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_北师大版 _第五单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五单元
课型:复习课
课前预习:
对第五单元的主题思想和重点知识进行回顾复习!
相关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归纳课内知识点;指导学生复习的方法
2. 感知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思想, 理解文章内容。

3. 品析课内精彩段落,拓宽阅读面,培养学生的知识牵引能力
4. 品味文章中描绘边塞的写法。

5. 同是关于草原的话题,却写得每篇趣味迥异,阅读时要加以体会。

评价任务:
1. 能够对草原不同写法发表见解。

2. 能简单地归纳中心思想。

3. 能够掌握基本的写作手法。

4. 运用细腻的描写方法刻画景物。

5. 在反复诵读中,理解文意,感悟文情。

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1.识记基础知识教学法。

通过识记,把握字词句以及文学常识内容。

通过识记,逐步加深对文意的理解,要求眼到、口到、心到,把自己融入文章中去,用自己的语言传达作者的心声。

2.合作复习法。

对于文中重要内容,通过提问方式,疑难问题互相提示掌握,组长负责归纳重点内容与要点。

3.点拨法。

抓住关键字、词、句进行点拨,以点带面,以利学生对作品的整体理解。

教学准备
(复习字词句卡片,内容投影片、课件、讲义。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字、词、文学常识.
2、理解语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3、复习课文内容,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4、理解文章内容和写作特色,
3 品析课内精彩段落,培养学生的知识牵引能力
一、单元总提示
中国幅员辽阔,地貌多样,不同的地理特点,激发了作家们不同的随想。

本单元的课文内容丰富,表达方式多样,有叙事、描写、说明、抒情等;风格迥异,或清新明丽,或苍凉悲壮,或博大深邃,或温婉含蓄。

阅读时要细心琢磨、体会。

二、课文分讲
《敕勒歌》歌咏了北国草原的富饶、壮丽,抒发了敕勒人对养育他们的水土,对游牧生活无限热爱之情。

这首诗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

《静默草原》是一篇赞美草原的文章。

作者没有直接去写草原的特点,而是通过草原人人的感受来写。

写出了草原之美,不在可见的美色,不在可听的美声,美不在城市的人文景观,美不在美丽的语言,美在无言,美在静默,美在草原放牧者于静默中对水草自由的想像和感受。

《草原散章》以散章的形式,分章描写了草原上特有的景物,然后由景及人,展现了草原人豪放不羁的性情,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

文中修辞手法精彩纷呈,语言温婉而饱含感情。

《高原,我的中国色》在一片空旷辽远的背景中展开描写,纵横古今,驰骋中外,苍凉中蕴蓄情感,深沉中根植血性。

大开大合的笔法夹以精雕细琢的描画,从高瞻远瞩的角度,把握了中华民族性格特征的总体性。

《悟沙》依照作者对沙的认识由浅入深的顺序,采用生动说明和叙事、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式,介绍
了沙给人类带来的利与弊,以及由沙形成的自然奇观。

结尾由现象到本质,从科学的角度揭示了鸣沙山的四种成因,从而达到了科学性与趣味性的高度统一。

三、自主学习(复习基础知识)
1、看拼音写汉字或注音
前zhān()jiǒng()然不同摩suō()咆哮()()面颊()衣襟()chìlè()qiónɡ()庐见()牛羊天似()笼()盖空kuàng___辽远sà___然而至近在zhǐ___尺威武piāohàn___ ___ 野心bóbó___ ___ 怨天yóu ___人一chóu ___莫展不可qǐ___及
2 、联系课文解释词语
⑴老者身后,逶迤着长长、长长一列只在身体的隐秘处裹着兽皮的男人和女人。

逶迤:
⑵他真想把那些整天价怨天尤人的小白脸们都带到这里来。

怨天尤人:
⑶行人全然没了立体感,影影绰绰,薄如纸片。

影影绰绰:
3 、文学常识填空
(1)《敕勒歌》选自__________,这是_________时代时北方的民歌。

(2)《静默草原》作者是__________,我国著名_________族作家。

(3)《高原,我的中国色》作者_______,当代作家;《悟沙》作者______ 。

四、合作复习
1、《敕勒歌》这首诗歌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教师归纳:写了平川、大山、天空、四野,还写了牧草丰茂,牛羊成群。

特点是涵盖上下四方,意境阔大恢宏。

2、《敕勒歌》写刺勒川,诗中为什么不写人,而是强调、渲染天地苍茫,上下一片?在这样的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教师归纳:(1)突出表现草原的浩瀚苍茫的自然特征。

(2)让人油然涌起生机感、喜悦感、忧感生机、活力、生命的信息的宝贵。

(3)让人感到牛羊、牧民的怡然自得、自由自在。

3、请你选择一个角度,谈谈《敕勒歌》写作上的巧妙之处。

(提示:从修辞、动词运用、诗文结构等角度谈)
教师归纳:例1:动静结合体现草原的美。

诗的前六句写平川、大山、天空、田野、涵盖上下四方,意境极其阔大恢宏,是宏观的静态的勾画;“风吹草低见牛羊”,境界顿然改观,由苍茫一色变为多彩多姿,由静态转为动态,整个草原充满勃勃生机。

例2:构思巧妙。

结构上是双重的反衬:一是广阔无限、大面积的空白,与微露的牛羊之间的衬托;二是从苍茫的死寂到生命的喜悦的对比。

全篇充满了诗情画意,意境高远,风格浑朴苍茫、内涵丰富,令人回味无穷。

例3:情深语浅。

文中没有直接抒情,而是寓情于景,只有透过诗人描绘的天野、牛羊,我们才能感知寓景中的情。

另一方面作者对草原浓烈的情感是通过朴素、浅显的语言含蓄地表露出来。

4、《静默草原》中表达对草原的感受,最有特点的句子有哪些?
教师归纳:(1)都是一样的风景:辽远而苍茫。

(2)人难免为这种辽远而惊慌。

(3)草原没有(新景物可观)(4)他们并非欲看清楚天地间哪一样东西,而是想在眼里填一些苍茫。

(4)草原不可看,只可感受。

(6)草原的风景具备了看不到与看不尽这两种特点。

(7)它的每一点都是草原的中心。

(8)在草原上,人的处境感最强烈。

5、与大海相比,草原有何特点?作者把大海和草原放到一起来写有什么表达作用?课文还有哪几处运用了对比?请写出其中的两处?
教师归纳:与大海相比,草原具有中心不定和可接触性。

通过比较,婉转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喜爱之情。

对比举例;(1)都市、名山园林:景随步移。

草原:辽远而苍茫。

(2)城市人看草原:困惑,在寻找
草原。

牧人看草原:眼里装填着苍茫,在“享受”草原。

6、同以草原为题材,与《敕勒歌》相比,本文有哪些异同?
教师归纳:相同点:都是写草原壮阔雄浑之美,展现了大草原特有的风光。

不同点:本文景物描写少,以叙述、议论为主,通过人的感受来写草原:《敕勒歌》以描写为主,寓情于景。

本文格调细腻柔美,情感深沉,富有哲理性;《敕勒歌》气势雄浑奔放。

五、检测练习
达标练习:
一、填空。

(1)《静默草原》节选自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

(2)《高原,我的中国色》一文的作者是当代作家__________。

《悟沙》一文的作者是,选自___________。

(3)羌笛何须怨杨柳,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王维的《使至塞上》描写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其中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以春花写冬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写出你课外读背的两个写雪的完整的诗句。

二、综合性学习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里氏8级强烈地震。

为支援灾区,学校团委和学生会准备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一次募捐活动。

请你完成下面三项任务。

6.募捐现场的一块展板上有下面两则材料,为了向前来参加募捐活动的同学做介绍,团委书记请你概括这两则材料的主要信息。

【材料一】
震后不到l小时,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就抗震救灾作出重要指示;震后不到2小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飞赴灾区。

随即,全国各地积极行动起来,捐款捐物,支援灾区。

据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统计:5月24日,各界捐款赠物总计261.01亿元;5月28日,各界捐款赠物总计347.87亿元;6月2日,各界捐款赠物总计417.42亿元。

三、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8.王维的这首诗中由于写出了人们深情惜别的普遍感受,后来被编入乐府,成为离别筵席上反复吟唱的歌曲《阳关三叠》。

有评论者认为,这首诗中的“朝雨”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为什么这样说?(2分)
9.“劝君更尽一杯酒”一句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

(二)阅评剧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静默草原
谁有过这样的经历呢?
站在草原上,你勉力前眺,或回头向后了望,都是一样的风景:辽远而苍茫。

人难免为这种辽远而惊慌。

在都市里生活,或是寻访名山以及赏玩江南园林的人,都习惯于这档的观察:眼光的每一个投射处,
都有新景物可观。

景随步移。

然而草原没有。

蒙古牧人前瞻的时候,总是眯着眼睛。

他们并非欲看清楚天地间哪一样东西,而是想在眼里装填一些苍茫。

城里的人大睁着眼睛看草原,因而困惑。

草原不可看,只可感受。

脚下的草儿纷纷簇立,一直延伸到远方与天际接壤。

这颜色无疑是绿,但在阳光与起伏之中,又幻化出锡白、翡翠般的深碧或雾争中的淡蓝。

因而草原的风景具备了看不到与看不尽这两种特点。

和海一样,草原在单一中呈现丰富。

草就是海水,极单纯,在连绵不断中显示壮阔。

有一点与海不同:观海者多数站在岸边,眼前与身后迥然不同。

草原没有边际,它的每一点都是草原的中心。

与站在船上观海的相异处在,你可以接触草原,抚摸、打滚儿甚至过夜,而海上则行不通。

在草原上,辽阔首先给人以自由感,第二个感觉是不自由,也可以说局促。

人,置身于这样阔大无边的环境中,觉得所有的拐杖都被收去了,所有的人文背景都隐退了,只剩下天地人,而人竟然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

二十世纪哲学反复提示人们注意自己的处境,在草原上,人的处境感最强烈。

天,果真如穹庐一样笼罩大地。

土地宽厚仁慈,起伏无际。

人在这里挥动双拳咆哮显得可笑,蹲下嘤嘤而泣显得可耻。

外来的旅人,在草原上找不到一件相宜的事来做。

在克什克腾,远方的小溪载着云杉的树影拥挤而来时,我愿意像母牛一样,俯首以口唇触到清浅流水。

当我在草原上,不知站着坐着或趴着合适时,也想如长鬃披散的烈马那样用面颊摩挲草尖。

草原上没有树,所以即使有风也听不到啸声,但衣襟已被扯得飘展生响。

我扯住衣襟,凝立冥想。

草原与我一样,也是善忘者,只在静默中观望未来。

10.文章为何以“静默草原”为题?
11.这是一篇赞美草原的文章,作者如何开篇谋局?
12.赏析下列的精妙语言(可从用词、修辞、含义等方面任选一个方面进行赏析)。

(1)“人难免为这种辽远而惊慌”。

(2)“他们并非欲看清楚天地间哪一样东西,而是想在眼里装填一些苍茫。


(3)“所有的人文背景都隐退了,只剩下天地人,而人竟然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

”“人在这里挥动双拳咆哮显得可笑,蹲下嘤嘤而泣显得可悲。

”这两句分别表现了草原的什么特点?
13.鲍吉尔·原野是草原三剑客之一,草原三剑客的另外两个是歌手腾格尔和画家朝戈。

腾格尔,是歌唱草原的蒙古族歌唱家。

他的歌声飘逸、宽广、豪爽、粗犷,请欣赏他的歌词,写出你的内心感受。

(不少于50字)
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 /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还有你姑娘/这是我的家/我爱你/我的家/我的天堂——《天堂》
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诗人的相关文学常识内容。

2、默写诗歌内容,理解语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诗歌内容和写作特色,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3 、品析诗内精彩字词句,拓宽阅读面,培养学生的知识牵引能力
一、课文分讲
《凉州词》极写戍边将士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

艺术手法委婉蕴藉,深沉含蓄,耐人寻味,悲而不失其壮,所以,成为“唐音”的典型代表。

《从军行(其四)》一、二两句情景交融,三、四两句直抒胸臆。

写景境界阔大,抒情感情悲壮,含蕴丰富,达到了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的高度统一。

《使至塞上》一诗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而重点又在于写景,壮丽的风光,开阔的画面,雄浑的意境。

写景中又巧妙地融合了自己孤寂的情绪,形成了“千古壮观”的名句。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咏雪送人之作。

全诗充满奇情妙思,诗人用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捕捉边塞奇观,笔力矫健,有大笔挥洒,有细节勾勒,有真实生动的摹写,也有浪漫奇妙的想象,再现了边地瑰丽的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边地生活气息,同时还表现了雪中送人的真挚情谊。

二、自主学习
1、文学常识填空:
(1)边塞诗派是_____时期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诗人以________、________为代表。

(2)《凉州词》的作者是________,唐代著名的_____。

(3)《从军行》的作者是___________。

擅长七言绝句,人称________。

(4)《使至塞上》的作者是_________,苏轼评论他的诗是___________。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是________
2、默写诗句
(1)黄河远上白云间,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孤城遥望玉门关
(3)王国维评价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咏雪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合作复习
1、赏析“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教师归纳:在“一片孤城的万仞山”的凉州,响起苍凉哀怨的笛声,吹的是思乡的杨柳曲。

玉门关外的凉州连春风都来不到,哪里有杨柳可以去折啊?渲染了戍卒不能还乡的怨情。

2、赏析“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教师归纳:“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

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概括。

“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表达了战士们保卫祖国的崇高精神。

3、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教师归纳:这句话写出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一个“大”字,形象描绘出边疆沙漠的荒凉与浩瀚,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直”字则表现出了它的劲拔和坚毅之美。

诗人不仅实写沙漠的景象,而且还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进广阔的自然环境中去。

4、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教师归纳:“忽如”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

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新颖贴切。

“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

诗人将春景比冬景,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

7、《边塞诗歌四首》阅读这四首诗歌,请你写出每首诗中描绘边塞之景的词或短语,并根据这些词和短语想象其情境,概括一下这些景带给你的感受。

教师归纳:如黄河、白云、高山、孤城;青海湖、长云、雪山、孤城、黄沙。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圆;北风卷地、白草折、八月飞雪、百丈冰、愁云、红旗冻不翻。

感受:旷远、凄寒。

8、作者在诗中除了向我们展现边塞特有的风光外,每首诗还融入了怎样的情思?
教师归纳:守边将士艰苦的征战生活、浓重的思乡情、满腔的报国豪情,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情、友人的别离之情。

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除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还有哪些描写奇寒的诗句特别精彩?诗人以奇寒为苦还是以奇寒为美?
教师归纳:描写奇寒的特别精彩的句子还有: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诗人以奇寒为美。

美在写出了冰天雪地的奇特景致。

壮观豪迈的景象,细节描写体察入微。

使人如临其境;美在用美好的喻体(春风、梨花)、华丽的词采和华贵的事务(珠帘、罗幕、狐裘)描写有关情景,引起人们美好的联想和想象;美在写出了欢腾的场景、热闹的气氛,环境是严寒艰苦,但边塞自有边塞的欢乐,军旅自有军旅的豪情。

总之,诗人是在惊叹、观赏、品尝这奇寒美景。

达标练习:
一、阅读《使至塞上》回答问题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这首诗歌作者, (朝)诗人。

此诗是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边塞时所作。

2.“,。

”描写边塞奇特壮丽的风光。

3.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回答问题
1、本诗作者为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齐名,世称“高岑”。

其诗雄健奔放,想象奇特,
色彩瑰丽
2、这首诗与巧妙结合,将塞外雪景写得千姿百态,气象壮阔,衬托了之情。

3、巧用对偶,侧面烘托大雪寒威,极写边塞苦寒的句子是。

4、写野外雪景,并承上启下,酝酿送别气氛的句子是。

5、“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6、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的句子
是。

7、赏析千古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8、这是一首送别诗,“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友人走了,诗人久立雪中,他在想些什么呢?
附件:单元测试题(略)
教学反思:
在课前,根据教学设计,我有针对性地布置关于第五单元的字词句卡片、课件、讲义。

在上课时学生对相关内容再识记,熟练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对这种简单的字词句复习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较好。

文章重要内容掌握时,学生也能踊跃发言,积极探讨,学有所得。

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以下一些问题;
1、本课的教学设计采取自主复习基础知识的时候,有些同学不够重视,眼高手低,自认为简单。

这是一个不好的现象。

希望在以后学生们能改正过来。

2、在诗歌相关内容分析的时候,学生还是不能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放在了探究诗歌风格不同原因的环节之中,学生的能力性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探究。

2、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比如在复习课文内容的时候,可以将归纳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或者是组长,让他们去归纳。

而不是教师越俎代庖地告诉学生,这还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摸索总结。

3、在本课教学中,还应给学生更多一些的时间让他们充分地拓展思维,让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动嘴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大量的体验,为学生优化学习,有效学习和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