运营。

甘肃省的筑路特点及公路地貌区划

甘肃省的筑路特点及公路地貌区划

甘肃省的筑路特点及公路地貌区划摘要:论文首先对国家区划原则,甘肃地区的气候和自然特征进行了描述,依据甘肃地貌类型及公路地貌形态分类研究成果,遵循一般自然区划方法,拟定甘肃公路地貌区划的原则、分级指标体系,提出甘肃公路地貌区划方案。

关键词:公路公路区划地貌地貌区划中国幅员广阔,各地区的气候、土质、地理、地貌有很大的差异。

因此,公路的设计、施工和养护必须根据各地区的特点进行。

我国的主要区划原则是:结合自然气候因素的综合性和主导性原则;分析自然综合情况与公路工程的实际关系,选出具有分区意义的主导标志;注意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的差异。

区划的分级:公路自然区划分为三个等级区。

公路一级区是在全国范围内,根据气候、地理和地貌条件的差异对公路建设所起的作用来划分,将全国划分为7个一级区。

二级区以潮湿系数、气候特征和地貌类型作为分区的主要根据。

但考虑的条件更为具体,要考虑各一级区区内分异本身的特点。

除气候和地貌外,还考虑土质、冰冻条件、道路自然病害等,将全国分为33个二级区和19个副区,共52个二级自然区。

三级区是在二级区的基础上,按照气候、地貌、水文和土质类型将二级区进一步划分为更低一级的区域单位和类型单位,各地可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选用。

甘肃地理地质特征1、黄土区特点:①在该区黄土层高达数十米甚至几百米,地形起伏大,河流阶地两岸落差可达 100 米以上。

由于长时间受水蚀和风蚀的作用,存在着塬、峁、梁、掌地、阶地、冲沟等区域地貌特征,同时还存在黄土墙、黄土柱、黄土坑、黄土桥等微地域特征;②由于黄土区处于我国干旱地带且大气降水难以储存,故植被覆盖率低,大多为不毛之地,偶尔有低矮的灌木杖地出现;③不良地质段多,自然灾害多发区。

存在侵蚀、黄土滑坡、黄土崩塌、风蚀坑、陷穴、泥流等。

在雨后,黄土吸水形成湿陷状态,非常不利于路基的稳定。

2、沙漠和戈壁区我国沙漠和戈壁区 90%以上位于西北部省份。

西北部筑路不可避免的要穿越该区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引言
在过去几 十年里 , 高速铁路在世 界各 国特别是在 我 国获 得高
高速铁路路基 的沉降变形主要有 以下三方面 :
1 运营阶段行车 引起 的路基填 土累计下沉 ; ) 2 列 车行驶 中路基面 的弹性变形 ; )
3 地 基 的压 密 下 沉 。 )
速发展 , 然而随着列 车速 度 的提高 , 车对线 路 的平 顺性 和 纵 向 列 刚度 的均匀性 提出 了更高 的要求 , 而路基作 为铁路线 路 的重要组 成部分 , 对其沉降能否有效 的控制 对整个线 路 的正 常运 营有 重要
合理组织管理 , 精心地作好施工准备 , 就一定 能保证 沥青混凝 4 严格执 行“ ) 过程检 验和试 验控制 程序 ” 作 业班组 长 、 , 专兼 工 , 职质 检员对施工作 业 的全过程 进行 检查 、 导及反 馈 , 指 作到 每个 土路面面层的质量 。 部位 、 每道工序 均达到优 良标准 。 参考文献 : [ ] 山西建筑 ,0 0 3 (4 :6 -6 . J. 2 1 ,6 1 )2 82 9
甘肃 省 黄 土地 区路 基 设 计 要 点
雷振 武



要 : 绍了甘 肃省湿陷性黄土的特性 , 对黄 土地 区路基 容 易产 生特有的 问题 和病 害的情 况, 介 针 总结 出黄 土地 区路基
设计原 则 , 并重 点归纳 了特殊路基 设计要点 , 以积 累该地 区路基设计 经验 , 指导工程 实践 。
cn rt a e n fmu iia o d p oet o ceep v me to ncp l a rjcs r
YAN - o Lir ng
Ab t a t h a e nr d c st e c n t cin tc nq e o e a p a t o c e e p v me t n l s ae h u i o t li e c n tu - sr c :T e p p ri t u e h o s u t e h i u ft s h l c n r t a e n ,a d i u t t st e q a t c n r n t o sr c o r o h r l y o h
n o a t ,S s t a e te p st e d r t o mp o ig t e c n t t l t o d s r c . a d t e c mp ci g O a o h v h o i v i ci n f ri rv n h o sr cin q a i ft e r a u a e h n i e o u o u y h o f Ke r s y wo d :mo i e s h l c n r t d f d a p at o c ee,c n t c in ca t u i o t l i o sr t r f ,q a t c nr u o l y o
分析 , 算表 明使 用管桩进 行加 固可 以有效 的控制路基 的沉降量 ; 计 桩径对沉 降影 响不显著 ; 间距 对沉降影 响明显 ; 桩 在一
定 的 长 度 范 围 内桩 长 对 沉 降 的 影 响 明 显 。
关键词 : 高铁 , 管桩 , 基础 , 桩 复合桩基 , 降 沉 中图分类号 : 2 3 1 U 1 .5 文献标识码 : A
收 稿 日期 :0 11 .0 2 1 .0 1
作者简介 : 雷振 武 (96 ) 男 , 17 一 , 工程 师 , 肃省 交通 规划勘 察设 计 院有 限责任公 司, 肃 兰 州 700 甘 甘 300 王 睿 (92 ) 男 , 师 , 北 民族 大 学 , 肃 兰州 18 一 , 讲 西 甘 700 300

1 46 ・
第3 8卷 第 3期 20 l2年 1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HI TECTURE
Vo . 8 No 3 13 .
J n 2 2 a. 01
文章编号 :0 9 6 2 (0 2 0 — 1 6 0 10 — 8 5 2 1 )3 0 4 — 3
不大于 1 m, 5c 之差不大于 8c m。b 对 于填土高 度大 于 2 5 m的 . .
湿陷性黄土填方路基 , 用强 夯处理 。两侧 占地界起 向路基 中心 采 各 1 0m内 , 夯锤重 10 k 落距 1 单击夯 实能 1 0 N ・ 0 N, 2m, 0k m, 2
综 上 所 述 ,B S S改 性 沥 青 混 凝 土路 面 高 温 稳 定 性 、 稳 定 性 和 [ ] 梁 坚希 . 市 政 道 路 工 程 沥 青 路 面施 工 及 质 量 控 制 管 理 水 1 谈
耐久性好 , 施工 工艺要求较高 , 可避免早期损 坏 、 减少维 修养护 费
O n q lt o r lo uaiy c nt o fSBS m o i e a p l d f d s hat i
2 黄 土地 区路 基设 计 的原则
1 位于湿陷性黄 土地 段的路 基 , ) 宜设 在湿 陷等级 轻微 、 陷 湿
其余部分地基采用填土高度不大 于 2 5m方法 处理 。 .
2 黄土路基挖方段边坡坡率按挖方 边坡形式设计 , ) 要考 虑边 土层较薄 、 排水条件较好 的地段 。2 路 基应避 开有滑坡 、 ) 崩塌 、 陷 坡 的稳定性 、 耐久性 和挖方 断面 的经济 性 , 兼顾施 工 和养 护需 并 穴群 、 冲沟发 育 、 下水 出露 的塬梁 边缘 和斜 坡地 段 。如 必须通 要 。边坡形式应根据黄土 的时代成 因、 地 所处 地貌单 元 、 构造节 理、 过, 应有 充分 依据和切实可行 的工程措 施。3 位 于冲沟沟头 和陷 边坡高度 、 ) 地面水和地下水条件以及 自然稳定边坡 的形状等 综合 穴附近 的路基 , 应分 析评 价其 发展趋 势及 对路基 的危 害程 度 , 并 确定 。高速公路 、 一级公 路黄土路整边坡 宜采用 台 阶形 。边 坡小 在设计 中考虑 冲沟 和陷 穴对路 基稳 定性 的影 响。4 黄 土地 区路 平 台宽度 为 2 0m~2 5 m, 坡大 平 台宽度应 根 据稳 定计 算确 ) . . 边 基设计应特别 注意加强排水 , 采取 拦截 、 分散 的处 理原则 , 置防 定 , 设 宜为 4m~ 6m。年平均降水量大于 2 0m 5 m的地区 , 台上应 平
关 键 词 : 基 设 计 , 陷性 黄 土 , 夯 处 理 路 湿 强 中 图分 类 号 :4 6 1 U 1 .
文献标识码 : A
1 甘 肃 省湿 陷性 黄 土的特 性
天水 、 陇西地 区 : 阶地 黄土湿陷系数平 均为 0 0 8~ .9 , 低 .2 0 0 0 自重湿 陷系数平均为 0 05~ .5 ; 阶地 黄土湿 陷系数平均为 .0 00 3 高 0 0 8~ . 1 , .3 0 1 2 自重 湿 陷系数平 均 为 0 0 8~ . 5 , 中强 一极 .0 0 0 8 属
平 遇 路段地基 含水 量较 大 , 夯 时表层 发生 弹簧 , 响夯击力 向下传 至十几米深的冲沟 , 时干涸 , 水易崩 坍 。可 以采 用土桥 跨 越 强 影 冲沟 , 土桥位置 的选择应综合考虑 当地 的地形、 地质及水文地质等 播, 达不到设计 的强度效 果。因此 , 表清理后 , 表层土壤 含水 地 若 来控 制面层的质量 。 用, 且能延长使 用寿命 。在施 工时只要严格按 照施工工 艺进行 施
6m, 单击夯实 能 60k m, O N・ 强夯 3 , 遍 每点 6击 , 前两遍按 4m一
6m间距 方格网状跳夯 , 最后一遍排夯 , 要求最后两击 夯沉量之 和
区: 在上部 0m~ 0m 内, 在不连续 的层状 湿陷性黄土 , 陷系 2 存 湿 数 0 0 8~ .6 , 轻微或 中等 (I ~Ⅱ级 ) .1 003呈 级 湿陷性 。
冲刷 、 防渗漏和有利 于水 土保 持 的综 合排 水设 施及 防护工 程 , 并 设截水 沟 , 并应予 以 防护。黄土路 段挖方 边坡 应一 次 开挖 成型 , 妥善处理农 田水利设施与路基 的相互干扰 。 避免原状 土的扰动 , 严禁超挖后采用 回填方 式修整边 坡 。同一 挖
3 黄 土地 区特 殊 路基 设计 要点
强 (I级 一Ⅳ级 ) 陷性 黄 土和 自重 湿陷 性黄 土 。武 威 、 掖地 I 湿 张
量大于 1 %时 , 7 应将表层 6 m潮 湿土挖去 , 0c 强夯后再用 5 石灰 %
土 回填 , 灰土压实度不小 于 9 %。a对 于填土 高度不大 于 2 5m 5 . .
的湿 陷性 黄 土填 方 路基 , 用强 夯 处理 。夯锤 重 10 k 落距 采 0 N,
t n c ata d c n t c in p o e so e mo i e s h l c n r t o d s r c r m e mi ig o e mit r s h a s o t t n,t e p v n , i rf n o sr t r c s ft d f d a p a t o c ee r a u f e f o u o h i a o t xn ft xu e ,t e t n p rai h h r o h a ig
第 3 卷 第 3期 8 20 12年 1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 ARC T C URE XI HI E T
Vo . 8 1 3 No. 3
Jn 2 1 a. 0 2
・1 45 ・
文章编号 :0 9 6 2 (0 2)3 0 4 —2 10 - 8 5 2 1 0 — 15 0
高速铁路 预应力管桩地基沉降理论分析 与计算
雷长 顺 肖世 伟
摘 要: 首先分析 了高铁路 基 管桩处理后 沉降计 算理论模 型 , 比较 了常规桩 基础 与复合桩 基 的沉 降计 算差异 , 确定按 并 照常规桩基础对 管桩进行 沉降计算 , 然后按 照常规桩基 础对使 用不 同桩长 、 间距及桩径处理后路基 的沉降进行 了计算 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