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本三集第三册
“义”的故事
![“义”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403ee7cc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1c.png)
“义”的故事【冯谖焚券】【原文】冯谖弹铗,客于孟尝。
收债市义,焚券免偿。
周齐冯谖、为孟尝君收债于薛。
矫命。
以债赐诸民,焚券而归。
孟尝君曰:“债收毕乎?来何疾也。
”曰:“收毕矣。
”问:“何所市。
”曰:“市义而还。
君府藏盈积。
惟寡义耳。
”君曰:“诺。
”后孟尝君废,诸客皆去,独赖冯谖得复其位。
冯谖初见孟尝君之时,则曰无好无能。
孟尝笑而受之。
食无鱼。
出无车。
无以为家。
三弹剑铗。
孟尝如愿偿之。
人方疑其贪也。
乃感其恩而市义以报之。
卒至君废客散。
赖谖而复位。
义士之报人多矣。
【白话故事】周朝时有一位齐国人,他叫冯谖,从小他就饱读四书五经等各种圣贤书,并以圣贤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他为人很讲义气,凡是对他有恩的人,他都铭记在心,他总是记着那句话,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无奈在冯谖长大成人后,家境突然变故,他穷得连饭都吃不上,甚至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冯谖就只好流落他乡,靠给有钱人家的孩子当私塾先生来过日子。
那一年,齐国的宰相孟尝君招集各类有才能的人,冯谖虽没有大如牛的力气,也没有舞刀论剑等特殊的技能,但当孟尝君跟他讨论如何使齐国富强时,冯谖的观点新颖有力。
冯谖说要使秦国富强,一定要施行仁政,每个人都要遵守自己的道义。
孟尝君于是断定冯谖一定是一位难得的人才,赠给他和家人房子以及吃穿用度,将冯谖从生活困难中解救出来,并聘请他为自己的门客,让他辅佐自己的政务。
冯谖十分感激孟尝君对自己的大恩大德,于是对主公孟尝君尽忠尽力,当主公有困难需要出谋划策时,他总是门客中第一个站出来的人。
有一次,孟尝君着急地把群臣都招集起来,原来是到了年关收债的时候了。
可是让他头疼的是:去年他借了一大笔钱给薛地的老百姓,让他们好好生产,可是今年秋收已经过了,该还钱了,可这钱却收不回来,能收上来的仅仅是一沓的字据欠条。
所以孟尝君想请各位臣客想个好法子把薛地的债务收回来。
他的话音刚落,一位武士模样的臣客就急着上前觐见:“主公,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应将薛地不愿意还钱的百姓拉出来,酷刑伺候,以示警戒!”冯谖一听,急忙上前阻拦:“主公,薛地是您的封地,薛地的百姓也就是您的子民,我们一向对薛地百姓施行仁义,在没有弄清楚原因以前万万不可对子民用酷刑,请让我替您去薛地收回债务,如果我没有收回,听候您的发落!”孟尝君一听,觉得有道理,便同意了冯谖的请求。
德育课本初集第三册-大方广
![德育课本初集第三册-大方广](https://img.taocdn.com/s3/m/06068ff426fff705cc170a4c.png)
《德育课本》初集第三册礼篇一、【伯禽趋跪】周鲁伯禽。
观于桥梓。
入门而趋。
登堂而跪。
【原文】周伯禽、随康叔三见周公。
三被笞。
以问商子。
曰。
南山之阳有桥木。
北山之阴有梓木。
盍往观。
伯禽见桥高而仰。
梓卑而俯。
还告商子。
曰。
桥者父道。
梓者子道。
明日。
伯禽入门而趋。
登堂而跪。
周公嘉其得君子之教。
周公制礼。
实开礼教之源。
且尝一饭三吐哺。
一沐三握发。
以礼天下之贤士。
其子伯禽未谙礼节。
宜其三见而三笞之也。
商子以桥梓明父子之道。
俾尽乎礼。
诚不愧为君子矣。
【白话解释】周朝初年间时候。
有个周公的儿子。
名叫伯禽。
跟了周公的弟弟康叔去见周公三次。
就被他的父亲痛打了三次。
伯禽就去问商子。
这是为了什么缘故。
商子道。
南山的阳面有一种树。
叫做桥木。
北山的阴面有一种树。
叫做梓木。
你何不去看一看呢。
伯禽听了商子的话。
就去看了。
只见桥木生得很高。
树是仰着的。
梓木长得很低。
可是俯着的。
就回来告诉商子。
商子就对伯禽说道。
桥木仰起。
就是做父亲的道理。
梓木俯着。
就是做儿子的道理。
到了第二天。
伯禽去见周公。
一进门就很快的走上前去。
一登堂就跪下去。
周公称许他受了君子的教训。
二、【宋桓罪己】宋桓未立。
深明大体。
遇水恤民。
言惧名礼。
【原文】周宋大水。
鲁庄公使吊焉。
公子御说。
承父命对曰。
孤实不敬。
天降之灾。
又以为君忧。
拜命之辱。
臧文仲曰。
宋其兴乎。
禹汤罪己。
其兴也勃焉。
桀纣罪人。
其亡也忽焉。
且列国有凶。
称孤。
礼也。
言惧而名礼。
其庶乎。
罪归诸己。
则和气致祥。
人心欢洽。
罪归诸人。
则戾气相感。
民怨沸腾。
公子御说以天灾引咎自责。
臧孙达谓其是宜为君。
有恤民之心。
厥后果称贤君。
可见人君之宜履礼爱人也。
【白话解释】周朝时候。
宋国里受了重大的水灾。
鲁国里的庄公就差了人去吊问。
宋国庄公的公子名叫御说的。
受了他父亲的命。
对鲁国差来的人说道。
因为了孤的不敬。
所以上天降下了灾祸。
又使得贵国的君侯忧虑。
这是我们觉得很抱歉的。
就此拜受了贵国君侯的赐问了。
鲁国的大夫官臧文仲知道了这一番话。
《德育课本》二集第三册
![《德育课本》二集第三册](https://img.taocdn.com/s3/m/b4a949d0524de518964b7da0.png)
《德育課本》二集第三冊義篇一、【共姜柏舟】衛有共姜。
夫亡守義。
母欲嫁之。
柏舟矢志。
【原文】氏守義不嫁。
父母欲奪之。
姜氏誓死不從。
賦柏舟之詩曰。
汎彼柏舟。
在彼中河。
髧彼兩髦。
實維我儀。
之死矢靡他。
母也天只。
不諒人只。
父母見詩乃止。
及卒。
衛人諡曰共姜。
妻者、齊也。
禮記云。
壹與之齊。
終身不改。
故夫死不嫁。
是夫妻之義也。
呂坤曰。
從一。
妻道也。
守志不更夫。
中道也。
自殺以殉。
則賢者之過耳。
故特表共姜以為嫠婦之法。
【白話解釋】裏的女兒。
共伯死得很早。
姜氏守着義、不再嫁人。
姜氏的爺娘。
要把他重新嫁給人家。
姜氏情願死也不肯再嫁。
他就做了一章柏舟的詩。
詩裏說。
駕了一隻柏樹做的船。
在那河裏行駛。
這是和婦人家在丈夫家裏一樣的。
你看他垂了兩綹頭髮、齊着眉毛的人。
真箇是我的丈夫呵。
我守着節、就是到死也沒有另外心思的呵。
可是母親和我的父親呀。
還是不相信我的守義。
可是怎麽辦呢。
姜氏的爺娘。
看到了這一首詩。
也就不再去强迫他嫁人了。
等到姜氏死了以後。
衛國裏的人。
就追諡他叫做共姜。
二、【衛女失意】黎莊夫人。
賢而失意。
守壹以終。
不輕離異。
【原文】務者異。
未嘗得見。
其傅母憫其賢而失意。
又恐其已見遣而不以時去。
謂之曰。
夫婦之道。
有義則合。
無義則去。
今不得意。
胡不去乎。
女曰。
婦道壹而已矣。
彼雖不吾以。
吾何可離婦道乎。
卒不去。
甯我負人。
毋人負我。
曹操以此濟奸肆惡。
君子反其道而行之。
便成忠厚。
今黎莊夫人雖遭非偶。
守壹以終。
劉向稱其終執貞壹。
不違婦道。
視世之稍不遂意。
宣告離婚者。
判若天淵矣。
【白話解釋】女兒。
他嫁了過去以後。
可是兩夫妻閒的情欲不同。
所以要做的事情。
也就不同了。
夫妻們不曾有見面的時候。
黎莊夫人的傅母很憐他的賢惠、但是嫁了丈夫很失望。
又恐怕他已經被人家叫他去了。
他還不肯去。
就對黎莊夫人說道。
凡是做夫妻的道理。
有了情義。
就同住在一處。
沒有情義。
就回娘家去。
現在你旣然這樣的失望。
為什麽不回去呢。
衛侯的女兒就回答道。
做婦人的道理。
是從一而終的。
《德育故事》三集6义
![《德育故事》三集6义](https://img.taocdn.com/s3/m/690aa2f80066f5335b8121ac.png)
《德育课本》三集第三册义篇一、【杵臼救孤】公孙杵臼。
保赵良图。
使婴谬首。
死义全孤。
周晋公孙杵臼与程婴为赵朔客。
屠岸贾杀朔。
复索朔之遗孤。
程婴欲保之。
杵臼乃取他人儿匿山中。
使婴谬首曰。
与我千金。
吾告赵氏孤处。
贾诸将随婴攻杵臼。
杵臼谬曰。
小人哉程婴也。
纵不能立孤。
而忍卖之乎。
遂杀杵臼及孤儿。
其赵氏真孤。
乃在程婴处也。
杵臼死后。
程婴匿真孤山中十五年。
韩厥言于景公。
立赵氏后。
是为赵武。
遂攻屠岸贾。
灭之。
武既冠。
婴曰。
昔下宫之难。
我非不能死。
欲存赵后。
今宜下报宣孟杵臼。
遂自杀。
武号泣。
齐衰三年。
奉祀不绝。
二、【干木逾垣】干木富义。
高卧草庐。
逾垣而避。
文侯式闾。
周魏段干木高尚不仕。
师事卜子夏。
文侯欲见之。
造其门。
干木逾垣而避。
文侯过其闾。
必式。
御者问曰。
干木、布衣也。
君式其庐。
不已甚乎。
文侯曰。
干木光乎德。
寡人光乎地。
干木富乎义。
寡人富乎财。
安敢不式。
尝高卧原上草庐中。
秦人侵魏。
闻其行谊。
不入而解兵。
逾垣而避。
古者不为臣不见之义也。
贤者以道自重。
以义自处。
未尝不愿见诸侯。
亦未尝不欲为诸侯所见。
惟于义当见即见。
不当见即不见。
非故意自高也。
文侯式其闾。
秦兵避其境。
皆钦其德义尔。
三、【王蠋自经】王蠋耕野。
义不就燕。
自经以死。
齐国保全。
周齐王蠋屡谏湣王不听。
退而耕于野。
燕破齐。
乐毅闻其贤。
备礼请蠋。
蠋谢不往。
燕人曰。
不来。
吾屠其邑。
蠋曰。
国破君亡。
吾何以存。
与其不义而生。
不如死。
遂自经。
齐士闻之曰。
蠋、布衣也。
义不北面于燕。
况在位食禄者乎。
乃求湣王子法章立之。
毅封表其墓而去。
仲连义不帝秦而蹈海。
秦军遂解赵围。
王蠋义不就燕而自经。
燕军难灭齐国。
干木高卧。
秦军闻义而解兵。
鲁妇弃儿。
齐军见义而返国。
上好义。
则民莫敢不服。
民好义。
敌国且服之矣。
1四、【栾布就烹】梁臣栾布。
痛哭彭王。
舍生取义。
就烹何妨。
汉高祖诛彭越。
枭首洛阳。
令曰。
敢有收祀者捕之。
栾布使齐还。
收越头。
哭之。
被捕。
上欲烹之。
曰。
愿一言而死。
方上之困于彭城。
败于荥阳。
《德育故事》三集 3忠
![《德育故事》三集 3忠](https://img.taocdn.com/s3/m/5e4baff49e31433239689338.png)
《德育课本》三集第二册忠篇一、【子文告新】令尹子文。
三已无愠。
旧政告新。
去留随分。
周楚斗谷於菟。
字子文。
为令尹。
缁布以朝。
鹿裘以处。
日晦而归食。
朝不及夕。
以忧勤社稷。
成王每朝。
设脯糗以羞之。
及出禄。
必逃。
当斗般杀子元时。
子文自毁其家。
以纾国难。
三仕无喜色。
三已之。
无愠色。
旧令尹之政。
必以告新令尹。
孔子称其忠。
患得患失。
固鄙夫所为。
无论矣。
乃至于三仕无喜。
三已无愠。
其中心坦白为何如乎。
且非特无愠也。
必将旧日己所行之政事。
一一告诸新任。
人能如子文之处处以国事为重。
尚何权利思想之有哉。
二、【申生忧国】申生被谮。
死于无辜。
使辞狐突。
君国是图。
周晋献公听骊姬谗言。
将杀其世子申生。
公子重耳谓之曰。
子盍言子之志于公乎。
申生不可。
曰。
然则盍行乎。
申生亦不可。
使人辞于狐突曰。
吾君老矣。
子少。
国家多难。
伯氏不出而图吾君。
伯氏苟出而图吾君。
申生受赐而死。
再拜稽首乃卒。
是以为恭世子也。
张南轩曰。
申生无辜而死。
不但无一怨言。
而爱君忧国之心。
至死不变。
忠孝之道。
申生其曲尽矣。
许止浄谓申生曲尽忠孝。
除舜以外。
孰能企及。
所以没而为神。
祸福晋国。
天帝亦惟命是听也。
三、【御己农谏】老农御己。
谏筑层台。
庄王罢役。
民歌薪莱。
周楚庄王筑层台。
延壤百里。
大臣谏者皆死。
有诸御己者。
违楚百里而耕。
谓其耦曰。
吾将谏王。
其耦曰。
吾闻谏人主者。
皆练达之士。
今子、老农耳。
何谏为。
御己曰。
若与余并耕。
则比力也。
至于说人主。
不与子比智矣。
委其耕而入谏。
楚王善之。
遂解层台而罢民役。
楚人之歌曰。
薪乎莱乎。
无诸御己。
讫无子乎。
莱乎薪乎。
无诸御己。
讫无人乎。
楚人感之切骨如此。
盖苦役劳民。
莫斯为甚。
谏者且死。
谁复敢言。
而一农夫。
卒能谏止之。
孰谓君国事。
小民无与乎。
四、【史鳅正君】史鳅直谏。
生死怀忠。
臵尸牖下。
卒悟灵公。
周卫史鳅、字子鱼。
仕为大夫。
灵公不用蘧伯玉而任弥子瑕。
史鳅骤谏不从。
病将卒。
命其子曰。
吾生不能正君。
死无以成礼。
臵尸牖下。
灵公往吊。
怪而问之。
其子以父言对。
《德育课本》三集第三册
![《德育课本》三集第三册](https://img.taocdn.com/s3/m/348c8fb2b14e852458fb57c0.png)
《德育课本》三集第三册耻篇一、【士会有耻】士会奔秦。
能贱有耻。
成子言之。
其智足使。
【原文】周晋士会亦称随会。
从先蔑使于秦。
迎公子雍。
晋复背之。
败秦师于令狐。
先蔑奔秦。
士会从之。
在秦六年。
不见先蔑。
后晋六卿相见于诸浮。
郤成子曰。
随会能贱而有耻。
柔而不犯。
其智足使也。
且无罪。
乃计使魏寿余伪叛归秦。
履士会之足于朝。
偕士会复归于晋。
随武子因先蔑为正卿而不匡谏。
卒致应荀林父之言。
俱蒙迎公子雍之罪。
其奔秦也。
盖不得已也。
非义先蔑而从之也。
是以在秦六年之久。
始终不见先蔑。
郤成子称其有耻。
可谓随会之知己矣。
【白话解释】周朝时候。
晋国的士会。
也称他做随会。
有一次、跟了先蔑到秦国去做使臣。
去迎接公子雍。
后来晋国又反覆了这个决议。
在令狐地方。
把秦国的兵打败了。
先蔑就逃到秦国去。
士会也跟了去。
在秦国里有六年。
他总不去见先蔑一面。
后来晋国的六卿。
在诸浮地方相会。
郤成子说。
随会的做人。
他虽然居在下贱的地方。
可是很有羞耻的心。
虽然性格好像温柔。
可是人家不能侵犯他。
这样看来。
他的智术是很可取的呵。
况且他也没有罪。
于是就想了一个计策。
叫魏寿余假装着叛了晋国。
投降到秦国去。
在朝堂上暗地里把士会的脚踏了一下。
大家做着暗号。
最后魏寿余同了士会。
仍旧回到晋国来。
二、【启疆谏王】启疆告君。
既缔婚姻。
务行其礼。
不求耻人。
【原文】周楚子欲辱晋韩起叔向。
以问其大夫可否。
薳启疆曰。
苟有其备。
何故不可。
耻匹夫不可以无备。
况耻国乎。
是以圣王务行礼。
不求耻人。
晋之事君。
臣曰可矣。
求诸侯而麇至。
求昏而荐女。
犹欲耻之。
君若无备。
奈何。
王曰。
不榖之过也。
大夫无辱。
乃厚为韩起叔向礼。
薳启疆可谓善用其耻矣。
当韩起叔向送女如楚。
楚若以韩起为阍。
以叔向为司宫。
非不足以辱晋而报鄢之耻也。
然不旋踵。
而晋之五卿八大夫。
必奋怒以报耻。
楚将大败而蒙大耻矣。
可不慎乎。
【白话解释】周朝楚国的国君。
要想把晋国的韩起叔向羞辱一番。
他就问朝堂里的大夫说。
你们以为这件事。
究竟可不可以做的呢。
德育课本三集第一册
![德育课本三集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36780e10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36.png)
德育课本三集第一册《德育课本》三集第一册孝篇一、【文王问安】文王事父。
一日三朝。
问安侍膳。
甘脂丰饶。
【原文】周文王姓姬名昌。
为世子时。
朝其父王季。
日三。
鸡初鸣而衣服。
至寝门外问安。
内竖曰安。
文王乃喜。
及日中。
又至。
亦如之。
及暮。
又至。
亦如之。
其有不安。
文王色忧。
行不能正履。
王季复膳。
遂复初。
食上。
必在视寒暖之节。
食下。
问所膳。
命膳宰曰。
末有原。
应曰诺。
然后退。
周祚之长。
历朝莫及。
姬姓之后。
百世其昌。
皆文王孝德启之也。
然文王所行。
只是温凊定省之常。
人人当尽。
亦人人所能尽者。
所以为庸行也。
人莫不有父母。
亦孰不愿克昌厥后。
曷不效法我先王。
【白话解释】周朝的文王。
姓姬名叫昌。
当他做世子的时候。
每天去朝见他的父亲王季三次。
在早晨鸡啼的时候。
就穿好了礼服。
到了父亲的寝门外面去问安。
宫里的小官说好的。
文王听了面上才有喜色。
到了正午时候。
再去问安。
依然照了早晨时候的问答。
到了晚上。
也是这样的做。
有时候、王季偶然身体有点不舒服。
文王的脸上、就充满了忧愁的神气。
连走路都也走不端正了。
等到王季饮食复元了。
他才恢复了原状。
当饭菜献进去的时候。
文王一定亲自去视察菜的太冷了、或太热了。
等到王季吃完了饭。
把饭菜端了下来。
文王就问吃的怎样。
并对管理菜蔬的人说。
不要把原有的饭菜再献了上去。
那个人诺诺应着。
于是文王才敢退了出来。
二、【武王继述】武王继志。
不敢有加。
冠带养疾。
达孝无涯。
【原文】周武王姓姬名发。
文王昌之次子也。
文王圣孝。
武王帅而行之。
不敢有加焉。
文王有疾。
武王不说冠带而养。
文王一饭。
亦一饭。
文王再饭。
亦再饭。
旬有二日。
乃闲。
后即位。
伐商有天下。
与弟周公旦继志述事。
事死如事生。
事亡如事存。
孔子称之为达孝。
李文耕谓文王事纣。
而武王伐商。
似非继述矣。
然武王即位十三年。
恪守臣职。
固文王服事之志也。
至于纣恶不悛。
天人交迫。
不得已除暴安良。
救民水火。
道理到至极处。
可以仰质文王在天之灵矣。
【白话解释】周朝的武王。
姓姬名叫发。
就是文王名昌的第二个儿子。
《德育课本二集第三册礼篇
![《德育课本二集第三册礼篇](https://img.taocdn.com/s3/m/9bf0473e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4f.png)
《德育课本二集第三册礼篇《德育课本》二集第三册礼篇一、【太任斋庄】文母太任。
惟德之行。
能以胎教。
笃生圣明。
殷周王季妃太任。
文王之母。
挚任氏中女也。
端一诚庄。
惟德之行。
及其有娠。
目不视恶色。
耳不听淫声。
口不出敖言。
寝不侧。
坐不边。
立不跸。
不食邪味。
割不正不食。
席不正不坐。
故文王生而明圣。
君子谓太任能以胎教。
太任胎教。
今古昭垂。
厥后太姒行之。
笃生武王周公。
邑姜效之。
笃生成王。
即孔孟之母。
亦复如是。
近世欧风东渐。
对于礼教。
辄多攻击。
独胎教一事。
视为重要。
愿女同胞审思之。
二、【申女拒婚】召南申女。
寄慨穿墉。
夫礼未备。
虽讼不从。
殷申人女。
许嫁于酆。
夫家礼不备。
欲强娶之。
女以夫妇为人伦之始。
不可不正。
今夫家轻礼违制。
拒不往。
夫家讼之于官。
致之于狱。
女终以非礼相配。
死不听命。
作行露之诗曰。
虽速我狱。
室家不足。
又曰。
虽速我讼。
亦不汝从。
申女当殷之末世。
以礼自守。
夫家礼不备。
誓死不从。
刘向称其得妇道之宜。
传而法之。
以绝无礼之求。
防淫欲之行。
夫轻合者必轻离。
婚姻之礼废。
则夫妇之道苦。
世之侈谈自由。
苟合成婚者。
盍鉴诸。
三、【姜后脱簪】周室姜后。
秩秩德音。
宣王晏起。
待罪脱簪。
周宣王后姜氏。
齐侯女也。
生有贤德。
非礼不言。
非礼不动。
王尝晏起。
后脱簪珥。
待罪于永巷。
使傅母通言于王曰。
妾不才。
致王失礼而晏朝。
敢请罪。
王曰。
寡人不德。
非后之罪也。
复姜后而勤于政事。
早朝晏退。
修文武遗业。
卒成中兴之名。
姜后恐宣王好色。
循至穷欲招乱。
故引过婉谏。
致君于礼。
刘向称其善于威仪而有德行。
且引威仪抑抑。
德音秩秩。
及隰桑等诗以美之。
贤哉姜后。
弗可及已。
四、【齐女匪石】齐女嫁卫。
未及国郊。
公薨不返。
拒绝同庖。
周卫桓公之夫人姜氏。
自齐适卫。
未及国门。
桓公被弑。
保母曰。
可以还矣。
女不听。
遂入。
持三年之丧毕。
弟请同庖。
女曰。
礼惟夫妇同庖。
终不听。
卫人愬于齐。
其兄弟皆欲与后君。
使人告女。
女终不听。
乃作匪石之诗以自誓。
故君子善其专壹。
吕坤曰。
王侯之女不再聘。
小学品德与社会第三册
![小学品德与社会第三册](https://img.taocdn.com/s3/m/637f4ae1ba0d4a7302763aa3.png)
小学品德与社会第三册生活需要交流青浦区金泽小学叶云教学目标:知识:知道生活中,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家人之间、师生之间常常需要互相交流。
方法与能力:能积极、大胆地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心情;初步培养学生善思考、会交往、能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愉快的交流能排除困难、分享快乐、增进友谊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知道生活中时时处处需要交流。
难点:能积极、大胆地表露自己并能列举自己生活中的亲身经历和感受。
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教师:录像、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文师:小朋友,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和我们一起上课,老师非常开心。
你们开心吗?(生:开心!)好的,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在课堂上能踊跃发言,把心里想说的话响亮、大胆地告诉老师,好不好?(生:好!)小朋友,这学期我们认识了很多新老师,大家还记得你们和新老师第一次见面的情形吗?请看录象:1、播放录像:(新老师第一节课,师生相互介绍)2、师:小朋友的掌声给了老师信心,相互介绍让大家相互认识,成为朋友。
(媒体出示:相互介绍,获得朋友)3、了解“交流”的概念: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一直在交往,除了说话,我们还通过各种动作、表情告诉别人你的想法和心情,这就是交流。
(媒体出示:交流)4、揭示“生活需要交流”师: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告诉爸爸妈妈在学校发生的事情,请教老师你碰到的问题,告诉小伙伴你的开心或烦恼……我们的生活需要交流。
(媒体出示:生活需要交流)二、大家来交流(一)感受生活需要交流1、(1)师:小朋友,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你会在什么情况下和别人交流?交流些什么呢?先跟你的同桌相互说一说吧。
(2)同桌交流(3)师:好,下面老师邀请几位小朋友大胆地站起来说一说,你会在什么情况下和别人交流?交流些什么?(4)针对小朋友刚才所说,提出:如果你碰到这种情况却不与别人交流的话,结果会怎么样呢?哪位小朋友来想象一下说一说?指名说。
(5)小结:大家讲得真好,在与人交往时、遇到困难时、拥有快乐时,我们都需要交流。
小学生道德修养读本 第三册
![小学生道德修养读本 第三册](https://img.taocdn.com/s3/m/48622727915f804d2b16c1b5.png)
小学生道德修养读本第三册高疃镇中心完小目录一、追求上进 (1)二、自尊自强 (3)三、孝敬父母 (5)四、自理自护 (7)五、热爱科学 (9)六、爱护公物 (11)七、保护环境 (13)八、注意节俭 (15)九、文明礼貌 (16)十、扬长避短 (18)一、追求上进树立理想明方向,学习进取有力量。
困难面前不畏惧,自强不息意志坚。
社会发展与时进,奋发有为创价值。
[读一读]我不能落后四川省南江县前丰村小学四年级学生成洁在10岁那年不幸被高压线击伤,截去双臂。
看见同学们高高兴兴地走进学校,她痛苦极了。
她想:我有脚、有脑……我不能落后!她开始练习用脚写字,用脚吃饭,用脚扫地……为了赶上功课,成洁要付出比同学多几倍的时间和汗水。
夏天汗流浃背,蚊虫叮咬,背上瘙痒难忍,她只能把脊背抵着墙摩擦,皮都磨破了。
由于脚代替了手,所以数九寒冬也得赤着脚。
为了使脚不生冻疮,她坚持用冷水洗脚。
在第一个期末考试中,她用一双布满血口的脚夹着笔答卷,考试成绩居然名列全班第二名,在县级残运会上,她获得了400米第一名,跳高第一名。
成洁身残志坚,1987年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先队员。
成洁在追求上进,自立自强方面有什么共同点?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高尔基立志是读书人最要紧的一件事。
————孙中山二、自尊自强困难面前不畏惧,自强不息意志坚。
珍惜荣誉不自傲,自尊自信有勇气。
自尊自强是古今中外许多在事业上取得成就的人所共有的一种品格。
爱迪生在困难环境中实验了一千六百多种材料,研制出电灯;华罗庚自学成才;张海迪身残志坚等。
搜集这方面人物的事迹材料学习阅读,从中吸取精神营养对培养我们的品德是有帮助的。
在现代社会中,在我们熟悉的人群里,具有自尊自强品格的人是很多的。
有了自己的自强意识,更重要的是从自己,从点滴做起。
如坚持按时起床,坚持身体锻炼,学习中遇到难题自己努力攻克……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不经风雨,长不成大树。
德育课本三集第三册-大方广
![德育课本三集第三册-大方广](https://img.taocdn.com/s3/m/68da1b21bed5b9f3f90f1ce4.png)
《德育课本》三集第三册礼篇一、【蘧瑗敬上】卫蘧伯玉。
敬上知非。
夜车止阙。
见信宫闱。
【原文】灵公与夫人南子夜坐。
闻车声辚辚。
至阙而止。
南子曰。
此蘧伯玉也。
公曰。
何以知之。
南子曰。
礼、下公门。
式路马。
所以广敬也。
君子不以冥冥堕行。
伯玉、贤大夫也。
敬以事上。
此其人必不以暗昧废礼。
公使问之。
果伯玉也。
夫忠臣孝子。
不以昭昭伸节。
不以冥冥堕行。
盖其礼、根于心。
形诸外。
悉出于至性至情。
而非矫揉造作为之也。
伯玉之不以暗昧废礼。
且能见信于深宫。
而南子之智。
实能及之。
则加卫灵公一等矣。
【白话解释】他五十岁的时候。
就感觉到以前四十九年的过失。
有一天的晚上。
卫灵公和他夫人南子一同坐着宫里。
忽然听见有一辆车子过来的声音。
辚辚地响。
到了公门口。
就不响了。
南子说。
这辆车子上坐着的人。
一定是蘧伯玉。
卫灵公说。
你怎么知道是他呢。
南子说。
从礼节上讲。
做臣子的人。
走过君上的公门口。
一定要下车。
看见了君上驾路车的马。
一定要行敬礼。
这些都是表示着敬重君主的行为。
凡是君子。
不肯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
就放弃了他的品行。
蘧伯玉是个贤人君子。
他平日服事君上很尽敬礼。
这个人一定不肯在暗昧的地方失了礼的。
卫灵公差了个人去问。
原来果然是蘧伯玉。
二、【敬叔施散】南宫敬叔。
惟礼是循。
家财施散。
非欲速贫。
【原文】乐于苌弘。
初、敬叔以富得罪。
奔卫。
及反。
载其宝以朝。
孔子闻之曰。
若是其货也。
丧不如速贫之愈也。
子游问何谓。
孔子曰。
富而不好礼。
殃也。
敬叔以富丧矣。
而又弗改。
吾惧其有后患也。
敬叔闻之。
遂循礼施散焉。
左传载孟僖子将卒。
命其大夫曰。
礼、人之干也。
无礼无以立。
因属说与何忌、事孔子而学礼焉。
以定其位。
定位、正所以自立也。
是敬叔与兄懿子。
幸承父命。
师事孔子。
而能自立者也。
【白话解释】在老子那儿问礼。
在苌弘那儿访求古乐。
当初。
南宫敬叔为了家里太有钱了。
在国内得了罪。
逃到卫国去。
等到回来的时候。
在朝廷里用了许多宝贝。
做贿赂。
要求恢复了原官。
孔夫子得知了这回事。
就说。
《德育故事》初集 6义
![《德育故事》初集 6义](https://img.taocdn.com/s3/m/ddfdda2ba98271fe900ef93e.png)
《德育课本》初集第三册义篇一、【冯谖焚券】冯谖弹铗。
客于孟尝。
收债市义。
焚券免偿。
周齐冯谖、为孟尝君收债于薛。
矫命。
以债赐诸民。
焚券而归。
孟尝君曰。
债收毕乎。
来何疾也。
曰。
收毕矣。
问。
何所市。
曰。
市义而还。
君府藏盈积。
惟寡义耳。
君曰。
诺。
后孟尝君废。
诸客皆去。
独赖冯谖。
得复其位。
冯谖初见孟尝君之时。
则曰无好无能。
孟尝笑而受之。
食无鱼。
出无车。
无以为家。
三弹剑铗。
孟尝如愿偿之。
人方疑其贪也。
乃感其恩而市义以报之。
卒至君废客散。
赖谖而复位。
义士之报人多矣。
二、【仲连蹈海】齐鲁仲连。
义不帝秦。
宁蹈东海。
不忍为民。
周齐鲁仲连、游于赵。
时秦围赵急。
魏遣新垣衍说赵。
请帝秦。
仲连乃见新垣衍曰。
彼秦者。
弃礼义。
尚首功之国也。
权使其上。
虏使其民。
彼即肆然为帝。
则连有蹈东海而死耳。
不忍为之民也。
秦军闻之。
却五十里。
鲁仲连义不帝秦。
宁蹈东海而死。
其辞慨慷。
其志激昂。
义气所感。
秦军为之却退。
新垣衍称其为天下士。
平原君且欲以千金为之寿。
仲连笑而却之。
为人排难解纷。
不受人报。
无愧为天下士矣。
三、【楼护养吕】楼护仗义。
念旧怜贫。
吕公夫妇。
奉养终身。
汉楼护、字君卿。
为人短小。
论议依名节。
听之者皆竦。
有故人吕公无子。
归护。
护身与吕公、妻与吕妪同食。
及护家居。
妻子颇厌吕公。
护流涕责其妻子曰。
吕公以故旧穷老。
托身于我。
义所当奉。
遂养吕公终身。
楼护与谷永。
同为五侯上客。
长安号为谷子云笔札。
楼君卿唇舌。
言其见信用也。
故人吕公夫妇依之。
身与同食。
并嘱其妻亦与吕妪同食。
妻子厌之。
且以义所当奉。
流涕责之。
其义也。
亦即其信也。
四、【云敞葬师】云敞之师。
人皆背之。
自劾弟子。
竟收其尸。
汉云敞、字幼儒。
平陵人。
师事同郡吴章。
章当世名儒。
弟子千余人。
以不附王莽被诛。
其弟子皆禁锢。
不得仕宦。
门人尽更名他师。
敞时为大司徒掾。
自劾为吴章弟子。
收章尸归葬。
京师称其义。
官至中郎谏大夫。
王莽颛政。
莽之长子宇。
与章谋。
夜以血涂莽门。
若鬼神之戒。
事觉。
莽杀宇。
章坐腰斩。
《德育课本》三集第三册
![《德育课本》三集第三册](https://img.taocdn.com/s3/m/4b727b95f121dd36a32d8284.png)
《德育課本》三集第三冊 禮篇一、 【蘧瑗敬上】 衛蘧伯玉。
敬上知非。
夜車止闕。
見信宮闈。
【原文】 周衛蘧瑗、字伯玉。
年五十。
知四十九年之非。
靈公與夫 人南子夜坐。
聞車聲轔轔。
至闕而止。
南子曰。
此蘧伯玉也。
公曰。
何以知之。
南子曰。
禮、下公門。
式路馬。
所以廣敬也。
君子不以冥冥墮行。
伯玉、賢大夫也。
敬以事上。
此其人必不 以闇昧廢禮。
公使問之。
果伯玉也。
夫忠臣孝子。
不以昭昭伸節。
不以冥冥墮行。
蓋其禮、根 於心。
形諸外。
悉出於至性至情。
而非矯揉造作為之也。
伯玉 之不以闇昧廢禮。
且能見信於深宮。
而南子之智。
實能及之。
則加衛靈公一等矣。
【白話解釋】 周朝衛國裏有箇賢人。
姓蘧名瑗。
表字伯玉。
當他五十歲1 / 35的時候。
就感覺到以前四十九年的過失。
有一天的晚上。
衛靈 公和他夫人南子一同坐着宮裏。
忽然聽見有一輛車子過來的聲 音。
轔轔地響。
到了公門口。
就不響了。
南子說。
這輛車子上 坐着的人。
一定是蘧伯玉。
衛靈公說。
你怎麽知道是他呢。
南 子說。
從禮節上講。
做臣子的人。
走過君上的公門口。
一定要 下車。
看見了君上駕路車的馬。
一定要行敬禮。
這些都是表示 着敬重君主的行為。
凡是君子。
不肯在沒有人看見的地方。
就 放棄了他的品行。
蘧伯玉是箇賢人君子。
他平日服事君上很盡 敬禮。
這箇人一定不肯在暗昧的地方失了禮的。
衛靈公差了箇 人去問。
原來果然是蘧伯玉。
二、 【敬叔施散】 南宮敬叔。
惟禮是循。
家財施散。
非欲速貧。
【原文】 周魯南宮敬叔。
嘗隨孔子適周。
問禮於老耼。
訪樂於萇弘。
初、敬叔以富得罪。
奔衛。
及反。
載其寶以朝。
孔子聞之曰。
若是其貨也。
喪不如速貧之愈也。
子游問何謂。
孔子曰。
富而 不好禮。
殃也。
敬叔以富喪矣。
而又弗改。
吾懼其有後患也。
敬叔聞之。
遂循禮施散焉。
左傳載孟僖子將卒。
命其大夫曰。
禮、人之幹也。
無禮無 以立。
因屬說與何忌、事孔子而學禮焉。
以定其位。
定位、正2 / 35所以自立也。
是敬叔與兄懿子。
幸承父命。
小学品德第三册教育方案
![小学品德第三册教育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0499d4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61.png)
小学品德第三册教育方案一、教育目标小学品德第三册的教育方案旨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诚实守信、尊敬他人、关爱他人、友善待人的良好品德,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具体目标如下:1.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观念和道德判断能力;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意识和能力;3. 培养学生自律、自爱、自信、自立、自重的品质;4. 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合作、互助的良好习惯和能力;5.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和情感。
二、教育内容小学品德第三册的教育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观社区、志愿者活动、文明礼仪教育等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生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2. 品德故事阅读通过阅读具有启发性和教育意义的品德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和学习优秀的品德行为,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3. 集体活动通过班级、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协作意识,提高他们对集体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4. 组织生活建立学生的班级组织生活制度,通过学生自主管理、集体讨论、班会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我约束能力。
5. 课堂教育将品德教育融入到各学科中,通过课堂教育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观念,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三、教育方法小学品德第三册的教育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榜样示范法通过展示身边身边的榜样人物和典型事例,引导学生学习优秀的品德行为和道德行为模式。
2. 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不同角色所面临的道德抉择和行为后果,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判断能力。
3. 问题导向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道德问题,培养他们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
4. 互动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互动讨论、角色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合作、互助的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评价机制小学品德第三册的评价旨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品德发展情况,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行为观察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平时的行为表现,包括课堂上的参与、集体活动中的表现、课外的行为举止等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品德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课本》三集第三册礼篇一、【蘧瑗敬上】卫蘧伯玉。
敬上知非。
夜车止阙。
见信宫闱。
【原文】灵公与夫人南子夜坐。
闻车声辚辚。
至阙而止。
南子曰。
此蘧伯玉也。
公曰。
何以知之。
南子曰。
礼、下公门。
式路马。
所以广敬也。
君子不以冥冥堕行。
伯玉、贤大夫也。
敬以事上。
此其人必不以暗昧废礼。
公使问之。
果伯玉也。
夫忠臣孝子。
不以昭昭伸节。
不以冥冥堕行。
盖其礼、根于心。
形诸外。
悉出于至性至情。
而非矫揉造作为之也。
伯玉之不以暗昧废礼。
且能见信于深宫。
而南子之智。
实能及之。
则加卫灵公一等矣。
【白话解释】他五十岁的时候。
就感觉到以前四十九年的过失。
有一天的晚上。
卫灵公和他夫人南子一同坐着宫里。
忽然听见有一辆车子过来的声音。
辚辚地响。
到了公门口。
就不响了。
南子说。
这辆车子上坐着的人。
一定是蘧伯玉。
卫灵公说。
你怎么知道是他呢。
南子说。
从礼节上讲。
做臣子的人。
走过君上的公门口。
一定要下车。
看见了君上驾路车的马。
一定要行敬礼。
这些都是表示着敬重君主的行为。
凡是君子。
不肯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
就放弃了他的品行。
蘧伯玉是个贤人君子。
他平日服事君上很尽敬礼。
这个人一定不肯在暗昧的地方失了礼的。
卫灵公差了个人去问。
原来果然是蘧伯玉。
二、【敬叔施散】南宫敬叔。
惟礼是循。
家财施散。
非欲速贫。
【原文】乐于苌弘。
初、敬叔以富得罪。
奔卫。
及反。
载其宝以朝。
孔子闻之曰。
若是其货也。
丧不如速贫之愈也。
子游问何谓。
孔子曰。
富而不好礼。
殃也。
敬叔以富丧矣。
而又弗改。
吾惧其有后患也。
敬叔闻之。
遂循礼施散焉。
左传载孟僖子将卒。
命其大夫曰。
礼、人之干也。
无礼无以立。
因属说与何忌、事孔子而学礼焉。
以定其位。
定位、正所以自立也。
是敬叔与兄懿子。
幸承父命。
师事孔子。
而能自立者也。
【白话解释】在老子那儿问礼。
在苌弘那儿访求古乐。
当初。
南宫敬叔为了家里太有钱了。
在国内得了罪。
逃到卫国去。
等到回来的时候。
在朝廷里用了许多宝贝。
做贿赂。
要求恢复了原官。
孔夫子得知了这回事。
就说。
像他这样的买了官做。
那末失了禄位的人。
还不如早点穷了的。
比较得好的多了。
子游听了就问道。
这个是什么意思呢。
孔夫子说。
有了钱的人不讲究礼法。
这是一种祸殃呵。
南宫敬叔为了有钱的缘故。
失了他的官位。
可是他仍然不肯改过。
我恐怕他将来还有后患呢。
后来南宫敬叔得知了孔夫子的这番话。
就依了礼。
把财产施散了。
三、【颜回辩志】颜回辩志。
愿辅明王。
敷其五教。
礼为大防。
【原文】曰、回愿得明王而辅相之。
敷其五教。
导之以礼乐。
使民城郭不修。
沟池不越。
室家无离旷之思。
千岁无斗争之患。
则由无所用其勇。
而赐无所用其辩。
孔子凛然曰。
美哉德乎。
不伤财。
不害民。
不繁词。
则颜氏之子有矣。
孔子为周公后尽礼之第一人。
颜子为孔门中尽礼之第一人。
孔子尝告以克己复礼为仁之目。
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颜子事斯语。
孔子所以许为用行舍藏。
惟我与尔有是夫。
【白话解释】山。
同了子路子贡辩论着各人的志愿。
颜回说。
我愿意遇见了一个贤明的君王。
帮着他助理一切政事。
传布着做父亲的教训要有义方、做母亲的要慈爱、做哥哥的要友爱、做弟弟的要恭谨、做儿子的要孝顺、这样五种的教化。
用礼乐去化导人民。
叫百姓们不用修理城郭。
也不必掘深沟池。
家里的人没有离散的愁恨。
过了千百年也没有战争的患难。
这样说来。
那末子路的勇敢。
没有地方可用了。
子贡的口才。
也没有地方可施了。
孔夫子听了他的一番话。
很佩服他。
就正色的说。
颜回的道德是何等的美满呵。
不费钱财。
不害百姓。
不劳口舌。
颜家的儿子就能具备了这几件的。
四、【子华言志】子华好礼。
章甫端庄。
会同宗庙。
摈相君王。
【原文】尝侍孔子言志。
曰非曰能之。
愿学焉。
宗庙之事。
如会同。
端章甫。
愿为小相焉。
孔子曰。
赤也为之小。
孰能为之大。
子贡曰。
齐庄而能肃。
志道而好礼。
摈相两君之事焉。
笃雅有节。
公西赤之行也。
孔子曰。
二三子之欲学宾客之礼者。
其于赤也乎。
孔子尝言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
不能以礼让为国。
如礼何。
公西华礼乐会同。
足靖诸侯之纷争。
洵为救时之才。
而以愿学为言。
其让也。
即其礼也。
子路亦救时之才。
第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故哂之耳。
【白话解释】立在孔夫子的身边。
大家谈说各人的志愿。
公西子华说。
不是说我就能够做的了。
不过我愿意学习的就是。
宗庙里的事务。
像诸侯大夫聚会的时候。
我就穿了玄色的礼服。
戴了章甫的礼帽。
替他们做一个小小的赞礼的人。
孔夫子听得他很谦虚。
就说。
公西赤还说做了小的。
那末那一个人能做了大的呢。
子贡说。
整齐端庄又能严肃。
立志好道又有礼法。
在两个诸侯会面的时候赞着礼。
又很笃实文雅。
这就是公西赤的行为。
孔夫子对学生们说。
你们要学习应接宾客的礼节。
只是把公西赤当着榜样就是了。
五、【高柴端履】高柴端履。
守礼如愚。
避难出走。
不窦不逾。
【原文】蛰不杀。
方长不折。
执亲之丧。
泣血三年。
未尝见齿。
仕卫为士师。
治狱仁恕。
蒯瞆之难。
子羔出走。
刖者守门。
谓之曰。
于彼有缺。
子羔曰。
君子不逾。
又曰。
于彼有隧。
子羔曰。
君子不窦。
又曰。
于此有室。
子羔乃入避焉。
考子羔为鲁成宰。
成人有其兄死而不为衰者。
闻子羔将至。
遂为衰。
成人曰。
蚕则绩而蟹有筐。
范则冠而蝉有緌。
兄则死而子羔为之衰。
其礼教之化人如此。
盖君子之德。
以身先民。
而民不遗其亲焉。
【白话解释】都非常端正。
生平走路的时候。
脚不践踏了人的影。
正从地上出来的虫豸。
他也不肯弄杀的。
正在生长的草木。
他也不肯去攀折的。
守了爹娘的丧。
没有声音地哭泣了三年。
并没有微笑的时候。
在卫国做了狱官。
治理狱讼。
很和平又很有仁心。
后来卫国发生了蒯瞆的事故。
国内扰乱了。
高子羔就要离开卫国。
走到城门口的时候。
这时候、一个割去了脚的人守着城门。
对高子羔说。
那边有一个缺口。
你可从那儿逃了的。
高子羔说。
君子不肯跳墙头的。
那个守门的人又说。
那边有一条地道。
你可从那儿逃了的。
高子羔说。
君子不肯钻地洞的。
那个人又说。
这里有间房子。
于是高子羔就走进了那间房子里躲避着。
六、【衅夏执礼】周有衅夏。
为鲁宗司。
立妾献礼。
对曰无之。
【原文】夫人。
使衅夏献其礼。
对曰。
无之。
公怒曰。
汝为宗司。
立夫人。
国之大礼焉。
何谓无。
对曰。
周公及武公娶于薛。
孝惠娶于商。
自桓以下娶于齐。
此礼有之。
以妾为夫人。
则固无其礼也。
公卒立之。
而以荆为世子。
国人始恶之。
昭公娶于吴。
为同姓。
谓之吴孟子。
已不知礼矣。
哀公不听衅夏之言。
以嬖妾为夫人。
则更不知礼。
礼属于火。
此司铎火之所以逾公宫乎。
幸子服景伯命宰人出礼书。
不然。
周官一书。
将荡然无存矣。
【白话解释】很宠爱公子荆的母亲。
想要立他做了夫人。
就叫衅夏把册立夫人的礼节、拿了上来。
衅夏说。
这是没有的。
鲁哀公生了气说。
你做的管礼官。
要晓得册立夫人。
是国家的一种大礼。
怎么可以说是没有的呢。
他又回对道。
鲁国的上代、周公和武公的夫人。
都是正式迎娶薛国的。
孝公惠公的夫人。
都是正式迎娶商国的。
自从桓公以下。
都是正式迎娶齐国的。
这种正正当当的礼节是有的。
现在你把妾来立做了夫人。
那末我们鲁国里。
向来没有这种礼节的。
鲁哀公不肯听。
终于把公子荆的母亲。
立做了夫人。
把公子荆做了世子。
从此以后。
鲁国的人。
就很厌恶他了。
七、【韩顺谢聘】韩顺修道。
同县相招。
礼须来学。
以谢隗嚣。
【原文】不诣。
王莽末。
隐于南山修道。
同县隗嚣等起兵。
以顺道术深远。
遣人卑辞厚礼聘顺。
欲以为师。
顺因使谢曰。
礼有来学。
义无往教。
即欲相师。
但入深山来。
嚣闻之矍然。
不能强屈。
其后嚣等皆灭。
惟顺山栖安然。
以贫洁自终。
修道以四勿为箴。
重道以尊师为本。
此礼之当然耳。
隗嚣自称上将军。
西州且大震矣。
而韩顺山居修道。
执操不回。
因其使以拒其聘。
夫固非自尊自大也。
亦以礼绳之耳。
隗嚣安能屈之哉。
【白话解释】方的人。
因为他的品行。
一向很清白。
所以朝廷里征召他去做县官。
韩顺不肯去。
当王莽末年的时候。
在南山地方隐下了修道。
他同县的隗嚣一班人起了兵。
因为羡慕韩顺的道术是很深远的。
所以差了人送去很厚重的礼物。
说着很客气的话。
去聘请他来做了隗嚣一班人的老师。
韩顺就对差来的人辞谢着说。
照礼法上说。
学生只有到老师那儿来学的。
没有老师到了学生那儿去教的。
就是要拜我做老师。
那末到深山里来就好了。
隗嚣听了很惊异。
终没有方法去屈服他。
后来隗嚣等一班人。
都灭亡了。
只有韩顺仍旧很安然地隐栖在深山里。
他很贫苦很清白的尽了天年。
八、【张湛修整】张湛好礼。
幽室必恭。
辄谏光武。
不敢惰容。
【原文】整。
遇妻子以礼法。
在乡党。
详言正色。
三辅以为仪表。
人或谓湛为诈。
湛闻而笑曰。
我诚诈也。
人皆诈恶。
我独诈善。
不亦可乎。
光武临朝。
或有惰容。
湛辄谏。
尝乘白马。
帝见湛。
辄言白马生且复谏矣。
后为太子太傅。
人惟持躬以礼。
则凡不合礼之事。
每不敢为其所知。
甚且为君者亦畏其见知也。
唐太宗死鹞于怀。
畏魏徵知之也。
玄宗引鉴不乐。
畏韩休知之也。
而光武每见湛。
辄言白马生将复谏。
非以其好礼乎。
【白话解释】幽暗的地方。
也一定很整齐的。
对待妻子也很恭谨。
在乡党里的时候。
言语很端详。
脸色很方正。
三辅地方的人。
都把他做模范。
有人说张湛这种行为都是诈伪的行为。
张湛听到了。
就笑着说。
我就算是诈伪的。
不过别人家诈伪的都是恶。
我独诈伪的是善。
岂不是也可以的么。
光武皇帝在朝堂的时候。
间或有点怠惰的神气。
张湛一定劝谏的。
张湛常常骑着白马。
所以皇帝看见了张湛。
每每说。
白马生又要来劝谏我了。
后来叫他做了太子太傅。
九、【曹褒儒宗】曹褒继业。
儒者所宗。
诏定礼制。
成竹在胸。
【原文】传父业。
博文识古。
为儒者宗。
章帝朝。
为博士。
帝召其定礼制。
班固以为宜广集诸儒。
共议得失。
帝曰。
谚言作舍道旁。
三年不成。
会礼之家。
名为聚讼。
昔尧作大章。
一夔足矣。
乃授褒叔孙通礼仪十二篇。
命依礼条正以施行。
叔孙通起朝仪。
诸侯王以下。
莫不震肃。
章帝以其制散略不合经。
命褒条正之。
乃巢堪班固。
想继见阻。
幸章帝深知儒生拘挛。
难与图始。
朝廷礼宪。
宜以时立。
毅然任之。
冠婚吉凶制度。
遂得以悉定尔。
【白话解释】了庆氏的礼学。
做了博士。
曹褒又受传了父亲的礼学。
学问很博。
古来的事也记得很多。
所以做了当时一班读书人的宗主。
他在章帝的时候。
做了博士。
皇帝命他议定礼法的制度。
班固以为这件事很大。
应当集合了许多有学问的人。
大家讨论得失。
皇帝道。
俗语说、在道路旁边造房子。
三年工夫也不会造成功的。
如若会合了礼学家。
大家来讨论。
这是叫他们来争论聚讼的了。
从前尧帝作大章的乐。
只用一个夔就够了。
于是就把叔孙通的礼仪十二篇给了曹褒。
命他一条条的修正了去施行。
十、【徐稺恭祭】徐稺恭让。
下榻陈蕃。
鸡酒祭奠。
不敢惮烦。
【原文】榻以礼之。
去则悬其榻焉。
郭林宗母丧。
稺致生刍一束于其庐前而去。
林宗曰。
必徐孺子也。
诗云。
生刍一束。
其人如玉。
吾无德以当之。
稺前后为诸公所辟。
虽不就。
及其死。
必以只鸡絮酒往奠。
奠毕即还。
不见丧主。
语云。
礼义生于富足。
徐稺则贫而自食其力者也。
尝事黄琼。
琼没。
稺无资前往会葬。
赍磨镜具自随。
所在取值。
然后得前。
何其深于礼义耶。
陈蕃特设榻待之。
林宗言无德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