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课程讲义

合集下载

《中国文化概论》教学课件

《中国文化概论》教学课件


第三,欧洲的君主专制在维护封建贵族利益 的同时,也鼓励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而中 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则极力维护农耕经济,压 制工商业发展。“重农抑商”发展农业,抑 制商业。
二、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


第一,以武力为先导,控制宗教势力,专制时 间漫长; 第二,农耕经济基础稳定; 第三,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走向极端 ; 第四,对人身控制严密。
绪 论
一、文化的涵义: “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并由此逐渐 演化出许多引申意义:其一,引申为文字、文章。 在此基础上又引申为诗词曲赋。其二,引申为古 代的礼乐制度,在此基础上又引申为法令条文。 其三,引申为精神修养,在此基础上又引申为文 彩。其四,在礼乐制度和修养的基础上还引申为 美、善、德行之义。总之,“文”在古人心目中, 起初指纹理,后来又引申出近十几种引申义。其 中,文字、文章、修养、德行与现在人们理解的 “文化”一词的意义最为接近。
第二,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 响 第三,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首先,我国的地理环境有强烈的地域性, 不同地区的人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思想 观念。 其次,地理障碍对文化的传播也有很大 的影响,也使中国的不同地区所受到的外来 文化影响和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第四,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
第三节 专制制度与中国社会政治结构

一、中国与欧洲政体的差异 第一,欧洲王权一开始就有一个宗教势力与之抗 衡,从古代埃及、罗马一直到中世纪,宗教势力 对王权形成巨大的冲击,而中国的神职人员只是 统治者的奴仆,宗教常常为统治者服务。因此, 中国的王权没有与之相抗衡的阻力,能够长期延 续。 第二,欧洲多元经济结构(尤其是工商业海上 贸易),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长,人们 的眼界开阔,民主意识强,因此冲击了王权专制, 而中国的农耕经济使专制传统得以发扬光大。

中国文化概论精讲ppt课件

中国文化概论精讲ppt课件
6
02
中国文化的物质层面
2024/1/30
7
饮食文化
01 菜系与地域特色
中国菜系包括川菜、粤菜、鲁菜、苏菜等,各地 菜系形成独特的地域特色。
02 饮食礼仪
中国饮食礼仪体现尊卑有序、和谐共处的原则, 如餐桌座位安排、上菜顺序等。
03 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包括品茶、泡茶、论诗等 多种活动,体现清雅脱俗的生活态度。
绘画
2024/1/30
中国画的起源与发展
从岩画、彩陶到山水、花鸟、人物等画科的演变过程。
著名画家及其作品
顾恺之、张择端、徐悲鸿等画家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风格。
中国画的美学特征
以形写神、追求意境、注重笔墨等独特的美学追求。
21
音乐与舞蹈
中国音乐的起源与发展
从远古时期的骨笛、陶埙到古琴、琵 琶等乐器的演变过程。
重要手段。
16
道家思想
01
道法自然
道家思想强调顺应自然规律,追 求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倡导无为 而治、道法自然。
清静无为
02
03
辩证思维
道家思想提倡清静无为的生活态 度,注重内心的修炼和自我提升 。
道家思想具有辩证思维的特点, 善于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追求 真理和智慧。
2024/1/30
17
佛教思想
科技创新与文化融合
科技手段的运用将推动中国文化 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创新文化传 承方式。
国际化与本土化并重
中国文化在走向世界的同时,也 将更加注重本土文化的挖掘与传 承,形成国际化与本土化并重的 文化发展趋势。
2024/1/30
26
2024/1/30
THANKS
感谢观看

《中国文化概论》课件

《中国文化概论》课件
中国文化概论
本课程旨在介绍中国文化概述、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历史名人、传统礼仪 与习俗、现代文化现状等。我们将探讨中国文化如何影响了世界,并探讨中 国文化的未来。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概述
1
定义与特征
探讨中国文化的定义、特征和世界影响。
2
历史与发展
从神话传说到现代文化的发展历程。
3
价值与意义
探讨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和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
结语
我们探讨了中国文化的概述、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历史名人、传统礼仪与习俗、现代文化现状,中国 文化在世界上的传承与发展仍在继续。尽管中国文化经历了许多变革,但其价值和意义在当今社会中依 然闪耀。
中国传统艺术及其特点
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历史和特 点,如京剧、杂技等。
中国现代艺术及其发展
介绍中国现代艺术并探讨其发 展和影响。
第四章:中国历史文化名人
1 孔子
2 庄子
3 剑桥七子
了解孔子的生平和思想, 并探讨其对中国文化的 影响。
介绍庄子的思想和贡献, 并探讨其在中国文化中 的地位。
了解“剑桥七子”及其在 中国文化发展中的地位。
第二章:中国哲学思想
中国传统哲学概述
介绍中国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
道家思想及其影响
探讨道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儒家思想及其影响
讨论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和传承。
其他中国哲学思想
了解墨家、名家、法家等其他中国哲学思想。
第三章:中国文学艺术
中国文学概述
介绍中国文学的特点,如诗、 散文、小说等。
4 李白
5 毛泽东
介绍李白的生平和诗歌,以及其在中国文 化中的地位。
探讨毛泽东的思想和政治遗产,并讨论其 影响和意义。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讲义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讲义

一、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p.2 — p.3)
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产生和中国历史的演进是同步的。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萌芽很早。 中国文化“人文”精神的特征:重视人的道德修养,主张人通过自身修养的学习,成为高尚的人,有理想的人。
中国文化“人文”精神负面价值的估价与评说。
中国文化“人文”精神既存在于观念文化,也渗透于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
2.中国文化的结构与层次
本课程是以文化学的理论和方法来介绍中国文化的概况的一门课程,要认识和理解中国文化及其精神,必须从理论的角度,结合中国文化的实际来观察和思考。这样才能不为众多的文化现象所感;也才能不把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抽象化,而只剩下理论的条文。
中国文化包含非常丰富,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但文化学是有其同性,这也就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四、中国文化的“会通”精神 (p.5 — p.6)
中国文化不是抱残守缺、固步自封的变化。中国文化善于学习各种文化体系之长,加以消化吸收,用以丰富自己,这就是“会通”的精神。
上过精神贯穿于中国文化的各个Fra bibliotek面。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历史上流传至今的思想文化都具有现代价值。从哲学自变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真理和绝点理的统一,无数相对点理的学和就是绝对真理。(p.6 — p.7)
二、中国文化的“自然”精神(p.3 — p.4)
中国文化的创造有其物质基础,而在古代中国,这个物质基础就是农耕生产方式。
中国文化的“自然”精神表现为“天人合一”的思想,和力求与自然合谐的行为。
三、中国文化的“奇偶”精神 ( p.4 — p.5)
中国人在农耕的实践中,创造了“阴”、“阳”两个中国文化范畴,又在数字计称方面归纳出“奇”与“偶”的概念。“奇偶”变纶形成了中国古代思维方式的特征。

2024版《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

2024版《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

《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目录CATALOGUE•中国文化概述•中国语言文字•中国哲学思想•中国文学艺术•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中国古代科技与发明•中国饮食文化01CATALOGUE中国文化概述文化的定义与特点文化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的总和。

文化的特点文化具有多样性、传承性、变异性、共享性和象征性等特点。

中国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中国文化的起源中国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

中国文化的发展中国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同时也保持着自身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种重要哲学思想,它认为人类和自然是一体的,人类应该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仁爱思想中国文化强调仁爱思想,即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热爱和平,这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价值观之一。

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种重要思想,它主张在处理事物时要保持适度、避免极端,追求平衡和和谐。

礼制精神中国文化注重礼制精神,即尊重传统、注重礼仪、讲究规矩,体现了一种对秩序和规范的尊重和维护。

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02CATALOGUE中国语言文字结绳记事、仓颉造字等传说汉字的起源汉字的演变汉字的结构与特点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发展阶段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法,以及汉字的表意性质030201汉字的起源与演变汉语的特点声调语言,音节清晰,词汇丰富,语法灵活汉语的传播与影响对周边国家语言文字的影响,以及汉语国际推广的现状与趋势汉语的魅力表达细腻,音韵和谐,文化底蕴深厚汉语的特点与魅力方言与少数民族语言中国方言的概况七大方言区及其特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多样性、丰富性及其保护传承的重要性方言与少数民族语言的文化价值对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贡献03CATALOGUE中国哲学思想儒家思想概述01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强调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注重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

2024年《中国文化概论》多媒体课件(上课)-(版)

2024年《中国文化概论》多媒体课件(上课)-(版)

《中国文化概论》多媒体课件(上课)-(附件版)《中国文化概论》多媒体课件(上课)一、引言《中国文化概论》多媒体课件(上课)旨在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系统的中国文化知识体系,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本课件将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结合生动、丰富的图像、音频、视频等资源,将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介绍。

二、课件结构1.知识点介绍:介绍该子主题的基本知识点,帮助学习者建立对该主题的基本认识。

2.图像、音频、视频资源:提供与该子主题相关的图像、音频、视频等资源,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该主题。

3.案例分析:选取与该子主题相关的典型案例,通过分析案例,帮助学习者深入理解该主题。

4.练习题:提供与该子主题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习者巩固所学知识。

三、课件特点1.全面、深入、系统的知识体系:本课件涵盖了文化领域的各个方面,每个部分都包括若干个子主题,共计四十个子主题,每个子主题都包括知识点介绍、图像、音频、视频资源、案例分析、练习题等内容,帮助学习者全面、深入、系统地了解中国文化。

2.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本课件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结合生动、丰富的图像、音频、视频等资源,为学习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

3.实用性:本课件提供了大量的练习题,帮助学习者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每个子主题都提供了相关的案例分析,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四、使用建议1.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相应的部分和子主题进行学习。

2.学习者可以充分利用本课件提供的图像、音频、视频等资源,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国文化。

3.学习者可以充分利用本课件提供的练习题和案例分析,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五、《中国文化概论》多媒体课件(上课)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全面、深入、系统的中国文化知识体系,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一、知识点的实际应用1.历史知识点的实际应用:通过对中国历史的学习,学习者可以了解中国的发展脉络,认识历史事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国情和民族性格。

2024年度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

2024年度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
• 承德避暑山庄:承德避暑山庄是清代皇家避暑胜地,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北部。 山庄规模宏大,布局巧妙,融合了江南园林和北方宫殿的特点。这里山水相依 ,景色优美,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又一杰作。
2024/3/23
32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3
33
13
音乐舞蹈及其传承
中国古代音乐的发

从远古时期的骨笛、陶埙到春秋 战国时期的编钟、编磬,再到汉 唐时期的鼓吹乐和丝竹乐等。
著名音乐家及其作

伯牙与子期的《高山流水》、嵇 康的《广陵散》、李龟年的《秦 王破阵乐》等。
舞蹈艺术的传承与
发展
古代舞蹈如《霓裳羽衣舞》、《 剑器舞》等的传承,以及现代舞 蹈的创新与发展。
25
八大菜系及其代表菜品
湘菜
以香辣、酸辣为主,代表菜品有剁椒鱼头、辣椒炒肉等。
徽菜
以重油、重色、重火功为主,代表菜品有臭鳜鱼、毛豆腐等。
2024/3/23
26
茶道精神与品茗技巧
2024/3/23
茶道精神
和、敬、清、寂。即和谐共处,相互 尊敬,保持清净,享受寂静。
品茗技巧
观茶色、闻茶香、品茶味。注重茶叶 的色泽、香气和滋味的变化。
27
酒文化及其礼仪规范
酒的种类
白酒、黄酒、啤酒、葡萄酒等。
饮酒礼仪
适量饮酒,尊重长辈和客人,避免劝酒和酗酒。
酒桌文化
敬酒表示尊重,碰杯表示友好,酒满茶半表示热情好客。
2024/3/23
28
07
CATALOGUE
中国建筑园林艺术风格
2024/3/23
29
传统建筑风格与特点
独特的屋顶造型

《中国文化概论》

《中国文化概论》

《文化学概论》讲义第一课绪论文化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洛威尔曾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比文化更难捉摸,我们不能分析它,因为它的成分无穷无尽,我们不能叙述它,因为它没有固定形状。

我们想用文字来范围它的意义,这正像要把空气抓在手里似的;当我们去寻找文化时,它除了不在我们手里以外,它无所不在。

”一、中国古代关于“文化”的说法在汉民族语言中,“文化”是古已有之的词汇。

“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

如《周易·系辞下》:“物相杂,故曰文。

”《礼记·乐记》:“五色成文而不乱。

”在此基础上,又引申出各种含义:一是指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进而具体化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

如《论语·子罕》载孔子被匡人所困后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二是与质朴、野蛮相对,指彩画装饰、人为修养等。

《论语·雍野》:“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史”本指宗庙掌礼仪的官,这里指虚浮。

)“化”有改易、生成、化育之义。

如《周易·系辞下》:“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礼记·中庸》:“可以赞天地之化育。

”指自然万物的生成、变易,并由此引申为对伦理道德、社会文明的化成与塑造过程的表达,所以“化”又有教化、迁善之义。

总之,“文化”作为一个词语,在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基本意义是指以体现伦理道德、政治秩序的诗书礼乐教化世人,与武力征服相对立。

刘向《说苑·指武》:“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

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这里的“文德”与“武力”对举。

类似的例子还有,西晋诗人束晳《补亡诗》:“文化内辑,武功外悠。

”南朝诗人王融《曲水诗序》:“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

”可见,“文化”乃是以文德教化之意。

反映了中国文化尚文抑武的精神,也是中国文化自尊自信的体现。

关于这一点,我们还可以追溯到《周易·贲卦·彖传》:(刚柔交错),天文也。

《中国文化概论》课件(1-3)

《中国文化概论》课件(1-3)
三隋唐时期的三教合一1道教的创立和发展2儒佛道三教由对立到统一3三教合一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作用2对中国文学的影响3对中国艺术的影响4丰富了中国封建伦理道德的内容5对保护古代文物历史资料起了积极作用四韩愈的道统说三宋元明清时期的文化发展一宋明理学的产生1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自然科学基础思想来源2理学的特点及其分类二理学的奠基者1周敦颐及其太极图说2张载的太虚即气和一物两体思想3二程对理学的开创三朱熹的理学1朱熹对儒学的第二次大改造2朱熹理本气末的本体论理气五行万物理朱熹对理的规定理一分殊说3朱熹的唯心主义辩证法4朱熹理学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影响四陆王心学1陆九渊对心学的开创2王守仁对心学的继承和发展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致良知知行合一五王夫之对宋明理学的总结1王夫之的理气论1王夫之的唯物主义理气道器论
(五)墨家文化
• 1、墨家学派的特点 • 2、墨子的唯物主义经验论 • ① 认识来源于耳目之实 • ②三表法 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 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 目之实。于何用之?废以为行政,观其中国家百姓 人民之利。 3、墨家对中国文化的主要贡献:认识论、逻辑学
四 中国文化在近代的转型
第三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 结构和特点
一 传统文化的结构
(一) 汉民族文化在民族文化交流融合中的主导地位 (二) 传统文化的结构
1 传统文化的雅文化与俗文化
雅文化与俗文化的特点,雅俗文化的对立与渗透.
2、庙堂文化与山林文化
庙堂文化与山林文化的特点,二者的对立与渗透。
3、儒家文化的结构
(四)陆王心学
1、陆九渊对心学的开创 2、王守仁对心学的继承和发展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致良知” “知行合一”
(五)王夫之对宋明理学的总结

中国文化概论(第三版全套课件)

中国文化概论(第三版全套课件)

民族有聚散,但文化由民族共同体诸要 素组成,而不是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
1、有一个共同源头;
2、历史上相互渗透,有多元一体的格局;
3、汉民族文化起主导作用。
中国文化是由各地域文化组成的:
齐鲁文化、三晋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 台湾文化、西域文化、徽州文化、荆楚文化、 燕赵文化、三秦文化、关东文化、岭南文化
发展到今天,文化的含义更为广 泛:
指“读书识字”,不识字要学文化,指“修养”,言 行粗鄙要提高文化素养; 文化部门主管的文化是文学艺术、文博、图书等; 作为专门术语的文化,在考古学中是指先民的遗址、 遗物,如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 在其他人文学科的理论研究中,不少人同意文化是指 “观念形态”,政治、经济以外都在其列; 也有人则作更广泛的理解,认为人类创造的一切,即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是文化,此外还有一些其 他的解释。
(1)由56个民族组成的国家,历史上蒙古和满 族统治过中国。出:月氏族;入:朝鲜族、 俄罗斯族、塔塔尔族 ;
(2)汉族前身是华夏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和 核心。汉族与非汉族不是绝对的 ;
(3)在巩固和开发边疆方面,少数民族做出了 特别重要的贡献。藏族(前身是吐蕃)在青 藏高原;西域诸族和维吾尔族在新疆,蒙古 族在内蒙古,契丹、女真和满族在东北,高 山族在台湾。
目前的文化遗址与文物保护:
中国目前发现古遗址95086处,其中新石 器时代至周代的最多,古墓葬达66360处, 化石类1571处。
中国文物藏品达1000多万件,国家一级 文物达10万余件,全国县级以上文物保 护单位5万处以上,建有各种博物馆已 2000座。
三、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意义和 方法
现实意义: 其一,认识民族自身;其二,认识当前 国情;其三,继承传统,创造未来。 学习方法: 历史梳理与逻辑分析相结合;典籍研习 与社会考察相结合;批判继承与开拓创 新相结合。

2024版中国文化概论课件

2024版中国文化概论课件

音乐与舞蹈
传统音乐
介绍中国传统音乐的种类、特点和代表作品,如古琴、古筝、二胡 等演奏的音乐。
民间舞蹈
概述中国各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和表演形式,如汉族的秧歌、 藏族的锅庄舞等。
音乐舞蹈的文化内涵
阐述音乐和舞蹈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们所体现的审美 观念和文化精神。
戏曲与影视
戏曲艺术
介绍中国戏曲的起源、发展、剧种和表演特点,包括京剧、昆曲、 豫剧等。
服饰文化
传统服饰
汉服、唐装、旗袍等是中 国传统服饰的代表,体现 了古代中国的审美观念和 文化内涵。
民间服饰
各地民间服饰丰富多彩, 如苗族的银饰、壮族的绣 花鞋等,展示了中国多元 民族文化的魅力。
现代服饰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现 代服饰不断吸收西方元素, 形成了独特的时尚风格。
建筑文化
传统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注重空 间层次和和谐统一,如故宫、颐和园 等建筑杰作。
03
道家思想具有辩证思维的特点,善于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追
求真理和智慧。
佛教思想
01
四谛八正道
佛教思想的核心是四谛和八正道,四谛即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八
正道包括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02
因果报应
佛教强调因果报应,认为每个人的行为都会带来相应的果报,鼓励人们
行善积德、追求解脱。
影视艺术
概述中国电影和电视剧的发展历程、代表作品和特点,以及影视艺 术在中国文化中的影响。
戏曲与影视的互动关系
阐述戏曲与影视在创作、表演和受众接受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借鉴。
05
中国文化的社会习俗
婚丧嫁娶
婚礼习俗

中国文化概论串讲讲义(华厦)

中国文化概论串讲讲义(华厦)

《中国文化概论》串讲主讲王秀梅绪论本章内容一、“文化”的界定二、民族文化、国别文化与两个文化层面三、文化的历史发展与文化传统四、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和基本内容考情分析本章重点考察文化的基本概念、文化的相关概念、民族文化与国别文化的概念与外延、文化的分层、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概念、中国文化的分类。

出题形式以选择、名词解释、简答为主,大概分值约5-10分。

如:2006年1月单选题第1、2题、多选题第26题,名词解释第31题(国别文化);2006年10月第1、2题,多选题第26题,名词解释第31题(文化思潮); 2007年1月单选题第1、2、17题、多选题第26题,名词解释第31题(文化产品)。

绪论一、“文化”的界定1、文化的定义“文化”名称的由来中国经典的“文化”是指人的后天修养与精神、物质的创造。

广义的定义: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狭义的定义:又称人文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累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2、相关文化概念文化产品、文化内涵、文化现象、文化事象、文化观念、文化思潮、文化政策等绪论2、相关文化概念文化产品:广义的概念包括一切物质、精神的产品,狭义的仅指精神产品。

文化内涵:事物所具有的人文特性。

文化现象: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个别、具体,直观、经验性。

文化事象:反复、规律性,典型的、标志事情。

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化思潮。

绪论二、民族文化、国别文化与两个文化层面1、民族文化以民族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2、国别文化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即在统一的国家内民族共同体的文化。

3、文化层面:上层文化与底层文化,底层文化指涵盖了中下层文化的民俗文化。

2024版中国文化概论全套精品课件

2024版中国文化概论全套精品课件

01中国文化概述Chapter文化的定义与特点中国文化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的和谐关系。

中国文化强调“仁爱”、“礼制”、“道德”等核心价值观念。

中国文化倡导“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精神追求。

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01020302中国传统文化Chapter儒家思想与道德伦理儒家思想的核心儒家经典儒家道德伦理儒家思想的影响道家思想的核心道家经典道家自然哲学道家思想的影响道家思想与自然哲学法家思想与政治实践法家思想的核心法家经典法家政治实践法家思想的影响墨家思想与社会正义墨家思想的核心兼爱、非攻、尚贤等社会观念。

墨家经典《墨子》等。

墨家社会正义强调平等、互利、反对战争。

墨家思想的影响对中国古代社会思想和科学思想产生一定影响。

佛教思想与宗教信仰佛教思想的核心佛教经典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宗教观念。

《大藏经》等。

佛教宗教信仰佛教思想的影响强调修行、解脱、慈悲为怀。

对中国文化、艺术、哲学等领域产生广泛影响。

03中国文学艺术Chapter《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古代散文四大名著元曲与明清传奇关汉卿、王实甫等戏曲家的作品,以及《牡丹亭》《长生殿》等传奇剧作,展现了中国古代戏曲的魅力。

古代绘画与书法中国画书法古代音乐与舞蹈古代音乐古代舞蹈01020304现代诗歌与散文现代绘画与书法现代小说与戏剧现代音乐与舞蹈现代文学艺术发展04中国传统节日与风俗Chapter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其他节日清明节端午节其他祭祀节日030201清明节、端午节等祭祀节日中秋节、重阳节等团圆节日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会赏月、吃月饼、提灯笼等庆祝活动,寓意着团圆和美满。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敬老节等,人们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等,也有祭祖和祈福的习俗。

其他团圆节日如七夕节、冬至等,这些节日都与家庭团聚、亲情友情有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家庭观念和人情味的重要体现。

少数民族特色节日泼水节01火把节02其他少数民族节日03传统风俗与民间信仰婚嫁习俗01生育习俗02民间信仰0305中国古代科技与发明Chapter四大发明及其影响印刷术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唐代发明,应用于军事,改变了战争方式,也促进了烟花文化的发展。

《中国文化概论》(讲义)

《中国文化概论》(讲义)

中国文化概论目录导言一、文化与文明二、中国·华夏·中华三、中国文化生态四、中国文化特质五、中国文化史的分期六、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意义与方法第一章中国物质文化第一节生产与经济活动第二节衣食住行发展第三节科技文化成就第二章中国制度文化第一节政治制度第二节法律制度第三节军事制度第四节教育制度第五节礼制与称谓第三章中国精神文化第一节学术思想第二节文学艺术第三节宗教信仰第四节伦理道德第五节传统节日与民俗导言一文化与文明1、国外学者对文化的界定“文化”一词,是由拉丁语Cultura转变来的,在法语和英语中是Culture, 德语中是Kulture。

它原来的意义是人在改造外部自然界使之适应于满足衣食住行等生存需要的过程中,对土壤、土地的耕耘、加工改良,后来此本意发生转移扩大,引申为几种意义:a、含有耕种的意义;b、含有居住的意义;c、含有练习的意义;d、含有留心或注意的意义;e、含有敬神的意义。

正是由于“文化”一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多种多样,因此西方学者对文化这一概念有不同的定义。

例如,文化学的奠基人、英国文化学者爱德华·泰勒,先后给文化下过两个定义:a、“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艺术、宗教、神话、法律、风俗,以及其它社会现象”。

b、“文化,或文明,是指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

美国人类学家C·克拉克洪认为,文化是一种渊源于历史的生活结构的体系,这种体系往往为集团的成员所共有,它包括这一集团的语言、传统、习惯和制度,包括有促动作用的思想、信仰和价值。

《法国大百科全书》认为,“文化是一个社会群体所特有的文明现象的总和”。

《德国大百科全书》认为,“文化指人类在一定时期一定区域内依据他们的能力在同周围环境斗争中以及在他们的理论和实践中所创造的成果。

2、中国学者对文化的界定中国古代汉语中“文化”一词的涵义,主要是指以文物典制,伦理道德和礼仪习俗来教化天下世人,使其自觉地按照统治阶级的规范要求来行动,即“以文教化”的意思。

2024版年度中国文化概论第二讲PPT课件

2024版年度中国文化概论第二讲PPT课件

02
著名音乐作品及作曲家
列举历代著名音乐作品及作曲 家,如《广陵散》、《二泉映 月》等。
03
舞蹈艺术的种类
介绍中国舞蹈的主要种类,包 括古典舞、民族舞等。
04
舞蹈艺术的特色
阐述中国舞蹈艺术的身韵美、 姿态美和意境美等特点。
05
著名舞蹈作品及舞蹈家
列举历代著名舞蹈作品及舞蹈 家,如《霓裳羽衣舞》、《千 手观音》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文化与科技的融合越来 越深入,为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 撑。
24
未来中国文化发展趋势预测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发展趋势
未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将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趋势,推动文化产业向更高层次 发展。
传统文化将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将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成为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 部分。
中国文化概论第二讲PPT课 件
2024/2/2
1
目录
• 引言 • 中国文化的历史渊源 • 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 • 中国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 • 中国文化的传统节日与习俗 • 中国文化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 总结与展望
2024/2/2
2
01
引言
2024/2/2
3
目的和背景
目的
深入了解中国文化,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增强文化自信。
2024/2/2
中国文化的核心要素
分析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哲学思 想、道德伦理、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 容。
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探讨中国文化的传承机制和创新路径, 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推动中国文 化的传播与发展。
5
02
中国文化的历史渊源

中国文化概论讲稿

中国文化概论讲稿

中国文化概论讲稿淮南师范学院中文系第一章文化与中国文化概述【教学目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总体风貌、特征及发展脉络,为进一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各方面的具体知识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文化”概念;中华民族及中国文化的起源;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中国文化的总体风貌及基本特征。

【教学方式】课堂精讲【课时分配】8课时【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文化的概念和文化结构《周易·贲》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天文,指自然现象;人文,指典籍与社会文明。

此语蕴含了“文化”一词在中国历史上的最早含义:以文教化,即以自己发达的文明去启蒙、教化尚处在落后乃至朦昧、野蛮状态中的氏族部落,与武力征服手段相对应。

刘向《说苑·指武》曰:“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

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这里的“文化”指“文治教化”,为中国古代“文化”一词较为固定的含义。

(“文化”实为一偏正结构的词组。

)近代意义上的“文化”一词来自西方,拉丁文Cultura,英文、法文为Culture,德文为Kulture。

本义为耕种、居住、加工、修养、教育或培育等义,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

中国古代“文化”一词仅指精神、道德的教化。

“文化”作为一门学问受到重视则是十九世纪下半叶的事。

作为一门学问的现代意义上的文化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理解是把文化看作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狭义的理解特指人类思想、精神领域的成果。

对个人而言,在日常生活中,文化常指个人受教育`的程度、知识积累和知识结构,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思想修养、个性气质等。

我们这门课中的“文化”概念指广义的文化。

“中国文化”特指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是极其复杂的综合体,且自古至今在不同的民族与社会共同体中又表现出不同的结构、模式与形态。

因此,人类文化学也流派纷呈。

学者们从各自角度对文化下定义,至今已达170多种,但没有任何一种定义被认为是完美无缺的。

2024版《中国文化概论(第三版)》课件第七章第一节

2024版《中国文化概论(第三版)》课件第七章第一节
《中国文化概论(第三版)》 课件第七章第一节
CATALOGUE
目 录
• 引言 • 中国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 中国文化的核心思想 • 中国文化的艺术表现 • 中国文化的科技成就 • 中国文化的教育传统 • 中国文化的民俗风情 • 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01
CATALOGUE
引言
章节概述
01
本章节主要探讨中国文化的传承与 发展,包括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文化创新的路径与实践、中华文化 的全球传播等方面。
又称月圆节,象征着团圆和思念。习俗包括 赏月、吃月饼、提灯笼等。
民间信仰与祭祀活动
民间信仰
中国民间信仰多元化,包括自然崇拜、 祖先崇拜、神灵崇拜等。人们祈求平 安、丰收、健康等。
祭祀活动
祭祀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 祭天、祭地、祭祖等。祭祀活动体现了 人们对神灵的敬畏和对祖先的怀念。
民间艺术与手工艺品
通过古籍、历史文献等载体,将 中国文化的精髓和智慧传承下来。
教育体系传承
将中国文化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中, 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方式 进行传承。
民间传统传承
通过民间习俗、节庆活动、传统 手工艺等方式,将中国文化传承 至民间。
现代媒介传承
利用互联网、影视、出版等现代 媒介手段,广泛传播中国文化。
文化创新实践与成果
近现代科技与发明
探讨近现代中国在科技领域的突破 与发明,如计算机、航天技术等, 展示其与世界科技的接轨与贡献。
03
CATALOGUE
中国文化的核心思想
儒家思想
仁爱之心
儒家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尊 重,提倡仁爱之心,注重人际关系的 和谐。
中庸之道
礼制秩序
儒家思想认为礼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稳 定的重要手段,通过礼的规范来约束 人们的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概论目录第一讲第二讲第三讲第四讲第五讲第六讲第七讲第八讲第九讲第十讲导论炎黄时代的中国文化的开端传统文化的灵魂——中国哲学伦理道德的人文文化中国古代宗教的主体——佛教与道德中国文物与艺术精品中国饮食与医药、养生文化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中国文化的摇篮——学校与教育挑战与机遇第一讲导论中国文化概论是一门旨在介绍中国文化概况的课程。

学习这门课程,其目的就是要认识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的内容,了解传统文化,思考与评价其价值,同时展望其未来命运。

1.文化的概论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合。

2.中国文化的结构与层次本课程是以文化学的理论和方法来介绍中国文化的概况的一门课程,要认识和理解中国文化及其精神,必须从理论的角度,结合中国文化的实际来观察和思考。

这样才能不为众多的文化现象所感;也才能不把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抽象化,而只剩下理论的条文。

中国文化包含非常丰富,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

但文化学是有其同性,这也就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p.2 — p.3)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产生和中国历史的演进是同步的。

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萌芽很早。

中国文化“人文”精神的特征:重视人的道德修养,主张人通过自身修养的学习,成为高尚的人,有理想的人。

中国文化“人文”精神负面价值的估价与评说。

中国文化“人文”精神既存在于观念文化,也渗透于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

二、中国文化的“自然”精神(p.3 — p.4)中国文化的创造有其物质基础,而在古代中国,这个物质基础就是农耕生产方式。

中国文化的“自然”精神表现为“天人合一”的思想,和力求与自然合谐的行为。

三、中国文化的“奇偶”精神( p.4 — p.5)中国人在农耕的实践中,创造了“阴”、“阳”两个中国文化范畴,又在数字计称方面归纳出“奇”与“偶”的概念。

“奇偶”变纶形成了中国古代思维方式的特征。

四、中国文化的“会通”精神( p.5 — p.6)中国文化不是抱残守缺、固步自封的变化。

中国文化善于学习各种文化体系之长,加以消化吸收,用以丰富自己,这就是“会通”的精神。

上过精神贯穿于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历史上流传至今的思想文化都具有现代价值。

从哲学自变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真理和绝点理的统一,无数相对点理的学和就是绝对真理。

(p.6 — p.7)中国文化的“现代价值”,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表层,另一个层面是深层。

文化的表层价值具有普及性,易于认知和运用;文化的深层价值,则必须经过深入的科学研究,才能提示和阐发。

探索文化的现代价值,不能只限于观念文化,而应该涵盖其各个结构层次的内容。

(p.7)思考题1.什么是文化?2.中国文化的结构和层次是怎样的?3.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包含哪几方面主要内容?( p.2—p.6)第二讲炎黄时代与中国文化的开端一、中国人文的始祖——炎黄二帝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炎帝和黄帝是传说时代的人物。

传说史料讲述的哪个时代称为古史的传说时代,相当于民族于民族社会后期或相当于新后器时代晚期。

按照世系推断,炎帝生活的时代在距今5500 年前,而黄帝生活的时代在距今5000 年前。

炎帝的最大功绩是发展了原始农业,另一个功绩是发展了医药。

黄帝部落的发明很多,几乎遍及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

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文字、衣冠和若干社会制度的发明。

这些发明使得中国文化从物质文明延伸到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炎黄部落与中原各部落的冲突和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炎黄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中国历史文化是中国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 p.9— p.11)二、北粟南稻的农业粟和稻是中国史前农耕文化的主要谷物品种。

秦岭淮河以北,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北方地区,主要以粟为主要种植谷物,可称为种粟农业。

从时间上分析,中国史前期出土粟的最早遗址,是距今 7000 年以上的河北武安磁山文化遗址。

粟的种植最早起源于中国黄河流域,仰韶文化诸民部落是粟类谷物发发明者和推广者。

中国是世界粟类谷物的原产地。

(p.14 — p.15)三、古陶神玉的世界陶器和玉器是文化的载体,史前陶器和玉器的制作是与史前农业相律而发生发展起来的。

从陶器和玉器的产地分析,可用“西陶东玉”来表述。

黄河流域上游的仰韶文化以彩陶的制作为代表,东北红山文化和长江下游的良诸文化则以五器最为发达。

( p.19 — p.20)炎黄时代的陶器和玉器涌现出大批珍贵的艺术品,开始形成中国造型艺术的特点,显示出中国艺术传统的发展方向。

(p.23 — p. )四、从刻画符号到文字发明文字是炎黄历史时代的产物。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具有形、音、义三个要素。

文学产生的直接渊源之一,是炎黄时期出现的刻画符号。

刻画符号有一定的意义和相对固定的形状,但没有读音,是文字的前驱。

文字诞生的最切实的证据,来自龙山文化晚期的山东邹平丁公村发现的陶器刻文,距今已有4000 年以上的历史,比殷墟甲骨文的时代要早800 多年。

文字的出现推动中国社会进入文明时代,形成了文权、神权、政权三位一体结合发展的中国文明时代的历史特点。

(p.25 — p.31)五、龙——中国文化奋发精神的象征龙与中华民族、中国文化同步诞生。

龙在中国文化中,是美好和威力的象征,代表兴盛和发达,吉祥和幸运。

龙成为中国文化奋发精神的象征。

龙的起源: 1.考古学的证据:河南澲阳西水坡的蚌壳摆砌龙,年代距今6000 年以前,属于仰韶文化;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的大型玉龙,年代距今5000 多年,属于红山文化晚期。

2.文献结合考古材料研究的成果:龙是以多种动物特征揉合,经先民想象而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最初作为民族部落的标志。

随着民族部落之间的相互融合,龙成了史前先民共同崇拜的对象,最终形成中国文化的一个象征。

思考题1.中国文化的人文始终炎黄二民的主要功绩是什么?(p.9—p.10)2.全世界稻粟的最早原产地是什么国家?有何意义?( p.14 — p.16)3.文字发明的文化意义。

( p.29 — p.31)4.古陶古玉文化的地域分布( p.19)5.龙的形象何以是中国文化的象征?( p.86)第三讲传统文化的灵魂——中国哲学一、天人之学天人之学是中国哲学所讨论的一个重要主题。

汉代著名思想家司马迁曾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际”就是关系;“究”就是探究。

天人之学就是探究天人之间的关系,阐明“天”的性质及人的其间的地位和作用的学问。

天人之学的中心问题,是把“天”看作有意志的至上之神呢?还是把“天”看作是无意志、无目的大自然。

如果是前者,那人对“天”就只有服从和膜拜;如果是后者,则人应应当努力认知自然及其变化法则,顺应自然,利用自然,充分发挥作为人在自然中的积极能动作用。

中国文化对于“天”的认识始于夏、商,随着历史的发展,在不同的时代,认识看法也有不同。

比较重的观点,有如下几种:1.重人事而轻天道的观点。

( p.38— p.39)2.“天道自然”的观点。

( p.39—p.41)3.“天人相分”的观点。

( p.41—p.42)4.“天人交相胜”的观点。

( p.42 — p.44)二、交易之学变易之学是中国哲学所讨论的另一重要课题。

司马迁所说的“通古今之变”,就是研究自然与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及如何发展变化的学问。

不变的观点是伴随着天命论而产生的,但在商、周之变事物(自然和人事)会变化的思想就产生了,到了春秋战国,已经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论形态。

出现了一批讲述变易之学的重要著作,如《尚书》、《周易》、《孙子兵法》、《论语》、《老子》和《墨了》等。

中国的变易之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变易之学的主要内容如下:《尚书》提出“天命”可以转移,政权可易更迭的言论。

《周易》以八卦象征自然,推测自然和社会的变化,认为世上无一成不变的事物,而是在矛盾的方论。

《周易》以八卦象征的自然,推测自然和社会的变化,认为世上无一成不变的事物,而是在矛盾中不断变化着,提出了吉凶、大小、否泰、生死等对立的范畴,已具有朴素的辩证法萌芽。

以此为端绪,形成了变易之学的重要观点:三、会通之学中国古代哲学十分强调各种观点的“会通”。

融汇与贯通,是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一个鲜明特征。

会通之学的一个基本表现,就是它善于相互辩论又相互吸收。

能相互取长补短,和而不同。

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佛学传入中国并且不断中国化的过程;宋明理学的“讲学”风气,这些都是此一基本特点的好例。

会通之学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中国古代哲学善于融汇吸收各万具体学科的思想成果,使之上升到理论高度,反过来影响各门具体学科的发展。

( p.55 — p.57)中国哲学的会通之学、天人之学和变易之学,不仅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部分和鲜明特色,同时也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于中国文化的各个组成部分之中,形成了中国文化的鲜明特色。

会通之学的第三个重要表现是:中国古代哲学善于融会外来文化。

这一点,充分表现在中国哲学对于外国传来的佛教和其它宗教思想的回应与吸收。

思考题:1.司马迁说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是什么意思?(p.37)2.“天道自然”的创始人是谁?其主要观点是什么?(p.40)3.如何理解“变易”之学?(p.46—p.50)4.为什么说融会贯通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鲜明特征?( p.52— p.57)第四讲伦理道德与人文文化一、传统美德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义之邦著称,关于伦理道德学说的理论,以及种种道德规范,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孔子是中国文化中第一个提出系统的伦理道德理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孔子十分重视研究社会的人际关系,提出了指导人们的思想和行动的准则:“仁”,也即做人的道理。

具体地说,仁是做一个有道德修养子、有学问的“君子”应当遵守的准则。

为着在社会生活中贯彻实行“仁”孔子提出了五种主要的道德规范:恭、宽、信、敏、惠。

所以“仁”也是这些德目的总和,是人的价值标准。

此一价值标准,孔子有时又称之为“道” ,并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阐明人是主体,人有认识和弘扬真理的能力。

孔子提出的中华民族志士仁人的生死观,逐渐熔铸国民的共同信念,成为民族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

(p.61)中华民族的“共同的心理素质”的重要构成内容之一:操作与气节。

( p.61 — p.62)多民族的文化间的移风易俗、交流融汇。

(p.62)中国传统文化是伦理道德型的文化,伦理道德精神渗透于中国史学、文学和一切人文文化之中。

二、中国史学的人文特色中国有连绵不断的历史,历史文字记载从进入文明社会以来,近来中断过。

中国史书中渗透着如何做人和如何治国的道德教化,形成了中国史学的人文精神特色。

道德教化的历史意识,导致中国古代史学兴旺发达。

中国史管设立很早,分工很细,更为重要的是具有强烈的以史为鉴的观念,这一观念,自始自终贯穿在中国的史学传统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