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学案设计

合集下载

2023年实用的项脊轩志教案4篇

2023年实用的项脊轩志教案4篇

2023年实用的项脊轩志教案4篇项脊轩志教案篇1学问目标1.学习作者选取生活琐事、平常景物表现人的音容笑貌,以朴实简洁的语言寄予自己深情的写作风格。

2.精确理解“当、洞、胜、凡、兹、过、竟、比、殆”9个实词,并归纳积累“顾、稍、置、归、去”5个实词的`义项。

实力目标1.在熟读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把握脉络,体会作者思路清楚、语言流畅的特点。

2.依据上下文辨析实词和活用词的义项,做到娴熟翻译课文,提高文言阅读实力。

德育目标体会作者在日常琐事的记叙中所蕴含的浓浓深情,感受亲情。

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对家道衰落的伤感和对故居亲人的眷恋深情。

2.研习三、五、六段,体会“多可喜亦多可悲”的内涵。

教学难点1.通过细微环节描写感悟作者在叙事中营造出来的抒情氛围。

2.在诵读的基础上娴熟背诵全文。

教学方法1.诵读法。

通过反复诵读,提高学生的文言阅读实力,巩固文言学问。

2.探讨法。

通过广泛探讨,培育学生的解析实力。

3.延长法。

通过延长练习,提高学生鉴赏文言的实力。

项脊轩志教案篇2一、设计思路《项脊轩志》是归有光散文的杰作,也是历代美文之一,不精读,恐难以真正解其情意、其奇妙。

基于此,教学时可从归有光身世经验入手,抓住一个“情”字,设计几个话题让学生探讨探究,以深化对的理解。

要求学生课前预习,疏通文字。

二、教法展示一导语设计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衣锦还乡打一中国古代散文家名字——归有光。

二归有光简历学生课前制作简历,课上展示。

三揣摩归有光的内心世界前人王锡爵评归有光散文“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

《项脊轩志》就是归有光抒情散文的杰作。

黑格尔说:“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而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性化而显现出来了”《美学》第一卷。

那么,本文所显现的作者“心灵的东西”是怎样的呢1阅读课文1—4段作者约19岁时作及题注,揣摩幼年归有光经验了何种不幸,少年归有光内心有着怎样的追求和隐痛。

1幼年丧母,伤痛难言归有光8岁丧母,对于母亲的印象比较模糊,第3段“老妪”的回忆:“某所,而母立于兹”,“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项脊轩志 学案设计

项脊轩志   学案设计

《项脊轩志》导学案设计【学习目标】1、掌握有关的文学常识,了解作者的主要经历和作品的主要题材及风格。

2、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3、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

4、体验文中流露出的真挚的亲情。

【资料助读】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

一说其远祖归道隆曾居住在太仓项脊泾,作者以项脊轩来命名自己的书斋,有追念祖先的意思。

一说言其窄小,如颈背之间,故名。

轩,这里指小屋,即书斋。

归有光(1506—1571年),字熙甫,明朝昆山人,著名散文家。

作者自幼苦读,9岁能文,20岁通读五经和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加《三国志》称“四史”),但考试不利,35岁才中举,后8次考进士落第,于是迁居到嘉定(今上海市)安亭江上,讲学20余年,学生颇多,称之为“震川先生”。

他直到60岁才中进士当县令。

一生郁郁不得志。

归有光虽然仕途不得意,但他博览群书,在散文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他的散文的特点是:①即事抒情,真切感人;②注重细节,刻画生动;③篇幅短小,言简意赅;④结构精巧,波折多变。

代表作品有《项脊轩志》、《思子亭记》、《寒花葬志》。

其散文源出于《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黄宗羲《明文综序》),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

归有光从小勤学,爱读司马迁的《史记》,相传他曾用五种颜色的笔圈点《史记》。

他的散文受司马迁和欧阳修的影响很大,但有他自己的特色。

他善于用疏淡的笔墨,描写生活中常常接触的事物,以及家人、亲友之间的一些琐碎事情,随笔点染都富于深情,所以感染力很强。

《项脊轩志》就是属于这种性质的抒情散文。

【疏通文意】一、给加横线的字注音项脊( ) 尘泥渗漉( ) 修葺( ) 垣墙周庭()栏楯( ) 偃仰啸歌( ) 冥然兀坐()万籁()迨( ) 诸父异爨( ) 家有老妪()先大母婢也()先妣( ) 呱呱而泣()阖门()象笏( )令人长号( ) 余扃牖而居()二、解释加点的词雨泽下注()迨诸父异爨()东犬西吠()凡再变矣()大母过余曰()久不见若影()轩凡四遭火()吾妻来归()三、指出下列词语的词类活用垣墙周庭:客逾庖而宴:乳二世:吾家读书久不效: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庭中通南北为一:多可喜,亦多可悲:四、通假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而母立于兹()五、古今异义(1)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古:今:(2)往往而是古:今:(3)三五之夜古:今:(4)余久卧病无聊古:今:六、特殊句式(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2)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3)余自束发读书轩中(4)家有老妪,长居于此(5)鸡栖于庭(6)其志稍异于前(7)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七、知识回顾——翻译下面重点语句1、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项脊轩志》精品教案设计

《项脊轩志》精品教案设计

《项脊轩志》精品教案设计《项脊轩志》.. 篇一《项脊轩志》精品教案设计3项脊轩志归有光[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2、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教学难点]作者如何表现深挚的感情。

[媒体设计]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导入1: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2: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3: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4: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5:借书满架二,质疑讨论:这满架的书真是借来的吗?明确不可能。

归有光出身于一个怎样的家庭中?明确官宦家庭,书香门第。

这能否从文中找出?明确吾家读书久不效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明确积书满架-----据《四部备要》本集中作“积书”三: 1:这样一个大家庭,后来发生了怎样的变故?明确:分崩离析,连小轩也凡四遭火。

2:文中哪些语句最能渲染衰败的景象?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这里,作者抓住了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就将大家庭颓败破落,混乱不堪的情状和盘托出了。

板书:生活细节(投影:细节描写),这是我们这堂课的学习重点。

四:1:好端端一个家庭,弄得四分五裂,面对这样的变故,作者满含怎样的感情?2:能否用文中的一个字概括?板书:悲3:他的悲哀仅仅是由于家道中落吗?否。

他又追忆起了逝去的亲人DD母亲、祖母、妻子。

五:作者回忆母亲、祖母、妻子,同样也是选取日常生活中一些平淡的事,通过典型的细节和场面来表现他深挚的感情。

1:自由朗读“家有老妪”,┉“令人长号不自禁”2:这些细节描写,你最欣赏哪一处?母亲a.“某所,而母立于兹。

”首先造成一种触景伤情的气氛。

b.借老妪之口说出“儿寒乎?欲食乎?”的关切话语,把母亲在世时对孩子关心爱护、问寒问饥的神情形神毕肖地表现出来。

项脊轩志教案(精选10篇)

项脊轩志教案(精选10篇)

项脊轩志教案(精选10篇)整体感知篇一⒈朗读课文,质疑解难⒉知识点归纳⒊编写结构提纲明确:第一部分(1~4节):主体(18岁作)第二部分(5~6节):补记(35岁左右作)⒋思考:贯穿本文的情感线索是什么?用原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明确:“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承上启下《项脊轩志》教案篇二一、教学目的:1.掌握一些重要的实词和虚词/句式;2.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3.学习本文的写景及抒情4.感受亲情5.理清思路二。

课时安排: 3课时第一课时:完成目标:1.诵读全文,理清思路(局部思路全文思路)2.背诵第一二自然段3.掌握并积累几个重点实词和特殊句式。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看下面的成语,并以这个成语为谜面,猜一明代作家名。

谜面:衣锦还乡。

谜底:归有光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归有光的一篇散文名作《项脊轩志》。

(二)解题:1.作者简介:明代:字:号:文学主张:独出于胸臆有人称赞他的散文“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

强调真实感情被誉为:“明文第一”﹑“今之欧阳修”2.作品简介:项脊轩 :注解①志:注解①其它作品:《先妣事略》《寒花葬志》(三)品读全班学生朗读全文:自读全文:提出不能解释的词语和疑难问题(抄写在一张纸上)朗读第一二段:朗读第三四五段:(四) 集体朗读第一段,协作完成下列问题1. 你认为该段应该用什么语调朗读?应读出什么效果?平缓亲切2. 修葺前的项脊轩有何特点?作者嫌弃它吗?特点:小旧破漏暗感情:喜爱3. 经过修葺后的项脊轩变得如何了?不漏不暗 ( 亮 )幽雅(美)静在这样的环境里读书,你觉得如何?试用一个词概括作者的感受。

乐4.思考并讨论:“万籁有声”是什么意思?是写幽静还是写喧嚣?体会“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一句。

(五) 理清思路,背诵第一段。

思路:(六) 背诵练习:理解记忆:根据写作思路练习(七) 练习1.课本第一题的1和2小题。

2.课本第二、三题。

3.小屋与作者内心感情的联系。

2023最新-《项脊轩志》学案教案最新9篇

2023最新-《项脊轩志》学案教案最新9篇

《项脊轩志》学案教案最新9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这次漂亮的为亲带来了9篇《《项脊轩志》学案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的好友哦。

《项脊轩志》篇一教学目的:1学习常用实词和虚词“顾”“稍”“置”“去”“归”等的用法。

2学习文言文中词类现象(名词作状语)的一般规律。

3理解本文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家庭变迁的感慨。

4分析归有光散文的一般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归有光散文的特点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方法:文言文教学三读法第一课时目标:解题,介绍作者,认读课文,讲解第一段。

教学过程:一。

教学导入:本课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散文佳作。

作者在写景叙事中,把“喜”和“悲”的感情抒发得委婉动人,感人至深。

二。

介绍作者:归有光(1507~1571年),字熙甫,明朝昆山人,著名散文家。

作者自幼苦读,9岁能文,20岁通读五经(《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和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加《三国志》称“四史”),但考试不利,35岁才中举,后8次考进士落第,于是迁居到嘉定(今上海市)安亭江上,讲学20余年,学生颇多,称之为“震川先生”。

他直到60岁才中进士当县令。

由于为官正直,不与上级官吏和地方豪绅同流合污,3年后明升实降为顺德通判,专管马政,颇受委屈。

后由大学士高拱保荐为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修《世宗实录》,上任一年后,病故。

在文学上,因作者仕途多舛,但他博览群书,在散文创作上造诣很深,是明代杰出散文家。

他的散文源出《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风格朴实,感情真挚,一反当时“文必秦汉”的理论和只求貌似的形式主义风尚。

归有光与王填中、唐顺之、茅坤并称为“唐宋派”。

他的散文朴素简洁,自然真挚,以神味见长,尤善以家庭琐事寄托真情。

《项脊轩》《先妣事略》《寒花葬志》为代表,他的作品对清代桐城派散文影响很大,本单元的《登泰山记》(姚鼐)与本文有很多相似之处。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5则范文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5则范文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5则范文第一篇:项脊轩志教学设计项脊轩志教学设计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项脊轩志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写作特色。

2、学习本文善于选取富有特征的细节描写抒写感情的技巧。

教学重点:感受文章的以情动人。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的两种感情;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作者在叙事中营造出来的抒情气氛。

教学思路:围绕一个“情”字为主线索展开,领会古代散文叙事中融入浓厚情感的写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设计理念:回顾性导入,概括全文主要内容;抓住“悲情”展开分析。

教学方法:反复朗读,师生讨论课时安排:两课时,该课为第二课时教学步骤:一.回顾性导入,内容概括在前面课时学生已经掌握文章意思的基础上,复习回顾文章内容。

这里以“一间小屋、两种感情、三个女人”为线索概括主要内容。

(这里板书)1、“一间小屋”的特点:狭小、阴暗、破旧→焕然一新、幽雅安静(这里分别要求学生在第一段中找出原句,体会修葺后书斋的变化)2、插入书斋名字的由来(怀远追宗之意;人生大志、光宗耀祖的志向,自号“项脊生”)3、两种感情:喜和悲(这里点一下即可,后面具体展开,为本课重点)4、三个女人:先妣、先大母、亡妻二.研读与赏析,对两种感情的分析1、喜怒哀乐乃人之常情,我们古时文人根据自己的经验归纳的人生的“四喜三悲”有哪些?(四喜: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

三悲:幼年丧亲、中年丧妻、老年丧子)悲喜之情我们刻苦铭心。

但是喜悲两种感情,给我们记忆最为深刻和久远的应该是:悲情!本文的作者归有光这一生就经历了这人生“三悲”。

2、“唐宋派”著以“情”动人为写作特色,抓住本文的主要的“悲情”展开。

朗读第二段。

展示多媒体。

a、提问:文中写了哪几件可悲的事?展示多媒体。

《项脊轩志》教案教学设计(9篇)

《项脊轩志》教案教学设计(9篇)

《项脊轩志》教案教学设计(9篇)《项脊轩志》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篇:教学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词语、词类活用以及一词多义的词语,还有特殊句式。

2、理解作者对家人的思念和对家庭变迁的感慨,品味其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积累重点词语及句式;学习细腻的细节描写手法。

教学难点:文中托物寄情及细节描写等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分析法、讨论法教学工具:录音机、投影仪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在理解重点文言词语意义的基础上,能自行疏通文意,做到朗读熟练,并能当堂背诵文章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导入:(回忆上个单元宋代散文)其表现手法:《六国论》是借古讽今,《游褒禅山记》是托物言志,《伶官传序》是借古讽今等等。

回顾散文的表现手法还有那些,例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小见、虚实结合、修辞等。

那么,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一篇明清散文――《项脊轩志》又是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来表现作者对家人的思念的?一、解题1、志,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也叫记、铭,如我们学过的〈醉翁亭记〉和〈陋室铭〉,这样的文体一般来说采用的就是托物言情的表现手法。

2、项脊轩名字的由来:①、祖辈曾住项脊泾,表达追怀祖辈之意。

②、项脊之位极小,形容此轩之狭小。

二、作者简介1、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明代著名散文家。

他的散文被称为明文第一,他也被称为今之欧阳修。

2、其文章强调真情实感,言人人心中有,人人手中物。

3、归有光的身世:8岁丧母18岁写《项脊轩志》23岁娶妻29岁丧妻35岁后写补记35岁中举,其后考8次进士不第,讲学20余年60岁中进士,授县令职三、听录音朗读,辨明字音,学生跟读。

四、请同学逐段朗读,注意读准作者的感情。

然后概括一下各段的内容。

明确(板书):第一段:修葺前后的项脊轩第二段:承上启下第三段:思念母亲和祖母第四段:项脊轩曾遭火第五段:思念妻子(补记)第六段:触景生情,思念妻子(补记)五、投影片出示重点词语及句式,提问学生回答1、一词多义置: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放置)内外多置门(设置)得:不能得日(得到)得不焚(能够)过:日过午已昏(超过)母过余(探望)然:室始洞然(的样子)冥然兀坐(的样子)然余居于此(但是)而:而庭阶寂寂(表并列)往往而是(表修饰)而母立于兹(第二人称,你)凡:凡再变矣(总共)轩凡四遭火(总共)凡六百一十六言(总共)从:吾从板外相为应和(由、自)从余问古事(向学习)语:语未毕(话)自语曰(说话)述诸小妹语(话)自: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从)自语曰(自己)然自后余多在外(从此)书:借书满架(书籍)或凭几学书(写字)归:吾妻来归(女子出嫁)吾妻归宁(女子出嫁后回娘家省亲)2、词类活用雨泽下注(名词作状语)使不上漏(名词作状语)前辟四窗(名词作状语)垣墙周庭(名词作动词)小鸟时来啄食(名词作状语)东犬西吠(名词作状语)乳二世(名词作动词)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名词作动词)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名词作状语)3、特殊句式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2023最新-《项脊轩志》教案(优秀6篇)

2023最新-《项脊轩志》教案(优秀6篇)

《项脊轩志》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牛牛范文网为朋友们整理了6篇《项脊轩志》教案,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教学目标:篇一⒈学习作者选取生活琐事、平常景物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以朴素简洁的语言寄托对故居亲人的眷恋深情。

⒈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篇二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项脊轩志》是明代作家归有光的代表作,也是表现亲情的经典之作,是一篇借记物来叙事和抒情的散文。

本文通过书斋项脊轩的几度兴废,写与之相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了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去世的亲人的深切怀念,真切感人。

2、教材地位与作用《项脊轩志》最重要的一个点就是一个“情”字,文中归有光对去世的祖母、母亲、妻子的深情追忆如泣如诉,哀婉动人,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理解并感受到这伟大又朴素的情感。

以口头语说家常事也是本文一大亮点,所以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得学生学习并运用这一写作技巧。

二、学情分析1、文言认知(1)小学、初中接触到的古文不少,有一定积淀,但不易挖掘出文言文的文化内涵。

(2)学生经过多年的语文学习,已基本掌握翻译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但对文言文的学习存在错误认识。

2、情感体验: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但对那种纯真的情感体验的较为肤浅,在写作中总是无从下笔。

三、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以及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在第一课时已了解作者生平和扫除阅读障碍的基础上,我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线索,理清文章脉络,进而解读文章内涵的能力。

(2)学习作者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典型的生活细节来表达感情的写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点拨启发、个性解读等方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理解把握本文情感。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1)理解作者对家道中落的感伤和对故居、亲人的眷恋之情。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5篇)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5篇)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5篇)《项脊轩志》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落实文言文知识点2、寻找文章的“动情点”“震川之文,每于不要紧之题,说不要紧之语,却自风韵疏淡。

”(姚鼐)⑴研读细节描写,注意其中所表现的作者内敛的感情;⑵研读景物描写,注意借景抒情的手法。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尝试背诵4、了解作者生平及其写作风格二、教学步骤1、读课文,纠正字音,感知内容与情感。

2、检查预习:文章最令你感动的细节是什么?你最喜欢哪句话?3、在预习字词意义的基础上,练习用简洁的语言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基调。

目标实现方法:以初中学过的《醉翁亭记》和《陋室铭》为例,列出两个模仿的句子:假醉翁之亭(景)欧阳(作者)绘山水相映(内容)表放情林木之乐意(感慨及基调)托鄙陋之室(景)禹锡(作者)寄仙龙之说(内容)议淡泊修业之洁志(感慨及基调)参考答案:借项脊之轩有光写三世变迁抒物是人非之悲情借项脊之轩有光忆家庭琐事言时世变迁之感慨4、疏通词意,品味语言,领悟情感第一段: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⑴词类活用:下上前垣墙⑵实词:顾胜⑶古今异义:方丈三五⑷特殊句式: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分析内容:项脊轩修葺前的特点是什么?用几个形容词表达。

寥寥数笔,却已经渗透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渲染出一种颓败、阴冷的凄清氛围。

接着作者并没有马上抒写自己的感伤情怀,而是从“悲”的反面“喜”来着笔。

他喜的是什么?修葺之时,劈窗置墙,不但“使不上漏”,而且“杂植兰佳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着意对书斋周围的环境加以美化。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优秀3篇)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优秀3篇)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优秀3篇〕《项脊轩志》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在熟读的根底上理清思路,把握脉络,体味作者思路清晰、语言流畅的特点。

2、根据上下文辨析实词和活用词的义项,做到熟练翻译课文,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3、学习选取生活琐事、平常景物表现人的音容笑貌,以朴素简洁的语言寄托自己深情的写作风格。

教学重点:1、根据上下文辨析实词和活用词的义项,做到熟练翻译课文,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2、理解作者对家道中落的伤感和对故居亲人的眷恋深情。

教学难点: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作者在叙事中营造出来的抒情气氛,学习以朴素简洁的语言寄托自己深情地写作风格。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和所蕴藉的情感。

朗读完了以后,老师提问学生,看读懂了多少。

问:课文题目为“项脊轩志〞,“志〞是记的意思,“项脊轩志〞就是记述项脊轩的意思。

那课文都记述了些什么?记述项脊轩的什么?主要涉及了那些人?明确:记述了归有光的家事、有关项脊轩的人和事。

主要涉及了祖母、母亲、妻子,还有自己。

〔初步感知下,学生的答复是很浅很泛的,但可以通过接下来的解读,使认识变得明晰起来。

〕问:作者通过记述,仅仅想告诉我们他家有个项脊轩以及在这里发生的一些事吗?明确:不完全是,还为了把自己心中的某种情感表达出来,项脊轩只不过是作者用来流淌情感的一个河床。

问:那大家能说说本文流淌的是什么样的情感吗?明确:对家人的思念,对项脊轩的喜爱。

〔学生这样答复是很粗糙的,也很片面。

“思念〞太泛,“对项脊轩的喜爱〞不够准确——文章是处处着意写轩,但处处意在怀人,因而,在接下来的课文解读中应重在分析作者怎么由轩而人,外表上看是写轩,怎么从写轩的语句中看出对人的情感。

所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老师就应当就着课文的句子来纠正学生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有可能学生能答复到“有忧亦有喜〞,这说明学生能把握住文章的中心句〕二、老师介绍归有光的仕途及项脊轩的来历。

〔可以有幻灯〕要准确把握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来的情感,就要了解作者在写作时的生活遭遇,以及这间书斋——项脊轩的来历,因为项脊轩的来历非凡,使得身处其间的归有光时时都能感受来自家族与亲人的关爱与期盼。

《项脊轩志》教案设计(通用12篇)

《项脊轩志》教案设计(通用12篇)

《项脊轩志》教案设计(通用12篇)《项脊轩志》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落实文言学问:迨、逾、凡、乳、所、类、比、效、殆、归、制……2、理解本文的思想感情,体会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家庭变迁的感慨。

3、学习融真情于生活细节的写作手法,领悟平淡质朴却动人心扉的语言艺术。

4、教学重点: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2、诵读课文3、疏通字词,理解文意教学过程:一、导入:二、解题:1、关于归有光(投影)明代散文家、字号、经受、成就2、题目:志:记,文体,记叙事物、抒发感情。

如:《三国志》、《寒花葬志》。

项脊轩:书斋名,一说“项脊”乃方寸之地,言其小;一说之祖尝居苏州项脊泾,以此为书斋名,有追宗怀远之意。

三、诵读全文读准字音,读清句读(投影)四、读懂文意1、结合解释,逐节疏通字词(自主梳理,疑问处勾画、争论)2、同学质疑,集体解决疑难3、老师落实重点字词句(投影)五、布置作业《创新方案》P35第一部分其次课时教学要点:1、梳理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2、解读文章内容、理解情感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重点字词句抽查二、梳理结构,理清思路1、问:不知大家在预习时有没有发觉本文结构上的独特之处,这篇文章是否是同一个时期写的?哪里可以发觉?明确:第四段“余既为此志”,可知文章分两部分,正文和补记2、问:文章两部分之间相隔多少年?文中哪里告知了我们答案?明确:13年,“后五年”“其后六年”“其后二年”3、问:文章是如何把跨越十三年之久的人和事贯穿在一起的呢?也就是说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明确:项脊轩4、问:这两部分与项脊轩各有怎样的关系?明确:正文写了项脊轩的修葺以及与项脊轩相关的人事,借物忆人;补记写亡妻与我在项脊轩的生活及亡妻所植枇杷树,睹物思人。

5、板书文章结构:借物——项脊轩正文借物忆人诸父13项忆人先妣年脊先大母轩睹物——枇杷树补记睹物思人思人——亡妻三、品读内容,理解情感(一)研读第一节,品尝“喜”1、问:笔下的项脊轩是什么样子呢?明确:小——“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漏——“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暗——“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2、问:经过一番修葺,项脊轩有了怎样的新面貌?明确:亮——“前辟四窗,垣墙。

项脊轩志教案3篇

项脊轩志教案3篇

项脊轩志教案3篇《项脊轩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1、了解明代散文概况,唐宋派及归有光。

2、学习本文结构严谨,文脉贯通的特点。

文章以项脊轩为线索,借家庭琐事,表达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

〈二〉能力训练1、学习作者善于选取富于特征意义的细节来表达深挚的感情。

2、积累文言实词,分析常见的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三〉德育渗透感受亲情美,培养积极健康的情商。

[重点难点]1、重点是掌握文言字、词、句。

2、难点是本文取材和结构的方法。

[学法引导]1、有感情地诵读,疏通文意。

2、分析细节描写,感受事细而情深。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1、介绍作者及唐宋派。

2、检查预习,读准字音,疏通文意。

〈二〉1、导入新课打一谜语,谜面是“衣锦还乡”,请问谜底是什么?归有光。

归有光,明代著名的古文家,明朝“唐宋派”中成就最高者,被誉为“明文第一”,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

他命运多舛,8岁丧母,仕途不顺,35岁中举人,八考进士不第,60岁才中进士。

他的散文多写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感情真挚自然,语言朴素流畅,细节真实生动。

“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

姚鼎认为,归有光直承唐宋八大家,元明两代除归氏别无他人,并把它视为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

2、唐宋派唐宋派是明代的一个主要的文学流派,以明中叶的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为代表。

他们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文主义文风,极力推崇和提倡唐宋八大家的散文,被称为“唐宋派”。

唐宋派既推尊先秦两汉文的传统地位,又承认唐宋文的继承和发展,提倡学习唐宋文,易诘屈聱牙为文从字顺,同时针对复古派的摹拟剽窃,提出“直抒胸臆”的创作主张,重视在文章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他们的主张和创作对清代的桐城派影响很大。

3、教师范读4、读准字音渗漉(shèn lù)修葺(qì)栏楯(shǔn)偃仰(yǎn)啄食(zhuó)异爨(cuàn)老妪(yù)迨(dài)呱呱而泣(gū)象笏(hù)长号(háo)妣(bǐ)扃牖(jiōng yǒu)垣墙(yuán)栖息(qī)阖门(hé)5.串讲翻译这个过程应以学生活动为主,老师规范答案。

《项脊轩志》教案教学设计

《项脊轩志》教案教学设计

《项脊轩志》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项脊轩志》的文言文内容,掌握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

2. 分析《项脊轩志》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项脊轩志》,引导学生领悟作者对家庭、故乡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项脊轩志》的主要内容及其结构。

2. 分析《项脊轩志》中的艺术手法,如寓情于景、对比映衬等。

3. 领悟作者对家庭、故乡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 《项脊轩志》中的文言词汇和句式。

2. 分析《项脊轩志》中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3. 将作者的情感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进行换位思考。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项脊轩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项脊轩志》中的典型情节和人物形象。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提高对《项脊轩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项脊轩志》的作者归有光及其创作背景。

2. 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并记录不懂的文言词汇和句式。

3. 针对学生不懂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4. 分析《项脊轩志》的艺术特色,如寓情于景、对比映衬等。

5. 引导学生领悟作者对家庭、故乡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项脊轩志》的感悟。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项脊轩志》文言文内容的掌握程度,包括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的理解。

2. 评价学生对《项脊轩志》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如寓情于景、对比映衬等手法的识别。

3. 评价学生对作者情感表达的领悟程度,以及是否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七、作业设计1. 翻译《项脊轩志》中的重要段落,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2. 写一篇短文,分析《项脊轩志》中的一个艺术手法,并说明其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3. 结合个人经历,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对《项脊轩志》中家庭情感的思考。

1. 推荐学生阅读归有光的其它作品,如《钴鉧潭记》、《丰乳肥臀》等,进行比较阅读。

《项脊轩志》精品教案设计优秀6篇

《项脊轩志》精品教案设计优秀6篇

《项脊轩志》精品教案设计优秀6篇《项脊轩志》教案篇一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

2.学习本文善于捕捉生活中典型的细节和场面,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能力目标:训练学生运用所学文言文知识及凭借有关工具书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围绕身边的至爱亲情,感受亲情的可贵与美好。

二、文题背景1.题目解说本文是归有光抒情散文的代表作。

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

归有光的远祖归隆到曾在太仓(现在的江苏太仓)项脊泾居住,作者自号项脊生,有把自己的书斋题名为“项脊轩”,含有怀宗追远之意。

“志”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2.作者简介归有光(1506——1571年),字熙甫,明朝昆山人,著名散文家。

作者自幼苦读,9岁能文,20岁通读五经和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加《三国志》称“四史”),但考试不利,35岁才中举,后8次考进士落第,于是迁居到嘉定(今上海市)安亭江上,讲学20余年,学生颇多,称之为“震川先生”。

他直到60岁才中进士当县令。

一生郁郁不得志。

归有光虽然仕途不得意,但他博览群书,在散文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是明代接触的散文家。

他反对明朝中期前后七子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拟古主义主张,自称“好古文辞,然不与世之为古文者合”提倡“独出与胸臆”,强调真实感情。

他的这种文风,发扬了唐宋的优良传统,后人把他和唐顺之、茅坤等人并称为“唐宋派”,而他的成就最高。

他的散文源出《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

三、知识积累诵读课文完成下列题目:(一)注音1.先大母婢也()2.迨诸父异爨()3.先妣()4.呱呱而泣()5.象笏()6.长号不自禁()()7.扃牖()(二)通假字1.以手阖门2.而母立于兹(三)解释加点字凡再变矣先妣尝一至殆有神护者吾妻来归吾妻归宁迨诸父异爨已为墙凡再变矣先大母婢也比去,以手阖门时至轩中余自束发余扃牖而居大母过余曰久不见若影而母立于兹(四)词类活用 1.雨泽下注()2.使不上漏()3.前辟四窗()4.垣墙周庭()5.东犬西吠()6.乳二世()7.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五)古今异义1.室仅方丈2.墙往往而是(六)特殊句式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2.妪,先大母婢也。

2023最新-项脊轩志教案优秀8篇

2023最新-项脊轩志教案优秀8篇

项脊轩志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8篇《项脊轩志教案》,如果能帮助到您,将不胜荣幸。

《项脊轩志》优秀教案篇一一.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通过日常生活琐事反映真挚感情的特色。

2.掌握归有光的“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的以清淡朴素之笔来抒情的风格。

3.文言文常规知识积累。

二.教学重点:1.文言知识。

2.散文风格的理解。

3.写景叙事和抒情的结合。

三.教学难点:散文风格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学生自读,教师点拔。

五.教学时数:二课时。

六.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要点:1、归有光的散文风格理解。

2、课文第一部分(正文)串讲、分析。

(一)文学及文体知识介绍: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世称震川先生,明代昆山人,归有光一生仕途不得意,但他博览群书,在散文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

他的散文源出《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师承“唐宋派”,反对当时“文必秦汉”的理论和只求貌似的形式主义风尚,对清代我国古代最大的散文流派——桐城派影响很大,认为归有光是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

他的散文善于抒情,以清淡朴素之笔写身边琐事,亲切动人,有人称赞他的文章是“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文字委婉悽恻,这一特点在《先事略》《思子亭记》《寒花葬志》及本文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其著作辑为《震川先生文集》。

本文是一篇借记物来叙事抒情的优秀散文,项脊,地名,是作者九世祖道隆所居之处,“项脊轩”是作者的书斋名,含有怀宗追远之意。

“志”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二)熟读“自读提示”,了解本文所学要点:1、本文借写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常琐事,表达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也表达作者怀念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感情。

2、全文共分两部分:正文和补记。

3、归有光的散文风格体会和理解。

(三)熟读课文,正音正字:葺楯垣偃迨阖笏爨殆扃牖(四)课文第一部分分析:1.第一节串译讲析①指生朗读和串讲。

项脊轩志学案教案(优秀6篇)

项脊轩志学案教案(优秀6篇)

项脊轩志学案教案(优秀6篇)《项脊轩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二)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

教学设想:1、本文是一篇比较浅显的文言文,因此一个目标的实现主要以课前充分预习、课堂检测训练为主,通过训练掌握基本的字词句,能够基本理解文章大意。

2、本文是一篇感情十分真挚自然的散文,第二、三个目标的实现主要以朗读、讨论为主,在朗读讨论中体会作者的感情和本文的艺术特色。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手段:PPT课件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测1、关于作者要求学生看注解①,教师补充:《项脊轩志》是散文家归有光的代表作。

项脊轩,书斋名,是作者家中的一个只有一丈见方的斗室。

为什么给书斋取这样一个名字呢?据说有双重意思: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一是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有纪念意义。

归有光于嘉靖十九年(壹五4)考中举人。

以后参加八次会试,都没有考中。

后来在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县)的安亭江边,教书授徒达二十余年之久。

到了嘉靖四十四年(壹五6)才考中进土,任长兴(今浙江省长兴县)知县。

隆庆四年(壹五70)任南京太仆寺丞,著有《震川文集》。

他善于用疏淡的笔墨,描写生活中常常接触的事物,以及家人、亲友之间的一些琐碎事情,随笔点染都富于深情,所以感染力很强。

这篇《项脊轩志》,就是属于这种性质的抒情散文。

二、朗读课文老师示范朗读,要求学生注意字词的读音、句子的停顿以及文章的感情基调。

在此基础上学生集体朗读课文。

三、正音正字项脊轩渗漉修葺垣墙栏顺冥然兀坐万籁有声异爨老妪呱呱而泣先妣汝姊阖门象笏扃牖琵琶四、字词理解五、活用字词:1、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2、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3、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4、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5、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6、前辟四窗,垣墙周庭六、句式判断: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2、七、翻译句子:1、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2、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2023最新-《项脊轩志》精品教案设计【优秀8篇】

2023最新-《项脊轩志》精品教案设计【优秀8篇】

《项脊轩志》精品教案设计【优秀8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这次漂亮的为亲带来了8篇《《项脊轩志》精品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全文归纳篇一作者借平凡之景抒情,叙琐屑之事寄情,处处写轩,却处处意不在轩而在人,借轩写人,借轩抒情。

明末清初黄宗羲《张节母叶孺人墓志铭》评:“予读震川文为女妇者,一往情深,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

盖古今事无巨细,唯此可歌可泣之精神,长留天壤。

”项脊轩志(网友来稿篇二马新桥个性实用诵读品赏兼顾基础知识项脊轩志(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了解作者生平及其写作风格,理解并背诵第一段。

能力要求:能利用所学知识、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重难点及解决办法:背诵课文,教师可依据文段的内容和句式的特点指导学生背诵。

学法指导:在背诵中深入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古今的中国文人常喜欢给自己的书房取一个雅致的或富有深意的名字来表现自己的志趣追求,比如蒲松龄的聊斋,张溥的七录斋,姚鼐的惜抱轩,梁启超的饮冰室,周作人的苦雨斋等。

(学生有人喊还有项脊轩,教师回应)对,还有明代作家归有光的项脊轩,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项脊轩志》这篇文章,了解项脊轩的特点以及和项脊轩有关的一些人和事,深入领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深厚感情。

二作者介绍归有光(1502-1571),字熙甫,号震川,江苏昆山人。

他自幼苦读,九岁能文,但命途不顺,35岁才中举人,后来连续八次考进士不第。

无奈,后来迁居至上海嘉定安亭江上,在那里读书讲学二十余年。

学生称之为震川先生。

到60岁他才中了进士,授县令职,官至南京太仆寺丞,卒于官,有《震川文集》40卷。

归有光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在散文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他反对拟古主义,反对\”拾人之涕唾\“,提倡独抒胸臆,强调真情实感。

他的这种文风,发扬了唐宋古文的优良传统,后人把他和唐顺之、茅坤等人并称为\”唐宋派\“,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后人誉其散文为\”明文第一\“。

项脊轩志教案(优秀8篇)

项脊轩志教案(优秀8篇)

项脊轩志教案(优秀8篇)《项脊轩志》学案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明了作者身世对本文感情基调的影响;2.疏通字词,正音并学习重点字词意义。

重点难点:1.常用文言词语意义,用法2.对思想感情的理解。

课型:新授。

教法:朗读,讲解,提问,总结。

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明代有一位著名的散文家曾被当时的人们誉为“今之欧阳修”,他的散文被誉为“明文第一”,这位作家就是归有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他的代表作。

二。

作者介绍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曾在嘉定(现上海嘉定)讲学二十余年,学生很多,称他为“震川先生”。

唐宋散文以唐宋八大家成就最高,清代散文的主流则是桐城派。

归有光的散文对清代影响很大,桐城派代表人物姚鼐将归有光视为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元明两代除归氏外别无他人,由此可见归有光文学地位之高。

归有光是明代主要文学流派唐宋派的代表人物。

唐宋派提倡学习唐宋文,推崇文从字顺的语言风格,针对复古派对前代散文的剽窃,提出“直抒胸臆”的创作主张,重视在文章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唐宋派主要成就在散文方面,以归有光散文成就最高。

归有光自幼苦读,9岁能文,可惜仕途不顺,35岁中举人,后连续8次考进士不第。

8次!他直到60岁才中进士(活到老学到老),授县令职,一生郁郁不得志(悲哀可想而知)。

归有光屡试不第的悲惨遭遇使得他在回忆书斋,回忆对自己期望值极高的亲人时,自然而然的带有一种悲凉的感情,这也是这篇文章“悲”的感情基调的来源,读文时须注意体会。

三。

正音,正义,解题㈠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㈡题目解释:项脊轩”是作者的书斋名,“项脊”是作者九世祖道隆所居之所,作者把自己的书斋题为“项脊轩”既含有怀宗追远之意,又有表示书斋狭小之意。

志”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㈢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及朗读节奏。

要读出“悲”的感情,(设想我复读8年未中,然后回忆我的高中母校……)㈣在朗读过程中正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补)生平:7岁入塾就学8岁母亲亡故15岁束发读书轩中19岁写《项脊轩志》20岁考中秀才23岁与魏氏结婚28岁妻魏氏亡故约32岁续《项脊轩志》35岁考中举人60岁中进士接连八次科举失利一、学习内容分析《项脊轩志》编在苏教版必修五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单元。

此情可待成追忆,是追忆往昔的情感,值得无数次反复追忆的感情必然是心灵深处最渴望,得到或以未得的感情。

在《项脊轩志》中,作者回忆少时苦学的项脊轩,实则是在追忆少年时的情与志。

全篇无呼天抢地的情感喷泻,但在一物一景,字里行间中渗透着悠悠的事物人非、时过境迁的无奈悲凉感。

学习这篇散文重点一在感受作者娓娓道来的往昔故事中的情感,二则是揣摩学习作者“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叙事抒情手法。

首先是感悟情与志。

一情,“诸父异爨”实写家业凋零;“内置墙······凡再变矣”暗隐人情冷淡;(由篱到墙的变化实质上是叔伯隔阖程度由浅到深的外在体现)老妪回忆慈母关怀幼姐,是写母亲慈爱,更寓作者对早逝母亲的怀念;记“大母过余”情景,表现出大母对我的疼爱,与期许;补叙与妻往昔,尾写妻死时所植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对妻子的怀念自是尽露,但隐寓的面对世事无常的无力感,和晚年孑然一身空对岁月剥蚀的叹逝之伤值得细细体悟。

二志,写我的抱负,作者并没有明写,而是在一点点的细节中揭露。

少时家业凋零,读书条件艰苦,面对百年旧屋,仍不放弃。

先修葺使不上漏,又辟四窗开光线等五个措施去装饰书斋,打造自己的读书天地,得以偃仰啸歌,冥然兀坐,赏珊珊可爱之景,看似快乐怡然的小天地,却是通往厨房的要道,人往嘈杂之声不绝如缕,我还能自得其乐,说明作者读书之专,性情旷达。

写大母过余情节,说我久居深闺,其实是暗我读书勤奋,刻苦。

大母遂持笏激励我,也点出我的肩上所寄寓的深厚的期望,断不敢放松学习。

联系作者本人八次进士皆落第的经历,更能理解他内心深寓的压抑,和渴望一朝登科光耀门楣的抱负。

其次,作者运用的特别的写作手法,通过日常的家庭琐事,描写对生活的亲切感受,抒发内心的真挚情感,笔墨清淡而情韵绵远。

结合具体的文句分析。

文中有景物描写,有写人的语言描写,还有平淡的记叙。

通贯全文,不一一列举。

①“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鉴赏点:凝练的语言信手泼出一幅素月桂影图。

皓月当空,月色如水,桂影参差,错落有致,别有情味。

微风过去,顿见光影摇动,但闻幽香阵阵,更觉心旷神怡。

极写项脊轩的可爱之处,反流露出的是作者对项脊轩的那种深挚的眷恋之情。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错,盖竹柏影也。

”《记承天寺夜游》异曲同工之妙②言语描写涉及老妪、大母、吾妻,皆具特色,又生动感人,如音容在前。

表达的情感各异“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鉴赏点:娘以手“叩”门扉,叩字可见慈母之心,细细切切,生怕惊到了孩子,又挂念孩子的身体;作者不回忆母亲与自己的情节,反通过描述母亲问候幼姐的情景描写慈母,一是,母亲早逝,无情的岁月已消磨了幼时的记忆。

二是,通过想象幼姐被疼爱的画面,能间接获得同样的情感体验,对待姐姐,母亲尚且如此用心,若是我,母亲只怕加倍疼爱。

③“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种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鉴赏点:枇杷树长成亭亭如盖,算来是年月已久。

明写枇杷树,暗写对妻子的怀念,树长,人亡;物是,人非;相思如树般生长,蓊郁且长。

又透露着回首往事,恍若昨昔,实已经年的岁月流逝之哀。

二、学情分析这篇散文,文言浅近,字词疏通不存在太大障碍,偶有个别省略句式容易歧义,根据老师的适当提示和结合注释分析,高中生通释全文不存在太大障碍。

在积累的文言知识的基础上,深入文本,体会文中超越时空所深寓的各类感情,是为重点。

三、学习设计:(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结合注释,通译全文。

2).能概括总结本文中作者的多重感情。

3).能从艺术手法、语言特色角度分析文中具体句子的表达效果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初识课文。

2).快速阅读找出文中关键词句,概括分类。

3.情感态度与价值在阅读学习中,品味散文中微妙的情感,提升自己的文学品位和审美情趣,并培养健康积极的人生志趣,感悟世间真情。

(二)学习重点第一课时:能概括总结本文中作者的多重感情。

第二课时:分析文中的表达方式,玩味“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叙事抒情手法。

(三)、学习课时2个课时(四)、学习过程1.破题宅:住所,一般指较大的居住地。

用来寄居人的躯体的房子,那么在基本的生存得到保障之后,我们要寻求更高的心灵的居所,所以古代的读书人建造了心灵的宅院就是书房。

【ppt图片展示各类书房】书房的雅称聊斋——蒲松龄饮冰室——梁实秋浣花草堂——杜甫雪堂——苏轼竹里馆——王维古代读书人,在一间小书房里,或是悟言一室之内追寻人生真理,或是为了一朝登的天子堂实现达则兼济天下的抱负。

人家读书就是十年寒窗的苦读,这不是熬成了资深的宅男吗?那我们今天就来拜访一位明朝的大龄宅男的书房——项脊轩“项脊”,地名,是作者九世祖归道隆所居之处;“轩”,这里指小屋,即书斋。

作者将自己的书斋题为“项脊轩”一说其远祖归道隆曾居住在太仓项脊烃,作者以项脊轩来命名自己的书斋,有怀宗追远之意;一言其窄小,如颈背之间,故名。

“志”,记也,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归有光从小就有远大志向,要博取功名,光宗耀祖。

从项脊两字字面理解,归有光要成为家族顶天立地的脊梁。

)2.学习任务1:认识项脊轩的变迁过程,梳通文章脉络教师:项脊轩长什么模样?请三位同学有感情朗读课文,剩下的同学在听读过程中,找出项脊轩的三个变化阶段南阁子(室——轩——室)3.学习任务2:概括项脊轩的前后变化,并分析作者的性情。

修缮前的小轩什么样子?修缮后呢?提问(面对这样一间陋室,“我”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多可喜——多可悲①主人亲手修葺,不漏,辟四窗,立垣墙,植花木,架栏楯,借书装。

②偃仰啸歌,冥然兀坐,赏珊珊可爱之境。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第一段写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变化,以“喜”贯穿.修葺前,项脊轩狭小、阴暗、破漏;修葺后,项脊轩明亮、幽雅、安静.在这段,作者意在表现自己青少年时期读书生活过的书斋,可爱、可亲、可美,以表达自己深深的眷恋之情,而作者欲扬先抑,先极力叙述原来的项脊轩的旧、小、漏、暗,为下文写修葺后的项脊轩的优美可爱作铺垫.修葺后的项脊轩迷人可爱,令人留恋之处,不仅仅表现在修葺后的明亮、不漏和安静等方面,更表现在作者的生活情趣上,与周围环境的自然融合上.作者笔下修葺后的项脊轩,充满了诗情画意:原来阴暗的小屋变明亮了,是因为阳光照射在新修的围墙上,从新开的四扇窗户反射到室内;原来院前普通的围拦因主人在周围种植了兰花、桂树、修竹而增添了无限美景;白天,在小屋或仰或躺,或长啸或吟唱悠然自得;有时,静静地独自端坐,可以清晰地聆听大自然各种各样美妙的声音;庭院前幽静的环境,吸引着小鸟常来觅食,有人来了也不愿飞走;每当农历十五的晚上,皎洁的月光照亮了院前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在墙上,有如一幅清淡优美的水墨画,而且是活的水墨画!——微风吹来,花影摇动,美丽可爱之极.4.学习任务3:找出并概括作者可悲之情,与文中人物有关师:作者在自己亲手修葺的项脊轩里偃仰啸歌冥然兀坐赏珊珊可爱之境,心情必然是十分快乐的,那除了快乐他还感受到别的感情吗?,这样的轩中学习除了快乐我还有别的感受吗?生:亦多可悲师:作者的悲情是由什么引发出来的呢?生:回忆诸父,老妪,先妣,大母。

师:围绕着这些故人身上发生了些什么事呢之后逐个展开补充多年后妻子去世补叙,悲情板书5.学习任务4:总结归有光的散文特点师:王爵锡做的《太仆寺丞归公墓志铭》:“所为抒写怀抱之文,温润典丽,如清庙之瑟,一唱三叹,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嗟叹之,淫佚之,自不能已已。

并认为归有光的情感散文虽然并不刻意追求某种写作效果,只是信笔为文,而喜怒哀乐却溢于言表,真切感人,明确指出了“情”在其散文中的重要性。

后世桐城派的方苞也是以归有光抒情散文为其文之最的代表。

方苞在《书归震川文集后》中首先公允地评价了归氏之文学地位,然后指出其“发于亲旧及人微而语无忌者”,可以上追古人。

将其“事关天属”之文评价为“情辞并得,使览者恻然有隐”。

明·黄宗羲:予读震川之为女妇者,一往情深,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

盖古往今来事无巨细,唯此可歌可泣精神,长留天垠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最触动你心灵的句子并说说你的理由生:回答老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概括——这个句子运用了何种描写方法散文的特点:①即事抒情,真切感人。

②注重细节,刻画生动。

③篇幅短小,言简意赅。

④结构精巧,波折多变。

细节描写对话与妻子抓住了富于特征的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来写,突出夫妻恩爱,并以当年小夫妻在轩内唱和相随的欢乐来衬托今日丧偶的悲哀。

旧(年久失修)南(南面)阁子(小的木板房子)室仅方丈,容一人(小)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格局下品)北向,不能得日(采光差)日过午已昏(日照时间短)第三段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学习环境艰难)轩凡四遭火(阁子),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吉兆,暗寓祖宗庇佑,激励刻苦学习)4诸父异爨对比(梁实秋《雅舍》片段)这“雅舍”,我初来时仅求其能蔽风雨,并不敢存奢望,现在住了两个多月,我的好感油然而生。

虽然我已渐渐感觉它并不能蔽风雨,因为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

纵然不能蔽风雨,“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

“雅舍”共是六间,我居其二。

篦墙不固,门窗不严,故我与邻人彼此均可互通声息。

邻人轰饮作乐,咿唔诗章,喁喁细语,以及鼾声,喷嚏声,吮汤声,撕纸声,脱皮鞋声,均随时由门窗户壁的隙处荡漾而来,破我岑寂。

入夜则鼠子瞰灯,才一合眼,鼠子便自由行动,或搬核桃在地板上顺坡而下,或吸灯油而推翻烛台,或攀援而上帐顶,或在门框桌脚上磨牙,使得人不得安枕。

小结:于艰难环境中犹见作者勤奋好学之志,与苦中作乐的豁达胸襟。

确实如此吗?虽是描写艰难苦学的环境,但其中无刻不渗透着悲凉。

诸父异爨——家业凋零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与诸父隔阂,人情渐凉老妪忆母——痛心俱泣怀念慈母自忆大母——关心与期待点出家族久不入仕任重道远学之动力补忆吾妻——枇杷树亭亭如盖——相思蓊郁,时间推移之悲。

(五)课后作业1.扩写第一段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堦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