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的原则及注意事项(官方版)
家长惩罚犯错孩子的十个原则
![家长惩罚犯错孩子的十个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e3d3f02ac8d376eeafaa31b8.png)
家长惩罚犯错孩子的十个原则1.犯了错误就要惩处小孩犯了错误,不管有心依旧无意,都要受到惩处。
比如:小孩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尽管他不是有意的,也应该告诉他,这是他的过错。
他虽没有料想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但仍要为此道歉。
假如他是无意的,并勇于承认错误,家长会相信他。
2.惩处的“量刑”要适当惩处小孩的目的是为了小孩的良性转化,惩处的“量刑”就必须合乎小孩的行为。
惩处过重容易引起小孩的对抗情绪,轻了又不足以使小孩引以为戒。
因此惩处小孩要以达到目的为原则,既不能轻描淡写,又不能小题大做滥用“刑罚”。
大教育家洛克说:“儿童第一次应该受到惩处的痛楚的时候,非等完全达到目的之后,不可中止;而且还要逐步加重”,其中的道理耐人寻味。
3.要依照规则进行惩处家长应和小孩协商制定一个奖惩规则,让小孩明白犯错后将受到什么惩处。
如此,小孩平日就会有所注意,从而减少犯错误的概率。
当小孩犯错后,家长应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一时冲动而随意惩处小孩。
若是小孩以后犯了同样的错误,也应该按规则进行和往常相同的惩处,如此家长才能在小孩心中树立威信。
4.指明“出路”不模糊惩处小孩不能半途而废,应要求受罚的小孩作出具体的改错反应才能停止。
家长要态度明确,跟小孩讲清晰他应该如何做、达到什么要求或标准,否则有什么样的后果。
如小孩有乱丢东西、不爱整理的适应,家长在惩处时就应该让其自己收拾好东西、整理好玩具;使其明白必须要做好,否则又要受罚。
家长千万不能模糊其词甚至让小孩“自己去想”。
家长不给出路,小孩改错旧没有目标,成效就不明显。
5.罚了又赏要不得家长教育小孩要相互配合,态度一致,赏罚分明。
该奖时就要郑重其事甚至煞有介事地奖,让小孩真正体会到受奖的欢乐;该罚时也应态度明确、措施果断,让其明白自己错之所在。
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小孩明辨是非、知错即改的品行。
假如在对小孩实施惩处之后,家长中的一方认为小孩受了委屈,赶忙又来安慰他,这将会使惩处失去作用。
实践证明:惩处——奖励——惩处的恶性循环会使小孩产生认知偏差,错误地将犯错和受奖联系起来,从而使惩处归于失败。
惩罚的原则及注意事项(官方版)
![惩罚的原则及注意事项(官方版)](https://img.taocdn.com/s3/m/2fd520fa83d049649a665841.png)
惩罚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真正实施起来,对每一个领导都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
惩罚的目的在于向人们宣示错误行为的危害,从而使人们不再重复那种错误行为。
为惩罚而惩罚或蓄意报复,得到的必然是被惩罚者的强烈排斥。
惩罚并不是无原则随意进行的,它必须遵循其内在的规律性,非此不能发挥其本有的积极作用。
我们认为,这里所说的规律、原则应包括:惩教结合原则惩罚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只有教育帮助了当事者与广大群众,正向的目的才能实现。
既然教育帮助人是目的,那么,我们实施惩罚时,就必须做到二者的有机结合。
就是说,惩罚要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就必须与教育结合起来。
单纯的惩罚很难完全改变被罚者不良行为和错误思想,甚至会适得其反,进一步将其推向错误的方向,即所谓“逆反”现象。
从实践情况来看,许多单位未能把惩罚的过程看作是一个连续而又必要的整体,常常惩罚完了事。
显然,这种方式不会产生良好的结果。
惩教结合原则要求人们把惩罚前、惩罚中、惩罚后的工作,作为一个完整过程。
施行惩罚,必须依据事先制定好的公布于众的规则。
也就是说,任何惩罚都必须是“有言在先”的,不教而诛,不但受罚者感到冤屈,众人也会抱不平。
如果事前没有教育,或没有说到。
二是惩罚中要进行很细的思想工作,做到态度既严肃又诚恳,道理既明了又实在,使其心服口服。
实践证明,教育者态度严肃,能引起受罚者对自己不良行为的重视;态度诚恳,能使受罚者感到领导是与人为善,不是整人,有利于被惩罚者改正错误。
三是惩罚后要切实使受罚者认识到自己错误的所在及危害,并帮助其树立改正错误、继续前进的目标。
任何惩罚都不会像奖励那样,给人们带来兴奋愉悦的心情,受罚者必然会羞愧、烦恼。
这时,他们最希望有人予以思想上的解惑。
尤其上进心很强、因过失而受罚者,心理的不平衡则更甚。
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其不能自我排解的疙瘩,就可能出现过激行为。
所以,实施惩罚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教育系统。
惩罚公平原则任何人都知道火炉烧红了不能碰。
员工惩罚原则及注意事项
![员工惩罚原则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ae02d9e6f78a6529657d53e2.png)
职工处罚的原则及注意事项处罚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真实实行起来,对每一个领导都不是件易如反掌的事。
惩罚的目的在于向人们宣示错误行为的危害,进而令人们不再重复那种错误行为。
为处罚而处罚或蓄意报复,获得的必定是被处罚者的激烈排挤。
处罚其实不是无原则任意进行的,它一定按照其内在的规律性,非此不可以发挥其本有的踊跃作用。
我们以为,这里所说的规律、原则应包含:惩教联合原则处罚自己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只有教育帮助了当事者与广大民众,正向的目的才能实现。
既然教育帮助人是目的,那么,我们实行处罚时,就一定做到两者的有机联合。
就是说,处罚要达到“小惩大诫,救死扶伤”的目的,就一定与教育联合起来。
纯真的处罚很难完好改变被罚者不良行为和错误思想,甚至会事与愿违,进一步将其推向错误的方向,即所谓“逆反”现象。
从实践状况来看,很多单位未能把处罚的过程看作是一个连续而又必需的整体,经常惩罚完了事。
明显,这类方式不会产生优秀的结果。
惩教联合原则要求人们把处罚前、处罚中、处罚后的工作,作为一个完好过程。
实行处罚,一定依照预先拟订好的宣布于众的规则。
也就是说,任何处罚都一定是“有言在先”的,不教而诛,不只受罚者感觉冤枉,大家也会抱不平。
假如事先没有教育,或没有说到。
二是处罚中要进行很细的思想工作,做到态度既严肃又诚心,道理既了然又实在,使其心悦诚服。
实践证明,教育者正襟危坐,能惹起受罚者对自己不良行为的重视;态度诚心,能使受罚者感觉领导是与人为善,不是整人,有益于被处罚者更正错误。
三是处罚后要确实使受罚者认识到自己错误的所在及危害,并帮助其建立更正错误、持续行进的目标。
任何处罚都不会像奖励那样,给人们带来喜悦欢乐的心情,受罚者必定会惭愧、烦忧。
这时,他们最希望有人予以思想上的解惑。
特别长进心很强、因过错而受罚者,心理的不平衡则愈甚。
假如不可以实时解决其不可以自我调解的疙瘩,便可能出现过激行为。
因此,实行处罚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一定成立一个完好的教育系统。
奖罚制度惩罚员工的三个原则及注意事项
![奖罚制度惩罚员工的三个原则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3706004114791711cc79176e.png)
(奖罚制度)惩罚员工的三个原则及注意事项惩罚员工的原则及注意事项惩罚是壹种有效的管理手段,真正实施起来,对每壹个领导均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
惩罚的目的于于向人们宣示错误行为的危害,从而使人们不再重复那种错误行为。
为惩罚而惩罚或蓄意报复,得到的必然是被惩罚者的强烈排斥。
惩罚且不是无原则随意进行的,它必须遵循其内于的规律性,非此不能发挥其本有的积极作用。
我们认为,这里所说的规律、原则应包括:惩教结合原则惩罚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只有教育帮助了当事者和广大群众,正向的目的才能实现。
既然教育帮助人是目的,那么,我们实施惩罚时,就必须做到二者的有机结合。
就是说,惩罚要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就必须和教育结合起来。
单纯的惩罚很难完全改变被罚者不良行为和错误思想,甚至会适得其反,进壹步将其推向错误的方向,即所谓“逆反”现象。
从实践情况来见,许多单位未能把惩罚的过程见作是壹个连续而又必要的整体,常常惩罚完了事。
显然,这种方式不会产生良好的结果。
惩教结合原则要求人们把惩罚前、惩罚中、惩罚后的工作,作为壹个完整过程。
施行惩罚,必须依据事先制定好的公布于众的规则。
也就是说,任何惩罚均必须是“有言于先”的,不教而诛,不但受罚者感到冤屈,众人也会抱不平。
如果事前没有教育,或没有说到。
二是惩罚中要进行很细的思想工作,做到态度既严肃又诚恳,道理既明了又实于,使其心服口服。
实践证明,教育者态度严肃,能引起受罚者对自己不良行为的重视;态度诚恳,能使受罚者感到领导是和人为善,不是整人,有利于被惩罚者改正错误。
三是惩罚后要切实使受罚者认识到自己错误的所于及危害,且帮助其树立改正错误、继续前进的目标。
任何惩罚均不会像奖励那样,给人们带来兴奋愉悦的心情,受罚者必然会羞愧、烦恼。
这时,他们最希望有人予以思想上的解惑。
尤其上进心很强、因过失而受罚者,心理的不平衡则更甚。
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其不能自我排解的疙瘩,就可能出现过激行为。
所以,实施惩罚的重要原则之壹,就是必须建立壹个完整的教育系统。
家教指导惩罚的七条原则
![家教指导惩罚的七条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d34f5ad53968011ca2009160.png)
每个孩子都会犯错,都有受家长惩罚的时候,如何使孩子在惩罚中进步、提高,不致因惩罚而使孩子心头积聚孤僻恨情绪,进而造成父子双方对立,这其中很有些学问。
国外有本名为《父亲手册》的书,具体阐释了惩罚的七条原则,值得广大家长们借鉴与参考。
(一)犯错就要处罚如果孩子生气时把一片玻璃打碎,虽非故意,你也要教育他这是他的过错。
他虽然没有料想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但他仍要负赔偿之责。
(二)把要求对孩子讲清楚假如你要求孩子做完家庭作业才准看电视,你就要对他讲得清清楚楚,让他记在心上。
如果你发现孩子不做功课而先看电视,你就罚他几天之内不准看电视。
你先要定下你的要求,他犯了再惩罚,不可不教而罚。
(三)惩罚之前先警告在惩罚之前,先对孩子警告,一两次警告就会让孩子警惕,他必须改正自己的行为,否则就会受到惩罚。
(四)开始与结果要明确惩罚的开始与结果要明确,不要让家中一整天都充满了怨愤气息。
惩罚完毕,一切便算过去。
(五)犯错后立即惩罚犯错误之后,立即惩罚。
妈妈常对孩子说的那句“爸爸回家后就有你瞧的啦!”的口头禅,并不适合实际情形。
尤其是对孩子来说,这就更坏。
因为小孩子没什么时间观念,等到他被惩罚时,他早忘了惩罚的原因了。
大一点的孩子如犯了重大错误也需要立刻处罚。
母亲如果能立刻把父亲叫回家来,父亲在当场惩罚要比等他下班回家来再惩罚有效。
(六)让孩子明白受罚的缘由在惩罚前,一定要向孩子解释一遍惩罚的原因,否则孩子不懂他们为什么受罚。
(七)要言出必行假如你警告过孩子当他犯某一种过错时要惩罚他,那么在他犯错后,你就一定要实行你惩罚的诺言。
假如你不处罚,你以后便难以下达命令,你的惩罚也就失去了恫吓作用。
业务人员惩罚方案
![业务人员惩罚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1c068c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0a.png)
1.违规行为报告
-任何员工发现业务人员有违规行为,应及时向直接上级报告。
2.调查与核实
-上级或相关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及时展开调查,收集相关证据,确保事实清楚。
3.惩罚决定
-根据调查结果,由相关部门提出惩罚建议,经审批后作出正式惩罚决定。
4.通知与执行
-将惩罚决定通知违规业务人员,并在规定时间内执行。
业务人员惩罚方案
第1篇
业务人员惩罚方案
一、背景
为加强业务团队管理,规范业务人员行为,提升工作效率,保障公司合法权益,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规章制度,制定本惩罚方案。
二、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公司全体业务人员。
三、惩罚原则
1.公平公正:对业务人员的惩罚,要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事实清楚、证据确凿。
2.教育为主:惩罚与教育相结合,以教育为主,促进业务人员自觉遵守公司规章制度。
5.记录与归档
-将惩罚决定及相关文件记录归档,以备查询。
六、申诉机制
1.申诉途径
-业务人员对惩罚决定有异议,可在接到通知后3个工作日内向人力资源部提出书面申诉。
2.申诉处理
-人力资源部应在收到申诉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并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申诉人。
七、附则
1.方案解释权
-本惩罚方案的解释权归公司人力资源部。
4.降职:对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的业务人员,可给予降职处理。
5.解除劳动合同:对屡次违规、严重影响公司利益的业务人员,可依法解除劳动合同。
五、惩罚程序
1.发现违规行为:各级管理人员、同事及其他相关人员发现业务人员违规行为,应及时报告。
2.调查核实:对报告的违规行为进行调查核实,收集相关证据。
3.确定惩罚措施:根据违规行为的严重程度,确定相应的惩罚措施。
孩子犯错:惩罚原则及注意要点
![孩子犯错:惩罚原则及注意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b483c9ef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20.png)
孩子犯错:惩罚原则及注意要点导读:欧美国家都明确规定不能体罚儿童,但与此同时,另一个问题摆在年轻的父母面前,无规矩不成方圆,除了切肤之痛外,还有那些好办法在宝宝犯错误的时候,可以说明他们认识和改正错误呢?宝宝犯错,要罚之有道,下面一起来关心。
孩子犯错除了处罚,让孩子明白自己受罚原因才是根除错误的关键。
一、家长惩罚孩子的原则1、惩罚量刑要适当惩罚过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对抗情绪,太轻了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为戒。
因此惩罚孩子要以达到目的为原则,既不能轻描淡写,又不能小题大做滥用“刑罚”。
2、事后说理不可无受罚的孩子改正了错误并不等于他已明白事理,并不能保证他下次不会再犯。
因此,让孩子明白自己受罚的原因才是根除错误的关键,说理是惩罚孩子之后不可或缺的一步。
3、点到为止莫唠叨父母的唠叨太多了,让孩子分不清主次,不知道听哪一句为好,也会导致孩子耳朵失聪,对家长的话产生教育心理学中的“0反应”,无动于衷,使训教失去效果。
4、就事论事莫牵连孩子作为受罚者的角度来讲,最厌恶父母倒咸菜梗,一事既出又将陈年老账翻出来。
所以,家长训教惩罚孩子务必要一事一议,就事论事,切勿搞牵连、翻陈账。
二、惩罚教育的注意事项1、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进行惩罚。
家长不应该随意用恶毒的语言指责、谩骂孩子,这将会刺伤孩子的自尊心。
尤其不要在公共场合惩罚孩子。
2、惩罚之后,一定要对孩子进行安慰。
要让孩子知道父母是爱自己的,只是不喜欢他的错误行为,希望他能够改正,这样父母就更喜欢孩子了。
3、对于惩罚家长要采取一致的言行和态度。
尤其是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之间,爸爸和妈妈之间要达成一致。
4、家长情绪失控时,不要惩罚孩子。
如果家长非常生气时,试试从1数到10。
这样可以使家长在短时间内调整自己的情绪。
三、宝宝犯错妈妈这么办1、先规劝1)案例:与同伴吵架、抢夺玩具……2)方式:询问孩子争执、吵架的原因,并耐心听完孩子的想法;灌输孩子打人、抢夺是不正确的行为和观念,并要求孩子学习说“请、谢谢、对不起”。
小学学生惩罚管理规定
![小学学生惩罚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5576f226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75.png)
小学学生惩罚管理规定一、总则为了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我校全体在校学生。
二、惩罚的原则1、教育性原则惩罚的目的是为了教育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改正不良行为,促进其健康成长。
2、公正性原则对学生的惩罚应当公平、公正、公开,不偏袒任何一方,遵循相同的标准和程序。
3、适度性原则惩罚的程度应当与学生所犯错误的性质、情节和后果相适应,不过轻也不过重。
4、及时性原则对学生的错误行为应当及时进行惩罚,让学生能够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尽快改正。
5、灵活性原则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年龄差异和具体情况,灵活选择适当的惩罚方式。
三、惩罚的种类1、口头批评对学生的轻微错误行为进行当面的口头批评,指出其错误所在,要求其改正。
2、书面警告对学生较为严重的错误行为,给予书面警告,明确指出错误的性质和后果,要求学生作出书面检讨,并保证不再犯。
3、校内通报批评对多次违反纪律或情节较为严重的错误行为,在全校范围内进行通报批评,以起到警示作用。
4、纪律处分包括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等,适用于严重违反校规校纪、影响恶劣的学生。
5、劳动教育安排学生参加一定的校内劳动,如打扫教室、校园卫生等,培养其劳动意识和责任感。
6、课后辅导针对学生因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的成绩下降或作业未完成等情况,安排教师进行课后辅导。
四、惩罚的实施程序1、发现错误行为教师、学校管理人员或其他学生发现学生的错误行为后,应当及时进行制止和调查。
2、收集证据在实施惩罚前,应当收集相关证据,了解事情的经过和原因,确保惩罚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3、告知学生将学生所犯错误及拟采取的惩罚措施告知学生本人,听取学生的陈述和申辩。
4、作出决定根据调查结果和学生的陈述申辩,学校相关部门或教师作出惩罚决定,并通知学生及其家长。
教师惩罚注意事项
![教师惩罚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45ea7f72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6e.png)
教师惩罚注意事项教师惩罚是维护教室纪律和规范学生行为的一种方式。
正确地使用惩罚对于学生和教师的成长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然而,过度或不恰当的惩罚可能会引起负面的影响,甚至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
下面是一些教师在给学生惩罚时应注意的事项:1. 公平公正:教师在给学生惩罚时必须保持公平公正。
不应该对某个学生倾斜或歧视性地对待。
惩罚决策需要根据学生行为的严重性、频率和持续性来进行,并且要有根据。
公正的惩罚让学生知道教师行为的后果,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2. 适度和适当:教师惩罚应该适度和适当。
过度惩罚可能会导致学生情绪的负面反应,丧失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
同时,如果教师对违规行为不管不问,也会让学生觉得教师对纪律不负责任。
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施加适度的惩罚,既能有效地纠正学生的错误,又不会过度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3. 说明原因:教师在给学生惩罚时应当说明原因。
这样能让学生明白他们的行为为什么被认定为不合适,从而有助于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同时,教师也应该告诉学生,该惩罚是为了帮助他们成长和改正行为,而不是出于对学生的恶意。
4. 值得学习:教师给学生惩罚的目的是让他们从错误中学习。
因此,惩罚的形式应该是一种激励和教育的手段。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犯错行为进行反思,并帮助他们了解错误的后果。
同时,教师也可以给予学生一些反思和改正的机会,以帮助他们成长。
5. 私下解决:在给学生惩罚时,教师应该尽量在私下进行。
公然给学生惩罚可能会给学生带来羞辱感和负面形象。
私下解决问题可以保护学生的隐私,同时也能更好地传达教育的目的。
6. 正确的动机:教师在给学生惩罚时,应该始终保持正确的动机。
惩罚不应该是出于个人情绪或报复心理,而应该是出于对学生发展和教育的关心。
教师应该将惩罚作为教育手段的一部分,目的是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而不是简单地惩罚和报复。
7. 关注个别差异: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敏感性和反应。
中小学教育惩罚规则(试行)全文
![中小学教育惩罚规则(试行)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cc36333c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3c.png)
中小学教育惩罚规则(试行)全文为了维护中小学教育秩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和道德观念,特制定本中小学教育惩罚规则,试行于所有中小学校。
一、惩罚的目的和原则1. 惩罚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错误,并以此为契机改正和成长。
2. 惩罚应公正、公平,不得侵犯学生的尊严和权益,并注重教育效果。
二、惩罚的形式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和错误性质,惩罚可采取以下形式之一或结合多种形式:1. 口头警告:针对一般的不良行为,对学生进行口头警告,让其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
2. 写检讨:对少数不良行为较严重的学生,要求其书面反思,并承诺改正。
3. 补或额外作业:对于研究上的不努力或不认真的学生,可安排额外的补或作业,提醒其重视学业。
4. 社会实践:对于较严重的错误行为,可安排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其对社会的认知和责任感。
5. 集体批评:针对严重干扰教学秩序、伤害他人等行为,可在班级或学校范围进行集体批评,使学生反思自己的错误。
6. 禁闭:对于多次犯错或严重违纪的学生,可采取禁闭措施,让其反省并进行心理矫正。
7. 记过:对于严重违纪的学生,可在学生档案中做出记过记录,作为其发展的参考。
三、惩罚的程序和责任1. 惩罚的程序应遵循事实查清、听取学生陈述、形成书面记录、听取家长意见、评估惩罚程度、执行公告等环节。
2. 学校教育惩罚委员会负责具体的案件调查和决策,确保惩罚程序的公正性。
3. 学生家长有权要求参与惩罚过程,并提供必要的相关证据和解释。
四、惩罚的限度和注意事项1. 惩罚应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严禁体罚、虐待和其他侵犯学生权益的行为。
2. 惩罚应避免过度扣分和处理过于严厉,以免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3. 惩罚应及时有效,不能拖延,并应给予学生改正和展示改进的机会。
本中小学教育惩罚规则将于即日起试行,并将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调整。
校方、教师、学生及家长需共同遵守并积极落实该规则,以促进中小学教育的健康发展。
附则本规则经校方教育委员会讨论通过,自发布之日起正式实施。
员工惩罚的细则
![员工惩罚的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3df3f2f8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09.png)
员工惩罚的细则引言:在任何一个组织或企业中,员工是最宝贵的资源之一。
然而,有时候员工可能会犯错或违反规定,这就需要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来维护组织的秩序和利益。
本文将探讨员工惩罚的细则,包括惩罚的目的、原则、方式以及应遵循的程序。
一、惩罚的目的惩罚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组织的秩序和规章制度,并激励员工遵守规定。
通过合理的惩罚,可以传达出组织对违规行为的态度,提醒员工遵守规定,同时也起到警示和示范的作用。
二、惩罚的原则1. 公平公正:惩罚应当依据事实和证据,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偏袒任何一方。
2. 适度合理:惩罚应当适度合理,不能过于严厉或过于宽松,要根据违规行为的性质和影响程度进行合理的裁量。
3. 一视同仁:同样的违规行为应当受到同样的惩罚,不因个人身份或地位的不同而有所偏袒。
三、惩罚的方式1. 口头警告:对于一些轻微的违规行为,可以通过口头警告来进行惩罚。
口头警告应当明确表达对违规行为的不满,并告知员工应当如何改正。
2. 书面警告:对于一些较为严重的违规行为,可以给予书面警告。
书面警告应当详细记录违规行为的细节、时间、地点等信息,并要求员工签字确认。
3. 绩效扣减:对于一些违规行为给组织造成了一定经济损失或影响了工作效率的情况,可以通过绩效扣减进行惩罚。
绩效扣减应当与违规行为的性质和影响程度相匹配。
4. 停职:对于一些严重的违规行为,可以给予停职处分。
停职期间,员工暂时失去工作权益,以反思和改正错误。
5. 解聘:对于一些严重违规行为,如盗窃、贪污、严重破坏公司利益等,可以给予解聘处分。
解聘是最严厉的惩罚方式,应当在确保证据确凿的情况下进行。
四、惩罚的程序1. 调查核实:在给予员工惩罚之前,应当进行调查核实,确保违规行为的真实性和事实准确性。
2. 通知告知:对于拟给予惩罚的员工,应当及时通知其违规行为的事实、理由以及可能采取的惩罚措施,并给予其陈述和申辩的机会。
3. 决策执行:在经过调查核实和员工陈述申辩后,组织应当根据违规行为的性质和影响程度进行决策,并及时执行。
惩罚办法班级管理制度范本
![惩罚办法班级管理制度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0a0a8bd5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df.png)
惩罚办法班级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为加强班级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确保教育教学秩序,根据我国教育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特制定本惩罚办法。
二、适用范围本惩罚办法适用于我校班级内所有学生。
三、惩罚原则1. 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坚持以教育引导为主,惩罚为辅,充分发挥惩罚的教育作用,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纪律,自主改正错误。
2. 公平公正:惩罚办法的实施必须公平公正,对待全体学生一视同仁,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3. 明确具体:惩罚措施要明确具体,便于操作和执行,同时要结合学生实际,因地制宜。
4. 及时反馈:惩罚后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反馈,了解学生对惩罚的认识和改正情况,必要时进行跟进教育。
四、惩罚措施1. 口头警告:对轻微违纪行为,给予口头警告,提醒学生注意改正。
2. 书面检讨:要求学生书面检讨自己的错误,反思不良行为,并提出整改措施。
3. 限制活动:限制学生参加一定的课外活动,如兴趣小组、社团活动等,以示警示。
4. 临时停课:对严重违纪的学生,可给予临时停课的处理,让学生有时间反思自己的行为。
5. 家长沟通:与学生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促使学生改正错误。
6. 记过:对多次违反纪律、影响恶劣的学生,给予记过处分,记录在学生档案中。
7. 留校察看:对情节严重、态度恶劣的学生,给予留校察看处分,期间学生需接受特殊管理。
8. 开除学籍:对触犯校规、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且情节严重的学生,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五、惩罚程序1. 发现违纪行为,立即制止并进行初步调查。
2. 根据调查结果,确定惩罚措施,告知学生及家长。
3. 实施惩罚,并做好记录。
4. 惩罚结束后,对学生进行跟进教育,了解学生认识和改正情况。
5. 惩罚结果纳入学生档案,作为对学生评价的依据。
六、惩罚的免除1. 学生首次违反规定,且情节较轻,能及时认错改正的,可免除惩罚。
2. 学生因特殊情况无法遵守纪律,且事先告知班主任的,可免除惩罚。
惩罚员工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惩罚员工的原则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0c685969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5b.png)
惩罚员工的原则及注意事项员工是任何组织或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其表现和行为对于组织的运作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在员工管理过程中,有时候不可避免地需要对员工采取惩罚措施。
本文将探讨惩罚员工的原则及注意事项,以确保公平、合理和有效的员工管理。
一、陈述违规事实在对员工进行惩罚前,首先需要准确地陈述违规事实。
明确无误地描述员工的违规行为,包括时间、地点、目击者以及相关的证据或记录。
这样做可以减少争议和误解,并确保公平性和清晰度。
二、明确违规行为的后果惩罚应该在员工了解其违规行为后立即告知。
明确说明违规行为的后果,包括可能的处罚情况和对员工的影响。
这样做有助于员工理解违规行为的严重性,并在以后避免类似行为。
三、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在选择惩罚措施时,应根据违规行为的严重性、员工的历史记录以及其他相关因素进行判断。
惩罚应该是适当的,并且能够起到警示和改正的作用。
常见的惩罚措施包括口头警告、书面警告、罚款、停职、降级和解雇。
四、确保公正和一致性对于同类违规行为,惩罚应该是一致的,即相同的违规行为应该受到相同的处理。
不论职位高低,所有员工都应该接受公正和一致的惩罚。
这样做可以建立公平的工作环境,并避免不公正待遇的发生。
五、提供改进机会惩罚的目的不仅仅是惩罚员工,更重要的是通过惩罚来促使员工改进和纠正错误。
在对员工进行惩罚后,提供改进机会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培训、指导或反思,帮助员工了解他们的错误,并提供机会来提升自己,避免将来再次发生类似行为。
六、保护员工的尊严和隐私在进行员工惩罚时,应尽量避免伤害员工的尊严和隐私。
惩罚过程应该保持机密,并且只应向有关人员披露必要的信息。
员工在接受惩罚时应受到适当的尊重和保护,以避免产生额外的负面影响。
七、建立正面激励机制除了惩罚措施外,建立正面的激励机制也是重要的。
员工应该被激励和奖励他们的优秀表现和成果。
正面激励可以促使员工保持高工作动力,并帮助他们实现个人和组织的目标。
结论惩罚员工是管理中必要的一部分,但应该谨慎处理。
惩罚制度范本
![惩罚制度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a15d588b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e0.png)
惩罚制度范本1. 引言惩罚制度是组织或机构为了维护秩序和纪律,对违反规定行为进行惩处的一种制度。
一个完善的惩罚制度范本是组织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针对惩罚制度范本进行探讨,以期为组织提供一套科学、公正、合理的惩罚制度参考。
2. 惩罚制度制定的目的惩罚制度的制定目的在于维护组织的秩序,强调纪律的执行,确保组织的正常运转。
通过明确违规行为和相应的惩罚措施,可以起到威慑作用,减少违规行为的发生,提高组织成员的遵纪守法意识。
3. 惩罚制度的原则(1)公正原则:惩罚制度应公正无私,对不同的违规行为给予相应的处罚,不偏袒任何人。
(2)适度原则:惩罚制度的处罚幅度应适度,既要能够有效地惩戒违规者,又不得过于严厉,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3)规范原则:惩罚制度应明确规定违规行为的界定和惩罚的方式,避免出现主观臆断和随意扣分的情况。
(4)透明原则:惩罚制度应对组织成员进行宣传和解释,让每个人明确违规行为的后果,增加惩罚制度的执行力度。
4. 惩罚制度的内容(1)违规行为的分类:将违规行为按照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如违纪行为、违法行为等。
(2)违规行为的界定:针对每一类违规行为,明确规定其具体的行为界限,防止对违规行为的解释和处罚的随意性。
(3)处罚的力度:根据不同类型的违规行为,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包括口头警告、书面警告、扣除奖励、降职、开除等。
(4)处罚的程序:明确处罚的程序,如对违规行为的调查、听证等程序,以确保处罚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5)复议和申诉:设立复议和申诉渠道,供被处罚者对处罚决定进行申诉或请求复议。
5. 惩罚制度的执行(1)宣传教育:将惩罚制度向组织成员进行宣传,并进行相应的教育和培训,使每个成员都明确制度的内容和执行要求。
(2)监督检查: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违规行为和不当执行制度的情况。
(3)公正执行:制度的执行应公正、严明,不偏袒任何一方,确保处罚决定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企业关于惩罚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企业关于惩罚的原则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e9a8ea83a8114431b80dd83b.png)
企业关于惩罚的原则及注意事项惩罚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真正实施起来,对每一个领导都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
惩罚的目的在于向人们宣示错误行为的危害,从而使人们不再重复那种错误行为。
为惩罚而惩罚或蓄意报复,得到的必然是被惩罚者的强烈排斥。
惩罚并不是无原则随意进行的,它必须遵循其内在的规律性,非此不能发挥其本有的积极作用。
我们认为,这里所说的规律、原则应包括惩教结合原则惩罚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只有教育帮助了当事者与广大群众,正向的目的才能实现。
既然教育帮助人是目的,那么,我们实施惩罚时,就必须做到二者的有机结合。
就是说,惩罚要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就必须与教育结合起来。
单纯的惩罚很难完全改变被罚者不良行为和错误思想,甚至会适得其反,进一步将其推向错误的方向,即所谓“逆反”现象。
从实践情况来看,许多单位未能把惩罚的过程看作是一个连续而又必要的整体,常常惩罚完了事。
显然,这种方式不会产生良好的结果。
惩教结合原则要求人们把惩罚前、惩罚中、惩罚后的工作,作为一个完整过程。
施行惩罚,必须依据事先制定好的公布于众的规则。
也就是说,任何惩罚都必须是“有言在先”的,不教而诛,不但受罚者感到冤屈,众人也会抱不平。
如果事前没有教育,或没有说到。
二是惩罚中要进行很细的思想工作,做到态度既严肃又诚恳,道理既明了又实在,使其心服口服。
实践证明,教育者态度严肃,能引起受罚者对自己不良行为的重视;态度诚恳,能使受罚者感到领导是与人为善,不是整人,有利于被惩罚者改正错误。
三是惩罚后要切实使受罚者认识到自己错误的所在及危害,并帮助其树立改正错误、继续前进的目标。
任何惩罚都不会像奖励那样,给人们带来兴奋愉悦的心情,受罚者必然会羞愧、烦恼。
这时,他们最希望有人予以思想上的解惑。
尤其上进心很强、因过失而受罚者,心理的不平衡则更甚。
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其不能自我排解的疙瘩,就可能出现过激行为。
所以,实施惩罚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教育系统。
活动策划惩罚方案
![活动策划惩罚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2bba6f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0e.png)
活动策划惩罚方案活动策划惩罚方案一、前言活动策划中的惩罚方案是为了保证活动的秩序和公平性而制定的一系列惩罚措施。
在活动策划中,惩罚方案的设计需要考虑到活动的性质、参与者的特点以及活动的目标。
本文将针对一些常见的活动进行策划,设计相应的惩罚方案。
二、活动策划惩罚方案1. 惩罚目的与原则惩罚目的主要是为了维护活动秩序、保护参与者的利益、防止不当行为的发生。
在设计惩罚方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公正公平原则:对于违规行为要进行公正公平的惩罚,不偏袒任何一方。
(2)适当原则:惩罚的力度应适当,不过重也不过轻。
(3)教育和警示功能原则:惩罚不仅仅是为了制止违规行为,更重要的是通过惩罚让参与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警示其他人不要重蹈覆辙。
2. 惩罚方案设计(1)违规行为:迟到惩罚方案:对于迟到的参与者,可以给予扣除一定积分的惩罚,比如活动总分100分,迟到10分钟以下扣除5分,迟到10分钟以上扣除10分。
同时,对于频繁迟到的参与者,可以在积分榜上公示其迟到的记录。
(2)违规行为:作弊惩罚方案:对于参与者的作弊行为,可以取消其参与活动的资格,并扣除一定的积分。
同时,在未来的活动中对于作弊者要增加严格的监控和防范措施,确保活动的公平性。
(3)违规行为:恶意损坏活动设施惩罚方案:对于恶意损坏活动设施的参与者,可以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并取消其参与活动的资格。
同时,组织方可以要求其赔偿损坏的设施,并在活动现场公开道歉。
(4)违规行为:威胁、恐吓他人惩罚方案:对于威胁、恐吓他人的参与者,可以取消其参与活动的资格,并报警处理。
同时,可以在活动的宣传材料中对此类行为进行警示,并在活动现场进行宣传,提醒参与者保持良好的行为和态度。
(5)违规行为:其他不当行为惩罚方案:对于其他不当行为的参与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惩罚,比如取消参与活动的资格、扣除积分、暂停活动的参与资格等。
三、落实与监管1. 活动策划中的惩罚方案应在活动规则中明确体现,并在活动开始前进行宣传、解释和教育,确保参与者了解和接受惩罚方案。
惩罚员工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惩罚员工的原则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5a7afb31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96.png)
惩罚员工的原则及注意事项惩罚员工是管理者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合理而公正的惩罚政策可以有效地促使员工遵守规章制度,维护公司的正常秩序。
在执行惩罚措施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本文将探讨惩罚员工的原则及注意事项,并说明其重要性。
首先,惩罚员工的原则应该是合理公正。
不同的违规行为对公司的影响可能是不同的,因此惩罚应该与违规行为的性质和严重程度相适应。
例如,轻微的违规行为可以采取警告或口头批评的方式进行惩处,而严重的违规行为可能需要采取更为严厉的措施,如罚款、扣除奖金或调整职位等。
同时,该原则还要求惩罚应当公开透明,并得到员工理解和支持,而不会带来过多的不公正感。
其次,惩罚员工的原则还要注重目标导向。
惩罚措施目的是为了改变员工的不良行为,使其能适应公司的要求,并达到预期的工作绩效。
因此,惩罚措施应具有教育和纠正的导向,而不仅仅是简单地惩罚和打压员工。
管理者应当积极与员工沟通,明确违规行为的原因和后果,并帮助员工找到改进的方法和途径。
此外,惩罚员工的原则还要强调适度和平衡。
过于严厉的惩罚可能会造成员工士气低落,甚至引发人力资源流失。
相反,过于宽松的处理会让员工无法正视自己的错误行为,并可能引发其他员工对公司的不满和抱怨。
因此,管理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特殊情况,根据公司的规章制度进行选择和决策,找到一个适度和平衡的度,使惩罚员工能够起到警示和约束的作用,但又不至于伤害员工的自尊和工作积极性。
在执行惩罚措施时,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首先,管理者在惩罚员工时应保持冷静和客观的态度,不应被个人情绪和偏见所影响。
其次,惩罚措施应当是有据可依的,并遵循公平和合法的原则。
管理者应当收集足够的证据来证明员工的违规行为,并根据规章制度的要求进行处理。
另外,管理者还应考虑员工的过去表现和潜力,采取相应的惩处措施,如给予改正的机会或进行培训等,以帮助员工更好地改正错误。
最后,惩罚员工的原则及注意事项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正确运用惩罚要注意到3点
![正确运用惩罚要注意到3点](https://img.taocdn.com/s3/m/e242cefd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8a.png)
正确运⽤惩罚要注意到3点孩⼦在探索中学习与成长。
“缺点”或“错误”伴随着孩⼦成长、成熟的过程。
成⼈往往对孩⼦知之过少,因此要慎⽤奖励或惩罚;必须使⽤时,所选择的具体⽅式应具有意义和效果,只有真正爱护并充分理解孩⼦,才能正确运⽤奖励与惩罚。
在对孩⼦进⾏必要的惩罚时,应注意以下⼏点: 1.惩罚要温和。
要尊重孩⼦的权利、独⽴的⼈格,不得伤害⾁体和⼼理;不得使⽤贬低孩⼦才⼲、⼈品或威胁打骂孩⼦的⾔⾏;要调整好⾃我情绪,保持平和的⼼态,采⽤适度的语⾔和⾏动。
2.惩罚要适度。
家长可商定出⼀些不同强度的惩罚⽅式,不轻易使⽤刺激强度较⼤的⽅式,约束⾃⼰不得超过规定的极限,不轻易使⽤惩罚最好引⽽不发,让孩⼦在被实施惩罚前,⾃⼰中⽌不良⾏为。
3.惩罚要明理。
让孩⼦知道受罚的原因和应有的正确⾏为,说理要浅显具体,要就事论事,针对受罚⾏为,不要联系孩⼦过去发⽣的⾏为算总帐。
惩罚的具体⽅式: 1.⽤语⾔、态度表⽰对其错误⾏为的不满意。
2.短时停⽌活动,让其坐在规定的椅⼦上,罚坐⼏⼗秒到⼏分钟,可⽤闹钟计时,规定时间⼀到,处罚即停⽌,罚坐期间暂不要理他。
3.取消某种活动⼀次,如停看电视或停骑童车⼀次,让其体会犯错给⾃⼰带来的不利。
4.如孩⼦因不爱惜,损坏了物品,可取消原定购物或娱乐计划。
奖励的具体⽅法: 1.⽤语⾔赞扬孩⼦的正确⾏为。
2.⽤关爱孩⼦的⾏为,如拥抱、抚摸、拍打孩⼦⾝体的⾏动作奖励。
3.⽤孩⼦喜爱的活动,如讲故事、郊游等作奖励。
4.以满⾜孩⼦⼀个⼼愿,如选购⼀本书或⼀件玩具作奖励。
5.以“信任”作奖励,交给孩⼦⼀项具体任务,表⽰相信他(她)能完成,待孩⼦完成后,及时给以肯定。
6.把劳动作为奖励,如分配孩⼦做⼀件家务劳动使孩⼦觉得⾃⼰长⼤了,可以帮助家⾥做事了。
在实施奖励时要注意两点:少⽤实物奖励,更忌⽤贵重物品奖励;不滥⽤奖励,要让孩⼦体会到只有经过努⼒,有了进步或表现很好,才能获得奖励。
惩罚原则
![惩罚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f217d02eed630b1c58eeb505.png)
1.惩罚员工的原则及注意事项惩罚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真正实施起来,对每一个领导都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惩罚的目的在于向人们宣示错误行为的危害,从而使人们不再重复那种错误行为.为惩罚而惩罚或蓄意报复,得到的必然是被惩罚者的强烈排斥.惩罚并不是无原则随意进行的,它必须遵循其内在的规律性,非此不能发挥其本有的积极作用.我们认为,这里所说的规律,原则应包括:惩教结合原则惩罚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只有教育帮助了当事者与广大群众,正向的目的才能实现.既然教育帮助人是目的,那么,我们实施惩罚时,就必须做到二者的有机结合.就是说,惩罚要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就必须与教育结合起来.单纯的惩罚很难完全改变被罚者不良行为和错误思想,甚至会适得其反,进一步将其推向错误的方向,即所谓"逆反"现象.从实践情况来看,许多单位未能把惩罚的过程看作是一个连续而又必要的整体,常常惩罚完了事.显然,这种方式不会产生良好的结果.惩教结合原则要求人们把惩罚前,惩罚中,惩罚后的工作,作为一个完整过程.施行惩罚,必须依据事先制定好的公布于众的规则.也就是说,任何惩罚都必须是"有言在先"的,不教而诛,不但受罚者感到冤屈,众人也会抱不平.如果事前没有教育,或没有说到.二是惩罚中要进行很细的思想工作,做到态度既严肃又诚恳,道理既明了又实在,使其心服口服.实践证明,教育者态度严肃,能引起受罚者对自己不良行为的重视;态度诚恳,能使受罚者感到领导是与人为善,不是整人,有利于被惩罚者改正错误.三是惩罚后要切实使受罚者认识到自己错误的所在及危害,并帮助其树立改正错误,继续前进的目标.任何惩罚都不会像奖励那样,给人们带来兴奋愉悦的心情,受罚者必然会羞愧,烦恼.这时,他们最希望有人予以思想上的解惑.尤其上进心很强,因过失而受罚者,心理的不平衡则更甚.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其不能自我排解的疙瘩,就可能出现过激行为.所以,实施惩罚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教育系统.惩罚公平原则任何人都知道火炉烧红了不能碰.在任何单位中都应该有这样一个"烫火炉"来整顿规章制度.只要你一碰它,它马上就烫你.对员工的错误行为,进行及时的惩罚,在效果上比延时惩罚要好的多.烫火炉是很讲"政策"的,它只烫你碰它的那一部分,而不会烫你的别处或烫你的全身.不迁怒,不搞诛连.在管理工作中,惩罚犯了错误的员工应实事求是,就事论事,要对事不对人.还有惩罚要适度,过度的惩罚就是"迫害",不但难以让人心服口服,更有甚者还会引起反抗,惹祸上身.在实施惩罚之前,可以先与员工讨论具体情况,确定没有误解实情之后再责备部属的不足之处,在责备中要强调你所期望的行为,同时让员工明白问题在于他不当的行为,而不在他本人.责备的重点在于改变部属不良的行为,再不是羞辱他本人.这往往需要管理者发挥极大的自制力,不论你有多生气,你都不应乱发脾气.烫火炉是不讲情面的,谁碰它,就烫谁,一视同仁 对谁都一样,和谁都没有私交,对谁都不讲私人感情,所以它能真正做到对事不对人.当然,人毕竟不是火炉,人不可能在感情上和所有人都等距离.不过,作为管理者,要做到公正,就必须做到根据规章制度而不是根据"个人感情"和"个人意识"来行使手中的奖罚大权.惩罚相对于奖励,民主公开更为重要.秘密施惩,惩罚就完全针对个人了.我们惩罚的目的,不仅在于挽救教育犯错误的人.还为了教育群众.惩罚不公开,惩罚就失去了本身的意义和价值.在施惩前进行民主讨论,让群众参与,大家一起分析当事人所犯错误的性质,程度,危害.原因,能使大家都受教育,从而达到惩罚的目的.民主讨论,也是惩罚公正适度的重要保证.防微杜渐原则古人常说:"勿以小善而不为,勿以小恶而为之."人的微小善举,不一定要给予正式的奖励;然而人的微小的恶行,却不能不给予某种公开的惩罚.因为人的社会行为的不当或过失,一般总有量的积累过程,能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而不是等问题堆积如山.所以,优秀的领导管理者,总能做到未雨绸缪,在部属滑向泥坑前,及时设立"禁止通行"的黄牌,或者对初犯者予以适当的批评,惩责,以免将来病重时下猛药.2.惩罚员工的原则及注意事项及时原则该原则与防微杜渐原则有紧密联系.在战争条件下或突发事件下,惩罚尤其要讲究及时性,尤其在群众心理互动频繁,情绪感染极快的情况下,惩罚的实施更要分秒必争.比如防御之军转为撤退,对于违令先退者应就地正法,否则,一人退,万人随,兵败如山倒,撤退将演变成溃逃.又如在大地震等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袭来时,不法之徒必会猖獗,对于那些打砸抢者应予及时严惩,否则就会酿成动乱,天灾加人祸,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更大的损失.社会的领导者,管理者在这样的时刻,切不可优柔寡断.奖罚事要注意:罚要分明历史上有一个关于魏惠王的例证,说明了奖罚要分明的重要性.魏惠王问大臣卜皮:"你担任地方官的时间很久,和百姓接触的机会最多,应该听过百姓对寡人的批评吧 ""百姓都说大王很仁慈."魏惠王听后大喜:"是吗果真如此,国家一定能治理好.""不,相反,国家快要灭亡了."魏惠王愕然:"寡人以仁慈治国,这有错吗 "卜皮回答:"陛下只想给天下百姓仁慈的形象,就不能居人之上.所谓的仁慈包含怜悯,仁心,宽厚,慈祥.如今即使百姓,大臣犯罪,陛下在处罚他们时,也会踌躇不前.有过而不罚,无功却受禄.天下人都会看不起大王,百姓也会放肆.臣说国家快要灭亡,就是这个道理."在管理中对部下仁慈宽厚并不代表全部,更重要的是,要懂得赏罚分明.古人尚且知道这个道理,我们当然更应该如此.身为老板的你,怎能让作奸犯科之徒安然处于公司之中怎能让偷懒之人拿着一样的工资奖赏固然会激励人,但惩罚更能够告诉那些犯错者,绝不能为所欲为,同时这也是对所有员工进行的反面教育.中国有句俗语说:"杀一儆百",坚定的惩恶决心更能激发所有员工的正义感与斗志.千万不要感情用事,更不能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在现代企业中,奖励和惩罚是两种不可缺少的手段,都是激励员工的有效工具.轻视或忽视任何一方都是不正确的.对有功的员工奖励必然就应伴随着对无功或有过员工的惩罚,企业领导者在运用奖惩时必须要做到二者相互结合,不可分割.要保证奖励的有效激励作用,必须以一定的企业规章制度对行为不佳员工予以惩戒.当然运用奖惩激励时,应该是以奖为主,以罚为辅,不可平等对待.主次不分,一般来说,奖励次数宜多,惩罚次数应少;奖励气氛浓,惩罚气氛宜淡.免责声明:本管理工具由中国人力资源网会员提供,中国人力资源网对会员提供的管理工具进行筛选和编辑,但并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该管理工具属于提供者所有,有关版权问题请直接与提供者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惩罚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真正实施起来,对每一个领导都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
惩罚的目的在于向人们宣示错误行为的危害,从而使人们不再重复那种错误行为。
为惩罚而惩罚或蓄意报复,得到的必然是被惩罚者的强烈排斥。
惩罚并不是无原则随意进行的,它必须遵循其内在的规律性,非此不能发挥其本有的积极作用。
我们认为,这里所说的规律、原则应包括:
惩教结合原则
惩罚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只有教育帮助了当事者与广大群众,正向的目的才能实现。
既然教育帮助人是目的,那么,我们实施惩罚时,就必须做到二者的有机结合。
就是说,惩罚要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就必须与教育结合起来。
单纯的惩罚很难完全改变被罚者不良行为和错误思想,甚至会适得其反,进一步将其推向错误的方向,即所谓“逆反”现象。
从实践情况来看,许多单位未能把惩罚的过程看作是一个连续而又必要的整体,常常惩罚完了事。
显然,这种方式不会产生良好的结果。
惩教结合原则要求人们把惩罚前、惩罚中、惩罚后的工作,作为一个完整过程。
施行惩罚,必须依据事先制定好的公布于众的规则。
也就是说,任何惩罚都必须是“有言在先”的,不教而诛,不但受罚者感到冤屈,众人也会抱不平。
如果事前没有教育,或没有说到。
二是惩罚中要进行很细的思想工作,做到态度既严肃又诚恳,道理既明了又实在,使其心服口服。
实践证明,教育者态度严肃,能引起受罚者对自己不良行为的重视;态度诚恳,能使受罚者感到领导是与人为善,不是整人,有利于被惩罚者改正错误。
三是惩罚后要切实使受罚者认识到自己错误的所在及危害,并帮助其树立改正错误、继续前进的目标。
任何惩罚都不会像奖励那样,给人们带来兴奋愉悦的心情,受罚者必然会羞愧、烦恼。
这时,他们最希望有人予以思想上的解惑。
尤其上进心很强、因过失而受罚者,心理的不平衡则更甚。
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其不能自我排解的疙瘩,就可能出现过激行为。
所以,实施惩罚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教育系统。
惩罚公平原则
任何人都知道火炉烧红了不能碰。
在任何单位中都应该有这样一个“烫火炉”来整顿规章制度。
只要你一碰它,它马上就烫你。
对员工的错误行为,进行及时的惩罚,在效果上比延时惩罚要好的多。
烫火炉是很讲“政策”的,它只烫你碰它的那一部分,而不会烫你的别处或烫你的全身。
不迁怒、不搞诛连。
在管理工作中,惩罚犯了错误的员工应实事求是、就事论事,要对事不对人。
还有惩罚要适度,过度的惩罚就是“迫害”,不但难以让人心服口服,更有甚者还会引起反抗,惹祸上身。
在实施惩罚之前,可以先与员工讨论具体情况,确定没有误解实情之后再责备部属的不足之处,在责备中要强调你所期望的行为,同时让员工明白问题在于他不当的行为,而不在他本人。
责备的重点在于改变部属不良的行为,再不是羞辱他本人。
这往往需要管理者发挥极大的自制力,不论你有多生气,你都不应乱发脾气。
烫火炉是不讲情面的,谁碰它,就烫谁,一视同仁对谁都一样,和谁都没有私交,对谁都不讲私人感情,所以它能真正做到对事不对人。
当然,人毕竟不是火炉,人不可能在感情上和所有人都等距离。
不过,作为管理者,要做到公正,就必须做到根据规章制度而不是根据“个人感情”和“个人意识”来行使手中的奖罚大权。
惩罚相对于奖励,民主公开更为重要。
秘密施惩,惩罚就完全针对个人了。
我们惩罚的目的,不仅在于挽救教育犯错误的人.还为了教育群众。
惩罚不公开,惩罚就失去了本身的意义和价值。
在施惩前进行民主讨论,让群众参与,大家一起分析当事人所犯错误的性质、程度、危害。
原因,能使大家都受教育,从而达到惩罚的目的。
民主讨论,也是惩罚公正适度的重要保证。
防微杜渐原则
古人常说:“勿以小善而不为,勿以小恶而为之。
”人的微小善举,不一定要给予正式的奖励;然而人的微小的恶行,却不能不给予某种公开的惩罚。
因为人的社会行为的不当或过失,一般总有量的积累过程,能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而不是等问题堆积如山。
所以,优秀的领导管理者,总能做到未雨绸缪,在部属滑向泥坑前,及时设立“禁止通行”的黄牌,或者对初犯者予以适当的批评、惩责,以免将来病重时下猛药。
及时原则
该原则与防微杜渐原则有紧密联系。
在战争条件下或突发事件下,惩罚尤其要讲究及时性,尤其在群众心理互动频繁,情绪感染极快的情况下,惩罚的实施更要分秒必争。
比如防御之军转为撤退,对于违令先退者应就地正法,否则,一人退,万人随,兵败如山倒,撤退将演变成溃逃。
又如在大地震等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袭来时,不法之徒必会猖獗,对于那些打砸抢者应予及时严惩,否则就会酿成动乱,天灾加人祸,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更大的损失。
社会的领导者、管理者在这样的时刻,切不可优柔寡断。
奖罚事要注意:罚要分明
历史上有一个关于魏惠王的例证,说明了奖罚要分明的重要性。
魏惠王问大臣卜皮:“你担任地方官的时间很久,和百姓接触的机会最多,应该听过百姓对寡人的批评吧?”
“百姓都说大王很仁慈。
”
魏惠王听后大喜:“是吗?果真如此,国家一定能治理好。
”
“不,相反,国家快要灭亡了。
”
魏惠王愕然:“寡人以仁慈治国,这有错吗?”
卜皮回答:“陛下只想给天下百姓仁慈的形象,就不能居人之上。
所谓的仁慈包含怜悯、仁心、宽厚、慈祥。
如今即使百姓、大臣犯罪,陛下在处罚他们时,也会踌躇不前。
有过而不罚,无功却受禄。
天下人都会看不起大王,百姓也会放肆。
臣说国家快要灭亡,就是这个道理。
”
在管理中对部下仁慈宽厚并不代表全部,更重要的是,要懂得赏罚分明。
古人尚且知道这个道理,我们当然更应该如此。
身为老板的你,怎能让作奸犯科之徒安然处于公司之中?怎能让偷懒之人拿着一样的工资?
奖赏固然会激励人,但惩罚更能够告诉那些犯错者,绝不能为所欲为,同时这也是对所有员工进行的反面教育。
中国有句俗语说:“杀一儆百”,坚定的惩恶决心更能激发所有员工的正义感与斗志。
千万不要感情用事,更不能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
在现代企业中,奖励和惩罚是两种不可缺少的手段,都是激励员工的有效工具。
轻视或忽视任何一方都是不正确的。
对有功的员工奖励必然就应伴随着对无功或有过员工的惩罚,企业领导者在运用奖惩时必须要做到二者相互结合,不可分割。
要保证奖励的有效激励作用,
必须以一定的企业规章制度对行为不佳员工予以惩戒。
当然运用奖惩激励时,应该是以奖为主,以罚为辅,不可平等对待。
主次不分,一般来说,奖励次数宜多,惩罚次数应少;奖励气氛浓,惩罚气氛宜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