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周期性发热是什么
小儿发热常见原因及疾病
![小儿发热常见原因及疾病](https://img.taocdn.com/s3/m/aaa110c9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26.png)
小儿发热常见原因及疾病小儿发热是儿童常见的症状之一,其原因多种多样。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小儿发热原因及相关疾病。
1.感冒:感冒是最常见的小儿发热原因之一。
感冒通常由病毒引起,包括鼻病毒、腺病毒等等。
症状除了发热外,还包括喉咙痛、咳嗽、流鼻涕等。
2.扁桃体炎:扁桃体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症状包括咽痛、发热、咳嗽以及扁桃体肿大等。
儿童扁桃体炎多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
3.麻疹: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常见于儿童。
除了发热外,麻疹还伴有咳嗽、流鼻涕、眼结膜充血、皮疹等症状。
麻疹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就医。
4.水痘: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特征性的症状是全身布满小疱疹,伴有发热和全身不适。
水痘通常在患者感染后10-21天内出现。
5.肺炎:肺炎是儿童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肺炎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
除了发热外,患儿还会出现咳嗽、呼吸急促、胸闷等呼吸道症状。
6.腮腺炎:腮腺炎是由腮腺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
患者通常伴有发热、腮腺肿胀和疼痛。
此外,腮腺炎还可能引起其他并发症,如睾丸炎、卵巢炎等。
7.支气管炎:支气管炎是儿童较为常见的呼吸道疾病。
支气管炎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喘息等。
8.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通常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
除了发热外,患儿可能出现口腔和手足部皮疹、溃疡等症状。
9.中耳炎:中耳炎是儿童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常见于感冒后。
中耳炎的症状包括发热、耳朵疼痛、听力受损等。
10.脑膜炎:脑膜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由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引起。
脑膜炎患者常常伴有剧烈头痛、发热、呕吐、颈部僵硬等。
基于以上列举的小儿发热原因及相关疾病,我们可见小儿发热是一个症状而非独立的疾病。
发热仅仅是机体抵抗感染的一种正常反应,但也可能是疾病的信号。
因此,在小儿发热时,建议家长注意体温的变化,并观察伴随症状的出现,如果症状加重或出现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
同时,正确的预防措施和个人卫生对于预防感染性疾病也至关重要。
高免疫球蛋白D伴周期性发热综合征1例病例报告
![高免疫球蛋白D伴周期性发热综合征1例病例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282fb11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9d.png)
高免疫球蛋白D伴周期性发热综合征1例病例报告侯佳;刘丹如;朱晓华;王宏胜;孙金峤;翟晓文;王晓川【摘要】目的提高对高IgD伴周期性发热综合征(HIDS)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总结1例儿童HIDS病例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血清IgD、MVK酶和MVK基因检测结果.结果6岁7个月男孩,2岁起病,呈周期性发作性发热,每2~4周发热1次,每次持续3~7d.发热时伴腹痛,腹泻,关节疼痛,肝脾肿大.发热时未用抗生素经退热对症治疗,体温可恢复正常.发热时WBC、N和CRP升高,热退后可降至正常.免疫接种后有发热和感染史.经全面检查排除感染性、风湿性及血液肿瘤相关疾病.MVK 基因分析发现外显子11,c.1129G>A,p.V377I,为杂合型错义突变,外显子9,c.790_791insC,p.Leu264fsX12,为杂合型插入突变(首次报道的新突变).患儿血清IgD(1 084 μg· mL-1)显著高于正常参照值(1000 μg·ml-1).MVK酶(23 ng· mL-1)低于正常参照值(50~300ng·mL-).本文病例临床特征典型,HIDS诊断明确.结论婴儿期起病的周期性发作性发热,需警惕HIDS可能,免疫接种后发热是重要的诊断线索,检测血清IgD和MVK酶水平是重要诊断依据,MVK基因突变可明确诊断.【期刊名称】《中国循证儿科杂志》【年(卷),期】2016(011)005【总页数】4页(P373-376)【关键词】高IgD综合征;周期性发热;甲羟戊酸激酶缺陷;自身炎症性疾病【作者】侯佳;刘丹如;朱晓华;王宏胜;孙金峤;翟晓文;王晓川【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临床免疫科上海,201102;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临床免疫科上海,201102;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血液肿瘤科上海,201102;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血液肿瘤科上海,201102;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临床免疫科上海,201102;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血液肿瘤科上海,201102;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临床免疫科上海,201102【正文语种】中文男,6岁7月,汉族。
发热热型分类
![发热热型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d051f920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b6.png)
发热热型分类一、持续性发热持续性发热是指体温持续升高,持续时间较长。
常见的持续性发热病因有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等。
其中,感染性疾病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感染性疾病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等。
此外,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热等也可以导致持续性发热。
恶性肿瘤如淋巴瘤、白血病等也常常伴有持续性发热。
持续性发热需要及时就医,找出病因进行治疗。
二、周期性发热周期性发热是指体温在一段时间内反复升高和降低。
最常见的周期性发热疾病是周期性热病,也称为地中海贫血。
周期性热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患者常常在数天或数周内出现高热,热峰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天,然后体温又会恢复正常。
此外,周期性发热也可以是某些感染性疾病的表现,如间日疟、回归热等。
周期性发热需要综合分析病史、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确定病因并进行相应治疗。
三、弛张性发热弛张性发热是指体温在一天内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波动。
通常在早晨体温较低,下午或晚上体温升高,达到发热的程度。
弛张性发热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性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等。
此外,某些代谢性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也可以引起弛张性发热。
弛张性发热的病因复杂,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确定诊断和治疗方案。
四、间歇性发热间歇性发热是指体温在一段时间内间歇性地升高和降低。
最常见的间歇性发热疾病是间日疟,由疟原虫感染引起。
患者常常在感染后出现周期性发作的高热,热峰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天,然后体温又会恢复正常。
间歇性发热还可以是某些其他感染性疾病的表现,如流感、伤寒等。
间歇性发热需要及时就医,进行病因诊断和相应治疗。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发热热型及其特点。
发热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但也可能是某种疾病的信号。
因此,当出现发热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病因诊断和治疗。
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锻炼、合理膳食也是预防发热的重要措施。
希望每个人都能保持健康,远离发热烦恼。
儿童周期性发热综合征阿弗他口炎咽炎淋巴结炎临床表现、诊断、发病机制、辅助检查、治疗和疾病预后
![儿童周期性发热综合征阿弗他口炎咽炎淋巴结炎临床表现、诊断、发病机制、辅助检查、治疗和疾病预后](https://img.taocdn.com/s3/m/6890c224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8d.png)
儿童周期性发热综合征阿弗他口炎咽炎淋巴结炎临床表现、诊断、发病机制、辅助检查、治疗和疾病预后病例分享诊室中碰到过这样一些孩子,每月反复发热、扁桃体化脓,每次发热都是4、5 天左右,查血常规白细胞、CRP 升高,都是间隔1 个月再次发热,生病间期没有异常情况,持续一两年了,家长对此非常无奈。
临床表现PFAPA多发生于小于 5 岁儿童,男孩稍多,主要临床表现为周期性发热、阿弗他口炎、咽炎及颈部淋巴结炎,亚洲儿童中最常见的伴随症状是扁桃体炎,颈部淋巴结表现为双侧肿大伴中等触痛。
这些患儿通常无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发热期往往持续3-7 天,通常为高热(大于39 ℃),对抗生素及退热药效果不佳,不过患儿精神状态大致良好。
发热间期为2~8 周,患儿通常无异常表现且生长发育正常。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发作症状减轻,发作的间隔延长。
诊断PFAPA主要医考临床表现诊断,目前诊断仍依靠1999年提出标准:(1)5 岁前出现的固定的周期性发热;(2)无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并伴阿弗他口炎、咽炎及淋巴结炎中至少1 种表现;(3)排除周期性粒细胞减少症;(4)发热间期完全没有症状;(5)正常的生长发育。
由于目前已有年长儿,甚至成人 PFAPA 的报道,年龄限制已不再是诊断的必备条件。
诊断标准患儿有反复发热表现,发热时无病原学依据,同时伴三联征中(阿弗他口炎、咽炎、淋巴结炎)至少一种表现;再者患儿生长发育可,在排除其他自身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病、肿瘤性疾病等疾病后,可考虑诊断 PFAPA。
发病机制PFAPA 的发病可能与免疫失调、遗传易感性、维生素 D 缺乏有关,但确切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
PFAPA 和地中海热基因 MEFV 相关。
PFAPA是免疫系统失调的易感者在特定诱因下引发的细胞因子调节异常的疾病。
在这个过程中先天性免疫系统、适应性免疫系统都发挥了作用。
可能是由炎性小体介导固有免疫系统的激活,随后 T 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系统也被激活,IL-1β、IL-6、IL-18 及 IFN-γ 水平升高,同时诱导 T 细胞趋化因子 CXCL9 和 CXCL10 的合成增加。
宝宝晚上反复发烧怎么回事
![宝宝晚上反复发烧怎么回事](https://img.taocdn.com/s3/m/d0811231aa00b52acec7ca40.png)
宝宝反复发烧的原因发热俗称发烧,是指体温异常升高,宝宝体温超过37.5度时称为发烧,其中37.5--38度为低烧,39度以上为高烧,宝宝年龄愈小体温调节愈差。
1、非感染性发热:非各种传染病引起的,无菌性物质或各种炎症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体温中枢功能紊乱或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过多、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形。
2、不明原因发热:广义不明原因发热的概念是指所有的不明原因的发热者。
但在临床上还采用发热的狭义概念,即不明原因发热。
发热持续3周以上,体温在38。
5℃以上,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常规实验室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者。
3、中枢性发热:是指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异常所产生的发热。
对其诊断之前应严格除外全身性或局部性炎症所致的发热,并除外其它发热病因。
颅内疾病伴有发热时多为危重病例,其中大部分患者的发热是因颅内炎症、肺内感染、泌尿系感染所致。
对于难以解释的中度体温升高,一时查不出感染源或感染的原因者,不能轻易认为是中枢性发热。
应反复寻找全身或局部性感染原因以除外之,并注意有无药物热及其它发热的原因。
4、持续性发热:当口温高于 37。
3℃或肛温高于 37。
6℃,一日间的变化超过 1。
2℃,即称之为发热。
按照发热的高低,可区分为下列几种临床分度:低热 37。
4℃~38℃ 中等度热 38。
1℃~39℃ 高热 39。
1℃~41℃ 超高热41℃以上,持续4周以上,为持续性发热。
宝宝晚上反复发烧怎么办一般宝宝发烧在38度以下建议物理降温:1.多通风,注意散热,保持室内温度在21℃~23℃;2.让患儿卧床休息,多睡觉,保证充足的睡眠可益于疾病的恢复。
敞开包被或脱去过多的衣服,衣着宽大,忌用棉被包裹;3.适当给他们喝些新鲜的果蔬汁,如果不慎哺乳超量,可以为孩子按摩腹部促进消化,或吃一些促进消化的食品。
4.用冰袋敷额头,用酒精檫宝宝关节处、洗个温水澡,将患儿置于比体温低4℃~6℃的温水中浸浴5~10分钟,然后用大毛巾将全身擦干并轻轻按摩皮肤至发红为止;还可用32℃~34℃的温水,以大人手腕内侧皮肤不烫为宜,给患儿洗澡,重点擦洗前额、颈部、腋窝、腹股沟及四肢,整个擦浴时间10~15分钟,直至患儿体温降到38℃便可等),一般要在体温39度高烧以后才用退烧药,象安乃静滴液,但3岁以内的婴幼儿发高烧时应首先采用物理降温方法,一般不打退烧针,不吃退烧药,以免发生虚脱及药物毒性反应。
儿童pfapa诊断标准
![儿童pfapa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fe8884a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be.png)
儿童pfapa诊断标准PFAPA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儿童发热综合征,其全称为周期性发热、口腔溃疡、咽喉痛和腺样体肿大综合征(Periodic Fever, Aphthous stomatitis, Pharyngitis and Adenitis syndrome)。
该综合征首次于1987年被描述,至今尚未完全清楚其病因和发病机制。
然而,其临床表现和发病规律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因此建立了一套儿童pfapa诊断标准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该疾病。
一、临床表现1.周期性发热PFAPA综合征的最主要临床表现是周期性发热,通常每个周期持续3-6天,间隔时间为2-8周。
发热通常在晚间或清晨开始,温度可达到39℃以上,但在发热期间患儿的一般健康状况良好,没有其他不适症状。
2.口腔溃疡PFAPA综合征的另一个常见表现是口腔溃疡,通常出现在发热期间或发热后的第一周内。
溃疡通常较小,形状不规则,边缘清晰,底部灰白色。
3.咽喉痛PFAPA综合征的第三个主要表现是咽喉痛,通常与发热同时出现或稍晚。
疼痛通常较轻,不影响进食和饮水。
4.腺样体肿大PFAPA综合征的第四个主要表现是腺样体肿大,通常是颈部淋巴结肿大。
肿大的淋巴结通常是对称的,有时也可能伴随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二、排除其他疾病PFAPA综合征在诊断之前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引起周期性发热的疾病,例如:1.感染性疾病,如结核病、风湿热等。
2.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
3.恶性肿瘤和淋巴瘤等肿瘤性疾病。
4.家族性地中海热等遗传性周期性发热综合征。
三、诊断标准目前,儿童pfapa诊断标准主要有以下两种:1.扩展诊断标准(Marshall标准)根据Marshall等人于2008年提出的诊断标准,儿童pfapa综合征的诊断需要满足以下四个条件:(1)周期性发热:至少3个周期,持续3-6天,间隔时间2-8周。
(2)口腔溃疡:在周期性发热期间或发热后的第一周内出现。
关于PFAPA的2例病例报道
![关于PFAPA的2例病例报道](https://img.taocdn.com/s3/m/6602dad7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2c.png)
关于 PFAPA的 2例病例报道DOI:[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摘要:患儿,魏某,7岁,李某,7岁,均因“反复周期性发热”入院,发病时体温在38.0°~40.5°之间,发热呈明显周期性,魏某3周发作一次,李某4周发作一次,同时伴咽部不适、颈部淋巴结肿大,有时有口腔溃疡,无其余明显不适,给予抗生素后,上述症状无缓解,给予激素(地塞米松)治疗后症状可迅速缓解。
在外院行淋巴结活检、风湿免疫指标,血常规,肝肾功等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二人分别就诊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排除伴有其他周期性发热的自身免疫病、感染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疾病,诊断为“周期性发热 - 阿弗他口炎 - 咽炎–颈淋巴结炎(PFAPA)”,随后入院行“扁桃体切除术”,术后恢复正常,出院后行随访后发现两位患儿的周期性发热消失。
[关键词]颈淋巴结炎;周期性发热综合征;自身炎症性疾病PFAPA( periodic fever, aphthous stomatitis, pharyngitis, cervical adenitis)是周期性发热、阿弗他口炎、咽炎、颈淋巴结炎的缩写,属于自身炎症疾病(Autoinflammatory Disease,AID)中的一个类型。
1987年,Marshall首次在J Pediatr上系统报道了一组以幼儿开始发生,周期性发热为特征的患儿,并首次以PFAPA为这类疾病名称。
因此也有人将这类疾病称为Marshall Syndrome。
PFAPA以周期性发热,持续3-6天,间隔3-8周,多为高热,合并有溃疡性口炎,咽炎,颈部淋巴结炎,可能合并出现寒战,咳嗽,头痛,恶心,呕吐,皮疹等,上述症状呈自限性。
Thomas于1999年建议了如下诊断标准:(1)5 岁前出现的固定的周期性发热;(2)无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并伴阿弗他口炎、咽炎及淋巴结炎中至少 1 种表现;(3)排除周期性粒细胞减少症;(4)发热间期完全没有症状;(5)生长发育正常。
PFAPA综合征
![PFAPA综合征](https://img.taocdn.com/s3/m/a506df78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fa.png)
PFAPA综合征PFAPA综合征是小儿常见的周期性发热、咽喉炎、口腔溃疡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该综合征起源于Periodic Fever, Aphthous stomatitis, Pharyngitis, Adenitis的缩写。
症状PFAPA综合征的典型症状包括:1.周期性发热:患儿通常会在固定的时间出现高热,持续数天,然后自然消退。
2.咽喉炎:患儿常伴有咽喉炎症状,如咽痛、咽喉充血等。
3.口腔溃疡:口腔溃疡是PFAPA综合征常见的伴随症状之一。
4.淋巴结肿大:淋巴结在发作期内可能肿大,触之有明显的疼痛感。
病因PFAPA综合征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但一些研究认为可能与免疫系统异常有关。
目前尚无确切的遗传因素与PFAPA综合征的关联。
诊断PFAPA综合征的诊断通常是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周期性发热后作出。
医生会根据患儿的症状表现、个人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来做出诊断。
治疗PFAPA综合征目前尚无根治疗方法,但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来缓解症状:1.NSAIDs(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可以有效缓解发热和咽喉炎症状。
2.类固醇治疗:对于严重症状的患儿,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类固醇治疗。
3.扁桃体切除术:一些研究表明扁桃体切除术对PFAPA综合征的治疗可能有一定效果。
预后大多数患儿在青少年期随着年龄增长症状会逐渐减轻或消失。
PFAPA综合征通常不会给患儿造成长期影响,但在发病期间仍需就医及时处理症状。
深入了解PFAPA综合征对于及时识别、诊断和治疗该疾病至关重要,了解其病情发展和治疗措施可以帮助家长和医生更好地管理这一疾病。
以上是对PFAPA综合征的简要概述,如需了解更详细的信息或疾病管理措施,建议就医咨询专业医生。
发热的分型及其特点
![发热的分型及其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8db64e20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f8.png)
发热的分型及其特点发热是指机体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生理现象。
根据发热的特点和病因,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周期性发热和中枢性发热。
一、感染性发热感染性发热是由于感染引起的体温升高。
感染可以是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引起的。
感染性发热的特点是发热持续时间长,一般超过1周;发热程度较高,通常超过38℃;伴随其他症状,如乏力、头痛、咳嗽、呕吐等;发热的起病急,常伴有寒战。
感染性发热的常见病因有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腹腔感染等。
二、非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是由于非感染性原因引起的体温升高。
非感染性发热的特点是发热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1周内;发热程度较低,通常在38℃以下;体温波动较大,常出现寒战和出汗;伴随其他症状,如关节痛、皮疹、咳嗽等。
非感染性发热的常见原因有药物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等。
三、周期性发热周期性发热是指发热反复出现,每次发热持续数天至数周,然后自行退热,然后再次发热。
周期性发热的特点是发热周期性,通常每隔数周至数月发生一次;发热程度较高,体温可达39℃以上;发热伴随其他症状,如头痛、腹痛、关节痛等。
周期性发热的常见原因有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增多症、周期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等。
四、中枢性发热中枢性发热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体温升高。
中枢性发热的特点是发热持续时间较长,一般超过1周;发热程度较高,体温可达40℃以上;发热常伴有神经系统症状,如意识障碍、头痛、抽搐等。
中枢性发热的常见病因有脑膜炎、脑炎、脑卒中等。
这些发热的分型及其特点有助于医生对患者的发热进行判断和诊断,并指导相应的治疗。
对于感染性发热,治疗的关键是寻找病因并给予相应的抗感染治疗;对于非感染性发热,需要找出引起发热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对于周期性发热,需要进行详细的家族史和基因检测,以确定具体的病因,并给予相应的治疗;对于中枢性发热,需要进一步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以确定病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怎样判断小儿发热
![怎样判断小儿发热](https://img.taocdn.com/s3/m/a0e0f10503d8ce2f00662375.png)
怎样判断小儿发热?发热是婴幼儿十分常见的一种症状,许多疾病在一开始时就表现为发热。
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会时常看到有些家长用手摸一摸孩子的头,摸一摸孩子的手心,感到皮肤发烫,就认为孩子是发烧了。
有些家长认为,只要孩子的体温超过37℃就是生病了。
其实,这种认识并不是完全正确的。
发热是指体温的异常升高。
正常小儿腋下体温为36℃~37℃,如超过37.4℃可以认为是发热。
但是,小儿的体温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常常可以出现一些波动。
比如在傍晚时,小儿的体温往往比清晨高一些。
小儿进食、哭闹、运动后,体温也会暂时升高。
衣被过厚、室温过高等原因,也会使体温升高一些。
这种暂时的、幅度不大的体温波动,只要小儿一般情况良好,精神活泼,没有其它的症状和体征,一般不应该考虑是病态。
有些孩子经常出现手足心发热。
有的家长一拉孩子的手,发现手心很热就认为孩子是发烧了,盲目地给予退热药。
其实,小儿的手足心热并不一定就是体温高。
如果测一下体温,很可能在正常范围。
孩子手足心热,从中医的角度分析,是因为阴虚火旺,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孩子有“虚火”。
这种情况不宜使用西药退热剂,而应该请中医治疗。
中药可选用生地、麦冬、沙参、玄参、玉竹、青蒿、丹皮等滋阴清热之品。
同时让孩子多饮水,多吃青菜和水果,也可以经常用菊花泡水频饮。
对确认发热的孩子,要分析发热的原因,判断是感染所致的发热,还是其它因素所引起的发热。
并且要注意观察发热的热型和伴随的其它症状,以便及早做出正确诊断。
小儿发热就一定是病重的表现吗?发热是小儿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
在多数情况下,发热是身体和入侵病原作战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是人体正在发动免疫系统抵抗感染的一个过程。
有不少家长一见到孩子发热就立刻惊慌失措,以为孩子一定是得了什么重病。
其实,发热并不一定就意味着病重。
体温的异常升高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一定成正比。
发热的生理机制实际上是白细胞发现了入侵的病原,于是就释放出蛋白质,产生一种内源性致热物质,这种物质刺激下丘脑,使体温的调节失常,从而引起发热。
孩子发烧的三个过程
![孩子发烧的三个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a4794e1a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de.png)
孩子发烧的三个过程发热要经过三个阶段上升期:该期体温迅速上升或缓慢上升,有时伴有寒战。
高峰期:指达到高热后维持一定时期,该期有面红肤热等表现。
退热期:发热常常是体内的病灶及病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主要症状,可根据热型特点去探察病灶及病理过程的性质。
步骤一:定时测量体温宝宝发烧是一种症状,也是一种抵御反应。
发烧并不是一个坏现象,说明机体正在与病原菌作斗争,所以很消耗人得体力,病人就会嗜睡、乏力。
当妈妈察觉到宝宝体温或表现有异样时,便要及时为宝宝监测体温。
因为宝宝的体温中枢发育尚不完善,宝宝的体温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宝宝的正常体温也是存在个体差异。
宝宝发烧,妈妈们最重要的是做好监护工作,在感觉到宝宝体温易于平常时,每隔1个小时左右就要为宝宝测量体温,并做好体温变化的监测,这样可以更加细致、准确地掌握宝宝的病情,并作出相对应的降温措施。
定时为宝宝测量体温,当然也要选择一款方便且准确的体温计。
眼下,市面上能够买到的温度计种类繁多,测量部位也不相同。
那么究竟哪一款给孩子用最合适呢?“给宝宝量体温,安全和准确最重要。
”如果从体温计材质来说,可以分成玻璃水银体温计、电子体温计、红外线体温计三种。
水银体温计可使随体温升高的水银柱保持原有位置,方便使用者随时观测。
可是这类体温计并不适用新生宝宝与喜欢走动的宝宝。
而电子体温计属于热敏温度计,是欧美国家最多人用的体温计。
这种热敏体温计的测量速度快,通常测量时间不到一分钟。
与水银体温计和电子体温计不同,红外体温计不用和测量目标直接接触便可得到体温数值。
而且测量时间一般只需要数秒时间,对于追求高效率的父母来说,这可是一款绝佳的婴儿体温计。
步骤二:物理降温一般情况下宝宝发烧分3种:低烧37.5℃-38℃;中烧38.1℃-39℃;高烧39.1℃-40℃。
通常来说,如果宝宝体温在38.5℃以下,且没有特别不舒服、精神状态良好,也就是说照常吃、照常睡及照常玩,妈妈就不必急于给宝宝喂药,物理降温更适合。
登革热发热的热型
![登革热发热的热型](https://img.taocdn.com/s3/m/743175d5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4c.png)
登革热发热的热型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热带病,在患者感染病毒后通常会出现发热。
根据研究,登革热的发热热型分为以下几种:
1. 整日热型:患者全天持续发热,无规律波动。
2. 铁轨热型:患者发热呈周期性波动,通常为两天一次的周期性发热。
3. 间歇热型:患者在发热期和无热期之间会有短暂的退热。
4. 无热型:患者感染登革病毒后没有明显的发热症状,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尽管存在不同的发热热型,但登革热患者通常都会出现其他症状,如头痛、肌肉和关节疼痛、食欲不振、呕吐等。
因此,如果怀疑患有登革热,应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发热热型分类
![发热热型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f438a134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90.png)
发热热型分类发热是人体免疫系统抵抗感染的一种常见反应,通常是由于病原体侵入人体而导致的。
根据发热的特点和病因,可以将发热分为多种类型。
本文将就发热热型分类进行详细介绍。
一、持续性发热:持续性发热是指体温持续升高并维持在高位,通常持续时间超过3周。
常见的病因包括结核病、淋巴瘤、某些肿瘤等。
这些疾病通常伴有其他症状,如乏力、消瘦、贫血等,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二、间歇性发热:间歇性发热是指体温在发热期间持续升高,但在无热期间恢复正常。
这种发热常见于疟疾等寄生虫感染,也可能是由于其他感染或药物引起的。
对于间歇性发热,需要通过血液检查等方法来确定病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三、周期性发热:周期性发热是指体温在一段时间内周期性地升高和恢复正常,然后再次升高。
这种发热常见于周期性热病等遗传性疾病,也可能是由于其他感染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
对于周期性发热,需要进行基因检测等特殊检查来确定病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四、弛张热:弛张热是指体温在一段时间内周期性地升高和恢复正常,但每次发热的幅度不一致。
这种发热常见于布鲁菌病等细菌感染,也可能是由于其他感染或风湿性疾病引起的。
对于弛张热,需要通过血液和尿液检查等方法来确定病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五、回归热:回归热是指体温在短时间内升高并恢复正常,然后再次升高。
这种发热常见于肺炎、腮腺炎等感染,也可能是由于其他病毒感染或风湿性疾病引起的。
对于回归热,需要通过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来确定病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六、持续性低热:持续性低热是指体温持续升高但不超过38℃,通常持续时间较长。
常见的病因包括慢性感染、风湿性疾病、肿瘤等。
对于持续性低热,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检,并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
七、高热:高热是指体温升高到39℃以上。
常见的病因包括重症感染、中暑、药物过敏等。
对于高热,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检,并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
总结:发热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以根据发热的特点和病因进行分类。
小儿感冒反复发烧是怎么回事
![小儿感冒反复发烧是怎么回事](https://img.taocdn.com/s3/m/0ab28ecf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2d.png)
小儿感冒反复发烧是怎么回事1.哪些原因会导致小孩反复发烧第一、炎症感染。
很多小孩反复发烧,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病毒、细炎症感染,而诱发了一系列与身体器官感染有关的疾病,例如,感冒、小儿肺炎、扁桃体炎等。
通常小孩在感染炎症时会出现反复发烧的情况,家长需要带孩子去急诊治疗,进行相应的检查治疗,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反复发烧问题。
第二、体温调节中枢不健全。
处于婴儿期时由于自身的器官、神经系统以及体温调节中枢发育的并不成熟,环境温度高,或者衣服穿厚了,甚至吃奶时均有可能引起发热。
但通常是低热,改善后能很快恢复。
家长要重视对孩子的日常护理。
第三、免疫力低下。
如果孩子平时不注意饮食规律、不按时吃饭、不按时睡觉等,会影响营养的吸收,造成营养不良,使其自身的免疫力低下,这种情况下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袭与气温低下的影响,从而引发感冒或其他疾病。
1.小儿反复感冒发烧怎么办1.做好降温措施小儿感冒发烧物理降温措施:1.多喝白开水、水果汁、蔬菜汁。
给小孩多喝水,补充水分,是最基本的的降温方法,即实用又有效,是可以对所有发烧的孩子都使用的降温措施。
同时要注意不要给小儿喝冷水,冷水会加重感冒发烧引发的伴随症状,要给他们喝温水。
第二、温水沐浴或温水擦拭。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发烧时不能洗澡,但是温水澡可以帮助宝宝降温,在给孩子沐浴时需注意水温要比自身的体温第低3-4℃,每次时间不应超过十分钟。
温水擦拭也是一种很好的降温方式,家长用毛巾擦拭孩子全身时,水温保持在32-34℃比较合适,擦拭时间应在十分钟以上,重点擦拭颈部、腋下、肘部等皮肤褶皱的地方。
温水沐浴或温水擦拭适合所有的感冒发烧孩子。
第三、低温室法。
将病儿放置在温度约为24℃的环境中,慢慢降低孩子的体温,家长需减少其穿着的衣物,使皮肤与外界充分接触,以此来更好的降温。
有条件的家庭还可以通过空调降低室内温度。
这种方法只适用于一个月以下的病儿,尤其是夏天,将婴儿衣服解开放在阴凉处,会慢慢降低其体温,但是,如果婴儿发烧时出现畏寒、寒战等症状,就不能使用此方法。
儿童周期性综合征的治疗及护理
![儿童周期性综合征的治疗及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f1b93dc0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b7.png)
1 儿童周期性综合征概述 2 治疗方法 3 护理措施
目录
1
疾病定义
1
儿童周期性综合征是一种儿童期 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周期性 的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症状。
2
该病通常在儿童期发病,青春 期后逐渐缓解或消失。
3
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 免疫、感染等因素有关。
4
儿童周期性综合征的治疗和护 理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
2
药物治疗
抗组胺药:用于缓解过敏 症状,如扑尔敏、苯海拉 明等
抗癫痫药: 用于治疗癫 痫发作,如 苯妥英钠、 卡马西平等
01 06
05
免疫抑制剂:用于治疗自 身免疫性疾病,如环磷酰 胺、甲氨蝶呤等
抗生素:用于治疗细菌感 染,如阿莫西林、头孢菌
素等
02 03
04
抗病毒药: 用于治疗病 毒感染,如 利巴韦林、 奥司他韦等
定期监测 孩子的体 重和身高, 确保健康 成长
01
02
03
04
睡眠护理
01
保持规律 的作息时 间,确保 充足的睡 眠
02
创造良好的 睡眠环境, 保持安静、 舒适、黑暗 的环境
03
避免咖啡因、 酒精等刺激 性物质的摄 入,以免影 响睡眠质量
04
鼓励儿童进 行适当的运 动,有助于 改善睡眠质 量
05
必要时,可 以寻求医生 的帮助,使 用药物或辅 助工具改善 睡眠质量
01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 充足的睡眠
02
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 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
03
保持适当的运动,增强体质, 提高免疫力
04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 过度紧张和焦虑
周期热的周期缩短
![周期热的周期缩短](https://img.taocdn.com/s3/m/eea12d60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9b.png)
周期热的周期缩短
临床上是没有周期性发热这个概念的,所谓周期性发热,就是隔一段时间会出现发热的现象。
1、如果与正常体温间隔的时间很长,在半个月或者一个月以上,这种情况常见于小孩免疫功能低下引起的反复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或胃肠道感染等。
2、如果发烧,体温突然达到39度以上,经过几个小时恢复到正常,又经一天或者几天正常体温后又再次发热,这种现象称为间歇热,常见的疾病有间日疟,三日疟。
3、如果在第1次发热持续数天以后,又经过一到数天的缓解期,然后又发烧数天,而后再次退热,这种热型叫做双相热,常见的疾病有麻疹,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等。
4、如果体温在数天内逐渐上升到高峰,而后又逐渐下降到正常或者低热阶段,再间隔一段时间后体温又再次升高,多次反复出现,这种体温叫波浪热,常见的疾病有布鲁菌感染,恶性淋巴瘤,周期热,脂膜炎等等。
5、如果在高热期持续数天,而后出现无热期数天,周期性反复交替出现,称为再发热。
常见的疾病有回归热,鼠咬热等。
周期性发热,从热成,热型,正常体温间隔的时间看,引起发热的病因不同,因此要注意询问病史,发热的规律性,与发热伴随的症状和体征,来鉴别发热的原因,根据病人给予积极的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孩子周期性发热是什么
暑热是婴幼儿经常患上的疾病。
我国中南部地区比较多发。
临症状是夏季长期发热不退,伴有多尿、口渴、无汗或少汗等症状。
特发性高热症是由于婴幼儿时期体温调节中枢的机能不够成熟,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致使小儿体温发生波动。
小儿特发性高热主要有暑热症和周期性发热。
暑热症又称夏季热,是婴幼儿时期所特有的发热性疾病。
本病在我国中南部地区比较多见。
临床的主要特点是夏季长期发热不退,伴有口渴、多尿、无汗或少汗等症状。
暑热症的发热表现为三种类型:第一型是长期发热,体温经常在38℃~39℃之间,多在半夜至早晨体温上升,午后有下降趋势;在夏季炎热季节发热持续不退。
这种类型多见于人工喂养的婴儿。
孩子虽然发热,但其它一般状况良好。
第二型是呈低热状态,主要是白天发热,尤其以午后发热明显,夜间体温正常。
第三型患儿除发热外,还伴有一些其它症状,如周期性呕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咳嗽,以及植物神经紊乱症状。
这种类型小儿多为过敏性体质,热程多持续1~3个月,气候转凉后体温下降。
周期性发热的特点是每月发热一次,每次发热持续数天,体温一般在38℃~39℃之间,有时可见弛张热型。
发热时患儿可有出汗、四肢痛、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但身体一般状况尚好,体检也无
特殊体征。
周期性发热症属于中枢性发热,主要是由于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或两者同时呈亢进状态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