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播学角度解读电影《浓情巧克力》-最新资料
《浓情巧克力》的多重叙事模式
作者: 赵惠惠
作者机构: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出版物刊名: 电影文学
页码: 167-169页
年卷期: 2017年 第24期
主题词: 叙事模式 空间 性别 时间
摘要:电影《浓情巧克力》曾因多项奥斯卡提名而获得广泛关注,但国内对其研究多集中在电影情节、人物形象、隐喻手法等方面,叙事方面的研究凤毛麟角。
该片在叙事纵深上实现了突破,打破了常规的单一叙事模式,将空间、性别、时间三种叙事手段融为一体,建立起多视角全方位的多重叙事。
本文通过具体分析空间、性别、时间三种叙事手段的叙事技巧和叙事特点,深入解读不同层面的叙事对电影主题的不同阐释。
电影《浓情巧克力》的视觉隐喻
作者: 夏丽云
作者机构: 金陵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1169
出版物刊名: 电影文学
页码: 134-135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3期
主题词:�浓情巧克力》;情感;思想解放
摘要:法国电影《浓情巧克力》是一部浪漫的喜剧影片,一个美丽宁静的小镇,因为一对母女的到来,打破生活原本的规律。
故事围绕着传统的习俗不断地被冲击与摩擦,一种新的文化冲击旧的传统,以及再接受新的思想,发人深省。
在影片中巧克力作为视觉隐喻的文化载体,展现了剧中人物的情感与思想解放,为观众带来极大的视觉享受的同时,也引起了观众的共鸣与思考。
浓情巧克力赏析
《浓情巧克力》赏析西方文化下流浪文化与中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游学文化比较每一种文化和信仰都希望得到更多的人所认可,每一种新思想的传播都需要汗水与牺牲。
然而东西方却是以不同方式表达了别样的内涵。
就像《浓情巧克力》中,充满热情甜蜜信息的享乐精神的传播,也是通过薇安的神秘的微笑和美味的巧克力。
冬天,一个宁静的小镇,人们正在教堂里虔诚地做着弥撒。
被大雪覆盖的原野上,走来一大一小穿鲜红斗篷的女人,拖着沉重的行李,来到镇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多年夫妻间已麻木的激情一夜间被点燃,清晨妻子推开窗户,笑容清新灿烂,完全不复昨日的疲惫;胆小的老鳏夫鼓起勇气,追求暗恋多年的寡妇;备受丈夫折磨的妻子勇敢的离开了伤害她的家,学会了独立生存的本领……..在我眼里,这部电影所传达的新文化新风气战胜腐朽文化的精神是不仅存在于西方文化中的。
守旧派的保守思想很难攻破而新思想被人接受有时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这一点在东西方的历史文化中是相似的。
同时在这部影片中我们也发现了一种流浪文化的苦楚。
薇安作为印第安人的后代,是印第安人发现了可可豆—这个浓郁甜美的食物。
她身上背负着母亲的心愿—让巧克力之美传播到全世界。
她的母亲选择了离开丈夫,带着未出世的女儿去流浪。
而薇安也同样地选择了这条孤独而不安稳的生活之路,与她年幼的女儿一同走过了很多地方,每当北风吹起的时候便是她们离开的时候。
孤独的红色斗篷巍巍移动在北风吹过的苍凉大地上,这也是流浪文化的独特之美。
影片中出现的吉普赛流浪汉洛克斯也是流浪文化的代表。
他和他的船队一直漂泊在每一个地方,四海为家,四海又不是家。
他忧郁地弹着吉他,诉说着内心的情感。
直到与薇安相遇,她和他的心才为彼此安定下来,不再流浪,安守在这个因他们而变得热情洋溢的地方。
而中国古代与西方流浪文化相对的则是千年传承的游学文化。
古代男子为了增长见闻,提高自己的声名,便游历全国。
这与流浪是大有不同的,因为游学的目的性和功利性,同时游学的人一般是世家或有钱人家的子弟,他们的见闻和相交人群便有了局限性,不如流浪者贴近生活。
电影《浓情巧克力》的隐喻意义
作者: 曹海燕[1]
作者机构: [1]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连云港222006
出版物刊名: 电影文学
页码: 120-121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19期
主题词: 电影;巧克力;隐喻
摘要:美国电影《浓情巧克力》的影像和文字在食物、色彩、空间、天气、服装等多个方面具有多重的隐喻意义,凸显了两种新旧事物和观念的对抗,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心理诉求.隐喻充分体现了寓言的特点,传达了真理.巧克力不光是一种可口的食物,还是一种关心他人和自己的真诚感情.传统和变化间总有冲突,要有包容心,允许其他人选择自己的生活和信仰.。
影视文学浓情巧克力
• 故事的结局,传 统失败了,巧克 力节顺利举办。 她用爱心开导了 小镇,小镇用真 心回报了她。春 天来时他亦是回 来,他应该也不 会在选择漂泊, 因为,这里有他 最喜欢的那个热 巧克力。
• 影片最后以俯拍的镜头描绘出小镇白 墙红瓦的美丽画面,故事也随之落幕。 我们可能从中幻想这座白墙红瓦的小 镇在将来还会发生种种令人感动的故 事,只要有维安那充满浓郁巧克力存 在。
• 维安
自由
• 小镇
保守
明亮
灰暗
宣扬个性
循规蹈矩
开起巧克力店
斋戒节禁欲
• 维安像个魔法师,她猜得到每个人最喜欢 的,给你最合适的,让你觉得一切都很美 好。 • 她用小小的巧克力化解着怨恨,误解,唤 醒人们心中沉睡的欲望和自我。
• 穿着鲜艳性感衣服的维安给死气沉沉的小 镇带来了春天般的气息,她悄悄的改变着 小镇。
影视文学
An Introduction TO THE LITERATURE of cinema
《 浓 情 巧 克 力 》 欣 赏
中文系1001班 2010010137张婧
对影视艺术的认识
• 所谓影视文学是指通过广播电视声画媒介,以听 觉和视觉传达设计为着眼点,运用文学创作的一 般规律结构情节、塑造形象、营造氛围、抒发感 情,给受众以文学审美情趣的文学类型。 • 影视艺术一方面利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一 方面综合了各种艺术成分和表现手法,包括表演、 绘画、音乐、舞蹈、建筑等,所以电影艺术具有 丰富而强大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1992年该电影由墨西哥著名导演 阿方索· 阿雷奥改编自墨西哥著名 作家劳拉· 埃斯基维尔(Laura Esquivel)的小说《恰似水之于 巧克力》(Como agua para chocolate)。
从传播学角度解读电影《浓情巧克力》
调 和
时 常 会 发 生 沟 通 信 息 的 排 斥 、误 解 或 曲 解 的 现 象 , 致 传 播 的 障 碍 。 同 的政 治 导 不 观 点 、宗 教 信 仰 的 人 更 易 发 生 沟 通 中 的
障碍 。
隔 绝 . 人 类 既 定 的 特 征 。 关 于 人 与 人 不 是
美 国社 会 学 家 大 卫 ・ 斯 曼 在 其 经 典 里
爱 河 ,却 想 不 到 神 父 盘 算 着 如 何 把 这 个
“ 祥 ” 子 赶 出 小 镇 于 是 , 旧 观 念 的 不 女 新 大碰撞开始了 。 传 播 障 碍 导 致 沟 通 困 难
沟 通 . 生 在 保 守 主 义 者 和 自由 主 义 发 者 之 间 ,前 者 将 欲 望 视 作 人 类 的 原 罪 , 认
一
并 与 母 亲 在 教 育 孩 子 的 观 点 上 有 很 大 差
异 与母 亲 关 系 冷 漠 ,并 阻 止母 亲 见 孙 子 ,
天 。年 轻 的 薇 安 带 着 女 儿 来 到 这 里 , 在 当地 教 堂 的对 面 开 了 一 间 名 为 “ 上 人 间 天
普 遍 的 。 我 们 的任 务 是 认 识 他 者 的特 性 , ” 像 影 片 中 的 薇 安 所 做 的那 样 , 不 同喜 好 为 的顾 客 提 供 不 同 口味 的巧 克 力 . 不 是 按 而
为 欲 望 是 一 切 罪 恶 的 本 源 . 者 反 叛 一 切 后
1 5 年 宗 教 统 治 下 的 欧 洲 是 一 个 充 99 斥 着 理 性 与 非 理 性 矛 盾 的 社 会 。 实 证 主 从
义 的 角 度 来 看 . 教 本 身 就 是 一 种 非 理 性 宗
浓情巧克力影评
影评有些人把经验称为所受伤害次数的总计。
所以说伤害,是一种疼痛的经验。
但有的时候伤害并不是像经验那样承受过了就坚强了不疼了,相反,它们让人变得脆弱,越是经历,就越脆弱。
最残酷的伤害往往是多重的,一开始是像烙印一样活生生地烫在皮肤上,心灵上。
慢慢的,它就会像发酵了一样不停地膨胀起来,最终在不知不觉间变成了一个漆黑的牢笼,紧紧地锁住了人的思想和灵魂。
或许,大人同孩子一样是脆弱得需要安慰的吧。
又或者大人比孩子更要脆弱得多,更难逃出禁锢着他们的冰冷的铁窗投下的影子。
所以更需要安慰,需要有人夜晚的时候在他床前轻轻地唱歌,需要有人在他哭泣时递上一包纸巾,需要有人在每天早上与他相遇时微笑着点点头。
仅仅很小的安慰就可以让人平静下来。
人是最脆弱的,也最容易驯服。
《浓情巧克力》里J oseph ine的第一个镜头就令人印象深刻。
涂满虔诚的教堂,每个人都目不转睛地听着神甫的祷词。
只有一个人例外,卷曲着胡乱绑起来的长发,旧得好象布满尘土的衣服,J oseph ine,她用惊恐的双眼小心翼翼地向四周望望,然后悄无声息地,把手伸向前面男孩的书包,轻轻掏出一个小盒子,快速地塞进自己的口袋里。
有时候偷窃会是一种习惯,有些人在紧张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进行偷窃。
这会是一点点的麻醉,人们能在偷窃时的紧张和这之后的窃喜中暂时忘却周遭的压力、烦恼和伤害。
在这个时候,偷窃,是缘于无法逃避的伤害,并不是贪婪的欲望。
J oseph ine看起来并不像是个喜欢偷窃的人。
她的动作和打扮让人想起饱经风霜的家庭妇女,操持家务,像磨盘一样几十年如一日的单调地运转。
让Josep hine逃避不了的确实是伤害,丈夫“给予”她的伤害。
浓情巧克力观后感
浓情巧克力观后感近年来,浓情巧克力已成为人们痴迷的一种美食。
作为一名巧克力爱好者,我近日观看了一部关于巧克力的纪录片,深深地被其中浓烈的情感所倾倒。
以下是我对纪录片的观后感。
纪录片以浓情巧克力的制作为主线,展现了从可可豆的采摘到巧克力加工的全过程。
通过观看,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个过程的复杂性和精细度。
可可豆的采摘需要选择成熟的果实,而后经过多道程序的加工和提取,最终得到巧克力的基本原料。
这些步骤都要求工匠们付出大量的精力和耐心,才能制作出一块坚韧香甜的巧克力。
除了介绍巧克力的制作过程,纪录片还以巧克力与人们之间的亲密关系为切入点,展现了巧克力所承载的浓郁情感。
巧克力不仅仅是一种美味的食物,还象征着甜蜜和浪漫。
在纪录片中,有人分享了他们与巧克力的故事,比如在情人节收到巧克力的惊喜,亲人间用巧克力表达爱意等等。
这些情感的交织,让巧克力与人们的情感紧密相连,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情感纽带。
通过纪录片,我还了解到了巧克力背后的历史与文化。
巧克力源自古代的中美洲,是文明的产物之一。
从当时的巧克力喷泉到现在的各种巧克力品种,巧克力在不同文化中的演变对我来说是一种启示。
巧克力不仅能满足人们的味觉享受,也能成为一种跨越文化差异的媒介,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彼此。
在纪录片中,我还发现了巧克力制作过程中的艰辛和挑战。
巧克力行业面临的压力和挑战远比我们所想象的要大。
可可豆的供应链问题、气候变化对可可树产量的影响等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威胁着巧克力的生产和消费。
这让我对巧克力品牌的可持续性和社会责任产生了更深的思考。
最后,我要说的是,这部纪录片让我对浓情巧克力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敬意。
巧克力制造背后的工匠精神和对可持续性的关注,以及巧克力所蕴含的浓郁情感,都让我对这个美食有了更深的感悟。
我会更加珍惜每一颗巧克力,同时也会对巧克力行业的发展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总而言之,观看这部关于浓情巧克力的纪录片让我对巧克力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且进一步增加了我的饕餮欲望。
《浓情巧克力》观后感
《浓情巧克力》观后感电影《浓情巧克力》是一部由拉斯·霍尔斯道姆执导的浪漫爱情片,该片根据同名小说改编而成。
影片通过讲述一个巧克力店的故事,以及店主维多利亚与一位神秘陌生人之间的爱情,展现了爱情、友谊和自由的力量。
观影后,我被影片所传达的情感和思考所深深触动。
首先,影片通过巧克力这一象征性的物品,将爱情与温暖联系在一起。
巧克力在影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
维多利亚通过制作巧克力来传递她对他人的关爱和温暖,而这种关爱和温暖也在她的巧克力中得到了回应。
影片中的巧克力不仅带给人们味蕾上的享受,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和表达。
这让我深思,爱情和关爱并不仅仅是言语和行动,更是一种细腻的情感传递,它可以通过一份巧克力、一杯热饮或者一段温暖的对话来表达。
其次,影片通过维多利亚与陌生人之间的爱情故事,探讨了自由与束缚之间的矛盾。
维多利亚是一个受到传统观念束缚的女性,而陌生人则代表着自由和冒险的精神。
他们之间的相遇和相知,让维多利亚开始思考自己的生活和内心的渴望。
这让我想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束缚和渴望,而要实现真正的自由,就需要勇敢地面对和突破内心的困扰和社会的束缚。
只有敢于追求内心真正的渴望,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和自由。
再次,影片通过描绘巧克力店里的各种故事和人物,展现了友谊和包容的力量。
巧克力店里的顾客们来自不同的背景和经历,他们有着各自的故事和痛苦。
然而,当他们来到巧克力店,品尝着维多利亚的巧克力,他们不仅获得了味蕾上的满足,更得到了心灵上的慰藉和支持。
这让我明白,友谊和包容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它们能够给予我们力量和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最后,影片的画面和音乐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影片运用了柔和的色调和细腻的镜头,营造出了浪漫而温暖的氛围。
音乐也与影片的情节相得益彰,既能凸显爱情的甜蜜,又能表达角色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这种画面和音乐的搭配让我感受到了影片所传递的情感和情绪,使整个观影过程更加丰富和感人。
《浓情巧克力》观后感
《浓情巧克力》观后感《浓情巧克力》观后感对比贯穿全局始终。
1.色彩的对比是全剧的重点。
在所有小镇上的着黑、着灰地坐在教堂听祷告词时,风雪中,女主和小女孩身穿红色斗篷逆风而来,仿若仙女降临这个死气沉沉的小镇,一下子为其富裕了生机与活力,接下来,2.服装的对比也是一种象征,小镇的人包括女性穿的中规中矩,但女主的着装充分地展现了她的女性美。
3.在死气沉沉的小镇,女主开了家巧克力店,丰富的食材配料,精致的摆盘,和小镇格格不入,如此与众不同,但又充满活力。
4.电影画面在前半部分,小镇的广场一直是阴暗的,萧瑟的北风吹起落叶,小镇的人如木偶般匆匆走过,而故事的最后,小镇的广场终于明亮,人们脱掉单调的灰色系衣服,身着艳丽的修身衣服,高兴的狂欢。
所有小镇的原住民为了怕别人闲话而束缚自己的欲望与激情,为了不differentfrom周围人,与周围人一样混混僵僵,如行尸走肉般天天祷告耶稣,活在框架里。
人是为自己而活,不用为了怕被别人说闲话而在平庸的大众中随波逐流。
有一位老人喜欢守寡了十五年的妇人,但是基于镇长对于小镇信仰的约束,他认为自己有很深的罪恶,于是对神父忏悔,神父说这是灵魂的罪恶,是对神的背叛,但老人说,如果他本来就没有灵魂呢,那还谈什么灵魂的罪恶呢。
对于宗教的神化将小镇人们的人性一面深深地压抑,连自己的喜好都觉得很罪恶,这何其可悲。
看了这部电影,很深的感觉就是,自己以前从来没想过chocolate竟然会有这么深的含义。
他不止是一种零食,而是人们各种欲望与人性的出口,是在教条神化下对人性的解放,是一种解脱,而不止是单单今天所赋予其的爱情的象征。
全剧的音乐给人一种舒缓,有时又有点荒凉的感觉。
给人独特的复古感。
浓情巧克力
冬日的温暖陈莉莎 08041111电影《浓情巧克力》(Chocolat)是一部温情中略带奇幻的电影,由米拉麦克斯公司出品,于2000年上映。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温暖了我们的心,影片讲述的是一场新旧两种观念、不同生活方式的较量。
故事发生在1959年的冬天,一位身世神秘的外乡女子薇安带着她的女儿来到一个传统而平静的法国小镇落脚,薇安和阿努克的鲜红披风在这个灰暗冷冽的夜晚分外醒目。
薇安开了一家在这个旧式小镇上显得十分惹人注意的巧克力糖果店,细致可爱的招牌,精美华丽的橱窗,店内备满了各种各样的诱人的巧克力和糖果,浓郁的香味仿佛一阵春风,告诉大家这里即将发生的奇迹。
故事时间安插得非常好,二战以后,每个在战争的寒冬中瑟瑟发抖的人,的确渴望一杯醇厚的热巧克力。
薇安总能细心地揣摩每位顾客的不同口味,观察顾客们的个人需要,让每位顾客都能从她的小店满载而归,不知不觉,镇上的居民们已经逐渐地接受这个新事物,开始抛弃那些曾经伴随他们生活点滴的一成不变的陈规陋习了。
但是,薇安和她的小店给这个小镇所带来的变化让以镇长为首的头面人物们感到异常震惊,甚至感到恐惧。
他们认为薇安正在引诱小镇上的居民们,巧克力小店正在使这个民风古朴的小镇走向堕落。
这些人试图阻止镇上的居民继续进入巧克力小店,甚至想方设法地要把薇安从小镇永远地赶出去,尽全力阻止薇安再影响更多人。
正当小店和它的女主人前途未卜之时,一个英俊潇洒的外乡客---卢克斯来到了小镇,并且立即加入了支持薇安小店的阵营,他们都想用自己的行动把小镇从单调死板的传统束缚中解放出来。
故事围绕着传统的习俗不断的被冲击与不停的摩擦展开,在这当中,出现了很多人从无知和反对到了解和接受的转变,当一种新的文化冲击旧的传统,以及再接受新的思想的过程,感觉发人深思。
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各个鲜红的人物跳跃纸上,生动形象,使观众不自觉地身处那个正在慢慢变化,渐渐温暖的法国小镇。
平静的小镇,随北风而来的是,魔幻般的旋转盘,繁杂的壁画线条,温暖的小店,美丽不羁的薇安,浓郁神奇的巧克力。
浓情巧克力电影观后感
浓情巧克力电影观后感电影一开场,那种浓郁的法国小镇风情就像一阵轻柔的风把我给卷进去了。
这个小镇看似宁静又保守,有着自己古板的一套规矩,每个人都好像被什么东西束缚着,活得紧绷绷的。
这时候呢,咱们的女主薇安就像一阵不羁的春风,带着她的巧克力店闯进了这个小镇。
薇安做的巧克力那可不得了啊!光看电影里那些巧克力的特写,我就感觉自己的口水在嘴巴里开派对了。
那些精致的造型,浓郁的色泽,仿佛隔着屏幕都能闻到那股香甜的味道。
她做的巧克力就像是有魔法一样,每一块都能精准地击中顾客的心。
比如说那个总是被丈夫欺负的妻子,吃了薇安做的巧克力后,眼睛里突然就有了光,像是重新找回了自己。
还有那个整天板着脸的老镇长,在偷偷尝了巧克力之后,那表情就像是个偷吃了糖的小孩,又想装严肃又忍不住嘴角的笑意。
这巧克力哪是普通的甜点啊,简直就是打开人们内心枷锁的钥匙。
薇安这个角色也特别酷。
她就像一个自由的精灵,不受那些传统规矩的束缚。
她在小镇上穿着鲜艳的衣服,就像一朵盛开在黑白世界里的红花。
她的笑容充满了感染力,对每一个顾客都充满了理解和善意。
她开巧克力店可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像是在传播一种生活态度——勇敢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不要被那些条条框框给框住。
电影里的爱情线也特别甜。
薇安和那个吉普赛人洛克斯之间的感情就像是两块巧克力慢慢融合在一起,又甜蜜又自然。
他们俩一个热情似火,一个温暖包容,在那个有点压抑的小镇上,他们的爱情就像是一束冲破乌云的阳光。
看着他们俩互相凝视的眼神,我就感觉自己像是吃了一大把狗粮,但是却吃得心甘情愿,还想大喊“在一起!在一起!”而且啊,这部电影里的配角也特别出彩。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就像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普通人一样。
他们在薇安的巧克力的催化下,逐渐发生着改变。
从最初的抗拒到后来的接受,从小心翼翼地隐藏自己的渴望到勇敢地去争取,这一个个转变的过程就像是一颗颗小种子在巧克力的滋润下发芽生长,最后长成了一片充满生机的花园。
《浓情巧克力》观后感
由于很早前Delia同学的推荐,我下载了Johny Depp的早期作品Chocolat,可是拖到今天才看。
想说,这是一部相当不错的片子,不同于动作片和流行的大量依靠数字处理技术的影片,Chocolat更注重的是影片的情节和故事的内涵,整个片子看下来给人感觉非常轻松,非常温暖,也带给我很多启示。
影片说的是一对四处旅居的母女在一个原本保守的小镇暂居下来后发生的事情。
Vianne(女主角)四处为家,旨在推广她祖传的巧克力菜谱,让更多地方的居民接受这种食品。
在小镇安定下来后,她的巧克力店在全镇的眼皮下开张了。
居民一开始纷纷对这种食品表示怀疑,而镇长这个保守派的拥趸和最有力的代表,由于Vianne在斋戒时开张巧克力店,对她产生了极大的抵触感,并公开地利用神父的布道把她妖魔化,在居民中宣传抵制巧克力店的言论。
这场新思想与旧规矩的交锋成为了影片的主线。
最终,在经历了艰难,甚至生死离别后,Vianne和她的巧克力征服了居民,战胜了镇长,并最终让她留在了小镇。
大体情节很简单,刨去过程,结尾也是happy ending。
但是还是带给我不少启发。
在人类发展史上,几乎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存在新旧势力的交锋,保守与创新思想的对话。
其间的对抗甚至会相当惨烈,人们为了信仰,利益,梦想等,奋不顾身的守护着自己的立场,坚定而勇敢。
排外和守旧,希望维持现状,安定,这样的心理是人的天性使然,这也是为什么每一轮的社会变革,每一次的王朝易主,每一回新事物的产生与推广都会遭受极大阻拦的原因之一。
但是人的天性中不仅只有因循守旧,创新,理解和包容,善变,人与人的交流能力,这些同样是与生俱来的。
并且,人们对新事物的好奇以及渴望远超过恪守旧事物的信仰,至少大体上是这样,就像一开始时居民们对新开的巧克力店以及这种全新的食品充满了好奇。
是我们在好奇之下的畏惧心理,给思想或物质上的变革带来了阻碍,不论这种变革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有人说过,对黑暗的恐惧来自黑暗的不可知性。
电影《浓情巧克力》的色彩运用分析
一、电影简介《浓情巧克力》(Chocolate)是一部充满法国乡村风情的喜剧故事片。
影片通过呈现不同场景下的视觉主色调变化,展现了小镇居民生活态度和行为的前后变化,旨在鼓励人们勇敢摒弃因循守旧的传统观念和打破清规戒律的束缚,肯定了人们内心深处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求。
影片以积极乐观的女主人公薇安和严肃保守的镇长雷诺伯爵之间的矛盾冲突为主线,以房东阿曼黛和女儿卡若琳、卡若琳和儿子路克、约瑟芬和酒鬼丈夫等多条交织的人物线索为副线,围绕薇安的巧克力店展开,讲述了小镇居民在品尝过薇安制作的各种美味的巧克力后,如何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由此改变陈旧保守的观念和生活态度的故事。
寒冬时节,小镇居民坐在教堂中听神父布道。
当呼啸的北风吹开教堂的门,漂泊无定的薇安母女身穿红色斗篷从风雪中走向兰瑟小镇,租下破旧的蛋糕店,在教堂附近新开了一家巧克力店,为小镇注入了新鲜血液。
镇长雷诺是世袭伯爵,同时也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严守清规戒律。
他勤奋自律,掌管着小镇的秩序,不允许任何人挑战自己的权威和破坏小镇的秩序。
在他看来,薇安是一个离经叛道的女人,不仅在斋旬期开巧克力店,而且拒绝去教堂做弥撒。
于是,他想法设法地采取各种行为阻挠薇安的营业活动,编造谣言恶意中伤薇安,以驱赶薇安母女离开小镇。
薇安热情大方且待人和善,丝毫不屈服于伯爵的威严,用心经营巧克力店,热情地服务每一位顾客。
她似乎有一种神奇的魔力,总能猜中每一个顾客最爱的口味。
人们的情感欲望被巧克力的美好味觉体验所挑动,改变就此发生。
随着音乐的推动,影片情节走向高潮,画面色彩也有明显的变化。
失去民心的镇长气愤不已,偷偷潜入薇安的巧克力店试图破坏橱窗里诱人的各种造型的巧克力,却在忍不住偷尝一口巧克力后察觉到其美味并欲罢不能。
镇长被发现后羞愧不已,解除了对薇安的偏见并报之以微笑,参加复活节派对时换上了宽松休闲的衬衫和浅色的外套,融入人们庆祝节日的欢快氛围中。
影片最后,教堂前的神像手持红色的气球随风摇曳,镜头缓缓拉远。
浓情巧克力
《浓情巧克力》颜色分析《浓情巧克力》最开始的字幕由黑色的背景变成白色的背景,这里可想导演的用意是想表现出从黑夜到黎明,也是用此来表达身处黑暗中的人看到了希望。
第二个镜头进入刚开始是冷色调的一片湖和冷色调的村庄,后来冷色调的村庄渐渐地褪去冷色变成了淡淡的浅浅的暖色调伴并且随着镜头慢慢向前推进也出现了微微的浅蓝色,第二个镜头中的冷色调更加突出了季节的寒冷。
刺骨的寒风在村庄猛烈的呼啸着,这时在冰冷的道路上出现了两个穿着红色衣服的外地人出现在这个小村庄中,在寒冷的风雪中露出的红色给人以温暖,与周围的建筑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看着整个村庄的建筑物没有色彩,没有阳光给人以死气沉沉的感觉,道路上穿着红色衣服的人给人以活力与色彩,同时也突出了其主要的人物。
伯爵的思想的保守,性格固执。
在他看来所有人都必须听从他的安排,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他的这些性格特点也都表现在他的经常的穿着上,伯爵经常穿着暗色系的衣服也体现出他的保守和固执。
在影片快要接近尾声的时候镇长里面穿了一件白色格子的衬衣,这里可以看出他将打破教规和教条。
在开始的时候村庄里的其他人几乎也都是穿的以灰色、黑色、褐色为主的衣服,主要是为了凸显出他们的不自由被捆绑的感情,以表示他们生活的不快乐。
到后来村民们开始慢慢改变,衣着的颜色也慢慢的开始变得明亮起来。
影片中出现了大量的红色。
女主角的红色衣服、红色鞋子、红色围裙、红色发饰、以及刚开始出现的红色装饰物、男主角的衣服也有红色条纹的、约瑟芬改变过后穿的红色和粉红色的裙子,等等……。
女主角所有关的红色都是为了突出她的与众不同,她敢爱敢恨,敢想敢做,她的红色给色以勇敢;给人以力量;给人以热情和温暖,正是她给整个村庄代来了色彩和希望。
约瑟芬所有关的红色是意味着她的改变,从内到外的改变,但是即使是她和女主角穿的是同一种红色但是她却不能给人带来和女主角相同的坚强和果敢的那份气质。
男主角是一个重情的人,所以在最后他回到了女主角的身边。
电影《浓情巧克力》中“风”的意象分析
作者: 陈曦;邵文静
作者机构: 河北金融学院,河北保定,071051
出版物刊名: 电影文学
年卷期: 2013年 第5期
主题词:�浓情巧克力》;风;意象;自由
摘要:电影《浓情巧克力》中,凛冽的北风将自由漂泊的女主人公薇安带到故事所发生的场景——一座法国小镇,同时也给长期受宗教思想压抑的小镇居民带来了精神解脱和自由;然而,看似自由的薇安却无法拥有一颗自由的心,最终“风”却吹走了束缚她的心灵枷锁并为她吹来了幸福温暖的生活,可以说也获得了真正的自由.因此,影片中的“风”给剧中人物带来了不同层面的自由,揭示了影片主题,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艺术意象.。
传媒美学
The end
影片一开始的色调是灰暗晦涩 的,给人以一种压抑感,一个中 世纪建筑风格的小镇,就以这样 的方式出现在人们的面前,阴暗 的色调,配上深沉神秘的音乐, 于是,一个封闭的文化背景让观 影者在没有看这部电影之前,就 感受到了这里的传统和封闭。一 场风雪揭开这座法国小镇的面纱, 没有华丽色彩的法式建筑,还在 沉睡中的寂静街道,似乎是远离 尘世的另一个世界。
这一切随着两个身着红衣、跟随北风而至的人改变了,红色在这个 背景中是那么的刺眼和不协调,看到这里,我们也知道,改变着一切的 因素,出现了。红色与白色冰冷的雪地形成鲜明的对比,越显得他们的 落魄,她们是那么渴望归属。她们要在这个戒甜食的地方开一家格格不 入的巧克力店,让小镇陷入到一场文化的风暴之中。
故事的结局是小镇最终打破了传统是束缚,所有的人都快快乐乐得 开始了新的生活,小镇的镇长也终于直面自己的生活,不在那么的固执, 开始追求自己的幸福。即使他还是那么的迟缓!!
影片最后以俯拍的镜头描绘出小镇白墙红瓦的美丽画面,故事也 随之落幕。我们可能从中幻想这座白墙红瓦的小镇在将来还会发生 种种令人感动的故事,只要有薇安那充满浓郁巧克力存在。
在电影《浓情巧克力》中,巧克力象一位来自于上天的使者,给古 板的居民带来了寻自我的福音。。。
薇安
自由 明亮
宣扬个性 开起巧克力店
小镇
保守
VS
,给 你最合适的,让你觉得一切都很美好。
她用小小的巧克力化解着怨恨,误解,唤醒人们心中沉 睡的欲望和自我。
现代传媒是现代社会所运用的传媒形态,它包括传统传媒和 新兴传媒。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21世纪将是现代传媒大发展,大变革 的时代,新兴传媒不断诞生和涌现,不断替代或更新传统传媒。 现代传媒也是依托现代社会的进步与现代科技的发展在传统传 媒的基础之上不断发展进步的。 现代传媒涵盖了书籍,报刊,广告,招贴,广播电视,通信, 计算机,网络等一切可视,可听的载体,从平面到立体,从静 态到动态,构成了一个视听兼容,平立同构,动静结合的完整 的媒介体系。
从《浓情巧克力》中解读西方罪感文化
从《浓情巧克力》中解读西方罪感文化
张楠
【期刊名称】《华章》
【年(卷),期】2013(000)011
【摘要】本文通过对西方罪感文化的介绍及其根源的探索,分析了电影《浓情巧克力》中人们生活方方面面如何体现了这种文化,反映了当时宗教在人们精神生活及
社会生活中占有的重要位置,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的宗教元素.
【总页数】1页(P83)
【作者】张楠
【作者单位】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天津300384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宗教视域下《浓情巧克力》的文化解读
2.从西方罪感文化的视角看《失乐园》中的罪与罚
3.对比的叙事方法在电影《浓情巧克力》中的运用
4.电影《浓情巧克力》中“风”的意象分析
5.心灵的启蒙者——《浓情巧克力》中薇安解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传播学角度解读电影《浓情巧克力》剧情简介平静的小镇在寒冬里迎来了火热的一天。
年轻的薇安带着女 儿来到这里,在当地教堂的对面开了一间名为“天上人间核桃 糖”的巧克力店。
巧克力香浓的气味在小镇上空飘荡, 吸引众多小镇居民,而神奇的是,薇安每次做出来的巧克力,都能满足顾 的生活有了新的色彩。
但是,这却激怒了镇里的神父和贵族,他 们视薇安为异类,镇里出现了对立的两派。
而这时,吉卜赛人洛 克斯远道而来。
加入了薇安的阵营, 他令薇安勇敢地打开了自己 内心的欲望。
二人共浴爱河。
却想不到神父盘算着如何把这个不祥”女子赶出小镇,于是,新旧观念的大碰撞开始了。
传播障碍导致沟通困难1959年宗教统治下的欧洲是一个充斥着理性与非理性矛盾的社会。
从实证主义的角度来看, 宗教本身就是一种非理性的产 物。
是群体领袖利用群体丰富的想象力和推理能力的缺乏而建立 起来的统治。
然而, 正是这样一个非理性的存在却将理性作为教这种理性就是对肉体和道德的约束, 群体的无形压力以及 整齐划一的要求”。
漂泊的异乡人薇安带着女儿进入法国一个封闭的小镇。
从到 来的第一天便同以镇长为代表的保守势力形成对立之势, 薇安崇尚自由。
欲望的满足而不是理性的禁锢, 与以镇长为代表的保守 势力的对立是通过四件事情表现出来的:1. 镇长不满薇安在戒斋日开巧克力店。
邀请薇安跟小镇居民 起做弥撒遭到薇安的婉拒:客的心理需求, 发掘他们心中隐蔽的渴望。
很多人原本封闭灰暗义,“2.对待约瑟芬和卓基夫妻关系的不同态度,薇安收留约瑟芬,鼓励约瑟芬离开卓基寻求自己的生活,而镇长则企图竭力维持约瑟芬和卓基的夫妻关系,维护上帝的尊严;3.卡洛林因为不满母亲阿曼的放纵。
并与母亲在教育孩子的观点上有很大差异与母亲关系冷漠,并阻止母亲见孙子,薇安则积极帮助阿曼祖孙相见;4.对待洛克斯等船上漂泊者的不同态度,镇长认为“河鼠” 道德败坏(所谓“刻板成见” ),要求全镇人对他们实行联合抵制,而薇安则对他们表示欢迎和帮助。
影片中由此体现出的薇安与镇长及镇民之间的传播障碍主要是立场、信仰和观念方面的障碍。
由于人们不同的信仰、观念和处于不同的利益方面的考虑,时常会发生沟通信息的排斥、误解或曲解的现象,导致传播的障碍。
不同的政治观点、宗教信仰的人更易发生沟通中的障碍。
沟通,发生在保守主义者和自由主义者之间。
前者将欲望视作人类的原罪。
认为欲望是一切罪恶的本源,后者反叛一切湮灭人性的教条与习俗,推崇欲望的释放,勇于追求超乎世俗偏见的幸福。
沟通,发生在镇长和流浪者之间,前者战战兢兢、严于律己,将自己树立成为一个禁欲主义的榜样并企图以此引导镇民的生活和意志。
而后者遵从“再没有任何事情比人的行为要服从他人的意志更可怕”――康德用这样一个否定句式说明了幸福的本质。
威廉?詹姆斯认为,个体意识的相互隔绝,是人类既定的特征。
关于人与人不同的思想交流的隔绝,詹姆斯说:“这样的思想之间的割裂,是自然界中最绝对的割裂。
”交流的问题由此而生。
所有的人自然而然和自己有特殊的关系,所以人不能够直接和他人共享意识。
在这一点上。
詹姆斯说:“我们永远不可能像天使一样地交流。
”这是一个不幸的事实,同时又是幸运的事实。
交流失败并不意味着,个人就是孤魂野鬼,渴望搜寻灵魂伴侣的孤魂野鬼;而是意味着,人们有新的办法彼此联系,共同开辟新的天地。
正如阿多诺所云:“人与人之间的疏远广泛而普遍,渴望打破疏远同样是广泛而普遍的。
”我们的任务是认识他者的特性,像影片中的薇安所做的那样,为不同喜好的顾客提供不同口味的巧克力,而不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和形象去改造他人。
像镇长那般将苦行僧式的伦理道德强加到镇民身上。
还是如阿多诺所指出的,交流的理想是一个这样的境界:超越意见分歧的唯一出路,是从这种分歧中得到快乐。
因此,互相之间不能完全理解并不是灾难,而忘记了人们习惯性地缺乏理解,这才是灾难。
如果人们不懂得这一点,冲突的发生就会不可避免,因为那样就不会有什么事情。
能够缓解人们自我膨胀的感觉,更没有什么事情,能够加强人们对他人的尊重。
内在导向者与传统导向者的冲突与调和美国社会学家大卫?里斯曼在其经典著作《孤独的人群》中将社会成员的性格类型划分为三种:传统导向型、内在导向型和他人导向型。
对于传统导向型的人来说,他们需要学会理解和选择持续了几个世纪之久的传统行为模式,并随着时代的更替而对其稍作纠正。
由于从属于一个缺乏变革的社会(例如西方的中世纪),他们只能在一个非常有限的空间内对自己的生活目标进行选择。
内在导向型的人则不同,他们生活在一个人口流动增加、资本迅速积累、帝国主义扩张的年代,获得了更大的选择性、创造性。
他们在面对问题时,不必再受传统导向的制约。
但这种类型的人却无法逃避早年生活的影响――父母、老师或其他权威人士掌握了他们的“心理陀螺仪”。
使得内在导向的人尽管具有个性和自我意识,却总是沿着陀螺仪的既定路线发展。
他人导向型性格出现在20 世纪后半叶,他们将身边的同龄人视为个人导向的来源,这些同龄人有的是自己直接认识的,有的则是通过大众传媒间接认识的。
他人导向型的人不再有强大的自我意识,而是对他人的行动和愿望保持特殊的敏感性,并据此调整自己的行为。
无论哪种性格导向类型,都是种族特性的传播与继承。
传播学是以人为主体的学科,因此研究个人及群体的心理与性格形成导向有着重要的意义。
毫无疑问,如果按照里斯曼的这种分类方法,影片中是一位典型的内在导向者,而以镇长为首的小镇居民则属于传统导向者。
至于他人导向型性格在影片中的表现并不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故在此不予讨论。
在大卫?里斯曼看来,父母的教育和影响是内在导向者“心理陀螺仪”的重要来源,他们对子女进行的性格训练是教育的重要一环。
薇安的母亲舒莎是个流浪者,世代族人随着北风到处漂流,居无定所。
薇安还在少年时期便跟随母亲离开父亲开始了流浪的生活,母亲将流浪这样一个“心理陀螺仪”放到了薇安心里,并赋予它原动力使其旋转,而当母亲舒莎这个旋转的驱动力不复存在的时候,薇安依然沿着心理陀螺仪所指引的方向行走,保持其行为选择的相对统一性――跟随北风四处流浪。
而与流浪相伴生的品质往往是对自由的追求和对欲望的释放。
相反的,影片中的镇长一一雷诺伯爵,他信任前人的智慧,像他的祖先一样,以身作则,守护着小镇。
克勤、克俭、克己,是一个加尔文式的禁欲主义者。
他将薇安,视作思想的异端――如同加尔文对卡斯特里奥一样予以驱逐,他认为薇安所贩卖的豪华巧克力。
会破坏镇里人们对道德伦理的严谨信念,会让他们传统的价值与生活被摧毁得荡然无存。
矛盾,存在于禁欲主义者与人本主义者之间,存在于没落的宗教主义者与新兴的资本主义者之间;冲突,发生在传统导向者与内在导向者之间。
最终薇安凭借自己善于猜测他人口味及心事的能力,凭借自己的热情、善良和乐于助人赢得了小镇居民的好感,连镇长最后都“葬身”于薇安的巧克力橱窗中。
但薇安自己也并非始终坚强如一,阿曼的去世,洛克斯的船舶被毁,都让薇安深深自责,认为自己什么都未曾改变,一度准备离开这个伤心地,但居民诚恳挽留,及女儿对定居生活的渴望,或者还有着份等待让薇安终于留下,随着母亲的骨灰随风向北飘去,薇安也正式跟流浪生活道别。
最后小镇呈现出一派其乐融融的欢欣场面,这是双方融合的结果,薇安不再流浪,小镇居民不再自我禁锢,双方都获得改变与重生。
至此,薇安通过人内传播打破了一贯“心理陀螺仪”的运动轨迹,重构了意识的自我;镇长与当地居民作为传播者薇安的受传者,也最终通过人内传播的自省作用打破了传统导向的束缚,回归了意识的本我。
在这里我们可以顺便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任何一种形式的传播方式想要产生某种效果,都要通过受传者自身的人内传播这道最后的工序方能得以 完成。
人际传播的成与败国内传播学者王怡红认为。
传播学中的“策略”、“技巧”、“互动”、“情境”、“观念”等传播观念形态。
共同形成了“传 播能力”的概念。
并将传播能力定义为“一个人以有效而得体相 宜的方式进行传播的能力”。
“有效”指的是一个有传播能力的人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已经做了什么和将来还会做什么。
体”则是指以适当的方式去传播。
虽然两者都指向传播关系双 方,但与“有效”相比,“得体”的要点在于懂得人之心理。
因“传播能力”也是一个关系及其关系互动的概念。
是对发生 于传播关系中的一种共同的理解。
这种“共同理解”体现在人际 传播的“反身性”、“情境性”以及“合一性”三大特征之中。
人的双重性规定表明,人的理想追求根源于传播实践本性的 矛盾之中。
正如布伯所言,没有“我一它”的关系世界,我们就 不能生存,但只赖此而生存者则不复为人。
因为只有“我一你” 关系才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相通的精神关系,一种带有神性的关 系。
对此,王怡红认为:“人际传播内在于人的生命之中,它关 注的是个人间的精神的沟通。
负载着人对交流的意义的创造。
并 在对话中,展现自己的人性特征,完成对人性的相互感知。
”影片中镇长对人际传播的实践主要体现在对卓基的教导上。
忽视布伯所谓的“我一你”哲学是镇长的人际传播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主要原因。
他没有意识到人际传播的精神交流实质。
没 有把人际传播放在一个传播者与受传者关系互动的循环立场中, 而是单纯地将人际传播视为一种直线式、传播者与受传者角色绝 对恒定的教授传播,将人际传播等同于教堂中的组织传播和其他 公共场合中的群体传播。
这时,宗教和规范在人类本能需要面前 显得是如此脆弱一一镇长的这次传播经验虽然“得体”却不“有效”,他并没有认识到卓基的深层心理。
卓基的失败简直让镇长气急败坏,但将要破裂的外表下是深埋的恐慌, 他无望地体 会到自己的无力。
“得 此。
相比之下薇安所实践的人际传播就要显得“有效”和“得体”得多。
她能够窥见人们内心的欲望,善于了解小镇居民在理性”压制之下的情感心理,借助巧克力这个媒介,帮助镇民释放欲望,摆脱教条主义、宗教禁欲主义的桎梏,从而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
她的成功正是对她传播能力的最有力印证。
因此, 人际传播作为人类传播的重要主题,其作用远不只在于传递信息,更在于它使一度遭遇阻碍、停滞不前的人类交流得以复苏和重新开放,从而实现人对人的平等尊重与和谐共存。
其他传播类型影片除涉及人内传播、人际传播外,还涉及了以牧师布道为形式的组织传播,镇民之间的群体传播,以及谣言的传播。
有关约瑟芬行为不检点的谣言、有关薇安是滋事分子的谣言,以及镇长夫人外出的谣言。
另外还有传播过程中解码的失败一一卓基错误解码了镇长说的“必须做点什么,卓基”,而放火烧了洛克斯的船舶。
由于篇幅有限。
诸多问题不在此一一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