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及农业经济学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农业机械化:指农活操作由使用人畜力转移为使用机械,手工劳动被机械操作所取代的过程。
2、现代农业:是在现代工业和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业。大体上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达国家的农业,代表当今世界最发达的农业生产力水平。
3、农业机械: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各种机械设备统称。
4、常规耕作法:指作物生产过程中由机械耕翻,耙压和中耕等组成的土壤耕作体系。
5、谷物的收获过程包括:收割,运输,脱粒,分离,和清粮。谷物收获工艺分为3种:两端收获,联合收获,分段收获。
6、谷物收获机机械主要包括:收割机,脱粒机,联合收获机,和清选机械。
7、我国农业机械化特点:⑴人多地少,粮食紧张,农业机械化必须同时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⑵土地经营规模,作业地块偏小,与使用机械作业相矛盾,农业机械化要有适当组织形式。⑶幅员辽阔,社会和自然条件差异大,要因地质宜地发展机械化。⑷资源相对缺乏,经济力量薄弱,必须实行节水,节能,保护地力的机械化。
8、农业经济是指农业中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总称。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方面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
9、农机技术服务的内容一般包括三个方面:即农机售前服务、售中服务、售后服务。就是农机技术服务人员帮助农民用户选择、帮助农民
用户安装调试、帮助农民用户维护保养、帮助农民用户修复和排除农机故障等。
10、农业机械作业:育秧、机耕、植保、收获、烘干等
11、作业量:在规定时间内实际完成的工程量。常以作业力与作业时间的乘积表示
12、贡献率是分析经济效益的一个指标。它是指有效或有用成果数量与资源消耗及占用量之比,即产出量与投入量之比,或所得量与所费量之比。
13、农机利用率:生产系统术语之一,是农机资源实际的使用状况和其可被使用的最佳生产水平之间的比率。
14、运行机制:是指在人类社会有规律的运动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及其运行方式。
15、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主要是通过发展政府的、民办的、合作的农业专业服务组织,为实行规模经营的农业生产经营提高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16、双层经营体制:是指我国农村实行联产承包制以后形成的家庭分散经营和集体统一经营相结合的经营形式。
17、农业:农业是人类利用生物机体和自然力,通过自身的劳动强化和控制生物的生命过程,以取得人类所需要的物质产品的生产部门。狭义的农业专指种植业,广义的农业则包括农、林、牧、渔四个部门。
18、生产时间:劳动对象处于生产领域的时间。
19、劳动时间:劳动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时间。
20、农业的多功能性:是指农业在向人类提供粮食和工业原料的同时,还具有其他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非商品性产出功能。
21、经济组织:就是掌握一定数量的生产要素、具有一定的经济目标、能统筹安排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
22、农业家庭经营:是指以农民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以家庭劳动力为主独立或相对独立地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
23、农业合作经济:是指农民特别是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农业小生产者、为改善生产条件、维护经济利益,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实行自主经营、民主管理、共负盈亏的农业经济形式。
24、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利益为纽带,以农户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围绕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种养加、供产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联结成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将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的经营方式。
25、传统农业:在自然经济条件下,采用人力、畜力、手工工具、铁器等为主的手工劳动方式,靠世代积累下来的传统经验发展,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居主导地位的农业。
26、农业现代化:把传统农业转化为现代农业。用现代生产手段装备农业,用现代科技学技术武装农业,用现代科学方法组织管理农业,把落后的传统农业改造成为既具高度生产力水平,又能保持和提高环境质量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的过程。
27、农业产业结构:是指在一定区域(国家、地区或农业企业)内,农业各部门、各生产项目的构成情况,包括他们的比例关系、结合形式、地位作用。
28、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通过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业资源得到最合理的配置,从而使农业生产取得最好的收益。
29、农业生产布局:是指农业生产在地域上的安排和分布,它是农业生产在地域上的分工形式,是农业各部门、各生产项目在空间上的动态组合。
30、农业地域分异规律:就是农业生产在地域之间形成差异的规律。
31、农业支持与保护:是指在市场经济和国际化的条件下,政府为增强农业综合实力,确保农业基础地位,实现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而采取的一系列支持和保护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32、国内支持政策:是指通过国内政策对农民和农业所进行的各种支持措施。
33、农业劳动力资源:是指参加农业劳动的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
34、农业劳动力利用率:是指农业劳动力资源的实际利用量与拥有量的比率,反映农业劳动力资源的利用程度。
35、农业基础设施:指保证农业生产和流通能够在适宜条件下顺利进行的各种具有公共服务职能的设施,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36、农业劳动生产率:是指农业劳动成果与劳动时间的比率,反映农
业劳动者的生产效率。
37、农业劳动力转移:是指农业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的流动
38、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指在既定的农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农业劳动力中无法充分而有效地实现与劳动条件结合的那部分劳动力,即农业劳动力的供给量超过需求量的那一部分劳动力。
39、农业资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农业资金实际上就是用于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物资和货币的总和。狭义的农业资金也就是指各个投资主体投入农业中的货币资金。
40、技术: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农艺)操作方法和技能以及相适应的生产工具盒其他物质装备。
41、农业科技进步:是指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创造和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以代替落后的传统经验技术,提高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的过程。
42、技术创新:是指与新技术(包括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生产及商业化有关的技术经济活动。
43、农业技术推广:是指将各项先进的农业适用技术,通过试验、示范、宣传、培训等方式向农业生产转移和扩散。
44、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一般指农民提供各种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服务的组织,有时也包括影响和决定该体系运行效率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