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文学概说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沟通而显得富有生气。 ——道教与佛教的注入。
(6)民间创作与文人创作相互促 进。 ——乐府歌谣与文人五言诗; ——民间传说与史传文学的传奇色 彩
打通西域
汉 玉 门 关 遗 址
汉代文学是继先秦之后中国文学发展史上 的第二个高潮。其文学表现形态主要有
汉赋、散文、诗歌三大基本板块。
汉赋
赋是汉代独有的文学样式。有汉一代之文学是辞 赋,东汉后期出现文人诗歌开始兴起的苗头,但尚 不足以动摇辞赋的主导地位。
代表作家、作品有贾谊的《吊屈原赋》、《鸟赋》,董仲舒的《士不
遇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等。
最能代表汉赋特点的,是散体大赋。散体大赋以叙事状物为主要内
容,以铺张扬厉为主要风格。枚乘的《七发》可看作西汉散体大赋正
式形成的一个标志。汉代散体大赋成熟的标志是司马相如的《子虚 赋》、《上林赋》。
东汉中叶以后,由于社会政治形势的变化以及文 学发展内在因素的影响,汉赋在思想内容、体制风格 上都开始转变。散体大赋逐渐衰微,抒情小赋逐渐兴 盛。这一转变开始的标志便是张衡的《归田赋》。
历长达八年的战乱,刘邦重新统一中国。刘汉政权立国以后,注意休
养生息,发展生产,减轻剥削,缓和阶级矛盾,经过“文景之治”,
到汉武帝时代,达到了全盛时期,创造了一个强大的汉帝国,疆域广
大,国势强盛,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在我国历史上,汉、唐帝国先
后媲美,以致中国人被称为汉人或唐人。武帝以后,汉帝国开始走下
西汉时期,解读楚辞是一种专门学问。自武帝起, 创作辞赋成为西汉朝廷一大雅事。汉赋和楚辞有很深 的渊源关系,这种新文体确立之后,也和楚辞一样成 为士人贵族的诵读物。
汉赋是“润色鸿业”的产物。司马相如的 《子虚赋》、《上林赋》就歌颂了大一统中央 皇朝无可比拟的气魄和声威。武帝时代辞赋兴 盛,《汉书-艺文志》著录西汉有赋700余篇, 其中武帝时就有400余篇。
(2)立功扬名的价值取向
——汉帝国的辉煌,使汉代文人普遍具有建功立业的愿望和朝气蓬 勃的进取精神。
——汉代文人贵名行,为实现理想,忍辱负重,自强不息,积极入 世,好高尚义。
3、圣主贤臣的理想与士之不遇的悲怀。
——王褒《圣主得贤臣赋》 ——司马迁《史记》、《悲士之不遇赋》 ——董仲舒《士之不遇赋》 ——《古诗十九首》
汉儒:官方统治思想。吸收孔孟思想的有用成 分,又糅合阴阳、法家思想,形成一种以维护皇 权绝对性为目的,融政治、宗教、伦理、刑法为 一体的实用之学。
3、把读经与士人的求官谋禄结合起来,一方面使宗经成为社会 风气;另源自文库方面使读书人成为儒生,有效结束百家争鸣局面。
4、东汉时,太学生与“士”阶层壮大:为魏晋思想解放,学术 活跃提供基础。
4、批判—赞颂—批判的文学更迭 独立—依附—独立的文人地位
A、汉初,文人游食诸侯,来去自由,批评秦暴政,为新政 权借鉴。
B、汉武帝开始,思想一统,朝廷对文人以倡优蓄之,侍从顿 起,歌功颂德,润色鸿业。
C、西汉末到东汉,文人开始任性使气,耿介孤傲,批判社会 黑暗。
(5)浓郁的烂漫情怀。
——人间生活因和神灵世界的
皑如山上雪,蛟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徙徙。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千 古 一 帝
秦
长 城
址陕 西 秦 “ 坑 儒 ” 遗
文化专制,文学冷落
严刑峻法,焚书坑儒使秦的学术与文学几 乎一片荒芜。秦能留给后人的,只有为数不多 的刻石文和诏令奏议一类的应用文字,大多出 自丞相李斯之手。
1、李斯《谏逐客书》
2 、 泰 山 刻 石
公元前209年,陈涉起义,秦所梦想的“万世之业”亡于二世。经
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 到东汉末献帝建安初年(公元196年) 这一历史时期的文学,时间前后约 400余年。
秦汉文学主要成就
——秦汉散文 ——汉大赋 ——汉乐府民歌
为了巩固统治,秦王朝采取了一系 列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改革,如废除分封 制,实行郡县制,筑长城,修驰道,颁 令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等,这 些措施对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具有积极 的进步作用。但在思想文化方面,秦却 结束了先秦百家争鸣的局面,扼杀了士 阶层的文化创造精神。
用。如乐府、洛阳东观、鸿都门学等。 (5)汉代的游宦风气为作家的生成注入活力。
汉代的文学精神
(1)包举宇宙、总揽人物、贯通古今的艺术追求。 ——汉大一统帝国的强大与繁荣,使那个时代的作家充满胜利的
喜悦和豪迈的情怀,对作品追求广大的容量、恢弘的气势,欣赏使 人产生崇高感的巨丽之美。
——汉大赋 ——《史记》
赋是在《诗经》、《楚辞》、战国纵横家散文等 的综合影响下而形成的一种比较特殊的文体,兼具 诗歌、散文两方面的某些特点。自荀子首先以赋名 篇,至两汉遂由六义之附庸发展而为大国。
汉赋的发展,从汉初的骚体赋,到汉代 初期的大赋,最后被抒情小赋取而代之。
西汉前期的赋作,主要是追随屈、宋传统,以抒情为主的骚体赋。
坡路,经过东汉“光武中兴”,又延续二百年左右,至汉末黄巾大起
义而趋于衰亡。两汉前后共历四百余年。
汉代文学的文化背景(社会状况)
(1)汉初,废除秦“挟书 律”,大规模收罗典籍,允许 各家学说流行;主张“清静无 为”的黄老之说。
(2)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建立完整的社会政治思想。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一别之后 二地悬念 只说是三四月 又谁知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 八行书无可传 九连环从中折断 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百思想 千系念 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言千语说不尽 百无聊赖十依栏 重九登高看孤雁 八月中秋月不圆 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 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 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 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 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几断 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皇族、外戚、宦官、豪门:社会矛盾加剧
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 (1)汉代采用推荐和考试相结合的办法录用人才,为作家群体的生成
提供机遇。 (2)汉初各诸侯王、外戚招养文士。如吴王刘濞bi4门下有枚乘、
邹阳、严忌等;梁孝王刘武司马相如、韩安国、公孙诡等;淮南王 刘安等。
(3)汉代武、宣、成等帝王喜爱文学。 (4)汉代文化机构的设立,为稳定已经生成的作家群体发挥积极作
(6)民间创作与文人创作相互促 进。 ——乐府歌谣与文人五言诗; ——民间传说与史传文学的传奇色 彩
打通西域
汉 玉 门 关 遗 址
汉代文学是继先秦之后中国文学发展史上 的第二个高潮。其文学表现形态主要有
汉赋、散文、诗歌三大基本板块。
汉赋
赋是汉代独有的文学样式。有汉一代之文学是辞 赋,东汉后期出现文人诗歌开始兴起的苗头,但尚 不足以动摇辞赋的主导地位。
代表作家、作品有贾谊的《吊屈原赋》、《鸟赋》,董仲舒的《士不
遇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等。
最能代表汉赋特点的,是散体大赋。散体大赋以叙事状物为主要内
容,以铺张扬厉为主要风格。枚乘的《七发》可看作西汉散体大赋正
式形成的一个标志。汉代散体大赋成熟的标志是司马相如的《子虚 赋》、《上林赋》。
东汉中叶以后,由于社会政治形势的变化以及文 学发展内在因素的影响,汉赋在思想内容、体制风格 上都开始转变。散体大赋逐渐衰微,抒情小赋逐渐兴 盛。这一转变开始的标志便是张衡的《归田赋》。
历长达八年的战乱,刘邦重新统一中国。刘汉政权立国以后,注意休
养生息,发展生产,减轻剥削,缓和阶级矛盾,经过“文景之治”,
到汉武帝时代,达到了全盛时期,创造了一个强大的汉帝国,疆域广
大,国势强盛,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在我国历史上,汉、唐帝国先
后媲美,以致中国人被称为汉人或唐人。武帝以后,汉帝国开始走下
西汉时期,解读楚辞是一种专门学问。自武帝起, 创作辞赋成为西汉朝廷一大雅事。汉赋和楚辞有很深 的渊源关系,这种新文体确立之后,也和楚辞一样成 为士人贵族的诵读物。
汉赋是“润色鸿业”的产物。司马相如的 《子虚赋》、《上林赋》就歌颂了大一统中央 皇朝无可比拟的气魄和声威。武帝时代辞赋兴 盛,《汉书-艺文志》著录西汉有赋700余篇, 其中武帝时就有400余篇。
(2)立功扬名的价值取向
——汉帝国的辉煌,使汉代文人普遍具有建功立业的愿望和朝气蓬 勃的进取精神。
——汉代文人贵名行,为实现理想,忍辱负重,自强不息,积极入 世,好高尚义。
3、圣主贤臣的理想与士之不遇的悲怀。
——王褒《圣主得贤臣赋》 ——司马迁《史记》、《悲士之不遇赋》 ——董仲舒《士之不遇赋》 ——《古诗十九首》
汉儒:官方统治思想。吸收孔孟思想的有用成 分,又糅合阴阳、法家思想,形成一种以维护皇 权绝对性为目的,融政治、宗教、伦理、刑法为 一体的实用之学。
3、把读经与士人的求官谋禄结合起来,一方面使宗经成为社会 风气;另源自文库方面使读书人成为儒生,有效结束百家争鸣局面。
4、东汉时,太学生与“士”阶层壮大:为魏晋思想解放,学术 活跃提供基础。
4、批判—赞颂—批判的文学更迭 独立—依附—独立的文人地位
A、汉初,文人游食诸侯,来去自由,批评秦暴政,为新政 权借鉴。
B、汉武帝开始,思想一统,朝廷对文人以倡优蓄之,侍从顿 起,歌功颂德,润色鸿业。
C、西汉末到东汉,文人开始任性使气,耿介孤傲,批判社会 黑暗。
(5)浓郁的烂漫情怀。
——人间生活因和神灵世界的
皑如山上雪,蛟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徙徙。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千 古 一 帝
秦
长 城
址陕 西 秦 “ 坑 儒 ” 遗
文化专制,文学冷落
严刑峻法,焚书坑儒使秦的学术与文学几 乎一片荒芜。秦能留给后人的,只有为数不多 的刻石文和诏令奏议一类的应用文字,大多出 自丞相李斯之手。
1、李斯《谏逐客书》
2 、 泰 山 刻 石
公元前209年,陈涉起义,秦所梦想的“万世之业”亡于二世。经
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 到东汉末献帝建安初年(公元196年) 这一历史时期的文学,时间前后约 400余年。
秦汉文学主要成就
——秦汉散文 ——汉大赋 ——汉乐府民歌
为了巩固统治,秦王朝采取了一系 列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改革,如废除分封 制,实行郡县制,筑长城,修驰道,颁 令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等,这 些措施对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具有积极 的进步作用。但在思想文化方面,秦却 结束了先秦百家争鸣的局面,扼杀了士 阶层的文化创造精神。
用。如乐府、洛阳东观、鸿都门学等。 (5)汉代的游宦风气为作家的生成注入活力。
汉代的文学精神
(1)包举宇宙、总揽人物、贯通古今的艺术追求。 ——汉大一统帝国的强大与繁荣,使那个时代的作家充满胜利的
喜悦和豪迈的情怀,对作品追求广大的容量、恢弘的气势,欣赏使 人产生崇高感的巨丽之美。
——汉大赋 ——《史记》
赋是在《诗经》、《楚辞》、战国纵横家散文等 的综合影响下而形成的一种比较特殊的文体,兼具 诗歌、散文两方面的某些特点。自荀子首先以赋名 篇,至两汉遂由六义之附庸发展而为大国。
汉赋的发展,从汉初的骚体赋,到汉代 初期的大赋,最后被抒情小赋取而代之。
西汉前期的赋作,主要是追随屈、宋传统,以抒情为主的骚体赋。
坡路,经过东汉“光武中兴”,又延续二百年左右,至汉末黄巾大起
义而趋于衰亡。两汉前后共历四百余年。
汉代文学的文化背景(社会状况)
(1)汉初,废除秦“挟书 律”,大规模收罗典籍,允许 各家学说流行;主张“清静无 为”的黄老之说。
(2)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建立完整的社会政治思想。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一别之后 二地悬念 只说是三四月 又谁知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 八行书无可传 九连环从中折断 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百思想 千系念 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言千语说不尽 百无聊赖十依栏 重九登高看孤雁 八月中秋月不圆 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 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 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 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 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几断 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皇族、外戚、宦官、豪门:社会矛盾加剧
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 (1)汉代采用推荐和考试相结合的办法录用人才,为作家群体的生成
提供机遇。 (2)汉初各诸侯王、外戚招养文士。如吴王刘濞bi4门下有枚乘、
邹阳、严忌等;梁孝王刘武司马相如、韩安国、公孙诡等;淮南王 刘安等。
(3)汉代武、宣、成等帝王喜爱文学。 (4)汉代文化机构的设立,为稳定已经生成的作家群体发挥积极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