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科学睡眠》的精神分析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科学睡眠》的精神分析解读作者简介:赵匆(1986—),女,汉族,浙江杭州市人,广播电视艺术学在读硕士,单位: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研究方向:视听文化研究。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 350007)

摘要:《科学睡眠》是一个关于梦境的电影,而那些光怪陆离梦境场景,都是以导演自身做的梦作为蓝本,在拍摄影片前,导演还阅读了许多描写梦境的书,从那里懂得了人类的大脑在做梦时是如何运作的。所以这不只是一部描述梦境更是一部探讨人心理的电影。利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对影片进行理解和分析无疑是一种最直接有效的解读方法。借助于精神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探究主人公的心理成因,并在电影文本的基础上解读更深层次的哲学表达,从而获得更多思想上的反馈,更好地理解电影,理解生活。

关键词:精神分析;弗洛伊德;电影;梦境

中图分类号:j9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8-0000-01

毋庸置疑,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说深化了人们对人性的理解和对人类本质的看法。弗洛伊德说“一切艺术作品都是白日梦”,而电影作为艺术家族最小的成员却最能承载这种梦幻的力量,电影《科学睡眠》就是一部在徘徊现实与梦境之间的独特电影,到处可见弗洛伊德“梦”的踪影。

《科学睡眠》的主人公斯蒂芬是一个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人,

平日里就是因为这样的性格而常常遭受挫折,让他常常像个失败者一样,在平凡的日子里显得碌碌无为。与现实生活处处是压制着他相反,在斯蒂芬的大脑里充满想象力的梦境中,他却是始终保持着一个胜利者的姿态,也只有在那个世界里,他才是自己生活的统治者。他的现实中的生活从认识了新的女邻居斯蒂芬妮之后,似乎有了一些改变,他发现这个年轻的女人同样具有超强的想象力。两人在一起的时光里他们深感相见恨晚,于是交往甚笃。但从此之后,斯蒂芬被纷繁的梦境所困扰的日子亦更加的频繁和严重,常遭到梦中人和事的骚扰和纠缠。渐渐地,斯蒂芬在梦境和现实间迷失了方向。对于爱情也是如此,他不敢在现实中向斯蒂芬妮表明他的爱,他一味地怀疑、嫉妒,甚至选择离开和逃避,影片结尾斯蒂芬的爱情是在梦境中圆满的,最终他还是没能在现实中勇敢的面对自己,最终他还是被梦境所征服。

科学的睡眠:释梦理论下的解读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活动会在意识、下意识和潜意识这三个不同的层次中发生。人的本能冲动、被压抑的欲望或生命力等是占据潜意识的大部分内容,潜意识中的欲望绕过压抑,并以伪装的方式,乘机闯入意识而形成梦。[1]所以梦是对清醒时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欲望的一种委婉表达。所以透过梦或者和梦类似的状态,我们可以窥探人的心理内部,研究他的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突。

影片的开始是个荒诞的实验,斯蒂芬做这个实验的目的,就是要制造一场梦:加点胡思乱想,一点往事,再混合一些从前的记忆,

爱情,友谊、亲戚关系和所有这些“关系”,以及白天听过的歌,看过的事,还有个人隐私,加以搅拌,就这样梦产生了。在梦里,斯蒂芬能看见他的父亲,能和去世的父亲在一起交谈。父亲的去世,对他打击很大,从小父母离婚后,斯蒂芬就和父亲一起在墨西哥生活,直到父亲患癌症去世,他才被母亲接到巴黎儿时父母一起住的家里。童年经历对个人的一生都有重要的影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非常重视童年的影响,他认为人格的发展是分阶段的,从出生后到四五岁,即幼稚期,是人格形成的最关键时期。如果童年生活上受到伤害会对今后的生活投下巨大的阴影,长大后会很强烈地感到缺乏安全感。斯蒂芬从六岁起就一直把现实和梦境颠倒,他活在他自己孤独的精神世界里,不被人理解。或者说是他把他自己锁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不愿意出去。在梦里斯蒂芬的心智永远保持着儿时般的单纯,就如影片最后描述的斯蒂芬充满孩子气的想象力的梦境那样:梦里斯蒂芬和斯蒂芬妮一起骑上黄金小小马,跃过草地,飞奔向寻找妈妈的森林船。玻璃纸湖水柔柔的荡着,森林小船载着他们还有黄金小小马,和白云一起缓缓地飘向了远方。

斯蒂芬所做的梦都是建立在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古典梦理论基础上的,在他的梦境中,有出现多次飞翔的场景。依据弗洛伊德分析,梦到在空中,多少暗示想挣脱些束缚,或者是有焦虑想缓解的状况。他还强调说,在空中飞,多少和童年时期的经历有关。童年是压力最小、幻想最丰富的时期,常常会做飞翔梦,不过人们长大后还做这种梦,暗示有想挣脱现实压力,回到童年的欲望,暗示

有很强的逃避现实的倾向。的确对于在现实生活中郁郁不得志的斯蒂芬来说,梦境是他唯一的避风港。

人格:本我、自我、超我的冲突

弗洛伊德在《自我与本我》一书中对人格结构理论进行过详细的论述,他认为完整的人格结构由三大系统组成,既“本我”、“自我”和“超我”。这三者交织在一起。各自代表了人格的某一面,追求的目标不同,本我追求快乐,自我追求现实,超我追求完美。三者联系在一起构成人格的整体,三者如果失去平衡,相互冲突,人就会处于失常的状态。本我的骚扰,超我的遣责,客观世界的限制,使自我处于悲剧性的夹缝中,也使整个人格处在一种变动的矛盾状态之中。如果超我力量不够强大,那么就要失控,偏向本我则会太放纵,做出不符合社会规范和伦理道德的举动。如果超我的力量过强大,则人就会带着人格面具生活,活得太压抑。[2] 斯蒂芬就是个在在现实中压抑着自己,让平常人能难以理解的人,其实上他就是一个本我超我,压制着自我的人,最终迷失自我的人。

《科学睡眠》如梦如幻的开场白,在那个属于斯蒂芬一个人的专属电视台里,全由纸盒搭成的演播厅,斯蒂芬自己弹奏了节目开场音乐,调整了摄像机的机位,转身到演播厅中心,开始主持直播新的一期“教育电视”节目,这一期的内容是演示梦的形成过程。这个斯蒂芬电视台,和那个极具特色的演播厅,贯穿了整部影片。从最开始的一幕,本以为这个奇异的场景是属于斯蒂芬的一个梦

境,直到它第二次出现,才发现这并不是斯蒂芬的梦,在梦中遨游的斯蒂芬被闹钟拉回现实,这时,又出现了演播厅的场景,透过演播厅墙上两个卷轴窗帘下的大屏幕,我们看见斯蒂芬正伸手按掉闹钟,这个视角与躺在床上的斯蒂芬一致,到这里,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斯蒂芬电视台是斯蒂芬的自我意识。这个演播厅模拟了斯蒂芬的大脑,而那两个大屏幕,就是斯蒂芬的眼睛,斯蒂芬就是透过那两扇卷帘窗下的大屏幕,自由组合拼贴自己想要看的事物。在那里演播厅里的的斯蒂芬,他的荒诞他的活泼他的坚定自信,都与现实中的斯蒂芬有着很大的差距,那个在演播厅内的斯蒂芬是其实是他的“本我”。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处于人格结构的最底层,是遗传下来的动物性本能,是一种原始动力机制,其目的是毫不掩饰地满足生物欲望,内部充满了非理性反社会和破坏性的本能冲动,属于潜意识的结构部分不为人体所觉察。[3]

事实上,斯蒂芬的人生一直在本我和自我之间徘徊,但最终还是被本我吞噬。他的自卑心理无限放大,开始怀疑自己周围的一切,怀疑斯蒂芬妮对他的感情,并最终让自己达到了歇斯底里的非理性状态,开始为感情自残。恢复理性的斯蒂芬在斯蒂芬妮面前极力想掩饰自己自残的懦弱,但渐渐的本我还是占据了上风,他对斯蒂芬妮说了些超乎于两者之间关系的猥琐话语来挑逗斯蒂芬妮,本我追求快乐,潜意思的性欲作祟让斯蒂芬说出了那些虽然他也知道并不合时宜的话语,但还是控制不住,越说越露骨,这也让斯蒂芬妮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