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概论(李天元)
李天元旅游学概论读后感
李天元旅游学概论读后感篇一李天元旅游学概论读后感最近读了李天元的《旅游学概论》,哎呀,我这心里真是五味杂陈,感触颇多!这本书吧,就像一个知识的大宝藏,一开始我觉得可能会很枯燥,毕竟是个概论嘛,能有趣到哪儿去?可没想到,读着读着,我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
它把旅游这件事儿,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剖析得那叫一个透彻!我就想啊,以前我出去玩,就是瞎玩,只知道看风景、吃美食,从来没想过旅游背后还有这么多门道。
比如说,旅游对经济的影响,以前我可能就觉得,能促进当地消费呗,可书里讲的可详细多了,什么就业机会增加啦,产业结构调整啦,也许有人会说,这有啥用啊?但你想想,要是了解了这些,咱以后出去玩,是不是就能更明白当地的发展情况,说不定还能发现一些别人发现不了的商机呢?还有啊,旅游对文化的交流和传承,这也是我以前没想过的。
我觉得吧,我们去一个新的地方,不只是看了看不同的建筑、吃了吃不同的食物,更重要的是,我们把自己的文化带过去了,也把当地的文化带回来了。
这难道不是一件很神奇的事儿吗?可这中间会不会也有一些不好的影响呢?比如说,过度商业化会不会让一些传统文化变了味儿?读完这本书,我觉得自己对旅游的认识真的是太肤浅了。
以后再出去玩,我可得好好琢磨琢磨,不能光图个乐呵,得从中学到点东西。
这书啊,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你们觉得呢?篇二李天元旅游学概论读后感哇塞,读完李天元的《旅游学概论》,我整个人都不好了,为啥?因为我发现我以前的旅游都白游啦!你说这旅游,咱都觉得不就是出去玩,放松放松嘛。
可这本书告诉我,没那么简单!就好像是给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让我看到了旅游背后那些隐藏的东西。
比如说,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这可真是个头疼的问题。
有些地方为了吸引游客,拼命地开发,把好好的自然风光给破坏了。
我就想问,这样真的好吗?也许短时间内能赚到钱,可长久下去,子孙后代还能看到那些美丽的风景吗?再说说旅游市场的营销,这可真是一门大学问。
旅游学概论(李天元)ppt课件
ppt精选版
36
第六节 我国旅游业的历史发展
ppt精选版
37
一、新中国建立之前旅游业的发展
ppt精选版
38
二、新中国旅游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之前的性质扭曲时期
背景:经济发展水平对国人旅游需求的制约;国际政治环境 的影响。
特点:政治性接待而非经济性经营。
ppt精选版
39
改革开放之后步入正轨的振兴和发展时期
ppt精选版
27
3.其它开创性活动
1855年首例包价出国游――巴黎世界博览会 1872年首例环球旅游团 旅游代金券―旅行支票的最早雏形
ppt精选版
28
第五节 现代旅游
ppt精选版
29
一 、 现代旅游的概念
现代旅游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特别是
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 会化旅游活动。
背景:全国工作重点的转移;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创汇的渠道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特点:步入正轨,全面振兴。
ppt精选版
40
发展阶段:
1978年至80年代中期,以接待入境旅游为主的发展阶段。 ❖ 80年代中期至1997年,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并行发展阶段。 1997年以后,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全面发展阶段。
ppt精选版
8
三、学习中的注意事项
注意旅游发展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特色的关系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我国发展旅游的政策为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力求学以致用 借鉴国际经验,同国际旅游学术研究中的共识性成果接轨
ppt精选版
返回
9
ppt精选版
10
第一节 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移活动 第二节 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封建社会时期旅行活动的发展 第四节 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 第五节 现代旅游 第六节 我国旅游业的历史发展
旅游学概论课件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1绪论
80年代,旅游研究的方法问题受到广泛重视,成为一 个新的亮点。提出跨学科研究的观点和多层面研究的见解。
90年代以后,在“开放社会科学”思潮的引领下,旅 游学研究更趋完善与成熟。
时至今日,旅游学研究的目的、意义及重心已上升到 如何使旅游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议题上来。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 国际酒店业管理杂志 (英国)
Journal of Foodservice Business Research 餐饮服务业研究杂志 (美国) Journal of Foodservice Research International 餐饮服务研究国际杂志 (美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是世界上旅游业 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1978年
旅游接待人数180万人次,世界第41位
2002年
中国旅游人数
旅游接待人数9791万人次,世界第5位
2007年
旅游接待人数1.32亿人次,世界第4 位
1978年
旅游创汇2.6亿美元,世界第47位
2002年
旅游创汇204美元,世界第5位
从较狭窄的活动范围空间和简单的活动过 程,逐渐发展到活动空间大,涉及面广泛的综 合性活动。
近半个世纪以来,现代旅游活动在全 球范围内取得巨大进展,旅游活动的规模 越来越大,旅游收入持续增加。
1、国际旅游业的发展
国际旅游业持续成长和多样化发展,成为 全球产业经济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世界各国 各地区都越来越重视旅游业的发展,积极开发 新的旅游目的地,吸引更多的旅游者,拓展本 国本地区的旅游市场。
旅游学概论课后答案以及名称解释(李天元版)
一、名词解释1、旅游学--就是研究旅游者及其旅游活动、旅游业及其开发和经营活动、以及旅游供求双方活动的开展对旅游接待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之影响的科学。
第一章答案一、名词解释 1、驿站--是历代政府沿陆路和水路所设立的馆舍机构,其目的在于传送官方文书和国家物资,以及招待公务往来人员,供给宿舍、车马、船桥、人夫、米粮及饲料等等。
2、士人漫游--是指以当时一些名士骚客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出于逃避和排忧的目的而外出四处游历的旅行活动。
3、现代旅游--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普及世界各地的社会化旅游活动。
四、简答题1、为什么说人类的迁移活动不属于旅游活动?(1)在原始社会的前期,人类主要使用天然或打制的石块等简陋的生产工具,生产工具的落后和生产力的低下,人类的生存无时不处在饥饿和自然灾难侵袭的威胁之中。
(2)到了新石器时代,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也未能有效的改变当时人类社会生产的落后面貌。
几乎没有什么多余的剩余物。
(3)人类也曾有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迁移活动,但这些活动都是由于某些自然因素或特定人为因素的威胁而被迫进行的,并且都是出于求生存的需要。
2、人类最初的旅行活动是如何产生的?(1)新石器时代,金属工具开始问世。
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使生产效率得以提高,劳动剩余物也因此而增多。
(2)到了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随着分工的扩大,产品交换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交换的范围和数量都得以扩大,特别是手工业产品的生产目的就是为了交换。
(3)随着产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奴隶社会形成时期,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开始出现了专门从事易货贸易的商人阶级。
需要到其他地区去交换自己的产品或货品。
便产生了旅行经商或外出交换产品的需要。
3、近代以前的旅行发展有哪些特点?(1)旅行活动的发展同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
旅游学概论课后答案以及名称解释(李天元版)
旅游学概论课后答案以及名称解释(李天元版)旅游学概论课后答案以及名称解释(李天元版)一、名词解释1、旅游学--就是研究旅游者及其旅游活动、旅游业及其开发和经营活动、以及旅游供求双方活动的开展对旅游接待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之影响的科学。
第一章答案一、名词解释 1、驿站--是历代政府沿陆路和水路所设立的馆舍机构,其目的在于传送官方文书和国家物资,以及招待公务往来人员,供给宿舍、车马、船桥、人夫、米粮及饲料等等。
2、士人漫游--是指以当时一些名士骚客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出于逃避和排忧的目的而外出四处游历的旅行活动。
3、现代旅游--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普及世界各地的社会化旅游活动。
四、简答题1、为什么说人类的迁移活动不属于旅游活动?(1)在原始社会的前期,人类主要使用天然或打制的石块等简陋的生产工具,生产工具的落后和生产力的低下,人类的生存无时不处在饥饿和自然灾难侵袭的威胁之中。
(2)到了新石器时代,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也未能有效的改变当时人类社会生产的落后面貌。
几乎没有什么多余的剩余物。
(3)人类也曾有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迁移活动,但这些活动都是由于某些自然因素或特定人为因素的威胁而被迫进行的,并且都是出于求生存的需要。
2、人类最初的旅行活动是如何产生的?(1)新石器时代,金属工具开始问世。
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使生产效率得以提高,劳动剩余物也因此而增多。
(2)到了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随着分工的扩大,产品交换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交换的范围和数量都得以扩大,特别是手工业产品的生产目的就是为了交换。
(3)随着产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奴隶社会形成时期,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开始出现了专门从事易货贸易的商人阶级。
需要到其他地区去交换自己的产品或货品。
便产生了旅行经商或外出交换产品的需要。
3、近代以前的旅行发展有哪些特点?(1)旅行活动的发展同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
旅游学概论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1绪论
小结: 近年来,国内旅游业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旅游收入
皆呈不断增长趋势,发展前景可观。
2020年世界十大旅游目的地
2020年世界十大客源国
国外旅游学研究的演进过程可以分为三 个时期:
A. 早期的认知时期 B. 中期的过渡时期 C. 近期的发展时期
A.早期的认知时期
(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
旅游学研究始于欧洲,最初是从统计学的角度, 依据游客人数、逗留时间和消费能力等指标进行比 较直观的描述和考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 各国致力于恢复和发展经济,旅游业因其强劲的经 济拉动能力而受到格外关注。
中国旅游收入
2007年
旅游创汇419美元,世界第4位
中国旅游发展预测:
世界旅游组织(WTO)在1997年做出关于 21世纪前20年世界旅游业发展的预测,到2020 年中国将成为:
世界第一大国际旅游目的地国; 世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仅次于德国、日 本和美国而超过英国和法国。
(德国、日本、美国、中国、英国、法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是世界上旅游业 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1978年
旅游接待人数180万人次,世界第41位
2002年
中国旅游人数
旅游接待人数9791万人次,世界第5位
2007年
旅游接待人数1.32亿人次,世界第4 位
1978年
旅游创汇2.6亿美元,世界第47位
2002年
旅游创汇204美元,世界第5位
文化和旅游部:
春节
经中国旅游研究院综合测算,2019年春节假期,全
(NEW)李天元《旅游学概论》(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第一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章 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三章 旅游者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第四章 旅游资源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第五章 旅游业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第六章 旅游组织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七章 旅游市场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第八章 旅游的影响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1.1 复习笔记一、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移活动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演进。
(1)在原始社会的前期,人们的社会活动基本上也只限于在自己的氏族部落范围内进行。
(2)截止到新石器时代中期,由于缺乏劳动剩余物,人类还不存在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的需要。
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一时期人类客观上既无开展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亦无外出旅行的愿望。
当时人类迁移活动所具有的被迫性和求生性,都说明这种活动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行或旅游活动。
二、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与发展1人类旅行需要产生的背景(1)历史上的三次社会大分工①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游牧部落与农业部落间的产品交换现象开始萌发,但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劳动剩余物甚少,这种交换实际上并不普及,而且这不多的交换也仅限于在相邻部落间进行。
②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指原始社会末期,手工业从家庭生产中分离出来,成为专门性的行业。
由于社会分工范围的扩大,特别是由于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使劳动剩余产品数量增多,从而使产品交换的范围和数量都得以扩大。
很多产品,特别是手工业产品的生产目的就是为了交换。
在这种情况下,交换本身也就演变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职能。
③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指到原始社会瓦解和奴隶社会形成时期,随着产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开始出现了专门从事易货贸易的商人阶级。
旅游学概论课后答案以及名称解释(李天元版)
一、名詞解釋1、旅遊學--就是研究旅遊者及其旅遊活動、旅遊業及其開發和經營活動、以及旅遊供求雙方活動の開展對旅遊接待地區の社會、經濟和環境之影響の科學。
第一章答案一、名詞解釋 1、驛站--是曆代政府沿陸路和水路所設立の館舍機構,其目の在於傳送官方文書和國家物資,以及招待公務往來人員,供給宿舍、車馬、船橋、人夫、米糧及飼料等等。
2、士人漫遊--是指以當時一些名士騷客為代表の知識分子出於逃避和排憂の目の而外出四處遊曆の旅行活動。
3、現代旅遊--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特別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迅速普及世界各地の社會化旅遊活動。
四、簡答題1、為什麼說人類の遷移活動不屬於旅遊活動?(1)在原始社會の前期,人類主要使用天然或打制の石塊等簡陋の生產工具,生產工具の落後和生產力の低下,人類の生存無時不處在饑餓和自然災難侵襲の威脅之中。
(2)到了新石器時代,隨著生產工具の改進,生產效率有了很大の提高。
但是也未能有效の改變當時人類社會生產の落後面貌。
幾乎沒有什麼多餘の剩餘物。
(3)人類也曾有從一個地方轉移到另一個地方の遷移活動,但這些活動都是由於某些自然因素或特定人為因素の威脅而被迫進行の,並且都是出於求生存の需要。
2、人類最初の旅行活動是如何產生の?(1)新石器時代,金屬工具開始問世。
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の進步,使生產效率得以提高,勞動剩餘物也因此而增多。
(2)到了原始社會末期,出現了人類曆史上の第二次社會大分工,隨著分工の擴大,產品交換也得到了快速の發展。
交換の範圍和數量都得以擴大,特別是手工業產品の生產目の就是為了交換。
(3)隨著產品生產和交換の發展,奴隸社會形成時期,出現了人類曆史上の第三次社會大分工。
開始出現了專門從事易貨貿易の商人階級。
需要到其他地區去交換自己の產品或貨品。
便產生了旅行經商或外出交換產品の需要。
3、近代以前の旅行發展有哪些特點?(1)旅行活動の發展同國家の政治經濟狀況有著直接の關系。
旅游学概论(李天元)[知识探索]
风音书屋
20
第四节 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
风音书屋
21
进入19世纪后,旅行活动的发展在很 大程度上开始具有了今天意义上的旅游活 动的特征。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消遣性 外出观光和度假活动的开展,在规模上超 过了传统的商贸旅行。正是基于这一背景, 英文中的旅游(Tourism)及其相关词汇也于 此时开始陆续问世。
32
世界经济迅速发展――家庭收入增加,支付 能力提高。
二战前后部分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变化情况(%)
时期 国别
1913 ~ 1938
1953 ~ 1973
美国
2.0
3.5
英国
1.0
3.0
法国
1.0
5.2
西德
1.3
5.9
日本
4.5
9.8
资料来源:王章耀等《世界经济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
风音书屋
8
三、学习中的注意事项
注意旅游发展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特色的关系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我国发展旅游的政策为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力求学以致用 借鉴国际经验,同国际旅游学术研究中的共识性成果接轨
风音书屋
返回
9
风音书屋
10
第一节 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移活动 第二节 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封建社会时期旅行活动的发展 第四节 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 第五节 现代旅游 第六节 我国旅游业的历史发展
industry which responds to his needs, and of the impacts that both he and the industry have on the host socio-cultural, economic, and physical environments.” (Jafari, 1977)
旅游学概论课后答案以及名称解释李天元版
一、名词解释1、旅游学--就就是研究旅游者及其旅游活动、旅游业及其开发与经营活动、以及旅游供求双方活动的开展对旅游接待地区的社会、经济与环境之影响的科学。
第一章答案一、名词解释 1、驿站--就是历代政府沿陆路与水路所设立的馆舍机构,其目的在于传送官方文书与国家物资,以及招待公务往来人员,供给宿舍、车马、船桥、人夫、米粮及饲料等等。
2、士人漫游--就是指以当时一些名士骚客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出于逃避与排忧的目的而外出四处游历的旅行活动。
3、现代旅游--就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特别就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普及世界各地的社会化旅游活动。
四、简答题1、为什么说人类的迁移活动不属于旅游活动?(1)在原始社会的前期,人类主要使用天然或打制的石块等简陋的生产工具,生产工具的落后与生产力的低下,人类的生存无时不处在饥饿与自然灾难侵袭的威胁之中。
(2)到了新石器时代,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就是也未能有效的改变当时人类社会生产的落后面貌。
几乎没有什么多余的剩余物。
(3)人类也曾有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迁移活动,但这些活动都就是由于某些自然因素或特定人为因素的威胁而被迫进行的,并且都就是出于求生存的需要。
2、人类最初的旅行活动就是如何产生的?(1)新石器时代,金属工具开始问世。
生产工具与生产技术的进步,使生产效率得以提高,劳动剩余物也因此而增多。
(2)到了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随着分工的扩大,产品交换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交换的范围与数量都得以扩大,特别就是手工业产品的生产目的就就是为了交换。
(3)随着产品生产与交换的发展,奴隶社会形成时期,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开始出现了专门从事易货贸易的商人阶级。
需要到其她地区去交换自己的产品或货品。
便产生了旅行经商或外出交换产品的需要。
3、近代以前的旅行发展有哪些特点?(1)旅行活动的发展同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
旅游学概论李天元第七版笔记和课后题
旅游学概论李天元第七版笔记和课后题一、概述旅游学概论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主要探讨旅游的起源、发展、意义、特点、组成要素、发展趋势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等内容。
它涉及到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知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跨学科性。
旅游学概论的学习对于理解和掌握旅游行业的发展规律,对于提高我们的旅游素养和文化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旅游学概论李天元第七版笔记1. 旅游的定义和分类旅游学概论中,首先要了解到旅游的定义和分类。
旅游是指人们远离日常生活环境,前往其他地方,在那里参观、度假、休闲、娱乐、探险、商务或其他目的的旅行活动。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旅游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比如按出行动机可分为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商务旅游、探险旅游等;按出行目的地可分为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入境旅游等;按旅游方式可分为自由行、跟团游、自驾游等。
2. 旅游的意义和特点旅游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特点。
个人旅游能够丰富人们的生活体验,增强体魄、陶冶情操,丰富知识和增长见识。
而对于社会来说,旅游业是一个重要的产业,对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文化交流、加强国际关系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
3. 旅游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旅游业也在不断发展和壮大。
未来的旅游业将会朝着精品化、特色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人们对于旅游的需求将更加注重体验和品质。
文化旅游、健康旅游、绿色旅游等新的旅游形式也将会不断涌现。
三、课后题讨论1. 你认为旅游学概论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重要的意义?旅游学概论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很多重要的意义。
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旅游,使我们在旅游时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通过学习旅游学概论,我们可以增强自己的文化修养和旅游素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它还可以拓展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储备,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2. 你认为未来旅游业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未来旅游业的发展将会更加注重个性化和体验化。
(完整版)旅游学概论课件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第1章 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
水路交通
隋炀大运河
• 通济渠:黄、淮 • 邗沟:淮安-扬州,江、
淮 • 永济渠:洛阳-涿郡,
黄河、海河 • 江南河:南京-杭州,
长江、பைடு நூலகம்塘江
A、张骞通西域
陆路交通
汉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 者,于公元前139年出使,经匈奴,被俘,后逃脱, 西行至大夏,停留一年多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 从南道,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直到公 元前126年,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张骞 对开辟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
旅行、旅游活动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 产物,它并非随人类的出现而出现。
人类早期的旅行活动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 旅游活动。
1、原始时代早期的社会经济
生产力低下,缺少剩余食物,生存条件 恶劣 ,当时人们活动基本上限于在自己的氏 族部落,人类不存在有意识地自愿外出旅行 的需要。
2、人类早期迁徙活动的特点
罗马帝国(BC753-476年)在公元前2世纪达到全 盛。罗马人修建了四通八达、总长8万多公里的宽阔公 路网:北到德国,南到埃及,东至波斯湾,路边有住宿 设施。罗马人可以到西西里、希腊、特洛伊、埃及旅行。 罗马人推出了导游手册,用不同符号表明各个客栈的等 级。
2.2、东方的旅行活动
夏、商、周的商旅活动: 夏朝——“始牵牛羊远服贾” 商朝——“商人” 西周、春秋——商旅“摩肩接踵”
由于自然的因素或特定人为的因素,人 类早期迁徙活动具有求生性和被迫性的特点。
3、迁徙、旅行、旅游的区别
迁徙 人们出于自然或人为原因,为了生存而被迫 离开定居地,在新的地点定居下来,不再回 到原来的居住地。 旅行 离开常住地在外地短时间停留,其外出的目 的多种多样。
李天元《旅游学概论》(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李天元《旅游学概论》(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来源微♥公号精研学习网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1.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通关提要】本章以时间为线索,介绍了19世纪以前、近代、现代旅游的发展以及中西方在特定时期旅游业发展的情况。
作为本书的基础章节之一,在学习时应当重点理解“旅行”和“旅游”概念的区别,了解十九世纪前的旅游活动发展,重点掌握产业革命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旅游业发展的新进展以及两次事件对旅游发展的影响,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轨迹。
本章主要考察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应整体把握基础概念和知识框架,注重理解。
【重点难点归纳】考点一:十九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1.十九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的发展与特征(见表1-1)表1-1十九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的发展与特征2.19世纪之前旅行发展的特点19世纪之前旅行发展的特点包括:(1)旅行活动的发展与当地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有直接关系。
国家政治安定、社会经济繁荣对旅行活动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反之,则会产生抑制作用。
(2)旅行活动的类型虽然有新的发展和扩大,但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活动类型始终都是商贸旅行。
(3)虽然存在消遣性的旅行活动,而且其规模和类型也时有扩大,但参加者多限于占人口比重很小的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层,其消遣旅行活动的开展并不具备普遍的社会意义。
考点二: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1.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1)旅行(travel)和旅游(tourism)的区别(见表1-2)表1-2旅行(travel)和旅游(tourism)的区别(2)产业革命对旅游活动的推动性影响①生活环境的变化。
城市化使生活节奏紧张,人们需要适时逃避。
②工作性质的变化。
多样性的农业劳动转为枯燥的机器大工业劳动,促使劳动者需要休闲进行调节。
③阶级关系的变化。
新兴阶级出现,财富重新分配,扩大了外出旅游人数。
④运输条件的变化。
蒸汽技术在交通领域得到应用,火车和轮船的出现使大规模的人员流动在技术上成为可能。
旅游学概论-南开大学--李天元-重要
旅游学概论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与发展一、旅游的产生与发展(一)原始社会早期人类的迁徙活动(P3)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一时期人类客观上既无开展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亦无旅行外出的愿望。
1、人类迁徙活动的原因:是因为某些自然因素(例如气候、天灾等对生存环境的破坏)或特定人为因素(例如战争)的威胁而被迫进行的,并且都是出于求生存的需要。
2、目的:逃荒、移民或避难活动。
具有被迫性和求生性。
二、人类旅行需要产生的背景三次社会大分工与旅行的产生: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与农业分离;第二次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第三次大分工商业、商人与农业、手工业分离。
易货贸易的发展使得不同产品之间的交换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人们需要了解其他地区的生产和需求情况,效用到其他地区去交换自己的产品或货品,因此也产生了旅行经商或外出交换产品的需要。
人类最初的旅行活动远远不是什么消遣或度假活动,而是人们出于现实主义目的,特别是出于经商贸易、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和接触的需要,所促发的一种经济活动。
三、奴隶制社会的旅行发展西方奴隶制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客观上为当时的旅行发展提供了便利的物质条件。
一方面是道路的建设;另一方面是驿站(既有官方的,也有私人旅店)的发展。
奴隶制社会的旅行活动基本上都是在本国境内进行的,特别是以较近距离的旅行为主。
但也有国际性的长途贩运,大多是贩运粮食、酒、铅、锡和陶器等基本商品,另外还有奢侈品。
就整个世界而言,人类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活动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并在奴隶制社会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绝大多数旅行活动是人们出于易货经商的需要自发开展的一种经济活动,是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产品交换,从而推动了人们对外出旅行的需要。
四、封建社会时期旅行的发展(一)中国道路:驰道、直道、五尺道、新道等四通八达的道路网驿站:置、邮、驿、亭、站、军台、赤台、水驿、递运所、类型:帝王巡游:乾隆下江南、隋炀帝下江南、秦始皇东巡士人漫游:李白、杜甫、苏轼等公务旅行: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宗教旅行:鉴真东渡、玄奘取经科学考察旅行:徐霞客地学考察、李时珍药物考察商旅:始终在各种旅行中占据主导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 论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旅游的概念 旅游者 旅游资源 旅游业 旅游组织 旅游市场 旅游的影响
一、旅游学的形成背景
1、旅游研究—旅游教育—旅游学 2、世界上最大的产业
3、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
世界旅游组织(WTO)的预测:
二、关于旅游学的定义
旅游学: 就是研究旅游者及其旅游活动、旅游业及其开发和经营活动、
以及双方活动的开展对旅游接待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之影响 的科学。
“Tourism is a study of man away from his usual habitat, of the
industry which responds to his needs, and of the impacts that both he and the industry have on the host socio-cultural, economic, and physical environments.” (Jafari, 1977)
结论: 不仅使工商人士的业务旅行大大增加,更重
要的是为消遣旅游活动的开展创造了前所未 有的便利条件。
三 、托马斯•库克的活动与旅游业的诞生
(一) 旅行服务业务出现的社会背景
(二)托马斯•库克的活动
1. 1841年的创举――首次利用包租火车的 方式组织团体旅游。
与众不同的特点: 参加者的公众性 全程陪同的最早体现 规模空前 为商业性旅行社的正式创立打下基础
第四节 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
进入19世纪后,旅行活动的发展在很 大程度上开始具有了今天意义上的旅游活 动的特征。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消遣性 外出观光和度假活动的开展,在规模上超 过了传统的商贸旅行。正是基于这一背景, 英文中的旅游(Tourism)及其相关词汇也于 此时开始陆续问世。
一、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的影响
2. 非经济目的的旅行活动虽有新的发展,但“商旅”始 终占居主导地位。
3. 封建社会的经济和人口特征、农业劳动的特点及其对 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使得乡村居民普遍缺乏对外出旅 行的要求。
4. 非经济目的旅行活动的参加者多为统治阶级及其附庸 阶层。他们在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因此其消遣性旅 行活动的开展不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第一节 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移活动
一、“旅游活动,自古有之”所带来的问题 二、原始社会早期的社会经济特点 三、人类迁移活动的原因和目的
原因:被迫 目的:求生
第二节 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与发展
一、旅行需要产生的时代背景
新石器时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分工的发展 产品交换的发展
结论:人类对外出旅行的主动需要始于原始社会瓦解和奴隶 社会形成之交。这些最初的旅行活动远远不是人们的消遣或度 假活动,而是人们出于现实主义目的,特别是出于易货经商、 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和接触的需要,所促使产生的一种经济 活动。
4、需要政策指导的产业
功过评价问题: 政府应在何种程度上支持发展旅游业
利益协调问题: 政府规划旅游业发展的必要性
结论: 了解旅游学对于各级政府参与制定政策和规 划工作的人员十分必要。
5、高度竞争的产业
不同层次上的旅游业竞争: 目的地间的竞争 行业间的竞争 企业间的竞争
专业化经营时代对人才的要求
结论:不仅意味着行将进入旅游业工作的人员有必要接受旅 游专业教育,同时也意味着在职人员将会随着专业化要求的 发展,有必要更新知识。
2000~2020年 全球国际旅游人次的年平均增长率将为4.3%; 全球国际旅游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将为6.7%。
到2020年时, 全世界国际旅游活动的规模将达到16亿人次; 全世界国际旅游收入将超过1万亿美元。
根据这一预测: 如果将国内旅游也考虑进去,那么,到2020年时, 全世界旅游活动的总体规模将达到160亿人次; 全世界旅游收入总额将达到7~8万亿美元。
2.1845年始办商业性经营
与此前不同的特点: 组织工作的性质――有意识的商业性活动,而不再是非营利的社会活动 组织工作的内容――涵盖了旅行社的所有 基本业务,而不再仅是组织和陪同 旅游活动的目的――纯为观光消遣,而不再是为了参加禁酒大会 旅游活动的行程――在外过夜的多日游,而不再是当日往返的一日游 编印了世界上第一本旅游指南――《利物浦之行手册》
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工作和生活地点的变化及其对旅游需求发育的影响。 • 工作性质的变化及其对旅游需求发育的影响。 • 阶级关系的变化及其对旅游需求市场规模的影响。 • 技术进步及其对旅游需求的影响。
二 、旅游发展进程中的铁路时代
同过去的公共马车相比较,新兴旅行方式的优点: ★ 费用低廉――有支付能力者数量增加。 ★ 速度提高――减小时间条件的制约。 ★ 运载能力――使大规模的旅游活动成为可能。 ★ 运营网络――使外出旅行的活动半径大大增加。
二、欧洲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
• 出现倒退的原因
• 16世纪中期以后的新发展: 温泉保健旅行、教育旅行
三、封建社会时期旅行发展的特点
1. 旅行活动的发展同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关 系。在政治安定、生产力发展、经济繁荣的统一时期, 旅行活动的规模便会发展和扩大;反之,则会停滞甚至 出现倒退。
三、学习中的注意事项
注意旅游发展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特色的关系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我国发展旅游的政策为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力求学以致用 借鉴国际经验,同国际旅游学术研究中的共识性成果接轨
返回
第一节 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移活动 第二节 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封建社会时期旅行活动的发展 第四节 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 第五节 现代旅游 第六节 我国旅游业的历史发展
二、奴隶制社会旅行活动的发展
古罗马帝国时期的旅行发展 中国商代时期旅行活动的发展 奴隶主阶级的享乐旅行
第三节 封建社会时期旅行活动的发展
一、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
• 在规模上占支配地位的始终是以“商旅”为代表的经济目的的 旅行
• 非经济目的的旅行活动显著增加,例如以诗坛李、杜为代表的 士人漫游,以张骞、郑和为代表的公务旅行,以玄奘、鉴真为 代表的宗教旅行,以徐霞客、李时珍为代表的科学考察旅行等 等