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第22课《虽有嘉肴》知识点梳理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虽有嘉肴》知识点梳理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一、诵读理解1、字音兑(yuè)学(xiào)教学相长jiāo 强qiǎnɡ2、字词虽:即使。
嘉肴:美味的菜。
嘉,好、美。
肴,用鱼、肉做的菜。
旨:味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达到极点。
是故:所以。
教:把知识或技能传授给人。
困:困惑。
自反:反省自己。
自强:自我勉励。
强:勉励。
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
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兑命》:《尚书》中的一篇。
兑,通“说(yuè)”,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yuè)。
命,《尚书》中的一种文章体裁,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
学学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第一个“学”是教的意思。
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其,表示推测。
之:是代词,复指前置的宾语“此”。
3、译文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
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二、文学常识1、《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相传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礼记》章法谨严,映带生姿,文辞婉转,前后呼应,语言整饬而多变,是"三礼"之一、"五经"之一,"十三经"之一。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部编版)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嘉肴》教案
最后,总结回顾环节,我感到欣慰的是学生们能够较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并在一定程度上将古代礼仪文化与现代生活联系起来。然而,我也意识到,仅仅掌握知识点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体现出良好的礼仪素养。
2.结合课文注释,分析文章结构,体会作者对比、设喻的修辞手法,理解“教”与“学”的相互关系,探讨其在当代教育中的现实意义。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对古代文献的感知、理解和鉴赏能力,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2.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分析《礼记》中的论述,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提高表达和论证的技巧。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言文词汇、句式以及修辞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例句和现代语境的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古代礼仪文化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模拟古代的礼仪场景,体验古代的礼仪之道。
-举例:分析“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中的对比和设喻,理解其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
-文言文阅读理解: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文言文的阅读理解是一个难点,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言文基础和语境理解能力。
-解决方法:通过注释、翻译辅助,结合教师的讲解,逐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虽有嘉肴
自我反思
自我勉励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 教人是学习的一 表示推测
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半。第一个“学”
同“敩”,教导
知道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才能反省自己;感到 不了解,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学与学 习互相促进。《尚书·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 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写作特色
1.多使用对偶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文 章共五句,就有三句采用对偶句。
2.有较强的逻辑性。先是以类比强调学习,要实 践,接下来指出“学”和“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 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自反和自强),最后 得出结论。文气贯通,层层递进。
类比引入 弗食嘉肴,不知其旨
虽
弗学至道,不知其善
1.本文论述了哪两者之间的关系? 教和学的关系 。 2.本文说明了什么道理? 实践出真知,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2.学者有四失:或失则多,或失则寡, 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3.教育教学九原则:教学相长、长善救失、 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 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 教学问题的论著。
《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 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 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 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RJ教学课件 第6单元 22 《礼记》二则 第1课时 《虽有嘉肴》
自我反思
自我勉励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 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第
促进的。
一个“学”同“敩”,教导
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表示推测
译文: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
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
总结课文
课堂小结
如果说学是一支红烛,那教只是红烛上的火 苗;如果说学是一只春蚕,那教只是春蚕嘴里吐 出的一根丝线。学是整个人生的常态,我们只有 不断学习,才能充实自我,才能有更多的感受与 别人分享。
拓展延伸
搜集关于学习的名言,背诵其中感悟最深的名言。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②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 毁于随。
2.“教学相长”与“学学半”有何异同?
教学相长
学学半
相同点 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 环节。
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阐述 主要是从教的角度来说 不同点 教和学的关系,即二者是 明,将学的部分暗含其
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 中,说得含蓄委婉。 同提高的。
3.“教学相长”与“学学半”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主 “教学相长” 从
关
“学学半”
系
中心论点
论据,是用来补充强调 观点的
4.读完课文,你有何体会? 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
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 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 己的机会。“教学相长”还 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
5.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本文论述了学习要重视实践的重要性,要求 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 理是否正确,即实践出真知。另一方面,论述 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礼记两则》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礼记两则》【原文】《礼记》二则【朝代】先秦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教育目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学习过程五步骤: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人的完善八步骤: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教育教学九原则:教学相长、豫、时、孙、摩、长善救失、启发诱导、藏息相辅、因材施教教学三方法:讲解、问答、练习学者有四失: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教师所必备:博喻《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有较丰富的哲学思想。
《礼记》,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十三经之一。
是战国以后及西汉时期社会的变动,包括社会制度、礼仪制度和人们观念的继承和变化,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49篇分属于制度、通论、名堂阴阳、丧服、世子法、祭祀、乐记、吉事等,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有较丰富的哲学思想。
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礼有周礼、仪礼、礼记,春秋有左传、公羊、毂梁,加上论语、尔雅、孝经,这样是十二经;宋明又增加入孟子,于是定型为十三经”,为士者必读之书。
【赏析】《虽有嘉肴》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
【注释】(1)“虽有佳肴”,“虽”,连词,虽然。
“佳肴”,美味的鱼肉。
第22课《虽有嘉肴》课件(共25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C.但能说之也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
D.行道以利世也
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
2.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___知_道__了__自__己__的_不__足__,__然_后__就__能__自__我_反__思__;__知__道_了__自__己__困__惑_的__地__方__,__然_后__才__能__勉_励__自__己__。________________ (2)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___讲_解__谈__论__文__章_(__讲__论__文__章_)__,__就__好_比__赏__玩__春__花_,__涵__养__德__行_,__以__利__于__事_(__修__身__利__行_)__,__就__好_比__摘__取__秋__果_。____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礼记·学记》
《礼记》简介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 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由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 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其内容分 为两大类:关于礼乐的一般理论和关于礼乐制度。 《礼记》与《诗经》《书经》《易经》《春秋》合 称“五经”。《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写作 于战国晚期,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 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出韵 味
yáo fú
虽有/嘉 , 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
jiāo
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然后知困。
qiǎng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 也。故曰:
jiào
zhǎng
yuè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嘉肴》知识点总结
《虽有嘉肴》一、基础积累1.重点词汇释义(1)虽有至道(至道:最好的道理)(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是故:因此)(3)教然后知困(困:困惑)(4)然后能自反也(自反:自我反思)2.重点虚词不知其旨也(代词,它的)其其此之谓乎(语气词,表示推测)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表示选择)3.通假字《兑命》曰“学学半”(学:同“敩”,教导)《兑命》曰(同“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4.古今异义(1)教然后知困(困:古义:困惑。
今义:困难。
)(2)不知其善也(善:古义:好。
今义:善良。
)(3) 虽有嘉肴(古义:即使今义:虽然)(4)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今义:主旨,意义)(5) 然后能自强也(古义:竭力,尽力今义:健壮的,有力的)(6) 教学相长也(古义:促进,提高今义:增长)词类活用1.弗食,不知其旨也。
(旨:名词用作形容词,甘美。
)2. 弗食,不知其旨也。
(食:名词用作动词,吃。
)3. 不知其善也。
(善:形容词用作名词,好处。
)5.作家作品《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共49篇。
与《周礼》《仪礼》全称为三礼。
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6.主题解读本文运用了类比的手法,阐述了教与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即“教学相长”,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7.重难点解析如何理解“教学相长”这一观点?在现代教育学中,“教学相长”是对师生关系的一种描述。
教师在教学中受到教益,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反过来对老师有所启发。
比如学生对某一问题的回答可能会引发教师的思考,使教师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入;学生提出的某个疑问,可能正是教师自己理解上的难点;等等。
8.整体感知1..划分文章层次。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论述这一观点的?3.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从“虽有佳肴”写起?4.课文结尾引用《兑命》的语句,有什么作用?5.如何理解“教学相长”这一观点?6.请试概括归纳本文主旨。
答案:1.第一层(第一句)运用类比,从反面阐述学的重要性。
礼记二则原文及译文
礼记二则原文及译文《礼记二则》的原文及译文如下:原文一: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译文一: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以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后才知道困惑不通。
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反思。
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兑命》上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原文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译文二: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所以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能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的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就会熄灭,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虽有嘉肴》原文及翻译
《虽有嘉肴》原文及翻译篇一:《虽有嘉肴》原文、译文、阅读答案《虽有嘉肴》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译文虽然有好菜摆在那里,如果不吃,也就不能知道它的美味;虽然有至善的道(最好的义理),如果不去学习,也不能知道它的美好可贵。
所以说:学习过后才知道自己的学识不够,教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学识不通达。
知道不够,然后才能反省,努力向学。
知道有困难不通达,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发奋图强。
所以说:教与学相辅相成的。
《尚书〃兑命篇》说:教别人能够收到一半学习的效果,教学互进。
是这个意思。
1、翻译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不知其旨也:甘美(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不通,理解不了(3)学学半教2、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1)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2)知困 /然后能自强也3、本文的中心句是教学相长4、请写出一句同本文意思相近的诗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5、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
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理解得更深刻。
在学习中,当别的同学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去教别的同学,这样也能明白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同时提升自我。
篇二:20、《虽有嘉肴》原文译文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译文即使有美味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它,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
《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六单元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嘉肴》教案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修辞手法和名句赏析,提高学生对文言文文学价值的认识,提升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探讨文章所传达的教育观念和现实意义,激发学生思考教育、学习等方面的课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的结构、修辞手法和名句赏析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文言文词汇和句式,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文章中教育观念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模拟文章中的教育场景,体会“教学相长”的道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的情况。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文章中的教育观念在当代教育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4.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提问、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文言文词汇和句式:《虽有嘉肴》作为一篇文言文,其词汇和句式是学习的重点。如“虽有”、“嘉肴”、“教学相长”等词汇的古今异义,以及倒装、省略等句式的运用。
五、教学反思
《虽有嘉肴》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
《虽有嘉肴》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原文:虽有嘉肴《礼记·学记》〔两汉〕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文言知识:一、通假字(兑)命(通“说(yuè)”),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yuè)。
)古代皇帝发布的政令。
(学)学半(通“敩”(xiào)“),教导。
二、古今异义1、虽有至道古义(虽: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2、不能知其旨(旨:古义,甘美。
今义:意义)3、教然后知困(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
今义:困难)4、教学相长(长:古义:促进。
今义:增长)三、一词多义学①学学半:通假字,同“敩”,教导。
②学学半:向别人学习。
其①其此之谓乎:表推测,大概,恐怕。
②不知其旨也:它的。
译文: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
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注释:虽:即使。
嘉肴:美味的菜。
嘉,好、美。
肴,用鱼、肉做的菜。
旨:味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达到极点。
是故:所以。
困:困惑。
自反:反省自己。
自强:自我勉励。
强:勉励。
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
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兑命》:《尚书》中的一篇。
兑,通“说(yuè)”,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yuè)。
命,《尚书》中的一种文章体裁,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
《尚书》,又称《书》《书经》,儒家经典之一。
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课文原文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知识点大道之行也一、课文翻译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注释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为:是,表判断。
与:同“举”,推举。
修:培养。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
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原文: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注释亲其亲:第一个“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第二个“亲”,父母。
子其子:第一个“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子;第二个“子”,子女。
终:终老,终其天年。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同“鳏”,老而无妻;寡,老而无夫;孤,幼而无父;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有残疾。
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归:归宿。
于:在。
译文: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的人都有人供养,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归宿。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 《虽有嘉肴》翻译及解析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虽有嘉肴》翻译及解析《虽有嘉肴》戴圣〔两汉〕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译文即使有美味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是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以后知道困惑。
知道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能够自我反省,知道自己的困惑,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注释1.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即使。
弗:不。
旨:味美。
不是味道!2. 至道:至:最好的。
道:道理。
3. 教然后知困,困:困惑。
4. 然后能自反也,反:反思自强:强:勉励。
不是勉强!5. 兑命,兑:通“说”。
6. 学.学半,教是学习的一半。
第一个“学”:同“敩”,教。
第二个学:学习。
7. 教学相长,教和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长:促进。
8. 其此之谓乎,其:表示推测,大概。
此:就是,谓:说。
之:是代词,复指前置的宾语“此”。
通假字1.兑命兑:通“说2.学学半学:通“敩”,教导。
古今异义1.虽有至道古义虽: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2.不能知其旨旨:古义,甘美。
今义:意义3.教然后知困困:古义:困惑,今义:困难4.教学相长长:古义:促进。
今义:增长一词多义学①学. 学半,(通假字,同“敩”,教导)②学学.半,(向别人学习)其①其.此之谓乎,(表推测,大概)②不知其.旨也,(它的。
)重点理解1.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2.本文主要阐述了教与学的重要作用。
不是阐述了教书对学习的重要作用!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说明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3.本文的论点是(结论、中心句)教学相长,不是“学学半”!4.文开篇用类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
礼记二则注释
礼记二则注释1. 虽有嘉肴(yáo)- 虽:即使。
嘉肴:美味的菜。
嘉,好、美。
肴,用鱼、肉做的菜。
2. 弗食,不知其旨也- 弗:不。
食:吃。
旨:味美。
3. 虽有至道- 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达到极点。
4. 弗学,不知其善也- 善:好处。
5.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是故:所以。
6. 教然后知困- 困:困惑。
7.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自反:自我反思。
8. 知困,然后能自强(qiǎng)也- 自强:自我勉励。
强,勉励。
9. 故曰:教学相长(zhǎng)也- 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长,推动、促进。
11. 其此之谓乎- 其:表示推测,大概。
此之谓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1. 大道之行也- 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行:施行。
2. 天下为公- 为:是。
3. 选贤与(jǔ)能- 贤:指品德高尚的人。
与:同“举”,推举。
能:指才干出众的人。
4. 讲信修睦(mù)- 讲信:讲求诚信。
修睦:培养和睦(气氛)。
5. 故人不独亲其亲- 第一个“亲”:以……为亲。
第二个“亲”:父母。
6. 不独子其子- 第一个“子”:以……为子。
第二个“子”:子女。
7. 使老有所终- 终:善终。
8. 壮有所用- 用:施展其才能。
9. 幼有所长(zhǎng)- 长:成长。
10. 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矜:同“鳏”,老而无妻的人。
寡:老而无夫的人。
孤:幼而无父的人。
独:老而无子的人。
废疾: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
者:……的人。
养:供养。
11. 男有分(fèn)- 分:职分,职守。
12. 女有归- 归:女子出嫁。
13. 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货:财物。
恶:憎恶。
14.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力:力气,力量。
15. 是故谋闭而不兴- 谋:奸诈之心。
闭:闭塞。
兴:兴起。
16. 盗窃乱贼而不作- 乱:指造反。
贼:指害人。
作:兴起。
17. 故外户而不闭- 外户:从外面把门带上。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嘉肴》教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生活中应用《礼记》中的学习观念”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提升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掌握《礼记》中虽有嘉肴章节的词句含义,领会古文表达技巧;
2.增强文化认同感,理解古代文化中关于学习、修身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3.提高思维品质,通过对文本的思考与分析,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4.增强审美鉴赏能力,感悟古文之美,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尝试用生动的案例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古文中的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但我也发现,对于一些基础较弱的学生来说,可能还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更多的互动和即时反馈,以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思维导图的绘制使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但我注意到,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发言不够积极,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还不够熟悉或者是对自己的想法缺乏信心。未来,我考虑在活动设计上更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进来。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嘉肴”和“至道”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古今对比和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学习动力或方法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绘制活动。这个活动将帮助学生梳理学习过程中的要点和思路。
部编版语文八下第22课《礼记》二则知识梳理
《礼记》二则虽有嘉肴【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
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记》曰:“蛾子时术之。
”其此之谓乎!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
《宵雅》肄三,官其始也。
入学鼓箧,孙其业也。
夏楚二物,收其威也。
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
时观而勿、语存其心也。
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
此七者,教之大伦也。
《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
”其此之谓乎!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
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字音】嘉肴(yáo)自强(qiǎng)教(jiào)学相长(zhǎng)兑(yuè)命学(xiào)学(xué)半【注释】1.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中华书局1989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2.虽:即使。
3.嘉肴(yáo):美味的菜。
嘉,好、美。
肴,用鱼、肉做的菜。
4.旨:甘美。
5.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达到极点。
6.是故:所以。
7.困:不通,理解不了。
8.自反:反省自己。
9.自强(qiǎng):自我勉励。
强:勉励。
10.教(jiào)学相长(zhǎng):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
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礼记学记》原文与阅读答案
《礼记学记》原文与阅读答案《礼记学记》原文与阅读答案“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的意思:虽有美味佳肴,不吃,不知道它的味美;虽有公认的道理,不学,就不能体会出多么令人折服。
这句话强调重在实践,重在汲取。
学习明事理,实践出真知。
原文: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缺乏,教然后知困。
知缺乏,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办。
”其此之谓乎?注释:1.旨:甘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
2.至:到达极点。
3.困:不通,理解不了。
4.自反:反省自己。
5.自强(qiǎng):自我勉励。
强,勉励。
6.《兑(yuè)命》:《尚书》中的一篇。
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7.学(xiào)学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第一个“学”是教的意思。
8.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其,句首语气词,表示推测。
句解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出处】《礼记·学记》。
【注释】肴:荤菜。
弗,不。
旨:美味。
道,道理、学说。
【简析】虽有美味佳肴,不吃,不知道它的味美;虽有公认的道理,不学,就不能体会出多么令人折服。
这句话强调重在实践,重在汲取。
学习明事理,实践出真知。
学,然后知缺乏;教,然后知困。
知缺乏,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出处】《礼记·学记》。
【注释】困:困惑,疑难。
【简析】经过学习方能发现自己只是的欠缺,通过教学才能发现自己也有疑难不解的地方。
知道知识欠缺,回过头来更加努力学习;有了疑虑,才能够深入钻研,自我提高。
所以说,教与学是同步增长的。
翻译: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了之后才知道缺乏,教了之后才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知道缺乏,然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示推测语气。 大概,恐怕。
种固定倒装句式,通常翻 译为“大概说的就是……
译文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其味 道的甘美;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 好处。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 才知道自己也有不懂得地方。
背景资料二
《学记》,是《礼记》中的名篇,是古 代教育史上比较有价值的教育论著。主要讲述 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方法,阐述了教学相长、 循序渐进、长善救失等教学经验。
全文虽然只有1229个字,却对我国先秦时 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经验做了高度的概括 和总结,它不仅对中国古代教育史的发展产生 过深远影响,而且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值得认真地研究和借鉴。
字词归纳
1、通假字 《兑命》曰
2、古今异义
A、虽有至道 B、不能知其旨也 C、教然后知困 D、教学相长也
兑,通“说”,指的是殷商 时的贤相傅说。
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古义:甘美。 今义:意义。 古义:不通,理解不了。 今义:困难。 古义:促进。今义:增长。
3、词类活用
A、不知其旨也 名词作形容词,甘美。
小结
• 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说理短文,本文在论 述时先以“ ________________”作比,继而 引出“ __________”,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 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____________” 这个结论。(用原文填空)
明确: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教学相长
嘉肴( yáo ) 自强( qiǎng ) 兑命( yuè ) 学学半( xiào) 教学相长(zhǎng)
自由诵读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 第一层(“虽有嘉肴……不知其善也”) • 第二层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然后能自强也”) • 第三层(“故曰……其此之谓乎”)
问题探讨,分析文意
• 分析课文第一层:找出与“嘉肴”“弗 食”“旨”相对应的词语。文章以“弗 食”“嘉肴”开篇,有什么用意?
• 明确:嘉肴——至道;弗食——弗学;旨— —善。以“嘉肴”喻“至道”,以“弗 食”“嘉肴”来论述“弗学”“至道”不知其 善的道理。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比,形象生 动地引出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有力地论证观点。
《礼记》
@
教学目标
• 1.能够熟读背诵本文。 • 2.小组合作,翻译并理解课文内容。 • 3.当堂训练,积累掌握文中重点词句。
背景资料一
• 《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 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 编撰。全书用记叙文形式写成,一些篇章 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生动 的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 构严谨;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 擅长运用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 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 儒 家 学者解释说明经书《 仪礼 》的文 章选集,是一部 儒家 思想的资料汇 编。又叫《小戴礼记》。与《仪礼》
《周礼 》合称“三礼”。 内容主要 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 礼制、礼仪,, 解释__仪__礼____,记录 孔子和弟子 等的问 答,记述 修身作人的准则 。
读准字音
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 比推理”。
拓展延伸
在日常学习中,有些同学担心给别的 同学讲题会耽误了自己的学习,这种 想法对吗?请你给TA合理的建议好吗?
拓展延伸
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 “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 样的启示?
参考:
1、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 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 会。 2、“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 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 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 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 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懂得理解中存在漏洞 或缺陷,这时就可以“知困”而“自强”。
• 分析课文第二层:分别找出与学、教相 承接的词语。这一层与上下文有什么联系?
• 明确:学——知不足——自反,教——知 困——自强;“学然后知不足”承接上文 “弗学,不知其善也”进一步展开议论, 并引出下文“教学相长”的观点。
• 分析课文第三层:“教学相长”的结论 在前面已经道明,课文最后《兑命》的一 段话是否多余?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了自己不懂得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教别人, 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兑命》曰:“学学半。 ”
《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其此之谓乎?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分清层次
文章主题
文章应用“类比手法”引出要阐 述的观点,讲述了“教学相长” 的道理。即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 进,相辅相成的。告诉我们实践 出真知的道理。
课堂反思
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是没 掌握的?
语言特点
1、多使用对偶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 文章共五句,就有三句采用对偶句。
2、有较强的逻辑性。先是以类比强调学习, 要实践,接下来指出“学”和“教”的作用 (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 (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文气贯通, 层层递进。
其/此之谓乎?
文意疏通
(学习小组形式)以圈点、勾画、批注的形式,结 合课文下注释,将组内不能理解的字词勾画出来。
翻译原则:
逐字译文 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增添删补
注意即使以下词语
(1)虽有嘉 肴
用鱼、(肉味做道的)菜甘。美 好处
(2)弗食,不知其旨也 (吃3好),,品虽美尝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45最自))好我所知知是的勉以困不故道励,,足学理因然,然此后后然能知后自不能强足自也,反教也然;反后省不不知通了困,。理。解 ((67))故 其曰此:之教谓学也相长说 “的其也就此促是之进这谓。个…道…理也吧”?是一
1、文章如果压缩成一句话,你会保 留哪句?为什么?
文章应用“类比手法”引出要阐 述的观点,讲述了“教学相长” 的道理。即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 进,相辅相成的。告诉我们实践 出真知的道理。
2、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 “至道” 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佳 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
拓展提升
《礼记·学记》 ① •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
故古之王者,建国君②民,(以)教学为 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 此之谓乎!
• 【注释】 ①第2节选自《学礼》。②君:这里的 意思是统治。③念终始:始终想着。
• 【译文】 玉石不经过琢磨,就不能用来做
器物。人不通过学习,就不懂得道理。因 此,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 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尚书.说命》中 说:“自始自终想着学习。”大概就是说 的这个意思吧。
• 明确:不多余,“学学半”的意思是 “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是对观点的补 充说明。《兑命》的话进一步论证了“教 学相长”的道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脉络梳理
弗食佳肴,不知其旨 类比引入
弗学至道,不知其善 虽有佳肴 逐层论证 学知不足,教后知困 教学能相长
不足自反,知困自强 实践出真知
引用作结 ——学学半,此 之谓
根据提示齐背课文
• 虽有 有 学 困, “
,弗
,不知其 ;虽
,弗
,不知
。是故
,教
。知不足, ;知
。故曰: 也。《兑命》曰:
。”其
?
名句积累
1、学习过程五步骤: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 之、明辨之、笃行之
2、学者有四失: 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 则易,或失则止。
3、教育教学原则: 教学相长、长善救失、启 发诱导、因材施教……
B、不知其善也 形容词作名词,好,好处。
4、一词多义
学学半 学
学学半
音xiào,教 向别人学习
其此之谓乎 表推测。大概,恐怕 其
不知其旨也 它的
5、文言句式
倒装句
其此之谓乎?(宾语前置)
主旨把握
1、文章如果压缩成一句话,你 会保留哪句?为什么?
2、文章一开头写“虽有佳肴” 有何作用?
合作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