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十课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共22PPT)
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 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从529年起
《查士丁尼法典
罗
》
马 民
构成
《法学汇纂》
法
《法理概要》
大
全
《新法典》
把自2世纪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 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 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
指导学习法律文献 查士丁尼执政时期的法令
1096-1270年,西欧封建主一共组织了8次东征,一度占领了包括耶 路撒冷在内的地中海东岸广大地区,对阿拉伯帝国造成极大冲击。其中第4次东征,攻陷 了君士坦丁堡,使拜占庭帝国暂时灭亡。后来,由于受到阿拉伯人的反击,十字军受到重 创,1291年,十字军丢失了在东方的最后一个据点。十字军东征前后历时近200年,对穆 斯林世界和拜占庭帝国造成了严重危害。但是,十字军东征在客观上扩大了东西方之间的 贸易往来,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
君士坦丁堡(拜占庭、伊斯坦布尔)是全世界唯一一座地跨欧亚的城市, 是联系亚欧大陆的重要桥梁。从公元5世纪到15世纪,它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商 业和航运中心;是拜占庭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一. 查士坦丁尼及其法典 1.东罗马帝国
(1)版图: 东罗马帝国的版图囊括了希腊以及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 地区,这些地区有农业比较发达的埃及、叙利亚,有许多大都市和国际 贸易港口。
自14世纪初 开始,衰落的拜占庭帝国又 面临着来自亚洲的新威胁。 居住在小亚细亚的奥斯曼土 耳其人是突厥的一支,他们 信奉伊斯兰教。在首领奥斯 曼的率领下,奥斯曼土耳其 人建立了国家,并迅速崛起。
1453年5月29日,经过两年的包围,穆罕默德二世攻克君士坦丁堡, 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战死。至此,所有拜占庭领地均彻底丧失。
川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十和第十一课课件.ppt
2.他们对德态度有何异同? 异:张伯伦对德实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 邱吉尔主张采取强硬态度,领导军民抵抗法西斯德国的侵略。 同:都是为了维护英国资产阶级的利益。
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1941年12月苏联取得
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战
日本突袭珍珠港:1941年,日本突袭美国海军基地
争
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的
《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1942年,美、苏、中
扩
英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国家宣言》, 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它大大增
大
3、日本在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的扩张: ——日本军国主义扩张达到顶峰
1、背景:
(1)德、意、日法西斯疯狂的侵略扩张 对世界各国构成严重的威胁
(2)为了打败法西斯集团,反法西斯国 家走向了联合
2、时间及标志: 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3、意义: (1)团结了一切反法西斯力量组成统一战线, 使各国人民的斗争相互支持和配合
慕尼黑协定,并没有带来张伯伦所鼓吹的“体面的和 平”、“鲜花似的安全”。相反,英法的出卖却换来了 希特勒更为胆大妄为的行动。1938年9月15日纳粹德国 军队开进布拉格。捷克斯洛伐克被德国完全吞并了。这 就是纳粹德军侵入布拉格的情景。
泪 流 满 面 的 布 拉 格 市 民
慕尼黑协定将捷克斯洛伐克完全出卖给德国法西斯,张 伯伦所鼓吹的“和平”如梦一般消逝了。1938年9月15 日,纳粹德国军队开进希拉格,捷克斯洛伐克屈辱地被 德国法西斯吞并了。这是布拉格市民,看到入侵的德军, 感受到亡国耻辱而泪流满面的场景。
第10课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课件】九年级下册历史
军事
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禁止德国实行义务 兵役制;不允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
赔款 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
学习任务二 根据《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军用飞机被肢解
学习任务二
德国 被制裁,受到严惩 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矛盾
英法等国 获利
战胜国之间矛盾 美国 空手而归
1921—1922
参加国
内容
时间
结果、影响
背景
①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 矛盾重重。②日本、英国和美 国展开了激烈的海军军备竞赛。
华盛顿 会议
华盛顿体系实质: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是巴黎和会的继续,中国收回 了在山东的大部分权益,重新 调整和确立战胜国在东亚和太 平洋地区的关系,形成华盛顿 体系。
巴黎和会
(《 对纳 保伊 和条 约约 )》 战败国非洲殖民地被瓜分
影响①:暂时调整了战胜国在欧洲的关系。
学习任务二 依靠《凡尔赛条约》来约束维系的整个世界体系、国际秩
序是建立在火山之上的。 ——列宁 法国元帅福煦在听到《凡尔赛条约》签字的消息后说:“
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影响②虽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但加剧了战胜 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为二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中国
主权受到侵犯,未签字 帝国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
领土减少1/8, 人口减少10%
国联共管15年1国9法后1联9国,年管收公国的归辖民回联德还的投的1占归意9其票但阿1领还志决4它泽尔年1波联定国自5萨德年其兰邦家由斯意归的的共的港和志属莱地和地管洛的帝茵区国区辖萨林国地区尔区区
并入波兰
1914年8月以前的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含反思)
第十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召开的背景和历史要素;了解《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掌握第一次大战后所形成的国际新秩序。
过程与方法:围绕“巴黎和会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和平会议”“《凡尔赛条约》是否真的是为了缔造民主的和约”“《九国公约》是否真正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等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史料,展开讨论,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探讨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揭露帝国主义的掠夺性、侵略性和强权政治的本质;通过了解巴黎和会对中国的不公正待遇和《九国公约》的实质,认识“弱国无外交”的道理,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强国之志。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教学难点: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的实质以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法国:战争主战场在法国,伤亡人数达438万人,按人口损失来说是各国中最大的,战争期间的物资损失达2000亿法郎,一向以高利贷著称的法国负债累累,欠美国38亿美元。
英国:一战中遭严重削弱,伤亡212万人,军费超80亿英镑,债务是战前的10倍,其中欠美国就达44亿美元,走向衰弱,但仍有相当实力。
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美国在一战中损失最小、获利最多,四年中工业产值净增380亿美元(翻两番),战时战后欧美欠美国100多亿美元,美国由战前的债务国变成战后最大的债权国,黄金储备占世界的40%以上,渐渐取代了英国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1.阅读图一《巴黎和会的代表》和图二《巴黎和会三巨头》,介绍巴黎和会召开的概况。
设问:巴黎和会召开于何时?图一中“巴黎和会”的代表有哪些?图二巴黎和会“三巨头”指的是谁?这次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提示:学生自由回答。
归纳总结:巴黎和会性质——一次分赃会议。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漫画,了解《凡尔赛条约》的主要内容。
设问:这是刊登在1921年德国一家杂志上的漫画。
九年级历史第十课
地位: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核心思潮)
评价: ①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武器,是 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和进步性; ②人文主义强调个人意志,其物质基础为私有制,有 一定的局限性。
人类可以成就 伟大的事业。
一、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
青少年时期刻苦学习,博览 群书,终成一位多才多艺,学 识渊博的学者、诗人。他身为 佛罗伦萨的行政官之一,因抵 制教皇插手内政,遭到教皇迫 害,被判终身流放,流落意大 利各地近20年,《神曲》即为 流放时所作。
一、文艺复兴
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达·芬奇
意大利人,是文艺复兴鼎盛 时期的著名画家和科学家。14岁 时拜师学画,后来同米开朗基罗 和拉斐尔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的 “美术三杰”。他广泛涉猎数学、 物理、生物、解剖、地理、工程 和军事等各个学科领域,是世界 科学史上罕见的多才多艺的学者。 被恩格斯称为文艺复兴时代的 “巨人”。
恩文艺格复斯兴:是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的方式,反对教会宣扬的陈腐说教,发起了一场崭新的、
促使人们“思这想是解一放次的文人化们运从动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
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 巨人的时代.”
长诗《神曲》率先批评教会
幻游《地狱》
幻游《炼狱》
幻游《天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长诗《神曲》无情地揭露教会的黑暗,热情地歌颂现世的生活,对封建社会进行了有力 的批判。《神曲》对现实的关注和对人的赞美,这也是人文主义的典型特征。
·
走 进 达
芬 奇 的 世 界
机械设计草图 达·芬奇手稿
九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第10课《凡尔赛公约》和《九国公约》精品课件(33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第10课《凡 尔赛公 约》和 《九国 公约》 精品课 件(33页 )
2、《凡尔赛合约》
时间: 1919.6.28
地点: 巴黎凡尔赛宫 签约国:协约国与德国
德国的领土比1914年的领土减少 八分之一,人口减少十分之一。
A.领土 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
B.军事 C.政治
九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第10课《凡 尔赛公 约》和 《九国 公约》 精品课 件(33页 )
九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第10课《凡 尔赛公 约》和 《九国 公约》 精品课 件(33页 )
二、国际联盟
1、成立:1920年
2、实质: 帝国主义列强维护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秩序的工 具
3、结果: 英法操纵,美国没有参加
这幅刊登在 1921年德国一家 杂志上的漫画将 英、法、美、意、 日比做一只五头 怪兽,它将德国 踩在脚下,贪婪 地将其内脏吞食 殆尽。
九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第10课《凡 尔赛公 “五四”运动
巴黎和会关于中国山东问题的讨论: 中国是“一战”的战胜国,中国北洋政府派出的四位代
1、“一战”爆发前形成了哪两大军事集团? 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 2、一战是什么时候以谁的失败而结束?
1918年11月,德国投降,“一战”以同 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3、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目的达到没有?
没有。战胜国在新的实力对比的基础上展开新 的争夺——从战场转移到会议桌上。
“十四点原则”插手欧洲, 夺取世界霸权
九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第10课《凡 尔赛公 约》和 《九国 公约》 精品课 件(33页 )
思考:帝国主义列强召开巴黎和会的目的和实质是什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教案
部编版历史九下第10课《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教案教学目标1.说出巴黎和会召开的背景和《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概括出: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分割世界的分赃会议。
2.了解华盛顿会议的背景和《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认识到华盛顿会议上,美国居主导地位,宰割中国,抑制日本,调整了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
3.通过对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而相互争夺的分析,认识“弱国无外交”的道理,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强国之志。
重点:《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的内容和影响。
难点:巴黎和会的分赃性质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凡尔赛宫图片,同学们,让我们来欣赏驰名世界的凡尔赛宫,它坐落在巴黎西南18千米的凡尔赛镇,它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后,英美在此签订了《巴黎和约》。
1919年6月28日,在镜廊里法国及英美等国同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
讲授新课一、《凡尔赛和约》(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1.巴黎和会的概况;2.巴黎和会三巨头;3.《凡尔赛和约》的内容。
4.凡尔赛体系的影响。
5.国际联盟。
(二)老师一边提问一边点拨:1.巴黎和会的召开时间:1919年1月—6月地点:巴黎凡尔赛宫参加国:战胜的协约国。
苏俄、战败的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保加利亚被排斥在外。
操纵国:英、法、美性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结果:协约国与德国签订《凡尔赛条约》②但与西欧、北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俄国依然很落后。
2.巴黎和会三巨头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被称为“狡猾的狐狸”保持英国的优势削弱德国维持欧洲大陆均势法国总理克里孟梭,78岁高龄,外号“老虎总理”。
典型的复仇主义者复仇,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重建在欧洲大陆的霸权美国总统威尔逊。
人称“百灵鸟”“十四点原则”插手欧洲夺取世界霸权3.《凡尔赛和约》内容:(1)领土:重划德国疆界,阿尔萨斯和洛林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
九年级历史下册10课知识点
九年级历史下册10课知识点第一节: 西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变革西汉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之一,这个时期发生了一系列政治制度的变革。
在西汉时期,政治权力逐渐集中在皇帝手中,形成了封建专制的政治体制。
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威,实行“王道”政策,通过任命丞相和封建诸侯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此外,西汉还实行了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这对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二节: 西汉时期的经济繁荣在西汉时期,中国的经济繁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农业生产得到了大力发展,农田的开垦和水利的建设使得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
与此同时,手工业和商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西汉政府实行了重农抑商的政策,倡导务农,限制商业活动,但这并没有阻碍商业的繁荣。
丝绸、茶叶、香料等商品成为了对外贸易的重要品种,中国的丝绸之路开始形成。
第三节: 西汉时期的文化繁荣西汉时期是中国文化繁荣的时期之一,许多优秀的文化成就在这个时期诞生。
文学方面,西汉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学家和作品,如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等。
在思想方面,汉武帝实行了儒家的统治,推崇儒家思想,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化运动,如废黜百家,推行儒家经典等。
此外,汉朝还发展了造纸术、印刷术等科技,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四节: 西汉与匈奴的战争在西汉时期,中国与匈奴之间进行了多次战争。
匈奴是游牧民族,威胁到了中国的北方边疆安全。
为了保卫边疆,西汉政府多次组织军队与匈奴进行战争。
最著名的一次是汉武帝时期的战争,通过巩固边防、修筑长城等手段,西汉取得了对匈奴的胜利。
这些战争对于巩固西汉的统治地位和保卫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节: 西汉政权的衰落和东汉的兴起西汉政权在汉武帝之后逐渐走向衰落。
汉武帝后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等问题逐渐浮现,加上外患不断,导致政权的崩溃。
之后,东汉政权兴起,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另一个重要的时期。
东汉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了新的变化,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不断加剧,最终导致了东汉政权的灭亡。
九年级下册第十课历史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第十课历史知识点历史是一面镜子,它映照着我们的过去,启迪着我们的未来。
九年级下册的第十课,带我们走进了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探索华夏民族的兴衰荣辱,感受着历史的庄严与厚重。
这一课以“近代中国的变革”为主题,主要介绍了鸦片战争以及中国近代史的一系列重大事件。
鸦片战争的爆发,标志着中国社会的改革与转型。
作为历史的分水岭,这次战争不仅带给中国人民痛苦和屈辱,而且也迫使中国展开自我反思与变革。
面对列强压迫,中国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现代化运动,这场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催生了新的思想和力量。
中国近代史的变革,无不体现着一种“四面向”的转型。
首先是思想的转变。
近代中国的革命思潮日益兴起,民族意识逐渐觉醒,人们开始思考如何拯救国家、民族的命运。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激发了中国人民对思想解放、民主与科学的渴求。
康有为、梁启超等思想家纷纷涌现,推动了中国近代思想的进步与革新。
其次是政治的转型。
辛亥革命的爆发,彻底推翻了封建皇权的统治,中国历史进入了共和时代。
中华民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近代政治制度的转型与变革。
虽然辛亥革命仅持续了短短十二天,然而它使中国人民意识到了民主政治的重要性,为中国的政治变革开辟了新的道路。
此外,社会的转型也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特征之一。
鸦片战争以及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社会陷入严重的危机。
大规模的失业、饥荒以及社会不平等问题严重困扰着中国人民。
为了挽救国家,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社会运动纷纷兴起,呼吁社会变革与文化复兴。
这些运动推动了社会结构的转型,为中国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最后,经济的转型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列强的侵略和各种不平等条约,中国人民深切认识到经济独立的重要性。
自力更生、实业兴国成为了一种共识。
洋务运动的兴起,开启了中国现代工业化的道路。
多年来的奋斗,中国终于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一个拥有强大实力的国家。
九年级下册的第十课,为我们揭示了中国近代史变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共47张PPT)
近代以来中国人饱受了100多年的屈辱苦难,实现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国家富强是数代中国人的梦想
今天的中国人正无比地接近这个梦想的 实现无比真切地感受到这个梦想正在到来。
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和平之梦是相通的
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生活幸福的梦,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世界的和平,需要 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事实证明,一个繁荣富强的中国有利于世界的和平。
毛泽东: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 共同支配的局面”?
合作探究(四) 华盛顿会议的作用及性质
1、时间 2、背景
3、目的
1921-1922 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矛盾仍然很尖锐
尤其是美日矛盾尖锐 调整确立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秩序
4、操控国
英、美、日
5、核心条约 《九国公约》
6、作用 确立了华盛顿体系即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的秩序
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日益尖锐
1922年华盛顿会议期间,由于中国人 民坚持斗争和英美反对日本独占中国而 施加的压力,日本与中国在会外签订了 条约,日本归还中国山东主权,胶济铁 路由中国赎回。
合作探究(二) 巴黎和会中以《凡尔赛和约》为核心的凡尔赛体系包含 了了哪些矛盾?这一体系的作用是什么?它能够长久存 在下去吗?
“五 头 怪 兽”
这幅刊登在德国一家 杂志上的漫画将英、 法、美、意、日比做 一只五头怪兽,它将 德国踩在脚下,贪婪 地将其内脏吞食殆尽。
德国民众对和约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说明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之间矛 盾重重,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和 平只是暂时的。
合作探究(二)
中国是唯一一个没有签字的战胜国
合作探究(二)顾维钧巧妙怒叱日本霸占山东的阴谋 体现出了怎样的精神?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十课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十课测试题(含答案)第十课:《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一、选择题1.《凡尔赛条约》签订后,有人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他判断的依据主要是《凡尔赛条约》()A.没有确立帝国主义在东亚地区的统治秩序B.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C.没有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统治的新秩序D.严重损害了中国和其他弱小国家的权利2. 1921年,德国一家杂志上曾刊登了一幅漫画,漫画中将英、法、美、意、日比作一只五头怪兽,把德国踩在脚下,贪婪地将其内脏吞食殆尽。
通过对漫画的描述可知,此漫画适合用来( )A.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B.揭示巴黎和会的实质C.说明召开华盛顿会议的目的D.说明经济危机的影响3.“为适应在中国之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更为有效起见,缔约各国除中国外,协定不得谋取或赞助其本国人民谋取在中国任何指定区域内获取关于商务或经济发展之一般优越权利及任何专利或优越权。
”以上引文出自( )A《凡尔赛条约》B.《九国公约》C.《辛丑条约》D.《马关条约》4.列宁曾评论道,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这两个大国是指( )A.美国与日本B.德国与法国C.英国与日本D.中国与美国5.戴维•辛克莱在评论1919年某次会议时说:“世界的命运掌握在他们手中,但他们却没有担当此重任的胸怀。
”这里所说的“他们”是指( )①英国②苏维埃俄国③法国④美国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6.会议一开始,主要战胜国便陷人了激烈的争吵之中。
美国坚持要求解决国际联盟问题;英国提出先解决德国等国殖民地的瓜分问题;法国则要求先制裁战争的罪魁祸首,肢解德国。
据此可知该会议( )A具有帝国主义的分赃性质B.圆满解决了战胜国关切的问题C.最终通过了公平公正的协议D.树立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典范7.戴维•辛克菜在《镜厅一巴黎和会内幕》冲说道;“条约非但没有如它的制定者宣称的那样保证了世界的和平.反而加深了各国间的矛盾和仇恨。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第10课课件《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1、“八一九”事件
时间:1991年8月19日 目的:阻止苏联解体 直接原因: 《苏维埃主权共和国 联盟条约》 影响: 叶利钦在“八一九”事件期 加速苏联解体,是苏 间向市民发表演说 联解体的催化剂
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首先宣布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 1991年12月21日,11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 图宣言》,独联体扩大为11国。
改革重点:经济改革
结果:……
80年代后期,苏联的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生活 水平进一步下降
②改革重点:政治改革
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主要内容
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否定斯大林;否定苏联历史; 放弃共产党的领导作用; 实行多党制。
在戈尔巴乔夫的主导下, 苏联掀起了一场全盘否定 斯大林的狂潮。苏联过去 的挫折和失误都是由斯大 林造成的。 1989年以后, 对斯大林的批判,逐渐扩 大到批判与否定十月革命 和列宁主义以及列宁本人。 从1989年起,苏联各地连 续发生了多起推倒列宁纪 念像,或向列宁像涂抹油 漆、投掷脏物的事件
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改 革有什么共同点?
共同点:都失败了,都没有从根
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 体制,改革加剧了苏联社会的各种 矛盾。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年) 1、背景
1985年,苏联社会陷入危机
2、过程:
①改革重点:经济改革
提出以科技手段为核心的加速经济发展战略;扩 大企业自主权;允许个体劳动和合资企业存在。
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年)
苏联军费1979年高达 1498亿美元。苏联军 费开支约占国民生产 总值的16%,而同期 美国只占6%,日本不 到1%。庞大的国防开 支,严重拖了苏联经 济的后腿,苏联经济 未能突破斯大林模式, 逐步走向停滞。
九年级下册历史书第十课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历史书第十课知识点本文将详细介绍九年级下册历史书第十课的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内容。
在九年级下册历史书第十课中,我们将学习到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明清时代。
明清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两个朝代,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重要篇章。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明清时代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重要变革,对于我们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有着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将从政治方面来了解明清时代。
明朝建立于1368年,而清朝则在1644年取代明朝成为中国的统治者。
明朝时期,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逐渐完善,官员选拔制度实行科举制度,使得社会上重视文化教育。
然而,明朝晚期的政治腐败和贪污大大削弱了朝廷的声望,也埋下了明朝灭亡的种子。
清朝是由满族人统治的,满族的入主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满清政权建立后,清朝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来巩固统治,其中包括著名的“闭关锁国”政策以及颁布的“著名的养马政策”。
接下来,我们将了解明清时代的经济变革。
明朝时期,由于海外贸易的兴起,中国的经济得以繁荣。
明朝中期以后,中国开始兴起资本主义萌芽和市场经济形式。
然而,在明朝末年和清朝初期,农民起义、战乱和政治腐败导致农村经济衰退,对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清朝初期,由于“闭关锁国”政策的限制,中国的对外贸易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封建社会的特点更加突出。
除了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变革,明清时代还出现了一些社会和文化上的重要变化。
在明清时代,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反映了农民群众的不满和抗争。
同时,明清时期的社会阶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商人阶级的兴起和封建地主的削弱使得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
在文化方面,明清时代是中国文化的鼎盛时期,诗词、曲艺、绘画等文化形式达到了新的高度,并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传统。
然而,由于“闭关锁国”政策的限制,中国在某种程度上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有所减少。
通过对九年级下册历史书第十课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上的明清时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赫鲁晓夫改革的结果:
一 定程度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取得一定成 效,但未根本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最终失败。 60年代,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 益突出,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4、赫鲁晓夫改革失败原因:
(1)、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2)、改革缺乏实事求是精神, (3)、改革未从根本改变旧体制 ,
练习:
5、从十月革命至20年代,苏俄的经济政 策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中可以得出结论 A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B要使生产关系适应于生产力的发展 C要为工农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D要把市场和计划结合起来
练习
6.下列关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表述,
正确的是( B )
A.改革提出“加速战略”; B.没有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C.只局限在农业领域; D.没有取得任何成就
没有找到一条适合 自己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苏联是亡于
政而非亡于制
提问: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 曲折性?
社会主义制度是优越的,但还不成熟,需要一个 不断探索、反复实践的过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需要及 时调整政治经济政策,
因此改革是必要的。这些实践和探索都是既有成 功,又会有失误。
下形成的19,36在年战新争宪期法间的和颁国布民经济恢复时期曾 5、发如挥何过评重价要“作斯用大;林消模极式的”:?这种体制本身存在
严重的缺陷和弊端,经济上管得过死,政治上 权力过分集中,缺少民主,后来日益严重地阻 碍了苏联国民经济和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赫鲁晓夫
戈 尔 巴 乔 夫
勃 列 日 涅 夫
练习:
3、下列对赫鲁晓夫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传统观念的束 缚,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B大种玉米运动符合苏联的社会实际 C在维持原有的经济体制基础上局部改革 D农业是其改革的重点
练习:
4、下列符合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是 A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 B在工业方面推行新经济体制 C推行与美国争霸的外交政策 D提出“加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
乌克兰民族主义者示威
叶利钦在八一九之后
别 了 , 列 宁 !
91年12月23日的Time周刊,苏联总统只能 看到这一期了。下一期出版的时候,苏联已 不复存在
签 字 认 栽
美苏两国力量对比
项目
年份 美国 苏联 项目
现役武装部队 1968 350 340 洲际导弹
1978 210 440
坦克
1968 8500 32400 潜射导弹
1978 10500 50000
战术飞机
1968 5100 4000 战略轰炸机
1978 4500 4600
水面战舰
1968 360 320 核弹头
1、苏联成立于? 1922.12.30
2、苏联工业化方针最显著的特点是?
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轻工业必须为重工业服务
“3、二积两五极个”的五::农年高业计度国划集—的中—成的工就经业、济强特政国点治?体计_速_制划_度是_经_在快_济_外有帝 4、国“主斯义大包林围模,式国”内正经式济形、成文的化标相志对是落?后的情况
只是对原有的经济体制小修小补
东 方 1 号
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联领导人接见永载 史册的"征服宇宙空间英雄"尤里.加加林
赫’生平最“得意”之作:
在联合国大会演讲席上,当着 全世界代表拖下大皮鞋,用手 一边大力敲打演讲台,一边大 吐“口水”(口沫横飞)—— 十张纸巾都不够!!!
黑白相间的墓碑 毁誉参半的一生
苏联的生命周期表
1917年一个新生命诞生; 1936年长大成人; 1945年儿孙满堂; 1956年重病; 1986年手术; 1991年死亡。
1990年,苏联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从宪 法中删去了关于共产党领导作用的条文。
同年(1990年)苏共“二十八大”通过一系列文 件对“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作了全面阐述, 宣布要在苏联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多党制;在 意识形态上抛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放弃党在 政治和思想方面的“垄断地位”,实行政治多元 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等等。
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
生产的40%
军备上赶上美国
三、戈尔巴乔夫的改革:1985年
1、改革内容: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
2、评价:
后转到政治方面,由一党 制转变为多党制。
改革没有成效,引起 人们思想上的混乱, 社会危机加剧。
四、苏联解体
1、八一九事件
(1)、时间:1991年8月19 日 (2)、目的:使国家结束分裂,摆脱危机。
一、赫鲁晓夫的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
(1)、旧体制弊端阻碍了 国民经济的发展; (2)、苏共破除了对斯大林 的迷信,解放了人民的思想。
2、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
政治上:批判个人崇拜和斯大林的某些观点, 平反冤假错案等。 经济上:农业:大面积开垦荒,推广玉米种植。
工业: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精减机构。
由此可见,戈尔巴乔夫是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制度 模式改革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
至此,苏联结束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由 共产党领导的历史。
这次大会后,苏联国内的政治斗争更加激烈,社 会环境更加动荡不安,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倾向 (邦联制)加强。
面对混乱的局面,戈尔巴乔夫已无法控制,在 1991年8月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并建议苏共 中央“自行解放”。
1978 172 240
年份 美国 苏联 1968 1054 858 1978 1054 1400 1968 656 121 1978 656 1015 1968 545 155 1978 432 135 1968 4300 1300 1978 11000 4500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
道路是_曲__折__的,前途是_光__明__的
探究
苏联三次经济改革失败的主要原 因是什么?你认为对中国的改革有何 借鉴?
课 堂 小结
十月革命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 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同其他社会制度一 样,社会主义制度也需要自我调整和自 我完善。苏联经济改革的经验告诉我们: 社会主义改革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其 中必然充满着艰巨、复杂和曲折,但只 要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 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社会主义改革就 一定会成功!
练习:
1、二战后,苏联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是( ) A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弊端日益显露 B对斯大林的崇拜有增无减 C民主法制遭到破坏 D农业全盘集体化,农业单位面积产量没有提 高
练习:
2、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 的主要原因是( ) A把重点放在农业 B把重点放在工业 C没有改变经济体制 D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的年代里,没有一位世 界领袖人物的成败能像 赫鲁晓夫的成败如此急 剧地和决定性地改变历 史的进程。”
──尼克松
赫鲁晓夫 (1894—1971)
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1、改革的重点:重工业
2、结果:
苏联的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 有所提高,但改革仍没有突破斯 大林模式的制约,反而使这一体 制更加僵化。
苏联的生命周期表
这个新生儿月份不足,它的母亲虚弱不 堪,它自己长期营养不良,成长环境不 佳,也不太招人喜欢,是地地道道的欧 洲孤儿,很少有人看好它。是什么力量 让它在20岁后奇迹般地从欧洲孤儿成为 欧洲宠儿;30岁时更是从世界的边缘站 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心;又是什么力量使 它在年富力强时身患绝症而亡。
(3)、结果:失败。
(4)、影响:戈尔巴乔夫实际上失去了领导国家的 威望和能力,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
四、苏联解体
2、苏联解体时间、标志、 1991年底; 戈尔巴乔夫辞去苏联最高领导人职务;
3、苏联解体的含义。
a、苏联分裂成为多个国家。 b、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所取代。
“国家情况不妙。我们什么都有:土地、石油和天然气、 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 达国家差得多,越来越落后在他们的后面。------所有局部 的改革(已为数不少)均先后以失败告终。”
——戈尔巴乔夫1991年12月25日辞职电视演说
根本原因: 苏联体制僵化成为生产力发展障碍 直接原因: 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政治体制改革 外部条件: 西方国家的“和平演
变”
苏联经济改革的启示
1.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的道路上自 我调整和自我完善。 2.社会主义改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 求是,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3.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 帆风顺,必然具有复杂性、曲折性和艰巨 性。 4.改革要关注人民大众的生活。
12月21日苏联的11个加盟共和国共同签署了建立 “独联体”的阿拉木图协议,苏联实际上解体。 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 苏联总统的职务,将核武器的控制权交给叶利钦。 苏联历史结束。
苏联解体有两层含义: 一是苏联分裂成多个国家, 二是社会主义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