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口瀑布教材分析及设计理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
本课是一篇写景散文,主要写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色,引发了作者澎湃的激情,使作者深深陶醉,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文字中流淌出的思想感情,感受黄河的气势,祖
国山河的壮丽,以及黄河厚重的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
4、积累语言,了解文中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妙用。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黄河外形的厚重、精神的厚重、文化的厚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积累语言,了解文中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妙用。
[设计理念]
《壶口瀑布》这篇课文的教学是有难度的:
1、我们面对的学生是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孩子,对于黄河的了解实在有限。即便是查找资料,也多是苍白和空洞的,时空的距离让学生的心理体验产生了难度;
2、本文语言精美,含义深刻,所承载的信息含量之大,文化含量之厚重让学生的理解产生了难度,难以与文本和作者产生共鸣;
3、如何将对文本的理解与写法的感悟结合,如何将教师的讲授引导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结合,如何划分课时,确定教学目标也是教师难以把握的。
为此,我作了以下几点尝试:
1、纵向深入与细节品味相融合
以文中第三段出现的“厚重”一词深入,由瀑布外形的厚重,到黄河精神的厚重,最后上升到历史文化的厚重。在这样一个纵向深入的过程中,我引领学生抓住细节,品味语言。在指导方法上,重点用到了以下5种方法:(1)、比较法:
如抓住两组词语:
“跌落”对“升腾”,体会瀑布既有气吞山河之势,又有曼妙绝伦之美,“刚柔并济”四个字便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后将比较体会上升到配乐比较朗读,给学生以更加清晰、深刻、完整的印象。
“寂静”对“活跃”,体会变化的原因是因为巨大的声响,进而体会“先声夺人”。
(2)、调动感官(如第三段的教学)
(3)、读中想象(引导学生读书时眼中要有画面)
(4)、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了解壶口的特殊构造是导致前文壶口气势磅礴的原因)
(5)、多角度感悟(引导学生体会“龙”的比喻是否恰当)
如果说“厚重”是一条主线,那么这一个个细节就像项链上的一颗颗珍珠,帮助学生更加立体、更加完整地解读黄河。
2、感悟内容与领悟写法相融合
学习第5自然段,我引导学生从四个“有的”中去发现排比和比喻的句式特点,但不仅限与此,而是进一步引导学生从“长鲸饮涧”、“彩桥飞架”、“花团锦簇”这些景象中发现黄河刚柔并济的特点,为后文感悟立体的黄河、完整的黄河作铺垫。
又如课文第7自然段对十里龙槽的一句描述“龙槽中的河水汹涌澎湃,仿佛一条蜿蜒浮游的黄龙……”我并不是简单的问学生这样写有什么好,而是让学生思考“你认为作者把水比作龙恰当吗?”基于学生前面对黄河已有的认识,学生进一步感悟到黄河的气势像龙,形态像龙,精神像龙!
我认为,语文课既不能脱离文字空谈感悟,也不能只学习语言而缺乏情感感悟,二者应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3、品读文字与挖掘精髓相融合
本课文字精美,读起来颇有气势。可是如果课堂上只是群情激昂地一读而过,恐怕留给学生的只是一时之快。沉下心来细品文字,有些地方是学生不容易理解或是不容易产生共鸣的,教师就应带领学生迎难而上。
外形的厚重:如“水底悬流激荡……增加了厚重感……”,“厚重”如何体会?如果不细抓,孩子们只能体会到壶口瀑布的气势磅礴,很容易忽略“厚重”。为此,我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抓住“蒸云”、“浓烟”、“洪钟闷雷”等词语,深入解读,让学生初步感知“厚重”;进而又让学生回忆旧知,比较壶口瀑布与其它瀑布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这份独有的“厚重”。如此以来,壶口“厚重”的形象便在学生的内心扎了根。
精神的厚重:又如“我拜倒在大自然的杰作脚下,不寒而栗,觉得自己这么渺小,内心杂念荡然无存。我忽然领悟了李白……体会了光未然、冼星海……东渡抗日……誓师出征。”对于这一段文字,孩子的了解实在是个空缺,因此,光
靠读中感悟是不可取的。在这里,我收集了大量的资料来丰厚文本,引导学生打破时空的界限,回到唐朝、回到
1938年,走进历史,潜入简短的词句背后,理解蕴藏其中丰富深刻的内涵,进而了解黄河精神的厚重;
文化的厚重:在品读第8自然段“我看到了……立体……完整……漫长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得到了它的真传。”时,我将黄河流域的文化巧妙的串连,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领导着学生感受黄河漫长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进而让学生感受到黄河文化的厚重、历史的厚重。当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同时达到制高点,产生共鸣之时,学生便心领神会地领会到了黄河的“真传”。
4、教师引导与对话分享相融合
对于这类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文章,我们可能会出现这样一种状况,就是教师精心解读文本,充分准备后,在课堂上一讲到底,学生没有了自由呼吸,自主思考和交流的空间。
这里对比我的两处设计(试教和经专家们点拨后的改进)
“雷霆万钧”
试教:用课件出示成语意思和相关古诗
现场:学生根据预习介绍成语意思,教师补充相关古诗
“厚重”
试教:课件出示李白《望庐山瀑布》,对比感受壶口瀑布独有的厚重。
现场:让学生自主回忆背诵学过的描写瀑布的诗句,对比感受壶口瀑布独有的厚重
前者教师完全掌控学生的学习进程,所有资料由教师提供;后者给学生以自主学习和交流的空间,既鼓励和展示了学生学习成果,又指导了学习方法。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共学共研,共同成长。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