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工程信息化-技术标准和要求
灌区信息化施工方案(3篇)
第1篇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灌区信息化建设成为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灌区信息化施工旨在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灌区水资源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灌区管理水平,降低水资源浪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项目目标1. 实现灌区水资源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 提高灌区运行管理水平,降低水资源浪费。
3. 为灌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水资源信息服务。
4.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施工方案1. 系统架构灌区信息化系统采用分层架构,分为数据采集层、传输层、平台层和应用层。
(1)数据采集层:负责实时采集灌区各类数据,包括气象、土壤、水质、设备运行状态等。
(2)传输层:负责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平台层,确保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3)平台层:负责数据处理、存储、分析和管理,为应用层提供数据支持。
(4)应用层:提供灌区管理、调度、决策、信息服务等功能。
2. 硬件设备(1)数据采集设备:包括气象站、土壤水分传感器、水质监测设备、设备运行状态监测设备等。
(2)传输设备:包括光纤、无线通信设备等。
(3)服务器:负责数据处理、存储和分析。
(4)网络设备:包括路由器、交换机等。
3. 软件系统(1)数据采集与传输软件:负责采集各类数据,并将数据传输到平台层。
(2)数据处理与分析软件:负责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存储、分析和挖掘。
(3)灌区管理软件:提供灌区运行管理、调度、决策等功能。
(4)信息服务软件:为灌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水资源信息服务。
4. 施工步骤(1)现场勘查:了解灌区现状,确定信息化施工方案。
(2)设备采购:根据施工方案,采购所需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
(3)设备安装与调试:将设备安装到灌区现场,并进行调试,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系统集成:将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进行集成,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5)试运行与优化:进行试运行,对系统进行优化,提高系统性能。
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实施方案技术指南
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实施方案技术指南一、总则1. 中型灌区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载体。
为进一步提高中型灌区的管理水平和效益,推进中型灌区的现代化改造,制定本技术指南。
2. 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应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为目标,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体制改革为动力,全面提升中型灌区的综合效益。
3. 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应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注重实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二、改造内容1. 灌溉水源工程:根据中型灌区的特点,采取多种措施加强灌溉水源工程建设,提高灌溉保证率和供水安全性。
2. 输配水工程:对灌区内的输水渠道和排水沟进行整治,提高输配水效率,降低水损率。
3. 渠系建筑物:对灌区内的渠系建筑物进行更新改造,提高其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
4. 信息化建设:加强中型灌区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和管理效率。
5. 农业节水工程: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
三、技术方案1. 灌溉水源工程:根据中型灌区的实际情况,采取新建水库、扩建水库、加固水库、引水工程等措施,提高灌溉保证率和供水安全性。
2. 输配水工程:采用混凝土衬砌、生态护岸等措施,对输水渠道进行整治;采用生态排水沟等措施,对排水沟进行整治。
3. 渠系建筑物: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更新改造、维修加固等措施,提高渠系建筑物的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
4. 信息化建设: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数据采集、监控、调度、管理一体化,提高中型灌区的管理效率和信息化水平。
5. 农业节水工程:推广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建立节水灌溉示范区,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
四、实施步骤1. 前期准备:开展中型灌区的现状调查和分析,制定改造方案和实施计划。
2. 规划设计:根据前期调查和分析结果,编制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规划,明确改造目标和任务。
211128047_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效益分析
Value Engineering0引言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央一号文件已经连续20年关注三农问题。
为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就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粮食安全是国家兴衰的命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实施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对持续稳定粮食生产能力,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改善灌溉条件、增强灌区综合效益和进一步夯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水利基础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1]。
1998年以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开展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取得了巨大的成效,解决了诸多“卡脖子”工程,其中部分中型灌区基础设施已经得到了改善,但仍有较多的中型灌区自建成运行以来尚未进行过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2],部分水源工程和骨干输配水工程以及渠系建筑物等都已年久失修,不能发挥效益[3],所以加快解决制约灌区功能和效益发挥的主要问题,提出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措施,并对其进行效益分析是十分迫切的。
1工程概况与现状坷垃缝电灌站灌区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浚县卫贤镇公堂村南的淇河左岸。
始建于1981年。
灌区包括卫贤镇的裴营、高营、山西、谢庄、李小屯、郭庄、龙口、于营等8个行政村,范围为北以王胡沟、群英渠为界,南邻金丰渠,西起卫淇(卫贤镇~淇滨区)路,东至刘洼沟。
卫贤镇西靠淇河与淇县一水之隔,东与小河镇为邻,南与新镇镇接壤,北接钜桥镇,东北与白寺毗连。
西距京港澳高速公路仅2公里,距107国道、京广铁路也不足4公里。
境内公路四通八达,省级公路大海线贯穿东西,巨新线横亘南北,交通便利。
坷垃缝电灌站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3万亩,灌区已列入《全国中型灌区名录》,为一般重点灌区。
坷垃缝电灌站灌区自淇河左岸取水,设计引水量1m3/s。
取水泵站建于1981年,设5台机组,装机总容量187.43kW,其中14吋泵2台,每台的设计流量1000m3/h,扬程14m;10吋泵3台,每台的设计流量600m3/h,扬程14m。
电灌站由于年久失修,缺少维护资金,并且遭受河南“7.20”特大洪水灾害,致使该站只有一台水泵勉强运行。
云南省水利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大中型灌区灌排泵站标准化管理实施细则及评价标准(试行)的通知
云南省水利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大中型灌区灌排泵站标准化管理实施细则及评价标准(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云南省水利厅•【公布日期】2023.07.11•【字号】云水农〔2023〕13号•【施行日期】2023.07.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综合规定正文云南省水利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大中型灌区灌排泵站标准化管理实施细则及评价标准(试行)的通知各州(市)水利(水务)局:根据《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大中型灌区、灌排泵站标准化管理评价工作的通知》(办农水〔2022〕331号)要求,为规范开展大中型灌区、灌排泵站标准化管理评价工作,依据《关于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评价办法》(水云管〔2022〕130)等文件要求,省水利厅重新修订了《云南省大中型灌区标准化管理实施细则及评价标准(试行)》《云南省大中型灌排泵站标准化管理实施细则及评价标准(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切实取得管理实效。
原《云南省大中型灌区、灌排泵站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云水农〔2020〕22号)同时废止。
云南省水利厅2023年7月11日云南省大中型灌排泵站标准化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提升大中型灌排泵站管理水平,保障泵站工程安全运行和持续、充分发挥效益,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根据水利部《大中型灌排泵站标准化管理指导意见(试行)》《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办法》《泵站技术管理规程》和《泵站安全鉴定规程》等要求,结合云南省大中型灌排泵站工程建设与管理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全省单站设计流量≥10m3/s或装机功率≥1MW以上,且落实管理单位的大中型灌排泵站。
第三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构建科学高效的泵站标准化管理体系,加快推进泵站建设管理现代化进程,不断提升泵站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努力建成“设施完好、工程安全、运行节能、调度科学、站区优美、管理高效”的现代化泵站。
(1)、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实施计划编制提纲(Word格式)
附件3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实施计划编制提纲目录1、项目提要2、灌区所在地经济社会概况及灌区基本现状3、灌区骨干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4、灌区水量供需分析及水质分析5、建设标准及总体布置6、主要建设内容及工程量7、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8、效益及经济评价9、环境影响评价及土壤流失防治10、建设管理及施工组织11、建后运行管护及灌区管理体制改革表格图纸(说明:实施计划报告文字宜简练、篇幅应适当,全部文字、表格、图纸应为A4幅面,并装订成一册)1 项目提要1.1 项目背景及依据简要说明项目提出的背景及有关的政策、法规、文件等方面的依据。
1.2 灌区所在地经济社会简况及灌区基本现状简要说明项目所在县(市、区、旗、团场等)的气候、人口、土地、农业、经济、财政、农民收入等方面的情况,以及灌区人口、耕地、灌溉面积、骨干水利工程建设年代、现状及完好率等。
1.3 灌区骨干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4 灌区水量供需分析及水质分析1.5 主要建设内容及工程量1.6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7 效益及经济评价1.8 建设管理、建后管护及灌区管理体制改革2 灌区所在地经济社会概况及灌区基本现状2.1 自然状况介绍当地的气候、地形地貌、土壤、工程地质、水文、降水、水资源和主要自然灾害等情况。
2.2 经济社会状况说明项目所在县(市、区、旗、团场等)的人口、土地、耕地、灌溉面积、中低产田、农业、经济、财政、农民收入等方面的情况。
2.3 基础设施状况说明项目所在县(市、区、旗、团场等)交通、电力、通信和建筑材料等方面的情况。
2.4 灌区骨干水利工程状况说明灌区人口,耕地,灌溉面积,水源工程、骨干工程建设年代、现状及完好率等方面的情况。
简要说明灌区田间工程配套建设情况等。
如有必要,简要说明当地大型防洪、排涝等工程现状。
2.5 农业生产状况及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状况说明项目所在地主要农作物种类、种植结构、复种指数、主要农产品产量、平均亩产等;说明项目所在地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已完成的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投资以及起止年份等。
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水利部•【公布日期】2021.11.11•【文号】办农水〔2021〕340号•【施行日期】2021.11.1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资源正文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办农水〔2021〕34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为规范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管理,经商财政部,我部制定了《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水利部办公厅2021年11月11日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落实节水优先方针,规范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管理,充分发挥投资效益,结合项目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央财政水利发展资金安排实施的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以下简称中型灌区项目)。
本办法所称中型灌区指设计灌溉面积为1万亩及以上、30万亩以下的灌区。
第三条实施中型灌区项目主要目的是完善灌区骨干灌排工程设施,提高供水效率和效益,健全管理体系,提升灌区管理水平,打造“节水高效、设施完善、管理科学、生态良好”的现代化灌区。
中型灌区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渠首工程、骨干输配水(含与高标准农田项目区连接渠道)和排水工程、骨干渠(沟)系建筑物及配套设施(用水量测、管理设施)、灌区信息化等。
因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或受来水条件制约等确需新建、改扩建、除险加固蓄水量10万立方米及以上水源工程、调蓄工程的,应当严格论证并经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
第四条水利部、财政部定期组织编制全国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实施方案,滚动实施。
各地应当根据建设任务需求,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农民群众参与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
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施工前后灌溉实施方案及流程
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施工前后灌溉实施方案及流程
随着水资源日益紧缺和环境污染的加剧,灌溉领域的节水改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任务。
本文旨在介绍一种适用于中型灌区的节水改造方案及其实施流程。
施工前的灌溉实施方案:
1. 建立现场管理团队,明确责任,做好现场管理;
2. 对现有的灌溉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包括水源、渠道、水泵、喷头等;
3. 对于存在漏水、喷头不匀等问题的设施进行维修或更换;
4. 建立水量计量系统,对灌溉用水进行监控;
5. 制定合理灌溉计划,减少浪费和滞留水。
施工后的灌溉实施方案:
1. 建立节水灌溉管理系统,实现精准灌溉;
2. 增加土壤覆盖率,增强土壤保水能力;
3. 采用低压喷灌、滴灌等技术,减少蒸发和水浪费;
4. 建立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灌溉效率;
5. 定期检查和维护灌溉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
实施流程:
1. 确定改造方案,制定实施计划;
2. 招标选定施工单位,签订合同;
3. 施工前进行现场调研和评估,确定实施细节;
4. 进行设施改造和调整,建立节水灌溉管理系统;
5. 实施节水灌溉方案,定期检查和维护灌溉设施。
总之,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的实施需要全面细致的规划和管理,同时也需要严格的执行和监督。
只有通过科学的技术和管理手段,才能够实现节水减排、提高效率和保护环境的目标。
农业综合开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提纲
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提纲目录1、项目提要2、项目(灌区)所在地经济社会概况及灌区基本现状3、灌区骨干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4、灌区水供需平衡分析及水质分析5、项目建设标准及规划设计方案6、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工程量7、项目费用(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8、项目效益及经济评价分析9、项目环境影响评价10、项目建设管理及施工组织11、项目建后运行管护及灌区管理体制改革12、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及建议附表附图1 项目提要项目背景及依据简要说明项目提出的背景及有关的政策、法规、文件等方面的依据。
项目所在地经济社会简况及灌区基本现状简要说明项目所在县(市、区)的气候、人口、土地、农业、经济、财政、农民收入等方面的情况,以及项目区(灌区)人口、耕地、灌溉面积、骨干水利工程建设年代、现状及完好率等。
灌区骨干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灌区水供需平衡分析及水质分析主要建设内容及工程量费用(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主要效益及经济评价建设管理及建后运行管护可行性研究结论2 项目(灌区)所在地经济社会概况及灌区基本现状自然状况介绍当地的气候、地形地貌、土壤、工程地质、水文地质、降水、水资源和主要自然灾害等情况。
经济社会状况说明项目所在县(市、区)的人口、土地、耕地、灌溉面积、中低产田、农业、经济、财政、农民收入等方面的情况。
基础设施状况说明项目所在县(市、区)交通、电力、通信和建筑材料等方面的情况。
项目区(灌区)骨干水利工程状况说明项目区(灌区)人口,耕地,灌溉面积,水源工程、骨干工程建设年代、现状及完好率等方面的情况。
简要说明灌区田间工程配套建设情况等。
如有必要,简要说明当地大型防洪、排涝等工程现状。
农业生产状况及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状况说明项目所在地主要农作物种类、种植结构、复种指数、主要农产品产量等;说明项目所在地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已完成的中低产田改造面积和投资以及起止年份等。
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规程
3.5
灌溉水利用系数
3.5.1 渠系水利用系数,对于大型灌区不应低于 0.55;中型灌 区不应低于 0.65;小型灌区不应低于 0.75;全部实行井渠结合的 灌区可在上述范围内降低 0.1,部分实行井渠结合的灌区可按井 渠结合灌溉面积占全部灌溉面积的比例降低;井灌区采用渠道防 渗不应低于 0.90,采用低压管道输水不应低于 0.97。 3.5.2 田间水利用系数,水稻灌区不宜低于 0.95;旱作物灌区 不宜低于 0.90。 3.5.3 灌溉水利用系数,大型灌区不应低于 0.50;中型灌区不 应低于 0.60;小型灌区不应低于 0.70;井灌区不应低于 0.80; 喷灌、微喷灌区不应低于 0.85;滴灌区不应低于 0.90。
4
2 在考虑现有技术水平与技术发展的条件下,根据当地水资 源利用实际水平,分析灌区节水潜力及进行改造对缓解水资源供 需矛盾的作用; 3 灌区改造对灌区经济发展、农民收入提高、小康社会建设 的作用; 4 灌区改造对当地以及区域社会经济的影响与作用; 5 灌区改造对促进灌溉管理(包括信息化建设)、增强灌区 服务功能等方面的作用; 6 灌区改造对灌区内及上下游生态系统改善的作用。
3.3
灌溉用水量
3.3.1 灌溉用水量应与水资源承载能力和灌溉水源的供水能力相 一致,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3.3.2 作物灌溉制度应依据当地的灌溉试验资料制定;缺少资料 的地区可参考基本条件相近地区的试验资料;也可按水量平衡原 理拟定灌溉制度,参考作物腾发量应按彭曼-蒙蒂斯公式计算。 3.3.3 设计灌溉制度应有利于提高降水利用率,降低灌溉定额, 符合节水、高效和优质要求。 3.3.4 水稻灌溉制度应根据“浅湿”等控制灌溉模式确定。 3.3.5 水资源紧缺地区,灌溉制度宜根据作物不同生育阶段对水 分需求的敏感性和迫切性,采用灌关键水等非充分灌溉方式确 定。
大中型灌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建设标准
大中型灌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建设标准大中型灌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建设是保证农业灌溉水资源高效利用和农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
为了实现大中型灌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管理,需要建立一套科学、规范、标准化的管理体系。
下面将从管理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水资源管理、灌溉技术和农田环境保护五个方面阐述大中型灌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建设的标准。
1. 管理机构标准: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
管理机构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能够协调各方利益,制定科学的规划和政策,并监督实施。
管理机构应定期开展培训和考核,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
2. 基础设施建设标准:确保大中型灌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
包括灌渠、水泵站、水库、输水管道等。
基础设施建设应考虑到水资源的整体平衡和灌溉需求,确保供水有序、稳定。
同时,基础设施应具备一定的维护和修复能力,以应对设施损坏和故障。
3. 水资源管理标准:建立水资源的量化评估和管理制度,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包括确立水资源配额、水资源监测和计量系统、水资源调度和分配机制等。
同时,要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4. 灌溉技术标准:推广先进的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效果和水资源利用率。
包括滴灌、喷灌、微灌等节水技术的应用,精确测量和控制灌水量,减少灌溉过量和浪费。
同时,培训农民掌握科学的灌溉方法和技术,提高灌溉水平和管理水平。
5. 农田环境保护标准:加强农田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减少农田面源污染和农药残留。
建立相关的监测和管理体系,定期检测农田土壤和水质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确保农田环境的健康和良好。
同时,加强农业耕地的保护和土壤的改良,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综上所述,大中型灌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建设的标准涉及管理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水资源管理、灌溉技术和农田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
只有通过科学、规范、标准化的管理,才能实现大中型灌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管理,提高农田生产效益和环境质量。
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设计方案
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设计方案1 综合说明1.1灌区概况港口抽黄灌区位于省关中平原东部的潼关县和华阴市境。
灌区东西长30.5km,南北宽12.1km,总面积369km2。
设计灌溉面积21万亩,抽水流量7.15m3/s。
灌区涉及潼关县7个乡镇、华阴市3个乡镇,共125个自然村,总人口14万余人,耕地面积30.6万亩。
灌区已成设施灌溉面积12.02万亩,共分4个灌溉系统,分别为2~5级抽水。
已建成抽水站共11座,安装水泵电动机组47台套,总装机容量2.60万kw,建设变电站10座,架设输电线路52.6km。
已建成干渠4条,总长15.39km,支渠分支渠8条,长50.34km,支渠以上渠系建筑物316座,渠首站建成排沙漏斗1座。
1.2项目区水资源平衡分析本次改造的南头支渠2.09km(桩号6+205~8+292)、南头低支渠7.00km,(桩号0+000~7+000)、代字营支2.88km(桩号0+000~0+830,1+050~3+100),均位于南头塬灌溉系统,控制灌溉面积2.56万亩,占南头塬总灌溉面积的45%,现状渠系水利用系数为0.45,现状年灌溉毛需水量3801万m3,现状供水能力1675万m3,缺水2126万m3。
根据测算,南头塬灌溉系统改造全部完成以后,渠系水利用系数可以达到0.60,由此推算出本次改造后,南头塬灌溉系统渠系水利用系数可以达到0.52,认为田间水利用系数和净灌溉定额不变,则本次改造后灌溉需水量为3289万m3,较改造前减少512万m3,但南头塬系统仍缺水1614万m3,还需继续改造。
本次西傲站更新14sh-6水泵,配套电机大修,项目实施造后,改造水泵的出水效率可由现在的65%提高到95%,西傲站4台水泵平均出水效率可由现在的65%提高到80%,按现状年运行142天计算,供水能力可由973万m3提高到1112万m3,增加引水量139万m3,本次改造后吴村塬系统还缺水5万m3。
大中型灌区信息化建设技术规程
大中型灌区信息化建设技术规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大中型灌区信息化建设技术规程越发成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一环。
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灌溉效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就大中型灌区信息化建设技术规程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灌区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意义1.1 灌区信息化建设的现状目前,我国大中型灌区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在信息化建设技术和设备设施方面还需进一步提升和完善。
1.2 灌区信息化建设的意义灌区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灌溉效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化建设还可以提升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增强农民的综合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灌区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技术指标2.1 灌区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灌区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水资源信息化、土地资源信息化、作物资源信息化、气象资源信息化、农业机械信息化、灌溉系统信息化等多个方面。
2.2 灌区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指标灌区信息化建设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些关键技术指标,包括但不限于数据传输速率、信息处理能力、系统稳定性、网络安全性等方面的指标。
三、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技术和设备3.1 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技术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技术包括遥感技术、传感器技术、无人机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多个方面。
3.2 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关键设备灌区信息化建设需要配备一些关键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多光谱遥感设备、土壤湿度传感器、气象站设备、自动灌溉控制器等。
四、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应用效果和前景展望4.1 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应用效果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灌溉智能化、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效果,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促进乡村振兴。
4.2 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前景展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前景十分广阔。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水利部关于印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水利部关于印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水利部•【公布日期】2005.02.25•【文号】国农办[2005]26号•【施行日期】2005.02.2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水利水电正文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水利部关于印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国农办[2005]2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务)厅(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局)、水利(务)厅(局):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有关政策和规定,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会同水利部研究制定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管理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现将该《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在执行中有何问题和意见,请及时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和水利部反馈。
附件: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管理实施办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水利部二○○五年二月二十五日附件: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管理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原称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骨干工程项目,以下简称“中型灌区改造项目”)管理,保证项目建设顺利实施,提高投资效益,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有关政策规定,结合中型灌区改造项目的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型灌区改造项目是指对灌溉面积5~30万亩的中型灌区的灌排骨干工程进行配套完善和节水改造的项目,重点为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提供灌排骨干工程条件。
通过加强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第三条中型灌区改造项目实行自下而上申报,自上而下审定。
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择优立项的原则。
第四条中型灌区改造项目扶持的重点区域是农业主产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水资源短缺区,兼顾其他地区。
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
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水利部•【公布日期】2022.03.11•【文号】办农水函〔2022〕233号•【施行日期】2022.03.1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资源正文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办农水函〔2022〕233号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水利(水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为做好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管理工作,保障投资效益可持续发挥,根据《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各级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项目前期工作,做足项目储备。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加强项目储备。
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指导,组织有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需求、已纳入全国中型灌区名录的灌区管理单位或项目法人,按照自愿原则编制项目立项建议报告(参考提纲见附件1),项目立项建议报告应当达到可行性研究报告深度。
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有序组织中型灌区项目立项建议报告的审查,通过竞争立项等方式,筛选符合改造条件的灌区,建立中型灌区项目储备库,并按照优先级进行排序。
灌区改造的基本条件应符合《水利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方案编制工作的通知》(办农水〔2020〕87号)的有关要求,各地可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明晰各自条件。
今后我部将把灌区项目立项建议报告编制完成情况作为各省份中型灌区改造任务安排的重要依据。
二、有序组织开展项目实施方案编制。
对纳入项目储备库的灌区,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优先级、灌区改造的计划安排、资金规模、地方积极性等,组织灌区管理单位或项目法人有序开展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
项目实施方案应当由具有相应水利专业设计资质的单位编制,达到初步设计深度。
分两年实施的项目,应当在项目实施方案中明确各年度投资、建设内容、进度安排等详细的实施计划。
灌区改造技术标准
灌区改造技术标准
灌区改造技术标准是指对灌区进行改造时所需遵循的技术规范
和标准。
灌区改造是指对现有灌区进行维修、更新、升级、改善的工作,以提高灌溉效率、改善水土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灌区改造技术标准应包括以下内容:
1. 灌区规划设计标准:对于灌区设计应遵循的技术标准和准确的规划数据进行规范,包括水资源、土地利用、工程建设等方面。
2. 灌溉水质标准:灌溉水质标准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定,包括水的化学成分、微生物指标、重金属等方面。
3. 灌溉设施标准:包括灌溉管道、水泵、水门等设施的选型、布局、安装、维护和保养等方面的要求。
4. 农田整治标准:对于农田整治的标准进行规范,包括平整度、排水系统、土壤改良等方面。
5. 灌溉管理标准:包括灌区管理机构、水量配给、用水计量、水费收取等方面的要求。
6. 灌区环境保护标准:对于灌区改造过程中需要保护的水资源、土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要求进行规定。
综上所述,灌区改造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能够保障灌区改造的质量和效益,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生活水平。
- 1 -。
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信息化方案
智慧灌区节水配套基础设施整体建设方案智慧水务-灌区节水配套改造信息化项目建设方案北京XX科技有限公司2020年X月目录第1章总论 (8)1.1 项目概况 (8)1.1.1项目背景 (8)1.1.2项目名称 (12)1.1.3项目建设单位 (12)1.1.4建设时间 (12)1.1.5建设地点 (12)1.1.6建设内容 (12)1.1.7项目总投资估算 (12)1.1.8编制依据 (12)1.1.9编制原则 (14)1.1.10编制内容 (14)第2章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和可行性 (15)2.1 项目建设背景 (15)2.1.1国家政策导向 (15)2.1.2信息化发展趋势 (17)2.1.3企业发展规划和目标 (18)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9)2.2.1“智慧城市”整体工程建设的需要 (19)2.2.2进一步提升城市水务管理和服务水平 (20)2.2.3提升城市整体与公司应急、联动及反应能力 (20)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1)2.3.1“智慧水务”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创新 (21)2.3.2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 (22)2.3.3项目管理运营合理保障项目可行 (22)第3章需求分析 (24)3.1现状分析 (24)3.1.1基础建设现状 (24)3.1.2应用系统建设现状 (6)3.2存在的问题 (8)3.2.1供水保障能力不足 (8)3.2.2设施管理能力薄弱 (8)3.2.3监测体系不完善 (9)3.2.4服务及运维方式落后 (10)3.2.5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 (10)3.3业务需求分析 (12)3.3.1业务范围需求分析 (12)3.3.2业务功能需求分析 (15)3.3.3业务目标需求分析 (18)3.4信息流程分析 (21)3.4.1信息横向流程 (22)3.5集成边界 (23)3.5.1数据平台的集成 (23)3.5.2与既有系统的集成 (24)第4章建设内容 (25)4.1 信息化建设原则 (25)4.2 信息化总体结构 (25)4.3 数据信息流程 (26)4.4 建设内容 (27)4.4.1 水情监测系统 (29)4.4.2 视频监视系统 (29)4.4.3 网络及通讯系统 (29)4.4.4 信息中心建设 (30)4.4.5 应用软件系统 (31)4.4.6 基础设施改造 (32)第5章项目总体设计 (34)5.1智慧水务的总体蓝图 (34)5.1.1智慧水务战略方向 (34)5.1.2智慧水务规划蓝图 (35)5.2总体架构设计 (35)5.2.1总体框架设计 (35)5.2.2系统逻辑架构设计 (35)5.2.3管控模式设计 (37)5.2.4建设模式设计 (42)5.3总体技术路线与关键技术 (43)5.3.1技术路线 (43)5.3.2关键技术 (44)5.4总体服务对象 (46)第6章技术方案 (48)6.1 信息化总体结构 (48)6.1.1 数据信息流程 (48)6.2 水情监控系统 (49)6.2.1 系统体系结构 (50)6.2.2 水情信息采集系统 (51)6.3 视频监控系统设计 (57)6.3.1 建设内容 (57)6.3.2 各站建设内容及布局 (58)6.3.3 视频监控系统组成结构 (63)6.3.4 关键技术说明 (64)6.3.5 视频监控系统功能性能 (65)6.4 主要设备说明 (67)6.4.1 视频摄像机 (67)6.4.2 云台解码一体机 (67)6.4.3 超声波明渠智能水位流量计 (68)6.4.5 视频服务器 (70)6.5 灌区通信及通讯系统 (72)6.5.1 组网方案整体说明 (72)6.5.2 网络安全设计 (73)6.5.3 可靠性设计 (77)6.5.4 设备说明 (79)6.6 调度信息中心 (86)6.6.1 系统体系结构 (86)6.6.2 调度中心投影屏 (87)6.7 监测体系系统设计 (88)6.7.1设计原则 (88)6.7.2架构介绍 (88)6.7.3功能介绍 (89)6.7.4在线监测 (90)6.8 计算机网络及数据库 (91)6.8.1计算机网络 (91)6.8.2网络带宽及计算资源规划设计 (91)6.8.3数据库 (94)6.9 应用系统介绍 (99)6.9.1营业收费管理系统 (99)6.9.2客户服务系统 (101)6.9.3工程报装系统 (102)6.9.4表务管理系统 (106)6.9.5商业智能分析系统 (108)6.9.6协同办公平台 (109)6.9.7能源管理系统 (111)6.9.8 DMA漏损管理系统 (116)6.9.9水力模型系统 (124)6.9.10排污综合调度系统 (130)6.9.11运营管控系统 (141)6.9.12会商管理系统 (160)6.9.13 SCADA系统 (162)6.9.14水质管理系统 (164)6.10 信息化标准体系设计 (167)6.10.1标准化体系的构成 (167)6.10.2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 (167)6.10.3信息化标准体系构成 (168)6.11应用支撑平台设计 (176)6.11.1建设任务 (176)6.11.2商用支撑软件 (177)6.11.3开发类通用支撑软件 (178)6.12 应用软件系统 (187)6.12.1 总体结构 (187)6.12.2 灌溉监测监控系统 (187)6.12.3 灌区数据库系统 (196)6.13智慧水务云平台设计 (211)6.13.1平台概述 (211)6.13.2平台特点 (212)第7章项目组织机构与项目运营管理 (215)7.1项目建设管理 (215)7.1.1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215)7.1.2项目管理措施 (219)7.1.3质量进度控制 (221)7.2项目运营管理 (222)7.2.1运行管理组织机构 (222)7.2.2运行管理方式 (224)7.2.3运行维护经费 (224)7.2.4保障措施 (225)7.3项目管理体系 (226)7.3.1 项目管理目标及承诺 (226)7.3.2 项目管理制度 (229)7.3.3 施工管理措施 (230)7.3.4 工程实施管理 (231)7.3.5 保密管理 (235)7.4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236)7.4.1 工作流程 (236)7.4.2 施工阶段的划分 (237)7.4.3 主要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240)7.4.4 深化设计 (291)7.4.5 工程验收和移交 (301)7.5工程重点、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306)7.5.1 本项目的特点分析 (306)7.5.2 本项目施工的重点、难点及应对措施 (307)7.6人才培训 (313)7.6.1人员配置计划 (313)7.6.2人员培训方案 (313)7.7项目实施管理 (314)7.8项目安全管理 (315)7.9项目维护管理 (315)第8章施工组织设计 (317)8.1 工程概况和要求 (317)8.1.1 工程概况 (317)8.1.2 建设方要求 (328)8.1.3 实施条件 (328)8.2 编制依据 (329)8.2.1 招/投标文件和设计图纸、图纸说明及相关图集 (329)8.2.2 主要执行的施工规范和标准如下 (329)8.3 组织方案 (333)8.3.1 施工管理组织架构及人员名单 (333)8.3.2 管理人员职能分工和岗位职责 (335)8.3.3 重点工作流程及其分工 (336)8.3.4 劳动力组织、培训和学习 (339)8.3.5 主要材料和设备组织计划 (341)8.3.6 试验工作管理组织 (347)8.3.7 计量工作管理组织 (349)8.3.8 技术交底 (349)8.3.9 技术文件和资料管理 (350)8.4 技术方案 (356)8.4.1 主要施工方法 (356)1.1.1 (472)8.4.2 单机调试及联合调试方案 (526)8.4.3 见证取样检验试验计划 (556)8.4.4 施工质量检验计划 (558)8.5 深化设计工作方案及其保证措施 (560)8.6 交叉施工与协调组织管理方案 (579)8.7 进度计划 (583)8.8 质量计划 (586)8.8.1 质量方针 (586)8.8.2 质量目标 (586)8.8.3 质量管理体系 (586)8.8.4 质量管理职能分工和质量管理职责 (587)8.8.5 受控文件和质量记录控制 (595)8.8.6 质量管理实施程序 (595)8.8.7 质量保证措施 (599)8.9 安全管理计划 (616)8.9.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针、目标及指标 (616)8.9.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616)8.9.3 安全管理制度 (617)8.9.4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措施 (624)8.9.5 安全检查和评价 (656)8.10 环境管理计划 (657)8.10.1 环境管理方针、目标及指标 (657)8.10.2 环境管理体系 (657)8.10.3 环境管理规章制度 (658)8.10.4 环境管理措施 (659)8.11 项目成本计划 (678)8.11.1 项目成本控制目标 (678)8.11.2 项目成本控制措施 (678)8.12 资源需求计划 (679)8.12.1 劳动力配备计划 (679)8.12.2 主要施工机具供应计划 (680)8.12.3 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配置计划 (682)8.12.4 主要材料、设备供应进场计划 (683)8.13 风险管理计划 (684)8.14 信息管理 (686)8.14.1 项目信息需求、来源、收集及传递方式 (686)8.14.2 信息传递及处理 (687)8.14.3 信息管理目标和措施 (687)8.15 项目沟通管理计划 (689)8.15.1 沟通对象 (689)8.15.2 沟通方式 (689)8.15.3 沟通时间安排 (689)8.16 项目收尾计划 (691)8.16.1 竣工验收工作计划 (691)8.16.2 对业主使用管理人员培训计划 (691)8.16.3 工程竣工结算、决算工作计划 (691)8.17 施工总平面布置 (693)8.17.1 总平面设计的原则和依据 (693)8.17.2 施工临时用水、用电的布置 (694)8.17.3 现场平面管理 (695)第1章总论1.1项目概况1.1.1项目背景水是人类生活的源泉而随着城市的发展水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水资源监管和治理成为城市发展的一大困扰,水质监控不及时、水灾预警不及时更是直接关系到民生问题。
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关于印发全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关于印发全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水利部•【公布日期】2017.05.10•【文号】发改农经〔2017〕889号•【施行日期】2017.05.1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水电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关于印发全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发改农经〔2017〕889号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水利(水务)厅(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完成434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等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组织编制了《全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实施方案(2016-2020年)》(以下简称《方案》),现印发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落实地方主体工作责任。
《方案》是“十三五”期间开展大中型灌区改造工作的重要依据。
各地要进一步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属地管理和工作主体责任,细化分解任务分工,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按照《方案》确定的灌区范围、建设内容、任务目标及控制投资规模,认真做好组织实施,确保如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严格项目建设管理。
做好和完善项目前期工作,合理安排各项工程建设内容,优化技术选型和方案。
在加强灌区灌排骨干工程改造的同时,完善量测水设施、管理信息化、灌溉试验站等附属设施,同步推进田间节水灌溉工程建设。
进一步健全工程运行管护机制,落实工程管护主体和运行维护经费,鼓励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入专业化队伍承担工程维修养护,促进提升灌区管理社会化、专业化水平。
三、加快推进灌区水价等管理改革。
各地要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意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等要求,结合灌区改造工程建设,进一步深入推进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和灌区管理体制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西秀区型江河重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IV标段技术标准和要求招标人:西秀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站(盖单位章)二〇一九年八月1概述水利信息化不仅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和关键环节,也是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水利部党组对水利信息化工作十分重视,提出“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这一新时期治水思路,要求把水利信息化作为推进和实现水利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安顺市西秀区型江河中型灌片水利设施建设项目信息化工程以现地水利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高位水池水位的自动化监测,实现对灌溉作业的指导。
前端传感器设备将监测的水位、流量信息经过遥测终端的采集和处理,通过有线或无线的网络传输方式将各种信息传输至云平台,管理人员可在任何有网络的地方对监测点进行实时监视,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改善现有管理体制,一方面节省人力物力,另一方面使原来的人工管理逐步过渡为现代化管理模式。
积极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为贵州省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的水利支撑保障。
2设计原则遵守国家水利发展方针,满足基本实现现代化水利发展的要求。
针对自然条件、水利现状和经济支撑能力,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传统水利,用现代水管理制度推动水利改革,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和科学管理。
从客户需求情况分析,制订设计原则,以指导我们的方案设计,安顺市西秀区型江河中型灌片水利设施建设项目信息化建设主要遵循以下设计原则:(1)易用性原则:易用性是指系统使用的方便程度。
由于使用者的行业知识水平、对水利物联网系统的了解程度都大不相同。
这就要求系统界面需要尽量简洁易懂,使系统使用者能够在短期内接受、了解、熟知并应用水利物联网应用系统。
(2)经济实用性原则:系统使用的经济实用性是指系统使用成本经济,并且在使用功能上能够满足实际工作要求。
在系统开发时,需要对系统进行合理规划,确保系统在满足用户的业务要求的同时,以简单、方便、快捷、经济实用为目标,面向具体的工作应用需求。
在系统使用技术上,使用成熟、经济的技术,而不是单纯考虑技术的先进性;在系统数据显示深度上,根据实际需要确定,而不是越深越好,应该注重实用性。
(3)稳定性原则:系统稳定性是指系统保持正常运行的能力。
由于系统一旦建立,将嵌入到日常农业生产活动中。
一旦系统出现不稳定的情况,将会对农业生产管理活动造成很大的影响。
因此系统配置的各类硬件设备必须安全、稳定、可靠。
系统应该采用容错性设计,使得系统局部出现问题不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使用。
(4)安全性原则:系统安全性是指保护系统内重要机密信息不泄露,防御外部恶意攻击的能力。
此系统设计时需要考虑使用多重的安全体系,对于数据的安全和保密应该进行相应的处理,提高系统对于恶意攻击的防护能力,并保证与其它应用系统或异构系统间数据传输的安全可靠和一致性,确保不会有非授权操作和意外的非正常的操作,保证系统数据的安全完整。
(5)可扩展升级原则:可扩展升级是指系统在使用过程中、随着实际的需要进行进一步功能扩展或升级的能力。
一是随着系统覆盖面的扩大,预备以后接入设备数量增加,系统在信息存储计算能力上的扩展升级;二是随着水利物联网技术要求的发展,此工程可能会承担更多的管理功能,因此在系统功能上需要进一步扩展。
数据量的增加和服务功能的扩展,都需要硬件和系统软件的升级或增加,为了保证用户的原有系统平台在系统升级过程中能够平滑过渡,就要求系统在最初设计时就考虑系统软硬件的可扩展性。
(6)先进性原则:采用先进的设计思想,选用先进的软硬件设备,保证项目整体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技术领先性。
3建设目标与内容3.1建设目标总体目标:以安顺市西秀区型江河中型灌片水利设施建设工程为依托,与灌区主体工程同步建设,同步完成。
建成以灌区云平台为核心,各监测站为基础的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对整个灌区水情、水量等各项信息采集、整合和分析,利用灌区用水的调度控制,合理配置水资源,提升灌区管理的效能,实现灌区管理“一张图”,为管理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智能化服务,达到节约用水、高效高能的目的。
具体目标如下:1)建设灌区云平台,管理者借助云平台可实现灌区信息化管理。
2)对高位水池水位进行实时监测,对主管道输水流量进行实时监测,将监测数据发送到云平台。
3.2建设内容本次西秀区型江河中型灌片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工程涉及旧州镇及刘官乡,项目涉及6个灌片,主要为旧州镇新寨村灌片、邢江村灌片、浪塘灌片及刘官乡的嘉惠灌片、龙洞灌片、金刺梨灌片。
涉及新建泵站5座、新建高位水池6座,旧州镇浪塘灌片原已建设高位水池及泵站各1座。
本次西秀区中型灌片拟定信息化建设内容如下:建设内容列表序号建设内容建设数量说明一水情监测系统1新寨村灌片高位水池水位监测1处高位水池输水主管道流量监测1处1条,管径DN90 2邢江村灌片高位水池水位监测1处高位水池输水主管道流量监测1处2条,管径DN200 3浪塘灌片高位水池水位监测1处序号建设内容建设数量说明高位水池输水主管道流量监测1处2条,管径DN160、DN90 4嘉惠灌片高位水池水位监测1处高位水池输水主管道流量监测1处2条,管径DN90、DN75 5龙洞灌片高位水池水位监测1处高位水池输水主管道流量监测1处2条,管径DNDN906金刺梨灌片高位水池水位监测2处高位水池输水主管道流量监测2处1处2条,管径DN63、DN751处1条,管径DN63二软件系统5年租用中国灌排云智慧灌区平台4技术方案4.1设计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深化水利改革的各项措施,突出“快”与“好”二字方针,更加注重水利发展方式的转变,更加注重市场决定作用的发挥,以水资源管理、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统领,以贵州“水利三大会战”和“小康水”行动计划为抓手,以水利设施建设工程为载体,以信息建设为支撑,更加注重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统筹,更加注重工程配套,更加注重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的结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突出科学管理,强化依法行政,最终建设成为完美的现代水利工程“建、管、养、用”体系,不断提高现代水利的水资源保障,水生态保护和服务民生能力,率先走出一条具有贵州山区特色的水利现代化道路,为贵州省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的水利支撑保障。
4.2总体框架(1)总体架构针对项目区特点本次信息化建设实施由监测站及软件平台两部分组成,建设集远程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应用为一体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系统整体架构图监测站主要是水情监测。
软件系统部署在云端,租用中国灌排云平台。
(2)网络拓扑系统在网络方面采取了多种制式,远程通讯采用GPRS网络,近距离传输采取RS485、RS232等相结合,保证网络系统的稳定运行。
4.3水情监测系统1.1.1.概述目前高位水池水位的监测方式采用人工观测的方式,泵站输水流量采用估算,精确度低。
要实现水利现代化建设,必须对高位水池水位进行监测,特别是在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高位水池水位高低直接影响到提水泵站的启停,水位为合理实时的灌溉提供数据支撑,保障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水情监测系统主要是采用传感器对高位水池水位、管道流量进行自动监测;通过GPRS网络将水位、流量数据发送到云平台。
管理人员通过软件平台查看监测信息,综合了解水位流量信息,及时掌握管辖区域内水情情况;为水利工程安全、防汛抗旱,水资源监控,辖区配水调度提供了及时有效的信息支撑。
4.3.1功能设计数据采集要求:按照用户设置的采样间隔和时间点定时采集;能够提供测量值出界监测和差值监测;存储接近万次的测量结果,并可按照要求随时查看历史数据;采集数据的存储具有选择性,存储需要存储的数据。
通讯要求:按照用户设置的上报间隔和时间点定时上报测量数据;当测量值出现异常及恢复正常时上报测量数据,超过报警上限后,每增长一定值,重新上报1次;当收到数据中心的召测命令时,立即按召测要求回复当前测量数据或历史数据。
功耗要求:能够保证系统设备在低功耗的情况下正常运行。
4.3.2建设内容1、旧州镇新寨村灌片高位水池安装1套水位监测;高位水池输水主管道安装1套插入式超声波流量计。
2、旧州镇邢江村灌片高位水池安装1套水位监测;高位水池2条输水主管道安装2套插入式超声波流量计。
3、旧州镇浪塘灌片高位水池2条输水主管道安装2套插入式超声波流量计。
4、刘官乡嘉惠灌片高位水池安装1套水位监测;高位水池2条输水主管道安装2套插入式超声波流量计。
5、刘官乡龙洞灌片高位水池2条输水主管道安装2套插入式超声波流量计。
6、刘官乡金刺梨灌片2处高位水池分别安装1套水位监测;高位水池3条输水主管道安装3套插入式超声波流量计。
4.3.3方案设计4.3.3.1系统结构水情系统主要由监测设备、遥测终端、供电设备、传输网络和云平台五部分组成。
监测设备:输水管道监测站采用超声波流量计、高位水池监测采用压力式水位计;遥测终端采用RTU对数据进行采集上报;供电形式采用太阳能供电;利用GPRS传输网络进行数据传输。
系统结构如下图:水情监测系统结构图4.3.3.2工作方式水位、流量采集工作点按照用户设置的采样间隔和时间点定时采集,采取定时上报,差错上报的方式,并且可以完成召测命令回复和设置命令回复的功能:1、定时上报:按照用户设置的上报间隔和时间点定时上报测量数据;2、差错上报:当测量值出现异常及恢复正常时上报测量数据。
超过报警上限后,每增长一定值,重新上报1次。
3、召测命令回复:当收到信息中心的召测命令时,立即按召测要求回复当前测量数据或历史数据。
4、设置命令回复:当收到信息中心的设置命令时,执行要求的操作:修改或读取用户配置参数、重设系统时钟或使系统复位,并将设置结果回复给数据中心。
这种工作方式功耗低,便于供电,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实时性强,能很好地反应水位流量变化的全过程。
4.3.3.3通信方式数据信息的传输都是通过RTU将数据传输到云平台进行存储和处理。
RTU的传输通信方式也有很多种,有有线的通信方式一般是通过网线、光缆来进行传输;无线的通信方式有自建超短波电台或使用公共网络,公共网络又包含GPRS、3G 和4G网络。
各种传输方式的优缺点如下。
有线通信:包括网线、光缆。
由于项目区监测点位分散,有线方式投资太大。
无线通信:包括超短波网络、GPRS网络、3G网络和4G网络。
超短波网络需要重新建设,需要进行链路测试,并要长期保证通信链路的畅通,确保通信链路之间没有遮挡,导致了超短波电台建设费用较高,维护不方便。
GPRS网络使用公网信号,信号范围广,覆盖面大,使用费用低,维护方便。
3G和4G网络由于带宽大,数据传输速率快,现在在大中型城市和附近乡镇都已经普及。
这两个网络在覆盖程度上还有欠缺,特别是对于一些偏远的地区基本上都没用3G或4G信号,使用范围不广,也是造成在水利上不能普及的一个重要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