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无限与永恒
统编版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 春江花月夜 (3)

高自赏的感情。
疏通诗意——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补充9】鱼雁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晏几道 驿寄梅花,鱼传尺索,砌成此恨无重数。——秦观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饮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这两句在行文上有何作用?
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 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 图像,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月下之情
疏通诗意——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补充3】白云、浮云 3.白云、浮云
浮云,即天上飘浮的云彩,“浮”有飘浮、飘动之意。 (1)由于行踪无定的特征,它可以比喻浪迹天涯的游子。 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2)由于浮云的优游自如,它又获得了表现消闲洒脱个性、恬然自适生活 的资格。 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突显出诗人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风采,形迹无拘无束无碍,如行云自由翱 翔,如流水自在流淌。
3.张若虚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除《春江花月夜》外, 另一首是五言排律《代答闺梦还》,描写闺中思妇对征人的思念, 风格柔靡,水平一般。
朗读诗歌,感受意境
自由朗读,回答问题:
1.找出诗中直接写到“春、江、花、月、夜”五个意象的句子。 • “春”有4句、“江”有12句、“花”有2句、“月”有15句、
马长城窟行》
用典——“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鱼龙、鸿雁是古代用于互 传音讯的载体,此处暗含有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可见二人音讯断绝, 相思无着落。
疏通诗意——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补充10】落花
谈谈有限与无限的辩证关系

谈谈有限与无限的辩证关系某物之所以为某物,是由于其内在规定性,这个规定也就构成了它的界限、有限性。
然而事物由于其内在的矛盾必然要向前发展,这样它就势必会冲破自身的界限否定自身从而走向无限。
这个过程就是事物由有限升入无限的过程,也是事物扬弃自身转变为他物的过程,这是一个无限的过程。
任何事物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都是无限与有限的统一体,是有限,同时也是无限,这就是有限与无限之间的辩证法。
标签:有限;无限;辩证法;扬弃[文献标识码]A有限与无限是哲学上一对重要的范畴,它们之间是辩证的关系。
黑格尔在他的《逻辑学》中对这种关系作了充分的论述,列宁在《哲学笔记》中对黑格尔的看法表示赞同,同时也给予这种论述以相当高的评价。
那么依照他们的论述和评价,怎样才是正确地理解了有限与无限的这种辩证关系呢?一、关于有限和它的界限黑格尔在讲实有的时候,认为任何一个事物都是具有内在规定的,这就是某物的“界限”。
他从界限引出了有限,从而引出了有限与无限的辩证关系。
让我们首先来看一下界限。
黑格尔说:“界限仍然在本质上是他物的非有,某物之所以有,就是由于它的界限。
由于某物划了界限,它就因此同时把本身降低为被界限之物;但是它的界限,作为在它那里的他物的终止,本身同时也仅仅是某物的有;这个某物的有由于界限而成为其某物,在界限中有着它的质,这种关系是下述情况的外在现象,即:界限是单纯的否定,或第一个否定,同时他物又是否定之否定,是某物的内在的有。
”〔1〕通过这段话我们就可以知道:某物之所以成为某物,就是因为它具有自己的界限。
界限使某物与他物区别开来,某物就成为被限制之物,而他物就是某物界限以外之物。
界限规定了某物的质,同时也构成了对某物的直接否定,他物也是对某物的否定,他物就是某物由于内在的否定而产生的,某物的内在否定使某物超出了某物的界限而成为他物,他物就是某物内在的否定,所以说他物“是某物内在的有”。
这样某物就被否定而变为了他物,从而也终结了自身,这同时也说明了某物是有限的。
生命可以永恒吗

生命可以永恒吗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也是无限的.可以永恒!
因为人类有无穷的智慧和不懈地追求,才会有现在美好幸福的生活.虽然短暂,但我们要努力让它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永远都是那么的遥远!人生如梦,梦醒了就什么都没有了,所以珍惜眼前吧。
每个人都只能拥有一次生命。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任何事物都是相对而言的,我们可以肯定生命的存在,却不能保证其长久性;同样的道理,我们可以肯定人的生命具有有限性,却不能断定其永恒性。
世界上唯一可以确定的东西便是死亡,它代表着永恒的消失,而另外两者—时间与空间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或许将来真的会被证明是永恒的。
当你看到一朵花开放,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这些都是时间赋予的。
时间是生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既包括过去、现在,又涵盖未来,并且贯穿于整个历史。
时间从古至今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特别是哲学家和科学家,他们总想解释清楚时间究竟是怎么回事。
时间的概念早在公元前五世纪就已经出现,但直到十七世纪,才由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GirolamoCromzi)提出“时间”的严格定义:“若对象(object)持续存在,则称此对象之间的某段连续之期间为时间,反之亦然。
”。
上帝的存在与人类对永恒和无限的思考的关系

上帝的存在与人类对永恒和无限的思考的关系人类自古以来一直对于宇宙的起源、命运和意义等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思考。
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人们相信上帝的存在是解答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上帝作为一种宗教信仰和哲学思考的对象,与人类对永恒和无限的思考紧密相关。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上帝的存在是如何与人类对永恒和无限的思考相互影响的。
首先,上帝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类对永恒的思考。
永恒是指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存在,它超越了尘世的局限,使人类在面对生老病死的命运之时感到安慰与依托。
人们相信上帝是永恒的存在,他超越了宇宙的生成与毁灭,是一种超越时间与空间的存在。
通过信仰上帝,人们能够在人生的起伏中寻找到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力量,使得个体的生命在精神上得到延续与安抚。
其次,上帝的存在也与人类对无限的思考紧密相连。
无限是指超越有限的存在,超越了人类的认知与理解能力,使人类的思维得到拓展与开放。
在面对宇宙的广袤与人类知识的局限时,人们相信上帝是一种无限的存在,他的智慧与力量超越了人类的理解与想象。
所以,通过信仰上帝,人们认为自己能够与无限接触,在与上帝的关系中找到一种无条件的信任与依靠。
然而,上帝的存在也引发了人类对永恒和无限的思考的更深层次的探索与质疑。
有人认为,对上帝的信仰可能只是人类自我安慰的一种方式,人们希望通过信仰上帝来解决对生死和宇宙的恐惧与不确定性。
从这个角度来看,上帝的存在并不能真正回答人类对永恒和无限的思考,而只是一种心理上的慰藉。
此外,还有人怀疑上帝的存在与科学的纯理性思考相冲突,认为上帝只是人类幻想的产物,是对人类宗教信仰的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
不论是支持还是质疑,人类对上帝的存在与永恒和无限的思考都是无法回避的。
它们构成了文明的核心议题之一,并推动了人类历史上的宗教改革与哲学思辨。
上帝的存在对于人类而言,既是一种信仰的依托,也是一种思想的启迪。
它为人类提供了一种超越有限的存在,使人们可以在信仰与怀疑中不断地探索和思考永恒与无限的意义。
对于永恒与无限的思辨与探究

对于永恒与无限的思辨与探究永恒与无限,是人类思维中的两个抽象概念,也是哲学领域中一个永恒的话题。
许多哲学家和文化学者都曾试图对这两个主题进行深入的思辨和探究。
虽然永恒与无限本身是难以捉摸的概念,但通过对它们的思考,我们或许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类存在的意义和宇宙的本质。
首先,我们来思考永恒这个概念。
永恒意味着无始无终,没有时间的限制。
它使我们想到了宇宙的起源和终结,以及我们自己的存在。
古希腊哲学家帕门尼德斯认为宇宙是一个无始无终且永恒的整体,没有开始,也没有终结。
而现代宇宙学的发展则更加深化了我们对永恒的理解。
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138亿年前,但它的未来却是一个永无止境的黑暗。
这个宇宙模型暗示了永恒的存在,并使我们对未来的无限可能性产生了思考。
与永恒相对应的是无限,它是一个数学上的概念,但也被用来思考现实世界中的无穷。
无限意味着没有限制、没有边界,可以无限延展。
无限使我们对宇宙的边界产生了思考。
我们是否能够准确地定义宇宙的边界?科学家发现宇宙是不断膨胀的,但膨胀的速度是否是无限的呢?这样的思考引发了宇宙学领域的许多争议。
在数学领域,无限的思考也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想象力。
例如,无限个自然数的和是多少?哥德巴赫猜想是否成立?这些问题挑战着我们对无限的理解,也推动着数学的发展。
永恒和无限的思考不仅仅是哲学和数学领域的抽象概念,它们还涉及到人类的存在和意义。
思考永恒和无限使我们不禁思考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和价值。
如果宇宙是无始无终的,我们的存在是否具有意义呢?柏拉图提出的理念世界学说认为,人类的存在是对理念世界中永恒真理的追求,即通过思考和追求无限的真理,人类可以超越有限的现实世界。
这种思考方式强调了人类的精神追求和思维活动的重要性。
然而,我们也必须承认永恒和无限的思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人类作为有限的存在,不可能彻底理解和掌握永恒与无限的本质。
我们所能做的只是通过思考和探索,逐渐拓展我们的认知和理解。
论述有限与无限的区别与联系

论述有限与无限的区别与联系有限与无限:物质世界固有的矛盾之一。
反映物质运动在时间和空间上辩证性质的一对哲学范畴。
物质是不灭的、无限的,并且处在永恒的绝对运动之中,物质及其运动的永恒性、无限性,也就是物质的存在形式即时间持续和空间广延的无限性。
物质的时空无限由具体的物质客体的有限时空所构成,并通过具体物质客体在有限时空上的运动和变化表现出来。
有限和无限的范畴,反映了物质世界中客观存在的矛盾和辩证联系。
有限集和无限集的辨证关系数学中的有限和无限是对现实世界的有限和无限的反映。
整个物质世界的发展变化就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无限性首先就是指物质世界的无限性,宇宙的无限性。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世界的无限性就表现为时间的无限持续和空间的无限广延。
数学中的无限性就是这种物质世界无限性的反映。
有限则是说一切事物都存在具体的时间和空间之中,因此总是一段时间,有规模的、有界限的。
即一切事物都是具体的事物。
数学中的有限就反映了这种有限性。
有限和无限是对立的统一,它们既是对立的,有区别的,又是相互联系的。
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
数学中的无限和有限也反映了有限与无限相互转化这一点。
例如,整数集是一个无限集合,人们无法得到一个完成了的整数集。
但每个整数又都是有限的。
我们可以得到任意的整数。
任意给出一个数学的对象,我们立即就能判定它是否属于整数集,这样看问题,整数集又是一个完成了的集合,是一个有限的概念。
因此整数集本身就是一个无限和有限的对立统一体。
有限和无限是对立的、有区别的,有限集合和无限集合的性质有质的不同。
例如一个有限集和它的任何一个真子集都无法建立一一对立关系,而无限集则可以与它的一个真子集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比如,自然数集和它的一个真子集偶自然数集就可以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再如,一个有限的良序数集,自然数集的一个有限数集必然有最大数和最小数。
但是无限的良序数集则没有这种性质,实数集就没有最大数也没有最小数。
天真的预言原文鉴赏

天真的预言原文鉴赏
《天真的预言》是英国诗人布莱克的一首诗,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微观和宏观、有限和无限、短暂和永恒的辩证关系的理解。
在诗中,布莱克用“一颗沙”、“一个世界”;“一朵花”、“一座天堂”等具象的描述,揭示了形而上的有限和无限、微观和宏观、小和大、短暂和永恒的意象。
他消融了大小、有限与无限、短暂与永恒的差别,将它们统一为一个整体。
这种思想表达了诗人对世界和人类本性的深刻理解。
此外,这首诗也充满了时间智慧,甚至达到了瞬间“永恒”的空无境界。
它表达了诗人对人类未来的希望和对现代社会异化现实的回避与抗拒。
总的来说,《天真的预言》是一首充满哲理性和深刻内涵的诗歌,表达了诗人布莱克对人类精神追求和生命意义的独特见解。
永恒与无限的哲学辩析

永恒与无限的哲学辩析永恒与无限,这两个词语自古以来就在哲学界引起了深思。
它们似乎是我们对宇宙和存在深度探索的终极目标。
永恒,代表着时间的无尽延续,而无限,则代表着空间的无边界。
两者的哲学辩析既能引发人们对生命和宇宙的思考,也能揭示人类对追求无穷与无尽的欲望。
首先,我们来看看永恒的概念。
永恒是指没有开始和结束的持久存在,与时间相关的概念。
人们常常将永恒与上帝联系在一起,认为祂是无始无终的存在。
宗教中的神圣文本中常常提到上帝是永恒的,与人类的有限寿命形成鲜明对比。
在哲学角度来看,永恒与时间间的关系让人沉思。
如果宇宙是永恒的,那是否意味着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一切都已经发生过,发生的一切都将再次重演?这种思考或许会导致一种冥冥中的命运论观点,认为人们的行为已被注定,没有真正的自由意志。
然而,无限的概念又给了人们希望。
无限代表着没有边界和限制的状态,无论是指时间还是指空间。
想象一下,如果宇宙是无限的,那么我们如何解释它的边界?是它延伸到了无穷远,还是它持续地扩张着?哲学上的无限引发了许多问题,其中一个是无限是否能被人类的有限思维所理解。
我们的思维是否能够跳出有限的框架,去探索无限?永恒和无限的辩析在某种程度上也涉及到人类对死亡和存在的思考。
人们面对生命和死亡的哲学问题时,常常想象自己的存在是否会延续到永恒。
有人相信灵魂会超越肉体的限制,进入永恒的境界。
而一些哲学家则认为生命只是宇宙的一瞬间,而个体的死亡只是宇宙存在的一个微不足道的片段。
无论是哪种观点,都让人不禁思考起自己的存在意义以及与无穷和无尽的联系。
除了生命和死亡,永恒和无限的辩析还可以扩展到宇宙宏观和微观的层面。
宇宙是否有起点和终点?如果有起点,那是什么引发了宇宙的起源?如果宇宙是无限的,那么它的存在是否有意义?在微观尺度上,我们也能发现无限的奇妙之处。
无限细分的分子、原子和亚原子颗粒让人难以想象,但却催生了诸如量子力学等领域的研究。
这种追求无限细小的欲望,反映了人类对无尽探索的渴望。
对《春江花月夜》的“孤篇压全唐”的评价是否过誉

对《春江花月夜》的“孤篇压全唐”的评价是否过誉?“孤篇盖全唐”是古人对《春江花月夜》的评价,清末学者王闿运评价其“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近代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对《春江花月夜》也推崇有加,在《宫体诗的自赎》一文中称其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他对这首诗的推崇主要在于诗中“敻绝的宇宙意识”。
原文如下:“我认为用得着一点诠明的倒是下面这几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更敻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恒前面,作者只有错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
从前卢照邻指点出“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时,或另一个初唐诗人——寒山子更尖酸地吟着“未必长如此,芙蓉不耐寒”时,那都是站在本体旁边凌视现实。
那态度我以为太冷酷,太傲慢,或者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带点狐假虎威的神气。
在相反的方向,刘希夷又一味凝视着“以有涯随无涯”的徒劳,而徒劳地为它哀毁着,那又未免太萎靡,太怯懦了。
只张若虚这态度不亢不卑,冲融和易才是最纯正的,“有限”与“无限”,“有情”与“无情”——诗人与“永恒”猝然相遇,一见如故,于是谈开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对每一问题,他得到的仿佛是一个更神秘的更渊默的微笑,他更迷惘了,然而也满足了。
于是他又把自己的秘密倾吐给那缄默的对方: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因为他想到她了,那“妆镜台”边的“离人”。
他分明听见她的叹喟: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他说自己很懊悔,这飘荡的生涯究竟到几时为止!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他在怅惘中,忽然记起飘荡的许不只他一人,对此清景,大概旁人,也只得徒唤奈何罢?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这里一番神秘而又亲切的,如梦境的晤谈,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纯洁的爱情,又由爱情辐射出来的同情心,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日本俳句欣赏

日本俳句欣赏日本的俳句虽然短小,但其意境却非常奥妙,往往短短的十数字,便能让读者在脑海中勾勒出俳句家所看到的画面。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日本俳句欣赏,一起来看看吧。
日本俳句欣赏寂寞里,古池塘,青蛙跳入水声响。
——(日)松尾芭蕉/林林译这是日本著名俳句诗人松尾芭蕉(1644~1694) 俳句的代表作。
俳句是日本传统诗歌形式中的一种短诗,也是世界上最短的格律诗之一。
它以极其短小的形式表现作者刹那间的感受, 多用比喻、象征等手法, 语言含蓄、隽永、简练, 便于记忆和流传。
俳句作为一种独立的诗体,形成于十五世纪。
原称“俳谐”,是一种以表现市民生活为主的诙谐诗。
俳圣松尾芭蕉把它从诙谐提升到真挚,并引向抒情诗的意境,奠定了它在日本文学史上的地位。
俳句有两个最基本的特点。
第一,每首俳句都是三行十七个音节,第一行五个音节, 第二行七个音节,第三行五个音节,即构成“五、七、五”的格式,而不押脚韵。
第二, 每首俳句都必须有而且只能有一个“季题”。
所谓“季题”,又称“季语”,即与四季有关的自然现象或人事现象。
它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自然现象,就是用与春夏秋冬四季有关的风花雪月、鸟兽虫鱼、花卉草木等为标志和暗示,使读者一看即知该俳句所吟咏的是四季中的那个特定季节的事物。
二是社会现象, 即以宗教、习俗、人事 (包括节日、忌日、纪念) 等来暗示一年四季中的一个特定季节。
这首俳句是松尾芭蕉最著名的作品,也是“蕉风”(即“芭蕉风格”的简称,其特点是:朴素而严谨,“诙谐达到真诚”,具有闲寂、幽雅、余情、纤细的美,悲中有喜、喜中有悲、雅俗浑然融合的意蕴,含蓄隽永的语言)的代表作。
日本学者高滨虚子在《俳句的理解与欣赏》中介绍道:“本诗是芭蕉俳风新纪元创立的一大标志。
同以往滑稽洒落的俳句不同, 此句乃如实描绘实情实景, 有顿悟之境。
其日芭蕉独居涤川草庵时,听到庭中古池传来水声。
那声音正是青蛙跳入水中造成的。
因为周围极其寂静,这水声也格外地清亮。
有限与无限的辩证关系

有限与无限的辩证关系有限与无限是一对辩证关系,它们在世界的各个领域中都存在着。
无论是时间、空间、知识还是资源,都可以以有限和无限来描述。
这两个概念有时相互制约,有时又相互补充,给人们的思维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启示。
在时间的维度上,有限与无限也存在着辩证关系。
时间是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资源之一,每个人都只有有限的时间来完成自己的事情。
然而,时间又是无限的,因为时间的流逝是永恒不变的。
我们可以合理利用有限的时间,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并在有限的时间里追求无限的进步和成长。
在空间的维度上,有限与无限也相互作用。
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地球资源的限制。
然而,宇宙是无限的,我们对宇宙的探索和认知是无穷无尽的。
通过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可以不断拓展我们的认知边界,从有限的地球走向无限的宇宙。
在知识的维度上,有限与无限也有着辩证关系。
人类的知识是有限的,我们无法掌握所有的知识。
然而,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是无限的,我们可以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同时,知识的共享和传播也使得人类的知识得以无限传承和发展。
在资源的维度上,有限与无限也相互交织。
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必须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以满足人类的需求。
然而,人类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是无限的,我们可以通过创新来解决资源的有限性问题,开发替代资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有限与无限之间的辩证关系不仅存在于自然界,也存在于社会和人类的思维中。
在社会发展中,资源的分配是有限的,人们的需求是无限的。
因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需要通过合理的制度和规则来实现。
在人类的思维中,有限与无限的辩证关系也常常引发哲学上的思考和争议。
人们对于有限与无限的思考与探索,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有限与无限是一对辩证关系,它们在时间、空间、知识和资源等方面相互作用。
我们应该在有限中追求无限,通过合理利用和创新来克服有限的局限,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同时,我们也应该珍惜有限,保护资源,避免过度消耗。
第三章近代经验论与唯理论哲学(名词解释)

第三章近代经验论与唯理论哲学(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种族假相培根在认知知识的过程中针对经院哲学而提出的一些妨碍人们认识自然的幻想和偏见,称之为“假相”。
并概括为四种。
种族假象指的是人类在认识事物时,总是以自己思维主观感觉为尺度,而不是以宇宙本身为尺度,从而陷入主观主义,歪曲了事物的真相。
2.洞穴假相指的是由于个人的天性不同,每个人所受的教育不同,而形成的个人偏见。
这就好像一个人站在狭小的洞穴内看事物一样。
3.市场假相指人们在相互交往中,由于用词的错误和混乱而造成的假相。
4.剧场假相指的是人们盲目崇拜各种传统的哲学体系和错误的证明法则,并将其移入心中而造成的偏见。
从各种教条以及从错误的证明法则移到人心中的假相。
5.实体(笛卡尔)所谓实体,笛卡尔指的是“能自己存在而其存在并不需要别的事物的一种事物。
”其实,按照笛卡尔的看法,只有上帝才是真正的实体。
自我和物体的存在都依赖上帝。
不过,除了上帝以外,它们的存在不依赖于任何别的东西,而其他东西的存在倒是依赖它们。
笛卡尔把自我、上帝和物质世界这三种实体的确立,看作他的哲学体系中的“形而上学”部分的主要任务和内容。
他论证了这三种东西的存在,他的哲学的建立和整个人类知识体系的建立,也就有了可靠的根基。
6.实体(斯宾诺莎)实体的定义是不依赖于他物而独立自在的东西,也无须借助于他物而得到说明,通过自身而得到种种规定。
由定义演绎出实体的种种特征,自因性指实体本身就是自己存在的原因,而无须借助于他物而获得自己的存在;唯一性,即物体只能有一个;无限性,即实体是无限的;永恒性,即实体是永恒的,它的存在没有开端,也不可能有终点。
7.属性(斯宾诺莎)在斯宾诺莎看来,属性是实体固有的本质特征。
无限的实体必然具有无限多样的属性,其中每一个属性都各自表现实体永恒无限的本质。
尽管实体具有无限多样的属性,但能够被我们认识的属性只有两个,即广延和思维。
这两个属性依赖于实体,而不能离开实体而独立存在,也就是说,广延和思维是同一实体的两种不同的属性。
时间与永恒的辩证关系

时间与永恒的辩证关系时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如同一道不可逆的河流,将我们带入和带出不同的时刻。
然而,时间的概念却与永恒相对立。
永恒被视作超越时间的存在,它超脱了变动和流逝,以一种永不终结的方式存在。
尽管如此,时间与永恒之间存在着紧密而复杂的辩证关系。
首先,时间与永恒在本质上可以被视为对立的概念。
时间是有限的,它在每一刻都在逝去,而永恒是无限的,它无法被时间所束缚。
时间从一个瞬间移至另一个瞬间,而永恒则是超越了这一流动性的存在。
正因为时间有限,人们对时间的流逝感到焦虑和不安,迫切希望能够抓住时间的尾巴。
相比之下,永恒则给予我们一种安宁和宁静,因为它超越了我们有限的时间。
然而,在这对立的关系中,时间和永恒又在某种程度上相互依赖。
时间的存在使得永恒成为可能。
因为时间的流逝,我们才能够意识到永恒的存在。
如果时间没有流动,我们将无法感知永恒。
就像小时针和分针相互依赖一样,时间和永恒也是相互联系的。
在这个意义上,时间和永恒不是绝对对立的,而是相互渗透的。
另一方面,时间与永恒的关系也体现在人类的思维中。
我们的思维模式是基于时间的,我们习惯于将事物按照过去、现在和未来来分类。
这种线性的思维方式让我们难以理解和接受永恒。
我们往往将永恒视为一个抽象的概念,无法在我们日常的时间观念中找到它的位置。
然而,正是时间的存在,我们才有能力去思考和追求永恒。
时间让我们能够辩证地思考,从有限的时间中寻求永恒的可能性。
从宇宙的角度来看,时间与永恒的辩证关系也是显而易见的。
宇宙的存在是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发展而来的,然而它的持续性却超越了我们有限的时间观念。
对于宇宙来说,我们所经历的时间只是其中一个瞬间而已。
宇宙的存在与时间的流动不可分割,同时它也超越了时间。
宇宙的永恒性是由其无限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所决定的。
总结起来,时间与永恒之间存在着紧密而复杂的辩证关系。
尽管时间和永恒在本质上是对立的,但它们同时也相互依赖和渗透。
时间的流动使得我们能够意识到永恒的存在,而永恒的超越性又超越了我们对时间的限制。
《春江花月夜》解释及赏析

《春江花月夜》解释及赏析《春江花月夜》解释及赏析《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词清语丽,韵调优美,脍炙人口,乃千古绝唱,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春江花月夜》解释及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解释:春江花月夜作者: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什么地方的春江没有明亮的月光。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的闪烁。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月光象白霜一样从空中流下,感觉不到它的飞翔,它照得江畔的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河年初照人?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人生一代代地天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不知江上的月亮照耀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输送着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春枫浦上不胜愁游子象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美好的闺房中的门帘卷不去月光,在捣衣石上拂去月光但它又来了。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送信的天鹅能够飞翔很远但不能随月光飞到您身边,送信的鱼龙潜游很远但不能游到您身边,只能在水面激起阵阵波纹。
昨日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认识的无限性

认识具有无限性和永恒性
原因:世上一切事物都在运动中 变化中,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 的,且物质的不灭定律又确定了 物质的永恒变化,故人类对事物 的探讨认识又被拖入到对事物的 无限认识中,即认识是跟随事物 的永恒变化运动而不断的深入认 识的,且是无限的。 由于客观 世界是无限发展的,因而人类认 识的发展也是无止境的,它表现 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 识”的无限循环,它在形式上是 循环往复,在实质上是前进上 升。 人类认识的无限性说的是其 可认识的范围的无限,而不是在 时间上的无限。可以这么说,只 要人类的认识存在,它能认识的 就是无限的。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这与实践是认识的源泉直接相关。由于认识来源于实践, 因而随着实践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人的认识和知识必然也要跟着发展。具体情 形是这样的:社会实践不断给认识提出新课题,即提出新的需要,正是这种需要 会成为一种巨大力量,把认识推向前进。社会实践不仅提出新的课题和需要,而 且给解决课题、满足需要积累了经验和提供手段。凭借实践提供的经验和手段, 使新的问题获得解决,认识和知识便得到了发展,即把认识引向了深入和产生了 新的知识。实践还推动着主体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这是说,实践的发展和深 化,推动着人的智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认识的无限性和永恒性
制作人:刘俊科 董林胜 材料收集人:王宁 赵健
马昊宇 演讲人:顾杨永
人的认识的有限性
在一定时期内!人的认识总时有 限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 对事物的认识是不断加深的,因 此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无限的!
人的认识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 一。——可以从宏观上(人类的 认识运动)和微观上(人的个体 的认识运动)两个方面分析。
从人的个体看,认识过程同样是有限性与无限性的 统一。
无限与永恒英文作文初中

无限与永恒英文作文初中英文:Infinite and eternal are two concepts that have fascinated me for a long time. They both refer to something that has no end, but they are not the same thing.Infinite means something that is limitless, without boundaries or constraints. It is often used to describe something that is very large or very small, but it can also refer to time or space. For example, we might say that the universe is infinite, because we cannot measure its size or know everything that is in it. We might also say that love is infinite, because it has no limits and can be felt for many different people or things.Eternal, on the other hand, means something that is timeless, without beginning or end. It is often used to describe something that is spiritual or divine, but it can also refer to physical things that last forever. Forexample, we might say that the soul is eternal, because it exists beyond the physical body and continues to existafter death. We might also say that the mountains are eternal, because they have been around for millions of years and will continue to exist for millions more.Both infinite and eternal are fascinating concepts that can be difficult to grasp. They both challeng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around us and force us to think beyond our own limited perspectives.中文:无限和永恒是我长期以来一直着迷的两个概念。
无限与永恒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2—65 (09 0 00 0 17 14 2 0 )4— 0 5— 6
I iniy a d Et r iy nf t n e n t
ZH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N G u — tn Ch — ig
( u a o l n esy hn sa 4 0 8 , h a H n nN r i r t,C a gh , 10 1 C i ) ma U v i n
限 。人又是通过有限而与无限打 交道的 。在理性 的道 路上行 走 时必然 向无 限靠近 。人在 与 自己最切 身相 关的事 项上盼望其存在 的时间是无 限的, 这就产生 了永恒。时 间的有限性无法 阻止人对永恒的永恒追寻。
关键词 : 无 限: 恒 ; 永 人
中 图 分 类 号 :0 B1
限存在 着 , 我们 才谈 论 它 的 有无 。无 限不 就 表 明 限不 存在 了吗 ? 实 际上 , 限是 限 的一 种 特 殊 形 无 态 。而且 这种形 态使 限 的 内容更 丰 富 了 , 可讨 论 的
问题更 多 了。
一
多美妙 而神 秘 的故事 。然 而 , 有更 远更 远 的星球 , 实 在 是太 远 了 , 光 走 的速 度 ( 用 每秒 3 0万 公 里 ) 单 做 位 还太 小 。用它 做单 位 , 亮 与 我们 只有 一 秒钟 的 月 距离 , 但用 “ 秒 ” 光 做单 位 还 是 太 小 太 小 。于 是 , 人 们 用光 走一 年 的长 度 为距 离 单 位 , 有 多 长 呢?大 这
J 12 0 u. 0 9
Vo . 4 No 4 13 .
第3 4卷第 4期
无 限 与 永
张 楚廷
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物质运动的永恒性决定了作为物质运动形式的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具体物质及其运动形式的暂时性决定了时间和空间的有限性。
首先要明确以下几点:1、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是指:物质世界存在和发展在一维持续性上无始无终,在三维广延性上无边无际。
2、时间和空间的有限性是指具体物质形态在一维持续性上有始有终,在广延性上有边有际。
3、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是辩证统一的。
一方面,无限包含有限,无限的宇宙是由无数个有限的物质形态构成的;另一方面,有限包含无限。
因为任何有限的具体事物在内部都包含着无限多的层次,并由于永恒的运动变化而不断打破自己的界限而趋于无限。
4、时间有限性与无限性统一原理意义:它是坚持世界物质性原理的必要条件,也是批判唯心主义、反对宗教神学的重要环节。
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是时间和空间,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是辨证统一的。
我们说,时间,空间的运动是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
有限性讲的是具体的物质形态的运动,世界万事万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
无限性讲的是整个物质世界的运动,它的含义更多的指代人类社会和自然世界。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发展,变化的,不可能停止和消亡。
为此,在“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辨证统一矛盾中,能否实现二者的统一,关键是“有限性”能否转换成“无限性”,这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那么,在“有限性”与“无限性”之间,是否存在一座桥梁,使“有限性”过度到“无限性”,这座桥梁就是“量”。
正是无数个“有限性”构成了“无限性”,每一个“有限性”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无限性”的部分,由于“量”的存在,延续了“有限性”,才得以衍生“无限性”。
1/ 1。
关于时空是无限和有限的辩证统一的理解

关于时空是⽆限和有限的辩证统⼀的理解关于时空是⽆限和有限的辩证统⼀的理解:爱因斯坦相对论诞⽣之前,尽管,⼈们对物质特性的认识有了明显提⾼,尤其经典⼒学总结了低速物体的运动规律,集中反映在⽜顿的绝对时空观上,认为时间和空间是两个独⽴的观念,彼此之间没有联系,分别具有绝对性,造成这⼀时期⼈们误认为时空是永恒不变的主观形式。
⽽⾃相对论诞⽣以后,长期没有变化的⼈们固有的时空观念与相对论的时空观念⼀下⼦似发⽣了“崩溃”性的巨⼤差异,很难被普通⼈所理解。
从⽽⼜让⼈误认为时空只是⼈们主观经验的产物。
从⽽把时空观念与现实的时空混为⼀谈,由此,通过这样那样的途径得出否认时空客观性的错误结论。
⽽纠正这⼀错误认识的良药,个⼈认为应选择学习,研究关于⾃然界、⼈类社会以及⼈类思维领域发展最⼀般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理论,并结合正确理解和实践才对。
因为辩证唯物主义是在坚持唯物论观点的基础上,研究世界的运⾏状况、形态和发展规律,辯证地回答客观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指出,时空观念是现实的时空在⼈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主观的东西;⽽现实的时空则是物质固有的存在形式,是客观的东西。
时空观念⽆论长期不变或具体表现在:⾸先⽆限由有限构成、⽆限不能脱离有限⽽独⽴存在。
物质世界就其整体说,它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限的,但它却是由⽆数具体物质客体的有限时间和空间构成的。
有限并不存在于⽆限之外,有限是构成⽆限的环节和部分。
没有具体物质客体的时空有限性,物质世界的⽆限性也就不存在。
⽆限不能脱离有限⽽独⽴存在。
其次有限包含着⽆限,有限体现着⽆限。
有限事物的发展变化、它们⽣⽣灭灭的⽆穷链条,本⾝就是物质⽆限性的表现形式。
这种⽆限的趋势并不存在于有限之外,⽽是包含在有限之中并通过有限形式表现出来。
任何有限的事物都包含⽆限的结构和层次;再次有限和⽆限的辩证统⼀,表现在任何⼀个物质客体中。
在⼀定意义上说,每⼀物质客体既是有限的⼜是⽆限的,是有限和⽆限的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限、无限与永恒
2013-06-24 第16版:党校教育专刊综合文化
作者:宋惠昌来源:学习时报字数:1530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有限的时间里,这就是说,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人们对无限总是充满了向往和憧憬。
换言之,人生短暂,但是,人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永生。
这是一个客观的矛盾,然而却是人们的思想现实。
请您扪心自问:自己的思想深处是不是有这样的情况呢?这恐怕是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的一个思想实际。
不过,有一个事实也是不能否认的,那就是能够科学地对待这个问题的人,他的人生将是快乐的,而那些总想回避这个问题的人,特别是在这个问题上想入非非的人,往往会造成终生的苦恼。
因为在他们看来,有限与无限存在于“不相容的对立”中。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说是科学地对待这个问题了呢?概括言之,就是要对时间以及空间的有限性与无限性之间的关系问题,持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态度。
对这个问题,恩格斯曾经有过一个非常生动而深刻的描述,他说,物质世界的发展,是一个永恒的循环。
在这个循环中,作为物质世界发展的高级产物,有机生命的时间,尤其是具有自我意识和自然界意识的人的生命的时间,如同生命和自我意识赖以发生作用的空间一样,是极为有限的;在这个循环中,物质的每一有限的存在方式,不论是太阳或星云,个别动物或动物种属,化学的化合或分解,都同样是暂时的,而且除了永恒变化着的、永恒运动着的物质及其运动和变化的规律以外,再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了。
恩格斯还指出,在物质世界的这个循环中,在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中,曾经有多少亿个太阳和地球产生和灭亡,经历了漫长时间才在一个太阳系内而且只在一个行星上形成有机生命的条件,在这个过程中,又有着多的数也数不尽的有机物不断地产生和灭亡,然后具有能思维的脑子的动物才从它们中间发展出来,并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找到适于生存的条件,然后又被残酷地消灭。
但是,物质虽然必将以铁的必然性在地球再次毁灭物质的最高的精华——思维着的精神,而在另外的地方和另一个时候又一定会以同样的铁的必然性把它重新产生出来。
恩格斯的这段话,从运动和发展的角度上,把整个物质世界、人类社会、人本身的生存史,做了高度的概括,从而揭示了有限与无限的辩证法。
应该说,恩格斯所阐述的这个宇宙发展过程中有限与无限的辩证法,也是我们认识人生的正确思维方法。
宇宙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无限的,相对于宇宙的存在,人类社会是短暂的;而作为个体的人,相对于人类社会来说,只不过是一瞬间而已。
这样看来,我们作为人,岂不是很悲哀的事情吗?当然,不能如此简单化地看问题。
正如宇宙一样,人类社会中,无限是由有限构成的。
假如没有一小时、一天、一年等等有限时间,永恒的宇宙,不就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了吗?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正是由古往今来无数人的血汗汇集而成的,同样道理,如果没有那些芸芸众生的努力奋斗,日益辉煌的人类文明又从何谈起呢?这就是说,宇宙的无限性,是通过它的每一个有限组成部分表现出来的;而我们每个人的有限生命,正是体现相对无限的人类文明的载体。
现在回过头来谈谈本文开始说的问题:我们在短暂的人生中,怎样才能实现永生的愿望?看来,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如何才能使我们个人有限的事业,具有无限的价值。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很简单的:只要我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就是对这个问题的完美回答。
不过,有些人追求的并不是这个目标,而是自己的声名不朽——个人的永恒。
因此,他们千方百计地为自己树碑立传,甚至还有一些人,效法古代帝王,生前就开始为自己修豪华墓地,等等。
其实,这是更低级的作法。
他们企图以此举,来赢得后人永远的敬仰;但是,他们的这个做法本身,就已经葬送了本来是微不足道的名声。
我们已经看到,一些伟大的政治家,他们身后没有保留遗体、没有墓地,一捧骨灰撒入大海。
他们永远活在世人的心中,并且将在大自然中获得永恒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